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4898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24898A
CN114824898A CN202210002078.1A CN202210002078A CN114824898A CN 114824898 A CN114824898 A CN 114824898A CN 202210002078 A CN202210002078 A CN 202210002078A CN 114824898 A CN114824898 A CN 1148248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front cover
case
locking
base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020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井启人
高﨑康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824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48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01R13/4362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comprising a temporary and a final lock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抑制宽度方向的大型化。连接器(C)具备:壳体主体(10),其在内部设置有多个腔(11);前面罩(40),其装配于所述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以及锁臂(20),其从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10)的基端部(21)向后侧延伸,在所述前面罩(40)具有与所述基端部(21)卡止的卡止部(42)。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已知在壳体主体的前表面装配有前面罩(在文献1中记载为前保持体。)的连接器。壳体主体收纳大小两种端子零件。前面罩装配于壳体主体的前表面中收纳小型端子零件的区域的前侧。前面罩装配于在壳体主体的前表面设置的凹部。在前面罩的左右两侧面设置有导向肋及防脱突起。在凹部的左右两侧面形成有导向槽及防脱孔。通过导向肋及导向槽,前面罩被引导到正规的装配位置。通过防脱突起及防脱孔,前面罩保持于正规的装配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291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如上述的连接器由于前面罩与壳体主体的卡止结构,宽度方向的尺寸容易变大。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宽度方向的大型化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壳体主体,在该壳体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腔;前面罩,其装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前表面;以及锁臂,其从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基端部向后侧延伸,在所述前面罩具有与所述基端部卡止的卡止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宽度方向的大型化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连接器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图2的A-A位置上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将前面罩拆卸的状态的连接器的前端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示出装配有前面罩的状态的连接器的前端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示出将前面罩装配于壳体主体的情况的连接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7是示出前面罩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前面罩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连接器,
(1)具备:壳体主体,其设置有收纳端子零件的腔;前面罩,其装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前表面;以及锁臂,其从固定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基端部向后侧延伸,所述前面罩具有与所述基端部卡止的卡止部。根据这样的结构,与在前面罩的左右两侧设置卡止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壳体主体的宽度尺寸。因此,能够抑制宽度方向的大型化。
(2)优选的是,所述前面罩的卡止部能向前后方向弹性变形,在与所述基端部卡止的状态下露出到所述壳体主体的外侧。根据这样的结构,与将前面罩的卡止部的挠曲空间设置于壳体主体的内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壳体主体的大型化。
(3)优选的是,所述前面罩具有在装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状态下罩盖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前表面的主体部,所述卡止部的后端比所述主体部的后表面位于前侧。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前面罩向与壳体主体的前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地装配于壳体主体时,前面罩的卡止部与壳体主体的前表面不接触。因此,与将前面罩装配于壳体主体时前面罩的卡止部与壳体主体的前表面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将前面罩装配于壳体主体。
