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90177B - 车辆用前照灯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前照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90177B
CN109690177B CN201780056132.8A CN201780056132A CN109690177B CN 109690177 B CN109690177 B CN 109690177B CN 201780056132 A CN201780056132 A CN 201780056132A CN 109690177 B CN109690177 B CN 1096901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or
movable
movable shade
shade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61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90177A (zh
Inventor
松本昭则
望月一磨
中西快之
村松铁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90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0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90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01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6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 F21S41/68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by acting on screens
    • F21S41/683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by acting on screens by moving screens
    • F21S41/689Flaps, i.e. screens pivoting around one of their ed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3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21S41/32Optical layout thereof
    • F21S41/3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reflectors
    • F21S41/365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reflectors successively reflecting the ligh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6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 F21S41/67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by acting on reflectors
    • F21S41/675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a variable light distribution by acting on reflectors by moving refl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1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1/14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1/141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21S41/147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the main emission direction of the LED being angled to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illuminating dev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1/0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 F21S41/30Illumin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headlamp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21S41/39Attachment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40Cooling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47Passive cooling, e.g. using fins, thermal conductive elements or open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在灯室内配置发光元件(22)、反射器(24)、投影透镜(50)和可动遮光件(120)。通过使可动遮光件(120)立起,形成近光束。通过使可动遮光件(120)倾倒,形成行驶光束。反射器(24)与副反射器(25)一体地形成。可动反射器(150)将由副反射器(25)反射的反射光朝向投影透镜(50)反射。副反射器(25)位于投影透镜(50)的外形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车辆用前照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用前照灯。
背景技术
在车辆用前照灯中,已知有如下构造:使配置在向前方反射光源光的光会聚型反射器与配光形成用投影透镜之间的明暗截止线形成用遮光件以立起/倾倒的方式转动,从而将前照灯的配光在近光束和行驶光束之间切换。并且,在例如行驶光束用配光的中心光度不足的情况下,在灯室内设置辅助反射器来补偿行驶光束用配光。
这种灯具与将近光束用和行驶光束用的规格不同的两种光源单元收容于灯室的灯具构造相比能够,使灯具紧凑化。特别是,完成了对可用作前照灯用光源的高光束应对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级管))的开发,使得灯具的紧凑化变得更加容易。
例如,在专利文献1(参照文献1的图4、图5)中,在灯室内收容将作为光源的LED、光会聚型主反射器和配光形成用投影透镜形成一体的光源单元。在主反射器的前方一体形成配光形成用的抛物面形状的辅助反射器,并且,在投影透镜的后方焦点附近配置明暗截止线形成用的可动遮光件,该可动遮光件一体形成遮挡LED向辅助反射器的发射光的遮光部件。LED的发射光被主反射器在纵向上反射以会聚在投影透镜的后方焦点,并通过经由投影透镜向灯具前方投射而形成前照灯的规定的配光。
具体来说,在可动遮光件立起而遮挡主反射器的一部分反射光的第一形态(图4)中,形成具有与可动遮光件的前缘形状对应的规定的明暗截止线的近光束用配光。此时,LED向辅助反射器的发射光被遮光部件遮挡,使得辅助反射器对近光束用配光的形成没有不起作用。
另外,在可动遮光件转动(倾倒)而不遮挡主反射器的反射光的第二形态(图5)中,遮光部件也与可动遮光件一体转动,遮光部件不会遮挡LED 向辅助反射器的发射光。因此,经由投影透镜向灯具前方投射的第一配光与由辅助反射器向灯具前方反射的第二配光合成在一起,从而形成中心光度高的行驶光束用配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0-153333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使由辅助反射器反射的光能够从投影透镜的外侧向前方配光,需要将辅助反射器以向投影透镜的外方大幅度突出的方式配置,光源单元在灯室内的收容空间扩大,与灯具的紧凑化背道而驰。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使能够形成行驶光束用配光的车辆用前照灯小型化。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第一侧面的车辆用前照灯具有:
