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6139A - 包含网状绝缘层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包含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包含网状绝缘层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包含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6139A
CN108886139A CN201780020044.2A CN201780020044A CN108886139A CN 108886139 A CN108886139 A CN 108886139A CN 201780020044 A CN201780020044 A CN 201780020044A CN 108886139 A CN108886139 A CN 108886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battery
lithium secondary
insulating layer
lithium
nega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00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6139B (zh
Inventor
尹泫雄
李钟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7/01078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8062883A2/ko
Publication of CN108886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6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6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61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4Electrodes based on metals, Si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381Alkaline or alkaline earth metals elements
    • H01M4/382Lith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40Alloys based on alkali metals
    • H01M4/405Alloys based on lith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70Carriers or col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form
    • H01M4/72Grids
    • H01M4/74Meshes or woven material; Expanded met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网状绝缘层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包含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含形成在锂金属层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具有孔的网状绝缘层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包含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使用本发明的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在绝缘层的孔内部诱发锂枝晶的析出和去除反应,从而抑制锂金属表面上的锂枝晶的局部形成并且形成均匀的表面,由此可以抑制电池体积膨胀。另外,锂二次电池在初始形成的钝化层上形成支撑层以防止钝化层的脱嵌和塌陷,从而可以在抑制与液体电解质的附加副反应的同时使失活锂最少化,由此提高电池的寿命特性。

Description

包含网状绝缘层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包含该负极的锂二 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9月28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6-0124458号和2017年9月27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7-0125228号的权益,通过引用将其公开内容并入本文。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网状绝缘层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包含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含形成在锂金属层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具有孔的网状绝缘层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包含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IT移动市场的增长,对二次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加,二次电池的应用逐渐扩展到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特别地,为了获得诸如电动汽车用电池等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电池,需要开发能量密度高于锂离子电池(最大能量密度~250Wh/kg)的下一代锂电池,并且符合这种要求的二次电池之一是锂金属电池。
锂金属电池是使用锂金属作为负极的二次电池,并且已经以诸如锂-空气电池或锂-硫电池等各种形式进行研究和开发。
锂具有-3.045V SHE(标准氢电极)的非常低的标准还原电位,具有1.85cm3/g的相当高的比重,并且具有比目前商业化的碳基负极(372mAh/g)高10倍以上的单位重量能量密度(3860mAh/g),并且是一种能够使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的理想材料。
然而,使用锂金属作为二次电池的负极会引起如下问题。首先,锂金属与液体电解质成分具有高反应性,当液体电解质和锂金属接触时,由于电解质的自发分解会在锂金属表面形成钝化层。这种层随着锂金属电池的连续充电和放电循环的进行,导致钝化层的脱嵌和塌陷,并且,由于在因该现象产生的间隙中另外产生钝化层,会导致由于形成所谓的“失活锂(失活Li)”而引起的电池寿命特性退化的问题。另外,钝化层引起局部电流密度差异,使得在充电期间电流分布不均匀的同时形成枝晶状锂枝晶。另外,当如上形成的枝晶不断生长并穿透隔膜与正极接触时,会发生内部短路,引起电池爆炸的现象。
