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3146B - 雷达罩以及雷达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雷达罩以及雷达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23146B CN110023146B CN201780074546.3A CN201780074546A CN110023146B CN 110023146 B CN110023146 B CN 110023146B CN 201780074546 A CN201780074546 A CN 201780074546A CN 110023146 B CN110023146 B CN 11002314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parent member
- radome
- protrusion
- recess
-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03—Details of HF sub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common to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05—Manufacturers' emblems, name plates, bonnet ornaments, mascots or the like; Mounting means therefor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93—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93—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 G01S13/931—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of land 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2—Housings not intimately mechanically associated with radiating elements, e.g. radom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93—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 G01S13/931—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anti-collision purposes of land vehicles
- G01S2013/9327—Sensor installation details
- G01S2013/93271—Sensor installation details in the front of the vehicl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02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housings, e.g. form, type, material or ruggedn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Vehicle Waterproofing, Decoration, And Sanitation Device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雷达罩包括透明部件和用于支撑所述透明部件的背面的支撑部件。所述透明部件具有延伸凹部,该延伸凹部从所述背面朝向表面侧凹陷且沿着所述背面延伸,并且在内壁面上形成有涂料层。所述延伸凹部的内壁面具有:第一连接面,其配置在相对于所述延伸凹部的延伸方向的正交截面的第一侧并与所述背面连接;第二连接面,其配置在所述正交截面的第二侧并与所述背面连接;以及中间面,其具有主设计面,主设计面配置为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并且朝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中的任一者均不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雷达罩以及雷达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基于2016年12月9日提交的第2016-239660号日本专利申请和2016年12月27日提交的第2016-252958号日本专利申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车辆上安装有使用诸如毫米波的电波来检测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等的雷达单元。通常,雷达单元以由装饰有徽章等的雷达罩覆盖的状态设置在车辆上。这种雷达单元进行透过雷达罩的电波的发射与接收。因此,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那样,雷达罩理应需要形成为能够透过电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413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6-804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雷达罩通常具有朝向车辆外侧配置的透明部件以及从里侧支撑透明部件的支撑部件,并且透明部件和支撑部件通过树脂的双色成型一体地形成。近年来,这种雷达罩变得大型化,除了徽章之外还可以进行各种装饰。例如,通过在透明部件的背面形成曲面状的凹部并且在凹部的内壁面涂覆涂料,可施加从透明部件的外部可视觉识别的装饰。
然而,通过将涂料涂覆到形成于透明部件背面上的凹部的内壁面而形成的装饰形成在雷达罩的内部。因此,由于雷达罩的厚度尺寸的限制等,与设置在雷达罩外部的装饰相比,可能欠缺立体感。特别地,近年来,还开发了色调根据视觉识别方向而改变的涂料,但是简单地将这种涂料涂覆到曲面状的凹部的内壁面上的话,色调仅会逐渐且连续地发生变化,难以增强立体效果。
此外,如上述专利文献2所示的雷达罩通常具有朝向车辆外侧配置的透明部件以及从里侧支撑透明部件的支撑部件,并且透明部件和支撑部件通过树脂的双色成型而一体地形成。因此,当在透明部件和支撑部件之间形成金属层时,可以通过透明部件从外部视觉识别金属层,并且可以通过金属层形成徽章或图案。
此外,例如,如专利文献2所示,为了使徽章等产生立体感,有时在透明部件的背面上形成凹部并且沿着该凹部的内壁面设置金属层。在这种情况下,在字符或图案叠加在从正面观察到的金属层时,可以考虑在凹部的底面形成诸如印刷层的着色层。然而,如果在凹部的底面上形成着色层,则由着色层形成的字符和图案为平面的,这可能损害徽章等的立体效果。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因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高雷达罩中形成于内部的装饰的立体效果。
此外,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因此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在透明部件的背面侧具有凹部的雷达罩中,对由形成在凹部的内壁面上的着色层所形成的字符或图案赋予立体效果。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采用以下配置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设置在用于检测车辆周围状况的雷达单元的电波的路径上的雷达罩,该雷达罩包括透明部件和用于支撑所述透明部件的背面的支撑部件。所述透明部件具有从所述背面朝向表面侧凹陷且沿着所述背面延伸的延伸凹部,并且所述延伸凹部在内壁面形成有涂料层。所述延伸凹部的内壁面具有:第一连接面,其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延伸凹部的延伸方向的正交截面的第一侧并与所述背面连接;第二连接面,其设置在所述正交截面的第二侧并与所述背面连接;以及中间面,其具有主设计面,该主设计面配置为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并且朝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中的任一者均不同。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雷达罩可包括横向凹部,该横向凹部构成为所述延伸凹部并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主设计面可为倾斜成随着趋向于所述透明部件的表面侧而向下方延伸的平面。
在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主设计面可以比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中的每一个宽。
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雷达罩可包括:上侧延伸凹部,其构成为所述延伸凹部并在上下方向上相比于所述透明部件的中央配置于上部;以及下侧延伸凹部,其构成为所述延伸凹部并在上下方向上相比于所述透明部件的中央配置于下部。
在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涂料层也可以由含有云母颗粒的云母涂料形成。
在上述第一方面中,所述中间面可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面连接的第一弯曲面和与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的第二弯曲面,所述主设计面可配置在所述第一弯曲面和所述第二弯曲面之间并且形成为平面。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设置在用于检测车辆周围状况的雷达单元的电波的路径上的雷达罩,其中,该雷达罩包括在背面侧形成有凹部的透明部件、形成于所述凹部的内壁面的着色层和用于支撑所述透明部件的背面的支撑部件。所述透明部件具有突部,该突部从所述凹部的底部突出并且在前端面待形成所述着色层。
