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5788A - 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 - Google Patents
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25788A CN108025788A CN201580082955.9A CN201580082955A CN108025788A CN 108025788 A CN108025788 A CN 108025788A CN 201580082955 A CN201580082955 A CN 201580082955A CN 108025788 A CN108025788 A CN 1080257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frame
- carriage
- decline
- horizontal line
- automob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10—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over or beside driven rear whee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18—Joints between frame members
- B62K19/20—Joints between frame members welded, soldered, or braz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其具有:头管;下降车架,其从头管向下后方延伸;以及左右一对底部车架,其利用冲压加工而成的金属板材的接合形成为中空状,并且连接于下降车架的下部的左右两侧且向后方延伸,底部车架(19)直接焊接于下降车架(18)的至少下部的在上下方向形成得较长的左右两侧面,底部车架与下降车架接合的接合部(54)的上端(54a)配置在比第1水平线(L1)靠上方的位置,接合部(54)的下端(54b)配置在比第2水平线(L2)靠下方的位置,其中,该第1水平线(L1)穿过底部车架中的截面积最小的部分(19c)的中空形状的上端,该第2水平线(L2)穿过底部车架中的截面积最小的部分(19c)的中空形状的下端。由此,能够在避免加工工时和重量增加的同时,将底部车架牢固地接合于下降车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其具有:头管,其支承转向手柄使转向手柄可转动;下降车架,其以从所述头管向下后方延伸的方式与所述头管结合;左右一对底部车架,其利用冲压加工而成的金属板材的接合形成为中空状,并且连接于所述下降车架的下部的左右两侧且向后方延伸。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已公开一种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其具有:头管;下管(相当于本申请的下降车架),其从头管向下后方延伸;左右一对后支撑(相当于本申请的底部车架),其借助连接用板件连接于下管下部的左右两侧且向后方延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042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中,为了提高下管和后支撑的连接强度,在下管的下部设置连接用板件,并且使后支撑连接于该连接用板件。因此,需要将连接用板件固定于下管,导致加工工时的增加及车身架重量的增加。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避免加工工时和重量增加的同时,将底部车架牢固地接合于下降车架的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具有:头管,其支承转向手柄使转向手柄能够转动;下降车架,其以从所述头管向下后方延伸的方式与所述头管结合;以及左右一对底部车架,其利用冲压加工而成的金属板材的接合形成为中空状,并且连接于所述下降车架的下部的左右两侧且向后方延伸,底部车架直接焊接于所述下降车架的至少下部的在上下方向形成得较长的左右两侧面,所述底部车架和所述下降车架的接合部的上端配置在比第1水平线靠上方的位置,所述接合部的下端配置在比第2水平线靠下方的位置,其中,该第1水平线穿过所述底部车架中的截面积最小的部分的中空形状的上端,该第2水平线穿过所述底部车架中的截面积最小的部分的中空形状的下端。
另外,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车架的与所述下降车架接合的接合端部形成为以沿着所述下降车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边为底边的梯形形状,所述一对边中的前方侧的边设定得比后方侧的边长。
在第一或者第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所述下降车架的左右两侧面形成为上下宽度随着趋向前方而变大的平面状。