其次,锂是一种碱金属并且与水分具有高反应性,并且即使当电解质中含有几ppm水平的水分时,也可能通过与水分反应产生热和气体,从而由于电池内部膨胀而引起电池稳定性问题。第三,锂是高度柔软的且具有弱的机械强度,并且操作性质极差而不能在没有附加的表面处理的情况下使用。因此,稳定锂金属电极和抑制枝晶形成的技术是开发下一代锂二次电池的核心技术先决条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已经进行了以下研究:例如,将聚合物保护层或无机固体保护层引入锂金属层、增加液体电解质的盐浓度或使用适当的添加剂。然而,这些研究对锂枝晶的抑制效果很小。因此,改变锂金属负极本身的形式或改变电池的结构可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替代方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5-0030156号“锂电极以及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Lithiumelectrode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锂二次电池的锂枝晶在负极集电体表面上析出,有时会造成电池体积膨胀。另外,形成在锂二次电池的电极上的钝化层随着充电和放电过程的进行而存在由于钝化层的脱嵌和塌陷而使电池寿命特性劣化的问题。鉴于以上研究的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找到了一种通过改变电极本身的形式和结构来解决由枝晶和钝化层造成的此种问题的方法,并且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锂二次电池,其通过改变电极的形式和结构来解决由锂枝晶引起的电池体积膨胀的问题以及由钝化层的脱嵌和塌陷引起的问题,从而具有提高的性能。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包括锂金属层;形成在所述锂金属层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具有孔的网状绝缘层;和形成在所述锂金属层的另一表面上的负极集电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所述负极的锂二次电池。
有益效果
使用本发明的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在绝缘层的孔内部诱发锂枝晶的析出和去除反应,从而抑制锂金属表面上局部锂枝晶形成并且形成均匀的表面,由此可以抑制电池体积膨胀。
另外,通过在电极中引入具有孔的绝缘层,使用本发明的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开始时形成钝化层的支撑层,从而防止钝化层的脱嵌和塌陷,结果,在抑制与液体电解质的附加副反应的同时通过使失活锂最少化而能够提高电池寿命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包含网状绝缘层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的透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引入绝缘层的负极的模拟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实施本发明。不过,本发明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包含网状绝缘层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的透视图。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包括锂金属层(100);形成在所述锂金属层(100)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具有孔的网状绝缘层(200);和形成在所述锂金属层(100)的另一表面上的负极集电体(300)。
优选地,绝缘层(200)具有网状(网格)形式,并且在本文中,在形成的孔中发生锂金属析出和去除反应,以抑制在锂金属层(100)表面上形成局部锂枝晶。另外,绝缘层(200)在锂二次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开始时形成的钝化层上形成支撑层,从而防止钝化层的脱嵌和塌陷并抑制与液体电解质的附加副反应,并使失活锂最少化,结果,能够提高电池寿命特性。
本文中,绝缘层的孔径可以为100nm至500μm,并且优选为1μm至100μm。
当孔径小于上述范围时,孔径太小会降低锂离子传导性,从而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的问题,并且当孔径大于上述范围时,将丧失作为绝缘层的功能,并且可能无法获得提高寿命特性的效果,因此,将孔径适当地控制在上述范围内。
作为开口率,即基于100%的整个绝缘层(200)面积,孔区域所占面积的百分比,绝缘层(200)中的孔的百分比优选为20%至80%。当开口率小于20%时,可能无法确保本发明目的、即诱发锂枝晶的析出和去除反应的效果,并且当开口率大于80%时,绝缘层(200)和锂金属层(100)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对减小,使得电池性能下降。
绝缘层(200)优选由不具有电子传导性和锂离子传导性的绝缘材料形成。例如,该材料可以选自羧甲基纤维素(CMC)、尼龙、聚丙烯酸(PAA)、聚乙烯醇(PVA)、聚乙酸(PLA)、聚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PEVA/PLA、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四氢全氟辛基丙烯酸酯(TAN)、聚环氧乙烷(PEO)、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聚酰胺(PA)、聚己内酯(PCL)、聚乙基酰亚胺(PEI)、聚己内酰胺、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烯烃、聚苯醚(P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偏二氟乙烯-co-六氟丙烯)(PVDF-HFP)、聚乙烯基吡啶、聚乳酸(PLA)、聚丙烯(PP)、聚丁烯(PB)、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PA)、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聚四氟乙烯(PTFE)、聚苯乙烯(PS)、聚酯(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甲醛(POM)、聚砜(PES)、苯乙烯-丙烯腈(SAN)、聚丙烯腈(PAN)、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乙烯-乙酸乙烯酯(EVA)、苯乙烯-马来酸酐(SMA)、乙烯树脂(Vinyl)、锗、硅、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硒及其组合,但不限于此。
较薄的绝缘层(200)对电池输出特性有利,然而,当绝缘层形成至一定厚度以上时,可以抑制锂枝晶析出和去除反应。考虑到通过这种绝缘层(200)的形成而获得的改善效果的显著性,厚度优选为0.01μm至50μm。
本发明的负极集电体(300)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具有高导电性而不引起电池的化学变化即可,并且其实例可以包括选自由铜、铝、不锈钢、锌、钛、银、钯、镍、铁、铬组成的组中的任何一种金属,以及其合金及其组合。不锈钢的表面可以用碳、镍、钛或银进行处理,并且作为合金,可以使用铝-镉合金,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烧结碳、表面用导电材料处理的非导电聚合物或导电聚合物等。铜薄板通常用作负极集电体。
