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3775A - 用于人员运送设备的地板盖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人员运送设备的地板盖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3775A
CN109843775A CN201780064538.0A CN201780064538A CN109843775A CN 109843775 A CN109843775 A CN 109843775A CN 201780064538 A CN201780064538 A CN 201780064538A CN 109843775 A CN109843775 A CN 109843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ing element
cover piece
covering
floor cover
coupl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453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43775B (zh
Inventor
格哈德·克勒魏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io A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CN109843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3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43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37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8Carrying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9/00Safety devic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 Floor Finish (AREA)

Abstract

介绍了一种用于例如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人员运送设备(1)的地板盖件(5),借助其可以遮盖地板下空间(3)。地板盖件(5)具有多个板状的遮盖元件(9)和至少一个联接元件(17)。每个遮盖元件(9)具有向上指向的脚踏面(7)以及在相反的端部上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面(11、13)。第一和第二遮盖元件(9)在额定结构中以如下方式彼此先后布置,使得第一遮盖元件(9)的第一端面与第二遮盖元件(9)的第二端面(13)相对置。联接元件(17)置入第一遮盖元件(9)的第一端面(11)与第二遮盖元件(9)的第二端面(13)之间。联接元件(17)具有至少一个联接区域(27),联接区域(27)设计用于,将第一遮盖元件(9)与第二遮盖元件(9)以如下方式联接,使得第一遮盖元件(9)和第二遮盖元件(9)以能够承受向上的拉力负荷而且彼此相对围绕联接枢转部位(20)能够弯曲的方式相互连接。联接元件(17)还具有至少一个复位区域(29),复位区域设计成:一旦遮盖元件(9)中的一个从其在额定结构中的位置发生偏移向上抬起时,在第一遮盖元件与第二遮盖元件之间产生复位力,复位力以如下方式指向,使得抬起的遮盖元件(9)被朝向其在额定结构中的位置加载力。通过专门设有复位区域(29)的联接元件(17)可以使得地板盖件(5)的无意抬起得到避免或者至少变得困难。

Description

用于人员运送设备的地板盖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人员运送设备、例如自动扶梯或移动步道的地板盖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地板盖件的人员运送设备。
背景技术
诸如自动扶梯(有时称为滚梯)或移动步道的人员运送设备用于沿倾斜或水平的行进路径运送人员。在这种人员运送设备的入口和/或出口处、也就是与行进路径相接地,通常存在所谓的地板下空间。该地板下空间例如容纳人员运送设备的技术装置,例如其驱动单元、控制单元等。为了使人员能够无问题且安全地踏上或离开人员运送设备,这种地板下空间通常被能够脚踏的地板盖件遮盖。但由于例如出于维护或修理目的,应该能够存取地板下空间中的装置,所以地板盖件通常设计成使得例如维护人员能够毫无问题地暂时移除或打开地板盖件。
在EP 0 885 832 B1中介绍了一种用于人员运送设备的、能够打开的地板盖件。
如果地板盖件为了防止出现打滑风险而在其向上指向的脚踏面上设置有横向沟槽的话,则物体可能卡入横向沟槽中。由此,在一定的运行情况下,地板盖件可能会发生无意中的抬起。例如,将鞋子以鞋跟钩在地板盖件中的人可能无意中向地板盖件施加力,使得地板盖件无意地被抬起或甚至打开。
发明内容
因此,会需要一种用于人员运送设备的地板盖件,其中,避免发生无意的抬起或打开(向上作用的力)或者至少使无意的抬起或打开变得困难。此外,会需要适当配备的人员运送设备。
