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25187A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25187A
CN108425187A CN201810153872.XA CN201810153872A CN108425187A CN 108425187 A CN108425187 A CN 108425187A CN 201810153872 A CN201810153872 A CN 201810153872A CN 108425187 A CN108425187 A CN 1084251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
band
feeder belt
sewn object
sew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538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25187B (zh
Inventor
福泽英浩
玉木响
玉木响一
山田优
水岛秀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425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25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25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25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7/00Work-feeding mea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其将带状的被缝制物和片状的被缝制物良好地输送。在对片状被缝制物(C)进行带状被缝制物(T)的缝接的缝纫机(10)中,具有上进给带机构(50),该上进给带机构(50)具有在进给方向对被缝制物进行输送的多个进给带和成为该进给带的进给动作的驱动源的进给电动机,上进给带机构的多个进给带具有:中央进给带(511),其与带状被缝制物接触;以及侧方进给带(512、513),其在该中央进给带的两侧相邻,与片状被缝制物接触,进给电动机分别具有:第一进给电动机(52),其进行中央进给带的输送;以及第二进给电动机(55),其进行侧方进给带的输送。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带状的被缝制物的缝接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缝纫机在将带状的被缝制物缝接于片状的被缝制物的情况下,由供给装置向片状的被缝制物上供给带状的被缝制物,将带状的被缝制物和片状的被缝制物一起由布料压脚和进给齿夹持而进行它们的输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00071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的缝纫机将带状的被缝制物和片状的被缝制物由布料压脚和进给齿夹持而进行进给动作,因此仅下侧的片状的被缝制物成为与进给齿接触的状态,存在下述问题,即,在带状的被缝制物和片状的被缝制物之间产生进给量的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带状的被缝制物和片状的被缝制物良好地输送的缝纫机。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对片状被缝制物进行带状被缝制物的缝接,
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
具有上进给带机构,该上进给带机构具有:多个进给带,它们在恒定的进给方向对被缝制物进行输送;以及进给电动机,其成为该进给带的进给动作的驱动源,
所述上进给带机构的多个进给带具有:中央进给带,其与所述带状被缝制物接触;以及侧方进给带,其在该中央进给带的两侧相邻,与所述片状被缝制物接触,
所述进给电动机分别具有:第一进给电动机,其进行所述中央进给带的输送;以及第二进给电动机,其进行所述侧方进给带的输送。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缝纫机中,
所述中央进给带配置为与所述带状被缝制物接触的位置和所述落针位置沿所述进给方向排列,且配置为相对于所述落针位置在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与所述带状被缝制物接触。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缝纫机中,
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对所述进给电动机的进给速度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设定部,该设定部分别对所述第一进给电动机的进给速度和所述第二进给电动机的进给速度进行设定输入。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缝纫机中,