在第一至第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车架的下缘以侧面观察向上方鼓起的方式弯曲地形成。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因为将左右一对底部车架直接焊接于下降车架的下部的上下方向长的左右两侧面,所以与使用连接用支撑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加工工时的减少和轻量化。而且,因为底部车架与下降车架接合的接合部的上端位于比第1水平线靠上方的位置,接合部的下端位于比第2水平线靠下方的位置,其中,该第1水平线穿过底部车架中的截面积最小的部分的中空形状的上端,该第2水平线穿过截面积最小的部分的中空形状的下端,所以即使底部车架在上下方向形成得较小,也能够确保底部车架的向下降车架焊接的焊接长度,从而能够将底部车架牢固地接合于下降车架。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底部车架的与下降车架接合的接合端部是梯形形状,因为构成梯形的底边的一对边沿着下降车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以能够使底部车架的与下降车架接合的接合长度较长,而且,因为所述一对边中的前方侧的边比后方侧的边长,所以即使是车辆前后方向的宽度较窄的下降车架,也能够使将梯形中的构成底边的一对边的两端连起来的另一对边倾斜,确保接合长度。
采用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下降车架的左右两侧面是平面状且上下宽度随着趋向前方而变大,因此,能够确保下降车架和底部车架的接合面较大。
另外,采用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因为底部车架的下缘以侧视观察向上方鼓起的方式弯曲,所以能够实现底部车架的紧凑化且提高前后的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身架的右侧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从图1的箭头2方向观察车身架的部分右半部而示出的俯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3是车身架中的除了头管以外的部分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4是踏板式两轮摩托车的右侧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5是图1的5-5线放大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6是从与图5相同的方向观察安装于头管之前的下降车架的前部而示出的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7是从箭头7方向观察图3而得到的立体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8是沿着图1的8-8线的加强板的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9是沿着图1的9-9线的加强板的俯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10是图1的10-10线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11是图1的11-11线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12是图1的箭头12的局部放大图。(第一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6···转向手柄
17···头管
18···下降车架
19···底部车架
19a···底部车架的下缘
19b···底部车架的接合端部
19c···底部车架中的截面积最小的部分
54···接合部
54a···接合部的上端
54b···接合部的下端
55、56···边
F···车身架
L1···第1水平线
L2···第2水平线
W···上下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上下以及左右的各方向指的是从乘坐两轮摩托车的乘员进行观察的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在图1~图3中,作为踏板式摩托车的两轮摩托车的车身架F具有:头管17,其支承用于支承前轮WF的前叉15和棒状的转向手柄16使两者可转向;下降车架18,其由相对于头管17独立的部件形成,并且以从所述头管17向下后方延伸的方式与所述头管17结合;左右一对底部车架19,其连接于下降车架18的下部的左右两侧且向后方延伸;左右一对上升车架20,其与这些底部车架19的后端连接成一体且向上后方延伸;第1横梁21,其设置在左右一对底部车架19的后部之间;第2横梁22,其形成为朝向下方打开的大致U字状且设置在左右一对上升车架20的前部之间;以及第3横梁23,其设置在左右一对上升车架20的后部之间,在所述底部车架19的后端部设置有朝向后方突出的支架24。
在图4中,摆动(unit swing)式动力单元P借助连杆25可摆动地连结于所述支架24,后轮WR轴支承于该动力单元P的后部。此外,在所述上升车架20和所述动力单元P的后部之间设置有后缓冲器单元26。
未图示的收纳箱的前部支承于所述第2横梁22,覆盖该收纳箱的串列(tandem)式乘车用座椅28可开闭地支承于该收纳箱的前侧上部。
所述动力单元P的一部分、所述车身架F以及所述收纳箱被车身罩30覆盖,该车身罩30具有:前罩31,其从前方覆盖所述头管17;护腿板32,其与该前罩31连续设置,并且从前方覆盖落座于所述乘车用座椅28的乘员的腿部;脚踏板33,其与所述护腿板32的下部连续设置且配置在所述底部车架19上,以承载落座于所述乘车用座椅28的乘员的脚部;左右一对挡板部34,其从该脚踏板33的两侧向下方垂下;中央覆盖板35,其配置在所述乘车用座椅28的前部下方且从前方覆盖所述收纳箱;侧罩36,其在所述乘车用座椅28的下方且从侧方覆盖所述动力单元P的一部分和所述上升车架20;以及后罩37,其与左右的侧罩36连续设置且配置在两个侧罩36的后部下方。
所述转向手柄16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被车把罩38覆盖。此外,从上方覆盖前轮WF的前挡泥板39安装于所述前叉15,从上方覆盖所述后轮WR的后挡泥板40与所述后罩37连续设置。
