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04708U - 前拉辊机构 - Google Patents

前拉辊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04708U
CN208104708U CN201820224049.9U CN201820224049U CN208104708U CN 208104708 U CN208104708 U CN 208104708U CN 201820224049 U CN201820224049 U CN 201820224049U CN 208104708 U CN208104708 U CN 208104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thdrawing roll
motor
preceding withdrawing
sewing machine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240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篠江务
柏木宪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riority to CN2018202240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04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04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047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前拉辊机构,其针对台阶部等的厚度变动而实现良好的输送。前拉辊机构具有:前拉电动机,其是前拉辊的旋转驱动源;以及辊升降电动机(24),其使前拉辊升降而对前拉辊针对被缝制物的按压强度进行调节,该前拉辊机构对应于被缝制物的厚度变化,能够对通过前拉电动机产生的前拉电动机的旋转速度和通过辊升降电动机产生的前拉辊的按压强度进行变更调节。

Description

前拉辊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被缝制物的厚度变化相应地实现良好的输送的前拉辊机构。
背景技术
当前,存在一种具有前拉辊的缝纫机,该前拉辊与落针位置相比配置于进给方向下游侧。该缝纫机在通过独立于进给齿进行旋转驱动的前拉辊而提高了被缝制物的输送力的状态下进行被缝制物的缝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23005号公报
但是,关于上述现有的前拉辊,通过手动地使压脚弹簧压缩力变更,从而使由前拉辊产生的被缝制物的压脚压力变更。另外,通过手动地使进给量转盘变更,从而对由前拉辊输送被缝制物的量进行变更。因此,在缝纫机对被缝制物进行缝制的过程中,无法对由前拉辊产生的压脚压力和进给量进行变更,因此如果在被缝制物中存在厚度变厚的部分即台阶部,则台阶部在向布料压脚的下侧送入时成为阻力,存在进给量减少而间距积聚的问题。
另外,从缝纫机的驱动轴获取前拉辊的旋转动力,因此存在无法进行仅针对前拉辊的独立的旋转控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台阶部等的厚度变动而实现良好的输送的前拉辊机构。
(1)
一种前拉辊机构,其与缝纫机的沿上下进行往复运动的缝针的落针位置相比配置在进给方向下游侧,通过旋转驱动的前拉辊对被缝制物进行输送,对通过所述缝纫机的进给齿实现的被缝制物的进给动作进行辅助,
该前拉辊机构的特征在于,具有:
前拉电动机,其是所述前拉辊的旋转驱动源;
辊升降电动机,其使所述前拉辊升降而对所述前拉辊针对所述被缝制物的按压强度进行调节;
电动机安装基座,其对所述前拉电动机及所述辊升降电动机进行支撑;
升降连杆,其与所述辊升降电动机的输出轴连结;
辊臂,其可转动地将中央部支撑于所述电动机安装基座的下端部,一端部与所述升降连杆连结,另一端部与所述前拉辊连结;以及
同步带,其一端部架设于在所述前拉电动机的输出轴固定装备的链轮,另一端部架设于所述前拉辊,
所述辊臂是曲拐构造,通过利用所述辊升降电动机以所述中央部为中心使所述辊臂转动,将所述前拉辊的高度位置进行位移,从而对所述前拉辊的按压强度进行调节。
(2)
在上述(1)记载的前拉辊机构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连杆由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构成,
