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79C -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和具有该电路的接收机 - Google Patents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和具有该电路的接收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279C CN1133279C CN00128503.3A CN00128503A CN1133279C CN 1133279 C CN1133279 C CN 1133279C CN 00128503 A CN00128503 A CN 00128503A CN 1133279 C CN1133279 C CN 1133279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eption
- quality
- signal
- circuit
- lev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31 harmfu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49 pul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20—Automatic control
- H03G3/30—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G3/3052—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bandpass amplifiers (H.F. or I.F.) or in frequency-changers used in a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
- H03G3/3078—Circuits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for digitally modulated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20—Automatic control
- H03G3/30—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G3/3052—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bandpass amplifiers (H.F. or I.F.) or in frequency-changers used in a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
- H03G3/3068—Circuits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for both R.F. and I.F. stages
Landscapes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And Gain Control (AREA)
- Television Receiver Circuits (AREA)
- Amplifier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自动增益控制器和一种具有该自动增益控制器的接收机,它获得优良稳定的接收质量,而不会受到接收信道或接收无线电波的影响。它具有接收质量检测器(20),用于检测构象扩散、误差校正比或误差率的接收质量,以便于根据该接收质量改变用于转换IF-AGC操作和RF-AGC操作的参考电平(TOP)来设立最佳参考电平(TOP)。结果,它根据不同于每个信道或诸如相邻信道电平的接收无线电波的射频效率确定由非线性失真或不适当的C/N比引起的接收质量的降低,从而建立最佳的接收条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自动增益控制器的接收机,尤其涉及主要在接收地面广播、CATV广播、卫星广播中传输的数字调制信号(例如,OFDM信号、8VSB信号、64QAM信号,QPSK信号)时使用的一种自动增益控制器。
背景技术
近来,一种通过卫星无线电波、地面或有线的数字广播已经被实施。
一种用于解调数字调制广播信号的接收机被实现以便于经第一可变增益电路把接收的射频信号(以下称作RF信号)提供给一个混频器。在该混频器中,RF信号与本机振荡器产生的本机振荡信号混合在一起,从而输出一个中频信号(以下称作IF信号)。
混频器输出的IF信号在一个IF-放大器中放大并且随后经第二可变增益电路提供给一个A/D转换器。这样,该IF信号在A/D转换器中转换为数字IF信号,随后在数字解调器中解调。
通常,第一可变增益电路被称作RF AGC电路,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被称作IF AGC电路。这些AGC电路的实现是通过响应数字IF信号的电平来控制它们的增益。因此,经过AGC电路的IF信号被调节至具有最佳电平。
通过输入端输入的RF信号通常具有的功率范围是从约90dB(mW)到10dB(mW)。由于第一可变增益电路、混频器和IF放大器在此输入电平范围内具有非线性特性,所以当较大的信号输入到相邻信道时会引起非线性失真。这些非线性失真降低了希望信道的接收质量。所以需要在相对于输入端附近的第一可变增益电路中降低它们。
另一方面,当较低电平的RF输入信号仅仅在接近输入端的第一可变增益控制器中进行增益-控制时,非线性失真可以得到较好的改善。但是,它不能保持一个希望的C/N比,因而会降低接收质量。因此,较低输入电平的信号必须在远离输入端的第二可变增益控制电路中进行增益-控制,以保持希望的C/N比。
相应地,当接收机的RF输入电平低于表示参考电平的接收(take-over)点(以下称作“TOP”)时,它启动第二可变增益电路,并且当接收机的RF输入电平高于参考电平时,它启动第一可变增益电路。因此,重要的是在于设置最有利于在保持希望的C/N比的情况下减少非线性失真并且保持优良的接收质量的参考电平。
在这一点上,1997年7月11日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JP9-181832公开了一种包括RF AGC电路和IF AGC电路的调谐电路,它能够通过响应输入IF信号的电平控制施加到RF放大器和IF放大器的AGC电压。
然而在传统的接收信道中,设立的TOP值可以在相邻信道存在干扰信号的最差条件下充分接收。
但根据该传统技术,由于在设立TOP值的典型信道和其它信道间的射频电路中的非线性失真、增益和噪声指数的效率不同,因而难以在所有接收信道中获得最佳的接收质量。
而另一个缺点是,由于TOP值是在存在诸如相邻信道干扰的最差条件下设立的,所以当干扰电平较低或没有干扰时它会过度降低C/N比。
如上所述,缺点在于因为TOP值在典型信道中设立,所以降低与C/N比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同于优选值。而且,当干扰电平低时会过度降低C/N。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增益控制器和一种具有该自动增益控制器的接收机,它们能够获得稳定且优良的接收质量,而不会受到接收信道或接收电波的影响。
在用于解调射频信号的接收机中使用的自动增益控制器的第一方案包括:一个位于射频信号通路上的电路,它对于作为输入提供的射频信号的输入电平来说具有一个非线性特性;位于具有非线性特性的该电路之前的第一可变增益电路;位于具有非线性特性的该电路之后的第二可变增益电路;一个增益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二可变增益控制输出的信号电平控制第一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的增益,在接收机的射频信号的输入电平低于一个参考电平时用于控制启动第二可变增益电路的增益控制,并且在输入电平高于该参考电平时用于控制启动第一可变增益电路的增益控制,并且还控制第二可变增益电路的增益保持在预定的电平;一个接收质量检测器,用于检测位于第二可变增益电路之后的接收质量;以及一个参考电平设置电路,用于在增益控制器中设立参考电平,它可根据接收质量检测器中检测的接收质量进行变化。
