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075C - 红外线吸收滤光片 - Google Patents

红外线吸收滤光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075C
CN1178075C CNB00135776XA CN00135776A CN1178075C CN 1178075 C CN1178075 C CN 1178075C CN B00135776X A CNB00135776X A CN B00135776XA CN 00135776 A CN00135776 A CN 00135776A CN 1178075 C CN1178075 C CN 117807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bsorbing filter
infrared absorbing
infrared
rec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357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0948A (zh
Inventor
β
尾道晋哉
下村哲生
����һ
横山诚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61500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17462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70559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18352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722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26453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b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00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0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807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07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23Absorbing filters containing organic substances, e.g. dyes, inks or pig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作为在近红外线区域有吸收,可见光区域透光性高,在可见光区域没有特定波长的大吸收,而且环境稳定性和耐久性优良,光学疵点少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透明高分子膜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压红外线吸收层而成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中,上述透明高分子膜是至少一个面上层压高分子易粘接层的膜,并且,上述透明高分子膜中基本上不含有粒子,上述透明高分子膜中大小在20微米以上的异物单位面积膜为10个/m2以下。

Description

红外线吸收滤光片
本发明涉及红外线吸收滤光片。详细地说,本发明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是形成光学疵点的异物少,在可见光区域中透光率高,并且近红外线区域有宽带吸收,可阻断红外线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
目前,在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和视频摄像机可见度补正用滤光片等红外线吸收滤光片中可广泛采用下面所列的制品。
(1)在磷酸系玻璃中含有铜和铁等金属离子的滤光片(专利公开第235740/1985号公报、专利公开第153144/1987号公报等)
(2)在基板上层压折射率不同的层,通过干涉透过光透过特定波长的干涉滤光片(专利公开第21091/1980号公报,专利公开第184745/1984号公报等)
(3)共聚物中含有铜离子的丙烯酸系树脂滤光片(专利公开第324213/1994号公报等)
(4)粘合剂树脂中分散色素构成的滤光片(专利公开第21458/1982号公报,专利公开第198413/1982号公报,专利公开第43605/1985号公报等)
而且,作为透明的电磁波吸收材料,试验过各种现有的材料,例如可举出以下各种材料等。而且,也有许多方案提出将它们结合起来。
(5)采用导电性纤维的织物的电磁波密封材料
(6)将薄金属板进行蚀刻制成网格的电磁波密封材料
(7)将银等高导电性金属和ITO和SnO2等透明导电材料采用喷溅和真空电镀法等进行薄膜化制成的电磁波密封材料。
而且,上述目前可以使用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存在下面所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
在上述(1)的情况下,近红外区域有陡峭的吸收,红外线阻断率非常良好,但是,可见光区域中红色的一部分也被很大地吸收,透过色看上去是蓝色。在显示器用途中,不适宜用于重视颜色平衡这样的用途中。而且,由于是玻璃的,还存在加工方面的问题。
在上述(2)的情况下,可自由设计光学特性,并可制造与设计大致相同的滤光片,但是,为此也需要多个有一定折射率差的层的积层,存在制造成本高等缺点。而且,在需要大面积时,在整个面积上都要求高精度的膜厚均匀性,制造困难。
在上述(3)的情况下,改善了上述(1)方式中的缺点,即加工性。但是,与上述(1)的方式相同,光学特性设计的自由度降低。而且,可见光区域的红色部分也有吸收,滤光片看起来是蓝色这样的上述(1)中存在的问题也没有改变。并且,由于铜离子吸收小,丙烯酸树脂中所含的铜离子的量也有限制,因此,还存在丙烯酸树脂必须加厚这样的问题。
在上述(4)的情况下,作为红外线吸收色素,采用酞菁系、镍配位系、氯化二亚铵系、偶氮化合物、聚甲炔系、联苯甲烷系、三苯甲烷系、醌系等多种色素。但是,它们单独使用时,吸收不充分,存在在可见光区域在特定波长上有吸收等问题。因此,要同时使用多种色素。而红外线吸收层中含有多种色素的滤光片长时间放置在高温、高湿度下,色素发生分解和氧化会使色素发生变化,存在在可见光区域产生吸收,在红外线区域没有吸收等问题。而且,在这些滤光片的类型是将红外线吸收层涂覆在基材膜上的时候,还存在基材膜的透光率和贝叶斯值造成光线透过特性变差的问题。
而且,即使将上述(1)~(4)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和上述(5)~(7)记载的电磁波吸收材料组合,仍没有改善上述各种问题。
近年来,作为薄形大画面的显示器开发的PDP,从其前面释放出的近红外线引起遥控器等的误操作,需要在前面设置阻断这种近红外线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而且,存在在这种PDP用红外线阻断滤光片中采用上述(1)~(4)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也无法充分满足要求的现状。
在上述(4)的方式中,红外线吸收色素采用氯化二亚铵系化合物时,可以获得满足下面要求的滤光片,即克服上述问题,近红外线区域的吸收增大,并且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减小。进而,也可获得作为PDP用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适用的性能。
但是,如果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基材膜的原料树脂中存在异物,在制膜时的拉伸工序中,在该异物周围,膜的分子取向发生混乱。结果发生光学失真,形成看起来比实际异物大许多的疵点,因此,大大影响品质。例如,即使大小为20微米的异物,在普通光学上也看起来有50微米以上,有时还会看起来是100微米以上大小的光学疵点。为了得到高透明的膜,在基材膜中不能含有赋予易滑性的粒子,优选尽可能地减少粒子含量,但是粒子含量越少,膜的透明性越高,由微小异物产生的光学疵点有可能更加明显。而且,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基材膜的厚度一般为50微米以上,如此厚的膜在单位面积膜的厚度方向的异物含量大于薄的膜,这样的问题就更大了。
为了赋予基材膜易滑性,使基材膜中不含有粒子或者以不妨碍透明性的程度减小粒子含量时,通常需要含有以赋予易粘接层易滑性为目的的粒子,但是,为了使这些粒子不影响透明性,必须使用粒径小的粒子。但粒径小的微小粒子极易发生凝聚,有可能形成粗大的凝聚物。如果将含有这种粗大凝聚物的易粘接层层压在基材膜上,该粗大凝聚物就会形成光学疵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在近红外区域有吸收,可见光区域的光透过性高,并在可见光区域没有特定波长的大吸收,光学疵点小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环境稳定性和耐久性也优良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提供具有蓝灰色调的上述红外线吸收滤光片。
本发明的克服上述缺陷并可解决上述问题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如下。
本发明的第1个发明是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在透明高分子膜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压红外线吸收层而成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中,上述透明高分子膜是至少一个面上层压高分子易粘接层的膜,并且,上述透明高分子膜中基本上不含有粒子,上述透明高分子膜中大小在20微米以上的异物单位面积膜为10个/m2以下。
第2个发明是第1个发明所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波长800nm到1100nm的近红外线区域内透光率的最大值在30%以下,并且波长450nm到650nm的可见光区域内透光率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在10%以下,在波长550nm的透光率在50%以上。
第3个发明是第1个发明所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即使在温度60℃、湿度95%的气氛下放置500个小时之后,在波长800nm到1100nm的近红外线区域透光率的最大值也在30%以下,并且在波长450nm到650nm的可见光区域内的透光率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在10%以下,波长550nm的透光率在50%以上。
第4个发明是第1个发明所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波长900nm到1100nm的近红外线区域内透光率在10%以下,波长440nm到500nm和640nm到700nm的可见光区域内的最小透光率在60%以上,波长550~600nm的可见光区域的最大透光率在60%以下,并且波长550nm的透光率在50%以上。
第5个发明是第1到第4个发明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红外线吸收层以红外线吸收色素和高分子树脂作为构成成份,上述红外线吸收色素含有至少两种选自氯化二亚铵(ジイモニウム盐)系化合物、酞菁化合物和镍配位系化合物的化合物。
第6个发明是第5个发明所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红外线吸收色素至少含有氯化二亚铵系化合物,进一步含有至少一种选自含氟酞菁系化合物和镍配位系化合物的化合物。
第7个发明是第5或6个发明所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氯化二亚铵化合物具有下面化学式(1)表示的结构:
[化学式1]
Figure C0013577600101
式中,R1~R8表示氢原子、烷基、芳基、链烯基、芳烷基或者炔基,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9~R12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氨基、酰胺基、氰基、硝基、羧酸基或者烷基,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1~R12上可结合取代基的也可以具有取代基。X-表示阴离子。
第8个发明是第5、6或7个发明所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酞菁系化合物是含氟酞菁系化合物。
第9个发明是第5到第8个发明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镍配位系化合物具有下面化学式(2)表示的结构:
[化学式2]
Figure C0013577600111
式中,R13~R16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芳烷基或者氨基,它们可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10个发明是第5到第9个发明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红外线吸收层中所含有的红外线吸收色素的混合比例,相对于氯化二亚铵系化合物1重量份,酞菁系化合物为1.2~0.01重量份,镍配位系化合物为1~0重量份。
第11个发明是第5到第10个发明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红外线吸收层的构成成份的高分子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为85~150℃。
第12个发明是第5到第11个发明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高分子树脂是以聚酯树脂作为主要成份。
第13个发明是第12个发明所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聚酯树脂是共聚聚酯树脂,其中含有作为多元醇成份的化学式(3)表示的脂环族二醇成份60摩尔%以上:
[化学式3]
式中,R17和R18表示羟基,碳原子数为1到8的羟基亚烷基,或在碳原子数为1到4的羟基亚烷基上加上1到10个烯化氧(ァルキレノキシド)得到的基团。
第14个发明是第1到13个发明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红外线吸收层是采用涂覆法层压在透明高分子膜上的。
第15个发明是第14个发明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红外线吸收层的残存溶剂量为0.05~5重量%。
第16个发明是第1到15个发明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高分子膜是双向拉伸的聚酯膜。
第17个发明是第1到16个发明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高分子易粘接层含有共聚聚酯树脂和聚尿烷系树脂。
第18个发明是第1到17个发明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高分子易粘接层的表面和内部存在的具有100微米以上的最大直径的粗大物为单位面积高分子易粘接层3个/m2以下。
第19个发明是第1到18个发明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高分子易粘接层中含有粒子。
第20个发明是第1到19个发明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高分子膜的贝叶斯值为1.0%以下。
