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06750A - 联合收割机及脱粒装置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及脱粒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06750A CN109906750A CN201811508870.4A CN201811508870A CN109906750A CN 109906750 A CN109906750 A CN 109906750A CN 201811508870 A CN201811508870 A CN 201811508870A CN 109906750 A CN109906750 A CN 1099067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er unit
- fixed tooth
- grain
- threshing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10000000515 tooth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4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3306 harve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5000013339 cer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03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5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02 straw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124569 Lycaen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46—Mechanical grain convey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18—Threshing devic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60—Grain tank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联合收割机及脱粒装置,可高效地进行二次处理物的脱粒处理。二次回送部(55)中具备与二次回收部连接的连接壳体(57),连接壳体(57)中具备:以第二输送绞龙的旋转轴(71)延伸的旋转轴方向上隔开间隔的状态支承于旋转轴(71)的轴端部分的多个旋转齿(75);以与多个旋转齿(75)对应的状态且沿着旋转轴方向隔开间隔的状态,从连接壳体(57)的内周部(65a、69a)向内周侧突出的多个固定齿(81、91);连接壳体(57)构成为利用旋转齿(75)和固定齿(81、91)分离二次处理物中包含的秸秆和谷粒,在固定齿(81、91)中的与旋转齿(75)对置的第二倾斜部(81β、91β)形成有凹部(83、93)。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的联合收割机。
另外,本发明涉及将利用喂入链向后方夹持输送的收割谷秆在脱粒室内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
背景技术
<1>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对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的联合收割机。专利文献1的联合收割机中具备:对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部、一边输送由脱粒部进行了脱粒处理的脱粒处理物一边进行摆动筛选的筛选部、将从筛选部流下的一次处理物回收的一次回收部、位于比一次回收部靠输送方向下游侧且将从筛选部流下二次处理物回收的二次回收部。另外,专利文献1的联合收割机中设置有对由二次回收部回收的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二又粒)等进行脱粒处理的连接壳体(文献中“二次处理滚筒”),由连接壳体进行了脱粒处理的二次筛选对象物被回送至筛选部。
这样,对由二次回收部回收的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等在连接壳体实施脱粒处理,并回送至筛选部,由此,能够提高谷粒回收效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67225号公报
但是,即使通过专利文献1的连接壳体中的脱粒处理,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等的脱粒处理还不充分,二次处理物的脱粒处理中存在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可高效地进行二次处理物的脱粒处理。
<2>作为上述那样的脱粒装置,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脱粒装置。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将利用喂入链(文献中“喂入链〔9〕”)向后方夹持输送的收割谷秆在脱粒室(文献中“脱粒室〔5〕”)内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文献中“脱粒装置〔1〕”)。该脱粒装置中具备:形成于脱粒装置的前壁(文献中“前壁〔22〕”)的谷秆入口(文献中“谷秆供给口〔26〕”)、设置于谷秆入口的下部并且将收割谷秆向谷秆入口引导的入口板、覆盖谷秆入口的可弹性变形的罩(文献中“凸起〔3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875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脱粒装置中,收割谷秆通过谷秆入口时与罩接触且罩上掀,这样,脱粒室内的谷粒容易从罩与入口板的间隙沿着入口板漏出至外部。
发明内容
<1>本发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具备:脱粒装置,其对收获物进行脱粒处理;输送装置,其对由所述脱粒装置进行了脱粒处理的谷粒上升输送;谷粒箱,其从上部接收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谷粒并进行储存;
所述脱粒装置中具备:一次回收部,其具有沿着所述脱粒装置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输送绞龙,回收脱粒处理后的一次处理物并传递给所述输送装置;二次回收部,其具有沿着所述脱粒装置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输送绞龙,且设置于比所述一次回收部靠脱粒处理方向下游侧,回收所述脱粒处理后的二次处理物;二次回送部,其从所述二次回收部接收所述二次处理物,进行上升输送并向所述脱粒装置中的移送方向上游侧回送,
在所述二次回送部中具备设置于与所述二次回收部的连接部位的连接壳体、和连接于所述连接壳体且对所述二次处理物上升输送的纵向输送部,
