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37188A - 缝纫机的送布机构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的送布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37188A
CN1637188A CN 200410104660 CN200410104660A CN1637188A CN 1637188 A CN1637188 A CN 1637188A CN 200410104660 CN200410104660 CN 200410104660 CN 200410104660 A CN200410104660 A CN 200410104660A CN 1637188 A CN1637188 A CN 1637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 feed
compress
presser feet
lower positions
regul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10466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正彦
桥口俊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37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71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缝纫机的送布机构,具有:进行送布的送布压脚(30)、将送布压脚保持在其下端部并进行上下运动的送布压脚杆(48)、进行压布的压布压脚(12)、在其下端部设置压布压脚且进行上下运动的压布压脚杆(49)、进行摆动动作的摆动臂(44)、对一个连结部(46c)输入来自摆动臂的摆动驱动力并由其他两个连接部(46a、46b)对送布压脚杆和压布压脚杆施加大致交替上下驱动力的双臂曲柄部件(46);并且,对各个送布压脚和压布压脚,设置了在下降途中制止其下降移动并决定下位置的制止机构(80、90)。这种缝纫机的送布机构,可抑制送布压脚和压布压脚对布料的按压。

Description

缝纫机的送布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布压脚和压布压脚交替上下动作的缝纫机的送布机构。
背景技术
例如,在传统的缝纫机上安装有送布机构,该送布机构具有:进行送布的送布压脚,和将该送布压脚保持在其下端部并能相对于针板上下运动而设置的送布压脚杆,和进行压布的压布压脚,和将该压布压脚保持在其下端部所具有的、能相对于针板上下运动而设置的压布压脚杆,和进行摆动的摆动臂,和双臂曲柄部件,和分别对送布压脚杆和压布压脚杆向下方施加压力的按压弹簧;其中,双臂曲柄部件,其第一连结部接受来自摆动臂的摆动驱动力,同时,对分别连结于第二及第三连结部上的送布压脚杆和压布压脚杆大致交替地施加上下驱动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结构的送布机构中,当摆动臂向一方摆动、并向双臂曲柄部件的第一连结部输入摆动驱动力时,位于摆动方向下游侧的连接部,例如被连结在第二连结部的送布压脚杆下降并与针板靠接,靠接以后,第三连结部侧以第二连结部为支点摆动,且压布压脚杆上升。送布压脚杆与送布摆动轴连结,并在下降时受到向送布方向的摆动驱动力,利用该摆动,输送针板上的布料。
另外,当摆动臂向另一方摆动、并向双臂曲柄部件的第一连结部输入摆动驱动力时,与位于摆动方向下游侧的第三连结部连结的压布压脚杆下降并靠接在针板上,靠接以后,第二连结部侧以第三连结部为支点摆动,且送布压脚杆上升。压布压脚杆与针杆的上下运动几乎同步,在机针下降时按压并保持针板上的布料。
【专利文献1】特开昭63-117790号公报(第9图)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实例中,是以压布压脚杆或送布压脚杆的任意一方按压针板上的布料而决定了支点的,在利用该支点使压布压脚杆或送布压脚杆的任意一方上升以后,该按压力直接作用在布料上。
因此,具有布料因按压而可能产生变形或损伤的情况。
尤其是为了抑制送布机构的跳跃,需要强化各按压弹簧的弹簧压力,但在此时,布料被强力按压,例如,在上袖工序的贴斜条时产生斜条扭曲等,加大了产生变形或损伤的可能性,需要采取保护布料的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保护布料、实现缝制品质量的提高。
本发明之1的缝纫机的送布机构,具有:进行送布的送布压脚、将送布压脚保持在其下端并能相对于针板上下运动地设置的送布压脚杆、进行压布的压布压脚、将压布压脚保持在其下端并能相对于针板上下运动地设置的压布压脚杆、进行摆动的摆动臂、对一个连结部输入来自摆动臂的摆动驱动力并由其他两个连接部对送布压脚杆和压布压脚杆施加大致交替的上下驱动力的双臂曲柄部件;对各个送布压脚和压布压脚,设置了在下降途中制止其下降移动而决定下位置的制止机构。
根据上述结构,当摆动臂向一方摆动,并向双臂曲柄部件的第一连结部输入摆动驱动力时,位于摆动方向下游侧的连接部,例如,被连结在第二连结部的送布压脚杆下降。此时,送布压脚杆,在下降动作的途中被送布压脚杆制止机构制止下降动作于预先设置的下位置。
并且,制止以后,第三连结部侧以第二连结部为支点摆动,使压布压脚杆上升。此时,送布压脚位于其下位置,进行输送针板上布料的动作。另外,该送布动作,例如,也可以与上述以往实例一样,以摆动送布压脚杆进行送布,也可以在送布脚上设置进行布料输送的输送机构,并利用该输送机构的驱动进行送布。另外,也可以用其他众所周知的机构。
另外,当摆动臂向另一方摆动、向双臂曲柄部件的第一连结部输入摆动驱动力时,与位于摆动方向下游侧的第三连结部连结的压布压脚杆下降。此时,压布压脚杆,在下降动作的途中被压布压脚杆制止机构将下降动作制止于预先设置的下位置。
并且,在制止以后,第二连结部侧以第三连结部为支点摆动,使送布压脚杆上升。以此,压布压脚能在针板上保持布料不移动的状态。并且,在该状态下,例如,使缝纫机机针在布料上穿过缝线。
另外,所谓「送布压脚的下位置」,是在反复的送布压脚杆的上下运动中,其下降时的最下位置,由送布压脚杆的制止机构所决定。在该下位置,送布压脚没有完全从针板上的布料离开,并且最好是能以不妨碍其送布动作的程度接触。
另外,所谓「压布压脚的下位置」,是在反复的压布压脚杆的上下运动中,其下降时的最下位置,由压布压脚杆的制止机构所决定。在该下位置,压布压脚没有完全从针板上的布料离开,并且最好能以其布料不产生位置偏移的程度接触。
本发明之2,具有与本发明之1所述的相同的结构,并采用了以下结构,即,送布压脚的制止机构,具有引导送布压脚杆上下运动的引导体、及以凸出的状态设在送布压脚杆上的限位部,压布压脚的制止机构,具有引导压布压脚杆上下运动的引导体、及以凸出的状态设在压布压脚杆上的限位部。