第21个发明是第1到20个发明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最外层上层压防反射层。
第22个发明是第1到20个发明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最外层上层压防眩处理层。
第23个发明是第1到22个发明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用作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前面板的部件。
本发明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结构:以透明高分子膜为基材,在上述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压红外线吸收层,再在上述透明高分子膜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压高分子易粘接层。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分光特性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将实施例1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温度60℃、湿度95%的气氛下放置500个小时后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分光特性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2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分光特性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比较例1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分光特性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比较例2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分光特性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3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分光特性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4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分光特性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参考例1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分光特性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参考例5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分光特性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5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60℃、湿度95%的气氛下放置500个小时后的分光特性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参考例2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分光特性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参考例2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60℃、湿度95%的气氛下放置500个小时后的分光特性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参考例3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60℃、湿度95%的气氛下放置500个小时后的分光特性的说明图。
(红外线吸收层的构成)
在本发明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中,红外线吸收层以红外线吸收色素和高分子树脂作为主要的组成成份。在本发明中,将红外线吸收色素分散在高分子树脂中,再将其涂覆在透明高分子膜的至少一个面上,这从生产性、加工性和成本方面讲是优选的。这时,为了提高基材透明高分子膜和红外线吸收层之间的粘接性,优选在上述透明高分子膜和红外线吸收层的中间具有高分子易粘接层。
在本发明中,作为红外线吸收层中所含的红外线吸收色素,优选从氯化二亚铵系化合物、酞菁系化合物和镍配位系化合物中选择一种或者两种同时使用。作为上述红外线吸收层中所含的红外线吸收色素,至少包括氯化二亚铵系化合物,特别优选包括酞菁系化合物和镍配位系化合物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所采用的酞菁系化合物和/或硫镍系配位体化合物优选补充上述氯化二亚铵化合物在近红外区域的吸收。上述红外线吸收色素的混合比例,相对于氯化二亚铵系化合物1重量份,酞菁系化合比例,相对于氯化二亚铵系化合物1重量份,酞菁系化合物为1.2~0.01重量份(优选0.5~0.01重量份),镍配位系化合物为1~0重量份,这样可获得(1)在近红外线区域有吸收,(2)可见光区域透光性高,(3)在可见光区域,没有特定波长的大吸收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
上述红外线吸收色素可以举出例如以下的物质。氯化二亚铵系化合物,只要近红外区域吸收大并且可见透光率高,就没有特别限制,特别优选具有化学式(1)的结构式:
[化学式1]
式中,R1~R8表示氢原子、烷基、芳基、链烯基、芳烷基或者炔基,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9~R12表示卤原子、氨基、酰胺基、氰基、硝基、羧酸基或者烷基,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R1~R12上可结合取代基的也可以具有取代基。X-表示阴离子。
在上述化学式(1)的R1~R8中,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辛基、2-羟乙基、2-氰基乙基、3-羟丙基、3-氰基丙基、甲氧基乙基、乙氧基乙基、丁氧基乙基等。芳基可举出苯基、氟代苯基、氯代苯基、甲苯基、二乙基氨基苯基、萘基等,链烯基可举出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等。芳烷基可举出苄基、对丙基苄基、对氯苯基、苯基丙基、萘基乙基等。
上述(1)的R9~R12可举出氢、氟、氯、溴、二乙基氨基、二甲基氨基、氰基、硝基、甲基、乙基、三氟甲基等。X-可举出氟离子、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过氯酸盐离子、六氟锑酸离子、六氟磷酸离子、四氟硼酸离子等。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
氯化二亚铵系化合物的可获得的市售品,可举出日本化药社制Kayasorb IRG-022、IRG-023等。
作为酞菁化合物,优选含氟酞菁化合物。酞菁化合物的可获得的市售品,可举出日本触媒社制ExcolorIR1、IR2、IR3、IR4、TX-EX805K、TX-EX810K、TX-EX811K、TX-EX812K等。其中,特别优选IR1、TX-EX811K。
硫镍配位系化合物优选化学式(2)表示的结构式:
[化学式2]
Figure C0013577600171
式中,R13~R16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芳烷基或者氨基,它们可相同,也可以不同。
镍配位系化合物可获得的市售品可举出三井化学社制SIR-128、SIR-130、SIR-132、SIR-159等,其中特别优选SIR-128和SIR-159。
上述红外线吸收层的构成成份优选采用用于分散红外线吸收色素的高分子树脂。对高分子树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聚酯系、丙烯酸系、纤维素系、聚乙烯系、聚丙烯系、聚烯烃系、聚氯化乙烯系、聚碳酸酯、酚醛系、尿烷系树脂等。特别优选地是,从分散稳定性和环境负荷等角度来看,优选聚酯系树脂。
作为红外线吸收色素的分散介质的高分子树脂(特别是聚酯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从色素的稳定性角度看,为了提高耐候性,优选在使用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环境下的假定保证温度以上的温度。电子设备的假定保证温度一般为80℃,因此,上述高分子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优选在80℃以上,更优选在85~150℃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85~130℃、90~110℃的范围内。
在玻璃化温度不到85℃时,上述氯化二亚铵化合物发生变性。而玻璃化温度超过130℃时,高分子树脂(特别是聚酯树脂)溶解在溶剂中,在透明基材上涂覆和充分干燥时必须在高温下进行,氯化二亚铵化合物会发生变性。而且,另外也会导致耐热性差的红外线吸收色素劣化。进而,在低温下进行干燥时,无法延长干燥时间,因此,生产性变差,无法生产低价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而且还有可能无法充分干燥。
在玻璃化温度在该范围时,可以兼顾采用涂覆法将红外线吸收层层压在基材透明高分子膜上时的涂覆适应性和耐久性。这里所述的耐久性是指在高温和高湿度下长时间保存后,例如将样品在温度为60℃、湿度为95%的气氛下放置500个小时之后,分光特性的劣化降低。并且还具有所谓可将红外线吸收色素在高分子树脂中以高浓度分散的优点。
作为上述高分子树脂优选使用的聚酯树脂是由多元羧酸和多元醇成份合成的。
作为构成聚酯树脂的多元羧酸成份,可举出对酞酸、异酞酸、邻酞酸、1,5-萘二酸、2,6-萘二酸、联苯酸、磺基对酞酸、5-磺基异酞酸、4-磺基酞酸、4-磺基萘-2,7二酸、5[4-磺基苯氧基]异酞酸、磺基对酞酸等芳香族二羧酸及它们的酯形成性衍生物;对氧安息香酸、对-(羟基乙氧基)安息香酸等芳香族氧羧酸及它们的酯形成性衍生物:琥珀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等脂肪酸二酸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富马酸、马来酸、依康酸、六氢酞酸、四氢酞酸等不饱和脂肪族二酸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脂环族二酸及其酯形成性衍生物等。还可举出偏苯三酸、苯均三酸、苯均四酸等三元以上的多元羧酸。
构成上述聚酯树脂的多元醇成份可举出脂肪族多元醇类、脂环族多元醇类、芳香族多元醇类等。
脂肪族多元醇类可举出乙二醇、丙二醇、1,3-丙二醇、2,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等脂肪族二醇类、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甘油、季戊四醇等三醇或四醇类等。
脂环族多元醇可举出1,4-环己二醇、1,4-环己二甲醇、螺乙二醇、氢化双酚A、氢化双酚A等的环氧乙烷加成物或者氧化丙烯加成物、三环癸烷二醇、三环癸烷二甲醇、三环癸烷二乙醇、二甲基三环癸烷二丙醇、三环癸烷二丁醇、二甲基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乙基三环癸烷二甲醇、四甲基环癸烷二甲醇、六甲基三环癸烷二甲醇、八甲基三环癸烷二甲醇等。
芳香族多元醇类可举出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5-二甲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乙基苯基)-芴、9,9-双-(4-(2-羟基乙氧基)-3,5-二乙基苯基)-芴、1,1-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环己烷、1,1-双-(4-(2-羟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1,1-双-(4-(2-羟基乙氧基)-3,5-二甲基苯基)环己烷、1,1-双-(4-(2-羟基乙氧基)-3-乙基苯基)环己烷、1,1-双-(4-(2-羟基乙氧基)-3,5-二乙基苯基)环己烷、对苯二甲醇、间苯二甲醇、邻苯二甲醇、1,4-苯二醇、1,4-苯二醇等的环氧乙烷加成物、双酚A、双酚A等的环氧乙烷加成物或者氧化丙烯加成物等。
聚酯多元醇还可举出将ε-己内酯等内酯类开环聚合得到的内酯系聚酯多元醇类等。
优选将作为多元醇的下列化学式(3)表示的脂环族二醇成份作为多元醇成份与60摩尔%以上的聚酯树脂共聚:
[化学式3]
式中,R17和R18表示羟基,碳原子数为1到8的羟基亚烷基,或在碳原子数1到4的羟乙基亚烷基上加上1到10个烯化氧得到的基团。
化学式(3)表示的脂环族二醇可举出三环癸烷二甲醇、三环癸烷二乙醇、三环癸烷二丙醇、三环癸烷二丁醇、二甲基三环癸烷二甲醇等。其中,特别优选R17和R18同时为羟甲基的三环癸烷二甲醇。
如果将采用氯化二亚铵系化合物的滤光器在高温下和加湿下长时间放置,存在吸收减小,在可见光区域出现特定吸收,变成黄绿色的问题。作为对策,有人提出采用适当提高玻璃化温度的聚酯系树脂。例如,在专利公开第838855/1997号公报和专利公开第116826/1999号公报中,列举了共聚10摩尔%以上特定芳香族二醇生成的聚酯树脂中混合红外线吸收色素。但是,在采用上述芳香族二醇的组成范围中,相反,由于玻璃化温度过高,存在下面的问题,即在将共聚聚酯树脂与红外线吸收色素和溶剂混合涂覆在基材膜上时,干燥需要时间,干燥不足带来的残留溶剂会导致环境稳定性劣化,而且,还存在涂覆干燥后膜发生卷曲等问题。并且,上述共聚聚酯树脂中存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低、涂覆适应性差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通过将化学式(3)表示的脂环族二醇与60摩尔%以上的聚酯树脂进行共聚,就会在溶剂溶解性和涂覆适应性方面极为优良。
在上述脂环族二醇不到60摩尔%时,溶剂溶解性提高并且容易涂覆,但是,共聚聚酯树脂的玻璃化温度降低,混合红外线吸收色素时的环境稳定性变差。优选化学式(3)所示的脂环族二醇成份的共聚量的上限不到95摩尔%。在95摩尔%以上时,共聚聚酯树脂的聚合难以提高,结果有可能变得非常脆,因此是不利的。
除此之外,在聚酯树脂中,为了将聚酯高分子末端的极性基团封端,可在聚酯中加入单官能单体。
单官能单体可以采用安息香酸、氯代安息香酸、溴代安息香酸、对羟基安息香酸、磺基安息香酸一铵盐、磺基安息香酸一钠盐、环己基氨基羰基安息香酸、正十二烷基氨基羰基安息香酸、叔丁基安息香酸、萘羧酸、4-甲基安息香酸、3-甲基安息香酸、水杨酸、硫代水杨酸、苯基醋酸、醋酸、丙酸、丁酸、异丁酸、辛酸、月桂酸、硬脂酸和它们的低级烷基酯等一元羧酸类,或者脂肪族醇、芳香族醇、脂环族醇等一元醇。
在本发明中,以其中的不饱和单体作为必须成份,其它成份可根据聚酯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与单体的相溶性等进行适当选择。
本发明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优选红外线吸收层的残留溶剂量为5重量%以下。通过溶剂系的涂覆法形成红外线吸收层时,残留溶剂量超过5重量%时,进行干燥,即使不发生阻塞等,玻璃化温度也明显降低。特别是在红外线吸收色素采用氯化二亚铵化合物时,在高温、加湿下长时间放置时,出现氯化二亚铵系发生变性,滤光片变成黄绿色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特别优选红外线吸收层的溶剂残留量为0.05~3重量%。溶剂残留量不到0.05重量%时,高温高湿下长时间放置时红外线吸收色素的变性减小,但是,由于不到0.05重量%,所必须的热量也会引起红外线吸收色素变性。
