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1335A - 後處理裝置及後處理系統 - Google Patents

後處理裝置及後處理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1335A
TW201831335A TW107100642A TW107100642A TW201831335A TW 201831335 A TW201831335 A TW 201831335A TW 107100642 A TW107100642 A TW 107100642A TW 107100642 A TW107100642 A TW 107100642A TW 201831335 A TW201831335 A TW 20183133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ug
sheet
index
forming
po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0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5523B (zh
Inventor
増成一茂
渡辺研一
土屋志
木村邦昭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Gradco日本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272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5440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468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901072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945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0832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Gradco日本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Gradco日本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1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13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5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552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3/00Forming counted batches in delivery pile or stream of articles
    • B65H33/04Forming counted batches in delivery pile or stream of articles by inserting marker slips in pile or stre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4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securing together articles or webs, e.g. by adhesive, stitching or stap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可根據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而作成索引頁,並可作成包含印有文書的紙頁及形成有突耳的索引頁之一疊紙頁。本發明之後處理裝置係具備有在紙頁上印出索引標題之印刷部501,印刷部501係可根據文書作成軟體所具有的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按照要附加於文書的索引標題格式資訊而在紙頁上印出索引標題,以作成索引頁。

Description

後處理裝置及後處理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用來作成包含印有文書的紙頁(sheet)及形成有突耳(tab)的索引頁(index sheet)之一疊紙頁之後處理裝置及後處理系統。
以往,在將複數張之一疊紙頁裝訂成冊之際,存在有在一疊紙頁穿孔然後加以裝釘起來者、或用針穿線裝訂起來者、或將一疊用紙的中央裝釘起來之以所謂的騎馬釘方式裝訂起來者、或在一疊用紙的背部塗佈接著劑之以所謂的膠裝方式裝訂起來者、或以裝釘膠帶將之裝釘起來者等各種裝訂成冊之方式。
另外,在例如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饋給索引突耳紙的索引頁,並將之插入文書紙頁之間之插入機構。在例如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在紙頁端部形成切縫,然後拉開切口將之反折作為突耳之技術。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15244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3-4051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9-175725號公報
