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5562A - 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5562A
CN108025562A CN201680031685.3A CN201680031685A CN108025562A CN 108025562 A CN108025562 A CN 108025562A CN 201680031685 A CN201680031685 A CN 201680031685A CN 108025562 A CN108025562 A CN 1080255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data
printed
print
labe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16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5562B (zh
Inventor
孙永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025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5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5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55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Controlling printhead for accurately positioning print image on printing material, e.g. with the intention to control the width of marg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663Controlling cutting, cutting resulting in special shapes of the cutting line, e.g. controlling cutting positions, e.g. for cutting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a printed im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36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ortability, i.e. hand-held printers or laptop prin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58Testing of lines, cables or conductors
    • G01R31/60Identification of wires in a multicore c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021Adaptations for printing on specific media
    • G06K15/022Adaptations for printing on specific media for printing on continuous media, e.g. tap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021Adaptations for printing on specific media
    • G06K15/024Adaptations for printing on specific media for printing on segmented surfaces, e.g. sticker sheets, label ro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6Means for paper feeding or form feed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8Fastening or securing by means not forming part of the material of the label itself
    • G09F3/18Casings, frames or enclosures for labels
    • G09F3/20Casings, frames or enclosures for labels for adjustable, removable, or interchangeable labels
    • G09F3/205Casings, frames or enclosures for labels for adjustable, removable, or interchangeable labe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cables, pipes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22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 G06K2215/0082Architecture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function
    • G06K2215/0097Printing on special media, e.g. labels, envelo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通过清楚地指示相关材料和每个打印标签所粘贴的每个粘附体之间的关系,改善用户的使用性。打印设备(1)包括被构造成在由压纸辊(25)等等传送的打印带(50)上进行打印的CPU(82)和加热头(22)。CPU(82)从包括多个线缆号CN和与多个线缆号CN一一对应的多个插座号JN的数据库(310)上获取多个线缆号CN和多个插座号JN。基于获得的多个线缆号CN和多个插座号JN,CPU(82)控制压纸辊(25)和所述加热头(22)以连续地产生打印标签组LC多次,其中线缆号CN和插座号JN被分别打印在标签部(95)和无标签部(96)中。

Description

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设备,其被构造成在带状物上进行打印。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描述了一种带状物(标签连续体)。在带状物片(底纸)上,标签部(显示部和附接部)和无标签部通过插入物而被分开,并且分别被打印在标签部上的多个打印标签(粘贴标签)被形成。在标签部中,要在打印标签上呈现的打印数据(例如条形码)被打印。通过仅仅将标签部从片状物剥离而允许保留无标签部,并且当用户使用时通过被粘贴至粘附体(产品),来使用带状物。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No.2003-58062。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存在多个打印标签所分别粘贴的多个粘附体要进一步与另一材料(在下文中,适当地称为“相关材料”)关联的情况。呈现线缆号的打印标签所粘贴的多个线缆分别与线缆的多个连接目标(插塞所塞入的插座)相关联的情况,以及呈现地址的打印标签所粘贴的用于直接邮寄的多个信封分别与信封的内容物相关联的情况被阐述作为实例。在这些情况中,当制备打印标签时,其极其方便到可以清楚地并且自说明式地呈现出上述关联。在上述相关技术中,还未特别考虑这种观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印设备,其中相关材料和每个打印标签所粘贴的每个粘附体之间的关系在视觉上是明显的,并且能够改善用户的使用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打印设备,包括传送部、打印部、获取部和控制器。传送部被构造成传送带状物。带状物包含第一片状物和第二片状物,第一片状物为细长矩形形状并且具有第一表面,第二片状物为细长矩形形状并且粘贴至第一片状物的第一表面。第二片状物包括通过切割线彼此分段的两个标签部和无标签部。两个标签部中的每一个具有在带状物的纵向方向上布置的第一标签部和第二标签部。打印部被构造成在由传送部传送的带状物上进行打印。获取部被构造成从包括两个第一数据和与所述两个第一数据对应的两个第二数据的数据库中获取两个第一数据和两个第二数据。控制器被构造成基于获取部获取的两个第一数据和两个第二数据控制传送部和打印部。控制器被构造成产生第一打印标签组和第二打印标签组。第一打印标签组包括其上基于一个第一数据进行打印的第一标签部和其上基于与一个第一数据对应的一个第二数据进行打印的、邻近第一标签部的无标签部。第二打印标签组包括其上基于剩余的一个第一数据进行打印的第二标签部和其上基于与剩余的一个第一数据对应的剩余的一个第二数据进行打印的、邻近第二标签部的无标签部。
根据本发明,两个打印数据(第一数据)和与两个第一数据一一对应的另外两个数据(第二数据)被存入数据库。获取部获取两个第一数据和与两个第一数据一一对应的两个第二数据。通过控制器的控制,一个第一数据然后被打印在第二片状物的第一标签部上,一个第二数据被打印在邻近第一标签部的第二片状物的无标签部上。剩余的一个第一数据被打印在第二片状物的第二标签部上,剩余的一个第二数据被打印在邻近第二标签部的第二片状物上的无标签部上。
因此,如上所述,当使用时,标签部(其中第一数据被打印)被剥离并且被粘贴至粘附体时,参考无标签部中打印的第二数据,粘贴操作可以在视觉确认的同时被进行。
即,根据上述实例,例如,在多个连接目标中,呈现与第二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线缆号)的打印标签可以容易地并且正确地粘贴至线缆,该线缆连接至呈现第二数据(插座)的连接目标。类似地,例如,呈现第一数据(地址)的打印标签被粘贴至信封,然后呈现与第一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的内容物可以被插入,而不产生错误。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相关材料和每个打印标签所粘贴的每个粘附体之间的关系在视觉上是明显的,因此能够改善用户的使用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相关材料和每个打印标签所粘贴的每个粘附体之间的关系在视觉上是明显的,因此能够改善用户的使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图示打印设备的盒保持器以及盒保持器周围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3是图示带盒的整个外部的立体图;
图4图示了表示打印设备的控制系统以及操作终端的方框图;
图5A是图示打印之前的打印带的外部的平面图,以及图5B是图示打印之后的打印带的外部的平面图;
图6A是说明使用打印标签的说明性视图并且图示了展开的打印标签的前视图,以及图6B是说明使用打印标签的说明性视图并且图示了折叠的打印标签;
