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96515B -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96515B
CN111196515B CN201911133283.6A CN201911133283A CN111196515B CN 111196515 B CN111196515 B CN 111196515B CN 201911133283 A CN201911133283 A CN 201911133283A CN 111196515 B CN111196515 B CN 1111965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roller pair
pair
mode
sheet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332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96515A (zh
Inventor
高根良太
武市康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196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65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965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965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04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 B65H9/006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the stop being formed by forwarding means in stand-b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02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changing orientation of sheet by only controlling movement of the forwarding means, i.e. without the use of stop or register wal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9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e.g. weight, thicknes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4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 B65H2404/1441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involving controlled actu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4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 B65H2404/1442Tripp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7/0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 B65H2407/2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for manual intervention of operator
    • B65H2407/21Manual fee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1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2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2Dis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2Distance
    • B65H2511/224Nip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belts or between rollers and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5/00Physical ent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511/00 or B65H2513/00
    • B65H2515/10Mass, e.g. mass flow rate; Weight; Inerti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1Size of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布置在第二辊对上游的第一辊对通过分离机构而彼此分离。控制部构造成在片材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之后开始旋转第二辊对。控制部构造成基于由获取部获取的关于片材长度的信息而执行多种模式中的任一种,所述多种模式包括在第一辊对处于接触状态的同时使上游辊对和第一辊对旋转以传送片材的第一模式、以及操作分离机构以分离第一辊对并且在第一辊对处于分离状态的同时旋转上游辊对以传送片材的第二模式。

Description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装置和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使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对准辊对而使片材偏斜来校正片材的歪斜进给的技术广泛地用于安装在成像装置(例如打印机、复印机、多用途打印机等)中的片材传送装置中。在这种构造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在对准辊对和位于对准辊对上游且夹持片材的传送辊对之间,片材随着歪斜进给校正而扭曲。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对准辊对开始旋转,则存在扭曲的部分被对准辊对夹住、因而在片材上引起褶皱的情况。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11-79474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即:在通过使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对准辊对而校正歪斜之后并且在对准辊对开始旋转之后使布置在对准辊对上游的传送辊对暂时分开。根据该文献,由于通过释放传送辊对的抓持而消除了由歪斜进给校正引起的片材变形,因此可以减少产生褶皱。
然而,根据上述文献,每传送一张片材就执行使传送辊对分开的操作和使分开的传送辊对再次接触的操作。因此,即使在引起褶皱的可能性实际上非常小的情况下,也一律执行使传送辊对分开和接触的操作。这一事实通常成为降低片材传送装置的生产量的因素。例如,在用于使传送辊对旋转的驱动源也作为用于使传送辊对分开的驱动源的情况下,在执行使传送辊对分离或接触的操作期间,暂时停止片材传送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片材起皱并抑制生产量下降的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片材传送装置包括:第一辊对,其构造成传送片材;第二辊对,其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布置在第一辊对的下游并且构造成传送片材;上游辊对,其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布置在第一辊对的上游并且构造成传送片材;分离机构,其构造成使第一辊对彼此分离;获取部,其构造成获取关于片材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片材长度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构造成在片材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之后使第二辊对开始旋转,控制部构造成基于由获取部获取的关于片材的片材长度的信息而执行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多种模式中的任一种,第一模式在第一辊对处于接触状态的同时使上游辊对和第一辊对旋转以传送片材,使得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第二模式操作分离机构以使第一辊对分离并且在第一辊对处于分离状态的同时旋转上游辊对以传送片材,使得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成像装置包括:成像单元,其构造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和片材传送装置,其构造成向成像单元传送片材,其中片材传送装置包括:第一辊对,其构造成传送片材;第二辊对,其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布置在第一辊对的下游并且构造成传送片材;上游辊对,其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布置在第一辊对的上游并且构造成传送片材;分离机构,其构造成使第一辊对彼此分离;获取部,其构造成获取关于片材