CN1259912A - 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59912A
CN1259912A CN98806037A CN98806037A CN1259912A CN 1259912 A CN1259912 A CN 1259912A CN 98806037 A CN98806037 A CN 98806037A CN 98806037 A CN98806037 A CN 98806037A CN 1259912 A CN1259912 A CN 12599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r train
beidirectional
slipper
driving handle
drive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8806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彼得·舒曼
米夏埃尔·福克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se Fahrzeugteile SE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Brose Fahrzeugteile SE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se Fahrzeugteile SE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Brose Fahrzeugteile SE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259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599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5/00Means for preventing, limiting or returning the movements of parts of a control mechanism, e.g. locking controlling member
    • G05G5/02Means preventing undesired movements of a controlling member which can be moved in two or more separate steps or ways, e.g. restricting to a stepwise movement or to a particular sequence of mov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9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 B60N2/933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rotat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1/00Other gearings with freewheeling members or other intermittently driving members
    • F16H31/001Mechanisms with freewheeling members
    • F16H31/002Hand-driven ratch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产生一个转动运动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特别是用于手动调节机动车的高度与倾斜度。驱动手柄与锁定装置相联,后者可与安置于驱动轮圆周上的齿轮啮合。本发明中的锁定装置具有一个单个零件构成的翻转元件(2,2a,2b,2c),它依据具体的驱动方向,可在两个终端位置之间往复翻转运动,其中,在每一个终端位置上翻转零件(2,2a,2b,2c)都与驱动轮(4,4a,4b,4c)的轮齿(401,401a,401b,401c)锁定。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一个转动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它由少量元件组成,易于装配,其特别突出之处是结构紧凑坚固。

Description

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权利要求1类型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它特别适用于机动车座位的高度和倾斜的手动调节。
DE 195 27 912 A1中给出了一种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中驱动手柄被支撑于一个驱动机构轴线上,并带有可摆动的锁定元件,后者的装备有轮齿元件的自由端可以与安置在驱动轮周边上的齿轮相啮合。为可摆动的锁定元件配置一个滑槽导向部分,它依驱动手柄的转动方向不同将未受载的锁定元件从驱动轮的轮齿上抬起来。其中,在双侧和在滑槽导向部分的外面都设置了弹簧区,它们在锁定元件上施加逆着轮齿入位方向的力,从而避免发出所谓的咔咔噪声。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置于驱动轮周边上的轮齿为内齿轮,锁定元件安置于驱动手柄的轴线上,它们位于由内齿轮构成的圆周之内。
DE 195 27 912 A1所给出的调节驱动机构的缺点是,一方面其组成零件的数量较大。特别是对于一个双向调节需要两个独立的锁定元件,与之相应,调节驱动机构的占用空间相应大;另一方面,需要比较复杂的结构来确定地导向锁定元件,并避免锁定元件的轮齿在驱动手柄向其原点位置回位时在驱动轮的轮齿上发出咔咔的声响。
从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能产生一个旋转运动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它由少量的零件组成,易于装配,并且以结构紧凑坚固为突出优点。
依据本发明,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能完成以上任务。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及有利的构造。
本发明的方案中,用单个零件构成的翻转单元作为锁定装置。它可以在两个终端位置之间往返翻动。在与驱动方向相对应的每个终端位置上,它都将一个转矩传递到驱动轮上。这样就没有必要使用两个单独的锁定元件,从而减小了必要的结构空间。
与此同时,与使用两个单独的锁定元件相比,简化了装配,这是由于省掉了将锁定元件铆接于驱动手柄的工作。
施加力于翻转元件上使其翻转,只能发生在驱动手柄从原点位置开始摆动转出的情况下。驱动手柄回位运动中,翻转元件自动地从驱动轮的轮齿中脱出,因而保证不会在回位过程中带着驱动轮一起动。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结构中,翻转元件安置于驱动机构的两个径向间隔一定距离的支撑点上,能够翻转运动。这两个支撑点被构造在两个驱动机构元件上,它们可互相独立地绕驱动机构轴线摆动。其中一个支撑点优选构造在驱动手柄上,另一个支撑点则在一个制动板上。后者在从动侧与驱动手柄相连,驱动手柄与制动板通过翻转元件彼此联接。