作为对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定义的自动增益控制器的延伸,在该自动增益控制器的第二方案中,信号的接收质量首先通过在参考电平设置电路中预定的参考电平进行检测,并且通过在改善接收质量的方向上的不同于该预定参考电平的另一个参考电平再次进行检测。
作为对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案中定义的自动增益控制器的延伸,在该自动增益控制器的第三方案中,接收质量检测器通过使用扩展构象(spreadconstellation)检测信号的接收质量。
作为对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案中定义的自动增益控制器的延伸,在该自动增益控制器的第四方案中,接收质量检测器通过使用误差校正比来检测信号的接收质量。
作为对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案中定义的自动增益控制器的延伸,在该自动增益控制器的第五方案中,接收质量检测器通过使用信号误差校正之前或之后的信号误差比来检测接收质量。
作为对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五方案中的任意一个定义的自动增益控制器的延伸,该自动增益控制器的第六方案包括一个用于存储参考电平值的存储器,并且其中一个参考电平被改变为最有利于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的值,并且因而能够在随后的信号接收中作为参考信号的初始值使用。
用于根据本发明解调射频信号的接收机的一个方案包括:一个用于接收射频信号的输入端;一个用于把在输入端接收的射频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的变频器;该变频器之前的第一可变增益电路;位于变频器之后的第二可变增益电路;一个增益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二可变增益控制输出的信号电平控制第一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的增益,在接收机的射频信号的输入电平低于一个参考电平时用于控制启动第二可变增益电路的增益控制,并且在输入电平高于该参考电平时用于控制启动第一可变增益电路的增益控制,并且还控制第二可变增益电路的增益保持在预定的电平;一个接收质量检测器,用于检测位于第二可变增益电路之后的接收质量;以及一个参考电平设置电路,用于在增益控制器中设立参考电平,它可根据接收质量检测器中检测的接收质量进行变化。
根据本发明,它具有一个用于检测接收质量的检测器,并且一个用于转换第二可变增益电路(IF-AGC)和第一可变增益电路(RF-AGC)之间的操作的参考电平(即TOP)值被改变以获得一个最佳参考电平。因此,根据不同于每个接收信道的射频的条件,或者相邻信道信号间的电平比例关系,它确定由非线性失真或不适当的C/N比引起的接收质量的降低,以获得一个最佳的接收条件。接收质量检测器可使用扩展构象、误差校正比或误差率。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通过研究下面的描述和附图,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其中附图结合于此并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将易于获得对本发明的更全面理解和许多其它优点,并且同样也能更好地理解。
图1的框图表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增益控制器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接收机;
图2A至2C表示RF输入电平和增益抑制程度之间的比例关系,以用于解释改变TOP的操作;
图3表示用于解释接收质量检测器的一个实施例的扩散I-Q构象;
图4用于解释图1所示增益控制器的典型构造和操作;
图5的框图表示图1所示增益控制器的另一个典型构造,例如使用比较器作为增益控制器的模拟增益控制器;
图6的框图表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增益控制器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接收机;
图7A和7B的框图表示通过误差校正比的接收质量检测操作,以用于解释接收质量检测器的一个实施例;以及
图8A至8C的框图表示通过误差率的接收质量检测操作,以用于解释接收质量检测器的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将解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的框图表示一种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增益控制器的一个实施例的接收机。
在图1中,数字调制RF信号通过输入端1输入。随后,该输入信号经一组第一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和一组第一和第二BPF(带通滤波器)3、5输入到混频器6。
第一可变增益电路2包含例如一个使用PIN二极管的衰减器类可变增益电路并且第二可变增益电路4包含一个使用双栅极(dual-gates)场效应管(FET)的放大器类可变增益电路。驱动器18在所需电流不通过或者在控制电压的范围被调节时使用。
当放大器型可变增益电路4由使用双栅极FET的可变增益放大器构建时,第二可变增益电路4作为一个可变增益电路和一个具有非线性特性的电路使用。衰减器型可变增益电路2处于具有非线性特性的该电路之前。
在混频器6中,调制的RF信号和本机振荡器11产生的本机振荡信号混合在一起,并且因此输出一个IF信号。
混频器6输出的IF信号经一组第第三和第四BPF7和9、IF放大器8和第三可变增益电路10输入到A/D转换器12。
IF信号输入到A/D转换器12,并且在其中转换为数字信号,随后,电平检测器13通过A/D转换器12的预定最佳输入电平检测该数字信号的电平差值。
电平检测器13包括误差检测部分,用于检测来自A/D转换器12的数字值与最佳输入数字值之间的差值,并且包括一个PWM电路,用于把该差值转换成脉幅调制信号(PWM)。
TOP设置电路14A、增益控制器15、一组第一和第二LPF16和17以及驱动器18控制第一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2、4和第三可变增益电路10,以便于把A/D转换器12的输入电平控制在最佳值。
通过输入端1输入的RF信号的功率通常约为每个信道90dB(mW)至10dB(mW)。由于第二增益电路4、混频器6和IF放大器8在此输入电平范围内具有非线性特性,所以当较大的信号输入到相邻信道时会引起非线性失真。
如上所述,这些非线性失真降低了希望信道的接收质量。所以需要在较接近输入端1的第一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2、4中降低该非线性失真。
另一方面,当较低电平的RF输入信号仅仅在接近输入端1的第一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2、4中进行增益-控制时,它不能保持一个希望的C/N比,这样就降低了接收质量。因此,较低输入电平的信号必须在远离输入端1的第三可变增益电路10中进行增益-控制。
相应地,当接收机的RF输入电平低于TOP时,它启动第三可变增益电路10,并且当接收机的RF输入电平高于该参考电平时,它启动第一可变增益电路2和4。因此重要的是获得最有利于保持优良接收质量的TOP。
