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06810A - 导管 - Google Patents

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06810A
CN106606810A CN201610265129.4A CN201610265129A CN106606810A CN 106606810 A CN106606810 A CN 106606810A CN 201610265129 A CN201610265129 A CN 201610265129A CN 106606810 A CN106606810 A CN 106606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atheter main
mentioned
dististyle
cond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651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06810B (zh
Inventor
清水宏友
石川雅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Intec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Intec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Intec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Intec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984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286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06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68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06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68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33Tip steer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2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 A61M25/002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by the form of the lumen, e.g. cross-section, variable diame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2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embedded materials for reinforcement, e.g. wires, coils, bra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embedded materials for reinforcement, e.g. wires, coils, braids
    • A61M25/0052Localized reinforcement, e.g. where only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atheter is reinforced, for rapid exchange guidewire po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embedded materials for reinforcement, e.g. wires, coils, braids
    • A61M25/005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embedded materials for reinforcement, e.g. wires, coils, braids having a variable stiffness along the longitudinal axis, e.g. by varying the pitch of the coil or br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4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regions for increasing flexib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4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multi-layered, e.g. coated
    • A61M2025/0046Coatings for improving slidability
    • A61M2025/0047Coatings for improving slidability the inner layer having a higher lubric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10Trunk
    • A61M2210/1042Alimentary tra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10Trunk
    • A61M2210/1078Urinary tract
    • A61M2210/1089Urethr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12Blood circulatory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8Strength or flex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管,即使前端片从导管主体脱落,也防止前端片单体残留于患者的体内。本发明的导管具备:具有管腔(16、116)的导管主体(11、111);具有与该导管主体(11、111)的管腔(16、116)连通的管腔且与导管主体(11、111)的前端连接的树脂制的前端片(12、112);以及沿管腔(16、116)配置于导管主体(11、111)以及前端片(12、112)的线圈体(24)以及/或者编织体(124),上述导管的特征在于,在前端片(12、112)设有覆盖线圈体(24)以及/或者编织体(124)的加强体(30、130)。