在所述连接壳体中具备:多个旋转齿,其以在所述第二输送绞龙的旋转轴芯方向上隔开间隔的状态支承于所述第二输送绞龙的旋转轴的轴端部分;多个固定齿,其以与所述多个旋转齿对应的状态且在所述旋转轴芯方向上隔开间隔的状态,从所述连接壳体的内周部向内周侧突出,
所述连接壳体构成为,利用所述旋转齿和所述固定齿,分离所述二次处理物中包含的秸秆和谷粒,
在所述固定齿中的与所述旋转齿对置的作用部形成有凹部。
根据本结构,连接壳体中具备多个旋转齿和多个固定齿,通过第二输送绞龙的旋转,多个旋转齿以与多个固定齿对置的方式旋转。而且,在固定齿中与旋转齿对置的作用部形成有凹部,因此,二次处理物中包含的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等卡止(勾挂)于固定齿的凹部,难以与旋转齿进行连动旋转,其结果,通过旋转齿与固定齿的脱粒处理,秸秆附着粒等高效地分离成秸秆和谷粒。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中,
优选在所述作用部沿着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形成有多个所述凹部。
根据本结构,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等卡止于凹部的概率变高。在该状态下,旋转齿沿着旋转轴的旋转方向进行旋转,因此,更多的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等进行脱粒处理,能够提高脱粒处理的效率。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中,
优选多个所述固定齿以在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上错位的状态配置。
根据本结构,多个固定齿相对于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即旋转齿的旋转方向错位地配置,因此,秸秆附着粒等能够卡止于凹部的区域变大。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二次处理物中包含的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等的脱粒处理。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中,
在所述连接壳体的周部形成有检查口,并且具备可开闭所述检查口的盖部件,
所述固定齿支承于所述盖部件。
根据本结构,通过在设置于现有的检查口的盖部件形成固定齿,不卸下盖部件,就能够将固定齿设为宽阔地开放的状态,容易除去秸秆屑等向凹部的堵塞。另外,根据农作物的种类及农作物的状况,能够将盖部件简单地更换成没有固定齿的盖部件、或固定齿的数及布局不同的盖部件、凹部的结构不同的盖部件。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中,
优选在所述连接壳体的内周部的上部侧部分具备由多个所述固定齿构成的上部侧固定齿组,
所述上部侧固定齿组以在所述连接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离开所述二次回收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旋转轴的轴端附近。
根据本结构,上部侧固定齿组难以成为从二次回收部向连接壳体导入二次处理物时的障碍。因此,能够从二次回收部向连接壳体高效地导入二次处理物,对更多的二次处理物进行脱粒处理。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中,
优选在所述连接壳体的内周部的下部侧部分具备由多个所述固定齿构成的下部侧固定齿组,并且在所述连接壳体的内周部的上部侧部分具备由多个所述固定齿构成的上部侧固定齿组。
根据本结构,利用下部侧固定齿组及上部侧固定齿组,秸秆附着粒等能够卡止于凹部的区域扩大,并且利用凹部成为上方向的下部侧固定齿组和凹部成为下方向的上部侧固定齿组,能够改变相对于秸秆附着粒等的凹部的作用的方式,而进行更高效地脱粒处理。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中,
优选所述下部侧固定齿组中的所述固定齿的数量比所述上部侧固定齿组中的所述固定齿的数量多。
根据本结构,二次处理物中包含的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等因其重力容易更多地滞留于比连接壳体的上侧靠下侧。因此,通过使下部侧固定齿组的固定齿的数量比上部侧固定齿组多,能够提高脱粒处理的效率。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中,
优选所述下部侧固定齿组中的多个所述固定齿以在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上相位不同地错位的状态配置,
所述上部侧固定齿组中的多个所述固定齿以在所述旋转方向上不错位而成为同相位的状态配置。
根据本结构,在设置多个固定齿组的情况下,通过使各固定齿组的配置不同,能够对各个固定齿组中的脱粒处理附加强弱。
<2>期望有脱粒室内的谷粒难以沿着入口板漏出至外部的脱粒装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
提供一种脱粒装置,对由喂入链向后方夹持输送的收割谷秆在脱粒室内进行脱粒处理,其具备:
谷秆入口,其形成于脱粒装置的前壁;
入口板,其设置于所述谷秆入口的下部,并且将收割谷秆向所述谷秆入口引导;
罩,其覆盖所述谷秆入口且可弹性变形;
阻挡部,其设置于所述入口板中与所述谷秆入口对应的前后位置的部位,并且阻挡所述脱粒室内的谷粒漏出至外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即使脱粒室内的谷粒沿着入口板要向外部漏出,也会被阻挡部阻挡。由此,脱粒室内的谷粒难以沿着入口板漏出至外部。
另外,在本发明中,
优选所述阻挡部具有从所述入口板立起的立起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即使脱粒室内的谷粒沿着入口板要向外部漏出,也会被立起部阻挡。由此,能够以不使脱粒室内的谷粒沿着入口板向外部漏出的方式可靠地阻挡。
另外,本发明中,
优选所述阻挡部具有从所述立起部的上端部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延伸的倾斜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收割谷秆沿着倾斜部的倾斜向后方流动,因此,阻挡部不会对收割谷秆的输送造成不良影响。
另外,本发明中,
优选所述阻挡部设置于比所述脱粒装置的前面靠后侧。
根据本特征结构,脱粒室内的谷粒利用阻挡部尽可能在脱粒室的内部侧阻挡。由此,脱粒室内的谷粒难以沿着入口板漏出至外部。
另外,本发明中,
优选所述阻挡部设置于所述入口板中横宽方向上所述喂入链所在一侧的部位。
收割谷秆利用喂入链进行夹持输送时,由于收割谷秆中植株根侧的部分被强有力地夹持的关系,容易在收割谷秆中植株根侧的部分与入口板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入口板中横宽方向上喂入链所在一侧的相反侧的部位的入口板上的谷粒容易被输送中的收割谷秆中穗梢侧的部分扫回至脱粒室的内部侧,另一方面,入口板中横宽方向上喂入链所在一侧的部位中的入口板上的谷粒未被输送中的收割谷秆中植株根侧的部分扫回至脱粒室的内部侧,而残留在入口板上,容易沿着入口板漏出至外部。