图1的接收机具有一个接收质量检测器20,用于根据解调器19的输出检测接收质量。TOP设置电路14A的参考电平值根据检测的接收质量而改变以获得最佳的接收质量的参考电平。
在图1接收机的自动增益控制器中,第一可变增益电路2位于第二可变增益电路4到IF放大器8之间的具有非线性特性的电路之前定义,并且第三可变增益电路10在该电路之后。第三可变增益电路10的IF输出在A/D转换器12中执行数字转换,并且该数字转换信号的电平在电平检测器13中进行检测(与A/D转换器12中的最佳输入电平的差值信号是PWM输出),随后,该信号通过增益控制器15和第一和第二LPF16或17平滑。随后,该信号反馈到第一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2、4或第三可变增益电路10,从而保持接收质量。
此时,在增益控制器15中,RF输入电平与来自TOP设置的TOP相比较。当RF输入电平低于TOP时,通过把电平检测器13输出的差值PWM经第二LPF17提供给第三可变增益电路10的控制端来控制IF-AGC。当RF输入电平较高时,通过把电平检测器13输出的差值PWM经第一LPF16和驱动器18提供给第一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2、4的每个控制端来控制RF-AGC。
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在接收质量检测器20中检测的接收质量而改变TOP设置电路14A的TOP设置值,可以按希望设立TOP。也就是说,TOP设置电路14A中的TOP根据接收质量检测器20检测的接收质量而设立。
此处,它使用了一个反向AGC,AGC电压增加越多,电路的增益增加也就越多。
接着,参考图2至4将解释图1所示的接收机的操作。
图2A至2C用于解释TOP的设立。水平轴表示RF输入电平,而垂直轴表示增益抑制程度。虚线表示用于执行RF-AGC的第一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2、4的增益抑制程度(dB),而实线表示用于执行IF-AGC的第三可变增益电路10的增益抑制程度(dB)。
图2A表示在TOP设置电路14A中TOP预定为-70dB(mW)。当RF输入电平低于TOP时,第一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2、4以最大增益(增益抑制程度为0dB)操作。并且第三可变增益电路10以相对于RF输入电平增加的1∶1的比例抑制增益,从而保持A/D转换器12的输入电平恒定。当RF输入电平高于TOP时,第三可变增益电路10的增益抑制程度保持TOP的状态(在图2A中表示为20dB)。并且第一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2、4以相对于RF输入电平增加的1∶1的比例抑制增益,从而保持A/D转换器12的输入电平恒定。在TOP状态时(-70dB),接收质量检测器20检测接收质量一次。
接着,如图2B所示,TOP设置电路14A设立TOP为-69dB(mW)。在此情况下不需要变换TOP就可以执行与图2A相同的电平控制。在该TOP状态下(-69dB),接收质量检测器20再一次检测接收质量。
对于TOP为-70dB(mW)时的接收质量来说,如果TOP为-69dB(mW)时的接收质量的检测结果得到提高,那么接收质量通过把TOP变换到-68dB(mW)来进行检测。但是,对于TOP为-70dB(mW)时的接收质量来说,如果TOP在-69dB(mW)时的接收质量变差,则通过把TOP变换为-71dB(mW)来检测接收质量。因此,TOP设置电路14A设立最佳的TOP。
如图2A和2B所示,TOP以1dB增加。但在减小TOP的情况下时,通过以详细步骤进行的转换可以提高精确度,或者通过以粗略步骤进行的转换可以缩短时间。而且,TOP可以在选项的两个或多个较窄的预定选择之间进行变化。
图3A和3B用于解释接收质量检测器20的操作。这里的接收质量检测器20具有检测数字解调后的扩散I-Q构象的功能。
图3A表示QPSK中的理想构象,而图3B表示接收质量下降时的构象。
如图3B所示,当非线性失真对接收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时,或者当不适当的C/N比也产生不良影响时,构象点在图3A所示的规定周期的理想点周围扩散。这些构象点的扩散在接收质量检测器20中被统计处理,从而确定接收质量的优劣。
下面参考图4A和4B将解释图1所示的增益控制器15的构造和操作。
如图4A和4B所示,A/D转换器12的最佳输入电平的PWM误差信号从电平检测器13输入到输入端151。PWM信号提供到切换电路152。切换电路152由两个开关,即第一和第二开关SW1和SW2组成,它们通过开关信号一起操作。这些第一和第二开关SW1和SW2分别具有两个输入端a和b以及一个输出端c。输出端c通过一个开关信号电连接到输入端a和b中的任意一个。第一开关SW1的输入端a与DC电压源E1连接,它在第一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2、4变为最大增益(在图2中增益抑制程度为0dB)时施加RF-AGC电压。第一开关SW1的另一个输入端b与第二开关SW2的一个输入端a连接,并且从输入端151把对应于电平差的PWM信号提供到该连接点。第二开关SW2的另一个输入端b与直流电压源E2连接,它在TOP(标准电平)时施加IF-AGC电压。直流电源E2由可变直流电源组成,它根据TOP改变提供到输入端154的电压。开关信号发生器153把基于来自输入端1的RF信号的RF输入电平输入到输入端154,并且把TOP设置电路14A输出的TOP输入到另一个输入端155。并且它比较RF输入电平和TOP。当RF输入电平低于TOP时,如图4A所示,它产生用于同时把第一和第二开关SW1和SW2转换到输入端a的开关信号。当RF输入电平高于TOP时,如图4B所示,它产生用于同时把第一和第二开关SW1和SW2转换到输入端b的开关信号。
在该构造中,如图4A和4B所示,例如RF输入信号是-65dB(mW),当根据检测的接收质量设立的最佳TOP设立值是-69dB(mW)时,RF输入电平和RF-AGC以及IF-AGC增益抑制程度间的比例关系为一,如图2C所示。由于RF输入电平低于TOP,所以第一和第二开关SW1和SW2的输出端c通过开关信号发生器153切换到输入端a,如图4A所示。结果,第一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2、4输入作为RF-AGC电压的电压以用于通过DC电压源E1经第一LPF16施加最大增益。并且第三可变增益电路10经第二LPF17而从电平检测部分13输入PWM信号,以启动增益控制。
而且,例如,RF输入信号的电平是-65dB(mW)并且根据检测的接收质量设立的最佳TOP设立值变为-70dB(mW)时,RF-AGC信号和IF-AGC信号的增益抑制度与RF输入电平的比例关系将为图2A所示的值。由于RF输入电平高于TOP,所以切换电路152中的第一和第二开关SW1和SW2通过开关信号发生器153的开关信号变换到输入端b,如图4B所示。结果,第三可变增益电路10通过第二LPF17而从可变直流电压源E2输入用于在TOP设置值(-70dB(mW))中应用增益抑制程度(图中为20dB)的电压以作为IF-AGC电压。通过第一LPF16而从电平检测器13输入PWM信号以作为RF-AGC电压,第一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2、4执行RF-AGC增益控制操作。
PWM电路可以在增益控制器15中构建,而不是在电平检测器13中构建PWM电路。使用PWM电路是因为它能够使用电平检测器13中的数字电路进行良好调节。作为第一LPF16和第二LPF17的功能,PWM脉冲的脉动可以被抑制。因此,通过设立短的PWM脉冲周期可以设立第一和第二LPF16和17的小时间常数,以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快速控制。
另外,作为执行增益控制的方法,如图2A和2B所示,第一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2、4(例如RF-AGC电路)和第三可变增益电路10(例如IF-AGC电路)在参考图4A和4B所解释的逻辑电路构造中被有选地控制。但也可以使用一种模拟增益控制器,如图5所示,它在增益控制器15中使用比较器15A(见图5)。
