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7741B - 袋及填充方法 - Google Patents

袋及填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7741B
CN115397741B CN202180013743.0A CN202180013743A CN115397741B CN 115397741 B CN115397741 B CN 115397741B CN 202180013743 A CN202180013743 A CN 202180013743A CN 115397741 B CN115397741 B CN 1153977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bag
main body
pouch
content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137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97741A (zh
Inventor
田中宏树
畠源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Seik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Seik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Seik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Seik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397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77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977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77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28Articles or materials wholly enclosed in composite wrappers, i.e. wrappers formed by associating or interconnecting two or more sheets or blanks
    • B65D75/30Articles or materials enclosed between two opposed sheets or blanks having their margins united, e.g. by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rimping, heat-sealing, or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4Cards, coupons, or other inserts or accessories
    • B65D75/56Handles or other suspension means
    • B65D75/566Hand holes or suspension aper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acks or bags
    • B65D33/02Local reinforcements or stiffening inserts, e.g. wires, strings, strips o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7/00Internal frames or supports for flexible articles, e.g. stiffeners; Separators for articles packaged in stacks or groups, e.g. for preventing adhesion of sticky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008Standing pouches, i.e. "Standbeut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8Opening or contents-removing devic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package manufacture
    • B65D75/5861Spouts
    • B65D75/5872Non-integral spouts
    • B65D75/5877Non-integral spouts connected to a planar surface of the package wal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袋及填充方法,通过简单的结构,即便在实现了装入有内容液的袋的状态下也能够对薄膜贯通部的形成位置的偏移进行检测。袋具备配置于袋主体(20)内的内侧薄膜(70),内侧薄膜(70)具有:第1固定部(71),其固定于袋主体(20);第2固定部(72),其固定于袋主体(20);内侧配置部(75),其配置于袋主体(20)内而未固定于袋主体(20);以及多个薄膜贯通部(76),它们在薄膜厚度方向上贯通,多个薄膜贯通部(76)包括:第1薄膜贯通部(76a),该第1薄膜贯通部(76a)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第1固定部(71);以及内侧薄膜贯通部(76c),其配置于内侧配置部(75),第1薄膜贯通部(76a)在制袋用密封部(23)处配置为与主体薄膜(20)重叠。

Description

