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44084A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44084A
CN108944084A CN201810447413.2A CN201810447413A CN108944084A CN 108944084 A CN108944084 A CN 108944084A CN 201810447413 A CN201810447413 A CN 201810447413A CN 108944084 A CN108944084 A CN 1089440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printing
press section
heating press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474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44084B (zh
Inventor
罗布斯泰利·山德罗
小岛健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944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44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44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440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du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heated plat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6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infrared [IR] radiation or microwa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4Roller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8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印刷装置,抑制使介质带有加热痕并损害介质的手感的情况。印刷装置(100)具备:印刷部(40),对介质(95)进行印刷;输送带(23),支承介质(95);带驱动辊(25),通过使输送带(23)旋转而沿输送方向输送介质(95);加热按压部(61),具有加热器(61a),加热按压部(61)设置为能够一边将介质(95)并向输送带(23)按压,一边沿着输送方向移动;以及控制部(1),对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和温度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相对于棉、丝绸、羊毛、化学纤维、混纺等的布帛的印染中,使用朝向布帛的表面喷出墨并对布帛进行图案等的印刷的喷墨式的印刷装置。为了将具有伸缩性的布帛作为介质来处理,印染所使用的印刷装置具备载置介质而使其沿输送方向输送的输送带。在这样的印刷装置中,已知具备使输送带与介质紧贴的机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将介质一边加热一边向输送带挤压的带加热功能的挤压辊的喷墨印刷机(印刷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第CN204322762U号说明书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印刷装置配置为,带加热功能的挤压辊经由输送带按压上游侧驱动辊。即,带加热功能的挤压辊始终从上游侧驱动辊上的一点按压介质。在喷墨式的印刷装置中,介质与印刷动作相配合地被间歇输送。在介质的输送停止时,介质的同一位置被加热按压,在介质上形成沿着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条纹状的加热痕,有可能损害介质的手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作出的,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印刷部,对介质进行印刷;输送带,支承所述介质;驱动辊,通过使所述输送带旋转将所述介质在输送方向上输送;加热按压部,具有加热器,并被设置为能够一边加热所述介质且将所述介质向所述输送带按压,一边沿着所述输送方向移动;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加热按压部的移动与温度。根据本应用例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印刷部,在介质上进行印刷;
输送带,支承所述介质;驱动辊,通过使所述输送带旋转而沿输送方向输送所述介质;加热按压部,具有加热器,所述加热按压部设置为能够一边将所述介质加热并向所述输送带按压,一边沿着所述输送方向移动;以及控制部,对所述加热按压部的移动和温度进行控制。
根据本应用例,印刷装置具备一边加热按压介质一边沿着输送方向能够移动的加热按压部。即使在介质的输送停止时,加热按压部也通过控制部在输送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抑制使介质带有加热痕并损害介质的手感。
[应用例2]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介质借助涂覆于所述输送带的粘结剂而粘贴于所述输送带,所述粘结剂通过被加热而粘结性增大。
根据本应用例,在输送带上涂覆有通过加热而粘结性增大的粘结剂,因此通过由加热按压部进行的加热与按压,能够将介质适宜地粘贴于输送带。
[应用例3]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印刷装置还具备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能够隔着所述输送带与所述加热按压部而间接抵接,所述抵接部形成于包含所述加热按压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移动范围的位置。
根据本应用例,印刷装置具备与加热按压部隔着输送带而能够间接地抵接的抵接部。抵接部形成于包括加热按压部的移动范围的位置,因此即使在使加热按压部沿着输送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加热按压部与抵接部之间适宜地加热按压介质以及输送带。
[应用例4]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介质的种类而改变所述加热按压部的温度。
根据本应用例,控制部基于介质的种类来改变加热按压部的温度,因此不会损害介质的手感地能够使介质适宜地紧贴于输送带。
[应用例5]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介质的种类而改变所述加热按压部的移动速度。
根据本应用例,控制部基于介质的种类来改变加热按压部的移动速度,因此不会损害介质的手感地能够使介质适宜地紧贴于输送带。
[应用例6]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部接收包含由所述印刷部进行印刷的印刷速度信息的印刷模式的输入,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速度而改变所述加热按压部的温度。
根据本应用例,控制部基于印刷模式中所包含的印刷速度的信息、即介质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的输送速度,改变加热按压部的温度,因此能够使介质适宜地紧贴于输送带。
[应用例7]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部接收包含由所述印刷部进行印刷的印刷速度信息的印刷模式的输入,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速度而改变所述加热按压部的移动速度。
根据本应用例,控制部基于印刷模式中所包含的印刷速度的信息、即介质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的输送速度,改变加热按压部的移动速度,因此能够使介质适宜地紧贴于输送带。
[应用例8]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部接收包含由所述印刷部进行印刷的印刷速度信息的印刷模式的输入,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速度而改变所述加热按压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移动范围。
