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635C - 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色调剂 - Google Patents

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色调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635C
CN1157635C CNB971227608A CN97122760A CN1157635C CN 1157635 C CN1157635 C CN 1157635C CN B971227608 A CNB971227608 A CN B971227608A CN 97122760 A CN97122760 A CN 97122760A CN 1157635 C CN1157635 C CN 115763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wax
temperature
curve
thermal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71227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0850A (zh
Inventor
谷川博英
藤本雅己
֮
小沼努
藤川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80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63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63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04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 G03G9/0806Preparation methods whereby the component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a liquid dispersing medium whereby chemical synthesis of at least one of the toner components takes pla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06Polymers of alkenyl-aromatic compounds
    • G03G9/087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G03G9/08711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esters of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75Natural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G03G9/08782Wax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色调剂,包括粘合树脂、颜料和蜡。色调剂具有的热吸收特征由DSC热吸收曲线表示,该曲线是由差示扫描比色计(DSC)在30~150℃范围中基于温度升高得到的。DSC热吸收曲线在70~90℃范围中显示一最高热吸收峰(P1)。由所述的DSC热吸收曲线得到一差示曲线,在温度(T1)50~65℃下的最低温度处有第一个最大值(Max1),在温度(T2)65~85℃下的下一个最低温度处有第二个最大值(Max2),在温度(T3)至少95℃下的最高温度处有一个最小值(Min1)。由于这种DSC热吸收特征,该色调剂在宽温度范围内表现出优良的定影性(包括抗偏移特性)以及优良的连续成像特性。

Description

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色调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色调剂,它用于成像方法中,例如电摄影术或静电记录。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定影性能和抗偏移特性,对于热压定影的色调剂,掺入该色调剂颗粒中的蜡已是一种常见的颗粒。这些含有蜡的色调剂披露在例如日本专利公告文本(JP-B52-3304)JP-B52-3305和JP-B57-52574中。
上述含蜡的色调剂还公开在日本特许公开专利申请(JP-A)3-50559、JP-A2-79860、JP-AH09359、JP-A62-14166、JP-A61-273554、JP-A61-94062、JP-A61-138259、JP-A60-252361、JP-A60-252360和JP-A60-217366中。
利用蜡可以使色调剂在低温和高温下具有改善的抗偏移特性,而且在低温下改善了定影性。但是,蜡改善了这些性能的同时,有时使所得的色调剂具有较低的抗粘结性能、较低的显影性能或在长期贮存期间由于蜡起霜导致较低显影性能的倾向。而且,这种蜡包含物难以在大量纸带上连续成像,例如色调剂显影性能降低。弄脏显影套筒使得图像浓度下降、灰雾增加。
为了从低温区到高温区发挥蜡的添加效果,混合含有两种或多种蜡的色调剂已经披露在:JP-B52-3305、JP-A58-215659、JP-A62-10775、JP-A4-124676、JP-A4-299357、JP-A4-362953和JP-A5-197192。
但是,这些色调剂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包括下面的问题伴随优良的抗高温偏移特性和优良的显影性能的同时降低了低温定影性,伴随优良的抗低温偏移特性和优良的低温定影性的同时抗粘结性能有点恶化,显影性能降低,低温和高温下偏移特性不协调,由于自由蜡组份使不规则的色调剂覆盖在显影套筒上而出现斑点图像或在图像上出现灰雾。
另外,虽然含有低分子量的聚丙烯(例如Viscol 550p,660p等,购自SanyoKasei Kogyo K.K.)的色调剂可以商购到,但是仍需要研制一种进一步改善抗高温偏移特性和低温定影性能的色调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般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色调剂。
本发明更特别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色调剂:其具有优异的定影性和抗偏移特性以及优良的显影性能。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的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色调剂在连续成像过程中显影性能几乎不变劣。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色调剂:在转印接收材料上几乎没有产生使定影的色调剂图像被弄脏的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色调剂:转印接收材料几乎不在热定影元件上打卷。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色调剂,包含:粘合树脂、颜料和蜡;
其中色调剂具有由DSC热吸收曲线表示的热吸收特性,该曲线是通过差示扫描比色计(DSC)在30~150℃温度范围测量的温度升高得到的;
所述的DSC热吸收曲线在70~90℃温度范围中有一最大热吸收峰(P1);
所述的DSC热吸收曲线是差示曲线,在最低温度(T1)50~65℃上显示第一个最大值(Max1),在下一个最低温度(T2)65~85℃上显示第二个最大值(Max2),在最高温(T3)至少95℃上有一最小值(Min1),其中色调剂的DSC热吸收曲线在85~115℃下有一个亚热吸收峰或肩峰(P2),其中从DSC热吸收峰的基线起最大热吸收峰(P1)有高度HP1,亚热吸收峰或肩峰(P2)有高度HP2,它们满足HP2/HP1≤0.7。
以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和结合附图的描述将进一步澄清本发明的上述或其它目的以及本发明的特点和益处。
附图说明
图1图显示了色调剂的DSC热吸收曲线和由DSC热吸收曲线得到的差示曲线。
图2说明的是DSC热吸收曲线和其差示曲线上的各种参数。
图3说明的是测量色调剂DSC热吸收曲线上热吸收峰高度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差示扫描比色计(DSC)得到色调剂的DSC热吸收曲线,根据分析能观察到色调剂的热性能,知道色调剂之间的热转换和色调剂状态的变化。因此,通过色调剂DSC热吸收曲线,能够了解到电摄影术中的色调剂的热反应。在依据DSC曲线描述本发明时,吸收热取(或指示)正向(或向上)的。色调剂的热性能是由组成色调剂颗粒的粘合树脂和蜡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所以还能了解色调剂颗粒中粘合树脂和蜡的存在状态。例如,能认识或类推到色调剂颗粒中蜡的分布状态以及粘合树脂和蜡之间的相互作用状态。通过控制或选择粘合树脂的分子结构、蜡的分子结构和蜡在粘合树脂中的分布状态能够控制这种热性能,由此控制DSC曲线的型式。下面将根据色调剂的DSC热吸收曲线参照图1-3作一些解释。