袋及填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角撑(日语:マチ)部的袋、以及向袋填充内容液的填充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对饮料水、液体洗涤剂等内容液进行收容的容器,公知有通过对多个主体薄膜进行热熔接而形成制袋用密封部来成型为袋状的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还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公知:在其使用时(内容液倒出时)、陈列时、搬运时等以所谓的盒中袋形式而运用袋、即将袋收容于外装壳体内而运用。
然而,构成这样的袋的树脂薄膜具有挠性,所以,特别是在使得袋形成为大容量的情况下,有时因内容液的自重而产生使袋主体的下侧部分产生膨胀的所谓鼓包(日语:胴膨れ)。
而且,在产生上述鼓包的情况下,需要确保其使用、陈列时、搬运时等的袋的较大的设置空间,另外,在以盒中袋形式运用的情况下,考虑到袋的鼓包而需要使外装壳体具有强度。
因此,作为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的1个方案,本发明的申请人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方案:将内侧薄膜配置于袋主体内,利用内侧薄膜阻止隔着内容液收容部而对置的袋主体的第1被固定部与第2被固定部相互分离,由此能够维持收容有内容液的袋的整体形状,并且能够抑制因饮料水等具有流动性的内容液的自重而使得袋主体的下侧部分产生膨胀的所谓鼓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16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愿2019-025347号
发明内容
在此,专利文献2中还提出了如下方案:为了避免因内侧薄膜的设置而阻碍内容液收容部内的内容液的流动,在内侧薄膜形成孔状或缺口状的薄膜贯通部。
然而,存在如下问题:在实现了装入有内容液的袋的状态下,无法从外部确认该薄膜贯通部是否形成于规定位置。
即,在袋的制造阶段,还能想到:当在内侧薄膜形成薄膜贯通部时该薄膜贯通部的形成位置会产生偏移,但是,在将这样的薄膜贯通部的形成位置产生偏移的内侧薄膜配置于袋主体内而实现了装入有内容液的袋的状态下,由于对袋主体实施的印刷等而有时难以从外部确认薄膜贯通部的形成位置。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袋及填充方法,其通过简单的结构而即便在实现了装入有内容液的袋的状态下也能够对薄膜贯通部的形成位置的偏移进行检测。
本发明的袋是具有角撑部的袋,所述袋具有:袋主体,其通过对多个主体薄膜进行热熔接而形成制袋用密封部来成型为袋状;以及内侧薄膜,其配置于所述袋主体内,所述袋主体具有:内容液收容部;以及第1被固定部和第2被固定部,它们隔着所述内容液收容部而对置,所述内侧薄膜具有:第1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第1被固定部;第2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第2被固定部;内侧配置部,其配置于所述袋主体内而未固定于所述袋主体;以及多个薄膜贯通部,它们形成为在薄膜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孔状或缺口状,所述多个薄膜贯通部包括:第1薄膜贯通部,该第1薄膜贯通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所述第1固定部;以及内侧薄膜贯通部,该内侧薄膜贯通部形成于所述内侧配置部,所述第1薄膜贯通部在所述制袋用密封部处配置为与所述主体薄膜重叠,由此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填充方法是向所述袋填充内容液的填充方法,所述多个薄膜贯通部包括第2薄膜贯通部,该第2薄膜贯通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所述第2固定部,所述第2薄膜贯通部在所述制袋用密封部处配置为与所述主体薄膜重叠,所述第1薄膜贯通部形成为跨越所述第1固定部及所述内侧配置部,所述第2薄膜贯通部形成为跨越所述第2固定部及所述内侧配置部,所述内容液收容部具有由所述内侧薄膜分隔的第1收容区域及第2收容区域,具有喷口倒出孔的喷口装配于所述袋主体的与所述第1收容区域连通的位置,在所述第2收容区域位于所述第1收容区域的下侧的状态下,使得填充喷嘴从所述袋的外部通过所述喷口倒出孔及所述内侧薄膜贯通部而插入至所述第2收容区域,在填充内容液时,将从所述填充喷嘴倒出的内容液向所述第2收容区域内供给,并且使所述第2收容区域内的气体通过所述第1薄膜贯通部及所述第2薄膜贯通部而向所述第1收容区域侧移动,由此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根据本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内侧薄膜配置于袋主体内,从而能够利用内侧薄膜阻止隔着内容液收容部而对置的袋主体的第1被固定部与第2被固定部相互分离,所以,能够维持收容有内容液的袋的整体形状,能够抑制因饮料水等具有流动性的内容液的自重而使得袋主体的下侧部分产生膨胀的所谓鼓包,由此,不仅能够实现使用时、陈列时、搬运时等的袋的设置空间的狭小化,同时在以盒中袋形式运用袋的情况下能够无需使收容袋的外装壳体具有较高的强度,而且还能够实现以下效果。
即,关于本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配置于袋主体内的内侧薄膜具有:第1薄膜贯通部,该第1薄膜贯通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第1固定部;以及内侧薄膜贯通部,该内侧薄膜贯通部配置于袋主体内而未固定于袋主体,第1薄膜贯通部在制袋用密封部处配置为与主体薄膜重叠。这样,通过第1薄膜贯通部在制袋用密封部处形成于与主体薄膜重叠的位置,能够利用形成于制袋用密封部的厚度的变化而从外部确认内侧薄膜的第1薄膜贯通部的形成位置,并且能够基于该确认出的第1薄膜贯通部的形成位置而推测配置于袋主体内的内侧薄膜贯通部的形成位置,所以,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而对内侧薄膜贯通部的形成位置的偏移进行检测。
根据本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第1薄膜贯通部形成为跨越第1固定部与内侧配置部,由此,能够使容易积聚于袋主体与内侧薄膜之间的固定部分附近的空气等气体在袋主体内通过第1薄膜贯通部而流动,所以在向袋主体内填充内容液时,能够良好地将袋主体内的空气等气体向外部排放。