如上所述,雖有各種方法將一疊紙頁裝訂成冊,但並沒有按照附加於文書的索引標題格式資訊將索引標題印在索引突耳上而作成索引頁,然後將此索引頁插入而裝訂成冊之技術。雖然有單純地將索引頁插入之作法,但只是單純地將索引頁插入來做紙頁的區分而已。
本發明係有鑑於如上所述的先前技術的現況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提供一種可根據文書作成軟體所具有的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而作成索引頁之後處理裝置以及作成包含印有文書的紙頁及形成有突耳的索引頁之一疊紙頁之後處理系統。
為了解決前述的課題,並達成上述的目的,本發明係構成為如下之形態。
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發明係一種後處理裝置,具備有在紙頁上印出索引標題之印刷部,前述印刷部係可根據文書作成軟體所具有的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按照要附加於文書的索引標題格式資訊而在紙頁上印出索引標題,以作成索引頁。
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發明係一種後處理裝置,具備有:在紙頁上印出索引標題之印刷部;以及在印有索引標題之紙頁作出突耳(tab)之突耳作成部, 前述印刷部係根據文書作成軟體所具有的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按照要附加於文書之索引標題格式資訊而在紙頁上印出索引標題,前述突耳作成部係在印有索引標題之紙頁作出突耳。
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印刷部係印出包圍前述索引標題且作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之切入印之導引線,前述突耳作成部係沿著導引線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將因切開線而形成之反折突耳反折並將之設於紙頁端部。
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具備有:用來設定索引標題格式之設定操作部,前述設定操作部係藉由選擇而優先於前述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而設定索引標題格式,前述印刷部係根據前述設定操作部的索引標題格式的設定,在前述紙頁的突耳印出索引標題。
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係在要裝訂成冊的紙頁設定目錄的印刷,並且在每張前述紙頁的突耳設定目錄的印刷。
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設定操作部係 在要裝訂成冊的紙頁設定目錄的印刷,並且在每張前述紙頁的突耳設定目錄的印刷。
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發明的後處理裝置係具備有:搬送依據文書作成軟體而印刷有圖像之紙頁之紙頁搬送部;在索引頁的突耳印出索引標題之印刷部;以及在複數張之紙頁之間插入前述索引頁之處理部;前述印刷部係根據前述文書作成軟體所具有的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按照要附加於文書的索引標題格式資訊而在前述索引頁的突耳印出索引標題。
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具備有:用來設定索引標題格式之設定操作部,前述設定操作部係藉由選擇而優先於前述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而設定索引標題格式,前述印刷部係根據前述設定操作部的索引標題格式的設定,在前述索引頁的突耳印出索引標題。
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或8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係在要裝訂成冊的紙頁設定目錄的印刷,並且在每張前述索引頁的突耳設定目錄的印刷。
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設定操作部係 在要裝訂成冊的紙頁設定目錄的印刷,並且在每張前述索引頁的突耳設定目錄的印刷。
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0項中任一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具備有:供給前述索引頁之索引頁供給部,前述索引頁供給部係供給預先形成有突耳之前述索引頁。
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0項中任一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具備有反折突耳作成部,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在紙頁的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將因前述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並將之設於前述紙頁的端部而作成具有突耳之索引頁,前述索引頁供給部係供給由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所作成之前述索引頁。