在上述结构中,能进行与发明1所述的同样动作,并且送布压脚杆一边被引导体引导一边进行下降,在其下降途中,限位部与引导体靠接并制止下降,其制止位置为送布压脚的下位置。
另外,同样地,压布压脚杆一边被引导体引导一边进行下降,在其下降途中,限位部与引导体靠接而制止下降,其制止位置为压布压脚的下位置。
本发明之3,具有与本发明之2所述的同样结构,并且采用了以下结构,即,对各个送布压脚和压布压脚设置有可沿其上下运动方向移动调节的各限位部,对各个送布压脚和压布压脚设置有调节下位置的下位置调节机构,送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机构,设有送布调节轴部件,该送布调节轴部件,具有与限位部配合的主轴部和与送布压脚杆配合并相对于主轴部偏心的偏心轴部,压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机构,设有压布调节轴部件,该压布调节轴部件,具有与限位部配合的主轴部和与压布压脚杆配合并相对于主轴偏心的偏心轴部。
在上述结构中,当进行送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时,对送布调节轴部件进行绕主轴部的转动操作。由于偏心轴部相对于主轴部偏心,所以以主轴部的中心线为基准绕圆周移动。该绕圆周移动的规定半径方向上的位移,作用于送布压脚杆的限位部,并由位移部分的位置变化而进行下位置调节。
另外,在进行压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十也一样,进行将压布调节轴部件绕主轴部转动的操作。由于偏心轴部相对于主轴部偏心,所以以主轴部的中心线为基准绕圆周移动。该绕圆周移动的规定半径方向上的位移,作用于压布压脚杆的限位部,由位移部分的位置变化而进行下位置调节。
本发明之4,具有与本发明之2所述的同样结构,并且采用了以下的结构,即,对各个送布压脚和压布压脚设置有能沿其上下运动方向移动调节的各个限位部,对各个送布压脚和压布压脚,设置有调节下位置的下位置调节机构,送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机构,设有送布调节轴部件,该送布调节轴部件,可转动地被保持在限位部或送布压脚杆上,并且具有与送布压脚杆或限位部螺纹结合的螺纹部,压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机构,设有压布调节轴部件,该压布调节轴部件,可转动地被保持在限位部或压布压脚杆上,并且具有与压布压脚杆或限位部螺纹结合的螺纹部。
在上述结构中,在进行送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时,使送布调节轴部件进行绕螺纹部的中心线旋转的操作。以此,使保持送布调节轴部件的结构与螺纹配合的结构沿螺纹部的中心线相对移动。以此,利用移动部分的位置变化进行下位置调节。
另外,在进行压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时也一样,使压布调节轴部件进行绕螺纹部的中心线转动的操作。以此,使保持压布调节轴部件的结构与螺纹配合的结构沿螺纹部的中心线相对移动。以此,利用移动部分的位置变化进行下位置调节。
另外,送布调节轴部件,也可以可旋转地通过与限位部或送布压脚杆一起连动的部件保持,也可以通过与限位部或送布压脚杆一起连动的部件以螺纹结合。
并且同样地,压布调节轴部件,也可以可旋转地通过与限位部或压布压脚杆一起连动的部件保持,也可以通过与限位部或压布压脚杆一起连动的部件以螺纹结合。
本发明之5、6,具有与本发明之3或4所述的同样结构,并且采用了以下结构,即,送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机构,设有送布调节钮及将该送布调节钮向离开方向按压弹簧的按压弹簧弹簧,其中,送布调节钮,能靠离地被支撑在送布调节轴部件上,并且能以向接近方向移动而与送布调节轴部件配合,对该送布调节轴部件输入转动操作,压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机构,设有压布调节钮及将该压布调节钮向离开方向按压弹簧的按压弹簧弹簧,其中,压布调节钮,能靠离地被支撑在压布调节轴部件上,并且能以向接近方向移动而与压布调节轴部件配合,对该压布调节轴部件输入转动操作。
根据上述结构,能进行与本发明之3或4同样的动作,并且在进行送布调节轴部件的旋转操作时,在通常的状态下,利用按压弹簧压入处于从送布调节轴部件离开状态的送布调节钮而与送布调节轴部件配合,在该状态下,旋转操作送布调节钮,向送布调节轴部件输入该旋转力。以此,送布调节轴部件也转动,并进行限位部的位置调节及送布压脚的下位置设定。
另外,在进行压布调节轴部件的旋转操作时也一样,在通常的状态下,利用按压弹簧压入处于从压布调节轴部件离开状态的压布调节钮而与压布调节轴部件配合,在该状态下,旋转操作压布调节钮,以向压布调节轴部件输入该旋转力。以此,压布调节轴部件也转动,进行限位部的位置调节及压布压脚的下位置设定。
(发明效果)
由于本发明之1具有对于送布压脚及压布压脚分别决定其下位置的制止机构,所以在各送布压脚及压布压脚下降时,可以适当降低地设定与布料接触的按压力,并能适当地避免产生布料的变形或损伤。因此,能实现布料的保护,并维持缝制品的高质量。
并且,即使在为了抑制送布机构的跳跃而强化送布压脚或压布压脚的按压弹簧的弹簧压力时,也能避免变形或损伤,并能实现对布料的有效保护及提高缝制品的质量。
由于本发明之2用引导体及限位部构成了送布压脚及压布压脚的各制止部,且结构简单,所以能规定各个送布压脚及压布压脚的下位置,并能实现布料的保护。
另外,送布压脚杆及压布压脚杆的支撑机构兼作各引导体,可以进一步简化结构,并能提高机构的生产性。
由于本发明之3对各个送布压脚及压布压脚设置了下位置调节机构,并且各下位置调节机构,具有利用旋转操作能调节各个限位部位置的送布调节轴部件或压布调节轴部件,所以只用各调节轴部件的旋转操作就能进行送布压脚及压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能迅速且容易地进行其下位置的设定操作。
由于本发明之4对各个送布压脚及压布压脚设置了下位置调节机构,并且各下位置调节机构,具有利用旋转操作能调节各个限位部位置的送布调节轴部件或压布调节轴部件,所以只用各调节轴部件的旋转操作就能进行送布压脚及压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能迅速且容易地进行其下位置的设定操作。
