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05443B -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05443B
CN113805443B CN202111047013.0A CN202111047013A CN113805443B CN 113805443 B CN113805443 B CN 113805443B CN 202111047013 A CN202111047013 A CN 202111047013A CN 113805443 B CN113805443 B CN 1138054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s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compound
charge transport
photorecepto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70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05443A (zh
Inventor
安藤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04701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054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05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5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05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054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2Amines arylamine
    • G03G5/06144Amines arylamine diamine
    • G03G5/061446Amines arylamine diamine terphenyl-diam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43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 G03G5/047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 transport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57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64Polycarbonat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09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2Amines arylam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2Amines arylamine
    • G03G5/06144Amines arylamine diam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2Amines arylamine
    • G03G5/06144Amines arylamine diamine
    • G03G5/061443Amines arylamine diamine benzid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2Amines arylamine
    • G03G5/06147Amines arylamine alkenylarylam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2Amines arylamine
    • G03G5/06147Amines arylamine alkenylarylamine
    • G03G5/061473Amines arylamine alkenylarylamine plural alkenyl groups linked directly to the same aryl grou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9Amines enam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6Hydrazines; Hydrazo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64Dyes
    • G03G5/0696Phthalocyani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7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4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56Polycarbonat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在导电性基体上至少具有感光层,其中,所述感光层是具有电荷传输层和电荷产生层的叠层型感光层,所述电荷传输层含有4种以上在0.001质量%四氢呋喃溶液中于25℃下的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300nm~600nm波长范围的化合物,所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至少4种化合物的存在于所述波长范围的最大吸收波长相互距离10nm以上。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3月19日、申请号为201480016810.4、发明名称为“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复印机、打印机等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更具体而言,涉及通过使电子照相感光体中的电荷传输层含有特定的物质而发挥出耐光性优异的性能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
背景技术
由于可以即时地获得高品质的图像等,电子照相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复印机、打印机、印刷机。关于成为电子照相技术核心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下适当称为“感光体”),已被广泛采用的是使用了具有无公害且容易成膜、容易制造等优点的有机类光导电物质的感光体。
在感光体设计方面,作为备受重视的特性之一,可列举耐光性。通常,感光体在复印机、打印机内部是以遮光的状态被使用的。然而,在机器组装时、机器使用中发生卡纸而要从机器内取出纸时、或者在感光体单元达到寿命而需要进行更换的情况下等机器维护时,感光体必然要暴露于外部光(荧光灯、太阳光)。
由于该外部光的光强度明显高于机器内用于图像形成的曝光强度,并且还包含大量的短波长光,因此会对感光体造成大的损伤。这是由于,通过对感光体曝光,会在感光体内部生成大量的电荷捕获点,多数情况下会导致带电电位降低或残留电位大幅上升。
迄今为止,为了防止由外部光造成的损伤,可以如下地应对:例如,在机器组装时使用影响更少的黄色灯进行照明,或在将机器内部开启时为了尽量减少感光体在光中的暴露而设置遮光板等。
另一方面,对于感光体本身而言,也为了抑制光暴露时残留电位的增加而对例如在电荷传输层中含有的各种添加剂进行了研究(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061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09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3097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1-1096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迄今为止的现有技术中,同一电荷传输层中含有的添加剂至多为1种,另外,尚没有有意地使同一电荷传输层中含有的各种添加剂各自的遮光波长范围存在差异的尝试。这样一来,可能导致能够发挥遮光效果的波长范围狭窄、无法获得充分的耐光性,或由于为了实现所要求的耐光性使添加剂的含量增加而导致电荷传输受到破坏、电特性劣化。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保存特性良好且耐光特性良好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电荷传输层或感光层中含有具有特定性质的化合物,可显示出良好的耐光性,进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要点在于下述<1>~<12>。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在导电性基体上至少具有感光层,其中,
上述感光层是具有电荷传输层和电荷产生层的叠层型感光层,
上述电荷传输层含有4种以上在0.001质量%四氢呋喃溶液中于25℃下的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300nm~600nm波长范围的化合物,
上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至少4种化合物的存在于上述波长范围的最大吸收波长相互距离10nm以上。
<2>根据<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上述波长范围为300nm~500nm。
