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7086A - 导管 - Google Patents

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7086A
CN107537086A CN201611122840.0A CN201611122840A CN107537086A CN 107537086 A CN107537086 A CN 107537086A CN 201611122840 A CN201611122840 A CN 201611122840A CN 107537086 A CN107537086 A CN 1075370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it
knitted body
mentioned
internal layer
wir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228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7086B (zh
Inventor
中山则幸
二本松昌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Intec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Intec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Intec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Intec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37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7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7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70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embedded materials for reinforcement, e.g. wires, coils, bra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09Making of catheters or other medical or surgical tubes
    • A61M25/0012Making of catheters or other medical or surgical tubes with embedded structures, e.g. coils, braids, meshes, strands or radiopaque co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1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ng-term hygiene care, e.g. urethral or indwelling catheters to prevent infe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4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multi-layered, e.g. co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4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 A61M25/005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with embedded materials for reinforcement, e.g. wires, coils, braids
    • A61M25/0052Localized reinforcement, e.g. where only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atheter is reinforced, for rapid exchange guidewire po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67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tal end, e.g. tips
    • A61M25/0068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theter tip, e.g. shape, atraumatic tip, curved tip or tip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2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materials
    • A61M2205/0238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materials the material being a coating or protective 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10Trunk
    • A61M2210/1078Urinary tract
    • A61M2210/1089Urethr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管,其不需要用于将加强体的端部固定于内层的固定件以及/或者用于导管的使用者在手术中辨认导管的位置的另外的标识器。导管(1)具备导管主体(3),该导管主体(3)具有作为长尺寸的中空管状体的内层(9)、从一端朝向另一端以网格状覆盖该内层(9)的外周的编织体(11)以及覆盖该编织体(11)的外周的外层(19),在上述导管(1)中,编织体(11)在前端部(2)被折回,编织体(11)的端部(17)与内层(9)接触且配置在折回部(10)的最下层。

Description