图7A是说明使用打印标签的说明性视图并且图示了打印标签的前视图,以及图7B是说明打印标签的使用情况的说明性视图并且图示了打印标签的后视图;
图8是表示粘合了打印标签的插塞被插入的插座的说明性视图;
图9是表示数据库的表格;
图10是说明模板的构造的说明性视图;
图11是已经打印了数据库的打印带的外部的平面图;
图12是表示打印设备的CPU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根据变型的已经打印了数据库的打印带的平面图,其中正向的插座号被打印在正向线缆号的旁边;
图14是根据变型的已经打印了数据库的打印带的外部的平面图,其中关联图形被打印在无标签部上;
图15是表示根据变型的数据库的构造的表格,其中QR代码(注册商标)被打印在无标签部上;
图16是已经打印了数据库的打印带的外部的平面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打印带的外部的平面图;
图18是说明模板的构造的说明性视图;
图19是已经打印了数据库的打印带的外部的平面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打印之前的打印带的外部的平面图;
图21是能够粘贴表示目的地的打印标签的信封和信封的装入物的目录的说明性视图;
图22是表示数据库的构造的表格;
图23是模板的构造的说明性视图;以及
图24是已经打印了数据库的打印带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下说明中,如果图中示出了的话,说明书中的前、后、左、右、上和下分别表示附图中的前、后、左、右、上和下。
<第一实施例>
接下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将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整体构造。
在图1中,打印设备1可以选择性地在打印带50(对应于带状物)上进行打印和在打印管(未图示)上进行打印。虽然在上述说明中打印设备1可以在打印带50上进行打印和在打印管上进行打印,但是它也可以被构造成仅在打印带50上进行打印。
打印设备1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带盒100,例如热动类型的、接受器类型的和层叠类型的。在下文中,假定打印设备1使用接受器类型的带盒100。进一步,打印设备1可以使用其中在打印带50的粘合片状物中形成了切口以便将打印片状物分割成标签部和无标签部的这一类型(模切标签类型)的带盒100和在打印带50的粘合片状物中不具有上述切口的这一类型的带盒100。在图1的实例中,使用了模切标签类型的带盒100。
打印设备1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主体部11和打开/关闭主体部11的上部开口的盖(未图示)。在盖附接至主体部11的状态下(图1显示打印设备1未盖上),其被可枢转地支撑在主体部11的后端的上部。电源连接器12和USB(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13被设置在主体部11的后表面的下部上。通过连接到USB连接器13的USB线缆14,打印设备1被连接到操作终端300(见图4)。打印设备1接收从操作终端300传输的打印数据并且根据打印数据在上述打印带50上进行打印。打印设备1和操作终端3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而被连接。虽然在上述说明中打印设备1被构造成根据操作终端300的操作而执行打印,但是其可以被构造成根据设置于其中的操作单元中的操作来执行打印(所谓的单机型)。
具有凹陷形状的盒保持器8设置在接近主体部11的上表面的右侧的位置,设置有打印带50的带盒100可以可拆卸地附接至盒保持器8。为了使结构清楚,在图1中,在盒保持器8中,带盒100定位在其实际安装位置的上方。
排出端口20被设置在接近主体部11的前表面的右侧的位置。通过稍后描述的加热头22打印之后的打印带50在通过稍后描述的压纸辊25从盒保持器8传送至打印设备1的外部时通过排出端口20而被排出。
<打印机的内部结构>
将描述打印设备1的内部结构。
如图2所示和如上所述,盒保持器8设置在主体部11的上表面,带盒100可以可拆卸地附接至盒保持器8。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构件形成的头保持器21竖直地安装在靠近盒保持器8在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部的右侧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加热元件(未图示)的加热头22(对应于打印部)被设置在头保持器21的右侧表面。加热头22使用稍后描述的墨带127在打印带50上进行打印,该打印带50从带盒100供给并且通过压纸辊25沿着预定的传送路线传送。
带卷绕轴29竖直地安装在头保持器21的左边。带卷绕轴29装配在设置在带盒100中的带卷绕辊126内,并且驱动带卷绕辊126旋转。带盒100进一步具有可旋转地支撑的墨源侧滚动体128。墨带127卷绕于墨源侧滚动体128。带卷绕辊126被带卷绕轴29驱动而旋转,以从墨源侧滚动体128拉出墨带127并且卷绕使用了的墨带127。
馈送辊驱动轴23竖直地安装在盒保持器8中的头保持器21的前方位置。馈送辊驱动轴23是轴体,其可拆卸地附接至带盒100的馈送辊101。引导轴24竖直地安装在邻近盒保持器8的左拐角的位置。引导轴24是轴体,其可拆卸地附接至带盒100的引导孔102(见图3)。
作为步进电机的驱动电机66(见图4)被布置在主体部11的盒保持器8下方。带卷绕轴29和馈送辊驱动轴23通过多个未图示的齿轮连接到驱动电机66。利用驱动电机66的驱动,带卷绕轴29和馈送辊驱动轴23旋转。卷绕辊126通过带卷绕轴29的旋转而旋转。馈送辊驱动轴23、压纸辊25和压力接触辊28(稍后描述)经由未图示的齿轮系彼此连接。一旦馈送辊驱动轴23的驱动,馈送辊101、压纸辊25和压力接触辊28旋转。
具有多个(在本实例中,五个)竖直安装的下推传感器突起30的盒传感器31(见图4)设置在盒保持器8在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心的左侧的下支撑表面上。当带盒100被附接至盒保持器8时,设置在带盒100中的被检测部分110(将稍后描述其细节)面对传感器突起30,并且对应于这一类型(例如,对应于稍后描述的标签部95的形状)的带盒100的传感器突起30被选择性地向下推。根据传感器突起30的ON和OFF组合,盒传感器31输出表示带盒100的类型信息(例如,标签部95的形状信息)的检测信号。
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臂状压板保持器26布置在主体部11的盒保持器8的上部外。压板保持器26被绕着枢轴部分27可摆动地轴向支撑。压纸辊25和压力接触辊28被可旋转地轴向支撑在压板保持器26的前端。馈送辊驱动轴23、压纸辊25和压力接触辊28对应于各权利要求的传送部。压纸辊25面对加热头22并且可以接触加热头22和与加热头22分离。压力接触辊28面对馈送辊101并且可以接触馈送辊101和与馈送辊101分离。当压板保持器26朝着盒支架8侧摆动以使压纸辊25移动至接触加热头22的打印位置时,压纸辊25通过打印带50按压加热头22。同时,压力接触辊28通过打印带50和墨带127按压馈送辊101。在该状态下,利用馈送辊101、压纸辊25和压力接触辊28的旋转传送打印带50,借此根据带卷绕辊126的旋转将墨带127从墨源侧滚动体128拉出。因此,通过加热头22在打印带50上进行打印。
<盒的结构>
将参考图2和3描述带盒100的结构。
如图2和3所示,带盒10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盒状)的壳体120,其在平面图中整体上具有圆角。带供给端口103设置在壳体120的右表面的前侧,打印带50被从带供给端口103拉出而被供给。进一步,光学上检测用于传送中的位置控制(见图5,稍后描述)的传感器标记M的通孔104设置在壳体120的侧壁部121中的带供给端口103的上部附近,该传感器标记M预先打印在打印带50上。
可旋转地支撑打印带滚动体51的带滚动体支撑孔105布置在壳体120的前上侧,在壳体120中打印带50卷绕于打印带滚动体51。如图2的局部放大图所示,通过从内侧的这一侧(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的左侧,在下文中适当地称为“前侧”)朝向与内侧相反的一侧(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的右侧,在下文中适当地称为“后侧”)依次层叠粘合片状物52(对应于第二片状物)和剥离片状物54(对应于第一片状物),构造打印带50。通过加热头22,粘合片状物52被打印在设置在粘合片状物52的前侧的基础材料52b的前表面上。此外,粘合片状物52包括基础材料52b后侧的粘合层52a。剥离片状物54被布置成相对于粘合层52a能够容易剥离。即,粘合片状物52粘贴至能够被剥离的剥离片状物54的前表面54a(对应于第一表面),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细长矩形形状的粘合片状物52粘贴至整个细长矩形形状的剥离片状物54,构造打印带50,其中剥离片状物54在压纸辊25的传送方向上的长度长于在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打印带50被从打印带滚动体51拉出,并且通过加热头22被打印,然后被朝着主体部11的排出端口20引导。
表示带盒100的类型信息的上述被检测部分110被设置在壳体120的前下表面的大致左后方中心。通过形成在面对设置在主体部11中的盒传感器31的五个传感器突起30的下表面上的表面部分112和插入孔111的组合,被检测部分110表示带盒100的类型信息。
插入孔111是圆孔并且用作非下推部分,其在带盒100被附接至盒保持器8时不会向下推传感器突起30,结果面对插入孔111的传感器突起30进入OFF状态。表面部分112用作下推部分,其在带盒100被附接至盒保持器8时向下推传感器突起30,结果面对表面部分112的传感器突起30进入ON状态。
<打印机和操作终端的控制系统>
将参考图4描述各打印设备1和操作终端300的控制系统。
如图4所示,打印设备1设置有控制系统,其具有包含CPU 82(对应于控制器)的控制电路80。在控制电路80中,CPU 82通过数据总线连接至ROM 83、EEPROM 84、RAM 85和I/O接口81。代替EEPROM 84,可以使用非易失性储存器,例如闪速存储器。
ROM 83存储控制打印设备1所需要的各种程序(包含执行图12的处理流程的各过程的控制程序)。采用RAM 85的易失性存储函数,CPU 82基于储存在ROM 83中的程序执行各种计算和处理,从而CPU 82整体地控制打印设备1。
EEPROM 84以非易失性的方式存储关于打印带50的各种信息(例如,将基于插入孔111和表面部分112的状态获得的盒传感器31的各种检测结果与带盒100的类型信息相关联的关联信息)。CPU 82参考关于与附接至盒保持器8的带盒100相关的检测结果的关联信息,从而获取当前附接的带盒100的类型信息。
I/O接口81连接至加热头驱动电路61、电机驱动电路62、操作单元63、显示单元64、光学传感器65和盒传感器31。
加热头驱动电路61控制加热头22的驱动。
电机驱动电路62控制驱动电机66的驱动,该驱动电机66驱动带卷绕轴29和馈送辊驱动轴23。
光学传感器65通过形成在带盒100的壳体120中的通孔104将传感器光线投射至打印带50并且检测其反射光线的存在/不存在,从而检测打印带50的传送状态。
