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9023B - 带盒及打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盒及打印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709023B CN107709023B CN201680031720.1A CN201680031720A CN107709023B CN 107709023 B CN107709023 B CN 107709023B CN 201680031720 A CN201680031720 A CN 201680031720A CN 107709023 B CN107709023 B CN 10770902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bel
- sheet material
- printing
- band
- tape dr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36—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ortability, i.e. hand-held printers or laptop prin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Abstract
由于容易剥下标签部,所以提高了对于用户便利性。带盒(100)包括壳体(120)和打印带卷(51),所述打印带卷是打印带(50)的卷绕,且容纳于壳体(120)中。打印带(50)包括剥离片材(54)和打印片材(52)。剥离片材(54)呈伸长片状形状的形式,并具有上表面和与上表面相反的下表面。剥离片材(54)具有透光性。打印片材(52)呈伸长片状形状的形式,并被贴到剥离片材(54)的上表面。打印片材(52)包括通过切割线(55)彼此分段的标签部(95)和非标签部(96)。打印片材(52)具有透光性。剥离片材(54)的下表面在与所述切割线(55)邻近的位置处设有标记(56)。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有卷绕有带的带卷的带盒以及对带进行打印的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用于在具有切口的带上打印期望的字符和图形(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带由面侧涂敷有剥离剂的第一片材(基底片材)和被贴到第一片材的面侧表面的条状第一片材(打印片材)构成。第二片材的背侧表面涂覆有粘合剂,并且第二片材的面侧表面经受打印。第二片材通过切口而划分为标签部和非标签部。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580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当使用上述带进行打印时,在第一片材上保留第二片材的非标签部而仅将标签部从第一片材剥除,并贴到被粘附体。但是,取决于切口的形式或第二片材的材料等,可能难以在视觉上区分第二片材上的标签部的剥除位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中能够容易地剥除标签部而提高用户便利性的带盒和打印装置。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发明是一种带盒,该带盒包括:壳体和带卷,带卷是带的卷绕,且容纳于壳体中。带包括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第一片材呈伸长片状形状的形式,并且第一片材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第一片材具有透光性。第二片材呈伸长片状形状的形式,并且第二片材被贴到第一片材的第一表面。第二片材包括通过切割线彼此分段的标签部和非标签部。第二片材具有透光性。第一片材的第二表面在与切割线邻近的位置处设有标记。
根据本发明的卷绕在带卷上的带设有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第二片材通过切割线划分为标签部和非标签部。当用户使用时,在第二片材上保留非标签部而仅将第二片材的标签部从第一片材剥下。
在本发明中,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各自由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并且在第一片材的第二表面(当从标签部侧观察时为后表面)上在切割线附近的位置处预先打印标记。由此,用户能够在通过透光性的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视觉上确认与切割线的位置对应的标记的同时从第一片材剥除标签部。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剥除标签部,因而提高用户便利性。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二发明是一种带盒,该带盒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侧壁部;和带卷,带卷是带的卷绕,且位于壳体中。带包括:第一片材,第一片材呈伸长片状形状的形式,并且第一片材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第二片材,第二片材呈伸长片状形状的形式,并且第二片材被贴到第一片材的第一表面。第二片材包括通过切割线彼此分段的标签部和非标签部。标签部未经受打印,并且在非标签部上在与切割线邻近的位置处设置标记。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三发明是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包括传送部、打印部和控制器。传送部被构造成对带进行传送。带包括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第一片材呈伸长片状形状的形式,并且第一片材具有第一表面,第二片材呈伸长片状形状的形式,并且第二片材被贴到第一片材的第一表面。第二片材包括通过切割线彼此分段的标签部和非标签部。打印部被构造成在由传送部传送的带上进行打印。控制器被构造成对传送部和打印部进行控制,以在第二片材中的非标签部上打印标记。标记被与切割线邻近地打印。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带盒和打印装置,能够容易地剥下标签部,因而提高用户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附接有带盒的打印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示附接有打印装置的带盒的盒支架以及盒支架周围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3是图示带盒的整体外观的立体图。
图4图示表示打印装置和操作终端的功能的功能框图。
图5(a)是图示打印带的外观的平面图,并且图5(b)是沿图5(a)的线Vb-Vb截取的横向横截面图。
图6(a)是图示已打印的打印标签的外观的平面图,并且图6(b)是用于在将打印标签用作P型标签的使用例中说明打印标签的说明图。
图7是用于图示使用例中的P型标签的外观的说明图。
图8(a)是使用时的打印标签的外观的平面图,并且图8(b)是用于在将打印标签用作T型标签的使用例中说明打印标签的说明图。
图9是用于图示使用例中的T型标签的外观的说明图。
图10(a)是图示其中剥离片材具有在其上打印的标记例的打印带的构造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0(b)是图示从图10(a)的打印带提取的打印片材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图10(c)是图示从图10(a)的打印带提取的剥离片材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1(a)是图示其中剥离片材具有在其上打印的另外的标记例的打印带的构造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1(b)是图示从图11(a)的打印带提取的打印片材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图11(c)是图示从图11(a)的打印带提取的剥离片材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2(a)是图示其中剥离片材具有在其上打印的另一标记例的打印带的构造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2(b)是图示从图12(a)的打印带提取的打印片材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图12(c)是图示从图12(a)的打印带提取的剥离片材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3(a)是图示其中剥离片材具有在其上打印的另一标记例的打印带的构造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3(b)是图示从图13(a)的打印带提取的打印片材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图13(c)是图示从图13(a)的打印带提取的剥离片材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4(a)是图示其中剥离片材具有在其上打印的另一标记例的打印带的构造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4(b)是图示从图14(a)的打印带提取的打印片材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图14(c)是图示从图14(a)的打印带提取的剥离片材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5是图示从剥离片材观察的图14(a)的打印带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16(a)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其中剥离片材具有在其上打印的标记例的打印带的构造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6(b)是图示从图16(a)的打印带提取的打印片材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图16(c)是图示从图16(a)的打印带提取的剥离片材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7(a)是图示其中剥离片材具有在其上打印的另一标记例的打印带的构造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7(b)是图示从图17(a)的打印带提取的打印片材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图17(c)是图示从图17(a)的打印带提取的剥离片材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8(a)是图示其中剥离片材具有在其上打印的另一标记例的打印带的构造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8(b)是图示从图17(a)的打印带提取的打印片材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图18(c)是图示从图17(a)的打印带提取的剥离片材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9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在打印装置对标记进行打印的情况下的各部分的尺寸和标记的打印工序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打印装置的CPU所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21是在标记的编辑作业期间在操作终端中的显示单元的显示画面例。
