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83532U - 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83532U
CN206983532U CN201720680321.XU CN201720680321U CN206983532U CN 206983532 U CN206983532 U CN 206983532U CN 201720680321 U CN201720680321 U CN 201720680321U CN 206983532 U CN206983532 U CN 206983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tern
discharge
journey
ink
backhau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8032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羽田优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83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83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Ink Jet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使印刷质量提高的印刷装置。印刷装置(100)具备:吐出头(44),吐出渗透墨或彩色墨;头移动部(45),使吐出头(44)往复移动;以及控制部(1),控制部(1)在第一去程中从吐出头(44)(P)吐出渗透墨而形成渗透图案(81a、81b)和预定的长度的间隙,并在第二去程中从吐出头(44)(K)吐出(K)墨,以使在间隙中形成预定的长度的去程图案(82),并且所述控制部根据渗透到背面的去程图案(82a)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尺寸来调节在去程中吐出(K)墨的吐出时机。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装置及吐出时机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使将液体(彩色墨)吐出成液滴的吐出头在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移动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等的喷墨式的印刷装置。在这些印刷装置中,已知除了彩色墨之外还将透明的清除墨吐出成液滴的例子。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能够吐出作为清除墨(clear ink)的预涂液,并评价预涂液是否适当地着落的喷墨记录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11173号公报
在将棉、丝绸、毛织、化学纤维、混纺等织物作为介质来进行花纹等的印染的印刷装置中,使用了作为清除墨的渗透墨,其使在介质的表面上所着落的彩色墨渗透到介质的背面。另外,在印染等中所使用的大型的印刷装置具备组合有吐出彩色墨的多个吐出头的头单元。在这样的印刷装置中,在吐出彩色墨的吐出头中产生了吐出不良时,有单独地更换该吐出头的情况。然而,由于该更换,相对于渗透墨的着落位置在从更换了吐出头吐出的彩色墨的着落位置产生偏差,从而有可能使印刷质量降低。另外,难以容易地校正该着落位置偏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者应用例实现。
[应用例一]本应用例提供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吐出头,吐出使在介质的表面上着落的彩色墨渗透到所述介质的背面的渗透墨或所述彩色墨;头移动部,使所述吐出头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渗透墨和所述彩色墨的吐出,所述控制部在第一去程中从所述吐出头吐出所述渗透墨而形成沿着所述主扫描方向的渗透图案和预定的长度的间隙,并在第二去程中从所述吐出头吐出所述彩色墨,以使在所述间隙形成预定的长度的去程图案,并且所述控制部根据渗透到所述背面的所述去程图案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尺寸来调节在去程中吐出所述彩色墨的吐出时机。
根据本应用例,印刷装置向在第一去程中形成的预定的长度的间隙吐出彩色墨,以使在第二去程中形成预定的长度的去程图案。当在第二去程中吐出的彩色墨相对于在第一去程中吐出的渗透墨的着落位置产生着落偏差时,去程图案的一部分与形成预定的长度的间隙的两个渗透图案中的一方的渗透图案重叠。重叠的部分的墨渗透到介质的背面,因此能够根据渗透到背面的去程图案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尺寸,求出在去程中彩色墨产生着落偏差的偏差量。印刷装置具有根据渗透到背面的去程图案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尺寸来调节在去程时吐出彩色墨的吐出时机的控制部。由此,能够容易地校正彩色墨的着落位置相对于仅在吐出头的去程时进行印刷的单向印刷中的渗透墨而产生的偏差。因此,能够提供提高了印刷质量的印刷装置。
[应用例二]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去程中形成预定的长度的多个所述间隙,并在第一回程中从所述吐出头吐出所述彩色墨,以使在隔着所述渗透图案与所述去程图案相对的所述间隙形成预定的长度的回程图案,并且所述控制部根据渗透到所述背面的所述回程图案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尺寸来调节在回程中吐出所述彩色墨的吐出时机。
根据本应用例,印刷装置向在隔着渗透图案与去程图案相对的间隙中吐出彩色墨,以使在第一回程中形成预定的长度的回程图案。当在第一回程中吐出的彩色墨相对于在第一去程中吐出的渗透墨的着落位置产生着落偏差时,回程图案的一部分与形成预定的长度的间隙的两个渗透图案中的一方的渗透图案重叠。重叠的部分的墨渗透到介质的背面,因此能够根据渗透到背面的回程图案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尺寸,求出在回程中彩色墨产生着落偏差的偏差量。印刷装置具有根据渗透到背面的回程图案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尺寸来调节在回程时吐出彩色墨的吐出时机的控制部。由此,能够容易地校正彩色墨的着落位置相对于在吐出头的去程时和回程时进行印刷的双向印刷中的渗透墨而产生的偏差。因此,能够提供提高了印刷质量的印刷装置。