根据本应用例,控制部基于印刷模式中所包含的印刷速度的信息、即介质在输送方向上被输送的输送速度,改变加热按压部的移动范围,因此能够使介质适宜地紧贴于输送带。
[应用例9]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印刷装置还具备检测所述输送带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
根据本应用例,印刷装置具备检测输送带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因此控制部通过基于由温度检测部检测出的温度来控制加热按压部的温度,能够将输送带保持为预定的温度。
[应用例10]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加热按压部的所述加热器沿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设置有多个,所述控制部按照多个所述加热器的每一个改变温度。
根据本应用例,加热按压部的加热器沿着与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即朝向介质的宽度方向而设置有多个。例如,在使用宽度的尺寸不同的介质的情况下,根据介质的宽度来改变加热的加热器的数量,由此能够降低印刷装置的电力消耗。
[应用例11]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部使设置于抵接位置的所述加热器的温度高于设置于所述抵接位置以外的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所述抵接位置是所述加热按压部与所述介质的所述交叉方向上端部抵接的位置。
根据本应用例,从加热按压部经由介质向输送带传递的热量容易从介质的端部散热。另外,例如,在对介质的端部进行折回处理的情况下,加热按压部的热量难以向输送带传递。因此,控制部使设置于加热按压部与介质的端部抵接的抵接位置的加热器的温度高于设置于抵接位置以外的加热器的温度,因此从加热按压部向输送带适宜地传递热量。
[应用例12]在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在停止印刷动作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加热按压部从所述介质分离。
根据本应用例,控制部在停止印刷动作时,使加热按压部从介质分离,因此能够抑制使介质带有加热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简要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加热按压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加热按压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通过加热按压部使介质向输送带按压的状态的图。
图5是示出使加热按压部从介质分离的状态的图。
图6是示出印刷装置的电结构的电框图。
图7是说明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面料种类及面料厚度与加热按压部的温度的关系的表格。
图9是说明变形例1的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面料种类及面料厚度与加热按压部的移动速度的关系的表格。
图11是说明变形例2的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面料种类及印刷模式与加热按压部的温度的关系的表格。
图13是说明变形例3的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面料种类及印刷模式与加热按压部的移动速度的关系的表格。
图15是说明变形例4的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面料种类及印刷模式与加热按压部的移动范围的关系的表格。
附图标记说明:
1、控制部;2、接口部;3、CPU;4、存储部;5、控制电路;6、输入装置;7、检测器组;10、介质供给部;20、介质输送部;23、输送带;24、带旋转辊;25、带驱动辊;27、干燥单元;29、粘结剂;30、介质回收部;40、印刷部;42、头单元;43、滑架;45、滑架移动部;46、台板;50、清洗单元;60、介质紧贴部;61、加热按压部;61a、加热器;62、移动机构;63、按压部移动马达;64、带;65、第二旋转部;66、臂部;67、臂部;68、第一旋转部;69、抵接部;69a、温度检测部;91、带支承部;92、升降装置;92a、杆;95、介质;100、印刷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各图中,将各层、各构件设为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因此使各层、各构件的尺度与实际不同。
另外,在图1至图5中,为了方便说明,作为相互正交的三轴而图示出X轴、Y轴以及Z轴,将图示了轴向的箭头的前端侧设为“+侧”、基端侧设为“-侧”。将与X轴平行的方向称作“X轴方向”,将与Y轴平行的方向称作“Y轴方向”,将与Z轴平行的方向称作“Z轴方向”。
(实施方式)
<印刷装置的简要结构>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的简要整体结构的示意图。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通过在介质95形成图像等而对介质95进行印染的喷墨式的印刷装置100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00具备介质输送部20、介质紧贴部60、印刷部40、干燥单元27以及清洗单元50等。并且,还具有对上述的各部分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印刷装置100的各部分安装于框架部90。
介质输送部20沿输送方向输送介质95。介质输送部20具备介质供给部10、输送辊21、22、输送带23、带旋转辊24、作为驱动辊的带驱动辊25、输送辊26、28以及介质回收部30。首先,对从介质供给部10到介质回收部30的介质95的输送路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沿着重力的方向设为Z轴,将在印刷部40中输送介质95的方向设为X轴,将与Z轴以及X轴这两者交叉的介质95的宽度方向设为Y轴。另外,将沿着介质95的输送方向或者输送带23的移动方向的位置关系称作“上游侧”、“下游侧”。
介质供给部10向印刷部40侧供给要形成图像的介质95。作为介质95,例如使用棉、丝、羊毛、聚酯等的布帛。介质供给部10具有供给轴部11以及轴承部12。供给轴部11形成为圆筒状或者圆柱状,并设置为沿圆周方向能够旋转。带状的介质95呈卷状卷绕于供给轴部11。供给轴部11可装拆地安装于轴承部12。由此,预先卷绕于供给轴部11的状态下的介质95能够与供给轴部11一并安装于轴承部12。
轴承部12将供给轴部11的轴向的两端支承为能够旋转。介质供给部10具有旋转驱动供给轴部11的旋转驱动部(未图示)。旋转驱动部使供给轴部11向送出介质95的方向旋转。旋转驱动部的动作被控制部1控制。输送辊21、22将介质95从介质供给部10转运至输送带23。
输送带23被保持在使输送带23旋转的至少两个辊之间,并通过输送带23进行旋转移动而将介质95向输送方向(+X轴方向)输送。详细来说,输送带23形成为带状的带的两端部被连接而呈环状,并挂在带旋转辊24以及带驱动辊25这两个辊之间。输送带23在被作用了预定的张力的状态下被保持为其在带旋转辊24与带驱动辊25之间的部分成为水平。在输送带23的表面(支承面)23a涂覆使介质95粘结的粘结剂29,介质95借助粘结剂29而粘贴于输送带23。输送带23从输送辊22被供给,对通过后述的介质紧贴部60而紧贴于粘结剂29的介质95进行支承(保持)。由此,能够将具有伸缩性的布帛等作为介质95进行处理。
粘结剂29优选通过加热来增大粘结性。作为这样的粘结剂29,例如能够使用以热塑性弹性体SIS为主成分的热熔粘结剂等。通过利用后述的加热按压部61来加热粘结剂29,能够将介质95适宜地粘贴于输送带23。
带旋转辊24以及带驱动辊25支承输送带23的内周面23b。在带旋转辊24与带驱动辊25之间设有支承输送带23的抵接部69、带支承部91以及台板46。抵接部69设置在与后述的加热按压部61隔着输送带23而对置的区域,台板46设置在与印刷部40隔着输送带23而对置的区域,带支承部91设置在抵接部69与台板46之间。抵接部69、带支承部91以及台板46支承输送带23,由此能够抑制伴随着输送带23的移动而发生的输送带23的振动等。