由于两个支撑点之间存在的径向间距,在操纵驱动手柄使之移出其原点位置时,将有一个转矩作用于翻转元件上,使得它依赖于驱动方向翻转到不同的终端位置上,并与驱动轮上的轮齿啮合。这里,导致翻转元件翻转运动的原因是,驱动手柄从其原点位置摆出时,在驱动手柄上构造的支撑点也发生摆动,而构造于制动板上的支撑点开始时保持在原位不动,并在此产生一个反作用转矩。
由于其惯性质量及其摩擦力的作用,制动板在此保持在其起始位置上,即原点位置上。这样使得翻转元件翻转。当翻转元件翻转到相应的终端位置、与驱动手柄的轮齿相啮合后,由于驱动手柄与制动板之间的联接,制动板也发生转动。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结构中,翻转元件为一个翻转板。它具有两个位于同一个圆周上、相互间有一定距离的轮齿段。这里,在翻转板的每个终端位置上,都有一个轮齿段与驱动轮的轮齿相啮合。翻转板优选构造为轴对称的。其中,翻转板的两个支撑点位于其对称轴线上。它能够保证驱动机构在两个驱动方向上以相同的方式动作。
翻转板也可以被构造成非对称的。这时,在两个驱动方向上,翻转板与驱动轮之间间隙不同,角度行程也存在差异。这种结构在行程应随驱动方向而变的情况下,有很强的实用意义。
本发明的一个构造中,翻转板的轮齿区以及驱动轮的轮齿,并不是通常的齿轮,而是被构造为平的。在此,每个表面都具有高的摩擦系数,因而翻转板与驱动轮通过摩擦连接达到锁定。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在翻转板与驱动轮上不必构造齿轮。
本发明的第一个变型中,设置了一些装置。当驱动手柄从其原点位置摆出时,它们能抵抗制动板相应地转出其原点位置。制动板的这种保持或制动特性有其优点。原因是由此在翻转元件或翻转板上产生了必要的反作用转矩,为翻转元件的轮齿区嵌入到驱动轮的轮齿中去、互相啮合提供了可靠保证。有多种不同的实施例可以使制动板具有这种特性。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装备有一个扭转弹簧。它固定在制动板上。制动板转动时,扭转弹簧绷紧,因而向制动板施加一个指向其原点位置的回位转矩。扭转弹簧趋向于使制动板始终保持在其原点位置上。当驱动手柄摆动、并由于驱动手柄-翻转元件-制动板的耦联而在制动板上作用一个转矩时,扭转弹簧由于其反方向施加于制动板上转矩,会产生一个反作用转矩,该转矩保证翻转元件的翻转与入位。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反作用转矩仅发生于制动板处于其原点位置时。在此设置了一个卡位元件,处于原点位置上的制动板可脱地卡入其中。这里的卡位元件优选为卡位弹簧。它对制动板施加一个轴向力,通过与之相联的摩擦或制动力矩来抵抗制动板从其原点位置上转出。翻转元件发生翻转后,通过与驱动手柄的耦联,制动板从其原点位置转出。之后,卡位弹簧在翻转元件上滑开。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卡位元件为一个卡位球,在原点位置上它大致卡入制动板的凹部中。
通过使用能抵抗制动板由其原点位置转开的装置,保证了翻转元件的可靠、迅速的翻转,减小了间隙,并因此减少了驱动手柄开始摆动时的跑空。
本发明的第二个变型结构中,为翻转元件配置了一个滑槽导向部分。在操纵驱动手柄时,它导向翻转元件沿固定的轨道移动,并保证驱动手柄向其原点位置回程时翻转元件回位。这里,翻转元件具有两个位置对称安置的轴头或销柱,它们在滑槽导向部分中被导向。滑槽优选构造于驱动机构的盖板上。后者在驱动侧与驱动手柄相连。滑槽导向部分也可被构造于驱动手柄自身上。
使用滑槽导向部分对翻转元件导向,彻底地避免了翻转元件的轮齿与驱动轮的轮齿在回位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相互接触滑动,消除由此产生的咔咔噪音。因而调节驱动机构的噪音可以达到很低的程度。
本发明的驱动机构具有一个复位弹簧,用来将驱动手柄在一个摆动过程完成后拉回到其原点位置。复位弹簧的一端联在相对于壳体固定不动的壳体止挡上,另一端联在驱动手柄或与之相联的止挡上。从开始时提到的DE 19527 912 A1中已公知,将复位弹簧安置在驱动机构制动装置的制动壳体上。该制动装置与驱动轴的连接方式,使得由从动侧来的转矩传递被闭锁,而来自驱动侧的转矩能够传递。这种制动装置的构造及功能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例如可参考DE 41 20 617 A1。
复位弹簧可安置于驱动轮的内部自由空间中,代替在制动壳体上的安置。通过将复位弹簧集装入与驱动手柄直接联接的结构空间内,驱动机构的复杂性方面变得有利,并进一步节省了空间。复位弹簧仍通过其一个末端固定于与壳体固定在一起的止挡上,和前面相同。以便在驱动手柄摆动时进行张紧。
本发明的驱动机构,具有一个从动元件,为一个小轮齿。由驱动机构产生的转动传递给它。为了将转动传递给从动元件,有两种方式可用。第一种可能性是将驱动轮与一个驱动轴刚性地联结起来,后者的轴线与驱动手柄的摆动轴线相重合。从动元件与该驱动轴也无相对转动连接在一起。这使从驱动手柄传递给驱动轮的转动直接地传递到驱动轴上,并由它传递给从动元件。
另一种可能是驱动轮本身构成受驱动的元件。原本意义上的轴在这个实施例中不存在。驱动手柄、制动板、驱动轮和驱动机构的其他元件实际上都安置到一根台阶轴上,但并不与之固定地连接起来。这里,驱动轮与从动元件相连接,因而驱动轮的转动同样传递到从动元件上。
需要指出,驱动轮上加工的齿轮以内齿轮为佳。它能使翻转元件和制动板安装在驱动轮的内部空间中,从而得到节省空间、结构紧凑的驱动机构。本发明的范围内,驱动轮原则上也可以具有外齿轮。那么,翻转元件就被置于驱动轮的外部,可翻转、并能啮合入驱动轮的外齿轮中。
以下借助于几个实施例的有关附图对本发明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驱动机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驱动机构的剖视面;
图3为本发明驱动机构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面,其中制动板与一个扭转弹簧相联接;
图4a为图3中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4b为图4a的视图,其中驱动手柄未示出;
图5a为本发明驱动机构另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卡位弹簧产生一定的制动力矩作用于制动板上;
图5b为图5a中的驱动机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6a至图6f示出本发明驱动机构另一个实施例驱动手柄摆转动时翻转元件的移动过程。其中,翻转元件通过圆形凸块在一个滑槽内被导向;
图7a至图7f示出本发明驱动机构另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手柄摆动时翻转元件的移动过程。其中,驱动机构与图6a到6f中的驱动机构完全对应,只是在滑槽中被导向的凸块被构造为四边形;以及,
图8为依据权利要求2的驱动机构,其中驱动手柄上额外构造了一个弹性定位接片。
在图1和2中,给出了本发明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的基本构造。一个驱动手柄1、一个翻转板2、一个制动板3和一个带有内轮齿401的驱动轮4安装在一个间隔轴套5上。后者安置于驱动机构轴线6上。驱动手柄1、翻转板2、制动板3和驱动轮4被一个盖板7盖住,后者也安装在台阶形的间隔轴套5上。
