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9575A - 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的制造方法及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 Google Patents

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的制造方法及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9575A
CN110099575A CN201780078768.2A CN201780078768A CN110099575A CN 110099575 A CN110099575 A CN 110099575A CN 201780078768 A CN201780078768 A CN 201780078768A CN 110099575 A CN110099575 A CN 1100995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ckener
aqueous solution
soda
container
visco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87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鸟裕史
远藤浩志
菅沼良成
相泽贵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wa C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wa C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wa C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wa C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99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95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9/0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9/2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gelling or thickening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52Adding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52Adding ingredients
    • A23L2/54Mixing with ga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9/0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9/2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gelling or thickening agents
    • A23L29/206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gelling or thickening agents of vegetable origin
    • A23L29/231Pectin;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9/0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9/2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gelling or thickening agents
    • A23L29/206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gelling or thickening agents of vegetable origin
    • A23L29/238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gelling or thickening agents of vegetable origin from seeds, e.g. locust bean gum or guar g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9/0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9/2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gelling or thickening agents
    • A23L29/206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gelling or thickening agents of vegetable origin
    • A23L29/256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gelling or thickening agents of vegetable origin from seaweeds, e.g. alginates, agar or carrageena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9/0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9/2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gelling or thickening agents
    • A23L29/269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gelling or thickening agents of microbial origin, e.g. xanthan or dextra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7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85/7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edible or potable liquids, semiliquids, or plastic or pasty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300/00Processes
    • A23V2300/04Aer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具有0~35℃的温度的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和不溶于0~35℃的水但可溶于60℃以上的水的第2增稠剂混合,得到在所述水溶液中分散有所述第2增稠剂的原液;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所述原液而得到碳酸水溶液;将所述碳酸水溶液填充于容器,密封所述容器,得到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以及,对所述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进行加热,使得所述碳酸水溶液达到60℃以上,使所述第2增稠剂溶解于所述碳酸水溶液。

Description

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的制造方法及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的制造方法及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背景技术
伴随着中风、帕金森病等脑障碍、因年龄增长而导致的肌肉力量的降低,会发生吞咽障碍的症状。吞咽障碍者在咽入食物、饮料时,有可能发生食物、饮料进入呼吸道这样的误吞。另外,因误吞而到达肺的饮料和食物有时成为肺炎的原因。因此,提出了在饮料中添加增稠剂而赋予粘稠性,使其易于咽入而防止误吞(日本特开2001-2992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使吞咽障碍者容易咽入,迫切期望赋予了粘稠性的碳酸饮料。但是,碳酸饮料比通常的饮料更难处理。
本发明人等制造了增稠碳酸饮料,其结果是,为了将增稠剂溶解于碳酸饮料,需要对碳酸饮料进行搅拌,由此存在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这样的问题。另外,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预先赋予了粘稠性的饮料,制造了增稠碳酸饮料,其结果是,二氧化碳气体难以溶解于具有粘性的饮料,无法使足够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另外,将得到的增稠碳酸饮料填充于容器,其结果是,产生饮料从容器喷溢,容器内的液量发生偏差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制造包含足够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的方法、以及通过上述方法制造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可以提供一种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具有0~35℃的温度的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和不溶于0~35℃的水但可溶于60℃以上的水的第2增稠剂混合,得到在所述水溶液中分散有所述第2增稠剂的原液;
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所述原液而得到碳酸水溶液;
将所述碳酸水溶液填充于容器,密封所述容器,得到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以及