结合参照图5~图7,在所述头管17的后部突出设置有平板状的支承板41,该平板状的支承板41沿着该头管17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向后方突出。
另一方面,所述下降车架18利用冲压加工而成的金属板材的接合形成为中空状。即、下降车架18通过金属板材的接合以具有朝向后方突出的接合凸缘部42且形成为截面为矩形的筒状的方式形成为中空状,所述下降车架18的前端部与插入于该下降车架18的前端开口部43中的所述支承板41结合。
而且,具有朝向所述头管17侧开放的大致U字状截面形状的加强板44,具有相对于所述前端开口部43的下缘43a向下方延伸的延伸部44d,并且该加强板44被插入于所述下降车架18的所述前端开口部43,所述延伸部44d焊接于所述下降车架18,所述下降车架18和所述加强板44与处于被嵌合于所述加强板44的状态下的所述支承板41结合。
结合参照图8和图9,所述加强板44以如下方式形成,其具有:封闭板部44a,其封闭所述下降车架18的所述前端开口部43;左右一对侧板部44b,其以中间隔着所述支承板41的方式相互平行地延伸,并且借助弯曲角部44c连接于所述封闭板部44a的左右两侧;以及所述延伸部44d,其与所述封闭板部44a和左右一对所述侧板部44b的下端相连,在所述加强板44的中央部设置有减重孔45。
所述下降车架18和所述加强板44在上下隔开间隔的至少两个位置紧固于所述支承板4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下降车架18的前端下部和加强板44的下部利用第1螺栓46和第1螺母47紧固于所述支承板41,所述下降车架18的前端上部和加强板44的上部利用第2螺栓48和第2螺母49紧固于所述支承板41。
而且,对于包含最下侧的紧固位置的紧固中心轴线、即第1螺栓46和第1螺母47的中心轴线且与所述头管17的中心轴线C正交的假想平面VP而言,如图8所示,在假想平面VP的下方,所述弯曲角部44c的曲率半径R1设定得较大,与此相对,如图9所示,相对于所述假想平面VP靠上方的所述弯曲角部44c的曲率半径R2设定得小于比所述假想平面VP靠下方的所述弯曲角部44c的曲率半径R1。
另外,在所述下降车架18的前端部形成左右一对安装板部50,该左右一对安装板部50以使所述前端开口部43形成在二者之间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支承板41的两侧,该左右一对安装板部50的宽度比所述下降车架18中的相对于所述安装板部50位于后方的下降车架主部18a的宽度窄,且在左右一对安装板部50与所述下降车架主部18a之间形成台阶部51。
结合参照图10,所述底部车架19和所述上升车架20利用冲压加工而成的金属板材的接合形成中空状。即、所述底部车架19和所述上升车架20具有朝向上方突出的上部接合凸缘部52和朝向下方突出的下部接合凸缘部53,而且以成为矩形截面的筒状的方式利用左右一对金属板材的接合形成为中空状。
而且,底部车架19以其下缘19a俯视观察为向上方鼓出的方式弯曲,而且以其前后方向中间部的截面积最小的方式形成中空形状。
结合参照图11,对于所述下降车架18的左右两侧面而言,其至少下部在上下方向形成得长,将底部车架19直接焊接于所述下降车架18的下部的左右两侧面。即、底部车架19的前部以朝向所述下降车架18的下部的左右两侧面而向内侧弯曲的方式形成,该底部车架19的前端部作为接合端部19b被直接焊接于所述下降车架18的下部。
结合参照图12,所述底部车架19和所述下降车架18接合的接合部54的上端54a配置在比第1水平线L1靠上方的位置,所述接合部54的下端54b配置在比第2水平线L2靠下方的位置,其中,该第1水平线L1穿过所述底部车架19中的截面积最小的部分19c的中空形状的上端,该第2水平线L2穿过所述底部车架19中的截面积最小的部分19c的中空形状的下端。
所述底部车架19的与所述下降车架18接合的接合端部19b以如下方式构成:形成以沿着所述下降车架18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1和第2边55、56为底边的梯形形状,作为该梯形形状,将第1和第2边55、56中的前方侧的第1边55设定为比后方侧的第2边56长,将第1和第2边55、56的上端之间相连结的第3边57向下后方倾斜,将第1和第2边55、56的下端之间相连结的第4边58向上后方倾斜。在这里,对于所述梯形形状而言,虽然第1和第2边55、56可以沿着所述下降车架18的长度方向完全平行地延伸,但是也包含第1和第2边55、56相对于第3和第4边57、58接近平行的情况。
另外,所述下降车架18的左右两侧面形成为其上下宽度W随着趋向前方而变大的平面状。
接下来,说明该实施方式的作用,在头管17的后部突出设置有沿着该头管17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向后方突出的平板状的支承板41,所述下降车架18利用冲压加工而成的金属板材的接合形成为中空状,所述下降车架18的前端部与被插入于所述下降车架18的前端开口部43的所述支承板41结合,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即下降车架18的前端部以包围在头管17的后部突出设置的支承板41的方式与该支承板41结合的构造,提高头管17与下降车架18结合的结合力。
另外,对于具有朝向所述头管17侧开放的大致U字状的截面形状的加强板44而言,其具有相对于所述前端开口部43的下缘43a向下方延伸的延伸部44d,加强板44被插入于所述下降车架18的所述前端开口部43,所述延伸部44d焊接于所述下降车架18,由于所述下降车架18和所述加强板44与处于嵌合在所述加强板44上的状态的所述支承板41结合,因此能够通过利用加强板44封闭下降车架18的前端开口部43来实现下降车架18的前端部的强度和刚性的提高,并且容易实施加强板44的向下降车架18的焊接。