在上述第二方面中,所述突部的前端面与所述突部的周面连接成使得所述突部的前端面与所述周面之间的连接部具有棱角。
在上述第二方面中,所述突部的前端面可以比所述透明部件的背面更靠近所述透明部件的表面侧。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设置在用于检测车辆周围状况的雷达单元的电波的路径上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雷达罩包括在背面侧形成有凹部的透明部件、形成于所述凹部的内壁面的着色层以及支撑所述透明部件的背面的支撑部件,所述雷达罩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透明部件形成步骤,形成具有突部的所述透明部件,所述突部从所述凹部的底部突出并且在前端面待形成所述着色层;着色层形成步骤,在所述突部的所述前端面形成所述着色层;以及支撑部件形成步骤,用于形成所述支撑部件。
在上述第三方面的所述透明部件形成步骤中可将所述透明部件形成为使得所述突部的前端面与所述突部的周面之间的连接部具有棱角。
在上述第三方面的所述透明部件形成步骤中可将所述透明部件形成为使得所述突部的前端面比所述透明部件的背面更靠近所述透明部件的表面侧。
在上述第三方面的所述着色层形成步骤中,可通过利用移印法转印油墨以在所述突部的所述前端面形成所述着色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形成于透明部件的背面的延伸凹部具有:第一连接面,其配置在相对于延伸凹部的延伸方向的正交截面的第一侧并与背面连接;第二连接面,其配置在相对于延伸凹部的延伸方向的正交截面的第二侧并与背面连接;以及中间面,其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中间面具有主设计面。而且,主设计面配置为其朝向与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中的任一者均不同。因此,当从车辆外部的某点观察形成在延伸凹部的内壁面上的涂料层时,相对于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上所形成的涂料层的视觉识别角度和相对于主设计面上所形成的涂料层的视觉识别角度彼此不同。其结果,当从观察者观察时,形成于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上的涂料层的外观与形成于主设计面上的涂料层的外观互相不同,因此由涂料层形成的装饰的立体效果增强。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能够改善雷达罩中形成于内部的装饰的立体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透明部件设置有突部,该突部从形成在透明部件的背面侧上的凹部的底部突出并且在前端面形成有着色层。当从透明部件的外部视觉识别形成在这种突部的前端面的着色层时,着色层的周边被视觉识别成比着色层更亮或更暗,能够使得由着色层形成的字符或图案看起来立体。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在透明部件的背面侧具有凹部的雷达罩中,可以对由形成在凹部的内壁面上的着色层所形成的字符或图案赋予立体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的前视图。
图2A是沿图1的1A-1A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2B是沿图1的1B-1B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所具有的横向凹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4A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4B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5A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5B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6A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6B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8A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8B是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9是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的前视图。
图10A是沿图9的2A-2A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0B是沿图9的2B-2B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11是包括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所具有的内芯容纳凹部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放大剖视图。
图12A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12B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13A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13B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15A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15B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17A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17B是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雷达罩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成为能够识别的尺寸,适当地改变了各部件的比例尺。
图1是示意性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11的前视图。此外,图2A是沿图1的1A-1A线截取的剖视图。此外,图2B是沿图1的1B-1B线截取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11具有设置在中央的徽章1E和围绕徽章1E设置的网状的外侧设计部1D。注意,在图1中,徽章1E和外侧设计部1D的一部分以白色表示,但该由白色所示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呈现为银色。另外,徽章1E和外侧设计部1D的以点图案所示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呈现为黑色。
如图2A和图2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11配置为从车辆的正面侧覆盖用于检测车辆周围状况的雷达单元1X,并对雷达单元1X中使用的电波具有透过性。本实施方式的这种雷达罩11设置在雷达单元1X的电波的路径上(从雷达单元1X发射的电波传播的区域),如图2A和图2B所示,雷达罩11包括透明部件12、印刷层13、涂料层14、内芯15和支撑部件16。在下文中,图1、图2A和图2B的纸面的上下方向将简称为上下方向。该上下方向与雷达罩11设置在车辆上时的竖直方向相同。
透明部件12由透明树脂材料形成,并且是雷达罩11的构成部件中最靠近车辆外侧设置的部件。为了提高从车辆外部对徽章1E和外侧设计部1D的视觉识别性,该透明部件12的表侧的面形成为平滑面。此外,在透明部件12的里侧的面(支撑部件16侧的面)上形成有朝向前表面侧凹陷的凹部22a。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11中,透明部件12具有作为凹部12a的内芯容纳凹部12b和涂装凹部12c,内芯容纳凹部12b容纳有内芯15,涂装凹部12c通过将涂料涂覆于内壁面而形成涂料层14。透明部件12的位于雷达单元1X侧的面称为背面,其相反侧的面称为表面(正面)。透明部件12的背面所在的一侧有时称为后侧,并且表面所在的一侧有时称为前侧。透明部件12的表面和背面彼此面对的方向,即图2A和图2B的纸面的左右方向有时称为厚度方向。
内芯容纳凹部12b在从正面观察时形成为圆形,并且配置在设置有徽章1E的雷达罩11的中央部。内芯容纳凹部12b的圆形外边缘设置成避开图1中所示的字符“F”,字符“F”位于该圆形外边缘的内侧。这样的内芯容纳凹部12b以使内芯15与内壁面抵接状态来容纳内芯15。
此外,涂装凹部12c具有:从正面观察时在雷达罩11的外缘部以框架形式设置的框架部12d;以及在框架部12d的内侧设置为网状的网状部12e。在这样的涂装凹部12c中,以覆盖内壁面的方式设置有涂料层14。此外,涂料层14在支撑部件16的一部分插入于涂装凹部12c的内部的状态下由支撑部件16从背面侧覆盖。
另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网状部12e具有将多个大致正六边形以紧密连接状态配置的形状,并且具有与竖直方向平行地延伸的纵向凹部12f(延伸凹部)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横向凹部12g(延伸凹部)。即,纵向凹部12f和横向凹部12g构成为本发明的延伸凹部。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横向凹部12g在不平行于水平方向的方向上延伸。本发明中的横向凹部包括例如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横向凹部12g那样的与水平方向不平行的横向凹部,并且只要在延伸方向上具有水平方向部分即可。纵向凹部12f和横向凹部12g沿着透明部件12的背面延伸,换言之,分别沿着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横向凹部12g在上下方向上相比于透明部件12的中央设置在上部和下部两者。在下文中,在上下方向上相比于透明部件12的中央设置在上部的横向凹部12g称为上侧横向凹部12h(上侧延伸凹部),并且在上下方向上相比于透明部件12的中央设置于下部的横向凹部12g称为下侧横向凹部12i(下侧延伸凹部)。即,上侧横向凹部12h和下侧横向凹部12i均构成为本发明的延伸凹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部件12的位于支撑部件16侧的面(背面)的未设置凹部12a的区域构成为印刷层形成区域1R,印刷层形成区域1R上形成有印刷层13。该印刷层形成区域1R形成为平坦面,由印刷层13从透明部件12的背面侧覆盖。