操作终端300设置有具有CPU 301的控制系统。CPU 301连接至操作单元302、显示单元303、RAM 304、ROM 305和HDD 306。
操作终端300通过USB线缆14连接至打印设备1并且可以因此与打印设备1交换信号。
在操作终端300中,适当地执行储存在HDD 306中的应用程序320。通过应用程序320,用户可以在操作终端300上操作操作单元302,从而产生用于在打印设备1中准备的打印标签L上形成打印的打印数据,并且用户可以将打印数据传输至打印设备1。进一步,数据库310(稍后描述)储存在HDD 306中。
即,通过用户在操作终端300的操作单元302上的操作,包含打印数据的预定的标签生成指令被传输至打印设备1并且被其接收。然后,在打印设备1中,通过电机驱动电路62和驱动辊66驱动带卷绕轴29和馈送辊驱动轴23,从带盒100中的打印带滚动体51中拉出打印带50。由此,从墨源侧滚动体128中拉出墨带127。与此同步地,通过加热头驱动电路61选择性地加热加热头22的多个加热元件,并且通过转印墨带127的油墨,在所输送和传送的打印带50上基于打印数据进行打印。此后,从打印带50上手动地剥离标签部95(稍后描述),从而进行了预定的打印的打印标签L产生。可以如下进行上述剥离。即,通过设置在主体部分11的排出端口20附近的未图示的切割器,打印带50被切割成预定长度,然后从排出端口20排出,并且卷绕部分90和标签主体部91从排出的具有预定长度的打印带50上剥离。当未图示的切割器按钮被操作时,起动用于切割打印带50的切割器。
<打印带的结构>
接下来,将参考图5描述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打印带50的结构。在图5A和5B中,分别图示了被打印之前的打印带50的平面图和被打印之后的打印带50的平面图,图中的左右方向设定为传送方向(换言之,带长度方向),图中的上下方向设定成带宽度方向,并且图中的平面的前后方向被设定成带厚度方向。
<被打印之前的打印带的外形>
在图5A中,如上所述,通过将包括前侧的基础材料52b和后侧的粘合层52a的细长矩形形状的粘合片状物52可剥离地粘贴至具有细长矩形形状的剥离片状物54的前表面54a,构造打印带50。
如图5A所示,在打印带50中,在用于制备标签部的形状上预先进行半切割处理。半切割处理是在带厚度方向上形成经过打印带50的粘合片状物52的切割线55的处理并且形成所谓的模切标签。切割线55形成为包围预定的区域,因此粘合片状物52的该区域的内部可以从打印带50上剥离。因此,作为剥离目标,粘合片状物52的该区域的内部是标签部95,而除了标签部95以外的部分(该区域的外部)是无标签部96。在打印带50中,多个标签部95沿着传送方向以预定间隔被设置。
通过沿着传送方向按预定间隔(与标签部95之间的间隔相同)进行打印,在剥离片状物54的后表面上预先形成多个传感器标记M。在剥离片状物54的后表面上,传感器标记M形成在在带宽度方向上延展的区域中,在传送打印带50期间该区域面对并且经过通孔104。在打印设备1中,光学传感器65通过通孔104光学地检测传感器标记M,并且基于检测结果,标签部95的传送位置由CPU 82连续地检测,因此控制输送打印带50时的位置控制。
每个标签部95包括标签主体部91和连接至该标签主体部91的一个卷绕部92。进一步,两个或更多的卷绕部可以被设置在每个标签部95中。
在标签主体部91在带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心部,通过半切割处理沿着传送方向预先形成孔眼910,作为用于折叠标签主体部91的折叠线。此外,可以设置预先打印的直线作为该折叠线。标签主体部91相对于孔眼910具有大致线对称形状,在本实例中,具有大致水平的矩形形状,其中传送方向与其纵向方向对齐,并且带宽度方向与其横向方向对齐。标签主体部91包括第一标签区域16和第二标签区域17,第一标签区域16是自孔眼910的带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图的上侧)的部分,第二标签区域17是自孔眼910的带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图的下侧)的部分。在本实例中,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具有大致水平的矩形形状,其中传送方向与其纵向方向对齐,并且带宽度方向与其横向方向对齐。
卷绕部92从第一标签区域16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图的右侧)的端部突出,并且具有大致水平的矩形形状,其中传送方向与其纵向方向对齐,并且带宽度方向与其横向方向对齐。此外,卷绕部92可以从第一标签区域16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图的左侧)的端部突出。可选择地,卷绕部92可以从第二标签区域17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部或者上游侧的端部突出。卷绕部92在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一标签区域16在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并且卷绕部92在传送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一标签区域16在传送方向上的尺寸。此外,卷绕部92在传送方向上的尺寸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一标签区域16在传送方向上的尺寸。
将在打印标签L上呈现的打印数据通过加热头22被打印在如上所述构造的打印带50的标签部95中的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中。被打印了打印数据的打印标签L在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上产生。
<被打印之后的打印带的外形>
在图5B所示的实例中,打印数据被打印在打印带50的多个标签部95中的每一个中的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中。因此,在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中打印了打印数据的多个打印标签L在打印带50上产生。
每个打印标签L包括作为一个单元的标签主体部91和卷绕部92,在该标签主体部91中,在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中打印打印数据。在每个打印标签L中,对应于打印数据的打印R沿着传送方向以直立姿势被打印在第一标签区域16中,并且对应于打印数据的打印R沿着传送方向以旋转180°(度)的倒置姿势被打印在第二标签区域17中。
<打印标签的使用图案>
接下来,将参考图6和图7描述打印标签L的使用图案。
在图6和图7中,用户使用时,仅仅期望的打印标签L从剥离片状物54沿着切割线55剥离,而允许保留打印带50的粘合片状物52中的无标签部96。在图6A中,图示了剥离状态下的打印标签L。
然后,图6A所示的状态下的打印标签L被折叠,从而标签主体部91通过孔眼910山折(参考块状箭头),因此标签区域16和17的后表面通过粘合层52a彼此粘贴。在图6B中,图示了标签区域16和17的后表面彼此粘贴的状态下的打印标签L。
然后,如图7A和7B所示,在卷绕部92被卷绕从而在纵向方向上的大致中心部绕着线缆19定位之后,图6B所示的状态下的打印标签L被向后折叠,该线缆19是呈线缆形状(或者可以呈圆管形状)的粘附体,图的上下方向作为其轴心方向。然后,通过卷绕部92向后折叠形成的重叠部分通过卷绕部92的后表面上的粘合层52a粘附,并且卷绕部92的卷绕部分绕着线缆19粘附。
如上所述,打印标签L被附接至线缆19,并且可以用作P型标签,其中重叠的标签区域16和17向垂直于线缆19的轴心方向的方向(在图中为左右方向)从卷绕部92突出(即,包括线缆19的整个打印标签L呈“P”形状)。
图7A图示从前侧(第一标签区域16侧)观看附接至线缆19并且用作P型标签的打印标签L的情况下的外形。如图7A所示,在第一标签区域16中,字符串“ABC”以直立姿势呈现在前表面上,作为打印R。图7B图示从后侧(第二标签区域17侧)观看附接至线缆19并且用作P型标签的打印标签L的情况下的外形。如图7B所示,在第二标签区域17中,字符串“ABC”以直立姿势呈现在前表面上,作为打印R。
<问题>
然而,存在使粘贴了多个打印标签L中的每一个的多个线缆19进一步与另一材料(在下文中,适当地称为“相关材料”)相关联的情况。例如,如图8所示,存在使粘贴了体现线缆号码CN的每个打印标签L的多个线缆19被计划分别与连接装备41侧的多个插座42相关联的情况,其中尖端侧的插塞40分别被塞紧。
在图8所示的实例中,六个插座42中每一个的插座号JN从图的左侧起依次为“T013”、“T014”、“T015”、“T016”、“T017”和“T018”。此外,插塞40插入由“插座号:T013”体现的插座42的线缆19的线缆号CN是“E845”,插塞40插入由“插座号:T014”体现的插座42的线缆19的线缆号CN是“E832”,插塞40插入由“插座号:T015”体现的插座42的线缆19的线缆号CN是“E866”,插塞40插入由“插座号:T016”体现的插座42的线缆19的线缆号CN是“E853”,插塞40插入由“插座号:T017”体现的插座42的线缆19的线缆号CN是“E887”,插塞40插入由“插座号:T018”表示的插座42的线缆19的线缆号CN是“E874”。
在这种情况下,当制备打印标签L时,其极其方便到可以清楚地并且自说明式地呈现出线缆19和插座42之间的关联。
<本实施例的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打印数据的多个线缆号CN(对应于第一数据)和与多个线缆号CN分别对应的多个插座号JN(对应于第二数据))被存入数据库并储存在操作终端300的HDD306中,作为数据库310,以此呈现线缆19和插座42之间的关系。此外,数据库310可以被储存在与打印设备1的EEPROM 84不同的外部储存装置,或者操作终端300和打印设备1中。
然后,当制备打印标签L时,在打印设备1中,从数据库310获取多个线缆号CN和多个插座号JN,并且连续地产生多个打印标签组LC(参考下文说明的图11),在多个打印标签组LC中,线缆号CN被打印在标签部95的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中,并且插座号JN被打印在无标签部96中。因此,当用户使用时打印了线缆号CN的打印标签L被剥离并且粘贴至线缆19时,参考无标签部96中打印的插座号JN,可以在进行视觉确认的同时进行粘贴操作。即,用户可以将呈现了与插座号JN对应的线缆号CN的打印标签L容易地并且正确地粘贴至线缆19,该线缆19连接至呈现了多个插座42中的插座号JN的插座42。在下文中,将描述细节。
<数据库>
将参考图9描述数据库310。
在图9中,多个线缆号CN和与多个线缆号CN分别对应的多个插座号JN被储存在数据库310中。在图9所示的实例中,“线缆号”域和“插座号”域被设置在数据库310中,并且“线缆号:E845”和“插座号:T013”的记录、“线缆号:E832”和“插座号:T014”的记录、“线缆号:E866”和“插座号:T015”的记录、“线缆号:853”和“插座号:T016”的记录、“线缆号:E887”和“插座号:T017”的记录以及“线缆号:E874”和“插座号:T018”的记录与上述图8所示的线缆号CN和插座号JN对应地被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用户在操作终端300侧的操作单元302上的操作,包括数据库310的多个记录(线缆号CN和插座号JN)的标签制备指令信号被传输至打印设备1,并且被打印设备1接收。
