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95605A - 支架和医疗机器 - Google Patents

支架和医疗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95605A
CN108495605A CN201680079927.6A CN201680079927A CN108495605A CN 108495605 A CN108495605 A CN 108495605A CN 201680079927 A CN201680079927 A CN 201680079927A CN 108495605 A CN108495605 A CN 108495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h
row
holder
tubular structure
bend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99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95605B (zh
Inventor
中野英
中野英一
小林史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Lifel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Lifel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Lifel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Lifeli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95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5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95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956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6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61F2/90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使用时的便利性的支架等。支架(11)具备第一网眼状构造体(网眼状构造体111)。该第一网眼状构造体(网眼状构造体111)使用具有直线部(s1)和弯曲部(b1)的1根或多根第一线材(线材W1)形成,并且具有沿着轴向(Z)延伸的筒状构造。在该第一网眼状构造体中,通过沿着轴向(Z)邻接的列的网眼图案彼此的交叉部与弯曲部(b1)互相连接,形成有第一连接部(连接部C11)。另外,通过以第一网眼状构造体的沿着轴向(Z)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为起点,第1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与第3列以后的奇数列中的一个奇数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互相连接,形成有第二连接部(连接部C12)。

Description

支架和医疗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例如消化管等体内的管状器官的支架,以及具备这样的支架的覆膜支架(Covered stent)或支架移植物(Stent graft)等医疗机器。
背景技术
适用(留置)于消化管的支架(消化管支架),用于推开因肿瘤而变狭窄的消化管的内腔。一般来说,这样的支架具有使用1根或多根线材的网眼状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9-5010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将上述支架留置于消化管时,例如如果支架的端部松弛等,那么就不能保持支架的形状(筒状构造),从而有可能不能发挥上述支架本来的功能,结果有可能导致使用支架时的便利性降低。因此,期望提出一种可以提高使用支架时的便利性的手法。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使用时的便利性的支架,以及具备这样的支架的医疗机器。
本发明的支架具备第一网眼状构造体。第一网眼状构造体使用具有直线部和弯曲部的1根或多根第一线材形成,并且具有沿着轴向延伸的筒状构造。在第一网眼状构造体中,通过使第一线材彼此在直线部互相交叉的交叉部沿着筒状构造的周向并列设置,并且第一线材各自在周向上环绕,形成有1列分的网眼图案,并且通过第一线材彼此分别在轴向上依次偏离行进,形成有沿着轴向邻接的多列网眼图案。通过沿着轴向邻接的列的网眼图案彼此的交叉部与弯曲部互相连接,形成有第一连接部。另外,通过以第一网眼状构造体的沿着轴向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为起点,第1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与第3列以后的奇数列中的一个奇数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互相连接,形成有第二连接部。
再有,在这里所说的“连接”,意味着:线材的弯曲部彼此,或者,线材的弯曲部与线材彼此的交叉部互相搭连(接合)的状态。
本发明的医疗机器具备:筒状部件,以及配置在该筒状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上的至少1个上述本发明的支架。
在本发明的支架和医疗机器中,通过以上述第一网眼状构造体的沿着轴向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为起点,第1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与第3列以后的奇数列中的一个奇数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互相连接,形成有第二连接部。由此,在将该支架留置于消化管时,可以防止上述至少一方的端部附近(端部区域)的松弛,而容易保持支架的形状(筒状构造)。
在本发明的支架和医疗机器中,上述第二连接部优选地形成在上述网眼图案的交叉部的外周侧。在这样做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导致第二连接部弹至支架的内周侧(消化管的内腔侧)的风险,其结果是:能够谋求更加提高使用支架时的便利性。
另外,优选地,以上述两端部的双方的端部为起点,形成上述第二连接部。在这样做的情况下,因为可以防止双方的端部附近(端部区域)的松弛,所以更加容易保持支架的形状,其结果是:能够谋求更加提高使用支架时的便利性。
并且,上述一个奇数列的网眼图案优选第3列或第5列的网眼图案。也就是说,优选地,通过第1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与第3列或第5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互相连接,形成有上述第二连接部。在这样做的情况下,与例如上述一个奇数列的网眼图案是第7列以后的奇数列的情况(通过第1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与第7列以后的奇数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互相连接,形成有上述第二连接部的情况)相比,如下所述。也就是说,可以避免起因于第1列的网眼图案的第一线材沿着上述轴向直立而导致的支架的弯曲困难。总之,第1列的网眼图案的第一线材不易沿着上述轴向直立,结果容易维持支架的弯曲性。
