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54834A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54834A
CN109554834A CN201811087488.0A CN201811087488A CN109554834A CN 109554834 A CN109554834 A CN 109554834A CN 201811087488 A CN201811087488 A CN 201811087488A CN 109554834 A CN109554834 A CN 109554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t
presser feet
upper feeding
sewing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874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54834B (zh
Inventor
中山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554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54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54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548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D05B19/1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operation of machine
    • D05B19/16Control of workpiece movement, e.g. modulation of travel of feed dog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D05B19/1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operation of machine
    • D05B19/14Control of needle movement, e.g. varying amplitude or period of needle movement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7/00Work-feeding mea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9/00Pressers; Presser feet
    • D05B29/02Presser-control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缝制停止时使压脚脚部及上进给脚部充分地上升而顺利地进行缝制作业的缝纫机。缝纫机(1)具有:上进给脚部(14),其以与缝针(12)的升降动作联动的方式相对于被缝制物(H)升降,并向规定的缝制方向(F)移动而对被缝制物进行输送;压脚脚部(20),其以与所述缝针的升降动作联动的方式相对于被缝制物(H)升降而将被缝制物向针板(4)按压,在该缝纫机中,如果控制部(6)从缝纫机踏板(P)被输入脚部上升信号,则利用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将上进给脚部(14)和压脚脚部(20)的交替上下量设为0或0附近,并利用脚部上升机构使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上升。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机,特别是涉及使针进给和上下进给同步而进行综合进给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作为对被缝制物进行缝制的缝纫机,已知下述缝纫机,其具有对被缝制物进行按压的压脚脚部、对被缝制物进行输送的上进给脚部,一边使这些压脚脚部和上进给脚部交替地升降、一边通过缝针进行缝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080014号公报
另外,在将针对被缝制物的缝制停止的状态下,压脚脚部和上进给脚部成为其上下位置不同的状态。例如,成为上进给脚部配置于下方、压脚脚部配置于上方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即使使压脚脚部和上进给脚部上升,由于上进给脚部与压脚脚部相比配置于下方位置,因此无法将从针板上表面至上进给脚部为止的间隙确保得充分大,难以顺利地进行被缝制物的朝向的变换、所要缝制的衣料等的追加或者缝制部位的状态确认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缝制停止时使压脚脚部及上进给脚部充分地上升而顺利地进行缝制作业的缝纫机,该缝纫机具有下面的(1)~(3)的任意特征。
(1)一种缝纫机,其具有:
缝制机构,其使缝针相对于针板上的被缝制物升降而进行缝制;