图22是自动省略标记打印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23是在将文本字符打印为标记的情况下的说明图。
图24是在标记的编辑作业期间在操作终端中的显示单元的显示画面例。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下描述中,说明书中的“前”、“后”、“左”、“右”、“上”、“下”将分别指的是附图(如果被图示)中的“前”、“后”、“左”、“右”、“上”、“下”。
随后参照图1~图15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打印机的整体构造>
在图1中,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能够选择性地执行对打印带50的打印和对打印管(未图示)的打印。打印带50相当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带。虽然在以上描述中打印装置1能够执行对打印带50的打印和对打印管的打印这两者,但它可以被构造成仅执行对打印带50的打印。
打印装置1可以使用热敏型、接受器型(receptor type)和层积型等各种类型的带盒100。带盒100相当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带盒。在下文中,打印装置1被假定使用接受器型带盒100。并且,打印装置1可以使用其中在打印带50的打印片材种形成切口以将打印片材划分成标签部和非标签部的类型(冲切标签型)的带盒100和在打印带50的打印片材中没有上述切口的类型的带盒100两者。在图1的例子中,使用冲切标签型的带盒100。
打印装置1具有大致长方体的主体部11和对主体部11的上开口进行开闭的盖体(未图示)。在盖体被附接到主体部11的状态下(图1示出未覆盖的打印装置1),盖体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在主体部11的左端上部。在主体部11的背表面的下部上设置电源连接器12和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13。打印装置1经由与USB连接器13连接的USB线14(参见图4)与操作终端300(参见图4)连接。打印装置1接收在操作终端300中编辑过的打印数据,基于该打印数据对打印带50(参见图2和图3)进行期望的打印。打印装置1和操作终端3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连接。虽然在以上描述中打印装置1被构造成基于操作终端300的操作来执行打印,但它也可以被构造成基于设置于打印装置1中的操作单元的操作来执行打印(所谓独立型)。
在主体部11的上表面的靠近右侧的位置设有盒支架8,该盒支架8具有能够将设有打印带50的带盒100以可装卸方式附接到的凹进形状。在图1中,为了明确构造,带盒100被定位在盒支架8中带盒100的实际安装位置上方。
在主体部11的前表面的靠近右侧的位置设有排出口20。由后述的热敏头22打印之后的打印带50通过排出口20排出,同时该打印带50通过排出口20由后述的压印盘辊25从盒支架8传送到打印装置1的外部。
<装置的内部构造>
将描述打印装置1的内部构造。如图1和图2所示,另外如上所述地,在主体部11的上部设有能够将带盒100以可装卸方式附接到的盒支架8。在盒支架8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的靠近右侧的位置处竖直安装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部件形成的头支架21。在头支架21的右侧表面设置设有发热元件(未图示)的热敏头22(相当于打印部)。热敏头22使用后述的墨带127对由带盒100供给并通过压印盘辊25沿预定的传送路径传送的打印带50进行打印。
在盒支架8的左方竖直安装色带卷取轴125。色带卷取轴125被插嵌于在带盒100中设置的色带卷取辊126的内部,并驱动色带卷取辊126旋转。带盒100还具有被以可旋转方式支撑的墨供给侧辊128。在墨供给侧辊128上卷绕有墨带127。色带卷取辊126被色带卷取轴125驱动而旋转,以从墨供给侧辊128拉出墨带127,并且卷取使用完毕的墨带127。
进给辊驱动轴23(相当于传送部)被竖直安装到头支架21的前方。进给辊驱动轴23是能够以可装卸方式安装到带盒100的进给辊101的轴体。在盒支架8的靠近左方角部的位置竖直安装引导轴24。引导轴24是能够以可装卸方式安装到带盒100的引导孔102的轴体。
在主体部11的盒支架8的下方设置作为步进电动机的驱动电动机66(参见图3)。进给辊驱动轴23以及后述的压印盘辊25通过未图示的多个齿轮而与驱动电动机66连接。随着驱动电动机66的驱动,色带卷取轴125(色带卷取辊126)、进给辊驱动轴23(进给辊101)以及压印盘辊25被旋转。
在盒支架8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的左侧的下支撑表面上设有盒传感器31(参见图4),该盒传感器31具有竖直安装的多个(在本例中是5个)按下传感器突起30。当带盒100被附接到盒支架8时,设置于带盒100中的被检测部110(详细内容后述)面对传感器突起30,并且选择性地按下与带盒100的类型对应(换言之,与打印带50的宽度、颜色的组合对应)的传感器突起30。盒传感器31基于传感器突起30的按下(ON)和非按下(OFF)的组合来输出表示带盒100的类型信息(换言之带宽度和带颜色)的检测信号。
在主体部11的盒支架8的上部外侧设置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臂状的压印盘支架26。压印盘支架26以可轴向摆动的方式被支撑在枢轴部27周围。压印盘辊25和压接辊28以可轴向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压印盘支架26的前端部处。压印盘辊25面对热敏头22,并能够与热敏头22接触和分离。压接辊28面对进给辊101,并能够与进给辊101接触和分离。当压印盘支架26朝向盒支架8侧摆动以将压印盘辊25移动到与热敏头22接触的打印位置时,压印盘辊25通过打印带50按压热敏头22。同时,压接辊28通过打印带50按压进给辊101。在该状态下,随着进给辊101、压印盘辊25以及压接辊28的旋转,带盒100中的打印带50被传送,由此通过热敏头22对打印带50进行打印。
<盒的构造>
参照图2、图3描述带盒100的结构。如图3所示,带盒100具有整体上在平面图中具有带圆角的角部的大致长方体状(箱状)的壳体120。在该壳体120的右表面的前侧设有带供给口103,从该带供给口103拉出打印带50,以便进行供给。并且,在该带供给口103的上部附近设有用于对被预先打印在打印带50上的后述的传感器标记59进行光学性检测的通孔104。
在壳体120的前方侧上部设有带卷支撑孔105,该带卷支撑孔105将卷绕有打印带50的打印带卷51(带卷)以可旋转方式支撑在壳体120内部。如图2所示,打印带50从打印带卷51被拉出,经受通过热敏头22进行的打印,然后被引导到主体部11的排出口20。
在壳体120的前方下表面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设有上述的表示带盒100的类型信息的被检测部110。被检测部110通过在面对设置于主体部11的盒传感器31的5个传感器突起30的下表面上形成的插入孔111和表面部112的组合,来表示带盒100的类型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被检测部110对包括带盒100中的打印带50的宽度和颜色信息在内的带盒100的类型信息进行规定。
插入孔111是圆形的孔部,并且当带盒100被附接到盒支架8时,插入孔111作为不会按下传感器突起30的非按下部发挥作用,使得面对插入孔111的传感器突起30处于非按下状态。表面部112在带盒100被附接到盒支架8时作为按下传感器突起30的按下部发挥作用,使得面对表面部112的传感器突起30处于按下状态。
<用于打印机和操作终端的控制系统>
将参照图4对用于相应的打印装置1和操作终端300的控制系统进行描述。
如图4所示,打印装置1设有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具有包括CPU82的控制电路80(相当于控制器)。在控制电路80中,ROM83、EEPROM84、RAM85以及I/O接口81经由数据总线而连接到CPU82。另外,也可以取代EEPROM84而使用闪存器等非易失性存储器。
ROM83存储控制打印装置1需要的各种程序(例如用于执行图20的处理流程的过程的控制程序等)。CPU82基于存储于该ROM83的程序而进行各种运算和处理。
EEPROM84以非易失性方式存储有与打印带50相关的各种信息(例如将盒传感器31基于插入孔111和表面部112的状态获得的各种检测结果与带盒100的类型信息关联的相关信息)。由此,CPU82相对于关于附接到盒支架8的带盒100的检测结果来参照该相关信息,由此取得当前附接的带盒100的类型信息。
RAM85临时性地存储由CPU82进行的各种运算的结果。
I/O接口81被连接到热敏头驱动电路61、电动机驱动电路62、操作单元63、显示单元64、光学传感器65以及盒传感器31。
热敏头驱动电路61控制热敏头22的驱动。
电动机驱动电路62控制驱动电动机66的驱动。由此,如上所述经由齿轮(未图示)向用于压印盘辊的齿轮以及用于传送辊的齿轮(未图示)传递旋转驱动力,以使压印盘辊25以及进给辊101旋转。
光学传感器65经由在带盒100的壳体120中形成的通孔104而向打印带50投射传感器光,并且检测其反射光的有/无以由此检测该打印带50的传送状态。特别是,当在打印带50上打印传感器标记59时,能够检测带的传送方向位置(详细内容后述)。
如图4所示,操作终端300设有具有CPU301的控制系统。CPU301被连接到操作单元302(第一输入部、第二输入部)、显示单元303、RAM304、ROM305以及HDD306。
操作终端300经由USB线14而与打印装置1连接,并且因此能够与打印装置1交换信号。
通过存储于HDD306的OS(Operation System,操作系统)310来进行操作终端300的基本控制,并且在OS310上执行存储于HDD306中的应用程序320。使用该应用程序320,操作者对操作终端300中的操作单元302进行操作,从而形成用于在打印装置1中将形成的打印标签200上进行打印的打印数据,并将所形成的打印数据发送到打印装置1。即,通过用户对操作单元302的操作,向打印装置1输出包括打印数据在内的预定的标签形成指示。然后,在打印装置1中,经由电动机驱动电路61和驱动电动机66来驱动压印盘辊25和进给辊101,并且从打印带卷51抽出打印带50。与此同步地,热敏头22的多个发热元件经由热敏头驱动电路61而被选择性地发热,并且对于被递送并传送的打印带50进行基于打印数据的打印。其后,从其上形成有印字的打印带50手动剥除卷绕部90(详细内容后述)和标签主体部91(详细内容后述),由此生成具有预定的印字的打印标签200(参见图6)。可以如下进行上述剥除。即,通过设置于主体部11的排出口20附近的刀具29(参见图19)将其上形成有印字的打印带50切断成预定的长度并从排出口20排出,从该排出的预定的长度的打印带50剥除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当对未图示的刀具按钮进行操作时使用于切断打印带50的刀具29工作。
<打印带的构造和打印标签的使用例>
图5图示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打印带50。图5(a)是后述的标记和内部印字均未打印在其上的打印带50的平面图。在图5(a)中,左右方向被定义为带传送方向。图5(b)是从图5(a)中的箭头Vb-Vb的方向上观察时的横截面图。
如图5(b)的部分放大横截面图中所示,本例的打印带50包括在厚度方向上依次从顶部层叠的打印片材52和剥离片材54。打印片材52包括设置于其上侧(参见其中定义上下方向的图5(b)的部分放大图)的基材52B,并且通过热敏头22在基材52B的打印表面上形成印字。打印片材52还包括在基材52B的下方的粘合剂层52A。剥离片材54以能容易剥下的方式贴到粘合剂层52A。即,打印片材52以可剥下的方式贴到剥离片材54的上表面(相当于第一表面)。另外,剥离片材54相当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第一片材,打印片材52相当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第二片材。