Description

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入到血管、消化管、尿管等人体的管状器官、体内组织中使用的导管。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插入到血管、消化管、尿管等人体的管状器官、体内组织中使用的一种导管,已知有在内部具有由多个金属线材构成的编织体的导管。例如,在引用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导管100,该导管100具备:管状主体10;与该管状主体10的前端接合的前端片58;以及配置于管状主体10内部及前端片58内部的加强丝32(参照图2等)。
就这种导管而言,由于在管状主体10(以下记为“导管主体”)内部以及前端片58内部配置有编织体,因而导管自身的刚性增大,防止了导管的内腔被压瘪。另外,在将配置的编织体置换为线圈体的情况下,从导管的基端向前端的转矩传递性增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883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现有的导管中,虽然在导管主体内部以及前端片内部配置有编织体,但仍然存在前端片在手术过程中从导管主体脱落、导致前端片残留在患者的体内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形而提出的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即使前端片从导管主体脱落,也能够防止前端片单体残留在患者的体内。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该目的,第1方案的发明是一种导管,具备:具有管腔的导管主体;具有与该导管主体的管腔连通的管腔,且与上述导管主体的前端连接的树脂制的前端片;以及沿上述管腔配置于上述导管主体以及上述前端片的线圈体以及/或者编织体,上述导管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前端片设有覆盖上述线圈体以及/或者上述编织体的加强体。
另外,第2方案的发明根据第1方案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体具有比上述线圈体以及/或者上述编织体的直径大的直径。
另外,第3方案的发明根据第2方案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体具有朝向上述前端片的外周延伸的突起部。
另外,第4方案的发明根据第1方案的发明至第3方案的发明的任一项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体由比构成上述前端片的树脂更硬的树脂构成。
另外,第5方案的发明根据第1方案的发明至第4方案的发明的任一项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体以跨越上述导管主体和上述前端片的方式配置。
另外,第6方案的发明根据第5方案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体在上述导管主体以及上述前端片分别具有朝向外周延伸的突起部。
并且,第7方案的发明根据第1方案的发明至第5方案的发明的任一项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体与上述导管主体一体地形成。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第1方案的发明,导管具备:具有管腔的导管主体;具有与该导管主体的管腔连通的管腔且与导管主体的前端连接的树脂制的前端片;以及沿管腔配置于导管主体以及前端片的线圈体以及/或者编织体,在前端片设有覆盖线圈体以及/或者编织体的加强体,因此即使前端片从导管主体脱落,也能够防止前端片单体残留在患者的体内。
另外,根据第2方案的发明,加强体具有比线圈体以及/或者编织体的直径大的直径,因此除了第1方案的发明的效果以外,即使前端片从导管主体脱落,也能够进一步防止前端片单体残留在患者的体内。
另外,根据第3方案的发明,加强体具有朝向前端片的外周延伸的突起部,因此除了第2方案的发明的效果以外,即使前端片从导管主体脱落,也能够进一步防止前端片单体残留在患者的体内。
另外,根据第4方案的发明,加强体由比构成前端片的树脂更硬的树脂构成,因此除了第1方案的发明至第3方案的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的效果以外,即使前端片从导管主体脱落,也能够进一步防止前端片单体残留在患者的体内。
另外,根据第5方案的发明,加强体以跨越导管主体和前端片的方式配置,因此除了第1方案的发明至第4方案的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的效果以外,还能够防止前端片自身从导管主体脱落,进而能够防止前端片单体残留在患者的体内。
另外,根据第6方案的发明,加强体在导管主体以及前端片分别具有朝向外周延伸的突起部,因此除了第5方案的发明的效果以外,能够防止前端片自身从导管主体脱落,进而能够防止前端片单体残留在患者的体内。
并且,根据第7方案的发明,加强体与导管主体一体地形成,因此除了第1方案的发明至第5方案的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的效果以外,能够防止前端片自身从导管主体脱落,进而能够防止前端片单体残留在患者的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导管的实施方式的正面说明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
10—导管,11、111、211、311、411、511—导管主体,12、112、212、312、412、512—前端片,14—接合管,16、116、216、316、416、516—管腔,18—前端部,20—中间部,22—基端部,24、224、424—线圈体,26、126、226、326、426、526—内侧树脂层,28、128、228、328、428、528—外侧树脂层,30、130、230、330、430、530—加强体,40、140a、140b、240、340a、340b、440、540a、540b—金属线材,48—最前端部,124、324、524—编织体,132、232、332、432、532—突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导管的实施方式的正面说明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由导管主体11、与该导管主体11的前端连接的柔软的前端片12、以及与导管主体11的基端连接的接合管14构成。