在30~150℃温度范围的色调剂DSC热吸收曲线上,第一次出现的热吸收值升高的斜度代表这样一种热性能,该热性能伴随着色调剂的玻璃转化、伴随着粘合树脂和蜡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最大斜度的点(温度)表示状态转化变为最大(或最广延)时的点(温度)。DSC热吸收曲线上表示最大斜度的点(温度)是在差示曲线上表示最大值(即峰)的点,该差示曲线是取自DSC热吸收曲线得来的(或通过标绘相对于时间的差示值得到(或根据时间的一次导函数))。在差示曲线上表示第一个最大值(Max1)的温度(T1)与色调剂的定影性和贮存稳定性有关。如果温度T1为50~65℃,优选50~60℃,能得到改善了低温定影性的色调剂,同时色调剂的贮存稳定性也得以保留。如果色调剂的温度(T1)低于50℃,使得该色调剂具有较低的贮存稳定性。另一方面,如果T1高于65℃,色调剂的低温定影性会不好。
在DSC热吸收曲线上30~150℃温度范围中第二次吸收热的提高表示这样一种热性能:该热性能伴随着在色调剂上蜡的塑化效应,在DSC热吸收曲线上给出最大斜度的第二个点(温度)表示蜡开始出现塑化效应的点(温度)。在DSC热吸收曲线上表示最大斜度的第二个点(温度)是在差示曲线表示第二个最大值(峰)(Max2)的点(温度T2)。在差示曲线上的表示第二个最大值(Max2)的温度T2也与色调剂的低温定影性和贮存稳定性有关,如果温度T2为65~85℃,优选65~80℃,更优选70~80℃,就能得到定影性改善了的同时保留贮存稳定性的色调剂。如果温度T2小于65℃,色调剂的贮存稳定性降低。另一方面,如果温度T2超过85℃,低温定影性就恶化。
在色调剂DSC热吸收曲线上的最大热吸收峰(P1)代表这样一种热性能:该热性能伴随着蜡熔化,给出最大热吸收峰(P1)的温度是粘合树脂上蜡的塑化效应饱和的点(温度)。因此,给出最大热吸收峰(P1)的温度(TP1)也关系到色调剂的低温定影性和贮存稳定性,如果温度TP1在70~90℃,优选70~85℃,就能进一步改善色调剂的低温定影性,同时保留其贮存稳定性。如果最大热吸收峰温度TP1低于70℃,色调剂的贮存稳定性就降低。另一方面,如果温度TP1超过90℃,蜡的塑化效应不充分,从而降低了色调剂的低温定影性。
为了使色调剂的定影性进一步得到改善,优选的是:色调剂DSC热吸收曲线显示的亚热吸收峰或肩峰(每个定义作为0的差示的点)所具有的高度(HP2)是最大热吸收峰P1高度(HP1)的0.8倍,这两个高度分别由基线(图3)测量。
在色调剂DSC热吸收曲线上的30~150℃温度范围中的最高温度处给出最小斜度的点(温度T3)是蜡熔化基本完成并且关系到色调剂的抗高温偏移特性的点(温度)。温度T3也是在差示曲线上最高温度处给出最小值(Min)的点温度。如果在DSC热吸收差示曲线上具有最高温度-最小值(Min1)的温度T3至少是95℃,优选至少是100℃,较优选100~130℃,特别优选是100~120℃,那么这种色调剂的抗高温偏移特性得以改善。如果具有最高温度最小值(Min1)的温度T3低于95℃,为了表现出与粘合树脂良好的相容性或是相当低的粘度,蜡要在低温下完成熔化,这样蜡膜就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难以在高温下发挥防粘作用和剥离作用。如果温度T3超过130℃,易使蜡熔化不充分或使粘度太大。同样在这种情况下,蜡不易充分形成膜,难以发挥防粘作用和剥离作用。在这些情况下,降低了热定影元件和转印接收材料(或纸)间的剥离能力,结果是载有定影色调剂图像的转印接收材料会在热定影元件上打卷,用纸分离爪将它们分离会在定影的图像上留下爪痕。较严重的情况下,用分离爪也不能把卷在热定影元件上的转印接收材料分开。
为了促进色调剂从热定影元件上更有效地释放和剥离,优选色调剂DSC热吸收曲线的亚峰或肩峰(P2)(包括以零的差示值表示)的温度范围在85~115℃,更优选在90~110℃。为了提供良好的定影性,进一步优选峰P1和P2(或峰P1和肩峰P2)所具有的高度比HP2/HP1最大是0.7,更优选最大是0.5。
另外,如果温度T3和T2之间的差值至少是25℃,能得到宽的定影温度范围(即最低定影温度和引起高温偏移温度之间的温度范围)。特别优选的是温度差是至少30℃。而且,优选的是,DSC热吸收曲线上在P1和P2之间形成最低点的山谷形V,高度HV与HP2的比HV/HP2(图3)至少是0.5,较优选是至少0.6,结果是在定影的图像表面形成一均匀的蜡膜,因此,即使摩擦定影图像,该图像也不易剥离,文件或相关的图样也不受污染或几乎不被弄脏。例如,假如在两面成像或重叠打印图像时,可以在已有成形图像的转印接收材料上或反面再进行成像,但是并不会弄脏或几乎不污染该转印接收材料上或其下的另一张材料。而且,由于经过载有已定影图像的转印接收材料时并不污染相关操作的元件,所以该转印接收材料再次通过上述操作元件时也不会被弄脏。另外,如果利用自动文件供应装置给复印设备输入多张转印接收材料,同样也能防止或抑制这样的污染,即由于和载有定影图像的转印接收材料摩擦不弄脏转印接收材料或有关的操作元件。
利用表征本发明的DSC测量值评价色调剂之间的热转换并观察该性能,为此应采用内热输入补偿型差示扫描比色计进行该测量,基于测量原理以显示高准确度的值。例如能商购到的由Perkin-Elmer公司制造的“DSC-7”(商标名)。在这种情况下,所用样品合适的量是:约10~15mg色调剂或粘合树脂或约2~5mg蜡样品。
根据ASTM D3418-82可以进行上述测量。在绘制DSC曲线前,样品先加热再冷却以消除热随时间的变化,然后在30~150℃温度范围中以10℃/min速率进行加热(温度升高)绘制成DSC曲线。表征本发明的温度或参数定义如下。图1是DSC热吸收曲线和由其产生的差示曲线的例子。
温度(T1)
当从较低温度处绘制曲线时在DSC热吸收曲线上30~150℃范围中第一次出现最大斜率的温度,也即是在由DSC热吸收曲线产生的差示曲线上第一个出现正的最大值(峰)的温度。
温度(T2)
当从较低温度处绘制曲线时在DSC热吸收曲线上30~150℃范围中第二次出现最大斜度的温度,也即是在DSC热吸收曲线的差示曲线上的第二个出现最大值(峰)的最低温度。
温度(T3)
当从较低温度处绘制曲线时在DSC热吸收曲线上30~150℃范围中最后出现最小斜度的温度,也即是在相应差示曲线上出现负的最小值(谷)时的最高温度。
P1(最大值热吸收峰)
给出称作最大热吸收峰的峰温度(TP1)即峰顶温度的30~150℃范围中的最大热吸收峰。
P2(亚峰或肩峰)
差示曲线(由DSC热吸收曲线得到)假设0或最大值称为亚峰或肩峰(P2)的85~115℃温度范围的点,在该点的温度被称作亚峰或肩峰温度(TP2)。在0的差示值(正的差示值到负的差示值过程中得到的零)存在时选择亚峰,在差示值中具有负的最大值的无差示值=0的情况下选择肩峰。如果肩峰宽而难以确定亚峰或肩峰时,选择从近似0到负值的表示明显转化的差示值的位置作为亚峰或肩峰的位置。如果存在多个亚峰或肩峰,就选择最高温度处的位置。
峰的高度
通过在DSC热吸收曲线上连接两个点绘制一条基线,这两个点包括的第一个点是在温度T1和T2间的温度上,其中DSC热吸收曲线通过从负值到正值转化而具有差示值是0或具有正的最小差示值,第二个点在温度超过T3之上,其中的DSC热吸收曲线的差示值假设几乎是0。然后,测量由基线处的每个峰即肩峰或谷峰的高度。
如果大于T3的点(温度)固定,能使用DSC热吸收曲线和由其得到的高至200℃的差示曲线。
优选的蜡的例子包括:在高压下由链烯烃的游离基引发聚合得到的聚烯烃;在制备高分子量聚烯烃的聚合反应中由纯化所形成的低分子量副产物得到的聚烯烃;在低压、例如齐格勒催化剂或金属茂催化剂存在下由聚合反应形成的聚烯烃;利用辐射、电磁波或光聚合反应形成的聚烯烃;由高分子量聚烯烃热分解得到的低分子量聚烯烃;石蜡,微晶石蜡,费一托合成过程中得到的蜡;通过例如合成燃料过程、铁催化剂流化床合成过程和Arge过程得到的合成烃类蜡;从作为单体的一碳化合物得到的合成蜡;具有末端官能团如羟基或羧基的烃类蜡。优选使用这些蜡两种或几种的混合蜡。
优选处理这些蜡的方法是压力发汗法、溶剂法、重结晶、真空蒸馏、超临界气提取或熔化一结晶法,为的是得到较窄分子量分布或去除杂质,例如脂族酸、醇或低分子量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色调剂的特征热吸收性优选由以下方法得到:在100重量份粘合树脂中分散总量为1~20重量份、较优选为1~10重量份的多种蜡的合适的混合物。对于蜡的选择,优选利用两种或多种这样的蜡:基于由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的分子量分布,数均分子量(Mn)是200~5000,较优选是250~2000,更优选是300~1500,重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Mw/Mn)比值至多是3.0,较优选是至多2.0。混合分子量较低的蜡和分子量较高的蜡可以得到优选的结果。
特别优选利用的蜡混合物包括(i)聚亚甲基蜡,Mn=200~600,Mw/Mn=1.2~2.1,(ii)聚亚甲基蜡,Mn=700~1500,Mw/Mn=1.2~2.0,这是基于对低温定影性和抗高温偏移性的考虑。聚亚甲基蜡(i)和聚亚甲基蜡(ii)优选混合的重量比是9∶1~3∶7,较优选是8∶2~3∶7。
根据由GPC(凝胶渗透色谱法)的测量能得到烃类蜡的分子量分布,例如在以下条件:
设备:“GPC-150C”购自Waters公司)
柱:“GMH-HT”30cm-二元(购自Toso k.k.)