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片材长度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其构造成在片材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之后使第二辊对开始旋转,控制部构造成基于由获取部获取的关于片材的片材长度的信息而执行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多种模式中的任一种,第一模式在第一辊对处于接触状态的同时使上游辊对和第一辊对旋转以传送片材,使得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第二模式操作分离机构以使第一辊对分离并且在第一辊对处于分离状态的同时旋转上游辊对以传送片材,使得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片材传送装置包括:片材支撑部,其构造成支撑片材;第一辊对,其构造成传送从片材支撑部进给的片材;第二辊对,其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布置在第一辊对的下游并且构造成传送片材;上游辊对,其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布置在第一辊对的上游并且构造成传送片材;分离机构,其构造成使第一辊对彼此分离;管控部,其构造成与支撑在片材支撑部上的片材在宽度方向上的边缘接触并且管控片材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检测部,其构造成检测管控部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输入部,其使得能够输入关于片材在宽度方向上的片材宽度的信息;控制部,其构造成在片材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之后控制开始使第二辊对旋转的传送操作,控制部构造成基于通过输入部输入的片材宽度和由检测部检测到的管控部的位置而执行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多种模式中的任一种,第一模式在第一辊对处于接触状态的状态下使上游辊对和第一辊对旋转以传送片材,使得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第二模式操作分离机构以使第一辊对分离并且在第一辊对被分离的状态下旋转上游辊对以传送片材,使得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
参照附图,根据下文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3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预对准辊对接触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预对准辊对分离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与第一实施例的预对准辊对接触的状态相对应的预对准辊对的驱动机构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了与第一实施例的预对准辊对分离的状态相对应的预对准辊对的驱动机构的透视图。
图7是使第一实施例的预对准辊对旋转的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8是执行第一实施例的预对准辊对的分离操作的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传送操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决定使第一实施例的预对准辊对接触或分离的表格。
图11是示出了片材的扭曲的示意图。
图12是第一实施例的片材传送操作的定时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片材传送操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多用途托盘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多用途托盘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的示意图。成像装置100基于从外部个人计算机输入或从文档读取的图像信息而在用作记录介质的片材上形成图像。用作记录介质的片材包括纸张片材、用于信封的片材、用于高射投影仪的塑料膜和布。
成像装置100包括存储成像单元150的装置主体100A、以及布置在装置主体100A上方并从文档读取图像信息的图像读取装置300。用作示例性成像单元的成像单元150是包括四个成像站PY、PM、PC和PK、中间转印带155和定影单元160的中间转印型电子照相单元。
成像站PY至PK中的每一个通过执行电子照相处理而在感光鼓151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即,在需要成像站PY至PK中的每一个形成调色剂图像时,用作感光构件的感光鼓151被旋转地驱动,使得充电单元对感光鼓151的表面均匀地充电。设置在装置主体100A的下部处的曝光单元152通过基于图像信息用激光束照射感光鼓151而使感光鼓151的表面曝光,以在感光鼓151上绘制静电潜像。显影单元153向感光鼓151供应带电的调色剂颗粒,以使感光鼓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由成像站PY至PK形成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初次转印辊154而从感光鼓151初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55。通过设置在各个成像站PY至PK中的清洁单元去除留在感光鼓151上的粘附材料(例如调色剂)。
用作中间转印构件的中间转印带155围绕二次转印内辊156、张紧辊157和拉伸辊158卷绕,并且在图1中被逆时针地旋转驱动。承载在中间转印带155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被限定于中间转印带155和面对二次转印内辊156的二次转印辊159之间的二次转印部处被二次转印到片材S上。通过带清洁单元去除留在中间转印带155上的粘附材料(例如调色剂)。
已经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S被输送至定影单元160。用作本实施例的定影单元的定影单元160包括用作传送片材S的旋转部件的定影辊、与定影辊一起夹持片材S的压力辊、以及加热定影辊的热源(例如卤素加热器)。定影单元160通过在传送片材S的同时对调色剂图像施加热和压力来熔化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于是调色剂图像随着调色剂粘附到片材上而被定影到片材S上。
与这种成像过程并行地,片材S从盒式片材进给部110或多片材进给部115中的任何一个朝成像单元150逐张地进给。盒式片材进给部110各自包括用作片材支撑部的片材进给盒111和从片材进给盒111进给片材S的片材进给单元112。多片材进给部115还包括作为片材支撑部的另一示例的多用途托盘116和进给放置在多用途托盘116上的片材的片材进给单元117。片材进给单元112和117包括进给片材S的进给辊112a和117a以及使由进给辊112a和117a传送的片材S与其他片材分离的分离辊112b和117b。注意,片材进给单元112和117中的每一个均是示例性的片材进给单元,并且可以由诸如分离垫系统和空气进给系统的其他机构代替。通常,多用途托盘116也被称为多托盘或手动进给托盘。
由片材进给单元112或117进给的片材S经由牵引辊对113或119而被传送至歪斜进给校正部130。本实施例的歪斜进给校正部130由预对准辊对121和对准辊对131组成。如后文详细地描述的,歪斜进给校正部130校正片材S的歪斜,并且在与成像单元150的成像处理的进展同步的定时将片材S发送至二次转印部。
已经通过穿过二次转印部和定影单元160而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通过片材排出部170中的排出路径172而被传送至排出辊对171。在单面打印的情况下,片材S通过排出辊对171排出到设置在装置主体100A与图像读取装置300之间的片材排出托盘180上。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在其第一面上已经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被排出辊对171反向传送或转回以被递送至双面传送部190,并且被传送辊对193和193传送通过双面路径192。然后,片材S再次到达歪斜进给校正部130处,并且通过成像单元150在片材的第二面上形成图像。然后,片材S由排出辊对171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180上。
在以上描述中,成像单元150仅是成像单元的一个示例,并且可以使用诸如直接转印型电子照相单元或者喷墨型或胶版印刷型成像单元的其他成像单元。
控制系统
图2是示出了成像装置100的控制系统的框图。用作本实施例的控制部的控制单元200安装在成像装置100的装置主体100A中。控制单元200包含至少一个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201的处理器、包括只读存储器(ROM)202的非临时存储单元、和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03的临时存储单元。CPU201读取并执行存储在ROM202中的程序等以控制整个成像装置的操作。例如,CPU 201通过将命令信号发送至成像单元150和定影单元160来控制成像单元150的调色剂成像过程和定影单元160的温度。诸如ROM 202和RAM 203的存储单元变为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区域,并且在CPU 201执行程序时也变为工作区。