更为具体而言,导管主体11由具有供导丝插入的管腔16的中空的长尺寸部件构成。本实施方式中,导管主体11的全长为1500mm左右。并且,导管主体11的从前端至200mm左右的部分为具有0.88mm左右(0.85~0.90mm)的外径的前端部18,从前端部18的基端至600mm左右的部分成为具有比前端部18稍大的外径的中间部20。并且,从中间部20的基端至接合管14的部分成为外径比中间部20更大的基端部22。
另外,如图2所示,导管主体11具有:中空的线圈体24;包覆该线圈体24的内周面的内侧树脂层26;以及包覆线圈体24的外周面的外侧树脂层28。
内侧树脂层26在导管主体11的最内侧具有遍及其全长地延伸的管形态。并且,由该内侧树脂层26的内孔构成导管主体11的管腔16。另外,内侧树脂层26从导管主体11的前端向轴向前端侧伸出。
此外,形成这样的内层树脂层26的树脂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适当选择发挥挠性和适度的柔软性的树脂材料,但其中适合于使用考虑导丝的滑动性、例如具有优良的润滑性的聚四氟乙烯(PTFE)。
线圈体24是绞合多根(本实施方式中为10根)剖面为圆形形状的金属线材40而成的中空的绞线线圈。另外,该线圈体24由于在绞合多个金属线材40后用公知的方法实施热处理,因此线圈体24的残留应力被去除。
构成线圈体24的金属线材40的金属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Ni-Ti合金等超弹性合金来构成线圈体24,也可以对这些金属材料进行各种组合来构成线圈体。
外侧树脂层28构成导管主体11的最外层,在以构成线圈体24的金属线材40的外周面不会从导管主体11的外表面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包覆了线圈体24的外周面的状态下,遍及导管主体11的全长地延伸。
另外,外侧树脂层28构成导管主体11的中间部20的最外层的部分的厚度比构成导管主体11的前端部18的最外层的部分的厚度更厚,并且,构成导管主体11的基端部22的最外层的部分的厚度比构成导管主体11的中间部20的最外层的部分的厚度更厚。
并且,导管主体11的前端部18、中间部20、以及基端部22的外侧树脂层28的硬度从前端部18直至基端部22而阶段性地变大。由此,导管主体11的基端部22、中间部20以及前端部18的柔软性从基端部22直至前端部18而阶段性地变高。
形成外侧树脂层28的树脂材料没有任何限定,可适当选择发挥挠性和适度的柔软性的树脂材料。作为这样的外侧树脂层28的形成材料,可例示聚酰胺弹性体等。
另一方面,设于导管主体11前端的前端片12具备与导管主体11的管腔16连通的管腔并具有细长的筒状的整体形状,且具有比导管主体11充分高的柔软性。并且,该前端片12具有朝向最前端部48而直径逐渐变小的锥形状的外周面。
形成前端片12的树脂材料尽管没有任何限定,但优选使用比形成内侧树脂层26、外侧树脂层28的树脂材料更具有柔软性的树脂材料。作为该树脂材料,可例示聚氨酯弹性体。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前端片12的内部混入有钨粉末。由此,有利于提高X线透视下的前端片12的目视确认性。
另外,前端片12的内周部分由从导管主体11的前端延伸的内侧树脂层26形成,在前端片12的内部,以卷绕于内侧树脂层26的外周的方式埋设有从导管主体11的前端连续的线圈体24。
另外,在前端片12的内部,为了防止前端片12从线圈体24脱离,而在前端片12以及线圈体24紧固有加强体30,该加强体30由比前端片12的树脂材料更硬的树脂构成。由此,即使前端片12从导管主体11脱离,也会通过紧固于前端片12以及线圈体24的加强体30来防止前端片12从线圈体24脱离,进而防止前端片12从导管主体11脱离。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加强体30没有朝向后述的前端片的外周延伸的突起部,但为了进一步防止前端片12从导管主体11沿导管的轴向脱离,也可以形成为具有朝向外周延伸的突起部。
作为加强体30的材料,可例示聚酰胺弹性体,但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比外侧树脂层28更硬的聚酰胺弹性体。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中,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线圈体24变更为编织体124的情况的实施方式。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中,外观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10相同,因此省略整体图,使用附图仅对内部构造进行说明。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剖视图。图3中,导管主体111由具有供导丝插入的管腔116的中空的长尺寸部件构成。如图3所示,导管主体111具有:编织体124;包覆该编织体124的内周面的内侧树脂层126;以及包覆编织体124的外周面的外侧树脂层128。
内侧树脂层126在导管主体111的最内侧具有遍及其全长地延伸的管形态。另外,内侧树脂层126从导管主体111的前端向轴向前端侧伸出。此外,形成这样的内层树脂层126的树脂材料能够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侧树脂层26相同的材料。
编织体124具有两根金属线材140a及140b以呈网眼状的方式交替织入而成的构造。并且,具有这种网眼构造的编织体124遍及全长卷绕在内侧树脂层126的外周面。
并且,编织体124与内侧树脂层126相同地,从导管主体111的前端向轴向前端侧延伸,卷绕在从导管主体111的前端延伸的内侧树脂层126的外周面。
构成编织体124的金属线材140a及140b的金属材料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适合于使用由钨、不锈钢等构成的线材。并且,其中更适合于使用X线透视下的目视确认性良好的钨性线材。
此外,金属线材140a及140b的尺寸也没有特别限定,根据导管主体111、前端片112的大小(外径)等而适当决定。本实施方式中,金属线材140a及140b的直径为0.023mm左右。并且,交替织入一根金属线材140a及金属线材140b而形成编织体124。
外侧树脂层128构成导管主体111的最外层。并且,在以构成编织体124的金属线材140a及140b不从导管主体111的外表面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包覆编织体124的状态下,遍及导管主体111的全长地延伸。
此外,形成外侧树脂层128的树脂材料能够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侧树脂层28相同的材料。