在本发明的支架和医疗机器中,也可以进一步设置第二网眼状构造体,该第二网眼状构造体使用与上述第一网眼状构造体的第一线材交叉的1根或多根第二线材形成,并且上述第二线材彼此没有互相连接。在这样做的情况下,因为除了第一网眼状构造体之外,还形成有第二网眼状构造体,所以整个支架的网眼变小(细)。另外,因为在第一网眼状构造体中,第一线材彼此互相连接(形成有上述各连接部),另一方面,第二网眼状构造体的第二线材彼此没有互相连接;所以可以避免伴随第二网眼状构造体的追加而连接部的个数增加。因此,可以在维持支架的变形特性(追随性、缩径性、扩径力等)的同时,更加缩小支架的网眼(在支架留置后,更不易产生由于肿瘤的侵入而导致的再次狭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上述第一网眼状构造体由多个第一单位构造构成,并且上述第二网眼状构造体由多个第二单位构造构成;那么也可以如下所述。
也就是说,第二单位构造的沿着支架的轴向的长度可以大于等于第一单位构造的沿着上述轴向的长度(第一手法)。在这样做的情况下,与例如以下的第二手法的情况相比,可以通过少数的第二单位构造来分割整个支架的第一单位构造,从而整个支架的第二线材的弯曲部的个数变少。其结果是:因为例如在从传输护套等拔出支架时,支架的各个弯曲部与传输护套等之间产生的摩擦(卡住)减少,容易从传输护套等拔出支架;所以操作性得到提高。另外,因为整个支架的弯曲部的总数变少,所以支架的变形特性(缩径性等)也得到提高。
或者,第二单位构造的沿着上述轴向的长度也可以小于第一单位构造的沿着上述轴向的长度(第二手法)。在这样做的情况下,与例如上述第一手法的情况相比,虽然整个支架的第二线材的弯曲部的个数增加;但是因为在与第一线材的连接部的形成位置偏离的位置配置该弯曲部,所以能够维持支架的变形特性(追随性、缩径性等)。另外,因为第二单位构造的上述轴向的尺寸变小,所以支架的网眼变得更小。其结果是:在支架留置后,更加不易产生由于肿瘤的侵入而导致的再次狭窄。
另外,上述多个第一单位构造各自也可以被第二网眼状构造体分割成4个以上的区域。在这样做的情况下,因为伴随由第二网眼状构造体(第二线材)对第一单位构造的分割数的增加,支架的网眼变小;所以在支架留置后,更加不易产生由于肿瘤的侵入而导致的再次狭窄。
在这里,形成在上述第一网眼状构造体中的多个连接部(上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没有被第二单位构造包围。在这样做的情况下,因为连接部周围的第2单位构造的个数变少,所以可以提高支架的变形特性(追随性、缩径性等)。
或者,形成在上述第一网眼状构造体中的多个连接部也可以全部被第二单位构造包围。在这样做的情况下,因为整个支架的网眼变得更小,所以在支架留置后,更加不易产生由于肿瘤的侵入而导致的再次狭窄。
根据本发明的支架和医疗机器,因为上述第二连接部(上述第1列的网眼图案和上述一个奇数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彼此的连接部)以上述至少一方的端部为起点而形成;所以在将支架留置于消化管时,能够防止至少一方的端部附近(端部区域)的松弛,从而能够容易地保持支架的形状。因此,可以提高使用支架时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架的概略结构例子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支架的主要部分的详细结构例子的示意展开图。
图3是比较例的支架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例子的示意展开图。
图4是变形例的支架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例子的示意展开图。
图5是应用例的医疗机器的概略结构例子的示意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再有,说明按以下的顺序进行。
1.实施方式(仅使用第一网眼状构造体构成的支架的例子)
2.变形例(使用第一、第二网眼状构造体的双方构成的支架的例子)
3.应用例(将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支架应用于医疗机器的情况的例子)
4.其他变形例
<1.实施方式>
[概略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支架(支架11)的概略结构例子的示意立体图。支架11是适用于例如消化管等体内的管状器官的器具,如后所述,用于推开因肿瘤而变狭窄的消化管的内腔。具体地说,支架11留置在治疗对象部位(例如大肠等消化管内)。
该支架11如图1所示,具有沿着其轴向(Z轴方向)延伸的筒状(圆筒状)构造。支架11的沿着轴向Z的长度例如为3~20cm左右。另一方面,支架11的扩张时的外径(沿着周向R的长度)例如为10~50mm左右。
支架11使用线材W1(Wire)构成,如上所述具有筒状构造。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筒状构造由网眼状构造构成,并且这样的筒状网眼状构造通过以所定的图案(后述的网眼图案)编织线材W1而形成。再有,关于该支架11的网眼状构造(线材W1的编织图案)的详细内容,在后面叙述(图2)。
在这里,作为该线材W1的材料,优选金属线材,特别是优选地采用由热处理赋予了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的形状记忆合金。但是,根据用途,作为线材W1的材料,也可以使用不锈钢、钽(Ta)、钛(Ti)、铂(Pt)、金(Au)、钨(W)等。作为上述形状记忆合金,优选地使用例如镍(Ni)-Ti合金、铜(Cu)-锌(Zn)-X(X=铝(Al)、铁(Fe)等)合金、Ni-Ti-X(X=Fe、Cu、钒(V)、钴(Co)等)合金等。再有,作为这样的线材W1,也可以使用例如合成树脂等。另外,作为线材W1,也可以使用:在金属线材的表面用镀敷等手段被覆Au、Pt等而成的线材,或者,将由Au、Pt等不透射放射线的素材构成的芯材用合金覆盖而成的复合线材。
再有,该线材W1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线材”的一个具体例子。
[详细结构]
接着,参照图2,对图1所示的支架11的详细结构例子(上述网眼状构造的结构例子)进行说明。图2是支架11的主要部分(两端部附近的区域)的详细结构例子的示意展开图,并且沿着图1所示的轴向Z和周向R的各个方向表示。
(网眼状构造体111的基本结构)
该支架11首先如图2所示,是分别沿着轴向Z和周向R延伸的构造体,具有网眼状构造体111。该网眼状构造体111使用包括直线部s1和弯曲部b1且呈波形形状(曲折构型)的1根或多根线材(在本例中为1根线材W1)形成。
再有,这样的网眼状构造体111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网眼状构造体”的一个具体例子。
这里在该网眼状构造体111中,形成有沿着轴向Z邻接的多列网眼图案。另外,在各列(1列分)网眼图案中,线材W1以下列方式在周向R上环绕:线材W1彼此在它们的直线部s1互相交叉(形成交叉部)配置,并且该交叉部沿着周向R并列设置(散置)。于是,构成这样的1列分的网眼图案的线材W1彼此分别在轴向Z上依次反复偏离行进(移动),由此形成如上所述的多列网眼图案。
在这样的各列(1列分)网眼图案中,具体地说,通过线材W1一边呈上述波形形状、一边沿着周向R环绕2次而形成。详细地说,各列网眼图案由第一周的环即第一环(例如后述的环L11、L21、L31等)与第二周的环即第二环(例如后述的环L12、L22、L32等)构成。这些第一环与第二环在各列网眼图案内,呈波形形状的相位沿着周向R互相仅偏离半间距(pitch)(1/2间距)份的状态。由此,在各列网眼图案中,上述交叉部沿着周向R并列设置。再有,在这样的交叉部中,上述第一环与第二环以交替上下的方式交叉。