为了使红外线吸收层的残留溶剂量在5重量%以下,可以通过同时满足下式(4)~(6)的干燥条件来进行。下式(4)~(6)中采用的因子的单位,风速为m/秒,热风温度为℃,干燥时间为分,涂层厚度为微米。
风速×(热风温度-20)×干燥时间/涂层厚度>48......(4)
热风温度:≥80℃......(5)
干燥时间:≤60分......(6)
在本发明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中,为了提高耐光性,可以在红外线吸收层中加入UV吸收剂。而且,为了赋予本发明红外线吸收滤光片耐候性和耐溶剂性,可以采用交联剂交联在红外线吸收层中分散红外线吸收色素的高分子树脂。
(透明高分子膜的原料树脂)
构成作为本发明红外线吸收层基材的透明高分子膜的树脂可举出聚酯系、丙烯酸系、纤维素系、聚乙烯系、聚丙烯系、聚烯烃系、聚氯化乙烯系、聚碳酸酯、酚醛系、尿烷系树脂等,没有特别的限定。其中,从环境负荷和成本平衡等角度看,聚乙烯对酞酸酯、聚丙烯对酞酸酯、聚乙烯-2,6-萘酸酯等聚酯系树脂是合适的。聚乙烯对酞酸酯(下文简写为PET)是特别适合的。下面,以PET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PET树脂的制备,以对酞酸和乙二醇作为起始原料,可采用经酯化反应进行缩聚的公知的直接聚合法,或者以对酞酸二甲酯和乙二醇为起始原料,经酯交换反应进行缩聚的公知的酯交换反应的任意一种方法。在采用直接聚合法时,PET树脂中所含的物质可举出缩聚催化剂(Sb2O3,Sb醇盐等)、热稳定剂(三甲基磷酸酯等P系化合物)、采用静电印可法制造未拉伸膜时的粘接性改进剂(可溶于醇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等)。在采用酯交换法时,除了上述化合物之外,还需要酯交换反应催化剂(Mg、Ca、Zn、Mn等的醋酸盐等)。特别是,缩合催化剂使用Sb2O3时,聚合时和/或生产未拉伸的PET膜时,Sb2O3被还原成金属Sb,在膜的表面上容易形成凝聚物析出。这是在膜上出现光学疵点的原因之一,在不明显缩短缩聚时间的范围内,优选尽可能地降低Sb2O3的含量。
为了使PET膜中大小在20微米以上的异物单位面积膜在10个/m2以下,优选PET树脂中Sb2O3的含量以Sb计为50~250ppm,更优选50~200ppm,特别优选70~150ppm。而且,PET树脂中通常含有以赋予易滑性为目的的惰性粒子和内部析出粒子,但是从提高透明性并减少上述异物角度来看,必须基本上不含有这些粒子。基本上不含有粒子是指膜中粒子的含量比采用荧光X射线分析可检出的值还少的含量。
缩聚结束后,PET树脂采用孔径(95%カツト)在7微米以下的尼龙制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将熔融树脂在冷却水中呈线状挤出时预先过滤处理冷水(孔径:1微米以下),并且设置密闭该工序的空间,用纸过滤器减少环境中1微米以上的异物,这对使作为基材膜原料的PET树脂中大小为20微米以上的异物的在单位面积膜上为10个/m2以下是有利的。
PET树脂的固有粘度优选在0.45~0.70dl/g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为0.50~0.67dl/g,特别优选为0.55~0.65dl/g。如果固有粘度低于0.45dl/g,制造膜时常发生断裂,并且强伸度特性不足。另一方面,如果大于0.70dl/g,滤压上升,用于除去异物的高精度过滤难以进行,是不利的。
(透明高分子膜的制备)
A.未拉伸膜的制备
基本上不含有惰性粒子和内部析出粒子的PET树脂被充分真空干燥后,加入到挤出机中,在约280℃呈片状熔融挤出,冷却固化后制备未拉伸的PET片。这时,为了进一步除去PET树脂中所含有的异物,在将熔融树脂保持约280℃的任何地方,进行上述高精度过滤,以除去树脂中所含异物。
对高精度过滤熔融树脂所采用的过滤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在采用不锈钢烧结体作为过滤材料时,可以使原料PET树脂中的催化剂和添加剂、从反应容器壁上脱落的脱落物、外部污染物引起到粗大异物以及高熔点有机物等大小在20微米以上的异物在单位膜面积上为10个/m2。熔融树脂的高精度过滤所采用的过滤材料的过滤粒子大小(初期过滤效率95%)优选在15微米以下。如果过滤材料的过滤粒子大小超过15微米,不易充分除去20微米以上的异物。如果使用过滤粒子大小(初期过滤效率95%)在15微米以下的过滤材料进行熔融树脂的高精度过滤,有时会降低生产性,但对制备光学疵点少,并且透明性极为优良的PET膜是极为重要的。
在熔融树脂的挤出工序中,即使存在通过过滤材料的细微异物,在冷却片状熔融物的过程中,在异物的周围发生结晶化,这是拉伸工序中拉伸不均匀引起的,会发生微小的厚度差异,变成透镜状态。在有这种微小厚度差异的部分,光象有透镜那样发生折射或者散射,在用肉眼观察时,看起来比实际的异物要大。这种微小的厚度差可以以凸部的高度和凹部的深度的差来测定,如果凸部的高度为1微米以上,与凸部邻近的凹部的深度为0.5微米以上,通过透镜效果,即使大小为20微米的形状的物质,对肉眼来说,也看作是50微米以上的大小,还可看作是100微米以上大小的光学疵点。为了得到本发明所使用的高透明性膜,优选基材膜中基本上不含有用于赋予易滑性的粒子,但是,有可能透明性越高,微小的凹凸引起的光学疵点就越明显。厚膜的表面比薄膜更难以骤冷,有发生结晶化的倾向,因此,在未拉伸膜生产时必须要将整个膜骤冷。
将未拉伸膜冷却的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即将熔融树脂在旋转冷却转鼓上从拉伸模中呈片状挤出,将片状熔融物通过静电印可粘合法粘合在旋转冷却转鼓上,同时进行骤冷制成片状。作为将该片状物的空气面(与冷却转鼓接触的面的反面)冷却的方法,吹入高速气流进行冷却的方法是有效的。
B.拉伸模的制备
作为本发明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基材的透明高分子膜,优选在至少单向上拉伸的膜,特别优选在双向上拉伸的膜。双向拉伸膜在下面记载的条件下制备。
将得到的未拉伸膜加热到80~120℃,用辊在纵向上拉伸2.5~5.0倍,得到单向取向的PET膜。再用夹子夹持膜端部,加热到80~180℃,通过热风区,干燥后在横向上拉伸2.5~5.0倍。接着通过200~240℃的热处理区,进行1~60秒的热处理,完成结晶取向。在该热处理工序中,根据需要,可以在横向和/或纵向上进行3~10%的弛缓处理。
C.高分子易粘接层的积层
在本发明中,必须在透明高分子膜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压高分子易粘接层。高分子易粘接层优选是在上述膜制备工序中的任意阶段,在PET膜的至少一个面上涂覆由水溶性或者水分散性树脂制成的高分子易粘接树脂的涂覆液,并进行干燥,层压。
上述涂覆水性涂覆液的工序可以是通常的涂覆工序,即在双向拉伸的热固定基材膜上涂覆的工序,但优选在该膜的制备工序中涂覆的直接涂覆法。进一步优选在结晶取向结束之前涂覆在基材膜上。即,在未拉伸膜制成后,在涂覆工序中,使空气中的净化度(0.5μ以上的粒子数/ft3)为100000级,采用纸过滤器进行控制,这样可有效降低膜表面上附着的异物。
在未拉伸或者单向拉伸后的聚酯膜基材上涂覆上述涂覆液之后进行干燥拉伸时,在涂覆后的干燥工序,选择只取出水等溶剂部分而不进行涂覆层的交联反应的温度和时间是重要的。优选在干燥温度为70~140℃下进行,干燥时间根据涂覆液和涂覆量进行调整,温度(℃)和时间(秒)的温度积优选在3000以下。
水性涂覆液中固体部分的浓度优选在30重量%以下,特别优选在10重量%以下。涂覆干燥该水性涂覆液的膜通过用于拉伸和热固定的张布机,在其中被加热,通过热交联反应形成稳定的覆膜,形成聚酯系层压膜。为了与油墨具有良好的粘接性,优选在热处理工序中在100℃以上热处理1分钟以上,并在热处理后,使易粘接层的涂覆量为0.05g/m2以上进行涂覆。
上述水性涂覆液的涂覆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可举出例如,反转辊涂法、凹印涂覆法、适压涂覆法、辊刷法、压涂、气刀式涂覆法、线涂法、管子刮涂法、浸渍涂覆法和幕式涂覆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者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的透明高分子膜上层压的高分子易粘接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水性聚酯树脂、水性聚尿烷树脂、水性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接枝系聚酯树脂、马来酸接枝系聚酯树脂等。其中,以上述的共聚聚酯系树脂(A)和聚尿烷树脂(B)为主要构成成份的高分子树脂,与基材PET膜和红外线吸收层的粘接性优良,并且与在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最外层上层压的防反射层和防眩处理层的粘接性也很优良,透明性也高,因此是适用的。而且,在层压基材PET膜的红外线吸收层的表面和层压基材PET膜的防反射层或者防眩处理层的表面上,优选设置上述高分子易粘接层,特别是由以共聚聚酯系树脂和聚尿烷树脂为主要构成成份的高分子树脂形成的易粘接层。
作为构成高分子易粘接层的高分子树脂,在单独使用共聚聚酯系树脂时,与基材PET膜的粘接性很充分,而采用溶剂系涂覆在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最外层上层压防反射层和防眩处理层和红外线吸收层时,粘接性就不足了。
而且,在单独使用聚尿烷系树脂时,基材PET膜和红外线吸收层的粘接性差。
上述高分子易粘接层的构成成份的共聚聚酯系树脂是以支链化的醇成份作为构成成份。支链化醇成份可以举出例如2,2-二甲基-1,3-丙二醇、2-甲基-2-乙基-1,3-丙二醇、2-甲基-2-丁基-1,3-丙二醇、2-甲基-2-丙基-1,3-丙二醇、2-甲基-2-异丙基-1,3-丙二醇、2-甲基-2-正己基-1,3-丙二醇、2,2,-二乙基-1,3-丙二醇、2-乙基-2-正丁基-1,3-丙二醇、2-乙基-2-正己基-1,3-丙二醇、2,2-二正丁基-1,3-丙二醇、2-正丁基-2-丙基-1,3-丙二醇和2,2-二正己基-1,3-丙二醇等。
上述支链化醇成份在整个醇成份中优选占10摩尔%以上的比例,更优选占20摩尔%以上的比例。上述化合物之外的醇成份最优选是乙二醇。如果量少的话,可以采用二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或者1,4-环己二甲醇等。
作为上述共聚聚酯系树脂的构成成份的二羧酸成份,最优选对酞酸和异酞酸。如果量少的话,可加入其他二羧酸,例如二苯甲酸、2,6-萘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进行共聚。
作为上述二羧酸成份之外的酸成份,为了提高水分散性,优选以1~10摩尔%的量使用5-磺基异酞酸,可举出例如磺基对酞酸、5-磺基异酞酸、4-磺基萘基异酞酸-2,7-二羧酸、5-(4-磺基苯氧基)异酞酸及其盐类等。
作为上述高分子易粘接层的其他构成成份的聚尿烷树脂,可举出例如含有嵌段型异氰酸酯基的树脂,用亲水基团封端末端异氰酸酯基(以下称为嵌段)的热反应型水溶性尿烷等。上述异氰酸酯基的嵌段化剂可以举出亚硫酸盐类及含有磺酸基的酚类、醇类、内酯类、肟类及活性亚甲基化合物类等。嵌段化的异氰酸酯基将尿烷预聚物进行亲水化或者水溶化。在膜制造时的干燥或者热固过程中,如果给予上述树脂热能,嵌段化剂从异氰酸酯基上脱落,因此,上述树脂将在自身交联的圈中混合的水分散性共聚聚酯树脂固定化,同时也和上述树脂的末端基团等发生反应。涂覆液调制中的树脂是亲水性的,因此耐水性差,但是如果进行涂覆、干燥、热固,完成热反应,尿烷树脂的亲水基,即嵌段化剂离开,因此可以得到耐水性良好的覆膜。在上述嵌段化剂内,热处理稳定、热处理时间适当并可在工业上广泛采用的最优选亚硫酸盐类。
上述树脂中使用的尿烷预聚物的化学组成是下面的化合物,(1)分子内有两个以上活性氢原子的分子量为200~20000的化合物和(2)分子内有两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有机聚异氰酸酯,或者根据需要,在这些(1)、(2)中加入并与之反应的在(3)分子内至少有两个活性氢的化合物(链延长剂)得到的带有末端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
作为上述(1)的化合物,通常已知的有末端或者分子中有两个以上的羟基、羧基、氨基或者巯基,特别优选的化合物可举出聚醚多元醇或聚醚酯多元醇等。
作为聚醚多元醇,可以举出例如与环氧乙烷和氧化丙烯等烯烃氧化物类,或者苯乙烯氧化物或氯甲基氧丙环等聚合的化合物,或者它们的无轨共聚、嵌段共聚或者与多元醇进行加成聚合得到的化合物。聚酯多元醇和聚醚酯多元醇可举出主要是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化合物。这些多元醇可以通过将琥珀酸、己二酸、酞酸和无水马来酸等饱和或者不饱和多元羧酸或该羧酸的无水物等与乙二醇、二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和三羟甲基丙烷等饱和和不饱和多元醇类、分子量比较低的聚乙二醇和聚丙二醇等聚链烯醚二醇类、或者它们的醇类的混合物发生缩合制备。
作为聚酯多元醇,可以使用内酯和羟酸制备的聚酯类,而聚醚酯多元醇可以使用在预先制备的聚酯类上加成环氧乙烷或者氧化丙烯等得到的聚醚酯类。
作为上述(2)的有机聚异氰酸酯,可以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异构体类、4,4-二苯基甲异氰酸酯等芳香族二异氰酸酯类、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类、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4,4-二环己基甲二异氰酸酯等脂环式二异氰酸酯类、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类,或者将这些化合物单独或者结合使用,可举出预先于三羟甲基丙烷等加成得到的聚异氰酸酯类。
作为上述(3)的带有至少两个活性氢的链伸长剂,可以举出乙二醇、二乙二醇、1,4-丁二醇、和1,6-己二醇等醇类、甘油、三羟甲基丙烷、或者季戊四醇等多元醇、乙二胺、六亚甲基二胺、或者哌嗪等二胺类、一乙醇胺或二乙醇胺等氨基醇类、硫代二乙二醇等硫代二醇类,或者水。在合成上述(3)的尿烷聚合物时,通常通过采用上述链伸长剂的一段式或者多段式异氰酸酯加成法,在150℃以下,优选在70~120℃的温度下进行5分钟到几个小时的反应。活性氢原子与异氰酸酯的比可在1以上自由选择,但是,得到的尿烷预聚物中必须要留存游离的异氰酸酯基。
游离的异氰酸酯基的含量可以在10重量%以下,但是,如果考虑嵌段化之后尿烷聚合物水溶液的稳定性,优选在7重量%以下。得到的上述尿烷预聚物优选采用亚硫酸盐进行嵌段化。与亚硫酸盐水溶液混合,充分搅拌5分钟到1个小时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优选在60℃以下。然后,用水稀释,制成适当的浓度,生成热反应型水溶性尿烷组合物。在使用该组合物时,可调制适当的浓度和粘度,通常在80~200℃左右下加热,由于嵌段剂亚硫酸盐发生解离,活性异氰酸酯基再生,所以,预聚物分子内或者分子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聚尿烷聚合物,并且具有了加成其他官能团的性质。
作为上述含有嵌段型异氰酸酯基的聚尿烷树脂(B),可举出第一工业制药(株)制的商品名为Elastron。Elastron是通过亚硫酸钠嵌段异氰酸酯基的产物,在分子末端带有强亲水性,存在氨基甲酰基磺酸基,因此具有水溶性。
在将含有本发明所使用的支链化的醇成份的共聚聚酯树脂(A)和含有嵌段型异氰酸酯基的聚尿烷树脂(B)混合,制成涂覆液时,树脂(A)和树脂(B)的重量比优选为(A)∶(B)=90∶10~10∶90,更优选(A)∶(B)=80∶20~20∶80。相对于易粘接层的全部固体部分的重量,上述树脂(A)的重量比不到10%时,在基材膜上的涂覆性容易不足,高分子易粘接层和基材膜之间的粘接性有可能不足。另一方面,相对于易粘接层的全部固体部分的重量,上述树脂(B)的重量比不到10%时,在UV硬化型的硬涂中,无法获得有实用性的粘接性。
在本发明所使用的水溶性涂覆液中,为了促进热交联反应,可以加入催化剂,例如可以采用无机物、盐类、有机物、碱性物质、酸性物质或含金属的有机化合物等、各种化学物质。为了调节水溶液的pH,可以加入碱性物质或者酸性物质。
在基材膜表面上涂覆上述水性涂覆液时,为了提高该膜的润湿性并均匀地涂覆涂覆液,可以使用必要量的公知的阴离子性活性剂或者阳离子性的表面活性剂。涂覆液所采用的溶剂,除了水之外,可以以占整个涂覆液的不到50重量%的比例混合乙醇、异丙醇、苄醇等醇类。如果不到10重量%,可以在可溶解醇之外的有机溶剂的范围内混合。但是,涂覆液中,醇类和其他有机溶剂合计应不到50重量%。