在盖板7和驱动手柄1之间,装有一个波片形的弹簧8。它向各个驱动机构元件施加一个轴向力,使得驱动机构元件之间彼此固定地靠在一起,基本上没有间隙。在制动板3与驱动轮4之间,还装有另一个波形弹簧8a。也可以不用它,图2中就没有示出它。
在输出侧,与驱动轮4相连接的是一个固定支架9和一个制动装置11。后者安装于一个制动壳体10内。固定支架9通过固定面9a与一个支架固定元件、例如机动车座位的侧面部件相固定。此外,在固定支架9上设置了套筒91用来固定盖板7。
安装于制动壳10内的制动装置11,具有DE 41 20 617 A1中公开的夹紧元件110。与它们进行作用连接的构件包括:一个位于驱动轴线6上的轴12的伸展翼111、异型弹簧112、以及驱动轮4上的圆柱壳状的爪401和装配孔403。在输出侧,在轴12上安装着与侧翼111刚性联结的从动小轮齿13。它啮合到一个传动装置中,后者能调节机动车座位的高度或倾斜程度。
制动装置11工作方式是,输出侧转矩作用于小轮齿13上时,夹紧元件110被夹紧在制动壳体10的内壁上,从而阻止该转矩的传递。在驱动侧的转矩传递中,这种阻止作用被解除掉。因而,制动装置11使得在出现外部力作用时驱动机构不会进行调节。特别是受到撞击力作用时能防止小轮齿13发生转动。
在制动壳体10外圆周上的衬套14上安放着一个复位弹簧15。它具有两个弹簧腿15a、15b。与它们相作用的,一个是固定支架9上与罩壳固定在一起的壳体鱼尾板92,另一个是驱动手柄1上向复位弹簧15方向伸展的手柄1的复位鱼尾板101。在这里,两个鱼尾板92、101被卡在复位弹簧15的两个自由端部15a、15b之间。
可以选择性地使用衬套14来支撑复位弹簧15,特别是当出现高负荷时。
翻转板2具有两个位于同一个圆周上、位置对称的的轮齿区201、202。其中根据不同的驱动方向,轮齿区201和轮齿区202的一个可与驱动轮4的内轮齿401互相啮合。在翻转板2的对称轴线上,安置着与驱动机构轴线6径向上间隔一定距离的两个支撑点。通过它们翻转板2一方面与驱动手柄1、另一方面与制动板相连接。翻转板2与驱动手柄1之间的支撑点是由一个销或耳轴204构成,它插入到驱动手柄1上相对应的开口102中。相应的方式,制动板3与翻转板2之间的支撑点是由制动板3上的一个销或耳轴301构成,它插入到翻转板2的孔203中。
翻转板最好是一个烧结件,其中销204是压入到烧结件中。制动板3最好用塑料制造,以减轻驱动机构的重量。销301可以在制动板3上成形从而形成一整体件。翻转板也可用塑料制成。
驱动手柄1从原点位置转出来的摆动过程中,翻转板2的销204,位于驱动手柄1的孔102中,也绕着驱动机构轴线6摆动。由于制动板3与间隔轴套5、以及在必要情况下与驱动轮4之间存在摩擦力作用,制动板3起初保持静止,不与驱动手柄1一起转动。此时,制动板3上的销301构成一个支座,使得在翻转板2上形成转矩。于是翻转板2摆动,并且依据具体的驱动方向不同,翻转板2的轮齿区201、202之一与驱动轮4的轮齿401相啮合。
当驱动手柄1从其原点位置出来向上摆动时,使翻转板2摆动,比如向左,使得轮齿区201与驱动轮4的轮齿区401相啮合。这样,驱动手柄1将转动传递给了驱动轮4。
驱动手柄1向原点位置回摆的过程中,翻转板2承受的转矩消失,因而翻转板2上处于啮合状态的轮齿区201、202从驱动轮4的轮齿区401脱出。于是驱动手柄1、翻转板2和制动板3回到原点位置。而这里的复位运动不会传递到驱动轮4上去。
受驱动手柄1作用时,驱动轮4的转动,通过驱动轮4的同步孔403和与从动小齿轮13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制动装置11的伸展翼111,传递到从动小齿轮13上。通过这种向从动小齿轮13传递转动的方式可断开驱动机构与制动装置11之间的耦合。
另一个实施例(未示出)中,将驱动轮安装到驱动机构轴上并与该轴固定连接,使得驱动轮的转动传递给驱动机构轴。此实施例中从动小轮齿也与该驱动轴无相对转动地连接起来。在该实施例中制动装置也装备有夹紧元件,它们在从动小齿轮受到从动一侧的转矩作用时压靠到制动壳体上,从而阻止小齿轮转动。
在图3、4a、4b中,给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结构。其中,扭转弹簧16与制动板相联,其方式使得制动板偏离其原点位置时,将有一个使之复位的转矩作用于制动板上。这里,对图3、4a、4b所示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的构造和工作方式的说明,仅限于其与图1和2所示驱动机构的不同之处。
特别如同从图4a、4b中所看到的,作为翻转元件的翻转板2a上加工有轮齿区201a和202a。该摆动板在第一个支撑点203a上与一个制动板3a相连接,在第二个支撑点204a上与一个驱动手柄1a相连。在制动板3a上对称于驱动机构轴线6装备有一个扭转弹簧16。它有两个弹簧端部16a、16b,靠置在制动板3a上的一个耳轴302a上。
根据图3,在图4a和4b中未示出的盖板7a的鱼尾板701a插入到这两个弹簧末端16a和16b之间,提供了一个相对于壳体固定的止挡。在这个实施例中,驱动手柄分成两部分,即由一个杆制动片1a和一个操纵杆1b组成。它们彼此固定联结,位于盖板7a的两侧并共同支撑于该盖板上。
根据图3,杆制动板1a构成了一个复位鱼尾板101a。它与复位弹簧的一个端部15a相作用,如关于图1和图2的说明那样。
当操纵杆1b及杆制动板1a从原点位置摆出时,杆制动板1a与翻转板2a之间的支撑点204a一起转动。由于翻转板2a也支承于翻转板2a和制动板3a之间的支撑点203a中,当驱动手柄1摆动时,转矩同样也作用到制动板3a上。不过,扭转弹簧16抵抗制动板3a的转动。弹簧16的一侧支撑于制动板3a的耳轴302a上,另一侧支撑于壳板7的鱼尾板701上。
由于此弹簧力的作用,制动板3a发生转动偏离其原点位置时,就受到一个复位转矩的作用,因而试图使之停留在原点位置上。这里,扭转弹簧16产生所要求的反作用转矩,使得翻转板2a肯定能摆动并啮合入驱动轮4a的轮齿401a中。由于耳轴301a被力求保持在原点位置上,并抗拒转动,翻转板2a肯定翻转。
此外,扭转弹簧16的作用还在于,在驱动手柄1a、1b向原点位置回摆过程中,制动板3a同样明确地以很小的间隙回到其原点位置上。因而再次操纵驱动手柄1a、1b时,翻转板2a立即重新翻转,并在经历最小的跑空后,即将新的转动传递到驱动轮4a上。
图5a和5b中给出了本发明的驱动机构的另一个变型方案。图中示出了一个驱动手柄1,它安置于驱动机构轴线6上。驱动手柄1在第一个支撑点204b上与翻转板2b相联接。翻转板2b也仍具有轮齿区201b、202b。它们可被移动,与驱动轮4b的内齿轮401b啮合。翻转板2b的第二个支撑点由制动板3b上的一个耳轴301b构成,它插入到翻转板2b上相应的孔中,特别是深孔中。
这个实施例中特殊之处在于,一个卡位弹簧17对制动板3b上的耳轴301b施加一个轴向力。由此引起的摩擦力开始时阻止制动板3b转动。这里,与之相关联的制动转矩确保翻转板2b的翻转与入位。不过,仅仅是当制动板3b处于原点位置上时才产生此确定的制动转矩,来保证翻转板2b的入位。驱动手柄1摆动过程中,制动板3b开始转动后,卡位弹簧17在翻转板2b上滑开。
需要指出,制动板的耳轴301b上有一个卡位凹部。卡位弹簧17卡入其中。这有助于保证制动板3b返回其原点位置,减小可能出现的间隙。这样就能保证在驱动手柄1进行下一次从原点位置开始的摆动时,翻转板2b立即进行翻转运动。从而实现翻转板2b上的轮齿与驱动轮4b没有跑空、迅速地啮合,来传递转动。这样,也保证了翻转板2b的轮齿与驱动轮4b啮合之前,不会产生咔咔的噪声。