根据本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喷口装配于袋主体的侧面的比高度方向中央更靠近主体底部的位置,形成有第1薄膜贯通部的第1固定部形成于主体底部,由此,当在把持喷口而使袋悬吊的状态下通过喷口向袋主体内填充内容液时,能够使袋主体内的空气等气体通过第1薄膜贯通部而流动,所以,能够良好地将袋主体内的空气等气体向外部排放。
根据本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多个薄膜贯通部包括第2薄膜贯通部,该第2薄膜贯通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所述第2固定部,第2薄膜贯通部在制袋用密封部处配置为与主体薄膜重叠,由此,能够利用形成于制袋用密封部的厚度的变化而从外部确认隔着内侧薄膜贯通部而形成于两侧的第1薄膜贯通部及第2薄膜贯通部的形成位置,所以,能够更可靠地对内侧薄膜贯通部的形成位置的偏移进行检测。
根据本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发明,内侧薄膜具有折弯预定部位,当以主体底部为底而将装入有内容液的袋放置于载置面上时,该折弯预定部位在主体底部处产生折弯,至少1个薄膜贯通部形成为跨越折弯预定部位,由此,能够使内容液通过形成于折弯预定部位的薄膜贯通部而流动,从而能够抑制内容液的流动在主体底部附近处被内侧薄膜阻碍,所以,能够抑制尚未倒出的内容液残留于主体底部附近。
根据本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发明,内侧薄膜具有液面接触预定部位,当使主体底部向下而将未开封状态的装入有内容液的袋放置于载置面上时,该液面接触预定部位与内容液的液面接触,至少1个薄膜贯通部形成为跨越液面接触预定部位,由此,当使主体底部向下而将未开封状态的装入有内容液的袋放置于载置面上时,能够使空气等气体及内容液通过形成于液面接触预定部位的薄膜贯通部而在第1收容区域与第2收容区域之间流通,所以,能够避免第1收容区域内的内容液的液面高度与第2收容区域内的内容液的液面高度产生差异的情况。
根据本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发明,内侧薄膜的第1固定部在制袋用密封部处配置于2个主体薄膜之间并相对于2个主体薄膜热熔接而相对于袋主体固定,由此,制袋用密封部的形成与内侧薄膜的第1固定部相对于袋主体的固定能够同时进行,所以,能够减轻袋的制造负担。
根据本技术方案8所涉及的发明,内侧薄膜构成为具有热熔接层的树脂薄膜,并以使热熔接层朝向外侧的方式对折地折弯,对折后的第1固定部及第2固定部在制袋用密封部处配置于2个主体薄膜之间并相对于2个主体薄膜热熔接,由此,无需在内侧薄膜的两个面形成热熔接层,另外,能够进一步提高将第1固定部或第2固定部配置于2个主体薄膜之间的部位的强度。
根据本技术方案9、10所涉及的发明,所有内侧薄膜都设置为使对折而形成的薄膜折弯部朝向第1收容区域侧的状态,由此,当倒出内容液时,能够利用内侧薄膜而顺畅地将第2收容区域内的内容液朝向第1收容区域侧引导,并且,在通过喷口而向袋主体内填充内容液时,能够利用内侧薄膜而顺畅地将第2收容区域内的空气等气体向第1收容区域侧引导。
根据本技术方案12所涉及的发明,在第2收容区域位于第1收容区域的下侧的状态下,使得填充喷嘴从袋的外部通过喷口倒出孔及内侧薄膜贯通部而插入至第2收容区域,在填充内容液时,将从填充喷嘴倒出的内容液向第2收容区域内填充,并且使第2收容区域内的气体通过第1薄膜贯通部及第2薄膜贯通部而向第1收容区域侧移动,由此,即便在对液体洗涤剂等容易在填充时产生起泡的内容液进行填充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袋中产生起泡,并且能够良好地实现内容液的填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袋在使用状态下放置于载置面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袋的截面立体图。
图3是表示构成袋的各薄膜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把持喷口而使袋悬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构成第2实施方式的袋的各薄膜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向第2实施方式的袋填充内容液的情形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袋10进行说明。
袋10对饮料水、液体洗涤剂等内容液进行收容,如图1、图2所示,袋10具有:由具有挠性的树脂薄膜形成为袋状的袋主体20;装配于袋主体20的喷口60;以及配置于袋主体20内的内侧薄膜70。袋10在使用时、陈列时、搬运时收容于外装壳体(未图示)内而运用。
如图1、图2所示,关于袋主体20,通过对由树脂薄膜构成的多个主体薄膜30、40、50进行热熔接而形成制袋用密封部23来成型为袋状,具体而言,通过在内容液收容部21的周围对表侧薄膜30、背侧薄膜40及一对角撑部用薄膜50进行热熔接而形成制袋用密封部23来形成为袋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两侧部形成有角撑部22的所谓水平角撑型袋。
如图1所示,袋主体20具有主体底部20a,当在能够通过喷口60而倒出内容液的袋10的使用状态(倒出等待状态)下将袋10放置于载置面(未图示)上时,该主体底部20a作为底部而发挥作用。
该主体底部20a是如下部位:在将袋10放置于平坦的载置面(水平面)上的状态下,因内容液的重量而使得各薄膜30、40、50、70折弯并到达载置面(未图示)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各薄膜30、40、50、70的一部分构成主体底部20a。图3中示出了各薄膜30、40、50、70的折弯预定部位34、44、54、77。
各薄膜30、40、50形成为至少在单面具有热熔接层的矩形(或近似矩形)的树脂薄膜,并配置成在相互热熔接的部位处使得热熔接层彼此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薄膜30、40、50构成主体薄膜。
各薄膜30、40、50的热熔接区域如下。此外,在图3(、图4~6)中,用点状图表示各热熔接区域。