另外,设于导管主体111前端的前端片112具备与导管主体111的管腔116连通的管腔并具有细长的筒状的整体形状,且具有比导管主体111充分高的柔软性。并且,该前端片112具有朝向最前端部48而直径逐渐变小的锥形状的外周面。
此外,形成前端片112的树脂材料能够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片12相同的材料。
前端片112的内周部分由从导管主体111的前端延伸的内侧树脂层126形成,在前端片112的内部,以卷绕于内侧树脂层126的外周的方式埋设有从导管主体111的前端连续的编织体124。
另外,在前端片112的内部,为了防止前端片112从编织体124脱离,而在前端片112以及线圈体124紧固有加强体130,该加强体130由比前端片112的树脂材料更硬的树脂构成。由此,即使前端片112从导管主体111脱离,也会通过紧固于前端片112以及编织体124的加强体130来防止从编织体124脱离,进而防止前端片112从导管主体111脱离。
在此,加强体130只要紧固前端片112以及线圈体124即可,但为了有效地防止前端片112从导管主体111沿导管轴向脱离,优选形成为具有朝向外周延伸的突起部13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加强体130中,设置有两处突起部132,但也可以设置一处、也可以设置三处以上。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相比,加强体的位置不同。即,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加强体仅配置于前端片内,对此,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加强体以跨越导管主体和前端片的方式配置。
另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在外观上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10相同,因此省略整体图,使用附图仅对内部构造进行说明。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剖视图。图4中,导管主体211由具有供导丝插入的管腔216的中空的长尺寸部件构成。如图4所示,导管主体211具有:线圈体224;包覆该线圈体224的内周面的内侧树脂层226;以及包覆线圈体224的外周面的外侧树脂层228。
内侧树脂层226具有在导管主体211的最内侧遍及其全长地延伸的管形态。另外,内侧树脂层226从导管主体211的前端向轴向前端侧伸出。此外,形成这样的内层树脂层226的树脂材料能够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侧树脂层26相同的材料。
线圈体224是绞合多根(本实施方式中为10根)剖面为圆形形状的金属线材240而成的中空的绞线线圈。另外,该线圈体224由于在绞合多个金属线材240后用公知的方法实施热处理,因此线圈体224的残留应力被去除。
构成线圈体224的金属线材240的金属材料能够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金属线材40相同的材料。
外侧树脂层228构成布置为导管主体211的外表面的最外层。并且,在以形成线圈体224的金属线材240的外周面不从导管主体211的外表面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包覆了线圈体224的外周面的状态下,遍及导管主体211的全长地延伸。
此外,形成外侧树脂层228的树脂材料能够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侧树脂层28相同的材料。
另一方面,设于导管主体211前端的前端片212具备与导管主体211的管腔216连通的管腔并具有细长的筒状的整体形状,且具有比导管主体211充分高的柔软性。并且,该前端片212具有朝向最前端部48而直径逐渐变小的锥形状的外周面。
此外,形成前端片212的树脂材料能够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片12相同的材料。
前端片212的内周部分由从导管主体211的前端延伸的内侧树脂层226形成,在前端片212的内部,以卷绕于内侧树脂层226的外周的方式埋设有从导管主体211的前端连续的线圈体224。
另外,在导管主体211的前端部以及前端片212的基端部,紧固有加强体230,该加强体230以跨越导管主体211和前端片212的方式配置,且由比前端片212的树脂材料更硬的树脂构成。由此,防止前端片212从导管主体211脱离,并且,即使前端片212从导管主体211脱离,也会通过紧固于前端片212以及线圈体224的加强体230来防止前端片212从线圈体224脱离,进而防止前端片212从导管主体211脱离。
在此,加强体230只要紧固前端片212以及线圈体224即可,但为了有效地防止前端片212从导管主体211沿导管的轴向脱离,优选形成为具有朝向外周延伸的突起部23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加强体230中,设置有两处突起部232,但也可以设置一处,也可以设置三处以上。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相比,加强体的位置不同。即,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加强体仅配置于前端片内,对此,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加强体以跨越导管主体和前端片的方式配置。另外,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在外观上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10相同,因此省略整体图,使用附图仅对内部构造进行说明。
图5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剖视图。图5中,导管主体311由具有供导丝插入的管腔316的中空的长尺寸部件构成。如图5所示,导管主体311具有:编织体324;包覆该编织体324的内周面的内侧树脂层326;以及包覆编织体324的外周面的外侧树脂层328。
内侧树脂层326具有在导管主体311的最内侧遍及其全长地延伸的管形态。另外,内侧树脂层326从导管主体311的前端向轴向前端侧伸出。此外,形成这样的内层树脂层326的树脂材料能够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侧树脂层26相同的材料。
编织体324具有两根金属线材340a及340b以呈网眼状的方式交替织入而成的构造。并且,具有这种网眼构造的编织体324遍及全长卷绕在内侧树脂层326的外周面。