<模板>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当制备打印标签L时,在打印设备1中,从EEPROM 84(或者可以是ROM 83)进行读取以设定模板。此外,模板可以被储存在操作终端300的HDD 306中。将参考图10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模板设定。此外,在图10中,为了便于理解,打印带50由点划线图示。
在图10中,在本实施例设定的模板T中,设置了用于线缆号CN(对应于第一输入框架)的两个输入框架F1a和F1b,和用于插座号JN的输入框架F2(对应于第二输入框架)。输入框架F1被布置在对应于第一标签区域16的位置,输入框架F1b被布置在对应于第二标签区域17的位置,并且输入框架F2被布置在与第二标签区域17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图中的右侧)的部分对应的位置,该部分在无标签部96中到第二标签区域17比到第一标签区域16更近。此外,输入框架F2的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而可以是其他位置(例如,在无标签部96中在与第一标签区域16的下游侧的部分以及与卷绕部92在带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图中的上侧)的部分对应的位置)。
<数据库打印>
然后,在本实施例中,在打印设备1中,数据库310的记录数据(线缆号CN和插座号JN)流入模板T的输入框架F1a、F1b和F2中,并且该数据库被打印。即,线缆号CN被分配到每个输入框架F1a和F1b,插座号JN被分配到输入框架F2。然后,线缆号CN被打印在由打印带50的每个输入框架F1a和F1b指定的位置,对应于线缆号CN的插座号JN被打印在由输入框架F2指定的位置。此时,线缆号CN的文本沿着传送方向以直立姿势被打印在由输入框架F1a指定的位置。同样线缆号CN的文本沿着传送方向以倒置姿势被打印在由输入框架F1b指定的位置。与线缆号CN对应的插座号JN的文本沿着传送方向以直立姿势被打印在由输入框架F2指定的位置。因此,连续地产生多个打印标签组LC。
<数据库被打印之后的打印带的外形>
图11图示数据库被打印之后的打印带50的平面图。
在图11中,借助于模板T和数据库310打印数据库,因此在打印带50中连续地产生多个打印标签组LC。
每个打印标签组LC包括打印标签L和被打印在无标签部96中的插座号JN的打印,打印标签L包括作为一个单元的标签主体部91和卷绕部92,线缆号CN被打印在标签主体部91中。在每个打印标签组LC中,线缆号CN被打印在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中,对应于线缆号CN的插座号JN被打印在无标签部96中、在第二标签区域17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部分中。此时,第一标签区域16侧的线缆号CN的文本沿着传送方向以直立姿势被打印。第二标签区域17侧的线缆号CN的文本沿着传送方向以倒置姿势被打印。插座号JN的文本沿着传送方向以直立姿势被打印。
在图11所示的实例中,图示了打印带50的一部分,其中连续地产生以下打印标签组:将“E832”打印在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中作为线缆号CN并且将“T014”打印在无标签部96中作为插座号JN的打印标签组LC,对应于“线缆号:E832”和“插座号:T014”的记录;将“E866”打印在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中作为线缆号CN并且将“T015”打印在无标签部96中作为插座号JN的打印标签组LC,对应于“线缆号:E866”和“插座号:T015”的下一记录;以及将“E853”打印在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中作为线缆号CN并且将“T016”打印在无标签部96中作为插座号JN的打印标签组LC,对应于“线缆号:E853”和“插座号:T016”的下一记录。
<控制过程>
在下文中,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将参考图12描述由打印设备1的CPU 82执行的控制过程。
在图12中,例如,当打印设备1的电源被开启时,开始流程图中所示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10中,CPU 82接收标签制备指令信号,包括多个数据库310(不局限于所有数据库,而可以是由用户指定的多个数据库)的记录(线缆号CN和插座号JN),其从操作终端300被传输。此外,执行步骤S10的CPU 82起到权利要求中的获取部的作用。
然后在步骤S20中,例如,通过从EEPROM 8484读出模板T,CPU 82设定模板T。此外,执行步骤S20的CPU 82起到权利要求中的设定单元的作用。
然后,在步骤S25中,CPU 82将线缆号CN分配至步骤S20中设定的模板T的输入框架F1a和F1b并且将插座号JN分配至模板T的输入框架F2。
然后,在步骤S30中,CPU82通过电机驱动电路62控制驱动电机66,并且启动馈送辊驱动轴23和带卷绕轴29的驱动。然后CPU 82开始输送打印带50。
然后,在步骤S40中,CPU 82将对应于数据库310的记录的数量的计数变量N的值初始化为1。
然后,在步骤S50中,在上述步骤S10中接收的标签制备指令信号中所包含的多个数据库310的记录中,CPU 82获取该时间点与计数变量N的值对应的号码的记录(线缆号CN和插座号JN)。
然后,在步骤S60中,基于由输入框架F2指定的位置,CPU 82判定打印带50的传送位置是否到达插座号JN的打印开始位置。不会满足步骤S60的判定(S60:否),直到打印带50的传送位置到达插座号JN的打印开始位置,并且随时准备循环。在打印带50的传送位置到达插座号JN的打印开始位置的情况下,满足步骤S60的判定(S60:是),因此程序返回至步骤S70。
在步骤S70中,基于在上述步骤S50中获取的插座号JN,CPU 82通过加热头驱动电路61控制加热头22,并且沿着传送方向以直立姿势将插座号JN的文本打印在打印带50的由输入框架F2指定的位置。
然后,在步骤S80中,基于由输入框架F1a和F1b指定的位置,CPU 82判定打印带50的传送位置是否到达线缆号CN的打印开始位置。不会满足步骤S80的判定(S80:否),直到打印带50的传送位置到达线缆号CN的打印开始位置,并且随时准备循环。在打印带50的传送位置到达线缆号CN的打印开始位置的情况下,满足步骤S80的判定(S80:是),因此程序返回至步骤S90。
在步骤S90中,基于在上述步骤S50中获取的线缆号CN,CPU 82通过加热头驱动电路61控制加热头22,并且沿着传送方向以直立姿势将线缆号CN的文本打印在打印带50的由输入框架F2指定的位置,以及沿着传送方向以倒置姿势将线缆号CN的文本打印在由输入框架F1b指定的位置。通过上述步骤S70中的打印和上述步骤90中的打印,在打印带50中产生打印标签组LC。
然后,在步骤S100中,CPU 82判定在该时间点的计数变量N的值是否等于在上述步骤S10中接收到的标签制备指令信号中所包含的多个数据库310的记录K的数量。在不满足N=K的情况下,不会满足步骤S100的判定(S100:否),并且程序行进到步骤S110。
在步骤S110中,CPU 82将计数变量N的值加1。然后,程序返回至上述步骤S50,并且重复该过程。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100中,在满足N=K的情况下,满足步骤S100的判定(S100:是),并且程序行进到步骤S120。
在步骤S120中,CPU 82判定打印带50的传送位置是否到达预定的切割位置。不会满足步骤S120的判定,直到打印带50的传送位置到达切割位置(S120:否),随时准备循环,并且在打印带50的传送位置到达切割位置的情况下,满足步骤S120的判定(S120:是),并且程序行进到步骤S130。
在步骤S130中,CPU 82通过电机驱动电路62控制驱动电机66,停止馈送辊驱动轴23和带卷绕轴29的驱动,并且停止传送打印带50。
然后,在步骤S140中,CPU 82向显示单元64输出显示信号,并且显示已经处于可以通过操作切割器按钮切割打印带50的状态的效果。如上所述,流程图中的处理结束。在用户根据上述显示操作切割器按钮的情况下,切割器被操作并且打印带50被切割。通过该切割,连续地产生多个打印标签组LC的那一部分从打印带50分离。
这里,在特定时间点进行的步骤S50-S90中的线缆号CN和插座号JN分别对应于一个第一数据和一个第二数据;已经打印了线缆号CN的标签部95对应于第一标签部;并且打印了线缆号CN和插座号JN的打印标签组LC对应于第一打印标签组。进一步,在上述特定点的下一个时间点进行的步骤S50-S90中的线缆号CN和插座号JN分别对应于剩余的一个第一数据和剩余的一个第二数据;打印了线缆号CN的标签部95对应于第二标签部;并且打印了线缆号CN和插座号JN的打印标签组LC对应于第二打印标签组。
<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线缆号CN和与多个线缆号CN分别对应的多个插座号JN被储存在数据库中,从而呈现线缆19和插座42之间的关系。然后,获取多个线缆号CN和多个插座号JN,线缆号CN被打印在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中,并且插座号JN被打印在无标签部96中。
因此,当使用时打印标签L(其中打印了线缆号CN)被剥离并且粘贴至线缆19时,参考无标签部96中打印的插座号JN,可以在进行视觉确认的同时进行粘贴操作。即,在多个插座42中,呈现了与插座号JN对应的线缆号CN的打印标签L可以被容易地并且正确地粘贴至线缆19,该线缆19被连接至呈现了插座号JN的插座42。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打印标签L所粘贴的每个线缆19和插座42之间的关联在视觉上是明显的,因此可以改善用户的使用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特别地,设定模板T,其中设置有输入框架F1a、F1b和F2,线缆号CN被分配至模板T的每个输入框架F1a和F1b,并且插座号JN被分配至模板T的输入框架F2,因此产生多个打印标签组LC。因此,在数据库打印中,每个打印标签L所粘贴的线缆19和插座42之间的关联可以是明显的。
<第一实施例的变形>
第一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在不背离上述实施例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接下来描述这种变形。
