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4592A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34592A
CN107034592A CN201710064308.6A CN201710064308A CN107034592A CN 107034592 A CN107034592 A CN 107034592A CN 201710064308 A CN201710064308 A CN 201710064308A CN 107034592 A CN107034592 A CN 107034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n object
sewing machine
feed
sewn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643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34592B (zh
Inventor
横濑仁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34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4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34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45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D05B19/1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operation of machine
    • D05B19/16Control of workpiece movement, e.g. modulation of travel of feed dog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D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D05B AND D05C, RELATING TO SEWING, EMBROIDERING AND TUFTING
    • D05D2305/00Operations on the work before or after sewing
    • D05D2305/32Meas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其对被缝制物的厚度进行检测。缝纫机具备:投光部(40),其与落针位置相比配置于被缝制物(C)的进给方向上游侧;以及照相机(45),其从隔着被缝制物而与投光部(40)的相反侧对该被缝制物(C)进行拍摄,根据通过照相机(45)拍摄到的拍摄图像的明亮度的变化对被缝制物(C)的厚度的变化进行检测。并且,与检测出的被缝制物(C)的厚度的变化相对应地,进行通过张力调节部(35)将被缝制物的张力变更的控制,减少由于厚度的变化引起的褶皱的发生。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被缝制物的厚度的变化进行检测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如果被缝制物的厚度变化,则有时缝制品质受到影响。
例如,专利文献1的缝纫机用于在诸如裤衩等内衣的衣料的开口周缘部进行具有伸缩性的带状物的缝接。
在该缝纫机中,将气缸底座插入至内衣的开口部,沿开口部将被缝制物进给,从上方供给的缝入有松紧带的带状物沿开口部进行缝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95578号公报
在如上所述的希望对内衣的开口部赋予伸缩性的衣服的情况下,通常以将衣料的开口部伸展的方式,在落针位置的前后施加张力而拉伸的状态下进行带状物的缝接。
在男性用的内衣的情况下,通常通过在前侧将两块衣料叠加,从而形成有由叠加部分的间隙构成的开口部。在该叠加部分处,厚度变为二倍,如果在对厚度较厚的部分和较薄的部分施加相同的张力而拉伸的状态下进行带状物的缝接,则对于成品的质量而言,存在下述问题,即,仅叠加部分成为以波状挠曲的状态。
因此,存在下述要求,即,希望在落针前对被缝制物的厚度的变化进行检测。
此外,上述现有技术是希望对被缝制物的厚度进行检测这一要求的一个例子,希望对被缝制物的厚度的变化进行检测这一要求,也存在于进行不同的其他缝制的缝纫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被缝制物的厚度的变化进行检测的缝纫机。
(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投光部,其与落针位置相比配置于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上游侧;
照相机,其从隔着所述被缝制物而与所述投光部的相反侧,对该被缝制物进行拍摄;以及