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血管、尿管等体内管腔插入的导管。
背景技术
向血管、尿管等体内管腔插入的导管一般具备作为长尺寸的中空管状体的内层、覆盖该内层的外周的加强体以及覆盖该加强体的外周的外层。
例如,在引用文献1中,认为记载了如下方面:在具备内层(inner tubularmember)30、覆盖内层30的外周的加强体(filament)100等以及覆盖该加强体的外周的外层(outer layer)190的导管(catheter)10中,加强体100等向内层30的外周折回而形成为两层以及三层(参照图2~图6等)。
在引用文献1中,加强体100等的端部被内层30和放射线不透过性的环70夹住(参照第8栏第26行~第31行)。在此,使用放射线不透过性的环70是为了导管的使用者在手术中辨认导管的位置,放射线不透过性的环70在此作为标识器而发挥功能。
引用文献1所记载的导管中,加强体在导管的中间部向内层的外周折回而卷绕多层,但存在若欲使该折回部分向加强体的端部移动,则加强体会被解开之类的问题。
因此,在欲使加强体的折回部分向加强体的端部移动的情况下,如引用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需要利用环等固定件将加强体的端部固定于内层。
另外,在引用文献1所记载的导管中,为了导管使用者在手术中辨认导管的位置而需要另外设置作为标识器的放射线不透过性的环70。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6,508,80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而提出的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其不需要用于将加强体的端部固定于内层的固定件以及/或者导管的使用者在手术中用于辨认导管的位置的另外的标识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第1方案是一种导管,具备导管主体,该导管主体具有:作为长尺寸的中空管状体的内层;从一端朝向另一端以网格状覆盖该内层的外周的编织体;以及覆盖该编织体的外周的外层,上述导管的特征在于,上述编织体在上述一端以及/或者上述另一端被折回,上述编织体的端部与上述内层接触且配置在折回部的最下层。
另外,本发明的第2方案根据第1方案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编织体的端部位于上述折回部的两端以外的区域。
另外,本发明的第3方案根据第1方案的发明或者第2方案发明,其特征在于,具备与上述导管主体的前端连接的前端片,上述内层和上述编织体的上述折回部配置成延伸到上述前端片。
并且,本发明的第4方案根据第1方案发明至第3方案发明的任一个,其特征在于,上述编织体由金属材料构成。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案的导管,具备导管主体的对象,该导管主体具有作为长尺寸的中空管状体的内层、从一端朝向另一端以网格状覆盖该内层的外周的编织体以及覆盖该编织体的外周的外层,作为具备该导管主体的对象,尤其是编织体在一端以及/或者另一端折回,编织体的端部与内层接触,配置在折回部的最下层,因此不需要用于将编织体的端部固定于内层的固定件,便能够将编织体固定于内层。
另外,根据第1方案的导管,在由所谓的编织机进行的一系列的动作中,由于编织体的端部会被固定,因而还起到编织体的端部的固定变得容易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的导管,在第1方案的发明的导管中,编织体的端部位于折回部的两端以外的区域,因此除了第1方案的发明的效果以外,编织体的端部不会向折回部的端部突出,从而不会对外层的表面带来影响。
另外,即使在第2方案的导管中,在由所谓的编织机进行的一系列的动作中,由于编织体的端部会被固定,因而还起到编织体的端部的固定变得容易的效果。
另外,根据第3方案的导管,在第1方案的导管或者第2方案的导管中,具备与导管主体的前端连接的前端片,内层和编织体的折回部配置成延伸到前端片,因此不需要用于对编织体的端部进行固定的固定件,便能够将编织体固定于内层。
另外,即使在第3方案的导管中,在由所谓的编织机进行的一系列的动作中,由于编织体的端部会被固定,因而还起到编织体的端部的固定变得容易的效果。
另外,根据第4方案的导管,在第1方案的导管至第3方案的导管的任一个中,编织体由金属材料构成,因此除了第1方案的导管至第3方案的导管的任一效果以外,能够使编织体的折回部作为用于辨认导管的位置的标识器发挥功能。因此,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另外设置标识器。
并且,根据第4方案的导管,在由所谓的编织机进行的一系列的动作中,由于编织体的端部会被固定,而且会形成标识器,因而还起到编织体的端部的固定以及标识器的形成变得容易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前端的构造的说明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前端剖视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前端剖视图。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的概略侧视图。
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前端剖视图。
图中:
1、6—导管,9—内层,10、20、30—折回部,11、21、31—编织体,15—管腔,17、27、37—编织体端部,18—前端片,19、29、39—外层,26a—第一线材,26b—第二线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概略侧视图,图2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前端的构造的说明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前端剖视图。
在图1~图3中,图示左侧为向体内插入的前端侧(远位侧),右侧为由医生等手术者操作的基端侧(近位侧)。此外,各图为了容易理解而夸张地表现,其尺寸与实际的尺寸不同。
在图1中,导管1是全长为大约1200mm的管状的医疗用设备。导管1由具有挠性的导管主体3和接合于导管主体3的基端的接合管5构成。
如图2所示,导管主体3构成为三层构成,该三层构成包括位于半径方向内侧的内层9、包覆该内层9的外周的网格状的编织体11以及包覆该编织体11的外周的外层19。