带驱动辊25是通过使输送带23旋转而将介质95沿输送方向输送的驱动部,并具有使带驱动辊25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未图示)。在介质95的输送方向上,带驱动辊25设于比印刷部40靠下游侧的位置,带旋转辊24设于比印刷部40靠上游侧的位置。当带驱动辊25进行旋转驱动时,输送带23随着带驱动辊25的旋转而旋转,带旋转辊24因输送带23的旋转而旋转。通过输送带23的旋转,由输送带23支承的介质95被向输送方向(+X轴方向)输送,利用后述的印刷部40在介质95上形成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与印刷部40对置的一侧(+Z轴侧)支承介质95,将介质95与输送带23一并从带旋转辊24侧向带驱动辊25侧输送。另外,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与清洗单元50对置的一侧(-Z轴侧),仅输送带23从带驱动辊25侧向带旋转辊24侧移动。
输送辊26使形成有图像的介质95从输送带23的粘结剂29剥离。输送辊26、28将介质95从输送带23转运至介质回收部30。
介质回收部30回收由介质输送部20输送的介质95。介质回收部30具有卷绕轴部31以及轴承部32。卷绕轴部31形成为圆筒状或者圆柱状,并设置为沿圆周方向能够旋转。带状的介质95呈卷状地卷绕于卷绕轴部31。卷绕轴部31可装拆地安装于轴承部32。由此,卷绕于卷绕轴部31的状态下的介质95与卷绕轴部31一并卸下。
轴承部32将卷绕轴部31的轴线方向的两端支承为能够旋转。介质回收部30具有旋转驱动卷绕轴部31的旋转驱动部(未图示)。旋转驱动部使卷绕轴部31向卷绕介质95的方向旋转。旋转驱动部的动作由控制部1控制。
接下来,对沿着介质输送部20设置的印刷部40、干燥单元27、清洗单元50进行说明。
印刷部40相对于输送带23的配置位置配置于上方(+Z轴侧),对载置于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上的介质95进行印刷。印刷部40具有头单元42、搭载头单元42的滑架43、以及使滑架43沿与输送方向交叉的介质95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移动的滑架移动部45等。在头单元42设置有向载置于输送带23的介质95以液滴的方式喷出从未图示的墨供给部供给的墨(例如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等)的多个喷出头(未图示)。
滑架移动部45设于输送带23的上方(+Z轴侧)。滑架移动部45具有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45a、45b。头单元42以能够与滑架43一并沿着Y轴方向往复移动的状态被导轨45a、45b支承。
滑架移动部45具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以及动力源。作为移动机构,例如能够采用将滚珠丝杠与滚珠螺母组合而成的机构、线性引导机构等。此外,在滑架移动部45中,作为用于使滑架43沿着导轨45a、45b移动的动力源,具有马达(未图示)。作为马达,能够采用步进马达、伺服马达、线性马达等各种马达。当通过控制部1的控制来驱动马达时,头单元42与滑架43一并沿着Y轴方向移动。
干燥单元27设于输送辊26与输送辊28之间。干燥单元27使喷出在介质95上的墨干燥,在干燥单元27中,例如包含IR加热器,通过驱动IR加热器而使喷出在介质95上的墨在短时间内干燥。由此,能够将形成有图像等的带状的介质95卷绕于卷绕轴部31。
清洗单元50在X轴方向上配置于带旋转辊24与带驱动辊25之间。清洗单元50具有清洗部51、按压部52以及移动部53。移动部53沿着地面99使清洗单元50一体地移动而固定于预定的位置。
按压部52例如是由气缸56与滚珠衬套57构成的升降装置,并使设置于其上部的清洗部51与输送带23的表面23a抵接。清洗部51从下方(-Z轴方向)清洗以作用有预定的张力的状态挂在在带旋转辊24与带驱动辊25之间且从带驱动辊25朝向带旋转辊24移动的输送带23的表面(支承面)23a。
清洗部51具有清洗槽54、清洗辊58以及刮板55。清洗槽54是存积用于清洗附着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的墨、异物的清洗液的槽,清洗辊58以及刮板55设于清洗槽54的内侧。作为清洗液,例如能够使用水、水溶性溶剂(乙醇水溶液等),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消泡剂。
当清洗辊58旋转时,将清洗液向输送带23的表面23a供给,并且使清洗辊58与输送带23滑动。由此,附着于输送带23的墨、作为介质95的布帛的纤维等被清洗辊58除去。
刮板55例如能够由硅橡胶等可挠性的材料形成。刮板55在输送带23的输送方向上设置在比清洗辊58靠下游侧的位置。通过使输送带23与刮板55滑动,可除去残留于输送带23的表面23a的清洗液。
接下来,对介质紧贴部6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示出加热按压部的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加热按压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由加热按压部将介质按压于输送带的状态的图。图5是示出使加热按压部从介质分离的状态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以及图3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图4及图5中所示的升降装置92的图示。
介质紧贴部60使介质95紧贴于输送带23。介质紧贴部60在输送方向上设置在比印刷部40靠上游侧(-X轴侧)的位置。介质紧贴部60具有加热按压部61、抵接部69以及移动机构62。
加热按压部61形成为比介质95的宽度长的圆筒状或圆柱状,并设置为沿圆周方向能够旋转。加热按压部61配置为轴线方向与输送方向交叉,以使得向沿着输送方向的方向旋转。加热按压部61在由树脂等覆盖的金属制的圆筒(圆柱)的内部具有加热器61a,加热按压部61的表面被该加热器61a加热。加热器61a例如能够由以镍、铬为主成分的合金(镍铬)、铁、铬、铝的合金(康泰尔:Kanthal(注册商标))等所形成的电热线构成。加热按压部61通过自重将从输送辊22供给的介质95向输送带23按压。此时,输送带23经由介质95而变热。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上涂覆有通过被加热而使粘结性增大的粘结剂29,因此介质95被适宜地粘贴于输送带23。
另外,加热器61a朝向与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Y轴方向)而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加热按压部61被分割成五个区域,在各个区域中内置有加热器61a。在使用交叉方向上的宽度不同的介质95的情况下,通过根据介质的宽度而改变所使用的加热器61a的数量,能够改变对加热按压部61进行加热的区域(宽度)。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器61a的分割数量为一个例子,也可以根据在印刷装置100中能够使用的介质95的宽度的种类来改变分割数量。
移动机构62使加热按压部61沿着输送方向能够移动。如图2及图3所示,移动机构62具有按压部移动马达63、第一旋转部68、带64、第二旋转部65以及臂部66、67。加热按压部61经由臂部66、67与第二旋转部65连接。并且,第二旋转部65经由带64以及第一旋转部68与按压部移动马达63连接。在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中,控制部1使按压部移动马达63进行驱动,由此使第一旋转部68沿旋转方向C旋转,经由带64将其旋转力传递至第二旋转部65,伴随着第二旋转部65沿旋转方向C旋转,经由臂部66、67使加热按压部61在移动范围L1的范围内向输送方向(+X轴方向)以及与输送方向朝向相反的方向(-X轴方向)摆动。由此,能够抑制介质95带有加热痕。
抵接部69被设置为能够隔着输送带23与加热按压部61而间接抵接。抵接部69呈与交叉方向上的长度与加热按压部61的长度相等或比其长的长方形,并形成在包括加热按压部61朝输送方向的移动范围L1的位置。由此,即使在加热按压部61通过移动机构62而沿输送方向摆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加热按压部61与抵接部69之间适宜地加热并按压介质95、输送带23以及粘结剂29。
抵接部69在由缓冲材料等覆盖的金属制的壳体的内部具备检测输送带23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69a。作为温度检测部69a,能够使用例如热电偶等。由此,控制部1基于由温度检测部69a检测出的温度来控制加热器61a,从而能够将输送带23保持为预定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温度检测部69a也可以根据加热器61a的分割数量而设置有多个。另外,虽以温度检测部69a由设于抵接部69的热电偶等构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利用了红外线的非接触式的温度计。