厚度识别处理部,其根据通过所述照相机拍摄到的拍摄图像的明亮度的变化,对所述被缝制物的厚度的变化进行检测。
(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1)记载的缝纫机中,
所述被缝制物具备开口部,
该缝纫机具备:
辊机构,其具有辊和张力调节部,该辊插入至所述被缝制物的所述开口部,将该被缝制物能够沿所述进给方向输送地进行支撑,该张力调节部通过将所述辊的旋转状态改变,从而对在所述被缝制物产生的张力进行调节;以及
张力控制部,其与所述检测出的所述被缝制物的厚度的变化相对应地,进行通过所述张力调节部将所述被缝制物的张力变更的控制。
(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1)或(2)记载的缝纫机中,
具备端部识别处理部,该端部识别处理部根据通过所述照相机拍摄到的拍摄图像的明亮度的变化,对所述被缝制物的与所述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端部进行检测。
(4)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3)记载的缝纫机中,具备:
横向进给机构,其沿与所述被缝制物的所述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使该被缝制物移动;以及
端部位置控制部,其根据所述被缝制物的与所述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所述端部的检测位置,进行所述横向进给机构的控制。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通过厚度识别处理部,根据由照相机拍摄到的拍摄图像的明亮度的变化,对被缝制物的厚度的变化进行检测,因此能够对被输送的被缝制物的厚度发生变化的位置进行检测,能够在落针前进行与厚度的变化对应的缝制。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正视图。
图2是被缝制物的斜视图。
图3是表示被缝制物的厚度不同的部分的拍摄图像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由布料进给方向上的被缝制物的厚度的变化引起的拍摄图像的亮度值的变化的线图。
图5是表示被缝制物的端部的拍摄图像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缝纫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7是表示控制装置进行的缝制控制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控制装置在缝制过程中进行的进给电动机的控制的控制流程图。
标号的说明
10 缝纫机
30 辊机构
31~34 第一~第四辊
35 调节可变电动机(张力调节部)
40 投光部
41 光源
42 散射板
45 照相机
46 图像处理部
60 横向进给机构
62 横向进给电动机
90 控制装置
91 CPU(厚度识别处理部、张力控制部、端部识别处理部、端部位置控制部)
C 被缝制物
C1 左布料
C2 右布料
C3 带状物
C11 开口部
C12 叠加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概要]
下面,基于图1至图8,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0进行说明。
图1是将缝纫机10的一部分的结构省略而图示出的正视图。
上述缝纫机10具备:针棒12,其在下端部对缝针11进行保持;针棒上下移动机构,其使针棒12上下移动;釜机构,其对穿过各缝针11的上线进行捕捉而与下线缠绕;布料压脚13,其在落针位置从上方对被缝制物进行按压;进给机构,其使进给齿从形成于针板的开口部进出,向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下游侧以恒定的进给间距将被缝制物进给;辊机构30,其通过插入至被缝制物的开口部的第一~第四辊31~34,将该被缝制物能够沿进给方向输送地进行支撑;横向进给机构60,其向与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使该被缝制物移动;投光部40,其在与针板的落针位置相比的进给方向上游侧从上方对被缝制物进行投光;照相机45,其处于投光部40的下方,从隔着被缝制物而与投光部的相反侧(下侧),对被缝制物进行拍摄;缝纫机架14,其对上述各结构进行支撑或收容;以及控制装置90,其进行上述各结构的动作控制。
缝纫机架14具备:缝纫机底座部141,其位于下部;纵向机体部142,其从缝纫机底座部141立起;以及缝纫机臂部143,其从纵向机体部142的上端部与缝纫机底座部141平行地伸出。
另外,在缝纫机底座部141的伸出方向前端部,具备朝向该伸出方向进一步伸出的圆筒状的气缸底座144。而且,在该气缸底座144的上部设置上表面水平的针板(省略图示),被缝制物沿该针板的上表面输送,并且在该针板上进行缝制。