但是,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将容易沿着入口板漏出至外部且入口板中横宽方向上喂入链所在的侧的部位的入口板上的谷粒,阻挡为不沿着入口板漏出至外部。
另外,本发明中,
优选所述阻挡部设置成遍及所述入口板的横宽方向全长。在此,“横宽方向的总长”包含“横宽方向的大致总长”。
根据本特征结构,能够利用阻挡部遍及入口板的横宽方向全长地阻挡脱粒室内的谷粒沿着入口板漏出至外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脱粒装置的联合收割机的局部俯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脱粒装置的内部的左侧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脱粒装置的外侧的结构的右侧视图;
图4是表示连接壳体的内部结构的右侧面观察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表示连接壳体的内部结构的横向剖视图;
图6是俯视连接壳体的内部时的第一盖部件的展开图;
图7是仰视连接壳体的内部时的第二盖部件的展开图;
图8是表示连接壳体的内部结构的右侧面观察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表示脱粒装置的左侧面剖视图;
图10是表示脱粒装置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脱粒装置的前部的左侧面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入口板及阻挡部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3:脱粒装置
44:一次回收部
45:二次回收部
47:一次输送绞龙
49:二次输送绞龙
50:输送装置
55:二次回送部
57:连接壳体
58:纵向输送部
63、67:检查口
65、69:盖部件
65a、69a:内周面(内周部)
75:旋转齿
81、91:固定齿
81α、91α:第二倾斜部(作用部)
83、93:凹部
1' 脱粒室
17' 脱粒装置的前壁
18' 谷秆入口
21a' 皮带罩的前面(脱粒装置的前面)
22' 入口板
23' 罩
24' 阻挡部
24a' 立起部
24b' 倾斜部
F' 喂入链
G' 谷粒
具体实施方式
<1>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作为本发明的收获机的一例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实施方式。
该实施方式中,定义联合收割机的行驶机体的前后方向时,沿着作业状态的机体行进方向进行定义,定义机体的左右方向时,在沿着机体行进方向观察的状态定义左右。即,图1等中以符号(F)表示的方向为机体前侧,以符号(B)表示的方向为机体后侧,以符号(L)表示的方向为机体左侧,以符号(R)表示的方向为机体右侧。因此,机体左右方向与行驶机体横宽度方向对应。
如图1所示,联合收割机中具备驾驶者搭乘于机体前方右侧的驾驶部1。而且,在驾驶部1的后部且机体左侧具备对由驾驶部1前方的收割部2收割的收获对象物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3。另外,将由脱粒装置3进行了脱粒处理的谷粒储存的谷粒箱5设置于驾驶部1的后部且机体右侧,将脱粒处理后的秸秆排出至联合收割机外部的秸秆处理装置7连结于脱粒装置的后部的下部。
如图2所示,脱粒装置3中具备:将夹持输送的收割谷秆的穗梢侧脱粒而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部11、一边输送由脱粒部11进行了脱粒处理的脱粒处理物一边摆动筛选的筛选部13、回收通过筛选处理得到的谷粒等的回收部16等。
另外,脱粒装置3中具备:覆盖脱粒部11的脱粒室C1的上部架14、连接设置于上部架14的下方且覆盖筛选部13及回收部16的筛选室C2的下部架15。
[脱粒部]
如图2所示,脱粒部11中,从收割部2(参照图1)输送来的收割谷秆由喂入链4向后方进行夹持输送。而且,脱粒部11中具备鼓式的脱粒筒18,该鼓式的脱粒筒18绕沿着前后方向的旋转轴心旋转驱动并将夹持输送的收割谷秆的穗梢侧利用脱粒刀18a进行脱粒而实施脱粒处理。另外,脱粒部11中具备接收脱粒筒18中处理的脱粒处理物并漏下的筛网19。
通过利用脱粒筒18与收割谷秆分离的脱粒处理物通过在筛网19漏下,或从脱粒筒18的后端部位直接落下,而向筛选部13供给,利用筛选部13进行了筛选处理的脱粒处理物由回收部16回收。脱粒筒18处理后的秸秆从喂入链4传递至秸秆输送装置6,最终直接排出至机外,或利用秸秆处理装置7切碎并排出至机外。
[筛选部]
筛选部13具备:一边将从脱粒部11供给的脱粒处理物向后方移送一边筛选的摆动筛选机构23、向摆动筛选机构23中的下侧的精筛选区域等供给筛选风的主筛选风机24、向摆动筛选机构23中的上侧的粗筛选区域供给筛选风的第一副筛选风机25、向摆动筛选机构23中的后部侧的筛选区域供给筛选风的第二副筛选风机26等。
在摆动筛选机构23中,在以俯视观察时形成为矩形状的框状的筛分壳体27具备:第一谷粒抖动板28、多个第一筛线29、第二谷粒抖动板30、多个第二筛线31、上筛32、逐稿器33、及下筛35。筛分壳体27由偏心凸轮式的驱动部36摆动驱动。
[回收部]
如图2所示,回收部16中具备:将从筛选部13的下筛35流下的一次处理物回收的一次回收部44、将从筛选部13的下筛35的后方流下的二次处理物回收的二次回收部45。二次回收部45位于比一次回收部44靠输送方向下游侧。
如图1、图2所示,一次回收部44具有沿着脱粒装置3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一次横输送部46。在一次横输送部46的内部配置有沿着脱粒装置3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一次输送绞龙(第一输送绞龙)47。而且,如图1~图3所示,在一次横输送部46的右端连接有从一次横输送部46向上方延伸的输送装置50。一次输送绞龙47利用来自发动机的动力旋转,由此,一次回收部44将由脱粒装置3进行脱粒处理并回收的一次处理物传递至与右方连接的输送装置50。
输送装置50通过配置于其内部的一次扬送绞龙53通过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进行旋转,且与一次输送绞龙47连动,而将从一次横输送部46输送的一次处理物向谷粒箱5的上部输送。由此,谷粒箱5从其上部将由输送装置50输送的一次处理物接收并储存。
另外,如图1、图2所示,二次回收部45具有沿着脱粒装置3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二次横输送部48。在二次横输送部48的内部配置有沿着脱粒装置3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二次输送绞龙(第二输送绞龙)49。而且,如图1~图3所示,在二次横输送部48的右端配置有二次回送部55。二次回送部55具有连接于二次横输送部48的右端的连接壳体57(也称为“二次处理滚筒”)和从连接壳体57向上方延伸的纵向输送部58。二次输送绞龙49通过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进行旋转,由此,二次回收部45将由脱粒装置3脱粒处理并回收的二次处理物导入连接于右方的连接壳体57。