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具有:在紙頁端部形成折線以作為要形成反折突耳時的反折基準之折線形成手段;用來在前述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之衝切刃;以及以前述折線作為基準而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 反折之反折手段。
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具有:用來在前述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之衝切刃;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之反折手段;以及在使反折突耳與紙頁端部重疊之狀態下將兩者壓著之壓著手段。
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具備有:使將反折突耳接著於前述紙頁端部之接著劑附著之附著手段,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具有:用來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之衝切刃;以及將反折突耳反折且利用接著劑使之固著於紙頁端部之固著手段。
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具有: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來供反折突耳插穿過之I字形的切開孔之切入手段;用來在前述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 切開線之衝切刃;以及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並將之插入前述I字形的切開孔而設置反折突耳之插入手段。
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具有: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來供反折突耳的局部反折部插穿過並卡扣住之卡扣開口之卡扣開口形成手段;用來在前述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以及局部反折部的外緣之衝切刃;以及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並使前述局部反折部卡扣於前述卡扣開口之反折手段。
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具有:用來在前述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之衝切刃;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之反折手段;以及在使反折突耳與紙頁端部重疊之狀態下利用黏著膠帶(tape)將反折突耳黏貼住之膠帶黏貼手段。
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具有:用來在前述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 切開線之衝切刃;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之反折手段;以及在使反折突耳與紙頁端部重疊之狀態下利用釘書針(staple)將反折突耳固定之膠帶固定手段。
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具有:用來在前述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之衝切刃;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之反折手段;以及在使反折突耳與紙頁端部重疊之狀態下進行按壓以形成腰部之腰部形成手段。
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具備有:在所插入的紙頁端部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入手段;將所形成的反折突耳的外緣導引到反折位置之導引手段;以及在將所插入的紙頁端部從前述插入部拉出之際,將所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而將之設於前述紙頁端部之突耳反折手段。
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 前述切入手段係由在初始位置與反折突耳的外緣形成位置之間做往復運動之衝頭(punch)所構成,前述導引手段係由在初始位置與導引位置之間做往復運動之導引桿(guide bar)所構成,前述衝頭在初始位置時前述導引桿也在初始位置,當前述衝頭移動到反折突耳的外緣形成位置時,前述導引桿會連動而移動到導引位置。
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突耳反折手段係由將紙頁端部插入至插入部之滾輪對所構成,在將所插入的紙頁端部從前述插入部拉出之際,前述滾輪對將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加以按壓,而將反折突耳設於前述紙頁端部。
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至23項中任一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具備有決定要形成反折突耳之紙頁的設定位置之定位桿。