(1)将正向插座号紧挨着正向线缆号打印的情况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在打印标签组LC中,无标签部96中的插座号JN的打印方向与紧接着的标签部95的区域(第二标签区域17)中的线缆号CN的打印方向不一致,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在此变形例中,如图13所示,CPU 82利用模板T和数据库310打印数据库,因此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一样,产生多个打印标签组LC,其中线缆号CN被打印在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中。对应于线缆号CN的插座号JN被打印在无标签部96中的、在第二标签区域17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部分中。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中的线缆号CN的打印方向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插座号JN的文本沿着传送方向以倒置姿势被打印。此外,在此变形例中,第二标签区域17对应于一侧的部分,标签区域16对应于另一侧的部分,第二标签区域17中的线缆号CN的打印方向对应于正向方向,并且第一标签区域16中的线缆号CN的打印方向对应于反向方向。即,在此变形例中,在打印标签组LC中,无标签部96中的插座号JN的打印方向与紧接着的标签部95的区域(第二标签区域17)中的线缆号CN的打印方向一致。
在此变形例中,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此外,根据此变形例,在打印标签组LC中,无标签部96中的插座号JN的打印方向与标签部95相邻的区域中的线缆号CN的打印方向重合,因此每个打印标签L所粘贴的每个线缆19和插座42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清楚。
(2)在无标签部中打印关联图形的情况
在此变形例中,如图14所示,通过使用此变形例的模板(未图示)和数据库310,打印数据库,因此CPU 82产生多个打印标签组LC。在标签组LC中,线缆号CN被打印在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中,对应于线缆号CN放入插座号JN被打印在无标签部96中的、在第二标签区域17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部分中,并且具有表示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图中的左侧,换言之,标签部95的方向)的形状的箭头98被打印在第二标签区域17和无标签部96中的插座号JN的打印之间的中间部位,作为线缆号CN的打印与插座号JN的打印的关联图形。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中的线缆号CN的打印方向和插座号JN的打印方向分别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此外,箭头98的位置和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而可以是其他位置和形状。此外,具有除了箭头98以外的形状的图形(例如,虚线)可以被打印作为上述图形。
甚至在此变形例中,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此外,根据此变形例,在打印标签组LC中,将线缆号CN的打印与插座号JN的打印相关联的箭头98被打印,因此每个打印标签L所粘贴的每个线缆19和插座42之间的关联可以更明显。
(2)在无标签部中打印QR代码的情况
将参考附图15描述此变形例的数据库。
在图15中,在此修改例的的数据库310A中,除了上述“线缆号”域和“插座号”域之外,还设置“处理”域。在每个记录的“处理”域中,表示未处理的状态的“未处理”的字符被分配,直到进行预定的处理(在下文描述),并且在进行预定的处理的情况下,表示已处理的状态的“已处理”的字符被分配(“未处理”的字符被改变成“已处理”的字符)。
然后,在此变形例中,如图16所示,通过使用此变形例的模板(未图示)和数据库310A,打印数据库,因此CPU 82产生多个打印标签组LC,其中线缆号CN被打印在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中,对应于线缆号CN的插座号JN被打印在无标签部96中、在第一标签区域16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图中的右侧)的部分,该部分到第一标签区域16比到第二标签区域17更近并且在卷绕部92的带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图中的上侧)),并且根据线缆号CN(或者是插座号JN)产生的QR代码99被打印在无标签部96中的、在第二标签区域17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部分。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中的线缆号CN的打印方向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同。插座号JN的文本沿着传送方向以直立姿势被打印。此外,在此变形例中,第一标签区域16对应于一侧的部分,第二标签区域17对应于另一侧的部分,第一标签区域16中的线缆号CN的打印方向对应于正向方向,并且第二标签区域17中的线缆号CN的打印方向对应于反向方向。此外,插座号JN的位置和打印方向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而可以是其他位置(例如,图中的QR代码99的上侧或者下侧)和打印方向。此外,QR代码99的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而可以是其他位置。此外,其他格式的二维码或者一维码可以被打印,代替QR代码99。
然后,如上所述,在用户将呈现与插座号JN(“T014”)对应的线缆号CN(“E832”)的打印标签L粘贴至连接至由插座号JN(例如,“T014”)表示的插座42的线缆19,然后利用适当的终端(未图示,例如安装了预定的应用程序的便携式终端)读取对应的QR代码99的情况下,数据库310A的包括线缆号CN(“E832”)的记录的“处理”域中的“未处理”的字符被改变成“已处理”的字符(参考图15)。
甚至在此变形例中,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第一实施例的变形>
接下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根据需要省略或者简化其详细描述。
<打印带的结构>
将参考图17描述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打印带的结构。
在图17中,与打印带50一样,通过将包括前侧的基础材料52b和后侧的粘合层52a的细长矩形形状的粘合片状物52’(对应于第二片状物)可剥离地粘贴至剥离片状物54的前表面54a,构造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打印带50’(对应于带状物)。
如图17所示,插入物55A、55B和55C形成在打印带50'中以分别包围预定的区域,具有用于制备标签部的形状并且通过半切割处理形成。因此,被切割线55A包围的粘合片状物52’的区域的内部是标签主体部91’,被切割线55B包围的区域的内部是卷绕部92’a,被切割线55C包围的区域的内部是卷绕部92’b,标签部95’由标签主体部91’和卷绕部92’a、92’b构成,并且除了标签部95’以外的部分(每个上述区域的外部)是无标签部96’。在打印带50’中,多个标签部95’沿着传送方向以预定间隔被设置。
此外,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一样,通过沿着传送方向按预定间隔(与标签部95’之间的间隔相同)进行打印,在剥离片状物54的后表面上预先形成多个传感器标记M。
每个标签部95’包括标签主体部91’和卷绕部92’a、92’b,卷绕部92’a、92’b与标签主体部91’分离设置。此外,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卷绕部可以被设置在每个标签部95’中。
标签主体部91’具有与标签主体部91相同的构造,并且包括:在带宽度方向上的近似中心部中的孔眼910、位于孔眼910在带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图中的上侧)的第一标签区域16和位于孔眼910在带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图中的下侧)的第二标签区域17。
每个卷绕部92’a和92’b被设置在标签区域16和17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图中的右侧),并且与卷绕部92一样具有大致水平矩形形状。
<模板>
将参考图18描述本实施例的模板设定。此外,在图18中,为了便于理解,打印带50’由点划线图示。
在图18中,在本实施例中设定的模板T’中,与模板T一样,设置有输入框架F1a、F1b和F2。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一样,输入框架F1a被布置在对应于第一标签区域16的位置,输入框架F1b被布置在对应于第二标签区域17的位置。输入框架F2被布置在无标签部96’中的、标签主体部91’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图中的右侧)的且与卷绕部92’a和92’b之间的一部分对应的位置。此外,输入框架F2的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而可以是其他位置(例如,在无标签部96’中在与第一标签区域16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并且在卷绕部92’a在带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图中的上侧)的部分,以及在无标签部96’中在与第二标签区域17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并且在卷绕部92’b在带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图中的下侧)的部分)。此外,输入框架F2的位置可以是对应于卷绕部92’a或者卷绕部92’b的位置。
<数据库打印>
然后,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一样,在打印设备1中,数据库310的记录数据流入模板T的输入框架F1a、F1b和F2,并且进行数据库打印。即,CPU 82将线缆号CN分配到每个输入框架F1a和F1b,并且将插座号JN分配到输入框架F2。然后,CPU 82将线缆号CN打印在由打印带50’的每个输入框架F1a和F1b指定的位置,并且将对应于线缆号CN的插座号JN打印在由输入框架F2指定的位置。因此,CPU 82连续地产生多个打印标签组LC’(参考在下文描述的图19)。
<数据库被打印之后的打印带的外形>
图19图示数据库被打印之后的打印带50’的平面图。
在图19中,借助于模板T’和数据库310打印数据库,因此在打印带50’中连续地产生多个打印标签组LC’。
每个打印标签组LC’包括打印标签L’和被打印在无标签部96’中的插座号JN的打印,打印标签L分离地包括标签主体部91’和卷绕部92’a、92’b,线缆号CN被打印在标签主体部91’中。在每个打印标签组LC’中,线缆号CN被打印在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中,对应于线缆号CN的插座号JN被打印在无标签部96’中的、在标签主体部91’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并且在卷绕部92’a、92’b之间的部分中。此时,第一标签区域16侧的线缆号CN的文本沿着传送方向以直立姿势被打印。第二标签区域17侧的线缆号CN的文本沿着传送方向以旋转180°(度)的倒置姿势被打印。插座号JN的文本沿着传送方向以直立姿势被打印。