<3>根据<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上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至少4种化合物的存在于上述波长范围的最大吸收波长相互距离20nm以上。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上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至少含有上述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300~350nm波长范围的化合物、及上述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450~500nm波长范围的化合物。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上述电荷传输层含有聚芳酯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上述电荷产生层包含酞菁。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上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的3种以上为下述式(I)~式(VIII)所示化合物中的任意3种以上。
[化学式1]
(I)
(式(I)中,Ar1、Ar2各自独立地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芳基、烷氧基、氢原子中的任意基团,R1表示碳原子数12以上且30以下的取代基。)
[化学式2]
(II)
(式(II)中,Ar3、Ar4各自独立地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芳基、烷氧基、或氢原子,R2表示碳原子数18以上且70以下的取代基,y表示1~3的整数。)
[化学式3]
(III)
(式(III)中,Ar5、Ar6表示亚芳基,Ar7、Ar8各自独立地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芳基、烷氧基。R3~R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芳基。)
[化学式4]
(IV)
(式(IV)中,R6~R9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6以下的烷基,m表示0或1。)
[化学式5]
(v)
(式(V)中,R10、R11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6以下的烷基,n表示0或1。)
[化学式6]
(VI)
(式(VI)中,R12、R13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6以下的烷基,Ar9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30以下的芳基。)
[化学式7]
(VII)
(式(VII)中,R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或苯基、N表示0或1。)
[化学式8]
(VIII)
(式(VIII)中,R’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或苯基。)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上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少的化合物在电荷传输层中的含量相对于电荷传输层的粘合剂树脂100质量份为0.01~20质量份。
<9>根据<7>或<8>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上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除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以外的其余物质各自在电荷传输层中的含量相对于电荷传输层的粘合剂树脂100质量份为0.01~20质量份。
<10>根据<7>~<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上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的3种以上为上述式(IV)、式(V)及式(VII)所示化合物中的任意3种以上。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使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带电的带电机构、通过对带电后的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机构、利用调色剂将上述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机构、将上述调色剂转印于被转印体的转印机构、以及使转印于上述被转印体的上述调色剂定影的定影机构。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使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带电的带电机构、通过对带电后的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机构、利用调色剂将上述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机构、将上述调色剂转印于被转印体的转印机构、以及使转印于上述被转印体的上述调色剂定影的定影机构,其中,该曝光机构中使用的曝光波的最大曝光波长为650nm以上且900nm以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获得耐光性优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由此,可获得无需设法进行特别的遮光即能够容易地进行处理的电子照相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2]图2示出的是实施例1中使用的氧钛酞菁的基于CuKα特性X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谱。
符号说明
1 感光体(电子照相感光体)
2 带电装置(带电辊;带电部)
3 曝光装置(曝光部)
4 显影装置(显影部)
5 转印装置
6 清洁装置
7 定影装置
41 显影槽
42 搅拌器
43 供给辊
44 显影辊
45 限制构件
71 上部定影构件(定影辊)
72 下部定影构件(定影辊)
73 加热装置
T 调色剂
P 记录纸(纸张、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任意变形而实施。
这里,本说明书中的所述“质量%”和“重量%”、及“质量份”和“重量份”分别同义。
作为本发明中的感光层的具体构成,其在导电性基体上分别叠层有以电荷产生物质及粘合剂树脂为主成分的电荷产生层、以电荷传输物质及粘合剂树脂为主成分的电荷传输层。另外,也可以在其外侧进一步设置保护层。以下,针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I.导电性基体]
作为导电性基体(以下,也称为导电性支承体),可使用例如铝、铝合金等在日本特开2007-293319号公报中公开的公知的材料。另外,在使用铝合金等金属材料作为导电性支承体的情况下,如日本特开2007-293319号公报中公开的那样,可以在施加阳极氧化被膜后使用。
[II.底涂层]
为了改善粘接性、粘连性等,可以在导电性支承体和感光层之间设置底涂层。作为底涂层,可使用在日本特开2007-293319号公报中公开的公知的例子。
[III.感光层]
作为叠层型感光层,包括从导电性支承体侧依次叠层电荷产生层、电荷传输层而设置的顺叠层型感光层,和相反地从导电性支承体侧按照电荷传输层、电荷产生层的顺序叠层而设置的逆叠层型感光层,可以采用其中的任意形式,但优选最能够发挥出取得了平衡的光导电性的顺叠层型感光层。
在电荷产生层和电荷传输层中,为了确保膜强度而使用粘合剂树脂。对于电荷传输层的情况而言,可以如下地获得:将电荷传输物质和粘合剂树脂溶解或分散于溶剂中而得到涂布液,涂布该涂布液并进行干燥。
[III-1.电荷产生层]
电荷产生层含有电荷产生材料,同时还通常含有粘合剂树脂和根据需要而使用的其它成分。该电荷产生层例如可以如下得到:将电荷产生材料的微粒及粘合剂树脂溶解或分散于溶剂或分散介质中而制作涂布液,在顺叠层型感光层的情况下,将该涂布液涂布在导电性支承体上(在设置底涂层的情况下涂布在底涂层上)并进行干燥,另外,在逆叠层型感光层的情况下,将该涂布液涂布在电荷传输层上并进行干燥。
<电荷产生材料>
作为电荷产生材料的例子,可使用在日本特开2007-293319号公报中公开的公知的材料。这些材料中,从灵敏度的观点考虑,优选酞菁类化合物,更优选在酞菁环的中心含有金属的含金属酞菁,在含金属酞菁中,进一步优选A型(β型)、B型(α型)、D型(Y型)氧钛酞菁、II型氯镓酞菁、V型羟基镓酞菁、G型μ-氧代镓酞菁二聚物等,特别优选A型(β型)、B型(α型)、D型(Y型)氧钛酞菁。上述氧钛酞菁优选为在基于CuKα特性X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谱中,在布拉格角(2θ±0.2°)27.0~27.2°及9.0°~9.7°具有主要的明确的衍射峰的氧钛酞菁。多数酞菁类化合物在300~600nm的波长范围也具有最大吸收波长,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广泛地屏蔽上述范围,使耐光性的效果更为显著。在使用偶氮颜料作为电荷产生材料的情况下,适宜使用各种公知的双偶氮颜料、三偶氮颜料。
优选电荷产生材料的平均粒径充分小。具体而言,从分散性的观点考虑,通常为1μm以下、优选为0.5μm以下。此外,电荷产生层内分散的电荷产生材料的量如果过少,则能够无法获得充分的灵敏度,从带电性、灵敏度的观点考虑,叠层型感光层的电荷产生层内的电荷产生材料的量通常为电荷产生层中的20质量%以上、优选为40质量%以上,另外,从由凝聚引起的平滑性的观点考虑,通常为90质量%以下、优选为70质量%以下。
<粘合剂树脂>