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具備有:檢測紙頁之紙頁檢測手段;使定位桿移動之桿移動手段;以及根據紙頁的檢測資訊控制前述桿移動手段而使定位桿移動,以使形成前述反折突耳之位置變化之控制手段。
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 範圍第12至25項中任一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由包含馬達之驅動源、或包含手動轉桿之驅動源所驅動。
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發明的後處理裝置係具備有:裝載形成有圖像的紙頁之底托盤(base tray);以及將裝載於前述底托盤上之一疊紙頁裝訂起來之裝訂部;其中,在將形成有前述圖像之紙頁搬送至前述底托盤之搬送路徑中配備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至26項中任一項記載之反折突耳作成部。
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係具備有:使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移動到作成突耳之作成位置及不作成突耳之待機位置之移動手段。
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移動手段係根據要作成反折突耳之位置資訊來使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的作成位置變化。
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至29項中任一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在從圖像形成裝置搬送來的紙頁、或從專用紙頁供給裝置搬送來的紙頁作出反折突耳。
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至30項中任一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在 圖像形成裝置中在紙頁之要作成反折突耳之位置進行突耳印字,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根據來自前述圖像形成裝置之突耳印字資訊,在做過突耳印字之紙頁作出反折突耳。
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至30項中任一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係具備有在反折突耳印字之突耳印字印表機(printer)。
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至30項中任一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係具備有在反折突耳貼上印字紙條之印字紙條黏貼裝置。
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將具有用來形成突耳之突耳形成刃之刃單元固定於裝置本體。
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使具有用來形成突耳之突耳形成刃之刃單元可相對於裝置本體而裝拆,而可依據突耳的形狀來更換前述刃單元。
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係具備裝置本體,前述裝置本體係具有使前述刃單元的突耳形成刃作動之操作部,且前述裝置本體係構成為可開啟,在使前述裝置本體開啟之狀態下,設置及更換前述刃 單元。
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係具備裝置本體,前述裝置本體係具有使前述刃單元的突耳形成刃作動之操作部,且前述裝置本體係構成為具有可插入部,在前述裝置本體的可插入部,設置及更換前述刃單元。
申請專利範圍第38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至36項中任一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構成為可藉由設置及更換前述刃單元而動作。
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8項中任一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係具備有:將包含有索引頁之一疊紙頁裝訂起來之裝訂成冊部,前述裝訂成冊部係構成為將前述一疊紙頁的單側裝訂起來而裝訂成冊、或將一疊紙頁的中間裝訂起來而裝訂成冊。
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記載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將一疊紙頁的中間裝訂起來之裝訂成冊,係構成為使包含於一疊紙頁中之複數個索引頁之印有索引標題之突耳的前端位置一致而相對齊。
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之發明的後處理系統係具備有:在所設定的位置印出根據從含有索引標題資訊之文書 檔案抽出之索引頁用印刷文書檔案而設定於紙頁之索引標題,且根據前述文書檔案而在紙頁印出文書之印表機;從在前述印表機印有索引標題之紙頁形成突耳之索引頁作成裝置;以及作成包含印有前述文書的紙頁及形成有前述突耳的索引頁之一疊紙頁之後處理裝置。