在本实施例中,对打印带50预先施加半切操作,以便形成P型标签92(后述)或T型标签93(后述)。如图5(b)的部分放大横截面图中所示,该半切操作是在打印带50的打印片材52中形成切割线55的处理,由此获得所谓的冲切标签。如图5(a)的平面图所示,该半切操作被施加成围绕预定区域,因此允许该区域中的打印片材52从打印带50自由地剥离。在本实施例中,打印片材52的将被剥除的部分被称为“标签部95”,并且打印片材52的剩余部分被称为“非标签部96”。
标签部95包括卷绕部90(相当于第二标签部)和标签主体部91(相当于第一标签部)。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组包括两个卷绕部90和一个标签主体部91的多个组沿该打印带50的长度方向预先形成。两个卷绕部90被分别形成为在传送方向(换言之,带纵向方向(下同))上伸长的大致矩形形状并且与打印带50的宽度方向彼此平行地排列。在两个卷绕部90的传送方向上游设置被形成为具有宽的宽度的大致矩形形状的一个标签主体部9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打印装置1对标签主体部91的内部区域施加预定的印字(参见印字R1、R2等)。
将使用图10和图14描述图5中的标记57A和传感器标记59。
<作为P型标签、T型标签的使用形式>
图6、图7是图示将从打印带50剥除的打印标签200(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用作P型标签92(后述)的情况的视图。在图6中,标签主体部91具有在图中上下方向上彼此连接的第一标签区域16和第二标签区域17。第一标签区域16和第二标签区域17具有在图中的左右方向上伸长的相同矩形形状。第一标签区域16具有在其上由打印装置1形成印字R1的第一打印表面16a。第二标签区域17具有在其上由打印装置1形成印字R2的第二打印表面17a。在图示的例子中,作为印字R1,字符串“ABC”以右侧对齐状态打印在第一打印表面16a的上下方向的中央。并且,作为印字R2,字符串“XYZ”以在左右方向上180°(倒转)姿势且右侧对齐打印在第二打印表面17a的上下方向的中央。
当使用标签主体部91和卷绕部90时,将图6(a)所示的打印标签200从打印带50剥除。随后,如图6(b)所示,卷绕部90在以上下方向为轴向方向的圆管状或线缆状的被粘附体19(在下文中,根据需要将被粘附体19称为“线缆19”)的周围卷绕,使得该卷绕部90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被贴到线缆19并且然后被折叠(参见图6(a)中的白箭头)。之后,卷绕部90的两端部的背表面(粘合剂层52A)被贴到彼此。
其后,将第一标签区域16和第二标签区域17之间的边界线(图中的点划线)山形折叠,以使第一标签区域16和第二标签区域17的背表面(粘合剂层52A)贴到彼此。此时,将折叠并贴合的卷绕部90的前端(图示右端)插入相应的第一标签区域16和第二标签区域17的纵向方向一端(图示左端)之间。结果,形成P型标签92。
由此,如图7(a)和图7(b)所示,重叠的第一标签区域16和第二标签区域17从贴到线缆19的卷绕部90突出。即,包括线缆19的整体形状变成“P”型。图7(a)图示从正面侧(第一标签区域16侧)观察时,被贴到线缆19的P型标签92的外观。如图所示,在第一标签区域16中,作为印字R1,字符串“ABC”以直立姿势打印在第一打印表面16a上,使得与卷绕部90相反的端部(字符串“ABC”的后端)对齐。
图7(b)图示从背侧(第二标签区域17侧)贴到线缆19的P型标签92的外观。如图所示,在第二标签区域17中,作为印字R2,字符串“XYZ”以直立姿势打印在第二打印表面17a上,使得与卷绕部90相反的端部(字符串“XYZ”的前端)对齐。
另外,还可以将上述打印标签200用作T型标签93。图8、图9是图示将从打印带50剥除的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用作T型标签93的情况的视图。在P型标签92中,将卷绕在线缆19上的卷绕部90的两端的被折叠并贴合的前端插入相应的第一标签区域16和第二标签区域17的纵向方向一端之间(参见图6)。另一方面,在T型标签93的情况下,如图8(a)和图8(b)所示,将卷绕在线缆19上的卷绕部90的两端的被折叠并贴合的前端插入相应的第一标签区域16和第二标签区域17的纵向方向中央的自由侧端(上下两侧的边缘部)之间。
由此,如图9(a)和图9(b)所示,重叠的第一标签区域16和第二标签区域17的纵向方向与线缆19的纵向方向平行。即,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形成T型。
无论是P型标签92还是T型标签93,在上述使用形式下准备一个卷绕部90是足够的。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有效地使用打印带50的宽度方向,包括一个备用卷绕部90在内的两个卷绕部90与一个标签主体部91一起形成为一组。可以将一个卷绕部90用于除作为备用之外的其他用途。
<本实施例的特征>
如上所述,打印带50的打印片材52通过切割线55被划分成实际经受打印的标签部95和非标签部96。在用户使用时,非标签部96被保留在剥离片材54上而仅将标签部95从剥离片材54剥除。此时,取决于切割线55的形式或者打印片材52的材料,可能难以在视觉上确认打印片材52上的标签部95的剥除位置。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由透光性的材料形成打印片材52和剥离片材54。另外,在剥离片材54上与切割线55对应的位置(包括在平面图中与切割线55重叠的位置和从该位置稍微分离的位置)附近预先打印标记。下面,将描述标记的细节。
<第一标记例>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打印片材52和剥离片材54每一个均由例如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材料形成(打印片材52的粘合剂层52A也具有透光性),由此,打印带50整体在其厚度方向上是透光的。
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打印带50中,以与通过半切操作形成的打印片材52的切割线55大致对应的布置在剥离片材54的下表面上打印标记。
图10(a)是表示其中在剥离片材54上打印标记57A的打印带50的结构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图10(b)是图示仅图10(a)所示的打印带50的打印片材52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0(c)是图示仅图10(a)所示的打印带50的剥离片材54的示意性平面图。如使用图5(a)所述,在打印片材52上形成构成相应的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的轮廓的打印片材的切割线55(参见图10(b))。如图10(c)所示,在从上方(图中近前侧)观察时,标记57A被打印在剥离片材54的下表面(图中远侧的表面,相当于第二表面)上,以便与切割线55在形状和布置上对应。在本例中,标记57A被打印在平面图中与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对应的区域内。
标记57A例如在打印带50的工厂生产阶段被预先打印在剥离片材54的下表面上。此时,如上所述,由于剥离片材54由透光性的材料形成,所以如图10(c)所示从剥离片材54的上方(图中近前侧)能够以透视方式视觉上确认标记57A。
打印带50通过将具有图10(b)所示的构造的打印片材52层叠在具有图10(c)所示的构造的剥离片材54而形成(参见图中的白箭头)。由于不仅剥离片材54由透光性的材料形成,打印片材52也由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如图10(a)所示,甚至从打印带150的上方(图中近前侧)也能够以透视方式视觉上确认标记57A。其结果是,看起来标记57A与形成于打印片材52的上表面(图中近前侧上的表面)的切割线55重叠(或接触)。由此,如上所述,当在使用时从打印片材52剥除标签部95(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时,用户能够在通过透光性的剥离片材54和打印片材52视觉上确认与切割线55对应的标记57A的同时将标签部95剥除。
对于标记57A来说被打印成大致指示切割线55的位置就是足够的,因此,在本例中,在图示的范围中打印共计12个标记57A,使得当以透视方式观察时指示每一个矩形的标签部95(两个卷绕部90和一个标签主体部91)的四个角部。虽然针对每一个标签部95打印四个标记,但是针对每一个标签部95打印的标记的数目也可以是两个(如图14所示)或三个(在这种情况下,从四个标记中省略任意一个标记)。
在本例中,各标记57A具有大致L状(其类似于日语引用标记)形状。但是,虽然未特别进行图示,但各标记57A也可以具有例如方括号形状(“[”或者“]”)或粗体黑方头括号形状。各标记57A的带纵向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的端部被打印在与对应的切割线55相同的位置。详细地说,如图10(a)的放大图中所示,标签主体部91的右上角部打印的标记57A具有在带纵向方向一侧的第一端部(在图示的例子中是端部57a)和带横向方向一侧的第二端部(在图示的例子中是端部57b)。另一方面,标签部95(具体而言,在图示的例子中的标签主体部91)具有在带纵向方向一侧在带横向方向上延伸以与放大图中的角部连接的第一边(在图示的例子中是边55a)。标签部95还具有在带横向方向一侧在带纵向方向上延伸以与放大图中的角部连接的第二边(在图示的例子中是边55b)。标记57A的第一端部57a被打印在平面图中与边55a相同的位置(带纵向方向位置),标记57A的第二端部57b被打印在与边55b相同的位置(带横向方向位置)。换句话说,标记57A被打印成使得标记57A的角部与标签部95(具体而言,标签主体部91)的角部重合,即,使得其角部被打印在与标签部95的角部相同的位置。虽然以上是在图10(a)中图示的标签主体部91的右上角部上打印标记57A的例子,但其他11个标记57A与对应的标签部95(卷绕部90或标签主体部91)的角部和边也具有相同的位置关系。
<第二标记例>
图11(a)~图11(c)图示另一标记例。在该例中,也与第一例同样地在剥离片材54的下表面打印标记57B。与图10(a)~图10(c)同样地,图11(a)是图示其中在剥离片材54上打印标记57B的打印带50的结构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1(b)是示出仅图11(a)所示的打印带50的打印片材52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图11(c)是图示仅图11(a)所示的打印带50的剥离片材54的示意性平面图。
与使用图10(a)~图10(c)所述同样地,构成相应的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的轮廓的矩形的切割线55被形成在打印片材52上(参见图11(b))。如在图11(c)中所示,在本例中,每一个标记57B被打印于剥离片材54的下表面上,以包括直边部57Bb和斜边部57Ba,其中直边部57Bb在平面图中与构成矩形切割线55的每一个边的大部分重合,斜边部57Ba将矩形切割线55的每一个角部倒角。而且在本例中,标记57B被打印在平面图中与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对应的区域内,并且与第一例中同样地在打印带50的工厂生产阶段进行打印。与第一例中同样地,打印带50通过将具有图11(b)所示的构造的打印片材52层叠在具有图11(c)所示的构造的剥离片材54上形成(参见图中的白箭头)。
在本例中,当在使用时从打印片材52剥除标签部95(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时,用户能够在通过剥离片材54和打印片材52而视觉上确认大致指示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各自的矩形轮廓的角部的位置的标记57B的斜边57Ba的同时,从矩形的角部开始剥除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
<第三标记例>