连接壳体57通过与二次输送绞龙49的连动,对由二次输送绞龙49输送的二次处理物实施脱粒处理(切碎处理),并导入纵向输送部58。在纵向输送部58的内部配置有二次回送绞龙59。另外,在纵向输送部58与脱粒装置3之间连接有引导卸料管56。通过二次回送绞龙59利用来自发动机的动力进行旋转,而纵向输送部58将连接壳体57的切碎处理后的二次处理物经由引导卸料管56回送至脱粒装置的移送方向上游侧、例如上筛32的上方。
[连接壳体]
以下对连接壳体57进一步说明。如图4所示,连接壳体57具备:主体部61、可开闭设置于主体部61的下部侧部分的第一检查口63的第一盖部件65、可开闭设置于主体部61的上部侧部分的第二检查口67的第二盖部件69。连接壳体57利用这些主体部61、第一盖部件65及第二盖部件69,由左侧面观察大致圆形状的圆筒体形成,具有与二次输送绞龙49连通的开口和与纵向输送部58连通的开口。
如图4~图7所示,在连接壳体57的内部设置有:沿着旋转轴71的旋转方向旋转的旋转齿75;以与旋转齿75对置的方式支承于连接壳体57的内壁的固定齿81、91。通过旋转轴71的旋转,旋转齿75以在接近位置与固定齿81、91对置的方式旋转。在与旋转齿75对置的固定齿81、91的第二倾斜部81β、91β(相当于本发明的“作用部”)形成有凹部83、93。在二次处理物中包含的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等卡止于凹部83、93的状态(勾挂的状态)下,旋转齿75以在接近位置与固定齿81、91对置的方式旋转,由此,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等分离成秸秆和谷粒。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脱粒处理。
以下,对旋转齿75、固定齿81、91及与它们相关的结构进一步说明。
如图4及图5所示,在连接壳体57的内部延伸有二次输送绞龙49的旋转轴71。在该旋转轴71的右端的附近即右轴端部分以旋转轴71为中心放射状地设置有,具有沿着旋转轴方向(旋转轴71延伸的方向)的板状面的多个叶片部件73以旋转轴71。在图4的情况下,以相邻的叶片部件73相互隔离大致90°的方式,四片叶片部件73放射状地设置于旋转轴71的右轴端部分。
各叶片部件73如图4的箭头所示以旋转轴71为中心进行旋转。这些各叶片部件73中,在与旋转轴71的旋转方向前侧相反的旋转方向后侧的面设置有长方形状且板状的多个旋转齿75。多个旋转齿75以其板状面沿着与旋转轴方向的交叉方向的方式,且在旋转轴方向上隔开间隔的状态设置。在各叶片部件51的前端部,与相邻的旋转齿75间对应地排列形成有多个切口槽77。换言之,各叶片部件51形成前端分开的耙状的形状。而且,各旋转齿75的形成有切口槽77的前端部向旋转轴71的旋转方向后侧弯曲。由此,旋转齿75在接近位置与固定齿81、91对置时,旋转齿75将从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等受到的阻力向后面排放,且在进一步减少阻力的状态下进行脱粒处理。
四片叶片部件73包含设置有三个旋转齿75的叶片部件73和设置有四个旋转齿75的叶片部件73,它们交替地设置于旋转轴71。如图5及图6所示,在一个叶片部件73,从旋转轴71的右端侧向左依次具备第一~第四旋转齿75(75a~75d),在其它叶片部件73,从旋转轴71的右端侧向左依次具备第一~第三旋转齿75(75a~75c)。而且,作为多个切口槽77,在各旋转齿75之间,从旋转轴71的右端侧向左依次具备第一~第三切口槽77(77a~77c)或第一及第二切口槽77(77a,77b)。
如图4~图6所示,在连接壳体57的第一盖部件65的内周面65a(相当于本发明的“内周部”)支承有多个下侧固定齿81(相当于本发明的“下部侧固定齿组”)。另外,多个下侧固定齿81为三角形状且板状,沿着旋转轴71的旋转方向延伸。而且,下侧固定齿81利用旋转方向下游侧的第一倾斜部81α、旋转方向上游侧且比第一倾斜部81α长的第二倾斜部81β,从第一盖部件65的内周面65a向内侧以三角形状突出。第二倾斜部81β的倾斜比第一倾斜部81α缓。另外,多个下侧固定齿81以与多个旋转齿75对应的状态、且在旋转轴方向上隔开间隔的状态配置。在图6的情况下,作为多个下侧固定齿81,具备合计5个第一~第五下侧固定齿81a~81e。而且,多个旋转齿75以经由切口槽77并通过多个下侧固定齿81的方式沿着箭头方向行进。
在此,下侧固定齿81如上述由5个下侧固定齿81构成,数量比后述的两个上侧固定齿91多。二次处理物中包含的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等因其重力容易更多地滞留于比连接壳体57的上侧靠下侧。因此,通过使下侧固定齿81的数比上侧固定齿91的数多,能够提高脱粒处理的效率。
各下侧固定齿81中,在第二倾斜部81β的上部,多个凹部83沿着下侧固定齿81的板状面(沿着旋转轴71的旋转方向)排列形成。各凹部83由沿着旋转轴方向贯通板状的下侧固定齿81的贯通孔形成。在图6的情况下,在各下侧固定齿81形成有例如4个凹部83。如上所述,在下侧固定齿81的第二倾斜部81β,多个凹部83沿着旋转轴71的旋转方向形成,因此,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等以沿着旋转轴71的旋转方向排列的状态卡止(勾挂)于多个凹部83。这样,沿着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等排列的方向,旋转齿75沿着旋转轴71的旋转方向进行旋转,因此,更多的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等进行脱粒处理,能够提高脱粒处理的效率。另外,在比第一倾斜部81α长的第二倾斜部81β的上部形成多个凹部83,由此,更多的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等卡止(勾挂)于凹部83。通过旋转齿75的旋转,能够将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等分离成秸秆和谷粒。另外,使用倾斜比第一倾斜部81α缓的第二倾斜部81β,能够减小脱粒处理的阻力,且能够减少对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等的损伤。
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一下侧固定齿81a和第二下侧固定齿81b以在旋转轴方向(左右方向)上对置的方式配置。即,第一下侧固定齿81a和第二下侧固定齿81b以在旋转轴71的旋转方向上不错位而成为同相位的状态配置。第一下侧固定齿81a形成为对应于第一旋转齿75a与第二旋转齿75b之间的第一切口槽77a。第二下侧固定齿81b形成为对应于第三旋转齿75c与第四旋转齿75d之间的第三切口槽77c。
第三下侧固定齿81c在旋转轴方向上配置于第一下侧固定齿81a与第二下侧固定齿81b之间。并且,第三下侧固定齿81c与第一下侧固定齿81a及第二下侧固定齿81b在以在旋转轴71的旋转方向上错位而相位不同的状态配置。更具体而言,第三下侧固定齿81c也可以一部分与第一下侧固定齿81a及第二下侧固定齿81b重复,但位于比第一下侧固定齿81a及第二下侧固定齿81b靠旋转方向前侧。而且,第三下侧固定齿81c形成为对应于第二旋转齿75b与第三旋转齿75c之间的第二切口槽77b。
第四下侧固定齿81d及第五下侧固定齿81e在旋转轴71的旋转方向上与第一下侧固定齿81a及第二下侧固定齿81b对应地配置。另外,第四下侧固定齿81d和第五下侧固定齿81e以在旋转轴71的旋转方向上不错位而成为同相位的状态配置。且,第四下侧固定齿81d及第五下侧固定齿81e与第三下侧固定齿81c以在旋转轴71的旋转方向上错位而相位不同的状态配置。更具体而言,第四下侧固定齿81d及第五下侧固定齿81e也可以一部分与第三下侧固定齿81c重复,但位于比第三下侧固定齿81c靠旋转方向前侧。
