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3964A - 调谐器电路以及具有该电路的数字广播接收器 - Google Patents

调谐器电路以及具有该电路的数字广播接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3964A
CN1783964A CN200510129051.5A CN200510129051A CN1783964A CN 1783964 A CN1783964 A CN 1783964A CN 200510129051 A CN200510129051 A CN 200510129051A CN 1783964 A CN1783964 A CN 17839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voltage
agc
circuit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1290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18362C (zh
Inventor
大岩浩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83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39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836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836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20Automatic control
    • H03G3/30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3G3/3052Automatic control in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bandpass amplifiers (H.F. or I.F.) or in frequency-changers used in a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
    • H03G3/3068Circuits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for both R.F. and I.F. stages

Landscapes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 Television Receiver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调谐器电路包括两个AGC控制单元(15,24),它们分别将AGC电压V1和V2提供给AGC放大器(3)。当AGC电压V1高于AGC电压V2时,二极管阴极上的电压变高了,并且二极管11关闭。当AGC电压V2高于AGC电压V1时,二极管(11)阳极上的电压变高了,并且二极管11导通。因此,在普通信号电平的情形中,AGC电压建立起关系(V1≥V2),并且AGC电压V2执行控制。当过大的干扰信号被输入时,AGC控制单元(15)控制AGC放大器(3)以抑制性能的恶化。

Description

调谐器电路以及具有该电路的数字广播接收器
本非临时申请是基于2004年9月24日提交日本特许厅的日本专利申请2004-339118,该申请的整体内容通过引入包括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在诸如电视机、录像机、机顶盒以及其它装置的调谐器电路,并且还涉及数字广播接收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陆上和CATV广播已经从电流模拟广播转成数字广播,因为数字广播能够增加信道的数量,并且可实现高质量的图像处理。因此,对用于接收数字广播的数字广播接收器的需求量正在增加。
图9是在常规数字广播接收器中的调谐器的示意框图。
在图9所示的常规调谐器电路200中,通过天线1接收到的接收信号由输入滤波器2进行频带限制,然后被提供给同时还可称作“RF-AGC放大器3”的可调放大器3。
由可调放大器3放大的接收信号由级间滤波器4(还可称作“SAW”滤波器)进行频带限制,并且被供给混频电路5。天线1、输入滤波器2、可调放大器3、以及级间滤波器4形成了一接收器单元30。
PLL电路7可用调谐电压来改变本地振荡器6的振荡频率,并且该振荡器6产生与调谐电压互锁的本地振荡信号。在这里假设数字解调器电路22控制数字PLL电路7。
混频电路5将本地振荡信号与所接收的信号进行混频,以实现频率变换,并且将一信号提供给IF放大器8。IF放大器8将所接收的信号放大,并将其提供给级间滤波器9。在由级间滤波器9进行带宽限制之后,所接收的信号由可调放大器10(通常也称为“IF-AGC”放大器10)放大,并且被提供给解调器单元20。混频器5、本地振荡器6、PLL电路7、IF放大器8、级间滤波器9、以及IF-AGC放大器10构成一频率转换单元40。RF-AGC放大器3和IF-AGC放大器10可通称为“AGC放大器”。
