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1706A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21706A CN108621706A CN201810161288.9A CN201810161288A CN108621706A CN 108621706 A CN108621706 A CN 108621706A CN 201810161288 A CN201810161288 A CN 201810161288A CN 108621706 A CN108621706 A CN 1086217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ntral
- siping
- tire
- center
- pattern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59—Depth of the sipe
- B60C11/1263—Depth of the sipe different within the same si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4—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continuous circumferential ribs, e.g. zig-za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0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wal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76—Three dimensional block surfaces departing from the enveloping tread contour
- B60C11/1384—Three dimensional block surfaces departing from the enveloping tread contour with chamfered block corn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74—Slant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about 5 to 35 degr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81—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 B60C2011/0383—Blind or isolated grooves at the centre of the trea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09—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traight at the tread surfa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0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 B60C2011/12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shape of the sipe sinusoidal or zigzag at the tread surfa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60C2011/1254—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with closed sipe, i.e. not extending to a groo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其能够以高水平兼顾干地操纵稳定性和冰上性能。中央花纹块(4)具有在轮胎轴向上对置的第一中央花纹槽(5A)及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a)、以及在轮胎轴向上对置的第二中央花纹槽(5B)和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b),并且,长度关系如下:LA/LA0≤1/2、LB/LB0≤1/2、Lb/Lb0=1/3~2/3、La/La0=1/3~2/3、LA<La、(LA+La)<LA0、LB<Lb、(LB+Lb)<LB0。具有高刚性区域(Y),其穿过第一虚线(y1)和第二虚线(y2)之间,而将贯通刀槽花纹间(3,3)连续延伸,其中第一虚线(y1)为贯穿中央花纹槽(5A)的中断端与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b)的中断端,第二虚线(y2)为贯穿中央花纹槽(5B)的中断端与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a)的中断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顾干地路面上的行驶性能(以下称作“干地操纵稳定性”)和冰路面上的行驶性能(以下称作“冰上性能”)的轮胎。
背景技术
在轮胎中,在胎面部形成多个刀槽花纹及花纹槽,并通过由其边缘产生的路面挖掘摩擦力(边缘效果)来确保冰上性能(例如参照下述的专利文献1)。
并且,为了提高该冰上性能而增加了刀槽花纹及花纹槽的形成条数以及长度。但是,刀槽花纹及花纹槽的形成条数及长度的增加却会导致花纹块刚性的下降,产生使干地操纵稳定性等下降这一问题。如此,冰上性能与干地操纵稳定性存在二律背反的关系,为了高水平地同时实现冰上性能与干地操纵稳定性而正在寻求进一步的改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683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实现干地操纵稳定性与冰上性能的轮胎。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其胎面部通过4条主槽而被划分5条陆地部,其中,所述主槽包括中央主槽并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延伸,所述陆地部包括被配设在轮胎赤道上的中央陆地部,
所述中央陆地部通过横切该中央陆地部的贯通刀槽花纹而被划分成多个中央花纹块,
各所述中央花纹块具备:
第一中央花纹槽,其从所述中央陆地部的轮胎轴向一侧的第一侧缘延伸,且在所述中央花纹块内中断;
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其从所述第一侧缘延伸,且在所述中央花纹块内中断;
第二中央花纹槽,其从所述中央陆地部的轮胎轴向另一侧的第二侧缘延伸,且在所述中央花纹块内中断,并且在轮胎轴向上与所述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对置;
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其从所述第二侧缘延伸,且在所述中央花纹块内中断,并且在轮胎轴向上与所述第一中央花纹槽对置,
所述第一中央花纹槽的长度LA为,将该第一中央花纹槽延长至所述第二侧缘时的延长长度LA0的1/2以下,
所述第二中央花纹槽的长度LB为,将该第二中央花纹槽延长至所述第一侧缘时的延长长度LB0的1/2以下,
所述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的长度Lb为,将该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延长至所述第二侧缘时的延长长度Lb0的1/3~2/3,
所述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的长度La为,将该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延长至所述第一侧缘时的延长长度La0的1/3~2/3,
所述长度LA小于长度La,且和(LA+La)小于所述延长长度LA0,
所述长度LB小于长度Lb,且和(LB+Lb)小于所述延长长度LB0,并且,
所述中央花纹块具有高刚性区域,该高刚性区域穿过第一虚线与第二虚线之间而将所述贯通刀槽花纹间连续延伸,且不具有槽及刀槽花纹,其中,所述第一虚线为穿过所述第一中央花纹槽的中断端与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的中断端,所述第二虚线为穿过第二中央花纹槽的中断端与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的中断端。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第一中央花纹槽、所述第二中央花纹槽,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以及所述贯通刀槽花纹与轮胎轴向同向倾斜。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第一虚线与第二虚线相互平行。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贯通刀槽花纹具有从所述第一侧缘延伸的第一刀槽花纹部、从所述第二侧缘延伸的第二刀槽花纹部、和将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所述第二刀槽花纹部间连结的连结刀槽花纹部,