并且,编织体324与内侧树脂层326相同地,从导管主体311的前端向轴向前端侧延伸,卷绕在从导管主体311的前端延伸的内侧树脂层326的外周面。
构成编织体324的金属线材340a及340b的金属材料能够使用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编织体124的金属线材140a及140b相同的材料。
外侧树脂层328构成导管主体311的最外层。并且,在以构成编织体324的金属线材340a及340b不从导管主体311的外表面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包覆了编织体324的状态下,遍及导管主体311的全长地延伸。
此外,形成外侧树脂层328的树脂材料能够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侧树脂层28相同的材料。
另外,设于导管主体311前端的前端片312具备与导管主体311的管腔316连通的管腔并具有细长的筒状的整体形状,且具有比导管主体311充分高的柔软性。并且,该前端片312具有朝向最前端部48而直径逐渐变小的锥形状的外周面。
此外,形成前端片312的树脂材料能够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片12相同的材料。
前端片312的内周部分由从导管主体311的前端延伸的内侧树脂层326形成,在前端片312的内部,以卷绕于内侧树脂层326的外周的方式埋设有从导管主体311的前端连续的编织体324。
另外,在导管主体311的前端部以及前端片312的基端部,紧固有加强体330,该加强体330以跨越导管主体311和前端片312的方式配置,且由比前端片312的树脂材料更硬的树脂构成。由此,防止前端片312从导管主体311脱离,并且,即使前端片312从导管主体311脱离,也会通过紧固于前端片312以及线圈体324的加强体330来防止前端片312从线圈体324脱离,进而防止前端片312从导管主体311脱离。
在此,加强体330只要紧固前端片312以及线圈体324即可,但为了有效地防止前端片312从导管主体311沿导管的轴向脱离,优选形成为具有朝向外周延伸的突起部33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加强体330中,设置有两处突起部332,但也可以设置一处,也可以设置三处以上。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导管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以及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相比,加强体的结构不同。即,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加强体以及第三实施方式的加强体与导管主体独立地设置,对此,第五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加强体与导管主体一体地构成。
此外,第五实施方式的导管在外观上也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10相同,因此省略整体图,使用附图仅对内部构造进行说明。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剖视图。图6中,导管主体411由具有供导丝插入的管腔416的中空的长尺寸部件构成。如图6所示,导管主体411具有:线圈体424;包覆该线圈体424的内周面的内侧树脂层426;以及包覆线圈体424的外周面的外侧树脂层428。
内侧树脂层426具有在导管主体411的最内侧遍及其全长地延伸的管形态。另外,内侧树脂层426从导管主体411的前端向轴向前端侧伸出。此外,形成这样的内侧树脂层426的树脂材料能够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侧树脂层26相同的材料。
线圈体424是绞合多根(本实施方式中为10根)剖面为圆形形状的金属线材440而成的中空的绞线线圈。另外,该线圈体424由于在绞合多个金属线材440后用公知的方法实施热处理,因此线圈体424的残留应力被去除。
构成线圈体424的金属线材440的金属材料能够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金属线材40相同的材料。
外侧树脂层428构成布置为导管主体411的外表面的最外层。并且,在以形成线圈体424的金属线材440的外周面不从导管主体411的外表面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包覆了线圈体424的外周面的整周的状态下,遍及导管主体411的全长地延伸。
此外,形成外侧树脂层428的树脂材料能够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侧树脂层28相同的材料。
另一方面,设于导管主体411的前端的前端片412具备与导管主体411的管腔416连通的管腔并具有细长的筒状的整体形状,且具有比导管主体411充分高的柔软性。并且,该前端片412具有朝向最前端部48而直径逐渐变小的锥形状的外周面。
此外,形成前端片412的树脂材料能够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片12相同的材料。
前端片412的内周部分由从导管主体411的前端延伸的内侧树脂层426形成,在前端片412的内部,以卷绕于内侧树脂层426的外周的方式埋设有从导管主体411的前端连续的线圈体424。
另外,在前端片412的基端部紧固有从导管主体411的前端延伸的加强体430。由此,防止前端片412从导管主体411脱离。
在此,加强体430只要紧固前端片412以及线圈体424即可,但为了有效地防止前端片412从导管主体411沿导管的轴向脱离,优选形成为具有朝向外周延伸的突起部432。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一处突起部432,但也可以设置两处以上。
(第六实施方式)
最后,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导管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以及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相比,加强体的结构不同。即,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加强体以及第四实施方式的加强体与导管主体独立地设置,对此,第六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加强体与导管主体一体地构成。
此外,第六实施方式的导管在外观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10相同,因此省略整体图,使用附图仅对内部构造进行说明。