第四下侧固定齿81d形成为对应于第一旋转齿75a与第二旋转齿75b之间的第一切口槽77a。第五下侧固定齿81e形成为对应于第三旋转齿75c与第四旋转齿75d之间的第三切口槽77c。
如上所述,第一下侧固定齿81a及第二下侧固定齿81b、第三下侧固定齿81c与第四下侧固定齿81d及第五下侧固定齿81e以在旋转轴71的旋转方向上错位而相位不同的状态配置。因此,旋转齿75与下侧固定齿81a~81e的对置区域变大。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二次处理物中包含的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等的脱粒处理。
另外,如图4及图7所示,在连接壳体57的第二盖部件69的内周面69a(相当于本发明的“内周部”)支承有板状的多个上侧固定齿91(相当于本发明的“下部侧固定齿组”)。各上侧固定齿91为与下侧固定齿81同样的结构,利用旋转方向前侧的第一倾斜部91α和旋转方向后侧且排列形成有4个凹部93的第二倾斜部91β,从第二盖部件69的内周面69a向内侧以三角形状突出。另外,多个上侧固定齿91以与多个旋转齿75对应的状态,且沿着旋转轴方向隔开间隔的状态配置。在图7的情况下,作为多个上侧固定齿91,具备第一上侧固定齿91a及第二上侧固定齿91b。
如图4及图7所示,第一上侧固定齿91a和第二上侧固定齿91b以沿着旋转轴方向(左右方向)对置的方式配置。即,第一上侧固定齿91a和第二上侧固定齿91b以在旋转轴71的旋转方向上不错位而成为同相位的状态配置。第一上侧固定齿91a形成为对应于第一旋转齿75a与第二旋转齿75b之间的第一切口槽77a。第二上侧固定齿91b形成为对应于第二旋转齿75b与第三旋转齿75c之间的第二切口槽77b。而且,多个旋转齿75以经由切口槽77且通过多个上侧固定齿91的方式沿着箭头方向行进。
如图5及图6所示,多个下侧固定齿81中,第二下侧固定齿81b及第五下侧固定齿81e形成为对应于最邻近于二次回收部45侧的第四旋转齿75d。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多个上侧固定齿91中第二上侧固定齿91b形成为与第三旋转齿75c对应。即,与多个下侧固定齿81相比,多个上侧固定齿91作为整体在旋转轴方向(连接壳体57的宽度方向)上,以离开二次回收部45侧的方式配置于旋转轴71的右轴端附近。因此,上侧固定齿91难以成为从二次回收部45向连接壳体57导入二次处理物时的障碍。因此,能够从二次回收部45向连接壳体57高效地导入二次处理物,而对更多的二次处理物进行脱粒处理。
上述那样构成的连接壳体57中,当旋转轴71进行旋转驱动时,从二次回收部45导入连接壳体57的二次处理物利用多个叶片部件73沿着旋转轴71的旋转方向挤压输送。二次处理物压入卡止于(勾挂)多个下侧固定齿81的凹部83及多个上侧固定齿91的凹部93内。在该状态下,多个旋转齿75以在接近位置与多个下侧固定齿81及多个上侧固定齿91对置的方式旋转。二次处理物为卡止(勾挂)于凹部83、93内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二次处理物从旋转齿75排放,并以将二次处理物中包含的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等分离成秸秆和谷粒的方式,高效地进行脱粒处理。实施了这种处理的二次处理物经由二次回送部55及引导卸料管56回收至脱粒装置3的筛选部13。因此,能够提高脱粒装置3中的谷粒回收效率。
另外,利用多个下侧固定齿81及多个上侧固定齿91能够在连接壳体57的下侧部分及上侧部分双方高效地进行脱粒处理。
另外,多个下侧固定齿81以相位在旋转方向上不同的方式配置,因此,与旋转齿75的对置区域较大。另一方面,多个上侧固定齿91的相位在旋转方向上相同,因此,与旋转齿75的对置区域较小。在设置多个固定齿81、91的情况下,使各固定齿81、91的配置不同,由此,能够对各个固定齿81、91的脱粒处理附加强弱。
另外,多个下侧固定齿81及多个上侧固定齿91分别设置于第一盖部件65及第二盖部件69。通过在设置于现有的检查口63、67的盖部件65、69形成固定齿81、91,不在额外的部件形成固定齿81、91,可高效地进行脱粒处理。另外,在利用固定齿81、91及旋转齿75过量地进行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等的脱粒处理且谷粒受到损伤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更换成不设置固定齿81、91的盖部件、固定齿81、91的数较少的盖部件、或固定齿81、91的凹部83、93的数较少等的其他的盖部件。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下,对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了变更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其它实施方式只要不产生矛盾,就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组合多个并应用。此外,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内容。
(1)叶片部件73、旋转齿75、下侧固定齿81、上侧固定齿91、切口槽77的数量及布局及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是秸秆附着粒及分离粒等适度进行脱粒处理,且不会对谷粒造成损伤的程度,则可采用各种形式。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盖部件65及第二盖部件69分别形成有下侧固定齿81及上侧固定齿91。但是,也可以在第一盖部件65及第二盖部件69中的任一方形成固定齿。另外,固定齿的形成部位不限定于第一盖部件65及第二盖部件69,可以在与连接壳体57内的旋转齿对应的任意的部位形成固定齿。
(2)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各固定齿形成有4个凹部83、93。但是,凹部83、93只要形成至少一个以上即可,也可以为3个以下,也可以比4个多。
(3)上述实施方式中,图4的连接壳体57的右侧面观察中,在连接壳体57与纵向输送部58的底部的连接部分,纵向输送部58的底面位于相对于连接壳体57连接于纵向输送部58的端面的下方。即,在连接壳体57的端面与纵向输送部58的底部之间形成有高度差,并形成有伴随高度差的空间。但是,如图8所示,连接壳体57的端面和纵向输送部58的底面也可以没有高度差地连续地连接。在这样没有高度差而没有伴随高度差的空间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废料、谷粒及秸秆等储存于该空间。
(4)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基础上,也可以在连接壳体57的内周面中,在适当的部位设置有磨损时可更换的衬垫(未图示)。
<2>
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脱粒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9中表示有脱粒装置。在脱粒装置的左侧部设置有夹持输送收割谷秆的喂入链F'。脱粒装置将利用喂入链F'向后方夹持输送的收割谷秆在脱粒室1'内进行脱粒处理。在脱粒装置的上部形成有脱粒室1'。脱粒筒2'绕沿着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心Y1'可旋转地设置于脱粒室1'中。在脱粒筒2'的下方设置有筛网3'。在脱粒筒2'的后方设置有分离鼓4'。分离鼓4'为扩散筒,拆开筛选对象物并促进包含于其中的单粒化谷粒等的流下。在分离鼓4的后方设置有将尘埃排出至外部的排尘扇5'。