图12(a)~图12(c)表示又一标记例。在该例中,也与以上例子同样地在剥离片材54的下表面打印标记57C。与图10(a)~图10(c)以及图11(a)~图11(c)同样地,图12(a)是图示其中在剥离片材54上打印标记57C的打印带50的结构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2(b)是图示仅图12(a)所示的打印带50的打印片材52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图12(c)是图示仅图12(a)所示的打印带50的剥离片材54的示意性平面图。
与使用图10(a)~图10(c)所述同样地,构成相应的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的轮廓的矩形的切割线55被形成在打印片材52上(参见图12(b))。如在图12(c)中所示,在本例中,每一个标记57C被打印于剥离片材54的下表面上,以包括直边部57Cb和翻卷部57Ca,其中直边部57Cb在平面图中与构成矩形切割线55的每一个边的大部分重合,翻卷部57Ca具有像卷起的角部的形状(表示每一个矩形的四个角部中的一个角部的翻卷)。而且在本例中,标记57C被打印在平面图中与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对应的区域内,并且与以上例子中同样地在打印带50的工厂生产阶段进行打印。与以上例子中同样地,打印带50通过将具有图12(b)所示的构造的打印片材52层叠在具有图12(c)所示的构造的剥离片材54上形成(参见图中的白箭头)。
在本例中,当在使用时从打印片材52剥除标签部95(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时,用户能够在通过剥离片材54和打印片材52而视觉上确认与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各自的矩形轮廓的角部的位置大致对应的标记57C的翻卷部57Ca的同时,从矩形的角部开始剥除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
<第四标记例>
图13(a)~图13(c)图示再一标记例。在该例中,也与以上例子同样地在剥离片材54的下表面打印标记57D。与图10(a)~图10(c)同样地,图13(a)是图示其中在剥离片材54上打印标记57D的打印带50的结构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3(b)是图示仅图13(a)所示的打印带50的打印片材52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图13(c)是图示仅图13(a)所示的打印带50的剥离片材54的示意性平面图。
与使用图10(a)~图10(c)所述同样地,构成相应的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的轮廓的矩形的切割线55被形成在打印片材52上(参见图13(b))。与在以上例子中同样地,标记57D被打印于剥离片材54的下表面上(例如在打印带50的工厂生产阶段)。如在图13(c)中所示,标记57D包括用于两个卷绕部90中的每一个的箭头57Da和箭头57Db,并且包括用于一个标签主体部91的箭头57Dc、箭头57Dd和箭头57De。箭头57Da在与卷绕部90对应的区域的外部指示矩形的四个角部中的一个角部。箭头57Db在与卷绕部90对应的区域的外部指示矩形的四边中的一条边。箭头57Dc在与标签主体部91对应的区域内部指示矩形的四个角部中的一个角部。箭头57Dd在与标签主体部91对应的区域的外部指示四个角部中的与箭头57Dc指示的角部不同的一个角部。箭头57De在与标签主体部91对应的区域外部指示矩形的四边中的一条边。与以上例子同样地,打印带50通过将打印片材52层叠在剥离片材54上形成,其中打印片材52具有由图13(b)所示的构造并且剥离片材54具有由图13(c)所示的构造(参见图中的白箭头)。
在本例中,当在使用时从打印片材52剥除标签部95(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时,用户能够在视觉上确认箭头57Da、57Dc或57Dd以及箭头57Db或57De的同时,从矩形的角部或边开始剥除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在此,通过透明性的剥离片材54和打印片材52,箭头57Da、57Dc或57Dd与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各自的矩形轮廓的角部的位置对应,并且箭头57Db或57De与矩形的边的位置对应。
<第五标记例(标记与传感器标记一起打印的情况)>
在本例中,在其上打印标记57的剥离片材54的下表面上预先打印在传送打印带50时用于定位控制的传感器标记59。即,如图14(a)~图14(c)所示,在剥离片材54的下表面上打印每一个与图10(a)和图10(c)所示同样的具有大致L状(其类似于日语引用标记)形状的标记57A。与图10(a)~图10(c)同样地,图14(a)是图示其中在剥离片材54上打印标记57A的打印带50的结构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4(b)是示出仅图14(a)所示的打印带50的打印片材52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图14(c)是图示仅图14(a)所示的打印带50的剥离片材54的示意性平面图。
与图10(a)~图10(c)中所示同样地,构成相应的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的轮廓的矩形的切割线55被形成在打印片材52上(参见图14(b))。,如在图14(c)中所示,在本例中,与图10(c)的例子不同,标记57A被打印于剥离片材54的下表面上,以仅与矩形的标签部95(两个卷绕部90和一个标签主体部91)的四个角部中在带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即,图中的上侧)的两个角部对应,并且不被打印在与在带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即,图中的下侧)的两个角部对应的位置。即,在图示的范围中打印共计6个标记57A。与以上例子同样地,打印带50通过将具有图14(b)所示的构造的打印片材52层叠在具有图14(c)所示的构造的剥离片材54上而形成(参见图中的白箭头)。
此时,如图3所示,具有以上构造的打印带50以使剥离片材面对在带盒100的壳体120的侧壁部121(参见图3)中形成的通孔104的方式被传送经过通孔104。即,如图14(a)和图14(c)以及作为从剥离片材54侧观察时的示意性说明图的图15所示,通孔104被形成在侧壁部121中,以面对在传送打印带50时的传感器标记59的移动路径。
在打印带50的剥离片材54上的随着传送打印带50而以面对方式经过通孔104的宽度方向区域Wa内,以预定的间距预先打印传感器标记59。传感器标记59是具有大致相同的大小和形状的黑色实心标记(即,与每一个标记57形状不同)。在图3中,为了清楚说明传感器标记59与通孔104的位置关系,通过网格区域示意性地示出了一个传感器标记59的位置。在打印装置1中,光学传感器65(参见图4)经由通孔104而光学性地检测传感器标记59,并且CPU82基于来自光学传感器65的检测结果顺序检测标签主体部91的传送位置,从而在传送打印带50时实现打印带50的定位控制(在此省略详细的控制内容)。
图5图示图10(a)、图11(a)、图12(a)、图13(a)和图14(a)所示的打印带中图14(a)所示的例子的打印带50。如图5所示,假定带纵向方向一侧(图中的右侧)的端部和传感器标记59的带纵向方向同一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是d1,在打印带50的带纵向方向上排列的标签主体部91之间距离d1是相同的。换句话说,例如,对于图示的两个标签主体部91和91,左侧标签主体部91(相当于第一标签部)的带纵向方向一侧的端部与对应的传感器标记59(相当于第一传感器标记)的带纵向方向同一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d1),与右侧标签主体部91(相当于第二标签部)的带纵向方向一侧的端部与对应的传感器标记59(相当于第二传感器标记)的带纵向方向同一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d1)彼此相等。每一个传感器标记59在带纵向方向上的长度e1比每一个标记57A在带纵向方向上的长度e2长。
在带纵向方向上,标记57A被设置成与传感器标记59的带宽度方向中心CLs不重叠,特别是在本例中,在带纵向方向上,标记57A被设置成与传感器标记59的整个区域不重叠(参见图5和图15)。换句话说,还基于传感器标记59与通孔104之间的上述位置关系,标记57A被设置成在带纵向方向上与通孔104的带宽度方向中心CLk不重叠,特别是在本例中,标记57A被设置成在带纵向方向上与通孔104的整个区域不重叠(参见图15)。
这具有如下意义。即,当任何标记57A被打印在传感器标记59的宽度方向区域Wa内(即,打印带50以面对方式经过通孔104的宽度方向区域内),光学传感器65可能将标记57A错误地检测为传感器标记59。因此,如图15所示,标记57A被打印成不被设置在传感器标记59的宽度方向区域Wa内,由此能够避免错误检测。
在图15中图示的上下卷绕部90的上侧卷绕部90落在传感器标记59的宽度方向区域Wa外部,因此即使当在与矩形的全部四个角部对应的位置处都打印标记57A时也不发生错误检测的问题。但是,在本例中,考虑到美观,与下侧卷绕部90同样地仅在与两个角部对应的位置处打印标记57A。
<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例中,剥离片材54和打印片材52每一个均由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并且在剥离片材54的下表面上在切割线55附近的位置处预先打印标记57A、标记57B、标记57C、标记57Da或标记57Db(下文中,统称为“标记57”)。因此,用户能够在通过透光性的剥离片材54和打印片材52而视觉上确认与切割线55的位置对应的标记57的同时从剥离片材54剥除标签部95。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剥除标签部95,因而提高用户便利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标签部95具有矩形形状,并且标记57A、57B、57C和57Da每一个均指示标签部95的角部。这允许从角部开始容易地剥除矩形标签部95。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标记57A、57B、57C和57Da被定位在标签部95的角部处。这允许清楚地指示标签部95的角部的位置。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标记57A具有L形(其类似于日语引用标记)。这允许清楚地指示标签部95的角部位置、形状和方向。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针对每一个标签部95打印两个或更多的标记57。这允许用户大致掌握标签部95的大小,因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剥除。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标签部95具有矩形形状,并且标记57Db每一个均指示标签部95的边。这允许从边开始容易地剥除大致矩形的标签部95。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标记57A、标记57B和标记57C被打印在与标签部95对应的区域内。这允许清楚地指示标签部95的区域,因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剥除。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剥离片材54上打印用于光学检测的传感器标记59(参见图5和图14)。这允许打印装置1使用光学传感器64检测传感器标记59的有/无。因此,能够掌握打印带50的传送状态或标签部95的位置。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标记57A被打印成在带纵向方向上与传感器标记59的带宽度方向中心CLs不重叠。另外,标记57A被打印成在带纵向方向上与通孔104的带宽度方向中心CLk不重叠。如上所述,这能够防止光学传感器65将标记57A错误地检测为传感器标记59,由此能够提高检测精度。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标记57A被打印成在带纵向方向上与整个传感器标记59不重叠。另外,标记57A被打印成在带纵向方向上与整个通孔104不重叠。这能够最可靠地防止光学传感器65的错误检测。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标记59的形状与每一个标记57的形状不同。这也能够提高光学传感器65的检测精度。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标记57D每一个均是指示卷绕部90或标签主体部91的角部或边的箭头。这允许能够使指示对象(角部或边)的位置是清楚的。