温度135℃
溶剂:邻-二氯苯含0.1%的紫罗兰醇。
流速:1.0ml/分钟
样品:0.4ml 0.15%样品。
根据上述GPC的测量,基于由单分散性聚苯乙烯标准样品制得的标准曲线,并且利用基于Mark-Houwink粘度式的转换式相对于聚乙烯的分布进行重新计算,从而得到样品的分子量分布。
根据本发明组成色调剂的粘合树脂可优选玻璃化温度(Tg)是50~70℃,更优选是55~65℃。
按照ASTM D3418-82可测量粘合树脂的玻璃化点。在绘制DSC曲线前,先加热粘合树脂样品,冷却以除去其中热随时间的变化,然后以10℃/分钟的速率进行加热。
玻璃化点(Tg)的确定方法是:在DSC曲线上特定的热变化前后的基线之间画出中线,该中线与DSC曲线相交的温度作为样品的Tg。
本发明色调剂的粘合树脂例如可包括:聚苯乙烯;苯乙烯衍生物的均聚物,如聚-对-氯苯乙烯和聚乙烯基甲苯;苯乙烯共聚物如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萘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异丁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α-氯异丁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醚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乙基醚共聚物,苯乙烯-乙烯基甲基酮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和苯乙烯-丙烯腈-茚共聚物;聚氯乙烯,酚醛树脂,天然树脂-改性酚醛树脂,天然树脂-改性马来酸树脂,丙烯酸树脂,异丁烯酸树脂,聚乙烯基乙酸酯,硅氧烷树脂,聚酯树脂,聚氨基甲酸乙酯,聚酰胺树脂,呋喃树脂,环氧树脂,二甲苯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萜烯树脂,Chmarone-茚树脂和石油树脂。粘合树脂优选的品种包括苯乙烯共聚物和聚酯树脂。
和苯乙烯单体一起构成苯乙烯共聚物的共聚单体的例子包括如下的其它乙烯基单体:具有一个双键的一元羧酸及其衍生物,如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酯,丙烯酸乙基酯,丙烯酸丁基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辛基酯,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丙烯酸苯基酯,异丁烯酸,异丁烯酸甲基酯,异丁烯酸乙基酯,异丁烯酸丁基酯,异丁烯酸辛基酯,丙烯腈,异丁烯腈,丙烯酰胺;具有一个双键的二羧酸及其衍生物,如马来酸,马来酸丁基酯,马来酸甲基酯和马来酸二甲基酯;乙烯基酯,如乙烯基氯化物,乙烯基乙酸酯和乙烯基苯甲酸酯;烯烃,如乙烯,丙烯和丁烯;乙烯基酮,如乙烯基甲基酮和乙烯基己基酮;和乙烯基醚,如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和乙烯基异丁基醚。这些乙烯基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是两种或多种与苯乙烯单体混合使用。
包含苯乙烯聚合物或共聚物的粘合树脂可能是已交联的或假设是交联和未交联聚合物的混合物。
交联剂主要是易聚合的含有两个或多个双键的化合物,其中的例子包括:芳香族二乙烯基化合物,例如二乙烯基苯,二乙烯基萘;具有两个双键的羧酸酯,如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二异丁烯酸乙二醇酯和二异丁烯酸1,3-丁二醇酯;二乙烯基化合物,如二乙烯基苯胺,二乙烯基醚,二乙烯基硫化物和二乙烯基砜;和含有三个或多个乙烯基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用或混合使用。
制备粘合树脂的方法可以是:本体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或乳液聚合法。
在本体聚合法中,通过高温下进行聚合以加快终止反应能获得到低分子量的聚合物,但是困难的是不易控制反应。在溶液聚合法中,利用根据所用溶剂的残链转移作用,或是通过选择聚合引发剂或反应温度,在温和条件下能得到低分子量聚合物或共聚物。因此,制备用于本发明粘合树脂的低分子量聚合物或共聚物优选溶液聚合法。
用于溶液聚合的溶剂可以例如包括二甲苯、甲苯、枯烯、乙酸溶纤剂、异丙基醇和苯。对于苯乙烯单体混合物优选用二甲苯、甲苯或枯烯。根据由该聚合反应制备的聚合物可恰当地选择溶剂。反应温度的选择依据的是所用的溶剂和引发剂以及所制备的聚合物或共聚物,但合适的范围在70~230℃。在溶液聚合法中,优选每100重量份溶剂用30~400重量份单体(混合物)。在完成聚合反应后还优选在溶液中混入一种或多种其它的聚合物。
为了制备高分子量的聚合物组分或凝胶组份,优选采用乳液聚合法或悬浮聚合法。
其中,在乳液聚合法中,借助于乳化剂几乎不溶于水的单体以微小的颗粒分散在水相中,利用水溶性聚合引发剂聚合。按照这种方法,控制反应温度不难,由于聚合相(乙烯基单体的油相可能含有其中的聚合物)从水相中形成一分离相,所以终止反应速度小。结果是,聚合速度变大,容易制备具有高聚合度的聚合物。另外,该聚合方法较简单,能得到细粒状的聚合产物,对于色调剂制备,易混合添加剂如颜料、电荷控制剂和其它添加剂。因此,这种方法可以有助于色调剂粘合树脂的制作。
但是在乳液聚合法中,所添加的乳化剂易作为杂质混入所制得的聚合物中,所以需要进行后处理例如盐沉淀法以回收聚合产物。从这一点考虑,悬浮聚合法较方便。
另一方面,在悬浮聚合法中,在悬浮状态下,通过聚合含有低分子量聚合物的乙烯基单体(混合物)和交联剂,能够获得珍珠状均匀的含有均匀混合低分子量组分和交联组份的中或高分子量组分的树脂组合物产物。
进行悬浮聚合法优选的条件是:每100重量份水或水介质至多用100重量份、优选10~90重量份的单体(混合物)。分散剂可包括聚乙烯基醇,部分皂化形式的聚乙烯基醇和磷酸钙,每100重量份水介质优选用0.05~1重量份,同时该用量也受与水介质有关的单体量影响。适当的聚合温度是在50~95℃,根据所用的聚合引发剂和目标聚合物选择温度。聚合引发剂应是不溶或难溶于水的,每100重量份乙烯基单体(混合物)可用0.5~10重量份。
引发剂的例子可包括:叔-丁基过氧-2-乙基己酸酯,枯基过新戊酸酯,叔-丁基过氧化月桂酸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过氧化辛酰,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叔-丁基枯基(Cumut)过氧化物,二枯基过氧化物,2,2’-偶氮双异丁腈(butylonitrile),2,2’-偶氮双(2-甲基丁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1,1-双(叔-丁基过氧)-3,3,5-三甲基环己烷,1,1-双(叔-丁基过氧)-环己烷,1,4-双(叔-丁基过氧羰基)环己烷,2,2-双(叔-丁基过氧)辛烷,正-丁基-4,4-双(叔-丁基过氧)戊酸酯,2,2-双(叔-丁基过氧)丁烷,1,3-双(叔-丁基过氧异丙基)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烷,2,5-二甲基-2,5-二(苯甲酰基过氧)己烷,二-叔-丁基二过氧间苯二甲酸酯,2,2-双(4,4-二-叔-丁基过氧环己基)丙烷,二-叔-丁基过氧-α-甲基琥珀酸酯,二-叔-丁基过氧二甲基戊二酸酯,二-叔-丁基过氧六氢化对苯二甲酸酯,二-叔-丁基过氧壬二酸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烷,二甘醇-双(叔-丁基过氧碳酸盐),二-叔-丁基过氧三甲基azipate,三(叔-丁基过氧)三嗪,和乙烯基三(叔-丁基过氧)硅烷。这些引发剂可单独用或混合用,每100重量份单体至少0.05重量份、优选0.1~15重量份。
本发明所用的聚酯树脂组成如下。
二元醇的例子可以包括乙二醇、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2,3-丁二醇、二甘醇、三甘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2-乙基-1,3-己二醇、氢化双酚A,双酚类和用下式(A)表示的衍生物,
Figure C9712276000131
其中R表示乙烯或丙烯基,X和Y独自表示0或以X+Y的平均值在0-10范围内为条件的正整数;且二醇以下式(B)表示:
其中R’表示-CH2CH2-, X’和Y’独自表示0或以X’+Y’的平均值在0-10范围内为条件的正整数。
二元酸的例子可以包括二羧酸及其衍生物,包括:苯二甲酸,例如邻苯二甲酸,对苯二酸和间苯二酸,和它们的酐或低级烷基酯;烷基二羧酸,例如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和壬二酸,和它们的酐和低级烷基酯;链烯基或烷基琥珀酸,例如正十二碳烯基琥珀酸和正十二烷基酸,和它们的酐和低级烷基酯;和不饱和二羧酸,例如富马酸、马来酸、柠康酸和衣康酸,和它们的酐和低级烷基酯。
优选也使用具有三个或更多个官能团的多元醇和具有三个或更多个酸基的多元酸。
具有三个或更多个羟基的这样的多元醇的例子可以包括:山梨醇、1,2,3,6-己四醇、1,4-脱水山梨醇(sorbitane)、季戊四醇、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1,2,4-丁三醇、1,2,5-戊三醇、甘油、二甲基丙三醇、2-甲基-1,2,4-丁三醇、三甲基醇乙烷、三甲基醇丙烷和1,3,5-三羟基苯。