并且,所述连结刀槽花纹部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所述第二刀槽花纹部的深度。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刀槽花纹部的深度相等,且所述连结刀槽花纹部的深度在所述中央主槽的深度的1/3以下。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中央花纹块在所述第一中央花纹槽,所述第二中央花纹槽与所述中央主槽交差的交差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拐角部分具备倒角部。
本发明的轮胎优选为,所述胎面部包括隔着第一中央主槽而在轮胎轴向一侧与所述中央陆地部相邻的第一中间陆地部、和隔着第二中央主槽而在轮胎轴向另一侧与所述中央陆地部相邻的第二中间陆地部,
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所述第二中间陆地部分别具备由花纹槽或横槽构成的第一槽体、第二槽体,
所述第一槽体具有与所述第一中央主槽交差的交差部,且在该交差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拐角部分具备倒角部,并且,
所述第二槽体具有与所述第二中央主槽交差的交差部,且在该交差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拐角部分具备倒角部,并且,
将所述第一槽体延长后的延长区域与将所述第一中央花纹槽延长后的延长区域在第一中央主槽内交差,
将所述第二槽体延长后的延长区域与将所述第二中央花纹槽延长后的延长区域在第二中央主槽内交差。
本说明书中,“刀槽花纹”及“刀槽花纹部”是指,具有1.5mm以下的宽度的刻痕,并且在接地时与刀槽花纹壁面相互接触。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中,中央陆地部通过贯通刀槽花纹而划分出中央花纹块。因此,与通过横槽而划分出花纹块的情况相比,会相对地提高花纹块刚性。而且,第一花纹槽、第二花纹槽、以及第一闭合刀槽花纹、第二闭合刀槽花纹各自一端在中央花纹块内中断,因而将花纹块刚性的下降抑制得较低。此外,第一花纹槽与第二闭合刀槽花纹在轮胎轴向上对置,且第二花纹槽与第一闭合刀槽花纹在轮胎轴向上对置,从而使花纹槽与闭合刀槽花纹分散配置。由此实现刚性的均匀化。
此外,各长度LA、LA0、LB、LB0、La、La0、Lb、Lb0存在如下关系。
LA/LA0≤1/2,
LB/LB0≤1/2,
1/3≤Lb/Lb0≤2/3,
1/3≤La/La0≤2/3,
LA<La,
(LA+La)<LA0,
LB<Lb,
(LB+Lb)<LB0,
因此,能够在加长花纹槽及闭合刀槽花纹的边缘长度的同时,形成将贯通刀槽花纹间连续延伸的高刚性区域。即,通过边缘长度增长来提高冰上性能,并且通过高刚性区域的形成来高度地维持花纹块刚性。并且通过它们的协作,从而能够高水平地同时实现冰上性能与干地操纵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为表示中央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3中的(A)、(B)表示中央花纹块的放大图。
图4中的(A)、(B)表示中央花纹块的比较例的放大图。
图5为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6为表示第一中间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7中的(A)为图6的E-E线剖视图,(B)为图6的F-F线剖视图。
图8为图6的G-G线剖视图。
图9为表示第一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10为图9的H-H线剖视图。
图11为表示第二中间陆地部及第二胎肩陆地部的放大图。
图12中的(A)、(B)为对延长区域的交差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3中的(A)为图11的B-B线剖视图,(B)为图11的C-C线剖视图。
图14为图11的D-D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例如可用于客车用、重载荷用的充气轮胎、以及轮胎的内部未被填充有加压空气的非空气式轮胎(例如无气轮胎)等各种各样的轮胎。图1中图示了轮胎1作为客车用的全季节轮胎而形成的情况。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具有指定了向车辆上的安装的朝向的非对称的胎面图案。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配置于轮胎轴向一侧(图1中为左侧)的第一胎面端Te1在车辆安装时位于车辆外侧,被配置于轮胎轴向另一侧(图1中为右侧)的第二胎面端Te2在车辆安装时位于车辆内侧。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方式,例如,也可应用于未限定了车辆安装的朝向的轮胎。
在充气轮胎的情况下,第一胎面端Te1及第二胎面端Te2是指,在正规状态的轮胎1上负载有正规载荷并以外倾角0°而平面地接地时的轮胎轴向两外侧的接地端的位置。此外,第一胎面端Te1与第二胎面端Te2之间的轮胎轴向距离称为胎面宽度TW。
“正规状态”是指,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上且填充有正规内压,并且为无负荷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各部的尺寸等是在正规状态下所测定出的值
“正规轮辋”为,在包括轮胎所基于的规格在内部规格体系中,该规格针对每个轮胎所规定的轮辋,例如若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若是TRA则为“Design Rim”、若是ETRTO则为“Measuring Rim”。
“正规内压”为,在包括轮胎所基于的规格在内部规格体系中,各规格针对每个轮胎所规定的气压,若是JATMA则为“最高气压”,若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若是ETRTO则为“INFLATIONPRESSURE”。
“正规载荷”为,在包括轮胎所基于的规格在内部规格体系中,各规格针对每个轮胎所规定的载荷,若是JATMA则为“最大负荷能力”,若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若是ETRTO则为“LOAD CAPACITY”。
胎面部2上配置有在轮胎周提高连续地延伸的4条主槽。4条主槽包括被配置于轮胎赤道C与第一胎面端Te1之间的第一中央主槽12及第一胎肩主槽11、以及被配置于轮胎赤道C与第二胎面端Te2之间的第二中央主槽13及第二胎肩主槽14。
第一胎肩主槽11、第二胎肩主槽14优选为,例如以槽中心线从轮胎赤道C起隔着胎面宽度TW的0.20~0.35倍的距离的方式配设。第一中央主槽12、第二中央主槽13优选为,例如,以槽中心线从轮胎赤道C起隔着胎面宽度TW的0.05~0.15倍的距离的方式配设。
各主槽11~14的槽宽度优选为,例如,胎面宽度TW的3%~7%。此外,在客车用轮胎的情况下,各主槽11~14的槽深优选为,例如,5~10mm左右。但是,各主槽11~14的尺寸并不局限于这样的范围。
胎面部2上配设有由各所述主槽11~14划分出的多个陆地部。具体而言,所述多个陆地部包括中央陆地部25、第一中间陆地部21、第二中间陆地部23、第一胎肩陆地部22、第二胎肩陆地部24。
所述中央陆地部25被配设在轮胎赤道C上。第一中间陆地部21隔着第一中央主槽12而在轮胎轴向一侧(车辆外侧)与所述中央陆地部25相邻。第一胎肩陆地部22隔着第一胎肩主槽11而在轮胎轴向一侧(车辆外侧)与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21相邻。第二中间陆地部23隔着第二中央主槽13而在轮胎轴向另一侧(车辆内侧)与所述中央陆地部25相邻。第二胎肩陆地部24隔着第二胎肩主槽14而在轮胎轴向另一侧(车辆内侧)与所述第二中间陆地部23相邻。
图2中示出中央陆地部25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中央陆地部25通过横切该中央陆地部25的贯通刀槽花纹3而划分成多个中央花纹块4。中央陆地部25在轮胎轴向上的宽度W7优选为,例如,胎面宽度TW的0.10~0.15倍。
所述贯通刀槽花纹3具备从中央陆地部25的轮胎轴向一侧的第一侧缘E1起延伸的第一刀槽花纹部3A、从轮胎轴向另一侧的第二侧缘E2起延伸的第二刀槽花纹部3B、和将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3A与第二刀槽花纹部3B间连结的连结刀槽花纹部3M。
本示例中显示了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3A与连结刀槽花纹部3M与第二刀槽花纹部3B呈钩状折曲连接的情况。钩状的贯通刀槽花纹3在载荷时,刀槽花纹的壁面彼此会呈钩状咬合,因此会确保中央陆地部25的刚性,故而优选。此外,在轮胎周向及轮胎轴向上边缘部分长度增加,因而也有助于冰雪上性能的提高。