作为负极集电体(300),使用通常厚度范围为3μm至500μm的负极集电体。当负极集电体(300)的厚度小于3μm时,集电效果降低,并且当厚度大于500μm时,在通过折叠组装电池时,存在加工性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包括:包含含锂金属化合物的锂金属层(100),所述含锂金属化合物包含Li和选自由S、P、O、Cl、Se、F、Br、I及其组合组成的组中的元素;形成在所述锂金属层(100)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具有孔的网状绝缘层(200);和形成在所述锂金属层(100)的另一表面上的负极集电体(300)。
锂金属层(100)可以是含锂金属化合物,其包含锂和选自由S、P、O、Cl、Se、F、Br、I及其组合组成的组中的元素。除此之外,可以进一步包含选自由Ni、Co、Cu、Zn、Ga、Ge、Si、Al、Fe、V、Mn、Ti、Mo、Cr、Nb、Pt及其组合组成的组中的元素。
在含锂金属化合物中,相对于负极活性材料的总重量,锂以外的原子的添加量的总和优选为5重量%至20重量%。组合方法没有限制,并且可以使用以相应的混合比进行合金化的方法,或者也可以使用以金属粉末形式在负极集电体(300)上形成膜的方法。
添加这种含锂金属化合物以补充锂金属的不可逆容量,并且可以以与下文描述的正极活性材料的理论容量相对应的量添加,或者可以过量添加,并且这种过量的负极活性材料可以防止在锂金属表面上析出锂枝晶。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可以使用各种制备方法制备,并且可以使用以下实施方式制备。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制备出锂金属层(100),然后将网状绝缘层(200)置于锂金属层(100)的一个表面上,然后辊压所得物以制备电极。此时,辊压可以通过施加诸如两个以上的彼此相对且旋转的轧辊等外力的方法进行。辊压优选在能够最大程度地显示粘合强度的温度和压力下通过将绝缘层(200)压制在锂金属层(100)上来进行。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制备出锂金属层(100),然后可以通过静电纺丝将具有孔的网状绝缘层(200)图案化沉积在锂金属层(100)上,以制备电极。具体而言,使用上述不具有电子传导性和锂离子传导性的绝缘层(200)的材料制备纺丝溶液,并且将纺丝溶液喷射在锂金属层(100)的一个表面上。当使用这种制备方法制备绝缘层(200)时,需要控制纺丝纤维和片材的厚度以获得网状孔。
纺丝溶液中使用的溶剂可以包括能够溶解一种以上聚合物组分的任何溶剂。例如,可以使用乙醇、甲醇、丙醇、丁醇、异丙醇(IPA)、二甲基甲酰胺(DMF)、丙酮、四氢呋喃(THF)、甲苯、N-甲基吡咯烷酮(NMP)、二甲基乙酰胺(DMAC)等。溶剂用于匹配聚合物材料的亲水性或疏水性,并且对于具有亲水性的聚合物,也可以使用蒸馏水(H2O)以及有机溶剂。相对于纺丝溶液的总重量,溶剂的含量可以为70重量%至99.5重量%。
在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中,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实施的已知技术来制备除上述负极的结构和特性之外的部件,并且在下文中,将提供具体描述。
本发明的正极可以通过将包含正极活性材料、导电材料和粘合剂的组合物在正极集电体上成膜而制备成正极形式。
作为正极活性材料,可以使用选自由LiCoO2、LiNiO2、LiMnO2、LiMn2O4、Li(NiaCobMnc)O2(0<a<1,0<b<1,0<c<1,a+b+c=1)、LiNi1-yCoyO2、LiCo1-yMnyO2、LiNi1-yMnyO2(O≤≤y<1)、Li(NiaCobMnc)O4(0<a<2,0<b<2,0<c<2,a+b+c=2)、LiMn2-zNizO4、LiMn2-zCozO4(0<z<2)、LiCoPO4和LiFePO4组成的组中的任何一种,或其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另外,除了这些氧化物之外,还可以使用硫化物、硒化物、卤化物等。在更优选的实例中,正极活性材料可以是适于高输出电池的LiNi0.8Co0.15Al0.05O2
导电材料是用于进一步提高正极活性材料的导电性的组分,并且其非限制性实例可以包括:石墨,如天然石墨或人造石墨;炭黑,如Super-P、Super-C、炭黑、乙炔黑、科琴黑、槽黑、炉黑、灯黑和热炭黑;导电聚合物,如碳纤维或金属纤维;氟碳化合物、铝和金属粉末,如镍粉;导电晶须,如氧化锌和钛酸钾;导电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钛;和导电材料,如聚亚苯基衍生物;等等。
粘合剂具有将正极活性材料保持在正极集电体上且有机连接正极活性材料的功能,其实例可以包括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CMC)、淀粉、羟丙基纤维素、再生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二烯聚合物(EPDM)、磺化-EPDM、苯乙烯-丁二烯橡胶、氟橡胶、其各种共聚物等。
正极集电体与负极集电体中描述的相同,并且铝薄板通常可以用作正极集电体。
本发明的隔膜在材料上没有特别限制,并且作为物理上分隔正极和负极并且具有电解质和离子渗透性的材料,可以使用电化学装置中通常用作隔膜的那些而没有特别限制。不过,作为一种多孔性、不导电性和绝缘性的材料,特别优选对液体电解质的离子迁移具有低阻力的同时具有优异的含液体电解质水分能力的那些。例如,可以使用聚烯烃类多孔膜或无纺布,不过,隔膜不特别限于此。
作为聚烯烃类多孔膜的实例,可以使用单独用聚烯烃类聚合物(例如,诸如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和聚戊烯)形成的膜或用其混合的聚合物形成的膜。
作为上述聚烯烃类无纺布之外的无纺布,例如可以使用单独用聚苯醚、聚酰亚胺、聚酰胺、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硫醚、聚缩醛、聚醚砜、聚醚醚酮和聚酯等聚合物形成的无纺布,或者用其混合的聚合物形成的无纺布,并且,作为形成多孔网的纤维形式,此种无纺布包括由长纤维形成的纺粘或熔喷形式。
隔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在1μm至10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μm至50μm的范围内。当隔膜的厚度小于1μm时,可能无法保持机械性能,并且当厚度大于100μm时,隔膜起到电阻层的作用,导致电池性能降低。
隔膜的孔径和孔隙率没有特别限制,不过,孔径优选为0.1μm至50μm,孔隙率优选为10%至95%。当隔膜的孔径小于0.1μm或孔隙率小于10%时,隔膜起到电阻层的作用,当孔径大于50μm或孔隙率大于95%时,可能无法保持机械性能。
能够用于本发明的电解质可以是液体非水电解质,或诸如固体电解质或凝胶电解质等聚合物电解质。在前者中,非水电解质电池形成为所谓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后者中,非水电解质电池形成为诸如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电池或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电池等聚合物电解质电池。
包含在非水液体电解质中的电解质盐是锂盐。作为锂盐,可以使用锂二次电池用液体电解质中通常使用的那些而无限制。例如,锂盐的阴离子可以包括选自由F-、Cl-、Br-、I-、NO3 -、N(CN)2 -、BF4 -、ClO4 -、PF6 -、(CF3)2PF4 -、(CF3)3PF3 -、(CF3)4PF2 -、(CF3)5PF-、(CF3)6P-、CF3SO3 -、CF3CF2SO3 -、(CF3SO2)2N-、(FSO2)2N-、CF3CF2(CF3)2CO-、(CF3SO2)2CH-、(SF5)3C-、(CF3SO2)3C-、CF3(CF2)7SO3 -、CF3CO2 -、CH3CO2 -、SCN-和(CF3CF2SO2)2N-组成的组中的任何一种,或其两种以上。