图5表示增益控制器15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比较器15A用作图1所示的增益控制器15。此时,根据第二LPF17的时间常数设立大的第一LPF16时间常数。第二LPF17的输出电压能够快速跟随电平检测器13的输出转换。并且第一LPF16的输出电压能够快速跟随电平检测器13的输出转换。
以下将解释图5所示的操作。通过电平检测器13获得的控制电压(PWM信号)在第二LPF17中被平滑,并且它控制第三可变增益电路10。在第二LPF17中平滑的电压输入到比较器15A的一个输入端。在TOP设置电路14A中设立的TOP(标准电压)输入到比较器15A的另一个输入端。如上所述,电平检测器13检测A/D转换器12的输出电平与A/D转换器12的最佳输入电平的差值,并且根据该差值(PWM信号)输出控制电压。
当RF输入电平低于TOP电平并且来自电平检测器13的控制电压(相对于最佳输入电平的误差电压)变大时,并且来自第二LPF17的输出电压高于在TOP设置电路14A中设立的标准电压时,比较器15A输出高电平电压(即比较器15A的最大电压)。因此,第一LPF16把AGC电压的最大值提供给了第一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2、4。结果,在比较器15A的输出是高电平的周期中,第二LPF17的输出用作IF-AGC电压,它保持第一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2、4的增益恒定,因此,IF-AGC的操作被执行以在第三可变增益电路10中保持A/D转换器12的输入电平。
但是,在RF输入电平高于TOP电平并且来自电平检测器13的控制电压(相对于最佳输入电平的误差电压)变小,并且第二LPF17的输出电压低于在TOP设置电路14A中设立的标准电压的情况下,比较器15A输出低电平电压(即标准电位点的电位)。因此,通过设置第一LPF16的时间常数为第二LPF17的时间常数的1000倍到10000倍,第一LPF16的输出(RF-AGC电压)被缓慢降低。相应地,第一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2、4的增益从最大增益缓慢下降(也就是说,增益抑制程度被缓慢增加)。结果,在比较器15A的输出是低电平的周期中,第一LPF16的输出用作RF-AGC电压,它保持第三可变增益电路10的增益恒定,因此,RF-AGC的操作被执行以在第一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2、4中保持A/D转换器12的输入电平。在这种模拟增益控制器中可以执行参考图2A和2B所解释的操作。
图6的框图表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自动增益控制器的接收机的另一个
实施例。
图6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接收质量检测器20通过使用校正误差之前的误差率,误差校正比,或者在误差校正器21中校正误差之后的误差率来检测接收质量。
通常,维特比算法、里德-索洛门码等可用于校正误差。在这种情况下,接收质量可通过使用由维特比算法和里德-索洛门码获得的误差校正比来进行检测。
图7A、7B、8A、8B和8C详细示出接收质量的检测。
在这些图中,误差校正器21包括一个使用维特比算法的卷积解码器22,一个用于去交错在发射机中交错的数据的去交错器23,和一个里德-索洛门解码器24。
图7表示接收质量检测器20通过使用误差校正比检测接收质量的实施例。图7A表示通过卷积解码器22中的误差校正比构建接收质量检测。图7B表示通过里德-索洛门解码器24中的误差校正比构建接收质量检测。
图8A至8C表示接收质量检测器20通过在校正误差率之前和之后使用误差率来检测接收质量的实施例。图8A表示通过在卷积解码器22卷积解码数据之前的误差率构建接收质量检测。图8B表示通过在卷积解码器22卷积解码数据之后的误差率构建接收质量检测。图8C表示通过在里德-索洛门解码器24解码里德-索洛门码之前的误差率构建接收质量检测。
如上所述,TOP的最佳值根据接收情况变化。可以容易地估计TOP的最佳值在接收点或接收信道固定时变化不大。接下来将描述在这种情况下可获得的实施例。
TOP的最佳值在第一接收时间被选择。并且TOP的设置值存储在接收机的存储器中。随后,在接着的接收时间中,存储在存储器中的TOP的设置值作为初始值使用,并且如果需要的话,该值再一次变为最佳值。如图1或图6所示,该存储器可在TOP设置电路14A中定义。
在这种构造中,可以缩短在接着的接收时间之后用于提高接收质量的时间。
如图1所示,RF信号变频为IF信号,随后在解调器19中执行正交检测以输出IQ基带信号。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情况,而且应用于下面的构造中,即正交检测通过RF信号直接执行以输出基带信号。
如上所述,即使每个接收信道的射频效率不同,或者诸如相邻信道电平的接收无线电波不同,仍可以获得稳定的接收质量。
在地面广播的固定接收或移动接收中,接收条件在场强、模拟信号干扰、多通带、或衰落上大不相同,但本发明的接收机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仍可使用。
Claims (12)
1.一种在用于解调射频信号的接收机中使用的自动增益控制器,包括:
一个位于射频信号通路上的电路,它对于作为输入提供的射频信号的输入电平来说具有一个非线性特性;
位于具有非线性特性的该电路之前的第一可变增益电路;
位于具有非线性特性的该电路之后的第二可变增益电路;
一个增益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二可变增益电路输出的信号电平控制第一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的增益,在接收机的射频信号的输入电平低于一个参考电平时用于控制启动第二可变增益电路的增益控制,并且在输入电平高于该参考电平时用于控制启动第一可变增益电路的增益控制,并且还控制第二可变增益电路的增益保持在预定的电平;
一个接收质量检测器,用于检测位于第二可变增益电路之后的接收质量;以及
一个参考电平设置电路,用于在增益控制器中设立参考电平,它可根据接收质量检测器中检测的接收质量进行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自动增益控制器,其中信号的接收质量首先通过在参考电平设置电路中预定的参考电平进行检测,并且通过在改善接收质量的方向上的不同于该预定参考电平的另一个参考电平再次进行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自动增益控制器,其中接收质量检测器通过使用扩展构象检测信号的接收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自动增益控制器,其中接收质量检测器通过使用信号的误差校正比来检测信号的接收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自动增益控制器,其中接收质量检测器通过使用信号误差校正之前或之后的信号误差比来检测信号的接收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的任意一个的自动增益控制器,进一步包括一个用于存储参考电平值的存储器,并且其中一个参考电平被变化为最有利于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并且因而能够在随后的信号接收中作为参考信号的初始值使用。
7.一种用于选择一个站并且解调该选择的站的射频调制信号的接收机,包括:
一个用于接收射频信号的输入端;
一个用于把在输入端接收的射频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的变频器;
该变频器之前的第一可变增益电路;
位于变频器之后的第二可变增益电路;