在脱粒装置的下部设置有:对筛选对象物进行摆动筛选的摆动筛选装置6'、及向摆动筛选装置6'中的下部侧的筛选区域(精筛选区域)送风筛选风的主筛选风机7'、向摆动筛选装置6'中的上部侧的筛选区域(粗筛选区域)送风筛选风的第一副筛选风机8'、向摆动筛选装置6'中的后部侧的筛选区域送风筛选风的第二副筛选风机9'、将一次处理物的谷粒(单粒化谷粒等)回收的一次回收部10'、将二次处理物的谷粒(带枝梗的谷粒等)回收的二次回收部11'。
一次回收部10'中设置有将一次处理物的谷粒向右方输送的一次绞龙12'。在一次绞龙12'的右端部连动连结有将一次处理物的谷粒纵向输送至谷粒积存箱(省略图示)的送谷装置13'。在二次回收部11'设置有将二次处理物的谷粒向右方输送的二次绞龙14'。在二次绞龙14'的右端部连动连结有将二次处理物的谷粒回送至摆动筛选装置6'的二次回送装置15'。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脱粒装置的左侧部形成有收割谷秆通过的脱粒口16'。在脱粒装置的前壁17'形成有导入收割谷秆的谷秆入口18'。脱粒筒轴2a'从脱粒装置的前壁17'向前方突出,在脱粒筒轴2a中向前方突出的部分设置有输入带轮19'。在输入带轮19'及输出带轮(省略图示)等卷绕有动力传递用的传动带20'。在脱粒装置的前壁17'安装有覆盖输入带轮19'及传动带20'的皮带罩21'。
在谷秆入口18'的下部设置有将收割谷秆向谷秆入口18'引导的入口板22'。在入口板22'形成有圆弧面部22a',在入口板22'的左缘部侧形成有左低右高地倾斜的第一倾斜面部22b',在入口板22'的左缘部侧形成有前低后高地倾斜的第二倾斜面部22c',在入口板22'的后缘部形成有安装于谷秆入口18'的下部的安装部22d'。
设置有覆盖谷秆入口18'的可弹性变形的罩23'。罩23'为例如橡胶制的部件,螺栓固定于皮带罩21'的前面21a'。
〔阻挡部〕
如图10~图12所示,设置有阻挡脱粒室1'内的谷粒漏出至外部的阻挡部24'。阻挡部24'设置于入口板22'中与谷秆入口18'对应的前后位置的部位。具体而言,阻挡部24'设置于比脱粒装置的前面(皮带罩21'的前面21a')靠后侧,且比脱粒装置的前壁17'靠前侧。换而言之,阻挡部24'在皮带罩21'的下方位于皮带罩21'的厚度(机体前后方向的长度)范围内。阻挡部24'设置于入口板22'中横宽方向上喂入链F'所在的侧的部位(左侧的部位)。阻挡部24'以其左端部位于比罩23'的左端靠左侧的方式配置。
阻挡部24'具备立起部24a'、倾斜部24b'、底部24c'。阻挡部24'通过板状部件折弯而构成。阻挡部24'以可装卸的方式,螺栓固定于入口板22'中第二倾斜面部22c'。
立起部24a'为从入口板22'立起的部分,以侧面观察前高后低地倾斜。立起部24a'以相对于第二倾斜面部22c'成为大致直角(立起部24a'与第二倾斜面部22c'构成的角度α'为大致90度)的方式构成。倾斜部24b'是从立起部24a'的上端部前低后高的倾斜状地延伸的部分。在倾斜部24b',以沿着入口板22'的凹凸形状的方式,形成有切口部24d'。以与倾斜部24b'的前端部连续,且沿着入口板22'(第二倾斜面部22c')的方式形成相对于倾斜部24b'折弯的折弯部24e'。
在底部24c'设置有用于固定于入口板22'的螺栓25'。螺栓25'相对于入口板22'从背侧利用螺母26'固定。以螺栓25'不露出的方式,螺栓25'利用倾斜部24b'从上方覆盖。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收割谷秆S'通过谷秆入口18'时与罩23'接触且罩23'上掀。但是,即使脱粒室1'内的谷粒G'沿着入口板22'要向外部漏出,也会被阻挡部24'(立起部24a')阻挡。由此,脱粒室1'内的谷粒G'难以沿着入口板22'漏出至外部。
在此,收割谷秆S'由喂入链F'夹持输送时,由于收割谷秆S'中植株根侧的部分被强有力地夹持的关系,容易在收割谷秆S'中植株根侧的部分与入口板22'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入口板22'中横宽方向上喂入链F'所在一侧的相反侧的部位(右侧的部位)的入口板22'上的谷粒容易被输送中的收割谷秆S'中穗梢侧的部分扫回至脱粒室1'的内部侧,另一方面,入口板22'中横宽方向上喂入链F'所在一侧的部位(左侧的部位)中的入口板22'上的谷粒未被输送中的收割谷秆S'中植株根侧的部分扫回至脱粒室1'的内部侧,而残留在入口板22'上,从而容易沿着入口板22'漏出至外部。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将容易沿着入口板22'漏出至外部且入口板22'中横宽方向上喂入链所在一侧的部位(左侧的部位)的入口板22'上的谷粒G',阻挡呈不沿着入口板22'漏出至外部。
〔其它实施方式〕
(1)上述实施方式中,阻挡部24'具备倾斜部24b',但也可以不具备倾斜部24b'。即,阻挡部24'只要至少具备立起部24a'即可。
(2)上述实施方式中,阻挡部24'也可以为与入口板22'不同的部件,但也可以与入口板22'一体成形。
(3)上述实施方式中,阻挡部24'设置于比脱粒装置的前面(上述实施方式中,皮带罩21'的前面21a')靠后侧,但也可以设置于比脱粒装置的前面靠前侧,或也可以设置于与脱粒装置的前面相同的前后位置。
(4)上述实施方式中,阻挡部24'设置于入口板22'中横宽方向上喂入链F'所在一侧的部位,但也可以设置成遍及入口板22'的横宽方向全长。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用于联合收割机(例如,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本发明不仅可适用于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还可适用于将收割谷秆的全秆投入脱粒装置的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
Claims (14)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具备:脱粒装置,其对收获物进行脱粒处理;输送装置,其对由所述脱粒装置进行了脱粒处理的谷粒上升输送;谷粒箱,其从上部接收由所述输送装置输送的谷粒并进行储存;
所述脱粒装置中具备:一次回收部,其具有沿着所述脱粒装置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输送绞龙,回收脱粒处理后的一次处理物并传递给所述输送装置;二次回收部,其具有沿着所述脱粒装置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输送绞龙,且设置于比所述一次回收部靠脱粒处理方向下游侧,回收所述脱粒处理后的二次处理物;二次回送部,其从所述二次回收部接收所述二次处理物,进行上升输送并向所述脱粒装置中的移送方向上游侧回送;
在所述二次回送部中具备设置于与所述二次回收部的连接部位的连接壳体、和连接于所述连接壳体且对所述二次处理物上升输送的纵向输送部,
在所述连接壳体中具备:多个旋转齿,其以在所述第二输送绞龙的旋转轴芯方向上隔开间隔的状态支承于所述第二输送绞龙的旋转轴的轴端部分;多个固定齿,其以与所述多个旋转齿对应的状态且在所述旋转轴芯方向上隔开间隔的状态,从所述连接壳体的内周部向内周侧突出;
所述连接壳体构成为,利用所述旋转齿和所述固定齿,分离所述二次处理物中包含的枝梗和谷粒,