包含在非水液体电解质中的锂盐的浓度优选为0.1mol/L至5mol/L,更优选为0.5mol/L至3.0mol/L。
作为包含在非水液体电解质中的有机溶剂,可以使用锂二次电池用液体电解质中通常使用的那些而无限制,并且例如,可以单独使用醚、酯、酰胺、线性碳酸酯、环状碳酸酯等,或以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其中,通常可以包括碳酸酯化合物,即环状碳酸酯、线性碳酸酯或其混合物。
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可以包括选自由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丙酯(PC)、1,2-碳酸亚丁酯、2,3-碳酸亚丁酯、1,2-碳酸亚戊酯、2,3-碳酸亚戊酯、碳酸亚乙烯酯、碳酸乙烯亚乙酯及其卤化物组成的组中的任何一种,或其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其卤化物的实例可以包括氟代碳酸亚乙酯(FEC)等,但不限于此。
线性碳酸酯化合物的具体实例通常可以包括选自由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丙酯(DPC)、碳酸乙甲酯(EMC)、碳酸甲丙酯(MPC)和碳酸乙丙酯(EPC)组成的组中的任何一种,或其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但不限于此。
特别地,在碳酸酯基有机溶剂中,作为环状碳酸酯的碳酸亚乙酯和碳酸亚丙酯是高粘度的有机溶剂并且具有高介电常数,因此,可以更好地解离电解质中的锂盐,并且当诸如碳酸二甲酯和碳酸二乙酯等具有低粘度和低介电常数的线性碳酸酯以适当的比例与这种环状碳酸酯混合使用时,可以制备具有更高电导率的液体电解质。
另外,作为有机溶剂中的醚,可以使用选自由二甲醚、二乙醚、二丙醚、甲乙醚、甲丙醚和乙丙醚组成的组中的任何一种,或其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然而,醚不限于此。
作为有机溶剂中的酯,可以使用选自由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γ-丁内酯、γ-戊内酯、γ-己内酯、σ-戊内酯和ε-己内酯组成的组中的任何一种,或其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然而,酯不限于此。
根据最终产品的制造工序和所需性能,可以在电化学装置制造工序的适当阶段注入非水液体电解质。即,可以在组装电化学装置之前的阶段或在电化学装置组装的最后阶段注入非水液体电解质。
除了一般过程的卷绕之外,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可以经历隔膜和电极的层压(堆叠)和折叠过程。另外,电池外壳可以是圆柱型、方型、袋型、纽扣型等。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稳定地表现出优异的放电容量、输出特性和容量保持率,因此,适用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或数码相机等便携式设备领域以及诸如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等电动车辆领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锂二次电池作为单元电池的电池模组,以及包含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电池模组或电池包可以用作任何一个或多个中型到大型设备的电源,所述中型到大型设备例如为:电动工具;包括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在内的电动车辆;或电力存储系统。
发明实例
在下文中,描述实施例、比较例和实验例以阐明本发明的效果。然而,以下描述仅是本发明的内容和效果的一些实例,并且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和效果不限于此。
实施例
实施例1-锂二次电池的制造
使用锂金属负极、有机液体电解质和NCM正极制造锂二次电池。为了制备正极,将用作粘合剂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然后将导电材料Super-P碳和活性材料LiNi0.8Co0.15Al0.05O2量化并引入其中,并搅拌所得物。本文中,正极活性材料、导电材料和粘合剂的重量比为85:7.5:7.5。将已完全混合的浆料溶液涂覆于铝集电体上并干燥所得物后,使用辊压机进行层压过程。这是为了提高活性材料/导电材料/粘合剂的相互粘合强度,并将这些材料有效地粘合在集电体上。在压制过程之后,通过切割过程制备适当尺寸的电极,并将电极在11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4小时以上。
作为负极,将由网状孔为1μm的氧化铝制成的绝缘层放置在锂金属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在使用轧辊压制所得物后,将铜箔放置在引入绝缘层的锂金属的另一表面上作为集电体,并层压所得物。
通过将0.5重量%1M的LiPF6溶解在碳酸亚乙酯/碳酸乙甲酯/碳酸二甲酯(体积比1:1:1)的混合溶剂中得到液体电解质,并且使用聚乙烯(PE)作为隔膜来制备纽扣电池。两个电极在干燥室中制备,并且电池在保持氩气氛的手套箱中制造。
实施例2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锂二次电池,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网状孔为20μm的绝缘层。
实施例3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锂二次电池,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网状孔为40μm的绝缘层。
实施例4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锂二次电池,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网状孔为60μm的绝缘层。
实施例5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锂二次电池,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网状孔为80μm的绝缘层。
实施例6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锂二次电池,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网状孔为100μm的绝缘层。
实施例7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锂二次电池,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网状孔为150μm的绝缘层。
实施例8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锂二次电池,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网状孔为200μm的绝缘层。
实施例9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锂二次电池,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网状孔为300μm的绝缘层。