灯具体,其具有开口部;
前面罩,其覆盖所述开口部;
发光元件,其配置在由所述灯具体和所述前面罩形成的灯室内,构成为使光出射;
反射器,其配置在所述灯室内,构成为将从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的一部分会聚并反射;
副反射器,其配置在所述灯室内且与所述反射器连接,并且构成为将从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的一部分反射;
投影透镜,其配置在所述灯室内,构成为将由所述反射器反射的反射光朝向前方投影;
可动遮光件,其配置在所述灯室内,并配置在所述投影透镜的后方焦点的附近;
可动反射器,其配置在所述灯室内且与所述可动遮光件连接,并且构成为将由所述副反射器反射的反射光朝向所述投影透镜反射。
在所述可动遮光件立起的第一形态中,形成具有明暗截止线的近光束用配光。
在所述可动遮光件倾倒的第二形态中,形成不具有所述明暗截止线的行驶光束用配光。
所述可动反射器所在述第一形态中不反射由所述副反射器反射的反射光,而在所述第二形态中根据所述可动遮光件的倾倒而立起,从而将由所述副反射器反射的反射光朝向所述投影透镜反射。
另外,车辆用前照灯也可以进一步具有散热器,该散热器构成为搭载所述发光元件及所述反射器。
所述反射器也可以具有凸缘部和形成于所述凸缘部的螺钉插孔。
所述反射器也可以利用插入所述螺钉插孔的联接螺钉而固定在所述散热器上。
所述副反射器也可以与所述反射器一体地形成。
所述螺钉插孔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也可以形成为沿与所述反射器的拔模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的锥形。
另外,车辆用前照灯也可以进一步具有:
转动轴,其沿所述车辆用前照灯的左右方向延伸;
弹簧部件,其设于所述可动遮光件与所述可动反射器之间。
所述可动反射器也可以配置在所述可动遮光件的前方。
所述可动遮光件及所述可动反射器也可以能够绕所述转动轴转动,并且被所述弹簧部件向相互立起的方向施力保持。
在所述可动遮光件转动而从所述第一形态进入所述第二形态时,所述可动遮光件及所述可动反射器也可以绕所述转动轴一体地转动。
在所述第二形态中,也可以是:所述可动反射器被第一卡止部卡止,从而保持为将由所述副反射器反射的反射光朝向所述投影透镜反射,而所述可动遮光件克服所述弹簧部件的作用力,进一步转动至被第二卡止部卡止的规定位置。
另外,车辆用前照灯也可以进一步具有:
转动轴,其沿所述车辆用前照灯的左右方向延伸;
弹簧部件,其设于所述可动遮光件与所述可动反射器之间。
所述可动反射器也可以配置在所述可动遮光件的前方。
所述可动遮光件及所述可动反射器也可以能够绕所述转动轴转动,并且被所述弹簧部件向相互立起的方向施力保持。
在所述可动遮光件转动而从所述第一形态进入所述第二形态时,所述可动遮光件及所述可动反射器也可以绕所述转动轴一体地转动。
在所述第二形态中,也可以是:所述可动反射器被第一卡止部卡止,从而保持为将由所述副反射器反射的反射光朝向所述投影透镜反射,而所述可动遮光件克服所述弹簧部件的作用力,进一步转动至与驱动所述可动遮光件的促动器的最大驱动位置对应的规定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的主视图。
图2是前照灯的纵剖视图(沿着图1所示的线II-II的剖视图),表示可动遮光件立起的形态(近光束形成用的第一形态)。
图3是作为前照灯的主要部分的光源单元的俯视图。
图4是光源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配光切换用遮光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可动遮光件的立体放大图。
图7是前照灯的纵剖视图(沿着图1所示的线II-II的剖视图),表示可动遮光件后倾的形态(行驶光束形成用的第二形态)。
图8表示前照灯的配光图案,(a)表示近光束的配光图案,(b)表示行驶光束的配光图案。
图9是反射器成形用模具的纵剖视图。
图10是形成于反射器成形用模具的、反射器的凸缘部成形用型腔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11的(a)是将设于反射器的凸缘部上的联接螺钉插孔放大表示的立体图,(b)是设于反射器的凸缘部上的联接螺钉插孔的纵剖视图(沿着图 11的(a)所示的线XIb-XIb的剖视图)。
图12是在划分沿反射器成形用模具的分型面形成的凸缘部成形用型腔的一对凹部各自的底面上对设的联接螺钉插孔成形用的一对突起的立体放大图,(a)是打开模具时的一对突起的立体图,(b)是关闭模具时的一对突起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作为车辆用前照灯的主要部分的光源单元的纵剖视图,(a)表示可动遮光件立起的形态(近光束形成用的第一形态),(b)表示可动遮光件后倾的形态(行驶光束形成用的第二形态)。
图14是作为前照灯的主要部分的透镜支架的后视立体图。
图15是作为前照灯的主要部分的配光切换用遮光机构的前视立体放大图。
图16是将构成配光切换用遮光机构的可动遮光件和可动反射器之间的组装构造(图15的利用矩形形状的框Y包围的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17是配光切换用遮光机构的立体图,(a)表示近光束形成用的第一形态,(b)表示在可动遮光件及可动反射器从第一形态一体地转动而进入行驶光束形成用的第二形态时,可动反射器卡止于卡止部件而停在规定的停止位置的形态,(c)表示可动遮光件相对于卡止于卡止部件而停在规定的停止位置的可动反射器进一步后倾至规定位置的行驶光束形成用的第二形态。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图2中,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10在由前表面侧开口的容器状的灯具体12和安装于灯具体12的前表面开口部的透明状的前面罩(透光罩)14划分成的灯室内,收容有设置发光元件(例如,高光束应对LED)22来作为光源的投射型光源单元20。
光源单元20具有从纵截面为L字型的基板31延伸出多个散热翅片34 的铝铸件制的散热器30,在基板31的水平基板31a的上表面,安装有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22和将发光元件22的发射光向前方反射的树脂制的反射器 24。
具体而言,在图2、图3、图4中,在构成散热器30的水平基板31a的上表面中央部,设有具有与水平基板31a的上下表面平行的元件安装面32a 的发光元件安装用的台座32,在台座32上,以照射轴朝上的方式安装有发光元件22,并且以覆盖发光元件22的上方的方式配置有安装在水平基板31a 的上表面后方的反射器24。在反射器24的前表面的大致下半部分形成有行驶光束用有效反射面24a,在大致上半部分形成有近光束用的有效反射面 24b。另外,在反射器24的前缘部,一体成形有向前方斜下方延伸的副反射器25,反射器24利用将设于其凸缘部26的螺钉插孔27上下贯通的联接螺钉28(参照图3、图4)而固定于水平基板31a。
构成散热器30的基板31的垂直基板31b在俯视时形成为以台座32为中心的大致R形状(参照图3),并且,在垂直基板31b的背面侧,在左右方向上等间隔地向后方延伸形成的散热翅片34沿上下方向延伸。另外,如图2所示,设于散热器30的散热翅片34通过从垂直基板31b的背面侧延伸至水平基板31a的下方并进一步延伸至水平基板31a的前下方,从而确保大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器30的散热性。
并且,在散热器30的前方配置有树脂制的投影透镜50,在反射器24 与投影透镜50之间,配置有具有可动遮光件120的配光切换用遮光机构40,从而一体形成为光源单元20。
具体而言,在散热器30的前表面侧,利用两根联接螺钉54a(参照图1、图4)一起紧固固定保持投影透镜50的透镜支架52和构成配光切换用遮光机构40的主视时为矩形形状的支承板100,从而使投影透镜50配置在光源单元20的光轴L上。注意,图1、图4中的附图标记54b是将配光切换用遮光机构40(的支承板100)固定于散热器30的联接螺钉。
