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35137U -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35137U
CN202635137U CN 201120493262 CN201120493262U CN202635137U CN 202635137 U CN202635137 U CN 202635137U CN 201120493262 CN201120493262 CN 201120493262 CN 201120493262 U CN201120493262 U CN 201120493262U CN 202635137 U CN202635137 U CN 202635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in
collecting box
auger
conveying plant
grain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2049326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井孝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35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3513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可以抑制集谷箱中的谷粒填充率降低。在该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中,将从搭载于行驶机体(1)的左右一侧的脱粒装置送出的谷粒,通过仰送输送装置(18)供给到在行驶机体(1)的左右另一侧搭载的集谷箱(7),在仰送输送装置(18)的上端部设置有将仰送输送装置(18)仰送的谷粒向集谷箱(7)的内部扩散地喷出的扩散喷出部(18B),将扩散喷出部(18B)设置在集谷箱(7)中的、顶板(49)的前侧部分(49A)和前侧板(47)的上侧部分(47A)所形成的拐角部(7A),从拐角部(7A)遍及集谷箱(7)内的前部及后部而扩散地喷出谷粒。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该谷粒储存结构构成为,将从搭载于行驶机体的左右一侧的脱粒装置送出的谷粒通过仰送输送装置供给到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左右另一侧搭载的集谷箱。
背景技术
作为如上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存在下述的谷粒储存结构:使形成于绞龙式仰送装置(仰送输送装置)上端部的谷粒排出口,与集谷箱(谷粒仓)的左侧板上端部的前后中央侧连通,利用在绞龙式仰送装置的绞龙的上端以与绞龙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叶片体,将通过绞龙式仰送装置(仰送输送装置)仰送的谷粒,从集谷箱的左侧板上端部的前后中央侧扩散地喷出到集谷箱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从斗式仰送装置(仰送输送装置)的上端部向集谷箱(谷粒仓)的内部延伸的输送装置,设置在集谷箱内部的位于上端部的前后中央侧的位置,利用输送装置的螺旋输送将通过斗式仰送装置仰送的谷粒输送到集谷箱的左右中央侧之后,利用在螺旋输送的输送终端部以与螺旋输送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的扩散翼,从集谷箱内部的上端部的前后中央侧扩散地喷出到集谷箱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98759号公报(0008~0009段,图1~2)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31271号公报(0009段,图1~2)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从集谷箱上端部的前后中央侧向集谷箱内扩散地喷出谷粒,因此为了使喷出的谷粒遍布集谷箱的前后两侧,需要从集谷箱的前后中央侧向前后两端部以接近180度的宽广扩散角度扩散地喷出谷粒。而且,若如上所述扩散地喷出,则例如如图7所示,集谷箱内部储存的谷粒的顶部位于集谷箱的前后中央侧,在谷粒顶部达到集谷箱的上端部而使集谷箱处于满箱的状态下,在位于谷粒顶部的前后位置的集谷箱的上前侧部分和后上侧部分形成有不能储存谷粒的较大空间,从而导致集谷箱中的谷粒填充率降低。
特别是对于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结构而言,通过螺旋输送,大量的谷粒被输送到与螺旋输送一体旋转的扩散翼的转动区域中的下侧区域,因此,难以利用扩散翼向扩散翼的转动方向上游侧扩散地喷出谷粒,于是,在位于扩散翼的转动方向上游侧的集谷箱的上侧部分(图7中的集谷箱的上前端部),形成有不能储存谷粒的更大空间,其结果是,容易导致集谷箱中的谷粒填充率降得更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抑制集谷箱中的谷粒填充率降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中,在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中,将从搭载于行驶机体的左右一侧的脱粒装置送出的谷粒,通过仰送输送装置供给到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左右另一侧搭载的集谷箱,所述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仰送输送装置的上端部设置有将所述仰送输送装置仰送的谷粒向所述集谷箱的内部扩散地喷出的扩散喷出部,将所述扩散喷出部设置在所述集谷箱中的、顶板的前侧部分和前侧板的上侧部分所形成的拐角部,从所述拐角部遍及所述集谷箱内的前部以及后部而扩散地喷出谷粒。