[应用例三]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印刷装置,优选的是,具备检测所述位置和所述尺寸的检测部,所述控制部通过从所述检测部输出的输出信号,计算调节所述吐出时机的调节值。
根据本应用例,在印刷装置中具备的检测部输出检测出渗透到介质的背面的去程图案以及回程图案的至少一方的位置和尺寸的输出信号。控制部通过从检测部输出的信号,计算调节吐出彩色墨的吐出时机的调节值,因而能够通过该调节值更容易地校正彩色墨相对于渗透墨的着落位置的偏差。
[应用例四]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介质是检查介质,所述印刷装置还具备检查台,所述检查台用于载置所述检查介质且内含所述检测部。
根据本应用例,印刷装置具备内包检测部的检查台,因而能够容易地检测渗透到检查介质的背面的去程图案、回程图案的位置和尺寸。
[应用例五]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印刷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检测部是具备摄像元件的扫描仪。
根据本应用例,在印刷装置的检测部中,使用具备摄像元件的扫描仪,因此能够适当地检测渗透到介质的背面的去程图案、回程图案的位置和尺寸。
[应用例六]本应用例的吐出时机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印刷装置的吐出时机调节方法,所述印刷装置具备:吐出头,吐出使在介质的表面上着落的彩色墨渗透到所述介质的背面的渗透墨或所述彩色墨;头移动部,使所述吐出头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渗透墨和所述彩色墨的吐出,所述吐出时机调节方法包括:第一去程步骤,在第一去程中从所述吐出头吐出所述渗透墨而形成沿着所述主扫描方向的渗透图案和预定的长度的间隙;第二去程步骤,在第二去程中从所述吐出头吐出所述彩色墨,以使在所述间隙形成预定的长度的去程图案;以及去程时机调节步骤,根据渗透到所述背面的所述去程图案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尺寸来调节在去程中吐出所述彩色墨的吐出时机。
根据本应用例,在吐出时机调节方法中,向在第一去程步骤中形成的预定的长度的间隙中吐出彩色墨,以使在第二去程步骤中形成预定的长度的去程图案。当在第二去程步骤中吐出的彩色墨相对于在第一去程步骤中吐出的渗透墨的着落位置产生着落偏差时,去程图案的一部分与形成预定的长度的间隙的两个渗透图案中的一方的渗透图案重叠。重叠的部分的墨渗透到介质的背面,因此能够根据渗透到背面的去程图案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尺寸,求出在去程中彩色墨产生着落偏差的偏差量。吐出时机调节方法包括根据渗透到背面的去程图案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尺寸来调节在去程时吐出彩色墨的吐出时机的去程时机调节步骤。由此,能够容易地校正彩色墨的着落位置相对于仅在吐出头的去程时进行印刷的单向印刷中的渗透墨而产生偏差。因此,能够提供使印刷装置的印刷质量提高的吐出时机调节方法。
[应用例七]在上述应用例记载的吐出时机调节方法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去程步骤中,形成预定的长度的多个所述间隙,所述吐出时机调节方法还包括:第一回程步骤,在第一回程中从所述吐出头吐出所述彩色墨,以使在隔着所述渗透图案与所述去程图案相对的所述间隙形成预定的长度的回程图案;以及回程时机调节步骤,根据渗透到所述背面的所述回程图案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尺寸来调节在回程中吐出所述彩色墨的吐出时机。
根据本应用例,吐出时机调节方法向在隔着渗透图案与去程图案相对的间隙吐出彩色墨,以使在第一回程步骤中形成预定的长度的回程图案。当在第一回程步骤中吐出的彩色墨相对于在第一去程步骤中吐出的渗透墨的着落位置产生着落偏差时,回程图案的一部分与形成预定的长度的间隙的两个渗透图案中的一方的渗透图案重叠。重叠的部分的彩色墨渗透到介质的背面,因此能够根据渗透到背面的回程图案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尺寸,求出在回程中彩色墨产生着落偏差的偏差量。吐出时机调节方法包括根据渗透到背面的回程图案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尺寸来调节在回程时吐出彩色墨的吐出时机的回程时机调节步骤。由此,能够容易地校正彩色墨的着落位置相对于在吐出头的去程时和回程时进行印刷的双向印刷中的渗透墨而产生的偏差。因此,能够提供使印刷装置的印刷质量提高的吐出时机调节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略整体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印刷部以及检查部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印刷部以及检查部的构成的侧面图。
图4是表示印刷装置的电气的构成的电气框图。
图5是说明墨的吐出时机的图。
图6是说明彩色墨的吐出时机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通过第一去程形成的渗透图案的图。
图8是说明通过第二去程形成的去程图案的图。
图9是说明渗透到检查介质的背面的去程图案的图。
图10A是说明变形例所涉及的彩色墨的吐出时机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10B是说明彩色墨的吐出时机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10C是说明彩色墨的吐出时机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说明通过第一去程形成的渗透图案的图。
图12是说明通过第二去程形成的去程图案的图。
图13是说明通过第一回程形成的回程图案的图。
图14是说明渗透到检查介质的背面的去程图案以及回程图案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控制部;2:接口部;3:CPU;4:存储部;5:控制电路;6:驱动信号生成部;7:输入装置;10:介质供给部;20:介质输送部;23:输送带;24:带旋转辊;25:带驱动辊;27:干燥单元;30:介质回收部;40:印刷部;41:子部件;42:头单元;43:滑架;44:吐出头;45:头移动部;46:线性编码器;50:清洗单元;60:介质紧贴部;70:检查部;71:检查台;72:检测部;75:检查介质;81a、81b、81c:渗透图案;82、82a:去程图案;83、83a:回程图案;90、90a、90b:框架部;95:记录介质;100:印刷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使各层、各部件成为可识别的程度的大小,使各层、各部件的尺度与实际不同。