图3是横向凹部12g的放大剖视图。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11中,横向凹部12g的内壁面具有上部连接面12g1(第一连接面)、下部连接面12g2(第二连接面)和中间面12g3。上部连接面12g1形成横向凹部12g的上部,并且与透明部件12的背面(印刷层形成区域1R)弯折连接。即,上部连接面12g1和印刷层形成区域1R之间的连接部朝向后斜下方形成棱角。下部连接面12g2形成横向凹部12g的下部,并且与透明部件12的背面(印刷层形成区域1R)弯折连接。即,下部连接面12g2和印刷层形成区域1R之间的连接部朝向后斜上方形成棱角。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横向凹部12g的内壁面具有:上部连接面12g1,其配置在相对于横向凹部12g的延伸方向的正交截面的一侧(第一侧);以及下部连接面12g2,其配置在相对于横向凹部12g的延伸方向的正交截面的另一侧(第二侧)。该等上部连接面12g1和下部连接面12g2相对于透明部件12的背面(印刷层形成区域1R)以约90°的角度弯折并连接。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注射成型时的脱模角度,上部连接面12g1和下部连接面12g2与透明部件12的背面(印刷层形成区域1R)之间所成的角度可以是约93°。即,上部连接面12g1和下部连接面12g2各自与透明部件12的背面(印刷层形成区域1R)所成的角度也可以是钝角。
中间面12g3是连接上部连接面12g1和下部连接面12g2的面,并且具有:与上部连接面12g1不弯折地平滑连接的上部弯曲面12g4(第一弯曲面)、与下部连接面12g2不弯折地平滑连接的下部弯曲面12g5(第二弯曲面)、以及配置在上部弯曲面12g4和下部弯曲面12g5之间的主设计面12g6。当从外部视觉识别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11时,主设计面12g6是主要形成外侧设计部1D的网状图案的形状的区域。在虚拟地考虑与主设计面12g6正交的正交轴的情况下,该主设计面12g6形成为随着该正交轴趋向于车辆的前方而趋向于上方的平面。即,主设计面12g6是这样的平面,其中,该平面随着与该平面正交的方向趋向于透明部件12的表面侧而趋向于上方倾斜。换言之,主设计面12g6是倾斜成随着趋向于透明部件12的表面侧而向下方延伸的平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主设计面12g6以与上部连接面12g1和下部连接面12g2相对于竖直轴线成不同角度的方位进行配置,并且具有比上部连接面12g1和下部连接面12g2大的面积。换言之,主设计面12g6配置为使得其朝向(与主设计面12g6正交的方向)不同于上部连接面12g1和下部连接面12g2中的任何一个。
再者,与横向凹部12g同样地,纵向凹部12f的内壁面也具有:第一连接面,其配置在相对于纵向凹部12f的延伸方向的正交截面的一侧并与透明部件12的背面连接;第二连接面,其配置在相对于纵向凹部12f的延伸方向的正交截面的另一侧并与透明部件12的背面连接;以及中间面,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并且中间面具有设定为与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不同的角度的主设计面。换言之,该主设计面配置成其朝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中的任一者均不同。此外,除了主设计面之外,中间面还具有介于主设计面和第一连接面之间的第一弯曲面以及介于主设计面和第二连接面之间的第二弯曲面。
这种透明部件12由例如无色PC(聚碳酸酯)或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等透明合成树脂形成,并且具有约1.5mm至10mm的厚度。此外,根据需要,对透明部件12的表侧的面进行硬涂覆处理或进行氨基甲酸酯基涂料的透明涂覆处理以防止划痕。再者,如果是具有耐刮擦性的透明合成树脂,则不需要进行这些防划痕处理。
返回图2A和图2B,印刷层13是印刷在透明部件12的印刷层形成区域1R上的薄膜层,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呈现为黑色。通过将黑色油墨转印到印刷层形成区域1R并使该油墨干燥来形成该印刷层13。该印刷层13例如可以通过丝网印刷法将能够透过雷达单元1X中使用的电波的黑色树脂油墨配置在印刷层形成区域1R上并使该油墨自然干燥来形成。这样的印刷层13可经由透明部件12从外部视觉识别,形成由图1所示的点图案表示的区域。
涂料层14是通过使能够透过雷达单元1X中使用的电波的银色涂料干燥而形成的薄膜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呈现为银色。
如图2A和图2B所示,该涂料层14设置在形成有印刷层13的透明部件12的除了形成有徽章1E的区域之外的整个背面上。即,除了形成有徽章1E的区域之外,涂料层14覆盖印刷层13的位于支撑部件16侧的面。该涂料层14例如可以通过涂布含有珠光颜料的涂料并使其自然干燥而形成。这样的涂料层14在涂装凹部12c中可经由透明部件12从外部视觉识别,形成图1所示的外侧设计部1D的以白色表示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种涂料层14含有云母颗粒。该云母颗粒反射从外部入射到涂料层14上的光。当从与涂料层14的面正交的方向视觉识别这样的涂料层14时,看起来明亮并且云母颗粒看起来强烈地闪耀。另一方面,当从较大地偏离与涂料层14的面正交的方向的方向视觉识别涂料层14时,看起来较暗并且云母颗粒的亮度看起来较弱。
内芯15具有由能够透过雷达单元1X中使用的电波的树脂构成的基部以及形成为覆盖基部表面的光亮膜。例如,作为光亮膜,可以使用作为形成有多个可以透过电波的间隙的不连续膜的铟膜。这种铟膜可以通过例如真空蒸镀法或溅射法来形成。再者,内芯15也可以具有覆盖光亮膜表面的透明的顶涂层或覆盖光亮膜的里面的底涂层。这样的内芯15嵌合装配在透明部件12的内芯容纳凹部12b中,以使得光亮膜与内芯容纳凹部12b的内壁面相对。这样的内芯15可经由透明部件12从外部被视觉识别,形成图1所示的徽章1E中以白色所示的区域。
支撑部件16是接合于透明部件12的背面并支撑透明部件12的部位,并且由黑色树脂材料形成。该支撑部件16具有朝向车辆的发动机室侧(后方侧)突出的接合部16a。该接合部16a的前端部形成为爪形,并且该前端部与例如车辆的散热器护栅主体等接合。这种支撑部件16由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合成树脂)、AES(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合成树脂)、ASA(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着色PC、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合成树脂或它们的复合树脂形成,并具有约1.0mm至10mm的厚度。
随后,将参照图4A至图8B对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1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4A和图4B所示,形成透明部件12。再者,图4A是与图2A相同位置的剖视图,图4B是与图2B相同位置的剖视图。这里,透明部件12通过利用模具110进行注射成型而形成。模具110具有固定侧的腔模111和移动侧的芯模11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芯模112具有形成印刷层形成区域1R的基部112a和用于形成凹部12a的插入件112b。该插入件112b与芯模112的基部112a分体配置,并且在固定于基部112a的状态下从基部112a的表面朝向腔模111侧突出。通过这样在芯模112设置插入件112b,能够弯折连接基部112a的表面和插入件112b的表面,并且能够将透明部件12形成为使得印刷层形成区域1R和凹部12a的内壁面弯折连接。
随后,如图5A和图5B所示,形成印刷层13。值得注意的是,图5A是与图2A相同位置的剖视图,图5B是与图2B相同位置的剖视图。这里,通过诸如丝网印刷法的印刷方法将油墨转印到印刷层形成区域1R并使该油墨干燥而形成印刷层13,其中印刷层形成区域1R是透明部件12的除凹部12a之外的区域。此时,在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11中,印刷层形成区域1R和凹部12a的内壁面弯折连接。因此,与印刷层形成区域1R和凹部12a的内壁面通过平滑曲面连接的情况相比,被转印到印刷层形成区域1R的油墨难以移动到凹部12a的内壁面。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这种雷达罩11的制造方法,能够防止印刷层13的端部发生非预期的曲流。
随后,如图6A和图6B所示,形成涂料层14。再者,图6A是与图2A相同位置的剖视图,图6B是与图2B相同位置的剖视图。这里,在将掩模应用于图6A所示的形成有徽章1E的区域1M的状态下,通过将银色的云母涂料例如喷射涂覆在形成有印刷层13的透明部件12的背面侧上并使云母涂料干燥来形成涂料层14。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涂料层14以在除了形成有徽章1E的区域之外覆盖印刷层13并直接附着于全部涂装凹部12c的内壁面的方式形成涂料层14。
然后,如图7所示,将内芯15容纳在内芯容纳凹部12b中。再者,图7是与图2A相同位置的剖视图。这里,将与上述透明部件12、印刷层13或涂料层14的形成并行地形成的内芯15容纳在内芯容纳凹部12b中。在通过注射成型预先形成的基部上,通过真空蒸镀法或溅射法等使铟层等光亮不连续金属膜成膜来形成内芯15。再者,根据需要,在内芯15上形成有顶涂层和底涂层。这样的内芯15使光亮不连续金属膜朝向内芯容纳凹部12b的内壁面侧并且容纳在内芯容纳凹部12b中。