所述辊升降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部连结,
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部连结,
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辊臂的一端部连结。
(3)
在上述(1)或者(2)记载的前拉辊机构中,其特征在于,
具有:
张紧辊臂,其可自由转动地将一端部支撑于所述电动机安装基座;以及
张紧辊,其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张紧辊臂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同步带从外侧接触,
所述张紧辊臂被弹簧向将所述张紧辊推压至所述同步带的方向施力。
(4)
在上述(3)记载的前拉辊机构中,其特征在于,
具有传递辊,该传递辊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电动机安装基座的下端部,
所述传递辊与从所述链轮架设至所述前拉辊的同步带从内侧接触。
(5)
在上述(1)~(4)记载的前拉辊机构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安装基座相对于所述缝纫机架可转动地被支撑。
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能够由控制装置对应于被缝制物的厚度变化而对前拉辊的按压强度和旋转速度进行变更调节的前拉辊机构,能够针对台阶部等的厚度变动进行良好的前拉输送,抑制由台阶部引起的间距的积聚。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机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缝纫机的概略结构的正视图。
图3是布料压脚机构及前拉辊机构的左侧视图。
图4是前拉辊机构的斜视图。
图5是表示缝纫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6是前拉辊机构的右侧视图。
图7是表示使前拉辊机构向退避位置移动后的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8(A)~图8(D)是依次表示缝纫机整体的缝制时的各部的动作控制的动作说明图。
图9(E)~图9(H)是依次表示继图8(D)之后的缝纫机整体的缝制时的各部的动作控制的动作说明图。
标号的说明
11 针板
16 缝纫机电动机
20 前拉辊机构
21 前拉辊
22 辊臂
23 电动机安装基座
24 辊升降电动机
25 前拉电动机
70 布料压脚机构
71 布料压脚
73 压脚电动机
76 压脚高度检测部
90 控制装置
100 缝纫机
110 缝纫机架
211 同步带
214 张紧辊臂
215 弹簧
241 第一连杆(升降连杆)
242 第二连杆(升降连杆)
252 链轮
C 被缝制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
下面,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是缝纫机100的斜视图,图2示出缝纫机100的概略结构,是通过双点划线表示缝纫机架110的一部分的正视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0是所谓的送出腕型二重环缝缝纫机,具有:缝纫机架110;布料压脚机构70,其通过布料压脚71从上方对在后面记述的缝纫机底座部101设置的针板11的上表面的被缝制物C进行按压;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其针对针板11上的被缝制物C进行通过两根缝针实现的落针;布料进给机构,其在布料压脚71的下方,通过未图示的进给齿将针板11上的被缝制物C沿规定的布料进给方向输送;打环器机构,其向缝针侧的上线缠绕打环线;前拉辊机构20,其在布料压脚71的布料进给方向下游侧,独立于布料进给机构进行被缝制物C的输送;以及控制装置90,其对上述各结构进行控制。
此外,上述缝纫机100具有通常的送出腕型二重环缝缝纫机所具有的挑线杆机构、线调节器等各结构,但这些是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缝纫机架]
上述缝纫机架110具有:缝纫机底座部101,其在缝纫机的整体中位于下部;纵向机体部102,其在缝纫机底座部101的一端部向上方直立设置;以及缝纫机臂部103,其从纵向机体部102的上端部沿规定方向伸出。