用于电荷产生层的粘合剂树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使用在日本特开2007-293319号公报中公开的公知的材料。这些材料中,优选聚乙烯醇树脂或聚乙烯醇缩醛树脂。
[III-2.电荷传输层]
<4种以上的化合物>
本发明中使用的4种以上的化合物在25℃的0.001质量%四氢呋喃溶液中,在300nm~600nm的波长范围具有至少一个最大吸收波长。所述最大吸收波长表示在电子吸收光谱测定中出现的最大吸收取顶点值时的波长。确认到多个最大吸收波长的情况下,只要在上述波长范围存在一个最大吸收波长即可。另外,在上述波长范围存在同一化合物的多个最大吸收波长的情况下,任一个最大吸收波长与其它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之间满足以下记载的关系即可。所述关系是指,在上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至少4种化合物的存在于上述波长范围的最大吸收波长相互距离10nm以上。上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选择4种时其全部组合中只要有1组满足上述关系即可。通过在上述波长范围内满足上述关系,可以在宽范围的波长范围内屏蔽外部光线,能够发挥出耐光性。从在宽范围的波长范围内屏蔽外部光线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0nm以上、更优选为30nm以上。作为种类的计数方法,应计数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即使是异构体也记作1种。从电特性及图像特性的观点考虑,种类的上限通常为10种以下、优选为8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种以下。
为了在该电荷传输层整个面上发挥出遮光效果,优选使该化合物均匀地存在于该层中。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曝光工艺中,为了防止向电荷产生物质照射的曝光波的散射,优选该化合物与该电荷传输层相容。从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该化合物溶解在使该电荷传输层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而成的涂布液中。
对于上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所具有的最大吸收波长的范围而言,下限为300nm以上、上限为600nm以下。另外,从屏蔽能量更高的短波长光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00nm以下。对于用于数字方式的电子照相装置的叠层型感光体的情况而言,使其含有在大于600nm的波长范围具有最大吸收波长的化合物的情况下,多数电子照相装置的写入光所使用的光的最大曝光波长范围为650nm~900nm左右,因此,存在导致对该范围的光造成屏蔽,妨碍电荷产生层中的电荷产生的隐患。另一方面,在小于300nm的波长范围,用于电荷传输层的粘合剂树脂、电荷传输物质或抗氧剂具有吸收,因此难以通过含有遮光剂而得到耐光效果。
上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只要在300nm~600nm的波长范围具有至少一个最大吸收波长,则对其结构等并无限制,优选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的3种以上使用下述式(I)所示的腙衍生物、式(II)所示的丁二烯衍生物、式(III)所示的单偶氮衍生物、式(IV)所示的联苯醌衍生物、式(V)所示的萘醌衍生物、式(VI)所示的偶氮衍生物、式(VII)所示的芳基胺衍生物、式(VIII)所示的芳基胺衍生物中的任意化合物。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化合物也可以具有电荷传输性。
[化学式9]
(I)
(式(I)中,Ar1、Ar2各自独立地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芳基、烷氧基、氢原子中的任意基团,R1表示碳原子数12以上且30以下的取代基。)
作为Ar1、Ar2中芳基的碳原子数,为30以下、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另外,碳原子数优选为6以上。具体可列举苯基、萘基、蒽基等,其中特别优选苯基。
作为Ar1、Ar2中烷氧基的碳原子数,为10以下、优选为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可列举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正丁氧基等直链状烷氧基、异丙氧基、乙基己氧基等分支状烷氧基、环己氧基等环状烷氧基、三氟甲氧基、五氟乙氧基、1,1,1-三氟乙氧基等具有氟原子的烷氧基,优选直链状或分支状烷氧基,更优选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作为Ar1、Ar2所任选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烷基、芳基、烷氧基、卤原子等,具体而言,作为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等直链状烷基、异丙基、乙基己基等分支状烷基、环己基等环状烷基,作为芳基、烷氧基,可列举上述的芳基、烷氧基,作为卤原子,可列举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等。从制造的观点考虑,优选为无取代或烷基。
R1为碳原子数12以上且30以下的取代基,由于腙骨架决定吸收波长,因此虽没有特别限制,但可列举烷基、芳基、烷氧基、卤原子或由这些基团衍生的取代基。
[化学式10]
(II)
(式(II)中,Ar3、Ar4各自独立地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芳基、烷氧基、或氢原子,R2表示碳原子数18以上且70以下的取代基,y表示1~3的整数。)
Ar3、Ar4可采用在上述Ar1、Ar2中列举的基团。R2为碳原子数18以上且70以下的取代基,由于丁二烯骨架决定吸收波长,因此虽没有特别限制,但可列举烷基、芳基、烷氧基、卤原子或由这些基团衍生的取代基。从电特性及溶解性的观点考虑,优选y为1或2。
[化学式11]
(III)
(式(III)中,Ar5、Ar6表示亚芳基,Ar7、Ar8各自独立地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芳基、烷氧基。R3~R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芳基。)
作为Ar5、Ar6中亚芳基的碳原子数,为30以下、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另外,优选碳原子数为6以上。作为具体例,可列举亚苯基、亚联苯基、亚萘基、亚蒽基、亚菲基,其中,考虑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特性,优选为亚苯基、亚萘基,更优选为亚苯基。Ar7、Ar8可采用在上述Ar1、Ar2中列举的基团。
R3~R5中,各自独立地任选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可采用在上述Ar1、Ar2中列举的基团。作为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0以下、优选为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具体可列举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等直链状烷基、异丙基、乙基己基等分支状烷基、环己基等环状烷基,优选为甲基、乙基、正丙基。作为烷氧基的碳原子数,为10以下、优选为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可列举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正丁氧基等直链状烷氧基、异丙氧基、乙基己氧基等分支状烷氧基、环己氧基等环状烷氧基、三氟甲氧基、五氟乙氧基、1,1,1-三氟乙氧基等具有氟原子的烷氧基,优选为直链状或分支状烷氧基,更优选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
[化学式12]
(IV)
(式(IV)中,R6~R9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6以下的烷基,m表示0或1。)
式(IV)中,R6~R9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6以下的烷基。作为R6~R9的碳原子数,为6以下,优选为4以下。另外,优选碳原子数为1以上。作为烷基的例子,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等链状烷基、异丙基、叔丁基、叔戊基等支链烷基,优选R6~R9全部为叔丁基,或从溶解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有甲基、叔丁基各2个。
m表示0或1,从制造的容易程度的观点考虑,优选m为0。
[化学式13]
(v)
(式(V)中,R10、R11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6以下的烷基,n表示0或1。)
式(V)中,R10、R11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6以下的烷基。作为R10、R11的碳原子数,为6以下、优选为4以下。作为烷基的例子,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等链状烷基、异丙基、叔丁基、叔戊基等支链烷基,其中,优选为支链烷基,其中优选叔丁基、叔戊基。n表示0或1,从制造的容易程度的观点考虑,优选n为0。
[化学式14]
(VI)