随后,如图8A和图8B所示,形成支撑部件16。再者,图8A是与图2A相同位置的剖视图,图8B是与图2B相同位置的剖视图。这里,通过将在内芯容纳凹部12b设置有内芯15的透明部件12配置在注射成型用模具的内部并且执行将熔融树脂注射到透明部件12的背面侧的嵌件成型,来形成支撑部件16。这样的支撑部件16利用嵌件成型时的热量与透明部件12熔接,并且配置为覆盖内芯15。由此,内芯15固定于透明部件12。值得注意的是,透明部件12和支撑部件16可以分别通过注射成型等单独形成,在形成后使用粘合剂或紧固部件等将两者连接。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支撑部件16也支撑透明部件12。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11,形成在透明部件12的背面的横向凹部12g具有形成横向凹部12g的上部并连接于透明部件12的背面的上部连接面12g1、形成横向凹部12g的下部并连接于透明部件12的背面的下部连接面12g2以及连接于上部连接面12g1和下部连接面12g2的中间面12g3,并且中间面12g3具有主设计面12g6。此外,主设计面12g6以与上部连接面12g1和下部连接面12g2不同的角度设置。即,主设计面12g6配置为使得其朝向不同于上部连接面12g1和下部连接面12g2中的任何一个。因此,当从车辆外部的某点观察形成在横向凹部12g的内壁面上的涂料层14时,相对于在上部连接面12g1和下部连接面12g2上所形成的涂料层14的视觉识别角度与相对于在主设计面12g6上所形成的涂料层14的视觉识别角度互相不同。其结果,当从观察者观察时,形成于上部连接面12g1和下部连接面12g2的涂料层14的外观与形成于主设计面12g6上的涂料层14的外观互相不同,因此用涂料层14形成的装饰的立体效果增强。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11,能够改善形成于内部的装饰的立体效果。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11中,与横向凹部12g同样地,纵向凹部12f也具有:第一连接面,其配置在相对于纵向凹部12f的延伸方向的正交截面的一侧并与透明部件12的背面连接;第二连接面,其配置在相对于纵向凹部12f的延伸方向的正交截面的另一侧并与透明部件12的背面连接;以及中间面,其连接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并且中间面具有设定为与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不同的角度的主设计面。此外,除了主设计面之外,中间面还具有介于主设计面和第一连接面之间的第一弯曲面以及介于主设计面和第二连接面之间的第二弯曲面。因此,在纵向凹部12f中,也能够增强由涂料层14形成的装饰的立体效果。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11中,主设计面12g6形成为这样的平面,其中,该平面随着与该平面正交的方向趋向于透明部件12的表面侧而趋向于上方倾斜。换言之,主设计面12g6是倾斜成随着趋向于透明部件12的表面侧而向下方延伸的平面。从外部视觉识别雷达罩11的观察者多数情况下从斜上方俯视雷达罩11。因此,通过使主设计面12g6向上倾斜,可以使主设计面12g6与观察者正对,并且可以使得外侧设计部1D整体明亮可辨。因此,可以使得形成于上部连接面12g1和下部连接面12g2的涂料层14的外观相对变暗,并且使得形成在主设计面12g6上的涂料层14的外观相对变亮,可进一步提高装饰的立体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11中,主设计面12g6设置成比上部连接面12g1和下部连接面12g2宽。由此,能够使得形成在主设计面12g6的涂料层14比形成在上部连接面12g1和下部连接面12g2的涂料层14更醒目。进而,如上所述,当使主设计面12g6向上倾斜时,与主设计面12g6对应的识别为明亮的区域,比与上部连接面12g1和下部连接面12g2对应的识别为较暗的区域更宽,因此可以改善装饰的外观设计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11中,包括作为在上下方向上相比于透明部件12的中央配置于上部的横向凹部12g的上侧横向凹部12h以及在上下方向上相比于透明部件12的中央配置于下部的横向凹部12g的下侧横向凹部12i。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11中,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于上部的装饰和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于下部的装饰均可以被立体地视觉识别。特别地,在上侧横向凹部12h和下侧横向凹部12i两者中,主设计面12g6向上倾斜并且主设计面12g6设置成比上部连接面12g1和下部连接面12g2宽的情况下,可以使整个外侧设计部1D被立体且明亮地视觉识别。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11中,涂料层14含有云母颗粒。因此,可以使明亮可见区域更加醒目,并且可以进一步改善装饰的立体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11中,中间面12g3具有与上部连接面12g1不弯折地平滑连接的上部弯曲面12g4(第一弯曲面)、与下部连接面12g2不弯折地平滑连接的下部弯曲面12g5(第二弯曲面)以及配置在上部弯曲面12g4和下部弯曲面12g5之间的主设计面12g6。因此,也可以改变主设计面12g6和上部弯曲面12g4以及下部弯曲面12g5的外观,并且可以使主设计面12g6的轮廓突显。例如,当主设计面12g6看起来较暗时,可以使上部弯曲面12g4和下部弯曲面12g5看起来明亮,从而突显主设计面12g6的轮廓。此外,在纵向凹部12f中也同样地由于中间面具有弯曲面(第一弯曲面和第二弯曲面)而能够突显主设计面的轮廓。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11,可以进一步改善装饰的立体效果。即,如图3所示,当上部连接面12g1的到透明部件12的背面的长度尺寸设定为1L1且下部连接面12g2的到透明部件12的背面的长度尺寸设定为1L2时,在1L1与1L2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状态下,主设计面12g6被识别识别为最暗且位于主设计面12g6的上方和下方的上部弯曲面12g4和下部弯曲面12g5被视觉识别为明亮。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通过将1L1设定为1L2的一半或大约一半,在雷达罩11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当视点相比于雷达罩11位于上方时,主设计面12g6被视觉识别为最亮,并且被识别成包括上部弯曲面12g4和下部弯曲面12g5在内的三个表面具有基本相同的亮度的宽幅表面。从该状态开始视点逐渐降低,在与雷达罩11基本水平的状态下仅主设计面12g6变暗,并且被视觉识别成像是主设计面12g6通过视觉识别为明亮的上部弯曲面12g4和下部弯曲面12g5来界定边缘。这样,虽然是同一个涂料层14,但是通过组合平坦部和曲面部则可以根据视点的位置展现不同的外观。
上面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构成部件的各形状、组合等仅是示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以基于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在网状部12e的一部分形成横向凹部12g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具有其他形状的横向凹部的结构。例如,还可以采用具有与水平方向平行地延伸的横向凹部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将内芯15容纳在透明部件12的内芯容纳凹部12b中并且通过用透明部件12和支撑部件16夹入该内芯15而形成徽章1E的结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适用于此,例如,也可以适用于下述雷达罩及其制造方法,该雷达罩为在透明部件12或支撑部件16的表面上直接形成光亮性不连续膜并且省略内芯15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延伸凹部(纵向凹部12f和横向凹部12g)具有:第一连接面,其配置在相对于延伸凹部的延伸方向的正交截面的一侧并与透明部件12的背面连接;第二连接面,其配置在相对于延伸凹部的延伸方向的正交截面的另一侧并与透明部件12的背面连接;以及中间面,其连接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并且中间面具有设定为与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不同的角度的主设计面。
然而,只要中间面具有以不弯折的方式连接于第一连接面的第一弯曲面、以不弯折的方式连接于第二连接面的第二弯曲面以及配置于第一弯曲面和第二弯曲面之间并且形成为平面的主设计面,就可以突显主设计面的轮廓。因此,即使是仅具有这种中间面的延伸凹部,也可以突显主设计面的轮廓从而改善装饰的立体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雷达罩和雷达罩的制造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成为可识别的尺寸,适当地改变了各部件的比例尺。