内层9是由树脂形成的长尺寸的中空管状体,在内部形成用于插入导丝、其他导管的管腔15。形成内层9的树脂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本实施方式中使用PTFE(聚四氟乙烯)。
编织体11交替地以网格状织入8根第一线材26a以及8根第二线材26b共计16根(8根×8根)线材而形成。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8根第一线材26a朝向前端向左卷绕,8根第二线材26b朝向前端向右卷绕。
编织体11的线材的组合并不限于如本实施方式那样8根×8根,例如既可以是4根×4根、2根×2根等对称的组合,也可以是4根×8根、2根×4根等非对称的组合。
另外,第一线材26a的线材宽度和第二线材26b的线材宽度既可以是相同宽度,也可以是使一方的线材的宽度比另一方的线材的宽度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编织体11以2根交替地织入的方法来形成第一线材26a以及第二线材26b,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以每1根交替地织入的方法来形成。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线材26a以及第二线材26b使用不锈钢(SUS304或者SUS316),但也可以使用不锈钢以外的金属(例如,铂、钨等),也可以使用金属以外的材料(例如,强化塑料)。
另外,第一线材26a以及第二线材26b的材料既可以是相同的材料,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
此外,在由金属线材构成第一线材26a以及/或者第二线材26b的情况下,如后文所述,由于能够作为用于辨认导管的位置的标识器而发挥功能,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标识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材26a使用截面圆形的圆线、第二线材26b使用截面矩形状的所谓平线,但也可以是其他截面形状,例如第一线材26a以及第二线材26b是截面圆形的圆线、或者截面矩形状的平线。
如图2以及图3所示,编织体11在前端部2的基端侧包覆内层9的外周,在前端部2以折回方式编织,构成长度L1的折回部1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编织体11的端部17与内层9接触,配置在折回部的最下层,位于折回部10的基端。
编织体11的折回次数如果是偶数次则没有特别限定,但本实施方式的折回次数是四次。
就形成折回部10的顺序而言,首先,将编织体11从端部17朝向前端一边与内层9接触一边编织第一层,之后,在前端部折回,朝向基端编织第二层,然后,在基端部折回,朝向前端编织第三层,最后,在前端部折回,朝向基端编织第四层,结束折回部10的形成。然后,编织体11以包覆内层9的方式朝向基端侧编织。
此外,就本实施方式的编织体11而言,其端部17位于折回部10的基端,但也可以位于折回部10的前端。该情况下,折回次数成为奇数次(例如,三次)。
外层19由树脂构成,包覆内层9以及编织体11。形成外层19的树脂材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酯、聚氨酯等,但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聚酰胺。
导管主体3的基端部通过接合管5紧固内层9的基端部、编织体11的基端部以及外层19的基端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具备导管主体3,该导管主体3具有:作为长尺寸的中空管状体的内层9;从前端朝向基端以网格状覆盖该内层9的外周的编织体11;以及覆盖该编织体11的外周的外层19,编织体11在前端部2折回,编织体11的端部17与内层9接触,配置在折回部10的最下层,因此不需要用于将编织体11的端部17固定于内层9的固定件,便能够将编织体11固定于内层9。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在由所谓的编织机进行的一系列的动作中,由于编织体11的端部17会被固定,因而还起到编织体11的端部17的固定变得容易的效果。
另外,即使在由廉价的不锈钢(SUS304或者SUS316)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的编织体11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折回部10作为用于辨认导管的位置的标识器来发挥功能。因此,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另外设置标识器。
并且,即使在由廉价的不锈钢(SUS304或者SUS316)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的编织体11的情况下,在由所谓的编织机进行的一系列的动作中,由于会形成标识器,因而还起到标识器的形成变得容易的效果。
申请人对由不锈钢(SUS304以及SUS316)构成编织体11,且使折回次数为两次~四次的情况的辨认性进行了确认,确认到,相比折回次数为两次,三次的辨认性提高,相比折回次数为三次,四次的辨认性提高。但是,即使折回次数为两次,也能够辨认导管的位置,从而确认到发挥作为标识器的功能。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编织体11的折回部10设置在导管主体3的前端部2,但也可以将折回部10设置导管主体3的基端部。即使在该情况下,编织体11的端部17只要设置在折回部10的前端或者基端即可。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部分省略说明,图中标注相同符号。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前端剖视图。
图4中,图示左侧为向体内插入的前端侧(远位侧),右侧为由医生等手术者操作的基端侧(近位侧)。此外,图4为了容易理解而夸张比表现,其尺寸与实际的尺寸不同。
在图4中,导管主体13构成为三层构造,该三层构造包括位于半径方向内侧的内层9、包覆该内层9的外周的网格状的编织体21、以及包覆编织体21的外周的外层29。
如图4所示,编织体21在比前端部12靠基端侧包覆内层29的外周,但也可以在前端部12以折回方式编织,从而构成长度L2的折回部2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编织体21的端部27与内层9接触,配置在折回部的最下层,且位于折回部20的中间位置。