另外,在散热器30的下表面侧,如图2、图4所示,利用两根螺钉66 固定有对发光元件22的点亮进行控制的点亮电路单元60。点亮电路62由搭载有电子器件(电路元件)的电路基板构成,被收容在点亮电路壳体63内而一体形成为点亮电路单元60(参照图2)。
在构成配光切换用遮光机构40的电磁螺线管130的驱动下,可动遮光件120绕固定于支承板100的转动轴110转动(向前后方向摆动),由此使光源单元20所形成的配光在对近距离的观察性好的近光束(参照图8的(a)) 和对远方的观察性好的行驶光束(参照图8的(b))之间切换。
以下,对配光切换用遮光机构40详细进行说明。
配光切换用遮光机构40,如作为其立体分解图的图5所示,具有矩形框形状的支承板100、转动轴110、可动遮光件120、扭转螺旋弹簧112、作为可动遮光件驱动用促动器的电磁螺线管130、作为动力传递构件的连杆部件 140、可动反射器150和副遮光件160,转动轴110固定于支承板100的前表面侧并沿左右方向延伸,可动遮光件120可转动地组装于转动轴110,扭转螺旋弹簧112安装在支承板100与可动遮光件120之间,作为可动遮光件驱动用促动器的电磁螺线管130固定于支承板100,作为动力传递构件的连杆部件140安装在可动遮光件120与电磁螺线管130之间,将电磁螺线管130的输出轴133的进退动作转换为可动遮光件120的转动动作并传递,可动反射器150与可动遮光件120形成一体,副遮光件160固定于支承板100并配置在可动反射器150的前方规定位置(参照图4、图5)。
可动遮光件120通过将金属制板材切割成规定形状之后进行弯曲加工,从而如图6所示,构成为前表面侧开口的俯视时为大致矩形形状的框体121。具体而言,从左右延伸的可动遮光件120的背面壁121a的两端部向前方延伸出侧壁121b(左侧壁121b1和右侧壁121b2),侧壁121b(左侧壁121b1 和右侧壁121b2)的前端部向宽度方向内侧弯折,从而形成左右一对矩形形状的反射器安装部121c、121c。通过向反射器安装部121c固定可动反射器150(参照图5),确保可动遮光件120的构造强度。
另外,在背面壁121a的上侧缘部,设有由前方延伸部123a及后方延伸部123b构成的、清晰明暗截止线形成用的遮光件本体12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通过将从左右延伸的背面壁121a的下侧缘部向下方呈带状地垂直延伸的延伸部121a1以紧贴背面壁121a的背面的方式向上方折返,并将折返的延伸部121a1的前端形成为大致三角形形状,构成后方延伸部 123b。
对于该后方延伸部123b,其也能够通过将背面壁121a的一部分(背面壁121a的上侧缘部附近的区域)向上方切起为三角形形状而简单地形成,但需要设法防止从背面壁121a上出现的三角形形状的开口部(与可动遮光件本体123的外形对应的开口部)漏光(例如,利用其它部件封闭开口部)。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在背面壁121a上不形成这样的开口部,故而不需要设法防止漏光,相应地,可动遮光件120(框体121)的构造变得简洁。
另外,在背面壁121a的靠右的前表面侧,设有向前方水平地延伸的平板部121d,在平板部121d,设有将安装在支承板100与可动遮光件120之间的扭转螺旋弹簧112的一端卡止的孔121d1。
另外,在侧壁121b(左侧壁121b1和右侧壁121b2)的靠前方的位置,相对地设有用于插入转动轴110的圆孔124,在侧壁121b(左侧壁121b1和右侧壁121b2)的上部,分别设有向外侧(侧方)突出的限制突部125。并且,在右侧壁121b2的靠后方的下端部,设有向内侧突出的第二限制突部 126。
上方的限制突部125是用于与支承板100的后表面抵接而以第一形态定位可动遮光件120的卡止部件,下方的第二限制突部126是用于与支承板100 的背面抵接而以第二形态定位可动遮光件120的卡止部件。
另外,在左侧壁121b1内侧的圆孔124的下方位置,设有纵截面形成为大致L字形状的、从后方向下方延伸的舌片状的突起127。突起127是用于与后述的连杆部件140协作而将电磁螺线管130的输出轴133的进退动作转换为可动遮光件120的转动动作的部件。
另一方面,在组装可动遮光件120的支承板100上,如图5所示,利用设有向前方呈圆弧状地突出的安装面部103的规定宽度的水平框部102,上下隔离地形成有光透过孔100a和配置孔100b。在圆弧状的安装面部103设有圆孔103a,在圆孔103a中,从上方插入用于支承后述的连杆部件140的支承轴146,使支承轴146向安装面部103的下方突出。
另外,在支承板100上的靠近水平框部102的光透过孔100a的左右的侧缘部,分别设有矩形形状的立壁101a,在立壁101a上,左右隔离地设有向后方突出的可动遮光件按压片104。在立壁101a上的可动遮光件按压片 104外侧的位置,分别设有向前方突出的L字形状的轴安装片106。
将转动轴110向设于可动遮光件120的侧壁121b上的圆孔124中插入,将转动轴110的靠左右两端的部分从上方插入于支承板100的轴安装片106,将轴安装片106弯曲而进行紧固,由此将转动轴110固定在支承板100的前表面侧。
在转动轴110固定于支承板100的状态下,可动遮光件120以可动遮光件本体123处于支承板100后侧且可动反射器150及突起127处于支承板100 前侧的方式穿过光透过孔100a而配置。此时,可动遮光件120的左右的侧壁121b被保持为与支承板100侧的左右一对可动遮光件按压片104接触的形态,从而限制可动遮光件120相对于支承板100沿左右方向移动。
并且,可动遮光件120通过使转动轴110固定于支承板100而能够以转动轴110为支点相对于支承板100进行转动,从而在可动遮光件120立起的第一形态(参照图2)和可动遮光件120向后方倾倒(以下,称为“后倾”) 的第二形态(参照图7)之间转动。
在可动遮光件120立起的第一形态中,可动遮光件120侧的限制突部125 被保持为向支承板100的立壁101a的后表面施力抵接的状态,因此前照灯 (光源单元20)形成近光束用配光。另一方面,在可动遮光件120后倾的第二形态中,可动遮光件120侧的限制突部125相对于支承板100向后方隔离,并且可动遮光件120侧的第二限制突部126被保持为向支承板100的立壁 101b的后表面施力抵接的状态。因此,前照灯(光源单元20)形成行驶光束用配光。
在转动轴110上,在图5的附图标记X1表示的位置,以外嵌状态配设有扭转螺旋弹簧112,弹簧112的一端卡合于可动遮光件120(的平板部121d 的孔121d1),另一端卡合于支承板100的立壁101b的后表面。因此,可动遮光件120被扭转螺旋弹簧112向从可动遮光件本体123后倾的第二形态朝可动遮光件本体123立起的第一形态转动的方向施力,扭转螺旋弹簧112安装在可动遮光件120与支承板100之间。
即,通过弹簧112的作用力,可动遮光件120被保持为将限制突部125 向支承板100的立壁101a的后表面按压的第一形态。
另外,通过驱动电磁螺线管130,可动遮光件120克服弹簧112的作用力使第二限制突部126按压在支承板100的立壁101b的后表面,从而被保持为第二形态。
如图5所示,连杆部件140具有基部141和从基部141向侧方突出的平板状的滑动卡合部142。在基部141的前端部设有向下方突出的连结轴部 143,在基部141的后端部形成有上下贯通的被支承孔141a。
在连杆部件140的被支承孔141a中,插入向支承板100的安装面部103 的下表面突出的支承轴146,在支承轴146的下端部安装挡圈148,从而使连杆部件140以支承轴146为支点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支承板100。在连杆部件140支承于支承板100的状态下,形成为连杆部件140的一部分插入支承板100的配置孔100b且滑动卡合部142与可动遮光件120的突起127的后表面侧接触的状态。
电磁螺线管130作为使可动遮光件120转动的促动器而发挥功能,如图 5所示,具有磁轭壳131、线圈体132和输出轴133,磁轭壳131形成为横向较长的前后贯通的框状,线圈体132配置在磁轭壳131的内部,输出轴133 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线圈体132的轴向为左右方向,从与磁轭壳131的下方邻接设置的电源电路134向线圈体132供给驱动电流。
输出轴133的轴向与左右方向一致。输出轴133的一部分从磁轭壳131 向侧方突出。在输出轴133的靠前端的部分,形成有用于与连杆部件140的连结轴部143卡合的环状的连结槽133a。输出轴133根据驱动电流向线圈体 132的供给状态而沿轴向移动。
在磁轭壳131上,设有分别向上方及下方延伸的托架131a。在托架131a 上设有定位用的孔131b。注意,在图5中仅图示了上方的托架131a。
另一方面,在支承板100的立壁101b及立壁101b下方的立壁101c的前表面侧,分别设有能够与磁轭壳131侧的定位用的孔131b卡合的定位用的突起108。并且,通过将托架131a的定位用的孔131b卡合于定位突起108,并通过螺钉固定等将托架131a固定在支承板100的前表面,从而将电磁螺线管130配置于配置孔100b。