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扩散喷出部,将仰送输送装置仰送的谷粒,从集谷箱中的上前侧的拐角部遍及集谷箱内的前部以及后部以约90度的扩散角度扩散地喷出,因此,集谷箱内部储存的谷粒的顶部位于集谷箱的前部侧。而且,在集谷箱装满的状态下,位于集谷箱前部侧的谷粒的顶部达到集谷箱的上端部,因此,可以防止在集谷箱的上前侧部分形成不能储存谷粒的较大空间。
因此,可以抑制集谷箱中的谷粒填充率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技术方案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仰送输送装置是具有仰送绞龙的绞龙式仰送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技术方案在上述第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绞龙式仰送输送装置中,在所述仰送绞龙的上端部具有与仰送绞龙一体旋转的抛掷板而构成所述扩散喷出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技术方案在上述第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将通过一次绞龙从脱粒装置输送的谷粒利用所述仰送绞龙仰送后,通过所述扩散喷出部的所述抛掷板,从所述集谷箱中的上前端的所述拐角部的一部分即集谷箱的左侧板的上前端的拐角部所形成的喷出口,遍及集谷箱内的前后两端部而扩散地喷出,所述顶板的所述前侧部分和所述前侧板的所述上侧部分形成上前端的所述拐角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技术方案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扩散喷出部由从所述仰送输送装置的上端部向所述集谷箱的左右中央侧延伸的朝向左右方向的绞龙输送装置构成,在所述绞龙输送装置中的输送绞龙的延伸端部设置有与所述输送绞龙一体旋转的抛掷板,在所述绞龙输送装置中的输送管的延伸端部,形成有能够利用所述抛掷板向从所述扩散喷出部的下方至后方的范围扩散地喷出谷粒的喷出口,所述扩散喷出部构成为,将所述仰送输送装置仰送的谷粒利用所述绞龙输送装置输送到所述集谷箱的左右中央侧后,利用所述抛掷板从所述集谷箱的所述拐角部遍及所述集谷箱内的前部以及后部而扩散地喷出。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将仰送输送装置仰送的谷粒在集谷箱上前侧的拐角部输送到集谷箱的左右中央侧后,从该拐角部的左右中央侧遍及集谷箱内的前部以及后部而扩散地喷出,因此,与利用仰送输送装置将谷粒仰送到集谷箱上前侧的拐角部的左右一侧部后利用在仰送输送装置的上端部设置的抛掷板从集谷箱上前侧的拐角部的左右一端部遍及集谷箱内的前部以及后部而扩散地喷出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减小集谷箱的左右方向的谷粒储存量的差异,可以防止在集谷箱的左右一端侧形成不能储存谷粒的较大空间。
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抑制集谷箱中的谷粒填充率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技术方案在上述第五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喷出口形成为,使该喷出口的处于所述仰送输送装置侧的喷出区域与所述输送绞龙的输送终端部的输送区域重合。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通过输送绞龙向集谷箱上前侧的拐角部的左右中央侧输送的谷粒的一部分从扩散喷出部的喷出口中的处于仰送输送装置侧的喷出区域向扩散喷出部的下方流出,而且,剩下的谷粒可以通过在输送绞龙的延伸端部设置的抛掷板从喷出口遍及集谷箱内的前部以及后部而扩散地喷出。
即,若将仰送输送装置仰送的谷粒通过输送绞龙向集谷箱的左右中央侧输送,则通过输送绞龙输送的谷粒大部分供给到抛掷板的转动区域内的下侧区域,因此,从该下侧区域通过抛掷板向集谷箱的后方侧抛掷的谷粒增多的趋势增强。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在喷出口中的处于仰送输送装置侧的喷出区域,可以确保向扩散喷出部的下方流下的谷粒量,由此,即使利用输送绞龙输送到抛掷板的转动区域的大部分谷粒通过抛掷板向集谷箱的后方侧扩散地喷出,也可以将适量的谷粒供给到集谷箱的前部侧,从而能够以良好的分配方式将谷粒分配供给到集谷箱的前部侧和后部侧。
其结果是,在减小集谷箱前后方向上的谷粒储存量的差异的同时,可以使集谷箱内部储存的谷粒的顶部位于集谷箱的前部侧,因此,在位于集谷箱前部侧的谷粒的顶部达到集谷箱上端部而使集谷箱处于装满的状态下,不仅可以防止在集谷箱的上前侧部分形成不能储存谷粒的较大空间,而且可以防止在集谷箱的后上侧部分形成不能储存谷粒的较大空间。