由于本发明之5、6的各下位置调节机构,具有通常是与各个调节轴部件离开的状态、只在调节操作时能压入而调节的调节钮,所以,即使例如调节轴部件被配置在缝纫机的机架内,且被配置为不能从机架外操作时,也能用调节钮从远隔位置操作,可以自由地选择调节轴部件或其被设置的限位部等的配置等,可扩大机构设计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差动送布缝纫机整体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送布缝纫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机针周围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从Z轴方向所见的上送布驱动机构图。
图5是上下运动机构及上送布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6(A)是下位置调节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6(B)是沿上下方向截面的下位置调节机构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摆动臂以摆动轴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摆动的状态、送布机构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摆动臂以摆动轴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摆动的状态、送布机构动作的说明图。
图9是下位置调节机的构其他实例的截面图。
图中:10-差动送布缝纫机,11-机针,15-针板,12-压布压脚,30-上侧送布压脚,40-上下运动机构,44-摆动臂,46-双臂曲柄部件,46a-第一结点,46b-第二结点,46c-第三结点,48-送布压脚杆,49-压布压脚杆,51-第一滑动轴承,52-第二滑动轴承,80-上侧送布压脚的制止机构,81、91-引导体,82、92-卡箍部件(限位部),83-下位置调节机构,84-送布偏心销(调节轴部件),85-送布调节钮,86、96-按压弹簧弹簧,90-压布压脚的制止机构,93-下位置调节机构,94-送布偏心销(调节轴部件),95-送布调节钮,100-送布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的整体结构)
以下,参照图1~图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实施例,出示的是安装在差动送布缝纫机10上的送布机构100。另外,所谓差动送布缝纫机10,是指分别在进行缝制的上布及下布的送布速度上设速度差并一边归拢一边进行缝制的缝纫机,例如,被用于袖子与前后身衣片的缝制等。
另外,所谓归拢,是指在上布与下布上设有缝制间距宽度差而言,加大该差(归拢量)则可以使缝边具有伸缩性。因此,在进行袖子与前后身衣片的缝制时,加大肩侧的缝边的归拢量使其比腋下侧大,可以在缝制后对所要求伸缩性的肩侧持有宽裕量。
此时,将后述的机针11上下动作方向定义为Y方向(上下方向),将与其垂直的一个方向定义为X方向(前后方向),将与Y轴方向及X轴方向两方向垂直的方向定义为Z方向(左右方向)。另外,将后述的承载面15a与X-Z平面平行地配置。
该差动送布缝纫机10,具有:承载上布及下布并形成缝制的承载面15a的针板15、能上下动作地支撑于承载面15a的上侧的机针11、向上下方向驱动机针11的机针升降机构20、分别以各自的间距幅度沿X轴方向输送针板15承载面15a上的上布及下布的送布机构100。
针板15,是朝送布方向长的板状部件,在被固定于机针11下方的状态下,在其长度方向中间形成与X-Z平面平行的平坦面的承载面15a。另外,布料自承载面15a起的送布方向上游侧,形成有能输送朝向上游侧稍有下降坡度布料的上游侧送布面,布料自承载面15a起的送布方向下游侧,形成有能输送朝向下游侧稍有下降坡度布料的下游侧送布面。
(机针)
图2是表示位于针板15上方的结构的立体图。上述机针11,被机针升降机构20沿Y轴方向往复驱动,贯穿针板15的承载面15a上的上布及下布,将穿过其前端附近的面线送到针板15的下侧并与未图示的机梭所捯出的底线配合进行缝制。
(机针升降机构)
机针升降机构20,具有:在其下端部保持机针11并能由上侧滑动轴承24及下侧滑动轴承25沿Y轴方向支撑机针往复的保持轴23、被缝纫机马达(未图示)旋转驱动并且使其旋转中心线在沿Z轴方向的状态下旋转地被支撑于未图示的本体机架上的主驱动轴21、一端部与从该主驱动轴21的旋转中心偏心的位置连结而另一端部与机针保持轴23连结的偏心连杆26。
上述偏心连杆26,接受主驱动轴21的旋转驱动力,其一端部进行沿X-Y平面的圆周运动,其另一端部只向机针保持轴23传递沿Y轴方向的驱动力。因此,机针保持轴23及机针11,能进行沿Y轴方向(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
(送布机构的整体结构)
送布机构100,具有:能上下运动地被支撑在承载面15a的上侧且下降时进行压布的压布压脚12、与压布压脚12邻接配置且输送承载面15a上的上布的上侧送布压脚30、输送承载面15a上的下布的下侧旋转送布部70、对上侧送布压脚30施加输送动作的驱动力的上送布驱动机构60、对下侧旋转送布部70施加输送动作的驱动力的未图示的下送布驱动机构、与机针11的上下运动同步并使压布压脚12及上侧送布压脚30交替上下运动并使其中的压布压脚12与机针11一起上下运动的上下运动机构40。
(送布机构:下侧旋转送布部)
参照图3说明下侧旋转送布部70。图3是机针11周围结构的放大立体图。下侧旋转送布部70,具有:设在上述针板15下侧的未图示的机梭上方的皮带轨道71、被未图示的下送布驱动机构运送的第一及第二下皮带72、73。
上述皮带轨道71,在其上面形成了两条沿X轴方向的引导槽,在各引导槽之间、机针11的正下位置上,形成有用于将机针11输送到机梭的通孔。该通孔,用于将机梭倒出的底线穿过当机针11插入时被送入面线的环状部而进行缝制。
另外,各下皮带72、73分别被沿引导槽运送。此时,各引导槽底面的深度被设定为:使各下皮带72、73的上面能比针板15的承载面15a更向上方凸出。并且,该第一及第二下皮带72、73,被设置为分别对应于后述的各个上侧送布压脚30的第一旋转输送部31及第二旋转输送部32。
根据该结构,针板15承载面15a上的下布,与第一及第二下皮带72、73的上面接触,由各皮带72、73的驱动,下布沿X轴方向根据皮带的输送速度而被运送。并且,下送布驱动机构,避开机针11穿过布料的时刻,在机针向上方拔出的时刻间歇地进行各皮带72、73的运送。
(送布机构:压布压脚)
如图3所示,压布压脚12,其整体形状略呈L字形状,在相当于L字的竖杆的部位的上端部保持了后述的上下运动机构40的压布压脚杆49。因此,压布压脚12,在缝制时进行连续的上下运动,并在相当于压布压脚12的L字的横杠部位的下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在每一个往复中从上方将上布及下布压在针板15侧的压布动作。
(送布机构:上侧送布压脚)