解调器单元20包括将由IF-AGC放大器10放大的放大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A/D转换器电路21(简称为“A/D”),通过QAM解调、OFDM解调等来解调数字调制信号的数字解调器电路22,以及纠正由噪音等所致错误的纠错电路。数字解调器电路22执行转换,以提供包括图片信号、音频信号、数据信号以及其它的TS(传输流)信号。
数字广播接收器的内部电路将TS信号转换为图片、音频和数据信号,在诸如电视机的图片显示装置上可观看和倾听这些信号。
现描述接收信号(包括干扰信号)的AGC(自动增益控制)操作。
根据接收信号(包括干扰信号)的强度电平来执行AGC操作,以自动达到最优化性能(performance),特别是调整信号电平。通常,使用用于RF信号的RF-AGC放大器以及用于IF信号的IF-AGC放大器。
该示例具有响应数字解调器电路22的指令、将AGC电压提供给AGC放大器3和10的AGC控制单元24。在RF-AGC放大器3中,当所接收信号很弱时,提高AGC放大器的增益以防止NF恶化(deterioration)。当接收信号很强时,降低AGC放大器的增益以调整AGC电压,用于防止失真性能的恶化。
在IF-AGC放大器10中,A/D转换器电路的输入电平同样根据接收信号强度来改变,从而最优化状态中的数字信号被提供给数字解调器电路,以获得最优化解调性能。
特别地,RF-AGC和IF-AGC放大器3和10都具有对应于提供给数字解调器22的接收信号的电平的AGC电压,并因此调节信号的电平,以提高接收灵敏度以及接收性能。虽然在图9中示出的AGC控制单元24与数字解调电路22无关,AGC控制单元24可被安排在数字解调电路22内,或者被安排在解调器单元20之外。
图10示出了级间滤波器9的滤波特征。
如图10所示,将级间滤波器9设计为允许包括在接收带宽中的数字信号频率通过。因此,级间滤波器9大量去除具有在允许范围或带宽之外的频率的干扰信号和其它信号。因此,可以不考虑干扰信号强度的程度,并且解调器单元20的数字解调器电路22进行操作,以使用AGC控制单元24来执行AGC控制。相应地,当输入过量的干扰信号时,来自AGC放大器下游的接收信号的波形被失真了,从而可能恶化接收性能。
图11是在常规数字广播接收器内部的另一调谐器电路的示意框图。
参照图11,调谐器电路210与调谐器电路200不同在于,除了AGC控制单元24控制IF-AGC放大器10之外,还应用了控制RF-AGC放大器3的AGC控制单元15(可仅描述为“AGC”)。其它结构基本与图9中的相同,并因此不再重复对其的详述。
如图11所示,AGC控制电路15产生AGC电压,并将其提供给RF-AGC放大器3。
由于调谐电路210经由AGC控制,同时信号还没有通过级间滤波器9,也是取决于干扰波信号强度的程度来调节RF-AGC放大器的放大电平,并且有可能提供具有接收性能的调谐电路,即使干扰信号变得很强也不会恶化该接收性能。
在该示例中,当输入过量的干扰信号时,降低AGC放大器的增益,以抑制来自AGC放大器下游的接收信号波形失真。但是,当失真信号变得比接收信号要大时,即便干扰信号具有不认为是过量干扰信号的信号电平,则执行AGC控制,以降低AGC放大器的增益,并且该AGC控制可导致不必要的NF恶化。
日本特许公开号06-153100揭示了调谐电路的一种结构,它检测相邻的信道干扰,并且当干扰信号的电平很高时,限制AGC电压以防止接收功能的恶化。
但是,日本特许公开号06-153100仅仅是揭示了调谐器电路的一种结构,当干扰信号在预定值或高于预定值的电平时,该结构限制AGC电压;并没有揭示根据干扰信号来调节AGC电压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调谐电路,当干扰信号的信号电平特别高时,该电路根据干扰信号的信号电平来调节AGC电压,并且当干扰信号的信号电平不是特别高时,防止NF恶化;还提供具有该调谐电路的数字广播接收器。
根据本发明的调谐电路包括接收单元,该单元包括:根据输入控制电压来调节外部传送RF信号的信号电平的电平调节电路;将从接收单元传送的RF信号转化为IF信号的IF信号转换器;接收从IF信号转换器电路传送的信号、并执行数字解调的解调器单元。IF信号转换器电路包括限制IF信号频率带宽的滤波器。调谐器电路还包括AGC控制单元,该单元取决于接收条件,基于提供给滤波器的IF信号和提供给解调器单元的IF信号的信号电平中至少之一,来调节控制电压。
较佳地,AGC控制单元包括:根据提供给滤波器的IF信号的信号电平、来产生第一控制电压的第一电压生成单元;根据提供给解调器单元的IF信号的信号电平、来产生第二控制电压的第二电压生成单元;以及电压控制单元,该单元根据接收情况,将分别来自第一电压控制单元和第二电压控制单元的第一和第二控制电压中至少之一提供给可变放大器。
特别地,电压控制单元包括:排列在第二电压生成单元和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出节点之间的电阻元件;与电阻元件平行排列、在阳极和阴极侧分别与输出节点和第一电压生成单元电耦合的二极管。
特别地,电压控制单元包括:排列在第二电压生成单元和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出节点之间的第二电阻元件,以及排列在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出节点和所述第一电压生成单元之间的第一电阻元件,并且第一电阻元件具有高于第二电阻元件的电阻值。
特别地,电压控制单元响应控制指令,提供分别来自于第一和第二电压产生单元的第一和第二控制电压至少之一。
较佳地,电平调节电路包括MOS晶体管,它在其栅极接收控制电压和用于调节RF信号电平的对应于RF信号的电压信号。