在电磁螺线管130上,向输出轴133的连结槽133a中插入连结连杆部件140的连结轴部143。因此,若输出轴133根据驱动电流向线圈体132的供给状态而沿轴向移动,则连杆部件140以支承轴146为支点进行转动,根据可动遮光件120侧的突起127与连杆部件140的滑动卡合部142的接触位置,可动遮光件120以转动轴110为支点向后倾方向转动。
另外,在支承板100的前表面侧,通过螺钉固定等以覆盖电磁螺线管130 的方式安装有副遮光件160。副遮光件160是将钢板或铝板等金属板切起为规定形状而成形的,其不只是为了隐藏电磁螺线管130的线圈体132,还为了防止来自前面罩14的漏光或经由投影透镜50入射的太阳光导致树脂制品熔损而呈立壁状地配置在投影透镜50与遮光机构40之间。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前照灯10中,在不向电磁螺线管130的线圈体132 供给电流的状态下,通过扭转螺旋弹簧112的弹簧力(作用力),将可动遮光件120保持为限制突部125被按压于支承板100(的立壁101a)后表面的第一形态(参照图2)。此时,电磁螺线管130的输出轴133位于从磁轭壳 131突出的方向上的移动端。
连杆部件140被设为滑动卡合部142处于位于后方侧的第一转动端且可动遮光件120的突起127与滑动卡合部142的前表面侧142a(参照图5)接触的状态。
在可动遮光件120立起的第一形态中,发光元件22的发射光被反射器 24反射而朝向投影透镜50,但该光的一部分被可动遮光件120遮挡,未被遮挡的光向投影透镜50入射,利用投影透镜50使光投影。在可动遮光件120 立起的第一形态中,可动遮光件本体123位于投影透镜50的后方焦点F位置,从而利用光源单元20形成适于近距离照射的近光束配光。即,如图8 的(a)所示,形成具有与可动遮光件本体123对应的规定的明暗截止线CL 的近光束用配光。
具体而言,在可动遮光件120立起的第一形态中,经由投影透镜50,形成具有与可动遮光件本体123对应的明暗截止线CL的、基于反射器24的反射光的规定的近光束用配光(参照图8的(a))。此时,如图2所示,与可动遮光件120形成一体的可动反射器150处于副反射器25的反射光L1的光路外,副反射器25的反射光不会被经由可动反射器150引导到投影透镜 50。因此,副反射器25的反射光L1不会对近光束用配光带来影响。
并且,若对电磁螺线管130的线圈体132进行通电,则输出轴133向被拉入磁轭壳131的方向移动,连杆部件140以支承轴146为支点进行转动。当连杆部件140转动时,连杆部件140的滑动卡合部142将可动遮光件120 的突起127的后表面向前方按压。因此,可动遮光件120克服扭转螺旋弹簧 112的作用力,以转动轴110为支点向后倾方向转动(参照图7)。
在可动遮光件120后倾的第二形态中,即,若可动遮光件120转动至可动遮光件120的下方的第二限制突部126与支承板100的后表面抵接的位置,则可动遮光件本体123向后方斜下方移动。因此,由反射器24反射的光不被可动遮光件本体123遮挡地入射到投影透镜50,形成适于远距离照射的行驶光束。
即,如图7所示,在可动遮光件120后倾的第二形态中,经由投影透镜 50,形成不具有与可动遮光件本体123对应的明暗截止线的、基于反射器24 的反射光的行驶光束用的第一配光Pa(参照图8的(b))。另外,若从可动遮光件120立起的第一形态进入可动遮光件120后倾的第二形态,则可动反射器150与可动遮光件120的后倾连动地立起,突出到副反射器25的反射光L1的光路上,将该反射光L1朝向投影透镜50反射。因此,经由投影透镜50,例如形成照射光轴L附近的、基于副反射器25的反射光L1的行驶光束用的第二配光Pb(参照图8的(b))。
因此,在可动遮光件120后倾的第二形态中,如图8的(b)所示,在基于反射器24的反射光L1的行驶光束用的第一配光Pa上,合成基于副反射器25的反射光的行驶光束用的第二配光Pb,从而例如形成中心光度高的规定的行驶光束用配光。
并且,若停止对线圈体132进行通电,则通过扭转螺旋弹簧112的弹簧力(作用力),可动遮光件120以转动轴110为支点从第二形态转动至第一形态,连杆部件140伴随着该可动遮光件120的转动而转动,电磁螺线管130 的输出轴133移动至从磁轭壳131突出的方向上的移动端。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经由投影透镜50形成基于副反射器25的反射光L1的行驶光束的第二配光Pb,因此副反射器25落入投影透镜50的外形的范围内,不会像现有的抛物面形状的副反射器(参考专利文献1)那样大幅度地向投影透镜50的外方突出。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与专利文献1 相比,能够紧凑地构成光源单元20,相应地,能够使前照灯10小型化。
另外,如图1、图2所示,收容在灯室内的光源单元20被灯室内的上方的沿左右方向分离的一对校光点A、B和位于校光点B的大致正下方的一个校光点C这三个点支承,并且被校光机构E支承为能够分别绕通过校光点A、 B的水平倾动轴Lx及通过校光点B、C的铅直倾动轴Ly倾动。
具体而言,如图1、图2所示,在一体形成为光源单元20的配光切换用遮光机构40的支承板100上,一体固定有矩形形状的校光用托架70,校光用托架70设有与校光点A、B、C对应的孔70a、70b、70c(孔70a、70b未图示)且比支承板100大一圈。另一方面,在设于灯具体12的背面壁上的、与校光点A、B、C对应的贯通孔13a、13b、13c(贯通孔13a、13b未图示) 中,可转动地支承有设有转动操作部73的三根校光螺杆71a、71b、71c,这三根校光螺杆71a、71b、71c向灯室内延伸。在托架70的孔70a、70b、70c 中,安装有与校光螺杆71a、71b、71c的前端部分别螺合的轴承螺母72a、 72b、72c。即,通过对构成校光机构E的校光螺杆71a(71c)进行转动操作,能够在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上对光源单元20的光轴L进行倾动调整。注意,在图3中,省略了对校光用托架70的图示。
另外,反射器24的前缘部,一体成形有向前方斜下方延伸的副反射器 25,设于反射器24的凸缘部26(参照图3、图4、图11)上的螺钉插孔27 的上下的开口侧内周面的一部分27a、27b形成为沿与反射器24的拔模方向 (图9、图10所示的空白箭头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的锥形。因此,不使用分型模具,就能以凸缘部26的螺钉插孔27不被下切的方式一体形成反射器 24和副反射器25。
具体而言,在反射器24的靠下侧的位置,形成有与行驶光束对应的有效反射面(能够形成比投影透镜50的光轴更朝上的配光的有效反射面24a,参照图2、图9)。另一方面,在反射器24的前缘部,向前方斜下方延伸形成有副反射器25。因此,当将副反射器25一体成形于反射器24时,若想要沿上下方向对成形品(参照图9)进行拔模,则反射器24的靠下侧的有效反射面24a被下切。另一方面,若想要沿前后方向对成形品进行拔模,则副反射器25被下切。
因此,只要沿副反射器25的延伸方向对成形品进行拔模,就能够以反射器24和副反射器25都不被下切的方式一体成形副反射器25和反射器24。然而,在反射器24的凸缘部26,设有用于将反射器24固定在散热器30的基板31上的、供联接螺钉28穿过的螺钉插孔27。该螺钉插孔27也需要与反射器24一体成形,但由于该螺钉插孔27的延伸方向(与凸缘部26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与拔模方向(沿着副反射器25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不一致,因此螺钉插孔27被下切。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反射器24的凸缘部26的螺钉插孔27的上下的开口侧内周面的一部分27a、27b形成为沿与反射器24的拔模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的锥形。因此,当对一体成形有副反射器25的反射器24进行拔模时,螺钉插孔27不会被下切。
接着,参照表示反射器成形用的模具200(上模具210和下模具220) 的图9、图10、图12对反射器24的凸缘部26的螺钉插孔27的形状(参照图11)进行说明。
在反射器成形用的模具200(上模具210和下模具220)的分型面211、 221,设有用于协作地形成反射器24的凸缘部26的成形用的型腔c的凹部 212、222。凹部212、222互相相对。在凹部212、222各自的底面,相对地设有协作地成形螺钉插孔27的内周面的圆柱状突起214、224。相对的一对圆柱状突起214、224的模具脱模方向(拔模方向)侧的外侧面214a、224a 形成为沿脱模方向(拔模方向)倾斜的锥形。因此,当一体成形副反射器25 和反射器24时,设于反射器24的凸缘部26上的螺钉插孔27不会被下切。