上侧送布压脚30,如图3所示,具有把压布压脚12夹在中间并沿Z轴方向并列设置的第一旋转输送部31及第二旋转输送部32以及将它们连结的连结部件39。由于第一及第二旋转输送部31、32被连结部件39连结,所以利用上下运动机构40进行上下移动时能整体地移动。
上述第一旋转输送部31,具有被上送布驱动机构60运送驱动的第一上皮带37、引导该第一上皮带37的引导框33、在引导框33的前端部被灵活旋转地支撑并使第一上送布皮带37折曲返回的滚子35。
上述引导框33被形成为略呈J字形状,在其上端部保持着上下运动机构40的送布压脚杆48。并且,第一上皮带37,被挂绕为能在从后述的上送布马达61a到引导框33之间经设在引导框33的前端部的滚子35而折曲返回并沿X轴方向通过引导框33的底面。以此,被运送的第一上皮带37,可以根据其运送速度对位于引导框33底面侧的上布进行向X轴方向的送布动作。
第二上旋转输送部32,具有:被上送布驱动机构60运送驱动的第二上送布皮带38、引导该第二上送布皮带38的引导框34、可灵活旋转地被支撑在引导框34的前端部并将第二上送布皮带38折曲返回的未图示的滚子。
上述引导框34略呈J字形状,在其上端部经连结部件39及引导框33被保持在上下运动机构40的送布压脚杆48上。并且,第二上送布皮带38,被挂绕为能在从后述的上送布马达61a到引导框34之间经设在引导框34的前端部的滚子而折曲返回并沿X轴方向通过引导框34的底面。以此,被运送的第二上皮带38,可以根据其运送速度对位于引导框34底面侧的上布进行向X轴方向的送布动作。
(送布机构:上送布驱动机构)
参照图2及图4说明上送布驱动机构60。图4是从Z轴方向所见的上送布驱动机构60图。
上送布驱动机构60,具有:作为上侧送布压脚30的第一旋转送布部31的送布动作驱动源的第一上送布马达61a、作为第二旋转送布部32的送布动作驱动源的第二上送布马达61b、保持各上送布马达61a、61b并被固定安装于本体机架上的马达支架62、被安装于第一上送布马达61a的输出轴上且设有卷绕第一上皮带37的皮带槽的第一皮带轮63a、被安装于第二上送布马达61b的输出轴上且设有卷绕第二上皮带38的皮带槽的第二皮带轮63b、具有从各上送布马达61a、61b将第一及第二上皮带37、38引导到上侧送布压脚30的多个皮带轮的引导臂64。
第一及第二上送布马达61a、61b,其输出轴朝Z轴方向并被支撑在马达支架62上。该各上送布马达61a、61b,使用的是能控制旋转角度量的步进马达。
并且,由于在上述第一皮带轮63a上挂绕着第一上皮带37,在上述第二皮带轮63b上挂绕着第二上皮带38,且在各上皮带37、38上分别具有上送布马达61a及61b,所以能对第一上送布部31及第二上送布部32的上布送布量设定差。以此,可以提高对带弯曲缝边的追随性,进行适宜的布料的缝制。另外,通过将各上送布部31、32设为相同送布量,也能容易地对应直进方向的缝制。
引导臂64,在长度方向的随意之处设有张紧皮带轮,沿引导臂64可将第一、第二上皮带37、38引导到上侧送布压脚30。
如此,引导臂64的下端部与进行上下运动的上侧送布压脚30连结,但也可以在引导臂64的途中设有间接转动,利用该间接的转动而允许上侧送布压脚30的上下运动。
(送布机构:上下运动机构)
参照图2及图5详细说明上下运动机构40。图5是上下运动机构40及上送布驱动机构60的立体图。
上下运动机构40,具有:能沿上下方向移动地支撑上侧送布压脚30的结构、能沿上下方向移动地支撑压布压脚12的结构、能将主驱动轴21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进行往复摆动的驱动力的结构、用该往复摆动驱动力使上侧送布压脚30与压布压脚12交替上下动作的结构、和对于各个上侧送布压脚30和压布压脚12、在其下降途中制止其下降移动并决定下位置的制止机构80、90。
能上下移动地支撑上侧送布压脚30的结构,具有:将上侧送布压脚30保持于其下端部的送布压脚杆48、被固定于本体机架上且能沿上下方向往复地支撑送布压脚杆48的第一滑动轴承51、和对送布压脚杆48施加常向下方的压力的第一推按压弹簧弹簧55。
能上下运动地支撑上述压布压脚12的结构,具有:将压布压脚12保持于其下端部的压布压脚杆49、被固定于本体机架上且能沿上下方向往复地支撑压布压脚杆49的第二滑动轴承52、和通过后述的X轴位移消除连杆体47而对压布压脚杆49施加常向下方的压力的第二推按压弹簧弹簧56。
能将主驱动轴21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进行往复摆动的驱动力的结构,具有:能转动地被支撑于固定安装在本体机架上的后述的马达支架62上并沿着Z轴方向的摆动轴41、与该摆动轴41的一端连结且以该摆动轴41为中心摆动的主动摆动连杆体42、其一端部与主驱动轴21的中间部连结并且其另一端部与主动摆动连杆体42的摆动端部连结的偏心连杆43。
上述偏心连杆43,在其一端部环抱着能旋转的偏心轮,该偏心轮,从其中心偏心的位置被固定支承在主驱动轴21上。因此,由主驱动轴21的旋转驱动而使偏心轮以偏心状态一起旋转,所以偏心连杆43其一端部以主驱动轴21为中心进行以偏心距离为半径的圆周运动。另一方面,偏心连杆43其另一端部能以Z轴方向为中心转动的状态与主动摆动连杆体42的摆动端部连结。其结果是,若偏心连杆43的一端部移动到距主动摆动连杆体42远离位置,则会将该主动摆动连杆体42的摆动端部引向靠近自己的方向,若偏心连杆43的一端部移动到靠近主动摆动连杆体42的位置,则会将该主动摆动连杆体42的摆动端部从靠近自己的位置推回向远离方向。因此,主动摆动连杆体42,进行以摆动轴41为中心的往复摆动动作。另外,此时,摆动轴41也在与主动摆动连杆体42的摆动范围相同的角度范围进行往复摆动旋转。
另外,主动摆动连杆体42,在摆动端部形成有长孔。以能以Z轴方向为中心转动的状态且在该长孔的规定位置、将偏心连杆43的另一端部连结在该长孔上。以沿该长孔改变调节偏心连杆43的连结位置,可改变主动摆动连杆体42的摆动半径,并且以此能用于改变调节摆动角度。换言之,利用能沿长孔改变调节具有长孔的主动摆动连杆体42、与偏心连杆43的另一端部的连结位置,可构成调节压布压脚12及上侧送布压脚30整体的上下方向的行程调节机构。
由往复摆动驱动力使上侧送布压脚30与压布压脚12交替上下动作的结构,具有:在作为三角形的各顶点的位置具有连结点并且分别由其中的第一及第二连接点46a、46b对送布压脚杆48及压布压脚杆49施加上下驱动力的双臂曲柄部件46、被固定连结在上述摆动轴41的另一端部且以摆动轴41为中心进行摆动动作的摆动臂44、连结该摆动臂44的摆动端部及双臂曲柄部件46的第三连结点46c的传动连杆体45。
上述双臂曲柄部件46的第一连结点46a,经作为后述的上侧送布压脚制止机构80的限位部的卡箍部件82而与送布压脚杆48连结,第二连接点46b,经X轴位移消除连杆体47及作为后述压布压脚的制止机构90的限位部的卡箍部件92而与压布压脚杆49连结。
并且,只固定连结了上述摆动臂44和摆动轴41,其他的上述摆动臂44、各连杆体45、47及双臂曲柄部件46的各连结点都是能以Z轴方向位中心旋转的连结。