较佳地,电平调节电路包括第一双极晶体管,它在基极接收控制电压和用于调节RF信号电平的对应于RF信号的电压信号。
特别地,电平调节电路还包括串联到用于调节RF信号的第一双极晶体管的第二双极晶体管。
较佳地,电平调节电路相应于根据控制电压来减小RF信号电平的衰减器。
特别地,在第一和第二电压产生单元之间的接收(take over)点(切入电平)中的差异被设置为10到30分贝。
较佳地,组成调谐电路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一芯片。
较佳地,数字广播接收器包括前述调谐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数字广播接收器和调谐电路具有AGC控制单元,它取决于接收条件、基于提供给滤波器的IF信号以及提供给解调器的IF信号的电平的至少之一来调节控制电压。因此,根据接收条件,基于滤波器上游或下游的控制信号,控制电压被调节,并且该调节后的电压被提供给可变放大器,从而可能处理干扰信号特别大的情形、以及干扰信号不是特别大的情形。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会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调谐电路的示意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了电压控制单元的电路结构;
图3-5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RF-AGC放大器的电路结构;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变衰减器的电路结构;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修改的调谐电路的示意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又一修改的调谐电路的示意框图;
图9是在常规数字广播接收器中的一调谐电路的示意框图;
图10示出了级间滤波器的滤波特征;
图11是在常规数字广播接收器中的又一调谐电路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或相应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因此不再重复描述。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调谐电路100包括:由天线1、输入滤波器2、RF-AGC放大器3、以及级间滤波器4组成的接收单元30;由混频电路5、本地振荡器6、PLL电路7、IF放大器8、级间放大器9、以及IF-AGC放大器10组成的频率转换单元40;解调器单元20;AGC控制单元15以及电压控制单元16。
调谐电路100不同于调谐电路210在于,使用了电压控制单元16。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调谐电路100中,由天线1接收的接收信号由输入滤波器2进行带宽限制,然后被提供给RF-AGC放大器3。
由RF-AGC放大器3放大的接收信号由级间滤波器4的进行带宽限制,然后提供给混频电路5。混频电路5将本地振荡信号和接收信号进行混频,以执行频率转换,并且将信号提供给IF放大器8。
IF放大器8将接收信号放大,并将其提供给级间滤波器9。在由级间滤波器9进行带宽限制之后,接收信号被IF-AGC放大器10放大,并被提供给解调器单元20。
如上所述,解调器单元20包括:将由IF-AGC放大器10放大的放大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A/D转换器电路21;,通过QAM解调、OFDM解调等来解调数字调制信号的数字解调器电路22;以及将由噪声等所致纠正的纠错电路23。数字解调电路22执行转换,以提供包括图片信号、音频信号、数据信号等的TS(传输流)信号。
AGC控制单元15根据通过IF放大器8放大、并且被提供给级间滤波器9的接收信号的电平,提供用于对电压控制单元16进行AGC控制的AGC电压。
如上所述,AGC控制单元24根据由A/D转换器电路21提供的信号电平,来提供用于对电压控制单元16进行AGC控制的AGC电压。
电压控制单元16基于分别来自于AGC控制电路15和24的AGC电压来进行操作,并且使用这些AGC电压至少之一,以将AGC电压提供给AGC放大器。
参照图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压控制单元16包括二极管11和电阻12。
二极管11和电阻12被安排在AGC放大器3和AGC控制单元15和24之间,,并且彼此并联。二极管11的阳极侧被电连接到电压控制单元16的示出节点Nd,并且其阴极侧从AGC控制单元15接收AGC电压。
AGC放大器3通过二极管被提供以来自AGC控制单元15的AGC电压。同时,AGC控制单元24通过电阻12提供AGC电压。在这里假设AGC控制单元15和24分别产生AGC电压V1和V2。
当AGC电压V1高于AGC电压V2时,二极管11的阴极带有较高电压,并且关闭。因此,二极管11实际上没有出现。
相应的,当假设二极管11没有出现时,由AGC放大器3的AGC电压所提供的电流不会流经一个终端,从而电阻12几乎不会导致压降,并且控制电压V2控制AGC放大器3。因此,AGC放大器3被控制在一种与参照图9已描述的状态实质上相同的状态。