首先,如图3所示,表侧薄膜30具有:与背侧薄膜40热熔接的第1热熔接区域31;与角撑部用薄膜50热熔接的第2热熔接区域32;以及与内侧薄膜70热熔接的第3热熔接区域33。
另外,如图3所示,背侧薄膜40具有:与表侧薄膜30热熔接的第1热熔接区域41;与角撑部用薄膜50热熔接的第2热熔接区域42;以及与内侧薄膜70热熔接的第3热熔接区域43。
另外,如图3所示,角撑部用薄膜50具有:与表侧薄膜30热熔接的第1热熔接区域51;以及与背侧薄膜40热熔接的第2热熔接区域52。另外,在一个角撑部用薄膜50形成有与喷口60热熔接的第3热熔接区域53。
喷口60由合成树脂等形成,装配于袋主体20并作为内容液的倒出口而发挥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喷口60通过热熔接而固定于袋主体20的侧面、具体而言是固定于角撑部22(角撑部用薄膜50)的一方。
如图1所示,喷口60装配于:袋主体20的侧面(角撑部22、角撑部用薄膜50)的比高度方向中央(角撑部用薄膜50的长边方向中央)更靠近主体底部20a的位置。
如图2所示,内容液收容部21具有由内侧薄膜70分隔的第1收容区域21a及第2收容区域21b,喷口60装配于与第1收容区域21a连通的位置。
如图2、图3所示,内侧薄膜70形成为至少在单面具有热熔接层的矩形(或近似矩形)且挠性的树脂薄膜,并且在以热熔接层朝向外侧的方式在沿着垂直方向(内侧薄膜70的长边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薄膜折弯部70a处对折地折弯的状态下配置于袋主体20(内容液收容部21)内。
如图2所示,内侧薄膜70设置为使得对折形成的薄膜折弯部70a(的凸侧)朝向第1收容区域21a侧的状态。
此外,作为变形例,可以考虑设置与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的多个内侧薄膜70,但是,在该情况下,也优选所有内侧薄膜70都设置为使得薄膜折弯部70a(的凸侧)朝向第1收容区域21a侧的状态。
如图3所示,在内侧薄膜70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具有在袋主体20的第1被固定部24固定的第1固定部71,并且在内侧薄膜70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具有在隔着内容液收容部21而与第1被固定部24对置的袋主体20的第2被固定部25固定的第2固定部72。
如图1、图3所示,第1固定部71以在袋10的底部侧的制袋用密封部23处使得其热熔接层与表侧薄膜30的热熔接层及背侧薄膜40的热熔接层对置的方式对折地折弯的状态而配置于表侧薄膜30与背侧薄膜40之间,并相对于表侧薄膜30及背侧薄膜40热熔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1固定部71形成于主体底部20a,袋10的底部侧的制袋用密封部23的一部分作为袋主体20的第1被固定部24而发挥作用。
如图1、图3所示,第2固定部72以在袋10的顶部侧的制袋用密封部23处使得其热熔接层与表侧薄膜30的热熔接层及背侧薄膜40的热熔接层对置的方式对折地折弯的状态而配置于表侧薄膜30与背侧薄膜40之间,并相对于表侧薄膜30及背侧薄膜40热熔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袋10的顶部侧的制袋用密封部23的一部分作为袋主体20的第2被固定部25而发挥作用。
此外,关于第1固定部71及第2固定部72,对折状态的内侧薄膜70的内侧面彼此也热熔接。例如,在内侧薄膜70的两个面设置热熔接层或将内侧薄膜70设为热熔接性材料的单膜,从而使得内侧薄膜70的内侧面彼此也能够热熔接。
另外,如图3所示,在内侧薄膜70的短边方向的一端侧具有在袋主体20的第3被固定部26固定的第3固定部73,并且在内侧薄膜70的短边方向的另一端侧具有在隔着内容液收容部21而与第3被固定部26对置的袋主体20的第4被固定部27固定的第4固定部74。
如图2所示,第3固定部73配置为使其热熔接层与表侧薄膜30的内侧面侧的热熔接层对置的状态,并相对于表侧薄膜30的内侧面热熔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表侧薄膜30的内侧面的一部分作为袋主体20的第3被固定部26而发挥作用。
如图2所示,第4固定部74配置为使其热熔接层与背侧薄膜40的内侧面侧的热熔接层对置的状态,并相对于背侧薄膜40的内侧面热熔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背侧薄膜40的内侧面的一部分作为袋主体20的第4被固定部27而发挥作用。
另外,如图1所示,内侧薄膜70具有内侧配置部75,该内侧配置部75在形成于固定部71~74内侧的区域中配置于袋主体20内而未固定于袋主体20。
另外,如图2、图3所示,在内侧薄膜70形成有多个薄膜贯通部76,上述薄膜贯通部76形成为在薄膜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孔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上述多个薄膜贯通部76包括:跨越第1固定部71及内侧配置部75而形成的第1薄膜贯通部76a;形成于第2固定部72的第2薄膜贯通部76b;以及形成于内侧配置部75的多个(2个)内侧薄膜贯通部76c。
第1薄膜贯通部76a的一部分和内侧薄膜贯通部76c在第1收容区域21a与第2收容区域21b之间作为使内容液、空气等气体流动的部位而发挥作用。
第1薄膜贯通部76a中的形成于第1固定部71的部分在制袋用密封部23处配置为与主体薄膜30、40重叠。
如图1所示,通过在袋10的顶部侧的制袋用密封部23处且是在薄膜30、40、70重叠的部位处一起形成贯通孔28而形成第2薄膜贯通部76b。该贯通孔28作为用于供使用者通过手、手指把持袋10的把手孔而发挥作用。
另外,至少1个薄膜贯通部76形成为跨越薄膜折弯部70a,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所示,第1薄膜贯通部76a和内侧薄膜贯通部76c形成为跨越薄膜折弯部70a。
如图2、图3所示,内侧薄膜70具有折弯预定部位77,当以主体底部20a为底而将装入有内容液的袋10放置于载置面上时,该折弯预定部位77在主体底部20a(换言之,在载置面上)产生折弯。
如图2、图3所示,折弯预定部位77是沿着水平方向(内侧薄膜70的短边方向)延伸的直线状部位。
而且,至少1个薄膜贯通部76形成为跨越折弯预定部位77,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所示,第1薄膜贯通部76a形成为跨越折弯预定部位77。