如果有机溶剂的加入量不到50重量%,可提高涂覆干燥时的干燥性,与仅有水时相比具有提高涂覆膜外观的效果。如果超过了50重量%,溶剂的蒸发速度快,涂覆工序中涂覆液的浓度发生变化,粘度上升,涂覆操作性减低,因此,有可能引起涂覆膜外观不良,并有发生火灾等的危险性。
在本发明中,由于基材膜中不含有以赋予易滑性等为目的的粒子,上述水性涂覆液中含有粒子,在易粘接层表面上形成适度的凸起,这从膜的处理性(滑动性、弯曲性、耐阻断性)、耐磨性、耐划性等方面看是优选的。这种粒子的例子是碳酸钙、磷酸钙、二氧化硅、高岭土、滑石、二氧化钛、氧化铝、硫酸钡、氟化钙、氟化锂、沸石、硫化钼等无机粒子、交联高分子粒子、草酸钙等有机粒子。其中,二氧化硅粒子与聚酯树脂的折射率比较接近,可以得到具有高透明性的膜,因此最为优选。
上述水性涂覆液中所含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01~1.0微米,特别优选0.03~0.5微米。如果平均粒径超过1.0微米,膜表面变粗糙,膜的透明性有可能降低。另一方面,平均粒径不到0.01微米,膜的滑动性、弯曲性、阻断性等都容易不足。
上述易粘接层中的粒子含量优选为0.01~60重量%,更优选0.05~30重量%,进一步优选0.1~10重量%。易粘接层中的粒子含量如果超过60重量%,膜的透明性容易变差,进而有可能影响易粘接性。另一方面,当易粘接层中粒子含量不到0.01重量%时,膜的滑动性、弯曲性、阻断性容易不足。
在易粘接层中可以加入两种以上的上述粒子,也可以同种粒子的不同粒径同时使用。不论是哪种情况,整个粒子的平均粒径和总计的含量优选满足上述范围。
在涂覆上述涂覆液时,为了除去涂覆液中的粒子的粗大凝聚物,优选配置过滤材料,以在涂覆之前精密过滤涂覆液。
通过使本发明所采用的用于精密过滤涂覆液的过滤材料的过滤粒子的大小在25微米以下(初期过滤效率95%),在高分子易粘接层的表面和/或内部,具有100微米以上的最大直径的粗大物在单位面积的高分子易粘接层中为3个/m2以上。过滤材料的过滤粒子大小在25微米以上时,不能充分除去粗大凝聚物,无法除去的许多粗大凝聚物在涂覆干燥后,易粘接层在单向拉伸或者双向拉伸时,由拉伸应力引起粗大凝聚物变大,形成100微米以上的凝聚物,结果,有可能产生许多光学疵点。
至于用于精密过滤涂覆液的过滤材料的类型,只要具有上述特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丝型、毡型、筛型是适合的。用于精密过滤涂覆液的过滤材料的性质,只要具有除去上述粗大凝聚物的性能并且对涂覆液无不良影响,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不锈钢、聚乙烯、聚丙烯、尼龙等材料都是合适的。
在上述水性涂覆液中,在不妨碍易粘接层和透明性的范围内,可以混合粒子之外的抗静电剂、防止紫外线吸收剂、可塑剂、抗菌剂、颜料、润滑剂等各种添加剂。
得到的具有易粘接层的透明高分子膜的厚度优选为50~300微米,特别优选100~250微米。膜厚不到50微米时,刚性不足,是不利的。另一方面,如果膜厚超过300微米,形成膜中存在的光学疵点的异物增加,整个光学透光率降低,因此是不利的。
在上述具有易粘接层的透明高分子膜中,大小在20微米以上的异物必须在单位面积膜为10个/m2以下,优选在8个/m2,特别优选在6个/m2以下。如果大小20微米以上的异物超过了10个/m2,整个膜的贝叶斯值增大,整个光线的透光率降低。由于光学疵点的原因,最好不作为红外线吸收滤光片。
为了使大小在20微米以上的异物在单位面积膜为10个/m2以下,如上所述,例如使用PET树脂作为膜用原料时,以下的方法是合适的。
(1)作为PET制备时的缩聚催化剂的Sb2O3的含量比通常的少(Sb元素相对于PET优选为50~250ppm,更优选为50~200ppm,特别优选为70~150ppm)。
(2)基本上不含有惰性粒子和内部析出粒子。
(3)缩聚结束后,对PET树脂采用孔径(95%)在5微米以下的尼龙制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将熔融树脂以丝状向冷却水中挤出时,预先过滤处理(孔径:1微米以下)冷却水,并且将该工序通过屏蔽分隔开,并采用纸过滤器除去环境中1微米以上的异物。
(4)在制备PET膜时的挤出工序中,高精度过滤熔融PET树脂(过滤材料在初期过滤效率95%的过滤粒子大小:≤15微米)。
作为本发明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基材的透明高分子膜优选贝叶斯值在1%以下。更优选在0.8%以下,特别优选在0.6%以下。贝叶斯值如果超过1%,使用以该透明高分子膜作为基材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显示器的画面的鲜明度降低,因此是不利的。为了使贝叶斯值在1%以下,上述膜中基本上不含有惰性粒子和内部析出粒子,采用除去上述粗大异物的手段,并且作为构成高分子易粘接层的树脂,采用共聚聚酯系树脂和聚尿烷树脂为主要构成成份的高分子树脂是有效的。
(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制备)
在上述得到的透明高分子膜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压高分子易粘接层的膜上,层压红外线吸收层。红外线吸收层的积层可以是透明高分子膜的易粘接面,也可以是没有易粘接层的面。
但是,在制造在透明高分子膜的两个面上层压红外线吸收层的红外线滤光片时,采用红外线吸收层,膜的两个面变平滑,因此,难以卷成大量生产时的圆筒状。因此,通过在上述红外线吸收层的至少一个面上含有惰性粒子并在红外线吸收层表面上形成凹凸,可改善滑动性、卷曲性、阻塞性等处理特性。惰性粒子优选混合到分散有红外线吸收色素的高分子树脂中。作为惰性粒子,从透明性角度看,可以使用波长比可见光波长短的平均粒径为0.01~0.1微米的二氧化锆、氧化铝等金属氧化物、氟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的微粒子。
在基材透明高分子膜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压红外线吸收层时,优选采用甲基乙基酮、四氢呋喃、甲苯等溶剂溶解高分子树脂,接着将分散有红外线吸收色素的涂覆液涂覆在基材膜的至少一个面上并进行干燥。
本发明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具有以红外线吸收色素和高分子树脂为主要构成成份的红外线吸收层。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可以单独使用红外线吸收层,也可以通过向透明基材中共挤出红外线吸收层的方法或者涂覆法进行层压。其中,优选将红外线吸收色素分散在高分子树脂和溶剂中,并将该涂覆液涂覆在透明基板上并进行干燥的涂覆法。通过采用涂覆法,将红外线吸收层层压在透明基材上,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制造变得简单,相应地可以进行小批量的生产。
在基材膜的两个面上涂覆红外线吸收层时,其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作为一个例子,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例如,可举出通过在一个涂覆线上,设置数个涂覆床,将两个面同时涂覆,同时干燥两个面的方法,或者,开始在一个面上涂覆,干燥后再在另一个面上涂覆干燥的方法等。
本发明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优选在红外线吸收层的同一面或者相反面上层压金属网导电层。通过层压金属网导电层,可以除去从显示器释放出的有害电磁波。
金属网导电层,可以采用对导电性高的金属铂进行蚀刻处理制成网状的网、使用金属纤维的纤维状网、在高分子纤维的表面上采用电镀法等附着金属的纤维。
采用上述电磁波吸收层的金属网的开口率,如果考虑到用于显示器用途中的情况,优选在50%以上。上述电磁波吸收层所使用的金属,只要导电性高并且稳定性好,不论哪种金属都可以,没有特别的限定。从加工性和成本等方面考虑,优选是铜、镍、钨等。
为了改善最外层的耐划性,本发明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可以设置硬涂处理层(HC)。作为这种硬涂处理层(HC),以聚酯系树脂、尿烷系树脂、丙烯系树脂、密胺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硅氧烷系树脂、聚亚胺系树脂等硬化性树脂为单体或者混合的交联性树脂硬化物层是优选的。
该硬化处理层(HC)的厚度优选为1~50微米,更优选2~30微米。厚度小于1微米时,耐划性不足,如果超过50微米,硬涂用树脂的涂覆速度显著降低,从生产性方面考虑是不利的。
作为层压硬涂处理层(HC)的方法,优选在设置在透明高分子膜的红外线吸收层的面的反面上,通过凹印方式、反转方式、相对方式等进行涂覆之后,施加热、紫外线和电辐射等的能量进行硬化的方法。
本发明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为了提高用于等离子体显示等用途的可视性,在最外层可以设置防眩处理层(AG)。防眩处理层(AG)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制备,即在涂覆硬化性树脂并进行干燥后,用压纹辊在表面上形成凹凸,之后,施以热、紫外线和电辐射等能量,进行硬化。作为上述硬化性树脂,聚酯系树脂、尿烷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密胺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硅氧烷系树脂、聚亚胺系树脂等单独或者混合使用是优选的。
为了提高本发明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用于显示器时的可见光的透光率,在最外层上可设置防反射处理层(AR)。在该防反射处理层(AR)上,优选层压一层或者两层以上具有与塑料膜折射率不同的材料。在是单层结构时,最好采用比塑料膜折射率小的材料。而在具有两层以上的多层结构时,在与塑料膜相邻的层上,采用折射率比塑料膜大的材料,在该层上再选择比其折射率更小的材料。如上构成防反射处理层(AR)的材料,不管是有机材料还是无机材料,只要都满足上述折射率的关系,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采用CaF2、MgF2、NaAlF4、SiO2、ThF4、ZrO2、Nd2O3、SnO2、TiO2、CeO2、ZnS、In2O3等电介质。
该防反射处理层(AR)的层压方法有真空电镀法、溅射法、CVD法、离子镀法等干涂覆方法,还有凹印方式、反转方式、相对方式等湿涂法。
在该硬涂处理层(HC)、防眩处理层(AG)、防反射处理层(AR)的层压之前,作为前处理,可以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溅射蚀刻处理、电辐射照射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底涂处理。
本发明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基材膜中异物少,光学疵点少。本发明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满足:在波长为800nm到1100nm的近红外线区域透光率的最大值为30%以下,波长450nm到650nm的可见光区域的透光率为50%以上,在近红外线区域有吸收,可见光区域的透光率高,并且,可见光区域没有特定波长的大吸收,具有暗灰色。而且,在温度60℃、湿度95%的气氛下放置500个小时之后,也满足上述透光率,环境稳定性也优良。本发明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波长900~1100nm的近红外线区域的透光率为10%以下。由于该近红外线区域的透光率低,在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器时,可吸收从显示器释放出的不需要的红外线,能防止利用红外线的遥控器发生误操作。
本发明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波长440~500nm和640~700nm的可见光区域的最小透光率为60%以上,并且波长550~600nm的可见光区域的最大透光率为60%以下。如果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分光特性在上述范围内,颜色变成蓝灰色,在显示器前面时,可以与从显示器发出的颜色匹配。特别是等离子体显示器,蓝色的发光强度与绿色和红色相比弱,因此为了补充,必须减小波长540~600nm的可见光区域的透光率。而且,优选波长550nm的透光率为50%以上。如果该波长区域的透光率在50%以下,显示器前面设置具有上述分光特性的滤光片时,显示器会变得非常暗,是不利的,本发明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由于具有暗灰色,适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屏(PDP)、液晶显示器(LCD)、汽车导航系统等的防止遥控器发生误操作所用的滤光片、视频摄像机视感校正用滤光片、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等。
[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制造方法采用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当然其并不限于此。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份”没有特别指出,是指“重量份”。本发明说明书中使用的特性值的评价采用如下方法进行。
(1)聚酯树脂的固有粘度
在1,1,2,2-四氯乙烷/苯酚(重量比:2/3)的混合溶剂中,从30℃下的溶液粘度求出。
(2)与光硬化型丙烯酸系涂层的粘接性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得到的膜的易粘接层面上,采用8号线圈涂覆大日精化社制硬涂剂(Seika Beam EXF01(B)),在70℃下干燥1分钟,除去溶剂后,用高压水银灯,在200mJ/cm2、照射距离15cm、走速5m/分钟的条件下,形成厚度为3微米的硬涂层。对得到的膜根据JIS-K5400的8.5.1记载的试验方法求出粘接性。
具体地说,用间隔为2mm的截断器导杆切出贯通易粘接层到达基材膜的100个升斗状切口。接着,将赛璐玢粘贴带(日盘(Nichiban)社制405号:宽24mm)伸到升斗状的切口中,用擦子摩擦完全附着后,垂直拉下,通过目测,数出易粘接层面上残留的升斗的个数,按下面的式子求出粘接性。在升斗上硬涂层部分残留的,从在易粘接层面上残留的升斗的个数中除去。
粘接性(%)=(残存的升斗个数/开始的升斗个数)×100
(3)膜中异物和涂覆液中粗大凝聚物的大小
通过以下说明的光学疵点监测装置,对16枚250×250mm的膜片监测光学上可辨认的50微米以上大小的光学疵点。
(光学疵点的监测原理)
作为投光器,在XY台的下方400mm配置20W×2灯的荧光灯,设置狭缝宽10mm的屏蔽。使投光器和受光器的连接线和所测定膜面的垂直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2度入射光,其中如果存在光学疵点,该部分就会发生辉光,其光量用XY台上方500mm配置的CCD图像传感器摄像机转变电信号,将该电信号增幅,进行微分,采用限度水平仪和比较器进行比较,输出光学疵点的检出信号。而且,从CCD图像传感器摄像机输入的电视信号按照图像顺序测算光学疵点的大小,表示所设定大小的光学疵点的位置。
采用上述光学疵点监测装置,从监测出的疵点部分选择出异物产生的光学疵点和涂覆液中粗大凝聚物产生的光学疵点,取下适当的大小,测定采用带有刻度的显微镜从相对于膜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的大小。
在是异物产生的光学疵点时,测定异物大小的最大直径,20微米以上大小的异物用单位面积膜(1m2)的个数求出。即,膜中大小在20微米以上的异物是指膜中存在的最大直径为20微米以上的异物沿着相对于膜面垂直的方法观察时的个数(个/m2)。
在是涂覆液中粗大凝聚物时,测定粗大凝聚物的最大直径,100微米以上大小的异物用单位面积膜(1m2)的个数求出。即,膜中大小在100微米以上的凝聚物是指易粘接层表面中存在的最大直径为100微米以上的异物的个数(个/m2)。
(4)贝叶斯值
按照JIS-K7105,采用贝叶斯器(东京电色工业社制模型TC-H3DP)测定。
(5)分光特性
采用自记分光光度计(日立U-3500型),在波长1500~200nm的范围内测定。