图13~图17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10A。注意,图 17的(a)、(b)、(c)是对配光切换用遮光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为了易于理解各构成部件的动作,透明地图示了可动反射器。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配光切换用遮光机构40A的构造、副遮光件160A的形状及其安装位置以及光源单元20A在灯室内的支承构造这三点与所述第一实施例有较大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对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通过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省略其重复说明。
以下,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首先,对第一个不同点即配光切换用遮光机构40A的构造进行说明。
在所述第一实施例的配光切换用遮光机构40中,转动轴110固定于支承板100,可动反射器150固定于能够绕转动轴110转动的可动遮光件120,可动遮光件120和可动反射器150相对于支承板100始终一体地转动。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配光切换用遮光机构40A中,转动轴110固定于上方开口的支承板100A(参照图15),可动遮光件120A及可动反射器 150A分别被设为能够绕转动轴110转动。在可动遮光件120A与可动反射器 150A之间安装有第二扭转螺旋弹簧112A。可动遮光件120A和可动反射器 150A被向相互立起的方向(在转动轴110的上方相互接近的方向)施力保持。
因此,当通过电磁螺线管130的驱动而从可动遮光件120A立起的第一形态进入可动遮光件120A后倾的第二形态时,可动遮光件120A和可动反射器150A绕固定于支承板100A的转动轴110保持规定角度地一体转动。另一方面,在第二形态中,限制突部154卡止于作为卡止部的支承板100A 的前表面,从而使可动反射器150A被保持为向副反射器25的反射光L1的光路上突出的立起形态。另外,可动遮光件120A克服弹簧112A的作用力,进一步转动至第二限制突部126与作为第二卡止部的支承板100A的后表面卡止的规定的倾倒位置。
以下,具体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可动遮光件120A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可动遮光件120相同的矩形形状,在左右的侧壁121b(左侧壁 121b1、右侧壁121b2)的前缘部,没有设置用于固定可动反射器150A的矩形形状的反射器安装部121c、121c(参照图6)。
并且,如图16放大表示,可动遮光件120A的左右的侧壁121b由前缘部形成为圆弧状且供转动轴110穿过的圆孔124的周边区域向外方鼓出的圆形弯曲台阶部124a构成,从而提高了侧壁121b的刚性强度,并且降低了侧壁121b与支承板100A侧的可动遮光件按压片104的接触面积,从而确保了可动遮光件120A相对于支承板100A的圆滑转动。
另外,在左右的侧壁121b的前缘部设有台阶部121b3,该台阶部121b3 用于卡止可转动地组装于转动轴110的可动反射器150A。
另一方面,如图15所示,可动反射器150A形成为左右方向较长的矩形平板状,在可动反射器150A的左右两端部,形成有向后表面侧延伸的舌片状的延伸部152。在延伸部152设有能够供转动轴110穿过的圆孔152a,延伸部152被配置为与可动遮光件120A的左右的侧壁121b的内侧接触,可动遮光件120A和可动反射器150A能够绕转动轴110相对地转动。
并且,在可动反射器150A的延伸部152,设有向外方(侧方)突出的限制突部154。限制突部154设于能够与可动遮光件120A的侧壁121b前端部的台阶部121b3(参照图16)卡合的位置。
另外,在可动遮光件120A与可动反射器150A之间安装有扭转螺旋弹簧112A,对可动反射器150A向其限制突部154与侧壁121b前端部的台阶部121b3抵接的方向旋转施力。具体而言,扭转螺旋弹簧112A在安装于支承板100A与可动遮光件120A之间的扭转螺旋弹簧112的配设侧的相反侧以外嵌状态配设于转动轴110,弹簧112A的一端与可动遮光件120A的左侧壁121b1的规定位置卡合,另一端与可动反射器150A的规定位置卡合。
因此,在不驱动电磁螺线管130的状态下,即,在不对电磁螺线管130 的线圈体132通电的状态下,如图15、图16所示,可动遮光件120A和可动反射器150A通过安装于可动遮光件120A与可动反射器150A之间的扭转螺旋弹簧112A一体形成为限制突部154向侧壁121b前端部的台阶部121b3 施力抵接的状态。
接着,对通过电磁螺线管130的驱动而使可动遮光件120A在第一形态与第二形态之间转动的动作进行说明。
以限制突部154向侧壁121b前端部的台阶部121b3施力抵接的方式一体形成可动反射器150A的可动遮光件120A通过电磁螺线管130的驱动(向线圈体132通电)而绕转动轴110转动,从图15、图16、图17的(a)及图13的(a)所示的可动遮光件120A立起的第一形态进入图17的(c)及图13的(b)所示的可动遮光件120A后倾的第二形态。特别是,当进入第二形态时,如图17的(b)、(c)所示,可动反射器150A被保持为其限制突部154卡止于支承板100A的前表面100A1而使其突出到副反射器25的反射光L1的光路上的立起形态(参照图13的(b)),而可动遮光件120A克服弹簧112A的作用力继续转动,进一步转动至设于可动遮光件120A的第二限制突部126与作为第二卡止部的支承板100A的后表面抵接的规定的倾倒位置(从图13的(b)的假想线所示的位置到实线所示的位置)(参照图17的(c))。
即,可动反射器150A在进入第二形态后,通过安装在其与可动遮光件 120A之间的第二弹簧112A的作用力而保持为限制突部154与支承板100A 的前表面抵接的状态。另一方面,可动遮光件120A克服安装在其与支承板 100A之间的弹簧112以及安装在其与可动反射器150A之间的弹簧112A的作用力而继续转动,被保持为设于可动遮光件120A的第二限制突部126与作为第二卡止部的支承板100A的背面抵接的状态。
接着,对第二个不同点即副遮光件160A进行说明。
在所述第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配光切换用遮光机构40的支承板100的前表面侧,通过螺钉固定而安装有将金属板切起为规定形状而成形的箱型的副遮光件160,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将金属板切起为规定形状而成形的简单形状的副遮光件160A为如下构造:其两端的托架部162 与树脂制透镜支架52A侧的卡合凹部53卡合,通过热铆接将从设于托架部 162的圆孔(未图示)突出的卡合凹部53侧的突出部53a固定。
第一实施例的副遮光件160形成为具有与配光切换用遮光机构40的支承板100的左右宽度对应的宽度的箱型,而本实施例的副遮光件160A构成为具有与透镜支架52A的左右宽度对应的宽度的、紧凑且简单的形状。
注意,金属制副遮光件160A既可以通过嵌件成形而与树脂制透镜支架 52A形成一体,在透镜支架52A为金属制的情况下,也可以为通过焊接或铆接而将金属制副遮光件160A一体固定于透镜支架52A的构造。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能够将紧凑且简单的形状的副遮光件160A 与透镜支架52简单地形成一体,因此副遮光件160A容易安装,并且有利于光源单元20的小型化,进而有利于前照灯的小型化。
接着,对第三个不同点即光源单元20A进行说明。
在所述第一实施例中,光源单元20支承于校光机构E,从而能够在上下左右方向上对光源单元20(的光轴L)进行倾动调整,而在本实施例中,在灯室内,光源单元20A支承于未图示的铰接机构,从而能够追随车辆的行驶方向(方向盘转向操作)而在水平方向(左右方向)上对光源单元20A(的光轴L)进行转动调整。
注意,在灯室内,光源单元20A也可以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灯具体12 向上下方向倾动。在光源单元20A以能够向上下方向倾动的方式支承于灯具体12的情况下,在灯具体12上连结未图示的水平调整机构。并且,也可以如下:通过水平调整机构的动作而使光源单元20A(的光轴)向上下方向倾动,根据车载物的重量向上下方向调整光源单元20A的光轴的朝向(以光轴相对于路面在上下方向上的倾斜度始终一定的方式进行调整)。