具有所述带状被缝制物的供给装置,
该供给装置配置为在与所述中央进给带的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与该中央进给带一致的配置进行所述带状被缝制物的供给。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缝纫机中,
该供给装置配置为从所述中央进给带的进给方向上游侧进行所述带状被缝制物的供给,
所述带状被缝制物的供给装置具有:辊,其在恒定的进给方向对所述带状被缝制物进行输送;以及带进给电动机,其成为该辊的进给动作的驱动源,
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带进给电动机的进给速度进行控制,具有设定部,该设定部分别对所述带进给电动机的进给速度和所述第一进给电动机及所述第二进给电动机的进给速度进行设定输入。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中央进给带,其与带状被缝制物接触;以及侧方进给带,其在该中央进给带的两侧相邻,与片状被缝制物接触,因此能够通过这些以任意的长度对带状被缝制物进行输送,无论长度如何,能够将带状的被缝制物良好地缝接。
并且,分别通过第一进给电动机和第二进给电动机对中央进给带和两侧的侧方进给带进行输送,因此能够对带状被缝制物和片状被缝制物的进给速度的差进行调整,能够减少或控制这些速度差的影响,能够实现带状被缝制物的基于缝接缝制的缝制品质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斜视图。
图2是缝纫机的落针位置周边的斜视图。
图3是布料压脚机构及上进给带机构的侧视图。
图4是布料压脚机构及上进给带机构的下端部的斜视图。
图5是压脚板的放大斜视图。
图6是表示三个进给带的高度的说明图。
图7是布料压脚的斜视图。
图8是带供给装置的斜视图。
图9是带供给装置的侧视图。
图10是折入引导部的斜视图。
图11是表示缝纫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标号的说明
10缝纫机
11缝针
12针板
15针棒
16缝纫机电动机
20缝纫机架
30布料压脚机构
50上进给带机构
52第一进给电动机
53引导机构
55第二进给电动机
70带供给装置
90控制装置
93操作面板(设定部)
94调节盘(设定部)
313、314针插入贯穿部
511中央进给带
512左进给带(侧方进给带)
513右进给带(侧方进给带)
C布料(片状被缝制物)
T带(带状被缝制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
基于图1~图11,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进行说明。
图1是缝纫机10的斜视图,图2是缝纫机10的落针位置周边的斜视图。
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水平的一个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水平且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将铅垂上下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另外,如图1所示,将X轴方向的一方设为“前”,将另一方设为“后”,将Y轴方向的一方设为“左”,将另一方设为“右”而进行下面的说明。
缝纫机10是针对一根带状被缝制物进行通过两根针实现的二重环缝制的二重环缝缝纫机,针对作为片状被缝制物的布料C进行作为带状被缝制物的带T的缝接。此外,有时将布料C及带T统称为被缝制物。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进行三根带T的缝接的缝纫机,但带T的根数并不限定于三根,也可以将单根或三根以外的多根的缝接设为对象。
缝纫机10具有:缝纫机架20;未图示的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其将缝纫机电动机16(参照图11)作为驱动源而使六根缝针11上下移动;未图示的打环器机构,其在针板12的下侧,将缝纫机电动机16作为驱动源而使六个打环器往复移动,使打环线插入贯穿六根缝针的上线的线环的各环;未图示的下进给机构,其使进给齿从针板12的下侧进出而将被缝制物向沿X轴方向的进给方向下游侧输送;布料压脚机构30,其通过布料压脚31从上方对被缝制物进行按压;上进给带机构50,其使进给带从上方与位于针板12上的被缝制物接触而将被缝制物向进给方向下游侧(前方)输送;带供给装置70(参照图8),其将带T供给至落针位置;线调节器机构13;挑线杆机构14;以及控制装置90,其进行上述各结构的控制。
[缝纫机架]
缝纫机架20具有:缝纫机基座部21,其在缝纫机10的下部沿Y轴方向延伸;纵向机体部22,其从缝纫机基座部21的一端部直立设置;以及缝纫机臂部23,其从纵向机体部22的上端部向与缝纫机基座部21相同的方向伸出。
在缝纫机基座部21的与纵向机体部22相反侧的端部上表面设置针板12,向在该针板12形成的针孔进行通过六根缝针11实现的落针。
[缝针上下移动机构]