当AGC电压V2高于AGC电压V1时,二极管11的阳极带有较高电压,并且导通。因此二极管11可被认为是一个小电阻。假设二极管11是一个小电阻,AGC电压V2加在AGC电压V1上,以形成一个AGC电压V1和V2的合成电压,并且当AGC电压V2以大值超过AGC电压V1时,该小电阻的值接近0欧姆。因此,不执行用AGC电压V2的控制,而是执行用AGC电压V1的控制。因此,当AGC电压V1变得很小时,二极管11的电阻分量变得足够小于电阻12,这样就等效地达到一种电阻12不会出现的状态,。这种状态等效于如图11所示的电路。
当可能导致问题的过量信号被输入时,即过量干扰信号被输入时,AGC控制单元15将AGC电压设置在较低的电平,以抑制AGC放大器3的放大。如上所述,因此AGC电压V1和V2展现一种关系(V1<V2),并且执行用AGC电压V1的控制。因此,当过量的干扰信号被输入时,AGC控制单元15控制AGC放大器3,可以抑制性能的恶化。当信号在通常电平上时,可得到关系(V1≥V2),并且执行用AGC电压V2的控制。因此,当干扰信号在基本不会导致问题的电平上时,不执行用控制电压V1的控制,从而可防止NF的非必要恶化。
根据上述描述,二极管11处于中间,从而其阴极电耦合输出节点Nd。但是,如果可变放大器具有增益随着AGC电压的升高而降低这样的反向特性,则二极管的极性必需被反转。
参照图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RF-AGC放大器3包括电容C1-C3、电阻R1-R4、以及场效应晶体管(FET)T1。
电容C1被安排在节点Nb和输入滤波器2之间。电阻R1被安排在电源电压Vcc和节点Nb之间。电阻R2被安排在节点Nb和接地电压GND之间。节点Nb电耦合到晶体管T1的栅极g2。节点Na被提供以AGC电压。电容C3被安排在接地电压GND和节点Na之间。节点Na电耦合到晶体管T1的栅极g1。电阻R4被安排在晶体管T1的源极和接地电压GND之间。晶体管T1具有电耦合到节点Na的漏极。电阻R3被安排在电源电压Vcc和节点Na之间。电容C2被安排在级间滤波器4和节点Na之间。
由于电容C1的电容量,经由输入滤波器2的接收信号的电压电平被提供给栅极g1。另一栅极g2被提供以AGC电压,并且晶体管T1导通,从而晶体管T1的节点Nc的电压电平基于AGC电压和接收信号被放大,并且由于电容C2的电容量,在该电平上放大的电压被提供给级间放大器4。
FET的栅极端具有一个大的正向电阻分量,并且电流几乎不能流过。在上述结构的RF-AGC放大器3中,接收AGC电压的终端电耦合到FET的栅极端,从而AGC电压被输入,同时没有由电阻12所导致的压降。
参照图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RF-AGC放大器3a包括电容C1-C3,电阻R3和R4,以及晶体管T2。晶体管T2是双极晶体管。
晶体管T2的基极电耦合到节点Na。集电极电耦合到节点Nc。发射极通过电阻R4电耦合到接地电压GND。电容C1被安排在滤波器2和节点Na之间。电容C2和C3以及电阻R3与在图3中已描述的RF-AGC放大器的那些基本相同,并因此不再重复详细描述。
当电压施加在晶体管T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时,它将提供给其基极的信号放大,并将放大的信号提供给集电极。在该操作中,提供给基极的AGC电压调节输出电平。
即使比流经FET栅极端的电流要大的电流流经栅极端,电流也几乎不能流经晶体管T2的基极端。因此,提供有AGC放大器的AGC电压的终端电耦合到晶体管T2的基极端,从而可提供AGC电压,同时基本不会由于电阻12而导致压降。
由于PNP和NPN型晶体管比FET要便宜,上述结构可节省成本。
参照图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RF-AGC放大器3b与RF-AGC放大器3b不同在于,还使用了晶体管T3。晶体管T3串联连接晶体管T2,并且具有电耦合到节点Na的基极。晶体管T3具有连接到晶体管T2基极的发射极,以及电耦合到节点Nc的集电极。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AGC电压同样施加在晶体管T2的基极,AGC电压控制集电极的输出电平。串联连接可增加放大因子,从而基极电流可小于在仅使用一个晶体管的结构中的电流。
通过使用上述结构,接收提供给AGC放大器的AGC电压的终端,被电耦合到串联连接的电阻的基极端,并且这样可大量或几乎抑制由电阻12所致的压降。
如上所述,PNP和NPN型晶体管比FET要便宜,并因此可节省成本。
参照图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变衰减器ATN包括电容C1和C2、二极管D1和电阻R5。二极管D1具有电耦合到节点Na的阳极和电耦合到节点Nc的阴极。组件和元件的其它连接关系与已描述的那些基本相同,并因此不再重复详细描述。
二极管D1是具有其阻值根据流经的电流而改变其电阻的PIN二极管。当电流流经二极管D1时,阻值降低以允许信号通过。当无电流流过时,二极管D1的阻值升高以使信号衰减。在该状态中,可通过将AGC电压施加在二极管D1的阳极上来调节信号电平。
上述可变衰减器ATN具有根据AGC电压来使接收信号衰减的特性。因此可变衰减器ATN不执行放大,而是抑制失真,从而它可以提高干扰特性。
因此,该可变衰减器ATN可代替AGC放大器来使用。或者,该可变衰减器可与固定的放大器一起使用,从而在抑制NF恶化的同时增进干扰特性。