另外,在图1~图3、图5、图7~图9、以及图11~图14中,为易于说明,作为相互正交的三轴,图示了X轴、Y轴以及Z轴,将图示了轴向的箭头的前端侧设为“+侧”,将基端侧设为“-侧”。另外,以下,将与X轴平行的方向称为“X轴方向”,将与Y轴平行的方向称为“Y轴方向”,将与Z轴平行的方向称为“Z轴方向”。
实施方式
印刷装置的概略构成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略整体构成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印刷部以及检查部的构成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印刷部以及检查部的构成的侧面图。首先,参照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的概略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作为介质的记录介质95上进行印染的喷墨式的印刷装置100为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00具备介质输送部20、介质紧贴部60、印刷部40、干燥单元27、清洗单元50、以及检查部70等。而且,具有控制这些各部的控制部1。印刷装置100的各部安装于框架部90。
介质输送部20是在输送方向(在印刷部40中在+X轴方向上)输送记录介质95的部件。介质输送部20具备介质供给部10、输送辊21、22、输送带23、带旋转辊24、带驱动辊25、输送辊26、28、以及介质回收部30。首先,说明从介质供给部10到介质回收部30的记录介质95的输送路径。
介质供给部10是将要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95供给到印刷部40侧的部件。作为记录介质95,例如,使用棉、毛织、聚酯纤维等织物。介质供给部10具有供给轴部11以及轴承部12。供给轴部11形成为圆筒状或者圆柱状,在圆周方向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设置。在供给轴部11上,卷状地卷绕有带状的记录介质95。针对轴承部12可装卸地安装有供给轴部11。由此,预先在供给轴部11上卷绕的状态的记录介质95能够与供给轴部11一起安装到轴承部12。
轴承部12可旋转地支撑供给轴部11的轴向的两端。介质供给部10具有使供给轴部11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部(未图示)。旋转驱动部使供给轴部11在将记录介质95送出的方向上旋转。通过控制部1控制旋转驱动部的动作。输送辊21、22将记录介质95从介质供给部10转移至输送带23。
输送带23在输送方向(+X轴方向)上输送记录介质95。详细而言,输送带23是将带状的带的两端部连接而以环状的方式形成的部件,并被挂在带旋转辊24及带驱动辊25。输送带23通过作用有预定的张力而保持,以使带旋转辊24与带驱动辊25之间的部分相对地面99平行。在输送带23的表面(支撑面)23a中,设有使记录介质95附着的附着层29。从输送辊22供给输送带23,支撑(保持)通过后述介质紧贴部60紧贴到附着层29的记录介质95。由此,能够将有伸缩性的织物等作为记录介质95进行处理。
带旋转辊24及带驱动辊25支撑输送带23的内周面23b。此外,也可以是在带旋转辊24与带驱动辊25之间设有支撑输送带23的支撑部的构成。
带驱动辊25具有使带驱动辊25旋转驱动的电机(未图示)。如果带驱动辊25被旋转驱动,则伴随带驱动辊25的旋转而使输送带23旋转,通过输送带23的旋转而使带旋转辊24旋转。通过输送带23的旋转,在预定的输送方向(+X轴方向)上输送被支撑于输送带23上的记录介质95,通过后述印刷部40在记录介质95上形成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与印刷部40相对的一侧(+Z轴侧)支撑记录介质95,将记录介质95与输送带23一起,从带旋转辊24一侧输送到带驱动辊25一侧(+X轴方向)。另外,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与清洗单元50相对的一侧(-Z轴侧),仅输送带23从带驱动辊25一侧移动到带旋转辊24一侧(-X轴方向)。此外,说明为输送带23具备使记录介质95紧贴的附着层29,但不限于此。例如,输送带也可以是用于通过静电使介质吸附于带的静电吸附式的输送带。
输送辊26使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95从输送带23的附着层29剥离。输送辊26、28将记录介质95从输送带23转移至介质回收部30。
介质回收部30回收通过介质输送部20输送的记录介质95。介质回收部30具有卷绕轴部31以及轴承部32。卷绕轴部31形成为圆筒状或者圆柱状,在圆周方向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设置。在卷绕轴部31上,以卷状卷绕有带状的记录介质95。卷绕轴部31相对于轴承部32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被安装。由此,被卷绕于卷绕轴部31上的状态的记录介质95可与卷绕轴部31一起拆下。
轴承部32可旋转地支撑卷绕轴部31的轴线方向的两端。介质回收部30具有使卷绕轴部31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部(未图示)。旋转驱动部使卷绕轴部31向使记录介质95卷绕的方向旋转。通过控制部1控制旋转驱动部的动作。
接下来,说明沿着介质输送部20设置的各部。
介质紧贴部60是使记录介质95紧贴到输送带23的部件。介质紧贴部60设置于印刷部40的上游侧(-X轴侧)。介质紧贴部60具有按压辊61、按压辊驱动部62以及辊支撑部63。按压辊61形成为圆筒状或者圆柱状,在圆周方向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设置。按压辊61配置成轴线方向与输送方向交叉,以使向沿输送方向的方向旋转。辊支撑部63设置于隔着输送带23与按压辊61相对的输送带23的内周面23b一侧。
按压辊驱动部62边将按压辊61按压到铅垂方向的下方侧(-Z轴侧),边使按压辊61在输送方向(+X轴方向)以及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X轴方向)上移动。重叠在输送带23上的记录介质95在按压辊61与辊支撑部63之间按压于输送带23。由此,能够使记录介质95可靠地附着到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所设置的附着层29上,并能够防止输送带23上的记录介质95发生浮起。