在所述固定齿中的与所述旋转齿对置的作用部形成有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在所述作用部沿着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形成有多个所述凹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多个所述固定齿以在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上错位的状态配置。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在所述连接壳体的周部形成有检查口,并且具备可开闭所述检查口的盖部件,
所述固定齿支承于所述盖部件。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在所述连接壳体的内周部的上部侧部分具备由多个所述固定齿构成的上部侧固定齿组,
所述上部侧固定齿组以在所述连接壳体的宽度方向上离开所述二次回收部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旋转轴的轴端附近。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在所述连接壳体的内周部的下部侧部分具备由多个所述固定齿构成的下部侧固定齿组,并且在所述连接壳体的内周部的上部侧部分具备由多个所述固定齿构成的上部侧固定齿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下部侧固定齿组中的所述固定齿的数量比所述上部侧固定齿组中的所述固定齿的数量多。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
所述下部侧固定齿组中的多个所述固定齿以在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上相位不同地错位的状态配置,
所述上部侧固定齿组中的多个所述固定齿以在所述旋转方向上不错位而成为同相位的状态配置。
9.一种脱粒装置,对由喂入链向后方夹持输送的收割谷秆在脱粒室内进行脱粒处理,其具备:
谷秆入口,其形成于脱粒装置的前壁;
入口板,其设置于所述谷秆入口的下部,并且将收割谷秆向所述谷秆入口引导;
罩,其覆盖所述谷秆入口且可弹性变形;
阻挡部,其设置于所述入口板中与所述谷秆入口对应的前后位置的部位,并且阻挡所述脱粒室内的谷粒漏出至外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脱粒装置,其中,
所述阻挡部具有从所述入口板立起的立起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脱粒装置,其中,
所述阻挡部具有从所述立起部的上端部呈前低后高的倾斜状延伸的倾斜部。
12.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粒装置,其中,
所述阻挡部设置于比所述脱粒装置的前面靠后侧。
13.如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粒装置,其中,
所述阻挡部设置于所述入口板中横宽方向上所述喂入链所在一侧的部位。
14.如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粒装置,其中,
所述阻挡部设置成遍及所述入口板的横宽方向全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37634 | 2017-12-12 | ||
JP2017237634A JP6832834B2 (ja) | 2017-12-12 | 2017-12-12 | コンバイン |
JP2017244644A JP6942043B2 (ja) | 2017-12-21 | 2017-12-21 | 脱穀装置 |
JP2017-244644 | 2017-12-2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06750A true CN109906750A (zh) | 2019-06-21 |
Family
ID=66959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08870.4A Pending CN109906750A (zh) | 2017-12-12 | 2018-12-11 | 联合收割机及脱粒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2652829B1 (zh) |
CN (1) | CN10990675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41504A (zh) * | 2020-06-26 | 2021-12-28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联合收割机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320777Y1 (zh) * | 1964-02-07 | 1968-09-02 | ||
JPS5547282U (zh) * | 1978-09-25 | 1980-03-27 | ||
CN1589602A (zh) * | 2003-09-05 | 2005-03-09 | 梨本工业株式会社 | 脱粒装置的稻草切割刀具 |
CN1748452A (zh) * | 2004-09-16 | 2006-03-22 |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 脱粒装置 |
CN101070080A (zh) * | 2004-04-23 | 2007-11-14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联合收割机的履带行走装置 |
JP2008017762A (ja) * | 2006-07-12 | 2008-01-31 | Kubota Corp | 脱穀装置の二番物処理装置 |
WO2009028309A1 (ja) * | 2007-08-09 | 2009-03-05 | Yanmar Co., Ltd. | コンバイン |
WO2011010479A1 (ja) * | 2009-07-23 | 2011-01-27 |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 コンバイン |
CN201976472U (zh) * | 2010-02-15 | 2011-09-21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后谷秆排出结构 |
CN202635137U (zh) * | 2010-12-01 | 2013-01-02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 |
CN203840807U (zh) * | 2014-06-25 | 2014-09-24 | 重庆旭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 小型联合收割机脱粒总成 |
JP2016067225A (ja) * | 2014-09-26 | 2016-05-09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脱穀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32254U (zh) * | 1977-08-04 | 1979-03-02 | ||