(4)优选的是,所述壳体主体具有沿着所述壳体主体的前表面延伸的壳体侧导向部,所述前面罩具有与所述壳体侧导向部从后侧接触的面罩侧导向部。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面罩侧导向部与壳体侧导向部从后侧接触,将前面罩向移动方向按压,从而能够容易地将前面罩装配于壳体主体。
(5)优选的是,在所述基端部的前表面形成有凹部,所述卡止部在与所述基端部卡止的状态下嵌入到所述凹部。根据这样的结构,与卡止部不嵌入到凹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卡止部从壳体主体突出的突出尺寸,所以能够保护卡止部。
(6)优选的是,所述前面罩具有止动面,所述基端部具有第一接纳面和第二接纳面,所述卡止部卡止于所述第一接纳面,所述第二接纳面朝向与所述第一接纳面相反的一侧的下方,并与所述止动面对置。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前面罩装配于壳体主体时,若使前面罩移动,则通过前面罩的止动面和基端部的第二接纳面,前面罩能够在正确的位置止动。因为第一接纳面及第二接纳面均设置于锁臂的基端部,所以能够抑制壳体主体的大型化。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具体例。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如图1所示,连接器C具备壳体主体10和前面罩40。前面罩40装配于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以下,在各构成构件中,将图1的X轴的正方向侧作为前侧,将图1的X轴的负方向侧作为后侧,将图1的Y轴的正方向侧作为上侧,将图1的Y轴的负方向侧作为下侧,将图1的Z轴的正方向侧作为右侧,将图1的Z轴的负方向侧作为左侧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连接器C在整体上形成方形块状。在连接器C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腔11。腔11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各配置有多个。在腔11收纳固装于电线W的末端部的端子零件T(参照图3)。端子零件T为大小两种。端子零件T从后侧插入到各腔11。各腔11具有矛状部12。矛状部12与插入到正规位置的端子零件T卡止,使端子零件T防脱。矛状部12向前方悬臂状延伸。
如图2所示,腔11具有第一腔13及第二腔14。第一腔13小于第二腔14。在第一腔13收纳小型的端子零件T。在第二腔14收纳大型的端子零件T。
连接器C具有第一区域15及第二区域16。在第一区域15设置有第一腔13。在第二区域16设置有第二腔14。第一区域15配置于连接器C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第二区域16配置于第一区域15的左右两侧。
如图2所示,连接器C的前表面为在左右方向长的方形。连接器C的前表面是与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嵌合面。前面罩40的前表面和第二区域16的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对齐。前面罩40的下表面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和壳体主体10的下表面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对齐。
如图1所示,在壳体主体10的上表面设置有锁臂20。锁臂20配置于壳体主体10的左右方向中央。锁臂20设置于壳体主体10的上表面的凹陷部17的大致中央。
锁臂20从固定于壳体主体10的基端部21向后侧延伸。基端部21位于壳体主体10的左右方向中央。锁臂20的后端部是自由端部。在锁臂20的上表面20A设置有与对方侧连接器卡止的锁定突起22。在锁臂20的后端部设置有操作部23。通过将操作部23向下侧按压,从而解除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卡止。
在锁臂20的左右两端设置有肋18。肋18沿着锁臂20的左右两缘在前后方向较长地延伸。左右的肋18平行。所谓平行并不是指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指两根并列地延伸。肋18的前端部从凹陷部17的底面向上侧突出。肋18的上表面比锁臂20的除锁定突起22及操作部23之外的上表面20A位于上侧(参照图3)。
如图3所示,基端部21配置于壳体主体10的前端部。在基端部21设置有卡止台阶部24。卡止台阶部24的上表面比锁臂20的上表面20A位于下侧。在卡止台阶部24的下表面形成有下侧倾斜面25。下侧倾斜面25在将前面罩40装配于壳体主体10时与前面罩40的后述的卡止部42接触,诱导卡止部42的弹性变形。
如图4所示,卡止台阶部24具有第一接纳面26和第二接纳面27。前面罩40的卡止部42与第一接纳面26卡止(参照图5)。第一接纳面26形成于卡止台阶部24的上表面。
第二接纳面27与前面罩40的止动面45对置(参照图5)。第二接纳面27形成于卡止台阶部24的下表面(与第一接纳面26相反的一侧的面)。第二接纳面27设置于下侧倾斜面25的后侧。
如图6所示,在卡止台阶部24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保护壁19。左右保护壁19与左右的肋18的前端部相连。左右的保护壁19比卡止台阶部24的前表面向前侧突出。保护壁19的前表面和第二区域16的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对齐。保护壁19的上表面位于比卡止台阶部24的第一接纳面26靠上侧。保护壁19的下表面构成第二接纳面27的一部分。
如图6所示,在卡止台阶部24的前侧形成有凹部28。凹部28从保护壁19的前表面向后侧凹陷。凹部28的上下两侧开放。
如图2及图6所示,在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设置有嵌合凹部30。前面罩40与嵌合凹部30嵌合。嵌合凹部30的前侧及下侧开放。嵌合凹部30的上侧除了由第二接纳面27封闭的部分之外与凹部28连通。前面罩40从下侧安装于嵌合凹部30。在将前面罩40装配于壳体主体10时,前面罩40的前表面沿着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向上方(与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
嵌合凹部30形成于第一区域15的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通过形成有嵌合凹部30,从而第一区域15的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比第二区域16的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位于后侧。