在另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图1至4b中的复位弹簧15或者说15a不支承在制动壳体的圆周上,而是集装在驱动轮与驱动手柄之间的结构空间内。壳体侧的止挡可以是凸入到该结构空间内、相对于壳体不动的盖板的鱼尾板,对应于图3中的鱼尾板701。由于驱动手柄的复位弹簧集装于驱动轮与驱动手柄之间的结构空间中,驱动机构的紧凑程度进一步提高。
图6a到6f中示出了依据图1和2的驱动机构的构造,它没有扭转弹簧或卡位元件。代替它们设置了一个翻转板的滑槽导向部分。图6a至图6f示出了带有内齿轮401c的驱动轮4c,有两个支撑点203c、204c的翻转板2c,驱动机构轴6,以及两个滑槽18a、18b。翻转板2c的圆形凸块205a、205b插入其中。滑槽18a、18b被构造在驱动机构的盖板内。
如图6a到6f所示那样,在驱动手柄摆动过程中,翻转板2c由滑槽导向部分确定地、结构闭合地导向。特别是在驱动手柄向原点位置回位时,翻转板2c被确定地以最小间隙导向回位。驱动手柄从其原点位置开始转动、发生位置变化时,首先是翻转板2c翻转运动。此时,一个轮齿区201c与驱动轮4c的内齿轮401c接触上(图6b)。在驱动手柄摆过了最大距离后(图6c),驱动手柄被松开,受到复位弹簧(未示出)的转矩作用,驱动手柄回到其原点位置上。
当驱动手柄摆动转向时,轮齿区201c与齿轮401c脱开(图6d)。通过对面的滑槽18b,可以防止此前未啮合的轮齿202c与驱动轮4c的内齿轮区401c发生啮合。这种情况理所当然地应避免发生。以便保证驱动手柄及与之相连的翻转板2c的可靠、无噪音的返回,尤其是阻止驱动轮反向移动至到达原点位置。
在复位运动的末尾,由于存在的间隙,并不能完全到达原始的原点位置。不过此处间隙很小。这是由于在滑槽18a、18b中各设置了一个弯折区181,处于原点位置上的凸块205a、205b各分别以一个侧面与之接触。这样达到了一定的定心效果。
图7a至7f中示出了另一个调节驱动机构的调节工作过程。该机构与图6a至6f中所给的机构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凸块205a’、205b’为方形,滑槽18a、18b的弯折区118’相应地也是大致的直角形。这样,在复位移动过程中,较迟达到原点位置,因而驱动手柄上会出现一个短暂的跑空。在方形凸块205a’情况下,间隙比圆凸块205a时要小。原点位置因而可以在更高的精度上确定。
应当指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图1至4a所给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附加设置图6和7中的滑槽导向部分。
图8给出了另一个调节驱动机构的实施例。它基本上与图1和2中的实施例一致。其中,在驱动手柄1上,构造了一个弹性的接片103。在驱动手柄1处于原点位置时,它卡入盖板7的一个卡位孔中。这样,驱动手柄1就具有了一个确定的原点位置,使得摆动开始时杆的跑空进一步减小。
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基本点是,通过一个锁定元件达到将转矩传递到驱动轮上的目的。该锁定元件由可摆动的翻转元件构成。

Claims (25)

1.产生旋转运动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特别适用于手动调节机动车座位的高度和倾斜度,从驱动手柄的原点位置开始,可选择向一个驱动方向、或另一个方向进行这种调节,其中一个受驱动元件的转动,发生于将驱动手柄由其原点位置运动离开时,而当驱动手柄向其原点位置运动时,受驱动的元件并不随之运动,其中,
a)驱动手柄可绕一个驱动机构轴线摆动,并与锁定装置相联接,后者能够被使得与安置在一个驱动轮圆周上的齿轮相啮合,以及,
b)该驱动轮与受驱动的元件相连,或者就是该受驱动的元件,
其特征为:
这些锁定装置具有一个单个零件构成的翻转元件(2,2a,2b,2c),它依据具体的驱动方向在两个终端位置之间来回翻转运动,其中,在每个终端位置上翻转元件(2,2a,2b,2c)都与驱动轮(4,4a,4b,4c)的轮齿(401,401a,401b,401c)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翻转元件(2,2a,2b,2c)被支承在驱动机构的两个径向间隔一定间距的支撑点上,可以被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这两个径向间隔一定间距的支撑点被构造在驱动机构的两个部件(1,1a;3,3a,3b)上,这两个部件能够独立地绕驱动机构轴线(6)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一个支撑点(204,204a,204b,204c)被构造于驱动手柄(1,1a)上,而另一个支撑点(203,203a,203c)被构造在一个制动板(3,3a,3b)上,其中驱动手柄(1,1a)与制动板(3,3a,3b)通过翻转元件(2,2a,2b,2c)相互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构造在驱动手柄(1,1a)上的支撑点(204,204a,204b,204c)与驱动机构轴线(6)之间的径向距离小于制动板(3,3a,3b)上的支撑点(203,203a,203c)与轴线(6)之间的距离。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至少之一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翻转元件是一个翻转板(2,2a,2b,2c),它具有两个位于一个圆周上、彼此间隔一定距离的轮齿区(201,201a,201b,201c;202,202a,202b,202c),其中,在翻转板的每个终端位置上,两个轮齿区之一与驱动轮(4,4a,4b,4c)上的轮齿相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翻转板(2,2a,2b,2c)的轮齿区以及驱动轮(4,4a,4b,4c)的轮齿被构造成平的,各自的表面都具有很高的摩擦系数,其中,翻转板与驱动轮通过摩擦连接进行锁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翻转板(2,2a,2b,2c)呈轴对称结构,并且翻转板(2,2a,2b,2c)的两个支撑点位于此对称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翻转板(2,2a,2b,2c)为非对称结构,其中,对驱动手柄的两个驱动方向上配置了不同的行程。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至少之一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设置了装置(16,17),当驱动手柄(1,1a)从原点位置摆动运动出时,这些装置抵抗制动板从其原点位置相应地转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设置了一个扭转弹簧(16),它固定于制动板(3a)上,当制动板(3a)从原点位置转出时,扭转弹簧(16)向制动板(3a)施加一个向原点位置方向的回位转矩。