具有三个或更多个官能团的多元羧酸的例子可以包括多元羧酸及其衍生物,包括:1,2,4-苯三酸、1,2,4,5-苯四酸、1,2,4-苯三甲酸、1,2,5-苯三甲酸、2,5,7-萘三甲酸、1,2,4-萘三甲酸,1,2,4-丁烷三羧酸,1,2,5-己三羧酸,1,3-二羧基-2-甲基-2-亚甲基羧基丙烷、四(亚甲基羧基)甲烷、1,2,7,8-辛烷四羧酸、Empol三聚酸、和它们的酐和低级烷基酯;且四羧酸通过下式表示:
Figure C9712276000141
(X表示具有至少一个带有至少三个碳原子侧链的C5至C30-亚烷基或链烯基),和它们的酐和低级烷基酯。
其于醇和酸组份的总量,用于本发明的聚酯树脂分别优选由40-60mol%,更优选45-55mol%的醇成份和60-40mol%,更优选55-45mol%的酸成份构成。而且均具有三个或更多个官能团的多元醇和多元酸的总量优选量是构成形成该聚酯树脂的总醇和酸成份量的5-60mol%。
鉴于显影性质,定影性、耐久性和可清洁性,优选使用苯乙烯和不饱和羧酸衍生物的其聚物,聚酯树脂、它们的嵌段共聚物或接枝产物,或苯乙烯共聚物和聚酯树脂的混合物。
用于本发明的粘合剂树脂鉴于定影性和耐久性的因素,以GPC(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所示,优选具有的分子量分布在至少105的分子量区域中有一个峰,且还进一步优选在3×103-5×104区域中有一个峰。
粘合剂树脂优选的例子可以包括: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异丁烯酸-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异丁烯酸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聚酯树脂、和这些树脂的嵌段其聚物、接枝产物和混合物,它们用于带正电的色调剂;而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异丁烯酸-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异丁烯酸共聚物、构成上述共聚物的单体和马来酸单酯的共聚物、聚酯树脂、和这些树脂的嵌段共聚物、接枝产物和混合物,它们用于带负电色调剂;分别用以提供良好的显影性能。
在使用苯乙烯共聚物作为粘合剂树脂的色调剂的情况下,该色调剂被优选构成,用以满足下列条件,为了充分展示添加蜡的效果,同时防止作为反面影响的伴随着蜡的塑化而使防粘性质和显影性能的降低。
更特别地是,该色调剂可以优选包括能提供分子量分布如GPC(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所示在3×103-5×104分子量区域,更优选3×103-3×104,进一步优选5×103-2×104的分子量区域内至少有一个峰的树脂性THF(四氢呋喃)-可溶物,用以提供良好的定影性显影性能和防粘性。如果该峰存在于低于3×103分子量中,防粘性降低,在另一方面,如果分子量超过5×104,定影性降低。如果至少有一个峰存在于至少1×105的分子量区域,优选在3×105-5×106分子量区域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抗-高温偏移性,防粘性和显影性能。如果高分子量支峰(侧峰)存在于更高的分子量,可以实现更好的抗高温偏移性。但是,在分子量区域超过5×106区间中存在一个峰的情况下,如果使用能施加大的压强的加热辊,不会发生问题,但如果不能施加大的压强,由于高弹性,定影性会降低。因此,在利用相对低压使用条件下的热定影设备时,在提供适合中速或低速成像设备的色调剂的情况下,优选在3×105-2×106分子量区域内存在一个峰,且该峰在至少1×105的分子量区域内是最大的峰。
优选THF可溶物含有至少50%(在GPC色谱上的面积%),更优选60-90%,特别优选65-85%在至多1×105的分子量区域的成份,以便提供良好的定影性。如果该成份低于50%,定影性降低,且在色调剂加工过程中在冷却后熔化-捏合产品的粉化性降低。如果该成份超过90%,由于添加蜡而引起的塑化效果降低。
在使用聚酯树脂作为粘合剂树脂的色调剂的情况下,该色调剂可以优选包括能提供分子量分布如GPC测定所示在3×103-1.5×104分子量区域,更优选在4×103-1.2×104,特别优选在5×103-1×104的分子量区域内有一个主峰的树脂性THF-可溶物。进一步优选在至少1.5×104的分子量区域存在至少一个峰或肩峰或该THF-可溶物含有至少5%的至少在5×104分子量区域内的成份。还优选THF可溶物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的比率至少是10。
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的色调剂的分子量分布。可以通过使用THF(四氢呋喃)以下述方式进行测量。
GPC样品如下述方法制备。
树脂性样品置于THF中,并放置数小时(例如,5-6小时)。接着,在室温下该混合物被充分振荡,直至一块树脂状样品消失,且接着再放置超过12小时(例如,24小时)。在这种情况下,从样品用THF混合到在THF中放置结束,花费的总时间至少是24小时(例如,24-30小时)。然后,使该混合物通过具有孔径是0.45-0.5μm的样品处理过滤器(例如,“Maishoridisk H-25-5”,由Toso k.k.可得;和“Ekikurodisk 25CR”,由German Science Japan k.k.可得),回收滤液作为GPC样品。该样品浓度调节到提供的树脂浓度在0.5-5mg/ml的范围内。
在GPC设备中,在40℃的热室中固定一个柱子,在该温度下,使四氢呋喃(THF)溶剂以1ml/min的速度流过该柱子,且注射进约100μl的GPC样品溶液。样品分子量和它的分子量分布的确定是基于通过使用几种单分散聚苯乙烯样品和具有分子量对于计数的对数尺度获得的校准曲线。用于制作校准曲线的标准聚苯乙烯样品可以是那些具有分子量在约102至107范围内的物质,例如可以来自Toso k.k或Showa Den Ko k.k.可得。适于使用至少10个标准聚苯乙烯样品。检测器可以是RI(折光指数)检测器。为了精确测量,适于用几种市售聚苯乙烯凝胶柱的组合构成该柱。其优选的例子可以是由Toso k.k.可得的Shodex GPCKF-801,802,803,804,805,806,807和800p的组合;或TSK gelG1000H(HXL),G2000H(HXL),G3000H(HXL),G4000H(HXL),G5000H(HXL),G6000H(HXL),G7000H(HXL)和TSK防护柱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色调剂优选还含有正或负电荷控制剂。
正电荷控制剂的例子可以包括:尼格和其与脂肪酸金属盐的改性产品等,包括季铵盐在内的鎓盐,例如1-羟基-4-萘酚磺酸三丁基苄基铵和四氟硼酸四丁基铵,和它们连同鏻盐在内的同系物,和其湖色料;三苯甲烷染料和其湖色料(固色剂包括例如磷钨酸、磷钼酸、磷钨钼酸、单宁酸、月桂酸、棓酸、硫氰酸铁、和氰亚铁酸盐);高级脂肪酸金属盐;二有机锡氧化物,例如二丁基锡氧化物,二辛基锡氧化物和二环己基锡氧化物;硼酸二有机锡,例如硼酸二丁基锡,硼酸二辛基锡和硼酸双环己基锡;quanidine化合物,和咪唑化合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或更多种混合进行使用。在它们中间,优选使用三苯甲烷化合物或具有非卤素抗衡离子的季铵盐。也可以使用作为正电荷控制剂的与另外可聚合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该单体例如苯乙烯、丙烯酸酯或异丁烯酸酯,如上所述单体用下式(1)表示:
Figure C9712276000171
其中R1表示H或CH3;R2和r3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优选C1-C4)。在这种情况下,该均聚物或共聚物可以起(全部或部分的)粘合剂树脂的作用。
也优选使用作为正电荷控制剂下式(2)的化合物
Figure C9712276000172
其中R1、R2、R3、R4、R5和R6独自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芳基;R7、R8和R9独自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或烷氧基;A-表示选自硫酸盐,硝酸盐、硼酸盐、磷酸盐、羟基、有机硫酸盐、有机磺酸盐、有机磷酸盐、羧酸盐、有机硼酸盐和四氟硼酸盐离子的阴离子。
负电荷控制剂的例子包括:有机金属配合物,螯形化合物、单偶氮金属配合物、乙酰丙酮金属配合物、芳香族羟羧酸和芳香族二羧酸的有机金属配合物、芳香族羟羧酸金属盐、芳香族多羧酸的金属盐,和这样的酸的酐和酯,和苯酚衍生物。
也优选使用作为负电荷控制剂的用下式(3)表示的偶氮金属配合物:
其中M表示配位中心金属,例如Sc,Ti,V,Cr,Co,Ni,Mn或Fe;Ar表示芳基,例如能有一个取代基的苯基、萘基,其例子包括:硝基、卤素、羧基、N-酰苯胺或具有1-18碳原子的烷基或烷氧基;X,X1,Y和Y1独自表示-O-,-CO-,-NH-,或-NR-(其中R表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和A表示阳离子,例如氢、钠、钾、铵或脂族铵。该阳离子A可以忽略。
特别优选中心金属是Fe或Cr;取代基是卤素,烷基或N-酰苯胺基;和阳离子是氢、碱金属、铵或脂肪酸铵。还优选使用具有不同抗衡离子的配盐混合物。
还优选使用作为负电荷控制剂的通过下式(4)表示的碱性有机酸金属配合物:
Figure C9712276000182