实施例10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锂二次电池,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网状孔为500μm的绝缘层。
比较例1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锂二次电池,不同之处在于,使用网状孔为1mm的绝缘层。
比较例2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造锂-硫电池,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将绝缘层引入到电池的负极。
实验例1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制造的各个锂-硫电池在0.3C/0.5C充电/放电条件下进行。测量初始充电和放电容量,并且确定200次循环后的容量变化。结果示于下表1中。
表1
第一次循环的所得容量(mAh) 容量保持率(%)(200循环)
实施例1 5.25 84.57
实施例2 5.24 85.65
实施例3 5.26 89.15
实施例4 5.28 86.57
实施例5 5.24 83.56
实施例6 5.24 80.15
实施例7 5.27 70.54
实施例8 5.29 60.78
实施例9 5.21 50.23
实施例10 5.24 40.46
比较例1 5.23 25.35
比较例2 5.21 20.57
从这些结果可知,由于引入了本发明提供的绝缘层,电池的第一次充电和放电循环的所得容量相似,而绝缘层孔径为150μm以上的实施例7至10和比较例1以及没有引入绝缘层的比较例2具有显著降低的电池容量保持率,并且可以看出,由于本发明中提供的绝缘层,当锂二次电池运行时,可以确保优异的寿命特性。
附图标记
100:锂金属层
200:绝缘层
300:负极集电体

Claims (6)

1.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包括:
锂金属层;
网状绝缘层,所述网状绝缘层形成在所述锂金属层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具有孔;和
负极集电体,所述负极集电体形成在所述锂金属层的另一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绝缘层的材料是选自由羧甲基纤维素(CMC)、尼龙、聚丙烯酸(PAA)、聚乙烯醇(PVA)、聚乙酸(PLA)、聚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PEVA/PLA、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四氢全氟辛基丙烯酸酯(TAN)、聚环氧乙烷(PEO)、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聚酰胺(PA)、聚己内酯(PCL)、聚乙基酰亚胺(PEI)、聚己内酰胺、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烯烃、聚苯醚(P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偏二氟乙烯-co-六氟丙烯)(PVDF-HFP)、聚乙烯基吡啶、聚乳酸(PLA)、聚丙烯(PP)、聚丁烯(PB)、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PA)、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聚四氟乙烯(PTFE)、聚苯乙烯(PS)、聚酯(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甲醛(POM)、聚砜(PES)、苯乙烯-丙烯腈(SAN)、聚丙烯腈(PAN)、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乙烯-乙酸乙烯酯(EVA)、苯乙烯-马来酸酐(SMA)、乙烯树脂、锗、硅、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硒及其组合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绝缘层的孔径为100nm至5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绝缘层的孔径为1μm至100μm。
5.一种锂二次电池,其包括:
负极;
正极;和
设置在所述负极和所述正极之间的电解质,
其中,所述负极为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负极。
6.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包括:
锂金属层,所述锂金属层包含含锂金属化合物,所述含锂金属化合物包含Li和选自由S、P、O、Cl、Se、F、Br、I及其组合组成的组中的元素;
网状绝缘层,所述网状绝缘层形成在所述锂金属层的一个表面上并且具有孔;和
负极集电体,所述负极集电体形成在所述锂金属层的另一表面上。
CN201780020044.2A 2016-09-28 2017-09-28 包含网状绝缘层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包含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 Active CN1088861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24458 2016-09-28
KR20160124458 2016-09-28
KR10-2017-0125228 2017-09-27
KR1020170125228A KR102140129B1 (ko) 2016-09-28 2017-09-27 메쉬 형태의 절연층을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음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PCT/KR2017/010784 WO2018062883A2 (ko) 2016-09-28 2017-09-28 메쉬 형태의 절연층을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음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6139A true CN108886139A (zh) 2018-11-23
CN108886139B CN108886139B (zh) 2021-06-29

Family

ID=61977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0044.2A Active CN108886139B (zh) 2016-09-28 2017-09-28 包含网状绝缘层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包含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34670B2 (zh)
EP (1) EP3422444B1 (zh)
KR (1) KR102140129B1 (zh)
CN (1) CN108886139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6736A (zh) * 2018-12-17 2020-06-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金属电池