CPU 201将驱动信号发送至马达驱动电路204,该马达驱动电路204驱动使对准辊对131旋转的对准驱动马达133、使预对准辊对121旋转的预对准驱动马达145、和使牵引辊对119旋转的牵引驱动马达120。对准驱动马达133与用作对准辊对131的驱动辊的对准驱动辊131a连接,并且预对准驱动马达145与用作预对准辊对121的驱动辊的预对准驱动辊121a连接。牵引驱动马达120也与用作牵引辊对119的驱动辊的牵引驱动辊119a连接。
接收到驱动信号的马达驱动电路204向各马达供应电力。注意,预对准驱动马达145还用作用于致动预对准辊对121的分离机构140的驱动源,并且能够沿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CPU 201发送不仅指定预对准驱动马达145的旋转速度而且还指定旋转方向的驱动信号,以使得马达驱动电路204使预对准驱动马达145沿指定的旋转方向旋转。
传感器输出检测电路205检测用于控制本实施例的片材传送操作的各种传感器129、132和134的输出信号。例如,在使用具有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的光电传感器作为传感器的情况下、以及在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指示光接收量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传感器输出检测电路205输出高水平信号,即ON信号。同时,在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指示光接收量小于阈值的情况下,传感器输出检测电路205输出低水平信号,即OFF信号。尽管在此已经示例了传感器输出检测电路205输出双水平信号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布置成使得传感器输出检测电路205输出与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相对应的多值信号。在下文中,将把从传感器输出检测电路205输出且与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相对应的信号作为每个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行处理。
分离传感器129是用于检测分离机构140的状态的传感器。分离传感器129构造成在预对准辊对121处于分离状态的情况下打开,而在预对准辊对121处于接触状态的情况关闭。对准传感器132是用于检测片材到达对准辊对131的传感器,并且在检测位置处检测到片材时打开,而在没有检测到片材时关闭。
多尺寸传感器134是能够检测支撑在片材支撑部上的片材的尺寸的传感器的一个示例。本实施例的多尺寸传感器134检测布置于图1的多用途托盘116中的一对侧部管控板(本实施例中的管控部)之间在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CPU 201可以基于多尺寸传感器134的检测结果来识别支撑在多用途托盘116上的片材的宽度。
控制单元200还与用作成像装置100的用户界面的控制台部分301连接。控制台部分301包括用作为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部的显示单元,显示单元的物理键和触摸面板功能部用作输入部,所述输入部使得能够通过接收用户的输入操作来输入信息。控制单元200向控制台部分301发送命令信号,以使显示单元以诸如图像和/或文本消息的形式显示信息。输入至控制台部分301的信息(例如片材信息、打印条件的设定信息、指示开始成像操作的命令等)被发送至控制单元200。
歪斜进给校正部
接下来,将参考图3和4(其是示出了歪斜进给校正部130的示意图)描述第一实施例的歪斜进给校正部130的构造和操作。图3示出了处于接触状态的预对准辊对121,图4示出了处于分离状态的预对准辊对121。
如图3和4中所示,歪斜进给校正部130包括对准辊对131和位于对准辊对131上游的预对准辊对121。更进一步地,在从多片材进给部115进给片材的情况下,在预对准辊对121的上游还布置牵引辊对119。沿着片材S从牵引辊对119经由预对准辊对121至对准辊对131的传送路径的方向在下文中将被称为片材传送方向。预对准辊对121是本实施例的第一辊对,对准辊对131是本实施例的第二辊对。在本实施例中,牵引辊对119是设置在第一辊对上游的上游辊对或第三辊对。
牵引辊对119由牵引驱动辊119a和被牵引驱动辊119a驱动的牵引从动辊119b构成,并且夹持并传送从图1的多片材进给部115的片材进给单元117接收的片材。预对准辊对121由预对准驱动辊121a和被预对准驱动辊121a驱动的预对准从动辊121b构成,并且夹持并传送从牵引辊对119接收的片材。预对准辊对121可以通过后文描述的分离机构140而在接触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在接触状态中预对准驱动辊121a与预对准从动辊121b接触以限定夹持部,在分离状态中夹持部被释放。对准辊对131由对准驱动辊131a和对准从动辊131b组成,并且夹持片材S以将片材传送至二次转印部。
歪斜进给校正部130还设置有能够在预对准辊对121和对准辊对131之间的检测位置处检测片材S的对准传感器132。将光投射到片材传送路径上并且能够检测来自片材S的反射光的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或者检测在片材传送路径上突出的标记的枢转操作的透射型光电传感器可以用作对准传感器132。
在片材传送操作中,从预对准辊对121送出的片材的前边缘或从牵引辊对119送出并穿过处于分离状态的预对准辊对121的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对准辊对131。由此,在从与片材传送方向正交的片材宽度方向看时,片材S弯曲并形成弯曲部,并且片材的前边缘跟随对准辊对131的夹持部。因此,片材S的歪斜进给得以校正。
如图3所示,限定歪斜进给校正部130的片材传送路径的传送引导件126由面对片材S的一个表面的第一引导件126a和面对片材S的另一表面的第二引导件126b组成。传送引导件126在预对准辊对121和对准辊对131之间限定允许片材S形成弯曲部L1的弯曲部空间。换句话说,第一引导件126a具有从片材宽度方向来看时扩大以远离连接预对准辊对121的夹持部和对准辊对131的夹持部的线段的形状,并且被布置成位于弯曲的片材的外部。
顺便提及,随着用作记录介质的片材的多样性,要求用于成像装置中的片材传送装置能够稳定地传送各种尺寸的片材。更具体地,存在这样的情况,即狭窄地设定传送辊对之间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距离,使得诸如明信片的小片材可靠地从上游传送辊对传递至下游传送辊对。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牵引辊对119与预对准辊对121之间以及预对准辊对121与对准辊对131之间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距离均被构造成短于成像装置100所支持的最小尺寸片材。
然而,在如上所述缩短预对准辊对121和对准辊对131之间的距离的构造中,在片材S开始被对准辊对131传送时,片材S可能引起褶皱。即,在对准辊对131开始旋转之前的状态下,由于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对准辊对131,因此片材形成弯曲部。在如图11所示在形成弯曲部之前歪斜地进给片材的情况下,抵靠对准辊对131的片材S形成关于其宽度方向不对称的弯曲部。如果对准辊对131在片材被扭曲的这种状态下开始旋转,则不对称地变形的片材的一部分会由于被对准辊对131夹持而产生褶皱。
在传送具有较小刚度或小强度的片材(例如具有小基重的片材)时,容易发生由片材的扭曲引起的褶皱。更进一步地,片材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长度越长,褶皱的发生率倾向于越高。这是因为在校正歪斜之前片材歪斜的情况下,被预对准辊对121夹持的片材的一部分的位置随着预对准辊对121旋转而在宽度方向上、即图11中向左侧逐渐偏移。由于对准辊对131处的片材位置和预对准辊对121处的片材位置之间的间隔随着片材传送而增大,片材的扭曲增大并且因此片材容易起皱。
于是,根据本实施例,预对准辊对121在必要时分开,以减小在对准辊对131开始传送片材S时引起褶皱的可能性。为此,歪斜进给校正部130设置有用于使预对准辊121在如图3所示的接触状态和如图4所示的分离状态之间切换的分离机构140。
如图3和4所示,分离机构140包括分离臂142,该分离臂142以分离轴141为中心摆动、并且通过使预对准从动辊121b的辊轴移动而使预对准辊对121彼此接触和分离。注意,作为弹性部件的压力弹簧143设置在预对准从动辊121b的辊轴与固定至成像装置100的框架构件上的金属片144之间,并且推压预对准从动辊121b以使其与预对准驱动辊121a压力接触。
图5和6是示出了分离机构140的细节的透视图,其中图5示出了处于接触状态的预对准辊对121,而图6示出了处于分离状态的预对准辊对121。除了分离轴141和分离臂142之外,分离机构140还包括分离齿轮146、分离传动轴148、凸轮149、杆127、定位弹簧128和分离传感器129。
分离齿轮146和凸轮149支撑在分离传动轴148上,并且通过预对准驱动马达145的驱动力而在装置内旋转。用作凸轮构件的凸轮149通过按压与分离轴141连接的杆127而使分离轴141枢转。与分离轴141连接的定位弹簧128推压分离轴141以将杆127压向凸轮149。附接至分离轴141的分离臂142随着杆127的移动而摆动,并且使预对准从动辊121b的旋转轴121d沿接近或远离预对准驱动辊121a的方向移动。由此,如图6所示在凸轮149按压杆127时,分离臂142在抵抗压力弹簧143的推压力的同时使旋转轴121d移动并使预对准辊对121分离,如图4所示。同时,如图5所示在由凸轮149引起的杆127上的压力被释放时,预对准辊对121通过如图3所示的压力弹簧143的推压力而返回到接触状态。
分离传感器129是能够检测设置在分离轴141上的标记部141a的透射型光电传感器。标记部141a布置成使得在分离轴141在对应于分离轴141的接触状态的角度和对应于分离轴141的分离状态的角度之间枢转时分离传感器129的检测信号改变。注意,分离传感器129仅仅是能够检测预对准辊对121是接触还是分离的一个示例性传感器,并且可以由例如检测预对准从动辊121b的旋转轴121d的位置的设备代替。