参照图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修改的调谐器电路20与调谐器电路110的不同在于,二极管11和电阻元件12分别被电阻元件17和18所替代。上述之外的结构与已描述的那些相同,并因此不再重复详细描述。
电阻元件17具有比电阻元件18足够大的阻值。在该结构的通常操作中,由于电阻元件17具有比电阻元件18足够大的阻值,AGC电压V2与AGC电压V1相比,比较不易受到影响,并且AGC电压V2施加在AGC放大器3上。
当过量信号被输入时,AGC电压V1大幅改变,从而即使AGC电压V2不变时,输出节点Nd的电压电平也会降低,并且可以执行调节,以防止AGC放大器3的增益饱和。
参照图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修改的调谐器电路130与调谐器电路120的不同在于,省略了电阻元件17和18,新加入了开关19,并且AGC控制单元15被控制单元15#代替。上述之外的结构基本上与图2的那些相同,并因此不再重复详细描述。
开关19基于来自于AGC控制单元15#提供的控制信号CT来进行操作。
虽未示出,AGC控制单元15#具有产生控制信号CT的信号产生电路。更具体地,确定IF信号的信号电平是否等于或高于预定阈值电压。当它高于预定电压时,控制信号CT设置为,例如“H”或“L”电平。响应控制信号CT,开关19改变它的连接关系。更具体地,响应于在“L”电平的控制信号CT,它将,例如,AGC控制单元24电耦合到AGC放大器3。同时,响应于在“H”电平的控制信号CT,它将AGC控制单元15#连接到AGC放大器3。
上述结构可转换或改变AGC电压,并因此可执行精确的控制。当可导致问题的过量干扰信号被输入时,控制信号CT获得,例如在“H”电平,并且AGC电压V1控制AGC放大器3。在通常的状态下,控制信号CT获得“L”电平,并且AGC电压V2控制AGC放大器3。上述阈值电压的设置取决于AGC放大器、可变衰减器等的操作极性。
设置在数字广播接收器中的转换点通常是50到60分贝。这是因为,AGC放大器电路以及来自放大器下游的失真几乎在以上的电平开始。转换点(切入电平)是一个开始信号电平,在该电平上AGC电压开始操作。在转换点是70分贝的情形下,当输入电平等于或小于70分贝时,AGC控制不进行操作,并且可变放大器以及可变衰减器获得最大增益。
但是,当输入电平高于70分贝时,AGC控制操作以保持恒量输出电平。更具体地,当80分贝的信号被输入时,可变放大器的增益降低10分贝,即80分贝和70分贝的转换点之间的差异。
假设在通常的操作中,AGC控制单元的转换点设置在50-60分贝。干扰信号可能不在接收带宽之内,而是在接收带宽之外,并且不可能在过大输入电平上处理干扰信号。
相应的,设置在AGC控制单元15#中的转换点最好是高于上述电平。例如,最好将转换点设置在70-80分贝,它要高出一个大约在最小值10分贝和最大值30分贝之间的值。
根据以上的方式,AGC控制单元15#设置为具有高于AGC控制单元24的转换点的转换点,从而AGC控制单元不会影响对非过量干扰信号的AGC控制,并且通过使用两个AGC控制单元可有效地执行AGC控制,以获得调谐器电路的最优化操作。
上述电路结构的部分或整体可形成为单个的IC,以简化电路结构并且提高性能。这样还可以减小尺寸和能耗。
上述电路结构的部分或整体可形被安排在单个的包装壳之内,以简化电路结构并且提高性能。这样同样可以减小尺寸和能耗。
通过将根据实施例的调谐电路安排在单个的包装壳之内,有可能提高通用性,并且可减少用于设计数字广播接收器所需的设计时间。自然地,该调谐电路可安装在数字广播接收器上,并且调谐电路组成部分的部分或整体可安装在单个的IC上。这样的结构可减少电路的占用面积,并且还可减少尺寸和能耗。
虽然本发明得到了详细的描述和示出,但是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仅仅是说明和描述,并非限制,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通过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调谐电路,包括:
接收单元,包括根据输入控制电压来调节外部传送的RF信号的信号电平的电平调节电路;
IF信号转换器电路,将从所述接收单元传送的RF信号转化为IF信号;
解调器单元,接收从IF信号转换器电路传送的IF信号,并执行数字解调,
所述IF信号转换器电路包括限制所述IF信号频率带宽的滤波器;以及
AGC控制单元,基于取决于接收条件提供给所述滤波器的IF信号以及提供给所述解调器单元的IF信号的信号电平中至少之一,来调节所述控制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AGC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电压产生单元,根据提供给所述滤波器的IF信号的信号电平,产生第一控制电压,
第二电压产生单元,根据提供给所述解调器单元的IF信号的信号电平,产生第二控制电压,以及
电压控制单元,取决于所述接收条件,将分别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压产生单元所提供的第一和第二控制电压中的至少之一提供给所述可变放大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控制单元包括:
电阻元件,被排列在所述第二电压产生单元和所述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出节点之间,以及