另外,在所述第二实施例中,当通过电磁螺线管130的驱动而使可动遮光件120A从第一形态进入第二形态时,可动遮光件120A克服扭转螺旋弹簧112A的作用力而转动至设于可动遮光件120A的第二限制突部126卡止于支承板100的后表面的规定位置,而在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即未图示的第三实施例中,在可动遮光件120A上未设置第二限制突部126。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当通过电磁螺线管130的驱动而使可动遮光件120A从第一形态进入第二形态时,可动遮光件120A克服扭转螺旋弹簧112A的作用力而转动至与作为促动器的电磁螺线管130的最大驱动位置对应的规定位置。
因此,所述第二实施例中的与行驶光束对应的第二形态(可动遮光件 120A后倾且可动反射器150A立起的形态)是通过电磁螺线管130的驱动力对可动遮光件120向后倾方向旋转施力的状态。即,电磁螺线管130的驱动力作为压缩力而作用在可动遮光件120A侧的第二限制突部126与支承板 100A后表面的抵接部。
具体而言,可动遮光件120A通过使可动遮光件120A侧的第二限制突部126与支承板100A的后表面抵接而被定位在与行驶光束对应的第二形态 (可动遮光件120A倾倒且可动反射器150A立起的形态),而可动遮光件 120A侧的第二限制突部126和支承板100A的后表面通过电磁螺线管130 的驱动力而保持为压接在一起的形态,以使第二限制突部126与支承板100A 之间的抵接部不因车辆行驶中的振动等干扰而分离。
即,螺线管130的输出轴133为停在其工作范围的中间位置的状态。这在第一实施例中也是相同的。
因此,第一,对电磁螺线管130的驱动部的负荷大,电磁螺线管130有可能发生故障,或者耐久性有可能降低。
第二,每当将前照灯的配光切换为行驶光束时,都有负荷作用于可动遮光件120A侧的限制突部126与支承板100A之间的抵接部附近,因此抵接部的附近有可能变形。
第三,为了提高与行驶光束对应的第二形态的定位精度,希望提高作用于可动遮光件120A侧的第二限制突部126与支承板100A后表面的抵接部的压缩力(电磁螺线管130的驱动力)以便能够切实地保持第二形态,但电磁螺线管130的电力消耗量将相应地变高。
在第三实施例中,当通过电磁螺线管130的驱动而使可动遮光件120A 转动而从第一形态进入第二形态时,可动遮光件120A及可动反射器150A 绕转动轴110一体地转动。另一方面,在第二形态中,设于可动反射器150A 的限制突部154卡止于支承板100A的前表面,从而使可动反射器150A被保持为突出到副反射器25的反射光的光路L1上的立起形态。并且,可动遮光件120A克服弹簧部件112A的作用力,进一步转动至与电磁螺线管130 的最大驱动位置对应的规定位置。
因此,作为促动器的电磁螺线管130的输出轴133不会像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那样停在其工作范围的中间状态,而是会停在其工作范围的最大驱动位置,具体而言,会在电磁螺线管130的内部停在输出轴133与止动件抵接的状态。
因此,第二形态中的倾倒的可动遮光件120A的定位精度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可动遮光件120、120A相比稍低。另一方面,在第三实施例中,可动遮光件120A倾倒至不遮蔽反射器24的反射光的位置,因此即使可动遮光件120A的定位精度稍微降低,对行驶用的第一配光P1的形成也没有影响。
并且,可动反射器150A被安装在其与可动遮光件120A之间的弹簧112A 保持为可动反射器150A的限制突部154向支承板100的前表面施力抵接而立起的形态,因此可动反射器150A的定位精度高,对基于副反射器25的反射光而形成的行驶光束用的第二配光P2的形成没有影响。
注意,在所述实施例中,安装在支承板100、100A与可动遮光件120、 120A之间的弹簧部件、安装在可动遮光件120A与可动反射器150A之间的弹簧部件均为扭转螺旋弹簧112、112A,但也可也是板簧等弹簧部件。
另外,在所述实施例中,使可动遮光件转动的促动器由电磁螺线管构成,但也可也是马达等驱动源。
另外,在所述实施例中,为了将电磁螺线管的输出轴的直线运动转换成可动遮光件的旋转运动,在电磁螺线管与可动遮光件之间设置了连杆部件,但并不限于连杆部件,也能够使用齿轮齿条副等其它机构。
本申请适当援引2016年9月21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 2016-184100号)公开的内容。

Claims (2)

1.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具有:
灯具体,其具有开口部;
前面罩,其覆盖所述开口部;
发光元件,其配置在由所述灯具体和所述前面罩形成的灯室内,构成为使光出射;
反射器,其配置在所述灯室内,构成为将从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的一部分会聚并反射;
副反射器,其配置在所述灯室内且与所述反射器连接,并且构成为将从所述发光元件出射的光的一部分反射;
投影透镜,其配置在所述灯室内,构成为将由所述反射器反射的反射光朝向前方投影;
可动遮光件,其配置在所述灯室内,并配置在所述投影透镜的后方焦点的附近;
可动反射器,其配置在所述灯室内且与所述可动遮光件连接,并且构成为将由所述副反射器反射的反射光朝向所述投影透镜反射;
在所述可动遮光件立起的第一形态中,形成具有明暗截止线的近光束用配光,
在所述可动遮光件倾倒的第二形态中,形成不具有所述明暗截止线的行驶光束用配光,
所述可动反射器在所述第一形态中不反射由所述副反射器反射的反射光,而在所述第二形态中根据所述可动遮光件的倾倒而立起,从而将由所述副反射器反射的反射光朝向所述投影透镜反射,
所述车辆用前照灯进一步具有散热器,该散热器构成为搭载所述发光元件及所述反射器,
所述反射器具有凸缘部和形成于所述凸缘部的螺钉插孔,
所述反射器利用插入所述螺钉插孔的联接螺钉而固定在所述散热器上,
所述反射器和所述副反射器以沿着一方向拔模的方式形成,所述一方向沿着所述副反射器的延伸方向,
所述车辆用前照灯进一步具有:
转动轴,其沿所述车辆用前照灯的左右方向延伸;
弹簧部件,其设于所述可动遮光件与所述可动反射器之间;
所述可动反射器配置在所述可动遮光件的前方,
所述可动遮光件及所述可动反射器能够绕所述转动轴转动,并且被所述弹簧部件向相互立起的方向施力保持,
在所述可动遮光件转动而从所述第一形态进入所述第二形态时,所述可动遮光件及所述可动反射器绕所述转动轴一体地转动,
在所述第二形态中,所述可动反射器被第一卡止部卡止,从而保持为将由所述副反射器反射的反射光朝向所述投影透镜反射,而所述可动遮光件克服所述弹簧部件的作用力,进一步转动至与驱动所述可动遮光件的促动器的最大驱动位置对应的规定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前照灯进一步具有:
转动轴,其沿所述车辆用前照灯的左右方向延伸;
弹簧部件,其设于所述可动遮光件与所述可动反射器之间;
所述可动反射器配置在所述可动遮光件的前方,
所述可动遮光件及所述可动反射器能够绕所述转动轴转动,并且被所述弹簧部件向相互立起的方向施力保持,
在所述可动遮光件转动而从所述第一形态进入所述第二形态时,所述可动遮光件及所述可动反射器绕所述转动轴一体地转动,
在所述第二形态中,所述可动反射器被第一卡止部卡止,从而保持为将由所述副反射器反射的反射光朝向所述投影透镜反射,而所述可动遮光件克服所述弹簧部件的作用力,进一步转动至规定位置以被第二卡止部卡止。
CN201780056132.8A 2016-09-21 2017-09-15 车辆用前照灯 Active CN1096901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84100 2016-09-21
JP2016184100A JP6774281B2 (ja) 2016-09-21 2016-09-21 車両用前照灯
PCT/JP2017/033535 WO2018056218A1 (ja) 2016-09-21 2017-09-15 車両用前照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90177A CN109690177A (zh) 2019-04-26
CN109690177B true CN109690177B (zh) 2024-01-12

Family

ID=61689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6132.8A Active CN109690177B (zh) 2016-09-21 2017-09-15 车辆用前照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092308B2 (zh)