一个增益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二可变增益电路输出的信号电平控制第一和第二可变增益电路的增益,在接收机的射频信号的输入电平低于一个参考电平时用于控制启动第二可变增益电路的增益控制,并且在输入电平高于该参考电平时用于控制启动第一可变增益电路的增益控制,并且还控制第二可变增益电路的增益保持在预定的电平;
一个接收质量检测器,用于检测位于第二可变增益电路之后的接收质量;以及
一个参考电平设置电路,用于在增益控制器中设立参考电平,它可根据接收质量检测器中检测的接收质量进行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接收机,其中信号的接收质量首先通过在参考电平设置电路中预定的参考电平进行检测,并且通过在改善接收质量的方向上的不同于该预定参考电平的另一个参考电平再次进行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7的接收机,其中接收质量检测器通过使用扩展构象检测信号的接收质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的接收机,其中接收质量检测器通过使用信号的误差校正比来检测信号的接收质量。
11.根据权利要求7的接收机,其中接收质量检测器通过使用信号误差校正之前或之后的信号误差比来检测信号的接收质量。
12.根据权利要求7的接收机,进一步包括一个用于存储参考电平值的存储器,并且其中一个参考电平被变化为最有利于提高信号的接收质量,并且因而能够在随后的信号接收中作为参考信号的初始值使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7720099A JP3710658B2 (ja) | 1999-09-29 | 1999-09-29 | 自動利得制御回路および受信機 |
JP277200/1999 | 1999-09-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93493A CN1293493A (zh) | 2001-05-02 |
CN1133279C true CN1133279C (zh) | 2003-12-31 |
Family
ID=17580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012850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3279C (zh) | 1999-09-29 | 2000-09-29 |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和具有该电路的接收机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650878B1 (zh) |
EP (1) | EP1089429B1 (zh) |
JP (1) | JP3710658B2 (zh) |
CN (1) | CN1133279C (zh) |
DE (1) | DE60024196T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0125278T2 (de) * | 2000-05-15 | 2007-10-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 Digitale Demodulationsvorrichtung |
US6934522B2 (en) | 2000-06-26 | 2005-08-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pparatus |
US6937592B1 (en) | 2000-09-01 | 2005-08-30 | Intel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that supports multiple modes of operation |
US6567387B1 (en) * | 2000-11-07 | 2003-05-20 | Intel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from multiple wireles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s to a subscriber unit |
GB0028300D0 (en) * | 2000-11-21 | 2001-01-03 | Pace Micro Tech Plc | Adaptive nature a AGC thresholds and gains to maximise received signal quality |
ATE341854T1 (de) * | 2000-12-13 | 2006-10-15 | Juniper Networks Inc | Tuner für digitalen empfänger mit mehreren eingangskanälen und ausgangskanälen |
US20020131514A1 (en) * | 2001-03-13 | 2002-09-19 | Ng Jason Wee Peng | Waveform diversity for communication using pulse decoding |
US6831957B2 (en) * | 2001-03-14 | 2004-12-14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of dual mode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or a digital radio receiver |
US20020136287A1 (en) * | 2001-03-20 | 2002-09-26 | Heath Robert W. |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the quality of data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046749B2 (en) * | 2001-05-01 | 2006-05-16 | Ipr Licensing, Inc. | Narrowband gain control of receiver with digital post filtering |
GB0114593D0 (en) * | 2001-06-14 | 2001-08-08 | Pace Micro Tech Plc | Automatically adjusted AGC take over point |
JP2003018622A (ja) * | 2001-07-03 | 2003-01-17 | Fujitsu Ltd | プッシュボタン信号受信装置および利得制御方法 |
JP4622174B2 (ja) * | 2001-07-04 | 2011-02-0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受信装置 |
US7149254B2 (en) * | 2001-09-06 | 2006-12-12 | Intel Corporation | Transmit signal preprocessing based on transmit antennae correlations for multiple antennae systems |
JP4698905B2 (ja) * | 2001-09-25 | 2011-06-08 |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 Agc判定値更新機能を持つデジタル放送受信装置 |
US20030067890A1 (en) * | 2001-10-10 | 2003-04-10 | Sandesh Goel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of wirelessly transmitted information |