可以分别通过独立权利要求之一的技术方案来满足这种需要。在从属权利要求及后面的说明书中给出了有利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介绍了一种人员运送设备的用于遮盖地板下空间的地板盖件。在额定结构中,地板盖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板状的、彼此先后布置的遮盖元件以及至少一个联接元件。每个遮盖元件具有向上指向的脚踏面以及在相反或者说相对的端部上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面。在额定结构中,第一和第二遮盖元件以如下方式彼此先后布置:使得第一遮盖元件的第一端面与第二遮盖元件的第二端面相对。联接元件置于第一遮盖元件的第一端面与第二遮盖元件的第二端面之间。联接元件具有至少一个联接区域,该联接区域具有联接枢转部位。联接区域设计成,将第一遮盖元件与第二遮盖元件以如下方式联接:使得第一遮盖元件和第二遮盖元件以能够承受向上指向的牵拉负荷并且彼此相对围绕联接枢转部位能够弯曲的方式相互连接。
在联接元件上还形成至少一个弹性复位区域,该弹性复位区域沿竖向在联接枢转部位下方布置在第一遮盖元件与第二遮盖元件之间。一旦遮盖元件中的一个从其在额定结构中的位置偏移向上抬高时,该弹性复位区域就会产生对相邻的端面加载的并通过连接枢转部位偏转的复位力。在这种情况下,偏转的复位力以如下方式指向:使得抬高的遮盖元件被朝向其在额定结构中的位置加载力。换句话说,由复位区域产生的并由联接枢转部位偏转的复位力克服了作用在其中一个遮盖元件上的抬起力。
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术语“上”和“下”或“向上”和“向下”指的是为运行做好准备的人员运送设备的构件的位置和定向。因此,向上作用在遮盖元件上的力至少部分地克服重力,而向下作用的力沿重力方向指向或具有沿重力方向指向的力矢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介绍了一种人员运送设备,其包括:用于沿着行进路径输送人员的运送单元、与行进路径相邻的地板下空间以及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地板盖件,地板盖件遮盖地板下空间。
首要地而且在不限制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可行的特征和优点视为以下面介绍的构思和认知为基础。
一方面,应暂时移除或打开人员运送设备的地板盖件。为此,先前已经提出:地板盖件由多个遮盖元件组装而成,并且这些遮盖元件彼此能够分离地或相对于彼此能够枢转地相互联接。在此,整个地板盖件分段地由多个遮盖元件组成,其中,各个遮盖元件可以抬高以及必要时翻开,以便能够容易地打开地板盖件。在此,遮盖元件呈板状,也就是基本上是平面的,也就是遮盖元件在伸展平面内的尺寸明显大于遮盖元件的横向于伸展平面的厚度。每个遮盖元件在其上侧形成脚踏面,人员可以在该脚踏面上行走并且脚踏面例如为了降低打滑危险可以得到造型,例如通过设置在其中的横向沟槽来造型。在此,遮盖元件可以是大致平面地或略微弯曲地构造。遮盖元件应足够稳定和具备承载能力,以便能够承受在其上走动的人所施加的力。遮盖元件例如可以由金属,特别是铝构成,并且例如通过挤压制成。
如已经提到的,在一定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是,这样的地板盖件被无意地抬起,例如由乘客无意地、例如通过带钩的鞋将向上指向的力施加到地板盖件的遮盖元件上而抬起。
在这里称为“额定结构”的结构中,遮盖元件彼此先后地布置,使得遮盖元件的脚踏面彼此相接,相邻遮盖元件的相应端面彼此相对或者说对置。在此,额定结构相当于遮盖元件的如下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遮盖元件将地板下空间完全遮盖。
在用于人员运送设备的传统地板盖件中,遮盖元件通常通过布置在其间的联接元件以能够至少较弱地承受拉力负荷的方式彼此联接。必要时,联接元件还被设计成,避免相邻的金属遮盖元件彼此直接摩擦进而可能产生例如吱吱的噪声。
然而,必须限制横向沟槽的深度,使得任何东西都不会卡在横向沟槽中。由此,不能通过施加向上指向的、通过其来克服作用于其的重力的力来抬起相应的遮盖元件。然而,横向沟槽深度的限制降低了它们就打滑风险方面的有效性,特别是在预期会有很多污垢的使用位置上。
由于已经发现,当横向沟槽较深的情况下,更容易意外地抬起或打开地板盖件的元件,因此在此提出,不仅将遮盖元件联接在一起,而且作为补充地,为此设计的联接元件被设计成,使得遮盖元件的意外抬起得到避免或者至少变得更加困难。
为此,联接元件设有至少一个所谓的复位区域。复位区域被设计成,除了作用在遮盖元件上的重力之外,还产生复位力,该复位力通过联接枢转部位偏转并且以克服遮盖元件的抬起的方式指向。一旦试图抬起遮盖元件,就产生复位力。因此,复位力起作用,使得当试图抬起地板盖件的遮盖元件时,遮盖元件被以如下方式加载力:使得遮盖元件再次被加载负荷返回预定的额定结构中。由于复位区域的弹性构造,复位力是弹性弹动地产生的。
如上所述,联接元件和遮盖元件设计成使得复位区域沿竖向布置在联接区域或联接枢转部位的下方,一方面支撑在第一遮盖元件的第一端面上,另一方面支撑在第二遮盖元件的第二端面上。