如图1至图3所示,印刷部40相对于输送带23的配置位置配置于上方(+Z轴侧)。
印刷部40具有头单元42、搭载头单元42的滑架43等。头单元42由多个子部件41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由五个子部件41构成的头单元42。五个子部件41沿着与输送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排列。在各子部件41中,具备吐出使在记录介质95的表面上着落的彩色墨渗透到记录介质95的背面的渗透墨(P)或者彩色墨(例如黄色(Y)、青色(C)、品红色(M)、黑色(K))的吐出头44(Y)、44(C)、44(M)、44(K)、44(P)。进而,各吐出头44具备在输送方向(X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从喷嘴吐出从墨供给部(未图示)供给的彩色墨、或者渗透墨。
印刷部40具备使吐出头44(滑架43)在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头移动部45。头移动部45设置于输送带23的上方(+Z轴侧)。头移动部45具有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45a、45b。导轨45a、45b架设于在输送带23的外侧竖立设置的框架部90a、90b之间。吐出头44以能够与滑架43一起沿着Y轴方向往复移动的状态被支撑于导轨45a、45b。
头移动部45具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以及动力源。作为移动机构,例如,能够采用组合了滚珠螺钉和滚珠螺母的机构、线性引导机构等。进而,头移动部45具有电机(未图示),作为用于使滑架43沿着导轨45a、45b移动的动力源。作为电机,能够采用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线性电机等各种电机。如果通过控制部1的控制驱动电机,则头单元42与滑架43一起沿着Y轴方向移动。
印刷部40具有检测沿着Y轴方向移动的滑架43(吐出头44)的位置的线性编码器46(参照图4)。线性编码器46具备沿着导轨45a、45b延伸的线性标尺、和与滑架43一起移动而读取线性标尺的刻度的编码器,能够通过从编码器输出的信号,掌握滑架43(吐出头44)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
另外,印刷部40具备检查从吐出头44吐出的墨的着落位置的检查部70。检查部70具有载置作为介质的检查介质75的检查台71、以及在检查台71中内含的检测部72。检查台71的上表面(+Z轴侧的面)由能够从检查台71的内部透视检查介质75的背面的部件形成。检测部72是检测由在检查介质75上着落且渗透到检查介质75的背面的墨形成的图案(后述去程图案及回程图案)的位置和尺寸的部件。检测部72是具备摄像元件的所谓扫描仪,如果通过控制部1的控制驱动未图示的电机,则摄像元件沿着Y轴方向移动,在检查介质75的背面上所形成的图像被变换为输出信号。
如图1所示,干燥单元27设置于输送辊26与输送辊28之间。干燥单元27是使在记录介质95上吐出的墨干燥的部件,在干燥单元27中,例如,包括IR加热器,通过驱动IR加热器,从而能够使在记录介质95上吐出的墨在短时间内干燥。由此,能够将形成有图像等的带状的记录介质95卷绕到卷绕轴部31。
清洗单元50在X轴方向上配置于带旋转辊24与带驱动辊25之间。清洗单元50具有清洗部51、按压部52以及移动部53。移动部53沿着地面99使清洗单元50一体地移动而固定到预定的位置。
按压部52是例如由气缸56和滚珠衬套57构成的升降装置,并是使在其上部具备的清洗部51抵接到输送带23的表面23a的部件。清洗部51以在带旋转辊24与带驱动辊25之间使预定的张力发挥作用的状态下而被悬挂,从下方(-Z轴方向)对从带驱动辊25朝向带旋转辊24移动的输送带23的表面(支撑面)23a进行清洗。
清洗部51具有清洗槽54、清洗辊58以及刮片55。清洗槽54是存积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上附着的墨、异物的清洗中使用的清洗液的槽,清洗辊58以及刮片55设于清洗槽54的内侧。作为清洗液,例如,能够使用水、水溶性溶剂(乙醇水溶液等),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界面活性剂、消泡剂。
如果清洗辊58旋转,则清洗液被供给到输送带23的表面23a,并且清洗辊58和输送带23滑动。由此,用清洗辊58去掉附着在输送带23上的墨、作为记录介质95的织物的纤维等。
刮片55例如能够由硅橡胶等可挠性的材料形成。刮片55在输送带23的输送方向上设置于清洗辊58的下游侧。通过输送带23和刮片55滑动,从而在输送带23的表面23a上残留的清洗液被去除。
电气的构成
图4是表示印刷装置的电气的构成的电气框图。接下来,参照图4,说明印刷装置100的电气的构成。
印刷装置100具备输入装置7、进行各部的控制的控制部1等。作为输入装置7,能够使用台式电脑型或者笔记本型的个人计算机(PC)、平板型终端、可移动型终端等。输入装置7也可以与印刷装置100独立地设置。
控制部1构成为包括接口部(I/F)2、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3、存储部4、控制电路5以及驱动信号生成部6等。接口部2是用于在处置输入信号、图像的输入装置7与控制部1之间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部件。CPU3是用于进行来自线性编码器46、检测部72、以及未图示的各种检测器组的输入信号处理、印刷装置100的印刷动作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
存储部4是用于确保储存CPU3的程序的区域、作业区域等的存储介质,具有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存储元件。
驱动信号生成部6生成用于从吐出头44的喷嘴将墨吐出成液滴的驱动信号。
控制部1通过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在介质输送部20中具备的各种电机的驱动,使记录介质95在输送方向(+X轴方向)上移动。控制部1通过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在头移动部45中具备的电机的驱动,使搭载有吐出头44的滑架43在主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往复移动。控制部1通过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对检查介质75进行扫描的检测部72的动作。另外,控制部1控制未图示的各装置。