在图19所示的实例中,图示了打印带50A的一部分,其中连续地产生以下打印标签组:将“E832”打印在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中作为线缆号CN并且将“T014”打印在无标签部96’中作为插座号JN的打印标签组LC,对应于“线缆号:E832”和“插座号:T014”的记录;将“E866”打印在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中作为线缆号CN并且将“T015”打印在无标签部96’中作为插座号JN的打印标签组LC,对应于“线缆号:E866”和“插座号:T015”的下一记录;以及将“E853”打印在每个标签区域16和17中作为线缆号CN并且将“T016”打印在无标签部96’中作为插座号JN的打印标签组LC,对应于“线缆号:E853”和“插座号:T016”的下一记录。
这里,在特定时间点进行的线缆号CN和插座号JN分别对应于一个第一数据和一个第二数据;已经打印了线缆号CN的标签部95’对应于第一标签部;并且已经打印了线缆号CN和插座号JN的打印标签组LC’对应于第一打印标签组。进一步,在上述特定时间点的下一个时间点进行的线缆号CN和插座号JN分别对应于剩余的一个第一数据和剩余的一个第二数据;打印了线缆号CN的标签部95’对应于第二标签部;并且打印了线缆号CN和插座号JN的打印标签组LC’对应于第二打印标签组。
<第二实施例的效果>
甚至在上述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一样,每个打印标签L’所粘贴的每个线缆19和插座42之间的关联在视觉上是明显的,因此可以改善用户的使用性。
第二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在不背离上述实施例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接下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根据需要省略或者简化其详细描述。
<打印带的结构>
将参考图20描述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打印带的结构。
在图20中,与上述打印带50一样,通过将包括前侧的基础材料和后侧的粘合层的细长矩形形状的粘合片状物520(对应于第二片状物)可剥离地粘贴至细长矩形形状的剥离片状物(未图示,对应于第一片状物)的前表面(对应于第一表面),构造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打印带500(对应于带状物)。
如图20所示,切割线550形成在打印带500中以包围预定的区域,具有用于制备标签部的形状并且通过半切割处理形成。因此,粘合片状物520的该区域的内部是标签部950,而除了标签部950以外的部分(该区域的外部)是无标签部960。在打印带500中,多个标签部950沿着传送方向以预定间隔被设置。
此外,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一样,通过沿着传送方向按预定间隔(与标签部950之间的间隔相同)进行打印,在剥离片状物的后表面上预先形成多个传感器标记M。
标签部950具有大致水平的矩形形状,其中传送方向被设定成纵向方向,并且带宽度方向被设定成横向方向。
通过加热头22,要呈现在打印标签LL(参考在下文中描述的图21)中的打印数据的打印相对于具有上述构造的打印带500的多个标签部950中的每一个而被进行,因此在标签部950中产生多个打印标签LL,打印数据被打印在上述打印标签LL中。
<打印标签的使用图案>
用户使用时,仅仅期望的打印标签LL从剥离片状物沿着切割线55剥离,而允许保留打印带500的粘合片状物520中的无标签部960。通过后表面的粘合层,剥离的打印标签LL被粘贴到用于直接邮寄的、作为粘附体的信封190的前表面。
<问题>
然而,存在使粘贴了多个打印标签LL中的每一个的多个信封190进一步与另一材料(在下文中,适当地称为“相关材料”)相关联的情况。例如,如图21所示,存在以下情况:呈现地址Ad和姓名Na(在下文中,适当地并且集中地称为“目的地Ad和Na”)的每个打印标签LL被粘贴的多个信封190要被分别与多个信封190中的每一个中的多个内容物420(在本实例中,为目录,并且在下文中适当地称为“目录420”)关联。
在图21所示的实例中,目录号KN为“A03”的目录420、目录号KN为“A04”的目录420和目录号KN为“A04”的目录420被制备。然后,呈现“地址:○市○区○123”和“姓名:名古屋太郎様”的打印标签LL所粘贴的信封190中的目录420的目录号KN为“A03”;呈现“地址:△市△区△123”和“姓名:爱知次郎様”的打印标签LL所粘贴的信封190中的目录420的目录号KN为“A04”;呈现“地址:□市□区□123”和“姓名:中部一郎様”的打印标签LL所粘贴的信封190中的目录420的目录号KN为“A05”;并且呈现“地址:☆市☆区☆123”和“姓名:本州二郎様”的打印标签LL所粘贴的信封190中的目录420的目录号KN为“A05”。
在这种情况下,当制备打印标签LL时,其极其方便到可以清楚地并且自说明式地呈现出信封190和作为信封190的内容物的目录420之间的关联。
<本实施例的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打印数据的多个目的地Ad和Na(对应于第一数据)和与多个目的地Ad和Na分别对应的多个目录号KN(对应于第二数据)被存入数据库并储存在操作终端300的HDD 306中,作为数据库3100(参考在下文描述的图22),以此呈现信封190和作为信封190的内容物的目录420之间的关联。
然后,当制备打印标签LL时,在打印设备1中,从数据库3100获取多个目的地Ad和Na以及多个目录号KN,并且连续地产生多个打印标签组LLC(参考在下文描述的图24),其中目的地Ad和Na被打印在标签部950中并且目录号KN被打印在无标签部960中。因此,用户可以将呈现目的地Ad和Na的打印标签LL粘贴至信封190,然后可以插入呈现与目的地Ad和Na对应的目录号KN的目录420,而不发生错误。在下文中,将描述细节。
<数据库>
将参考图22描述数据库3100。
在图21中,多个目的地Ad和Na(地址Ad和姓名Na)以及与多个目的地Ad和Na分别对应的多个目录号KN被储存在数据库3100中。在图22所示的实例中,“地址”域、“姓名”域和“目录号”域被设置在数据库3100中;“地址:○市○区○123,姓名:名古屋太郎様”和“目录号:A03”的记录,“地址:△市△区△123,姓名:爱知次郎様”和“目录号:A04”的记录,“地址:□市□区□123,姓名:中部一郎様”和“目录号:A05”的记录,以及“地址:☆市☆区☆123,姓名:本州二郎様”和“目录号:A05”的记录与目的地Ad和Na对应地设置,如上述图21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用户在操作终端300侧的操作单元302上的操作,包括数据库3100的多个记录(目的地Ad和Na以及目录号KN)的标签制备指令信号被传输至打印设备1,并且被打印设备1接收。
<模板>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当制备打印标签LL时,在打印设备1中,从EEPROM 84进行读取以设定模板。将参考图23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模板设定。此外,在图23中,为了便于理解,打印带500由点划线图示。
在图23中,在本实施例中设定的模板TT中,设置了用于地址Ad的输入框架FA、用于姓名Na的输入框架FB和用于目录号KN的输入框架FC(对应于第二输入框架)。此外,输入框架FA和FB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一输入框架。输入框架FA被布置在与标签部950在带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图中的上侧)的部分对应的位置。输入框架FB被布置在标签部950中的、与输入框架FA在带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图中的下侧)的部分对应的位置。输入框架FC被布置在无标签部960中的、与标签部950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图中的右侧)的适当部分(在本实例中,在带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附近)对应的位置。
<数据库打印>
然后,在本实施例中,在打印设备1中,数据库3100的记录数据(地址Ad、姓名Na和目录号KN)流入模板TT的输入框架FA、FB和FC,并且打印数据库。即,CPU 82将地址Ad分配到输入框架FA,将姓名Na分配到输入框架FB并且将目录号KN分配到输入框架FC。然后,CPU82将地址Ad打印在由打印带500的输入框架FA指定的位置,将姓名Na打印在由输入框架FB指定的位置并且将与目的地Ad和Na对应的目录号KN打印在由输入框架FC指定的位置。因此,CPU 82连续地产生多个打印标签组LLC。
<数据库被打印之后的打印带的外形>
图24图示数据库被打印之后的打印带500的平面图。
在图24中,借助于模板TT和数据库3100打印数据库,因此在打印带500中连续地产生多个打印标签组LLC。
每个打印标签组LLC包括由标签部950形成的打印标签LL。在标签部950中,目的地Ad和Na被打印,并且目录号KN的打印被打印在无标签部960中。在每个打印标签组LLC中,地址Ad沿着传送方向以直立姿势被打印在标签部950的在带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部分中;姓名Na沿着传送方向以直立姿势被打印在标签部950中的、目的地Ad在带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部分中;并且与目的地Ad和Na对应的目录号KN沿着传送方向以直立姿势被打印在带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附近,其在无标签部960中的、标签部950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
在图24所示的实例中,图示了打印带500的一部分。在打印带500中,连续地产生打印标签组LLC。在一个打印标签组LLC中,对应于“地址:○市○区○123”、“姓名:名古屋太郎様”和“目录号:A03”的记录,“○市○区○123”被打印在标签部950中作为地址Ad,“名古屋太郎様”被打印在标签部950中作为姓名Na,并且“A03”被打印在无标签部960中作为目录号KN。在一个打印标签组LLC中,对应于“地址:△市△区△123”、“姓名:爱知次郎様”和“目录号:A04”的下一记录,“△市△区△123”被打印在标签部950中作为地址Ad,“爱知次郎様”被打印在标签部950中作为姓名Na,并且“A04”被打印在无标签部960中作为目录号KN。在一个打印标签组LLC中,对应于“地址:□市□区□123”、“姓名:中部一郎様”和“目录号:A05”的下一记录,“□市□区□123”被打印在标签部950中作为地址Ad,“中部一郎様”被打印在标签部950中作为姓名Na,并且“A05”被打印在无标签部960中作为目录号KN。