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抑制集谷箱中的谷粒填充率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技术方案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能够将所述集谷箱中储存的谷粒向机体外排出的谷粒排出装置具有:沿前后方向设置于所述集谷箱的底部的输出绞龙输送装置;在从所述集谷箱向后方延伸的所述输出绞龙输送装置的后端部竖立设置的仰送绞龙输送装置;以能够进行以设定于所述脱粒装置上方的收纳位置为基准的升降摆动以及回转移动的方式与所述仰送绞龙输送装置的上端部相连地设置的排出绞龙输送装置,所述集谷箱构成为,所述顶板位于收纳于所述收纳位置的所述排出绞龙输送装置的输送基端部的上方,在所述集谷箱的后上端部形成有阻止该集谷箱与所述排出绞龙输送装置的输送基端部产生干涉的凹部。
根据该技术方案,在增高集谷箱的顶板高度以谋求增大集谷箱的谷粒储存量的同时,有效利用容易形成不能储存谷粒的空间的集谷箱的后上侧部分并在集谷箱的后上端部形成凹部,从而在排出绞龙输送装置回转移动时和向收纳位置收纳时,可以避免集谷箱的后上端干涉排出绞龙输送装置的输送基端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的左视图;
图2是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集谷箱及其附近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右视图;
图4是表示向集谷箱储存谷粒的谷粒储存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局部纵剖后视图;
图5是表示向集谷箱储存谷粒的谷粒储存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局部纵剖左视图;
图6是表示向集谷箱储存谷粒的谷粒储存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局部纵剖右视图;
图7是表示现有结构中的集谷箱的谷粒储存状态的主要部分的局部纵剖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行驶机体
6脱粒装置
7集谷箱
7A拐角部
9谷粒排出装置
18仰送输送装置
18B扩散喷出部
25绞龙输送装置
26输送管
26A喷出口
27输送绞龙
28抛掷板
31输出绞龙输送装置
32仰送绞龙输送装置
33排出绞龙输送装置
47前侧板
47A上侧部分
49顶板
49A前侧部分
53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作为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将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应用于作为联合收割机的一个例子的全喂入式(全秆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所例举的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在行驶机体1右半部的前侧部配置有形成搭乘驾驶部2的驾驶室3,在行驶机体1的下部配置有左右一对履带4。在行驶机体1的前部配置有随着机体的行驶收割作为收割对象的未收割谷秆并输送的收割输送装置5,该收割输送装置5配置成在从行驶机体1向机体前方延伸的状态下可以升降摆动。在行驶机体1的左半部搭载有脱粒装置6,该脱粒装置6对来自收割输送装置5的收割后的谷秆实施脱粒处理,进而对脱粒处理而得到的处理物进行分选处理。在行驶机体1右半部的后部侧搭载有集谷箱7,该集谷箱7储存利用脱粒装置6进行脱粒处理以及分选处理后得到的谷粒。在脱粒装置6的后端部配置有排秆装置8,该排秆装置8在内部具有将脱粒处理后的脱粒谷秆等切碎的切碎机(未图示),并将来自脱粒装置6的秸秆屑等排出到机体外。在集谷箱7设置有绞龙输送式谷粒排出装置9,该谷粒排出装置9可以将集谷箱7内储存的谷粒排出到机体外。
收割输送装置5随着机体的行驶,利用在其前部的左右两端设置的分禾器10将未收割的谷秆梳分为收割对象的谷秆和非收割对象的谷秆,通过设置于收割输送装置5的前部上方的转动轮11将收割对象谷秆的穗梢侧向后方拨送,通过设置于收割输送装置5底部的推子型切断机构12把收割对象谷秆的茎根侧切断以收取收割对象谷秆。而且,将收取的收割对象谷秆即收割谷秆,通过设置于切断机构12后方的绞龙输送式输送绞龙13收拢到左右方向的规定部位并向后方送出,通过从该规定部位横跨至脱粒装置6而架设的拨起输送式供料装置14输送到脱粒装置6。
通过横跨于行驶机体1和供料装置14而架设的液压式升降液压缸15的伸缩动作,以设置于供料装置14后端部的朝向左右方向的供料装置驱动轴16为支点进行收割输送装置5的升降摆动。
虽然图示省略,但脱粒装置6构成为,利用脱粒筒对供料装置14输送的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进而利用摆动分选机构对通过该脱粒处理从筛网漏下的处理物进行筛选处理并利用清选风机的清选风对上述处理物进行风力清选处理。接着,将通过上述分选处理从摆动分选机构的前半部漏下的单粒化谷粒作为一次处理物利用一次处理物回收部进行回收,该一次处理物回收部在脱粒装置5底部的前后中央侧以从侧面看底部逐渐变窄的形状形成,将从摆动分选机构的后半部漏下的带枝秆的谷粒和分叉谷粒等未形成单粒化的谷粒作为二次处理物利用二次处理物回收部进行回收,该二次处理物回收部在一次处理物回收部的后方以从侧面看底部逐渐变窄的形状形成,未从筛网以及摆动分选机构漏下而到达筛网以及摆动分选机构的后端的进行脱粒处理后的脱粒谷秆和分选处理后的秸秆屑等作为三次处理物从筛网以及摆动分选机构的后端流入到排谷装置8,再从排谷装置8排出到机体外。
如图4所示,利用一次处理物回收部回收的单粒化谷粒,通过在一次处理物回收部的底部沿左右方向设置的一次绞龙17,输送到与一次绞龙17的输送终端部即右端部连动地连接的斗式仰送输送装置18。