申請專利範圍第42項之發明的後處理系統係具備有:在所設定的位置印出根據從含有索引標題資訊之文書檔案抽出之索引頁用印刷文書檔案而設定於紙頁之索引標題,且從印有索引標題之紙頁形成突耳之索引頁作成裝置;根據前述文書檔案而在紙頁印出文書之印表機;以及作成包含印有前述文書的紙頁及形成有前述突耳的索引頁之一疊紙頁之後處理裝置。
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之發明的後處理系統係具備有:在所設定的位置印出根據從含有索引標題資訊之文書檔案抽出之索引頁用印刷文書檔案而設定於紙頁之索引標題之印表機;從在前述印表機印有索引標題之紙頁形成突耳之索引頁作成裝置;根據前述文書檔案而將文書印於複數張紙頁之印表機;以及作成包含印有前述文書的紙頁及形成有前述突耳的索 引頁之一疊紙頁之後處理裝置。
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至43項中任一項記載之後處理系統,係具備有將包含有索引頁之一疊紙頁裝訂起來之裝訂成冊部,前述裝訂成冊部係構成為將前述一疊紙頁的單側裝訂起來而裝訂成冊、或將一疊紙頁的中間裝訂起來而裝訂成冊。
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之發明係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記載之後處理系統,其中,前述將一疊紙頁的中間裝訂起來之裝訂成冊,係構成為使包含於一疊紙頁中之複數個索引頁之印有索引標題之突耳的前端位置一致而相對齊。
根據前述構成,本發明具有如下之效果。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0項記載之發明中,係根據文書作成軟體所具有的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按照附加於文書的索引標題格式資訊而在索引頁的突耳印出索引標題,因此可對應於索引頁的突耳而印出索引標題。
在申請專利範圍第41至45項記載之發明中,可根據索引頁插入位置資料,而作成包含印有文書的紙頁及形成有突耳的索引頁之一疊紙頁。
1‧‧‧後處理裝置
41‧‧‧衝切刃
41a‧‧‧驅動軸
41b‧‧‧紙頁保持器
41b1‧‧‧導引孔
41c‧‧‧驅動連桿
41c1‧‧‧凸輪溝槽
41d‧‧‧凸輪銷
41e‧‧‧驅動齒輪
41f‧‧‧驅動齒輪
41h‧‧‧支持軸
42‧‧‧反折手段
42a‧‧‧彎曲部
42b‧‧‧作動槓桿部
42c‧‧‧彈簧
43‧‧‧壓著手段
43a1‧‧‧壓著部
43a2‧‧‧擋止部
43d‧‧‧彈簧
43e‧‧‧上凸輪
43e1‧‧‧驅動齒輪
43f‧‧‧驅動齒輪
43h‧‧‧驅動馬達
43g‧‧‧驅動齒輪
43i‧‧‧驅動連桿
43j‧‧‧彈簧
43k‧‧‧下凸輪
43m‧‧‧驅動齒輪
43n‧‧‧驅動齒輪
43p‧‧‧旋轉編碼器
43q‧‧‧控制手段
43r‧‧‧衝切刃起始位感測器
50‧‧‧裝訂成冊部
70‧‧‧驅動機構
100‧‧‧後處理系統
107‧‧‧處理部
110‧‧‧個人電腦
111‧‧‧文書檔案
112‧‧‧索引頁用印刷文書檔案
113‧‧‧索引標題資訊資料
114‧‧‧索引頁插入位置資料
120‧‧‧印表機
121‧‧‧索引標題印刷
122‧‧‧文書印刷
130‧‧‧索引頁作成裝置
140‧‧‧紙頁後處理裝置
141‧‧‧托盤
142‧‧‧插入處理部
143‧‧‧裝訂成冊部
150‧‧‧搬送部
161‧‧‧搬送滾輪對
162‧‧‧搬送路徑
170‧‧‧處理部
171‧‧‧底托盤
192‧‧‧移動手段
192a‧‧‧動力傳遞機構
192b‧‧‧驅動皮帶
193‧‧‧控制裝置
200‧‧‧圖像形成裝置
241a‧‧‧驅動軸
241b‧‧‧紙頁保持器
241b1‧‧‧導引孔
241c1‧‧‧凸輪溝槽
241d‧‧‧凸輪銷
241e‧‧‧驅動齒輪
241f‧‧‧驅動齒輪
241h‧‧‧支持軸
242a‧‧‧彎曲槓桿
242a1‧‧‧支持軸
242b‧‧‧作動槓桿
243a‧‧‧壓著上齒
243a1‧‧‧壓著部
243b‧‧‧壓著下齒
243b1‧‧‧壓著部
243b2‧‧‧凸輪孔
243e‧‧‧上凸輪
243f‧‧‧驅動齒輪
243h1‧‧‧第一驅動馬達
243h2‧‧‧第二驅動馬達
243i‧‧‧驅動連桿
243j‧‧‧彈簧
243k‧‧‧下凸輪
243l‧‧‧凸臂
243m‧‧‧彈簧
243n‧‧‧驅動軸
243o‧‧‧驅動齒輪
243p‧‧‧驅動齒輪
244‧‧‧台部
300‧‧‧圖像形成裝置
301‧‧‧突耳印字印表機
311‧‧‧個人電腦
312‧‧‧可攜式終端機
320‧‧‧印字貼紙黏貼裝置
400‧‧‧存檔裝置
411‧‧‧上模具
412‧‧‧下模具
413‧‧‧支持軸
414‧‧‧壓板
414a、414b‧‧‧孔
415‧‧‧壓縮螺旋彈簧
416‧‧‧板簧
417‧‧‧切刃
418‧‧‧刀
418a‧‧‧窗
419a‧‧‧爪
419‧‧‧凸輪
420‧‧‧板簧
430‧‧‧驅動裝置
440‧‧‧紙粉屑收納部
441‧‧‧粉塵滑槽
441a‧‧‧排氣口
442‧‧‧儲存紙粉屑之收納箱
443‧‧‧風扇
491‧‧‧反折突耳
492‧‧‧切開孔
500‧‧‧索引頁作成裝置
501‧‧‧印刷部
510‧‧‧突耳作成
610‧‧‧裝置本體
611‧‧‧下蓋
612‧‧‧上蓋
613‧‧‧形成部外蓋
620‧‧‧定位桿
630‧‧‧插入部
640‧‧‧切入手段
641‧‧‧衝板
642‧‧‧衝頭
642a、642b、642c‧‧‧高邊
642d‧‧‧低邊
643‧‧‧底座
650‧‧‧導引手段
651‧‧‧導引桿
652‧‧‧支持軸
655‧‧‧支持軸
654‧‧‧轉臂
656‧‧‧槓桿
657‧‧‧操作構件
660‧‧‧突耳反折手段
661‧‧‧滾輪對
670‧‧‧驅動機構
671‧‧‧驅動馬達
672‧‧‧升降手段
673‧‧‧驅動手段
673a‧‧‧驅動齒輪
673b‧‧‧正時皮帶
673c、673d‧‧‧中間齒輪
673e‧‧‧正時皮帶
73f‧‧‧滾輪驅動齒輪
701‧‧‧折線
702‧‧‧反折突耳
800‧‧‧紙頁翻面機構
810‧‧‧突耳作成機構
811‧‧‧突耳作成機構
900‧‧‧膠帶黏貼手段
900a‧‧‧黏著膠帶
910‧‧‧固定手段
910a‧‧‧釘書針