下面,将与针板的上表面平行且被缝制物被输送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与针板的上表面平行且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将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两者正交的铅垂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另外,将X轴方向且被缝制物被进给的方向设为“进给方向下游侧”,将其反方向设为“进给方向上游侧”,将Y轴方向且朝向进给方向下游侧的左手侧设为“左侧”,将右手侧设为“右侧”。
上述针棒上下移动机构具备:缝纫机电动机15(参照图6);沿Y轴方向的上轴,其通过该缝纫机电动机15进行旋转;以及曲轴机构,其将上轴的旋转力变换为上下移动的驱动力而施加至针棒12,由于上述针棒上下移动机构的上述结构是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釜机构具备:沿Y轴方向的下轴,其经由传动带机构而以上轴的二倍速对扭矩进行传递;以及釜,其通过下轴进行旋转。
釜机构由于是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布料压脚13装备于能够上下移动地由缝纫机臂部143支撑的压脚棒131的下端部,通过未图示的弹簧而被施加向下方的压脚压力。
布料压脚13设置于针板上的落针位置,形成有缝针11进行落针的开口部。
进给机构具备:进给齿,其从针板的针孔进出;进给台,其对进给齿进行保持;水平进给机构,其将下轴的旋转变换为沿X轴方向的往复动作而传递至进给台;以及上下进给机构,其将下轴的旋转变换为沿Z轴方向的往复动作而传递至进给台。这些部件由于是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辊机构]
辊机构30具备:四个第一~第四辊31~34,它们插入至被缝制物的开口部;以及作为张力调节部的进给电动机35,其对第一辊31进行驱动(参照图6)。
第一~第四辊31~34均能够绕Y轴旋转地由缝纫机底座部141支撑,第一辊31与作为调节可变部的调节可变电动机35的输出轴连结,该调节可变电动机35能够对第一辊31的旋转速度任意地进行调节。
另外,第二~第四辊32~34均是受到外力而从动地旋转的辊。
第一及第二辊31、32相对于针板而配置于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上游侧和下游侧,配置为其上端部成为与针板的上表面相同的高度。
另外,第三辊33配置于第二辊32的下方,第四辊34配置于第一辊31的下方。
而且,这些第一~第四辊31~34的外周面由摩擦阻力大的材料构成。
并且,各辊31~34均仅在右端部处受到支撑,左端部成为自由端。由此,能够在将各辊31~34从其自由端侧向被缝制物的开口部插入的状态下进行保持。
另外,第三及第四辊33、34在将各辊31~34插入至被缝制物的开口部的状态下,配置于比气缸底座144低的位置,以使得在被缝制物的开口部产生张力。
这些辊31~34对被缝制物施加张力,由此各辊31~34联动地进行旋转。
进给电动机35的输出轴经由同步带而与第一辊31连接,旋转驱动第一辊31,由此在与通过进给机构产生的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相同的方向对被缝制物进行输送。
并且,该进给电动机35以比通过进给机构产生的被缝制物的进给速度低的速度对第一辊31进行旋转驱动,由此能够在第一辊31和布料压脚13之间对被缝制物的张力进行调节。
该进给电动机35的驱动速度由控制装置90控制。
[横向进给机构]
横向进给机构60具备:上下一对辊61、61,它们在投光部40和落针位置之间配置为从上下夹着被缝制物;以及横向进给电动机62,其使这些辊61、61沿Y轴方向移动(参照图6)。
一对辊61、61均能够绕沿Y轴方向的支撑轴旋转地支撑于基座(省略图示),通过这两个辊61、61对被缝制物平缓地进行夹持,随着被输送的被缝制物而进行从动旋转。辊61、61的外周面由摩擦阻力大的材料形成。
对一对辊61、61进行支撑的基座能够沿Y轴方向移动地支撑于缝纫机底座部141的上表面,能够通过横向进给电动机62沿Y轴方向任意地进行定位。
横向进给机构60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对被输送的被缝制物的Y轴方向上的右侧的端部的位置任意地进行调节。
[投光部及照相机]
投光部40在横向进给机构60和第一辊31之间,用于从被输送的被缝制物的上方对照明光进行投光。该投光部40具备:光源41,其由发光元件(例如,LED)构成,该发光元件沿着沿Y轴方向的多个列而朝向下方配置在基板上;以及散射板42,其将来自各发光元件的照射光变成散射光。
照相机45配置于投光部40的下方,对使来自投光部40的投光透过的被缝制物进行拍摄。
在这里,对被缝制物C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被缝制物C的构造的说明图。如图所示,被缝制物C是男性用的裤衩等内衣,主要由左布料C1、右布料C2和缝入有松紧带的带状物C3构成。
左布料C1和右布料C2在前侧和后侧进行缝合,前侧部分以左布料C1的端部在右布料C2的端部发生叠加的方式缝合,形成有贯通至内部的间隙状开口部。