换句话说,遮盖元件布置在其相反的端面处并且布置在上述端面之间的联接元件被设计成,使得联接元件的复位区域在联接区域下方,即更远离向上指向的脚踏面以及布置在脚踏面下方的联接枢转部位地布置。在此,复位区域在其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贴靠在两个相对的遮盖元件的相应的端面上并且支撑在该端面上。
当遮盖元件中的一个在与相邻遮盖元件的界面附近抬高时,两个遮盖元件容易以如下方式发生倾斜,也就是遮盖元件的端面在联接枢转部位上方、也就是在脚踏面的附近彼此远离,并且在联接枢转部位下方要朝向彼此移动靠近。这种倾斜反作用于在联接元件的联接枢转部位下方设置的复位区域。由此,最终克服了遮盖元件的抬起。
根据一实施方式,联接元件带有聚合物材料地构成。特别地,联接元件可以由聚合物材料构成。因此,联接元件尤其可以简单且成本低廉地制造,例如通过注塑成型来制造。
根据一实施方式,联接元件带有聚丙烯地构成,或由聚丙烯构成。必要时,可以向聚丙烯中混入其他聚合物材料、添加剂等,以便能够根据区域改变其性能、例如其硬度和/或强度。
根据一实施方式,联接元件一体地构成。换句话说,联接元件可以作为单个部件提供,并且可以集成并包括联接区域和复位区域。因此,联接元件可以成本低廉且简单地制造,例如通过注塑成型来制造。还可以降低存储、物流和/或组装耗费。
根据一实施方式,联接元件在复位区域中以肖氏A硬度大于65、优选大于70、更优选大于75的材料构造。至少在复位区域中,联接元件是因此优选地相对坚硬或坚固。由此,这可以在不引起显着变形的情况下实现强大的复位力。
根据一实施方式,联接元件在联接区域中以肖氏A硬度小于65、优选小于60、更优选小于50的材料构造。在联接区域中,联接元件因此可以优选地比较柔软。特别地,联接元件可以在其联接区域中以比在其复位区域中更软的材料构造。因此,联接区域可以容易地局部变形,例如将连接区域卡位在遮盖元件中的一个中。
根据一实施方式,地板盖件还包括缓冲元件,该缓冲元件在如下的区域中置入到第一遮盖元件的第一端面和第二遮盖元件的第二端面之间:在所述区域中,第一与第二端面当存在地板盖件的额定结构的情况下,彼此最小地间隔。
换句话说,可以在两个相邻的遮盖元件之间设置缓冲元件。该缓冲元件例如可以吸收作用在这些遮盖元件之间的纵向力。在此,缓冲元件可以避免:例如两个相邻遮盖元件的金属表面彼此直接相碰进而由于这些金属表面摩擦在一起而产生吱吱声和/或磨损。缓冲元件优选地设置在两个相邻的遮盖元件的相对的端面彼此最小间隔的部位上,即,相邻的遮盖元件之间的间隙具有最小的尺寸。由此,缓冲元件可以制造得相对薄。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特定实施方式,缓冲元件以具有比在其复位区域中形成联接元件的材料更高硬度的材料制成。缓冲元件基于其高硬度可以承受高压力,这种高压力如其在遮盖元件之间例如由于热引起的尺寸变化而可能出现那样。例如,用于缓冲元件的材料的硬度比用于联接元件的复位区域的材料的硬度高至少5%、优选地至少10%或至少20%,或者该材料的硬度例如至少以肖氏A硬度5、优选至少肖氏A硬度10超出。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特定实施方式,缓冲元件带有聚酰胺地构成,或由聚酰胺构成。聚酰胺是一种相对坚硬、耐用的聚合物材料,可以容易且廉价地制造和加工。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另一特定方案,缓冲元件安装在联接元件上。换句话说,缓冲元件可以直接固定在联接元件上。因此,可以共同制造、存储、操作和最终安装由缓冲元件和联接元件构成的单元。
优选地,根据一实施方式,缓冲元件与联接元件一体地构造。也就是说,缓冲元件可以是联接元件的集成的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缓冲元件例如从联接元件的联接区域伸出。优选由聚合物材料构成的缓冲元件例如能够以材料锁合的方式注塑到联接元件的区域上。可以但不一定需要的是,缓冲元件由与联接元件的区域不同的聚合物材料构成。例如,缓冲元件可以由聚酰胺构成,而联接元件的联接区域和复位区域优选地由聚丙烯制成。
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可行的特征和优点在此参照不同的实施方式、特别是部分地参照地板盖件以及部分地参照人员运送设备来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是,这些特征能够以适当的方式组合、匹配、转用或替换,以便获得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其中,附图还有说明书都是不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示出人员运送设备。
图2示出人员运送设备的地板盖件的剖视图。
图3示出传统的地板盖件的两个相互联接的遮盖元件的剖视图。
图4图示出地板盖件的遮盖元件发生无意抬起的情况。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地板盖件的两个相互联接的遮盖元件的剖视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地板盖件的两个相互联接的遮盖元件的剖视图。
附图仅为示意性的并且并不忠实于比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在不同的附图中表示相同或起相同作用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呈自动扶梯形式的人员运送设备1。运送单元2可以沿着行进路径4运送人员。在自动扶梯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地板下空间3,由地板下空间3来容纳例如驱动器、控制器等(未示出)。每个地板下空间3被以地板盖件5遮盖,使得人们可以经过由地板盖件形成的脚踏面并且可以进入或离开自动扶梯。