另外,如图4及图5所示,介质紧贴部60具备使加热按压部61从介质95分离的升降装置92。升降装置92例如能够由从下方(-Z轴侧)支承加热按压部61的交叉方向上的两端的气缸构成。通过使升降装置92(气缸)的杆92a向铅垂方向的上侧(+Z轴侧)伸长,加热按压部61整体上升并从介质95分离。需要说明的是,在使杆92a下降了时,杆92a与加热按压部61分离,加热按压部61构成为通过自重来按压介质95。
<电结构>
图6是示出印刷装置的电结构的电框图。接下来,参照图6对印刷装置100的电结构进行说明。
印刷装置100具备输入印刷条件等的输入装置6、对印刷装置100的各部分进行控制的控制部1等。作为输入装置6,能够使用桌面型或者笔记本型的个人计算机(PC)、平板型终端、便携式终端等。输入装置6也可以与印刷装置100分开设置。
控制部1构成为包括接口部(I/F)2、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3、存储部4、控制电路5等。接口部2是接受通过输入装置6输入的印刷条件、介质的种类等信息的接受部。接口部2在处理输入信号、图像的输入装置6与控制部1之间进行数据的接收发送。CPU3是用于进行来自包括温度检测部69a在内的各种检测器组7的输入信号处理、印刷装置100的印刷动作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存储部4是用于确保储存CPU3的程序的区域、作业区域等的存储介质,具有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除制度存储器)等存储元件。
控制部1根据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头单元42所具备的喷出头的驱动,从而向介质95喷出墨。控制部1根据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滑架移动部45所具备的马达的驱动,使搭载有头单元42的滑架43沿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往复移动。控制部1根据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带驱动辊25所具备的马达的驱动,使输送带23旋转移动。由此,载置在输送带23上的介质95向输送方向(+X轴方向)移动。
控制部1根据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移动机构62所具备的按压部移动马达63,使加热按压部61在输送方向上摆动。控制部1基于由温度检测部69a检测出的温度并根据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对加热器61a施加的电压,控制加热器61a的发热量。控制部1根据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控制信号使升降装置92升降,使加热按压部61从介质95分离、或通过加热按压部61使介质95按压于输送带23。另外,控制部1对未图示的各装置进行控制。
<印刷方法>
图7是说明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的流程图。图8是示出面料种类及面料厚度与加热按压部的温度的关系的表格。接下来,参照图7及图8对印刷装置100的印刷方法进行说明。
在步骤S1中,接收印刷信息。控制部1从输入装置6接收包括对介质95印刷图像的印刷数据、介质95的种类以及印刷模式在内的印刷信息的输入,并将所接收的印刷信息储存于存储部4。
在步骤S2中,使升降装置92下降。控制部1控制升降装置92而使升降装置92(气缸)的杆92a降下。由此,介质95被加热按压部61向输送带23按压。
在步骤S3中,基于介质95的宽度而运转加热器61a。在于步骤S1所接收的印刷信息中,包括介质95的面料宽度、面料的端部处理的信息。控制部1根据面料宽度而按照多个加热器61a中的每一个改变温度。例如,在使用面料宽度比输送带23的宽度窄的介质95的情况下,使设置于未载置介质95的位置的加热器61a的温度下降或停止运转。由此,能够降低印刷装置100的电力消耗。另外,未载置有介质95的部分的粘结剂29未被加热而保持粘结力低的状态,因此能够减少该部分处的尘土的附着。
另外,介质95的交叉方向上的端部容易散热,因此来自加热按压部61的热量难以经由介质95而传递至输送带23的粘结剂29。在对介质95的端部进行折回处理的情况下,更加难以向粘结剂29传递热量。因此,控制部1根据介质95的宽度、端部处理的信息,使设置于加热按压部61与介质95的端部抵接的抵接位置的加热器61a的温度比设置于抵接位置以外的加热器61a的温度高。由此,从加热按压部61向粘结剂29适宜地传递热量,因此介质95容易经由粘结剂29而紧贴于输送带23。
在步骤S4中,基于介质95的种类来改变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在于步骤S1所接收的印刷信息中,包含介质95的面料种类以及面料厚度的信息。另外,在存储部4中,将示出面料种类以及面料厚度与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的关系的表格预先储存于存储部4。在存储部4中,除了图8所例示的棉的面料种类之外,还按照丝、羊毛、聚酯等面料种类中的每一种储存有同样的表格。
控制部1基于所接收到的包括介质95的面料种类以及面料厚度的信息在内的介质的种类,参照储存于存储部4的表格而改变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具体来说,在例如介质95为“面料种类:棉”、“面料厚度:中”的情况下,控制部1将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设定为“中”,并基于由温度检测部69a检测出的温度而控制向加热器61a施加的电压。由此,即使在使用了面料种类、面料厚度不同的介质95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损害介质95的手感地向粘结剂29传递热量,因此能够使介质95适宜地紧贴于输送带23。另外,在介质95为“面料种类:棉”、“面料厚度:厚”的情况下,将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设定为“高”。这是因为,在介质95厚的情况下,加热所需的能量多。另外,在介质95为“面料种类:棉”、“面料厚度:薄”的情况下,将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设定为“低”。这是因为,在介质95薄的情况下,加热所需的能量少。
在步骤S5中,设定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速度。控制部1将使加热按压部61移动的速度设定为预定的移动速度,并对移动机构62进行控制,从而使加热按压部61在移动范围L1内以预定的移动速度摆动。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说明,利用不同步骤来说明了步骤S2~步骤S5,但步骤S2~步骤S5大致同时进行。
在步骤S6中,进行印刷。控制部1基于由步骤S1接收到的印刷数据而交替地重复进行:对头单元42以及滑架移动部45进行控制以边从喷出头喷出墨边使头单元42移动的主扫描;以及对带驱动辊25进行控制以使介质95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的副扫描。通过该印刷动作,在介质95上印刷图像等。在印刷动作中,介质95被间歇地输送,在主扫描中,其输送停止。即使在介质95的输送停止的情况下,加热按压部61也重复朝输送方向的移动(摆动),因此抑制使介质95带有加热痕的情况。
在步骤S7中,使加热器61a以及移动机构62停止。控制部1在步骤S6的印刷结束后停止加热器61a以及移动机构62的驱动。
在步骤S8中,使升降装置92上升。控制部1在停止印刷动作时,控制升降装置92(气缸)而使杆92a上升,使加热按压部61从介质95分离。由此,能够抑制使介质95带有加热痕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说明,利用不同步骤来说明了步骤S7以及步骤S8,但步骤S7以及步骤S8大致同时进行。
如以上所述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印刷装置100具有:加热按压部61,加热介质95并将其向输送带23按压;以及控制部1,使加热按压部61沿着输送方向移动。即使在介质95的输送停止时,加热按压部61也借助由控制部1控制的移动机构62而重复朝向输送方向的移动(摆动)。由此,能够抑制使介质95带有加热痕并损害介质95的手感的情况。
在印刷装置100的输送带23上涂覆有通过加热而使粘结性增大的粘结剂29。粘结剂29被来自在输送方向上摆动的加热按压部61的热量加热,介质95被加热按压部61按压于输送带23上的粘结剂29,因此能够将介质95适宜地粘贴于输送带23。
印刷装置100在包括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范围L1的位置具备与加热按压部61隔着输送带23而间接抵接的抵接部69。由此,即使在加热按压部61沿输送方向移动(摆动)了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加热按压部61与抵接部69之间适宜地加热并按压介质95、输送带23以及粘结剂29。