如图2所示,嵌合凹部30在左右方向上设置于靠近单侧(左侧)的位置。嵌合凹部30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位置相对于壳体主体10的左右方向中央位置向左侧偏移。因此,锁臂20的基端部21比嵌合凹部30的左右方向中央位置靠右侧配置。
如图6所示,壳体主体10具有壳体侧导向部31。壳体侧导向部31设置于嵌合凹部30的左右两侧。壳体侧导向部31沿着第二区域16的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在上下方向延伸。
壳体侧导向部31从第一区域15的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离开并对置。在壳体侧导向部31与第一区域15的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之间形成有槽部32(参照图4)。槽部32的下端是面罩侧导向部52的入口。壳体侧导向部31及槽部32具备壳体侧导向面33。壳体侧导向面33在上下方向延伸。
如图2所示,壳体侧导向部31具有下侧导向部31A和上侧导向部31B。下侧导向部31A在上下方向的尺寸比上侧导向部31B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上侧导向部31B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比下侧导向部31A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大。据此,在上侧导向部31B的下表面能够阻挡前面罩40。
前面罩40具有主体部41及卡止部42。主体部41在前面罩40装配于壳体主体10的状态下罩盖于第一区域15的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如图3所示,将矛状部12的前方覆盖。卡止部42与基端部21卡止。
如图5所示,在主体部41形成有突片插入口43及前端收纳部44。在将前面罩40装配于壳体主体10的状态下突片插入口43及前端收纳部44配置于第一腔13的前侧。在前端收纳部44收纳小型的端子零件T的前端部。小型的端子零件T被前端收纳部44的前表面(内底面)阻挡。
如图5所示,主体部41具有止动面45。止动面45设置于主体部41的上表面(前面罩40的移动方向的前侧)。如图7所示,止动面45在左右方向延伸到主体部41的左右两端。
如图7所示,主体部41从前侧观看时呈方形。主体部41是沿着第一区域15的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的厚板状。主体部41能够与嵌合凹部30无间隙地嵌合(参照图6)。也就是说,主体部4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宽度尺寸(左右方向的尺寸)以及厚度尺寸(前后方向的尺寸)与嵌合凹部3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宽度尺寸以及进深尺寸相等。
如图7所示,卡止部42设置于主体部41的上表面。卡止部42从主体部41的上表面向上方立起。卡止部42配置于比主体部41的左右方向中央靠近单侧(右侧)的位置。
如图8所示,卡止部42具有延伸部46和卡止突起47。延伸部46形成从主体部41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的壁状。延伸部46能向前后方向弹性变形。延伸部46配置于主体部41的上表面的前侧。在主体部41的上表面中的延伸部46的后侧形成有止动面45。在延伸部46的上表面形成有前侧倾斜面48。如图5所示,前侧倾斜面48在前面罩40装配于壳体主体10的状态下位于连接器C的前端。前侧倾斜面48引导与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
如图8所示,卡止突起47设置于延伸部46的上端部。卡止突起47从延伸部46的后表面向后侧突出。卡止突起47的后端(卡止部42的后端)位于比主体部41的后表面靠前侧。卡止面49的宽度尺寸(左右方向的尺寸)与延伸部46的宽度尺寸相等。
如图5所示,卡止突起47具有与第一接纳面26卡止的卡止面49。卡止面49设置于卡止突起47的下表面。卡止面49与止动面45在上下方向对置。卡止突起47的上表面具有后侧倾斜面51。后侧倾斜面51在将前面罩40装配于壳体主体10时与卡止台阶部24的下表面碰触而引导卡止部42的弹性变形。通过延伸部46的前侧倾斜面48和卡止突起47的后侧倾斜面51,卡止部42的上端部形成顶端越来越细形状。
如图6所示,前面罩40具有面罩侧导向部52。面罩侧导向部52定位于壳体侧导向部31的后侧。面罩侧导向部52在插入到壳体侧导向部31的状态下相对于壳体侧导向部31能在上下方向移动。
如图7所示,面罩侧导向部52设置于主体部41的左右两侧。面罩侧导向部52在上下方向延伸。面罩侧导向部52形成于主体部41的后表面侧(参照图8)。在面罩侧导向部52的前侧形成有台阶凹部53。如图6所示,台阶凹部53成为壳体侧导向部31嵌入的形状。
面罩侧导向部52及台阶凹部53具有面罩侧导向面54。面罩侧导向面54在上下方向延伸。面罩侧导向面54与壳体侧导向面33接触。据此,前面罩40在装配于壳体主体10时的移动中有效地被引导。
如图7所示,面罩侧导向部52具有下侧导向部52A和上侧导向部52B。下侧导向部52A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比上侧导向部52B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下侧导向部52A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比上侧导向部52B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小。上侧导向部52B位于壳体侧导向部31的上侧导向部31B的后侧(参照图6)。下侧导向部52A定位于壳体侧导向部31的下侧导向部31A的后侧。
接着,说明将前面罩40装配于壳体主体10的作业的一例。如图6所示,首先将面罩侧导向部52的上端部插入到壳体主体10的槽部32的下端。壳体侧导向部31和面罩侧导向部52在前后方向抵接。据此,前面罩40被限制从嵌合凹部30向前后、左右的移动。
接着,使前面罩40向上侧移动。通过面罩侧导向面54和壳体侧导向面33的接触,前面罩40被朝向作为正规的装配位置的上方引导。在前面罩40移动时,卡止突起47的后端与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不接触。在前面罩40移动时,主体部41的后表面与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接近或者接触。