二极管,被排列为与所述电阻元件并联,并且在其阳极和阴极侧分别电耦合到所述输出节点和所述第一电压产生单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电阻元件,被安排在所述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出节点和所述第一电压产生单元之间;以及
第二电阻元件,被安排在所述电压控制单元的输出节点和所述第二电压产生单元之间;以及
所述第一电阻元件具有高于第二电阻元件的阻值。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控制单元响应控制指令,提供分别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压产生单元提供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电压中至少之一。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谐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压产生单元之间的转换点(切入电平)中的差异设置为10到30分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平调节电路包括MOS晶体管,所述晶体管在其栅极接收所述控制电压和用于调节所述RF信号电平的对应于所述RF信号的电压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平调节电路包括第一双极晶体管,所述晶体管在其基极接收所述控制电压和用于调节所述RF信号电平的对应于所述RF信号的电压信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平调节电路还包括第二双极晶体管,所述晶体管被串联连接到所述第一双极晶体管,用于调节所述RF信号电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平调节电路对应于一衰减器,所述衰减器根据所述控制电压使所述RF信号的电平衰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谐电路,其特征在于,
组成所述调谐电路的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一个芯片。
12.一种数字广播接收器,包括:
调谐器电路,其中
所述调谐器电路包括:
接收单元,包括根据输入控制电压来调节外部传送的RF信号的信号电平的电平调节电路,
IF信号转换器电路,将从所述接收单元传送的RF信号转换为IF信号,
解调器单元,接收从IF信号转换器电路传送的IF信号,并执行数字解调,
所述IF信号转换器电路具有限制所述IF信号频率带宽的滤波器以及
AGC控制单元,基于取决于接收条件提供给所述滤波器的IF信号以及提供给所述解调器单元的IF信号的信号电平中的至少之一,来调节所述控制电压。
CNB2005101290515A 2004-11-24 2005-11-24 调谐器电路以及具有该电路的数字广播接收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836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39118A JP4480555B2 (ja) 2004-11-24 2004-11-24 チューナ回路、それを備えたデジタル放送受信機
JP2004339118 2004-11-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3964A true CN1783964A (zh) 2006-06-07
CN100418362C CN100418362C (zh) 2008-09-10

Family

ID=36461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905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8362C (zh) 2004-11-24 2005-11-24 调谐器电路以及具有该电路的数字广播接收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30404B2 (zh)
JP (1) JP4480555B2 (zh)
CN (1) CN100418362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49956A1 (zh) * 2016-09-19 2018-03-22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Rf信号处理电路及机顶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18229B2 (ja) * 2007-08-28 2011-11-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チューナ回路及び受信装置
JP4574687B2 (ja) * 2008-01-30 2010-11-04 Oki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Rf受信装置