如图7和8所示,预对准驱动马达145的输出齿轮145a与分离齿轮146和预对准驱动齿轮147啮合,预对准驱动齿轮147附接至预对准驱动辊121a的驱动轴121c。关于预对准驱动马达145的旋转方向,从输出轴突出的方向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将被表示为CW方向,而与该方向相反的方向(即,逆时针方向)将被表示为CCW方向。CW方向是本实施例的第一方向,CCW方向是本实施例的第二方向。预对准驱动齿轮147设置有单向离合器机构,该单向离合器机构在输出齿轮145a沿CW方向旋转时传递驱动轴121c的驱动力,而在输出齿轮145a沿CCW方向旋转时空转。分离齿轮146也设置有单向离合器机构,该单向离合器机构在输出齿轮145a沿CCW方向旋转时传递分离传动轴148的驱动力,而在输出齿轮145a沿CW方向旋转时空转。
在如图7所示预对准驱动马达145沿CW方向(即第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下,驱动力通过预对准驱动齿轮147传递至驱动轴121c并且预对准辊对121旋转。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驱动力传递到分离传动轴148并且分离机构140没有被致动,因此预对准辊对121的接触状态或分离状态得以维持。
同时,在如图8所示预对准驱动马达145沿CCW方向(即第二方向)旋转的情况下,驱动力通过分离齿轮146传递至分离传动轴148,并且通过分离机构140而切换预对准辊对121的接触状态和分离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驱动力传递至驱动轴121c,并且预对准辊对121保持处于未被驱动的状态。因此,本实施例的预对准辊对121的驱动构造能够通过切换预对准驱动马达145的旋转方向来切换预对准辊对121的旋转驱动和分离机构140的驱动。
接下来,将参照图3和4描述在预对准辊对121接触和分离的状态下片材在歪斜进给校正部130处的行为。
在预对准辊对121处于接触状态的情况下,由牵引辊对119传送的片材S被处于接触状态的预对准辊对121夹持并传送,如图3所示。然后,随着在片材S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对准辊对131的夹持部之后预对准辊对121旋转预定量,在预对准辊对121和对准辊对131之间形成片材S的弯曲部L1。
同时,在预对准辊对121处于分离状态的情况下,在牵引辊对119和对准辊对131之间形成片材S的弯曲部L2,如图4所示。注意,根据本实施例,存在以下两种情况,即在预对准辊对121预先分离的状态下通过牵引辊对119形成弯曲部L2、以及在预对准辊对121接触的状态下形成弯曲部之后使预对准辊对121分离。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与预对准辊对121处于接触状态的情况相比,夹持片材S的辊对之间的距离变宽。因而,不仅第一引导件126a和第二引导件126b之间的弯曲部空间、而且牵引辊对119和预对准辊对121之间的片材传送路径均可以用作允许形成弯曲部L2的空间。因此,与预对准辊对121处于接触状态的情况相比,如图11所示的片材S的扭曲得以减轻。
这里,构成片材传送路径的传送引导件126的形状设置成能够通过在预对准辊对121的上游侧处支撑片材S的下表面而抑制片材S下垂。更具体地,在宽度方向上来看时预对准辊对121的穿过夹持部的切线T1布置成与位于预对准辊对121的上游侧处的传送引导件126的下引导面126u相交。更进一步地,在预对准辊对121的上游侧处片材传送路径的宽度(即片材厚度方向上的距离)的最大值被设置为小于预对准辊对121与对准辊对131之间的片材传送路径的最大宽度,即小于弯曲部空间的宽度。
如果允许片材S在牵引辊对119和处于分离状态的预对准辊对121之间大量下垂,则递送片材的牵引辊对119的一部分力最终被吸收为下垂部分的变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使片材S的前边缘抵靠对准辊对131的夹持部的力不足,因此歪斜校正功能可能降低。同时,根据本实施例,由于片材S在被下引导面126u支撑片材S的下表面的同时抵靠对准辊对131,因此可以在确保歪斜校正功能的同时减轻片材S的扭曲。
传送控制
将参考图9中的流程图来描述本实施例的用于控制片材传送操作的方法。注意,下面描述的流程图的每个处理步骤通过由控制单元200的CPU 201执行的控制程序来处理。
首先,在步骤F101中用户在向成像装置100输入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任务(即打印作业)之前预先通过控制台部分301输入打印信息,例如关于要用于成像的片材的信息以及关于指定是否进行双面打印的信息。要输入的片材信息包括片材尺寸和基重。即,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台部分301用作用于获取关于片材的片材长度的信息的获取部。在成像装置100包括多个片材支撑部(即,本实施例中的片材进给盒111和多用途托盘116)的情况下,针对每个片材支撑部设定关于片材的信息。基于从控制台部分301接收到的信号,CPU 201将关于片材的信息登记在存储单元中所准备的存储区域中。
接下来,随着打印作业输入至成像装置100,在步骤F102中开始执行打印作业。输入打印作业是指用户通过按下控制台部分301的打印执行按钮来指示打印的情况、或者以页面描述语言描述的数据通过网络从外部计算机发送至成像装置100的情况。
接下来,在用作片材进给源的片材进给部为多用途托盘116(即步骤F117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F103中执行预对准辊对121的分离确定处理。本实施例中的分离确定处理基于片材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长度(在下文中简称为“片材长度”)和片材的基重来执行。至于进行分离操作的定时,可以从校正歪斜之前的时间阶段和校正歪斜之后的时间阶段这两个时间阶段中选择。这里,校正歪斜之前的时间阶段是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对准辊对131之前的时间阶段,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分离操作的执行定时具体设定在开始进给片材之前的定时。校正歪斜之后的时间阶段是在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对准辊对131之后直到开始驱动对准辊对131的时间阶段。
图10中的表指示确定条件的组合与是否要在分离确定处理中执行分离操作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本实施例,仅在片材长度为预定阈值X[mm]以上的情况下才执行分离操作,而在片材长度小于阈值的情况下不执行分离操作。更进一步地,仅在片材的基重小于预定阈值M[gsm:克/平方米]的情况下才执行分离操作,而在片材的基重大于阈值的情况下不执行分离操作。即,在已知片材的长度和基重的情况下,本实施例设定成使得在片材长度大于阈值且基重小于阈值时执行分离操作,而在片材长度小于阈值以及基重大于阈值时不执行分离操作。
阈值X是即使预对准辊对121分离也可以由上游传送辊对(即牵引辊对119或盒侧牵引辊对113)传送的片材的长度。即,阈值X被设定为大于从上游传送辊对到对准辊对131沿着片材传送方向测量的距离的值。这种布置设定成使得在校正歪斜之前执行预对准辊对121的分离操作的情况下在预对准辊对121分离的状态下从上游传送辊对递送的片材到达对准辊对131。基重的阈值M的值被设定为在没有使预对准辊对121分离的状态下传送片材的情况下通过实验确认引起褶皱的频率的情况下的允许范围的边界值。阈值X和M的值以及图10所示的对应关系被预先存储在控制单元200的存储单元中。
执行分离操作,结果是释放了预对准辊对121对片材的夹持,因此可以防止在对准辊对131开始旋转后扭曲增大。因此,在片材长度大于阈值的情况下,通过执行分离操作可以减少褶皱的发生。同时,在片材长度短于阈值的短片材的情况下,即使在预对准辊对121保持处于接触状态的同时对准辊对131开始旋转,引起褶皱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这是因为与长片材相比,在传送期间发生扭曲变化的程度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预对准辊对121保持处于接触状态,并且省略分离操作。
在基重大于阈值的情况下,片材的刚度高并且不论片材长度如何片材相对不易起皱。同时,在基重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易于发生由于片材长度引起褶皱的可能性。因此,仅在片材长度大于阈值并且基重小于阈值时才可以通过执行分离操作来有效地抑制产生褶皱。
这里,在校正歪斜之前设定在片材长度大于阈值并且基重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分离操作的执行定时。由于此,在执行分离操作之后,预对准辊对121在校正歪斜之后也保持处于分离状态。在进给具有相同片材长度和基重的多张片材的情况下,如果在传送第一张片材时执行了分离操作,则预对准辊对121保持处于分离状态,直到至少最后一张片材的后边缘通过预对准辊对121的位置之时。因此,在打印作业中从一个相同的进给单元顺序地进给多张片材的情况下,与每次进给一张片材就执行分离操作和接触操作的布置方案相比,可以提高生产量。
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还具有使得能够开始打印作业而无需用户通过控制台部分301明确地输入放置在多用途托盘116上的片材的尺寸的自由尺寸模式。在如图10中的表所示放置在多用途托盘116上的片材的尺寸未知或不确定的情况下,即在即使CPU 201参考从控制台部分301接收到的信号等CPU 201也不能具体确定片材尺寸的情况下,与基重相对应地执行分离确定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在基重大于阈值M的情况下不执行分离操作,而在基重小于阈值M的情况下执行分离操作。
这里,在未知片材长度时执行分离操作的情况下,将分离操作的执行定时设定为校正歪斜之后的定时,并且在校正歪斜之前将预对准辊对121设定在接触状态。由于预对准辊对121在校正歪斜之前彼此接触,因此无论片材长度如何,都可以稳定地进行歪斜校正。更进一步地,尽管由于片材长度未知而存在实际片材长度超过上述阈值X的情况,但是可以通过在基重小于预定阈值M的情况下在校正歪斜之后执行分离操作来减小在片材上引起褶皱的可能性。同时,对于具有大于阈值M的基重的片材,引起褶皱的可能性低,并且省略分离操作。