卡止部42的后侧倾斜面51很快与卡止台阶部24的下侧倾斜面25从下侧碰触。之后,卡止部42由于后侧倾斜面51及下侧倾斜面25的倾斜而向前侧弹性变形。卡止突起47跨上卡止台阶部24的前侧。
然后,如图5所示,前面罩40达到正规的装配位置。前面罩40的止动面45与第二接纳面27碰触。据此,前面罩40被限制向比正规的装配位置靠上侧的移动。卡止突起47越过卡止台阶部24。卡止部42借助弹力而向前侧移位。然后,卡止部42弹性复原(返回自然状态)而嵌入凹部28(参照图1)。卡止部42在嵌入凹部28的状态下露出到壳体主体10的外侧。嵌入凹部28的状态的卡止部42的上表面位于比保护壁19的上表面靠下侧(参照图3)。卡止面49与第一接纳面26卡止。前面罩40的卡止部42变为与基端部21卡止的状态。据此,前面罩40被限制向比正规的装配位置靠下侧的移动(脱离)。通过以上,将前面罩40装配于壳体主体10的作业完成。
接着,对如上述构成的实施例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连接器C具备壳体主体10、前面罩40以及锁臂20。在壳体主体10的内部设置有多个腔11。前面罩40装配于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锁臂20从固定于壳体主体10的基端部21向后侧延伸。前面罩40具有与基端部21卡止的卡止部42。根据该结构,与在前面罩40的左右两侧设置卡止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壳体主体10的宽度尺寸。另外,能够将锁臂20的基端部21作为前面罩40的卡止部分利用。因此,能够抑制连接器C的宽度方向的大型化。
前面罩40的卡止部42能向前后方向弹性变形。卡止部42在与基端部21卡止的状态下露出到壳体主体10的外侧。根据该结构,与将前面罩40的卡止部42的挠曲空间设置于壳体主体10的内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壳体主体10的大型化。另外,通过目视能够确认前面罩40的卡止部42和基端部21的卡止状态。
前面罩40具有在装配于壳体主体10的状态下罩盖于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的主体部41。将前面罩40装配于壳体主体10时的前面罩40的移动方向是与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平行的方向。卡止部42的后端位于比主体部41的后表面靠前侧。根据该结构,在将前面罩40装配于壳体主体10时,前面罩40的卡止部42与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不接触。因此,与在将前面罩40装配于壳体主体10时,前面罩40的卡止部42和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将前面罩40装配于壳体主体10。
壳体主体10具有壳体侧导向部31。前面罩40具有面罩侧导向部52。面罩侧导向部52位于壳体侧导向部31的后侧,相对于壳体侧导向部31能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根据该结构,通过向壳体侧导向部31的后侧插入面罩侧导向部52,将前面罩40向移动方向按压,从而能够容易将前面罩40装配于壳体主体10。
在基端部21形成有凹部28。卡止部42在与基端部21卡止的状态下嵌入到凹部28。根据该结构,与卡止部42不嵌入到凹部28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卡止部42从壳体主体10突出的突出尺寸,所以能够保护卡止部42使其避免异物的接触等。
前面罩40具有止动面45。基端部21具有第一接纳面26和第二接纳面27。卡止部42与第一接纳面26卡止。第二接纳面27朝向与第一接纳面26相反的一侧,与止动面45对置。根据该结构,在将前面罩40装配于壳体主体10时,当使前面罩40移动时,通过前面罩40的止动面45和基端部21的第二接纳面27,前面罩40能够在正确的位置止动。因为第一接纳面26及第二接纳面27均设置于锁臂20的基端部21,所以与将接纳面设置于左右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壳体主体10的大型化。
[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设置有嵌合凹部30。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不在壳体主体的前表面设置嵌合凹部。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壳体侧导向部在壳体主体的前表面突出地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嵌合凹部30在左右方向上形成于壳体主体10的靠近左侧的位置。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嵌合凹部既可以形成于壳体主体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也可以形成于靠近右侧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前面罩40与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平行地移动而装配于壳体主体10。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前面罩40也可以从前侧接近壳体主体10的前表面而装配于壳体主体10。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基端部21形成有凹部28。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不在基端部形成凹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前面罩40将矛状部12的前方覆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前面罩也可以具有限制矛状部挠曲的保持器功能。
附图标记说明
C:连接器
T:端子零件
W:电线
10:壳体主体
11:腔
12:矛状部
13:第一腔
14:第二腔
15:第一区域
16:第二区域
17:凹陷部
18:肋
19:保护壁
20:锁臂
20A:上表面
21:基端部
22:锁定突起
23:操作部
24:卡止台阶部
25:下侧倾斜面
26:第一接纳面
27:第二接纳面
28:凹部
30:嵌合凹部
31:壳体侧导向部
31A:下侧导向部
31B:上侧导向部
32:槽部
33:壳体侧导向面
40:前面罩
41:主体部
42:卡止部
43:突片插入口
44:前端收纳部
45:止动面
46:延伸部
47:卡止突起
48:前侧倾斜面
49:卡止面
51:后侧倾斜面
52:面罩侧导向部
52A:下侧导向部
52B:上侧导向部
53:台阶凹部