<第三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例,用户可以将呈现目的地Ad和Na的打印标签LL粘贴至信封190,然后可以插入呈现与目的地Ad和Na对应的目录号KN的目录420,而不发生错误。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打印标签LL所粘贴的每个信封190和目录420之间的关系在视觉上是明显的,可以改善用户的使用性。
这里,在特定时间点进行的目的地Ad、Na和目录号KN分别对应于一个第一数据和一个第二数据;打印了目的地Ad、Na的标签部950对应于第一标签部;并且打印了目的地Ad、Na和目录号KN的打印标签组LLC对应于第一打印标签组。进一步,在上述特定时间点的下一个时间点进行的目的地Ad、Na和目录号KN分别对应于剩余的一个第一数据和剩余的一个第二数据;打印了目的地Ad、Na的标签部950对应于第二标签部;并且打印了目的地Ad、Na和目录号KN的打印标签组LCC对应于第二打印标签组。
第三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描述,在不背离上述实施例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当在上述描述中使用术语“竖直”、“平行”或者“平面”时,该术语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即,术语“竖直”、“平行”和“平面”分别指的是“大致竖直”、“大致平行”或者“大致平面”,其中允许设计/制造偏差和误差。
当上述描述中使用关于外形或者尺寸的术语“相同”、“相等”或者“不同”时,该术语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即,术语“相同”、“相等”和“不同”分别指的是“大致相同”、“大致相等”或者“大致不同”,其中允许设计/制造偏差和误差。然而,与用作预定的判定标准或者表示预定范围的值相关的术语“相同”、“相等”或者“不同”,例如阈值(见图20的流程图)或者参考值是严格意义上的,与上述情况不同。
在上述描述中,图4中的箭头表示信号流动的实例,但是不限制信号流动方向。
图12所示的流程图不将本发明局限于图示的处理流程,而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技术思路的情况下,在该处理流程上增加/删除步骤和/或重新排列这些步骤。
对上述描述进一步地,上述各种变形和方法可以适当地组合使用。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
[参考标号列表]
1:打印设备
16:第一标签区域
17:第二标签区域
22:加热头(打印部)
23:馈送辊驱动轴
25:压纸辊
28:压力接触辊
50:打印带(带状物)
50':打印带(带状物)
52':粘合片状物(第二片状物)
54:剥离片状物(第一片状物)
54a:表面(第一表面)
55:切割线
55A,B,C:切割线
82:CPU
95:标签部
95':标签部
96:无标签部
96':无标签部
98:箭头
310:数据库
310A:数据库
500:打印带(带状物)
520:粘合片状物(第二片状物)
550:切割线
910:孔眼(折叠线)
950:标签部
960:无标签部
3100:数据库
Ad:地址(第一数据)
CN:线缆号(第一数据)
F1a,b:输入框架(第一输入框架)
F2:输入框架(第二输入框架)
FA,B:输入框架(第一输入框架)
FC:输入框架(第二输入框架)
JN:插座号(第二数据)
KN:目录号(第二数据)
L:打印标签
L':打印标签
LC:打印标签组
LC':打印标签组
LL:打印标签
LLC:打印标签组
Na:姓名(第一数据)
T:模板
T':模板
TT:模板

Claims (4)

1.一种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传送部,所述传送部被构造成传送带状物,所述带状物包含第一片状物和第二片状物,所述第一片状物为细长矩形形状并且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片状物为细长矩形形状并且粘贴至所述第一片状物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片状物包括通过切割线彼此分段的两个标签部和无标签部,所述两个标签部中的每一个标签部具有在所述带状物的纵向方向上布置的第一标签部和第二标签部;
打印部,所述打印部被构造成在由所述传送部传送的所述带状物上进行打印;
获取部,所述获取部被构造成从包括两个第一数据和与所述两个第一数据对应的两个第二数据的数据库中获取所述两个第一数据和所述两个第二数据;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基于所述获取部获取到的所述两个第一数据和所述两个第二数据控制所述传送部和所述打印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产生第一打印标签组和第二打印标签组,所述第一打印标签组包括其上基于一个第一数据进行打印的所述第一标签部,和其上基于与所述一个第一数据对应的一个第二数据进行打印的、邻近所述第一标签部的所述无标签部,所述第二打印标签组包括其上基于剩余的一个第一数据进行打印的所述第二标签部,和其上基于与所述剩余的一个第一数据对应的剩余的一个第二数据进行打印的、邻近所述第二标签部的所述无标签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设定部,所述设定部被构造成设定模板,第一输入框架和第二输入框架被布置在所述模板上;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通过将所述第一数据分配在所述第一框架中和将所述第二数据分配在所述第二框架中以产生所述第一打印标签组和所述第二打印标签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传送部和所述打印部,以在所述第二片状物上打印将所述一个第一数据与所述一个第二数据相关联的图形和将所述剩余的一个第一数据与所述剩余的一个第二数据相关联的图形。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产生:
所述第一打印标签组,其中:
所述一个第一数据的文本沿着正向方向被打印在所述第一标签部的一侧部上;
所述一个第一数据的文本沿着反向方向被打印在所述第一标签部的另一侧部上,所述第一标签部的所述一侧部和所述另一侧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标签部的折叠线彼此面对;并且
所述一个第二数据的文本邻近所述第一标签部沿着所述正向方向被打印在所述无标签部上,所述无标签部到所述第一标签部的所述一侧部比到所述另一侧部更近;和
所述第二打印标签组,其中:
所述剩余的一个第一数据的文本沿着所述正向方向被打印在所述第二标签部的一侧部上;
所述剩余的一个第一数据的文本沿着所述反向方向被打印在所述第二标签部的另一侧部,所述第二标签部的所述一侧部和所述另一侧部相对于所述第二标签部的折叠线彼此面对;并且
所述剩余的一个第二数据的文本邻近所述第二标签部沿着所述正向方向被打印在所述无标签部上,所述无标签部到所述第二标签部的所述一侧部比到所述另一侧部更近。
CN201680031685.3A 2015-09-28 2016-09-12 打印设备 Active CN1080255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9413 2015-09-28
JP2015189413A JP6409727B2 (ja) 2015-09-28 2015-09-28 印刷装置
PCT/JP2016/076801 WO2017056941A1 (ja) 2015-09-28 2016-09-12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5562A true CN108025562A (zh) 2018-05-11
CN108025562B CN108025562B (zh) 2021-02-26

Family

ID=58427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1685.3A Active CN108025562B (zh) 2015-09-28 2016-09-12 打印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14175B2 (zh)
JP (1) JP6409727B2 (zh)
CN (1) CN108025562B (zh)
WO (1) WO20170569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12215A (ja) 2017-06-30 2019-0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ラベル媒体及びカセット
JP2019012214A (ja) 2017-06-30 2019-0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ラベル媒体及びカセット
JP6950472B2 (ja) * 2017-11-08 2021-10-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59975B2 (ja) * 2018-03-30 2021-04-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ラベル媒体及び印刷装置
JP7445193B2 (ja) * 2020-05-15 2024-03-07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ラベル、ラベルの巻き付け方法及びラベルシート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20763B1 (de) * 1993-03-26 1997-08-06 F &amp; O Electronic Systems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drucken von etiketten verschiedener grössen
JP2006281462A (ja) * 2005-03-31 2006-10-19 Brother Ind Ltd ラベル作成装置
CN201134193Y (zh) * 2007-08-29 2008-10-15 庞静 一种布线用标签
JP5392542B2 (ja) * 2009-02-27 2014-01-2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切断印を有した印刷物の作成方法、切断印を有した印刷物の作成プログラムが記憶された記憶媒体
CN103676540A (zh) * 2012-09-20 2014-03-26 卡西欧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标签形成方法、标签形成装置以及标签
CN104364084A (zh) * 2012-05-30 2015-02-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标签打印机以及标签打印系统
CN204215658U (zh) * 2014-08-11 2015-03-18 赵建忠 一种用于垂直走向线缆的打印标签