940‧‧‧反折突耳作成手段
941‧‧‧衝切刃(桿移動手段)
941A‧‧‧刃
941B‧‧‧刃
942‧‧‧反折手段(控制手段)
943‧‧‧驅動馬達
944‧‧‧小齒輪
946‧‧‧折線形成手段
946e‧‧‧母模具
947‧‧‧手動轉桿
948a‧‧‧卡扣開口形成手段
948aA‧‧‧刃
948b‧‧‧反折手段
1010‧‧‧圖像形成裝置
1011‧‧‧印表機
1012‧‧‧個人電腦
1020‧‧‧紙頁搬送部
1030‧‧‧索引頁供給部
1040‧‧‧印刷部
1050‧‧‧裝訂成冊部
1060‧‧‧控制手段
1070‧‧‧紙頁的冊子
1080‧‧‧設定操作部
1090‧‧‧反折突耳作成部
2010‧‧‧裝置本體
2010A‧‧‧下本體
2010B‧‧‧上本體
2020‧‧‧刃單元
2021‧‧‧外殼
2023‧‧‧受衝板
2024‧‧‧突耳形成刃
2023a‧‧‧承接孔
2024a‧‧‧高邊
2030‧‧‧操作部
2031‧‧‧操作槓桿
2031b‧‧‧突起
2032‧‧‧支持槓桿
2033‧‧‧支持軸
2034‧‧‧保持連桿
2035‧‧‧支持軸
2050‧‧‧插入部
2060‧‧‧突耳作成手段
2070‧‧‧導引手段
2071‧‧‧導引桿
2072‧‧‧支持軸
2073‧‧‧連桿
2074‧‧‧轉臂
2075‧‧‧支持軸
2076‧‧‧槓桿
2077‧‧‧操作構件
2080‧‧‧突耳反折手段
2081‧‧‧滾輪對
2090‧‧‧驅動機構
2091‧‧‧驅動馬達
2092‧‧‧驅動齒輪
2093‧‧‧正時皮帶
2094‧‧‧從動齒輪
C‧‧‧反折突耳
P1‧‧‧紙頁
P2‧‧‧索引頁
S1‧‧‧紙頁檢測手段
M10‧‧‧驅動馬達
P‧‧‧紙頁
TB‧‧‧反折突耳
X1‧‧‧旋轉編碼器
X2‧‧‧衝切刃起始位感測器
第1圖係第一形態之後處理裝置的概略圖。
第2圖係第二形態之後處理裝置的概略圖。
第3圖係後處理裝置的概略圖。
第4圖係顯示裝訂成冊的構成之圖。
第5圖係顯示目錄及按照目錄之文章的印刷之圖。
第6圖係顯示索引頁的索引標題的印刷之圖。
第7圖係顯示市售的索引頁之圖。
第8圖係反折突耳作成部的概略圖。
第9圖係顯示反折突耳作成部的內部構造之圖。
第10圖係顯示線狀之作為反折基準之折線的實施例1之圖。
第11圖係顯示點線狀之作為反折基準之折線的實施例2之圖。
第12圖係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概略構成圖。
第13圖係用來說明反折突耳的作成之圖。
第14圖係實施形態3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概略圖。
第15圖係顯示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內部構造之圖。
第16圖係顯示內部構造的機構之圖。
第17圖係顯示內部構造的機構之圖。
第18圖係顯示反折突耳的成形動作之圖。
第19圖係顯示反折突耳的成形動作之圖。
第20圖係顯示反折突耳的成形動作之圖。
第21圖係實施形態4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概略圖。
第22圖係顯示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內部構造之圖。
第23圖係顯示內部構造的機構之圖。
第24圖係顯示內部構造的機構之圖。
第25圖係反折突耳的成形工序圖。
第26圖係實施形態5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外形圖。
第27圖係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構成圖。
第28圖係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作動圖。
第29圖係實施形態6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外形圖。
第30圖係接著匣構成圖。
第31圖係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作動圖。
第3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7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外觀之立體圖。
第33圖係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剖視面圖。
第34圖係顯示反折突耳作成的動作之圖。
第35圖係顯示反折突耳作成的動作之圖。
第36圖係顯示反折突耳作成的動作之圖。
第37圖係顯示反折突耳作成的動作之圖。
第38圖係顯示反折突耳作成的動作之圖。
第39圖係顯示反折突耳作成之立體圖。
第40圖係顯示利用黏著膠帶黏貼住的狀態之圖。
第41圖係顯示利用釘書針固定的狀態之圖。
第42圖係顯示壓著的狀態之圖。
第43圖係顯示形成腰部的狀態之圖。
第44圖係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立體圖。
第45圖係顯示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內部構造之立體 圖。
第46圖係顯示構成切入手段之受衝板及衝頭之立體圖。
第47圖係顯示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內部構造之圖。
第48圖係顯示反折突耳的成形動作之圖。
第49圖係顯示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另一實施形態之圖。
第50圖係顯示內部構造之圖。
第51圖係顯示使裝置本體開啟的狀態之圖。
第52圖係顯示刃單元的更換之圖。
第53圖係顯示突耳的形狀之圖。
第54圖係顯示刃單元的更換構成之圖。
第55圖係顯示其他實施形態的突耳的形狀之圖。