对所述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进行加热,使得所述碳酸水溶液达到60℃以上,使所述第2增稠剂溶解于所述碳酸水溶液。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可以提供一种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其由上述方法制造,
将在20℃的温度及5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对所述增稠碳酸饮料进行测定的情况下的粘度设为A[mPa·s],将在20℃的温度及10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对所述增稠碳酸饮料进行测定的情况下的粘度设为B[mPa·s]时,粘度A和B满足以下关系式:
i)100≤A≤300,以及
ii)B≤(0.75×A)。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制造包含足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的方法、以及通过上述方法制造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对于增稠碳酸饮料而言,即使在制造碳酸饮料后溶解增稠剂来进行制造、即使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预先溶解增稠剂而赋予了粘稠性的饮料来进行制造,其制造也是困难的。
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利用两种增稠剂,使第1增稠剂溶解于饮料中,并使第2增稠剂在不溶解于饮料中的情况下通过第1增稠剂的作用进行分散,从而预先制备不具有足够粘稠性的饮料,然后,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所述饮料,最后,通过加热使第2增稠剂溶解,制备具有足够粘稠性的增稠碳酸饮料,由此解决制造上的问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具有0~35℃的温度的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和不溶于0~35℃的水但可溶于60℃以上的水的第2增稠剂混合,得到在所述水溶液中分散有所述第2增稠剂的原液;
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所述原液而得到碳酸水溶液;
将所述碳酸水溶液填充于容器,密封所述容器,得到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以及
对所述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进行加热,使得所述碳酸水溶液达到60℃以上,使所述第2增稠剂溶解于所述碳酸水溶液。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碳酸饮料”是指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在本申请说明书中,“饮料”是指供饮用的任意的液体,包括例如清凉饮料、果肉饮料、乳饮料或酒类等。溶解在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与一般的碳酸饮料所含有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相同。二氧化碳气体的气体容积在一般的碳酸饮料中为1~2左右,在可乐等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碳酸饮料中为3左右。这里,气体容积是指在20℃下含有的气体的量(体积)相对于饮料的量(体积)的值。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增稠碳酸饮料”是指容纳在容器内的碳酸饮料具有将容器倾斜时从容器流出的粘性。“增稠碳酸饮料”是指例如具有50~300[mPa·s]的粘度的碳酸饮料。在本申请说明书中,在没有记载特别的测定条件时,粘度是指基于JIS Z8803:2011,通过E型粘度计在20℃的温度及5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测定得到的值。
以下,按照工序顺序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说明。以下的说明是为了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并不意图对本发明进行限定。
<原液的制备>
原液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制备:首先,使第1增稠剂溶解于0~35℃的水,制备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接着,将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和不溶解于0~35℃的水但可溶于60℃以上的水的第2增稠剂混合。
只要第1增稠剂是可溶于0~35℃中任意温度的水的增稠剂,就可以没有限定地使用任意的增稠剂。作为所述第1增稠剂,可举出例如文莱胶、瓜尔胶、冷水溶解型的Ι-卡拉胶、λ-卡拉胶、黄原胶、冷水溶解型的罗望子胶、塔拉胶、车前籽胶等。
第1增稠剂可以优选使用可溶于0~35℃中任意温度的水且在溶解于水时显示出假塑性的增稠剂。作为所述第1增稠剂,可举出例如文莱胶、瓜尔胶、冷水溶解型的Ι-卡拉胶、λ-卡拉胶、黄原胶、塔拉胶、车前籽胶等。第1增稠剂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多种。
假塑性是指,增稠剂的水溶液在被施加低剪切力时显示出高粘度、在被施加高剪切力时粘度降低(即易于流动)的性质。即,假塑性是指吞咽障碍者易于咽入的流体的性质。
第1增稠剂以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达到希望粘度的量添加于0~35℃的水。具体而言,第1增稠剂可以以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具有例如20~150[mPa·s]、优选为20~100[mPa·s]、更优选为20~75[mPa·s]的粘度的量进行添加。例如,在使用了文莱胶作为第1增稠剂的情况下,相对于水100质量份,可以添加0.1~1.0质量份的文莱胶。
用于使第1增稠剂溶解的水的温度为0~35℃、且第1增稠剂能够溶解的温度以上的温度。从第1增稠剂的溶解效率的观点出发,用于使第1增稠剂溶解的水的温度优选为15~35℃。
通过以得到具有上述粘度的水溶液的量将第1增稠剂添加于0~35℃的水,并根据需要进行搅拌,可以制备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
制备得到的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例如具有20~150[mPa·s]、优选为20~100[mPa·s]、更优选为20~75[mPa·s]的粘度。如果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的粘度过低,则在随后的工序中难以使第2增稠剂分散于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而保持分散状态。如果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的粘度过高,则在随后的工序中难以使足够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原液。而且,如果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的粘度过高,则在随后的向容器填充的工序中碳酸水溶液容易从容器喷溢。
接下来,将得到的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和不溶解于0~35℃的水但可溶于60℃以上的水的第2增稠剂进行混合,制备原液。
只要第2增稠剂是不溶解于0~35℃的全部范围的温度的水但可溶于60℃以上的任意温度的水的增稠剂,就可以没有限定地使用任意的增稠剂。作为所述第2增稠剂,例如可举出刺槐豆胶、加热溶解型的Ι-卡拉胶、天然结冷胶、低甲氧基果胶、加热溶解型的罗望子胶等。
优选第2增稠剂可以使用不溶解于0~35℃的全部范围的温度的水但可溶于60℃以上的任意温度的水、且在溶解于水时显示牛顿粘性的增稠剂。作为所述第2增稠剂,例如可举出刺槐豆胶、加热溶解型的Ι-卡拉胶、天然结冷胶、低甲氧基果胶、加热溶解型的罗望子胶等。牛顿粘性是指,即使施加于增稠剂的水溶液的剪切力发生变化,对增稠剂的水溶液也不实际产生粘度变化的性质。第2增稠剂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多种使用。
作为第1增稠剂及第2增稠剂而示例出的Ι-卡拉胶,根据其构成成分、制法的不同,已知有冷水溶解型和加热溶解型。冷水溶解型如字面所述是能够溶解于冷水(例如0~35℃)的Ι-卡拉胶,加热溶解型是为了溶解而需要进行60℃以上的加热的Ι-卡拉胶,均可以使用市售的产品。
同样地,作为第1增稠剂及第2增稠剂而示例出的罗望子胶,根据其构成成分、制法的不同,已知有冷水溶解型和加热溶解型。冷水溶解型如字面所述是能够溶解于冷水(例如0~35℃)的罗望子胶,加热溶解型是为了溶解而需要进行60℃以上的加热的罗望子胶,均可以使用市售的产品。
作为第2增稠剂而示例出的天然结冷胶是微生物产生的结冷胶。结冷胶已知有天然结冷胶和脱酰基型结冷胶,天然结冷胶在其制造工序中不包含脱酰基工序,因此含有酰基。天然结冷胶可以使用市售的产品。
另外,作为第2增稠剂而示例出的低甲氧基果胶是指酯化度低于50%的果胶,可以使用市售的产品。
第2增稠剂可以以作为最终产品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具有例如50~300[mPa·s]、优选为100~150[mPa·s]的粘度的量添加于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
例如,在使用了文莱胶作为第1增稠剂、使用了刺槐豆胶作为第2增稠剂的情况下,相对于水100质量份,可以以使文莱胶为0.1~1.0质量份、使刺槐豆胶为0.2~0.8质量份的量进行添加。如果文莱胶的添加量在上述范围内减少,则由于作为最终产品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以具有例如50~300[mPa·s]、优选为100~150[mPa·s]的粘度的方式添加刺槐豆胶,因此刺槐豆胶的添加量在上述范围内增多。另一方面,如果文莱胶的添加量在上述范围内增多,则由于作为最终产品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以具有例如50~300[mPa·s]、优选为100~150[mPa·s]的粘度的方式添加刺槐豆胶,因此刺槐豆胶的添加量在上述范围内减少。