将参照图16~图18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适当地省略或简化其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在打印片材52上与切割线55对应的位置附近(包括与切割线55重叠的位置和从该重叠位置稍微分离的位置两者)预先打印标记。下面将描述本实施例中标记的细节。
<第六标记例>
在本实施例中,在通过半切操作形成的切割线55附近的位置,在打印片材52的上表面上打印标记。
图16(a)是图示其中在打印片材52上打印标记56A的打印带50的结构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6(b)是图示仅图16(a)所示的打印带50的打印片材52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图16(c)是图示仅图16(a)所示的打印带50的剥离片材54的示意性平面图。如使用图5(a)在上文中所述地,构成相应的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的轮廓的切割线55被形成在打印片材52上(参见图16(b))。另外,以大致围绕矩形切割线55的外周的形状和布置在上表面(图中近前侧的表面)上打印标记56A。在本例中,标记56A被打印在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的外部。
因此,该标记56A在例如打印带50的工厂生产阶段被预先打印在打印片材52的上表面上。此时,标记56A被打印在标签部95(具体而言,是标签主体部91)的外部,即,非标签部96,以便不会对打印装置1在尚未形成印字的标签部95(具体而言,是标签主体部91)上进行的打印操作产生影响。即,每一个标记56A都被打印于打印片材52(具体而言,是非标签部96)的上表面上,以包括围绕部56Aa和箭头部56Ab,其中围绕部56Aa围绕矩形切割线55的除了其一个角部以外的大部分外周(换句话说,对在与切割线55稍微分离的位置的外周加上边框),并且箭头部56Ab(在从切割线55分离的位置)指示一个角部。打印带50通过将具有图16(b)所示的构造的打印片材52层叠在具有图16(c)所示的构造的剥离片材54上而形成(参见图中的白箭头)。
因此,通过打印带50的以上构造,当在使用时从打印片材52剥下标签部95(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时,用户能够在视觉上确认与打印片材52上的切割线55的位置对应的标记56A的同时将标签部95剥除。另外,标记56A具有指示矩形的标签部95(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的边的围绕部56Aa,从而允许用户掌握标签部95的形状,并因而可靠地剥除标签部95。
<第七标记例>
图17(a)~图17(c)图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标记例。在本例中,与第六例中同样地,在打印片材52(具体而言,是非标签部96)的上表面上打印标记56B。与图16(a)~图16(c)同样地,图17(a)是图示其中在打印片材52上打印标记56B的打印带50的结构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7(b)是图示仅图17(a)所示的打印带50的打印片材52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图17(c)是图示仅图17(a)所示的打印带50的剥离片材54的示意性平面图。
与使用图16(a)~图16(c)所述同样地,构成相应的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的轮廓的矩形的切割线55被形成在打印片材52上(参见图17(b))。如在图17(b)中所示,在所示范围中,在每一个矩形的标签部95(两个卷绕部90和一个标签主体部91)的四个角部的外周侧打印共计12个标记56B,以指示该四个角部。尽管在该例子中,针对每一个标签部95打印四个标记56B,但是针对每一个标签部95打印的标记的数目可以是两个(与图14所示同样地)或三个(在这种情况下,从四个标记中省略任意一个标记)。
在本例中,标记56B每一个均具有大致L状(其类似于日语引用标记)形状。但是,虽然未特别进行图示,但各标记56B也可以具有例如方括号形状(“[”或者“]”)或粗体黑方头括号形状。而且,在本例中,标记56B例如在打印带50的工厂生产阶段被预先打印在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的外部。与以上例子同样地,打印带50通过将具有图17(b)所示的构造的打印片材52层叠在具有图17(c)所示的构造的剥离片材54上而形成(参见图中的白箭头)。
在本例中,当在使用时从打印片材52剥除标签部95(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时,用户能够在视觉上确认对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每一个的矩形轮廓的角部大致上进行指示的标记56B的同时,从矩形的角部开始容易地剥除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
<第八标记例>
图18(a)~图18(c)图示再一标记例。在该例中,与以上例子同样地,在打印片材52(具体而言,是非标签部96)的上表面上打印标记56C。与图16(a)~图16(c)同样地,图18(a)是图示其中在打印片材52上打印标记56C的打印带50的结构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8(b)是图示仅图18(a)所示的打印带50的打印片材52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图18(c)是图示仅图18(a)所示的打印带50的剥离片材54的示意性平面图。
与使用图16(a)~图16(c)同样地,构成相应的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的轮廓的矩形的切割线55被形成在打印片材52上(参见图18(b))。本例的标记56C被打印在打印片材52的上表面上(例如在打印带50的工厂生产阶段)。标记56C包括用于两个卷绕部90中的每一个的箭头56Ca和箭头56Cb,并且包括用于一个标签主体部91的箭头56Ca和箭头56Cb。箭头56Ca在与卷绕部90或标签主体部91对应的区域的外部指示矩形的四个角部中的一个角部。箭头56Cb在与卷绕部90或标签主体部91对应的区域的外部指示矩形的四边中的一条边。与以上例子同样的,打印带50通过将具有图18(b)所示的构造的打印片材52层叠在具有图18(c)所示的构造的剥离片材54而形成(参见图中的白箭头)。
在本例中,当在使用时从打印片材52剥除标签部95(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时,用户能够在视觉上确认指示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每一个的矩形轮廓的角部的位置的箭头56Ca或者指示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每一个的矩形轮廓的边的位置的箭头56Cb的同时,从矩形的角部或边开始容易地剥该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
<第二实施例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标记56被预先打印于打印片材52的非标签部96上切割线55附近的位置处。由此,用户能够在视觉上确认标记56的同时从剥离片材54剥除标签部95(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剥除标签部95,因而提高用户便利性。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标签部95具有矩形形状,并且箭头部56Ab、标记56B和箭头56Ca每一个指示对应的标签部95(卷绕部90或标签主体部91)的角部。这允许使指示对象(角部)的位置是清楚的,因此允许从角部开始容易地剥除矩形的标签部95。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标记56B具有L形(其类似于日语引用标记)。这允许清楚地指示标签部95的角部位置、形状和方向。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针对每一个标签部95打印两个或更多的标记56。这允许用户大致掌握标签部95的大小,因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剥除。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标签部95具有矩形形状,并且围绕部56Aa或箭头56Cb指示对应的标签部95(卷绕部90或标签主体部91)的边。这允许使指示对象(边)的位置是清楚的,因此允许从边开始容易地剥除大致矩形的标签部95。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围绕部56Aa具有对一个矩形的切割线55加上边框的矩形形状。这允许在视觉上使将被剥除的矩形的标签部95的形状是清楚的。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标记56被打印在从切割线55分离的位置处。因此,在剥除后的标签部95(卷绕部90或标签主体部91)中不存在标记56,从而允许提高标签部的美观度。
接着,将参照图19~图24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适当地省略或简化其详细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在打印带50上未打印标记56和标记57,而是通过打印装置1对打印带50重新打印标记。即,通过热敏头22在打印片材52的上表面(打印表面)上打印标记56或标记57。同时,在标签主体部91上与标记56或标记57一起形成上述印字R1、R2。
在下文中,假定将图16(a)所示的标记56A以及图6及图7所示的印字R1和R2形成在打印带50上。
由于打印装置1的结构原因,需要研究用于标记56A的打印工序的适当方式。即,例如,假定如下情况,如图19所示,即通过打印装置1使用上述方法将印字R1和R2与标记56A一起打印在打印带50上,从而形成包括两个卷绕部90(相当于第二标签部)、一个标签主体部91(相当于第一标签部)以及围绕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的非标签部96的一个打印标签200。在这种情况下,在打印装置1中,必然会在沿打印带50的传送路径设置的热敏头22和刀具29之间形成某种程度的分隔距离Lhc。因此,在形成的打印标签200的后端(位于比标签主体部91稍靠传送方向上游处)到达面对刀具29的位置时的时间点,紧跟在该打印标签200之后首先形成的(换句话说,接着形成的打印标签)打印标签200的一部分(在图示的例子中是卷绕部90)已经经过面对热敏头22的位置。其结果是,无法对已经过热敏头22的部分(在图示的例子中是卷绕部90)打印标记56A。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对首先形成的打印标签200(图19中的左侧的打印标签200)的两个卷绕部90、90和一个标签主体部91(相当于在先的一个标签组)的切割线55附近的位置打印标记56A的同时,对下一打印标签200(图19中的右侧的打印标签200)的两个卷绕部90、90和一个标签主体部91(相当于紧跟其后的标签组)的切割线55附近的位置打印标记56A(参见图19所示的状态)。反复进行以上工序的结果是,当在一个打印标签200(在该打印标签200中,在上一次打印中已经结束对卷绕部90、90的标记打印)上进行打印时,进一步,对一个打印标签200的标签主体部91进行打印(在本例中是标记56A的打印以及印字R1和R2的打印),并且对紧随其后的打印标签200的两个卷绕部90、90进行打印(在本例中是标记56A的打印)。