控制部1控制渗透墨和彩色墨的吐出。详细而言,控制部1通过从控制电路5输出的控制信号和从驱动信号生成部6输出的驱动信号,控制吐出头44的驱动,朝向记录介质95、检查介质75吐出墨。另外,控制部1根据从线性编码器46输出的信号,控制吐出墨的吐出动作(吐出时机)。
通过控制部1交替反复控制头移动部45以及吐出头44在从喷嘴吐出墨的同时使吐出头44(滑架43)移动的主扫描、和控制介质输送部20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记录介质95的副扫描,从而在记录介质95上形成图像等。
吐出时机
图5是说明墨的吐出时机的图。接下来,说明从吐出头44吐出墨滴的吐出时机。
如图5所示,在印刷装置100的存储部4中,储存有用于使墨滴在预定的着落位置A着落的吐出时机。例如,将预定的着落位置A、和以在预定的着落位置A处着落的方式从吐出头44吐出墨滴的位置B的差,设为吐出时机,用距离L0表示在+Y轴方向上移动的吐出头44的吐出时机。
从吐出头44吐出的墨滴有时由于吐出头44的经时变化、头更换等而产生着落偏差。在图5中,用双点划线的箭头表示产生了着落偏差的墨滴的飞行轨迹。
例如,在距离L0的吐出时机所吐出的墨滴比预定的着落位置靠后(-Y轴侧)距离L1而着落的情况下,需要使吐出时机从距离L0延迟距离L1。即,通过控制部1,将吐出时机调节为距离(L0-L1)。
另外,例如,在距离L0的吐出时机所吐出的墨滴比预定的着落位置靠前(+Y轴侧)距离L1而着落的情况下,需要使吐出时机从距离L0提前距离L1。即,通过控制部1,将吐出时机调节为距离(L0+L1)。
吐出时机调节方法1
图6是说明彩色墨的吐出时机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说明通过第一去程形成的渗透图案的图。图8是说明通过第二去程形成的去程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图9是说明渗透到检查介质的背面的去程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接下来,参照图6至图8,说明吐出时机调节方法。此外,在本说明中,作为一个例子,说明在更换具有吐出黑色(K)墨的吐出头44的子部件41之后进行的吐出时机调节方法。
步骤S1是通过第一去程形成渗透图案81a、81b的第一去程步骤。如图7所示,控制部1在第一去程(主扫描)中,从吐出头44(P)吐出渗透墨,形成沿着主扫描方向的长度X1的渗透图案81a、81b和预定的长度X2的间隙。在检查介质75的表面上着落的渗透墨渗透到检查介质75的背面,在检查介质75的表里均形成相同渗透图案81a、81b。此外,渗透墨透明,因而无法对渗透图案81a、81b进行视觉辨认。
步骤S2是通过第二去程形成去程图案82的第二去程步骤。如图8所示,控制部1使从吐出头44(K)吐出作为彩色墨的K墨,以使在由渗透图案81a和渗透图案81b形成的预定的长度X2的间隙中形成预定的长度X2的去程图案82。在Y轴方向上,当K墨产生着落偏差时,渗透图案81a和渗透图案81b中的某一方的图案与去程图案82会重叠。此外,图8图示从吐出头44(K)吐出的K墨的液滴着落在比预定的着落位置靠后(-Y轴侧)距离L1,且去程图案82与渗透图案81a重复的状态。
如图9所示,与渗透图案81a重复的部分的去程图案82a通过渗透墨(渗透图案81a)渗透至检查介质75的背面,能够从检查介质75的背面视觉辨认。此外,距离L1是去程图案82a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尺寸,并且还是去程中的着落偏差量。
步骤S3是对检查介质75的背面进行拍摄的扫描步骤。控制部1驱动检测部72,对在检查介质75的背面中所形成的去程图案82a进行拍摄。
在步骤S4中,判断去程图案82有无着落偏差。控制部1根据由检测部72检测出的去程图案82a,求出去程图案82的着落偏差量L1。在着落偏差量L1=0的情况(步骤S4:“是”)、即在去程中无着落偏差的情况下,结束吐出时机的调节。在着落偏差量L1≠0的情况(步骤S4:“否”)下,进入到步骤S5。
在步骤S5中,根据去程图案82a,判断去程图案82的着落偏差量L1的检测位置。在着落偏差量L1的检测位置是渗透图案81a一侧的情况(步骤S5:“是”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6。在着落偏差量L1的检测位置是渗透图案81b一侧的情况(步骤S5:“否”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7。
步骤S6是根据渗透到检查介质75的背面的去程图案82a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尺寸(着落偏差量)L1,调节在去程中吐出K墨的吐出时机的去程时机调节步骤。控制部1根据去程图案82的着落偏差量L1和其检测位置,计算去程时的吐出时机的调节值。本步骤的着落偏差量L1的检测位置处于渗透图案81a一侧,因而控制部1将去程时的吐出时机的调节值设为“-L1”。调节值的“-”(负)符号意味着使将K墨吐出成液滴的吐出时机延迟。控制部1将吐出头44的去程中的吐出时机调节为距离(L0-L1)。
步骤S7是根据渗透到检查介质75的背面的去程图案82a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尺寸(着落偏差量)L1,调节在去程中吐出K墨的吐出时机的去程时机调节步骤。控制部1根据去程图案82的着落偏差量L1和其检测位置,计算去程时的吐出时机的调节值。本步骤的着落偏差量L1的检测位置处于渗透图案81b一侧,因而控制部1将去程时的吐出时机的调节值设为“+L1”。调节值的“+”(正)符号意味着使将K墨吐出成液滴的吐出时机提前。控制部1将吐出头44的去程中的吐出时机调节为距离(L0+L1)。
通过以上的步骤,仅在吐出头44的去程时进行印刷的单向印刷(Uni-D印刷)中,能够容易地校正黑色墨相对于渗透墨的着落位置偏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黑色墨相对于渗透墨的吐出时机调节方法,但不限于此。在工作中的印刷装置100中,通过定期地针对所有彩色墨进行吐出时机的调节,从而能够容易地校正针对渗透墨的各颜色的着落位置偏差。相反地,还能够检测渗透墨相对彩色墨的着落位置偏差。由此,通过渗透墨和彩色墨的着落位置偏差,由于在记录介质95的表里中所形成的图像不同而产生的质量降低被抑制。另外,由于渗透墨和彩色墨的着落位置偏差而产生的、在记录介质95的表面上着落的彩色墨的渗透性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发色性的差异所致的质量降低被抑制。
另外,说明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00具备检查台71,使用吐出到在检查台71中所载置的检查介质75的渗透墨和彩色墨来调节吐出时机,但不限于此。例如,印刷装置100也可以成为具备从背面对由介质输送部20输送的记录介质95进行拍摄的检查部,使用吐出到记录介质95的渗透墨和彩色墨来调节吐出时机的构成。