(6)环境稳定性
在温度60℃、湿度95%的气氛下将样品放置500个小时之后,测定上述分光特性。
实施例1
(1)高分子易粘接层用涂覆液的制备
本发明中透明高分子膜上层压的高分子易粘接层所采用的涂覆液按照下面的方法制备。
将二甲基对酞酸酯95重量份、二甲基异酞酸酯95重量份、乙二醇35重量份、新戊二醇145重量份、醋酸锌0.1重量份和三氧化锑0.1重量份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在180℃进行3个小时的酯交换反应。接着,加入5-钠异酞酸6.0重量份,在240℃进行1个小时的酯化反应,然后,在250℃减压下(13.3~0.267hpa)进行2个小时的缩聚反应,得到分子量为19500、软化点在60℃的聚酯树脂。
将得到的聚酯树脂(A)的30重量%的水分散液6.7重量份、含有用亚硫酸钠嵌段的异氰酸酯基的自身交联型的聚尿烷树脂(B)的20重量%水溶液(第一工业制药制:商品名Elastron H-3)40重量份、Elastron用催化剂(Cat64)0.5重量份、水44.3重量份和异丙醇5份混合,在加入阴离子系表面活性剂的10重量%水溶液0.6重量份、球状二氧化硅粒子A(日产化学工业社制:Snow TexOL。平均粒径为40nm)的20重量%水分散液1.8重量份、干法二氧化硅粒子B(日本爱罗希尔(アエロジル)社制:Aerosil OX50、平均粒径为500nm、平均一次粒径为40nm)的4重量%的水分散液1.1重量份,制成涂覆液。(下面简写为涂覆液AB)
(2)基材膜用PET树脂的制备
将酯化反应容器升温,达到200℃时,加入对酞酸864重量份和乙二醇64.4重量份制成的浆液,在搅拌的同时加入作为催化剂的三氧化锑0.017重量份和三乙胺0.16重量份。接着,在加压升温的表压3.5kg/cm2、240℃的条件下,进行加压酯化反应。然后,将酯化反应容器的压力返回到常压,加入醋酸镁四水合物0.071重量份,再加入磷酸三甲酯0.014重量份。用15分钟升温到260℃,加入磷酸三甲酯0.012重量份,再加入醋酸钠0.0036重量份。15分钟后,将得到的酯化反应生成物转移到缩聚反应容器中,减压下缓慢地从260℃升温到280℃,在285℃进行缩聚反应。缩聚反应结束后,用95%切割直径为5微米的尼龙制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在采用纸过滤器减少空气中1微米以上的异物的密闭的房间内,采用进行预过滤处理(孔径:1微米以下)的冷却水,从喷嘴将熔融树脂挤出,将该丝状PET树脂切断,得到PET碎屑。所得到的PET碎屑(A),固有粘度为0.616dl/g、Sb含量为144ppm,Mg含量为58ppm,P量为40ppm,色调L值为56.2,色调b值为1.6,基本上不含有惰性粒子和内部析出粒子。
(3)易粘接膜的制备
使用上述PET碎屑(A)作为膜用原料,在135℃减压干燥(1.33hPa)6个小时后,加入到挤出机中。这时,用过滤粒子大小(初期过滤效率为95%)为15微米的不锈钢制烧结过滤材料对熔融树脂进行过滤处理。接着,将约280℃的熔融树脂熔融从拉模中呈片状挤出,在表面温度保持20℃的金属冷却辊(冷辊)上施加静电进行骤冷固化,得到厚度为1400微米的未拉伸膜。
接着,采用加热该未拉伸膜的辊组和红外线加热器加热到100℃,然后用周速有一定差别的辊组沿着纵向拉伸3.5倍,得到单向取向的PET膜。
将上述涂覆液采用过滤粒子大小(初期过滤效率95%)25微米的毡型聚乙烯制过滤材料进行精密过滤,用反辊法在上述单向取向的PET膜的一个面上涂覆干燥。在未拉伸辊冷式挤塑制造后,在涂覆工序中,采用纸过滤器控制,使空气的洁净度(0.5μ以上的粒子数/ft3)为100000级。接着,用夹子将膜端部固定,在张布机的预热区中,在80℃下将涂覆层干燥20秒之后,在横向拉伸区,在130℃下在横向上拉伸40倍。再在240℃下进行热固定处理,在200℃下进行3%的横缓和处理,得到具有厚度为100微米的易粘接层的双向取向PET膜。涂覆量的固体部分为0.10g/m2。得到的具有易粘接层的双向取向的PET膜,在膜中基本上不含有粒子,膜中存在的最大直径为20微米的异物为6个/m2,易粘接层表面和内部存在的最大直径为100微米以上的异物的个数为3个/m2
(4)红外线吸收层用高分子树脂的制备
按照下面的要点制备作为分散介质的基体聚酯。
在装配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的蒸压器中加入
对酞酸二甲酯            136重量份
异酞酸二甲酯            58重量份
乙二醇                  96重量份
三环癸烷二甲醇          137重量份
三氧化锑                0.09重量份
在170~220℃下加热180分钟,进行酯交换反应。接着,将反应体系的温度升至245℃,使体系的压力为1.33~13.3hPa,继续反应180分钟,结果,得到共聚聚酯树脂(A1)。共聚聚酯树脂(A1)的固有粘度为0.4dl/g,玻璃化温度为90℃,比重为1.245。
通过NMR分析,共聚聚酯树脂(A1)的构成成份的组成比例为:
酸成份
对酞酸                 71摩尔%
异酞酸                 29摩尔%
醇成份
乙二醇                 28摩尔%
三环癸烷二甲醇         72摩尔%
(5)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制造
在烧瓶中以表1所示的组成加入溶剂、上述共聚聚酯树脂(A1)和红外线吸收色素,加热同时搅拌,进行溶解,制备红外线吸收层用涂覆液。采用狭缝为50微米的给液器将红外线吸收层用涂覆液涂覆在上述易粘接PET膜基材的易粘接层面上,在干燥温度90℃下干燥1个小时,得到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干燥后的涂覆层的厚度为12微米,残留溶剂量为1重量%。
                       表1
材料   配合量(重量部)
红外线吸收色素 氯化二亚铵系化合物日本化药社制Kayasorb IRG-022     6.6
含氟酞菁化合物日本触媒社制Excolor IR-1 1.1
镍配位系化合物三井化学社制SIR-159     3.3
高分子树脂 共聚聚酯树脂(A1)     440
溶剂 甲乙酮     490
四氢呋喃     490
甲苯     490
所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目测的颜色为暗灰色。图1表示其分光特性。如图1所示,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波长为400nm到650nm的可见光区域吸收平缓,在波长450nm到650nm的透光率差为10%以下。在波长700nm以上,有陡峭的吸收,波长800nm到1100nm的最大透光率为30%以下。波长550nm的透光率为50%以上。上述易粘接PET膜基材的贝叶斯值为0.5%,即非常小,是高透明的。
将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温度60℃、湿度95%RH的气氛下中放置500个小时,测定再分光特性时如图2所示,可发现若干颜色变化,但可维持红外线吸收特性。将得到的滤光片放置在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前面,没有颜色变化,对比度提高,并且,红外线的放射性也降低。
实施例2
采用实施例1制造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上述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红外线吸收层相对侧的透明聚酯膜表面上,设置硬涂处理层(HC)。作为硬涂剂,采用在环氧丙烯酸树脂100份中加入苯酮4份生成的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采用硬涂法成膜后,在80℃下进行5分钟的预干燥,通过500mJ/cm2的紫外线照射硬化。硬化后的硬涂处理层(HC)的厚度为5微米。
接着,在厚度为9微米的铜箔中加入硬化型粘结剂,贴合在红外线吸收层的上部,对采用光致抗蚀膜贴合的铜箔进行成型,进行蚀刻处理,形成电磁波密闭层。这时铜箔的宽为15微米,间距115微米,开口率为75%。
如上所述,将硬涂层、电磁波密闭层和红外线吸收层一起层压生成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分光特性在图3表述。如图3所示,上述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波长450nm到650nm的透光率差为10%以下,在波长800nm到1100nm的最大透光率为30%以下,波长550nm的透光率为50%以上,吸收红外线,色调是灰色,并且吸收电磁波,可见光透光率高。
将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温度60℃、湿度95%RH的气氛下放置500个小时,测定再分光特性,发现有若干颜色变化,但是可一维持红外线吸收特性。
比较例1
(3)易粘接膜的制膜
作为膜用PET树脂(B),将平均粒径(离心沉降式光透型粒度分布测定法:岛津制作所制SA-CP3)为1.0微米的二氧化硅粒子的乙二醇浆液(11重量%)加入到酯化反应容器中,其中二氧化硅粒子相对于加入2号三甲基磷酸酯后生成的PET树脂为2000ppm,并缩聚反应,然后,采用95%切割直径为28微米的尼龙制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备PET树脂。得到的PET树脂(B)固有粘度为0.616dl/g,Sb含量为144ppm,Mg含量为58ppm,P量为40ppm,颜色L值为57.6,颜色b值为1.2,二氧化硅相对于PET为2000ppm。
将不含有上述粒子的PET树脂(A)和含有上述二氧化硅粒子的PET树脂(B)以90∶10的重量比混合,在PET树脂的熔融挤出工序中过滤处理熔融树脂时,采用过滤粒子的(除去过滤效率95%)为20微米的不锈钢制烧结过滤材料,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备在一个面上带有易粘接层的双向取向的PET膜。所得到的具有易粘接层的双向取向PET膜的异物、易粘接层的表面和内部存在的最大直径为100微米以上的异物的个数在表3表示。
(5)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制造
在实施例1中,红外线吸收层用涂覆液的组成如图2所示,将作为红外线吸收层构成成份的高分子树脂变为比重为1.26、玻璃化温度为67℃的共聚聚酯树脂(东洋纺绩社制,Viron RV200),并且红外线吸收色素单独采用氯化二亚铵系化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调制红外线吸收层用涂覆液。在上述双向取向PET膜上,采用狭缝为100微米的给液器,将上述红外线吸收层用涂覆液涂覆在上述双向取向PET膜的易粘接层的表面上,在干燥温度90℃下干燥1个小时,制成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干燥后的红外线吸收层的厚度为25微米,残留溶剂量为1重量%。
                       表2
材料 配合量(重量部)
红外线吸收色素 氯化二亚铵系化合物日本化药社制Kayasorb IRG-022 3.2
高分子树脂 共聚聚酯树脂东洋纺绩社制Viron RV200 440
溶剂 甲乙酮 490
四氢呋喃 490
甲苯 490
所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目测的颜色为褐色。图4表示其分光特性。如图4所示,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波长为400nm到650nm的可见光区域,在约550nm具有象峰一样的山形特性。波长800nm到1100nm的最大透光率为30%以下。波长550nm的透光率为50%以上。波长450nm到650nm的透光率差超过10%。上述易粘接PET膜基材的贝叶斯值高达2.6%。
将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放置在温度60℃、湿度95%RH的气氛下放置500个小时,测定再分光特性,近红外线区域没有吸收。并且颜色也变为绿色。
将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放置在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前面,颜色平衡被破坏,颜色变成绿色。
                        表3
实施例1 比较例1
聚酯膜中的粒子 种类含有量(ppm) 基本上没有 二氧化硅(1.0μm)200
膜中大小为20μm以上的异物     (个/m2) 6 95
易粘接层中大小为100μm以上的凝集物     (个/m2) 3 3
与光硬化型丙烯酸系涂层的粘接性 (%) 100 100
膜的贝叶斯值     (%) 0.5 2.6
比较例2
采用比较例1制造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上述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红外线吸收层相对侧的透明聚酯膜表面上,设置硬涂处理层(HC)。作为硬涂剂,采用在环氧丙烯酸树脂100份中加入苯酮4份生成的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组合物,采用硬涂法成膜后,在80℃下进行5分钟的预干燥,通过500mJ/cm2的紫外线照射硬化。硬化后的硬涂处理层(HC)的厚度为5微米。
接着,在厚度为9微米的铜箔中加入UV硬化型粘结剂,贴合在红外线吸收层的上部,对采用光致抗蚀膜贴合的铜箔进行成型,进行蚀刻处理,形成电磁波密闭层。这时铜箔的宽为15微米,间距115微米,开口率为75%。
如上所述,将硬涂层、电磁波密闭层和红外线吸收层一起层压生成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分光特性在图5表述。如图5所示,上述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吸收红外线和电磁波,变成颜色带有绿色的滤光片。
将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温度60℃、湿度95%RH的气氛下放置500个小时,测定再分光特性,没有红外线吸收特性。
实施例3
(5)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制造
在实施例1中,除了红外线吸收层用涂覆液的组成采用表4所示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调制红外线吸收层用涂覆液。在上述双向取向PET膜的易粘接层表面上,涂覆并干燥上述红外线吸收层用涂覆液,得到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干燥后的红外线吸收层的厚度为25微米,残留溶剂量为1重量%。
                       表4
材料 配合量(重量部)
红外线吸收色素 氯化二亚铵系化合物日本化药社制Kayasorb IRG-022   4.8
含氟酞菁化合物日本化药社制Kayaset Blue A-2R 2.2
镍配位系化合物三井化学社制SIR-128   1.3
高分子树脂 共聚聚酯树脂(A1)   440
溶剂 甲乙酮   490
四氢呋喃   490
甲苯   490
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目测的颜色为暗灰色。图6表示其分光特性。
得到的滤光片在波长为440nm到500nm的透光率最小值为65.0%,波长640~700nm的透光率最小值为61.5%,波长550~600nm的透光率最大值为56.9%,波长900~1100nm的近红外线区域的透光率最大值为7.9%。
将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放置在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前面,没有颜色变化,对比度提高,红外线的辐射也降低。
实施例4
(5)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制造
在实施例1中,除了红外线吸收层用涂覆液的组成采用表5所示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调制红外线吸收层用涂覆液。在上述双向取向PET膜的易粘接层表面上,涂覆上述红外线吸收层用涂覆液,并进行干燥,得到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干燥后的红外线吸收层的厚度为25微米,残留溶剂量为1重量%。