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具有:针棒15(参照图3),其沿Z轴方向可上下移动地支撑于缝纫机臂部23的前端部;六根缝针11,它们保持于该针棒15的下端部;以及曲柄机构,其从缝纫机电动机16向针棒15赋予上下移动动作。
针棒15在其下端部,将六根缝针11以沿Y轴方向排列的状态保持。
缝纫机10朝向X轴方向前方输送被缝制物,在带T的宽度方向(短边方向)的两端部沿带T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形成两根线迹,与布料C进行缝接。
此外,带T被供给三根,针对一根带T,通过两根缝针11使用两根上线及两根打环线进行缝制。
[线调节器机构及挑线杆机构]
缝纫机10进行通过上线和打环线实现的缝制,线调节器机构13由向这些各线赋予线张力的多个线调节器构成。
挑线杆机构14具有使在线调节器机构13被赋予了线张力的六根上线插入贯穿的摆动式的挑线杆。该挑线杆从缝纫机电动机16得到摆动的动力,与缝针11的上下移动同步地摆动,由此在适当的定时进行各上线的提起。
[打环器机构]
打环器机构具有:六个打环器,它们配置在缝纫机基座部21的内部,沿Y轴方向进行往复的进退动作;以及传递机构,其从缝纫机电动机16向打环器赋予进退动作。
各打环器是朝向Y轴方向左侧伸出的尖锐的部件,在其前端部形成有使打环线插入贯穿的穿线孔,配置在针板12的下侧。而且,在朝向左方前进时,各打环器分别凸入至在下降的六根缝针11中穿过的上线的线环,能够将打环线插入贯穿至上线的线环。
另外,下降的各缝针11分别凸入至在各打环器向右方后退时形成的打环线的线环,将上线插入贯穿。通过将这些动作交替地重复,从而形成沿X轴方向的二重环缝制的线迹。
[下进给机构]
下进给机构具有:进给齿,其使齿顶从针板12的开口部进出;以及绕转机构,其使进给齿以沿X-Z平面的长圆轨迹绕转。
绕转机构将缝纫机电动机16作为驱动源,具有进行往复转动的水平进给轴和上下进给轴,向对进给齿进行支撑的进给台赋予上下的往复动作和与X轴方向平行的往复动作,通过两个动作的组合向进给齿赋予了沿X-Z平面的长圆的绕转动作。
进给齿在经过长圆轨迹的上部时齿顶从针板的开口部向上方凸出,此时,进给齿朝向前方进行移动。由此,齿顶从下侧与针板上的被缝制物接触,能够间歇地以恒定的进给间距将被缝制物向前方输送。
另外,进给齿在Y轴方向具有通常三倍的宽度,以使得能够通过带供给装置70对应于沿Y轴方向排列而供给的三根带T的整个范围而进行输送。
[布料压脚机构]
图3是布料压脚机构30及上进给带机构50的侧视图,图4是布料压脚机构30及上进给带机构50的下端部的斜视图,图5是布料压脚31的斜视图。
如图2~图5所示,布料压脚机构30和上进给带机构50对应于三根带T而在缝纫机10分别搭载有三台。另外,在图3中,图示出一台布料压脚机构30和一台上进给带机构50。
各布料压脚机构30具有:布料压脚31;压脚棒32,其在下端部支撑布料压脚31;压脚用气缸33,其向布料压脚31赋予压脚压力;以及手动的压脚压力解除机构34。
压脚棒32可上下移动地支撑于缝纫机臂部23的前端部,其上端部与压脚用气缸33的柱塞(活塞杆)连结。而且,通过压脚用气缸33的工作,能够对通过布料压脚31实现的对被缝制物赋予压脚压力和通过布料压脚31的上升实现的压脚压力的解除进行切换。
另外,在压脚用气缸33附设有从外部的空气压力源被供给空气压力气体的两个阀331、332,向一个阀331从外部的空气压力源经由未图示的减压阀而供给低压(例如,2kgf/cm2)的气体,向另一个阀332从外部的空气压力源不经由减压阀而供给高压(例如,4kgf/cm2)的气体。
而且,各阀331、332分别具有对气体的供给和停止进行切换的手动的按钮333、334,通过这些按钮333、334的切换操作,从而能够对布料压脚31的压脚压力的强弱进行切换。
此外,阀331、332在三台压脚机构30中共用,通过对一个按钮333或334进行操作,从而针对三台压脚机构30同时进行压脚压力的强弱的切换。
压脚压力解除机构34如图3所示,具有:棒抱持部341,其固定装备于压脚棒32;输入轴342,其与未图示的手动的压脚抬起杆连结;转动臂343,其固定装备于输入轴342;以及连杆部件344,其将转动臂343的转动端部和棒抱持部341连结。
通过该结构,如果手动地操作压脚抬起杆而使输入轴342以逆时针方向绕与图3的纸面垂直的轴转动,则转动臂343的转动端部经由输入轴342向上方转动,能够经由连杆部件344将压脚棒32及布料压脚31提起。
此外,手动的压脚抬起杆及输入轴342也在三台压脚机构30中共用,通过对一个压脚抬起杆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将三个布料压脚31同时提起。
布料压脚31如图3~图7所示,具有:压脚板311;以及直立设置部312,其设置在压脚板311的前侧中央。此外,在图5中省略直立设置部312的图示。
在直立设置部312的上端部设置有可将压脚棒32的下端部插入的连结孔,能够通过平头螺钉对压脚棒32进行保持。
压脚板311具有将来自前述的压脚用气缸33的压脚压力赋予给被缝制物的功能,在该压脚板311的中央部形成有沿上下贯通的两个针插入贯穿部313、314。穿过该针插入贯穿部313、314,相对于压脚板311的下侧的带T进行通过两根缝针11、11实现的落针。
另外,压脚板311还具有下述功能,即,以从其上表面经由后端部而经过底面的方式,将后面记述的上进给带机构50的三根进给带即中央进给带511、左进给带512、右进给带513沿进给方向可输送地引导。