图2示出了地板盖件5的放大剖视图。地板盖件5由多个板状遮盖元件9构成。遮盖元件9以图示出的额定结构先后地布置在共同的平面中。其中,相邻的遮盖元件9的第一和第二端面11、13分别相对。最前面的遮盖元件9(在图中位于最左边)逐渐变细地构造并且邻接梳板15。承载结构16支撑地板盖件5。
图3示出了传统地板盖件的两个遮盖元件9的剖视图,这两个遮盖元件9相互联接在一起并作为图1中的区域“A”的放大图。两个遮盖元件9沿着边界线23以其第一和第二端面11、13彼此邻接。在此,联接元件17一方面以凸鼻18嵌入第一遮盖元件9的空腔19中,并且在空腔中型面锁合地卡位。另一方面,突起21在相对的第二遮盖元件9上从相反的一侧嵌入联接构件17的Ω形凸鼻18中。
两个遮盖元件9通过联接元件17以能够承载拉力负荷的方式相互连接。但在此,当遮盖元件9在一个部位上抬起时,遮盖元件会相对于彼此倾斜。这尤其用于能够将遮盖元件9翻开,以便例如在维护操作期间,局部地移除地板盖件5并且能够暴露处在下面的地板下空间3。
然而,如果为了增加防滑性,横向沟槽要更深并且因此鞋跟卡在其中,除了这样有意地移开地板盖件5之外,还可能意外或者说无意地抬起地板盖件的遮盖元件9。
在图4中例如示出:鞋25如何以其鞋跟在遮盖元件9的脚踏面7上钩在遮盖元件9的横向沟槽中,然后由穿鞋25的人将力FS施加到遮盖元件9上。因为力Fs通常仅反作用于遮盖元件9的重力FG,所以可能发生的是,鞋25已经钩在其中的遮盖元件9还有与其相邻的遮盖元件9在局部地抬起。
为了使遮盖元件9的这种无意的局部抬起得到避免或至少变难,这里提出,将两个遮盖元件9与专门研发的联接元件17相互联接,其中当抬起盖中的一个时有针对性地产生复位力,该复位力使抬起的遮盖元件9被加载负荷返回到额定结构或者说配置。
图5例如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联接元件17,其联接两个相邻的遮盖元件9。联接元件17置入到两个遮盖元件9的彼此相对的端面11、13之间。在此,联接元件17具有联接区域27和复位区域29。联接区域27和复位区域29集成在形成联接元件17的单个构件中。
联接区域27可以设计成类似于图3中所示的传统联接元件17。凸鼻18能够以侧凹或者说背凹的方式嵌入到第一遮盖元件9的空腔19中并且以型面配合的方式卡位在其中。在遮盖元件9的第二端面13上从第二遮盖元件9伸出的突起21可以从后面、必要时以摩擦配合的方式移入到凸鼻18中。以这种方式,联接区域27能够以可充分承受向上的拉力负荷的方式连接两个遮盖元件9。联接区域27设计成使得两个遮盖元件9可相对于彼此倾斜。为了实现这一点,在突起21与联接元件17之间以联接枢转部位20的形式存在足够的局部空隙。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彼此相邻布置的两个遮盖元件9以这样的方式联接:第一遮盖元件9和第二遮盖元件9彼此能够承受向上的拉力负荷地连接并且可以彼此相对绕联接枢转部位20成角度弯曲地连接。
沿竖向在联接区域27或联接枢转部位20的下方,在联接元件17上成型出复位区域29。在此,复位区域29以如下方式适配于相对的遮盖元件9的两个端面11、13的几何形状:使得复位区域在一侧支撑在第一遮盖元件9的第一端面11上以及在相对的另一侧支撑在第二遮盖元件的第二端面13上。在所示的示例中,为此,在第一端面11上形成伸出的区域31,复位区域29可以支撑在该区域上。在第二端面13上贴靠的是复位区域29的相对端并且在那里得到支撑。
一旦遮盖元件9中的一个在两个遮盖元件9之间的边界线23附近被抬升的话,这如抬起的运动方向33所示,两个遮盖元件9试图围绕联接枢转部位20彼此倾斜。但是,通过联接元件17一方面将两个遮盖元件9与其联接区域27以能够承受向上拉力负荷的方式相互联接,以及另一方面复位区域29在联接枢转部位20下方、在两侧支撑在两个遮盖元件9的相对的端面11、13上,产生了复位力,该复位力被联接枢转部位20偏转并克服了沿箭头33的方向作用的、向上指向的力。以这种方式,至少能够使遮盖元件9被无意地向上拉动变得更加困难。
必要时,会有利的是,用比复位区域29更软的材料形成联接区域27。联接区域27能够以例如肖氏A硬度为50至60来构造,而复位区域29具有肖氏A硬度为70至75地构造。由此,一方面,例如凸鼻18更容易插入并锁定在空腔19中,并且突起21也可以更好地从后面插入到凸鼻18中。另一方面,较硬且因此较强的复位区域29可在两个遮盖元件9之间提供更稳定的支撑和更高的复位力。
例如,整个联接元件17可以由诸如聚丙烯的聚合物材料形成,或者至少部分地由聚丙烯制成。例如通过添加添加剂形成不同硬度的不同区域会是有利的。
如在图5中可以看到的那样,除了联接元件17之外,还在两个遮盖元件9之间置入缓冲元件35。在此,缓冲元件35在两个遮盖元件9的相对的端面11、13彼此间隔最小的位置处置入这两个端面之间。在所示的示例中,这是在与脚踏面7直接相邻的区域中进行。在此,缓冲元件35应当避免,遮盖元件9的通常由金属制成的区域彼此直接相邻并因此当两个遮盖元件9移动时,彼此摩擦并且可能产生令人不安的噪音。必要时,缓冲元件35还可以在边界线23的区域中,用作相邻遮盖元件9之间的密封唇。
与联接元件17相同地,缓冲元件35还可以用聚合物材料形成。然而,用比联接元件17更硬的材料形成缓冲元件35会是有利的。例如,缓冲元件35可以由硬质聚酰胺形成。