                      表5
材料 配合量(重量部)
红外线吸收色素 氯化二亚铵系化合物日本化药社制Kayasorb IRG-022   4.8
含氟酞菁化合物日本化药社制Kayaset Blue A-2R   1.5
镍配位系化合物三井化学社制SIR-159三井化学社制SIR-128 2.10.6
高分子树脂 共聚聚酯树脂(A1)   440
溶剂 甲乙酮   490
四氢呋喃   490
甲苯   490
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目测的颜色为蓝灰色。图7表示其分光特性。
得到的滤光片在波长为440nm到500nm的透光率最小值为62.0%,波长640~700nm透光率最小值为62.8%,波长550~600nm的透光率最大值为59.2%,波长900~1100nm的近红外线区域的透光率最大值为9.9%。
将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放置在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前面,没有颜色变化,对比度提高,红外线的辐射也降低。
参考例(实施例3、4的参考例)
(5)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制造
在实施例1中,除了红外线吸收层用涂覆液的组成采用表2(比较例1所采用)所示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调制红外线吸收层用涂覆液。而且,同样在上述双向取向PET膜的易粘接层表面上,涂覆上述红外线吸收层用涂覆液,并进行干燥,得到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干燥后的红外线吸收层的厚度为25微米,残留溶剂量为1重量%。
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目测的颜色为褐色。图8表示其分光特性。
如图8所示,得到的滤光片在波长400nm到650nm的可见光区,在约550nm具有象峰一样的山形特性。得到的滤光片,在波长440~500nm的透光率最小值为70.6%,波长640~700nm透光率最小值为68.3%,波长550~600nm的透光率最大值为82.7%,波长900~1100nm的近红外线区域的透光率最大值为8.1%。
将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放置在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前面,颜色平衡被破坏,颜色变成绿色。
实施例5
(5)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制造
在实施例1中,除了红外线吸收层用涂覆液的组成采用表6所示的组成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调制红外线吸收层用涂覆液。在上述双向取向PET膜的易粘接层表面上,涂覆上述红外线吸收层用涂覆液,并进行干燥,得到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干燥后的红外线吸收层的厚度为25微米,残留溶剂量为1重量%。
                      表6
材料 配合量(重量部)
红外线吸收色素 氯化二亚铵系化合物日本化药社制Kayasorb IRG-022   3.2
含氟酞菁化合物日本触媒社制Excolor IR-1 0.5
镍配位系化合物三井化学社制SIR-159   1.6
高分子树脂 共聚聚酯树脂(A1)   440
溶剂 甲乙酮   490
四氢呋喃   490
甲苯   490
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目测的颜色为暗灰色。图9表示其分光特性。
如图9所示,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波长为400nm到650nm的可见光区域吸收平缓,在波长700nm以上,有陡峭的吸收,在波长450nm到650nm的透光率差为10%以下,波长800nm到1100nm的最大透光率为30%以下,波长550nm的透光率为50%以上。
将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放置在温度60℃、湿度95%RH的气氛下500个小时,测定再分光特性,如图10所示,可看见颜色有些变化,波长450nm到650nm的透光率差在10%以下,波长800nm到1100nm的最大透光率为30%以下,波长550nm的透光率为50%以上,保持了红外线吸收特性。将得到的滤光片放置在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前面,颜色不变化,提高对比度,并且红外线的辐射也降低。
参考例2(实施例5的参考例)
(5)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制造
在实施例5中,表6所示的红外线吸收层用涂覆液的组成中,红外线吸收层用高分子树脂采用共聚聚酯树脂(东洋纺绩社制,Viron RV200,比重1.255,玻璃化温度为67℃),除此之外,采用与实施例5同样的方法,制备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干燥后的红外线吸收层的厚度为25微米,残留溶剂量为1重量%。
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目测的颜色为暗灰色。图11表示其分光特性。如图11所示,得到了在波长为400nm到650nm的可见光区域吸收平缓,在波长700nm以上,有陡峭的吸收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波长450nm到650nm的透光率差为10%以下,波长800nm到1100nm的最大透光率为30%以下,波长550nm的透光率为50%以上。
而且,将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温度60℃、湿度95%RH的气氛中放置500个小时,测定再分光特性,如图12所示,颜色变成绿色,红外线特性变得极差。
参考例3(实施例5的参考例)
(4)红外线吸收层用高分子树脂的制备
按照下面的要点制备作为红外线吸收色素的分散介质的共聚聚酯。
在装配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的蒸压器中加入:
对酞酸二甲酯            136重量份
异酞酸二甲酯            58重量份
乙二醇                  105重量份
三环癸烷二甲醇          98重量份
三氧化锑                0.09重量份
在170~220℃下加热180分钟,进行酯交换反应。接着,将反应体系的温度升至245℃,使体系的压力为1.33~13.3hPa,继续反应180分钟,结果,得到共聚聚酯树脂(A2)。该共聚聚酯树脂的极限粘度为0.40dl/g,玻璃化温度为80℃,比重为1.245。
通过NMR分析,上述共聚聚酯树脂(A2)的构成成份的组成比例为:
酸成份
对酞酸                  71摩尔%
异酞酸                  29摩尔%
醇成份
乙二醇                  49摩尔%
三环癸烷二甲醇          51摩尔%
(5)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制造
在实施例5中,表6所示的红外线吸收层用涂覆液的组成中,红外线吸收层用高分子树脂采用共聚聚酯树脂(A2),除此之外,采用与实施例5同样的方法,制备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干燥后的红外线吸收层的厚度为25微米,残留溶剂量为1重量%。在波长450nm到650nm的透光率差为10%以下,波长800nm到1100nm的最大透光率为30%以下,波长550nm的透光率为50%以上。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通过目测的颜色是暗灰色。而且,其分光特性与实施例5大致相同(图9)。
而且,将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温度60℃、湿度95%RH的气氛下放置500个小时,测定再分光特性,如图13所示,颜色变成绿色,红外线特性变得极差。
参考例4(实施例5的参考例)
(4)红外线吸收层用高分子树脂的制备
作为红外线吸收层用高分子树脂,采用专利再次公开第838855/1987号公报的实施例1中记载的共聚聚酯树脂(A3:玻璃化温度140℃,极限粘度0.42,分子量Mw为45000)。
(5)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制造
在实施例5中,表6所示的红外线吸收层用涂覆液的组成中,红外线吸收层用高分子树脂采用上述共聚聚酯树脂(A3),除此之外,采用与实施例5同样的方法,制备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干燥后的红外线吸收层的厚度为25微米,残留溶剂量为1重量%。在波长450nm到650nm的透光率差为10%以下,波长800nm到1100nm的最大透光率为30%以下,波长550nm的透光率为50%以上。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通过目测的颜色是暗灰色。而且,其分光特性与实施例5大致相同(图9)。
而且,在将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静置时发生弯曲。将得到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温度60℃、湿度95%RH的气氛中放置500个小时时,红外线吸收层从基材PET膜上完全剥离下来。
本发明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近红外线区域有大而且宽的吸收,并且可见光区域的透光性高,没有光学疵点。并且对特定的可见光区域波长没有大吸收。有特别优良的环境稳定性(即使高温或者高湿度下长时间使用,分光特性和色调的变化也很小)。并具有加工性和生产性良好,即使静置也不发生卷曲这样的优点。为此,特别适合于视频摄像机、显示器等光学仪器,尤其是等离子体显示器用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

Claims (22)

1.一种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在透明高分子膜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压红外线吸收层而成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中,上述透明高分子膜是至少一个面上层压高分子易粘接层的膜,并且,上述透明高分子膜中基本上不含有粒子,上述透明高分子膜中大小在20微米以上的异物单位面积膜为10个/m2以下,其中,红外线吸收层以红外线吸收色素和高分子树脂作为构成成份,上述红外线吸收色素含有至少两种选自氯化二亚铵系化合物、酞菁系化合物和镍配位系化合物的化合物。
2.权利要求1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波长800nm到1100nm的近红外线区域内透光率的最大值在30%以下,并且波长450nm到650nm的可见光区域内透光率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在10%以下,在波长550nm的透光率在50%以上。
3.权利要求1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即使在温度60℃、湿度95%的气氛下放置500个小时之后,在波长800nm到1100nm的近红外线区域透光率的最大值也在30%以下,并且在波长450nm到650nm的可见光区域内的透光率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在10%以下,波长550nm的透光率在50%以上。
4.权利要求1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在波长900nm到1100nm的近红外线区域内透光率在10%以下,波长440nm到500nm和640nm到700nm的可见光区域内的最小透光率在60%以上,波长550~600nm的可见光区域的最大透光率在60%以下,并且波长550nm的透光率在50%以上。
5.权利要求1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红外线吸收色素至少含有氯化二亚铵系化合物,进一步含有至少一种选自含氟酞菁系化合物和镍配位系化合物的化合物。
6.权利要求1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氯化二亚铵化合物具有下面化学式(1)表示的结构:
[化学式1]
Figure C001357760003C1
式中,R1~R8表示氢原子、烷基、芳基、链烯基、芳烷基或者炔基,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9~R12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氨基、酰胺基、氰基、硝基、羧酸基或者烷基,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1~R12上可结合取代基的也可以具有取代基;X-表示阴离子。
7.权利要求1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酞菁系化合物是含氟酞菁系化合物。
8.权利要求1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镍配位系化合物具有下面化学式(2)表示的结构:
[化学式2]
式中,R13~R16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芳烷基或者氨基,它们可相同,也可以不同。
9.权利要求1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红外线吸收层中所含有的红外线吸收色素的混合比例,相对于氯化二亚铵系化合物1重量份,酞菁系化合物为1.2到0.01重量份,镍配位系化合物为1~0重量份。
10.权利要求1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红外线吸收层的构成成份的高分子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为85~150℃。
11.权利要求1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高分子树脂是以聚酯树脂作为主要成份。
12.权利要求11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聚酯树脂是共聚聚酯树脂,其中含有作为多元醇成份的化学式(3)表示的脂环族二醇成份60摩尔%以上:
[化学式3]
式中,R17和R18表示羟基,碳原子数为1到8的羟基亚烷基,或在碳原子数为1到4的羟基亚烷基上加上1到10个烯化氧得到的基团。
13.权利要求1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红外线吸收层是采用涂覆法层压在透明高分子膜上的。
14.权利要求13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红外线吸收层的残存溶剂量为0.05~5重量%。
15.权利要求1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高分子膜是双向拉伸的聚酯膜。
16.权利要求1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高分子易粘接层含有共聚聚酯树脂和聚尿烷系树脂。
17.权利要求1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高分子易粘接层的表面和内部存在的具有100微米以上的最大直径的粗大物为单位面积高分子易粘接层3个/m2以下。
18.权利要求1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高分子易粘接层中含有粒子。