图9是示意性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21的前视图。此外,图10A是沿图9的2A-2A线截取的剖视图。此外,图10B是沿图9的2B-2B线截取的剖视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21具有设置在中央的徽章2E和围绕徽章2E设置的网状的外侧设计部2D。注意,在图9中,虽然徽章2E和外侧设计部2D的一部分以白色表示,但该由白色表示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呈现为银色。另外,徽章2E和外侧设计部2D的以点图案表示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呈现为黑色。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21配置为从车辆的正面侧覆盖用于检测车辆周围状况的雷达单元2X,并可对雷达单元2X中使用的电波具有透过性。本实施方式的这种雷达罩21配置在雷达单元2X的电波行波路径上(从雷达单元2X发射的电波传播的区域),如图10A和图10B所示,雷达罩21包括透明部件22、印刷层23(着色层)、涂料层24、内芯25和支撑部件26。在下文中,图9、图10A和图10B的纸面的上下方向将简称为上下方向。该上下方向与雷达罩21设置在车辆上时的竖直方向相同。
透明部件22由透明树脂材料形成,并且是雷达罩21的构成部件中最靠近车辆外侧设置的部件。为了提高从车辆外部对徽章2E和外侧设计部2D的视觉识别性,该透明部件22的表侧的面形成为平滑面。此外,在透明部件22的里侧的面(位于支撑部件26侧的面)上形成有凹部22a。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21中,透明部件22具有作为凹部22a的内芯容纳凹部22b和涂装凹部22c,内芯容纳凹部22b容纳有内芯25,涂装凹部22c通过将涂料涂覆于内壁面而形成涂料层24。透明部件22的位于雷达单元2X侧的面称为背面,其相反侧的面称为表面(正面)。透明部件22的背面所在的一侧有时称为后侧,并且表面所在的一侧有时称为前侧。透明部件22的表面和背面彼此面对的方向,即图10A和图10B的纸面的左右方向有时称为厚度方向。
内芯容纳凹部22b形成为从正面观察的形状为沿着徽章2E的外形形状的圆形,并且形成于设置有徽章2E的雷达罩21的中央部。
这样的内芯容纳凹部22b以使内芯25与内壁面为抵接状态来容纳内芯25。
此外,涂装凹部22c具有:从正面观察时在雷达罩21的外缘部以框架形式设置的框架部22d;以及在框架部22d的内侧设置为网状的网状部22e。在这样的涂装凹部22c中,以覆盖内壁面的方式设置有涂料层24。此外,涂料层24在支撑部件26的一部分插入于涂装凹部22c的内部的状态下由支撑部件26从背面侧覆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部件22的位于支撑部件26侧的面(背面)的未设置凹部22a的区域构成为形成有印刷层23的印刷层形成区域2R。该印刷层形成区域2R形成为平坦面,由印刷层23从透明部件22的背面侧覆盖。
图11是包括内芯容纳凹部22b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放大剖视图。如图11所示,透明部件22具有从内芯容纳凹部22b的底部22b1突出的突部22f。突部22f在内芯容纳凹部22b的底部22b1竖直地设置以从透明部件22的正面侧(图11的左侧)朝向背面侧(图11的右侧)突出。该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后侧的端面)形成为平坦面,并且构成为形成印刷层23的印刷层形成面(着色层形成面)。
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比作为透明部件22的背面的印刷层形成区域2R更靠近透明部件22的正面侧。即,突部22f从内芯容纳凹部22b的底部22b1突出的突出尺寸2d1设定为小于内芯容纳凹部22b的深度尺寸2d2。
此外,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相对于突部22f的周面22f2以大约90°的角度弯折并连接。周面22f2是与正交于厚度方向的方向大致相对的面。即,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与周面22f2之间的边界部分构成为所谓的销角。换言之,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连接于周面22f2以使得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与突部22f的周面22f2的连接部形成棱角。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由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与周面22f2所成的角度优选为90°,但考虑到注射成型时的脱模角度,也可以为约93°。即,由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与周面22f2所成的角度也可以为钝角。
这种透明部件22由例如无色PC(聚碳酸酯)或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等透明合成树脂形成,并且具有约1.5mm至10mm的厚度。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对透明部件22的表侧的面进行硬涂覆处理或进行氨基甲酸酯基涂料的透明涂覆处理以防止划痕。再者,如果是具有耐刮擦性的透明合成树脂,则不需要进行这些防划痕处理。
印刷层23是印刷在透明部件22的印刷层形成区域2R和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的薄膜层,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呈现为黑色。通过将黑色油墨转印到印刷层形成区域2R或者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并使该油墨干燥来形成该印刷层23。形成在透明部件22的印刷层形成区域2R(背面)上的印刷层23(下文中称为外侧印刷层23a)例如可以通过丝网印刷法将能够透过雷达单元2X中使用的电波的黑色树脂油墨配置在印刷层形成区域2R上并使该油墨自然干燥来形成。形成于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的印刷层23(下文中称为徽章印刷层23b(着色层))例如可以通过移印法将能够透过雷达单元2X中使用的电波的黑色树脂油墨配置在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并使该油墨自然干燥来形成。
这些外侧印刷层23a和徽章印刷层23b可经由透明部件22从外部视觉识别,形成图9所示的用点图案表示的区域。例如,外侧印刷层23a形成外侧设计部2D的除网状图案之外的部分。此外,徽章印刷层23b形成徽章2E的“F”字符部分。
涂料层24是通过使能够透过雷达单元2X中使用的电波的银色涂料干燥而形成的薄膜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呈现为银色。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该涂料层24设置在形成有印刷层23的透明部件22的除了形成有徽章2E的区域之外的整个背面上。即,涂料层24覆盖印刷层23的位于支撑部件26侧的除了形成有徽章2E的区域之外的面。该涂料层24例如可以通过涂布含有珠光颜料的涂料并使其自然干燥而形成。这样的涂料层24在涂装凹部22c中可经由透明部件22从外部视觉识别,形成图9所示的外侧设计部2D的以白色表示的区域。
内芯25具有:由能够透过雷达单元2X中使用的电波的树脂构成的基部;和形成为覆盖基部表面的光亮膜。例如,可以使用形成为具有多个可以透过电波的间隙的不连续膜的作为光亮膜。这种铟膜可以通过例如真空蒸镀法或溅射法来形成。再者,内芯25也可以具有覆盖光亮膜表面的透明的顶涂层或覆盖光亮膜的里面的底涂层。此外,内芯25具有与透明部件22的突部22f对应的槽部。这样的内芯25嵌合配置在透明部件22的内芯容纳凹部22b中,以使得光亮膜与内芯容纳凹部22b的内壁面相对,进而使突部22f嵌合于槽部。这样的内芯25可经由透明部件22从外部视觉识别,形成图9所示的徽章2E中以白色所示的区域。
支撑部件26是接合于透明部件22的背面并支撑透明部件22的部位,并且由黑色树脂材料形成。该支撑部件26具有朝向车辆的发动机室侧突出的接合部26a。该接合部26a的前端部形成为爪形,并且该前端部与例如散热器护栅主体等接合。这种支撑部件26由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合成树脂)、AES(丙烯腈-乙烯-苯乙烯共聚物合成树脂)、ASA(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着色PC、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合成树脂或它们的复合树脂形成,并具有约1.0mm至10mm的厚度。
随后,将参照图12A至图17B对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2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形成透明部件22。再者,图12A是与图10A相同位置的剖视图,图12B是与图10B相同位置的剖视图。这里,透明部件22通过利用模具210进行注射成型而形成。模具210具有固定侧的腔模211和移动侧的芯模21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芯模212具有形成印刷层形成区域2R的基部212a和用于形成凹部22a的插入件212b。该插入件212b与芯模212的基部212a分体设置,并且在固定于基部212a的状态下从基部212a的表面朝向腔模211侧突出。通过这样在芯模212设置插入件212b,能够使得基部212a的表面和插入件212b的表面弯折连接,并且能够将透明部件22为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与周面22f2弯折连接。即,能够形成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与周面22f2之间的连接部形成有棱角的透明部件22。如图12A和图12B所示的这样的步骤是形成具有突部22f的透明部件22的步骤,其中,突部22f从内芯容纳凹部22b的底部22b1突出,并且其前端面22f1设置为形成徽章印刷层23b的印刷层形成面,该步骤对应于本发明的透明部件形成步骤。
随后,如图13A、图13B和图14所示,形成印刷层23。再者,图13A和图14是与图10A相同位置的剖视图,图13B是与图10B相同位置的剖视图。首先,如图13A和图13B所示,通过诸如丝网印刷法的印刷方法将油墨转印到透明部件22的印刷层形成区域2R并使该油墨干燥来形成外侧印刷层23a。
其次,如图14所示,通过移印法将油墨转印到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并使该油墨干燥来形成徽章印刷层23b。