并且,上侧送布压脚的制止机构80,具有:在第一滑动轴承51上侧与送布压脚杆48滑动接触且允许其上下运动的引导体81、以凸出的状态被安装于送布压脚杆48的滑动面上的、作为限位部的卡箍部件82、调节上侧送布压脚30的下位置的下位置调节机构83(参照图6)。
上述引导体81,与第一滑动轴承51一样地被固定保持在本体机架上并且被形成圆筒状。并且,在其内侧穿过了送布压脚杆48并且能沿上下方向滑动地支撑送布压脚杆48。
卡箍部件82,相对于被插入引导体81的送布压脚杆48被安装在引导体81的上方,该卡箍部件82,设有具有送布压脚杆48的插入部且拧紧被插入的送布压脚杆48的紧固螺钉82a(参照图6(A)),并通过该紧固,可将卡箍部件82固定在送布压脚杆48上的任意位置上。
另外,如上所述,卡箍部件82,与双臂曲柄部件46的第一结点46a连结。
因此,当卡箍部件82被固定在送布压脚杆48上时,从双臂曲柄部件46向送布压脚杆48传递上下动驱动力。并且,在卡箍部件82的下部与引导体81的上部靠接的位置,制止送布压脚杆48及上侧送布压脚30超过此处的下降,具有将该制止位置作为决定上侧送布压脚30的下位置的功能。
另外,上侧送布压脚30的下位置调节机构83,由于与具备后述的压布压脚制止机构90的压布压脚12下位置调节机构93大致相同的结构,所以在以后与下位置调节机构93同时进行详细说明。
压布压脚的制止机构90,具有:在第二滑动轴承52的上侧与压布压脚杆49滑动接触且允许其上下运动的引导体91、以凸出状态安装于压布压脚杆49的滑动接触面上、作为限位部的卡箍部件92、调节压布压脚12下位置的下位置调节机构93(参照图6)。
上述引导体91,与第二滑动轴承52一样被固定保持在本体机架上并且被形成圆筒状。而且,在其内侧穿过了压布压脚杆49并且能沿上下方向滑动地支撑压布压脚杆49。
卡箍部件92,被安装在相对于被插入引导体91的压布压脚杆49的、引导体91的上方,该卡箍部件92,设有具有压布压脚杆49的插入部且拧紧被插入的压布压脚杆49的紧固螺钉92a(参照图6(A)),并利用该紧固,可以将卡箍部件92固定在压布压脚杆49上的任意位置。
另外,如上所述,卡箍部件92,与双臂曲柄部件46的第二结点46b连结。
因此,当卡箍部件92被固定在压布压脚杆49上时,则从双臂曲柄部件46向压布压脚杆49传递上下动驱动力。并且,在卡箍部件92的下部与引导体91的上部靠接的位置,制止压布压脚杆49及压布压脚12超过此处的下降,并且具有将该制止位置作为决定压布压脚12下位置的功能。
图6(A)是下位置调节机构83(93)的分解立体图,图6(B)是沿上下方向的截面的下位置调节机构83(93)的截面图。另外,由于上侧送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机构83与压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机构93采用了相同的结构,所以,对上侧送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机构83使用了对应于括号的压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机构93结构的符号编号,并同时进行说明。
该下位置调节机构83(93),设有:具有与配合于卡箍部件82(卡箍部件92)的主轴部84a(94a)及送布压脚杆48(压布压脚杆49)相配合并且相对于主轴部84a(94a)偏心的偏心轴部84b(94b)的、作为送布调节轴部件(压布调节轴部件)的送布偏心销84(压布偏心销94),和以能与送布偏心销84(压布偏心销94)靠离地被支撑并以向接近方向移动而与送布偏心销84(压布偏心销94)配合且能对该送布偏心销84(压布偏心销94)输入旋转操作的送布调节钮85(压布调节钮95),和将该送布调节钮85(压布调节钮95)向离开方向按压弹簧的按压弹簧弹簧86(96)。
在卡箍部件82(卡箍部件92)上,从外部至送布压脚杆48(压布压脚杆49)的插入部,形成有能插入上述送布偏心销84(压布偏心销94)的主轴部84a(94a)的通孔82b(92b)。
并且,在送布压脚杆48(压布压脚杆49)的外周面、在卡箍部件82(卡箍部件92)的安装位置上,形成有沿送布压脚杆48(压布压脚杆49)的长方向具有宽度的长孔48a(49a)。
另一方面,送布偏心销84(压布偏心销94)的主轴部84a(94a),其直径被设置得比偏心轴部84b(94b)大,并且相对于主轴部84a(94a),在送布偏心销84(压布偏心销94)的插入方向前端部侧,一体设有的偏心轴部84b(94b)。
并且,主轴部84a(94a)与偏心轴部84b(94b),被设定为各个中心线方向平行且相互的中心线偏心。因此,当对主轴部84a(94a)施加旋转操作时,偏心轴部84b(94b)就进行绕圆周移动。另外,偏心轴部84b(94b),其直径被设定为与形成于上述的送布压脚杆48(压布压脚杆49)上的长孔48a(49a)长度方向垂直方向的宽度大体一致并且能插入的大小。
并且,在将卡箍部件82(卡箍部件92)安装在送布压脚杆48(压布压脚杆49)上并且没有拧紧紧固螺栓82a(92a)的状态下,将偏心轴部84b(94b)朝向前端侧并插入上述送布偏心销84(压布偏心销94),进而,也将偏心轴部84b(94b)插入长孔48a(49a)。由此,当对主轴部84a(94a)实施了旋转操作时,则偏心轴部84b(94b)绕圆周移动,以此可以相对于送布压脚杆48(压布压脚杆49)上下移动卡箍部件82(卡箍部件92),进行位置调节。
并且,送布偏心销84(压布偏心销94),在与其插入方向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用于与送布调节钮85(压布调节钮95)配合的缝隙部84c(94c)。
该送布调节钮85(压布调节钮95),具有:轴部85a(95a)、形成于其一端的头部85b(95b)、和形成于其另一端并用于与缝隙部84c(94c)配合的爪部85c(95c)。
头部85b(95b),其直径被设定得比轴部85a(95a)大,可以用手动对该头部85b(95b)实施旋转操作。另一方面,配合用的爪部85c(95c),可以插入送布偏心销84(压布偏心销94)的缝隙部84c(94c)中,并在其插入的状态下,可对送布偏心销84(压布偏心销94)给予来自头部85b(95b)旋转操作的输入。
该送布调节钮85(压布调节钮95),从配合用爪部85c(95c)侧插入与轴部85a(95a)几乎相同直径的、设在差动送布缝纫机10外部机壳上的通孔17。在插入时,预先将轴部85a(95a)插入比头部85b(95b)直径小的按压弹簧弹簧86(96),且在按压弹簧弹簧86(96)以压缩状态处于外部机壳的外壁面与头部85b(95b)之间的状态下,在外部机壳内侧将用于防止脱出的E型垫圈87(97)安装在轴部85a(95a)的前端。
因此,送布调节钮85(压布调节钮95),其头部85b(95b)被按压弹簧弹簧86(96)按压弹簧,且配合用爪部85c(95c)以从送布偏心销84(压布偏心销94)离开的状态,通过E型垫圈87(97)而处于不至于脱落的程度凸出于外部机壳的状态。