US7336719B2 (en) * | 2001-11-28 | 2008-02-26 | Intel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 diversity base upon transmission channel delay spread |
JP3906792B2 (ja) * | 2002-01-22 | 2007-04-18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高周波信号受信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
US7657241B2 (en) | 2002-02-01 | 2010-02-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istortion reduction calibration |
JP2003250135A (ja) * | 2002-02-22 | 2003-09-05 | Sharp Corp | チューナ |
US20040198276A1 (en) * | 2002-03-26 | 2004-10-07 | Jose Tellado | Multiple channel wireless receiver |
US7012978B2 (en) * | 2002-03-26 | 2006-03-14 | Intel Corporation | Robust multiple chain receiver |
DE10219358A1 (de) * | 2002-04-30 | 2003-11-20 |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 Automatic Gain Control in einem WLAN-Empfänger mit verbesserter Einschwingzeit |
US20030235252A1 (en) * | 2002-06-19 | 2003-12-25 | Jose Tellado | Method and system of biasing a timing phase estimate of data segments of a received signal |
SG129229A1 (en) * | 2002-07-03 | 2007-02-26 | Oki Techno Ct Singapore Pte |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wlan burst type signals |
KR100446078B1 (ko) * | 2002-07-08 | 2004-08-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영상신호 자동이득 제어장치 |
CN100488040C (zh) * | 2002-10-16 | 2009-05-13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无线电波接收设备、无线电波时钟以及转发器 |
KR100689400B1 (ko) * | 2002-10-24 | 2007-03-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자동 이득의 이득 보상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MXPA05007446A (es) * | 2003-01-17 | 2006-01-20 | Thomson Licensing Sa | Arreglo de circuito de agc para un sintonizador. |
CA2522271A1 (en) * | 2003-04-21 | 2004-11-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High frequency signal level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high-frequency signal receiver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JP2004363865A (ja) * | 2003-06-04 | 2004-12-24 | Alps Electric Co Ltd | 受信回路 |
JP4564724B2 (ja) * | 2003-06-06 | 2010-10-20 |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放送受信機 |
TW200518450A (en) * | 2003-11-26 | 2005-06-01 | Niigata Seimitsu Co Ltd | Automatic gain control device |
EP1557995A3 (en) * | 2004-01-22 | 2012-10-17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Data converter and data conversion method, and transmitter circuit,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US7053961B2 (en) * | 2004-02-17 | 2006-05-30 | Sony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V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GC) |
WO2005083921A1 (en) * | 2004-02-27 | 2005-09-09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perceptual quality of audio signals |
JP4561154B2 (ja) * | 2004-04-13 | 2010-10-1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高周波装置 |
US7248847B2 (en) * | 2004-04-22 | 2007-07-24 | Kyocera Wireless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ly controlling receiver gain switch points |
WO2005109711A1 (ja) | 2004-05-07 | 2005-11-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Ofdm受信装置及びofdm受信方法 |
JP4610944B2 (ja) * | 2004-06-28 | 2011-01-12 |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 自動利得制御装置 |
JP2006050585A (ja) * | 2004-07-07 | 2006-02-16 | Sharp Corp | デジタル放送受信装置及び自動利得制御回路 |
JP4120650B2 (ja) * | 2004-08-03 | 2008-07-16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復調回路及び復調方法 |
JP4480555B2 (ja) * | 2004-11-24 | 2010-06-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チューナ回路、それを備えたデジタル放送受信機 |
US7398066B2 (en) * | 2004-11-30 | 2008-07-08 | Stmicroelectronics, Inc. |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using reliability data |