如以上述叙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印刷装置100的控制部1吐出作为彩色墨的K墨,以使在第一去程中由长度X1的渗透图案81a、81b形成的预定的长度X2的间隙在第二去程中形成预定的长度X2的去程图案82。当由于去程产生了K墨的着落位置偏差时,通过检测部72检测去程图案82的一部分与渗透图案81a、81b中的某一方重复地渗透到检查介质75的背面的去程图案82a。控制部1根据该去程图案82a的位置和尺寸,调节在去程中吐出K墨的吐出时机,因而能够容易地校正Uni-D印刷中的K墨相对于渗透墨的着落位置偏差。因此,能够提供提高了印刷质量的印刷装置100。
吐出时机调节方法包括:第一去程步骤,形成长度X1的渗透图案81a、81b和预定的长度X2的间隙;以及第二去程步骤,吐出作为彩色墨的K墨,以使在预定的长度X2的间隙形成预定的长度X2的去程图案82。当产生了K墨的着落位置偏差时,通过检测部72检测去程图案82的一部分与渗透图案81a、81b中的某一方重复地渗透到检查介质75的背面的去程图案82a。进而,吐出时机调节方法包括根据该去程图案82a的位置和尺寸,调节在去程中吐出K墨的吐出时机的去程时机调节步骤。由此,能够容易地校正Uni-D印刷中的K墨相对于渗透墨的着落位置偏差。因此,能够提供使印刷质量提高的吐出时机调节方法。
此外,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改良等。以下叙述变形例。
图10A、图10B以及图10C是说明变形例所涉及的彩色墨的吐出时机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图11是说明通过第一去程形成的渗透图案的图。图12是说明通过第二去程形成的去程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3是说明通过第一回程形成的回程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4是说明渗透到检查介质的背面的去程图案以及回程图案的一个例子的图。在本变形例中,参照图10A至图14,说明与在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吐出时机调节方法不同的、吐出时机调节方法。此外,对与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位,附加同一编号,重复的说明省略。
吐出时机调节方法二
步骤S11是通过第一去程形成渗透图案81a、81b、81c的第一去程步骤。如图11所示,控制部1在第一去程(主扫描)中,从吐出头44(P)吐出渗透墨而形成沿着主扫描方向的长度X1的渗透图案81a、81b、81c和预定的长度X2的多个(两个)间隙。在检查介质75的表面上着落的渗透墨渗透到检查介质75的背面,在检查介质75的表里上形成相同渗透图案81a、81b、81c。此外,由于渗透墨透明,因而无法对渗透图案81a、81b、81c进行视觉辨认。
步骤S12是通过第二去程形成去程图案82的第二去程步骤。控制部1从吐出头44(K)吐出K墨,以使在长度X2的两个间隙中的某一方的间隙中形成长度X2的去程图案82。图12图示了从吐出头44(K)朝向由渗透图案81a和渗透图案81b形成的间隙吐出的K墨的液滴着落在比预定的着落位置靠后(-Y轴侧)距离L1,且去程图案82与渗透图案81a重复的情况的状态。
步骤S13是通过第一回程形成回程图案83的第一回程步骤。控制部1从吐出头44(K)吐出K墨,以使在隔着渗透图案81b与去程图案82相对的预定的长度X2的间隙(另一方的间隙)中,形成预定的长度X2的回程图案83。图13图示了从吐出头44(K)朝向由渗透图案81b和渗透图案81c形成的间隙吐出的K墨的液滴着落在比预定的着落位置靠前(-Y轴侧)距离L2,且回程图案83与渗透图案81b重复的情况的状态。如图14所示,与渗透图案81a重复的部分的去程图案82a、以及与渗透图案81b重复的部分的回程图案83a通过渗透墨(渗透图案81a、81b)渗透至检查介质75的背面,能够从检查介质75的背面视觉辨认。此外,在本变形例中,说明为在第二去程步骤之后进行第一回程步骤,但也可以在第一回程步骤之后进行第二去程步骤。另外,此外,距离L2是回程图案83a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尺寸,并且还是回程中的着落偏差量。
步骤S14是对检查介质75的背面进行拍摄的扫描步骤。控制部1驱动检测部72,对在检查介质75的背面中所形成的去程图案82a、以及回程图案83a进行拍摄。
在步骤S15中,判断去程图案82有无着落偏差。控制部1根据由检测部72检测出的去程图案82a,求出去程图案82的着落偏差量L1。在着落偏差量L1=0的情况(步骤S15:“是”)、即在去程中无着落偏差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6。在着落偏差量L1≠0的情况(步骤S15:“否”)下,进入到步骤S20。
在步骤S16中,判断回程图案83有无着落偏差。控制部1根据由检测部72检测出的回程图案83a,求出回程图案83的着落偏差量L2。在着落偏差量L2=0的情况(步骤S16:“是”)、即在回程中无着落偏差的情况下,结束吐出时机的调节。在着落偏差量L2≠0的情况(步骤S16:“否”)下,进入到步骤S17。
在步骤S17中,根据回程图案83a,判断回程图案83的着落偏差量L2的检测位置。在着落偏差量L2的检测位置是渗透图案81b侧的情况(步骤S17:“是”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8。在着落偏差量L2的检测位置是渗透图案81c侧的情况(步骤S18:“否”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9。
步骤S18是根据渗透到检查介质75的背面的回程图案83a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尺寸(着落偏差量)L2,调节在回程中吐出K墨的吐出时机的回程时机调节步骤。控制部1根据回程图案83的着落偏差量L2和其检测位置,计算回程时的吐出时机的调节值。本步骤的着落偏差量L2的检测位置处于渗透图案81b一侧,因而控制部1将去程时的吐出时机的调节值设为“+L2”。调节值的“+”(正)符号意味着使将K墨吐出成液滴的吐出时机提前。控制部1将吐出头44的回程中的吐出时机调节为距离(L0+L2)。
控制部1在步骤S18中将回程的吐出时机调节为距离(L0+L2),结束吐出时机的调节。由此,在吐出头44的去程和回程这两方中进行印刷的双向印刷(Bi-D印刷)中,能够容易地校正黑色墨相对于渗透墨的着落位置偏差。
步骤S19是根据渗透到检查介质75的背面的回程图案83a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尺寸(着落偏差量)L2,调节在回程中吐出K墨的吐出时机的回程时机调节步骤。控制部1根据回程图案83的着落偏差量L2和其检测位置,计算去程时的吐出时机的调节值。本步骤的着落偏差量L2的检测位置处于渗透图案81c侧,因而控制部1将去程时的吐出时机的调节值设为“-L2”。调节值的“-”(负)符号意味着使将K墨吐出成液滴的吐出时机延迟。控制部1将吐出头44的回程中的吐出时机调节为距离(L0-L2)。