CN111613772A (zh) * 2020-04-21 2020-09-01 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结构复合金属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16840A (zh) * 2019-04-11 2020-10-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补锂层及其负极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12018392A (zh) * 2020-08-20 2020-12-0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以peo基聚合物电解质为粘接剂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制备方法
CN112160075A (zh) * 2020-10-22 2021-01-01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乙烯-乙酸乙烯酯/碳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216875A (zh) * 2019-07-10 2021-01-1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重复单元、锂离子电池及其使用方法、电池模组和汽车
CN112544007A (zh) * 2019-01-10 2021-03-23 株式会社Lg化学 固体电解质膜以及包含其的全固态电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50876B2 (en) * 2016-09-30 2022-09-20 LiBama, LLC Porous electrode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KR102207527B1 (ko) * 2018-05-14 2021-01-2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 보호층을 포함하는 음극 및 이를 적용한 리튬 이차전지
KR102543245B1 (ko) 2018-06-22 2023-06-14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리튬 전극,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CN109037594B (zh) * 2018-06-30 2021-09-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自愈合聚合物修饰的碱金属负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KR102651780B1 (ko) 2018-07-06 2024-03-27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리튬 전극,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KR102415166B1 (ko) 2019-01-11 2022-06-29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리튬 전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CN112216879B (zh) * 2019-07-10 2022-05-1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重复单元、锂离子电池及其使用方法、电池模组和汽车
CN112216876B (zh) * 2019-07-10 2022-04-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重复单元、锂离子电池及其使用方法、电池模组和汽车
CN110474043B (zh) * 2019-08-13 2022-09-02 青岛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97507B (zh) * 2019-09-16 2021-02-23 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正极的制备工艺及包含该正极的锂电池
DE102019133533B4 (de) * 2019-12-09 2022-08-11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Lithium-Ionen-Akkumulator
CN111952595B (zh) * 2020-07-21 2023-03-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尖端效应的无枝晶金属负极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086779A2 (en) * 2020-10-20 2022-04-28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Biodegradable transient battery built on core-double-shell zinc microparticle networks
WO2022205134A1 (zh) * 2021-03-31 2022-10-06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3488659B (zh) * 2021-06-30 2022-07-08 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集流体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与锂金属电池
CN113991054B (zh) * 2021-10-29 2024-03-01 洛阳储变电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电池的无锂负极片、锂电池
CN115832325A (zh) * 2022-09-30 2023-03-2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体、极片、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US11631903B1 (en) * 2022-12-15 2023-04-18 Science Cadets, Inc. Zinc bromine electrochemical cell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82558B1 (ko) * 2004-11-25 2006-05-2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스페이서가 구비된 리튬금속 고분자 이차전지용 리튬금속음극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327548C (zh) * 2003-10-31 2007-07-18 三星Sdi株式会社 锂金属电池的负极及包含它的锂金属电池
CN101341624A (zh) * 2005-12-22 2009-01-07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或电容器用锂金属箔
CN100474683C (zh) * 2003-10-23 2009-04-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充电锂聚合物电池
CN102549813A (zh) * 2009-09-28 2012-07-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和其制造方法