上进给脚部,其以与所述缝针的升降动作联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被缝制物升降,并向规定的缝制方向移动而对所述被缝制物进行输送;
压脚脚部,其以与所述缝针的升降动作联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被缝制物升降而将所述被缝制物向所述针板按压;
交替上下移动机构,其使所述上进给脚部和所述压脚脚部以预先设定出的交替上下量交替地上下移动;
脚部上升机构,其使所述上进给脚部及所述压脚脚部升降;
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其对所述上进给脚部及所述压脚脚部的所述交替上下量进行调节;
控制部,其对所述缝制机构、所述交替上下移动机构、所述脚部上升机构及所述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的驱动进行控制;以及
操作部,其向所述控制部输入指令,
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缝制机构进行的缝制停止时通过从所述操作部被输入脚部上升信号,从而利用所述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将所述上进给脚部和所述压脚脚部的所述交替上下量设为0或0附近,并利用所述脚部上升机构使所述上进给脚部及所述压脚脚部向规定的高度上升。
根据该结构的缝纫机,在缝制停止时如果从操作部由用户输入脚部上升信号,则通过控制部将上进给脚部和压脚脚部的交替上下量设为0或0附近,并使上进给脚部及压脚脚部上升。因此,在通过缝针进行的针对被缝制物的缝制部位,成为在上进给脚部及压脚脚部和针板之间确保大的间隙的状态。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使被缝制物以缝制部位处的落针位置为中心旋转而将缝制的朝向变换的方向变换、向被缝制物的上表面侧追加衣料等、确认被缝制物中的缝制部位。由此,能够针对被缝制物顺利地进行缝制作业。
(2)在上述(1)的缝纫机中,
所述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具有:
曲拐,其连结有所述上进给脚部及所述压脚脚部;
摆动轴,其固定于所述曲拐,与所述缝针的升降联动而摆动;以及
上下量调节电动机,其通过对所述曲拐的倾斜度进行调节,从而使所述曲拐中的所述上进给脚部及所述压脚脚部的连结位置沿上下位移而对所述交替上下量进行调节,
所述控制部通过从所述操作部被输入所述脚部上升信号,从而使所述上下量调节电动机驱动,使所述曲拐中的所述上进给脚部及所述压脚脚部的连结位置的上下位置一致。
根据该结构的缝纫机,通过由控制部驱动的上下量调节电动机,能够迅速且准确地进行上进给脚部和压脚脚部的交替上下量的调节。
(3)上述(1)或(2)的缝纫机中,
所述控制部如果从所述操作部被输入脚部上升信号,则利用所述脚部上升机构使所述上进给脚部及所述压脚脚部向从所述针板起少量地上升的位置上升。
在该状态下,压脚脚部不进行上下运动,而是在从针板起少量地上升的位置处停止,因此压脚脚部不会将被缝制物的上表面按压变形。因此,交替上下移动机构能够仅通过上进给脚部对被缝制物进行输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缝纫机,能够在缝制停止时使压脚脚部及上进给脚部充分地上升而顺利地进行缝制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概略结构的斜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机构线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压脚压力调节机构及其周边的概略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周边的斜视图。
图5是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的斜视图。
图6是对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a)至(c)分别是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脚部上升机构及其周边的概略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8是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的框图。
图9是对缝制停止时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缝制部位的概略侧视图。
图10是缝制停止时的脚部上升控制时的缝制部位的概略侧视图。
图11是参考例中的缝制停止时的脚部上升控制时的缝制部位的概略侧视图。
图12是标度盘式的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的斜视图。
图13是缝制停止时的脚部上升控制时的缝制部位的概略侧视图。
标号的说明
1 缝纫机
4 针板
6 控制部
12 缝针
14 上进给脚部
18 曲拐
20 压脚脚部
23 摆动轴
33 上下量调节电动机
55 压脚电动机
F 缝制方向
H 被缝制物