另外,左布料C1和右布料C2以大致筒状缝合,上端部开口得大,下端部分叉而开口。
而且,以沿上端部的开口部C11的端部绕一周的方式对带状物C3进行缝接。
上述缝纫机10能够在已经缝合后的左布料C1和右布料C2的上端开口部C11进行与带状物C3的缝接缝制。
将被缝制物C的上端开口部C11朝向右侧,在向该上端开口部C11的内侧插入前述的辊机构30的各辊31~34和气缸底座144的状态下设置于缝纫机10,沿上端开口部C11进行带状物C3的缝接。
投光部40从上方对被输送的被缝制物C进行投光,照相机45从下方对被缝制物进行拍摄,由此能够根据由投光部40的投光产生的透过光的光量,进行被缝制物C中的衣料的较厚的部分、即、左布料C1和右布料C2的叠加部分C12的检测。
图3示出通过照相机45拍摄到的拍摄图像的一部分,更具体地说,示出左布料C1和叠加部分C12之间的边界。
而且,图4是表示图3的拍摄范围内的沿X轴方向的一列所对应的像素的亮度值的变化的线图。
在图4中,大约200像素的像素位置是成为左布料C1和叠加部分C12之间的边界的位置。如图所示,左布料C1部分的亮度值高,为150~200左右,在与边界位置相比的叠加部分C12中,亮度值降低至5~10左右。
因此,根据拍摄图像内的产生X轴方向上的亮度值的变化的位置,能够求出成为左布料C1和叠加部分C12之间的边界的位置。另外,成为右布料C2和叠加部分C12之间的边界的位置也能够同样地求出。
另外,根据通过照相机45拍摄到的拍摄图像,能够求出被缝制物C中的Y轴方向上的右侧的端部。
图5示出通过照相机45拍摄到的拍摄图像的一部分,更具体地说,示出被缝制物C的右侧的端部和背景H之间的边界。如图所示,可知与背景H相比,被缝制物C的亮度值明显地变低。
因此,求出拍摄范围内的沿Y轴方向的一列所对应的像素的亮度值的变化,根据从右至左产生了急剧的亮度值的降低的拍摄范围内的位置,能够求出被缝制物C的Y轴方向上的右侧的端部。
在被缝制物C的缝制中,被缝制物C的Y轴方向上的从右侧的端部至落针位置为止的距离的设定值被记录于控制装置90,如果取得被缝制物C的Y轴方向上的右侧的端部的位置,则对横向进给机构60进行控制,以使得维持设定值。
[缝纫机的控制系统]
如图6所示,在控制装置90经由未图示的输入输出电路连接有下述部件:显示面板94,其对与缝制相关的各种设定、当前的缝纫机的状态进行显示;设定开关95,其附设于显示面板94,作为用于进行各种设定的画面选择、或作为用于进行命令、各种设定值的输入的设定输入单元;以及启动开关98,其对缝制的开始进行输入。
启动开关98是通过输入操作,将缝制动作的驱动指令输入至控制装置90的单元。即,如果进行启动开关98的输入,则控制装置90进行将缝制开始的动作控制。
从设定开关95输入下述等输入值:进给间距,其用于求出进给机构的进给速度;从被缝制物C的右侧的端部至落针位置为止的设定值;从照相机45至落针位置为止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距离;用于求出被缝制物C的左布料C1或右布料C2和叠加部分C12之间的边界的亮度值的阈值;以及用于求出被缝制物C和背景H之间的边界的亮度值的阈值。
另外,在控制装置90经由各个驱动电路15a、35a、62a、41a、45a连接有下述部件:缝纫机电动机15,其成为控制装置90的控制对象;进给电动机35;横向进给电动机62;投光部40的光源41的LED;以及照相机45。
另外,在控制装置90连接有图像处理部46,该图像处理部46用于对照相机45的拍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
并且,在上轴装备有对其轴角度进行检测的编码器151,该编码器151与控制装置90连接。
而且,上述编码器151、驱动电路15a、35a、62a、41a、45a及图像处理部46经由未图示的接口而与控制装置90连接。
另外,控制装置90具备:CPU 91,其进行各种控制;以及存储器92,其写入有使缝纫机10的动作控制执行的控制程序。
[被缝制物的进给控制]
基于图7及图8的流程图,对由控制装置90进行的被缝制物C的进给控制进行说明。
如果启动开关98被按下,则控制装置90的CPU 91将缝纫机电动机15的驱动开始,并且执行图7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另外,与图7的处理独立地以微小的时间周期重复执行图8的流程图所示的进给电动机的控制。
首先,如图7所示,一边通过投光部40进行投光、一边进行通过照相机45实现的被缝制物C的拍摄(步骤S1),CPU 91对在拍摄图像内是否存在叠加部分C12的开始端进行判定(步骤S3)。
叠加部分C12的开始端是被缝制物C的叠加部分C12中的X轴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即,经过落针位置的沿X轴方向的直线上的右布料C2和叠加部分C12之间的边界位置。
照相机45的拍摄图像信号在图像处理部46中进行A/D变换,变换为表示拍摄范围内的全像素中的亮度值的拍摄图像数据。并且,图像处理部46在拍摄图像数据中,针对在经过落针位置的沿X轴方向的直线上排列的多个像素,对相邻的像素和像素之间的亮度值的差分值进行计算。
而且,CPU 91对在相邻的各像素的差分值之中是否存在下述差分值进行判定,该差分值表示出大于或等于阈值的降低。