EP (1) EP3517832A4 (zh)
JP (1) JP6774281B2 (zh)
CN (1) CN109690177B (zh)
WO (1) WO20180562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70347B2 (ja) * 2016-06-27 2020-10-14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前照灯
JPWO2019230663A1 (ja) * 2018-05-31 2021-06-24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光源ユニット
JP7481364B2 (ja) 2019-12-27 2024-05-10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前照灯
CN114353014B (zh) * 2022-01-14 2024-02-09 浙江友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调节的远近光一体式车灯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64478U (ja) * 1984-04-11 1985-10-31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二輪車用方向指示灯用支持装置
CN2034924U (zh) * 1988-03-23 1989-03-29 杨庆询 汽车安全行驶照明灯
DE19933657A1 (de) * 1999-07-17 2001-01-18 Bosch Gmbh Robert Scheinwerfer für Fahrzeuge
US6315439B1 (en) * 1999-09-21 2001-11-13 Elco Textron Inc. Headlamp adjustor and method
CN2504748Y (zh) * 2001-06-07 2002-08-07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方向灯切换开关
US6543910B2 (en) * 2000-12-25 2003-04-08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Vehicle light capable of changing light distribution pattern between low-beam mode and high-beam mode by movable shade and reflecting surface
JP2006164688A (ja) * 2004-12-06 2006-06-22 Ichikoh Ind Ltd ヘッドランプ
JP2006221882A (ja) * 2005-02-08 2006-08-24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
CN1928422A (zh) * 2005-09-09 2007-03-14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前照灯
CN101046280A (zh) * 2006-03-29 2007-10-03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单元
JP2007317385A (ja) * 2006-05-23 2007-12-06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前照灯
CN101178160A (zh) * 2006-11-09 2008-05-14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单元
JP2008117561A (ja) * 2006-11-01 2008-05-22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
CN201121631Y (zh) * 2007-06-08 2008-09-24 任思远 一种微锥形螺栓及其微锥形螺帽
CN101570155A (zh) * 2008-05-04 2009-11-04 法雷奥视觉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双功能头灯
EP2339228A2 (de) * 2009-12-22 2011-06-29 Automotive Lighting Reutlingen GmbH Lichtmodul für eine Beleuchtungseinrichtung sowie Beleuchtungs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mit einem solchen Lichtmodul
CN102418892A (zh) * 2010-08-26 2012-04-18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前照灯和车辆用前照灯装置
CN102464292A (zh) * 2010-11-16 2012-05-23 株式会社理光 致动器、防护罩、制造方法、光偏转器、扫描仪及投影仪
CN102798066A (zh) * 2011-05-25 2012-11-28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前灯设备
CN102844616A (zh) * 2010-04-13 2012-12-26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光学单元、车辆监视装置及障碍物检测装置
CN102901017A (zh) * 2011-07-25 2013-01-30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和具备该照明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
CN104165317A (zh) * 2013-05-17 2014-11-26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JP2016162709A (ja) * 2015-03-05 2016-09-05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65755B2 (ja) 2004-09-01 2009-11-18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前照灯
AT500893B1 (de) * 2004-10-14 2006-11-15 Zizala Lichtsysteme Gmbh Fahrzeugscheinwerfer
JP4497056B2 (ja) 2005-08-19 2010-07-07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前照灯
JP4707189B2 (ja) * 2006-06-02 2011-06-22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輌用灯具
CN201131631Y (zh) 2007-12-26 2008-10-15 吴维亚 自控式热得快
JP2009301763A (ja) 2008-06-11 2009-12-24 Koito Mfg Co Ltd 車輌用前照灯
JP5321048B2 (ja) 2008-12-26 2013-10-23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前照灯
JP5535663B2 (ja) 2010-01-14 2014-07-02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ヘッドランプ
DE102011007123B4 (de) * 2011-04-11 2022-02-17 Osram Gmbh Halbleiter-Glühlampen-Retrofitlampe