另外,沿着轴向Z邻接的列的网眼图案呈波形形状的相位沿着周向R互相仅偏离1/4间距份的状态。具体地说,如果以网眼状构造体111的沿着轴向Z的端部为起点,那么第n列(n:自然数)的网眼图案与第(n+1)列的网眼图案呈波形形状的相位沿着周向R互相仅偏离1/4间距份的状态。同样,第(n+1)列的网眼图案与第(n+2)列的网眼图案呈波形形状的相位沿着周向R互相仅偏离1/4间距份的状态。因此,第n列的网眼图案与第(n+2)列的网眼图案呈波形形状的相位沿着周向R互相仅偏离1/2间距份的状态。但是,在这些第n列的网眼图案与第(n+2)列的网眼图案中,上述第一环彼此的弯曲部b1的位置沿着周向R互相一致,并且上述第二环彼此的弯曲部b1的位置沿着周向R互相一致。
在这里,参照图2,对这样的网眼状构造体111的多列的网眼图案,将以网眼状构造体111的沿着轴向Z的两端部为起点的3列份(第1列~第3列)的网眼图案作为例子,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是,关于第4列以后的网眼图案也呈与这些第1列~第3列的网眼图案同样的图案。
再有,在下文中,从上述两端部开始的第1列的网眼图案各自由作为上述第一环的环L11与作为上述第二环的环L12构成。同样,从两端部开始的第2列的网眼图案各自由作为第一环的环L21与作为第二环的环L22构成。另外,从两端部开始的第3列的网眼图案各自由作为第一环的环L31与作为第二环的环L32构成。
首先,如图2所示,在第1列的网眼图案内,环L11与环L12呈波形形状的相位沿着周向R互相仅偏离1/2间距份的状态。同样,在第2列的网眼图案内,环L21与环L22呈波形形状的相位沿着周向R互相仅偏离1/2间距份的状态。在第3列的网眼图案内,环L31与环L32呈波形形状的相位沿着周向R互相仅偏离1/2间距份的状态。由此,分别在这些第1列~第3列的网眼图案中,上述交叉部沿着周向R并列设置。再有,如图2所示,在这样的交叉部中,环L11与L12彼此以交替上下的方式交叉,环L21与L22彼此以交替上下的方式交叉,环L31与L32彼此以交替上下的方式交叉。
另外,如图2所示,第1列的网眼图案与第2列的网眼图案呈波形形状的相位沿着周向R互相仅偏离1/4间距份的状态。同样,第2列的网眼图案与第3列的网眼图案呈波形形状的相位沿着周向R互相仅偏离1/4间距份的状态。因此,第1列的网眼图案与第3列的网眼图案呈波形形状的相位沿着周向R互相仅偏离1/2间距份的状态。但是,在这些第1列的网眼图案与第3列的网眼图案中,环L11与L31彼此的弯曲部b1的位置沿着周向R互相一致,并且环L12与L32彼此的弯曲部b1的位置沿着周向R互相一致。换句话说,如图2所示,环L11的弯曲部b1与环L31的弯曲部b1沿着轴向Z互相邻接配置。同样,环L12的弯曲部b1与环L32的弯曲部b1沿着轴向Z互相邻接配置。
(连接部C11)
另外,在这样的网眼状构造体111中,在沿着该轴向Z的形成区域的全区域中,形成有如下所述的连接部(互相搭连部)C11。也就是说,在该网眼状构造体111中,在沿着轴向Z邻接的列的网眼图案彼此之间,通过前述的交叉部与弯曲部b1互相连接,形成连接部C11。再有,分别在这样的连接部C11中,如图2所示,弯曲部b1位于交叉部的外侧(外周侧)。
具体地说,前述的第n列的网眼图案的交叉部与第(n+1)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通过以弯曲部b1位于交叉部的外周侧的方式互相连接,形成连接部C11。同样,第(n+1)列的网眼图案的交叉部与第(n+2)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通过以弯曲部b1位于交叉部的外周侧的方式互相连接,形成连接部C11。另外,该第(n+1)列的网眼图案的交叉部与第n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也通过弯曲部b1位于交叉部的外周侧的方式互相连接,形成连接部C11。同样,第(n+2)列的网眼图案的交叉部与第(n+1)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也通过弯曲部b1位于交叉部的外周侧的方式互相连接,形成连接部C11。通过这样的连接部C11形成在网眼状构造体111的全区域,可以避免在支架11弯曲的状态下线材W1弹至内周侧(内腔侧)的风险。
在这里,也参照图2,对这样的网眼状构造体111的连接部C11,将以网眼状构造体111的沿着轴向Z的两端部为起点的3列份(第1列~第3列)的网眼图案作为例子,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首先,如图2所示,通过第1列的网眼图案的交叉部与第2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互相连接(接合),形成连接部C11。同样,通过第2列的网眼图案的交叉部与第3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互相连接,形成连接部C11。另外,也通过该第2列的网眼图案的交叉部与第1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互相连接,形成连接部C11。同样,也通过第3列的网眼图案的交叉部与第2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互相连接,形成连接部C11。
再有,这样的连接部C11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连接部”的一个具体例子。
(连接部C12)
在这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网眼状构造体111中,除了上述连接部C11(交叉部-弯曲部b1的连接)之外,在一部分形成区域,进一步形成以下的连接部C12(弯曲部b1彼此的连接)。
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在该网眼状构造体111中,以沿着该轴向Z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在图2的例子中为双方的端部)为起点,如下形成连接部C12。也就是说,通过第1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与第3列以后的奇数列中的所定的奇数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互相连接,形成连接部C12。另外,作为该所定的奇数列的网眼图案,例如优选第3列或第5列的网眼图案。总之,优选地,通过第1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与第3列或第5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互相连接,形成连接部C12。
在该图2的例子中,更具体地说,上述所定的奇数列的网眼图案为第3列的网眼图案。总之,在图2的例子中,通过第1列的网眼图案(环L11或环L12)的弯曲部b1与第3列的网眼图案(环L31或环L32)的弯曲部b1在连接部C11的形成区域互相连接,形成连接部C12。