因此,在压脚板311的左后端部和左前端上部可旋转地配置有用于对左进给带512进行输送的第一左辊351和第二左辊352。
另外,在压脚板311的右后端部和右前端上部可旋转地配置有用于对右进给带513进行输送的第一右辊353和第二右辊354。
另外,从压脚板311的后端部至中央部形成较大的切口,在其内侧沿前后排列而可旋转地配置有用于对中央进给带511进行输送的第一中央辊355及第二中央辊356。而且,在压脚板311的中央前端上部可旋转地配置有第三中央辊357。
此外,第二左辊352、第二右辊354及第三中央辊357不由压脚板311支撑,而是由直立设置部312支撑。
通过这些辊351~357,能够将中央进给带511、左进给带512、右进给带513以在Y轴方向排列的状态、且将压脚板311的底面朝向前方而顺利地输送。
而且,左进给带512及右进给带513能够通过压脚板311的压脚压力而与布料C的上表面接触,并且将布料C向前方送出。
另外,中央进给带511能够通过压脚板311的压脚压力而与带T的上表面接触,并且将带T向前方送出。
另外,第一中央辊355沿X轴方向(进给方向)与成为落针位置的针插入贯穿部313、314并列地配置、且与该针插入贯穿部313、314相比配置在前方(进给方向下游侧)。
与此相对,第一左辊351及第一右辊353分别配置于针插入贯穿部313、314的左侧和右侧,并且与该针插入贯穿部313、314相比配置在后方(进给方向上游侧)。
另外,第一及第二左辊351、352和第一及第二右辊353、354以比带T的宽度(短边方向宽度)宽的间隔配置,由第一及第二左辊351、352引导的左进给带512和由第一及第二右辊353、354引导的右进给带513,均成为不与带T接触的配置。
由此,中央进给带511与落针位置相比在进给方向下游侧与带T接触而进行输送,左进给带512和右进给带513与落针位置相比在进给方向上游侧与布料C接触而进行输送。
另外,中央进给带511的宽度设定为与带T的宽度相同或稍宽或稍窄,中央进给带511不与布料C接触。
另外,如图6所示,中央进给带511、左进给带512、右进给带513以经过压脚板311的底面时的高度不同的方式被支撑。即,支撑为中央进给带511的经过压脚板311的底面的高度处于最高位置,左进给带512及右进给带513的经过压脚板311的底面的高度与中央进给带511相比处于低位置。
此外,中央进给带511的经过压脚板311的底面的高度通过第一中央辊355及第二中央辊356的设置高度进行调节,左进给带512和右进给带513的经过压脚板311的底面的高度通过在压脚板311的底面侧形成的对各个进给带进行引导的槽311a、311b的深度进行调节。
因此,成为中央进给带511针对因落针而容易对进给产生阻力的带T而适当地与带T压接的状态,因此对相对于布料C的延迟进行抑制,能够稳定地对被缝制物整体进行输送。
另外,如图8所示,压脚板311的前端部(进给方向下游侧端部)相对于直立设置部312可绕Y轴摆动地由阶梯螺钉315轴支撑,由此,压脚板311的后端部(进给方向上游侧端部)可升降。
并且,在压脚板311的左侧面通过阶梯螺钉315装备有作为弹性部件的扭转螺旋弹簧316,该扭转螺旋弹簧316的一端部卡止于直立设置部312侧,另一端部与压脚板311的后端部上表面压接。由此,压脚板311成为在其后端部赋予有向下方侧的弹性力的状态。
此外,在上述图8中,省略了各进给带511~513及各辊351~357的图示。
压脚板311经由压脚棒32而被压脚用气缸33向下方按压,因此在通常的缝制时,压脚板311的底面维持水平状态而进行被缝制物的按压。
但是,压脚板311如前述所示,相对于直立设置部312可摆动,因此如果在被缝制物存在台阶部,该台阶部从后方朝向前方输送,则压脚板311的后端部对抗扭转螺旋弹簧316向上方摆动而容易越过台阶部,针对存在台阶部的被缝制物也能够进行顺利且良好的输送。
[上进给带机构]
上进给带机构50具有:作为多个进给带的无端环状的中央进给带511、左进给带512、右进给带513;第一进给电动机52,其成为中央进给带511的进给带进给的驱动源;第二进给电动机55,其成为左进给带512及右进给带513的进给带进给的驱动源;以及引导机构53,其从第一或第二进给电动机52、55至布料压脚31为止对各进给带511~513进行引导。
第一及第二进给电动机52、55使用转速可控制的电动机,例如,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步进电动机等。
而且,第一进给电动机52以将输出轴朝向左方的状态,经由电动机托架521而固定装备于缝纫机臂部23的前端部的前表面侧。
另外,第二进给电动机55以将输出轴朝向左方的状态,经由电动机托架521在缝纫机臂部23的前端部的前表面侧,固定装备于第一进给电动机52的上方。
而且,在第一进给电动机52的输出轴装备有对中央进给带511的一端部进行卷绕的电动机带轮522。
另外,在第二进给电动机55的输出轴装备有对左进给带512、右进给带513的一端部进行卷绕的电动机带轮552。
此外,第一进给电动机52的电动机带轮522配置于左进给带512、右进给带513的经过线上,但为了使得该电动机带轮522不与左进给带512、右进给带513接触、干涉,用于避免这些情况的槽523在电动机带轮522的外周形成。
另外,如前述所示,上进给带机构50在缝纫机10搭载有三台,但第一及第二进给电动机52、55、它们的电动机带轮522、552和电动机托架521在三台上进给带机构50中共用一个。