而且,在相邻的各像素的差分值之中存在表示出大于或等于阈值的降低的差分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在拍摄图像内存在叠加部分C12的开始端(步骤S3:YES),并且将产生大于或等于阈值的降低的两个像素位置之间识别为叠加部分C12的开始端。
由此,控制装置90的CPU 91作为“根据通过照相机拍摄到的拍摄图像的明亮度的变化,对所述被缝制物的厚度的变化进行检测的厚度识别处理部”起作用。
对于被缝制物C的叠加部分C12,由于是两片衣料叠加,所以在一边对被缝制物C的开口部C11施加张力、一边进行带状物C3的缝合的情况下,与除了叠加部分C12以外的部分相比由张力引起的延伸量变小,在带状物C3的缝合后由于带状物C3的收缩力,在叠加部分C12产生波状挠曲或者褶皱。为了避免上述情况,CPU 91在叠加部分C12经过落针位置期间,将施加至被缝制物C的张力提高,对辊机构30进行控制,以使得叠加部分C12产生与其他部分相同程度的延伸量。
因此,如果检测到叠加部分C12的开始端,则CPU 91将张力调整开始计时器的计数开始,该张力调整开始计时器用于对叠加部分C12的开始端到达至落针位置的定时进行测量(步骤S5)。
从照相机45至落针位置为止的X轴方向上的距离通过设定开关95进行输入,照相机45的拍摄范围是已知的,因此CPU 91能够根据与产生大于或等于阈值的降低的两个像素位置之间对应的被缝制物上的位置,对直至落针位置为止的距离进行计算。另外,能够根据编码器151的输出,取得缝纫机电动机15的转速,进给间距也是已知的,因此能够求出被缝制物C的平均的进给速度。由此,能够根据拍摄图像,对直至叠加部分C12的开始端到达至落针位置为止的时间进行计算,通过张力调整开始计时器对该计算时间进行计数。
另一方面,在相邻的各像素的差分值之中不存在表示大于或等于阈值的降低的差分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在拍摄图像内不存在叠加部分C12的开始端(步骤S3:NO),并且对在拍摄图像内是否存在叠加部分C12的结束端进行判定(步骤S7)。
叠加部分C12的结束端是被缝制物C的叠加部分C12中的X轴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即,经过落针位置的沿X轴方向的直线上的左布料C1和叠加部分C12之间的边界位置。
因此,CPU 91对在拍摄图像数据的、经过落针位置的沿X轴方向的直线上排列的多个像素之中,相邻的像素和像素之间的亮度值的差分值是否存在表示出大于或等于阈值的上升的差分值进行判定。
而且,在相邻的各像素的差分值之中存在表示出大于或等于阈值的上升的差分值的情况下,判定为在拍摄图像内存在叠加部分C12的结束端(步骤S7:YES),并且将产生大于或等于阈值的上升的两个像素位置之间识别为叠加部分C12的结束端。
在检测到叠加部分C12的开始端,进行了将施加至被缝制物C的张力提高的控制的情况下,在叠加部分C12的结束端到达至落针位置后,需要将施加至被缝制物C的张力恢复为通常的值。
因此,如果检测到叠加部分C12的结束端,则CPU 91将张力调整结束计时器的计数开始,该张力调整结束计时器用于对叠加部分C12的结束端到达至落针位置的定时进行测量(步骤S9)。
从照相机45至落针位置为止的X轴方向上的距离通过设定开关95进行输入,照相机45的拍摄范围是已知的,因此,CPU 91能够计算出从与产生大于或等于阈值的上升的两个像素位置之间对应的被缝制物上的位置至落针位置为止的距离,如前述所示,由于也能够求出被缝制物C的平均的进给速度,由此,根据拍摄图像,对直至叠加部分C12的结束端到达落针位置为止的时间进行计算,通过张力调整结束计时器对该计算时间进行计数。
在张力调整开始计时器的计数开始后(步骤S5)、张力调整结束计时器的计数开始后(步骤S9)或判定为在拍摄图像内不存在叠加部分C12的结束端的情况下(步骤S7:NO),CPU 91对拍摄图像内的被缝制物C的右侧的端部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步骤S11)。
即,CPU 91对拍摄图像数据的、在经过拍摄范围的中心的沿Y轴方向的直线上排列的多个像素之中,从左向右,相邻的像素和像素之间的亮度值的差分值表示出大于或等于阈值的上升的差分值进行确定。
而且,将差分值表示出大于或等于阈值的上升的、相邻的两个像素之间识别为被缝制物C的右侧的端部的Y轴方向上的位置。
从照相机45至落针位置为止的Y轴方向上的距离通过设定开关95进行输入,照相机45的拍摄范围是已知的,因此CPU 91能够对从Y轴方向上的落针位置至被缝制物C的右侧的端部为止的距离进行计算。
由此,CPU 91作为“根据通过照相机拍摄到的拍摄图像的明亮度的变化,对所述被缝制物的与所述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端部进行检测的端部识别处理部”起作用。
而且,将从被缝制物C的右侧的端部至落针位置为止的距离的计算值、与从被缝制物C的右侧的端部至落针位置为止的设定值进行比较,在计算值大于设定值的情况下,求出计算值与设定值之间的差分值,并且对横向进给机构60的横向进给电动机62进行驱动,以与差分值相当的距离量使被缝制物向左方移动。