P 缝纫机踏板(操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缝纫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缝纫机而将综合进给缝纫机为例进行说明。综合进给缝纫机是下述缝纫机,即,为了防止例如伴随进给动作的被缝制物的偏离,使通过缝制机构实现的缝针的上下移动及针摆动、通过上进给机构及下进给机构实现的进给动作同步,由此在将缝针扎入至厚的被缝制物(例如,皮革)的状态下进行进给。在这里,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沿进给方向的缝制方向F定义为X轴方向(前后方向),将与X轴方向正交的缝纫机臂8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左右方向),将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上下方向)。
(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1的概略结构的斜视图,
图2是缝纫机1的机构线图。图3是表示缝纫机1的针棒摆动台周边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综合进给缝纫机1(下面,简称为缝纫机1)具有:缝纫机架2;缝纫机工作台3,其载置缝纫机架2;作为旋转驱动源的缝纫机电动机60,其使在缝纫机架2内配置的上轴(主轴)9旋转;下进给机构91,其从该缝纫机电动机60接受动力,通过下进给齿44沿进给方向对被缝制物进行输送;针进给机构90,其使保持缝针12的针棒13沿上下升降,并且沿进给方向摆动;上进给机构94,其在从上方与针板4上的被缝制物接触的状态下以与针棒13的升降动作联动的方式使上进给脚部14向规定方向摆动而对被缝制物进行输送;交替上下移动机构93,其使压脚脚部20和上进给脚部14交替地上下移动;高度调节机构95,其对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的上下移动量进行调节;进给量调节机构96,其对通过下进给机构91实现的每一针的进给量(下面,称为下进给量)和针进给机构90的进给量(下面,称为针进给量)两者同时进行调节;传递比率调节单元,其对从下进给机构91传递至针进给机构90的进给量的比率进行调节;以及缝纫机踏板P,其是通过操作而在前踏位置和踏升位置进行摆动操作的操作部。
(缝纫机臂侧的结构)
首先,对缝纫机架2中的缝纫机臂8侧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缝纫机臂8的内部设置有:上轴9,其可自由转动地支撑于该缝纫机臂8;针棒摆动轴10,其相对于上轴9平行地配置,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撑;以及针棒摆动台11,其与针棒摆动轴10连结,沿缝制方向F可自由摆动地被支撑。上轴9及针棒摆动轴10沿Y轴方向延伸。另外,在上轴9连接有缝纫机电动机60,通过该缝纫机电动机60使上轴9旋转。
(缝制机构)
在针棒摆动台11的上端部连结有使该针棒摆动台11摆动的针棒摆动轴10的一端。针棒摆动轴10的另一端经由针棒摆动杆59而与下进给机构91连结(参照图2)。而且,针棒摆动轴10经由针棒摆动杆59而从下进给机构91被传递动力,以与下进给机构91的下进给齿44相同的周期(与缝针12的上下移动周期同步)进行往复转动。即,针棒摆动轴10与下进给机构91联动,从动于该下进给机构91。
在针棒摆动台11的下端部支撑有保持缝针12的针棒13和用于对被缝制物进行输送的上进给脚部14。而且,如果与针棒摆动轴10的转动相伴地,针棒摆动台11向缝制方向F摆动,则针棒13及上进给脚部14的下端部向缝制方向F摆动。
另外,针棒13经由连杆部件16而与安装于上轴9的偏心凸轮15连结,与上轴9的旋转联动而进行上下移动。即,通过缝纫机电动机60的驱动,经由上轴9、偏心凸轮15、连杆部件16及针棒13而使缝针12进行上下移动。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上轴9、偏心凸轮15、连杆部件16、针棒摆动杆59、针棒摆动轴10、针棒摆动台11构成针进给机构90,该针进给机构90在使缝针12向下方将被缝制物贯通的状态下将被缝制物向缝制方向F输送。该针进给机构90从下进给机构91被传递动力,与该下进给机构91同步,并且以与该下进给机构91的进给量相对应的针进给量进行针进给。另外,关于针进给机构90,在针棒13移动至进给方向的上游侧时缝针12下降而向下方将被缝制物贯通,在该贯通的状态下缝针12沿缝制方向F移动(摆动),在针棒13移动至进给方向的下游侧时缝针12拔出。
(交替上下移动机构及上进给机构)
如图2所示,在上进给脚部14的上端部经由连杆部件17连结有大致三角形状的曲拐(bell-crank)18。另外,在曲拐18中的与连杆部件17的连结位置18a的后方(在图2的I方向沿箭头方向观察时为左侧)的连结位置18b连结有压脚脚部20。压脚脚部20对向缝制方向F的移动进行限制,被支撑为仅进行上下移动。
而且,在曲拐18的上部连结位置18c经由连杆部件21而连结有传递臂22的一端(下端)。在传递臂22的另一端(上端)连结有与上轴9联动的摆动轴23的一端部(参照图2)。
另外,在曲拐18的上部连结位置18c连结有压脚弹簧支承部19。压脚弹簧支承部19的上部由压脚调节弹簧70施力,该压脚调节弹簧70在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下降至被缝制物的上表面时产生压脚压力,以使得这些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将被缝制物向针板4按压。