虽然图示省略,但利用二次处理物回收部回收的未单粒化的谷粒,利用在二次处理物回收部的底部沿左右方向设置的二次绞龙,输送到与二次绞龙的输送终端部即右端部连动地连接的二次还原机构,利用二次还原机构的再处理部进行再脱粒处理后,利用二次还原机构的输送绞龙返回到摆动分选机构的分选始端部。
如图4~6所示,仰送输送装置18,在与脱粒装置6的右侧连接的纵向长的输送管19的内部,横跨于以与一次绞龙17一体旋转的状态设置于输送管19下端部的驱动链轮20和设置于输送管19上端部的从动链轮21,卷绕有环状转动链22,在该环状转动链22的外周侧,以隔着一定间隔地排列的方式配置有多个斗23,伴随着一次绞龙17的输送动作(从左侧看是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各斗23从左侧看绕逆时针方向回转移动,从而将利用一次绞龙17从脱粒装置6输送的谷粒仰送到在仰送输送装置18的上前端部形成的仰送谷粒回收部18A。在仰送谷粒回收部18A配置有引导来自各斗23的谷粒向仰送谷粒回收部18A流下的帆布等制成的导向体24,该导向体24从仰送谷粒回收部18A的后端部分向后方的斗移动区域以朝向后上方的倾斜姿态延伸。
在仰送谷粒回收部18A相连地设置有将由该仰送谷粒回收部18A回收的谷粒向集谷箱7的内部输送并扩散地喷出的扩散喷出部18B。扩散喷出部18B由从仰送谷粒回收部18A向右延伸的绞龙输送装置25构成。绞龙输送装置25构成为,在从仰送输送装置18的输送管19的右侧板19A向右侧延伸的截面形状为八边形的输送管26的内部具有:从仰送谷粒回收部18A的内部向右侧延伸的输送绞龙27以及在输送绞龙27的延伸端部(右端部)与输送绞龙27一体旋转的一对抛掷板28。在输送管26的延伸端部(右端部)形成有喷出口26A,该喷出口26A可以使由输送绞龙27输送的谷粒流下,也可以通过一对抛掷板28扩散地喷出。喷出口26A形成为,在输送管26的延伸端部,在输送管26的延伸方向(左右方向)上,从相比输送绞龙27的输送终端而处于仰送输送装置侧的位置至输送管26的延伸端(右端),喷出口26A的处于仰送输送装置侧的喷出区域与输送绞龙27的输送终端部的输送区域重合。而且,在输送管26的周向上,喷出口26A横跨输送管26的底面部分和背面部分而形成,以允许谷粒向扩散喷出部18B的下方流下并允许谷粒从扩散喷出部18B的下方向后方范围扩散地喷出。
输送绞龙27通过输送管19上端部的左外侧部位所设置的皮带式传动机构29,与仰送输送装置18的从动轴30连动地连接以使该输送绞龙从左侧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通过一对抛掷板28容易将谷粒从扩散喷出部18B的下方向后方范围扩散地喷出。
另外,为了便于防止仰送输送装置18的上端部与其他物体接触,限制仰送输送装置18的上下长度,以使其上端位置低于驾驶室3的上端位置。
如图1~3所示,谷粒排出装置9构成为,将集谷箱7中储存的谷粒利用沿前后方向配置在集谷箱7底部的输出绞龙输送装置31向集谷箱7的后方输送,进而将输送的谷粒利用在输出绞龙输送装置31的后端部竖立设置的仰送绞龙输送装置32仰送,进而将仰送的谷粒利用在仰送绞龙输送装置32的上端部相连地设置的排出绞龙输送装置33排出到机体外。
输出绞龙输送装置31构成为具有:前端部从集谷箱7向前方延伸并且后端部从集谷箱7向后方延伸的输送绞龙34;以及覆盖输送绞龙34的后端部并且可以与仰送绞龙输送装置32连通地连接的输送管35等。在输送绞龙34的前端部,通过排出传动用的伞齿轮式传动机构(未图示)连接有带张紧式排出离合器37,该带张紧式排出离合器37使从形成于搭乘驾驶部2的后下部的动力部36的发动机(未图示)向谷粒排出装置9的传动断续。
仰送绞龙输送装置32构成为具有:下端部通过伞齿轮式传动机构(未图示)与输送绞龙34的后端部连动地连接的仰送绞龙38;以及下端部以相对旋转的方式与输送管35的上端部连通地连接的圆筒状仰送管39等。
排出绞龙输送装置33构成为具有:通过伞齿轮式传动机构(未图示)与仰送绞龙38的上端部连动地连接的处于水平姿态的中继绞龙(未图示);通过伞齿轮式传动机构(未图示)与中继绞龙连动地连接的排出绞龙40;下端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仰送管39的上端部连通地连接的く形圆筒状第一中继管41;一端部与第一中继管41的上端部连通地连接以便能够以中继绞龙的转动中心为支点进行相对旋转的く形圆筒状第二中继管42;以及一端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与第二中继管42的另一端部连通地连接的圆筒状排出管43等。在排出管43的另一端部形成有可以从该另一端部向下方排出谷粒的矩形排出口44。
在谷粒排出装置9中,在输出绞龙输送装置31的输送管35设置有由带涡轮减速机的电动马达构成的回转马达(未图示),该回转马达通过使仰送管39以仰送绞龙38的转动中心为支点进行转动,从而使排出绞龙输送装置33以仰送绞龙38的转动中心为支点进行回转移动,通过该回转移动,可以任意改变旋转方向上的排出口44的位置。另外,架设有横跨于第一中继管41和排出管43且由单动式液压缸构成的升降液压缸45。通过该升降液压缸45的工作,可以使排出绞龙输送装置33以中继绞龙的转动中心为支点进行升降摆动,通过该升降摆动,可以任意改变高度方向上的排出口44的位置。
在脱粒装置6以竖立设置的方式设置有承接部件46,该承接部件46在设定于脱粒装置6上方的收纳位置承接并固定排出绞龙输送装置33,所述收纳位置为使排出绞龙输送装置33升降摆动以及回转移动时的基准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谷粒排出装置9通过回转马达以及升降液压缸45的工作,能够以设定于脱粒装置6上方的收纳位置为基准使排出绞龙输送装置33升降摆动以及回转移动,从而可以将排出绞龙输送装置33的排出口44变更到对应于谷粒排出部位的合适位置。