可以将第2增稠剂添加于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进行搅拌,制备原液。在得到的原液中,第2增稠剂不溶解地分散于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中。由于原液因第1增稠剂的作用而具有粘性,因此,第2增稠剂能够保持分散状态而不沉淀。在该阶段中,第2增稠剂分散而对原液的粘性没有贡献,但最终通过加热溶解,由此与第1增稠剂共同对碳酸饮料赋予希望的粘度。
为了对作为最终产品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赋予希望的口感、风味,原液可以进一步包含添加物。添加物例如可以是甜味剂、酸味剂、果汁、蔬菜汁、香料、色素、pH调节剂、砂糖类、糖醇、食物纤维、茶或咖啡等的提取液、醇、或它们的组合。
添加物可以直接添加于“在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中分散有第2增稠剂的分散液”,也可以预先在其它的罐中溶解于水来制备添加物水溶液,并将其添加于上述的分散液。
制备得到的原液具有例如3.5~4.6的pH,优选具有3.5以上且小于4.6的pH,更优选具有4.0以上且小于4.6的pH。在原液具有3.5~4.6的pH时,作为最终产品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在存放后的粘度稳定性良好。
原液的粘度例如为20~150[mPa·s]、优选为20~100[mPa·s]、更优选为20~75[mPa·s]。如果原液的粘度过低,则第2增稠剂可能在原液中发生沉淀。如果原液的粘度过高,则容易产生难以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原液的问题。而且,如果原液的粘度过高,则在随后的向容器填充的工序中,碳酸水溶液容易从容器喷溢。
在原液的制备工序的整个期间,含有第2增稠剂的液体(即,添加第2增稠剂时的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及原液)需要保持为第2增稠剂不溶解的温度,需要保持为例如低于60℃、优选保持为0℃以上且低于60℃、更优选保持为0~35℃、进一步优选保持为15~35℃的温度。
<碳酸水溶液的制备>
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如上所述得到的原液,制备碳酸水溶液。
例如,使用作为碳酸饮料的制造装置的碳酸化器,可以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
在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原液的工序的整个期间,液体(即,原液、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时的原液及碳酸水溶液)需要保持为第2增稠剂不溶解的温度,需要保持为例如低于60℃、优选保持为0℃以上且低于60℃、更优选保持为0~35℃、进一步优选保持为0~10℃的温度。在该工序的整个期间将液体保持为低温时,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易从液体逸出。
在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原液的期间,从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效率的观点出发,优选将原液冷却至5℃以下、优选为0~5℃。
溶解至原液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可以是与通常碳酸饮料所含有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相同的量。溶解至原液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可以是碳酸水溶液的气体容积例如为1~3、优选为1.2~2.0的量。
<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的制备>
将得到的碳酸水溶液填充至容器,密封容器,制备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例如,通过饮料用填充机(填充器)将碳酸水溶液填充于容器,并将容器密封。
容器只要具有耐热性和密封性且耐受碳酸饮料的内压,就可以没有限定地使用任意容器,可以使用通常的碳酸饮料用的容器。具体而言,可以使用钢罐、铝罐或塑料瓶。
容器的密封可以通过将饮料用容器密封的通常方法来进行。例如,在容器为罐的情况下,可以将罐盖与罐体的接触部分折边来进行密封。在容器为塑料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容器主体的瓶口安装盖来进行密封。
在将碳酸水溶液填充于容器并密封容器的工序的整个期间中,液体(即,碳酸水溶液)需要保持为第2增稠剂不溶解的温度,需要保持为例如低于60℃、优选保持为0℃以上且低于60℃、更优选保持为0~35℃、进一步优选保持为0~10℃的温度。在该工序的整个期间将液体保持为低温时,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易从液体逸出。
得到的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由于第2增稠剂不溶解而粘性低。由于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的粘度低,因此能够在密封后的该阶段测定碳酸水溶液的气体容积(即,二氧化碳气体含量)。气体容积的测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气体容积测定装置来进行。气体容积的测定对于碳酸饮料的质量管理很重要。但是,由于作为最终产品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的粘性比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高,由此难以测定正确的气体容积。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在密封后的该阶段测定气体容积来测定正确的气体容积。
<加热>
在加热工序中,对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进行加热,以使碳酸水溶液达到60℃以上,使第2增稠剂溶解于碳酸水溶液。
加热可以使用在食品的加热灭菌中通常使用的装置、例如蒸煮锅、淋浴式灭菌装置等来进行。
加热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条件可以根据饮料的成分、容器的强度等适当地设定。例如,可以对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在60~120℃的温度下加热0.5~40分钟。更优选为可以对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在80~110℃的温度下加热1~40分钟。另外,加热时的压力可以经时性地进行调整,以使容器不因内压而变形。
通过加热,分散在碳酸水溶液中的第2增稠剂溶解。由此,第2增稠剂对碳酸水溶液赋予粘性,最终与第1增稠剂共同有助于增稠碳酸饮料的粘性。第2增稠剂由于均匀地分散存在于碳酸水溶液中,因此能够通过溶解而对碳酸水溶液赋予均匀的粘稠性。通过第2增稠剂的溶解,可以得到具有足够粘性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因此,本发明的方法需要在加热工序之前的全部工序中(即,在从制备原液的工序至密封容器的工序的整个期间)将含有第2增稠剂的液体(即,添加第2增稠剂时的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原液、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时的原液、以及碳酸水溶液)保持为第2增稠剂不溶解的温度,需要保持为例如低于60℃、优选保持为0℃以上且低于60℃、更优选保持为0~35℃的温度。更优选为在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原液的工序之前(即,制备原液的工序),将含有第2增稠剂的液体保持为15~35℃的温度,而且在从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原液的工序至密封容器的工序的期间,可以将含有第2增稠剂的液体保持为0~10℃的温度。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具有例如50~300[mPa·s]、优选为100~150[mPa·s]的粘度。另外,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具有例如3.5~4.6的pH、优选为3.5以上且低于4.6的pH、更优选为4.0以上且低于4.6的pH。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造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的pH与原液的pH相比没有很大变化。
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为了保持作为饮料的品质、并稳定地保持粘度,优选在从制造到流通及销售的过程,在0~10℃的冷藏状态下进行保存。
<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方法中,使用两种增稠剂,两种增稠剂具有以下的作用效果。
第1增稠剂可溶于0~35℃的水,因此溶解在原液中而有助于原液的粘性。另外,第1增稠剂溶解在原液中,作为用于使第2增稠剂分散的分散助剂而发挥功能。第2增稠剂不溶解于0~35℃的水但可溶于60℃以上的水,因此不溶解在原液中而对原液的粘性没有贡献。第2增稠剂受到第1增稠剂的作为分散助剂的作用,从而可以在原液中分散而不沉淀,即使时间经过,也可保持分散状态。因此,对于原液而言,仅通过第1增稠剂赋予了粘性,具有低粘性。由于原液具有低粘性,因此,在随后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工序中,能够使足够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溶解。由于得到的碳酸水溶液也同样地具有低粘性,因此,在随后的向容器填充的工序中,不会发生碳酸水溶液从容器喷溢的问题。然后,在对填充于容器的碳酸水溶液进行加热时,第2增稠剂溶解在碳酸水溶液中,有助于碳酸水溶液的粘性。由此,能够稳定地制造含有足够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且具有充分的粘性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需要说明的是,在未使用第1增稠剂而仅使用第2增稠剂来制备原液的情况下,第2增稠剂发生沉淀,在通过最终的加热工序使其溶解时,第2增稠剂不均匀地分布在碳酸水溶液中,赋予的粘稠性也不均匀。另外,在未使用第2增稠剂而仅使用第1增稠剂来制备原液的情况下,考虑到随后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工序、向容器填充的工序,需要将原液的粘性抑制得较低,无法对碳酸水溶液赋予充分的粘性。