另外,在计算值小于设定值的情况下,求出计算值与设定值之间的差分值,并且对横向进给机构60的横向进给电动机62进行驱动,以与差分值相当的距离量使被缝制物向右方移动(步骤S13)。由此,CPU 91作为“端部位置控制部”起作用。
而且,如果通过启动开关98将缝制结束输入(步骤S15:YES),则将缝纫机电动机15的驱动停止(步骤S17),将处理结束,如果缝制继续(步骤S15:NO),则重复向步骤S1返回的处理。
另外,CPU 91与图7的处理独立地周期性地执行图8的处理。即,参照前述的张力调整开始计时器的计数值,根据通过最近的图7的步骤S5的处理而计算出的拍摄图像,对直至叠加部分C12的开始端到达落针位置为止的时间是否进行了累加进行判定(步骤S31)。
而且,在进行了累加的情况下(步骤S31:YES),进行将进给机构30的进给电动机35减速至规定的低速的转速的控制(步骤S33)。如果进给电动机35减速,则在进给齿和第一辊31之间,针对被缝制物C的张力增加,能够将叠加部分C12的延伸量增加。由此,CPU 91作为“进行将被缝制物的张力变更的控制的张力控制部”起作用。
此外,也可以从设定开关95,能够任意地将进给机构30的进给电动机35设定为规定的低速的转速。
然后,将处理结束。
另外,CPU 91在判定为张力调整开始计时器没有累加的情况下(步骤S31:NO),参照前述的张力调整结束计时器的计数值,根据通过最近的图7的步骤S9的处理而计算出的拍摄图像,对直至叠加部分C12的结束端到达落针位置为止的时间是否进行了累加进行判定(步骤S35)。
而且,在进行了累加的情况下(步骤S35:YES),将进给机构30的进给电动机35控制为通常的转速(步骤S37)。如果进给电动机35变为通常的旋转,则针对进给齿和第一辊31之间的被缝制物C的张力变为通常的值。然后,将处理结束。
另外,在张力调整结束计时器没有累加的情况下(步骤S35:NO),将处理结束,如果经过恒定时间,则从步骤S31起重新将处理开始。
[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
如上所述,缝纫机10具备:投光部40,其与落针位置相比配置于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上游侧;以及照相机45,其从隔着被缝制物C而与投光部40的相反侧,对该被缝制物C进行拍摄,控制装置90的CPU 91作为根据通过照相机45拍摄到的拍摄图像的明亮度的变化,对被缝制物的厚度的变化进行检测的厚度识别处理部起作用,因此能够对由被输送的被缝制物C的叠加部分C12引起的厚度发生变化的位置进行检测,能够进行与厚度的变化相对应的缝制。
另外,在通过投光部40发出的透过照明中,利用台阶部映出得暗的现象,在通过照相机45拍摄到的图像的指定区域进行图像处理,将明亮度的变化量大的部位检测为台阶部,由此,即使是花纹模样、较暗颜色的被缝制物也能够对台阶部进行检测。
另外,缝纫机10具备辊机构30,该辊机构30具有:多个辊31~34,它们插入至被缝制物C的开口部C11,将该被缝制物C能够沿进给方向输送地进行支撑;以及作为张力调节部的进给电动机35,其通过改变第一辊31的旋转状态,从而对在被缝制物C产生的张力进行调节,控制装置90的CPU 91与根据拍摄图像的亮度值的变化而检测出的被缝制物的厚度的变化相对应,进行对通过进给电动机35产生的被缝制物C的张力进行变更的控制,因此能够减少在与叠加部分C12对应的带状物C3的缝合位置产生的波状的挠曲、褶皱的发生,能够实现应对被缝制物C的厚度的变化的缝制品质的提高。
另外,缝纫机10的CPU 91,根据通过照相机45拍摄到的拍摄图像的明亮度的变化,进行对被缝制物C的与进给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的端部(右侧的端部)进行检测的处理,因此能够对从被缝制物C的右侧的端部至落针位置为止的Y轴方向的距离的变动进行检测。
并且,CPU 91与被缝制物C的右侧的端部的检测位置相对应地进行横向进给机构60的控制,因此能够将从被缝制物C的右侧的端部至落针位置为止的Y轴方向的距离维持为设定值,能够针对被缝制物C运针至适当的位置,能够实现缝制品质的提高。
[其他]
上述缝纫机10为了减少由被缝制物C中的叠加部分C12的厚度变化引起的波状的挠曲、褶皱的发生,通过投光部40和照相机45进行利用透过光实现的被缝制物C的厚度检测,但该厚度检测的利用目的并不限定于减少波状的挠曲、褶皱的发生。
例如,在为了从被缝制物顺利地进行缝针的拔出,具备以与缝针相同周期地进行上下移动的中压脚,通过电动机控制而对其下止点的高度任意地进行调节的缝纫机的情况下,由于衣料的厚度的变化而中压脚进行接触,从而阻碍被缝制物的移动、或者发生褶皱,有可能无法适当地进行缝制。
在如上所述的缝纫机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对被缝制物进行投光的投光部、和从隔着被缝制物与投光部的相反侧对被缝制物进行拍摄的照相机,对被缝制物的相对于落针位置的布料进给方向的上游侧部分的厚度进行检测,与该厚度相对应地进行将中压脚的下止点高度变更调节的控制。由此,能够避免中压脚和被缝制物之间的干涉,实现缝制品质的提高。
另外,投光部40和照相机45的配置也可以上下相反。

Claims (4)

1.一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投光部,其与落针位置相比配置于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上游侧;