再有,这样的连接部C12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连接部”的一个具体例子。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网眼状构造体111的沿着轴向Z的形成区域中的上述至少一方的端部附近(端部区域)以外的区域(中间区域),仅形成连接部C11(交叉部-弯曲部b1的连接),而没有形成上述连接部C12(弯曲部b1彼此的连接)。在这样的网眼状构造体111中,连接部C12(第1列和第3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彼此的连接部)被选择性地形成在上述至少一方的端部附近(在图2的例子中为双方的端部附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至少一方的端部附近(在图2的例子中为双方的端部附近)的连接部C11的形成区域,连接部C12的形成位置如下所述。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连接部C12(例如第1列和第3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彼此的连接部)形成在网眼图案(例如第2列的网眼图案的环L21、L22彼此)的交叉部的外周侧。
(单位构造U1)
并且,这样的网眼状构造体111如图2所示,由分别沿着轴向Z和周向R并列配置的多个单位构造U1构成。在该图2的例子中,各个单位构造U1由被线材W1的多个环(例如环L11、L12、L21、L22、L31、L32的任何一个)包围的区域构成。具体地说,各个单位构造U1呈以弯曲部b1和前述交叉部为顶点的大致菱形状。另外,在本例中,单位构造U1的沿着轴向Z的长度(轴向长L1:例如8~24mm左右)与各列的网眼图案(例如环L11、L12、L21、L22、L31、L32)的波高大致一致。
再有,这样的单位构造U1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单位构造”的一个具体例子。
[作用·效果]
(A.基本动作)
该支架11通过在进行患者的消化管附近的肿瘤等的治疗时,留置在该治疗对象的部位(例如大肠等消化管内),从而可以推开因肿瘤而变狭窄的消化管的内腔。
这时,具体地说,首先,在所定的传输护套(Delivery sheath)内插入收缩状态的支架11,并且将该传输护套插入消化管内,由此支架11被输送到患部附近。于是,通过支架11从传输护套内展开、扩径,支架11被留置在患部(治疗对象的部位)。
(B.关于支架11的网眼状构造)
接着,参照图2和图3,对支架11的网眼状构造的作用和效果,一边与比较例比较、一边进行详细的说明。
(B-1.比较例)
图3是比较例的支架(支架100)的主要部分(两端部附近的区域)的结构例子的示意展开图。在该比较例1的支架100中,使用线材W1的网眼状构造体101的结构(网眼图案)与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1的网眼状构造体111的结构不同。
具体地说,在该比较例的网眼状构造体101中,如图3所示,虽然形成有前述的连接部C11(交叉部-弯曲部b1的连接),但是与本实施方式的网眼状构造体111不同,没有形成前述的连接部C12(弯曲部b1彼此的连接)。更具体地说,该网眼状构造体101与网眼状构造体111不同,第1列的网眼图案(环L11、L12)的弯曲部b1与第3列以后的奇数列中的所定的奇数列(例如第3列)的网眼图案(环L31、L32)的弯曲部b1没有互相连接。总之,在前述的至少一方的端部附近(端部区域),也没有形成连接部C12(弯曲部b1彼此的连接)。
因为像这样在端部附近没有形成连接部C12;所以在该比较例的支架100中,线材W1的自由度过大,在将该支架100留置于消化管时,例如支架100的端部有可能松弛。于是,在狭窄的消化管内腔留置该支架100时,有可能不能保持该形状(筒状构造),从而不能发挥前述支架本来的功能,结果有可能导致使用支架100时的便利性降低。
具体地说,例如在支架100的端部附近的弯曲部分弹至(浮出)该内腔侧的情况下,该支架100的内腔变狭窄,有可能不能充分推开狭窄的消化管的内腔。另一方面,在支架100的端部附近的弯曲部分弹至(浮出)该外周侧的情况下,有可能由于该弯曲部分而组织损伤、组织开孔(发生穿孔)。再有,在癌发生恶化、并用化学疗法等治疗的情况下,因为组织变弱,所以可以说穿孔的发生风险高。
(B-2.本实施方式)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1中,如图2所示,在网眼状构造体111的沿着轴向Z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在本例中为双方的端部)附近,除了连接部C11(交叉部-弯曲部b1的连接)之外,还进一步形成有连接部C12(弯曲部b1彼此的连接)。也就是说,以该至少一方的端部为起点,第1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与第3列以后的奇数列中的所定的奇数列(在本例中为第3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互相连接,由此形成连接部C12。
另一方面,在网眼状构造体111的沿着轴向Z的形成区域中的上述至少一方的端部附近(端部区域)以外的区域(中间区域),仅形成连接部C11,而没有形成连接部C12。在这样的网眼状构造体111中,连接部C12(第1列和第3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彼此的连接部)被选择性地形成在上述至少一方的端部附近(在图2的例子中为双方的端部附近)。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支架11的端部附近的线材W1的自由度受到限制;所以在将该支架11留置于消化管时,可以防止上述至少一方的端部附近的松弛,而容易保持支架的形状(筒状构造)。再有,如果这样的连接部C12(弯曲部b1彼此的连接)形成过多(如果在沿着轴向Z的广范围区域形成有连接部C12),那么有可能导致支架11的变形特性(缩径性等)下降。但是,在这里因为限定在支架11的至少一方的端部附近(在图2的例子中为第1列和第3列的网眼图案之间)形成连接部C12,所以可以避免这样的风险。
另外,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以网眼状构造体111的沿着轴向Z的两端部的双方的端部为起点,形成有连接部C12。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可以防止双方的端部附近(端部区域)的松弛,所以更容易保持支架11的形状,结果能够谋求更加提高使用支架11时的便利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构成连接部C12的上述所定的奇数列的网眼图案是第3列或第5列(在图2的例子中为第3列)的网眼图案。也就是说,通过第1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与第3列或第5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互相连接,形成连接部C12。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例如上述所定的奇数列的网眼图案是第7列以后的奇数列的情况(通过第1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与第7列以后的奇数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互相连接,形成连接部C12的情况)相比,如下所述。也就是说,可以避免起因于第1列的网眼图案的线材W1沿着轴向Z直立而导致的支架11的弯曲困难。总之,第1列的网眼图案的线材W1不易沿着轴向Z直立,结果容易维持支架11的弯曲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至少一方的端部附近(在图2的例子中为双方的端部附近)的连接部C11的形成区域,连接部C12的形成位置如下所述。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连接部C12(例如第1列和第3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彼此的连接部)形成在网眼图案(例如第2列的网眼图案的环L21、L22彼此)的交叉部的外周侧。在这里,因为连接部C12(弯曲部b1彼此的连接)没有固定而有自由,所以弯曲部b1有可能弹至(浮出)支架11的内周侧(消化管的内腔侧)和外周侧的双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因为在连接部C12(弯曲部b1彼此的连接)的内周侧具有交叉部,所以可以避免导致弯曲部b1弹至支架11的内周侧的风险。其结果是:能够谋求更加提高使用支架11时的便利性。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支架11的网眼状构造体111中,连接部C12(第1列的网眼图案与上述所定的奇数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彼此的连接部)以上述至少一方的端部为起点而选择性地形成,所以如下所述。也就是说,在将支架11留置于消化管时,能够防止该至少一方的端部附近(端部区域)的松弛,能够容易地保持支架11的形状。因此,可以提高使用支架11时的便利性。