图7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局部剖视图。图7中,导管主体511有具有供导丝插入的管腔516的中空的长尺寸部件构成。如图7所示,导管主体511具有:编织体524;包覆该编织体524的内周面的内侧树脂层526;以及包覆编织体524的外周面的外侧树脂层528。
内侧树脂层526在导管主体511的最内侧具有遍及其全长地延伸的管形态。另外,内侧树脂层526从导管主体511的前端向轴向前端侧伸出。此外,形成这样的内侧树脂层526的树脂材料能够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侧树脂层26相同的材料。
编织体524具有两根金属线材540a及540b以呈网眼状的方式交替织入而成的构造。并且,具有这种网眼构造的编织体524遍及全长卷绕在内侧树脂层526的外周面。
并且,编织体524与内侧树脂层526相同地,从导管主体511的前端向轴向前端侧延伸,卷绕在从导管主体511的前端延伸的内侧树脂层526的外周面。
构成编织体524的金属线材540a及540b的金属材料能够使用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编织体124的金属线材140a及140b相同的材料。
外侧树脂层528构成布置为导管主体511的外表面的最外层。并且,在以形成编织体524的金属线材540a以及540b的外周面不从导管主体511的外表面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包覆了编织体524的外周面的状态下,遍及导管主体511的全长地延伸。
此外,形成外侧树脂层528的树脂材料能够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侧树脂层28相同的材料。
另一方面,设于导管主体511前端的前端片512具备与导管主体511的管腔516连通的管腔并具有细长的筒状的整体形状,且具有比导管主体511充分高的柔软性。并且,该前端片512具有朝向最前端部48而直径逐渐变小的锥形状的外周面。
此外,形成前端片512的树脂材料能够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端片12相同的材料。
前端片512的内周部分由从导管主体511的前端延伸的内侧树脂层526形成,在前端片512的内部,以卷绕于从内侧树脂层526的外周的方式埋设有从导管主体511的前端连续的编织体524。
另外,在前端片512的基端部紧固有从导管主体511的前端延伸的加强体530。由此,防止前端片512从导管主体511脱离。
在此,加强体530只要紧固前端片512以及编织体524即可,但为了有效地防止前端片512从导管主体511沿导管的轴向脱离,优选形成为具有朝向外周延伸的突起部532。由此,进一步防止前端片512从导管主体511脱离,进而防止前端片512从导管主体511脱离。
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一处突起部532,但也可以设置两处以上。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本发明不会因该实施方式的具体的记载而受任何限定。
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加强体全部图示为具有比线圈体或者编织体的直径大的直径,但加强体不一定必须具有比线圈体或者编织体的直径大的直径。
但是,如果是具有比线圈体或者编织体的直径大的直径的加强体,则能够更加防止前端片从线圈体或者编织体脱离。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加强体由比构成前端片的树脂更硬的树脂构成,但加强体不一定必须由比构成前端片的树脂更硬的树脂构成。
但是,如果是由比构成前端片的树脂更硬的树脂构成的加强体,则能够进一步防止前端片从线圈体或者编织体脱离。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线圈体使用10根相同直径的金属线材来构成线圈体,但也可以例如使8根金属线材为相同直径的金属线材、使剩余的两根为不同直径的金属线材来构成线圈体,也可以仅使用一根金属线材来构成线圈体。
但是,优选线圈体由多根线材构成。在前端片万一从导管主体脱离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线圈体的伸展。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线圈体以构成线圈体的各金属线材在导管主体的轴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并示出了所谓的疏卷的状态,但在提高了导管的刚性的情况、或者提高了从导管的基端向前端的转矩传递性的情况下,优选使各金属线材抵接地配置,且成为所谓的密卷的状态。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编织体交替织入相同直径的两根金属线材而形成,但编织体也可以交替织入直径不同的金属线材而形成,也可以不仅仅织入两根金属线材,而是织入两根以上的金属线材而形成,也可以使右卷和左卷的金属线材的数量不同地织入。
另外,构成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编织体的线材为金属线材,但例如也可以织入树脂线材而形成,也可以组合金属线材和树脂线材而织入。另外,形成编织体的线材的数量、线材的编织体形态可适当变更。
另外,构成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线圈体以及编织体的金属线材为圆形剖面的线材,但线圈体以及编织体也可以使用椭圆形剖面的线材、矩形剖面的线材而形成。
另外,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突起部,记载并说明了整体弯曲的形状的突起部,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向前端片的上部锐利地变尖的形状的突起部、或者也可以是相对于前端片倾斜地以楔状进入的突起部。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考虑线圈体以及编织体的形成过程的容易度,在内侧树脂层的外周配置线圈体或者编织体的形态,但也可以是将内侧树脂层和外侧树脂层形成为一体,且在一层树脂层内配置线圈体或者编织体的形态,不仅是在内侧树脂层和外侧树脂层这两层、在三层以上的多层构造的一部分的层配置线圈体或者编织体的形态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各导管仅配置有线圈体或者编织体的形态,但即使是在一个导管内配置线圈体以及编织体这两方的形态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Claims (7)