下面,将与缝纫机臂部103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水平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缝纫机臂部103的面部侧设为“左”,将纵向机体部102侧设为“右”。另外,将水平方向且与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该X轴方向与通过缝纫机100实现的被缝制物C的进给方向平行,将被缝制物C的进给方向下游侧设为“前”,将上游侧设为“后”。另外,将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将其一方设为“上”,将另一方设为“下”。
另外,上述缝纫机底座部101具有:第一伸出部101a,其从纵向机体部102的下方向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后方)伸出;第二伸出部101b,其从第一伸出部101a的前端部向与缝纫机臂部103相同的方向(左方)伸出;以及第三伸出部101c,其从第二伸出部101b的前端部向布料进给方向下游侧(前方)伸出。
缝纫机底座部101作为被缝制物的作业台使用,因此上述第一至第三伸出部101a~101c各自的上表面整体地由沿X-Y平面的同一平面相连,整体平坦地形成。
[缝针上下移动机构]
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具有:上轴,其配置于缝纫机臂部103的内侧,被缝纫机电动机16旋转驱动,并且沿Y轴方向配置;针棒,其在下端部对两根缝针进行保持;以及未图示的曲柄机构,其将上轴的旋转力变换为上下移动的往复驱动力而传递至针棒。
另外,在缝纫机底座部101中的两根缝针的落针位置设置有与X-Y平面平行的针板11。
缝纫机底座部101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U字状。
[打环器机构]
打环器机构具有:两个打环器,它们设置于针板11的下侧;以及动作传递机构,其使这些打环器的前端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
各打环器在尖锐的前端部的穿线孔中插入贯穿有打环线。而且,各打环器在针板的下方相对于上升的缝针朝向左方进入而将打环线插入贯穿于上线的线环,朝向右方后退而在打环线形成线环,通过下一次落针而将缝针凸入至打环线的线环。通过重复这些动作,从而打环线的线环和上线的线环交替地插入贯穿而形成打结。
动作传递机构将缝纫机电动机16作为驱动源,将该缝纫机电动机16的整周旋转变换为往复转动而传递至各打环器,由此使该各打环器沿Y轴方向往复移动。
[布料进给机构]
布料进给机构具有:进给齿,其从针板11的未图示的开口部进出;以及进给传递机构,其将Z轴方向的往复动作和X轴方向的往复动作合成而传递至进给齿。
进给齿具有锯齿状的齿,其从形成于针板11的沿X轴方向的狭缝状的开口部进出,进行将Z轴方向的往复动作和X轴方向的往复动作合成而成的长圆运动,在长圆中的上部移动时齿顶一边从开口部向上方凸出一边向前方移动,能够将被缝制物C向前方输送。
进给传递机构将缝纫机电动机16作为驱动源,将该缝纫机电动机16的整周旋转变换为沿X轴方向的往复动作和沿Z轴方向的往复动作而传递至进给齿,由此向该进给齿赋予长圆运动。
[布料压脚机构]
图3是从面部侧观察布料压脚机构70及前拉辊机构20的左侧视图。
如这些图2及图3所示,布料压脚机构70具有:布料压脚71,其从上方按压被缝制物C;压脚棒72,其在下端部保持布料压脚71;压脚电动机73,其成为布料压脚71的升降驱动源;传递机构74,其将升降动作从压脚电动机73传递至压脚棒72及布料压脚71;压脚弹簧75,其经由压脚棒72将布料压脚71向下方按压;以及压脚高度检测部76,其对布料压脚71的高度进行检测。
布料压脚71是底面平滑且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后侧)向上方翘曲的所谓的船型的压脚。布料压脚71配置在针板11的开口部的上方,从上方对通过进给齿输送的被缝制物C进行按压,使进给齿的输送力适当地传递至被缝制物C。
压脚棒72在针棒的附近,以沿Z轴方向的状态由在缝纫机臂部103的内部配置于上下两个部位的金属轴承721、721可上下移动地支撑。
在压脚棒72的上端部装备有抓持部件724,该抓持部件724被手抓持而用于将布料压脚71提起。
在压脚棒72的上侧的金属轴承721和下侧的金属轴承721之间,沿上下固定装备有上侧棒抱持部722和下侧棒抱持部723,上侧棒抱持部722和下侧棒抱持部723均是通过抱持紧固而固定装备于压脚棒72。
而且,在上侧棒抱持部722的下侧装备有可相对于压脚棒72上下滑动的套筒725,在该套筒725和下侧棒抱持部723之间装备有线圈状的压脚弹簧75。
此外,与自然长度的压脚弹簧75和套筒725的合计长度相比,上侧棒抱持部722和下侧棒抱持部723的上下间隔设定得窄,在上侧棒抱持部722和下侧棒抱持部723之间,压脚弹簧75始终被压缩,压脚棒72始终向下方被按压。