另外,本发明的方法还具有以下的优点。如上所述,针对作为最终产品的增稠碳酸饮料难以测定正确的气体容积的问题,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如果在填充于容器后且加热前测定碳酸水溶液的气体容积,则由于碳酸水溶液的粘性低,因此能够测定正确的气体容积。
另外,本发明的方法还具有能够利用现有的碳酸饮料制造设备而不需要特别的制造设备的优点。
<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在优选的方式中,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I)由上述的方法制造;
(II)将在20℃的温度及5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对增稠碳酸饮料进行测定的情况下的粘度设为A[mPa·s],将在20℃的温度及10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对增稠碳酸饮料进行测定的情况下的粘度设为B[mPa·s]时,粘度A和B满足以下关系式:
i)100≤A≤300
ii)B≤(0.75×A)。
在更优选的方式中,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I)由上述的方法制造;
(II)将在20℃的温度及5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对增稠碳酸饮料进行测定的情况下的粘度设为A[mPa·s],将在20℃的温度及10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对增稠碳酸饮料进行测定的情况下的粘度设为B[mPa·s]时,粘度A和B满足以下关系式:
i)100≤A≤300
ii)B≤(0.73×A)。
在更优选的方式中,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I)由上述的方法制造;
(II)将在20℃的温度及5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对增稠碳酸饮料进行测定的情况下的粘度设为A[mPa·s],将在20℃的温度及10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对增稠碳酸饮料进行测定的情况下的粘度设为B[mPa·s]时,粘度A和B满足以下关系式:
i)100≤A≤300
ii)(0.25×A)≤B≤(0.75×A)。
在更优选的方式中,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I)由上述的方法制造;
(II)将在20℃的温度及5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对增稠碳酸饮料进行测定的情况下的粘度设为A[mPa·s],将在20℃的温度及10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对增稠碳酸饮料进行测定的情况下的粘度设为B[mPa·s]时,粘度A和B满足以下关系式:
i)100≤A≤300
ii)(0.27×A)≤B≤(0.73×A)。
50/s的剪切速度是在测定吞咽困难者用食品的粘度时通常推荐的测定条件。另外,100/s的剪切速度是相当于吞咽时流体在咽喉部流动的剪切速度的测定条件。
在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具有关系式i)100≤A≤300所限定的粘度时,将饮料含于嘴时集中在一起,不易误咽。
另外,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满足关系式ii)B≤(0.75×A)、优选满足关系式ii)B≤(0.73×A)表示,与含于嘴中时的粘度相比,咽入时的粘度更低,且它们的粘度差为一定程度以上(即,具有高假塑性)。在具有该物性时,易于咽入,且咽入时的发粘感降低。关系式ii)优选为(0.25×A)≤B≤(0.75×A),更优选为(0.27×A)≤B≤(0.73×A)。
增稠碳酸饮料的粘度A和B可以通过例如使用在溶解于水时具有假塑性的第1增稠剂、以及在溶解于水时具有牛顿粘性的第2增稠剂,并改变这些增稠剂的配合比来进行调节。通过将增稠碳酸饮料的粘度A和B调节为满足关系式i)和ii),能够使增稠碳酸饮料显示出假塑性。在使用了具有假塑性的第1增稠剂和具有牛顿粘性的第2增稠剂的情况下,通过增大第1增稠剂相对于第2增稠剂的配合比,可以提高表现出的假塑性。即,在增大第1增稠剂相对于第2增稠剂的配合比时,能够增大粘度A与粘度B之差。
如上所述,上述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具有例如3.5~4.6的pH,优选具有3.5以上且小于4.6的pH,更优选具有4.0以上且小于4.6的pH。
根据以上说明,上述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能够获得作为碳酸饮料的爽快感,并且通过满足i)和ii)的关系式而成为吞咽障碍者易于咽入的碳酸饮料。即,在吞咽困难者开始咽入饮料而将饮料含于嘴中时,因较高的粘度而集中在一起,能够良好地咽入,不会噎住,可以防止误吞。另外,在吞咽困难者咽入时,粘度因剪切应力的作用而降低,饮料易于通过喉部。
<优选的实施方式>
以下,一并示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具有0~35℃的温度的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和不溶于0~35℃的水但可溶于60℃以上的水的第2增稠剂混合,得到在所述水溶液中分散有所述第2增稠剂的原液;
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上述原液而得到碳酸水溶液;
将上述碳酸水溶液填充于容器,密封上述容器,得到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以及
对上述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进行加热,使得上述碳酸水溶液达到60℃以上,使上述第2增稠剂溶解于上述碳酸水溶液。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增稠剂是选自文莱胶、瓜尔胶、冷水溶解型的Ι-卡拉胶、λ-卡拉胶、黄原胶、冷水溶解型的罗望子胶、塔拉胶及车前籽胶中的至少1种,上述第2增稠剂是选自刺槐豆胶、加热溶解型的Ι-卡拉胶、天然结冷胶、低甲氧基果胶及加热溶解型的罗望子胶中的至少1种。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增稠剂是选自文莱胶、瓜尔胶、冷水溶解型的Ι-卡拉胶、λ-卡拉胶、黄原胶、塔拉胶及车前籽胶中的至少1种,上述第2增稠剂是选自刺槐豆胶、加热溶解型的Ι-卡拉胶、天然结冷胶、低甲氧基果胶及加热溶解型的罗望子胶中的至少1种。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增稠剂是文莱胶,上述第2增稠剂是刺槐豆胶。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在20℃的温度及5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进行测定时,上述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具有20~150[mPa·s]、优选为20~100[mPa·s]、更优选为20~75[mPa·s]的粘度。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具有15~35℃的温度。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第2增稠剂以能够得到具有50~300[mPa·s]、优选为100~150[mPa·s]的粘度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的量与上述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混合。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原液还含有添加物。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原液具有3.5~4.6的pH,优选具有3.5以上且小于4.6的pH,更优选具有4.0以上且小于4.6的pH。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在20℃的温度及5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进行测定时,上述原液具有20~150[mPa·s]的粘度,优选具有20~100[mPa·s]的粘度,更优选具有20~75[mPa·s]的粘度。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制备原液的上述工序的整个期间,含有上述第2增稠剂的液体(即,添加第2增稠剂时的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及原液)保持为上述第2增稠剂不溶解的温度,例如低于60℃,优选保持为0℃以上且低于60℃,更优选保持为0~35℃,进一步优选保持为15~35℃的温度。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使上述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上述原液是将上述原液冷却至5℃以下、优选为0~5℃的温度而进行的。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二氧化碳气体以能够得到具有1.0~3.0、优选为1.2~2.0的气体容积的碳酸水溶液的量溶解于上述原液中。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原液的上述工序的整个期间,液体(即,原液、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时的原液及碳酸水溶液)保持为上述第2增稠剂不溶解的温度,例如低于60℃,优选保持为0℃以上且低于60℃,更优选保持为0~35℃,进一步优选保持为0~10℃的温度。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容器是钢罐、铝罐或塑料瓶。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将碳酸水溶液填充至容器并密封容器的上述工序的整个期间,液体(即,碳酸水溶液)保持为上述第2增稠剂不溶解的温度,例如低于60℃,优选保持为0℃以上且低于60℃,更优选保持为0~35℃,进一步优选保持为0~10℃的温度。