其中M表示配位中心金属,例如Cr,Co,Ni,Mn或Fe;A表示
Figure C9712276000191
(能有取代基,例如烷基、 (X表示氢、卤素、硝基或烷基)
Figure C9712276000193
(R表示氢C1-C18烷基或C1-C18链烯基);Y表示阳离子,例如氢,钠,钾,铵,或脂肪酸铵;和Z表示-O-或-CO-O-。阳离子可以忽略。
特别优选中心金属是Fe、Cr、Si、Zn或Al;取代基是烷基,N-酰苯胺或芳香基或卤素;且阳离子是氢、铵或脂肪酸铵。
这样的电荷控制剂可以通过内加进入色调剂颗粒或外加进入色调剂颗粒的方法掺入色调剂。同时根据粘合剂树脂的种类,其它添加剂和包括分散方法的色调剂生产方法,每100重量份的粘合剂树脂中,电荷控制剂以0.1-10重量份的比例,优选以0.1-5重量份的比例添加。
优选根据本发明使用的色调剂,与硅石细粉一起外混合,以此来改善带电稳定性、显影性能和流动性。
根据BET法通过氮吸收测定,硅石细粉可以提供20m2/g或更大的比表面积,优选为30-400m2/g。硅石细粉基于每100重量份的色调剂,以0.01-8重量份,优选0.1-5重量份的比例添加。
为了具备疏水性和/或受控带电能力,硅石细粉可以用处理剂充分处理,例如硅氧烷清漆、改性硅氧烷清漆,硅氧烷油、改性硅氧烷油、硅烷偶合剂,具有官能团的硅烷偶合剂或其它有机硅化合物。也可以两种或更多种处理剂结合使用。
为了提供改良的显影性能和耐久性,还优选进一步添加其它无机物料粉,其例子可以包括:金属氧化物,例如镁、锌、铝、铈、钴、铁、锆、铬、锰、锶、锡和锑;复合金属氧化物,例如钛酸钙,钛酸镁、和钛酸锶;金属盐,例如碳酸钙,碳酸镁,和碳酸铝;粘土矿,例如haolin;磷酸盐化合物,例如磷灰石;硅化合物,例如碳化硅和四氮化三硅;和碳粉例如碳黑和石墨粉。其间,优选使用氧化锌、氧化铝、氧化钴,二氧化锰、钛酸锶或钛酸镁。
也可以外加润滑剂粉末,其例子可以包括:含氟树脂,例如聚四氟乙烯和聚偏二氟乙烯;氟化物,例如氟化碳;脂肪酸金属盐,例如硬脂酸锌;脂肪酸及其衍生物,例如酯;硫化物,例如硫化钼;氨基酸和氢基酸衍生物。
根据本发明的色调剂可以与载体颗粒混合用作双组分型显影剂。用于双组分显影的载体可以包括已知的物料,其例子可以包括:表面氧化或非氧化金属颗粒,例如铁、镍、钴、锰、铬和稀土金属;这些金属的合金和氧化物,它们均具有20-300μm的平均粒径。
这些载体颗粒优选通过用例如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硅氧烷树脂、含氟树脂、或聚酯树脂的树脂进行附着或涂覆来进行表面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色调剂可以构成为在其颗粒中含磁性物料的磁性色调剂。在这种情况下,磁性物料也可以作为颜料。磁性物料的例子可以包括:铁氧化物,例如磁铁矿、赤铁矿、和铁氧体;金属,例如铁,钴和镍,和这些金属与其它金属,例如铝、钴、铜、铅、镁、锡、锌、锑、铍、铋、镉、钙、锰、硒、钛、钨和钒的合金;和这些物料的混合物。
该磁性物料具有的平均粒径最多2μm,优选0.1-0.5μm,更优选0.1-0.3μm。每100重量份的树脂成份,磁性物料可以以大约20-200重量份,优选40-150重量份的比例包含在色调剂中。
根据本发明的色调剂可以包括为合适的色素或染料的非磁性颜料。色素的例子可以包括碳黑、苯胺黑、乙炔黑、Naphthol Yellow,Hansa Yellow,RhodamineLake,Alizarin Lake,红铁氧化物,Phthalocyanine Blue和Indanthrene Blue。这些色素以充足的用量能提供定影图像所需的光学密度,且基于每100重量份的粘合剂树脂以0.1-20重量份,优选2-10重量份的比例加入。染料的例子包括:偶氮染料、蒽醌染料、呫吨染料,和次甲基染料,它们可以基于每100重量份的粘合剂树脂以0.1-20重量份,优选0.3-10重量份的比例加入。
根据本发明的色调剂可以通过一种方法制备,它包括:将粘合剂树脂、蜡、颜料,例如色素、染料和/或磁性物料,和可选的电荷控制剂和其它所需的添加剂,通过例如Henschel混合器或球磨机设备进行充分混合,通过热捏合装置,例如热轧机、捏和机或挤压机将该混合料熔化且捏合,使树脂物料熔化,并使其间的蜡,色素或染料分散或溶解,并冷却和固化捏和的产物,接着粉碎和分级。
由此得到的色调剂进一步与其它所需的添加剂通过例如Henschel混合器的设备进行充分混合,用以提供用于静电图像显影的色调剂。
为了生产具有本发明DSC热吸收特性曲线的色调剂,优选在粘合剂树脂中细致并均匀地分散蜡。如果蜡分散得不均匀,这种蜡就会形成以大颗粒或分离的蜡颗粒形式分散,这就会造成相同的色调剂组合物难以提供所需的DSC曲线,从而难以充分展示色调剂性能。为了提供这样所需的分散状态,优选设置一个将蜡和粘合剂树脂熔化和捏合的预备步骤,接着进行对其它色调剂成份与己熔化捏合过的蜡-粘合剂树脂混合物的熔化捏合的熔化捏和步骤。也优选在一溶剂中制备粘合剂树脂溶液,并在湿状态下,将蜡与粘合剂树脂溶液混合,接着排除溶剂,干燥并粉碎,制备出蜡-粘合剂树脂预混合物,接着经过与其它色调剂成份的熔化-捏合。也优选在混合蜡时升高溶液温度,使得蜡在熔融状态下与粘合剂树脂溶液混合。
制备实施例1
苯乙烯                                     70重量份
丙烯酸正丁酯                               26重量份
二乙烯基苯                                 0.5重量份
2,2-双(4,4-二-叔-丁基过氧化环            0.2重量份
己基)丙烷
二-叔-丁基过氧化物                         0.8重量份
上述成份以滴加方式在4小时内加入反应容器中回流的200重量份的二甲苯中,接着在回流的二甲苯中进行溶液聚合反应。聚合反应之后,将表1中所列的4重量份蜡B(聚亚甲基蜡B)和2重量份的蜡E(聚亚甲基蜡E),加入回流的二甲苯溶液并溶解,并与其中聚合的苯乙烯共聚物混合,接着通过在120℃100mmHg的减压条件下蒸馏出二甲苯,以回收包含有交联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醋共聚物和蜡的混合物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No.1。干燥该粘合剂树脂组合物,粉碎并经过后述的熔化捏合步骤。
用作粘合剂树脂的交联的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在蜡添加之前,展示的玻璃化点(Tg)是60℃,具有的THF不可溶物是5wt%,且含有的THF-可溶物展示出的GPC分子量分布包括重均分子量(Mw)=1.8×105,数均分子量(Mn)=9.2×103,Mw/Mn=19.6,主峰分子量(MP1)=1.6×104,亚峰分子量(MP2)=2.4×105
               表1:蜡
    蜡*     Mn     Mw/Mn
    ABCDEFGH     290400550740860110022001650     2.11.31.41.61.51.25.74.3
*蜡A-F是聚亚甲基蜡,它是通过Arge法,将天然气作为起始原料,得到一氧化碳和氢的混合物,合成后得到费托法合成过程再进行分馏得到的蜡,其中蜡A、B和C是通过真空蒸馏得到的,而蜡D、E和F是通过分馏结晶获得的。蜡G是聚丙烯蜡(“Viscol 550P”),蜡H是聚乙烯蜡。
制备实施例2至16。
除了分别用列于表2中的一种或两种蜡代替蜡B和蜡E外,粘合剂树脂组合物No.2-16用制备实施例1的同样方式制备。
                        表2
    粘合剂组合物     蜡1(重量份)     蜡2(重量份)
    No.1No.2No.3No.4No.5No.6No.7No.8No.9No.10No.11No.12No.13No.14No.15No.16     B(4)A(3)C(5)A(4)B(5)C(4)B(4)-A(6)B(6)C(6)-----     E(2)E(3)F(1)F(2)D(3)E(3)-E(4)---D(6)E(6)F(6)G(6)H(6)
实施例1
粘合剂树脂组合物No.1            100重量份
磁铁矿                          90重量份
(数均粒径(D1)=0.2μm)
三苯甲烷化合物                  2重量份
(正电荷控制剂)
上述成份通过Henschel混合器进行互相的初步混合,且通过设置为110℃的双螺杆挤压机熔化捏和。该熔化捏合的产品冷却,用切割机粗碎,接着通过喷射磨(jet mill)精磨,接着利用附壁效应通过多级分级机分级,以回收具有重均粒径(D4)是7.0μm的正电荷磁性色调剂颗粒。然后,将100重量份的磁性色调剂颗粒,通过Henschel混合器与0.9重量份外加的正电荷疏水硅石混合得到磁性色调剂No.1。磁性色调剂No.1的DSC性质概述于表3,在其下一起列出用下文描述的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制备的磁性色调剂的DSC性质。
实施例2至6
除了分别用粘合剂树脂组合物No.2至6,代替粘合剂树脂组合物No.1以外,以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备磁性色调剂No.2至6。
表3:色调剂的DSC特性
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        色调剂   T1(℃)   T2(℃)   T3(℃)   T3-T2(℃)   TP1(℃)   TP2(℃)   P2/P1   V/P2
    No.     D4(μm)