<2.变形例>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具体地说,在以下的变形例中,说明本发明的支架的其他结构例子(网眼状构造的其他结构例子)。再有,在该变形例中,对与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结构]
图4是变形例的支架(支架11A)的主要部分(两端部附近的区域)的结构例子的示意展开图。该支架11A与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支架11相比,除了网眼状构造体111之外,进一步设置了网眼状构造体112,其他结构基本上相同。再有,在图4中,与图2不同,为了方便起见,对网眼状构造体111(线材W1)没有附加绘晕线,另一方面,对网眼状构造体112(后述的线材W2)附加了绘晕线。
(网眼状构造体112的基本结构)
网眼状构造体112使用与线材W1交叉的1根或多根线材W2(在本例中为1根线材W2)形成。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该网眼状构造体112通过包括直线部s2和弯曲部b2且呈波形形状(曲折构型)的线材W2在其直线部s2交叉而形成。因此,在网眼状构造体112中,也与网眼状构造体111同样,形成有线材W2的直线部s2彼此交叉的部分即交叉部(线材交叉部)。另外,这样的网眼状构造体112通过线材W2的直线部s2与线材W1的直线部s1交叉,对网眼状构造体111编织。线材W2以下列方式在周向R上环绕:这样的线材W2彼此的交叉部沿着周向R并列设置(散置)。于是,构成1列分的网眼图案的线材W2彼此分别在轴向Z上依次反复偏离行进(移动),由此形成多列网眼图案。
在这里,参照图4,对这样的网眼状构造体112的多列(各列)网眼图案,将以网眼状构造体112的沿着轴向Z的两端部为起点的2列分(第1列和第2列)的网眼图案作为例子,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该网眼状构造体112的各列网眼图案如图4所示,具有沿着周向R互相连续环绕的3种环(第一环、第二环和第三环)。第一环与第二环在各列网眼图案内,呈波形形状的相位沿着周向R互相仅偏离1/3间距份的状态。同样,第二环与第三环在各列网眼图案内,呈波形形状的相位沿着周向R互相仅偏离1/3间距份的状态。由此,在各列网眼图案中,上述线材W2彼此的交叉部沿着周向R并列设置。
再有,线材W2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线材”的一个具体例子。另外,网眼状构造体112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网眼状构造体”的一个具体例子。
(单位构造U2)
另外,这样的网眼状构造体112如图4所示,由分别沿着轴向Z和周向R并列配置的多个单位构造U2构成。在本例中,各个单位构造U2由被线材W2的3个环包围的区域构成。具体地说,各个单位构造U2呈以弯曲部b2和线材交叉部(上述线材W2彼此的交叉部)为顶点的形状,进一步说,在本例中如图4所示,各个单位构造U2的形状通过由大致菱形形状组成的3个区域构成。另外,在本例中,后述的单位构造U2的沿着轴向Z的长度(轴向长L2)与各线材W2的波高大致一致。再有,这样的单位构造U2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单位构造”的一个具体例子。
另外,如图4所示,单位构造U1、U2处于分别沿着轴向Z和周向R互相偏离的位置,并且互相重叠配置。由此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各个单位构造U1被网眼状构造体112(线材W1的2个环)分割成4个以上(在本例中主要为4个)的区域。
这里在本变形例中,关于网眼状构造体111,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线材W1彼此互相连接。总之,分别形成有前述的连接部C11(交叉部-弯曲部b1的连接)和连接部C12(弯曲部b1彼此的连接)。另一方面,关于网眼状构造体112,如图4所示,线材W2彼此虽然互相交叉,但是没有互相连接(没有形成像连接部C11、C12那样的连接部)。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如图4所示,形成在网眼状构造体111中的连接部C11、C12全部被单位构造U2(线材W2)包围。总之,在该支架11A中,连接部C11、C12分别仅由被单位构造U2包围的连接部构成,而没有设置没有被单位构造U2包围的连接部。
并且,在本变形中,如图4所示,单位构造U1的沿着轴向Z的长度(轴向长L1)与单位构造U2的沿着轴向Z的长度(轴向长L2)之间的大小关系,如下所述。也就是说,单位构造U2的轴向长L2大于等于单位构造U1的轴向长L1(L2≥L1),特别是在本例中,轴向长L2大于轴向长L1(L2>L1)。
再有,在本例中,轴向长L1为例如8~24mm左右,轴向长L2为例如8~200mm左右。另外,作为轴向长L2与轴向长L1的比((L2/L1)×100)的数值范围,优选100~500%左右。再有,轴向长L2也可以与支架11的沿着轴向Z的长度相同(L2=L1)。
[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变形例的支架11A的网眼状构造的作用和效果,进行以下详细的说明。
首先,在该支架11A中,如图4所示,除了使用线材W1的网眼状构造体111之外,还形成有使用线材W2的网眼状构造体112。由此在支架11A中,网眼状构造体111的各个单位构造U1被网眼状构造体112(线材W2)分割成主要的4个区域。总之,在该支架11A中,由于追加设置了网眼状构造体112,整个支架11A的网眼变得更小(细)。
另外,在该支架11A中,如图4所示,在网眼状构造体111中,线材W1彼此互相连接(形成有连接部C11、C12),另一方面,网眼状构造体112的线材W2彼此没有互相连接。总之,线材W2彼此虽然互相交叉,但是没有形成像线材W1的连接部C11、C12那样的连接部。由此在支架11A中,可以避免伴随网眼状构造体112的追加而连接部个数的增加。其结果是:在该支架11A中,因为网眼状构造体112的线材W2可以移动(位移),所以在支架11A弯曲时,不易对该弯曲产生反弹力,并且沿着周向R配置的连接部的个数变少。
另外,一般来说,对消化管用支架要求如下所述的变形特性(追随性、缩径性、扩径力等)良好。
(1)追随消化管的弯曲形状的特性(追随性)
(2)插入前述的传输护套时的缩径性
(3)扩张消化管的狭形段(治疗对象部位)的扩径力
另外,一般来说,如果设置连接部;那么因为线材的移动受到限制,所以在支架弯曲时,在连接部产生对该弯曲的反弹力,而损坏追随性。并且,因为线材的弯曲部彼此接合而构成连接部,在该连接部附近线材集中;所以如果沿着支架的周向配置多个连接部,将损坏缩径性。