Patent Citation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64478U (ja) * 1984-04-11 1985-10-31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二輪車用方向指示灯用支持装置
CN2034924U (zh) * 1988-03-23 1989-03-29 杨庆询 汽车安全行驶照明灯
DE19933657A1 (de) * 1999-07-17 2001-01-18 Bosch Gmbh Robert Scheinwerfer für Fahrzeuge
US6315439B1 (en) * 1999-09-21 2001-11-13 Elco Textron Inc. Headlamp adjustor and method
US6575609B2 (en) * 2000-12-25 2003-06-10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Vehicle headlight
US6543910B2 (en) * 2000-12-25 2003-04-08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Vehicle light capable of changing light distribution pattern between low-beam mode and high-beam mode by movable shade and reflecting surface
CN2504748Y (zh) * 2001-06-07 2002-08-07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方向灯切换开关
JP2006164688A (ja) * 2004-12-06 2006-06-22 Ichikoh Ind Ltd ヘッドランプ
JP2006221882A (ja) * 2005-02-08 2006-08-24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
CN1928422A (zh) * 2005-09-09 2007-03-14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前照灯
CN101046280A (zh) * 2006-03-29 2007-10-03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前照灯的灯具单元
JP2007317385A (ja) * 2006-05-23 2007-12-06 Ichikoh Ind Ltd 車両用前照灯
JP2008117561A (ja) * 2006-11-01 2008-05-22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前照灯
CN101178160A (zh) * 2006-11-09 2008-05-14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单元
CN201121631Y (zh) * 2007-06-08 2008-09-24 任思远 一种微锥形螺栓及其微锥形螺帽
CN101570155A (zh) * 2008-05-04 2009-11-04 法雷奥视觉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双功能头灯
EP2339228A2 (de) * 2009-12-22 2011-06-29 Automotive Lighting Reutlingen GmbH Lichtmodul für eine Beleuchtungseinrichtung sowie Beleuchtungs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mit einem solchen Lichtmodul
CN102844616A (zh) * 2010-04-13 2012-12-26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光学单元、车辆监视装置及障碍物检测装置
CN102418892A (zh) * 2010-08-26 2012-04-18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前照灯和车辆用前照灯装置
CN102464292A (zh) * 2010-11-16 2012-05-23 株式会社理光 致动器、防护罩、制造方法、光偏转器、扫描仪及投影仪
CN102798066A (zh) * 2011-05-25 2012-11-28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前灯设备
CN102901017A (zh) * 2011-07-25 2013-01-30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和具备该照明装置的车辆用前照灯
CN104165317A (zh) * 2013-05-17 2014-11-26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JP2016162709A (ja) * 2015-03-05 2016-09-05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祥兴.滚塑生产中的故障.《塑料包装制品生产技术问答 常见疑难问题400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第一版),第105页. *
植村益次 主编.成功与失败的实例.《纤维增强塑料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第一版),第44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74281B2 (ja) 2020-10-21
EP3517832A1 (en) 2019-07-31
WO2018056218A1 (ja) 2018-03-29
JP2018049730A (ja) 2018-03-29
US11092308B2 (en) 2021-08-17
US20190211990A1 (en) 2019-07-11
CN109690177A (zh) 2019-04-26
EP3517832A4 (en) 2020-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90177B (zh) 车辆用前照灯
JP4669434B2 (ja) 車両用前照灯
US8360625B2 (en) Vehicle headlamp
KR101587943B1 (ko) 프로젝터형 차량용 전조등
WO2016189907A1 (ja) 前照灯モジュール及び前照灯
JP2003257218A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3638835B2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6081519B2 (ja) 前照灯モジュール及び前照灯
JP2001110213A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6125767B2 (ja) 車輌用前照灯
JP3638846B2 (ja) 車両用前照灯
EP2949988B1 (en) Vehicle lighting unit, and vehicle headlight
JP2001118407A5 (zh)
JP6052973B2 (ja) 灯具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14002963A (ja) 車輌用前照灯
JP5950386B2 (ja) 車輌用前照灯及び投影レンズの取付方法
JP5106196B2 (ja) 車輌用前照灯
JP2017204447A (ja) 車両用灯具
JP2018073776A (ja) 車両用灯具
JPH01253102A (ja) 車輌用前照灯
JP2015046341A (ja) 車輌用前照灯
JP7159668B2 (ja) 車両用前照灯の可動シェード機構および車両用前照灯
JP2012099344A (ja) 車両用灯具及びその支持構造
JP7404480B2 (ja) 車輌用灯具ユニット
WO2021085328A1 (ja) 車両用前照灯の可動シェード機構及び車両用前照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