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为制动板配置了一个卡接元件,特别是一个卡接球,位于原点位置上的制动板可脱开地卡入其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2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制动板(3b)与一个卡位弹簧(17)相联,后者至少对处于其原点位置上的制动板(3b)施加一个轴向力,并通过由此引起的制动力矩抵抗制动板(3b)从其原点位置中转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卡位弹簧(17)施加一个轴向力于制动板(3b)的一个耳轴(301b)上,后者插入夹紧元件(2b)的一个孔中构成一个支承。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至少之一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为翻转元件(2c)配置了一个滑槽导向部分(18a,18b),在操纵驱动手柄过程中,该滑槽导向部分对翻转元件(2c)在一个确定的轨道上进行导向,并且在驱动手柄返回原点位置时保证翻转元件(2c)的回位,在此,驱动轮并不进行回位。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滑槽(18a,18b)被构造在驱动机构的一个盖板内,此盖板在驱动一侧与驱动手柄相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翻转元件(2c)至少具有两个对称安置的凸块或销柱(205a,205b),它们在滑槽导向部分(18a,18b)中被导向。
1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至少之一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驱动机构包含一个制动装置(11),其构造能阻止一个来自从动侧的转矩传递,但可以进行来自驱动侧的转矩传递。
1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至少之一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设置了一个复位弹簧(15),它使驱动手柄(1)向其原点位置回位,该弹簧一方面与一个相对于壳体固定的壳体止挡(92)相联,另一方面与驱动手柄(1)上的一个止挡(101)相联。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复位弹簧被安装于与驱动手柄(1)相连的结构空间内,特别是在驱动轮(4)的内部。
2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至少之一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驱动轮(4,4a,4b,4c)自身即是受驱动元件,其中驱动轮(4,4a,4b,4c)将驱动机构产生的转动传递到安置于从动侧的从动装置(13)上。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19至少之一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受驱动元件为一个驱动轴,它与驱动轮刚性地连接,其中,驱动轮将驱动机构产生的一个转动传递到该驱动轴上。
2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至少之一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翻转元件(2,2a,2b,2c)被构造为烧结件或者塑料构件。
2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至少之一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制动板(3,3a,3b)由塑料制成。
2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至少之一的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为:驱动轮(4,4a,4b,4c)的轮齿为内齿轮(401,401a,401b,401c)。
CN98806037A 1997-06-13 1998-06-06 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 Pending CN12599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725899.9 1997-06-13
DE19725899A DE19725899C2 (de) 1997-06-13 1997-06-13 Beidseitig wirkender Verstellantrieb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59912A true CN1259912A (zh) 2000-07-12

Family

ID=7832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806037A Pending CN1259912A (zh) 1997-06-13 1998-06-06 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6253894B1 (zh)
EP (1) EP0988171B1 (zh)
JP (1) JP2002511035A (zh)
CN (1) CN1259912A (zh)
AR (1) AR010173A1 (zh)
BR (1) BR9815534A (zh)
DE (2) DE19725899C2 (zh)
WO (1) WO199805781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49541A1 (fr) * 2007-10-12 2009-04-23 Hubei Aviation Precis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Dispositif à verrouillage automatique bidirectionnel
CN105190079A (zh) * 2013-03-22 2015-12-23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制动装置
CN111527000A (zh) * 2017-12-15 2020-08-11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具有锁止机构的圆柱齿轮传动装置
CN112295062A (zh) * 2019-08-01 2021-02-02 上海移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边驱动的多输注模式药物输注装置
CN113663158A (zh) * 2019-05-17 2021-11-19 上海移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边驱动闭环人工胰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59533C2 (de) * 1997-06-13 2001-02-15 Brose Fahrzeugteile Beidseitig wirkender Antrieb