压脚电动机73是步进电动机,以将其输出轴朝向X轴方向的状态在纵向机体部102的内侧上部由板状的托架731支撑。
另外,在压脚电动机73的输出轴连接有编码器732(参照图5),对输出轴的轴角度进行检测,输入至控制装置90。
传递机构74具有:主动齿轮741,其固定装备于压脚电动机73的输出轴;大致扇形的从动齿轮742;曲拐状的连杆部件745,其具有分叉的转动腕746、747;以及连结棒749,其将从动齿轮742和连杆部件745连结。
主动齿轮741和从动齿轮742是正齿轮,相互啮合。
从动齿轮742可绕X轴转动,向其半径方向外侧伸出的腕部743可绕X轴转动地与连结棒749的一端部连结。
连杆部件745可绕X轴转动地支撑在缝纫机臂部103内,一个转动腕746可绕X轴转动地与连结棒749的另一端部连结,另一个转动腕747经由方形滑块748与套筒725连结。
方形滑块748可绕X轴转动地与转动腕747连结,可滑动地向在套筒725设置的沿Y轴方向的槽嵌入。
通过这些,如果压脚电动机73向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驱动,则经由主动齿轮741、从动齿轮742、连结棒749、连杆部件745、方形滑块748而使套筒725上升,如果压脚电动机73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驱动,则套筒725下降。
如果套筒725下降而压脚弹簧75被压缩,则布料压脚71的压脚压力增加,如果套筒725上升而压脚弹簧75伸长,则布料压脚71的压脚压力减少。另外,如果套筒725进一步上升而与上侧棒抱持部722抵接,则能够将布料压脚71向上方提起而退避至被缝制物C的放开位置。
压脚电动机73能够将套筒725沿Z轴方向调节至任意的高度,由此,能够对布料压脚71的针对被缝制物C的压脚压力进行调节。
高度检测部76由被检测体761和布料厚度传感器762构成,该被检测体761支撑于下侧棒抱持部723,该布料厚度传感器762由对被检测体761的高度进行光学检测的线传感器构成。
被检测体761支撑于下侧棒抱持部723,因此与布料压脚71及压脚棒72一起沿上下进行移动。
布料厚度传感器762固定于缝纫机臂部103内,沿Z轴方向排列而形成有受光元件,通过由被检测体761遮挡,从而能够对该被检测体761的上端部的Z轴方向的位置(高度)进行检测而检测出布料压脚71的高度。布料压脚71的高度与针板11上的被缝制物C的厚度相应地变动,因此布料厚度传感器762作为对针板11上的被缝制物C的厚度进行检测的“厚度检测部”起作用。
[前拉辊机构]
图4是前拉辊机构20的斜视图。
前拉辊机构20如图3及图4所示,具有:作为进给辊的前拉辊21;辊臂22,其对前拉辊21进行支撑;电动机安装基座23,其对前拉辊机构20的整体结构进行支撑;辊升降电动机24,其使辊臂22转动;以及前拉电动机25,其是前拉辊21的旋转驱动源。
上述电动机安装基座23配置于缝纫机臂部103的前端部的前侧,其上端部相对于缝纫机架110可绕Y轴转动地被支撑,在不使用前拉辊机构20时,能够使前拉辊机构20向退避位置移动(参照图7)。
该电动机安装基座23是沿X-Z平面的板状,在其右平面侧对辊升降电动机24和前拉电动机25进行支撑。
关于辊臂22,中央部可绕Y轴转动地支撑于电动机安装基座23的下端部,一端部朝向前斜上侧延伸并且经由升降连杆241、242与辊升降电动机24连结,另一端部朝向后斜下侧伸出并且将前拉辊21可旋转地支撑。另外,关于辊臂22,其另一端部朝向后方,由此,将前拉辊21与上下进行往复运动的缝针的落针位置相比配置于进给方向下游侧(前侧)。
前拉辊21通过同步带211进行旋转驱动,经由该同步带211进行被缝制物C的输送。
同步带211是无端环形状,一端部架设于在前拉电动机25的输出轴固定装备的链轮252,另一端部架设于前拉辊21。
另外,在电动机安装基座23的下端部具有可绕Y轴旋转地被支撑的传递辊212,该传递辊212配置为与从链轮252架设至前拉辊21的同步带211从内侧接触。
另外,在电动机安装基座23具有可自由旋转地被连结的张紧辊臂214,张紧辊臂214的一端部与电动机安装基座23连结,张紧辊臂214的另一端部将张紧辊213可旋转地支撑。
张紧辊213配置为与从链轮252架设至前拉辊21的同步带211从外侧接触,另外,张紧辊臂214被弹簧215向将张紧辊213朝向同步带211推压的方向施力,因此同步带211的张力保持为恒定。由此,前拉辊21经由同步带211与被缝制物C相接触而进行向前方的输送。另外,通过前拉电动机25的控制,能够将前拉辊21的旋转速度任意地调节。
另外,辊臂22经由升降连杆243、242而从辊升降电动机24被输入转动动作。
即,升降连杆由第一连杆243和第二连杆242构成,在辊升降电动机24的输出轴固定装备有第一连杆243的一端部,第一连杆243的另一端部连结有第二连杆242的一端部。