印刷装置100具备检测输送带23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69a。控制部1基于由温度检测部69a检测出的温度来控制加热器61a,由此能够将输送带23保持为预定的温度。
控制部1基于介质95的种类(面料种类、面料厚度)来改变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由此,不损害介质95的手感地向粘结剂29传递热量,因此能够使介质95适宜地紧贴于输送带23。
在加热按压部61设有多个加热器61a。控制部1例如根据介质95的宽度而改变运转的加热器61a的数量、温度,因此能够减少印刷装置100的电力消耗。
另外,控制部1根据介质95的宽度、端部处理的信息,使设置于加热按压部61与介质95的端部抵接的抵接位置的加热器61a的温度高于设置于抵接位置以外的加热器61a的温度。由此,从加热按压部61向粘结剂29适宜地传递热量,因此易于使介质95紧贴于输送带23。
控制部1在停止印刷动作时使升降装置92上升而使加热按压部61从介质95分离,因此能够抑制使介质95带有加热痕。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改进等。下面叙述变形例。
(变形例1)
图9是说明变形例1的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的流程图。图10是示出面料种类及面料厚度与加热按压部的移动速度的关系的表格。在本变形例中所说明的印刷装置100的印刷方法在根据介质95的种类(面料种类)及面料厚度来改变加热介质部61的移动速度这点上与实施方式不同。
以下,参照图9及图10来说明变形例1的印刷装置100的印刷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印刷装置10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另外,图9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01~步骤S103与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步骤S1~步骤S3相同,步骤S106~步骤S108与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步骤S6~步骤S8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步骤S104中,设定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控制部1将对加热按压部61进行加热的温度设定为预定的温度,并基于由温度检测部69a检测出的温度来控制向加热器61a施加的电压。由此,加热按压部61被加热至预定的温度,并保持该温度。
在步骤S105中,基于介质95的种类来改变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速度。在于步骤S101所接收的印刷信息中,包含介质95的面料种类以及面料厚度的信息。另外,在存储部4中,将示出面料种类及面料厚度与使加热按压部61摆动时的移动速度的关系的表格预先储存于存储部4。在存储部4中,除了图10所例示的棉的面料种类之外,还按照丝、羊毛、聚酯等面料中的每一种储存有同样的表格。
控制部1基于所接收到的包括介质95的面料种类以及面料厚度的信息在内的介质的种类,参照储存于存储部4的表格而改变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速度。具体来说,在例如介质95为“面料种类:棉”、“面料厚度:中”的情况下,控制部1将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速度设定为“中”,控制移动机构62而使加热按压部61在移动范围L1内以“中”的移动速度摆动。由此,不会损害介质95的手感地向粘结剂29传递热量,因此能够使介质95适宜地紧贴于输送带23。另外,在介质95为“面料种类:棉”、“面料厚度:厚”的情况下,将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速度设定为“慢”。这是因为,在介质95厚的情况下,加热所需的能量多,因此延长介质95与加热按压部61的接触时间。另外,在介质95为“面料种类:棉”、“面料厚度:薄”的情况下,将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速度设定为“慢”。在介质95薄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褶皱等且难以输送。因此,存在介质95的每单位时间内的输送量减少(输送速度变慢)的倾向。因此,减慢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速度。但是,若介质95为较薄但容易输送且介质95的每单位时间内的输送量能够增多(加快输送速度),则也可以在“面料厚度:薄”的情况下将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速度设定为“快”。
(变形例2)
图11是说明变形例2的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的流程图。图12是示出面料种类及印刷模式与加热按压部的温度的关系的表格。本变形例所说明的印刷装置100的印刷方法在根据介质95的种类(面料种类)及印刷模式(印刷速度)来改变加热介质部61的温度这点上与实施方式不同。
以下,参照图11及图12来说明变形例2的印刷装置100的印刷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印刷装置10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另外,图11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201~步骤S203与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步骤S1~步骤S3相同,步骤S205~步骤S208与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步骤S5~步骤S8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步骤S204中,基于印刷速度来改变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在于步骤S201所接收的印刷模式(印刷信息)中,包含由印刷部40印刷的印刷速度的信息。另外,在存储部4中,将示出面料种类及印刷模式与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的关系的表格预先储存于存储部4。在存储部4中,除了图12所例示的棉的面料种类之外,还按照丝、羊毛、聚酯等面料种类中的每一种储存有同样的表格。
控制部1基于所接收到的介质95的面料种类以及印刷模式中所包含的印刷速度的信息,参照储存于存储部4的表格而改变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印刷速度相当于在使介质95沿输送方向输送的副扫描中通过一次副扫描将介质95输送的输送量。即,印刷速度是指,每单位时间内的输送量(输送速度)。在印刷模式为“超高画质”的情况下,其印刷速度比“高画质”慢(每单位时间内的输送量少),在印刷模式为“快”的情况下,其印刷速度比“高画质”快(每单位时间内的输送量多)。
具体来说,在例如介质95为“面料种类:棉”、“印刷模式:高画质”的情况下,控制部1将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设定为“中”,基于由温度检测部69a检测出的温度来控制向加热器61a施加的电压。由此,不会损害介质95的手感地向粘结剂29传递热量,因此能够使介质95适宜地紧贴于输送带23。另外,在介质95为“面料种类:棉”、“印刷模式:超高画质”的情况下,将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设定为“低”。这是因为,在印刷模式为“超高画质”的情况下,印刷速度慢,介质95与加热按压部61的接触时间变长,因此即使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低也可以进行充分的加热。另外,在介质95为“面料种类:棉”、“印刷模式:快”的情况下,将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设定为“高”。这是因为,在印刷模式为“快”的情况下,印刷速度快,介质95与加热按压部61的接触时间变短,因此为了进行充分的加热而优选升高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
(变形例3)
图13是说明变形例3的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的流程图。图14是示出面料种类及印刷模式与加热按压部的移动速度的关系的表格。在本变形例中所说明的印刷装置100的印刷方法在根据介质95的种类(面料种类)及印刷模式(印刷速度)来改变加热介质部61的移动速度这点上与实施方式不同。