编织体2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编织体11相同,交替地以网格状织入8根第一线材26a以及8根第二线材26b共计16根(8根×8根)线材而形成,8根第一线材26a朝向前端向左卷绕,8根第二线材26b朝向前端向右卷绕。
编织体21的线材的组合并不限定于如本实施方式那样8根×8根,例如既可以是4根×4根、2根×2根等对称的组合,也可以是4根×8根、2根×4根等非对称的组合。
另外,第一线材26a的线材宽度和第二线材26b的线材宽度即既可以是相同宽度,也可以是使一方的线材的宽度比另一方的线材的宽度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编织体21以2根交替地织入的方法来形成第一线材26a以及第二线材26b,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以每1根交替地织入的方法来形成。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线材26a以及第二线材26b使用不锈钢(SUS304或者SUS316),但也可以使用不锈钢以外的金属(例如,铂、钨等),也可以使用金属以外的材料(例如,强化塑料)。
另外,第一线材26a以及第二线材26b的材料既可以是相同材料,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
此外,在由金属线材构成第一线材26a以及/或者第二线材26b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作为用于辨认导管的位置的标识器发挥功能,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标识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材26a使用截面圆形的圆线,第二线材26b使用截面矩形状的所谓平线,但为其他截面形状,例如,使第一线材26a以及第二线材26b为截面圆形的圆线、或者截面矩形状的平线。
编织体21的折回次数只要是偶数次则没有特别限定,但本实施方式的折回次数是四次。
另外,就形成折回部20的顺序而言,首先,将编织体21从端部27朝向前端一边与内层9接触一边编织第一层,之后,在前端部折回,朝向基端编织第二层,然后,在基端部折回,朝向前端编织第三层,最后,在前端部折回,朝向基端编织第四层,结束折回部20的形成。然后,以包覆内层9的方式朝向基端侧编织。
此外,就本实施方式的编织体21而言,从其端部27朝向前端编织,但也可以从端部27朝向基端编织。该情况下,折回次数成为奇数次(例如,三次)。
外层29由树脂构成,包覆内层9以及编织体21。形成外层29的树脂材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酯、聚氨酯等,但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聚氨酯。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管,由于编织体21的端部27位于折回部20的中间位置,因此编织体21的端部27不会向折回部20的端部突出,从而不会对外层29的表面带来影响。
另外,即使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中,在由所谓的编织机进行的一系列的动作中,编织体21的端部27会被固定,因而还起到编织体21的端部27的固定变得容易的效果。
另外,在由廉价的不锈钢(SUS304或者SUS316)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导管的编织体21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折回部20作为用于辨认导管的位置的标识器发挥功能。因此,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另外设置标识器。
并且,即使在由廉价的不锈钢(SUS304或者SUS316)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导管的编织体21的情况下,在由所谓的编织机进行的一系列的动作中,会形成标识器,因而还起到标识器的形成变得容易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编织体21的端部27配置在折回部20的中间位置,但并不限于此,只要将编织体21的端部27配置在折回部20的两端以外的区域,便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部分省略说明,图中标注相同符号。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的概略侧视图,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的前端剖视图。
在图5以及图6中,图示左侧也是向体内插入的前端侧(远位侧),右侧是由医生等手术者操作的基端侧(近位侧)。此外,各图为了容易理解而夸张地表现,其尺寸与实际的尺寸不同。
在图5中,导管6是全长为大约1200mm的管状的医疗用设备。导管6包括具有挠性的导管主体23、接合于导管主体23的前端的前端片18、以及接合于导管主体23的基端的接合管5。
前端片18是具有与管腔15连通的开口部16的圆筒状的部件。形成该前端片18的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但由聚氨酯、聚氨酯弹性体等构成。
另外,也可以使前端片18含有放射线不透过性的粉末。例如,前端片18在大约65w%~大约90w%的范围具有放射线不透过性的粉末(例如,钨粉末),由此在冠状动脉造影时,医生等手术者能够准确地把握导管的位置。
如图6所示,导管主体23形成为三层构造,该三层构造包括位于半径方向内侧的内层9、包覆该内层9的外周的网格状的编织体31、以及包覆编织体31的外周的外层39。
如图6所示,编织体31在比前端部22靠基端侧包覆内层9的外周,但在前端部22以折回的方式编织,构成长度L3的折回部3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编织体31的端部37与内层9接触,配置在折回部的最下层,且位于折回部30的中间位置。
编织体3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编织体11相同,交替地以网格状织入8根第一线材26a以及8根第二线材26b共计16根(8根×8根)线材而形成,8根第一线材26a朝向前端向左卷绕,8根第二线材26b朝向前端向右卷绕。