54:面罩侧导向面。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主体,其设置有收纳端子零件的腔;
前面罩,其装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前表面;以及
锁臂,从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基端部向后侧延伸,
在所述前面罩具有与所述基端部卡止的卡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前面罩的卡止部能向前后方向弹性变形,在与所述基端部卡止的状态下露出到所述壳体主体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前面罩具有在装配于所述壳体主体的状态下罩盖于所述壳体主体的前表面的主体部,
所述卡止部的后端比所述主体部的后表面位于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壳体主体具有沿着所述壳体主体的前表面延伸的壳体侧导向部,
所述前面罩具有与所述壳体侧导向部从后侧接触的面罩侧导向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基端部的前表面形成有凹部,
所述卡止部在与所述基端部卡止的状态下嵌入到所述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前面罩具有止动面,
所述基端部具有第一接纳面和第二接纳面,所述卡止部卡止于所述第一接纳面,所述第二接纳面朝向与所述第一接纳面相反的一侧的下方并与所述止动面对置。
CN202210002078.1A 2021-01-21 2022-01-04 连接器 Pending CN1148248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07744A JP7480716B2 (ja) 2021-01-21 2021-01-21 コネクタ
JP2021-007744 2021-01-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4898A true CN114824898A (zh) 2022-07-29

Family

ID=82405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02078.1A Pending CN114824898A (zh) 2021-01-21 2022-01-04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31445A1 (zh)
JP (1) JP7480716B2 (zh)
CN (1) CN11482489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19250B2 (ja) * 2020-07-27 2023-0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4014A (en) * 1991-02-12 1993-10-19 Yazaki Corporation Male connector
JP2011243482A (ja) * 2010-05-20 2011-12-0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2916300A (zh) * 2011-07-27 2013-02-0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20130059457A1 (en) * 2006-07-19 2013-03-07 Molex Incorporated Connector with lever
CN108346891A (zh) * 2017-01-24 2018-07-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021854A (zh) * 2017-12-26 2019-07-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
CN114600321A (zh) * 2019-10-29 2022-06-0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JP2023155644A (ja) * 2022-04-11 2023-10-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41164Y2 (ja) * 1991-05-13 1997-07-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604378Y2 (ja) * 1993-12-06 2000-05-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ホルダ付き二重係止コネクタ
JPH08106944A (ja) * 1994-10-03 1996-04-23 Tokai Rika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同電気コネクタのハウジング
JP3542072B2 (ja) * 1999-04-09 2004-07-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電線ガタ防止構造
JP3672229B2 (ja) * 2000-02-23 2005-07-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ホルダ抜け防止コネクタ
JP3666358B2 (ja) * 2000-05-24 2005-06-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
JP2003017174A (ja) * 2001-07-04 2003-01-17 Yazaki Corp ホルダ付コネクタ
JP3806924B2 (ja) * 2001-11-22 2006-08-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755467B2 (ja) * 2002-01-31 2006-03-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928460B2 (ja) * 2002-04-04 2007-06-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2003317870A (ja) * 2002-04-23 2003-11-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DE10334589B4 (de) * 2002-07-29 2008-03-27 Yazaki Corp. Steckverbinder