以下,参照图13及图14来说明变形例3的印刷装置100的印刷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印刷装置10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另外,图13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301~步骤S303与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步骤S1~步骤S3相同,步骤S306~步骤S308与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步骤S6~步骤S8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步骤S304中,设定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控制部1将对加热按压部61进行加热的温度设定为预定的温度,基于由温度检测部69a检测出的温度来控制向加热器61a施加的电压。由此,加热按压部61被加热至预定的温度,并保持该温度。
在步骤S305中,基于印刷速度来改变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速度。在于步骤S301所接收的印刷模式(印刷信息)中,包含由印刷部40印刷的印刷速度的信息。在此,印刷模式与印刷速度的关系与变形例2的关系相同。另外,在存储部4中,将示出面料种类及印刷模式与使加热按压部61摆动时的移动速度的关系的表格预先储存于存储部4。在存储部4中,除了图14所例示的棉的面料种类之外,还按照丝、羊毛、聚酯等面料中的每一种而储存有同样的表格。
控制部1基于所接收到的介质95的面料种类以及印刷模式中所包含的印刷速度的信息,参照储存于存储部4的表格来改变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速度。具体来说,在例如介质95为“面料种类:棉”、“印刷模式:高画质”的情况下,控制部1将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速度设定为“中”,控制移动机构62而使加热按压部61在移动范围L1内以“中”的移动速度摆动。由此,不会损害介质95的手感地向粘结剂29传递热量,因此能够使介质95适宜地紧贴于输送带23。另外,在介质95为“面料种类:棉”、“印刷模式:超高画质”的情况下,将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速度设定为“慢”。这是因为,在印刷模式为“超高画质”的情况下,印刷速度慢,介质95与加热按压部61的接触时间变长,因此即使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速度慢也可以进行充分的加热。另外,在介质95为“面料种类:棉”、“印刷模式:快”的情况下,将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速度设定为“快”。这是因为,在印刷模式为“快”的情况下,印刷速度快,介质95与加热按压部61的接触时间变短,因此为了进行充分的加热而优选加快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速度。
(变形例4)
图15是说明变形例4的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的流程图。图16是示出面料种类及印刷模式与加热按压部的移动范围的关系的表格。在本变形例中所说明的印刷装置100的印刷方法在根据介质95的种类(面料种类)及印刷模式(印刷速度)来改变加热介质部61的移动范围这点上与实施方式不同。
以下,参照图15及图16来说明变形例4的印刷装置100的印刷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印刷装置10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另外,图15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401~步骤S403与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步骤S1~步骤S3相同,步骤S406~步骤S408与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步骤S6~步骤S8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步骤S404中,设定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控制部1将对加热按压部61进行加热的温度设定为预定的温度,基于由温度检测部69a检测出的温度来控制向加热器61a施加的电压。由此,加热按压部61被加热至预定的温度,并保持该温度。
在步骤S405中,基于印刷速度来改变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范围。在于步骤S401所接收的印刷模式(印刷信息)中,包含由印刷部40印刷的印刷速度的信息。在此,印刷模式与印刷速度的关系与变形例2中的相同。另外,在存储部4中,将示出面料种类及印刷模式与使加热按压部61摆动时的移动范围的关系的表格预先储存于存储部4。在存储部4中,除了图16所例示的棉的面料种类之外,还按照丝、羊毛、聚酯等面料中的每一种而储存有同样的表格。
控制部1基于所接收到的介质95的面料种类以及印刷模式中所包含的印刷速度的信息,参照储存于存储部4的表格来改变加热按压部61的输送方向的移动范围。具体来说,在例如介质95为“面料种类:棉”、“印刷模式:高画质”的情况下,控制部1将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范围设定为“中”,控制移动机构62而使加热按压部61以“中”的移动范围摆动。由此,不会损害介质95的手感地向粘结剂29传递热量,因此能够使介质95适宜地紧贴于输送带23。另外,在介质95为“面料种类:棉”、“印刷模式:超高画质”的情况下,将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范围设定为“窄”。这是因为,在印刷模式为“超高画质”的情况下,每单位时间内的输送量少,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范围也优选与其相应地缩窄。另外,在介质95为“面料种类:棉”、“印刷模式:快”的情况下,将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范围设定为“宽”。这是因为,在印刷模式为“超高画质”的情况下,每单位时间内的输送量多,加热按压部61的移动范围也优选与之相应地变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1~4中,对于改变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移动速度、移动范围中的一个条件的印刷方法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基于面料种类、面料厚度以及印刷速度(印刷模式)中的至少一个信息,使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移动速度、移动范围中的两个以上的条件改变。
另外,说明了控制部1基于输入的印刷信息(面料种类、面料厚度、印刷速度等)并参照表格来改变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移动速度、移动范围,但用户也可以直接向印刷装置100输入加热按压部61的温度、移动速度、移动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印刷部,在介质上进行印刷;
输送带,支承所述介质;
驱动辊,通过使所述输送带旋转而沿输送方向输送所述介质;
加热按压部,具有加热器,所述加热按压部设置为能够一边将所述介质加热并向所述输送带按压,一边沿着所述输送方向移动;
以及
控制部,对所述加热按压部的移动和温度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借助涂覆于所述输送带的粘结剂而粘贴于所述输送带,所述粘结剂通过被加热而粘结性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还具备抵接部,所述抵接部能够隔着所述输送带与所述加热按压部而间接抵接,