图4是缝纫机1的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周边的斜视图。图5是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的斜视图。
如图4及图5所示,在摆动轴23的另一端部,连结有与摆动轴23一起转动的转动连结部24。在该转动连结部24经由连杆部件26而连结有与上轴9连结的曲柄杆25。而且,如果上轴9旋转,则摆动轴23经由曲柄杆25、连杆部件26及转动连结部24而转动。而且,如果摆动轴23与上轴9联动而往复转动,则经由传递臂22及连杆部件21,曲拐18的上部连结位置18c摆动。
在曲拐18的上部连结位置18c向图3中的右方摆动的情况下,曲拐18本身顺时针地转动而上进给脚部14下降。如果通过下降而上进给脚部14与被缝制物的上表面或者与上进给脚部14的下表面相对而移动的下进给齿44(后面记述)抵接,则对上进给脚部14的下降进行限制,曲拐18以连结位置18a为中心在图3中顺时针地转动。由此,曲拐18的连结位置18b上升,压脚脚部20上升。
另一方面,在曲拐18的上部连结位置18c在图3中左方摆动的情况下,曲拐18本身逆时针地转动而压脚脚部20下降。如果通过下降而压脚脚部20与被缝制物的上表面或者针板4接触,则对压脚脚部20的下降进行限制,曲拐18以连结位置18b为中心逆时针地转动。由此,曲拐18的连结位置18a上升,上进给脚部14上升。
即,由连杆部件17、21、曲拐18、传递臂22、摆动轴23构成交替上下移动机构93,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伴随连杆部件21的摆动,相互逆相位即交替地进行上下移动。
另外,在上进给脚部14的上下移动时针棒摆动台11也摆动,因此上进给脚部14一边上下移动、一边向缝制方向F摆动。即,由被交替上下移动机构93沿上下驱动的上进给脚部14和对该上进给脚部14赋予摆动动作的针棒摆动轴10及针棒摆动台11,构成使上进给脚部14摆动而从上方进行接触,将被缝制物向缝制方向F输送的上进给机构94。
(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
如图4及图5所示,在曲柄杆25连结有以与连杆部件26的上端部同轴的方式对该连杆部件26进行夹持的一对夹持部件27,该夹持部件27固定于与上轴9平行、可自由转动地设置的调节轴29的一端部,通过该调节轴29转动,使得其倾斜角度变动。在调节轴29固定有倾斜角度调节用的臂部件30。在臂部件30设置有凸起30a,在该凸起30a抵接有可自由转动的勾玉状的旋转板32。旋转板32的外周具有与旋转轴相距的距离在各部位不同的凸轮面32a,在该凸轮面32a抵接有凸起30a。在旋转板32连结有由高度调整用的伺服电动机构成的上下量调节电动机33,通过使该上下量调节电动机33驱动,从而旋转板32旋转。而且,关于与凸轮面32a抵接的凸起30a,由于通过上下量调节电动机33而使旋转板32旋转,因此该凸起30a伴随该旋转板32的旋转而升降。而且,通过该凸起30a的升降而使臂部件30转动,调节轴29转动。通过该调节轴29摆动,从而夹持部件27的倾斜角度变动,对上进给脚部14和压脚脚部20的交替上下量进行调节。
图6是对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a)至(c)分别是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的斜视图。
如图6(a)所示,在旋转板32的凸轮面32a中的与旋转轴相距的距离成为最大的部位抵接有凸起30a的状态下,上进给脚部14和压脚脚部20的交替上下量成为最大(例如,9mm)。从该状态起,如图6(b)所示,通过上下量调节电动机33而使旋转板32旋转,如果凸轮面32a中的与旋转轴相距的距离变小,则上进给脚部14和压脚脚部20的交替上下量变小(例如,3mm)。而且,如图6(c)所示,通过上下量调节电动机33而使旋转板32进一步旋转,在凸轮面32a中的与旋转轴相距的距离成为最小的部位抵接有凸起30a的状态下,上进给脚部14和压脚脚部20的交替上下量变小(例如,0.5mm)、或者消失(0mm)。
(脚部上升机构)
交替上下移动机构93如图7所示,具有脚部上升机构。脚部上升机构具有压脚电动机55。与压脚电动机55的输出轴连结的电动机齿轮77与连结于压脚抬起轴75的一端的压脚齿轮76啮合。另外,在压脚抬起轴75的另一端连结有压脚抬起板74,在压脚抬起板74的前端形成有爪部74a。而且,如果使压脚电动机55旋转至规定角度,则旋转后的压脚抬起板74的爪部74a与压脚弹簧支承部19抵接。脚部上升机构通过使压脚电动机55旋转大于或等于规定角度,从而利用爪部74a使压脚弹簧支承部19上升。压脚弹簧支承部19与曲拐18的上部连结位置18c连结,因此如果压脚弹簧支承部19上升,则曲拐18上升,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上升。此外,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通过压脚电动机55,在保持由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所设定的交替上下量的状态下进行上升。
(压脚压力调节机构)
交替上下移动机构93如图3所示,具有压脚压力调节机构。在对压脚弹簧支承部19施力的压脚调节弹簧70的上方设置有压脚调节衬套71,压脚调节衬套71的上部与压脚压力调节板72的一端连结。压脚压力调节板72的另一端经由连杆73而与图7所示的压脚抬起板74连结。而且,如果压脚电动机55旋转,则压脚抬起板74旋转,经由连杆而压脚调节板72升降。