辊臂22采用所谓的曲拐构造,其一端部与第二连杆242的另一端部连结,另一端部与前拉辊21连结。
而且,关于辊臂22,其中央部可绕Y轴转动地支撑于电动机安装基座23的下端部。
因此,通过辊升降电动机24的驱动,如果经由第一及第二连杆241、242而辊臂22的一端部被向上方赋予转动动作,则另一端部向下方转动,如果辊臂22的一端部被向下方赋予转动动作,则另一端部向上方转动。由此,能够与辊臂22的一端部联动地使辊臂22的另一端部升降,能够将前拉辊21的高度任意地调节。因此,通过辊升降电动机24的控制,能够将前拉辊21针对针板11上的被缝制物C的接触压力任意地调节。
辊升降电动机24及前拉电动机25均在各自的输出轴连接有编码器241、251,对输出轴的轴角度进行检测而输入至控制装置90。
[缝纫机的控制系统]
将上述缝纫机100的控制系统在图5的框图示出。如该图5所示,缝纫机100具有进行各结构的动作控制的控制装置90。而且,在该控制装置90经由各个电动机驱动电路16a、24a、25a、73a而连接有缝纫机电动机16、辊升降电动机24、前拉电动机25、压脚电动机73。
另外,在缝纫机电动机16、辊升降电动机24、前拉电动机25及压脚电动机73附设有对其转速进行检测的编码器161、241、251、732,该编码器161、241、251、732也经由电动机驱动电路16a、24a、25a、73a与控制装置90连接。
控制装置90具有:CPU 91、ROM 92、RAM 93、EEPROM 94(EEPROM为注册商标),执行后面记述的各种动作控制。
在ROM 92中储存有用于进行后面记述的各种控制的程序。
另外,在EEPROM 94中存储有各种设常数据,例如:缝纫机电动机16的基准速度Vmn和第一~第三设定速度Vm1~Vm3、前拉电动机25的前拉量的基准速度Vsn和第一~第三设定速度Vs1~Vs3、布料压脚71的压脚压力的基准压力Pmn和第一~第二设定压力Pm1、Pm2、前拉辊21的前拉按压强度的基准压力Psn和第一~第三设定压力Ps1~Ps3、表示前拉按压强度和辊升降电动机24的轴角度的对应关系的表格数据、表示套筒725相对于布料压脚71的高度和布料压脚压力的对应关系的表格数据、表示套筒725和压脚电动机73的轴角度的对应关系的表格数据、后面记述的视作台阶部D的布料厚度的阈值。
此外,缝纫机电动机16的“基准速度Vmn”是指,针对被缝制物C没有台阶部D的通常厚度的部分(设为平坦部)进行缝制的情况下的设定速度,前拉电动机25的前拉量的“基准速度Vsn”是指,前拉辊21与被缝制物C的平坦部相接触而进行输送的情况下的设定速度,布料压脚71的压脚压力的“基准压力Pmn”是指,布料压脚71对被缝制物C的平坦部进行按压时的设定压脚压力,前拉辊21的前拉按压强度的“基准压力Psn”是指,前拉辊21与被缝制物C的平坦部相接触而进行输送的情况下的设定按压强度。
关于在上述EEPROM 94中存储的上述各种数据,能够通过与控制装置90连接的操作输入部96而将其设定值任意地再设定。
此外,上述各种设常数据并不限定于EEPROM,也可以存储于闪存存储器、EPROM或HDD等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
上述操作输入部96经由接口96a与控制装置90连接。操作输入部96具有输入画面961,对输入各种设定时所需的信息进行显示。
另外,通过踏入操作而输入缝制的开始及停止的踏板95经由接口95a与控制装置90连接。
另外,在控制装置90经由接口762a连接有对布料压脚71的高度进行检测的布料厚度传感器762。
[缝制控制]
通过图8(A)~图9(H)的动作说明图对控制装置90的CPU91进行的缝纫机100整体的缝制时的各部的动作控制进行说明。
在缝制时,在对被缝制物C的平坦部进行缝制的情况下,CPU 91原则上进行控制而执行缝制,以使得分别将缝纫机电动机16和前拉电动机25以前述的基准速度Vmn、Vsn进行驱动,压脚电动机73维持布料压脚71成为基准压力Pmn的轴角度,辊升降电动机24维持前拉辊21成为基准压力Psn的轴角度(参照图8(A))。
而且,如果被缝制物C的台阶部D接近布料压脚71而通过布料厚度传感器762得到的检测厚度逐渐地增加,超过了视作台阶部D的阈值(参照图8(B)),则识别为被缝制物C的台阶部D到达至布料压脚71,CPU 91将缝纫机电动机16减速至比基准速度Vmn慢的第一设定速度Vm1。
另外,将前拉电动机25加速至比基准速度Vsn快的第一设定速度Vs1。
另外,辊升降电动机24进行使套筒725下降的控制,以使得前拉辊21成为比基准压力Psn高的第一设定压力Ps1。
另一方面,关于压脚电动机73,与通过布料厚度传感器762得到的检测厚度的增加相应地进行使套筒725上升的控制,进行调整以使得压脚压力维持恒定的值即基准压力Pmn。
而且,如果成为布料压脚71完全越上被缝制物C的台阶部D的状态(参照图8(C)),则CPU 91将前拉电动机25减速至比基准速度Vsn快、比第一设定速度Vs1慢的第二设定速度Vs2。