这里在本变形例的支架11A中,另外如图4所示,单位构造U1的沿着轴向Z的长度(轴向长L1)与单位构造U2的沿着轴向Z的长度(轴向长L2)之间的大小关系,如下所述。也就是说,单位构造U2的轴向长L2大于等于单位构造U1的轴向长L1(L2≥L1),特别是在本例中,轴向长L2大于轴向长L1(L2>L1)。由此在支架11A中,与轴向长L2小于轴向长L1的情况(L2<L1)相比,如下所述。
也就是说,通过少数的单位构造U2,可以分割整个支架11A的单位构造U1,整个支架11A的线材W2的弯曲部b2的个数变少。其结果是:因为在从前述的传输护套拔出支架11A时,支架11A的各个弯曲部b1、b2与传输护套之间产生的摩擦(卡住)减少,容易从传输护套拔出支架11A;所以操作性得到提高。另外,因为整个支架11A的弯曲部b1、b2的总数变少,所以支架11A的变形特性(缩径性等)也得到提高。
并且,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各个单位构造U1被网眼状构造体112分割成4个以上(在本例中主要为4个)的区域。因此,因为伴随由网眼状构造体112(线材W2)对单位构造U1的分割数的增加,支架11A的网眼变小;所以在支架11A留置后,更不易产生由于肿瘤的侵入而导致的再次狭窄。
此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形成在网眼状构造体111中的连接部C11、C12全部被单位构造U2(线材W2)包围。总之,在该支架11A中,连接部C11、C12分别仅由被单位构造U2包围的连接部构成,而没有设置没有被单位构造U2包围的连接部。像这样,通过构成网眼状构造体112,在全部的连接部C11、C12周围配置单位构造U2,如下所述。也就是说,整个支架11A的网眼更加变小,结果在支架11A留置后,更不易产生由于肿瘤的侵入而导致的再次狭窄。
如上所述在本变形例中,在支架11A中,因为除了网眼状构造体111之外,还形成有网眼状构造体112,并且该网眼状构造体112的线材W2彼此没有互相连接;所以如下所述。也就是说,能够缩小整个支架11A的网眼,并且能够避免伴随网眼状构造体112的追加而连接部个数的增加。因此,在维持支架11A的变形特性的同时,能够更加缩小支架11A的网眼,从而在支架11A留置后,可以不易产生由于肿瘤的侵入而导致的再次狭窄。
再有,在本变形例中,如图4所示,单位构造U2的轴向长L2大于等于单位构造U1的轴向长L1(L2≥L1)。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单位构造U2的轴向长L2小于单位构造U1的轴向长L1(L2<L1)。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轴向长L2为例如2~23mm左右,并且作为轴向长L2与轴向长L1的比((L2/L1)×100)的数值范围,为25~95%左右。在这样做的情况下,虽然整个支架11A的线材W2的弯曲部b2的个数增加;但是因为在与线材W1的连接部C11、C12的形成位置偏离的位置配置该弯曲部b2,所以能够维持支架11A的变形特性(追随性、缩径性等)。另外,因为单位构造U2的轴向长L2变短,所以支架11A的网眼变得更小。其结果是:在支架11A留置后,可以更加不易产生由于肿瘤的侵入而导致的再次狭窄。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如图4所示,形成在网眼状构造体111中的多个连接部C11、C12全部被单位构造U2(线材W2)包围。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形成在网眼状构造体111中的多个连接部C11、C12的至少一部分没有被单位构造U2(线材W2)包围。总之,连接部C11、C12也可以由2种连接部即被单位构造U2包围的连接部和没有被单位构造U2包围的连接部构成。在这样做的情况下,因为连接部C11、C12周围的单位构造U2的个数变少,所以可以提高支架11A的变形特性(追随性、缩径性等)。
<3.应用例>
接着,对将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支架(支架11、11A)应用于医疗机器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5是本应用例的医疗机器(医疗机器1)的概略结构例子的示意立体图。医疗机器1具备:支架11或支架11A,以及以下说明的筒状部件12。该医疗机器1是适用于例如消化管、血管等管状器官的机器。具体地说,医疗机器1是例如覆膜支架、大动脉夹层处理用等中适应血管的支架移植物等医疗机器。
(筒状部件12)
筒状部件12具有如图5所示的筒状(圆筒状)的形状,以覆盖(被覆)支架11(11A)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具体地说,在本例中,筒状部件12以覆盖支架11(11A)外周侧的方式配置。
另外,该筒状部件12通过例如缝合、粘接、焊接等手段与支架11(11A)连接,并且被覆该支架11(11A)。再有,这样的筒状部件12与支架11(11A)的连接部适宜地设置在例如支架11(11A)的端部区域、中间区域等。
这里在本例中,在筒状部件12的沿着轴向Z的全部区域(端部区域和中间区域)配置有支架11(11A)。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仅在筒状部件12的沿着轴向Z的一部分区域配置支架11(11A)。总之,医疗机器1可以沿着其轴向Z具有:配置有支架11(11A)的区域(支架配置区域),以及没有配置支架11(11A)的区域(支架未配置区域)。
作为这样的筒状部件12,例如能够使用:将树脂用挤出成型、吹塑成型等成形方法形成的筒状物,由形成为筒状的树脂制纤维、极细的金属线构成的编织物,由形成为筒状的树脂、极细的金属构成的不织布,以及使用形成为筒状的树脂制片、多孔质片、溶解于溶剂的树脂形成的薄壁筒状构造体等。
在这里,作为上述编织物,能够使用:平织、斜织等公知的针织、纺织品。另外,也能够使用由于卷曲加工等而打褶的编织物。
另外,作为上述树脂,例如能够使用:聚乙烯、聚丙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聚烯烃,聚酰胺、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酯、聚乙烯-2,6-萘二甲酸等聚酯,聚氯乙烯、乙酸乙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体等乙烯系树脂,聚氟化乙烯、聚氟化丙烯等氟树脂,以及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氨酯、硅树脂、天然橡胶等耐久性和组织反应少的树脂等。再有,其中,特别优选地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氟化乙烯、聚氟化丙烯等氟树脂,以及硅树脂,这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耐久性大、并且组织反应少。
在本应用例的医疗机器1中,也基本上由于与实施方式和变形例同样的作用,而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4.其他变形例>
以上虽然列举实施方式、变形例和应用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等,可以做出各种变化。