因此,压脚压力调节机构通过对应于压脚电动机55的旋转量而使压脚调节板72的位置变化,使压脚调节弹簧70的压缩量变化,从而能够对调节弹簧70向压脚弹簧支承部19施加的力进行调节。压脚弹簧支承部19与曲拐18的上部连结位置18c连结,因此经由曲拐18向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传递由调节弹簧70产生的预紧力。即,压脚压力调节机构能够对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下降至被缝制物的上表面时的压脚压力进行调节。
(缝纫机底座侧的结构)
接下来,对缝纫机架2中的缝纫机底座50侧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缝纫机底座50的内部设置有:下轴37,其经由带轮34、35及传动带36而与上轴9联动,进行整周旋转;以及上下进给轴38及水平进给轴39,它们与下轴37平行地配置,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撑。在该缝纫机底座50的内部设置有:下进给机构91,其沿进给方向对被缝制物进行输送;以及进给量调节机构96,其对通过该下进给机构实现的被缝制物的下进给量进行调节。
(下进给机构)
如图2所示,下进给机构91具有:水平进给轴39,其与缝纫机电动机60联动而转动;进给台腕43,其固定于该水平进给轴39的一端;上下进给轴38,其与缝纫机电动机60联动而转动;进给台42,其一端可自由转动地支撑于进给台腕43,另一端经由连杆部件41可自由转动地与从上下进给轴38向侧方伸出的臂部件40连结;以及下进给齿44,其固定于进给台42的上部。
上述上下进给轴38经由进给腕45进行往复转动,该进给腕45通过偏心杆46从进行整周旋转的下轴37被赋予摆动力。另外,上述水平进给轴39经由臂部件47进行往复转动,该臂部件47与通过偏心杆49从进行整周旋转的下轴37被赋予摆动力的曲拐48连结。
该下进给机构91通过与缝纫机电动机60联动的上下进给轴38的转动,经由水平伸出臂40、连杆部件41将上下方向的摆动赋予至进给台42的另一端。另外,通过水平进给轴39的摆动,经由进给台腕43将水平方向的摆动赋予至进给台42的一端。而且,通过这些上下及水平方向的摆动动作进行联动,从而下进给齿44进行长圆运动,其结果,下进给齿44的上部一边从针板4进出、一边沿长圆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进行被缝制物的输送。
另外,水平进给轴39构成为通过后面记述的进给量调节机构96对其往复转动角度及相位进行调节,以与水平进给轴39的转动量相对应的水平移动量即进给间距将被缝制物向正方向或反方向输送。
另外,在水平进给轴39中的与下进给齿44侧相反侧的端部,经由臂部件61及连杆部件62而连结有上述的针棒摆动杆59的一端(下端)部,该水平进给轴39的转动经由针棒摆动杆59而传递至针棒摆动轴10。因此,如果水平进给轴39的往复转动角度及相位通过进给量调节机构96被调节,则针棒13及上进给脚部14的摆动角度量及相位也会与该调节后的往复转动角度及相位相对应地同时被调节。
缝纫机1在缝制时,通过上进给脚部14和下进给齿44对被缝制物进行夹持,并且,在设置于这些上进给脚部14及下进给齿44的针孔中穿过而将被缝制物贯通的缝针12同步地摆动,由此对被缝制物进行输送。即,缝纫机1设定为,通过针进给机构90实现的缝针12的针摆动、对下进给齿44进行支撑的进给台42的摆动及上进给脚部14的摆动相互同步,在夹着被缝制物的状态下向缝制方向F行进。
(进给量调节机构)
进给量调节机构96具有进给量变换体52,该进给量变换体52可转动地支撑于缝纫机架2,具有沿与其转动中心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槽部。在进给量变换体52的槽部,曲拐48的一端经由未图示的方形滑块沿该槽部的形成方向可自由滑动地进行了连结。另外,进给量变换体52经由臂部件56、连杆部件57及摆动轴58而与进给调节电动机4连结。而且,通过进给调节电动机4的驱动而将进给量变换体52转动,由此能够对上述的下进给机构91的下进给量进行调节。另外,如果通过该进给量调节机构96对下进给量进行调节,则经由针棒摆动杆59将针进给量及通过上进给脚部14实现的进给量即上进给量也同时调节为与该调节后的下进给量相对应的进给量。即,下进给机构91、上进给机构94及针进给机构90相互联动,这些各机构协同动作而进行综合进给。另外,各机构的进给量通过进给调节电动机4的驱动而被同时调节。
(缝纫机的控制系统)
图8是对缝纫机1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的框图。
如图8所示,在控制部6连接有上述的缝纫机电动机60、进给调节电动机4、上下量调节电动机33、压脚电动机55及缝纫机踏板P。而且,控制部6基于在设置于该控制部6内的未图示的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控制程序、缝制数据,对缝纫机电动机60、进给调节电动机4、上下量调节电动机33及压脚电动机55的驱动进行集中控制而实现缝制动作。