(式(VI)中,R12、R13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6以下的烷基,Ar9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30以下的芳基。)
式(VI)中,R12、R13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6以下的烷基。作为R12、R13的碳原子数,为6以下、优选为4以下。另外,优选碳原子数为1以上。作为烷基的例子,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等链状烷基、异丙基、叔丁基、叔戊基等支链烷基,其中,优选支链烷基,其中优选为叔丁基。
Ar9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30以下的芳基。作为Ar9的碳原子数,为30以下、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具体可列举苯基、萘基、蒽基等,其中,最优选苯基。作为Ar9所任选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烷基、硝基、卤素基团等,其中优选为卤素基团,进一步优选为氯基。
[化学式15]
(VII)
(式(VII)中,R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或苯基,N表示0或1。)
式(VII)中,R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或苯基。作为烷基,优选为链状或分支状烷基,碳原子数优选为1~6。其中,优选甲基、乙基、丙基。作为烷氧基,优选直链状或分支状烷氧基,其中更优选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N表示0或1,优选为0。特别是,优选R为氢原子或烷基,优选具有氮原子、或相对于乙烯基在邻位或对位具有烷基。
[化学式16]
(VIII)
(式(VIII)中,R’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或苯基。)
式(VIII)中,R’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或苯基。作为烷基,优选为链状或分支状烷基,碳原子数优选为1~6。其中,优选为甲基、乙基、丙基。作为烷氧基,优选直链状或分支状烷氧基,其中,更优选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特别是,优选R’为氢原子或烷基,优选具有氮原子、或相对于乙烯基在邻位或对位具有烷基。
优选结构的具体例如下所示。在结构式中,Me、Et及nBu分别表示甲基、乙基及正丁基。
[化学式17]
[化学式18]
各个化合物的含量在不显著破坏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是任意的,但如果过少,则会导致遮光效果变小,因此相对于电荷传输层中的粘合剂100质量份为0.01质量份以上,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另外,如果过量地含有,则可能导致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过度下降、耐磨损性劣化,因此通常为20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150质量份以下。
上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少的化合物在电荷传输层中的含量相对于电荷传输层的粘合剂树脂100质量份,从遮光性的观点考虑,其下限通常为0.01质量份以上、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从电特性的观点考虑,其上限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
上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从遮光性的观点考虑,除含量最多的物质以外的其余物质各自在电荷传输层中的含量相对于电荷传输层的粘合剂树脂100质量份通常为0.01质量份以上、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从电特性的观点考虑,其上限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
从兼顾电特性和耐光性的观点考虑,上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优选至少含有上述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300~420nm波长范围的化合物、及上述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440~500nm波长范围的化合物。
从耐光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上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至少含有上述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300~350nm波长范围的化合物、及上述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450~500nm波长范围的化合物。
从电特性、耐光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上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的至少2种化合物为以下的第1及第2化合物。
第1化合物:至少上述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330~420nm的波长范围,且相对于电荷传输层中的粘合剂树脂100质量份为20~70质量份。
第2化合物:至少上述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440~500nm的波长范围,且相对于电荷传输层中的粘合剂树脂100质量份为0.1~10质量份。
<电荷传输物质>
电荷传输物质的使用量在不显著破坏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是任意的。但如果过少,则不利于电荷传输,可能导致电特性变差,因此相对于电荷传输层中的粘合剂树脂100质量份通常为25质量份以上、优选为40质量份以上,另外,如果过多,则可能导致玻璃化转变温度(Tg)过度下降、耐磨损性劣化,因此通常为200质量份以下、优选为15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下。
作为电荷传输物质,可使用公知的电荷传输物质,对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例如咔唑衍生物、腙化合物、芳香族胺衍生物、烯胺衍生物、丁二烯衍生物及由这些衍生物多种结合而成的物质。上述电荷传输物质的优选结构的具体例如下所示。
[化学式19]
<粘合剂树脂>
作为本发明中含有的粘合剂树脂的例子,可列举:聚碳酸酯树脂、聚芳酯树脂、聚酯树脂、丁二烯树脂、苯乙烯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树脂、丙烯酸酯树脂、甲基丙烯酸酯树脂、乙烯醇树脂、乙基乙烯基醚等乙烯基化合物的聚合物及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部分改性聚乙烯醇缩醛、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氨酯树脂、纤维素酯树脂、苯氧基树脂、硅树脂、有机硅-醇酸树脂、聚N-乙烯基咔唑树脂等。这些粘合剂树脂也可以在使用适当的固化剂使其通过热、光等交联后使用,也可以利用硅试剂等进行修饰。其中,从电特性及曝光透光性的观点考虑,优选聚碳酸酯树脂、聚芳酯树脂。这些粘合剂树脂也可以在使用适当的固化剂使其通过热、光等交联后使用。这些粘合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任一种,也可以以任意的组合使用2种以上。上述粘合剂树脂的优选结构的具体例如下所示。
[化学式20]
<其它构成成分>
此外,感光层中还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这些添加剂是为了改善成膜性、挠性、机械强度等而使用的,可列举例如:增塑剂、抗氧剂、用于抑制残留电位的残留电位抑制剂、用于提高分散稳定性的分散助剂、用于改善涂布性的流平剂(例如,硅油、氟系油等)、表面活性剂等。需要说明的是,添加剂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组合及比率组合使用2种以上。
[III-3.膜厚]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感光体中感光层的膜厚没有限制,在不显著破坏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是任意的,对于叠层型感光体的情况而言,电荷产生层优选为0.1μm以上且1μm以下、更优选为0.2μm以上且0.8μm以下,电荷传输层通常为5μm以上、优选为10μm以上,另外,通常为40μm以下、优选为35μm以下。该电荷传输层不仅可以是单一的层,也可以由两层以上的不同的层形成。
[IV.其它层]
也可以在感光层上设置保护层作为最表面层。另外,该保护层中可加入适当的添加剂。可列举例如氟类树脂、有机硅树脂、交联聚苯乙烯树脂等树脂粒子、氧化铝粒子、二氧化硅粒子等无机粒子等。另外,保护层的厚度超过1μm的情况下,相比于其下层的影响,保护层的物性更强地支配表面机械物性,因此,下层的感光层所使用的材料不受本发明中规定的范围的限制,可使用任意的公知材料。
[V.各层的形成方法]
底涂层、感光层、保护层等各层的形成方法并无限制。例如,可采用将使待形成的层中含有的材料溶解或分散于溶剂中而得到涂布液直接或隔着其它层依次涂布在导电性支承体上等公知的方法。涂布后,通过干燥而除去溶剂,由此形成感光层。
此时,涂布方法并无限定,是任意的,可采用例如:浸涂法、喷涂法、喷嘴涂布法、棒涂法、辊涂法、刮板涂布法等。其中,从生产性高的观点考虑,优选浸涂法。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涂布方法可以仅进行1种方法,也可以组合进行2种以上的方法。