例如不限于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说明的各部件的形状、配置位置、尺寸、个数、材料等,也可以为其他形状、配置位置、尺寸、个数、材料等。具体地说,例如筒状部件可以覆盖支架的内周侧,也可以覆盖支架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的双方。另外,支架的各线材的配置形状(编组图案)也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也可以采用其他配置形状。并且,在上述应用例中,虽然举例说明了在医疗机器内仅配置有1个支架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医疗机器内单独配置(例如沿着轴向Z互相分离的状态)2个以上的支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虽然举例说明了连接部C12形成在网眼图案的交叉部的外周侧的情况,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在某些情况下,连接部C12也可以形成在网眼图案的交叉部的内周侧。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以网眼状构造体111的沿着轴向Z的两端部的双方的端部为起点,形成连接部C12。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子,例如也可以仅以该两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为起点,形成连接部C12。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说明了构成连接部C12的所定的奇数列的网眼图案为第3列或第5列(在图2的例子中为第3列)的网眼图案的情况。也就是说,通过第1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与第3列或第5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互相连接,形成了连接部C12。但是并不限定于该例子,例如上述所定的奇数列的网眼图案也可以是第7列以后的奇数列(通过第1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与第7列以后的奇数列的网眼图案的弯曲部b1互相连接,形成连接部C1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等中,虽然主要举例说明了适用于大肠等消化管的治疗的支架和医疗机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支架和医疗机器各自也可以适用于大肠以外的其他消化管、例如主动脉等消化管以外的体内的管状器官的治疗。

Claims (8)

1.一种支架,具备第一网眼状构造体,
所述第一网眼状构造体使用具有直线部和弯曲部的1根或多根第一线材形成,并且具有沿着轴向延伸的筒状构造,
在所述第一网眼状构造体中,
通过使所述第一线材彼此在所述直线部互相交叉的交叉部沿着所述筒状构造的周向并列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线材各自在所述周向上环绕,形成有1列分的网眼图案,并且
通过所述第一线材彼此分别在所述轴向上依次偏离行进,形成有沿着所述轴向邻接的多列网眼图案,
通过沿着所述轴向邻接的列的所述网眼图案彼此的所述交叉部与所述弯曲部互相连接,形成有第一连接部,并且,
通过以所述第一网眼状构造体的沿着所述轴向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为起点,第1列的所述网眼图案的所述弯曲部与第3列以后的奇数列中的一个奇数列的所述网眼图案的所述弯曲部互相连接,形成有第二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中,
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在所述网眼图案的所述交叉部的外周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中,
以所述两端部的双方的端部为起点,形成有所述第二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中,
所述一个奇数列的所述网眼图案是第3列或第5列的所述网眼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中,
进一步具备第二网眼状构造体,
所述第二网眼状构造体使用与所述第一网眼状构造体的所述第一线材交叉的1根或多根第二线材形成,
所述第二线材彼此没有互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中,
所述第一网眼状构造体由多个第一单位构造构成,并且,
所述第二网眼状构造体由多个第二单位构造构成,
所述第二单位构造的沿着所述轴向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单位构造的沿着所述轴向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单位构造各自被所述第二网眼状构造体分割成4个以上的区域。
8.一种医疗机器,具备:
筒状部件;以及
至少1个支架,配置在所述筒状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上,
所述支架具备第一网眼状构造体,
所述第一网眼状构造体使用具有直线部和弯曲部的1根或多根第一线材形成,并且具有沿着轴向延伸的筒状构造,
在所述第一网眼状构造体中,
通过使所述第一线材彼此在所述直线部互相交叉的交叉部沿着所述筒状构造的周向并列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线材各自在所述周向上环绕,形成有1列分的网眼图案,并且
通过所述第一线材彼此分别在所述轴向上依次偏离行进,形成有沿着所述轴向邻接的多列网眼图案,
通过沿着所述轴向邻接的列的所述网眼图案彼此的所述交叉部与所述弯曲部互相连接,形成有第一连接部,并且,
通过以所述第一网眼状构造体的沿着所述轴向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为起点,第1列的所述网眼图案的所述弯曲部与第3列以后的奇数列中的一个奇数列的所述网眼图案的所述弯曲部互相连接,形成有第二连接部。
CN201680079927.6A 2016-03-25 2016-09-12 支架和医疗机器 Active CN1084956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1851A JP6470219B2 (ja) 2016-03-25 2016-03-25 ステントおよび医療機器
JP2016-061851 2016-03-25
PCT/JP2016/076836 WO2017163457A1 (ja) 2016-03-25 2016-09-12 ステントおよび医療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95605A true CN108495605A (zh) 2018-09-04
CN108495605B CN108495605B (zh) 2020-02-28

Family

ID=59900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9927.6A Active CN108495605B (zh) 2016-03-25 2016-09-12 支架和医疗机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70219B2 (zh)
CN (1) CN108495605B (zh)
WO (1) WO201716345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8324A (zh) * 2018-09-07 2021-04-0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支架