本实施方式中的控制部6具有执行脚部上升控制的功能,即,在缝制停止后,对上下量调节电动机33及压脚电动机55进行驱动而对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它们上升至规定的高度。具体地说,控制部6在缝制停止后,例如,如果进行将缝纫机踏板P踏升等通过缝纫机踏板P实现的操作,则向控制部6发送脚部上升指令信号。于是,控制部6对上下量调节电动机33进行驱动而调节为上进给脚部14和压脚脚部20的交替上下量成为0或0附近,并且,使脚部上升机构的压脚电动机55驱动,进行使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的高度向最上部位置移动的脚部上升控制。在这里,上进给脚部14和压脚脚部20的“交替上下量”是指在上轴9停止的情况下,上进给脚部14和压脚脚部20的各底面高度的上下方向的相对差,即两者的上下方向的距离。此外,与交替上下量成为0的高度相对应的上下量调节电动机33的转动角度通过设定而存储于控制部6的存储单元。
另外,脚部上升控制中的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的高度设为最上部位置,但如果是能够将从针板上表面至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为止的间隙确保得充分大的规定高度,则也可以不是最上部位置。在这里,“规定高度”能够向控制部6的存储单元设定任意的高度而存储。
(综合进给缝纫机的动作说明)
接下来,关于综合进给缝纫机1的动作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9是对缝制停止时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缝制部位的概略侧视图。
图10是缝制停止时的脚部上升控制时的缝制部位的概略侧视图。图11是参考例中的缝制停止时的脚部上升控制时的缝制部位的概略侧视图。图12是标度盘式的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的斜视图。
如果检测到缝纫机踏板P的前踏动作,则控制部6以与踏入量相对应的速度对缝纫机电动机60进行驱动。而且,通过与缝纫机电动机60联动而升降的缝针12和釜61的协同动作,形成线迹。
如果检测到缝纫机踏板P复位至中立位置,则将缝纫机电动机60的驱动停止。此时,即在缝制停止时,如图9所示,缝针12及上进给脚部14一起配置于其上下移动中的下停止位置。另一方面,压脚脚部20相对于上进给脚部14以交替上下量的对应量配置于上方。由此,压脚脚部20和上进给脚部14在相互上下分离的状态下,压脚脚部20以配置于比上进给脚部14高的位置的状态停止。
在该缝制的停止状态下,如果输出基于缝纫机踏板P的踏升的脚部上升指令信号,则控制部6根据该脚部上升指令信号的输入,执行脚部上升控制。在该脚部上升控制中,控制部6进行驱动上下量调节电动机33的控制。于是,通过上下量调节电动机33,压脚脚部20和上进给脚部14的交替上下量成为0或0附近,上进给脚部14被提起至与压脚脚部20相同的高度或大致相同的高度。另外,控制部6同时使压脚电动机55驱动,使上进给脚部14和压脚脚部20上升,配置于最上部位置。由此,如图10所示,在缝制部位,成为在被缝制物H的上部确保大的间隙的状态。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以缝制部位处的落针位置为中心使被缝制物H旋转而将缝制的朝向变换的方向变换、向被缝制物H的上表面侧追加衣料等、确认被缝制物H中的缝制部位。
另外,关于通常的缝纫机中设置的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如图11所示,即使通过压脚电动机55将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提起,上进给脚部14也相对于压脚脚部20以交替上下量的对应量配置于下方侧。因此,难以在被缝制物H的上部确保充分的间隙。
另外,作为缝纫机,如图12所示,存在下述结构,即,在交替上下量调整机构中设置有由用户抓持而转动的标度盘D的结构。而且,在该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中,通过由用户将标度盘D转动,从而对曲拐18的倾斜度进行调节,对上进给脚部14和压脚脚部20的交替上下量进行调节。在具有该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的缝纫机中,在通过压脚电动机55使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上升时,用户转动标度盘D而将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的交替上下量设为0或0附近,由此能够将被缝制物H的上方的间隙变大。但是,在该缝纫机中,在每次进行缝制的朝向的变换、衣料等的追加、缝制部位的确认时,用户必须手动地转动标度盘D。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1,在缝制停止时如果从缝纫机踏板P由用户输入脚部上升信号,则通过控制部6自动地将上进给脚部14和压脚脚部20的交替上下量设为0或0附近,并使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上升。因此,在通过缝针12进行的针对被缝制物H的缝制部位,成为在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和被缝制物H之间确保大的间隙的状态。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使被缝制物H以缝制部位处的落针位置为中心旋转而将缝制的朝向变换的方向变换、向被缝制物H的上表面侧追加衣料等、确认被缝制物H中的缝制部位。由此,能够针对被缝制物H顺利地进行缝制作业。