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联接元件17和缓冲元件35设置为两个单独的部件,但是这些元件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设计为单个的集成或者说一体的部件。沿竖向在联接区域27或联接枢转部位20的上方,在联接元件17上形成另一前伸部,该前伸部用作缓冲元件35并且该前伸部在需要与联接元件17联接的遮盖元件9的两个相对端面11、13的紧密相邻的区域之间的边界线23的区域中延伸。
虽然联接元件17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也可以一体地构造并且例如可以通过注塑制造,但是在这种结构中也可以将缓冲元件35的区域以比联接区域27和/或复位区域29更硬的材料构造。特别地,不同的材料也可以用在同一部件中。借助于现代注塑方法,例如,联接和复位区域27、29可以由聚丙烯形成,而缓冲元件35的区域可以由更硬的聚酰胺形成。
最后,应当注意,诸如“具有”、“包括”等术语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并且诸如“一个”的术语不排除众多。还应当理解,参考任何上述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征或步骤也可以与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其他特征或步骤结合使用。权利要求中的附图标记不应视为限制。

Claims (12)

1.一种人员运送设备(1)的地板盖件(5),用于遮盖地板下空间(3),其中,地板盖件(5)在额定结构中具有:
先后布置的板状的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遮盖元件(9),
至少一个联接元件(17),
其中,每个遮盖元件(9)具有向上指向的脚踏面(7)以及在相反的端部上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面(11、13),联接元件(17)置入第一遮盖元件(9)的第一端面(11)与第二遮盖元件(9)的第二端面(13)之间,联接元件(17)具有至少一个带联接枢转部位(20)的联接区域(27),联接区域(27)设计用于,将第一遮盖元件(9)与第二遮盖元件(9)以如下方式联接:使得第一遮盖元件(9)和第二遮盖元件(9)以能够承受向上的拉力负荷而且彼此相对围绕联接枢转部位(20)能够弯曲的方式相互连接,
其特征在于,在联接元件(17)上构造有至少一个弹性的复位区域(29),复位区域沿竖向在联接枢转部位(20)下方布置在第一遮盖元件(9)与第二遮盖元件(9)之间,以便:一旦遮盖元件(9)中的一个从其在额定结构中的位置发生偏移向上抬起时,产生能够对相邻接的端面(11、13)加载负荷而且通过联接枢转部位(20)偏转的复位力,其中,偏转的复位力以如下方式指向,使得抬起的遮盖元件(9)被朝向其在额定结构中的位置加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板盖件,其中,联接元件(17)带有聚合物材料地构造。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地板盖件,其中,联接元件(17)带有聚丙烯地构造。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地板盖件,其中,联接元件(17)一体地构造。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地板盖件,其中,联接元件(17)在复位区域(29)中以肖氏A硬度大于65的材料构造。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地板盖件,其中,联接元件(17)在联接区域(27)中以肖氏A硬度小于65的材料构造。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地板盖件,其中,地板盖件(5)还具有缓冲元件(35),所述缓冲元件在如下的区域中置入到第一遮盖元件(9)的第一端面(11)与第二遮盖元件(9)的第二端面(13)之间:在所述区域中,第一与第二端面当存在地板盖件(5)的额定结构的情况下,彼此间隔最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板盖件,其中,缓冲元件(35)以比在联接元件(17)的复位区域(29)中构成联接元件(17)的材料具有更高硬度的材料来构造。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中任一项所述的地板盖件,其中,缓冲元件(35)带有聚酰胺地构造。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地板盖件,其中,缓冲元件(35)安装在联接元件(17)上。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地板盖件,其中,缓冲元件(35)与联接元件(17)一体地构造。
12.一种人员运送设备(1),具有:
用于沿行进路径(4)运送人员的运送单元(2);
与行进路径(4)邻接的地板下空间(3);以及