另外,谷粒排出装置9的排出绞龙输送装置33为了防止残留于其内部的谷粒从排出口44漏出,其构成为以朝向上前方的倾斜姿态位于收纳位置。另外,为了便于防止收纳于收纳位置的排出绞龙输送装置33在移动行驶时与其他物体接触,在收纳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该排出绞龙输送装置33的另一端部(延伸端部)位于收割输送装置5的左右宽度内,并且,该排出绞龙输送装置33的上端部低于驾驶室3的上端部。
如图1~6所示,集谷箱7构成为,由将多个金属板材料和加强部件等通过螺栓连接而构成的金属板制成,该集谷箱7能够以谷粒排出装置9的仰送绞龙输送装置32为支点摆动操作至该集谷箱7的整体位于行驶机体1的上方并能够储存谷粒的作业位置和该集谷箱7的前部侧伸出到行驶机体1的右外侧以使该集谷箱与脱粒装置6之间敞开的维护位置。另外,通过手动操作式锁定装置(未图示),可以将集谷箱7固定地保持在作业位置。
在集谷箱7中,前侧板47配置在如下位置:在其与驾驶室3的背面和动力部36的后端等之间确保间隙以便能够避免谷粒箱7摆动操作时前侧板47等与驾驶室3和动力部36等接触,与此同时尽可能地接近驾驶室3的背面和动力部36的后端等。左侧板48弯曲形成为,以使其后半部48A不干涉配置于脱粒装置6右外侧部位的二次还原机构等的状态,位于仰送输送装置18的输送管19的右侧板19A的左侧(脱粒装置侧)。顶板49构成为,相比收纳于收纳位置的排出绞龙输送装置33的输送基端部而处于上方,并且相比驾驶室3的上端部而处于下方。即,使集谷箱7的顶板49低于驾驶室3的上端部,以便于防止移动行驶时的集谷箱7与其他物体接触,与此同时能够谋求增大集谷箱7的谷粒储存量。
在集谷箱7的左侧板48中,在与顶板49的前侧部分49A和前侧板47的上侧部分47A邻接的上前端的拐角部48B,形成有从左侧看时呈矩形的开口48C,在集谷箱7摆动操作至作业位置和维护位置时,该开口48C允许仰送输送装置18的扩散喷出部18B相对于集谷箱7进行插入或拔出。
即,在将集谷箱7固定地保持在作业位置的作业行驶时等,仰送输送装置18的扩散喷出部18B位于集谷箱7中的顶板49的前侧部分49A和前侧板47的上侧部分47A所形成的上前端的拐角部7A。另外,扩散喷出部18B的喷出口26A位于集谷箱7中的拐角部7A的左右中央侧。
根据上述结构,在脱粒装置6进行脱粒处理以及分选处理而得到的谷粒(单粒化谷粒),可以通过仰送输送装置18的各斗23向仰送谷粒回收部18A仰送。仰送到仰送谷粒回收部18A的谷粒,可以通过扩散喷出部18B的输送绞龙27向集谷箱7的上前端的拐角部7A的左右中央侧输送。向该拐角部7A的左右中央侧输送的谷粒的一部分从扩散喷出部18B的喷出口26A的处于仰送输送装置侧的喷出区域(与输送绞龙27的输送终端部的输送区域重合的喷出区域)向扩散喷出部18B的下方流下,而且,剩下的谷粒通过设置于输送绞龙27的延伸端部的一对抛掷板28,从喷出口26A向集谷箱7内部的从扩散喷出部18B的下方至后方的范围扩散地喷出。
因此,可以将集谷箱7中储存的谷粒,从设置于集谷箱7上前端的拐角7A的扩散喷出部18B的喷出口26A,以良好的分配方式分配供给至集谷箱7内的、从扩散喷出部18B的下方即集谷箱7的前端侧部分至扩散喷出部18B的后方即集谷箱7的后端侧部分的整个区域,通过如上所述进行分配供给,在减小集谷箱7前后方向上的谷粒储存量的差异的同时,可以使集谷箱7内部储存的谷粒的顶部位于集谷箱7的前部侧。其结果是,可以防止例如如图7所示在将扩散喷出部18B配置于集谷箱7上端部的前后中央侧时所产生的集谷箱7的填充率降低这种不良情况,之所以产生集谷箱7的填充率降低是因为,集谷箱7内部储存的谷粒的顶部位于集谷箱7的前后中央侧而导致在集谷箱7的上前侧部分和后上侧部分形成不能储存谷粒的较大空间。另外,因为集谷箱7内部储存的谷粒的顶部位于集谷箱7的前部侧,所以可以使作业过程中的机体的前后平衡性良好。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扩散喷出部18B中的输送管26的基端侧(左端侧)设置有凸缘状的封闭部件50,在将集谷箱7固定地保持在作业位置时,该封闭部件50覆盖集谷箱7的左侧板48的开口48C和输送管26之间剩下的开口部分。在封闭部件50的右侧面的周边缘部贴有海绵制成的密封部件,在将集谷箱7固定地保持在作业位置时,该密封部件用于填充封闭部件50的右侧面和集谷箱7的左侧板48的开口48C的周边缘部之间产生的间隙。
如图3以及图6所示,在集谷箱7的下前端部,形成有向集谷箱7的后方凹陷的第一凹部51,在该第一凹部51以与集谷箱7一体摆动的方式配置有排出离合器37的从动带轮36A和张紧臂36B以及排出传动用的伞齿轮式传动机构等。通过与前侧板47的下端部连接的前弯曲板52形成第一凹部51。前弯曲板52形成为具有:引导从扩散喷出部18B的喷出口26A流下的谷粒和第一凹部51的上方储存的谷粒向集谷箱7的后下部流下且呈朝向后下方的倾斜姿态的倾斜板部52A;从倾斜板部52A的下端向下方延伸且呈垂直姿态的垂直板部52B。
总之,如上所述,尽可能使集谷箱7的前侧板47接近驾驶室3的背面和动力部36的后端等以谋求增大集谷箱7的谷粒储存量的同时,可以确保用于在集谷箱7的下前端部配置排出离合器37的从动带轮36A和排出传动用的伞齿轮式传动机构等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可以促进集谷箱7后部侧的谷粒的储存,其结果是,可以抑制由于集谷箱7的后上端部形成不能储存谷粒的较大空间而导致集谷箱7中的谷粒填充率降低。