US7496162B2 (en) | 2004-11-30 | 2009-02-24 | Stmicroelectronics, Inc. |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statistical control of gain |
KR100756928B1 (ko) * | 2004-12-17 | 2007-09-07 | 인티그런트 테크놀로지즈(주) | 온도에 따라 티오피를 보상하는 튜너. |
US7606544B2 (en) * | 2004-12-28 | 2009-10-20 | Microtune (Texas), L.P. | System for dynamic control of automatic gain control take-over-point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JP4642068B2 (ja) * | 2005-02-03 | 2011-03-0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
JP2006237793A (ja) * | 2005-02-23 | 2006-09-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高周波信号受信部とこれを用いた高周波信号受信装置 |
EP1862000A2 (en) * | 2005-03-24 | 2007-12-05 | Thomson Licensing | Non-linear signal distortion detection using multiple signal to noise ratio measurement sources |
KR100720555B1 (ko) * | 2005-04-29 | 2007-05-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수신감도 표시기능을 갖는 dmb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수신감도 표시방법 |
JP2007019900A (ja) * | 2005-07-08 | 2007-01-25 | Casio Comput Co Ltd | 放送受信装置および放送受信方法 |
JP2007028493A (ja) * | 2005-07-21 | 2007-02-01 | Casio Comput Co Ltd | 電波受信装置、電波受信回路及び電波時計 |
JP4605090B2 (ja) * | 2005-08-29 | 2011-01-0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高周波受信装置 |
KR100728293B1 (ko) * | 2005-10-05 | 2007-06-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감쇠 기능을 갖는 튜너 및 그 제어방법 |
JP4554505B2 (ja) * | 2005-12-20 | 2010-09-2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信号受信装置 |
EP1923993A1 (en) | 2006-11-08 | 2008-05-21 | Dibcom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gitizing an analogical signal |
CN101536308B (zh) | 2006-12-11 | 2015-08-12 | 汤姆森许可贸易公司 | 使用改进的交叉调制的自动增益控制 |
KR20090088847A (ko) * | 2006-12-15 | 2009-08-20 |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 디지털 agc장치 |
JP2008205849A (ja) * | 2007-02-20 | 2008-09-04 | Fujitsu Ltd | ゲイン調整装置、記憶装置、およびゲイン調整方法 |
CN101075832B (zh) * | 2007-06-26 | 2011-07-13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tdma系统中的全数字agc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
JP2009027463A (ja) * | 2007-07-19 | 2009-02-05 | Sharp Corp | 地上波tv及びcatv共用受信機 |
JP4557057B2 (ja) * | 2008-06-30 | 2010-10-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
US8437716B2 (en) * | 2009-03-23 | 2013-05-07 | Himax Media Solutions, Inc. | Broadcast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the same |
TWI403117B (zh) * | 2009-05-27 | 2013-07-21 | Himax Media Solutions Inc | 廣播接收器及其調整方法 |
JP4927156B2 (ja) * | 2009-11-25 | 2012-05-0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テレビ放送受信装置、テレビ放送受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これ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JP4983960B2 (ja) * | 2010-05-25 | 2012-07-25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電波受信装置、電波受信回路及び電波時計 |
JP5603785B2 (ja) * | 2011-01-14 | 2014-10-08 |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 増幅装置 |
CN102361463B (zh) * | 2011-05-27 | 2014-11-19 | 福建三元达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射频频带选择器 |
KR101332051B1 (ko) | 2012-05-31 | 2013-11-22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신호 처리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자동 이득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
DE102013102432B4 (de) * | 2013-03-12 | 2020-02-20 | LOEWE Technologies GmbH |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Empfängerschaltung für Hochfrequenzsignale in unterhaltungselektronischen Geräten |
US9769594B2 (en) * | 2015-01-30 | 2017-09-19 | Cassia Networks Inc. |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increa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ange |