照相机,其从隔着所述被缝制物而与所述投光部的相反侧,对该被缝制物进行拍摄;以及
厚度识别处理部,其根据通过所述照相机拍摄到的拍摄图像的明亮度的变化,对所述被缝制物的厚度的变化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缝制物具备开口部,
该缝纫机具备:
辊机构,其具有辊和张力调节部,该辊插入至所述被缝制物的所述开口部,将该被缝制物能够沿所述进给方向输送地进行支撑,该张力调节部通过将所述辊的旋转状态改变,从而对在所述被缝制物产生的张力进行调节;以及
张力控制部,其与所述检测出的所述被缝制物的厚度的变化相对应地,进行通过所述张力调节部将所述被缝制物的张力变更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端部识别处理部,该端部识别处理部根据通过所述照相机拍摄到的拍摄图像的明亮度的变化,对所述被缝制物的与所述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端部进行检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横向进给机构,其沿与所述被缝制物的所述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使该被缝制物移动;以及
端部位置控制部,其根据所述被缝制物的与所述进给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所述端部的检测位置,进行所述横向进给机构的控制。
CN201710064308.6A 2016-02-04 2017-02-04 缝纫机 Active CN1070345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9429A JP6727826B2 (ja) 2016-02-04 2016-02-04 ミシン
JP2016-019429 2016-0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4592A true CN107034592A (zh) 2017-08-11
CN107034592B CN107034592B (zh) 2021-03-19

Family

ID=59534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64308.6A Active CN107034592B (zh) 2016-02-04 2017-02-04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27826B2 (zh)
CN (1) CN10703459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3229A (zh) * 2018-03-15 2019-09-24 Juki株式会社 线迹检查装置
CN110616512A (zh) * 2018-06-20 2019-12-27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及缝制方法
CN111979647A (zh) * 2019-05-23 2020-11-24 高林股份有限公司 具自动控制机制的缝纫机及其自动控制方法
CN113005650A (zh) * 2019-12-18 2021-06-22 Juki株式会社 缝制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93217B2 (ja) * 2018-04-09 2022-06-29 Juki株式会社 縫製システ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4036A (en) * 1985-11-27 1987-12-22 Institut Textile Defrance Guiding device for the formation of a fold along the edge of a fabric
JPH05317545A (ja) * 1992-05-28 1993-12-03 Juki Corp 被縫物の外形認識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6142369A (ja) * 1992-10-30 1994-05-24 Yamato Sewing Mach Seizo Kk ゴム付け用ミシン
JPH11333168A (ja) * 1998-05-27 1999-12-07 Queen Light Denshi Seiko Kk 縫製設備の縫い代監視装置
JP2001190880A (ja) * 1999-11-02 2001-07-17 Juki Corp 裾三ツ巻縫製装置
JP2001293271A (ja) * 2000-04-11 2001-10-23 Juki Corp 裾三ツ巻縫製ミシン