第一刀槽花纹部3A、第二刀槽花纹部3B相对于轮胎轴向而彼此朝向同一方向倾斜。为了在轮胎轴向及轮胎周提高均衡地发挥出边缘效果,第一刀槽花纹部3A、第二刀槽花纹部3B相对于轮胎轴向的各角度θ10优选为例如30~40°。此外,为了直线行驶性,连结刀槽花纹部3M优选为,例如沿着相对于轮胎轴向以5°以下的角度、即轮胎轴向延伸。
图5中示出了贯通刀槽花纹3的A-A线剖视图。如图5所示,本示例的贯通刀槽花纹3中,连结刀槽花纹部3M的深度d15小于第一刀槽花纹部3A、第二刀槽花纹部3B的最小的深度d14。由此,可抑制由贯通刀槽花纹3而导致的中央陆地部25的刚性下降。因此,连结刀槽花纹部3M的深度d15优选为,第一中央主槽12、第二中央主槽13的深度d1的1/3以下。此外,从刚性平衡的观点出发,第一刀槽花纹部3A、第二刀槽花纹部3B的最小的深度d14优选为,互为相等。
本示例中,在刀槽花纹底,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3A、第二刀槽花纹部3B包括深底部57和比深底部57浅的浅底部58。各浅底部58例如被配设在贯通刀槽花纹3的轮胎轴向两端部。深底部57例如被配设在浅底部58与连结刀槽花纹部3M之间。本示例中浅底部58的深度相当于第一刀槽花纹部3A、第二刀槽花纹部3B的所述最小的深度d14。
如图2所示,中央花纹块4上配设有各1条第一中央花纹槽5A、第二中央花纹槽5B和各1条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b、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a。
第一中央花纹槽5A与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b各自从所述第一侧缘E1起向第二侧缘E2侧延伸,且在中央花纹块4内中断。此外,第二中央花纹槽5B与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a各自从所述第二侧缘E2起向第一侧缘E1侧延伸,且在中央花纹块4内中断。
此外,第一中央花纹槽5A与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a在轮胎轴向上对置。此外,第二中央花纹槽5B与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b在轮胎轴向对置。
在此,第一中央花纹槽5A与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a在轮胎轴向上“对置”是指,第一中央花纹槽5A的至少一部与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a的至少一部在轮胎轴向上相向(相对)。此外,第二中央花纹槽5B与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b在轮胎轴向上“对置”是指,第二中央花纹槽5B的至少一部与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b的至少一部在轮胎轴向上相向(相对)。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将花纹槽和闭合刀槽花纹分散配置,从而实现花纹块刚性的均匀化。
此时,使所述第一中央花纹槽5A、第二中央花纹槽5B、以及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b、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a优选为,相对于轮胎轴向而朝向与所述贯通刀槽花纹3的第一刀槽花纹部3A、第二刀槽花纹部3B相同方向倾斜。如此,通过向相同方向倾斜,从而可进一步实现花纹块刚性的均匀化。
为了在轮胎轴向及轮胎周提高均衡地发挥出边缘效果,第一中央花纹槽5A、第二中央花纹槽5B相对于轮胎轴向的各角度θ11优选为例如30~40°。尤其优选为,第一中央花纹槽5A、第二中央花纹槽5B互为平行。
为了在轮胎轴向及轮胎周提高均衡地发挥出边缘效果,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b、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a相对于轮胎轴向的各角度θ12优选为例如30~40°。尤其优选为,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b、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b彼此平行。
中央花纹块4中,第一中央花纹槽5A具备与第一中央主槽12交差的交差部QA。并且该交差部QA中的至少一方的拐角部分,尤其是锐角侧的拐角部分JA具备倒角部60。同样地,第二中央花纹槽5B具备与第二中央主槽13交差的交差部QB,该交差部QB中的至少一方的拐角部分,尤其是锐角侧的拐角部分JB具备倒角部60。在雪地路面上行驶时,该倒角部60会提高第一中央主槽12内的雪柱与第一中央花纹槽5A内的雪柱的接续强度,以及第二中央主槽13内的雪柱与第二中央花纹槽5B内的雪柱的接续强度。由此实现提高雪柱剪切力的效果。
如图3的(A)所示,
(a)第一中央花纹槽5A的长度LA为,将该第一中央花纹槽5A延伸至所述第二侧缘E2时的延长长度LA0的1/2以下,
(b)所述第二中央花纹槽5B的长度LB为,将该第二中央花纹槽5B延伸至所述第一侧缘E1时的延长长度LB0的1/2以下,
(c)所述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b的长度Lb为,将该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b延伸至所述第二侧缘E2时的延长长度Lb0的1/3~2/3,
(d)所述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a的长度La为,将该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a延伸至所述第一侧缘E1时的延长长度La0的1/3~2/3,
(e)所述长度LA小于长度La,且LA与La之和(LA+La)小于所述延长长度LA0,
(f)所述长度LB小于长度Lb,且LB与Lb之和(LB+Lb)小于所述延长长度LB0。
各长度LA、LA0、LB、LB0、La、La0、Lb、Lb0分别为沿着长度方向的槽宽度中心或刀槽花纹宽度中心的长度。
此外,如图3的(B)所示,中央花纹块4具备带状的高刚性区域Y,所述高刚性区域Y为,穿过第一虚线y1与第二虚线y2之间而将贯通刀槽花纹3、3间直线状地连续延伸。所述第一虚线y1被定义为,穿过第一中央花纹槽5A的中断端EA与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b的中断端Eb的直线。此外,第二虚线y2被定义为,穿过第二中央花纹槽5B的中断端EB与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a的中断端Ea的直线。另外,中断端EA、EB、Ea、Eb分别被特定在槽宽度的中心或刀槽花纹宽度的中心的位置处。
该高刚性区域Y不具有槽及刀槽花纹,从而显示出高弹性。因此,将所述长度LA、LB、La、Lb的边缘长度加长来提高冰上性能,并且通过高刚性区域Y的形成来抑制花纹块刚性的下降。即,能够高水平地同时实现冰上性能和干地操纵稳定性。
其效果为,通过满足所述条件(a)~(f)来实现。例如,在长度LA超过延长长度LA0的1/2的情况下、在长度LB超过延长长度LB0的1/2的情况下、在长度Lb超过延长长度Lb0的2/3的情况下、以及在长度La超过延长长度La0的2/3的情况下,不容易形成高刚性区域Y,从而不会发挥出花纹块刚性下降的抑制效果。此外,在长度之和(LA+La)在延长长度LA0以上的情况下、以及在长度之和(LB+Lb)在延长长度LB0以上的情况下,也不容易形成高刚性区域Y。
相反,在长度Lb低于延长长度Lb0的1/3的情况下、以及在长度La低于延长长度La0的1/3的情况下,边缘长度不足而难以充分确保冰上性能。此外,在长度LA在长度La以上以及长度LB在长度Lb以上的情况下,会导致边缘长度的不足或花纹块刚性的下降。
此外,在图4的(A)、(B)中示出与图3的中央花纹块4相比长度LA、LB、La、Lb相同,但未形成高刚性区域Y而导致花纹块刚性的下降较大的情况。在图4的(A)中,例如通过第一中央花纹槽5A与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a不对置,且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b与第二中央花纹槽5B不对置,从而不形成高刚性区域Y。在图4的(B)中,例如通过第一中央花纹槽5A与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a不对置,从而不形成高刚性区域Y。
高刚性区域Y优选为,第一虚线y1、第二虚线y2互为平行。此外,高刚性区域Y优选为,相对于轮胎轴向而向与第一中央花纹槽5A、第二中央花纹槽5B不同朝向而倾斜。
图6中图示出第一中间陆地部21的放大图。如图6所示,第一中间陆地部21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1优选为,胎面宽度TW的0.15~0.25倍。第一中间陆地部21具备第一槽体19,所述第一槽体19由花纹槽或横槽形成,且与所述第一中央主槽12交差。