这里,油墨从金属制的模具转印到硅制垫2P上,并且进一步通过将垫2P置于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从而将油墨转印到前端面22f1。此时,优选地,按压在前端面22f1上的油墨的面积略大于前端面22f1的面积。其结果,徽章印刷层23b可以可靠地形成在前端面22f1的整个表面上。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和周面22f2弯折连接。即,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与周面22f2之间的连接部形成有棱角。因此,即使是按压在前端面22f1上的油墨的面积略大于前端面22f1的面积的情况,也可以防止油墨进入到周面22f2周围。此外,即使是假设油墨附着到了突部22f的周面22f2的情况,由于周面22f2基本上平行于从外部进行视觉识别的观察者的视觉识别方向,也难以视觉识别出附着于周面22f2的油墨。因此,能够使得徽章2E中所包含的字符“F”的轮廓清晰。图14所示的这种步骤是在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上形成徽章印刷层23b的步骤,对应于本发明的着色层形成步骤。
随后,如图15A和图15B所示,形成涂料层24。再者,图15A是与图10A相同位置的剖视图,图15B是与图10B相同位置的剖视图。这里,在将掩模应用于图15A所示的形成有徽章2E的区域2M的状态下,通过将银色的云母涂料例如喷射涂覆在形成有印刷层23的透明部件22的背面侧上并使云母涂料干燥来形成涂料层24。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涂料层24以在除了形成有徽章2E的区域之外覆盖印刷层23并直接附着于全部涂装凹部22c的内壁面的方式形成涂料层24。
然后,如图16所示,将内芯25容纳在内芯容纳凹部22b中。再者,图16是与图10A相同位置的剖视图。这里,将与上述透明部件22、印刷层23或涂料层24的形成并行地形成的内芯25容纳在内芯容纳凹部22b中。在通过注射成型预先形成的基部上,通过真空蒸镀法或溅射法等使铟层等光亮不连续金属膜成膜来形成内芯25。再者,根据需要,在内芯25上形成有顶涂层和底涂层。这样的内芯25使光亮不连续金属膜朝向内芯容纳凹部22b的内壁面侧并且容纳在内芯容纳凹部22b中。
随后,如图17A和图17B所示,形成支撑部件26。再者,图17A是与图10A相同位置的剖视图,图17B是与图10B相同位置的剖视图。这里,通过将内芯容纳凹部22b中设置有内芯25的透明部件22配置在注射成型用模具的内部,并且执行将熔融树脂注射到透明部件22的背面侧的嵌件成型,来形成支撑部件26。这样的支撑部件26利用嵌件成型时的热量与透明部件22熔接,并且配置为覆盖内芯25。由此,内芯25固定于透明部件22。如图17A和图17B所示的这样的步骤是形成支撑部件26的步骤,对应于本发明的支撑部件形成步骤。再者,透明部件22和支撑部件26可以分别通过注射成型等单独形成,在形成后使用粘合剂或紧固部件等将两者连接。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支撑部件26也支撑透明部件22。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如上所述的雷达罩21和雷达罩21的制造方法,设置有突部22f,其中,突部22f从形成于透明部件22的背面侧的内芯容纳凹部22b的底部22b1突出,并且其前端面22f1设置为形成徽章印刷层23b的印刷层区域。
当从外部视觉识别形成在这种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的徽章印刷层23b时,徽章印刷层23b的周边被识别成比徽章印刷层23b更亮或更暗,并且能够使得由徽章印刷层23b形成的字符“F”显得立体。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21和雷达罩21的制造方法,可以对由形成在内芯容纳凹部22b的内壁面上的徽章印刷层23b形成的字符赋予立体效果。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21和雷达罩21的制造方法中,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与周面22f2弯折连接。因此,即使是形成徽章印刷层23b的油墨附着于突部22f的周面22f2的情况,由于周面22f2基本上平行于从外部进行视觉识别的观察者的视觉识别方向,因此也难以视觉识别出附着于周面22f2的油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21和雷达罩21的制造方法,能够使得徽章2E所包含的字符“F”的轮廓清晰。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21和雷达罩21的制造方法中,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比作为透明部件22的背面的印刷层形成区域2R更靠近透明部件22的正面侧。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21和雷达罩21的制造方法中,不需要将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与透明部件22的背面设置为齐平。由于字符“F”的视觉识别状态根据突部22f的突出尺寸2d1而稍微变化,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无论透明部件22的背面的位置如何,都能够将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配置在适合字符“F”所需的立体效果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雷达罩21的制造方法中,通过移印法将形成徽章印刷层23b的油墨转印到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油墨转印到突部22f的前端面22f1。
上面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构成部件的各形状、组合等仅是示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以基于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着色层是徽章印刷层23b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涂装等形成着色层。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了以下结构:透明部件22具有内芯容纳凹部22b和涂装凹部22c作为凹部22a,而且涂装凹部22c具有框架部22d和网状部22e。然而,本发明不限于适用于此,只要是下述雷达罩以及下述雷达罩的制造方法,本发明即可适用,其中,该雷达罩包括具有在内壁面上形成有着色层的凹部的透明部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将内芯25容纳在透明部件22的内芯容纳凹部22b并且通过用透明部件22和支撑部件26夹入该内芯25而形成徽章2E的结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适用于此,例如,也可以适用于下述的雷达罩及其制造方法,该雷达罩可以配置为在透明部件22或支撑部件26的表面上直接形成光亮性不连续膜并且省略内芯25的结构。
符号说明
11、21:雷达罩;
12、22:透明部件;
12a、22a:凹部;
12b、22b:内芯容纳凹部;
12c、22c:涂装凹部;
12d、22d:框架部;
12e、22e:网状部;
12f:纵向凹部(延伸凹部);
12g:横向凹部(延伸凹部);
12g1:上部连接面(第一连接面);
12g2:下部连接面(第二连接面);
12g3:中间面;
12g4:上部弯曲面(第一弯曲面);
12g5:下部弯曲面(第二弯曲面);
12g6:主设计面;
12h:上侧横向凹部(上侧延伸凹部);
12i:下侧横向凹部(下侧延伸凹部);
13、23:印刷层;
14、24:涂料层;
15、25:内芯;
16、26:支撑部件;
1D、2D:外侧设计部;
1E、2E:徽章;
1X、2X:雷达单元;
22f:突部;
22f1:前端面;
22f2:周面;
23a:外侧印刷层;
23b:徽章印刷层(着色层);
2R:印刷层形成区域。
Claims (13)
1.一种雷达罩,所述雷达罩配置在用于检测车辆周围状况的雷达单元的电波的路径上,其中,
所述雷达罩包括透明部件和用于支撑所述透明部件的背面的支撑部件,
所述透明部件具有从所述背面朝向表面侧凹陷且沿着所述背面延伸的延伸凹部,并且所述延伸凹部在内壁面上形成有涂料层,
所述延伸凹部的内壁面具有:
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配置在相对于所述延伸凹部的延伸方向的正交截面的第一侧并与所述背面连接;
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配置在所述正交截面的第二侧并与所述背面连接;以及
中间面,所述中间面具有主设计面,所述主设计面配置为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并且所述主设计面配置为朝向与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中的任一者均不同,
所述第一连接面的从所述中间面到所述背面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第二连接面的从所述中间面到所述背面的长度尺寸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罩,其中,
所述雷达罩包括横向凹部,所述横向凹部构成为所述延伸凹部且沿水平方向延伸,
所述主设计面是倾斜成随着趋向于所述透明部件的表面侧而向下方延伸的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罩,其中,
所述主设计面比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中的每一个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罩,包括:
上侧延伸凹部,所述上侧延伸凹部构成为所述延伸凹部并在上下方向上相比于所述透明部件的中央配置于上部;以及