所述抵接部形成于包含所述加热按压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移动范围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介质的种类而改变所述加热按压部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介质的种类而改变所述加热按压部的移动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接收包含由所述印刷部进行印刷的印刷速度信息的印刷模式的输入,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速度而改变所述加热按压部的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和6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接收包含由所述印刷部进行印刷的印刷速度信息的印刷模式的输入,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速度而改变所述加热按压部的移动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接收包含由所述印刷部进行印刷的印刷速度信息的印刷模式的输入,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印刷模式的所述印刷速度而改变所述加热按压部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移动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还具备检测所述输送带的温度的温度检测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按压部的所述加热器沿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设置有多个,
所述控制部按照多个所述加热器的每一个改变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使设置于抵接位置的所述加热器的温度高于设置于所述抵接位置以外的所述加热器的温度,所述抵接位置是所述加热按压部与所述介质的所述交叉方向上端部抵接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停止印刷动作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加热按压部从所述介质分离。
CN201810447413.2A 2017-05-19 2018-05-11 印刷装置 Active CN1089440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9542 2017-05-19
JP2017099542A JP6988164B2 (ja) 2017-05-19 2017-05-19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44084A true CN108944084A (zh) 2018-12-07
CN108944084B CN108944084B (zh) 2021-11-19

Family

ID=62217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47413.2A Active CN108944084B (zh) 2017-05-19 2018-05-11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403833B1 (zh)
JP (1) JP6988164B2 (zh)
CN (1) CN10894408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02712A (zh) * 2019-12-30 2020-04-14 工正集团有限公司 可调节宽幅的喷墨打印机
CN111976289A (zh) * 2019-05-22 2020-11-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12549773A (zh) * 2019-09-25 2021-03-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13370668A (zh) * 2020-03-10 2021-09-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印染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CN113442619A (zh) * 2020-03-24 2021-09-2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造形装置及造形物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13796B2 (ja) 2020-01-29 2024-01-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7359004B2 (ja) * 2020-01-29 2023-10-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7459544B2 (ja) 2020-02-12 2024-04-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ベルト駆動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N112339416A (zh) * 2020-10-27 2021-02-09 绍兴慧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纺织印染的自动移印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JP2022161064A (ja) 2021-04-08 2022-10-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加熱制御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JP2023144377A (ja) * 2022-03-28 2023-10-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2024077111A (ja) * 2022-11-28 2024-06-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8412A (ja) * 1998-01-16 1999-10-05 Asahi Optical Co Ltd 感圧感熱記録用転写装置
CN1270890A (zh) * 1999-04-16 2000-10-25 武藤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US20020027587A1 (en) * 2000-09-01 2002-03-07 Toyoaki Sugay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JP2005144790A (ja) * 2003-11-13 2005-06-09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画像形成方法と印刷校正用出力物の作製方法
JP2006142539A (ja) * 2004-11-17 2006-06-08 Noritsu Koki Co Ltd 記録媒体の被覆装置
EP2754560A1 (en) * 2013-01-10 2014-07-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CN204322762U (zh) * 2014-11-28 2015-05-13 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带加热装置的导带式喷墨印花机的压布辊
CN104859302A (zh) * 2014-02-25 2015-08-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装置和介质的平坦化方法
CN104859303A (zh) * 2014-02-25 2015-08-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装置及介质的预处理方法