本示例中,第一槽体19作为钩状的中间横槽15而形成。
中间横槽15(第一槽体19)包括第一花纹槽部16、第二花纹槽部17、刀槽花纹部18。第一花纹槽部16从第一胎肩主槽11延伸且相对于轮胎轴向而倾斜。第二花纹槽部17从第一中央主槽12延伸且向与第一花纹槽部16相同朝向而倾斜。刀槽花纹部18将第一花纹槽部16与第二花纹槽部17之间连通,且向第一花纹槽部16的反向而倾斜。
由于中间横槽15包含刀槽花纹部18,因而能够防止第一中间陆地部21的刚性下降,进而能够有助于干地操纵稳定性的提高。此外,由于在雪上行驶时,第一花纹槽部16及第二花纹槽部17发挥出雪柱剪切力,因而有助于雪上性能的提高。此外,由于中间横槽15中,刀槽花纹部18向第一花纹槽部16及第二花纹槽部17的反向而倾斜,因此使轮胎周向及轮胎轴向的边缘部分增加,进而使冰上性能提高。
此外,作为中间横槽15与第一中央主槽12交差的交差部QC,该交差部QC中的至少一方的拐角部分(尤其是锐角侧的拐角部分JC)具备倒角部61。本示例中,中间横槽15与第一胎肩主槽11交差的交差部QD中的至少一方的拐角部分(尤其是锐角侧的拐角部分JD)也具有倒角部61。在雪路面上行驶时,倒角部61会提高第一中央主槽12内的雪柱与中间横槽15内的雪柱的接续强度、以及第一胎肩主槽11内的雪柱与中间横槽15内的雪柱的接续强度,从而提高雪柱剪切力。
第一花纹槽部16及第二花纹槽部17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1优选为,例如20~30°。
第一花纹槽部16及第二花纹槽部17优选为,例如,未跨过第一中间陆地部21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而在之前中断。例如,第一花纹槽部16及第二花纹槽部17在轮胎轴向的长度L1优选为,第一中间陆地部21的宽度W1的0.30~0.40倍。
刀槽花纹部18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2优选为,例如25~40°。刀槽花纹部18相对于轮胎轴向的长度L2优选为,小于第一花纹槽部16及第二花纹槽部17的长度L1,尤其优选为所述长度L1的0.65~0.75倍。
图7的(A)中示出图6的中间横槽15的E-E线剖视图,图7的(B)中示出与由图7的(A)所示的中间横槽15在周向上相邻的中间横槽15的F-F线剖视图。如图7的(A)及图7的(B)所示,第一花纹槽部16优选为,例如,与第二花纹槽部17相比深度相同。
本示例中,中间横槽15(示于图7的(A))与中间横槽15(示于图7的(B))在轮胎周向上交替配设,其中,所述中间横槽15(示于图7的(A))具有第一花纹槽部16小于第二花纹槽部17的深度,所述中间横槽15(示于图7的(B))具有第二花纹槽部17小于第一花纹槽部16的深度。这样的方式能够使第一中间陆地部21均匀地摩损。此外,这样的花纹槽部的配置容易使第一中间陆地部21不规则地变形,从而有助于将花纹槽部内的雪排出。
第一花纹槽部16的深度d2及第二花纹槽部17的深度d3优选为,例如,第一中央主槽12的深度d1的0.45~0.75倍。深度d2与深度d3之比d2/d3优选设为,例如0.6~1.8。
刀槽花纹部18具有固定的深度d4,其深度d4优选为,例如,第一中央主槽12的深度d1的0.15~0.25倍。
如图6所示,第一中间陆地部21包括由多个所述中间横槽15所划分出的多个中间花纹块26。中间花纹块26中配设有将第一中间陆地部21横切的钩状中间刀槽花纹28。
钩状中间刀槽花纹28例如包括外倾斜部分28a、内倾斜部分28b、中倾斜部分28m。
外倾斜部分28a从第一胎肩主槽11延伸且向与第一花纹槽部16及第二花纹槽部17相同朝向而倾斜。内倾斜部分28b从第一中央主槽12延伸且向与外倾斜部分28a相同朝向而倾斜。中倾斜部分28m向内倾斜部分28b、外倾斜部分28a的反向而倾斜,且将内倾斜部分28b、外倾斜部分28a间连通。
钩状中间刀槽花纹28与后文叙述的中间刀槽花纹45(示于图11)同样,在轮胎周向及轮胎轴向上边缘部分增加,从而提高冰上性能。此外,刀槽花纹的壁面彼此互相钩状咬合,因而即使在横切陆地部的情况下也会高度地维持花纹块刚性。
内倾斜部分28b、外倾斜部分28a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3优选为,例如20~30°。内倾斜部分28b、外倾斜部分28a在轮胎轴向上的长度L3优选为,大于上述第一纹槽部16、第二花纹槽部17的长度L1。尤其,所述长度L3优选为,第一中间陆地部21的宽度W1的0.45~0.55倍。
中倾斜部分28m优选为,在轮胎轴向上与刀槽花纹部18交叠。由此,可抑制第一中间陆地部21的不均匀磨损。
中倾斜部分28m优选为,例如,相对于轮胎轴向而以大于刀槽花纹部18的角度θ4倾斜。尤其,中倾斜部分28m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4优选为,65~75°。
中倾斜部分28m优选为,具有小于刀槽花纹部18在轮胎轴向上的长度L4。中倾斜部分28m的所述长度L4优选为,例如,第一中间陆地部21的宽度W1的0.05~0.15倍。
图8示出了图6的钩状中间刀槽花纹28的G-G线剖视图。如图8所示,外倾斜部分28a及内倾斜部分28b各自包括深底部29和深度比深底部29浅的浅底部30。各浅底部30例如被形成在钩状中间刀槽花纹28的轮胎轴向的端部。深底部29例如被形成在浅底部30与钩状中间刀槽花纹28的中倾斜部分28m之间。这样的钩状中间刀槽花纹28通过中倾斜部分28m和浅底部30来高度地维持第一中间陆地部21的刚性。
深底部29的深度d5优选为,第一中央主槽12的深度d1的0.65~0.75倍。浅底部30的深度d6优选为,例如,深底部29的深度d5的0.60~0.70倍。
中倾斜部分28m优选为,例如,具有比外倾斜部分28a及内倾斜部分28b浅的深度d7。中倾斜部分28m的深度d7优选为,例如,外倾斜部分28a的深底部29的深度d5的0.20~0.30倍。此外,中倾斜部分28m的深度d7优选为,第一中央主槽12的深度d1的0.30倍以下。
如图6所示,中间花纹块26通过钩状中间刀槽花纹28而被划分出第一花纹块片26A和第二花纹块片26B。第一花纹块片26A例如被划分在钩状中间刀槽花纹28的轮胎周向的一侧(图6中为下侧),第二花纹块片26B例如被划分在钩状中间刀槽花纹28的轮胎周向的另一侧(图6中为上侧)。所述花纹块片26A、26B中配设有一端在各花纹块片26A、26B内中断的闭合刀槽花纹32A、32B。
被配设在第一花纹块片26A中的闭合刀槽花纹32A从第一胎肩主槽11延伸且向与外倾斜部分28a相同朝向而倾斜。被配设在第二花纹块片26B中的闭合刀槽花纹32B从第一中央主槽12延伸且向与内倾斜部分28b相同朝向而倾斜。该闭合刀槽花纹32A、32B可维持第一中间陆地部21的刚性,并且通过其边缘来提高冰上性能。
闭合刀槽花纹32A优选为,被配设在第二花纹槽部17的延长线上。此外闭合刀槽花纹32B优选为,被配设在第一花纹槽部16的延长线上。这样的闭合刀槽花纹32A、32B的配置会适当地促进中间花纹块26在轮胎周向上的剪切变形,从而有利于抑制中间横槽15内的积雪。
闭合刀槽花纹32A、32B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5优选为,例如20~30°。尤其,闭合刀槽花纹32A、32B优选为,分别与钩状中间刀槽花纹28的外倾斜部分28a或内倾斜部分28b大致平行地延伸。
图9中示出了第一胎肩陆地部22的放大图。第一胎肩陆地部22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3优选为,胎面宽度TW的0.15~0.30倍。
如图9所示,第一胎肩陆地部22通过沿着第一胎肩主槽11延伸的周向刀槽花纹34而被划分成第一胎面端Te1侧的主要部22a和第一胎肩主槽11侧的细宽部22b。细宽部22b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4为例如第一胎肩陆地部22的宽度W3的0.10~0.20倍。
第一胎肩陆地部22上配设有多个胎肩横槽35。胎肩横槽35包括从第一胎面端Te1延伸至第一胎肩主槽11的第一胎肩横槽35A、和从第一胎面端Te1延伸至周向刀槽花纹34的第二胎肩横槽35B。第一胎肩横槽35A、第二胎肩横槽35B在轮胎周向上交替配设。
图10中图示了图9的第一胎肩横槽35A的H-H线剖视图。如图10所示,第一胎肩横槽35A的内端部配设有底面隆起的连杆(tie bar)36。由此高度地维持第一胎肩陆地部22的刚性。
第二胎肩横槽35B通过内端在第一胎肩陆地部22内中断,从而高度地维持该第一胎肩陆地部22的刚性。
第一胎肩横槽35A、第二胎肩横槽35B间配设有在轮胎轴向上呈锯齿状延伸的胎肩刀槽花纹37。该胎肩刀槽花纹37通过内端在主要部22a内中断,从而高度地维持该第一胎肩陆地部22的刚性
图11中示出了第二中间陆地部23及第二胎肩陆地部24的放大图。第二中间陆地部23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5优选为,胎面宽度TW的0.10~0.20倍。此外,第二胎肩陆地部24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6优选为,胎面宽度TW的0.15~0.25倍。
第二中间陆地部23具备第二槽体20,所述第二槽体20由花纹槽或横槽形成,且与所述第二中央主槽13交差。
本示例中,第二槽体20作为中间横槽40而形成。该中间横槽40通过横切第二中间陆地部23,从而将第二中间陆地部23划分成多个中间花纹块39。
中间横槽40与所述第一中央花纹槽5A、第二中央花纹槽5B相对于轮胎轴向而向不同朝向倾斜。该中间横槽40包括轮胎轴向内侧的横槽部40a、和轮胎轴向外侧的横槽部40b。内侧的横槽部40a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6优选为,例如30~40°。