US20150325854A1 (en) * 2014-05-08 2015-11-12 Hyundai Motor Company Structure of electrode for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CN105190953A (zh) * 2013-03-05 2015-12-23 赛昂能源有限公司 包含原纤维材料如原纤维纤维素材料的电化学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90055229A (ko) 1997-12-27 1999-07-15 전주범 리튬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477736B1 (ko) 1998-09-28 2005-06-0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온 이차전지용 극판 제조방법 및 그 제조장치
KR100425585B1 (ko) 2001-11-22 2004-04-0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가교 고분자 보호박막을 갖춘 리튬 고분자 이차 전지 및그 제조 방법
US9444120B2 (en) 2005-12-21 2016-09-13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5188677B2 (ja) * 2005-12-21 2013-04-24 三星エスディアイ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0914108B1 (ko) 2007-05-03 2009-08-2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차 전지
KR101131555B1 (ko) 2009-10-22 2012-04-04 지에스나노텍 주식회사 박막 전지 제조용 패턴 마스크, 박막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327283B1 (ko) 2012-03-20 2013-11-11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집전체 표면위에 형성된 고분자패턴을 이용하여 고성능 실리콘 전극제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계 이차전지음전극의 제조방법
JPWO2013140941A1 (ja) 2012-03-22 2015-08-0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集電体用三次元網状金属多孔体及び電極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KR20140058928A (ko) 2012-11-07 2014-05-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비수계 고용량 리튬 이차전지
CN105706274B (zh) 2013-07-03 2019-03-08 锡安能量公司 用于在包括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化学电池中保护电极的陶瓷/聚合物基体
KR101621410B1 (ko) 2013-09-11 2016-05-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리튬 전극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KR101750327B1 (ko) 2014-09-19 2017-06-2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2차 전지용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811495B1 (ko) 2014-09-19 2017-12-2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KR101625602B1 (ko) 2015-10-28 2016-05-30 주식회사 케이엠지 전사코팅법을 이용한 연속 이차전지 제조방법
KR102003307B1 (ko) * 2016-09-21 2019-07-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다중 보호층을 포함하는 음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이차전지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74683C (zh) * 2003-10-23 2009-04-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充电锂聚合物电池
CN1327548C (zh) * 2003-10-31 2007-07-18 三星Sdi株式会社 锂金属电池的负极及包含它的锂金属电池
KR100582558B1 (ko) * 2004-11-25 2006-05-2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스페이서가 구비된 리튬금속 고분자 이차전지용 리튬금속음극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1341624A (zh) * 2005-12-22 2009-01-07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或电容器用锂金属箔
CN102549813A (zh) * 2009-09-28 2012-07-0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和其制造方法
CN105190953A (zh) * 2013-03-05 2015-12-23 赛昂能源有限公司 包含原纤维材料如原纤维纤维素材料的电化学电池
US20150325854A1 (en) * 2014-05-08 2015-11-12 Hyundai Motor Company Structure of electrode for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6736A (zh) * 2018-12-17 2020-06-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金属电池
EP3796429A4 (en) * 2018-12-17 2021-08-11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LITHIUM-METAL BATTERY
CN112544007A (zh) * 2019-01-10 2021-03-23 株式会社Lg化学 固体电解质膜以及包含其的全固态电池
CN112544007B (zh) * 2019-01-10 2024-01-09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固体电解质膜以及包含其的全固态电池