内侧薄膜70具有液面接触预定部位78,当使主体底部20a向下而将未开封状态的装入有内容液的袋10放置于载置面上时,该液面接触预定部位78与内容液的液面接触。
如图3所示,液面接触预定部位78是沿着水平方向(内侧薄膜70的短边方向)延伸的直线状部位。
而且,至少1个薄膜贯通部76形成为跨越液面接触预定部位78,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内侧薄膜贯通部76c中的上方侧的内侧薄膜贯通部76c形成为跨越液面接触预定部位78。
在制造袋10时,准备形成有第1薄膜贯通部76a和第2薄膜贯通部76c的内侧薄膜70,在相对于主体薄膜30、40而对内侧薄膜70进行热熔接之后,对薄膜30、40、70实施贯通处理,从而形成第2薄膜贯通部76b(贯通孔28)。
关于这样获得的本实施方式的袋10,形成于内侧薄膜70的第1薄膜贯通部76a在制袋用密封部23处配置为与主体薄膜20、30重叠。
这样,第1薄膜贯通部76a在制袋用密封部23处形成于与主体薄膜20、30重叠的位置,从而能够利用形成于制袋用密封部23的厚度的变化而从外部确认内侧薄膜70的第1薄膜贯通部76a的形成位置,即便在无法基于该第1薄膜贯通部76a的形成位置而从外部确认配置于袋主体20内的内侧薄膜贯通部76c的形成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推测配置于袋主体20内的内侧薄膜贯通部76c的形成位置。
另外,喷口60装配于袋主体20的侧面的比高度方向中央更靠近主体底部20a的位置,形成有第1薄膜贯通部76a的第1固定部71形成于主体底部20a,从而,当在把持喷口60而使袋10悬吊的状态下通过喷口60向袋主体20内填充内容液时,能够使袋主体20内的空气等气体通过第1薄膜贯通部76a而流动,能够良好地将袋主体20内的空气等气体向外部排放。即,在把持喷口60而使袋10悬吊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形成有第1薄膜贯通部76a的第1固定部71到达上方侧,所以,当通过喷口60向袋主体20内填充内容液L时,能够使袋主体20内的空气等气体A通过第1薄膜贯通部76a而顺畅地流动并从喷口60向外部排放。此外,关于图4所示的内容液的填充方法,向尚未展开的状态(尚未膨胀的状态、未使表侧薄膜30与背侧薄膜40分离的状态)的袋10内供给内容液,但是,可以向预先展开的状态的袋10内供给内容液。
接下来,基于图5及图6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袋10进行说明。在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除了一部分结构以外,与前面叙述的第1实施方式完全相同,所以,省略对不同点以外的结构的说明。
首先,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多个第2薄膜贯通部76b中的1个形成为跨越第2固定部72及内侧配置部75。
跨越第2固定部72及内侧配置部75的该第2薄膜贯通部在制袋用密封部23处配置为与主体薄膜30、40重叠。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展开的状态(膨胀后的状态、使表侧薄膜30与背侧薄膜40分离后的状态)的袋10形成为第2收容区域21b位于第1收容区域21a的下侧的状态(更具体而言,将袋10的姿势维持为使得装配有喷口60的角撑部用薄膜50朝向上方、并且使得另一个角撑部用薄膜50朝向下方的状态)下,内侧薄膜贯通部76c中的1个配置成到达喷口60的下方位置。
接着,以下对第2实施方式的袋10的向袋10填充内容液的填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6所示,展开后的状态的袋10形成为第2收容区域21b位于第1收容区域21a的下侧的状态,使得填充喷嘴N从袋10的外部沿着上下方向通过形成于喷口60的喷口倒出孔(未图示)及内侧薄膜贯通部76c而插入至第2收容区域21b。
接下来,如图6所示,将从填充喷嘴N倒出的内容液向袋10内供给而向袋10填充内容液。
在此,在向预先展开的状态的袋10填充内容液的情况下,为了抑制袋10内的内容液起泡,当向第2收容区域21b内供给内容液时,需要使相当量的第2收容区域21b的气体(空气)向第1收容区域21a侧移动,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能够将从填充喷嘴N倒出的内容液向第2收容区域21b内供给,并且使第2收容区域21b内的气体通过第1薄膜贯通部76a及第2薄膜贯通部76b(及内侧薄膜贯通部76c)而向第1收容区域21a侧移动,所以,能够良好地抑制袋10内的内容液起泡。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随着内容液的供给的进行而使填充喷嘴N与袋10内的内容液的液面的高度相应地向上方移动,但是,也可以使填充喷嘴N的位置在内容液的填充中途不发生变化。
以上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范围而进行各种设计变更。另外,可以任意组合上述实施方式、后面叙述的变形例的各结构而构成袋10。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袋10在使用时、陈列时、搬运时收容于外装壳体(未图示)内而运用,但是,也可以不收容于外装壳体(未图示)内而对袋10本身进行使用、陈列或搬运。
另外,关于构成袋主体20的各薄膜30~50的具体形式,如果是至少在单面具备低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的烯烃类、PET(聚对苯二甲酸)等聚酯类等具有热熔接性的层的薄膜,则可以使得任意层层叠于热熔接层的单膜或热熔接层。构成层叠体的材料可以是任意材料,只要对公知的PET、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聚丙烯、聚酰胺、聚乙烯、铝箔等进行层叠而任意形成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袋主体20由表侧薄膜30、背侧薄膜40及一对角撑部用薄膜50的4个主体薄膜形成,但是,构成袋主体20的主体薄膜的个数等袋主体20的具体形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形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袋主体20形成为在其两侧部形成有角撑部22的所谓水平角撑型袋,但是,袋主体20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任意形式,例如,可以是具有1个角撑部22的所谓底部角撑型袋、在两侧部及底部具有共计3个角撑部22的袋等任意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喷口60装配于角撑部22(角撑部用薄膜5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喷口60的具体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配置,可以是任意配置,另外,袋10可以构成为:不设置喷口60自身,将袋主体20的一部分切断而形成倒出口。