内侧的横槽部40a例如延伸至与第二中间陆地部23在轮胎轴向上的宽度中心位置相比靠第二胎肩主槽14侧。内侧的横槽部40a在轮胎轴向上的长度L5优选为,例如,第二中间陆地部23的所述宽度W5的0.65~0.80倍。外侧の横槽部40b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7优选为小于所述角度θ6,尤其优选为10~20°。
作为中间横槽40与第二中央主槽13交差的交差部QF,该交差部QF中的至少一方的拐角部分(尤其是锐角侧的拐角部分JF)具备倒角部62。本示例中,中间横槽40与第二胎肩主槽14交差的交差部QE中的至少一方的拐角部分(尤其是锐角侧的拐角部分JE)也具有倒角部62。在雪路面上行驶时,倒角部62会提高第二中央主槽13内的雪柱与中间横槽40内的雪柱的接续强度、以及第二胎肩主槽14内的雪柱与中间横槽40内的雪柱的接续强度,从而提高雪柱剪切力。
尤其如图12的(A)、(B)所示,将所述中间横槽15(第一槽体19)延长后的延长区域P1a与将所述第一中央花纹槽5A延长后的延长区域P1b在第一中央主槽12内交差。此外,将所述中间横槽40(第二槽体20)延长后的延长区域P2a与将所述第二中央花纹槽5B延长后的延长区域P2b在第二中央主槽13内交差。另外,“交差”是指,延长区域P1a、P1b的至少一部在第一中央主槽12内交差即可,此外延长区域P2a、P2b的至少一部在第二中央主槽13内交差即可。通过采用这样的方式构成,从而倒角部60、61与倒角部60、62协作,进而可进一步提高雪柱的接续强度。
图13的(A)中图示了图11的中间横槽40的B-B线剖视图。如图13的(A)所示,中间横槽40优选为,具有深底部41和比深底部41浅的深度的浅底部42。
更具体而言,内侧的横槽部40a优选为,具有轮胎轴向内侧的深底部41和轮胎轴向外侧的浅底部42,并且外侧的横槽部40b作为深底部41而形成。这样的中间横槽40通过浅底部42,从而高度地维持第二中间陆地部23的刚性。
深底部41的深度d8优选为,第二中央主槽13的深度d1的0.65~0.75倍。浅底部42的深度d9优选为,深底部41的深度d8的0.60~0.70倍。
各中间花纹块39上配设有1条钩状的中间刀槽花纹45和呈对的内中间闭合刀槽花纹46A、外中间闭合刀槽花纹46B。
中间刀槽花纹45具有从第二中央主槽13延伸的内倾斜部分45a、从第二胎肩主槽14延伸的外倾斜部分45b、和将所述内外倾斜部分45a、45b间连结的中倾斜部分45m。
所述内外倾斜部分45a、45b与所述中间横槽40同向倾斜。本示例中,中倾斜部分45m也与所述中间横槽40同向倾斜。
内倾斜部分45a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8a优选为,例如30~40°。外倾斜部分45b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8b优选为,小于所述角度θ8a,尤其优选为10~20°。此外,中倾斜部分45m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θ9优选为大于所述角度θ8a,尤其优选为65~75°。
为了实现干地操纵稳定性,外倾斜部分45b的轮胎轴向长度L45b优选为,小于内倾斜部分45a的轮胎轴向长度L45a。尤其,所述长度L45a优选为,第二中间陆地部23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5的0.4~0.5倍。此外,所述长度L45b优选为,第二中间陆地部23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5的0.1~0.3倍。
图13的(B)中图示了中间刀槽花纹45的C-C线剖视图。如图13的(B)所示,中间刀槽花纹45中,中倾斜部分45m具有小于内外倾斜部分45a、45b的深度。
内倾斜部分45a、外倾斜部分45b各自包括深底部47和比深底部47浅的深度的浅底部48。各浅底部48例如被配设在中间刀槽花纹45的两端部,深底部47被配设在浅底部48与中倾斜部分45m之间。这样的中间刀槽花纹45通过中倾斜部分45m和浅底部48,从而高度地维持第二中间陆地部23的刚性。
深底部47的深度d10优选为,第二中央主槽13的深度d1的0.65~0.75倍。浅底部48的深度d11优选为,第二中央主槽13的深度d1的0.40~0.50倍。中倾斜部分45m的深度d12优选为,第二中央主槽13的深度d1的0.15~0.25倍。
如图11所示,内中间闭合刀槽花纹46A从第二中央主槽13相对于轮胎轴向而倾斜延伸,并在第二中间陆地部23内中断。此外,外中间闭合刀槽花纹46B从第二胎肩主槽14相对于轮胎轴向而倾斜延伸,并在第二中间陆地部23内中断。内中间闭合刀槽花纹46A、外中间闭合刀槽花纹46B与所述内外倾斜部分45a、45b同向倾斜。内中间闭合刀槽花纹46A的轮胎轴向长度Lx优选为,所述长度L45a的60~80%。外中间闭合刀槽花纹46B的轮胎轴向长度Ly优选为,所述长度L45b的90~110%。
图14中图示了内中间闭合刀槽花纹46A、外中间闭合刀槽花纹46B的D-D线剖视图。如图14所示,内中间闭合刀槽花纹46A、外中间闭合刀槽花纹46B例如包括深底部47和比深底部47浅的深度的浅底部48。浅底部48被形成在各中间闭合刀槽花纹46A、46B的主槽侧的端部。深底部47及浅底部48的深度优选为,例如被设定在与上述的中间刀槽花纹45的深底部47及浅底部48同样的范围内。这样的内中间闭合刀槽花纹46A、外中间闭合刀槽花纹46B通过浅底部48,从而高度地维持第二中间陆地部23的刚性。
第二中间陆地部23中,所述中间刀槽花纹45、中间横槽40、外中间闭合刀槽花纹46B按顺序在轮胎周向一侧(图1、11中为下方侧)反复形成。此外,中间刀槽花纹45、中间横槽40、内中间闭合刀槽花纹46A按顺序在轮胎周向另一侧(图1、11中为上方侧)反复形成。这样的配置会提高刚性在周向上的均一性,从而有利于耐不均匀磨损性。
如图11所示,第二胎肩陆地部24具有在第二胎肩主槽14上开口的多个胎肩刀槽花纹9。胎肩刀槽花纹9包括从第二胎肩主槽14延伸的直线部9a和呈锯齿状从该直线部9a延伸至第二胎面端Te2的锯齿部9b。胎肩刀槽花纹9优选为,相对于轮胎轴向而与中间刀槽花纹45同向倾斜,尤其,胎肩刀槽花纹9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优选为,小于所述外倾斜部分45b的角度θ8b。
除了所述胎肩刀槽花纹9以外,第二胎肩陆地部24具有将该第二胎肩陆地部24横切的多个胎肩横槽49。由此第二胎肩陆地部24被划分成多个胎肩花纹块50。各胎肩花纹块50上配设有2条胎肩刀槽花纹9。胎肩横槽49沿着胎肩刀槽花纹9延伸,且其内端部配设有底面隆起的连杆51。
本示例中,在中间横槽40的延长线上配设有胎肩横槽49。由此,在雪上行驶时,通过中间横槽40、胎肩横槽49及第二胎肩主槽14,能够形成较大的雪柱,从而可提高雪上性能。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也可变更成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具有图1的基本图案的尺寸215/60R16的轮胎是基于表1的规格而试制出的。比较例1中,如图4(A)所示,通过第一中央花纹槽5A与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a不对置,且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6b与第二中央花纹槽5B不对置而不会形成高刚性区域Y。比较例2中,通过长度Lb小于延长长度Lb0的1/3,且长度La小于延长长度La0的1/3,从而具有高刚性区域Y,但边缘长度不足。比较例3中,通过长度Lb大于延长长度Lb0的2/3,且长度La大于延长长度La0的2/3,从而不会形成高刚性区域Y。比较例4中,通过长度LA大于延长长度LA0的1/2,且长度LB大于延长长度LB0的1/2,从而不会形成高刚性区域Y。针对各测试轮胎的冰雪上性能及干地操纵稳定性进行测试。各测试轮胎的共用规格、测试方法如下。
安装轮辋:16×6J
轮胎内压:210kPa
测试车辆:前轮驱动车、排气量2400cc
轮胎安装位置:全轮
<冰雪上性能>
冰雪路上,用GPS来测量将所述测试车辆从5km/h加速至20km/h时的行驶距离,并对平均加速度进行计算。结果为,将比较例1的平均加速度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从而显示出数值越大,冰雪上性能越优异。
<干地操纵稳定性>
所述测试车辆在干地路面上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通过驾驶员的感官来进行评价。结果为,将比较例1设为100的评分来表示,从而显示出数值越大,在干地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越优异。
测试的结果示于表1。
【表1】
测试的结果可确认出,实施例的轮胎高水平地同时实现干地操纵稳定性与冰上性能。
符号说明
1 轮胎
2 胎面部
3 贯通刀槽花纹
3A 第一刀槽花纹部
3B 第二刀槽花纹部
3M 连结刀槽花纹部
4 中央花纹块
5A 第一中央花纹槽
5B 第二中央花纹槽
6a 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
6b 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
12、13 中央主槽
19 第一槽体
20 第二槽体
21 第一中间陆地部
23 第二中间陆地部
25 中央陆地部
60、61、62 倒角部
C 轮胎赤道