因此,电动机带轮522、552均是在Y轴方向上长的圆柱状,在一个电动机带轮522架设有三根中央进给带511,在另一个电动机带轮552架设有三根左进给带512和三根右进给带513。
引导机构53主要由下述部件构成:引导臂533,其由第一和第二连杆部件531、532构成;以及多个引导辊534,它们可旋转地设置于从电动机带轮522或552到达至布料压脚31的进给带路径的各部。
关于引导臂533的第一连杆部件531,其一端部可绕Y轴转动地连结于电动机托架521的下部,其另一端部可绕Y轴转动地连结于第二连杆部件532的一端部。
第二连杆部件532的另一端部可绕Y轴转动地与紧固部件535连结,该紧固部件535在布料压脚31的紧上侧抱持紧固于压脚棒32的下端部。
第一连杆部件531和第二连杆部件532均具有左右一对、且沿X-Z平面的平板状的侧壁部,彼此的侧壁部相对。而且,在各连杆部件531、532的彼此相对的侧壁部的相对面上的各位置配置有引导辊534,由此,各进给带511~513的进给带路径形成为沿引导臂533的各连杆部件531、532。
引导辊534除了各连杆部件531、532以外,还配置在电动机托架521的各位置。
各个引导辊534为了形成规定的进给带路径,在配置于路径的角部等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包含作为以压接状态配置的张紧辊起作用的结构而使得在各进给带511~513不发生松弛。
各进给带511~513的一端部卷绕于电动机带轮522或552,经过各引导辊534,另一端部卷绕于在布料压脚31设置的各辊351~357。
由此,如果第一进给电动机52驱动,则中央进给带511通过其转矩,在布料压脚31的底面侧朝向前方输送。
另外,如果第二进给电动机55驱动,则左进给带512及右进给带513通过其转矩,在布料压脚31的底面侧朝向前方输送。
此外,关于第一及第二进给电动机52、55的转速,原则上,进行控制以使得布料压脚31的底面处的各进给带511~513的输送速度、与将通过下进给机构实现的间歇性的进给速度进行平均化而换算为连续的进给速度的假想的进给速度一致。
但是,在布料C和带T的进给速度产生速度差的情况下,进行使第一进给电动机52和第二进给电动机55的转速分别增减的调整。
另外,布料压脚31在将压脚压力解除时,经由压脚棒32而上升移动至上方的退避位置,因此引导臂533的第二连杆部件532的另一端部与压脚棒32一起向上方产生移动,但引导臂533的两端部可绕Y轴转动地被连结,第一连杆部件531和第二连杆部件532也可绕Y轴转动地被连结,因此在第一连杆部件531和第二连杆部件532之间弯折角度会变化,由此能够应对布料压脚31的上升。
[带供给装置]
图8是带供给装置70的斜视图,图9是侧视图。带供给装置70配置为以将三根带T在Y轴方向排列的状态,从其后侧(进给方向上游侧)向三个布料压脚31进行供给。
带供给装置70具有:带输送电动机71,其成为对带T进行供给的驱动源;未图示的主动链轮,其设置于带输送电动机71的输出轴;从动链轮73,其从主动链轮经由同步带74被赋予旋转力;带进给辊75,其与从动链轮73同轴地进行联动旋转;三个折入引导部76,它们将以从缝纫机臂部23的上方垂下的状态被供给的各带T的两侧缘部向内侧折入;以及进给引导部77,其将折入的各带T引导至布料压脚31的后端部。
带输送电动机71在将其输出轴朝向Y轴方向的状态下,经由电动机托架72而支撑于缝纫机臂部23的前端下部。该带输送电动机71使用可控制转速的电动机,例如,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步进电动机等。
从动链轮73及带进给辊75的旋转轴也与Y轴方向平行,它们可旋转地配置于三个布料压脚31的后端部附近、且成为其后上方的位置。
三根带T分别卷绕于卷盘R,各卷盘R在可旋转的状态下经过缝纫机臂部以垂下状态进行供给。
三个折入引导部76配置于各卷盘R的下方,为了将垂下的带T引导至进给引导部77,朝向前斜下倾斜地配置。
图10是折入引导部76的斜视图。该折入引导部76进行弯折,以使得在沿着带T的长条的平板的一端部侧将带T的两侧缘部向宽度方向内侧折叠。该折入引导部76的两侧缘部的弯折部是随着从另一端部朝向一端部,折入量逐渐增加的形状。
因此,如果带T从折入引导部76的另一端部朝向一端部行进,则仿形于一端部侧的弯折部而将带T的两侧缘部向内侧逐渐地折叠,如果带T的一端部从折入引导部76的另一端部经过,则带T的两侧缘部成为与其长度方向平行地以恒定的宽度被折叠的状态。
各折入引导部76以其长度方向沿前斜下方向的方式、且其一端部侧朝向带进给辊75及进给引导部77侧的状态被支撑。另外,各折入引导部76以其弯折部成为下表面侧的方式被支撑。
通过这些,能够将从卷盘R以垂下状态供给的带T从折入引导部76的另一端部侧沿着其下表面进行引导,从一端部将折叠后的状态的带T供给至带进给辊75及进给引导部77。
此外,带T的两侧缘部向内侧折叠的部分成为两根的缝针分别进行运针的缝边。
进给引导部77在其上表面形成有对三根带T进行引导的引导槽,各槽以向前斜下侧倾斜的状态被支撑。进给引导部77各自的引导槽构成为,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由各布料压脚30支撑的三根中央进给带511分别一致地配置。
该进给引导部77与各折叠引导部76相比平缓地倾斜,其上表面前端部以能够滑动接触或者将带T夹入的程度与进给辊75的外周面下部接近。
因此,该进给引导部77能够通过引导槽将经过各折入引导部76的各带T朝向各布料压脚31进行引导,并且以在与进给辊75之间夹入的方式朝向各布料压脚31送出。