另外,内侧薄膜70相对于袋主体20的固定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热熔接,也可以是使用粘接剂的粘接等任意方法。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所有薄膜贯通部76都形成为在内侧薄膜70的薄膜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孔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使得至少一部分薄膜贯通部76形成为到达内侧薄膜70的外缘的缺口状。
另外,各薄膜贯通部76(第1薄膜贯通部76a、第2薄膜贯通部76b、内侧薄膜贯通部76c)的具体数量、配置、形状可以是任意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第1薄膜贯通部76a形成为跨越第1固定部71及内侧配置部7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第1薄膜贯通部76a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第1固定部71即可,也可以使得整个第1薄膜贯通部76a形成于第1固定部71。
另外,可以不形成第2薄膜贯通部76b。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内侧薄膜贯通部76c未在制袋用密封部23处与主体薄膜重叠,但是,内侧薄膜贯通部76c也可以形成为在制袋用密封部23处与主体薄膜重叠。
另外,对在内侧薄膜70形成有薄膜折弯部70a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内侧薄膜70不形成薄膜折弯部70a。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第1薄膜贯通部76a形成为跨越折弯预定部位77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其他薄膜贯通部76(例如,内侧薄膜贯通部76c)跨越折弯预定部位77。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内侧薄膜贯通部76c形成为跨越液面接触预定部位78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其他薄膜贯通部76(例如,第2薄膜贯通部76b)跨越液面接触预定部位78。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袋主体20的第1被固定部24为底部侧的制袋用密封部23的一部分,第2被固定部25为顶部侧的制袋用密封部23的一部分,但是,第1被固定部24及第2被固定部25的具体位置只要是相互隔着内容液收容部21而对置的位置关系即可,可以是任意的。可以根据抑制袋主体20的鼓包的期望的效果而适当变更。
另外,同样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袋主体20的第3被固定部26为表侧薄膜30的内侧面的一部分,第4被固定部27为背侧薄膜40的内侧面的一部分,但是,第3被固定部26及第4被固定部27的具体位置只要是相互隔着内容液收容部21而对置的位置关系即可,可以是任意的。
另外,关于内侧薄膜70的具体数量、配置、相对于各薄膜30、40、50的固定形式,只要具有第1固定部71及第2固定部72即可,可以是任意的。
另外,可以不将第3固定部73、第4固定部74设置于内侧薄膜70,换言之,可以仅借助第1固定部71及第2固定部72而将内侧薄膜70固定于袋主体20。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了“顶部”、“底部”、“侧部”等表示上下的用语,但是,上述用语并未对陈列时、搬运时等的袋10的设置朝向进行限定,例如,可以在陈列时、搬运时等使袋10的侧部、顶部向下而将袋10设置于载置面上。
附图标记说明
10…袋;20…袋主体;20a…主体底部;21…内容液收容部;21a…第1收容区域;21b…第2收容区域;22…角撑部;23…制袋用密封部;24…第1被固定部;25…第2被固定部;26…第3被固定部;27…第4被固定部;28…贯通孔;30…表侧薄膜(主体薄膜);31…第1热熔接区域;32…第2热熔接区域;33…第3热熔接区域;34…折弯预定部位;40…背侧薄膜(主体薄膜);41…第1热熔接区域;42…第2热熔接区域;43…第3热熔接区域;44…折弯预定部位;50…角撑部用薄膜(主体薄膜);51…第1热熔接区域;52…第2热熔接区域;53…第3热熔接区域;54…折弯预定部位;60…喷口;70…内侧薄膜;70a…薄膜折弯部;71…第1固定部;72…第2固定部;73…第3固定部;74…第4固定部;75…内侧配置部;76…薄膜贯通部;76a…第1薄膜贯通部;76b…第2薄膜贯通部;76c…内侧薄膜贯通部;77…折弯预定部位;78…液面接触预定部位。

Claims (11)

1.一种袋,该袋具有角撑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袋具有:袋主体,其通过对多个主体薄膜进行热熔接而形成制袋用密封部来成型为袋状;以及内侧薄膜,其配置于所述袋主体内,
所述袋主体具有:内容液收容部;以及第1被固定部和第2被固定部,它们隔着所述内容液收容部而对置,