E1 第一侧缘
E2 第二侧缘
EA、EB、Ea、Eb 中断端
JA、JB、JC、JD 拐角部分
P1a、P1b、P2a、P2b 延长区域
QA、QB、QC、QD 交差部
y1 第一虚线
y2 第二虚线
Y 高刚性区域
Claims (7)
1.一种轮胎,其特征在于,其胎面部通过4条主槽而被划分5条陆地部,其中,所述主槽包括中央主槽并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延伸,所述陆地部包括被配设在轮胎赤道上的中央陆地部,
所述中央陆地部通过横切该中央陆地部的贯通刀槽花纹而被划分成多个中央花纹块,
各所述中央花纹块具备:
第一中央花纹槽,其从所述中央陆地部的轮胎轴向一侧的第一侧缘延伸,且在所述中央花纹块内中断;
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其从所述第一侧缘延伸,且在所述中央花纹块内中断;
第二中央花纹槽,其从所述中央陆地部的轮胎轴向另一侧的第二侧缘延伸,且在所述中央花纹块内中断,并且在轮胎轴向上与所述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对置;
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其从所述第二侧缘延伸,且在所述中央花纹块内中断,并且在轮胎轴向上与所述第一中央花纹槽对置,
并且,所述第一中央花纹槽的长度LA为,将该第一中央花纹槽延长至所述第二侧缘时的延长长度LA0的1/2以下,
所述第二中央花纹槽的长度LB为,将该第二中央花纹槽延长至所述第一侧缘时的延长长度LB0的1/2以下,
所述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的长度Lb为,将该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延长至所述第二侧缘时的延长长度Lb0的1/3~2/3,
所述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的长度La为,将该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延长至所述第一侧缘时的延长长度La0的1/3~2/3,
所述长度LA小于长度La,且LA和La之和即LA+La小于所述延长长度LA0,
所述长度LB小于长度Lb,且LB和Lb之和即LB+Lb小于所述延长长度LB0,并且,
所述中央花纹块具有高刚性区域,该高刚性区域穿过第一虚线与第二虚线之间而将所述贯通刀槽花纹间连续延伸,且不具有槽及刀槽花纹,其中,所述第一虚线穿过所述第一中央花纹槽的中断端与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的中断端,所述第二虚线穿过第二中央花纹槽的中断端与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的中断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央花纹槽、所述第二中央花纹槽、第一中央闭合刀槽花纹、第二中央闭合刀槽花纹以及所述贯通刀槽花纹与轮胎轴向同向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虚线与所述第二虚线相互平行。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刀槽花纹具有从所述第一侧缘延伸的第一刀槽花纹部、从所述第二侧缘延伸的第二刀槽花纹部、以及将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和所述第二刀槽花纹部之间连结的连结刀槽花纹部,
并且,所述连结刀槽花纹部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所述第二刀槽花纹部的深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刀槽花纹部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刀槽花纹部的深度相等,且所述连结刀槽花纹部的深度在所述中央主槽的深度的1/3以下。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花纹块在所述第一中央花纹槽,所述第二中央花纹槽与所述中央主槽交差的交差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拐角部分具备倒角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部包括隔着第一中央主槽而在轮胎轴向一侧与所述中央陆地部相邻的第一中间陆地部、和隔着第二中央主槽而在轮胎轴向另一侧与所述中央陆地部相邻的第二中间陆地部,
所述第一中间陆地部、所述第二中间陆地部分别具备由花纹槽或横槽构成的第一槽体、第二槽体,
所述第一槽体具有与所述第一中央主槽交差的交差部,且在该交差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拐角部分具备倒角部,并且,
所述第二槽体具有与所述第二中央主槽交差的交差部,且在该交差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拐角部分具备倒角部,并且,
将所述第一槽体延长后的延长区域与将所述第一中央花纹槽延长后的延长区域在第一中央主槽内交差,
将所述第二槽体延长后的延长区域与将所述第二中央花纹槽延长后的延长区域在第二中央主槽内交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51639A JP6825434B2 (ja) | 2017-03-16 | 2017-03-16 | タイヤ |
JP2017-051639 | 2017-03-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21706A true CN108621706A (zh) | 2018-10-09 |
CN108621706B CN108621706B (zh) | 2021-10-08 |
Family
ID=61628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61288.9A Active CN108621706B (zh) | 2017-03-16 | 2018-02-27 | 轮胎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75917B2 (zh) |
EP (1) | EP3375635B1 (zh) |
JP (1) | JP6825434B2 (zh) |
CN (1) | CN10862170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35241A (zh) * | 2020-04-03 | 2022-11-11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轮胎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22095B2 (ja) * | 2016-11-24 | 2021-01-27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JP6819277B2 (ja) * | 2016-12-22 | 2021-01-27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JP6993815B2 (ja) * | 2017-08-31 | 2022-01-14 | Toyo Tire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7183747B2 (ja) * | 2018-12-03 | 2022-12-06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JP7205241B2 (ja) * | 2019-01-15 | 2023-01-17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CN109941048B (zh) * | 2019-03-12 | 2024-10-15 |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全天候suv子午线轮胎 |
JP7268429B2 (ja) | 2019-03-20 | 2023-05-08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JP7275780B2 (ja) * | 2019-04-03 | 2023-05-18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US20220185025A1 (en) * | 2019-04-05 | 2022-06-16 |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 Truck tire with circumferential sipe having blind micro sipes |