如图1~3、图5以及图6所示,在集谷箱7的后上端部,通过朝向集谷箱7的下方凹陷而形成有第二凹部53,该第二凹部53用于防止与排出绞龙输送装置33的输送基端部所设置的第一中继管41和第二中继管42、以及升降液压缸45等产生干涉。第二凹部53由与顶板49的左侧后端部连接的左右宽度较窄的左侧弯曲板54和与顶板49的右侧后端连接的左右宽度较宽的右侧弯曲板55构成。左侧弯曲板54位于左侧板48的前后中间侧的左右方向板部48D的后方,该左侧弯曲板54具有:以近似垂直的较大倾斜角向后下方倾斜的第一倾斜板部54A、以比第一倾斜板部54A小的倾斜角向后下方倾斜的第二倾斜板部54B、以及以比第二倾斜板部54B小的倾斜角向后下方倾斜的第三倾斜板部54C等。该左侧弯曲板54以允许排出绞龙输送装置33向收纳位置收纳的深度进行凹陷的同时,将从扩散喷出部18B的喷出口26A向左后方喷出的谷粒分散地引导到集谷箱7的左后下部。右侧弯曲板55具有:以比左侧弯曲板54的第一倾斜板部54A的倾斜角小且比第二倾斜板部54B的倾斜角大的倾斜角向后下方倾斜的第一倾斜板部55A、以与左侧弯曲板54的第三倾斜板部54C的倾斜角相同的倾斜角向后下方倾斜的第二倾斜板部55B,该右侧弯曲板55具有从左侧弯曲板54的右端部至集谷箱7的右侧板56的左右宽度,在允许排出绞龙输送装置33回转移动的同时,将从扩散喷出部18B的喷出口26A向后方喷出的谷粒分散地引导到集谷箱7的后下部。
总之,尽量使集谷箱7的顶板49的高度位置接近驾驶室3的上端部以谋求增大集谷箱7的谷粒储存量的同时,有效利用容易形成不能储存谷粒的空间的集谷箱7的后上侧部分并在集谷箱7的后上端部形成所述第二凹部53,从而在排出绞龙输送装置33回转移动时和向收纳位置收纳时,可以避免集谷箱7的后上端部与排出绞龙输送装置33的输送基端部所设置的各中继管41、42和升降液压缸45等产生干涉,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促进在集谷箱7的后部侧均匀地储存谷粒。
在左侧弯曲板54的右端部设置有将左侧弯曲板54和顶板49及右侧弯曲板55之间堵塞的纵向板部54D。
如图2所示,在集谷箱7的顶板49的扩散喷出部18B的正后方部位,形成有利用俯视时呈矩形的盖体57进行开关的俯视时呈矩形的检查口49B,因此,在扩散喷出部18B发生谷粒堵塞时,不用将集谷箱7摆动至维护位置,通过检查口49B就能够进行堵塞的谷粒的排出作业,从而可以防止因将集谷箱7摆动至维护位置而导致谷粒从扩散喷出部18B的喷出口26A向外部流出。
(其他实施方式)
(1)作为联合收割机,也可以是仅将收割谷秆的着粒部(穗梢侧)供给至脱粒装置的内部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2)作为仰送输送装置10,可以采用配置有仰送绞龙的绞龙式仰送输送装置。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绞龙式仰送输送装置10中,在仰送绞龙的上端部配置有与仰送绞龙一体旋转的抛掷板28而构成扩散喷出部18B,通过一次绞龙17从脱粒装置6输送的谷粒,利用仰送绞龙仰送后,通过扩散喷出部18B的抛掷板28,从集谷箱7中的上前端的拐角部7A的一部分即集谷箱7的左侧板48的上前端的拐角部48B所形成的喷出口,遍及集谷箱内的前后两端部而扩散地喷出,顶板49的前侧部分49和前侧板47的上侧部分47A形成上前端的所述拐角部7A。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斗式仰送输送装置18所具有的由绞龙输送装置25构成的扩散喷出部18B,设置在集谷箱7内部的顶板49的前侧部分49A与前侧板47的上侧部分47A所形成的上前端的拐角部7A,但也可以构成为,在该拐角部7A处的前侧板47的前外侧或者顶板49的上外侧,设置有由绞龙输送装置25构成的扩散喷出部18B,从在前侧板47或者顶板49形成的喷出口遍及集谷箱内的前后两端部而扩散地喷出谷粒。
(4)也可以将由绞龙输送装置25构成的扩散喷出部18B设置于集谷箱7,以使其伴随着在集谷箱7的作业位置和维护位置之间的摆动操作与集谷箱7一体摆动。
(5)扩散喷出部18B所具有的抛掷板28的数量和形状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可以在扩散喷出部18B设置1个或3个以上的抛掷板,或者,也可以形成为使集谷箱7的左右方向上的谷粒能够扩散地喷出。
(6)喷出口26A的形状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对于喷出口26A而言,可以仅在喷出口26A的处于输送绞龙27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部分(喷出口26的后侧部分),形成与输送绞龙27的输送终端部的输送区域重合的处于仰送输送装置侧的喷出区域,或者,也可以仅在喷出口26A的处于输送绞龙27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部分(喷出口26的前侧部分)形成上述喷出区域。另外,对于喷出口26A而言,也可以不形成与输送绞龙27的输送终端部的输送区域重合的处于仰送输送装置侧的喷出区域。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适用于配置有集谷箱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和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

Claims (7)

1.一种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其构成为,将从搭载于行驶机体(1)的左右一侧的脱粒装置(6)送出的谷粒,通过仰送输送装置供给到在所述行驶机体(1)的左右另一侧搭载的集谷箱(7),所述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仰送输送装置(18)的上端部设置有将所述仰送输送装置(18)仰送的谷粒向所述集谷箱(7)的内部扩散地喷出的扩散喷出部(18B),