IT8153561V0 (it) * | 1981-08-28 | 1981-08-28 | Laverda Spa Pietro | Macchina mietitrebbiatrice |
JP3746322B2 (ja) * | 1996-03-19 | 2006-02-15 | セイレイ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ンバイン用脱穀機 |
JP2006055088A (ja) | 2004-08-20 | 2006-03-02 | Kubota Corp | 脱穀装置 |
JP2007174996A (ja) | 2005-12-28 | 2007-07-12 | Kubota Corp | 脱穀装置の選別処理物搬送構造 |
JP5400566B2 (ja) | 2009-10-22 | 2014-01-29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脱穀装置におけるチャフシーブ構造 |
US8007353B1 (en) * | 2010-04-01 | 2011-08-30 | Deere & Company | Clean grain conveyor for an agricultural combine |
-
2018
- 2018-12-04 KR KR1020180154391A patent/KR10265282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12-11 CN CN201811508870.4A patent/CN10990675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320777Y1 (zh) * | 1964-02-07 | 1968-09-02 | ||
JPS5547282U (zh) * | 1978-09-25 | 1980-03-27 | ||
CN1589602A (zh) * | 2003-09-05 | 2005-03-09 | 梨本工业株式会社 | 脱粒装置的稻草切割刀具 |
CN101070080A (zh) * | 2004-04-23 | 2007-11-14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联合收割机的履带行走装置 |
CN1748452A (zh) * | 2004-09-16 | 2006-03-22 |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 脱粒装置 |
JP2008017762A (ja) * | 2006-07-12 | 2008-01-31 | Kubota Corp | 脱穀装置の二番物処理装置 |
WO2009028309A1 (ja) * | 2007-08-09 | 2009-03-05 | Yanmar Co., Ltd. | コンバイン |
WO2011010479A1 (ja) * | 2009-07-23 | 2011-01-27 |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 コンバイン |
CN201976472U (zh) * | 2010-02-15 | 2011-09-21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后谷秆排出结构 |
CN202635137U (zh) * | 2010-12-01 | 2013-01-02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 |
CN203840807U (zh) * | 2014-06-25 | 2014-09-24 | 重庆旭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 小型联合收割机脱粒总成 |
JP2016067225A (ja) * | 2014-09-26 | 2016-05-09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脱穀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杨铁军主编: "《产业专利分析报告》", 31 March 2013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41504A (zh) * | 2020-06-26 | 2021-12-28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联合收割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90070275A (ko) | 2019-06-20 |
KR102652829B1 (ko) | 2024-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73652B (zh) | 脱粒装置 | |
US7025673B2 (en) | Tailings conveyor system | |
CN109906750A (zh) | 联合收割机及脱粒装置 | |
JP7155069B2 (ja) | 脱穀装置 | |
JP6980602B2 (ja) | 脱穀装置 | |
JP2014014341A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2008193988A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6581928B2 (ja) | 脱穀装置 | |
JP6832834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6516622B2 (ja) | 脱穀装置 | |
JP7399039B2 (ja) | 脱穀装置 | |
JP2019080513A (ja) | 脱穀装置 | |
JP5113099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CN108419537A (zh) | 联合收割机 | |
JP6338514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WO2019230256A1 (ja) | コンバイン及び収穫機 | |
JP6786228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2019083803A (ja) | 脱穀装置 | |
JP2015100339A (ja) | 脱穀装置 | |
JP2022156456A (ja) | 汎用コンバイン | |
JP2023177667A (ja) | 汎用コンバインの脱穀装置 | |
JP4958296B2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2001078537A (ja) |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水分測定装置 | |
JP2021083377A (ja) | コンバイン | |
JP2020099221A (ja) | 脱穀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