<打印装置所执行的控制过程>
图20图示打印装置1的CPU82为了实现以上打印工序而执行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图20中图示的流程图例如当将形成一个打印标签200的指示输入到打印装置1时开始。
在步骤S105中,CPU82经由驱动电路62向驱动电动机66输出控制信号,以从打印带卷51开始抽出打印带50,即开始进行打印带50的传送。
之后,在步骤S110中,CPU82判定打印带50的传送位置是否到达标签主体部91的打印区域开始位置。换句话说,判定标签主体部91的打印区域开始位置是否到达面对热敏头22的位置。当打印带50的传送位置尚未到达标签主体部91的打印区域开始位置时,不满足判定,并且CPU82在继续传送皮带的同时循环待机。通过公知的方法基于由光学传感器65对传感器标记59的检测定时检测打印带50的传送位置。
另一方面,当打印带50的传送位置到达标签主体部91的打印区域开始位置时,满足步骤S110的判定,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115。
在步骤S115中,CPU82经由驱动电路61向热敏头22输出控制信号,从而将与标签主体部91的切割线55对应的标记56A的打印以及针对标签主体部91内部的印字R1和R2(下文中,仅简称为“内部印字”)的形成并行进行。
之后,在步骤S120中,CPU82判定打印带50的传送位置是否到达与下一打印标签200的卷绕部90的打印区域开始位置。当打印带50的传送位置尚未到达卷绕部90的打印区域开始位置时,不满足判定,并且CPU82在继续传送皮带的同时循环待机。
另一方面,当打印带50的传送位置到达卷绕部90的打印区域开始位置时,满足步骤S120的判定,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125。
在步骤S125中,CPU82经由驱动电路61向热敏头22输出控制信号,以打印与卷绕部90对应的标记56A。
之后,在步骤S130中,CPU82判定打印带50的传送位置是否到达切断位置。换句话说,CPU82判定在步骤S115中打印的标签主体部91和在步骤S125中打印的卷绕部90之间的预定部位(切断位置)是否到达面对刀具29的位置。当打印带50的传送位置尚未到达切断位置的情况下,不满足判定,并且CPU82在继续传送皮带的同时循环待机。
另一方面,当打印带50的传送位置到达切断位置时,满足步骤S130的判定,并且处理前进到步骤S135。
在步骤S135中,CPU82经由驱动电路62停止驱动电动机66的驱动而停止打印带50的传送。
接着,在步骤S140中,CPU82显示指示打印完成的信息和催促使用者通过切断按钮的操作将打印带50切断的消息,并且该流程结束。
<操作终端的显示画面的例子>
在本实施例中,打印装置1用于在打印带50上打印标记,使得使用者能够可选地编辑与标记相关的打印方式(标记的有/无、标记的形状等)。能够通过使用例如在操作终端300中启动的应用程序320(参见图4),将该打印方式的编辑与标签主体部91内的内部印字的编辑一起进行。
图21图示在通过应用程序320进行编辑期间的操作终端300的显示单元303上的显示画面303A的例子。在该图21所示的例子中,显示画面303A设有用于选择对内部印字进行编辑的内部打印编辑模式的“内部打印编辑”按钮303a1和用于选择编辑标记的标记编辑模式的“标记编辑”按钮303a2。在图示的例子中,使用者适当地操作操作终端300的操作单元303以对显示画面303A上的指针C进行移动并点击“标记编辑”按钮303a2,由此选择标记编辑模式。
当因此选择了标记编辑模式时,如图所示显示出以图形方式显示标记的“标记”按钮303b1和将标记显示为文本(详细内容后述)的“文本”按钮303b2。在图示的例子中,使用者以如上所述方式对指针C进行移动并点击“标记”按钮303b1。同时,在显示画面303A上还显示用于不打印标记的“无标记”按钮303b3。
当“标记”按钮303b1因此被操作时,如图所示,显示出用于选择具有围绕部56Aa的标记56A的按钮303c1、用于选择具有大致L状(其类似于日语引用标记)的标记56B的按钮303c2、用于选择具有方括号(“[”或者“]”)的标记(未图示)的按钮303c3以及用于选择箭头56C作为标记的按钮303c4。在图示的例子中,使用者以上述方式对指针C进行移动并点击按钮303c2。
根据按钮303c2的点击,在画面303A的下部预览显示将被打印的标记56B的布局。在本实施例中,以反映被发送到打印装置1的对画面303A的编辑结果的方式(换句话说与预览显示对应的方式)执行标记56或标记57的打印。
虽然没有包含在以上的操作内容和显示内容中,但当选择标记编辑模式并且点击“标记”按钮303b1或“文本”按钮303b2时,可以适当显示例如标记位置设定按钮。另外,根据该按钮的点击可以设定对应的标签部95(卷绕部90或标签主体部91)中的标记形成位置。这允许使用者可选地规定标记56或标记57的有/无、位置和形状。
<自动省略标记形成的情况>
在基于画面303A的编辑中,当“无标记”按钮303b3未被点击时(当“标记”按钮303b1或“文本”按钮303b2被点击时),原则上来说能够打印任何形式的标记。但是,当例如根据使用者的编辑而在标签主体部91的内部打印与标记56A类似的形式的印字R3(将标签主体部91的外边缘加上边框的框形状)时,如图22(a)所示,将与标记相似的印字重叠在该标记上,使得难以区分标记和印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2(b)所示,可以在CPU82的控制下(与点击操作无关)自动省略用于该标签主体部91的标记56A的打印。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避免由于非常彼此重叠引起的在相似图形(框形状印字R3和标记56A)之间的视觉混淆。
<使用文本字符的标记例>
在本实施例中,标记并不限于根据按钮303b1的点击生成的图形标记(标记56,标记57),也可以将文本字符作为标记来进行打印。例如,如图23所示,在各标签部95(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的切割线55的外周附近打印标记文本58(在图示的例子中是“请从此处剥下”),由此同时能够剥除指示标签部95的信息并且能够示出用作剥除起点的切割线55的位置。
标记文本58的内容可以从通过应用程序320预先准备的多个固定句型中选择,或者使用者可以任意输入内容。另外,用于标记文本58的固定句型可以预先在应用程序320中以多种语言准备。图24图示这种情况下的显示单元303上的显示画面303B的例子。在该图24中,显示画面303B设有与设置在画面303A中的类似的“内部打印编辑”按钮303a1和“标记编辑”按钮303a2。在图示的例子中,使用者以上述方式对指针C进行移动并点击“标记编辑”按钮303a2,由此选择标记编辑模式。
当因此选择“标记编辑”模式的情况下,与画面303A的情形同样地显示“标记”按钮303b1、“文本”按钮303b2和“无标记”按钮303b3。在图示的例子中,使用者以上述方式对指针C进行移动并且点击“文本”按钮303b2。
当因此选择“文本”按钮303b2时,显示用于将固定句型以日语显示的“日语”按钮303c5、用于将固定句型以英语显示的“英语”按钮303c6、用于将固定句型以法语显示的“法语”按钮303c7、用于将固定句型以德语显示的“德语”按钮303c8以及用于将固定句型以中文显示的“中文”按钮303c9等。在图示的例子中,使用者以上述方式对指针C进行移动并点击“英语”按钮303c6。
根据按钮303c6的点击,在画面303B的下部预览显示有将使用英语打印标记文本58的布局。如从图23和图24的预览显示之间的对比可以看出,以日语显示的标记文本58被改变成英语。与上述内容同样地,以反映被发送到打印装置1的对画面303B的编辑结果的形式(换句话说,以与预览显示对应的方式)执行英语标记文本58的打印。
在以上例子中,通过根据操作终端300的显示单元303上的显示进行的操作单元302的操作来进行编辑;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在打印装置1侧进行编辑。即,在打印装置1的显示单元64中显示相同的内容,并且通过根据显示进行的打印装置1的操作单元63的操作来进行编辑。该情况下的操作单元63相当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第一输入部和第二输入部。
固定句型所使用的语言可以通过使用者对画面303B的手动操作来可选地选择,但不限于此。即,根据例如该操作终端300的OS310上设定的使用语言、产品(连接到操作终端300的打印装置1)的目的地/规格信息而自动地进行设定。为了使标记文本58的语言与OS310上的使用语言匹配,应用程序320可以用于取得与OS310上的使用语言相关的语言信息并自动地设定语言。进而,同样在这种情况下,打印装置1的CPU82可以取代应用程序320。即,CPU82可以自动取得在打印装置1的系统中设定的使用语言和该打印装置1的目的地/规格信息,并根据该取得信息而自动地进行语言设定。该情况下的CPU82相当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取得部。在任一情况下,在打印装置1的CPU82的控制下来执行对使用该设定的语言的标记文本58的打印。因此,在没有使用者的设定操作的情况下,能够以与该打印装置1的使用状态对应的语言自动地打印标记文本58。
<第三实施例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打印装置1的CPU82的控制下,在打印片材52上,在非标签部96的切割线55附近的位置处打印标记56或标记57。由此,用户能够在视觉上确认标记56或标记57的同时从剥离片材54剥除标签部95(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实现剥除,因此提高用户便利性。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根据对标签主体部91的打印内容来规定标记56或标记57的有/无和形状。这能够在标签主体部91的内部的印字内容和围绕标签主体部的标记56或57之间进行平衡。
<其他>
在以上的说明中,将被用作P型标签92或T型标签93的形成为大小彼此不同的矩形的卷绕部90和标签主体部91的组合作为标签部,但不限于此。虽然未特别进行图示,但标签部的形状也可以是矩形以外的形状,或者可以使用仅一种类型的标签部。
在以上的说明中,当使用术语“竖直”、“平行”或“平面”时,该术语并不以严格的意义使用。即,术语“竖直”、“平行”和“平面”分别指“实质上竖直”、“实质上平行”或“实质上平面”,其中允许设计/制造公差和误差。
在以上的说明中,当使用关于外观或大小的术语“相同”、“相等”或“不同”时,该术语并不以严格的意义使用。即,术语“相同”、“相等”和“不同”分别指“实质上相同”、“实质上相等”或“实质上不同”,其中允许设计/制造公差和误差。
但是,以上述内容不同,关于用作例如阈值(参见图20的流程图)或基准值的预定的判定基准或者表示预定范围的值的术语“相同”、“相等”、或“不同”是以严格的意义使用的。
在以上说明中,图4中的箭头表示信号流的一例,并不限制信号流方向。
图20所示的流程图并不将本发明限制为所示的处理流程,并且在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技术思想的情况下,可以对处理流程进行步骤的添加/删除和/或重新排列。
此外,可以适当组合上述各种变形例和方法以加以利用。
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通过进行各种变化来实施。
附图标记列表
1 打印装置
8 盒支架
11 主体部
22 热敏头(打印部)
23 进给辊驱动轴(传送部)
50 打印带(带)
51 打印带卷(带卷)
52 打印片材
53 粘合剂层
54 剥离片材
55 切割线
56 标记(标记)
57 标记
58 标记文本(标记、文本字符)
59 传感器标记
63 操作单元(第一输入部、第二输入部)
64 显示单元
65 光学传感器
66 驱动电动机
80 控制电路(控制器)
82 CPU
90 卷绕部(第二标签部)
91 标签主体部(第一标签部)
92 P型标签
93 T型标签
95 标签部
96 非标签部
100 带盒
104 通孔
120 壳体