基于上述分离确定处理的结果,控制预对准辊对121在传送片材时的操作。在图9中,作为步骤F103中的分离确定处理的结果,在确定预对准辊对121在校正歪斜之前处于分离状态(即,步骤F104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F105中执行分离操作。在确定预对准辊对121在校正歪斜之前处于接触状态(即,步骤F104中为“否”)的情况下,在步骤F106中执行接触操作。根据本实施例,在开始进给片材之前执行步骤F105中的分离操作和步骤F106中的接触操作这些操作。在执行分离操作和接触操作的情况下,CPU 201使预对准驱动马达145沿CCW方向旋转,并且在确认分离传感器129的检测结果已经改变之后停止预对准驱动马达145。
注意,在执行步骤F105之前根据分离传感器129的检测结果检测到预对准辊对121已经处于分离状态的情况下,维持预对准辊对121的分离状态而不执行分离操作。以相同的方式,在执行步骤F106之前检测到预对准辊对121已经处于接触状态的情况下,维持预对准辊对121处于接触状态而不执行接触操作。
接下来,在开始驱动多片材进给部115的片材进给单元117时,在步骤F107中开始从多用途托盘116进给片材。片材在被牵引辊对119夹持的同时传送,经由处于接触状态或分离状态的预对准辊对121而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对准辊对131,并且在步骤F108中形成弯曲部。如果此时预对准辊对121处于分离状态,则片材的前边缘通过被牵引辊对119传送而抵靠对准辊对131。
之后,根据步骤F103中的确定结果,在步骤F109中确定在校正歪斜之后是否分离预对准辊对121。在已经确定在校正歪斜之后预对准辊对121处于分离状态(即,步骤F109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F110中执行分离操作。在已经确定在校正歪斜之后预对准辊对121处于接触状态(即,步骤F109中为“否”)的情况下,在步骤F111中使预对准辊对121保持处于接触状态。根据本实施例,在对准辊对131开始旋转之前执行步骤F110中的分离操作或步骤F111中的接触操作这些操作。更进一步地,在检测到预对准辊对121已经处于分离状态的情况下,不执行分离操作。
如果确认预对准辊对121处于作为在校正歪斜之后的状态设定的状态,则对准辊对131在步骤F112中在与成像单元150的调色剂成像处理的进展同步的时刻开始旋转。如果此时预对准辊对121处于接触状态,则控制预对准驱动马达145以使其与对准驱动马达133开始旋转同时地开始沿CW方向旋转。更进一步地,在片材长度比从牵引辊对119到对准辊对131的距离长的情况下,也控制牵引驱动马达120以使其与对准驱动马达133开始旋转同时地开始旋转。之后,调色剂图像被从中间转印带二次转印到通过二次转印部的片材上。然后,在通过定影单元160使图像定影之后,在步骤F113中将片材排出成像装置。
然后,在存在下一页的数据(即,步骤F114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F117中确定下一片材的进给源(即,片材从其进给的进给部)是否是多用途托盘116,并且在进给源是多用途托盘116的情况下,重复步骤F103至F113的处理。如果没有下一页,则在步骤F115中完成打印作业,并且在步骤F116中执行接触操作以使预对准辊对121返回至作为初始位置的接触位置。
注意,在步骤F117中进给源不是多用途托盘116的情况下,不执行预对准辊对121的分离确定处理,并且在步骤F118中将预对准辊对121设定在接触状态。如果此时预对准辊对121处于分离状态,则执行接触操作。如果预对准辊对121已经处于接触状态,则不执行接触操作。之后,在步骤F119中开始进给片材,并且在步骤F120中使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对准辊对131以校正歪斜。然后,在步骤F112中对准辊对131开始旋转,并且在步骤F113中执行一系列图像转印和排出片材的操作。
接下来,将参考图12中的定时图来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执行的一种示例性片材传送操作。该定时图指示这样的情况下的操作,在该情况中在步骤F103中通过预对准辊对121的分离确定处理来进行确定,使得在校正歪斜之前使预对准辊对121处于接触状态,并且在校正歪斜之后使预对准辊对121处于分离状态。
在将打印作业输入至成像装置100并且开始进给片材之后,在时间t1开始驱动牵引驱动马达120和预对准驱动马达145。因为这里将预对准辊对121设定为处于接触状态,所以预对准驱动马达145沿CW方向旋转。此后,片材的前边缘到达对准传感器132的检测位置,并且对准传感器132检测到片材并且在时间t2从“关闭”变为“打开”。自对准传感器132检测到片材时起经过预定时间之后,牵引驱动马达120和预对准驱动马达145在时间t3停止。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对准辊对131,因此在时间t2至t3期间校正片材的歪斜。
之后,在对准辊对131开始旋转之前,预对准驱动马达145在时间t4沿CCW方向旋转,并且在分离传感器129已经从“关闭”变为“打开”之后,预对准驱动马达145在时间t5停止。即,分离操作在时间t4开始并且在时间t5结束。由此,预对准辊对121从接触状态切换到分离状态。
随后,对准驱动马达133在时间t6开始旋转,并且牵引驱动马达120同时开始旋转。由此,片材被从对准辊对131进给到二次转印部。注意,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预对准辊对121是分离的,所以即使在对准驱动马达133旋转之后,预对准驱动马达145也停止。在校正歪斜之后将预对准辊对121的状态设定为接触状态的情况下,在对准驱动马达133开始旋转的同时使预对准驱动马达145沿CW方向旋转。
之后,由于片材的后边缘通过对准传感器132的检测位置并且对准传感器132在时间t7从“打开”变为“关闭”,牵引驱动马达120和对准驱动马达133停止。此后,在确定打印作业已经完成时,在分离传感器129从“打开”变为“关闭”之后,预对准驱动马达145在时间t8开始沿CCW方向旋转并且在时间t9停止。由此,预对准辊对121从分离状态切换到接触状态。
本实施例的总结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传送片材时执行预对准辊对121的分离操作的模式(即第二模式)以及在不执行分离操作的情况下传送片材的模式(即第一模式)基于片材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长度来进行切换。这种布置使得能够在易于产生褶皱的情况下通过执行分离操作来防止产生褶皱,同时在不易于发生褶皱的情况下通过省略分离操作来提高生产量。即,本实施例的布置使得能够在防止发生褶皱的同时提高片材传送装置的生产量,并且最终提高成像装置的生产率。
特别地,本实施例布置成使得在第二模式中在校正歪斜之前使预对准辊对121分离的状态下,通过上游牵引辊对119执行片材的歪斜校正。因而,通过使用与从牵引辊对119到对准辊对131的距离相对应的阈值X来确定是否要执行分离操作。即,在传送比从上游辊对到第二辊对的距离短的第一片材时执行第一模式,而在传送比上述距离长的第二片材时执行第二模式。这种布置使得可以实现稳定的片材传送。注意,代替这种布置,也能够在校正歪斜之后执行分离操作并且将阈值X设定为小于从牵引辊对119到对准辊对131的距离的值。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除了片材长度之外,还基于片材的基重来改变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即,根据本实施例,在传送第三片材时执行第一模式,第三片材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长度等于对其执行第二模式的上述第二片材、并且基重大于第二片材的基重。换句话说,在传送第三片材(其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长度比从上游辊对到第二辊对的距离长并且具有第一基重)时执行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在传送第四片材时执行第二模式,第四片材的长度等于第三片材的长度并且具有小于第一基重的第二基重。这种布置使得能够减少褶皱而无需执行比所需更多的分离操作。
顺便提及,根据本实施例,用于旋转地驱动预对准辊对121的驱动源和分离机构140的驱动源通过预对准驱动马达145而实现为单个单元,使得在执行分离操作或接触操作期间预对准辊对121的旋转驱动停止。在这种布置中,如果如图12所示每次在片材的传送途中都执行分离操作,则担心生产量可能显著下降。然而,由于没有执行比所需更多的分离操作,因此本实施例的布置使得可以使生产量的下降最小化。
在片材长度不确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还布置成能够执行第三模式:在校正歪斜之后执行分离操作,即图10中的“自由尺寸”列并且基重小于阈值M的情况。这种布置使得可以在稳定地传送长片材和短片材的同时减少长片材的褶皱。
修改示例
注意,尽管已经将图10中的表例示为执行预对准辊对121的分离确定处理的条件,但是可以使用其他确定条件。例如,还可以通过准备片材基重的多个阈值并且基于从片材长度和基重的组合推定的发生褶皱的可能性来确定是否执行预对准辊对121的分离操作。换句话说,可以通过考虑减少引起褶皱的可能性与提高生产量之间的平衡来适当地改变对分离确定处理的条件的设定。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已经示出了这样的布置,其中作为成像装置100的输入部的一个示例的控制台部分301用作用于获取关于片材长度的信息的获取部。替代这种布置的是,还可以设置能够通过感测在多用途托盘116上突出的标记的摆动来辨别片材长度的传感器并且基于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确定是否执行分离操作。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已经示出了通过单个单元实现用于旋转地驱动预对准辊对121的驱动源和分离机构140的驱动源的布置。然而,即使分开地设置这些驱动源,也存在通过预对准辊对121的分离操作或接触操作来限制片材传送操作的进展的情况。例如,在校正歪斜之前分离预对准辊对121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片材的前边缘到达预对准辊对121的位置之前完成分离操作,以避免片材的前边缘被卡住。因此,即使分开地设置各驱动源,也能够像本实施例那样通过采用不执行比所需更多的分离操作的布置来加快片材传送操作的进程,从而提高生产量。