CN104794986A (zh) * 2014-01-18 2015-07-22 鸿富锦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标签贴纸及其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00657B2 (en) * 1977-07-28 1988-12-07 Inc. Monarch Marking Systems Labelling machines.
US5458423A (en) * 1992-06-11 1995-10-17 Esselte Dymo N.V. Tape cutting apparatus
US5913095A (en) * 1997-08-25 1999-06-15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1178259A (ja) 1997-09-09 1999-03-23 Casio Comput Co Ltd 印刷用テープ
JP2000315434A (ja) * 1999-03-01 2000-11-14 Brother Ind Ltd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を備えたキーボード及びキーボード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4610808B2 (ja) 2001-08-08 2011-01-12 株式会社サトー 貼り合わせタグ
GB0213115D0 (en) * 2002-06-07 2002-07-17 Esselte Nv A label printer
US7534476B2 (en) * 2002-09-16 2009-05-19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Identification badge construction
JP2004114550A (ja) * 2002-09-27 2004-04-15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印字装置
JP2004216833A (ja) * 2003-01-17 2004-08-05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299177A (ja) * 2003-03-31 2004-10-28 Brother Ind Ltd 印刷制御装置及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599827B2 (ja) * 2003-10-31 2010-12-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のデータ処理方法
JP4584003B2 (ja) * 2005-04-07 2010-1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ラベル作成装置のラベル作成方法、およびラベル作成装置
US8075210B2 (en) * 2006-01-19 2011-12-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evice for producing tags for patient wristbands, a system for producing tags for patient wristbands, and a print medium
JP2007328540A (ja) * 2006-06-07 2007-12-20 Brother Ind Ltd 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
JP5321902B2 (ja) * 2009-08-06 2013-10-2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重ね貼りを行うラベルを作成する方法及び重ね貼り用ラベルの作成プログラムが記憶された記憶媒体
US8335748B2 (en) * 2010-06-01 2012-12-18 Pitney Bow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mensional rating of a mailpiece
JP2012037853A (ja) * 2010-08-11 2012-02-23 Ys And Associates Co Ltd ラベルシート、印刷装置
JP2012087853A (ja) 2010-10-19 2012-05-10 Yamazaki Active:Kk 弛み止め締結部材及び弛み止めボルト
JP5772414B2 (ja) * 2011-09-07 2015-09-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文書作成装置、テープ印刷装置、文書作成方法
CN105189128B (zh) 2013-03-21 2017-05-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盒以及带打印装置
JP6178201B2 (ja) * 2013-10-04 2017-08-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188783A (ja) 2013-03-27 2014-10-06 Seiko Epson Corp 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
JP6146564B2 (ja) * 2013-07-22 2017-06-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物作成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20763B1 (de) * 1993-03-26 1997-08-06 F &amp; O Electronic Systems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drucken von etiketten verschiedener grössen
JP2006281462A (ja) * 2005-03-31 2006-10-19 Brother Ind Ltd ラベル作成装置
CN201134193Y (zh) * 2007-08-29 2008-10-15 庞静 一种布线用标签
JP5392542B2 (ja) * 2009-02-27 2014-01-2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切断印を有した印刷物の作成方法、切断印を有した印刷物の作成プログラムが記憶された記憶媒体
CN104364084A (zh) * 2012-05-30 2015-02-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标签打印机以及标签打印系统
CN103676540A (zh) * 2012-09-20 2014-03-26 卡西欧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标签形成方法、标签形成装置以及标签
CN103676540B (zh) * 2012-09-20 2016-04-13 卡西欧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标签形成方法、标签形成装置以及标签
CN104794986A (zh) * 2014-01-18 2015-07-22 鸿富锦精密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标签贴纸及其使用方法
CN204215658U (zh) * 2014-08-11 2015-03-18 赵建忠 一种用于垂直走向线缆的打印标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15739A1 (en) 2018-01-18
JP2017064925A (ja) 2017-04-06
JP6409727B2 (ja) 2018-10-24
CN108025562B (zh) 2021-02-26
US10414175B2 (en) 2019-09-17
WO2017056941A1 (ja) 2017-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5562A (zh) 打印设备
CN107709023B (zh) 带盒及打印装置
CN106553462B (zh) 打印装置及纸张发放方法
US9656486B2 (en) Printer and printing system
CN107851404A (zh) 带及带盒
CN107921795B (zh) 印刷装置及带
US20170253027A1 (en) Printed Matter Producing Device
US20160292541A1 (en) Recording Medium and Label Producing Apparatus
JP4586985B2 (ja) タグラベル編集装置及び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
US10773528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control terminal,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ling method, printing control terminal controll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a
US9114633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an adhesive applying function
CN108340684A (zh) 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CN108656762A (zh)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JP2018505080A (ja) カットオブジェクト製造装置
US10071573B2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8158698A (ja) ラベル作成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7871212B2 (en) Label producing apparatus and label producing system
KR20130079003A (ko) 디지털 프린팅 장비의 프레스 스테이션 장치
JP2010058308A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
JP7304002B2 (ja) 印刷装置
JP2010015461A (ja) 無線タグカートリッジ、タグテープロール製造装置
CN107239016A (zh) 记录介质和图像形成设备
JP2009166253A (ja) プリンタ
WO2010032339A1 (ja) プリンタ
CN104003034B (zh) 封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