编织体31的线材的组合并不限于如本实施方式那样8根×8根,例如既可以是4根×4根、2根×2根等对称的组合,也可以是4根×8根、2根×4根等非对称的组合。
另外,第一线材26a的线材宽度和第二线材26b的线材宽度既可以是相同的宽度,也可以是使一方的线材的宽度比另一方的线材的宽度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编织体31以2根交替地织入的方法来形成第一线材26a以及第二线材26b,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以每1根交替地织入的方法来形成。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线材26a以及第二线材26b使用不锈钢(SUS304或者SUS316),但也可以使用不锈钢以外的金属(例如,铂、钨等),也可以使用金属以外的材料(例如,强化塑料)。
另外,第一线材26a以及第二线材26b的材料既可以是相同的材料,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
此外,在由金属线材构成第一线材26a以及/或者第二线材26b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作为用于辨认导管的位置的标识器而发挥功能,因而不需要另外设置标识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材26a使用截面圆形的圆线,第二线材26b使用截面矩形状的所谓的平线,但也可以是其他截面形状,例如也可以使第一线材26a以及第二线材26b为截面圆形的圆线、或者截面矩形状的平线。
编织体31的折回次数只要是偶数次则没有特别限定,但本实施方式的折回次数是四次。
另外,就形成折回部30的顺序而言,首先,将编织体31从端部37朝向前端一边与内层9接触一边编织第一层,之后,在前端部折回,朝向基端编织第二层,然后,在基端部折回,朝向前端编织第三层,最后,在前端部折回,朝向基端编织第四层,结束折回部30的形成。然后,以包覆内层9的方式朝向基端侧编织。
此外,就本实施方式的编织体31而言,从其端部37朝向前端编织,但也可以从端部37朝向基端编织。该情况下,折回次数成为奇数次(例如,三次)。
外层39由树脂构成,包覆内层9以及编织体31。形成外层39的树脂材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酯、聚氨酯等,但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聚氨酯。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管6,具备与导管主体23的前端连接的前端片18,内层9以及编织体31的折回部30配置成延伸至前端片18,因此不需要用于对编织体31的端部37进行固定的固定件,便能够将编织体31固定于内层9。
另外,即使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6中,在由所谓的编织机进行的一系列的动作中,由于编织体31的端部37会被固定,因而还起到编织体31的端部37的固定变得容易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管6,由于编织体31的端部37位于折回部30的中间位置,因此编织体31的端部37不会向折回部30的端部突出,从而不会对外层39的表面带来影响。
另外,即使在由廉价的不锈钢(SUS304或者SUS316)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导管6的编织体31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折回部30作为用于辨认导管的位置的标识器发挥功能。因此,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另外设置标识器。
并且,即使在由廉价的不锈钢(SUS304或者SUS316)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导管6的编织体31的情况下,在由所谓的编织机进行的一系列的动作中,由于会形成标识器,因而还起到标识器的形成变得容易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编织体31的端部37配置在折回部30的中间位置,但并限于此,只要将编织体31的端部37配置在折回部30的两端以外的区域,便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导管主体23的基端部通过接合管紧固内层9的基端部、编织体31的基端部以及外层39的基端部。

Claims (8)

1.一种导管,具备导管主体,
该导管主体具有:
作为长尺寸的中空管状体的内层;
从一端朝向另一端以网格状覆盖该内层的外周的编织体;以及
覆盖该编织体的外周的外层,
上述导管的特征在于,
上述编织体在上述一端以及/或者上述另一端被折回,上述编织体的端部与上述内层接触且配置在折回部的最下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编织体的端部位于上述折回部的两端以外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上述导管主体的前端连接的前端片,
上述内层和上述编织体的上述折回部配置成延伸到上述前端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上述导管主体的前端连接的前端片,
上述内层和上述编织体的上述折回部配置成延伸到上述前端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编织体由金属材料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编织体由金属材料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编织体由金属材料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编织体由金属材料构成。
CN201611122840.0A 2016-06-24 2016-12-08 导管 Active CN1075370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25660A JP6604654B2 (ja) 2016-06-24 2016-06-24 カテーテル