更进一步地,通过省略牵引驱动马达120并通过布置成使得预对准驱动马达145除了使预对准辊对121旋转之外还使牵引辊对119旋转,可以减少马达的数量并因此降低成本。在这种布置中,尽管在通过沿CCW方向旋转预对准驱动马达145来驱动分离机构140期间也停止牵拉辊对119的驱动,但能够像本实施例那样通过布置成使得不执行比所需更多的分离操作来抑制生产量的降低。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装置。本实施例在片材传送操作的控制方法方面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和操作基本相同的构造和操作的其他部件将由共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并且将省略其描述。图1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片材传送操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14和图15是描述在本实施例中用于确定是否应当执行对准辊对121的分离操作的标准的示意图。
根据本实施例,基于通过抵靠放置在多用途托盘116上的片材的边缘而管控宽度方向位置的侧部管控板的位置信息与用户所指定的片材的宽度之间的差来确定是否执行预对准辊对121的分离操作。如图14所示,在指定的片材的宽度W0与侧部管控板118和118的宽度W1之差(即ΔW=W1-W0)较大的情况下,推断片材S相对于多用途托盘116被歪斜地手动放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片材S随着歪斜的校正而产生较大的扭曲,因此引起褶皱的可能性增大。同时,如图15所示,如果指定的片材的宽度W0与侧部管控板118和118的宽度W1之间的差ΔW较小,则由于片材S随着歪斜校正的扭曲变小,因此引起褶皱的可能性降低。于是,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指定的片材的宽度W0与侧部管控板118和118的宽度W1之间的差ΔW与预先设定的阈值Y[mm]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执行分离操作。
可以通过图2中的多尺寸传感器134(其用作本实施例的检测部)来检测侧部管控板118和118的宽度W1。输出对应于侧部管控板之间的距离而连续变化的信号的传感器用作多尺寸传感器134。例如,在其中一对侧部管控板通过齿条和齿轮机构相互连接的布置中,可以将附接至小齿轮的可变电阻器(即,容积式传感器)用作多尺寸传感器134。
将顺着图13中的流程图描述本实施例的片材传送操作的控制方法。流程图的每个步骤通过由图2中的控制单元200的CPU 201执行的控制程序来处理。
首先,在用户将打印作业输入至成像装置100之前,在步骤F201中用户通过控制台部分301将包括片材信息的打印信息输入至成像装置100。输入的片材信息至少包括具体确定片材宽度的信息,例如指示诸如“A4”和“legal”之类的规则尺寸的值、或者指示片材宽度和长度的数值。在成像装置100包括多个片材支撑部(即本实施例中的片材进给盒111和多用途托盘116)的情况下,针对每个片材支撑部设定片材信息。基于从控制台部分301接收到的信号,CPU 201将关于片材的信息登记在存储单元中所准备的存储区域中。
接下来,在将打印作业输入至成像装置100时,在步骤F202中开始执行打印作业。在用作片材供应源的进给部是多用途托盘116(即步骤F218中为“是”)的情况下,CPU 201在步骤F203中通过参考多尺寸传感器134的检测结果而获取侧部管控板118和118的位置信息,并且在步骤F204中执行预对准辊对的分离确定处理。
在分离确定处理中,CPU 201将侧部管控板118和118的宽度W1与被登记为多用途托盘116的片材信息的片材尺寸的宽度W0之差ΔW与阈值Y进行比较。在差ΔW大于阈值Y、即ΔW≥Y的情况下,引起褶皱的可能性高,因而确定需要执行分离操作。同时,在差ΔW小于阈值Y、即ΔW<Y的情况下,引起褶皱的可能性低,因而确定不需要执行分离操作。在分离确定处理中,还确定要执行哪种分离操作,即校正歪斜之前还是之后进行分离操作。注意,通过在将片材以歪斜状态放置在多用途托盘116上之后在不执行分离操作的情况下调查传送片材时发生褶皱的频率,将阈值Y设定为将褶皱的发生频率保持在允许范围内的边界值。阈值Y的值预先存储在控制单元200的存储单元中。
基于步骤F204中的确定结果,控制预对准辊对121在传送片材时的操作。作为分离确定处理的结果,在确定在校正歪斜之前将预对准辊对121置于分离状态(即步骤F205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F206中执行分离操作。在确定在校正歪斜之后将预对准辊对121置于接触状态(即步骤F205中为“否”)的情况下,在步骤F207中执行接触操作。注意,在执行步骤F206之前根据分离传感器129的检测结果检测到预对准辊对121已经处于分离状态的情况下,不执行分离操作。以相同的方式,在执行步骤F207之前检测到预对准辊对121已经处于接触状态的情况下,不执行接触操作。
接下来,随着开始驱动多片材进给部115的片材进给单元117,在步骤F208中开始从多用途托盘116进给片材。片材在被牵引辊对119夹持的同时传送,经由处于接触状态或分离状态的预对准辊对121而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对准辊对131,并且在步骤F209中形成弯曲部。如果此时预对准辊对121处于分离状态,则片材的前边缘通过被牵引辊对119传送而抵靠对准辊对131。
此后,根据步骤F204中的确定结果,在步骤F210中确定在校正歪斜之后是否分离预对准辊对121。在已经确定在校正歪斜之后使预对准辊对121处于分离状态(即步骤F210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F211中执行分离操作。在已经确定在校正歪斜之后也使预对准辊对121处于接触状态(即步骤F210中为“否”)的情况下,在步骤F212中使预对准辊对121保持处于接触状态。在检测到预对准辊对121已经处于分离状态的情况下,不执行分离操作。
注意,尽管可以选择在校正歪斜之前或之后执行分离操作,但是可以设想的是,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基于片材传送方向上的片材长度来确定分离操作。即,如果片材长度大于上述阈值X,则在步骤F206中在校正歪斜之前执行分离操作,而如果片材长度小于阈值X或不确定,则在步骤F211中在校正歪斜之后执行分离操作。即,可以将第一实施例的关于分离操作的确定条件与本实施例的关于分离操作的确定条件进行组合。
如果确定预对准辊对121处于作为校正歪斜之后的状态设定的状态,则在步骤F213中对准辊对131在与成像单元150的调色剂成像处理的进展同步的定时开始旋转。之后,调色剂图像被从中间转印带二次转印到通过二次转印部的片材上。然后,在通过定影单元160使图像定影之后,在步骤F214中将片材排出成像装置。
然后,在存在下一页数据(即步骤F215中为“是”)的情况下,在步骤F218中确定下一页片材的进给源是否为多用途托盘116,并且在进给源是多用途托盘116的情况下,则重复步骤F203至F214的处理。如果不存在下一页,则在步骤F216中完成打印作业,并且在步骤F217中执行接触操作以使预对准辊对121返回到作为初始位置的接触位置。
注意,在步骤F218中进给源不是多用途托盘116的情况下,不执行预对准辊对121的分离确定处理,并且在步骤F219中将预对准辊对121设定在接触状态。如果此时预对准辊对121处于分离状态,则执行接触操作。如果预对准辊对121已经处于接触状态,则不执行接触操作。之后,在步骤F220中开始进给片材,并且在步骤F221中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对准辊对131以校正歪斜。然后,对准辊对131在步骤F213中开始旋转,并且在步骤F214中执行一系列图像转印和片材排出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与指定的片材的宽度与作为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获取的侧部管控板118的宽度之差ΔW相对应地改变片材传送操作的模式。在差ΔW大于阈值Y的情况下,选择执行预对准辊对121的分离操作的模式,即第二模式。同时,在差ΔW小于阈值Y的情况下,选择在不执行分离操作的情况下传送片材的模式,即第一模式。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这种布置通过在易于发生褶皱的情况下执行分离操作并且通过在不容易发生褶皱的情况下消除分离操作而使得能够在防止褶皱发生的同时提高生产量。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该计算机读取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还可以被更完整地称为“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多个程序)以实施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和/或该计算机包括用于实施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一个或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借助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通过例如从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实施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和/或通过控制所述一个或多个电路以实施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功能而实施的方法来实现。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独立计算机或独立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取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存储介质提供至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例如光碟(CD)、数字化通用碟(DVD)、或蓝光盘(BD)TM)、闪存设备、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些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4)