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加热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对上述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加热0.5~40分钟,使得上述碳酸水溶液达到60~120℃。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加热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对上述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加热1~40分钟,使得上述碳酸水溶液达到80~110℃。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加热之前的全部工序中(即,在从制备原液的工序至密封容器的工序的整个期间)将含有上述第2增稠剂的全部液体(即,添加第2增稠剂时的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原液、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时的原液及碳酸水溶液)保持为上述第2增稠剂不溶解的温度,例如低于60℃,优选保持为0℃以上且低于60℃,更优选保持为0~35℃的温度。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原液的上述工序之前(即,制备原液的工序),含有上述第2增稠剂的液体保持为15~35℃的温度,而且在从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原液的上述工序至密封容器的上述工序的期间,含有上述第2增稠剂的液体保持为0~10℃的温度。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具有50~300[mPa·s]、优选为100~150[mPa·s]的粘度。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具有3.5~4.6的pH,优选具有3.5以上且小于4.6的pH,更优选具有4.0以上且小于4.6的pH。
根据其它的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其是通过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制造的,
将在20℃的温度及5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对上述增稠碳酸饮料进行测定的情况下的粘度设为A[mPa·s],将在20℃的温度及10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对上述增稠碳酸饮料进行测定的情况下的粘度设为B[mPa·s]时,粘度A和粘度B满足以下关系式:
i)100≤A≤300、以及
ii)B≤(0.75×A)。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粘度A与上述粘度B满足以下的关系式:
i)100≤A≤300、以及
ii)B≤(0.73×A)。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粘度A与上述粘度B满足以下的关系式:
i)100≤A≤300、以及
ii)(0.25×A)≤B≤(0.75×A)。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粘度A与上述粘度B满足以下的关系式:
i)100≤A≤300、以及
ii)(0.27×A)≤B≤(0.73×A)。
根据更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任一个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具有3.5~4.6的pH,优选具有3.5以上且小于4.6的pH,更优选具有4.0以上且小于4.6的pH。
实施例
[实施例1]
1-1.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的制备
使用作为第1增稠剂的文莱胶、作为第2增稠剂的刺槐豆胶,制备了具有下述表1所示的粘度的饮料1~10。文莱胶的水溶液显示出非常高的假塑性,刺槐豆胶的水溶液显示出牛顿粘性。
另外,仅使用罗望子胶作为增稠剂,制备了具有下述表1所示的粘度的对照饮料1。罗望子胶的水溶液显示出牛顿粘性。
[表1]
在表1中,将在20℃的温度及5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东机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Viscometer TV-25type L)测定时的粘度表示为A[mPa·s],将在20℃的温度以及10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测定时的粘度表示为B[mPa·s]。
饮料1~10的粘度A和B通过改变第1增稠剂和第2增稠剂的配合量而进行了调整。
[饮料1]
[组成]
水 100质量份
文莱胶(San-Ei Gen F.F.I.公司的Bistop W) 0.15质量份
刺槐豆胶(三晶株式会社的GENU GUM type RL-200-J) 0.55质量份
pH调节剂(柠檬酸) 以原液的pH为4.0的方式进行添加
[步骤]
首先,将文莱胶添加于20℃的水中,进行搅拌,制备了文莱胶水溶液。文莱胶水溶液具有40[mPa·s]的粘度。在文莱胶水溶液中添加刺槐豆胶并搅拌,制备了刺槐豆胶分散液。在得到的刺槐豆胶分散液中添加pH调节剂,将pH调整为4.0。由此,制备了原液。原液具有80[mPa·s]的粘度。
将原液输送到冷却板,将其冷却至0℃。使用碳酸化器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冷却后的原液,制备了碳酸水溶液。二氧化碳气体以碳酸水溶液的气体容积为2.0的方式溶解。
将得到的碳酸水溶液通过填充器填充至容器(大和制罐株式会社的NBC300),将容器密封,制备了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
通过淋浴式灭菌装置在95℃下对得到的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加热30分钟,进行了加热灭菌。通过加热,容器内含有的碳酸水溶液也达到95℃。由此,使刺槐豆胶溶解在碳酸水溶液中,在容器内制备了赋予粘稠性的碳酸水溶液。将其冷却至室温(20℃),完成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饮料1)。
[饮料2]
将文莱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20质量份、并将刺槐豆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50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饮料1相同的组成和步骤制备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饮料3]
将文莱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25质量份、并将刺槐豆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45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饮料1相同的组成和步骤制备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饮料4]
将文莱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30质量份、并将刺槐豆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40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饮料1相同的组成和步骤制备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饮料5]
将文莱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35质量份、并将刺槐豆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35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饮料1相同的组成和步骤制备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饮料6]
将文莱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40质量份、并将刺槐豆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30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饮料1相同的组成和步骤制备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饮料7]
将文莱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45质量份、并将刺槐豆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25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饮料1相同的组成和步骤制备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饮料8]
将文莱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50质量份、并将刺槐豆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20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饮料1相同的组成和步骤制备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饮料9]
将文莱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55质量份、并将刺槐豆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15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饮料1相同的组成和步骤制备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饮料10]