CN115553972A (zh) * 2022-10-19 2023-01-03 常州乐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胆道支架制造方法及胆道支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50242B2 (ja) * 2017-10-31 2021-03-31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ステントおよび医療機器
WO2020196912A1 (ja) * 2019-03-28 2020-10-01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合成樹脂ステント及び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システム
US20220183866A1 (en) * 2019-03-28 2022-06-16 Jms Co., Ltd. Synthetic resin s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9264A (zh) * 2000-06-26 2003-10-15 C·R·巴德有限公司 管腔内的支架
JP2004049804A (ja) * 2002-07-24 2004-02-19 Piolax Medical Device:Kk ステント及びステントグラフト
JP2004344634A (ja) * 2003-05-23 2004-12-09 Taewoong Medical Co Ltd 可変状態維持型ステン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可変状態維持型ステント
JP2006026329A (ja) * 2004-07-21 2006-02-02 Piolax Medical Device:Kk ステント及びステントグラフト
CN101184449A (zh) * 2005-07-15 2008-05-21 标准科学技术株式会社 支架及用于制造该支架的方法
CN201150578Y (zh) * 2007-12-26 2008-11-19 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编织血管支架
WO2015114869A1 (ja) * 2014-01-28 2015-08-06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ステント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9264A (zh) * 2000-06-26 2003-10-15 C·R·巴德有限公司 管腔内的支架
JP2004049804A (ja) * 2002-07-24 2004-02-19 Piolax Medical Device:Kk ステント及びステントグラフト
JP2004344634A (ja) * 2003-05-23 2004-12-09 Taewoong Medical Co Ltd 可変状態維持型ステン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可変状態維持型ステント
JP2006026329A (ja) * 2004-07-21 2006-02-02 Piolax Medical Device:Kk ステント及びステントグラフト
CN101184449A (zh) * 2005-07-15 2008-05-21 标准科学技术株式会社 支架及用于制造该支架的方法
CN201150578Y (zh) * 2007-12-26 2008-11-19 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编织血管支架
WO2015114869A1 (ja) * 2014-01-28 2015-08-06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ステント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8324A (zh) * 2018-09-07 2021-04-0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支架
CN115553972A (zh) * 2022-10-19 2023-01-03 常州乐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胆道支架制造方法及胆道支架
CN115553972B (zh) * 2022-10-19 2023-10-20 常州乐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胆道支架制造方法及胆道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63457A1 (ja) 2017-09-28
CN108495605B (zh) 2020-02-28
JP2017169990A (ja) 2017-09-28
JP6470219B2 (ja) 2019-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5605A (zh) 支架和医疗机器
JP6470150B2 (ja) ステントおよび医療機器
US10925756B2 (en) Collapsible medical device having an open lumen
CN107205745A (zh) 用于血管内阻塞物清除的系统和方法
CN109922761A (zh) 柔软性支架
US20050288775A1 (en) Metallic fibers reinforced textile prosthesis
KR101796430B1 (ko) 스텐트 및 스텐트 그래프트
JP2006506201A (ja) メッシュ状構造を有した医療用インプラント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この製造方法によって得られたインプラント
CN101808690A (zh) 具有被关节连接段分开的可重复扩展的容积段的编织阻塞装置
JP2008512209A (ja) 高伸縮性で低拡張性の編物補綴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606810A (zh) 导管
KR100776686B1 (ko) 편조 스텐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735702B1 (ko) 셀 확장이 용이한 스텐트와 그 제조방법
CN215083906U (zh) 一种导管加强层和导管
CN107427356A (zh) 覆膜支架
JP4327548B2 (ja) ステント
CN113367863B (zh) 一种医用支架及编织方法
JP6850242B2 (ja) ステントおよび医療機器
KR20120051187A (ko) 스텐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459751B1 (ko) 스텐트 및 의료 기기
TWI767128B (zh) 支架和支架移植物
JP6072973B1 (ja) テンポラリーステントの製造方法
CN116585082A (zh) 静脉血管支架
CN114558230A (zh) 导管加强层和导管
CN105361984A (zh) 一种医用钛合金折弯丝内支架编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