CN104943369A (zh) * 2014-03-25 2015-09-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染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46417A (ja) * 1995-11-17 1997-06-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23865A (ja) * 1996-10-23 1998-05-1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67283A (ja) * 2000-09-01 2002-03-05 Konic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3054071A (ja) * 2001-08-16 2003-02-26 Konic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306425A (ja) * 2003-04-07 2004-11-04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画像記録方法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4504912B2 (ja) * 2005-12-01 2010-07-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5857486B2 (ja) * 2011-07-14 2016-02-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装置
CN203371927U (zh) * 2013-07-01 2014-01-01 绍兴县永寅宸数码印花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毛毯输送面料的数码印花机
JP6129720B2 (ja) * 2013-11-18 2017-05-17 日立オムロンターミナ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媒体繰出装置及び媒体集積装置
JP2015200811A (ja) * 2014-04-09 2015-11-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266357B1 (en) * 2014-12-18 2016-02-23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a surface of media with a plurality of micro-heaters to reduce curling of the media
JP6705140B2 (ja) * 2015-09-11 2020-06-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68412A (ja) * 1998-01-16 1999-10-05 Asahi Optical Co Ltd 感圧感熱記録用転写装置
CN1270890A (zh) * 1999-04-16 2000-10-25 武藤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US20020027587A1 (en) * 2000-09-01 2002-03-07 Toyoaki Sugay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JP2005144790A (ja) * 2003-11-13 2005-06-09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画像形成方法と印刷校正用出力物の作製方法
JP2006142539A (ja) * 2004-11-17 2006-06-08 Noritsu Koki Co Ltd 記録媒体の被覆装置
EP2754560A1 (en) * 2013-01-10 2014-07-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4859302A (zh) * 2014-02-25 2015-08-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装置和介质的平坦化方法
CN104859303A (zh) * 2014-02-25 2015-08-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装置及介质的预处理方法
CN104943369A (zh) * 2014-03-25 2015-09-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染装置
CN204322762U (zh) * 2014-11-28 2015-05-13 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带加热装置的导带式喷墨印花机的压布辊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6289A (zh) * 2019-05-22 2020-11-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11976289B (zh) * 2019-05-22 2022-12-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12549773A (zh) * 2019-09-25 2021-03-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12549773B (zh) * 2019-09-25 2023-05-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11002712A (zh) * 2019-12-30 2020-04-14 工正集团有限公司 可调节宽幅的喷墨打印机
CN113370668A (zh) * 2020-03-10 2021-09-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印染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CN113442619A (zh) * 2020-03-24 2021-09-28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造形装置及造形物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03833B1 (en) 2020-11-18
JP2018192733A (ja) 2018-12-06
CN108944084B (zh) 2021-11-19
EP3403833A1 (en) 2018-11-21
JP6988164B2 (ja) 2022-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44084A (zh) 印刷装置
JP6988096B2 (ja) 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TWI673179B (zh) 記錄裝置、記錄裝置之洗淨方法
CN104626745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EP3205508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pressing printing medium
CN108437644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印刷方法
CN108237781A (zh) 印刷装置
CN102529440B (zh) 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CN108946235A (zh) 印刷装置
CN102555542B (zh) 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JP2014040010A (ja) 液滴噴射装置
US11376870B2 (en) Liquid ejecting device having recesses and protrusions on contact surface between transport belt and rollers of liquid ejecting device
CN206579288U (zh) 印刷装置
JP4837343B2 (ja) 捺染装置
JP200405075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4000702A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209756492U (zh) 打印装置
CN210062437U (zh) 传送装置以及印刷装置
CN107042707B (zh) 液体喷出装置
CN112644172B (zh) 液体喷出装置
CN206983532U (zh) 印刷装置
CN211808440U (zh) 液体喷出装置
CN218661054U (zh) 输送装置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JP723833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6210582A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