另外,带供给装置70具有将带T切断的未图示的切刀机构。
该切刀机构具有:切刀,其在折入引导部76和进给辊75之间将各带T切断;以及切断用气缸732(参照图11),其向切刀赋予切断动作。
而且,控制装置90对带输送电动机71的转速进行控制,如果进行了规定的目标长度量的驱动,则使切断用气缸732工作,能够将带T以设为目标的长度供给至布料压脚31侧。
此外,可以在带输送电动机71设置编码器等转速检测单元。
[布料输送装置:控制系统]
如图11所示,在缝纫机10的控制装置90分别经由驱动电路16a、52a、55a、71a连接有:缝纫机电动机16、上进给带机构50的第一进给电动机52、第二进给电动机55、带供给装置70的带输送电动机71。
另外,在控制装置90分别经由驱动电路33b、732b连接有:使布料压脚机构30的压脚用气缸33工作的电磁阀33a、使切刀机构73的切断用气缸732工作的电磁阀732a。
此外,布料压脚机构30具有三台,但在图11中,关于压脚用气缸33仅图示出一个,省略了剩余的图示。
此外,如前述所示,使三台压脚用气缸33工作的电磁阀33a和其驱动电路33b为一个,共用地使三个气缸同时工作。
控制装置90是具有CPU 91、存储器92等的控制电路,对上述各电动机16、52、55、71、各气缸33、732的电磁阀33a、732a进行控制,能够执行带T的供给、带T及布料C的输送、缝接缝制。
另外,在控制装置90经由接口93a、94a连接有作为设定部的操作面板93和调节盘94。
操作面板93具有:按钮、按键等输入部,其输入与缝制相关的各种设定;以及显示部,其进行对设定作业进行辅助的显示。
从该操作面板93输入例如缝纫机电动机16的转速,通过上进给带机构50实现的被缝制物的进给速度、缝制的开始操作等。
关于通过上进给带机构50实现的被缝制物的进给速度,能够针对带T的进给速度和布料C的进给速度(第一进给电动机52的进给速度和第二进给电动机55的进给速度)分别进行设定。另外,这些并不限定于直接的速度,例如,也可以是成为带T或布料C的基准的进给速度、带T和布料C的进给速度的速度差、速度比的输入。
另外,同样地,操作面板93能够针对带输送电动机71的进给速度分别进行设定。由此,针对第一进给电动机52及第二进给电动机55的进给速度,将带输送电动机71的进给速度适当地设定,由此能够在带供给装置70和布料压脚31之间不使带T松弛而良好地供给。
在上述各种数值设定时,例如使用增减键,对在显示部显示的设定值的增减进行输入,通过决定键决定设定值。
调节盘94能够进行旋转输入操作,通过内置的编码器等旋转量检测传感器对输入量进行检测,输入至控制装置90。
该调节盘94是专用于对上进给带机构50的进给速度的调节进行输入的输入单元,通过正旋转输入带T的进给速度相对于布料C的进给速度的增加,通过逆旋转输入带T的进给速度相对于布料C的进给速度的减少。
另外,从调节盘94输入的进给速度的设定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以在旋转操作时实时地反映于第一和第二进给电动机52、55的速度控制,也可以在通过调节盘94进行旋转操作而将设定值输入后,进行通过决定键等决定的输入操作,然后反映于第一和第二进给电动机52、55的速度控制。另外,在进行通过决定键等决定的输入操作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操作面板93的决定键,也可以将调节盘94的表盘设为可进行压入操作、点击操作,通过这些压入或点击操作进行决定。
[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
上述缝纫机10的上进给带机构50分别具有:中央进给带511,其与带T接触;作为侧方进给带的左进给带512及右进给带513,它们在该中央进给带511的两侧相邻,与布料C接触;第一进给电动机52,其进行中央进给带511的输送;以及第二进给电动机55,其进行侧方进给带的输送。
因此,通过独立于缝纫机电动机16而对第一及第二进给电动机52、55的速度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在被缝制物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减少进给量的差。
并且,通过第一进给电动机52和第二进给电动机55分别对中央进给带511和左进给带512及右进给带513进行输送,因此能够对带T和布料C的进给速度的差进行调整,能够减少或控制这些速度差的影响,能够实现基于带T的缝接缝制的缝制品质的提高。
特别地,在控制装置90附设有作为设定部的操作面板93及调节盘94,它们分别对第一进给电动机52的进给速度、第二进给电动机的进给速度和带输送电动机71的进给速度进行设定输入,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进给电动机52的进给速度和第二进给电动机的进给速度的设定,能够实现设定作业负担的减少。
另外,中央进给带511配置为与带T接触的位置和落针位置沿X轴方向排列,且配置为相对于落针位置在进给方向下游侧(前侧)与带T接触。
因此,在缝针11刺入带T的状态下产生阻力而与左右的布料C相比进给容易产生延迟,但通过配置为中央进给带511在落针位置的进给方向下游侧与带T接触,从而能够将带T拉拽而输送,因此能够减少中央部的延迟,整体性良好地进行缝接缝制。
[其他]