控制部1在步骤S19中将回程的吐出时机调节为距离(L0-L2),结束吐出时机的调节。由此,校正Bi-D印刷中的K墨相对于渗透墨的着落位置偏差。
在步骤S20中,根据去程图案82a,判断去程图案82的着落偏差量L1的检测位置。在着落偏差量L1的检测位置是渗透图案81a侧的情况(步骤S20:“是”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21。在着落偏差量L1的检测位置是渗透图案81b侧的情况(步骤S20:“否”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28。
在步骤S21中,判断回程图案83有无着落偏差。控制部1根据由检测部72检测出的回程图案83a,求出回程图案83的着落偏差量L2。在着落偏差量L2=0的情况(步骤S21:“是”)、即在回程中无着落偏差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22。在着落偏差量L2≠0的情况(步骤S21:“否”)下,进入到步骤S23。
步骤S22是根据渗透到检查介质75的背面的去程图案82a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尺寸(着落偏差量)L1,调节在去程中吐出K墨的吐出时机的去程时机调节步骤。控制部1根据去程图案82的着落偏差量L1和其检测位置,计算去程时的吐出时机的调节值。本步骤的着落偏差量L1的检测位置处于渗透图案81a侧,因而控制部1将去程时的吐出时机的调节值设为“-L1”,将吐出头44的回程中的吐出时机调节为距离(L0-L1)。
控制部1在步骤S22中将去程的吐出时机调节为距离(L0-L1),结束吐出时机的调节。由此,在Bi-D印刷中,能够容易地校正黑色墨相对于渗透墨的着落位置偏差。
在步骤S23中,根据回程图案83a,判断回程图案83的着落偏差量L2的检测位置。在着落偏差量L2的检测位置是渗透图案81b侧的情况(步骤S23:“是”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24。在着落偏差量L2的检测位置是渗透图案81c侧的情况(步骤S23:“否”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26。
步骤S24与步骤S22相同,因而其说明省略。
步骤S25与步骤S18相同,因而其说明省略。
控制部1在步骤S24中将去程的吐出时机调节为距离(L0-L1),在步骤S25中将回程的吐出时机调节为距离(L0+L2),结束吐出时机的调节。由此,在Bi-D印刷中,能够容易地校正黑色墨相对于渗透墨的着落位置偏差。
步骤S26与步骤S22相同,因而其说明省略。
步骤S27与步骤S19相同,因而其说明省略。
控制部1在步骤S26中将去程的吐出时机调节为距离(L0-L1),在步骤S27中将回程的吐出时机调节为距离(L0-L2),结束吐出时机的调节。由此,在Bi-D印刷中,能够容易地校正黑色墨相对于渗透墨的着落位置偏差。
在步骤S28中,判断回程图案83有无着落偏差。控制部1根据由检测部72检测出的回程图案83a,求出回程图案83的着落偏差量L2。在着落偏差量L2=0的情况(步骤S28:“是”)、即在回程中无着落偏差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29。在着落偏差量L2≠0的情况(步骤S28:“否”)下,进入到步骤S30。
步骤S29是根据渗透到检查介质75的背面的去程图案82a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尺寸(着落偏差量)L1,调节在去程中吐出K墨的吐出时机的去程时机调节步骤。控制部1根据去程图案82的着落偏差量L1和其检测位置,计算去程时的吐出时机的调节值。本步骤的着落偏差量L1的检测位置处于渗透图案81b一侧,因而控制部1将去程时的吐出时机的调节值设为“+L1”,将吐出头44的去程中的吐出时机调节为距离(L0+L1)。
控制部1在步骤S29中将去程的吐出时机调节为距离(L0+L1),结束吐出时机的调节。由此,在Bi-D印刷中,能够容易地校正黑色墨相对于渗透墨的着落位置偏差。
在步骤S30中,根据回程图案83a,判断回程图案83的着落偏差量L2的检测位置。在着落偏差量L2的检测位置是渗透图案81b侧的情况(步骤S30:“是”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31。在着落偏差量L2的检测位置是渗透图案81c侧的情况(步骤S30:“否”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33。
步骤S31与步骤S29相同,因而其说明省略。
步骤S32与步骤S18相同,因而其说明省略。
控制部1在步骤S31中将去程的吐出时机调节为距离(L0+L1),在步骤S32中将回程的吐出时机调节为距离(L0+L2),结束吐出时机的调节。由此,在Bi-D印刷中,能够容易地校正黑色墨相对于渗透墨的着落位置偏差。
步骤S33与步骤S29相同,因而其说明省略。
步骤S34与步骤S19相同,因而其说明省略。
控制部1在步骤S33中将去程的吐出时机调节为距离(L0+L1),在步骤S34中将回程的吐出时机调节为距离(L0-L2),结束吐出时机的调节。由此,在Bi-D印刷中,能够容易地校正黑色墨相对于渗透墨的着落位置偏差。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说明为在第二去程步骤之后进行第一回程步骤,但也可以在第一回程步骤之后进行第二去程步骤。
如以上述叙述,根据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00,除了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印刷装置100的控制部1在第一去程中形成预定的长度X1的渗透图案81a、81b、81c,从吐出头44(K)吐出K墨,以使在由渗透图案81b、81c形成的预定的长度X2的间隙形成长度X2的回程图案83。当由于回程产生了K墨的着落位置偏差时,通过检测部72检测回程图案83的一部分与渗透图案81b、81c中的某一方重复地渗透到检查介质75的背面的回程图案83a。控制部1除了实施方式中的去程的吐出时机的调节以外,还根据该回程图案83a的位置和尺寸来调节在回程中吐出K墨的吐出时机。由此,能够容易地校正Bi-D印刷中的K墨相对于渗透墨的着落位置偏差。因此,能够提供使印刷质量提高的印刷装置100。
吐出时机调节方法包括:第一去程步骤,形成预定的长度X1的渗透图案81a、81b、81c;以及第一回程步骤,从吐出头44(K)吐出K墨,以使在由渗透图案81b、81c形成的预定的长度X2的间隙形成长度X2的回程图案。当由于回程产生了K墨的着落位置偏差时,通过检测部72检测回程图案83的一部分与渗透图案81b、81c中的某一方重复地渗透到检查介质75的背面的回程图案83a。进而,吐出时机调节方法包括除了实施方式中的去程的吐出时机的调节,还根据该回程图案83a的位置和尺寸来调节在回程中吐出K墨的吐出时机的回程时机调节步骤。由此,能够容易地校正Bi-D印刷中的K墨相对于渗透墨的着落位置偏差。因此,能够提供使印刷质量提高的吐出时机调节方法。