特别地,通过由控制部6驱动的上下量调节电动机33,能够迅速且准确地进行上进给脚部14和压脚脚部20的交替上下量的调节。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了操作缝纫机踏板P而使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上升的脚部上升控制,但作为执行脚部上升控制的操作部,并不限定于缝纫机踏板P,例如,也可以将通过膝盖按下的开关等除了缝纫机踏板P以外的专用的开关作为操作部进行设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脚部上升控制中,设为在成为在与被缝制物H之间确保有大的间隙的状态的最上部位置处使上进给脚部14和压脚脚部20停止,但也能够在从针板4起少量地上升的位置即微量压脚抬起位置处使上进给脚部14和压脚脚部20停止。此外,微量压脚抬起位置例如如图13所示,是压脚脚部20的下表面以不对被缝制物H进行按压的程度与被缝制物H的上表面接触这程度的位置。
如果以在微量压脚抬起位置处停止的方式进行脚部上升控制,则压脚电动机55旋转至规定的角度,压脚抬起板74的爪部74a使压脚弹簧支承部19上升。如果使压脚弹簧支承部19上升,则曲拐18上升,因此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也上升。此时,上升的压脚脚部20的高度成为从针板4起少量地上升的位置。此外,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以对通过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设定出的交替上下量进行保持的状态上升。
在该状态下,压脚脚部20不进行上下运动,而是在从针板4起少量地上升的位置处停止,因此压脚脚部20不会将被缝制物H的上表面按压变形。因此,交替上下移动机构93能够仅通过上进给脚部14对被缝制物H进行输送。
并且,也可以在进行在上述的微量压脚抬起位置处停止的脚部上升控制的同时,对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进行控制,以使得将上进给脚部14和压脚脚部20的交替上下量设为0或0附近。
在该情况下,在从针板4起少量地上升的位置处上进给脚部14及压脚脚部20成为停止状态,因此相对于被缝制物H的上表面不产生由压脚脚部20、上进给脚部14形成的压力。因此不会由压脚脚部20、上进给脚部14将被缝制物H按压变形,能够仅通过缝纫机的进给齿44和针进给机构90对被缝制物H进行输送。
此外,微量压脚抬起位置处的脚部上升控制是通过对从操作面板进行脚部上升控制时的压脚脚部20的高度进行设定输入而进行即可。

Claims (3)

1.一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缝制机构,其使缝针相对于针板上的被缝制物升降而进行缝制;
上进给脚部,其以与所述缝针的升降动作联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被缝制物升降,并向规定的缝制方向移动而对所述被缝制物进行输送;
压脚脚部,其以与所述缝针的升降动作联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被缝制物升降而将所述被缝制物向所述针板按压;
交替上下移动机构,其使所述上进给脚部和所述压脚脚部以预先设定出的交替上下量交替地上下移动;
脚部上升机构,其使所述上进给脚部及所述压脚脚部上升;
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其对所述上进给脚部及所述压脚脚部的所述交替上下量进行调节;
控制部,其对所述缝制机构、所述交替上下移动机构、所述脚部上升机构及所述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的驱动进行控制;以及
操作部,其向所述控制部输入指令,
所述控制部如果从所述操作部被输入脚部上升信号,则利用所述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将所述上进给脚部和所述压脚脚部的所述交替上下量设为0或0附近,并利用所述脚部上升机构使所述上进给脚部及所述压脚脚部向规定的高度上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替上下量调节机构具有:
曲拐,其连结有所述上进给脚部及所述压脚脚部;
摆动轴,其固定于所述曲拐,与所述缝针的升降联动而摆动;以及
上下量调节电动机,其通过对所述曲拐的倾斜度进行调节,从而使所述曲拐中的所述上进给脚部及所述压脚脚部的连结位置沿上下位移而对所述交替上下量进行调节,
所述控制部如果从所述操作部被输入所述脚部上升信号,则使所述上下量调节电动机驱动,使所述曲拐中的所述上进给脚部及所述压脚脚部的连结位置的上下位置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如果从所述操作部被输入脚部上升信号,则利用所述脚部上升机构使所述上进给脚部及所述压脚脚部向从所述针板起少量地上升的位置上升。
CN201811087488.0A 2017-09-26 2018-09-18 缝纫机 Active CN1095548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13189 2017-09-26
CN201710881318 2017-09-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54834A true CN109554834A (zh) 2019-04-02