此外,在上述缝纫机10中,例示出与三根带T相对应,设置有三台布料压脚机构30、上进给带机构50及带供给装置70的情况,但这些能够与进行缝接的带T的根数相匹配地增减。
另外,在上述缝纫机10中例示出下述情况,即,上进给带机构50作为在中央进给带511的两侧相邻,与布料C接触的侧方进给带,针对一根带T分别具有左进给带512及右进给带513,但在带T为多个的情况下相邻的左进给带512和右进给带513可以共用而设为一根进给带。
此外,在上述缝纫机10中,例示出在带供给装置70具有将带T切断的切刀机构的情况,但也可以在布料压脚31的前方(进给方向下游侧)设置切刀机构,在在1块布料C缝接带T后在缝制结束部位将带T切断。另外,也可以不设置切刀机构,在多块布料C连续地缝接带T,在缝接后将与布料C的缝制开始部位和缝制结束部位相连结的带T通过剪刀切断。

Claims (5)

1.一种缝纫机,其对片状被缝制物进行带状被缝制物的缝接,
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
具有上进给带机构,该上进给带机构具有:多个进给带,它们在恒定的进给方向对被缝制物进行输送;以及进给电动机,其成为该进给带的进给动作的驱动源,
所述上进给带机构的多个进给带具有:中央进给带,其与所述带状被缝制物接触;以及侧方进给带,其在该中央进给带的两侧相邻,与所述片状被缝制物接触,
所述进给电动机分别具有:第一进给电动机,其进行所述中央进给带的输送;以及第二进给电动机,其进行所述侧方进给带的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进给带配置为与所述带状被缝制物接触的位置和落针位置沿所述进给方向排列,且配置为相对于所述落针位置在所述进给方向下游侧与所述带状被缝制物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对所述进给电动机的进给速度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设定部,该设定部分别对所述第一进给电动机的进给速度和所述第二进给电动机的进给速度进行设定输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带状被缝制物的供给装置,
该供给装置配置为在与所述中央进给带的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与该中央进给带一致的配置进行所述带状被缝制物的供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带状被缝制物的供给装置,
该供给装置配置为从所述中央进给带的进给方向上游侧进行所述带状被缝制物的供给,
所述带状被缝制物的供给装置具有:辊,其在恒定的进给方向对所述带状被缝制物进行输送;以及带进给电动机,其成为该辊的进给动作的驱动源,
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带进给电动机的进给速度进行控制,具有设定部,该设定部分别对所述带进给电动机的进给速度和所述第一进给电动机及所述第二进给电动机的进给速度进行设定输入。
CN201810153872.XA 2017-02-15 2018-02-22 缝纫机 Active CN1084251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6081 2017-02-15
JP2017026081A JP6894251B2 (ja) 2017-02-15 2017-02-15 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25187A true CN108425187A (zh) 2018-08-21
CN108425187B CN108425187B (zh) 2021-10-26

Family

ID=63157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53872.XA Active CN108425187B (zh) 2017-02-15 2018-02-22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94251B2 (zh)
CN (1) CN1084251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5960A (zh) * 2019-02-14 2019-05-31 吴江阳光科技缝纫机有限公司 一种拖布装置及缝纫机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41A (zh) * 1993-12-15 1996-02-28 Ykk株式会社 将织物片缝到拉链上的设备
CN1141365A (zh) * 1995-06-20 1997-01-29 联合特别公司 前辊送布机构
US6189469B1 (en) * 1998-04-16 2001-02-20 Yamato Sewing Machine Seizo Co., Ltd. Strip matter cutting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