另外,所述加强板44具有:封闭板部44a,其封闭所述下降车架18的所述前端开口部43;左右一对侧板部44b,其以从两侧将所述支承板41夹在二者之间的方式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借助弯曲角部44c连接于所述封闭板部44a的左右两侧;所述延伸部44d,其与所述封闭板部44a和左右一对所述侧板部44b的下端相连,所述下降车架18和所述加强板44在上下隔开间隔的至少两处紧固位置紧固于所述支承板41,假想平面VP穿过最下侧的紧固位置的紧固中心轴线且与所述头管17的中心轴线C正交,因为将比假想平面VP靠下方的所述弯曲角部44c的曲率半径R1设定为大于比所述假想平面VP靠上方的所述弯曲角部44c的曲率半径R2,所以在上方的紧固位置,能够使加强板44靠近头管17的后表面以使下降车架18向头管17的紧固部紧凑,此外,通过使加强板44在其下端所具有的延伸部44d的弯曲角部44c的曲率半径R1变大,能够在分散作用于所述弯曲角部44c的应力的同时,提高延伸部44d的向下降车架18焊接的焊接部的刚性,即使下降车架18与头管17分开形成,也能够有助于车身架F整体的刚性提高。
另外,在所述下降车架18的前端部配置有左右一对安装板部50,该左右一对安装板部50以使所述前端开口部43形成在二者之间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支承板41的两侧,该左右一对安装板部50的宽度比所述下降车架18中的相对于所述安装板部50靠后方的下降车架主部18a的宽度窄,在左右一对安装板部50与所述下降车架主部18a之间形成台阶部51,因此,能够提高下降车架18的前端部向支承板41的安装刚性。
另外,利用冲压加工而成的金属板材的接合形成为中空状的左右一对底部车架19被直接焊接于下降车架18的至少下部的在上下方向形成得较长的左右两侧面,与使用连接用撑杆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加工工时的减少和轻量化。而且,因为所述底部车架19和所述下降车架18的接合部54的上端54a配置在比第1水平线L1靠上方的位置,所述接合部54的下端54b配置在比第2水平线L2靠下方的位置,所以即使底部车架19形成为上下方向较小的构造,也能够确保底部车架19的向下降车架18焊接的焊接长度,从而能够将底部车架19牢固地接合于下降车架18,其中,该第1水平线L1穿过所述底部车架19中的截面积最小部分19c的中空形状的上端,该第2水平线L2穿过所述底部车架19中的截面积最小的部分19c的中空形状的下端。
另外,所述底部车架19的与所述下降车架18接合的接合端部19b形成为以沿着所述下降车架18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1和第2边55、56为底边的梯形形状,因此,能够使底部车架19的与下降车架18接合的接合长度变长,因为将第1和第2边55、56中的前方侧的第1边55设定得比后方侧的第2边56长,所以即使是车辆前后方向的宽度狭窄的下降车架18,也能够使将梯形中的作为底边的第1和第2边55、56的两端连结起来的第3和第4边57、58倾斜,确保接合长度。
另外,所述下降车架18的左右两侧面形成为上下宽度W随着趋向前方而变大的平面状,因此,能够确保下降车架18与底部车架19接合的接合面较大。
而且,所述底部车架19的下缘19a以侧视观察向上方鼓出的方式弯曲形成,因此,能够在实现底部车架19的紧凑化的同时提高前后方向的刚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不脱离其主旨地实施多种设计变更。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其具有:头管(17),其支承转向手柄(16)使转向手柄能够转动;下降车架(18),其以从所述头管(17)向下后方延伸的方式与所述头管(17)结合;以及左右一对底部车架(19),其通过冲压加工而成的金属板材的接合形成为中空状,并且连接于所述下降车架(18)的下部的左右两侧且向后方延伸,该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降车架(18)的至少下部的在上下方向形成得较长的左右两侧面直接焊接底部车架(19),所述底部车架(19)和所述下降车架(18)接合的接合部(54)的上端(54a)配置在比第1水平线(L1)靠上方的位置,所述接合部(54)的下端(54b)配置在比第2水平线(L2)靠下方的位置,其中,该第1水平线(L1)穿过所述底部车架(19)中的截面积最小的部分(19c)的中空形状的上端,该第2水平线(L2)穿过所述底部车架(19)中的截面积最小的部分(19c)的中空形状的下端,
所述底部车架(19)的与所述下降车架(18)接合的接合端部(19b)形成为具有沿着所述下降车架(18)的长度方向平行延伸的一对边(55、56)的梯形形状,所述一对边(55、56)中的前方侧的边(55)设定得比后方侧的边(56)长。
2.(删除)
3.(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降车架(18)的左右两侧面形成为上下宽度(W)随着趋向前方而变大的平面状。
4.(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车架(19)的下缘(19a)以侧面观察向上方鼓起的方式弯曲地形成。
Claims (4)