遮盖地板下空间(3)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地板盖件(5)。
CN201780064538.0A 2016-10-18 2017-10-03 用于人员运送设备的地板盖件 Active CN1098437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6194463 2016-10-18
EP16194463.2 2016-10-18
PCT/EP2017/075025 WO2018072988A1 (de) 2016-10-18 2017-10-03 Bodenabdeckung für eine personenförder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3775A true CN109843775A (zh) 2019-06-04
CN109843775B CN109843775B (zh) 2020-08-04

Family

ID=57153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4538.0A Active CN109843775B (zh) 2016-10-18 2017-10-03 用于人员运送设备的地板盖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513420B2 (zh)
EP (1) EP3529191B1 (zh)
KR (1) KR102399377B1 (zh)
CN (1) CN109843775B (zh)
ES (1) ES2844251T3 (zh)
PL (1) PL3529191T3 (zh)
WO (1) WO20180729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2556B (zh) * 2017-01-17 2023-05-21 瑞士商伊文修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覆蓋乘客輸送機之樓板下空間的樓板蓋裝置、乘客輸送機及安裝樓板蓋裝置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43294U (zh) * 1975-09-22 1977-03-28
US5372231A (en) * 1993-12-23 1994-12-13 Otis Elevator Company Combplate for a people moving device
EP0885832A1 (de) * 1997-06-20 1998-12-23 Inventio Ag Bodenabdeckung für eine Personenfördereinrichtung
JP2008297056A (ja) * 2007-05-30 2008-12-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乗客コンベアの床板
CN105793185A (zh) * 2013-12-06 2016-07-20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在建筑物方面支承人员运送设备的支承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04521A (en) * 1967-08-09 1970-09-09 Dunlop Co Ltd Improvements in conveyors
US4126218A (en) * 1977-04-14 1978-11-21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with protective arrangement for combplate teeth
DE3213322A1 (de) * 1982-04-06 1984-02-09 O & K Orenstein & Koppel Ag, 1000 Berlin Rollsteig
DE4244578C2 (de) * 1992-12-31 1996-05-09 Langenhorst Eva Revisionsabdeckung
US5628391A (en) * 1993-12-23 1997-05-13 Otis Elevator Company Floorplate frame for a people moving device
MY119352A (en) * 1997-01-17 2005-05-31 Inventio Ag Moving walkway for passengers
US6644457B2 (en) * 2002-01-10 2003-11-11 Inventio Ag Escalator combteeth force detector
FI123556B (fi) * 2005-08-18 2013-07-15 Kone Corp Liukukäytävä ja menetelmä liukukäytävän sähkölaitteen huoltamiseksi
ES2334322B1 (es) * 2009-07-03 2010-12-27 Tyh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Center, S.A. Rampa para transporte de personas y/o mercancias.