所述内侧薄膜具有:第1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第1被固定部;第2固定部,其固定于所述第2被固定部;内侧配置部,其配置于所述袋主体内而未固定于所述袋主体;以及多个薄膜贯通部,它们形成为在薄膜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孔状或缺口状,
所述多个薄膜贯通部包括:第1薄膜贯通部,该第1薄膜贯通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所述第1固定部;以及内侧薄膜贯通部,该内侧薄膜贯通部形成于所述内侧配置部,
所述第1薄膜贯通部在所述制袋用密封部处配置为与所述主体薄膜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薄膜贯通部形成为跨越所述第1固定部与所述内侧配置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袋还具备装配于所述袋主体的喷口,
所述袋主体具有主体底部,
所述喷口装配于所述袋主体的侧面的比高度方向中央更靠近所述主体底部的位置,
所述第1固定部形成于所述主体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薄膜贯通部包括第2薄膜贯通部,该第2薄膜贯通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所述第2固定部,
所述第2薄膜贯通部在所述制袋用密封部处配置为与所述主体薄膜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袋还具备装配于所述袋主体的喷口,
所述袋主体具有主体底部,
所述内侧薄膜具有折弯预定部位,当以所述主体底部为底而将装入有内容液的袋放置于载置面上时,该折弯预定部位在所述主体底部产生折弯,
至少1个所述薄膜贯通部形成为跨越所述折弯预定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袋还具备装配于所述袋主体的喷口,
所述袋主体具有主体底部,
所述内容液收容部具有由所述内侧薄膜分隔的第1收容区域及第2收容区域,
所述内侧薄膜具有液面接触预定部位,当使所述主体底部向下而将未开封状态的装入有内容液的袋放置于载置面上时,该液面接触预定部位与内容液的液面接触,
至少1个所述薄膜贯通部形成为跨越所述液面接触预定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薄膜构成为具有热熔接层的树脂薄膜,
所述第1固定部在所述制袋用密封部处配置于2个所述主体薄膜之间并相对于所述2个主体薄膜热熔接而相对于所述袋主体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薄膜构成为具有热熔接层的树脂薄膜,并以使得所述热熔接层朝向外侧的方式对折地折弯,
对折后的所述第1固定部及所述第2固定部在所述制袋用密封部处配置于2个所述主体薄膜之间并相对于所述2个主体薄膜热熔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袋还具备装配于所述袋主体的喷口,
所述内侧薄膜至少设置有一个,
所述内容液收容部具有由所述内侧薄膜分隔的第1收容区域及第2收容区域,
所述喷口装配于与所述第1收容区域连通的位置,
所有所述内侧薄膜都设置为使得对折而形成的薄膜折弯部朝向所述第1收容区域侧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袋,其特征在于,
至少1个所述薄膜贯通部形成为跨越所述薄膜折弯部。
11.一种填充方法,向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中任一项所述的袋填充内容液,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薄膜贯通部包括第2薄膜贯通部,该第2薄膜贯通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所述第2固定部,
所述第2薄膜贯通部在所述制袋用密封部处配置为与所述主体薄膜重叠,
所述第1薄膜贯通部形成为跨越所述第1固定部与所述内侧配置部,
所述第2薄膜贯通部形成为跨越所述第2固定部与所述内侧配置部,
所述内容液收容部具有由所述内侧薄膜分隔的第1收容区域及第2收容区域,
将具有喷口倒出孔的喷口装配于所述袋主体的与所述第1收容区域连通的位置,
在所述第2收容区域位于所述第1收容区域的下侧的状态下,使得填充喷嘴从所述袋的外部通过所述喷口倒出孔及所述内侧薄膜贯通部而插入至所述第2收容区域,在填充内容液时,将从所述填充喷嘴倒出的内容液向所述第2收容区域内供给,并且使所述第2收容区域内的气体通过所述第1薄膜贯通部及所述第2薄膜贯通部而向所述第1收容区域侧移动。
CN202180013743.0A 2020-04-28 2021-02-19 袋及填充方法 Active CN1153977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79661 2020-04-28
JP2020-079661 2020-04-28
PCT/JP2021/006250 WO2021220591A1 (ja) 2020-04-28 2021-02-19 パウチおよび充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7741A CN115397741A (zh) 2022-11-25
CN115397741B true CN115397741B (zh) 2023-10-20

Family

ID=78331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13743.0A Active CN115397741B (zh) 2020-04-28 2021-02-19 袋及填充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47940A1 (zh)
EP (1) EP4144663A1 (zh)
JP (1) JP6984798B1 (zh)
CN (1) CN115397741B (zh)
TW (1) TW202208247A (zh)
WO (1) WO20212205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76868B2 (ja) * 2021-11-22 2024-05-01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スパウト付きパウチ