DE19859532B4 (de) * 1997-06-13 2004-07-15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Beidseitig wirkender Antrieb
DE19859530B4 (de) * 1998-12-14 2004-10-28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Coburg Beidseitig wirkender Antrieb
DE19927033C2 (de) * 1999-06-04 2001-07-12 Brose Fahrzeugteile Beidseitig wirkender Antrieb für Verstellvorrichtungen
US6843533B1 (en) * 1999-06-16 2005-01-18 Nhk Spring Co., Ltd. Reclining device
DE19942994C1 (de) 1999-09-09 2001-03-22 Keiper Gmbh & Co Schrittschaltmechanik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DE19942995A1 (de) * 1999-09-09 2001-03-22 Keiper Gmbh & Co Sitzhöheneinsteller-Antrieb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EP1128979B1 (de) 1999-09-09 2004-10-06 KEIPER GmbH & Co. KG Sitzhöheneinsteller-antrieb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DE19947455B4 (de) * 1999-10-02 2009-04-02 Lander Automotive Gmbh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zur Erzeugung einer Drehbewegung für die Verstellung eines Fahrzeugsitzes
DE19952634C1 (de) * 1999-10-21 2001-08-30 Brose Fahrzeugteile Beidseitig wirkender Antrieb für Verstellvorrichtungen in Kraftfahrzeugen
DE19952633C1 (de) * 1999-10-21 2001-09-13 Brose Fahrzeugteile Beidseitig wirkender Antrieb für Verstellvorrichtungen in Kraftfahrzeugen
DE19954687B4 (de) 1999-11-13 2008-01-31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Umklappbare Rückenlehne mit einer Vorrichtung zur Lehnenneigungsverstellung
DE19954685B4 (de) 1999-11-13 2008-01-24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Fahrzeugsitz mit einer an einem Sitzseitenteil gelagerten, umklappbaren und in der Neigung einstellbaren Rückenlehne
DE19961639C2 (de) * 1999-12-10 2003-02-27 Brose Fahrzeugteile Beidseitig wirkender Antrieb
DE10011898C2 (de) * 2000-03-03 2002-11-07 Brose Fahrzeugteile Beidseitig wirkender Antrieb
DE10019854C5 (de) * 2000-04-20 2004-06-03 Keiper Gmbh & Co. Kg Manueller Hebelantrieb für Stellvorrichtungen an Sitzen, insbesondere an Kraftfahrzeugsitzen
DE10021846A1 (de) * 2000-05-05 2001-11-08 Hammerstein Gmbh C Rob Schrittschaltwerk mit einem Klemmgesperre
US6520583B1 (en) * 2000-08-24 2003-02-18 Fisher Dynamics Corporation Compact disc recliner
JP4665300B2 (ja) * 2000-09-25 2011-04-0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シートリフター用の操作伝達装置及びシートリフター装置
DE10052234A1 (de) * 2000-10-21 2002-05-02 Brose Fahrzeugteile 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inrichtungen,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sitze
DE50106476D1 (de) 2000-12-06 2005-07-14 Brose Fahrzeugteile Armlehnenbaugruppe für eine kraftfahrzeugtür
DE10061364C1 (de) * 2000-12-09 2001-11-29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Co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sitze
JP4691249B2 (ja) 2000-12-26 2011-06-01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操作軸の回転送り構造
US6691851B2 (en) * 2001-10-03 2004-02-17 L & 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tchet actuator
DE10155019B4 (de) * 2001-11-07 2014-05-22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Antrieb zur Erzeugung einer Drehbewegung an einer Verstelleinrichtung eines Fahrzeugs
DE10245620B4 (de) * 2002-09-26 2007-07-12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Klemmkörpersperre
US6890034B2 (en) 2003-01-28 2005-05-10 Fisher Dynamics Corporation Compact recliner with locking cams