CN109554834B CN109554834B (zh) 2022-03-04

Family

ID=65864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87488.0A Active CN109554834B (zh) 2017-09-26 2018-09-18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5483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0029B2 (ja) * 1993-09-27 2005-07-13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送り機構
CN1637188A (zh) * 2003-12-26 2005-07-13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送布机构
CN1990935A (zh) * 2005-12-27 2007-07-04 重机公司 缝纫机
CN1995519A (zh) * 2006-01-06 2007-07-11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
CN101054760A (zh) * 2006-04-14 2007-10-17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1469487A (zh) * 2007-12-28 2009-07-01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上进给装置
JP2014110981A (ja) * 2012-10-30 2014-06-19 Midori Anzen Co Ltd ミシンの糸払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0029B2 (ja) * 1993-09-27 2005-07-13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ミシンの送り機構
CN1637188A (zh) * 2003-12-26 2005-07-13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送布机构
CN1990935A (zh) * 2005-12-27 2007-07-04 重机公司 缝纫机
CN1995519A (zh) * 2006-01-06 2007-07-11 重机公司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
CN101054760A (zh) * 2006-04-14 2007-10-17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1469487A (zh) * 2007-12-28 2009-07-01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上进给装置
JP2014110981A (ja) * 2012-10-30 2014-06-19 Midori Anzen Co Ltd ミシンの糸払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54834B (zh) 2022-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0905B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US10626535B2 (en) Sewing machine and sewing system
CN1995519A (zh)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
CN107268190A (zh) 缝纫机
CN106637701B (zh) 工业缝纫机
CN102787455B (zh) 压脚装置及包含所述装置的缝纫机
CN103451857B (zh) 缝纫机
JP6636741B2 (ja) ミシン
CN107268191A (zh) 缝纫机
CN110512364A (zh) 缝纫机
CN101100788A (zh) 缝纫机
CN103194860B (zh) 纽扣孔锁边缝纫机
CN1990935B (zh) 缝纫机
JPH04164485A (ja) ミシンにおける布送り歯の軌跡調節機構
CN109554834A (zh) 缝纫机
CN103469499B (zh) 缝纫机送布机构
CN109537182A (zh) 缝纫机
CN209428705U (zh) 针距调节装置及具有其的缝纫机
CN109537173B (zh) 操作缝纫机的方法和配置成执行所述方法的缝纫机
CN102634940B (zh)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切线方法
CN108796838A (zh) 缝纫机
CN102877219A (zh) 带环缝制缝纫机
CN110093723A (zh) 缝纫机
CN102653902B (zh) 缝纫机
CN101643976B (zh) 上下进给缝纫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