实施例123456     123456     7.06.87.2697.16.9   585457545558   757079697480   109102118121103111   343238522931   777283717784   1029510811097105   0.180.440.380.310.580.62   -0.86-0.65-0.77
  对比实施例12345678910 78910111213141516 7.07.17.27.06.96.87.06.97.17.2 56585355565858596060 75986874789197106135123 85112768689104114122151128 101481211151716165 78-727883----- -105---98106112145126 ---------- ----------
对比实施例1至10
除了分别用粘合剂树脂组合物No.7至16代替粘合剂树脂组合物No.1以外,以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备磁性色调剂No.7至16。
实施例1至10和对比实施例1至10所制备的色调剂分别经过定影性、抗偏移性、连续显影性能、抗卷性、连续成像性的测定,各以下述方式进行。测定的结果均列于后文的表4中。
例如,实施例1的色调剂显示出良好的定影和显影性能,由于卷拢在定影辊的周围,在定影图像中没有分离爪,当使用自动送稿器来提供原稿时,复印图像也没有被弄脏。
定影性和抗偏移性
通过取出定影装置并装备上能够改变定影温度的外加热辊定影装置,对市售的电摄影复印机(“NP-6030”,由Canon k.k.可得)进行改造,由此将形成的未定影色调剂图像通过复印机,在不同定影温度定影,测定各种色调剂的定影性和抗偏移性。
外定影装置的操作条件是辊隙5.0mm,处理速度180mm/sec,且不同的定影温度是在120-250℃的范围内以5℃递增。
每种定影色调剂图像用擦镜头纸在承受50g/cm2的压力下往复摩擦五周,以定影起始温度作为最低温度,该最低温度由于摩擦最多10%,提供的图像浓度降低,由此来对色调剂的定影性进行测定。
通过目视观察来测定定影图像的抗偏移性,以确定在没有造成偏移色调剂弄脏图像的包括最小温度和最大温度之间的无偏移温度范围。
连续显影性能
通过使用市售的电摄影复印机(“NP-6030”,由Canon k.k.可得),复印具有图像面积6%的A4纸原稿20,000张进行连续成像,以包括8小时操作和16小时暂停为一周期的间隙式进行,在操作期间,对于每15秒,以20mmsec的处理速度在两张纸上进行连续成像,从而根据下述标准对复印图像的图像浓度稳定性进行测定:
A:在图像上没有图像浓度不规则,且图像浓度良好、稳定。
B:在图像上没有图像浓度不规则,但图像浓度有一些降低。
C:在图像上图像浓度不规则,且图像浓度降低。
定影辊卷拢
使用电摄影复印机(“NP-6030”),在20张普通A3纸上连续复印图像面积100%的A3纸原稿,基于在得到的图像上有没有定影纸卸下分离爪的痕迹;来测定各种色调剂的卷拢性。根据下述标准测定结果。(作为参考,如果色调剂显示出低劣的定影辊卷拢性,从定影辊上剥离载有定影色调剂图像的纸的操作,就会有严重依赖于分离爪的倾向,这样就会在得到的图像上易显示出分离爪的痕迹。反之,如果色调剂从定影辊上显示出良好的释放性,剥离载有定影色调剂图像的纸,在分离爪的帮助下其操作容易进行,这样在定影色调剂图像上没有分离爪的痕迹。)
A:在定影实心图像上,没有分离爪的痕迹。
B:在定影实心图像上有一些分离爪的痕迹。
C:在定影实心图像上有明显分离爪的痕迹。
原稿污损测试
操作电摄影复印机(“NP-6030”)的自动送稿器,原稿由此提供,来测定复印图像的污损。更具体的情况是,通过上述连续显影性能测试获得的40张A4大小的具有图像面积6%的复印图像,作为原稿通过自动送稿器各连续5次送稿,从而根据下述标准测定原稿的污损。
A:在原稿上无污损。
B:在原稿上有一些污损。
C:在原稿上有明显污损。
作为示于表4中结果的一个简短补充,与实施例1的色调剂相比,对比色调剂显示出下列性能。
对比实施例1的色调剂显示出低劣的高温偏移性,导致在连续成像期间图像浓度略微降低,也导致在实心黑定影图像上产生分离爪的痕迹。
对比实施例2的色调剂显示出低劣的定影性,导致原稿上的一些污损。
对比实施例3-5和9的色调剂,明显显示出低劣的抗卷性。
对比实施例6-8和10的色调剂,显示出低劣的定影性和抗低温偏移性。
                               表4测定结果
 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 色调剂 定影温度(℃)     无偏移范围 显影性能      图像浓度 抗卷性 原稿的污损
  Tmin.(℃)   Tma×.(℃)
实施例123456     123456     150150155145145155   140140145135135145   240245235240250250   AAAAAA   1.35-1.381.32-1.351.36-1.391.33-1.371.34-1.381.36-1.38   AAAAAA   AAAAAA
  对比实施例12345678910 78910111213141516 150165150150155160165165170170 140155140140145155155160165165 200240190195200240240240235240 BABBAAAABB 1.25-1.351.35-1.381.25-1.311.27-1.321.32-1.361.31-1.371.30-1.361.32-1.381.22-1.261.25-1.31 BACCCAAACB ABCBBBBBCB

Claims (15)

1、一种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色调剂,包括粘合树脂、颜料和蜡;
其中色调剂具有的热吸收特征由DSC热吸收曲线表示,该曲线是由差示扫描比色计在30~150℃范围中基于温度升高得到的;
所述的DSC热吸收曲线在70~90℃范围中显示一最高热吸收峰(P1),
由所述的DSC曲线得到一差示曲线,在50~65℃温度T1下有第一个最大值(Max1),在65~85℃温度T2下有第二个最大值(Max2),在至少95℃温度T3下有一个最小值(Min1),其中色调剂的DSC热吸收曲线在85~115℃下有一个亚热吸收峰或肩峰(P2),其中从DSC热吸收峰的基线起,最大热吸收峰(P1)有高度HPl,亚热吸收峰或肩峰(P2)有高度HP2,它们满足HP2/HP1≤0.7。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调剂,其中DSC热吸收曲线的差示曲线在50~60℃温度T1下具有第一个最大值(Max1)。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调剂,其中DSC热吸收曲线的差示曲线在温度T3下有第一个最小值(Min1),在温度T2下有第二个最大值(Max2),满足的关系是:
               T3-T2≥25℃。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调剂,其中色调剂的DSC热吸收曲线在70~85℃下有一个最高热吸收峰(P1),所提供的差示曲线在温度65~80℃下有第二个最大值(Max2)在至少100℃下有第一个最小值(Min1)。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调剂,其中DSC热吸收曲线的差示曲线在温度T3下有第一个最小值(Min1),在温度T2下有第二个最大值(Max2),满足关系是:
            T3-T2≥30℃。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调剂,其中DSC热吸收曲线的差示曲线在100~120℃具有一个最小值(Min1)。
7、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调剂,其中每100重量份粘合树脂含1~20重量份蜡。
8、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调剂,其中每100重量份粘合树脂含1~10重量份蜡。
9、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调剂,其中蜡的数均分子量Mn是200~5000,和重均分子量之比Mw/Mn至多是3.0。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色调剂,其中蜡的Mn是250~2000。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色调剂,其中蜡的Mn是300~1500。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调剂,其中蜡包括聚亚甲基蜡。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色调剂,其中蜡包括蜡混合物(i)Mn=200~600,Mw/Mn=1.2~2.1的聚亚甲基蜡,(ii)Mn=700~1500、Mw/Mn=1.2~2.0的聚亚甲基蜡。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色调剂,其中蜡包括的蜡混合物中聚亚甲基蜡(i)和聚亚甲基蜡(ii)的重量比是9∶1~3∶7。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色调剂,其中蜡包括的蜡混合物中聚亚甲基蜡(i)和聚亚甲基蜡(ii)的重量比是8∶2~3∶7。