CN1368571A (zh) * 2001-01-31 2002-09-11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497088A (zh) * 2002-10-22 2004-05-19 重机公司 差动送布缝纫机
JP2004201771A (ja) * 2002-12-24 2004-07-22 Juki Corp 差動送りミシン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550604A (zh) * 2003-04-21 2004-12-01 重机公司 差动送布缝纫机
CN1637188A (zh) * 2003-12-26 2005-07-13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送布机构
CN1693566A (zh) * 2004-05-06 2005-11-09 重机公司 缝纫机
CN1886543A (zh) * 2003-11-25 2006-12-27 约翰尼斯·萨尔 缝纫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35768B2 (ja) * 2000-12-06 2006-01-18 ヤマトミシン製造株式会社 ミシン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41A (zh) * 1993-12-15 1996-02-28 Ykk株式会社 将织物片缝到拉链上的设备
CN1141365A (zh) * 1995-06-20 1997-01-29 联合特别公司 前辊送布机构
US6189469B1 (en) * 1998-04-16 2001-02-20 Yamato Sewing Machine Seizo Co., Ltd. Strip matter cutting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
CN1368571A (zh) * 2001-01-31 2002-09-11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497088A (zh) * 2002-10-22 2004-05-19 重机公司 差动送布缝纫机
JP2004201771A (ja) * 2002-12-24 2004-07-22 Juki Corp 差動送りミシン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550604A (zh) * 2003-04-21 2004-12-01 重机公司 差动送布缝纫机
CN1886543A (zh) * 2003-11-25 2006-12-27 约翰尼斯·萨尔 缝纫机
CN1637188A (zh) * 2003-12-26 2005-07-13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送布机构
CN1693566A (zh) * 2004-05-06 2005-11-09 重机公司 缝纫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25187B (zh) 2021-10-26
JP2018130318A (ja) 2018-08-23
JP6894251B2 (ja) 2021-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92115A (zh) 缝纫机
CN102787455B (zh) 压脚装置及包含所述装置的缝纫机
CN104005189B (zh) 双针缝纫机
CN107034592A (zh) 缝纫机
CN108425187A (zh) 缝纫机
JP5329079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の玉布押さえ機構
CN109554838A (zh) 缝纫机
CN107268197B (zh) 带缝制终端检测自动停止装置的缝纫机
CN102877219B (zh) 带环缝制缝纫机
CN106567197A (zh) 缝纫机
JP6918530B2 (ja) 扁平縫いミシン
CN107488942A (zh) 扁平缝缝纫机
TWI703250B (zh) 縫紉機及縫製裝置、以及縫製方法
CN109554839A (zh) 缝纫机
CN208104708U (zh) 前拉辊机构
JP2021094261A (ja) 縫製システム
JP2018130517A (ja) ミシンの生地移送装置
US2989018A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on sweater blanks
JPH0219194A (ja) かつら用みの毛の自動製造装置
CN105274737B (zh) 带环缝制方法以及带环缝制缝纫机
JP3400975B2 (ja) 織テープおよびテープ縁縫い方法
EP0349129A2 (en) Sewing machine
JP4975311B2 (ja) ミシンの針糸繰り出し装置
US2339648A (en) Sewing machine
US2449044A (en) Blank feeder mea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