JP2017028480A (ja) | 2015-07-22 | 2017-02-02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受信装置 |
CN105790781B (zh) * | 2016-01-22 | 2018-11-02 | 张鑫 | 一种通信接收机的反馈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40471A (en) * | 1970-09-10 | 1973-06-19 | Motorola Inc |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 |
FR2712751B1 (fr) * | 1993-11-19 | 1995-12-15 | Thomson Csf |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régulation du gain d'un amplificateur de signaux haute fréquence. |
JPH0856130A (ja) * | 1994-08-12 | 1996-02-27 | San'eisha Mfg Co Ltd | 複合形利得制御回路 |
JPH0946614A (ja) * | 1995-07-27 | 1997-02-14 | Nec Corp | 自動利得制御回路およびその回路を用いた受信用フロン トエンド装置 |
JPH09181632A (ja) | 1995-12-22 | 1997-07-11 | Alps Electric Co Ltd | 遅延自動利得制御回路 |
JPH10145250A (ja) * | 1996-11-12 | 1998-05-29 | Nec Corp | 無線受信装置 |
JPH10276125A (ja) * | 1997-03-28 | 1998-10-1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移動無線受信装置 |
JP3137181B2 (ja) * | 1997-06-23 | 2001-02-1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受信機及びその受信方法 |
US6498926B1 (en) * | 1997-12-09 | 2002-12-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ogrammable linear receiver having a variable IIP3 point |
US6107878A (en) * | 1998-08-06 | 2000-08-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multiple variable gain amplifier stages while estimating received signal power |
-
1999
- 1999-09-29 JP JP27720099A patent/JP371065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
- 2000-09-29 CN CN00128503.3A patent/CN113327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9-29 EP EP00121215A patent/EP1089429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9-29 US US09/672,980 patent/US665087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09-29 DE DE60024196T patent/DE60024196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089429A3 (en) | 2003-11-19 |
DE60024196T2 (de) | 2006-08-03 |
JP2001102947A (ja) | 2001-04-13 |
CN1293493A (zh) | 2001-05-02 |
EP1089429B1 (en) | 2005-11-23 |
JP3710658B2 (ja) | 2005-10-26 |
DE60024196D1 (de) | 2005-12-29 |
EP1089429A2 (en) | 2001-04-04 |
US6650878B1 (en) | 2003-1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3279C (zh) |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和具有该电路的接收机 | |
CN101461134B (zh) | 宽动态范围放大器的增益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68471C (zh) | 正交接收机中自动增益控制和直流偏移消除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99167C (zh) | 具有微调装置的数字卫星接收机的调谐系统 | |
CN1335734A (zh) | 增益控制放大电路和具有该增益控制放大电路的终端设备 | |
CN1520637A (zh) | 直接变频接收机结构 | |
CN1792040A (zh) | 自动增益控制装置 | |
CN1363138A (zh) |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和自动增益控制用处理器以及解调装置 | |
CN1674432A (zh) | 射地-基地连接的放大电路以及使用该电路的通信装置 | |
CN101674441A (zh) | 自动增益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223160C (zh) | 具自动增益控制机动射频接收器的接收器电路 | |
CN1190904C (zh) | 直接转换接收机 | |
CN1118202C (zh) | 射频类型选择呼叫接收机和接收选择呼叫的方法 | |
US8181082B2 (en) | Wireless receiver system and method with automatic gain control | |
CN1773871A (zh) | 用于数字多媒体广播的零中频调谐器 | |
CN1373562A (zh) | 中继装置 | |
CN1674434A (zh) | 移动通信终端装置、可变增益放大电路和增益控制电路 | |
EP2270980B1 (en) | Receiver with analog and digital gain control, and respective method | |
CN1783964A (zh) | 调谐器电路以及具有该电路的数字广播接收器 | |
CN1288297A (zh) | 接收机 | |
CN1311627C (zh) | 放大器装置及具有该放大器装置的发射装置 | |
CN1841943A (zh) | 发送信号的频带宽或调制方式可变的无线发送装置 | |
CN1135835C (zh) | 四相相移键控调制信号接收组件 | |
CN101536308B (zh) | 使用改进的交叉调制的自动增益控制 | |
CN1613189A (zh) | 没有agc的无线接收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231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9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