1.一种片材传送装置,包括:
第一辊对,其构造成传送片材;
第二辊对,其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布置在第一辊对的下游并且构造成传送片材;
上游辊对,其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布置在第一辊对的上游并且构造成传送片材;
分离机构,其构造成使第一辊对彼此分离;
获取部,其构造成获取关于片材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片材长度的信息;和
控制部,其构造成在片材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之后开始旋转第二辊对,
控制部构造成基于由获取部获取的关于片材的片材长度的信息来执行多种模式中的任一种,所述多种模式包括:
第一模式:在第一辊对处于接触状态的同时使上游辊对和第一辊对旋转以传送片材,使得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以及
第二模式:操作分离机构以分离第一辊对并且在第一辊对处于分离状态的同时旋转上游辊对以传送片材,使得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控制部构造成在传送第一片材的情况下执行第一模式,而在传送第二片材的情况下执行第二模式,第一片材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片材长度比从上游辊对到第二辊对的距离短,第二片材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片材长度比所述距离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控制部构造成在传送第三片材的情况下执行第一模式,第三片材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长度与第二片材的长度相等,第三片材的基重大于第二片材的基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控制部构造成执行第三模式,即:在片材的前边缘在第一辊对处于接触状态的同时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之后操作分离机构以分离第一辊对,然后在第一辊对处于分离状态的状态下开始旋转第二辊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控制部构造成在通过获取部获取的信息指示片材长度不确定的情况下执行第三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获取部包括能够输入关于片材长度的信息的输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在执行顺序地传送多张片材的作业时控制部对所述多张片材中的第一片材执行第二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在第一辊对保持处于分离状态的同时对所述多张片材中的其他片材执行第二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还包括:
盒,其在片材堆叠在盒中的状态下存储在装置主体中;和
手动进给托盘,片材被手动地放置在所述手动进给托盘上,
其中,控制部构造成在传送从手动进给托盘进给的片材的情况下基于由获取部获取的关于片材长度的信息而执行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并且在传送从盒进给的片材的情况下执行第一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还包括马达,所述马达连接至第一辊对和分离机构、能够在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并且被构造成沿第一方向旋转以驱动第一辊对以及沿第二方向旋转以驱动分离机构。
10.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成像单元,其构造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和
片材传送装置,其构造成向成像单元传送片材,
其中,片材传送装置包括:
第一辊对,其构造成传送片材;
第二辊对,其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布置在第一辊对的下游并且构造成传送片材;
上游辊对,其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布置在第一辊对的上游并且构造成传送片材;
分离机构,其构造成使第一辊对彼此分离;
获取部,其构造成获取关于片材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片材长度的信息;和
控制部,其构造成在片材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之后开始旋转第二辊对,
控制部构造成基于由获取部获取的关于片材的片材长度的信息来执行多种模式中的任一种,所述多种模式包括:
第一模式:在第一辊对处于接触状态的同时使上游辊对和第一辊对旋转以传送片材,使得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以及
第二模式:操作分离机构以分离第一辊对并且在第一辊对处于分离状态的同时旋转上游辊对以传送片材,使得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
11.一种片材传送装置,包括:
片材支撑部,其构造成支撑片材;
第一辊对,其构造成传送从片材支撑部进给的片材,
第二辊对,其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布置在第一辊对的下游并且构造成传送片材;
上游辊对,其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布置在第一辊对的上游并且构造成传送片材;
分离机构,其构造成使第一辊对彼此分离;
管控部,其构造成与支撑在片材支撑部上的片材的在宽度方向上的边缘接触并且管控片材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检测部,其构造成检测管控部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输入部,其使得能够输入关于片材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片材宽度的信息;和
控制部,其构造成控制在片材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之后开始旋转第二辊对的传送操作,
控制部构造成基于通过输入部输入的片材宽度和由检测部检测到的管控部的位置而执行多种模式中的任一种,所述多种模式包括:
第一模式:在第一辊对处于接触状态的状态下使上游辊对和第一辊对旋转以传送片材,使得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以及
第二模式:操作分离机构以分离第一辊对并且在第一辊对分离的状态下旋转上游辊对以传送片材,使得片材的前边缘抵靠处于停止状态的第二辊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管控部是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一对管控板,
其中,控制部构造成在通过输入部输入的片材宽度与由检测部检测到的该对管控板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执行第一模式,而在所述差大于所述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执行第二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还包括盒,在片材堆叠在盒中的状态下所述盒存储在装置主体中,
其中,片材支撑部是手动地在其上放置片材的手动进给托盘,
其中,控制部构造成在传送从手动进给托盘进给的片材的情况下基于通过输入部输入的片材宽度以及由检测部检测到的管控部的位置而执行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并且在传送从盒进给的片材的情况下执行第一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还包括马达,所述马达连接至第一辊对和分离机构并且构造成在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使得马达沿第一方向旋转以驱动第一辊对以及沿第二方向旋转以驱动分离机构。
CN201911133283.6A 2018-11-20 2019-11-19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Active CN1111965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7708A JP7267717B2 (ja) 2018-11-20 2018-11-20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217708 2018-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96515A CN111196515A (zh) 2020-05-26