将所述扩散喷出部(18B)设置在所述集谷箱(7)中的、顶板(49)的前侧部分(49A)和前侧板(47)的上侧部分(47A)所形成的拐角部(7A),从所述拐角部(7)遍及所述集谷箱内的前部以及后部而扩散地喷出谷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仰送输送装置(18)是具有仰送绞龙的绞龙式仰送输送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绞龙式仰送输送装置(18)中,在所述仰送绞龙的上端部具有与仰送绞龙一体旋转的抛掷板(28)而构成所述扩散喷出部(18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次绞龙(17),将通过所述一次绞龙(17)从脱粒装置(6)输送的谷粒利用所述仰送绞龙仰送后,通过所述扩散喷出部(18B)的所述抛掷板(28),从所述集谷箱(7)中的上前端的所述拐角部(7A)的一部分即集谷箱(7)的左侧板(48)的上前端的拐角部(48B)所形成的喷出口,遍及集谷箱内的前后两端部而扩散地喷出,所述顶板(49)的所述前侧部分(49)和所述前侧板(47)的所述上侧部分(47A)形成上前端的所述拐角部(7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喷出部(18B)由从所述仰送输送装置(18)的上端部向所述集谷箱(7)的左右中央侧延伸的朝向左右方向的绞龙输送装置(25)构成,在所述绞龙输送装置(25)中的输送绞龙(27)的延伸端部设置有与所述输送绞龙(27)一体旋转的抛掷板(28),在所述绞龙输送装置(25)中的输送管(26)的延伸端部,形成有能够利用所述抛掷板(28)向从所述扩散喷出部(18B)的下方至后方的范围扩散地喷出谷粒的喷出口(26A),所述扩散喷出部(18B)构成为,将所述仰送输送装置(18)仰送的谷粒利用所述绞 龙输送装置(25)输送到所述集谷箱(7)的左右中央侧后,利用所述抛掷板(28)从所述集谷箱(7)的所述拐角部(7A)遍及所述集谷箱内的前部以及后部而扩散地喷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出口(26A)形成为,使该喷出口(26A)的处于所述仰送输送装置侧的喷出区域与所述输送绞龙(27)的输送终端部的输送区域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将所述集谷箱(7)中储存的谷粒向机体外排出的谷粒排出装置(9),所述谷粒排出装置(9)具有:沿前后方向设置于所述集谷箱(7)的底部的输出绞龙输送装置(31);在从所述集谷箱(7)向后方延伸的所述输出绞龙输送装置(31)的后端部竖立设置的仰送绞龙输送装置(32);以能够进行以设定于所述脱粒装置(6)上方的收纳位置为基准的升降摆动以及回转移动的方式与所述仰送绞龙输送装置(32)的上端部相连地设置的排出绞龙输送装置(33),
所述集谷箱(7)构成为,所述顶板(49)位于收纳于所述收纳位置的所述排出绞龙输送装置(33)的输送基端部的上方,在所述集谷箱(7)的后上端部形成有阻止该集谷箱(7)与所述排出绞龙输送装置(33)的输送基端部产生干涉的凹部(53)。 
CN 201120493262 2010-12-01 2011-12-01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3513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8441A JP5752929B2 (ja) 2010-12-01 2010-12-01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貯留構造
JP2010-268441 2010-12-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35137U true CN202635137U (zh) 2013-01-02

Family

ID=46498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49326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35137U (zh) 2010-12-01 2011-12-01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52929B2 (zh)
CN (1) CN20263513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9722A (zh) * 2015-05-29 2018-01-02 株式会社久保田 收获机及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109906750A (zh) * 2017-12-12 2019-06-21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及脱粒装置
CN109923996A (zh) * 2017-12-18 2019-06-25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4742A (zh) * 2013-04-03 2014-10-15 吉林省东风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联合收割机的籽粒入仓装置
JP6115605B2 (ja) * 2015-09-10 2017-04-19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穀粒供給装置およびコンバイン