[VI.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
接着,针对使用了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结合示出了装置的主要部分构成的图1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以下的说明,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就可以任意地变形来实施。
图1中,1为鼓状感光体,沿箭头方向以给定的圆周速度旋转驱动。感光体1在其旋转过程中通过带电装置2在其表面形成正或负的给定电位的均匀带电,接着,在曝光部3中通过图像曝光机构进行用于形成潜像的曝光。
所形成的静电潜像接着在显影装置4中进行调色剂显影,该调色剂显影图像通过电晕转印装置5依次转印于由进纸部供给的转印体(纸等)P上。图1中,显影装置4由显影槽41、搅拌器42、供给辊43、显影辊44、及限制构件45构成,成为在显影槽41的内部贮存调色剂T的结构。另外,根据需要,显影装置4可以附设用于补给调色剂T的补给装置(未图示)。该补给装置可以由瓶、盒等容器补给调色剂T而构成。
图像转印后的转印体接着被送到定影装置7进行图像定影,向机器外印刷出图像。定影装置7由上部定影构件(定影辊)71及下部定影构件(定影辊)72构成,在定影构件71或72的内部具备加热装置73。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示出的是在上部定影构件71的内部具备加热装置73的例子。上部定影构件71及下部定影构件72可以使用在不锈钢、铝等金属管坯上包覆了硅橡胶的定影辊、以及用特氟隆(注册商标)树脂包覆的定影辊、定影片等公知的热定影构件。进而,为了提高脱模性,各定影构件71、72可以设为供给硅油等脱模剂的构成,也可以设为利用弹簧等相互强制性地施加压力的构成。
转印到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在通过被加热至给定温度的上部定影构件71和下部定影构件72之间时,调色剂被加热至熔融状态,通过后进行冷却而将调色剂定影在记录纸P上。图像转印后的感光体1的表面通过清洁装置6除去转印残留的调色剂,通过除电机构进行除电,再进行洁净化以用于下一次的图像形成。
在使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时,作为带电器,除使用电晕管、格栅电晕管等电晕带电器以外,还可以使用使电压施加后的直接带电构件与感光体表面接触而使其带电的直接带电机构。作为直接带电机构的例子,可以举出带电辊、带电刷等接触带电器等。作为直接带电方法,可以为伴有气中放电的带电、或者不伴有气中放电的注入带电中的任一种。作为在带电时施加的电压,可以采用仅直流电压的情况,也可以采用在直流电压上叠加交流电压的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就使用了本申请中记载的式(I)所示的电荷传输物质的感光体而言,在采用接触带电、尤其是基于直流(DC)电压施加的接触带电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由外部曝光暴露而引起的图像浓度不均。这被认为是由于与格栅电晕管方式相比,其充电能力差,因此并非一定会进行基于赋予充分的表面电荷而进行的表面电位控制,无法消除表面电阻的面内不均的影响,进而显示在图像上。因此,在接触带电方式、尤其是直流接触带电方式中,使用本申请既定的感光体的优势明显。
曝光可使用卤素灯、荧光灯、激光器(半导体、He-Ne)、LED、感光体内部曝光方式等,作为数字式电子照相方式,优选使用激光器、LED、光闸阵列等。作为波长,除780nm的单色光以外,还可以使用600~700nm范围的稍微靠近短波长的单色光。
显影工序可使用瀑布显影、单组分绝缘调色剂显影、单组分导电调色剂显影、双组分磁刷显影等干式显影方式或湿式显影方式等。作为调色剂,除粉碎调色剂以外,还可以使用悬浮造粒、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凝聚法等得到的化学调色剂。特别是在化学调色剂的情况下,可使用4~8μm左右的小粒径的调色剂,此外,从形状接近球形的调色剂到马铃薯状的偏离球形的调色剂均可使用。聚合调色剂的带电均匀性、转印性优异,适宜用于实现高画质。
转印工序可使用电晕转印、辊转印、带转印等静电转印法、压力转印法、粘合转印法。定影可使用热辊定影、闪光定影、烘箱定影、压力定影、IH定影、带定影、IHF定影等,这些定影方式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以组合的形式使用多个定影方式。
清洁可使用刷清洁器、磁刷清洁器、静电刷清洁器、磁辊清洁器、刮刀清洁器等。
除电工序多数情况下可省略,但在使用的情况下,可使用荧光灯、LED等,作为强度,多数情况下使用曝光光的3倍以上的曝光能量。除这些工艺以外,还可以具有前曝光工序、辅助带电工序这样的工艺。
使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处理盒只要具备上述感光体1、和选自带电装置2、曝光装置3、显影装置4及清洁装置6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即可。
本发明中,可以将上述鼓状感光体1、带电装置2、显影装置4及清洁装置6等构成要素中的多个部分以鼓盒的形式一体结合而构成,也可以将该鼓盒相对于复印机或激光打印机等电子照相装置主体能够拆卸地构成。例如可以将带电装置2、显影装置4及清洁装置6中的至少1个与鼓状感光体1共同一体地进行支撑而制成盒。另外,也可以应用于具备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带电装置2、曝光部3、显影装置4及清洁装置6的图像形成装置。
实施例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实施例是为了详细地说明本发明而示出的,本发明只要不违反其主旨就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另外,本实施例中使用的“份”只要没有特殊说明则表示“质量份”。
<实施例1>
利用超声波使平均初级粒径13nm的氧化铝粒子(Japan Aerosil Ltd.制AluminumOxide C)分散于甲醇/1-丙醇的混合溶剂中,由此制成了氧化铝的分散浆料。将该分散浆料、甲醇/1-丙醇(质量比7/3)的混合溶剂以及由ε-己内酰胺[下述式(A)所示的化合物]/双(4-氨基-3-甲基环己基)甲烷[下述式(B)所示的化合物]/六亚甲基二胺[下述式(C)所示的化合物]/十亚甲基二羧酸酸[下述式(D)所示的化合物]/十八亚甲基二羧酸酸[下述式(E)所示的化合物]以60%/15%/5%/15%/5%的组成摩尔比率构成的共聚聚酰胺的粒料一边加热一边进行搅拌、混合以使聚酰胺粒料溶解,然后进行超声波分散处理,由此制成了以1/1的质量比含有氧化铝/共聚聚酰胺的固体成分浓度8.0%的底涂层用分散液。
[化学式21]
利用绕线棒将这样得到的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在表面经过了铝蒸镀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厚75μm)上并进行干燥,并使得干燥后的膜厚达到1.2μm,设置了底涂层。
作为电荷产生物质,将具有图2所示的对于CuKα特性X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谱图的氧钛酞菁200份和1,2-二甲氧基乙烷280份混合,并利用砂磨机进行2小时粉碎,进行了微粒化分散处理。接着,将聚乙烯醇缩丁醛(电气化学工业(株)制、商品名“Denka butyral”#6000C)的2.5%1,2-二甲氧基乙烷溶液400份和170份的1,2-二甲氧基乙烷混合,制备了分散液。利用棒涂器将该分散液涂布在上述底涂层上,形成了干燥后的膜厚为0.4μm的电荷产生层。
接着,在该膜上涂布将具有下述结构的粘合剂树脂(粘均分子量:40000)100份、具有下述结构的化合物(1)60份、化合物(2)0.5份、化合物(3)0.5份、化合物(4)0.5份、具有下述结构的抗氧剂8份、及作为流平剂的硅油(Shin-Etsu Silicone制KF96-10CS)0.05份溶解于四氢呋喃/甲苯(7/3)混合溶剂550份中而成的溶液(涂布液I-1),于125℃干燥20分钟,设置了干燥后的膜厚为25μm的电荷传输层,从而制作了感光体。
<粘合剂树脂>
[化学式22]
<化合物>
[化学式23]
(I)/>
[化学式24]
(2)
[化学式25]
(3)
[化学式26]
(4)
<抗氧剂>
[化学式27]
<实施例2>
将化合物(2)、(3)、(4)的含量分别设为1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实施例3>
将化合物(2)、(3)、(4)的含量分别设为5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实施例4>
将化合物(2)、(3)、(4)的含量分别设为10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实施例5>
将化合物(2)、(3)、(4)的含量分别设为20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实施例6>
代替化合物(3)、(4)而使用了化合物(5)、(6),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化学式28]
(5)
[化学式29]
(6)
<实施例7>
代替化合物(3)、(4)而使用了化合物(7)、(8),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化学式30]
(7)
[化学式31]
(8)
<实施例8>
代替化合物(2)、(4)而使用了化合物(7)、(9),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化学式32]
(9)
<实施例9>
将化合物(2)、(3)、(4)的含量分别设为0.01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实施例10>