JP3851613B2 (ja) * 2003-03-07 2006-11-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ホルダ付きコネクタ
JP3872054B2 (ja) * 2003-10-16 2007-01-24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4228984B2 (ja) * 2004-05-12 2009-02-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356567B2 (ja) * 2004-09-09 2009-11-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6244709A (ja) * 2005-02-02 2006-09-1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検査装置およびコネクタ検査方法
JP4839989B2 (ja) * 2006-07-04 2011-12-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730282B2 (ja) 2006-10-26 2011-07-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125407B2 (ja) * 2007-10-26 2013-01-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195661B2 (ja) * 2009-06-16 2013-05-0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201101B2 (ja) 2009-07-28 2013-06-0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446948B2 (ja) * 2010-02-02 2014-03-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金具
JP2012079552A (ja) * 2010-10-01 2012-04-1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5647491B2 (ja) * 2010-11-12 2014-12-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ホルダ係止構造
JP5644699B2 (ja) * 2011-06-28 2014-12-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5754412B2 (ja) * 2012-04-26 2015-07-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610949B2 (ja) * 2016-02-11 2019-11-2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金具及びコネクタ
JP2019140046A (ja) * 2018-02-15 2019-08-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装置
JP2020149948A (ja) * 2019-03-15 2020-09-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4014A (en) * 1991-02-12 1993-10-19 Yazaki Corporation Male connector
US20130059457A1 (en) * 2006-07-19 2013-03-07 Molex Incorporated Connector with lever
JP2011243482A (ja) * 2010-05-20 2011-12-0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CN102916300A (zh) * 2011-07-27 2013-02-0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8346891A (zh) * 2017-01-24 2018-07-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0021854A (zh) * 2017-12-26 2019-07-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壳体以及连接器
CN114600321A (zh) * 2019-10-29 2022-06-0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JP2023155644A (ja) * 2022-04-11 2023-10-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231445A1 (en) 2022-07-21
JP2022112096A (ja) 2022-08-02
JP7480716B2 (ja) 2024-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6891B (zh) 连接器
JP6865725B2 (ja) コネクタ
CN111418117B (zh) 具有端子位置保证构件的电连接器
CN113258355B (zh) 连接器组件
CN111146610B (zh) 连接器
KR20100063663A (ko) 분할형 커넥터
CN114122791A (zh) 连接器
CN114824898A (zh) 连接器
US10511117B2 (en) Connector
CN112821134B (zh) 连接器
US11646525B2 (en) Connector having seal member
US11715906B2 (en) Connector
CN114586243B (zh) 连接器
CN114498135A (zh) 连接器
CN116848737A (zh) 连接器
JP4987624B2 (ja) 分割式コネクタ
JP2011065932A (ja) 雌型コネクタ
US10622754B2 (en) Connector
CN112670768B (zh) 连接器
CN114628937B (zh) 连接器
EP3553896A1 (en) Connector
CN112688105B (zh) 连接器
CN112952410B (zh) 连接器
JP7469175B2 (ja) コネクタ
JP7389407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