下侧延伸凹部,所述下侧延伸凹部构成为所述延伸凹部并在上下方向上相比于所述透明部件的中央配置于下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雷达罩,其中,
所述涂料层由含有云母颗粒的云母涂料形成。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雷达罩,其中,
所述中间面具有:
与所述第一连接面连接的第一弯曲面;以及
与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的第二弯曲面,
所述主设计面配置在所述第一弯曲面和所述第二弯曲面之间并且形成为平面。
7.一种雷达罩,所述雷达罩配置在用于检测车辆周围状况的雷达单元的电波的路径上,其中,
所述雷达罩包括在背面侧形成有凹部的透明部件、形成于所述凹部的内壁面的着色层、容纳于所述透明部件的所述凹部的内芯以及与所述透明部件的背面接合并支撑所述透明部件的支撑部件,
所述透明部件具有突部,所述突部从所述凹部的底部隆起并且所述突部的前端面作为形成所述着色层的着色层形成面,
所述内芯具有与所述突部嵌合的槽部,在所述内芯嵌合于所述突部的情况下,所述内芯以所述突部嵌合于所述槽部的方式容纳于所述凹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雷达罩,其中,
所述突部的前端面与所述突部的周面连接成使得所述突部的前端面与所述周面之间的连接部具有棱角。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雷达罩,其中,
所述突部的前端面比所述透明部件的背面更靠近所述透明部件的表面侧。
10.一种雷达罩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是用于制造配置在用于检测车辆周围状况的雷达单元的电波的路径上的雷达罩的方法,其中,
所述雷达罩包括在背面侧形成有凹部的透明部件、形成于所述凹部的内壁面的着色层、容纳于所述透明部件的所述凹部的内芯以及与所述透明部件的背面接合并支撑所述透明部件的支撑部件,
所述雷达罩的制造方法包括:
透明部件形成步骤,形成具有突部的所述透明部件,所述突部从所述凹部的底部突出并且在前端面待形成所述着色层;
着色层形成步骤,在所述突部的所述前端面形成所述着色层;
内芯形成步骤,形成具有与所述突部嵌合的槽部的所述内芯;
内芯容纳步骤,以使所述突部嵌合于所述槽部的方式将所述内芯容纳于所述凹部;以及
支撑部件形成步骤,形成所述支撑部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透明部件形成步骤中将所述透明部件形成为使得所述突部的前端面与所述突部的周面之间的连接部具有棱角。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透明部件形成步骤中将所述透明部件形成为使得所述突部的前端面比所述透明部件的背面更靠近所述透明部件的表面侧。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雷达罩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着色层形成步骤中,通过利用移印法转印油墨以在所述突部的所述前端面形成所述着色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39660A JP2018094999A (ja) | 2016-12-09 | 2016-12-09 | レーダカバー |
JP2016-239660 | 2016-12-09 | ||
JP2016-252958 | 2016-12-27 | ||
JP2016252958A JP6609542B2 (ja) | 2016-12-27 | 2016-12-27 | レーダカバー及びレーダ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
PCT/JP2017/043783 WO2018105644A1 (ja) | 2016-12-09 | 2017-12-06 | レーダカバー及びレーダ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23146A CN110023146A (zh) | 2019-07-16 |
CN110023146B true CN110023146B (zh) | 2023-03-28 |
Family
ID=62492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74546.3A Active CN110023146B (zh) | 2016-12-09 | 2017-12-06 | 雷达罩以及雷达罩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99609B2 (zh) |
EP (1) | EP3552884A4 (zh) |
CN (1) | CN110023146B (zh) |
WO (1) | WO201810564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77718B2 (ja) * | 2018-03-29 | 2022-05-31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電波透過カバー |
US11476567B2 (en) * | 2018-05-17 | 2022-10-18 | Ikuyo Co., Ltd. | Decorative member |
JP6719506B2 (ja) * | 2018-06-26 | 2020-07-08 | Nissha株式会社 | 電磁波透過性カバ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954941B2 (ja) * | 2019-02-28 | 2021-10-27 | 株式会社ファルテック | レーダカバー |
JP7094911B2 (ja) * | 2019-03-07 | 2022-07-04 | 三恵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載レーダー装置用レドーム |
KR102605853B1 (ko) | 2019-04-12 | 2023-11-24 | 엑카르트 게엠베하 | 레이더 주파수 투과성 효과 안료 혼합물, 그의 배합물 및 코팅 |
KR102314016B1 (ko) * | 2019-10-14 | 2021-10-19 | 주식회사 서연이화 | 레이더 전파 투과형 커버의 제조방법 |
JP7196820B2 (ja) * | 2019-11-11 | 2022-12-27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ホットスタンプ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9852A (zh) * | 2009-10-16 | 2011-05-04 | 扎尼尼控股股份公司 | 制造装饰部件、尤其是用作汽车车标的部件的方法 |
JP2016182866A (ja) * | 2015-03-26 | 2016-10-20 | 株式会社ファルテック | 車両用装着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22819B2 (ja) * | 2002-12-26 | 2007-12-19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電波透過カバー |
JP2004244516A (ja) * | 2003-02-14 | 2004-09-02 | Toyoda Gosei Co Ltd | 電磁波透過光輝性塗装製品 |
US6897819B2 (en) * | 2003-09-23 | 2005-05-24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Apparatus for shaping the radiation pattern of a planar antenna near-field radar system |
JP2005212745A (ja) * | 2004-02-02 | 2005-08-11 | Toyota Motor Corp | レーダ装置ビーム経路内用成形品 |
JP2007142780A (ja) * | 2005-11-17 | 2007-06-07 | Toyoda Gosei Co Ltd | 車両用装飾部品 |
JP4732147B2 (ja) * | 2005-11-21 | 2011-07-27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樹脂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金属皮膜の成膜方法 |
JP5061539B2 (ja) * | 2005-11-21 | 2012-10-31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樹脂製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金属皮膜の成膜方法 |
US7352335B2 (en) * | 2005-12-20 | 2008-04-01 | Honda Elesys Co., Ltd. | Radar apparatus having arrayed horn antenna parts communicated with waveguide |
JP2007240358A (ja) * | 2006-03-09 | 2007-09-20 | Honda Motor Co Ltd | 車両用外装部品 |
EP1972504B8 (en) * | 2007-03-22 | 2018-03-21 | Toyoda Gosei Co., Ltd. | Radio wave transmission cov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US7990334B2 (en) * | 2007-06-13 | 2011-08-02 | Toyoda Gosei Co., Ltd. | Radio wave transmission cov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radio wave transmission cover |