代替化合物(1)60份而使用了化合物(10)40份,代替化合物(2)、(3)、(4)而使用了化合物(6)、(12)、(13),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化学式33]
(IO)
[化学式34]
(12)
[化学式35]
(13)
<实施例11>
代替化合物(13)而使用了化合物(4),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实施例12>
代替化合物(10)而使用了化合物(11),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化学式36]
(II)
<实施例13>
除了进一步含有化合物(9)0.5份以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实施例14>
代替化合物(11)40份而使用了化合物(14)60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化学式37]
(14)
<实施例15>
代替化合物(4)而使用了化合物(13),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4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比较例1>
除了不含有化合物(4)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比较例2>
除了不含有化合物(2)、(3)、(4)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比较例3>
代替化合物(4)而使用了化合物(9),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比较例4>
使化合物(3)的含量为1份、且不含有化合物(4),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比较例5>
代替化合物(5)而使用了化合物(8),除此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比较例6>
代替化合物(3)而使用了化合物(4),除此以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比较例7>
除了不含有化合物(4)以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比较例8>
除了不含有化合物(13)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比较例9>
代替化合物(10)而使用了化合物(11),除此以外,与比较例8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比较例10>
除了进一步含有化合物(9)0.5份以外,与比较例9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比较例11>
代替化合物(10)40份而使用了化合物(14)60份,除此以外,与比较例8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比较例12>
除了进一步含有化合物(3)0.5份以外,与比较例11同样地操作,制作了感光体。
表1中示出了在化合物(1)~(14)在0.001质量%四氢呋喃溶液中于25℃下的电子吸收光谱中,存在于300nm~600nm波长范围的最大吸收波长。
[耐光性的评价]
将在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感光体安装于按照电子照相学会测定标准制作的电子照相特性评价装置(续电子照相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続電子写真技術の基礎と応用)、电子照相学会编、Corona公司、404~405页记载),通过带电、曝光、电位测定、除电的循环进行了电特性的评价。在25℃、湿度50%的条件下使感光体以其初期表面电位V0达到-700V的方式带电,照射将卤素灯的光利用干涉滤光片形成780nm的单色光而成的光,以任意的曝光量测定了表面电位。此时,将从曝光开始到电位测定为止的时间设为194毫秒,将经过2.6μJ/cm2照射后的表面电位设为VL。接着,对这些感光体,在调整白色荧光灯(National制,FL20SW)的光使得感光体表面的光强度为2000勒克斯并照射10分钟后,进行了同样的测定。表2、表3中示出了初期表面电位V0及VL在白色荧光灯照射前后的电位变化量ΔV0、ΔVL。另外,将在调整白色荧光灯(National制,FL20SW)的光使得感光体表面的光强度为4000勒克斯并照射60分钟后进行同样测定而得到的结果示于表4、表5、表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表2~表6中,负的数值表示相对于光照前的电位的绝对值,光照后各电位的绝对值变小的情况,另外,正的数值则表示相反地变大了的情况。变化量的绝对值越小,则越表示即使在经过强度强的光的照射之后各电位也未发生变化,可以认为感光体相对于光暴露而言的耐久性越优异。
[表1]
最大吸收波长(nm)
化合物(1) 340
化合物(2) 374
化合物(3) 407
化合物(4) 468
化合物(5) 402
化合物(6) 423
化合物(7) 393
化合物(8) 419
化合物(9) 380
化合物(10) 409
化合物(11) 388
化合物(12) 484
化合物(13) 392
化合物(14) 41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可知,对于满足本发明要件的感光体而言,表示光疲劳前后曝光电位变动的ΔVL的绝对值得到抑制,显示出良好的耐光性。另外,通过将实施例1~5、9、及比较例2的ΔVL相比较可知,当4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少的化合物的含量在0.01份~20份的范围时,可确认到抑制光疲劳的效果。另外,通过将实施例1与比较例1、以及实施例9与比较例7相比较可知,与所含化合物的种类为3种的情况相比,含有4种的情况下,显示出显著的耐光性。另外,由实施例1、6、8、9及比较例4、5的结果可知,各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相互距离10nm以上的情况下,显示出良好的耐光性。可以认为这是由于:通过更多地含有在相互间分开一定间隔以上的波长范围具有最大吸收波长的物质,可以对更宽波长范围的外部光进行遮光,从而可以抑制感光体的光疲劳。
以上详细地且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确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加入各种变更及修正。本申请基于2013年3月22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3-060368),其内容在此作为参照而引入。

Claims (26)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在导电性基体上至少具有感光层,其中,
所述感光层具有电荷传输层,
所述电荷传输层含有4种以上在0.001质量%四氢呋喃溶液中于25℃下的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300nm~600nm波长范围的化合物,
所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至少4种化合物的存在于所述波长范围的最大吸收波长相互距离10nm以上,
所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的至少2种化合物为以下的第1化合物及第2化合物,
第1化合物:至少上述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330~420nm的波长范围,且相对于电荷传输层中的粘合剂树脂100质量份为20~70质量份,
第2化合物:至少上述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440~500nm的波长范围,且相对于电荷传输层中的粘合剂树脂100质量份为0.1~10质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化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感光层是具有电荷传输层和电荷产生层的叠层型感光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波长范围为300nm~5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至少4种化合物的存在于所述波长范围的最大吸收波长相互距离20nm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至少4种化合物的存在于所述波长范围的最大吸收波长相互距离30nm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至少含有所述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300~350nm波长范围的化合物、及所述最大吸收波长存在于450~500nm波长范围的化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电荷产生层的膜厚为0.2μm以上且0.8μ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电荷传输层的膜厚为10μm以上且35μm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电荷传输层含有聚芳酯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电荷产生层包含酞菁。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的3种以上为下述式(I)~式(VIII)所示化合物中的任意3种以上,
(I)
式(I)中,Ar1、Ar2各自独立地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芳基、烷氧基、氢原子中的任意基团,R1表示碳原子数12以上且30以下的取代基,