JP2016-125660 2016-06-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7086A true CN107537086A (zh) 2018-01-05
CN107537086B CN107537086B (zh) 2021-02-09

Family

ID=58098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22840.0A Active CN107537086B (zh) 2016-06-24 2016-12-08 导管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34998B2 (zh)
EP (1) EP3260155B8 (zh)
JP (1) JP6604654B2 (zh)
KR (1) KR102096689B1 (zh)
CN (1) CN10753708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2423A (zh) * 2020-08-28 2020-12-11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编织型电缆组件及加工工艺
CN113967305A (zh) * 2021-12-22 2022-01-25 德宝恒生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排尿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112806A (ko) * 2018-01-25 2020-10-05 아사히 인텍크 가부시키가이샤 카테터
WO2019150427A1 (ja) * 2018-01-30 2019-08-08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US10512753B1 (en) 2018-12-07 2019-12-24 John Nguyen Composite catheter shafts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 same
EP4011431A4 (en) * 2019-08-13 2022-10-19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CATHETER AND DIAGNOSTIC METHOD
WO2022071041A1 (ja) * 2020-09-30 2022-04-07 テルモ株式会社 経皮カテーテル
WO2023059871A1 (en) * 2021-10-08 2023-04-13 Surmodics Md, Llc Catheter with multiple braid layer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16531A (en) * 1964-01-02 1968-12-17 Edwards Miles Lowell Catheter
US20060135981A1 (en) * 2004-09-09 2006-06-22 Jay Lenker Expandable transluminal sheath
CN103961778A (zh) * 2013-01-30 2014-08-06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导管
US20160000443A1 (en) * 2014-07-01 2016-01-07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Overlapped braid termin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65909A (en) * 1975-04-22 1976-06-29 Medrad, Inc. Angiographic cathet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4516972A (en) * 1982-01-28 1985-05-14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Guiding cathet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4763647A (en) * 1987-01-06 1988-08-16 C. R. Bard, Inc. Dual coil steerable guidewire
US4817613A (en) * 1987-07-13 1989-04-04 Devices For Vascular Intervention, Inc. Guiding catheter
US5454795A (en) * 1994-06-27 1995-10-03 Target Therapeutics, Inc. Kink-free spiral-wound catheter
US5951539A (en) * 1997-06-10 1999-09-14 Target Therpeutics, Inc. Optimized high performance multiple coil spiral-wound vascular catheter
US6217566B1 (en) * 1997-10-02 2001-04-17 Target Therapeutics, Inc. Peripheral vascular delivery catheter
US20010051790A1 (en) 1998-12-16 2001-12-13 Parker Fred T. Finishing technique for a guiding catheter
AU766038B2 (en) * 1998-12-16 2003-10-09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Finishing technique for a guiding catheter
US6508804B2 (en) * 1999-07-28 2003-01-21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Catheter having continuous lattice and coil reinforcement