另外,在下位置调节时,推入送布调节钮85(压布调节钮95),并一边维持将配合用爪部85c(95c)插入缝隙部84c(94c)的状态,一边对其头部85b(95b)实施旋转操作,使送布偏心销84(压布偏心销94)旋转。以此,适宜地调节卡箍部件82(卡箍部件92)相对于送布压脚杆48(压布压脚杆49)的上下位置。
并且,以卡箍部件82(卡箍部件92)相对于送布压脚杆48(压布压脚杆49)上下位置的调节,来调节上侧送布压脚30(压布压脚12)的上下位置(制止位置)。
(差动送布缝纫机的动作说明)
关于由上述结构构成的差动送布缝纫机的动作,以送布机构100的动作为主进行说明。图7及图8是送布机构100的动作说明图。
当由缝纫机马达旋转驱动主驱动轴21时,机针升降机构20根据主驱动轴的旋转速度使机针11上下运动。另一方面,主驱动轴21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偏心连杆43及主动摆动连杆体42被转换为与机针11上下运动同步的摆动动作,且摆动臂44进行摆动动作。
上述图7表示摆动臂44以摆动轴41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摆动的状态,图8表示向顺时针方向摆动的状态。如图7所示,当摆动臂44向逆时针方向摆动时,其驱动力通过传动连杆体45被输入双臂曲柄部件46的第三连结点46c。双臂曲柄部件46,因对第三连结点46c输入了摆动驱动力而以第一连结点46a为中心进行整体转动,第二连接点46b下降。因此,经X轴位移消除连杆体47及卡箍部件92对压布压脚杆49施以下降动作。
并且,由于压布压脚杆49被第二滑动轴承52支撑,所以只能沿Y轴方向移动,但第二连接点46b产生了向Y轴方向和X轴方向双方向位移。因此,以X轴位移消除连杆体47的转动,允许X轴方向的位移并只传递Y轴方向的位移。另外,该X轴位移消除连杆体47,也可以被设置在双臂曲柄部件46的第一连结点46a与卡箍部件82之间。
另外,当压布压脚杆49下降时,对应于预先利用下位置调节机构93设定的位置,卡箍部件92的下面与引导体91的上面靠接,限制其超过这一界限的下降动作。即,压布压脚12停止于对应于布料厚度的规定高度的下位置,并被限制其超过这一界限的下降。
因此,双臂曲柄部件46,被转换为以第二连接点46b为中心的摆动,且第一连结点46a上升。因此,通过卡箍部件82及送布压脚杆48对上侧送布压脚30施以上升动作。
下面,如图8所示,当摆动臂44向顺时针方向摆动时,其驱动力通过传动连杆体45被输入双臂曲柄部件46的第三连结点46c。双臂曲柄部件46,通过对第三连结点46c输入摆动驱动力而以第二连接点46b为中心整体转动,且第一连结点46a下降。因此,通过卡箍部件82对送布压脚杆48施以下降动作。
并且,由于送布压脚杆48被第一滑动轴承51支撑,所以只能沿Y轴方向移动,但此时,第一连结点46a的X轴方向的位移,由上述的X轴位移消除连杆体47将第二连接点46b向X轴方向移动而被消除。
并且,当送布压脚杆48下降时,对应于预先利用下位置调节机构83设定的位置,卡箍部件82的下面与引导体81的上面靠接,并限制其超过这一界限的下降动作。即,上侧送布压脚30停止于对应于布料厚度的规定高度的下位置,并被限制其超过这一界限的下降。
因此,双臂曲柄部件46,被转换为以第一连结点46a为中心的摆动,且第二连接点46b上升。由此,通过X轴位移消除连杆体47、卡箍部件92及压布压脚杆49对压布压脚12施以上升动作。
以此,压布压脚12与上侧送布压脚30进行交替的上下运动,实现了压布压脚12与机针的上下运动的同步,且在机针11穿过针板15上的上布及下布时进行压布。另外,在机针11位于布料上方的时刻,上侧送布压脚30下降,并利用与下侧旋转送布部70的协同动作,以各自的送布量输送下布和上布。
(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上述差动送布缝纫机10的送布机构100,由于具有对于上侧送布压脚30及压布压脚12决定其各个下位置的制止机构80、90,所以在上侧送布压脚30及压布压脚12的各个下降时,可以适当降低地设定与布料接触的压力,能适当地避免发生布料变形或损伤。因此,能实现布料的保护,维持缝制品的高质量。
另外,针对各种不同厚度的布料,可以选择适合的压力,从该观点出发也可以实现保护布料、维持缝制品的高质量。
另外,在送布机构100中,上侧送布压脚30(压布压脚12)的制止机构80(90),由引导体81(91)及卡箍部件82(卡箍部件92)构成,由简易的结构可分别规定上侧送布压脚30和压布压脚12的下位置并实现布料的保护。
另外,在上述的送布机构100中,分别单个形成了第一滑动轴承51(第二滑动轴承52)和引导体81(91),但也可以以一个部件形成。即,以此可以进一步实现结构的简化,并提高送布机构100生产性。
另外,在送布机构100中,由于对上侧送布压脚30(压布压脚12)设置了下位置调节机构83(93),并通过对其送布偏心销84(压布偏心销94)的旋转操作而进行位置调节,所以能迅速且容易地进行上侧送布压脚30(压布压脚12)的下位置调节。
并且,由于下位置调节机构83(93),具有以只在调节操作时推入来进行调节的送布调节钮85(压布调节钮95),所以,例如,即使偏心销84(94)被设在缝纫机机架内,且被配置为不能从机架外操作时,也能利用调节钮85(95)从远离位置操作,并可以自由地选择偏心销84(94)或设有偏心销的卡箍部件82(卡箍部件92)等的配置,可以扩大机构设计的自由度。
(下位置调节机构的其他例)
另外,下位置调节机构83(93)不局限于上述结构。例如,也可以将由图9所示结构的上侧送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机构83A安装在送布机构100上。另外,由于压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机构也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所以在下位置调节机构83A的结构上添加括号中的对应结构的符号编号,并同时进行说明。
该下位置调节机构83A(93A),具有:与卡箍部件82(卡箍部件92)配合的、作为送布调节轴部件(压布调节轴部件)的螺纹轴84A(94A),和能旋转支撑螺纹轴84A(94A)的筒状体87A(97A),和能与螺纹轴84A(94A)靠离地被支撑并能以向接近方向移动而与螺纹轴84A(94A)配合、对该螺纹轴84A(94A)输入旋转操作的送布调节钮85A(压布调节钮95A),和将该送布调节钮85A(压布调节钮95A)向离开方向按压弹簧的按压弹簧弹簧86(96)。
在送布压脚杆48(压布压脚杆49)的上端部,形成有与其长度方向平行的螺纹孔48a(49a)。并且,上述的螺纹轴84A(94A),其一端部形成有外螺纹,其另一端部形成有与送布调节钮85A(压布调节钮95A)配合的配合槽。