1.一种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其具有:头管(17),其支承转向手柄(16)使转向手柄能够转动;下降车架(18),其以从所述头管(17)向下后方延伸的方式与所述头管(17)结合;以及左右一对底部车架(19),其通过冲压加工而成的金属板材的接合形成为中空状,并且连接于所述下降车架(18)的下部的左右两侧且向后方延伸,该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降车架(18)的至少下部的在上下方向形成得较长的左右两侧面直接焊接底部车架(19),所述底部车架(19)和所述下降车架(18)接合的接合部(54)的上端(54a)配置在比第1水平线(L1)靠上方的位置,所述接合部(54)的下端(54b)配置在比第2水平线(L2)靠下方的位置,其中,该第1水平线(L1)穿过所述底部车架(19)中的截面积最小的部分(19c)的中空形状的上端,该第2水平线(L2)穿过所述底部车架(19)中的截面积最小的部分(19c)的中空形状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车架(19)的与所述下降车架(18)接合的接合端部(19b)形成为以沿着所述下降车架(18)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对边(55、56)为底边的梯形形状,所述一对边(55、56)中的前方侧的边(55)设定得比后方侧的边(56)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降车架(18)的左右两侧面形成为上下宽度(W)随着趋向前方而变大的平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车架(19)的下缘(19a)以侧面观察向上方鼓起的方式弯曲地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5/075478 WO2017042884A1 (ja) | 2015-09-08 | 2015-09-08 | 自動二輪車用車体フレー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25788A true CN108025788A (zh) | 2018-05-11 |
Family
ID=58239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82955.9A Pending CN108025788A (zh) | 2015-09-08 | 2015-09-08 | 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72529B2 (zh) |
CN (1) | CN108025788A (zh) |
WO (1) | WO2017042884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20106A (zh) * | 2018-08-23 | 2018-11-16 | 台州市黄岩王斌摩托车附件厂 | 一种电动车车架 |
CN113335438A (zh) * | 2021-07-27 | 2021-09-03 | 江苏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大梁及电动车车架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7810A (zh) * | 1998-03-04 | 1999-09-08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两轮摩托车的车架护罩结构 |
JP2951338B2 (ja) * | 1989-09-29 | 1999-09-20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
CN1520367A (zh) * | 2001-06-22 | 2004-08-1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二轮车的车架构造 |
CN1854012A (zh) * | 2005-04-28 | 2006-11-0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构造 |
CN201769895U (zh) * | 2010-08-30 | 2011-03-23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 地下服务车的后车架 |
JP2012136126A (ja) * | 2010-12-24 | 2012-07-19 | Kawasaki Heavy Ind Ltd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
CN103958336A (zh) * | 2011-12-02 | 2014-07-3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框架构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18582A (ja) * | 1984-07-06 | 1986-01-2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スク−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
JP3906591B2 (ja) * | 1998-12-10 | 2007-04-18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電動補助自転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
EP2786925B1 (en) * | 2011-12-02 | 2019-01-09 | Honda Motor Co., Ltd. | Frame structure for scooter-type vehicle |
-
2015
- 2015-09-08 WO PCT/JP2015/075478 patent/WO201704288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9-08 JP JP2017538756A patent/JP6472529B2/ja active Active