19.权利要求1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高分子膜的贝叶斯值为1.0%以下。
20.权利要求1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最外层上层压防反射层。
21.权利要求1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最外层上层压防眩处理层。
22.权利要求1到21的任意一项记载的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用作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前面板的部件。
CNB00135776XA 1999-12-20 2000-12-20 红外线吸收滤光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807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6150099A JP2001174627A (ja) 1999-12-20 1999-12-20 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ー
JP361500/1999 1999-12-20
JP37055999A JP2001183523A (ja) 1999-12-27 1999-12-27 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ー
JP370559/1999 1999-12-27
JP072273/2000 2000-03-15
JP2000072273A JP2001264532A (ja) 2000-03-15 2000-03-15 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0948A CN1300948A (zh) 2001-06-27
CN1178075C true CN1178075C (zh) 2004-12-01

Family

ID=27341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3577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8075C (zh) 1999-12-20 2000-12-20 红外线吸收滤光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542292B2 (zh)
EP (1) EP1111410B1 (zh)
KR (1) KR100444332B1 (zh)
CN (1) CN1178075C (zh)
DE (1) DE60009848T2 (zh)
HK (1) HK1037235A1 (zh)
TW (1) TW47215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1024A (zh) * 2016-11-30 2018-06-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过滤器以及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87243B1 (en) * 1998-05-15 2006-07-26 Toyo Boseki Kabushiki Kaisha Infrared absorption filter
US6344534B2 (en) * 2000-02-29 2002-02-05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unctional polyester polymer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JP4795542B2 (ja) * 2000-04-10 2011-10-19 株式会社クレハ 近赤外光吸収性組成物及び光学材料
JP3517210B2 (ja) * 2000-12-28 2004-04-12 日清紡績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吸収材料
JP5052716B2 (ja) * 2001-03-27 2012-10-17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赤外線フィルター
JP2003114323A (ja) * 2001-10-04 2003-04-18 Bridgestone Corp 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ム
EP1452556B1 (en) * 2001-06-21 2009-06-10 Teijin Limited Near infrared ray shielding film
JP2003004939A (ja) * 2001-06-25 2003-01-08 Asahi Glass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
WO2003005076A1 (en) * 2001-07-04 2003-01-16 Nippon Kayaku Kabushiki Kaisha Diimonium salt compound, and near-infrared ray absorbing filter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CN1285943C (zh) * 2001-12-12 2006-11-22 株式会社尼康 具有波长选择装置的光学系统
US7231787B2 (en) * 2002-03-20 2007-06-19 Guardian Industries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ending and/or tempering glass
US6983104B2 (en) * 2002-03-20 2006-01-03 Guardian Industries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ending and/or tempering glass
JP2003303949A (ja) 2002-04-11 2003-10-24 Canon Inc 撮像装置
US20040145701A1 (en) * 2003-01-29 2004-07-29 Robert Miniutti Solid color eyewear lenses
US7004583B2 (en) * 2003-01-29 2006-02-28 East Bay Technologies Eyewear lens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US20040145802A1 (en) * 2003-01-29 2004-07-29 Robert Miniutti Infrared filtering optical lens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KR100515594B1 (ko) * 2003-07-11 2005-09-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근적외선 흡수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필터
US20060257760A1 (en) * 2003-08-11 2006-11-16 Kenichi Mori Near-infrared absorbing film,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 same, near-infrared absorbing film roll,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near-infrared absorbing filter
EP1656572A1 (en) * 2003-08-19 2006-05-17 LG Chem, Ltd. Film for plasma display filter and plasma display filter comprising the same
US20070264499A1 (en) * 2004-02-23 2007-11-15 Lg Chem, Ltd. Adhesive film functionalizing color compensation and near infrared ray (NIR) blocking and plasma display panel filter using the same
TWI303639B (en) * 2004-02-23 2008-12-01 Lg Chemical Ltd Multifunctional adhesive film and plasma display panel filter and plasma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US20050186421A1 (en) 2004-02-23 2005-08-25 Hyun-Seok Choi Adhesive film functionalizing color compensation and near infrared ray (NIR) blocking and plasma display panel filter using the same
JP4784511B2 (ja) * 2004-09-29 2011-10-05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
JP4514577B2 (ja) * 2004-10-21 2010-07-28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ーおよび赤外線吸収パネル
WO2006088056A1 (ja) * 2005-02-16 2006-08-24 Mitsubishi Polyester Film Corporation 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ー、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フィルター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KR100738311B1 (ko) * 2005-06-24 2007-07-12 주식회사 에이스 디지텍 네온 차폐필터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네온 차폐필터
KR100738313B1 (ko) * 2005-06-24 2007-07-12 주식회사 에이스 디지텍 근적외선 및 네온 차폐필터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근적외선 및 네온 차폐필터
TW200717016A (en) * 2005-07-25 2007-05-01 Hitachi Maxell Optical film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panel using the same
US8882267B2 (en) 2006-03-20 2014-11-11 High Performance Optics, Inc. High energy visible light filter systems with yellowness index values
US20120075577A1 (en) 2006-03-20 2012-03-29 Ishak Andrew W High performance selective light wavelength filtering providing improved contrast sensitivity
US20080048156A1 (en) * 2006-08-02 2008-02-28 Samsung Corning Co. Ltd. Functional film composition for display
KR100761435B1 (ko) * 2006-12-19 2007-09-27 구자은 수분산 폴리우레탄을 이용한 진공증착용 전자파 차폐 층
US7312434B1 (en) * 2006-12-26 2007-12-25 Eat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filtering spectral energy
KR100953556B1 (ko) * 2007-02-08 2010-04-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근적외선 흡수용 pdp 필터
KR100909167B1 (ko) * 2007-07-05 2009-07-23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광학 필름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090208865A1 (en) * 2008-02-19 2009-08-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hotolithography focus improvement by reduction of autofocus radiation transmission into substrate
US8865293B2 (en) 2008-12-15 2014-10-2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ly active materials and articles and systems in which they may be used
KR20110000179A (ko) * 2009-06-26 2011-01-03 삼성코닝정밀소재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필터
US8772376B2 (en) 2009-08-18 2014-07-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Near-infrared absorbing film compositions
US9746595B2 (en) * 2012-06-25 2017-08-29 Jsr Corporation Solid-state image capture element optical filte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JP6233308B2 (ja) * 2012-08-23 2017-11-22 旭硝子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および固体撮像装置
JP5849899B2 (ja) * 2012-08-27 2016-02-03 旭硝子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および固体撮像装置
TWI455956B (zh) * 2012-11-21 2014-10-11 Ind Tech Res Inst 非晶系共聚酯、基材、及光學膜
WO2014084353A1 (ja) * 2012-11-30 2014-06-05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素子
CN104838294B (zh) * 2012-12-06 2017-03-08 旭硝子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
CN104903759B (zh) * 2013-02-19 2017-09-2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吸收性组合物、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照相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WO2015091899A1 (de) 2013-12-20 2015-06-25 Schott Ag Optischer filter