(II)
式(II)中,Ar3、Ar4各自独立地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芳基、烷氧基或氢原子,R2表示碳原子数18以上且70以下的取代基,y表示1~3的整数,
(III)
式(III)中,Ar5、Ar6表示亚芳基,Ar7、Ar8各自独立地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芳基、烷氧基,R3~R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芳基,
(IV)
式(IV)中,R6~R9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6以下的烷基,m表示0或1,
(V)
式(V)中,R10、R11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6以下的烷基,n表示0或1,
(VI)
式(VI)中,R12、R13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6以下的烷基,Ar9表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30以下的芳基,
(VII)
式(VII)中,R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或苯基,N表示0或1,
(VIII)
式(VIII)中,R’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烷氧基或苯基。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少的化合物在电荷传输层中的含量相对于电荷传输层的粘合剂树脂100质量份为0.01~20质量份。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少的化合物在电荷传输层中的含量相对于电荷传输层的粘合剂树脂100质量份为0.5~20质量份。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除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以外的其余物质各自在电荷传输层中的含量相对于电荷传输层的粘合剂树脂100质量份为0.01~20质量份。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除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以外的其余物质各自在电荷传输层中的含量相对于电荷传输层的粘合剂树脂100质量份为0.5~20质量份。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的3种以上为所述式(IV)、式(V)及式(VII)所示化合物中的任意3种以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
所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为选自上述式(I)~式(IV)及式(VII)所示的化合物。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
所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为选自下述式(1)~(14)所示的化合物,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
所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的至少2种为选自上述式(1)~(14)所示的化合物。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
所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的至少3种为选自上述式(1)~(14)所示的化合物。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
所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为选自上述式(1)~(4)、(6)~(11)及式(14)所示的化合物。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
所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的至少2种为选自上述式(1)~(4)、(6)~(11)及式(14)所示的化合物。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
所述4种以上的化合物中的至少3种为选自上述式(1)~(4)、(6)~(11)及式(14)所示的化合物。
2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使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带电的带电机构、
通过对带电后的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机构、
利用调色剂将所述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机构、
将所述调色剂转印于被转印体的转印机构、以及
使转印于所述被转印体的所述调色剂定影的定影机构。
2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使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带电的带电机构、
通过对带电后的该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机构、
利用调色剂将所述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机构、
将所述调色剂转印于被转印体的转印机构、以及
使转印于所述被转印体的所述调色剂定影的定影机构,
其中,该曝光机构中使用的曝光波的最大曝光波长为650nm以上且900nm以下。
CN202111047013.0A 2013-03-22 2014-03-19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38054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7013.0A CN113805443B (zh) 2013-03-22 2014-03-19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0368 2013-03-22
JP2013060368 2013-03-22
CN201480016810.4A CN105051612B (zh) 2013-03-22 2014-03-19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2111047013.0A CN113805443B (zh) 2013-03-22 2014-03-19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PCT/JP2014/057613 WO2014148579A1 (ja) 2013-03-22 2014-03-19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6810.4A Division CN105051612B (zh) 2013-03-22 2014-03-19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05443A CN113805443A (zh) 2021-12-17
CN113805443B true CN113805443B (zh) 2024-04-02

Family

ID=515802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7013.0A Active CN113805443B (zh) 2013-03-22 2014-03-19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1480016810.4A Active CN105051612B (zh) 2013-03-22 2014-03-19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6810.4A Active CN105051612B (zh) 2013-03-22 2014-03-19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874824B2 (zh)
JP (1) JP6291945B2 (zh)
CN (2) CN113805443B (zh)
WO (1) WO20141485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46737B (zh) * 2017-03-27 2019-03-22 郑州大学 芘-氟苯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46736B (zh) * 2017-03-27 2019-03-22 郑州大学 芘-肼基苯甲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7134A (zh) * 2005-12-02 2008-12-03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和成像装置
CN101598910A (zh) * 2008-06-06 2009-12-09 夏普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具有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639635A (zh) * 2008-08-01 2010-02-03 夏普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319936D1 (de) 1992-01-22 1998-09-03 Mita Industrial Co Ltd Elektrophotoempfindliches Material