- 2015-09-08 CN CN201580082955.9A patent/CN10802578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51338B2 (ja) * | 1989-09-29 | 1999-09-20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
CN1227810A (zh) * | 1998-03-04 | 1999-09-08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两轮摩托车的车架护罩结构 |
CN1520367A (zh) * | 2001-06-22 | 2004-08-1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二轮车的车架构造 |
CN1854012A (zh) * | 2005-04-28 | 2006-11-0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两轮车的车身构造 |
CN201769895U (zh) * | 2010-08-30 | 2011-03-23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 地下服务车的后车架 |
JP2012136126A (ja) * | 2010-12-24 | 2012-07-19 | Kawasaki Heavy Ind Ltd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
CN103958336A (zh) * | 2011-12-02 | 2014-07-3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框架构造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摩托车》杂志编辑部: "《《摩托车》杂志精选本》", 30 September 1993,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20106A (zh) * | 2018-08-23 | 2018-11-16 | 台州市黄岩王斌摩托车附件厂 | 一种电动车车架 |
CN108820106B (zh) * | 2018-08-23 | 2024-04-09 | 淮安品向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车架 |
CN113335438A (zh) * | 2021-07-27 | 2021-09-03 | 江苏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大梁及电动车车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7042884A1 (ja) | 2018-07-19 |
WO2017042884A1 (ja) | 2017-03-16 |
JP6472529B2 (ja) | 2019-0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516497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 |
CN102616314B (zh) | 机动二轮车的构架 | |
CN102582741B (zh) | 跨骑型车辆 | |
CN100455480C (zh) | 自动二轮车的车架 | |
CN110962971A (zh) | 跨骑型车辆 | |
CN108025788A (zh) | 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 | |
JP5151765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 |
JP4757757B2 (ja) | フロントバンパー | |
CN108025789A (zh) | 两轮摩托车用车身架 | |
JP4464647B2 (ja) | キャリア装置 | |
JP4847233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 |
CN107054533B (zh) | 摩托车的车体框架结构 | |
JP5824017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CN101402384B (zh) | 一种踏板摩托车车架结构 | |
JP4129073B2 (ja) |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 |
JP2013095299A (ja) | 小型車両用ドレスガード | |
JP5005591B2 (ja) |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グラブレール構造 | |
JP4129074B2 (ja) |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 |
JP2694538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 | |
JPH07100465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 |
JP6472530B2 (ja) | 自動二輪車用車体フレーム | |
CN102815241A (zh) | 设有支撑结构的车辆座椅 | |
JP2008137431A (ja) | 自動2輪車の荷台支持構造 | |
JP7139398B2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H06171570A (ja) |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