CNB971227608A 1996-10-02 1997-09-30 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色调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763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1787/96 1996-10-02
JP26178796 1996-10-02
JP261787/1996 1996-10-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850A CN1180850A (zh) 1998-05-06
CN1157635C true CN1157635C (zh) 2004-07-14

Family

ID=17366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712276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7635C (zh) 1996-10-02 1997-09-30 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色调剂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120961A (zh)
EP (1) EP0834775B1 (zh)
KR (1) KR100314365B1 (zh)
CN (1) CN1157635C (zh)
DE (1) DE69703922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89074B1 (en) * 1998-07-01 2002-12-03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Toner resin composition and toner
EP1035449B1 (en) * 1999-03-09 2007-08-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DE60039947D1 (de) 1999-08-02 2008-10-02 Canon Kk Toner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sowie Bildherstellungsverfahren
US6403273B1 (en) * 2001-02-09 2002-06-11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particulates comprising aliphatic hydrocarbon waxes
DE602004002708T2 (de) * 2003-03-07 2007-08-16 Canon K.K. Farbtoner
JP4322182B2 (ja) * 2004-07-30 2009-08-2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505704B2 (ja) * 2010-03-10 2014-05-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結晶性ポリエステルを用いた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
WO2012036311A1 (en) 2010-09-16 2012-03-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5865032B2 (ja) 2010-11-29 2016-0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9034549B2 (en) 2010-12-24 2015-05-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EP2659310B1 (en) 2010-12-28 2017-12-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KR20130103610A (ko) 2010-12-28 2013-09-23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토너
US8501377B2 (en) 2011-01-27 2013-08-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toner
US8512925B2 (en) 2011-01-27 2013-08-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toner
KR101385573B1 (ko) * 2012-07-27 2014-04-15 동아전장주식회사 엔진쿨링팬 모터 제어기의 노이즈 제거 장치
US10082743B2 (en) 2015-06-15 2018-09-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740014B2 (ja) 2015-06-15 2020-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US9897932B2 (en) 2016-02-04 2018-02-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750849B2 (ja) 2016-04-28 2020-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921609B2 (ja) 2016-05-02 2021-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815753B2 (ja) 2016-05-26 2021-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10036970B2 (en) 2016-06-08 2018-07-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enta toner
JP6900279B2 (ja) 2016-09-13 2021-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849409B2 (ja) 2016-11-25 2021-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10197936B2 (en) 2016-11-25 2019-02-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US10295920B2 (en) 2017-02-28 2019-05-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808538B2 (ja) 2017-02-28 2021-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10303075B2 (en) 2017-02-28 2019-05-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6833570B2 (ja) 2017-03-10 2021-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6900245B2 (ja) 2017-06-09 2021-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JP6914741B2 (ja) 2017-06-16 2021-08-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0599060B2 (en) 2017-12-06 2020-03-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JP7229701B2 (ja) 2018-08-28 2023-0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10955765B2 (en) 2018-11-22 2021-03-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etic carrier and two-component developer
JP7433869B2 (ja) 2018-12-05 2024-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52604B2 (de) * 1972-10-21 1980-09-11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Tokio Toner für elektrostatographische Trockenentwickler
JPS523305A (en) * 1975-01-08 1977-01-11 Western Electric Co Circuit for detecting identity of bit rows
JPS523304A (en) * 1975-06-27 1977-01-11 Advance Transformer Co Circuit for energizing magnetron