JP7459675B2 (ja) * | 2020-06-16 | 2024-04-02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WO2022118638A1 (ja) * | 2020-12-02 | 2022-06-09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JP2023096718A (ja) * | 2021-12-27 | 2023-07-07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JP7553842B2 (ja) | 2023-02-14 | 2024-09-19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229721A1 (en) * | 2008-03-12 | 2009-09-17 | Akio Ikeda | Studless tire |
US20090255614A1 (en) * | 2008-04-11 | 2009-10-15 |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 Pneumatic tire |
WO2015178442A1 (ja) * | 2014-05-22 | 2015-11-26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6183652A (zh) * | 2016-09-27 | 2016-12-07 | 安徽和鼎轮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舒适性轿车轮胎 |
CN108297623A (zh) * | 2016-12-22 | 2018-07-20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轮胎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29283B1 (zh) * | 1970-08-10 | 1981-07-07 | ||
FR2138542B1 (zh) * | 1971-05-27 | 1974-02-15 | Michelin & Cie | |
US4351381A (en) * | 1978-02-14 | 1982-09-28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Tread for pneumatic tire |
JPH0326964Y2 (zh) * | 1986-12-24 | 1991-06-11 | ||
JP3061276B2 (ja) * | 1988-07-29 | 2000-07-10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US5209793A (en) * | 1991-05-15 | 1993-05-11 | Bridgestone/Firestone, Inc. | Low noise pneumatic tire tread with voids balanced over each half tread region |
JP3122902B2 (ja) * | 1991-12-13 | 2001-01-09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2876450B2 (ja) * | 1993-12-28 | 1999-03-31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US5964267A (en) * | 1994-05-10 | 1999-10-12 | Uniroyal Englebert Reifen Gmbh | Tread configuration |
JP3813709B2 (ja) * | 1997-09-03 | 2006-08-23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3335118B2 (ja) * | 1998-01-19 | 2002-10-15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重荷重用タイヤ |
JP4392944B2 (ja) * | 2000-02-21 | 2010-01-06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陸部構造 |
EP1468845B1 (en) * | 2001-12-26 | 2010-08-18 |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 Pneumatic radial tire |
JP4274355B2 (ja) * | 2003-04-09 | 2009-06-03 |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4889277B2 (ja) * | 2005-10-18 | 2012-03-07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USD524233S1 (en) * | 2005-10-19 | 2006-07-04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Tire tread |
JP4217267B1 (ja) * | 2007-09-13 | 2009-01-28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5297778B2 (ja) * | 2008-02-27 | 2013-09-25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4816675B2 (ja) * | 2008-04-22 | 2011-11-16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4830005B2 (ja) * | 2009-06-10 | 2011-12-07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5404378B2 (ja) | 2009-12-28 | 2014-01-29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FR2961744B1 (fr) * | 2010-06-29 | 2012-08-03 | Michelin Soc Tech | Bande de roulement a bruit de roulage reduit |
JP5921073B2 (ja) * | 2011-03-14 | 2016-05-24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MX2014003784A (es) * | 2011-09-29 | 2014-07-24 | Michelin & Cie | Neumatico con banda de rodadura que tiene traccion mejorada sobre nieve y tracción en seco. |
US20140230980A1 (en) * | 2011-09-29 | 2014-08-21 |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 Tire with tread having improved snow and dry traction |
JP5391262B2 (ja) * | 2011-12-29 | 2014-01-15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5462898B2 (ja) * | 2012-01-25 | 2014-04-02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EP2620299B1 (en) * | 2012-01-26 | 2015-06-17 |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 Pneumatic tire |
JP5629283B2 (ja) * | 2012-03-15 | 2014-11-19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5835112B2 (ja) * | 2012-06-05 | 2015-12-24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5571207B1 (ja) * | 2013-02-07 | 2014-08-13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スタッダブルタイヤ |
JP5732089B2 (ja) * | 2013-02-26 | 2015-06-10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5732091B2 (ja) * | 2013-02-27 | 2015-06-10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5715655B2 (ja) * | 2013-03-22 | 2015-05-13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6077934B2 (ja) * | 2013-05-27 | 2017-02-08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EP2808179B1 (en) * | 2013-05-27 | 2015-10-21 |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 Pneumatic tire |