DE202014104665U1 (de) * 2014-09-26 2014-10-08 Wrh Walter Reist Holding Ag Fördereinrichtung mit einem flächig ausgedehnten Förderorgan
FI127133B (en) * 2016-11-21 2017-12-15 Kone Corp Escalato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43294U (zh) * 1975-09-22 1977-03-28
US5372231A (en) * 1993-12-23 1994-12-13 Otis Elevator Company Combplate for a people moving device
EP0885832A1 (de) * 1997-06-20 1998-12-23 Inventio Ag Bodenabdeckung für eine Personenfördereinrichtung
JP2008297056A (ja) * 2007-05-30 2008-12-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乗客コンベアの床板
CN105793185A (zh) * 2013-12-06 2016-07-20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在建筑物方面支承人员运送设备的支承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29191B1 (de) 2020-12-09
US20190241404A1 (en) 2019-08-08
ES2844251T3 (es) 2021-07-21
KR20190061072A (ko) 2019-06-04
BR112019006763A2 (pt) 2019-07-02
CN109843775B (zh) 2020-08-04
EP3529191A1 (de) 2019-08-28
KR102399377B1 (ko) 2022-05-18
PL3529191T3 (pl) 2021-05-31
WO2018072988A1 (de) 2018-04-26
US10513420B2 (en) 2019-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29504A (en) Belt for a lift installation, production method for such a belt and lift installation with such a belt
TW200307083A (en) Shutter device with flexible lateral edges
KR20060055377A (ko) 스텝 브러쉬를 지닌 에스컬레이터, 그러한 에스컬레이터의스텝 및 에스컬레이터를 현대화 하는 방법
CN107601219B (zh) 具有引导元件的皮带
CN109843775A (zh) 用于人员运送设备的地板盖件
JP4777770B2 (ja) 機械式駐車装置の扉装置
TWI298309B (zh)
JP2008044792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用のエレベータベルトとそのようなエレベータ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5651427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US20080235885A1 (en) Support platform
JP3195360U (ja) 鋼製階段用防滑マット
KR100830686B1 (ko) 미끄럼 방지용 그레이팅
JP5446562B2 (ja) マンコンベア用移動手摺の加工方法
JP4221442B1 (ja) 滑り止めマット、マットの補強部材及び昇降具
KR20050098693A (ko) 열차 승강장용 안전발판
JP2018043860A (ja) 滑落防止機能を有する乗客コンベア用ステップ
KR200489463Y1 (ko) 인서트 사출로 성형하는 이물질 유출 방지용 자동차 매트
CN105026661B (zh) 设置有机械锁定系统的建筑镶板
CN210710304U (zh) 乘客输送机
CN102126665A (zh) 乘客传送设备
JP4398597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JP4296891B2 (ja) 建設機械用フロアマット及び建設機械
WO1998027283A1 (fr) Cylindre compresseur a pneumatiques
JP2008540289A (ja) 歯付ベルトを備えた手摺用ポジティブリニア駆動装置
BR112019006763B1 (pt) Cobertura de piso para um dispositivo de transporte de pessoas e dispositivo de transporte de pessoa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