JP4720866B2 (ja) * | 2008-07-30 | 2011-07-13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装飾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401132B2 (ja) * | 2009-01-20 | 2014-01-29 |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 電波透過性装飾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881984B2 (ja) * | 2009-08-28 | 2012-02-22 | 株式会社ファルテック | レドームの製造方法 |
US9114760B2 (en) * | 2010-11-15 | 2015-08-25 | Zanini Auto Grup, Sa | Decorative radome for automotive vehicular applications |
JP5690560B2 (ja) | 2010-11-19 | 2015-03-25 | 株式会社ファルテック | ホットスタンプ方法 |
JP5656581B2 (ja) * | 2010-11-19 | 2015-01-21 | 株式会社ファルテック | レドームの製造方法 |
JP2014069634A (ja) * | 2012-09-28 | 2014-04-21 | Toyoda Gosei Co Ltd | 車両用加飾部材 |
KR101459910B1 (ko) | 2013-05-28 | 2014-11-07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레이더장치 |
JP6108173B2 (ja) * | 2013-09-26 | 2017-04-05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車両用加飾部材 |
JP2015099081A (ja) * | 2013-11-19 | 2015-05-28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電波透過カバー及び電波透過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
JP2016080479A (ja) * | 2014-10-15 | 2016-05-16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電波透過性カバー |
JP6331098B2 (ja) | 2015-02-05 | 2018-05-30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車両用電波透過カバー |
JP6467985B2 (ja) * | 2015-02-25 | 2019-02-13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電磁波透過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
US10351077B2 (en) * | 2015-08-25 | 2019-07-16 |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 Vehicle member |
CN105109417A (zh) * | 2015-08-26 | 2015-12-02 | 宁波邦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汽车自适应主动巡航系统雷达的覆盖件 |
DE102015217744A1 (de) * | 2015-09-16 | 2017-03-16 | Nanogate PD Systems GmbH | Radom |
JP6450671B2 (ja) * | 2015-11-16 | 2019-01-09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加飾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547060B2 (ja) * | 2016-03-14 | 2019-07-17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ホーンアンテナアレイ |
CN109804503A (zh) * | 2016-06-09 | 2019-05-24 | 桑尼尼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车用天线罩 |
WO2018010762A1 (en) * | 2016-07-11 | 2018-01-18 | Zanini Auto Grup, S.A. | Radome for vehicles |
KR101887753B1 (ko) * | 2016-08-29 | 2018-08-13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스마트 크루즈 컨트롤 레이더 커버 |
JP6872336B2 (ja) * | 2016-09-27 | 2021-05-19 | 株式会社ファルテック | レーダカバー |
EP3530524A4 (en) | 2016-11-30 | 2020-10-21 | Faltec Co., Ltd. | RADAR COV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RADAR COVER |
US20180159207A1 (en) * | 2016-12-02 | 2018-06-07 | Srg Global Inc. | Multi-piece vehicle radome having non-uniform back piece |
US10627092B2 (en) * | 2018-03-05 | 2020-04-2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grille assembly |
-
2017
- 2017-12-06 EP EP17879406.1A patent/EP3552884A4/en active Pending
- 2017-12-06 US US16/349,497 patent/US11199609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2-06 CN CN201780074546.3A patent/CN110023146B/zh active Active
- 2017-12-06 WO PCT/JP2017/043783 patent/WO2018105644A1/ja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9852A (zh) * | 2009-10-16 | 2011-05-04 | 扎尼尼控股股份公司 | 制造装饰部件、尤其是用作汽车车标的部件的方法 |
JP2016182866A (ja) * | 2015-03-26 | 2016-10-20 | 株式会社ファルテック | 車両用装着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105644A1 (ja) | 2018-06-14 |
EP3552884A4 (en) | 2020-07-29 |
CN110023146A (zh) | 2019-07-16 |
US20190293752A1 (en) | 2019-09-26 |
EP3552884A1 (en) | 2019-10-16 |
US11199609B2 (en) | 2021-1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23146B (zh) | 雷达罩以及雷达罩的制造方法 | |
CN109982896B (zh) | 雷达罩及雷达罩的制造方法 | |
US10351077B2 (en) | Vehicle member | |
CN110023145B (zh) | 雷达罩及雷达罩的制造方法 | |
JP6609542B2 (ja) | レーダカバー及びレーダ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 |
JP6518644B2 (ja) | レーダカバー | |
JP6492048B2 (ja) | レーダカバー及びレーダ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 |
JP2016221030A (ja) | 加飾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法 | |
JP6837097B2 (ja) | レーダカバー | |
JP6783904B2 (ja) | レーダカバー及びレーダ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 |
JP6809886B2 (ja) | レーダカバー及びレーダ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 |
JP2018115910A (ja) | レーダカバー | |
JP7262245B2 (ja) | レーダカバーの製造方法及びレーダカバー | |
JP6574751B2 (ja) | レーダカバー | |
JP2018094999A (ja) | レーダカバー | |
JP6954962B2 (ja) | レーダカバー及びレーダ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 |
JP7267036B2 (ja) | レーダカバー | |
JP7154123B2 (ja) | レーダカバー | |
JP2018089992A (ja) | レーダカバー及びレーダ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 |
JP6932155B2 (ja) | レーダカバー及びレーダ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 |
JP7149832B2 (ja) | レーダカバー及びレーダ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 |
JP7076415B2 (ja) | レーダ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 |
JP2010004391A (ja) | 筐体および携帯端末 | |
JP2019147531A (ja) | レーダ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