另外,对辊升降电动机24进行上升控制,以使得前拉辊21成为比基准压力Psn高、比第一设定压力Ps1低的第二设定压力Ps2。
另外,压脚电动机73进行使套筒725下降的控制,以使得布料压脚71成为比基准压力Pmn高的第一设定压力Pm1。
接下来,如果布料压脚71经过了被缝制物C的台阶部D(参照图8(D)),则CPU 91将缝纫机电动机16加速而恢复至基准速度Vmn。
另外,将前拉电动机25减速而恢复至基准速度Vsn。
另外,对辊升降电动机24进行上升控制,以使得前拉辊21恢复至基准压力Psn。
另外,压脚电动机73进行使套筒725上升的控制,以使得将布料压脚71恢复至基准压力Pmn。
然后,针对被缝制物C的平坦部,CPU 91进行控制而执行缝制,以使得分别将缝纫机电动机16和前拉电动机25以前述的基准速度Vmn、Vsn进行驱动,压脚电动机73维持布料压脚71成为基准压力Pmn的轴角度,辊升降电动机24维持前拉辊21成为基准压力Psn的轴角度。
而且,如果被缝制物C的台阶部D到达至前拉辊21(参照图9(E)),则CPU 91将前拉电动机25加速至比基准速度Vsn快、比第二设定速度Vs2慢的第三设定速度Vs3。
另外,对辊升降电动机24进行上升控制,以使得前拉辊21成为比基准压力Psn低的第三设定压力Ps3。
接下来,如果前拉辊21越上被缝制物C的台阶部D,则CPU 91将前拉电动机25减速而恢复至基准速度Vsn。
另外,对辊升降电动机24进行下降控制,以使得前拉辊21恢复至基准压力Psn。
而且,如果被缝制物C的终端部Ce到达至布料压脚71(参照图9(F)),则CPU 91将缝纫机电动机16减速至比基准速度Vmn及第一设定速度Vm1慢的第二设定速度Vm2。
另外,CPU 91将前拉电动机25加速至比前述的基准速度Vsn快的第一设定速度Vs1。
另外,对辊升降电动机24进行下降控制,以使得前拉辊21成为比前述的基准压力Psn高的第一设定压力Ps1。
另一方面,关于压脚电动机73,与通过布料厚度传感器762得到的检测厚度的减少相应地进行使套筒725下降的控制,进行调整以使得压脚压力维持恒定的值即基准压力Pmn。
而且,如果下一个被缝制物C的前端部Cs到达至布料压脚71(参照图9(G)),则CPU91将缝纫机电动机16加速至比基准速度Vmn慢、比第一设定速度Vm1及第二设定速度Vm2快的第三设定速度Vm3。
另外,压脚电动机73进行使套筒725下降的控制,以使得布料压脚71成为比基准压力Pmn及第一设定压力Pm1高的第二设定压力Pm2。
而且,如果下一个被缝制物C的前端部Cs到达至前拉辊21(参照图9(H)),则CPU 91将前拉电动机25减速至比基准速度Vsn快、比第一设定速度Vs1慢的第二设定速度Vs2。
另外,对辊升降电动机24进行上升控制,以使得前拉辊21成为比基准压力Psn低的第三设定压力Ps3。
并且,如果下一个被缝制物C的前端部Cs越上前拉辊21(参照图9(H)),则CPU 91将前拉电动机25减速而恢复至基准速度Vsn。
另外,对辊升降电动机24进行上升控制,以使得前拉辊21恢复至基准压力Psn。
另外,压脚电动机73进行使套筒725上升的控制,以使得将布料压脚71恢复至基准压力Pmn。
而且,此后针对下一个被缝制物C重复执行上述的控制。
[实施方式的效果]
上述前拉辊机构20能够对应于被缝制物C的厚度变化,进行对通过前拉电动机25产生的前拉辊21的旋转速度和通过辊升降电动机24产生的前拉辊21的按压强度分别独立地变更调节的控制,因此能够针对被缝制物C的台阶部等的厚度变动而进行良好的前拉输送,抑制由台阶部引起的间距积聚的情况。
更具体地说,前拉辊机构20通过布料厚度传感器762的检测,在被缝制物C的台阶部D到达至布料压脚71的情况下,能够将通过前拉电动机25产生的前拉辊21的旋转速度设为比基准速度Vsn快的第一设定速度Vs1。
另外,前拉辊机构20在被缝制物C的台阶部D到达至布料压脚71的情况下,能够将通过辊升降电动机24产生的前拉辊21的针对被缝制物C的按压强度(前拉按压强度)设为比基准压力Psn高的第一设定压力Ps1。
通过这些机构,在被缝制物C的台阶部D输送至布料压脚71的情况下,由前拉辊21的旋转速度增加弥补由于越过台阶部D而导致的进给齿的输送力的降低,能够通过提高前拉辊21的按压强度而进一步赋予输送力。
因此,在被缝制物C具有台阶部D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输送,能够抑制缝制间距的积聚,进行高缝制品质的缝制。
另外,前拉辊机构20在被缝制物C的台阶部D到达至前拉辊21的情况下,能够将通过前拉电动机25产生的前拉辊21的旋转速度设为比基准速度Vsn快的第三设定速度Vs3。
另外,前拉辊机构20在被缝制物C的台阶部D到达至前拉辊21的情况下,能够将通过辊升降电动机24产生的前拉辊21的针对被缝制物C的按压强度设为比基准压力Psn低的第三设定压力Ps3。