WO2023090393A1 (ja) * 2021-11-22 2023-05-25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スパウト付きパウチ
JP2024044526A (ja) * 2022-09-21 2024-04-02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マチ付きパウチ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11165A1 (de) * 1987-04-02 1988-10-20 Stiegler Maschf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tragebeuteln aus kunststoffolie mit seitennaht
JP2004026251A (ja) * 2002-06-27 2004-01-29 Fujimori Kogyo Co Ltd 自立包装袋
CN204871971U (zh) * 2015-08-24 2015-12-16 杭州扬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塑料袋
CN209480302U (zh) * 2019-01-30 2019-10-11 江西锦泰塑业有限公司 环保型包装袋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38746A (ja) * 1996-03-01 1997-09-16 Fujikura Rubber Ltd 液体保持用の背負い袋体
JP2000272670A (ja) * 1999-03-23 2000-10-03 Kiyoshi Takaura 扁平な形状を保つ気密性袋体
JP5315022B2 (ja) * 2008-11-20 2013-10-16 イーエヌ大塚製薬株式会社 流動体収容容器
JP5707118B2 (ja) 2010-12-09 2015-04-22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充填用容器
KR20160122134A (ko) * 2013-12-30 2016-10-21 빼르노 리카르 음료 분배 모듈 및 가요성 파우치
JP6650501B2 (ja) 2018-09-26 2020-02-19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動作応答玩具および主玩具体
JP7371332B2 (ja) * 2019-02-15 2023-10-31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マチ付きパウチおよびマチ付きパウチ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11165A1 (de) * 1987-04-02 1988-10-20 Stiegler Maschf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tragebeuteln aus kunststoffolie mit seitennaht
JP2004026251A (ja) * 2002-06-27 2004-01-29 Fujimori Kogyo Co Ltd 自立包装袋
CN204871971U (zh) * 2015-08-24 2015-12-16 杭州扬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气塑料袋
CN209480302U (zh) * 2019-01-30 2019-10-11 江西锦泰塑业有限公司 环保型包装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7741A (zh) 2022-11-25
EP4144663A1 (en) 2023-03-08
US20230047940A1 (en) 2023-02-16
JPWO2021220591A1 (zh) 2021-11-04
JP6984798B1 (ja) 2021-12-22
WO2021220591A1 (ja) 2021-11-04
TW202208247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97741B (zh) 袋及填充方法
JP5124085B2 (ja) 自立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94329B2 (ja) 取っ手付きバッグ
JP2010023914A (ja) 逆止機能ノズルを備えるフレキシブル包装袋および液状物充填包装構造体
JP7371332B2 (ja) マチ付きパウチおよびマチ付きパウチの製造方法
US20230159248A1 (en) Spouted pouch
JP2017210257A (ja) 注出口具付きガゼット袋
JP6189580B2 (ja) 注出口付き包装袋
JP4421277B2 (ja) 包装袋、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部材の溶着方法
JP6651740B2 (ja) 手掛け付きガゼット袋
JP4313659B2 (ja) 包装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13660B2 (ja) 包装袋の製造方法
CN113453990B (zh) 小袋以及小袋的制造方法
JP7314637B2 (ja) パウチ
JP2022029763A (ja) スパウト付きパウチ、パウチ入りケース、およびパウチ収容方法
WO2024062697A1 (ja) マチ付きパウチ
JP2018024453A (ja) 注出口具付きガゼット袋
JP7354596B2 (ja) パウチ中間体およびパウチ充填方法
TWI839534B (zh) 包裝袋(pouch)及包裝袋之製造方法
JP2023006028A (ja) パウチおよびパウチ入りケース
TW202413217A (zh) 夾邊袋
TW202200458A (zh) 包裝袋(pouch)及包裝袋之製造方法
JP2021031099A (ja) マチ付きパウチ
JP2017024786A (ja) スパウト付きガゼット袋
CN115279663A (zh) 片材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