CN111196515B true CN111196515B (zh) 2022-11-25

Family

ID=70726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33283.6A Active CN111196515B (zh) 2018-11-20 2019-11-19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724899B2 (zh)
JP (1) JP7267717B2 (zh)
CN (1) CN1111965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36596A (ja) * 2020-02-27 2021-09-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22083480A (ja) * 2020-11-25 202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51570A (ja) * 2021-09-30 2023-04-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分光特性取得装置および分光特性取得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9474A (ja) 1997-09-08 1999-03-2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給紙装置
US6834854B2 (en) 2001-10-19 2004-12-28 Nisca Corporation Sheet supply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640632B2 (ja) * 2001-10-19 2005-04-20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460687B1 (en) * 2002-02-01 2002-10-08 Phogenix Imaging, Llc Buffer with service loop and method
JP4349201B2 (ja) 2004-05-13 2009-10-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
CN1757586B (zh) 2004-07-28 2010-07-2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片材传送装置
JP4602173B2 (ja) * 2004-07-28 2010-12-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シート体搬送装置
EP1892582B1 (en) * 2006-08-22 2010-10-06 Ricoh Company, Ltd. Sheet Alig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5893642B2 (ja) 2011-11-29 2016-03-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斜行補正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06486B2 (ja) * 2012-04-09 2014-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斜行補正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01396B2 (ja) * 2012-05-31 2017-09-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印刷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05401B2 (en) * 2012-05-31 2014-12-09 Ricoh Company, Ltd. Printing medium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4061957A (ja) * 2012-09-20 2014-04-10 Riso Kagaku Corp 用紙搬送装置
JP6255890B2 (ja) * 2013-10-22 2018-01-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6410570B2 (ja) * 2013-12-25 2018-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供給装置
US9388000B2 (en) * 2014-01-31 2016-07-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pacing mechanism for spacing two members, and a fixing device sheet feeding-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2015196594A (ja) * 2014-04-03 2015-1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25128B2 (ja) * 2014-11-28 2018-1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54855B2 (ja) * 2015-03-26 2019-08-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姿勢補正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42441B2 (ja) * 2016-04-11 2021-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00064B2 (ja) * 2017-08-02 2022-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24899B2 (en) 2023-08-15
US20200156890A1 (en) 2020-05-21
JP2020083523A (ja) 2020-06-04
CN111196515A (zh) 2020-05-26
JP7267717B2 (ja)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96515B (zh) 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
US859088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imer part
JP6376810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0647019B (zh) 成像装置
US11905138B2 (en) Sheet conveyanc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heet conveyance device
JP6543995B2 (ja)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59989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773918B2 (en) Sheet discharg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968611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7000064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82998A (ja)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後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6248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7812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861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784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260522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6060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722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04804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シート給送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83521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408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83522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4029191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6383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0076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