CN111816840B (zh) * 2019-04-11 2021-10-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补锂层及其负极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11816840A (zh) * 2019-04-11 2020-10-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补锂层及其负极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US11777085B2 (en) 2019-04-11 2023-10-03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Lithium-supplement layer and its negative electrode sheet,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device
CN112216875A (zh) * 2019-07-10 2021-01-1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重复单元、锂离子电池及其使用方法、电池模组和汽车
CN112216875B (zh) * 2019-07-10 2022-02-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重复单元、锂离子电池及其使用方法、电池模组和汽车
CN111613772B (zh) * 2020-04-21 2022-08-05 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结构复合金属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13772A (zh) * 2020-04-21 2020-09-01 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结构复合金属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18392A (zh) * 2020-08-20 2020-12-0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以peo基聚合物电解质为粘接剂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制备方法
CN112018392B (zh) * 2020-08-20 2022-12-0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以peo基聚合物电解质为粘接剂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制备方法
CN112160075A (zh) * 2020-10-22 2021-01-01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乙烯-乙酸乙烯酯/碳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160075B (zh) * 2020-10-22 2021-07-27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乙烯-乙酸乙烯酯/碳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22444B1 (en) 2020-05-13
KR20180035168A (ko) 2018-04-05
KR102140129B1 (ko) 2020-07-31
EP3422444A2 (en) 2019-01-02
US10734670B2 (en) 2020-08-04
US20190081346A1 (en) 2019-03-14
EP3422444A4 (en) 2019-04-24
CN108886139B (zh)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6139A (zh) 包含网状绝缘层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包含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
JP7313148B2 (ja) リチウム金属が正極に形成され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とこの製造方法
CN107004858B (zh) 含有ptc材料的二次电池电极的制造方法和由此方法制造的电极
CN105074968B (zh) 锂电极和包含该锂电极的锂二次电池
KR101755121B1 (ko) 안정한 보호층을 갖는 리튬금속 전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CN110383539A (zh) 具有碳基薄膜的负极、其制造方法和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
JP2020524889A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01228653B (zh) 电极活性材料的预处理方法
CN110383540A (zh) 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制造方法和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
JP6609644B2 (ja) コバルト酸リチウムを合成するための正極活物質を含む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この製造方法
CN107658472A (zh) 包含网眼型集电器的负极、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和其制造方法
CN103650217A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使用其的负极以及二次电池
EP3955360A1 (en) Solid electrolyte composite and all-solid-state battery electrode comprising same
CN111801839A (zh) 具有绝缘膜的电极组件、其制造方法和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
CN110192294A (zh) 锂电极和包含所述锂电极的锂二次电池
CN111416103B (zh) 用于提高电池性能的具有支架结构的复合层和保护层的电极
KR20140064845A (ko) 전기화학 전지
CN104838520A (zh) 二次电池及其使用的间隔物
KR100948267B1 (ko) 실록산이 그라프팅된 다공성 분리막, 이의 제조방법 및이를 적용한 리튬 2차전지
KR101756938B1 (ko) 음극 활물질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KR101679367B1 (ko) 탄소-실리콘 복합 구조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7062151B2 (ja) 負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負極活物質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TW201331262A (zh) 包含含氮聚合物之電化電池
KR20170101451A (ko) 미세 기공들의 분리막을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4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Energy Solution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CHEM,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