将文莱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60质量份、并将刺槐豆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10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饮料1相同的组成和步骤制备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在全部的饮料1~10中,原液的粘度足够低,因此,在随后的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工序中,可以使足够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原液,在随后的向容器填充的工序中,碳酸水溶液没有从容器喷溢。这样,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稳定地制造含有充分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对照饮料1]
[组成]
水 100质量份
冷水溶解性的罗望子胶(DSP GOKYO FOOD&CHEMICAL公司的Glyroid 3S) 0.7质量份
pH调节剂(柠檬酸) 以原液的pH为4.0的方式进行添加
[步骤]
首先,将罗望子胶添加于20℃的水中,进行搅拌,制备了罗望子胶水溶液。在罗望子胶水溶液中添加pH调节剂,将pH调整为4.0。由此,制备了原液。原液具有150[mPa·s]的粘度。
将原液输送至冷却板,将其冷却至0℃。使用碳酸化器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冷却后的原液,制备了碳酸水溶液。二氧化碳气体以碳酸水溶液的气体容积为2.0的方式溶解。
将得到的碳酸水溶液通过填充器填充至容器(大和制罐株式会社的NBC300),将容器密封,制备了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
通过淋浴式灭菌装置在95℃下对得到的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加热30分钟,进行了加热灭菌。然后,将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冷却至室温(20℃),完成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对照饮料1)。
由于使用了可溶于冷水的增稠剂,因此,在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之前粘度上升,在随后的填充工序中,碳酸水溶液从容器喷溢。
1-2.感官评价
通过感官评价对饮料1~10及对照饮料1进行了评价。感官评价通过10名健康的评判员来实施。在感官评价中,对咽入容易度及发粘感进行了评价。评价方法及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咽入容易度>
各评判员判定是否易于咽入。
○:感到易于咽入的人为50%以上
△:感到易于咽入的人少于50%
<发粘感>
各评判员在咽入时判定了是“发粘”或“不发粘”,计算出感到“发粘”的人的比例。
○:感到“发粘”的人的比例为50%以下
△:感到“发粘”的人的比例超过50%
在咽入容易度的评价结果为○、发粘感的评价结果为○的情况下,评价为吞咽性极其良好。
1-3.评价结果
将感官评价的结果示于上述表1。
饮料3~10的粘度B÷粘度A的值≤约0.73,咽入容易度良好。另一方面,对照饮料1中,即使改变剪切速度的条件,粘度A和B也相同,没有感到易于咽入。
与饮料1~2相比,饮料3~10在剪切速度100/s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B与在剪切速度50/s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A之差大,易于咽入,而且在咽入时没有发粘感,吞咽性极其良好。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示出了在剪切速度50/s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A为150[mPa·s]的饮料作为例子,在实施例2中,示出在剪切速度50/s的条件测定的粘度A为100[mPa·s]的饮料作为例子。
2-1.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的制备
使用作为第1增稠剂的文莱胶、作为第2增稠剂的刺槐豆胶,制备了具有下述表2所示的粘度的饮料11~16。另外,仅使用冷水溶解性的罗望子胶作为增稠剂,制备了具有下述表2所示的粘度的对照饮料2。
[表2]
在表2中,与表1同样地将在20℃的温度及5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东机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Viscometer TV-25type L)测定时的粘度表示为A[mPa·s],将在20℃的温度以及10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测定时的粘度表示为B[mPa·s]。
饮料11~16的粘度A和B通过改变第1增稠剂和第2增稠剂的配合量而进行了调整。
[饮料11]
将文莱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13质量份、并将刺槐豆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33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饮料1相同的组成和步骤制备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饮料12]
将文莱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17质量份、并将刺槐豆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30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饮料1相同的组成和步骤制备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饮料13]
将文莱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23质量份、并将刺槐豆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23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饮料1相同的组成和步骤制备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饮料14]
将文莱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27质量份、并将刺槐豆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20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饮料1相同的组成和步骤制备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饮料15]
将文莱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33质量份、并将刺槐豆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13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饮料1相同的组成和步骤制备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饮料16]
将文莱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37质量份、并将刺槐豆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10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饮料1相同的组成和步骤制备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全部饮料11~16中,原液的粘度足够低,因此,在随后的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工序中,可以使足够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原液,在随后的向容器填充的工序中,碳酸水溶液没有从容器喷溢。这样,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稳定地制造含有充分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对照饮料2]
将罗望子胶的配合量设为0.47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对照饮料1相同的组成和步骤制备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2-2.感官评价
与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感官评价对饮料11~16及对照饮料2进行了评价。
2-3.评价结果
将感官评价的结果示于上述表2。
饮料12~16的粘度B÷粘度A的值≤0.70,咽入容易度良好。另一方面,对照饮料2中,即使改变剪切速度的条件,粘度A和B也相同,没有感到易于咽入。
与饮料11相比,饮料12~16在剪切速度100/s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B与在剪切速度50/s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A之差大,易于咽入,而且在咽入时没有发粘感,吞咽性极其良好。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示出了将在剪切速度50/s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A为300[mPa·s]的饮料作为例子。
3-1.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的制备
使用作为第1增稠剂的文莱胶、作为第2增稠剂的刺槐豆胶,制备了具有下述表3所示的粘度的饮料17~20。另外,仅使用冷水溶解性的罗望子胶作为增稠剂,制备了具有下述表3所示的粘度的对照饮料3。
[表3]