US4301355A (en) * 1980-08-04 1981-11-17 Dimetrics, Inc. Gas metal arc welding system
JPS58215659A (ja) * 1982-06-09 1983-12-15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
JPS60151650A (ja) * 1984-01-19 1985-08-09 Hitachi Metals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
JPS60217366A (ja) * 1984-04-13 1985-10-30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
JPS60252360A (ja) * 1984-05-29 1985-12-13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
JPS60252361A (ja) * 1984-05-29 1985-12-13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
US4578338A (en) * 1984-08-31 1986-03-25 Xerox Corpor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with tone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waxes
JPH0673023B2 (ja) * 1984-12-10 1994-09-14 三井石油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定着型電子写真用現像材
JPS61273554A (ja) * 1985-05-30 1986-12-03 Tomoegawa Paper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
JPH0724068B2 (ja) * 1985-07-09 1995-03-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中間調画像処理装置
JPS6214166A (ja) * 1985-07-11 1987-01-22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磁性トナ−
JPS62100775A (ja) * 1985-10-29 1987-05-11 Hitachi Metals Ltd ヒ−トロ−ル定着用磁性トナ−
JPH01109359A (ja) * 1987-10-23 1989-04-26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乾式トナー
US4990424A (en) * 1988-08-12 1991-02-05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and developer compositions with semicrystalline polyolefin resin blends
JP2858129B2 (ja) * 1989-07-18 1999-02-17 コニカ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トナー
JPH0816789B2 (ja) * 1989-09-05 1996-02-21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2921073B2 (ja) * 1990-09-17 1999-07-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3102924B2 (ja) * 1990-10-05 2000-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乾式トナー
JPH0782253B2 (ja) * 1990-12-14 1995-09-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886998B2 (ja) * 1991-03-28 1999-04-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定着性トナー
JPH04358159A (ja) * 1991-06-04 1992-12-11 Toshiba Corp 電子写真用現像剤
KR970001393B1 (ko) * 1991-09-11 1997-02-06 캐논 가부시기가이샤 정전하상 현상용 토너 및 가열정착방법
JP2899181B2 (ja) * 1991-09-11 1999-06-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加熱定着方法
JP3218404B2 (ja) * 1992-03-06 2001-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DE69316086T2 (de) * 1992-05-25 1998-05-20 Canon Kk Magnetischer Entwickler und Verfahren zur Erkennung von Zeichen aus magnetischer Tinte
EP0686885B1 (en) * 1994-06-02 1999-05-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TW350042B (en) * 1994-12-21 1999-01-11 Canon Kk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EP0736812B1 (en) * 1995-04-07 2001-07-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834775B1 (en) 2001-01-17
KR100314365B1 (ko) 2001-12-12
DE69703922T2 (de) 2001-06-07
EP0834775A1 (en) 1998-04-08
KR19980032464A (ko) 1998-07-25
DE69703922D1 (de) 2001-02-22
US6120961A (en) 2000-09-19
CN1180850A (zh) 1998-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7635C (zh) 使静电图像显影的色调剂
CN1076105C (zh) 用于静电图象显象的调色剂及成象方法
CN1106591C (zh) 静电像显影用的色调剂和定影方法
CN1109928C (zh) 静电图像显影色调剂
CN1095554C (zh) 静电影像显影用调色剂
CN1121634C (zh) 静电像显影用调色剂和电荷控制剂
CN1403878A (zh) 调色剂和热定影方法
CN1711506A (zh) 调色剂用聚酯树脂、静电荷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影像形成方法
CN1104662C (zh) 静电像显影用调色剂
CN1076108C (zh) 用于显现静电图象的调色剂
CN1394298A (zh) 调色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34505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用调色剂
CN1408079A (zh) 用于静电图像显影的调色剂
CN1119707C (zh) 静电像显影用调色剂
JP2005055691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4001081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カラートナー。
JP2007057869A (ja) トナー用ワックスおよびこれらのワックスを用いたトナー
JP3376257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CN101031848A (zh) 静电荷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04117651A (ja) 静電荷現像用負帯電性トナー
JP2003223018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カラートナー
JP3368259B2 (ja) トナー
JP2006509222A (ja) 改善された融着性によりコピー品質を改善するための静電トナー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117649A (ja) 赤色トナー
CN1795419A (zh) 调色剂用粘合剂树脂及电子照相用调色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714

Termination date: 201509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