JP6619276B2 (ja) * 2016-03-25 2019-12-11 三菱マヒンドラ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7114517B2 (ja) * 2019-03-19 2022-08-08 ヤンマーパワ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及びバケット式コンベア
JP2020188693A (ja) * 2019-05-20 2020-11-26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7233335B2 (ja) * 2019-07-31 2023-03-06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JP7503965B2 (ja) * 2020-08-21 2024-06-21 三菱マヒンドラ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06092Y2 (ja) * 1990-07-03 1996-08-07 株式会社クボタ 穀粒回収装置
JP3339117B2 (ja) * 1993-07-26 2002-10-28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977735B2 (ja) * 1995-03-30 1999-11-15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のグレンタンク構造
JPH1056867A (ja) * 1996-08-23 1998-03-03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9722A (zh) * 2015-05-29 2018-01-02 株式会社久保田 收获机及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109906750A (zh) * 2017-12-12 2019-06-21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及脱粒装置
CN109923996A (zh) * 2017-12-18 2019-06-25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9923996B (zh) * 2017-12-18 2022-11-04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15213A (ja) 2012-06-21
JP5752929B2 (ja) 2015-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35137U (zh)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储存结构
US4236369A (en) Row crop attachment
CN201894076U (zh) 脱谷装置及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
US9750189B2 (en) Crop flow assisting device for harvesting header
US4662160A (en) Cotton basket unloading structure
RU2500489C2 (ru) Способ приемки, очистки зернового вороха с поля, складирования зерна и комплекс очистки и складирования
JP2014068547A (ja) 汎用コンバインの刈取前処理装置
CN203467253U (zh) 联合收割机的谷粒搬送结构和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202183979U (zh) 联合收割机
JP4008980B2 (ja) コンバイン
CN201091114Y (zh) 平板脱粒装置半喂入履带行走联合收割机
CN202587854U (zh) 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CN202635103U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US20100071333A1 (en) Loading auger deflector
CN103828546A (zh) 一种联合收割机的工作部件动力传动机构和联合收割机
CN103814681A (zh) 一种联合收割机的卸粮机构及具有该卸粮机构联合收割机
US3307338A (en) Sugar-cane harvesters
CN205755573U (zh) 三行背负式玉米收获机的玉米穗输送储存系统
CN109287253A (zh) 一种收获机割台及安装该割台的收获机
CN208273610U (zh) 用于农业机器提升机的板条,用于高茎秆植物收割机的提升机和收割机器
CN203851484U (zh) 一种联合收割机的卸粮机构及具有该卸粮机构联合收割机
CN206078102U (zh) 收割机多级变向提升输送装置
CN201846610U (zh) 玉米穗茎联合收获机
CN205596644U (zh) 收获机杂余升运器的回笼筒
CN201976472U (zh) 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后谷秆排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