1.一种导管,具备:
具有管腔的导管主体;
具有与该导管主体的管腔连通的管腔且与上述导管主体的前端连接的树脂制的前端片;以及
沿上述管腔配置于上述导管主体以及上述前端片的线圈体以及/或者编织体,
上述导管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前端片设有覆盖上述线圈体以及/或者上述编织体的加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体具有比上述线圈体以及/或者上述编织体的直径大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体具有朝向上述前端片的外周延伸的突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体由比构成上述前端片的树脂更硬的树脂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体以跨越上述导管主体和上述前端片的方式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体在上述导管主体以及上述前端片分别具有朝向外周延伸的突起部。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体与上述导管主体一体地形成。
CN201610265129.4A 2015-10-27 2016-04-26 导管 Active CN1066068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98477.3A CN111228637B (zh) 2015-10-27 2016-04-26 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0511 2015-10-27
JP2015210511A JP6558773B2 (ja) 2015-10-27 2015-10-27 カテーテル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8477.3A Division CN111228637B (zh) 2015-10-27 2016-04-26 导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6810A true CN106606810A (zh) 2017-05-03
CN106606810B CN106606810B (zh) 2020-03-03

Family

ID=5641141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8477.3A Active CN111228637B (zh) 2015-10-27 2016-04-26 导管
CN201610265129.4A Active CN106606810B (zh) 2015-10-27 2016-04-26 导管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98477.3A Active CN111228637B (zh) 2015-10-27 2016-04-26 导管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45412B2 (zh)
EP (2) EP3162405B1 (zh)
JP (1) JP6558773B2 (zh)
KR (2) KR102117499B1 (zh)
CN (2) CN11122863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5921A (zh) * 2018-01-25 2020-07-10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导管
CN111601632A (zh) * 2018-01-26 2020-08-28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导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19507B1 (en) * 2016-02-26 2021-06-30 Sunnybrook Research Institute Imaging probe with rotatable core
CN212038548U (zh) 2016-12-08 2020-12-01 阿比奥梅德公司 导入器毂制造组件
AU2018359898A1 (en) 2017-11-06 2020-04-23 Abiomed, Inc. Peel away hemostasis valve
JP7265527B2 (ja) * 2018-03-29 2023-04-26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組立体
CN112533661A (zh) 2018-05-16 2021-03-19 阿比奥梅德公司 剥离鞘组合件
JP2022166871A (ja) * 2021-04-22 2022-11-04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EP4331652A1 (en) * 2021-04-26 2024-03-06 Asahi Intecc Co., Ltd. Catheter
US11944759B2 (en) 2021-05-05 2024-04-02 Covidien Lp Catheter including variable stress relief structural support member
WO2023122184A1 (en) * 2021-12-22 2023-06-29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Medical device adapted for multiple implant recaptur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12188C1 (zh) * 1988-04-13 1989-05-03 Theodor 4403 Senden De Greive
WO2007067324A1 (en) * 2005-12-02 2007-06-14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Echogenic needle catheter configured to produce an improved ultrasound image
US20100004593A1 (en) * 2006-09-13 2010-01-07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Balloon catheter