CN101514516A (zh) * 2008-02-22 2009-08-26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带状物的缝合方法
CN102995309A (zh) * 2011-09-15 2013-03-27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4036A (en) * 1985-11-27 1987-12-22 Institut Textile Defrance Guiding device for the formation of a fold along the edge of a fabric
JPH05317545A (ja) * 1992-05-28 1993-12-03 Juki Corp 被縫物の外形認識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06142369A (ja) * 1992-10-30 1994-05-24 Yamato Sewing Mach Seizo Kk ゴム付け用ミシン
JPH11333168A (ja) * 1998-05-27 1999-12-07 Queen Light Denshi Seiko Kk 縫製設備の縫い代監視装置
JP2001190880A (ja) * 1999-11-02 2001-07-17 Juki Corp 裾三ツ巻縫製装置
JP2001293271A (ja) * 2000-04-11 2001-10-23 Juki Corp 裾三ツ巻縫製ミシン
CN101514516A (zh) * 2008-02-22 2009-08-26 大和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 带状物的缝合方法
CN102995309A (zh) * 2011-09-15 2013-03-27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73229A (zh) * 2018-03-15 2019-09-24 Juki株式会社 线迹检查装置
CN110616512A (zh) * 2018-06-20 2019-12-27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及缝制方法
US11286597B2 (en) 2018-06-20 2022-03-29 Juki Corporation Sewing machine and sewing method
CN110616512B (zh) * 2018-06-20 2023-01-24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及缝制方法
CN111979647A (zh) * 2019-05-23 2020-11-24 高林股份有限公司 具自动控制机制的缝纫机及其自动控制方法
CN111979647B (zh) * 2019-05-23 2022-04-26 高林股份有限公司 具自动控制机制的缝纫机及其自动控制方法
CN113005650A (zh) * 2019-12-18 2021-06-22 Juki株式会社 缝制系统
CN113005650B (zh) * 2019-12-18 2023-07-25 Juki株式会社 缝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4592B (zh) 2021-03-19
JP2017136222A (ja) 2017-08-10
JP6727826B2 (ja) 2020-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4592A (zh) 缝纫机
KR20060063681A (ko) 상하 이송 재봉기
JP2017074269A (ja) ミシン
JPH0732827B2 (ja) タコ巻縫いミシンにおける布端の振れ修正装置
JP2012187345A (ja) ミシン
CN109295618A (zh) 缝纫机
JP2017029337A (ja) ミシン
CN109295617B (zh) 缝纫机
JP7093217B2 (ja) 縫製システム
CN109295616B (zh) 缝纫机
CN109554838A (zh) 缝纫机
JP6998692B2 (ja) ミシン
CN109554839A (zh) 缝纫机
CN109662371A (zh) 一种自动制作门襟的流水线装置
CN106567197A (zh) 缝纫机
CN109281077B (zh) 缝纫机
JP7011415B2 (ja) ミシン
CN107663718A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JP2021094261A (ja) 縫製システム
CN109281075B (zh) 缝纫机
CN208104708U (zh) 前拉辊机构
CN108425187A (zh) 缝纫机
TW201840923A (zh) 縫紉機的布料移送裝置
US412218A (en) Island
CN118056934A (zh) 缝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