US7182735B2 (en) * 2003-02-26 2007-02-27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Elongated intracorporal medical device
US20050049575A1 (en) * 2003-06-20 2005-03-03 Robert Snell Medical device
JP2006051080A (ja) * 2004-08-10 2006-02-23 Kaneka Corp 医療用カテーテルチューブ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US7833218B2 (en) * 2007-04-17 2010-11-16 Medtronic Vascular, Inc. Catheter with reinforcing layer having variable strand construction
US9486605B2 (en) * 2011-07-15 2016-11-08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Introducer sheath with braided filament securement mechanism
JP5780556B2 (ja) 2012-08-07 2015-09-16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CN104707235A (zh) * 2013-12-17 2015-06-17 常州乐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微导管
JP5901078B2 (ja) 2014-03-25 2016-04-06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
US11033715B2 (en) * 2015-05-18 2021-06-15 Biosense Webster (Israel) Ltd. Catheter with adjustable deflection
US10575754B2 (en) * 2015-09-23 2020-03-03 Covidien Lp Catheter having a sensor and an extended working channe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16531A (en) * 1964-01-02 1968-12-17 Edwards Miles Lowell Catheter
US20060135981A1 (en) * 2004-09-09 2006-06-22 Jay Lenker Expandable transluminal sheath
CN103961778A (zh) * 2013-01-30 2014-08-06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导管
US20160000443A1 (en) * 2014-07-01 2016-01-07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Overlapped braid termina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2423A (zh) * 2020-08-28 2020-12-11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编织型电缆组件及加工工艺
CN113967305A (zh) * 2021-12-22 2022-01-25 德宝恒生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排尿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7086B (zh) 2021-02-09
KR102096689B1 (ko) 2020-04-02
US20170368303A1 (en) 2017-12-28
EP3260155A1 (en) 2017-12-27
EP3260155B1 (en) 2019-01-02
KR20180001416A (ko) 2018-01-04
US10034998B2 (en) 2018-07-31
JP6604654B2 (ja) 2019-11-13
EP3260155B8 (en) 2019-03-13
JP2017225737A (ja) 2017-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7086A (zh) 导管
US11779480B2 (en) Medical devices for use along the biliary and/or pancreatic tract
US10588762B2 (en) Esophageal stent
CN106029150A (zh) 集成导管系统
KR102117499B1 (ko) 카테터
US10722682B2 (en) Catheter and balloon catheter
US10940293B2 (en) Catheter and balloon catheter
CN108348726A (zh) 导管轴和相关联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7206218A (zh) 球囊导管
CN108601920A (zh) 具有加固材料的聚合导管轴
CN106422024A (zh) 导管及球囊导管
CN109803710A (zh) 编织导管组件
CN108463265A (zh) 无损伤连接件和采用该无损伤连接件的导管
CN113018638A (zh) 增强管体近端推送性和远端柔顺性的微导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8158571A (zh) 具有环形电极的可操控式引导护套及相关的构造方法
CN110312542B (zh) 探针
CN106535977A (zh) 具有能够染料流动的月牙形通道的导引导管
CN203694366U (zh) 医用导管
CN109803712B (zh) 管状体及具有该管状体的导管
JP2018086350A (ja) カテーテル及び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CN104998333A (zh) 用于身体小脉管应用的多腔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