通过这些机构,在被缝制物C的台阶部D输送至前拉辊21的情况下,由前拉辊21的旋转速度增加弥补由于越过台阶部D而导致的前拉辊21的输送力的降低,通过减少前拉辊21的按压强度而使越过台阶部D变得容易,也能够减少台阶部D的输送力的降低。
因此,在被缝制物C具有台阶部D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良好地输送,能够抑制缝制间距的积聚,进行更高缝制品质的缝制。
另外,前拉辊机构20在被缝制物C的前端部Cs到达至前拉辊21的情况下,能够将通过前拉电动机25产生的前拉辊21的旋转速度设为比基准速度Vsn快的第二设定速度Vs2。
另外,前拉辊机构20在被缝制物C的前端部Cs到达至前拉辊21的情况下,能够将通过辊升降电动机24产生的前拉辊21的针对被缝制物C的按压强度设为比基准压力Psn低的第三设定压力Ps3。
通过这些机构,在被缝制物C的前端部Cs输送至前拉辊21的情况下,由前拉辊21的旋转速度增加弥补由于越过该前端部Cs而导致的前拉辊21的输送力的降低,通过减少前拉辊21的按压强度而使越过前端部Cs变得容易,也能够减少前端部Cs的输送力的降低。
因此,针对被缝制物C的前端部Cs也能够良好地输送,能够抑制缝制间距的积聚,进行更高缝制品质的缝制。
另外,上述缝纫机100例示出送出腕型二重环缝缝纫机,但缝纫机底座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如果是通过进给齿和前拉辊进行被缝制物的输送,则可以是任意形状的缝纫机。

Claims (9)

1.一种前拉辊机构,其与缝纫机的沿上下进行往复运动的缝针的落针位置相比配置在进给方向下游侧,通过旋转驱动的前拉辊对被缝制物进行输送,对通过所述缝纫机的进给齿实现的被缝制物的进给动作进行辅助,
该前拉辊机构的特征在于,具有:
前拉电动机,其是所述前拉辊的旋转驱动源;
辊升降电动机,其使所述前拉辊升降而对所述前拉辊针对所述被缝制物的按压强度进行调节;
电动机安装基座,其对所述前拉电动机及所述辊升降电动机进行支撑;
升降连杆,其与所述辊升降电动机的输出轴连结;
辊臂,其可转动地将中央部支撑于所述电动机安装基座的下端部,一端部与所述升降连杆连结,另一端部与所述前拉辊连结;以及
同步带,其一端部架设于在所述前拉电动机的输出轴固定装备的链轮,另一端部架设于所述前拉辊,
所述辊臂是曲拐构造,通过利用所述辊升降电动机以所述中央部为中心使所述辊臂转动,将所述前拉辊的高度位置进行位移,从而对所述前拉辊的按压强度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拉辊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连杆由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构成,
所述辊升降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部连结,
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部连结,
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辊臂的一端部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拉辊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
张紧辊臂,其可自由转动地将一端部支撑于所述电动机安装基座;以及
张紧辊,其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张紧辊臂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同步带从外侧接触,
所述张紧辊臂被弹簧向将所述张紧辊推压至所述同步带的方向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拉辊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传递辊,该传递辊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电动机安装基座的下端部,
所述传递辊与从所述链轮架设至所述前拉辊的同步带从内侧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拉辊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传递辊,该传递辊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电动机安装基座的下端部,