JP2010258995A (ja) * 2009-04-28 2010-11-11 Alps Electric Co Ltd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
JP2011244261A (ja) * 2010-05-19 2011-12-01 Toshiba Corp 受信装置
JP5610899B2 (ja) 2010-07-28 2014-10-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受信回路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受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96532B2 (ja) 1992-10-31 2000-10-1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テレビチューナ装置
GB9508592D0 (en) * 1995-04-27 1995-06-14 Rca Thomson Licensing Corp Rf filter and agc circuit
JP3710658B2 (ja) * 1999-09-29 2005-10-26 株式会社東芝 自動利得制御回路および受信機
JP2001136447A (ja) * 1999-11-09 2001-05-18 Alps Electric Co Ltd デジタルテレビジョン受信用チューナ
JP2003198981A (ja) * 2001-12-28 2003-07-11 Sharp Corp Agc制御型中間周波増幅回路
JP3926702B2 (ja) * 2002-08-07 2007-06-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チューナ
JP2004229076A (ja) * 2003-01-24 2004-08-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振幅可変機能付き同調回路、及び無線通信装置用集積回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49956A1 (zh) * 2016-09-19 2018-03-22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Rf信号处理电路及机顶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80555B2 (ja) 2010-06-16
US20060111067A1 (en) 2006-05-25
CN100418362C (zh) 2008-09-10
US7430404B2 (en) 2008-09-30
JP2006148783A (ja) 2006-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0964C (zh) 电缆调制解调器的调谐器
CN1133279C (zh)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和具有该电路的接收机
CN1090406C (zh) 电缆调制解调器用的调谐器
CN1168315C (zh) 电缆调制解调器用调谐器
US6512416B2 (en) Extended range variable gain amplifier
CN1783964A (zh) 调谐器电路以及具有该电路的数字广播接收器
CN1082313C (zh) 可变增益放大器
CN101043203A (zh) 可变增益放大器和包括其的通信装置
US20050130617A1 (en) Variable-gain low noise amplifier for digital terrestrial applications
CN1758533A (zh) 可变增益放大器
CN102859867B (zh) 具有低噪声系数和电压可变增益的功率放大器
CN1529947A (zh) 接收机和通信终端
CN1574630A (zh) 高频开关电路和半导体装置
CN1531196A (zh) 可变增益放大电路
CN1773844A (zh) 可变增益放大器
CN1674432A (zh) 射地-基地连接的放大电路以及使用该电路的通信装置
CN1409507A (zh) 无线通信接收机
CN101056093A (zh) 可变增益放大器
CN1841923A (zh) 具有可变增益模式的低噪音放大器和差分放大器
CN1792040A (zh) 自动增益控制装置
CN1069477C (zh) 并联非调谐视频中频放大器和具有此放大器的电视接收机
US7956933B2 (en) Tuner circuit and digital broadcast receiver with low distortion performance and low power consumption
CN1272977A (zh) 放大器
CN1009890B (zh) 接收装置
CN1092001C (zh) 用于在接收机中对中频信号进行放大和检波的单片集成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0

Termination date: 201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