JP2820858B2 (ja) * 1992-05-14 1998-11-05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7306536A (ja) * 1994-01-12 1995-11-21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H11109666A (ja) 1997-10-03 1999-04-23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H11288108A (ja) * 1998-02-04 1999-10-19 Konica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62791A (ja) * 1998-11-25 2000-06-16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3337436A (ja) * 2002-03-15 2003-11-28 Kyocera Mita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858368B2 (en) * 2003-02-27 2005-02-22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US6787277B2 (en) * 2002-10-08 2004-09-07 Xerox Corporation Imaging members
JP4400208B2 (ja) * 2002-12-13 2010-01-2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用いたドラム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04095143A1 (ja) 2002-12-13 2004-11-04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用いたドラム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881659B2 (ja) 2004-01-29 2007-02-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462123B2 (ja) 2004-06-14 2010-05-1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4462122B2 (ja) 2004-06-14 2010-05-1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6154769A (ja) * 2004-10-26 2006-06-1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とそれに用いる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550718B2 (ja) * 2005-10-28 2010-09-22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8134573A (ja) * 2006-11-29 2008-06-12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233687B2 (ja) 2009-01-13 2013-07-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60098B2 (ja) * 2010-05-28 2014-07-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34093B2 (ja) * 2010-06-30 2015-06-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2037660A (ja) * 2010-08-05 2012-02-23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感光体を用いる電子写真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該感光体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03333A (ja) * 2010-11-08 2012-05-31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90260B2 (ja) * 2011-07-29 2015-10-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7134A (zh) * 2005-12-02 2008-12-03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和成像装置
CN101598910A (zh) * 2008-06-06 2009-12-09 夏普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具有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639635A (zh) * 2008-08-01 2010-02-03 夏普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51612A (zh) 2015-11-11
US20160011528A1 (en) 2016-01-14
JP2014209210A (ja) 2014-11-06
JP6291945B2 (ja) 2018-03-14
US20170371254A1 (en) 2017-12-28
WO2014148579A1 (ja) 2014-09-25
US9874824B2 (en) 2018-01-23
US10353305B2 (en) 2019-07-16
CN105051612B (zh) 2021-09-24
CN113805443A (zh) 2021-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3536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166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
WO2014021341A1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リアリールアミン化合物
JP4735421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3805443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353078B2 (ja) エナミン骨格を有する化合物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6073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03333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60103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41180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79850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5423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03743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31630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97270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03744B2 (ja) 電荷輸送物質、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15187B2 (ja) 液体現像用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09732B2 (ja) 新規スチルベン系化合物を含有する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新規スチルベン系化合物
WO2012121176A1 (ja) 電荷輸送物質、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84355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37660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感光体を用いる電子写真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該感光体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307885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91167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12858B2 (ja) トリアリールアミン化合物を含有する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4574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