在表3中,与表1同样地将在20℃的温度及5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东机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Viscometer TV-25type L)测定时的粘度表示为A[mPa·s],将在20℃的温度及10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测定时的粘度表示为B[mPa·s]。
饮料17~20的粘度A和B通过改变第1增稠剂与第2增稠剂的配合量而进行了调整。
[饮料17]
将文莱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3质量份、并将刺槐豆胶的配合量变更为1.10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饮料1相同的组成和步骤制备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饮料18]
将文莱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50质量份、并将刺槐豆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90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饮料1相同的组成和步骤制备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饮料19]
将文莱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70质量份、并将刺槐豆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70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饮料1相同的组成和步骤制备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饮料20]
将文莱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90质量份、并将刺槐豆胶的配合量变更为0.50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饮料1相同的组成和步骤制备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全部饮料17~20中,原液的粘度足够低,因此,在随后的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工序中,可以使足够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原液,在随后的向容器填充的工序中,碳酸水溶液没有从容器喷溢。这样,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稳定地制造含有充分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对照饮料3]
将罗望子胶的配合量设为1.40质量份,除此以外,按照与对照饮料1相同的组成和步骤制备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3-2.感官评价
与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感官评价对饮料17~20及对照饮料3进行了评价。
3-3.评价结果
将感官评价的结果示于上述表3。
饮料18~20的粘度B÷粘度A的值≤约0.73,咽入容易度良好。另一方面,对照饮料3中,即使改变剪切速度的条件,粘度A和B也相同,没有感到易于咽入。
与饮料17相比,饮料18~20在剪切速度100/s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B与在剪切速度50/s的条件下测定的粘度A之差大,易于咽入,而且在咽入时没有发粘感,吞咽性极其良好。
根据实施例1~3的结果可知,如饮料3~10、饮料12~16、饮料18~20那样吞咽性极其良好的增稠碳酸饮料的粘度A和B满足以下的关系式:
i)100≤A≤300、以及
ii)B≤(0.75×A)、优选为B≤(0.73×A)、优选为(0.25×A)≤B≤(0.75×A)、更优选为(0.27×A)≤B≤(0.73×A)。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调查了pH对于粘度稳定性的影响。
4-1.原液的制备
以具有下述表4所示的pH的方式制备了试样21~试样24的原液。
[表4]
[试样21]
[组成]
[步骤]
首先,将文莱胶添加至20℃的水中,进行搅拌,制备了文莱胶水溶液。在得到的文莱胶水溶液中添加刺槐豆胶,进行搅拌,制备了刺槐豆胶分散液。在得到的刺槐豆胶分散液中添加pH调节剂,将pH调整为3.0。由此,制备了原液。
4-2.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的制备
将原液输送至冷却板,将其冷却至0℃。使用碳酸化器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冷却后的原液,制备了碳酸水溶液。二氧化碳气体以碳酸水溶液的气体容积为2.0的方式溶解。将得到的碳酸水溶液通过填充器填充至容器,将容器密封,制备了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
通过淋浴式灭菌装置在95℃下对得到的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加热30分钟,进行了加热灭菌。然后,将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冷却至室温(20℃),完成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在20℃的温度及5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东机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Viscometer TV-25type L)进行测定时,完成后的碳酸饮料具有150[mPa·s]的粘度。
[试样22]
将原液的pH调整为3.5,除此以外,按照与试样21相同的组成及步骤制备了原液。然后,按照与试样21相同的步骤完成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完成后的碳酸饮料具有与试样21的碳酸饮料相同的粘度。
[试样23]
将原液的pH调整为4.0,除此以外,按照与试样21相同的组成及步骤制备了原液。然后,按照与试样21相同的步骤完成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完成后的碳酸饮料具有与试样21的碳酸饮料相同的粘度。
[试样24]
将原液的pH调整为4.6,除此以外,按照与试样21相同的组成及步骤制备了原液。然后,按照与试样21相同的步骤完成了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完成后的碳酸饮料具有与试样21的碳酸饮料相同的粘度。
4-3.粘度的测定
将试样21~试样24的完成后的碳酸饮料在20℃下储存放置看1个月。测定了储存放置后的各碳酸饮料的粘度。将测定结果示于上述表4。
4-4.结果
与试样21相比,试样22~24的碳酸饮料的1个月后的粘度降低减少。因此,从碳酸饮料的粘度稳定性的观点出发,原液的pH优选为3.5~4.6。

Claims (11)

1.一种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具有0~35℃的温度的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和不溶于0~35℃的水但可溶于60℃以上的水的第2增稠剂混合,得到在所述水溶液中分散有所述第2增稠剂的原液;
使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所述原液而得到碳酸水溶液;
将所述碳酸水溶液填充于容器,密封所述容器,得到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以及
对所述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进行加热,使得所述碳酸水溶液达到60℃以上,使所述第2增稠剂溶解于所述碳酸水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1增稠剂是选自文莱胶、瓜尔胶、冷水溶解型的Ι-卡拉胶、λ-卡拉胶、黄原胶、冷水溶解型的罗望子胶、塔拉胶、以及车前籽胶中的至少1种,所述第2增稠剂是选自刺槐豆胶、加热溶解型的Ι-卡拉胶、天然结冷胶、低甲氧基果胶、以及加热溶解型的罗望子胶中的至少1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原液进一步含有添加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原液具有3.5以上且小于4.6的pH。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二氧化碳气体溶解于所述原液是通过将所述原液冷却至5℃以下的温度来进行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20℃的温度及5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进行测定时,所述第1增稠剂的水溶液具有20~150[mPa·s]的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20℃的温度及5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进行测定时,所述原液具有20~150[mPa·s]的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热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对所述容器封装碳酸水溶液加热1~40分钟,使得所述碳酸水溶液达到80~110℃。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加热之前的全部工序中,将含有所述第2增稠剂的全部液体保持为低于60℃,优选保持为0℃以上且低于60℃,更优选保持为0~35℃的温度。
10.一种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其是通过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的,
将在20℃的温度及5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对所述增稠碳酸饮料进行测定的情况下的粘度设为A[mPa·s],将在20℃的温度及100/s的剪切速度的条件下通过E型粘度计对所述增稠碳酸饮料进行测定的情况下的粘度设为B[mPa·s]时,粘度A和B满足以下关系式:
i)100≤A≤300、以及