所述传递辊从内侧与从所述链轮架设至所述前拉辊的同步带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前拉辊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安装基座相对于所述缝纫机架可转动地被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拉辊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安装基座相对于所述缝纫机架可转动地被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拉辊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安装基座相对于所述缝纫机架可转动地被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拉辊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安装基座相对于所述缝纫机架可转动地被支撑。
CN201820224049.9U 2018-02-08 2018-02-08 前拉辊机构 Active CN208104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24049.9U CN208104708U (zh) 2018-02-08 2018-02-08 前拉辊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24049.9U CN208104708U (zh) 2018-02-08 2018-02-08 前拉辊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04708U true CN208104708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23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24049.9U Active CN208104708U (zh) 2018-02-08 2018-02-08 前拉辊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047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1758A (zh) * 2021-02-01 2021-06-18 刘玲锋 一种刺绣机用且不脱线的夹线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1758A (zh) * 2021-02-01 2021-06-18 刘玲锋 一种刺绣机用且不脱线的夹线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92115A (zh) 缝纫机
CN111532826B (zh) 一种纺织面料拉送裁切装置
CN102787455B (zh) 压脚装置及包含所述装置的缝纫机
CN103710905B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CN201525940U (zh) 平缝缝纫机
CN208104708U (zh) 前拉辊机构
CN106400326A (zh) 缝纫机
CN109554838A (zh) 缝纫机
CN106544790A (zh) 缝纫机的压脚抬起机构
CN107034592A (zh) 缝纫机
JP5241405B2 (ja) ループ材供給装置
CN103352334A (zh) 缝纫线迹可调的定位装置
CN109554839A (zh) 缝纫机
JP5372451B2 (ja) ループ材供給装置
US4173191A (en) Sewing unit with sectionwise shiftable clamping device
CN106609423A (zh) 多针绗缝机
CN106567197A (zh) 缝纫机
JP5142454B2 (ja) ミシン
CN109487476A (zh) 一种纺织面料整平装置
CN103981642A (zh) 自动送料平缝机
CN211079552U (zh) 一种医用防护服用五线包缝机
CN101666017A (zh) 一种套结机的压脚装置
CN107488942A (zh) 扁平缝缝纫机
CN107663718A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108425187A (zh) 缝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