WO2015079858A1 (ja) * | 2013-11-27 | 2015-06-04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5981952B2 (ja) | 2014-03-07 | 2016-08-31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WO2016027648A1 (ja) * | 2014-08-19 | 2016-02-25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6794717B (zh) * | 2014-09-05 | 2019-05-14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JP6104215B2 (ja) * | 2014-09-24 | 2017-03-29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6118307B2 (ja) * | 2014-12-17 | 2017-04-19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6332086B2 (ja) * | 2015-03-10 | 2018-05-30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6657587B2 (ja) * | 2015-04-10 | 2020-03-04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6405284B2 (ja) * | 2015-04-17 | 2018-10-17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FR3035820A1 (fr) * | 2015-05-07 | 2016-11-11 | Michelin & Cie | Bande de roulement comportant un bloc presentant une pluralite de decoupure |
JP6511351B2 (ja) * | 2015-07-02 | 2019-05-15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6467309B2 (ja) * | 2015-07-16 | 2019-02-13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JP6582726B2 (ja) * | 2015-08-20 | 2019-10-02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JP6834205B2 (ja) | 2016-07-12 | 2021-02-24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 |
FR3058090A1 (fr) * | 2016-11-03 | 2018-05-04 |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 Bande de roulement comportant un bloc allonge presentant une pluralite de decoupures |
JP6855800B2 (ja) * | 2017-01-13 | 2021-04-07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USD826138S1 (en) * | 2017-01-30 | 2018-08-21 |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 Tire for automobile |
-
2017
- 2017-03-16 JP JP2017051639A patent/JP6825434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2-27 CN CN201810161288.9A patent/CN108621706B/zh active Active
- 2018-03-08 US US15/915,926 patent/US10675917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3-13 EP EP18161426.4A patent/EP3375635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229721A1 (en) * | 2008-03-12 | 2009-09-17 | Akio Ikeda | Studless tire |
US20090255614A1 (en) * | 2008-04-11 | 2009-10-15 |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 Pneumatic tire |
WO2015178442A1 (ja) * | 2014-05-22 | 2015-11-26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06183652A (zh) * | 2016-09-27 | 2016-12-07 | 安徽和鼎轮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舒适性轿车轮胎 |
CN108297623A (zh) * | 2016-12-22 | 2018-07-20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轮胎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35241A (zh) * | 2020-04-03 | 2022-11-11 |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 轮胎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675917B2 (en) | 2020-06-09 |
US20180264892A1 (en) | 2018-09-20 |
EP3375635B1 (en) | 2021-06-02 |
EP3375635A1 (en) | 2018-09-19 |
CN108621706B (zh) | 2021-10-08 |
JP6825434B2 (ja) | 2021-02-03 |
JP2018154189A (ja) | 2018-10-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21706A (zh) | 轮胎 | |
US10994575B2 (en) | Tire | |
CN107554198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2700366B (zh) | 充气轮胎 | |
JP4330561B2 (ja) | 重荷重用タイヤ | |
CN107444024A (zh) | 充气轮胎 | |
CN106183642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5751824B (zh) | 充气轮胎 | |
CN108382134A (zh) | 轮胎 | |
JP6776620B2 (ja) | タイヤ | |
JP2018001976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06051891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8725101A (zh) | 轮胎 | |
CN108790617A (zh) | 轮胎 | |
CN105764708B (zh) | 冬用轮胎 | |
CN110271373A (zh) | 轮胎 | |
JP2017170938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10406327A (zh) | 轮胎 | |
JP4283783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5636802B (zh) | 充气轮胎 | |
JP2018001936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06056459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4367667B1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7539029A (zh) | 轮胎 | |
US11407256B2 (en) | Ty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