US6910738B2 (en) 2003-01-28 2005-06-28 Fisher Dynamics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recliner mechanism
KR100490313B1 (ko) * 2003-07-12 2005-05-18 주식회사다스 자동차용 시트쿠션 펌핑디바이스
US20050168034A1 (en) * 2004-01-21 2005-08-04 Scott Fast Disc recliner with dual cams
EP1714373B1 (en) * 2004-02-06 2012-06-13 L&P Property Management Company In-line actuato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097253B2 (en) * 2004-03-11 2006-08-29 Fisher Dynamics Corporation Round recliner assembly with rear folding latch
US7025422B2 (en) * 2004-03-11 2006-04-11 Fisher Dynamics Corporation Round recliner assembly with rear folding latch
DE102004034229A1 (de) * 2004-07-15 2006-02-16 Schukra Gerätebau AG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JP4951944B2 (ja) * 2005-11-17 2012-06-1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リフター装置のクラッチ装置
DE102006023363B4 (de) 2006-05-17 2010-08-12 Johnson Controls Gmbh 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DE102006023361B4 (de) * 2006-05-17 2008-05-29 Johnson Controls Gmbh 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itz
CN101407187B (zh) * 2007-10-12 2012-11-21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驱动装置
WO2009091980A1 (en) 2008-01-17 2009-07-23 Fisher Dynamics Corporation Round recliner mechanism
US8556762B2 (en) * 2009-03-17 2013-10-15 Crh North America, Inc. Power seat height adjuster mechanism
DE102010003718A1 (de) 2010-04-08 2011-10-13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Verstellvorrichtung zur Sitzhöhen-oder Sitzneigungsverstellung eines Fahrzeugsitzes
DE102010029121A1 (de) 2010-05-19 2011-11-24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Baugruppe zum Verstellen der Sitzposition bei einem Fahrzeugsitz
DE102010030018B4 (de) 2010-06-14 2022-02-17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Drehbeschlag mit integrierter Bremsvorrichtung
JP5894866B2 (ja) 2012-06-07 2016-03-30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装置
US9296315B2 (en) 2013-02-26 2016-03-29 Fisher & Company, Incorporated Recliner mechanism with backdriving feature
DE102013106710B3 (de) * 2013-06-26 2014-12-11 Grammer Ag Fahrzeugsitz und Nutzkraftfahrzeug mit wenigstens einem Fahrzeugsitz
JP6163074B2 (ja) * 2013-09-27 2017-07-1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装置
US9902297B2 (en) 2014-06-11 2018-02-27 Fisher & Company, Incorporated Latch mechanism with locking feature
CN104175914B (zh) * 2014-08-26 2016-08-24 宁波双林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升降调节器的简易大扭矩双向自锁装置
DE202015103313U1 (de) * 2015-06-24 2016-09-30 Jörg Schwarzbich Sitzversteller
CN107429768B (zh) 2015-07-16 2019-07-26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制动装置
JP6682300B2 (ja) * 2016-03-04 2020-04-15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JP6854226B2 (ja) * 2016-11-30 2021-04-07 株式会社Tf−Metal 車両用シートアジャスタのブレーキ装置
EP3330123B1 (en) 2016-11-30 2020-09-09 TF-Metal Co., Ltd. Brake device of vehicular seat adjus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46331A (en) * 1954-08-11 1956-05-22 Andersen Harold Reversible ratchet wrench with supplementary drive means
US2995226A (en) 1959-05-07 1961-08-08 Electrical Engineering & Mfg C Reverse torque lock mechanism
US3008765A (en) 1959-08-24 1961-11-14 Young Spring & Wire Corp Reclining seat for two-door automobiles
DE59102211D1 (de) 1990-03-16 1994-08-25 Hammerstein Gmbh C Rob Taumelgetriebe für einen verstellbaren Fahrzeugsitz.