121 侧壁部
200 打印标签
300 操作终端
302 操作单元(第一输入部、第二输入部)
303 显示单元
310 OS
320 应用程序(取得部)
Claims (31)
1.一种带盒,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带供给口;和
带卷,所述带卷是带的卷绕,且容纳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带包括:
第一片材,所述第一片材呈伸长片状形状的形式,所述第一片材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片材具有透光性;以及
第二片材,所述第二片材呈伸长片状形状的形式,并且所述第二片材被贴到所述第一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片材包括通过切割线彼此分段的标签部和非标签部,所述第二片材具有透光性,所述第一片材的所述第二表面在与所述切割线邻近的位置处设有标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标记具有与所述切割线相符地定位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标签部是矩形形状,所述标记表示所述标签部的成角角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标记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标签部的第一边对准,并且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标签部的第二边对准,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限定所述标签部的所述成角角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盒,其中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限定所述标记的成角角部,所述标记的所述成角角部与所述标签部的所述成角角部对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标记呈L形引用标记、角括号和粗括号中的一种的形式。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盒,其中针对作为单数的所述标签部设置至少两个标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标签部是矩形形状,所述标记表示所述标签部的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标记位于与所述标签部对应的区域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第一片材的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用于光学检测的传感器标记;
其中所述第二片材的所述标签部包括在所述带的纵向方向上彼此排列的第一标签部和第二标签部;
其中所述传感器标记包括在所述带的所述纵向方向上彼此排列的第一传感器标记和第二传感器标记;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标签部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感器标记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一端之间的距离等于在所述第二标签部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传感器标记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一端之间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标记在所述带的所述纵向方向上与所述传感器标记的中心偏置定位,所述中心位于所述带的宽度方向中心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标记在所述带的所述纵向方向上与所述传感器标记移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传感器标记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标记的在所述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大。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侧壁部,所述侧壁部具有通孔,所述通孔与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片材的所述第二表面处的所述传感器标记的移动路径相符地定位;并且
其中所述标记在所述带的所述纵向方向上与所述通孔的中心偏置,所述中心位于所述带的宽度方向中心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侧壁部,所述侧壁部具有通孔,所述通孔与被设置在所述第一片材的所述第二表面处的所述传感器标记的移动路径相符地定位;并且
其中所述标记在所述带的所述纵向方向上与所述通孔偏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传感器标记的形状与所述标记的形状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标记是箭头。
18.一种带盒,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侧壁部,并且所述壳体设有带供给口;和
带卷,所述带卷是带的卷绕,且位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带包括:
第一片材,所述第一片材呈伸长片状形状的形式,并且所述第一片材具有第一表面;以及
第二片材,所述第二片材呈伸长片状形状的形式,并且所述第二片材被贴到所述第一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片材包括通过切割线彼此分段的标签部和非标签部,所述标签部未经受打印,并且在所述非标签部上在与所述切割线邻近的位置处设置标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标签部是矩形形状,所述标记表示所述标签部的成角角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标记呈L形引用标记、方括号和粗黑透镜状括号中的一种的形式。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带盒,其中针对作为单数的所述标签部设置至少两个标记。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标签部是矩形形状,所述标记表示所述标签部的边。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标记具有将矩形形状的所述切割线框住的矩形形状。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标记是箭头。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带盒,其中所述标记离开所述切割线定位。
26.一种打印装置,包括:
传送部,所述传送部被构造成对带进行传送,所述带包括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所述第一片材呈伸长片状形状的形式,并且所述第一片材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片材呈伸长片状形状的形式,并且所述第二片材被贴到所述第一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片材包括通过切割线彼此分段的标签部和非标签部;
打印部,所述打印部被构造成在由所述传送部传送的所述带上进行打印;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对所述传送部和所述打印部进行控制,以在所述第二片材中的所述非标签部上打印标记,所述标记被与所述切割线邻近地打印,
其中所述第二片材的所述标签部包括多个标签组,所述多个标签组在由所述传送部提供的传送方向上排列,每一个所述标签组包括单个第一标签部和位于所述第一标签部的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的至少一个第二标签部;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对所述传送部和所述打印部进行控制,从而当在与对在先标签组的所述第一标签部进行限定的所述切割线邻近的位置上打印所述标记时,在与对所述在先标签组的后续的另一个标签组的所述第二标签部进行限定的所述切割线邻近的位置上打印所述标记。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传送部和所述打印部:在所述第一标签部上进行打印,并且取决于所述第一标签部上的打印内容,确定是否打印所述标记以及是否改变所述标记的形状。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对所述传送部和所述打印部进行控制:在所述第一标签部上打印的所述打印内容中包含将所述第一标签部的轮廓框住的框形状的情况下,停止打印所述标记。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打印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输入部,所述第一输入部被构造成由操作者输入关于有或没有所述标记的内容、所述标记的位置以及所述标记的形状的指令;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对所述传送部和所述打印部进行控制,基于通过所述第一输入部输入的所述指令进行打印。
30.一种打印装置,包括:
传送部,所述传送部被构造成对带进行传送,所述带包括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所述第一片材呈伸长片状形状的形式,并且所述第一片材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片材呈伸长片状形状的形式,并且所述第二片材被贴到所述第一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片材包括通过切割线彼此分段的标签部和非标签部;
打印部,所述打印部被构造成在由所述传送部传送的所述带上进行打印;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对所述传送部和所述打印部进行控制,以在所述第二片材中的所述非标签部上打印标记,所述标记被与所述切割线邻近地打印,
其中所述标记是文本字符;
所述打印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输入部,所述第二输入部被构造成输入关于由操作者指令的表达所述文本字符的语言的指令;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对所述传送部和所述打印部进行控制,进行用与输入到所述第二输入部的指令内容对应的所述语言来表达所述文本字符的打印。
31.一种打印装置,包括:
传送部,所述传送部被构造成对带进行传送,所述带包括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所述第一片材呈伸长片状形状的形式,并且所述第一片材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片材呈伸长片状形状的形式,并且所述第二片材被贴到所述第一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片材包括通过切割线彼此分段的标签部和非标签部;
打印部,所述打印部被构造成在由所述传送部传送的所述带上进行打印;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对所述传送部和所述打印部进行控制,以在所述第二片材中的所述非标签部上打印标记,所述标记被与所述切割线邻近地打印,