Claims (6)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吐出头,吐出使在介质的表面上着落的彩色墨渗透到所述介质的背面的渗透墨或所述彩色墨;
头移动部,使所述吐出头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渗透墨和所述彩色墨的吐出,
所述控制部在第一去程中从所述吐出头吐出所述渗透墨而形成沿着所述主扫描方向的渗透图案和预定的长度的间隙,并
在第二去程中从所述吐出头吐出所述彩色墨,以使在所述间隙形成预定的长度的去程图案,并且
所述控制部根据渗透到所述背面的所述去程图案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尺寸来调节在去程中吐出所述彩色墨的吐出时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去程中形成预定的长度的多个所述间隙,并
在第一回程中从所述吐出头吐出所述彩色墨,以使在隔着所述渗透图案与所述去程图案相对的所述间隙形成预定的长度的回程图案,并且
所述控制部根据渗透到所述背面的所述回程图案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和尺寸来调节在回程中吐出所述彩色墨的吐出时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还具备检测所述位置和所述尺寸的检测部,
所述控制部通过从所述检测部输出的输出信号,计算用于调节所述吐出时机的调节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是检查介质,
所述印刷装置还具备检查台,所述检查台用于载置所述检查介质且内含所述检测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是具备摄像元件的扫描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是具备摄像元件的扫描仪。
CN201720680321.XU 2016-06-16 2017-06-12 印刷装置 Active CN20698353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9629 2016-06-16
JP2016119629A JP6686722B2 (ja) 2016-06-16 2016-06-16 印刷装置、吐出タイミング調整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83532U true CN206983532U (zh) 2018-02-09

Family

ID=60686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80321.XU Active CN206983532U (zh) 2016-06-16 2017-06-12 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686722B2 (zh)
CN (1) CN206983532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42564B2 (ja) * 2019-09-20 2023-09-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222099A (ja) 2017-12-21
JP6686722B2 (ja) 2020-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88096B2 (ja) 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EP3403833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EP1457347B1 (en) Unbacked fabric transport and condition system
EP3266619B1 (en) A vacuum-belt for an inkjet printing device
ITTO980203A1 (it) Apparecchio e procedimento per lavorare su un tratto di materiale in foglio.
CN107042706B (zh) 印刷装置和印刷介质的压缩方法
JP6925622B2 (ja) 複合印刷装置
CN206983532U (zh) 印刷装置
CN108946235A (zh) 印刷装置
CN108016149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调整方法
EP3235648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N103660562A (zh) 点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及系统
CN107140410A (zh) 印刷装置
CN206579288U (zh) 印刷装置
US8851653B2 (e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US8672432B2 (en)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CN206703725U (zh) 一种三坐标跑台式数码喷墨印刷机
CN105555690B (zh) 图像记录装置以及图像记录方法
US8857950B2 (en) Liquid ejection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on method
JP2014000702A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7042707B (zh) 液体喷出装置
JP200704620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法によるプリント方法と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おける織布の搬送装置
JPH08152917A (ja) 搬送装置
WO2015130389A1 (en) Method for reducing artifacts using tension control
JP6287147B2 (ja) 捺染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