DE4120617C2 (de) * 1990-10-30 1994-06-01 Brose Fahrzeugteile Sperrkupplung mit einem abtriebsseitigen und einem antriebsseitigen Kupplungsabschnitt
JPH05176819A (ja) * 1991-12-27 1993-07-20 Tokyo Seat Kk 車両用シートの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DE4437073A1 (de) 1994-07-01 1996-01-04 Hammerstein Gmbh C Rob Gelenkbeschlag für einen verstellbaren Fahrzeugsitz
DE4436096C2 (de) * 1994-10-10 1998-02-26 Keiper Recaro Gmbh Co Klinkenschaltwerk zum Antrieb einer Verstellvorrichtungen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DE19500914A1 (de) 1995-01-13 1996-07-18 Hammerstein Gmbh C Rob Taumelgelenkbeschlag für einen verstellbaren Fahrzeugsitz
DE19527912C2 (de) * 1995-02-03 1998-01-29 Brose Fahrzeugteile Beidseitig wirkender, manueller Antrieb zur Erzeugung einer Drehbewegung,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sitze
BR9607129A (pt) 1995-02-03 1997-11-04 Brose Fahrzeugteile Acionamento manual operando em ambas as direções para produzir um movimento giratório mais particularmente para assentos de veículos
FR2731256B1 (fr) * 1995-03-01 1997-05-09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Mecanisme de commande d'un organe rotatif au moyen d'une poignee pivotante, et siege equipe d'un tel mecanisme
DE19518424C2 (de) 1995-05-19 1998-11-26 Joerg Schwarzbich Verstellmechanismus
JP3077886B2 (ja) 1995-07-19 2000-08-21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両側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DE19540631C2 (de) 1995-10-31 2001-06-07 Hammerstein Gmbh C Rob Selbstsperrende Schrittschaltmechanik für eine Verstellvorrichtung eines Fahrzeugsitzes
FR2743764B1 (fr) 1996-01-22 1998-04-03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Mecanisme d'articulation pour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comportant un tel mecanisme
FR2750186B1 (fr) 1996-06-21 1998-08-28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Mecanisme de commande d'un organe rotatif au moyen d'une poignee pivotante, et siege equipe d'un tel mecanisme
DE19653722C2 (de) 1996-12-10 2000-06-29 Brose Fahrzeugteile Beidseitig wirkende Verstellvorrichtung
DE19734536C2 (de) 1997-07-30 1999-10-28 Brose Fahrzeugteile Taumelgetriebe für eine Fahrzeugsitz-Verstelleinrichtung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49541A1 (fr) * 2007-10-12 2009-04-23 Hubei Aviation Precis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Dispositif à verrouillage automatique bidirectionnel
CN101407186B (zh) * 2007-10-12 2012-03-07 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自锁装置
US8376115B2 (en) 2007-10-12 2013-02-19 Hubei Aviation Precision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Bidirectional self-locking device
CN105190079A (zh) * 2013-03-22 2015-12-23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制动装置
CN105190079B (zh) * 2013-03-22 2017-07-18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制动装置
CN111527000A (zh) * 2017-12-15 2020-08-11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具有锁止机构的圆柱齿轮传动装置
CN111527000B (zh) * 2017-12-15 2023-06-13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具有锁止机构的圆柱齿轮传动装置
CN113663158A (zh) * 2019-05-17 2021-11-19 上海移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边驱动闭环人工胰腺
CN112295062A (zh) * 2019-08-01 2021-02-02 上海移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边驱动的多输注模式药物输注装置
CN112295062B (zh) * 2019-08-01 2023-09-26 上海移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边驱动的多输注模式药物输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9725899C2 (de) 1999-10-28
US6253894B1 (en) 2001-07-03
DE19725899A1 (de) 1998-12-24
DE59800538D1 (de) 2001-04-19
EP0988171B1 (de) 2001-03-14
JP2002511035A (ja) 2002-04-09
WO1998057819A1 (de) 1998-12-23
EP0988171A1 (de) 2000-03-29
AR010173A1 (es) 2000-05-17
BR9815534A (pt) 2001-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59912A (zh) 双向作用的驱动机构
US8292367B2 (en) Pumping device for seat cushion of vehicle
US7243994B2 (en) Continuously operable seat-reclining device for vehicles
US5865285A (en) Manual drive operating in both directions to produce a rotary movement, more particularly for vehicle seats
US6283886B1 (en) Drive for adjustment devices in motor vehicles
JP2005297645A (ja)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EP0666145B1 (en) Clutch mechanism in power driven screwdriver
CN1239920A (zh) 调节装置
JPH0435309B2 (zh)
JP2006151092A (ja) モータ装置及びワイパ装置
KR100997505B1 (ko) 리클라이닝 어저스터
CN1828081A (zh) 带有调整装置的圆盘制动器
KR20060090766A (ko) 변속기용 양-방향 마찰 클러치 또는 브레이크 조립체
EP0761271A1 (en) Improved counter gear for a radio controlled toy car
JP2018522772A (ja) シートアジャスタ
US6604619B1 (en) Two-directional manual drive
EP3852982B1 (en) Improved hair-cutting unit for a shaving device
JP2008007096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1058466B1 (ko) 양방향 구동기
DE60301290T2 (de) Motorangetriebes Stellelement
CN111344501B (zh) 反向输入阻断离合器
JPH111170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20230134667A (ko) 백 드라이브를 방지하는 클러치
JP2002307999A (ja) リフト
JP3314242B2 (ja) 自動アンテナ伸縮操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