另外,螺纹轴84A(94A),其一端部被拧入送布压脚杆48(压布压脚杆49)的螺纹孔48a(49a)内,并且其另一端部能旋转地被支撑于筒状体87A(97A)的内部。
筒状体87A(97A),其两端部开口,在其长度方向中间位置的内部设有隔壁。并且,通过设在隔壁上的通孔,能旋转地支撑着螺纹轴84A(94A)并保持其不能向其中心线方向移动。
并且,筒状体87A(97A),在开口的一端部侧,将与卡箍部件82(卡箍部件92)固定连结、并且穿过该卡箍部件82(卡箍部件92)的送布压脚杆48(压布压脚杆49)的上端部,插入到其内侧。以此,将送布压脚杆48(压布压脚杆49)与螺纹轴84A(94A)连结。
因此,当对螺纹轴84A(94A)施以旋转操作时,送布压脚杆48(压布压脚杆49)相对于筒状体87A(97A)及卡箍部件82(卡箍部件92)沿旋转中心线相对地移动,可以调节上侧送布压脚30(压布压脚12)的上下位置。
并且,在筒状体87A(97A)开口的另一端部,插入了第一推按压弹簧弹簧55(第二推按压弹簧弹簧56),通过该筒状体87A(97A)及卡箍部件82(卡箍部件92),对卡箍部件82(卡箍部件92)向下方施加常压。
送布调节钮85A(压布调节钮95A),在其一端部形成有大直径的头部,在其另一端部形成有与螺纹轴84A(94A)配合槽配合的楔状的凸状部。
该送布调节钮85A(压布调节钮95A),从凸状部侧插入设在作为差动送布缝纫机10外部机壳的、且卡箍部件82(卡箍部件92)正上方位置的通孔18内。在插入时,预先插入直径比头部小的按压弹簧弹簧86A(96A),并且按压弹簧弹簧86A(96A)以被压缩的状态、在处于外部机壳外壁面与头部之间的状态下,在外部机壳的内侧安装用于防止脱出的E型垫圈(未图示)。
因此,送布调节钮85A(压布调节钮95A),在其头部被按压弹簧弹簧86A(96A)按压弹簧且凸状部从送布螺纹轴87A(97A)离开的状态下,处于利用E型垫圈以不脱落的程度向外部机壳外侧凸出的状态。
并且,在下位置调节时,以向下方压入送布调节钮85A(压布调节钮95A),并一边维持将凸状部插入螺纹轴84A(94A)的配合槽内的状态,一边对其头部施以旋转操作,使螺纹轴84A(94A)转动。以此,适当调节卡箍部件82(卡箍部件92)相对于送布压脚杆48(压布压脚杆49)的上下位置。
并且,通过对卡箍部件82(卡箍部件92)相对于送布压脚杆48(压布压脚杆49)上下位置的调节,调节上侧送布压脚30(压布压脚12)的上下位置(制止位置)。
如此,即使是上述结构,也可以获得与上述下位置调节机构83(93)同样的功能。

Claims (6)

1.一种缝纫机的送布机构,具有:
将进行送布的送布压脚保持在其下端并能相对于针板上下运动地设置的送布压脚杆、
将进行压布的压布压脚保持在其下端并能相对于针板上下运动地设置的压布压脚杆、
进行摆动的摆动臂、
对一个连结部输入来自所述摆动臂的摆动驱动力并由其他两个连接部对所述送布压脚杆和压布压脚杆施加大致交替的上下驱动力的双臂曲柄部件,其特征在于:
对各个所述送布压脚和压布压脚,设置了在下降途中制止其下降移动而决定下位置的制止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送布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布压脚的制止机构,具有引导所述送布压脚杆上下运动的引导体、及以凸出的状态设在所述送布压脚杆上的限位部,
所述压布压脚的制止机构,具有引导所述压布压脚杆上下运动的引导体、及以凸出的状态设在所述压布压脚杆上的限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的送布机构,其特征在于:
对各个所述送布压脚和压布压脚设置有可沿其上下运动方向移动调节的所述各限位部,
对各个所述送布压脚和压布压脚设置有调节所述下位置的下位置调节机构,
所述送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机构,设有送布调节轴部件,该送布调节轴部件,具有与所述限位部配合的主轴部和与所述送布压脚杆配合并相对于所述主轴部偏心的偏心轴部,
所述压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机构,设有压布调节轴部件,该压布调节轴部件,具有与所述限位部配合的主轴部和与所述压布压脚杆配合并相对于所述主轴偏心的偏心轴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的送布机构,其特征在于:
对各个所述送布压脚和压布压脚设置有能沿其上下运动方向移动调节的所述各个限位部,
对各个所述送布压脚和压布压脚,设置有调节所述下位置的下位置调节机构,
所述送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机构,设有送布调节轴部件,该送布调节轴部件,可转动地被保持在所述限位部或所述送布压脚杆上,并且具有与所述送布压脚杆或所述限位部螺纹结合的螺纹部,
所述压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机构,设有压布调节轴部件,该压布调节轴部件,可转动地被保持在所述限位部或所述压布压脚杆上,并且具有与所述压布压脚杆或所述限位部螺纹结合的螺纹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的送布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机构,设有送布调节钮及将该送布调节钮向离开方向按压弹簧的按压弹簧弹簧,其中,送布调节钮,能靠离地被支撑在所述送布调节轴部件上,并且能以向接近方向移动而与所述送布调节轴部件配合,对该送布调节轴部件输入转动操作,
所述压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机构,设有压布调节钮及将该压布调节钮向离开方向按压弹簧的按压弹簧弹簧,其中,压布调节钮,能靠离地被支撑在所述压布调节轴部件上,并且能以向接近方向移动而与所述压布调节轴部件配合,对该压布调节轴部件输入转动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的送布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机构,设有送布调节钮及将该送布调节钮向离开方向按压弹簧的按压弹簧弹簧,其中,送布调节钮,能靠离地被支撑在所述送布调节轴部件上,并且能以向接近方向移动而与所述送布调节轴部件配合,对该送布调节轴部件输入转动操作,
所述压布压脚的下位置调节机构,设有压布调节钮及将该压布调节钮向离开方向按压弹簧的按压弹簧弹簧,其中,压布调节钮,能靠离地被支撑在所述压布调节轴部件上,并且能以向接近方向移动而与所述压布调节轴部件配合,对该压布调节轴部件输入转动操作。