JP6277283B2 (ja) * 2014-10-03 2018-02-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吸収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硬化膜、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赤外線センサ、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加工色素および加工色素の製造方法
CN108027465B (zh) 2015-09-24 2020-09-22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红外线吸收层用组合物、红外线截止滤光片及摄像装置
WO2018163766A1 (ja) * 2017-03-09 2018-09-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構造体、キットおよび光センサ
CN110678785B (zh) * 2017-05-29 2022-04-05 Jsr株式会社 环境光传感器用光学滤波器、环境光传感器以及电子机器
KR102476708B1 (ko) 2017-11-01 2022-1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전자 장치
KR102673362B1 (ko) * 2018-03-27 2024-06-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적외선 흡수 필름, 광학 필터 및 전자 장치
CN108983341A (zh) * 2018-08-31 2018-12-11 苏州讯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防眩晕夜视兼容滤光膜及其制备方法
JP7114724B2 (ja) * 2018-09-20 2022-08-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硬化性組成物、硬化膜、赤外線透過フィルタ、積層体、固体撮像素子、センサ、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KR20200112292A (ko) * 2019-03-21 2020-10-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 구조체, 카메라 모듈 및 전자 장치
KR102486738B1 (ko) * 2020-04-14 2023-01-10 한국광기술원 고내열성 적외선 흡수 필터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01066A (en) * 1966-09-02 1970-08-05 Polaroid Corp Plastics optical elements
DK126720B (da) 1968-05-11 1973-08-13 Leybold Heraeus Verwaltung Apparat til kontinuerlig frysettørring.
US4223974A (en) 1978-08-02 1980-09-23 American Optical Corporation Enhanced bonding of silicon oxides and silver by intermediate coating of metal
JPS5721458A (en) 1980-07-11 1982-0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Near infrared absorbing plastic film
JPS57198413A (en) 1981-05-30 1982-12-06 Mitsui Toatsu Chem Inc Optical filter having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close to visibility
JPS58142956A (ja) * 1982-02-18 1983-08-25 Takeda Chem Ind Ltd 不飽和ポリエステル樹脂成型物の接着用プライマー
US4590118A (en) 1983-02-17 1986-05-20 Teijin Limited Selective light transmission sheet
ZA842139B (en) 1983-03-25 1984-10-31 Flachglas Ag Process for coating a transparent substrate
JPH0638124B2 (ja) 1983-08-22 1994-05-18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吸収フイルタ−
DE3414682C2 (de) 1984-04-18 1986-04-24 Schott Glaswerke, 6500 Mainz Alkali- und erdalkalireiches Phosphatglas mit CuO als färbender Komponente für optisches Farb- und Filterglas
US4767571A (en) 1984-06-27 1988-08-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nfrared absorbent
JPS62153144A (ja) 1985-12-25 1987-07-08 Toshiba Glass Co Ltd 近赤外カツトフイルタガラ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US5215799A (en) * 1989-01-25 1993-06-01 Idemitsu Petrochemical Co., Ltd. Optical disk substrate and optical information-storage medium
JPH0517560A (ja) * 1991-07-10 1993-01-26 Arakawa Chem Ind Co Ltd 新規ポリエステル樹脂
DE69230121T2 (de) * 1991-07-15 2000-04-20 Nippon Shokubai Co. Ltd. Neue Phthalocyaninverbindungen, deren 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im nahen Infrarot absorbierende Materialien die sie enthalten
JPH0634813A (ja) 1992-07-15 1994-02-10 Sekisui Chem Co Ltd 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ー
US5466755A (en) 1992-08-20 1995-11-14 Kureha, Ka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filter
JPH06324213A (ja) 1993-04-28 1994-11-25 Kureha Chem Ind Co Ltd 複合光学フィルター
US5518810A (en) 1993-06-30 1996-05-21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oration Infrared ray cutoff material and infrared cutoff powder use for same
JPH07134206A (ja) 1993-09-17 1995-05-23 Hitachi Chem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感光性フィルム
JPH07314626A (ja) 1994-05-24 1995-12-05 Diafoil Co Ltd 複合化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US5691838A (en) 1994-06-16 1997-11-25 Kureha Ka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frared-blocking optical fiber
JP3746824B2 (ja) 1996-01-30 2006-02-15 株式会社クレハ 可視域外光線吸収体
JPH09324144A (ja) * 1996-04-03 1997-12-16 Dainippon Toryo Co Ltd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ー形成用組成物及び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ー
DE69737785T2 (de) 1996-04-18 2008-02-07 Kanebo Trinity Holdings, Ltd. Nahen infrarotstrahlen absorbierender film und damit ausgerüstete mehrschichtige verbrundplatte
JP3674146B2 (ja) 1996-05-07 2005-07-2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光学フィルタ装置
JPH1078509A (ja) 1996-07-12 1998-03-24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ー用のフィルター
JP3689998B2 (ja) 1996-09-26 2005-08-31 日本油脂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表示装置用近赤外線遮蔽フィルター
TW445380B (en) 1996-10-23 2001-07-11 Sumitomo Chemical Co Plasma display front panel
JP4232062B2 (ja) 1997-11-18 2009-03-04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
JP3228898B2 (ja) 1997-12-04 2001-11-12 兵庫県 樹幹の任意高指示・測定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樹幹の直径の遠隔的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JPH11302308A (ja) 1998-02-20 1999-11-0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銅化合物含有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EP1087243B1 (en) * 1998-05-15 2006-07-26 Toyo Boseki Kabushiki Kaisha Infrared absorption filter
US6482501B2 (en) * 1998-05-18 2002-11-19 Toyo Boseki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use adhesive film
JP2000007870A (ja) 1998-06-23 2000-01-11 Kureha Chem Ind Co Ltd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装置、熱線吸収フィルター、光ファイバーおよび眼鏡レンズ
JP3898357B2 (ja) * 1998-09-28 2007-03-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フィルター
EP1001282B1 (en) 1998-11-11 2004-10-20 Nisshinbo Industries, Inc. Near infrared absorption filter
US6217796B1 (en) * 1998-11-17 2001-04-17 Nisshinbo Industries, Inc. Near infrared absorption composi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1024A (zh) * 2016-11-30 2018-06-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光学过滤器以及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037235A1 (en) 2002-02-01
DE60009848T2 (de) 2005-04-21
DE60009848D1 (de) 2004-05-19
EP1111410A2 (en) 2001-06-27
EP1111410B1 (en) 2004-04-14
EP1111410A3 (en) 2001-12-05
KR100444332B1 (ko) 2004-08-16
US6542292B2 (en) 2003-04-01
KR20010082587A (ko) 2001-08-30
US20010005278A1 (en) 2001-06-28
CN1300948A (zh) 2001-06-27
TW472158B (en) 200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8075C (zh) 红外线吸收滤光片
CN1266239C (zh) 压敏粘合剂组合物
CN1194026C (zh) 聚酯聚合反应催化剂和通过使用它而制成的聚酯和聚酯生产方法
CN1791635A (zh) 液态树脂组合物、固化膜及层叠体
CN1236913C (zh) 光学用被覆膜
CN1142597C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3547961B (zh) 液晶显示装置、偏光板和偏振片保护膜
CN1293131C (zh) 层压聚酯薄膜和层压薄膜
CN1174262C (zh) 塑料镜片
CN101065849A (zh) 易粘合性聚酯薄膜及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背面保护膜
CN1809766A (zh) 直接型背光式液晶显示装置及光漫射板
CN1575970A (zh) 硬涂层薄膜、防反射薄膜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608216A (zh) 光致变色光学制品
CN1649734A (zh) 光学用层压薄膜
CN1553857A (zh) 玻璃保护薄膜
CN1839176A (zh) 光学用易胶粘性聚酯薄膜及光学用层叠聚酯薄膜
CN1946794A (zh) 丙烯酸酯类树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37526A (zh) 防粘连可光固化的树脂组合物,包含所述组合物的防粘连构件,以及它们的生产方法
CN1596289A (zh) 具有光致变色聚合物涂层的制品
CN1741902A (zh) 层压膜
CN101052681A (zh) 放射线固化性组合物及其固化物、及其叠层体
CN1771585A (zh) 半导体晶片加工用基膜
CN1849650A (zh) 有限运行光学存储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922266A (zh) 液状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及使用了它的叠层体的制造方法
CN1759137A (zh) 双轴取向聚酯薄膜和脱模薄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3723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201

Termination date: 201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