其中所述标记是文本字符;
所述打印装置进一步包括取得部,所述取得部被构造成规定表达所述文本字符的语言;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器对所述传送部和所述打印部进行控制,用与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语言数据对应的所述语言来打印所述文本字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46727A JP6507906B2 (ja) | 2015-07-24 | 2015-07-24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装置 |
JP2015-146727 | 2015-07-24 | ||
PCT/JP2016/070992 WO2017018247A1 (ja) | 2015-07-24 | 2016-07-15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09023A CN107709023A (zh) | 2018-02-16 |
CN107709023B true CN107709023B (zh) | 2019-10-01 |
Family
ID=5777306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31720.1A Active CN107709023B (zh) | 2015-07-24 | 2016-07-15 | 带盒及打印装置 |
CN201620751373.7U Active CN205890251U (zh) | 2015-07-24 | 2016-07-15 | 带盒及打印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751373.7U Active CN205890251U (zh) | 2015-07-24 | 2016-07-15 | 带盒及打印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350917B2 (zh) |
EP (1) | EP3326827B1 (zh) |
JP (1) | JP6507906B2 (zh) |
CN (2) | CN107709023B (zh) |
WO (1) | WO201701824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65377B2 (ja) * | 2015-03-31 | 2018-08-0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JP6507906B2 (ja) | 2015-07-24 | 2019-05-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装置 |
JP2018146645A (ja) * | 2017-03-01 | 2018-09-2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テープロール、及び、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
JP2018171870A (ja) * | 2017-03-31 | 2018-11-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及び媒体並びに印刷物作成プログラム |
JP2019012214A (ja) * | 2017-06-30 | 2019-01-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ラベル媒体及びカセット |
USD865861S1 (en) * | 2017-07-31 | 2019-11-05 | Brother Industries, Ltd. | Tape cartridge for tape printing machine |
JP2019026739A (ja) * | 2017-07-31 | 2019-02-2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媒体 |
JP7110569B2 (ja) * | 2017-09-21 | 2022-08-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
JP7555178B2 (ja) * | 2018-09-28 | 2024-09-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媒体 |
CN114055958B (zh) | 2018-11-06 | 2023-02-28 | 大数据奥尼尔公司 | 打印机设备和用于操作包括打印头的打印机设备的方法 |
CN109940628B (zh) * | 2019-02-14 | 2021-08-24 |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贴有离型纸的海绵块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JP7283111B2 (ja) | 2019-02-21 | 2023-05-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JP7329171B2 (ja) * | 2019-03-26 | 2023-08-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媒体 |
JP7409161B2 (ja) * | 2020-03-06 | 2024-01-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890251U (zh) * | 2015-07-24 | 2017-01-1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带盒及打印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05353A (ja) * | 1997-10-06 | 1999-04-20 | Denshi Insatsu Kikaku:Kk | ラベルプリンタによるラベル印刷方法 |
JP4610808B2 (ja) * | 2001-08-08 | 2011-01-12 | 株式会社サトー | 貼り合わせタグ |
JP2004114550A (ja) * | 2002-09-27 | 2004-04-15 | Brother Ind Ltd | テープ印字装置 |
JP2010008944A (ja) * | 2008-06-30 | 2010-01-14 | Sato Knowledge &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stitute | 銘板ラベル |
JP5392542B2 (ja) * | 2009-02-27 | 2014-01-22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テープ印刷装置、切断印を有した印刷物の作成方法、切断印を有した印刷物の作成プログラムが記憶された記憶媒体 |
-
2015
- 2015-07-24 JP JP2015146727A patent/JP6507906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7-15 EP EP16830352.7A patent/EP3326827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7-15 CN CN201680031720.1A patent/CN107709023B/zh active Active
- 2016-07-15 CN CN201620751373.7U patent/CN205890251U/zh active Active
- 2016-07-15 WO PCT/JP2016/070992 patent/WO201701824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
- 2017-09-28 US US15/718,216 patent/US10350917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5-22 US US16/419,512 patent/US1089443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890251U (zh) * | 2015-07-24 | 2017-01-1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带盒及打印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894433B2 (en) | 2021-01-19 |
US10350917B2 (en) | 2019-07-16 |
EP3326827A4 (en) | 2019-05-01 |
US20180015749A1 (en) | 2018-01-18 |
JP6507906B2 (ja) | 2019-05-08 |
EP3326827B1 (en) | 2022-05-04 |
JP2017024329A (ja) | 2017-02-02 |
CN205890251U (zh) | 2017-01-18 |
US20190270324A1 (en) | 2019-09-05 |
WO2017018247A1 (ja) | 2017-02-02 |
CN107709023A (zh) | 2018-02-16 |
EP3326827A1 (en) | 2018-05-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09023B (zh) | 带盒及打印装置 | |
CN205890236U (zh) | 带及带盒 | |
CN108538186B (zh) | 非暂时性存储介质、标签生成方法和标签打印机 | |
CN106553462B (zh) | 打印装置及纸张发放方法 | |
EP3370222A1 (en) | Tape, tape roll and tape cartridge | |
CN203439359U (zh) | 自动贴标机 | |
CN1847011B (zh) | 数据制作装置及其数据制作方法、以及片处理装置 | |
JP2010167754A (ja)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
CN107921796A (zh) | 带处理装置以及带处理方法 | |
CN108025562B (zh) | 打印设备 | |
TWI248042B (en) |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tape printing method | |
JP2006159490A (ja) | テープ作成装置 | |
JP2008272994A (ja) | 補強用テープ及び印刷装置 | |
CN106486004A (zh) | 带 | |
CN108529340A (zh) | 带、带卷和带盒 | |
JP5104424B2 (ja) | ラベル作成装置 | |
CN108528058A (zh) | 标签生成设备、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和标签切割处理的方法 | |
JP6195224B2 (ja) | 印字データ編集プログラム | |
CN100387432C (zh) | 带处理装置及带处理装置的带处理方法 | |
CN100423946C (zh) | 薄料处理装置 | |
JP6936967B2 (ja) | 印刷物作成装置 | |
US20180250972A1 (en) | Tape, Tape Roll, and Tape Cartridge | |
JP2008083293A (ja) | 単語カード、単語カード編集装置及び単語カード作成装置 | |
JP4501749B2 (ja) | シート材切断装置、シート材及びシートカセット | |
JP2010235312A (ja)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