CN 200410104660 2003-12-26 2004-12-27 缝纫机的送布机构 Pending CN16371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35380A JP2005192620A (ja) 2003-12-26 2003-12-26 ミシンの布送り機構
JP2003435380 2003-1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7188A true CN1637188A (zh) 2005-07-13

Family

ID=34815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104660 Pending CN1637188A (zh) 2003-12-26 2004-12-27 缝纫机的送布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5192620A (zh)
CN (1) CN163718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37708A (zh) * 2015-11-04 2017-05-10 天津宝盈电脑机械有限公司 压脚可提升机构
CN108425186A (zh) * 2018-04-16 2018-08-21 深圳市远成缝纫机工业有限公司 电脑高头车
CN108425187A (zh) * 2017-02-15 2018-08-21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9554834A (zh) * 2017-09-26 2019-04-02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10306297A (zh) * 2018-03-20 2019-10-08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89833A (ja) 2007-10-05 2009-04-30 Juki Corp ミシンの布送り装置
DE102008030797A1 (de) * 2008-06-28 2009-12-31 Dürkopp Adler AG Näh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derartigen Nähmaschine
CN106192236B (zh) * 2016-08-30 2021-08-27 常州智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衬衫袖叉机
CN114381871B (zh) * 2021-12-27 2023-03-21 际华三五零六纺织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平缝机脉动式可纠偏送布装置
CN117512889B (zh) * 2024-01-05 2024-04-26 泰州增荣特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囊布加工用的高速平车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37708A (zh) * 2015-11-04 2017-05-10 天津宝盈电脑机械有限公司 压脚可提升机构
CN108425187A (zh) * 2017-02-15 2018-08-21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8425187B (zh) * 2017-02-15 2021-10-26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9554834A (zh) * 2017-09-26 2019-04-02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9554834B (zh) * 2017-09-26 2022-03-04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10306297A (zh) * 2018-03-20 2019-10-08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10306297B (zh) * 2018-03-20 2022-11-25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8425186A (zh) * 2018-04-16 2018-08-21 深圳市远成缝纫机工业有限公司 电脑高头车
CN108425186B (zh) * 2018-04-16 2024-01-12 深圳市远成缝纫机工业有限公司 电脑高头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192620A (ja) 2005-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37188A (zh) 缝纫机的送布机构
CN1209476A (zh) 具有纱线供给装置的横向编织机
CN1062921C (zh) 编织管状物品两端边的连结方法和装置
JP6761659B2 (ja) ミシン
JP2006116290A (ja) ミシンの送り装置
CN1840763A (zh) 缝纫机的锁边宽度调整装置
CN1144906C (zh) 缝纫机送布装置
CN1861874A (zh) 纽扣搬送装置
US9670608B2 (en) Sewing machine
EP2458053B1 (en) Feeding device of sewing machine
CN1348517A (zh) 缝纫机
CN1924146A (zh) 缝纫机的针杆驱动装置及缝纫机
JP2004180854A (ja) ミシン用ジャンプ縫い機構部
CN1837443A (zh) 嵌条缝纫机
CN1676715A (zh) 间隙压脚上下驱动装置及其缝纫机
JP2003326032A (ja) 差動送りミシン
CN1908279A (zh) 锁扣眼缝纫机的切布装置
CN1924142A (zh) 圆头锁眼缝纫机
CN1944751A (zh) 袋口滚边缝纫机的大压脚装置
CN1420224A (zh) 锁扣眼缝纫机
CN1746364A (zh) 缝纫机的上送布装置
CN1619041A (zh) 刺绣机的金属片双重供给装置
CN1376820A (zh)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
JP2007222282A (ja) ミシン
CN1940163A (zh) 袋口滚边缝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