ii)B≤(0.75×A)。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其中,所述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具有3.5以上且小于4.6的pH。
CN201780078768.2A 2016-12-20 2017-12-15 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的制造方法及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Pending CN11009957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6992 2016-12-20
JP2016246992 2016-12-20
PCT/JP2017/045180 WO2018116993A1 (ja) 2016-12-20 2017-12-15 容器詰めとろみ付き炭酸飲料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容器詰めとろみ付き炭酸飲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9575A true CN110099575A (zh) 2019-08-06

Family

ID=62627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8768.2A Pending CN110099575A (zh) 2016-12-20 2017-12-15 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的制造方法及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533938B2 (zh)
EP (1) EP3560347B1 (zh)
JP (1) JP7000344B2 (zh)
KR (1) KR102510324B1 (zh)
CN (1) CN110099575A (zh)
CA (1) CA3045979A1 (zh)
TW (1) TWI748023B (zh)
WO (1) WO20181169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96333A (ja) * 2017-05-23 2018-12-13 三栄源エフ・エフ・アイ株式会社 ゲル状食品の製造方法
JP7105148B2 (ja) * 2018-09-10 2022-07-22 アサヒ飲料株式会社 容器詰め炭酸飲料、及び容器詰め炭酸飲料用の増粘剤
EP4181691A1 (en) * 2020-07-15 2023-05-24 Société des Produits Nestlé S.A. Compositions to promote swallowing safety and efficienc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86380B1 (ja) * 2008-08-12 2009-12-16 株式会社日本サンガリアベバレッジカンパニー ゼリー状クリームソーダ飲料および冷凍クリームソーダ飲料
JP2010068747A (ja) * 2008-09-18 2010-04-02 Nippon Sangaria Beverage Company:Kk ゼリー状炭酸飲料用組成物、容器詰炭酸ゼリー飲料および凍結炭酸ゼリー飲料
CN101848654A (zh) * 2007-11-06 2010-09-29 可口可乐公司 在密闭容器中的含碳酸气体的软果冻饮料的组合物及其生产方法
JP2015126758A (ja) * 2015-04-10 2015-07-09 ポッカサッポロフード&ビバレッジ株式会社 飲料
WO2016063698A1 (ja) * 2014-10-20 2016-04-28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容器詰め嚥下困難者用飲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99297A (ja) 2000-04-28 2001-10-30 Itoham Foods Inc ゼリー飲料
WO2007136083A1 (ja) * 2006-05-24 2007-11-29 Meiji Dairies Corporation 液状食品増粘化剤及びその製造法
JP4396769B2 (ja) 2007-11-06 2010-0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JP6114017B2 (ja) * 2011-12-02 2017-04-12 キリンビバレッジ株式会社 容器入り2層ゼリー飲料
JP5314207B1 (ja) * 2013-03-14 2013-10-16 株式会社 伊藤園 ミネラル含有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ミネラル含有飲料の塩味抑制方法
JP6365921B2 (ja) * 2014-03-14 2018-08-01 ハウスウェルネスフーズ株式会社 スターアニス抽出物を含む容器詰炭酸飲料
JP6535672B2 (ja) * 2014-08-13 2019-07-03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容器詰めとろみ付き炭酸飲料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8654A (zh) * 2007-11-06 2010-09-29 可口可乐公司 在密闭容器中的含碳酸气体的软果冻饮料的组合物及其生产方法
JP4386380B1 (ja) * 2008-08-12 2009-12-16 株式会社日本サンガリアベバレッジカンパニー ゼリー状クリームソーダ飲料および冷凍クリームソーダ飲料
JP2010068747A (ja) * 2008-09-18 2010-04-02 Nippon Sangaria Beverage Company:Kk ゼリー状炭酸飲料用組成物、容器詰炭酸ゼリー飲料および凍結炭酸ゼリー飲料
WO2016063698A1 (ja) * 2014-10-20 2016-04-28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容器詰め嚥下困難者用飲料
JP2015126758A (ja) * 2015-04-10 2015-07-09 ポッカサッポロフード&ビバレッジ株式会社 飲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60347B1 (en) 2024-02-28
EP3560347A4 (en) 2020-10-21
WO2018116993A1 (ja) 2018-06-28
KR20190097224A (ko) 2019-08-20
TWI748023B (zh) 2021-12-01
KR102510324B1 (ko) 2023-03-17
TW201834565A (zh) 2018-10-01
US11533938B2 (en) 2022-12-27
CA3045979A1 (en) 2018-06-28
US20190297933A1 (en) 2019-10-03
JP7000344B2 (ja) 2022-01-19
EP3560347A1 (en) 2019-10-30
JPWO2018116993A1 (ja) 2019-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9575A (zh) 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的制造方法及容器封装增稠碳酸饮料
CN102755634A (zh) 营养组合物
CN105767819B (zh) 一种奇亚籽悬浮颗粒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EP1800663B1 (en) Enteral nutrient
TW200934397A (en) Composition of carbonic acid gas-containing soft jelly beverage in an airtight container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1543246B (zh) 含果蔬颗粒的液态奶制品的生产方法
CN106804707A (zh) 一种高蛋白牛奶及其制备方法
TW201206562A (en) Granular thickening ag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7012054A (zh) 一种天然草本预调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36755A (zh) 玉米饮料稳定剂以及用其制成的速冻糯玉米饮料
CN103371390A (zh) 具有缓解体力疲劳以及增强免疫力的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66589A (zh) 无菌rtd花生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61670B (zh) 牛奶甜点基料
CN106615112A (zh) 一种添加谷物颗粒的常温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HRP20120788T1 (hr) Postupak proizvodnje višefaznog želiranog pripravka za piä†e
CN106720349A (zh) 一种巧克力牛乳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97108A (zh) 无菌蛋白质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84964A (zh) 一种布丁及其制作方法
CN101919445A (zh) 一种含有蓝莓原浆的酸性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15113A (zh) 一种添加植物籽颗粒的常温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72258A (zh) 吞咽困难者用容器包装饮料
CN102511554A (zh) 含有蔓越莓原浆的酸性乳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JP2010029121A (ja) 炭酸ガス含有ドリンクゼリーの製造方法
CN110477322A (zh) 一种拐枣果酱及其研制方法
WO2022244889A1 (ja) ゼリー入り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68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