EP2174685A1 (en) * 2008-10-11 2010-04-14 Asahi Intecc Co., Ltd. Cathe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2578A (en) * 1996-05-13 2000-03-28 Schneider (Usa) Inc. Catheter reinforcing braids
US7399296B2 (en) * 2003-02-26 2008-07-15 Medtronic Vascular, Inc. Catheter having highly radiopaque embedded segment
JP4376048B2 (ja) * 2003-12-18 2009-12-02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JP4560455B2 (ja) * 2005-08-01 2010-10-13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4772446B2 (ja) * 2005-09-30 2011-09-14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挿入補助具及び内視鏡装置
AU2008254770A1 (en) 2007-05-18 2008-11-27 Stryker Corporation Medical implant detachment systems
JP5898861B2 (ja) * 2011-06-02 2016-04-06 株式会社グッドマン 医療用器具
JP5869235B2 (ja) * 2011-06-02 2016-02-24 株式会社グッドマン 医療用器具
US9486605B2 (en) * 2011-07-15 2016-11-08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Introducer sheath with braided filament securement mechanism
JP6080258B2 (ja) * 2013-01-30 2017-02-15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JP6205785B2 (ja) 2013-03-28 2017-10-04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医療機器
CN104644288B (zh) * 2013-11-18 2017-04-12 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植入体的装载外管和植入体输送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12188C1 (zh) * 1988-04-13 1989-05-03 Theodor 4403 Senden De Greive
WO2007067324A1 (en) * 2005-12-02 2007-06-14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Echogenic needle catheter configured to produce an improved ultrasound image
US20100004593A1 (en) * 2006-09-13 2010-01-07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Balloon catheter
EP2174685A1 (en) * 2008-10-11 2010-04-14 Asahi Intecc Co., Ltd. Cathet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5921A (zh) * 2018-01-25 2020-07-10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导管
CN111601632A (zh) * 2018-01-26 2020-08-28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导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58773B2 (ja) 2019-08-14
US20170113018A1 (en) 2017-04-27
EP3162405A1 (en) 2017-05-03
US10245412B2 (en) 2019-04-02
KR20170049351A (ko) 2017-05-10
CN111228637B (zh) 2022-02-25
KR20200062134A (ko) 2020-06-03
JP2017079976A (ja) 2017-05-18
CN111228637A (zh) 2020-06-05
EP3162405B1 (en) 2018-10-17
EP3434309A1 (en) 2019-01-30
EP3434309B1 (en) 2022-06-29
KR102117499B1 (ko) 2020-06-01
CN106606810B (zh) 202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06810A (zh) 导管
CN105079939B (zh) 导管
CN105769383B (zh) 一种主动脉裸支架及主动脉夹层支架
CN104602749B (zh) 导管
EP2450077A1 (en) Micro catheter
EP2517749A1 (en) Catheter
KR102157934B1 (ko) 카테터 및 벌룬 카테터
CN101721770A (zh) 导管
CN107537086A (zh) 导管
CN105377352A (zh) 大管腔引导导管
CN106573130A (zh) 导管
KR20200036062A (ko) 카테터 및 벌룬 카테터
CN113018638A (zh) 增强管体近端推送性和远端柔顺性的微导管及其制作方法
CN215083906U (zh) 一种导管加强层和导管
JP2012029872A (ja) カテーテル
JP2016013285A (ja) 医療用チューブ体
CN211584832U (zh) 远端通路导管
US11027094B2 (en) Tubular body and catheter having tubular body
WO2016035740A1 (ja) カテーテル
JP6782510B2 (ja) カテーテル
RU2775437C2 (ru) Направляющий катетер с большим просветом
JP2018083076A (ja) カテーテル及び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