第56圖係顯示將刃單元固定於裝置本體的狀態之圖。
第57圖係紙頁後處理裝置的構成圖。
第58圖係用來說明紙頁後處理裝置的動作之圖。
第59圖係用來說明紙頁後處理裝置的動作之圖。
第60圖係用來說明紙頁後處理裝置的動作之圖。
第61圖係用來說明紙頁後處理裝置的動作之圖。
第62圖係用來說明紙頁後處理裝置的動作之圖。
第63圖係顯示在反折突耳印字的構成之圖。
第64圖係顯示在反折突耳印字的構成之圖。
第65圖係顯示在反折突耳印字的構成之圖。
第66圖係顯示線上(on line)的後處理系統之圖。
第67圖係顯示離線的後處理系統之圖。
第68圖係顯示離線的後處理系統之圖。
第69圖係顯示將包含有索引頁之一疊紙頁裝訂成冊之圖。
第70圖係用來說明裝訂成冊的各頁的分配之圖。
第71圖係用來說明索引頁的作成之圖。
第72圖係顯示索引頁的作成裝置之圖。
第73圖係用來說明索引頁的突耳位置修正之圖。
第74圖係顯示裝訂成冊後的冊子之圖。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後處理裝置及後處理系統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揭示的是發明的最佳的形態,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第一形態之後處理裝置)
根據第1圖來說明第一形態之後處理裝置。第1圖係後處理裝置的概略構成圖。本實施形態之後處理裝置1係具備有索引頁作成裝置500,索引頁作成裝置500係由例如不具有辦公室環境之類的周邊機之小型的印表機所構成,且具有在紙頁印出索引標題之印刷部501。印刷部501係構成為根據文書作成軟體所具有的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按照附加於文書之索引標題格式資訊在紙頁ID印出索引標題A,而可作出索引頁。例如,可按照索引標題格式資訊在市售的索引頁的突耳印出索引標題A,以作出索引頁(第1圖(a))。此外,亦可例如按照索引標題格式資訊 在普通紙印出索引標題A(第1圖(b)),然後利用未圖示的突耳作成裝置切出包圍索引標題A之切開線,再將因切開線而形成之反折突耳反折並將突耳設在紙的端部。
(第二形態之後處理裝置)
根據第2圖來說明第二形態之後處理裝置。第2圖係後處理裝置的概略構成圖。本實施形態之後處理裝置1係具備有索引頁作成裝置510,索引頁作成裝置510係具有在紙頁印出索引標題之印刷部501、以及在印有索引標題之紙頁作出突耳之突耳作成部511。印刷部501係根據文書作成軟體所具有的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按照附加於文書之索引標題格式資訊在紙頁印出索引標題A,突耳作成部511係在印有索引標題A之紙頁作出突耳。突耳作成部511係構成為如後述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
印刷部501係印出包圍索引標題A且作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所需之切入印之導引線B,突耳作成部511係沿著導引線B而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然後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並將之設於紙頁端部。
本實施形態雖然是由使用者裝設(set)紙頁ID,但藉由在紙頁ID印出導引線B,就可對準導引線B而正確地定位,沿著導引線B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然後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並將之設於紙頁端部。
如上所述,在紙頁ID印出索引標題A、以 及包圍索引標題A且作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所需之切入印之導引線B,就可使用例如桌上型索引標記(index marker)等之文具沿著導引線B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而容易地使索引頁ID成形。
在第一形態及第二形態之後處理裝置1中,個人電腦1012的顯示器裝置所顯示的文書作成軟體係具有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控制手段1060係根據文書作成軟體的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或利用設定操作部1080所做的索引標題格式的設定,而控制印刷部501使之印出索引標題。
(後處理裝置的構成)
根據第3至7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後處理裝置。第3圖係後處理裝置的概略圖,第4圖係顯示裝訂成冊的構成之圖,第5圖係顯示目錄及按照目錄之文章的印刷之圖,第6圖係顯示索引頁的索引標題的印刷之圖,第7圖係顯示市售的索引頁之圖。
本實施形態之後處理裝置1係連接至例如圖像形成裝置1010,且具備有:紙頁搬送部1020、索引頁供給部1030、索引標題印刷部1040、以及裝訂成冊部1050,藉由控制手段1060的控制將索引頁插入複數張紙頁之間然後進行裝訂成冊而得到冊子1070。
圖像形成裝置1010係包含例如印表機1011,使印表機1011與個人電腦1012相連接,根據個人電腦1012的顯示器裝置所顯示的文書作成軟體實施印 刷,並將印有圖像之紙頁P1送出到裝訂成冊部1050。
紙頁搬送部1020係具有搬送滾輪、搬送導件等,將在印表機1011中根據文書作成軟體而印有圖像之紙頁P1搬送到裝訂成冊部1050。在紙頁搬送部1020配置有紙頁檢測手段S1,以將紙頁檢測資訊傳送給控制手段1060。控制手段1060係根據紙頁檢測資訊而控制紙頁搬送部1020、索引頁供給部1030、索引標題印刷部1040及裝訂成冊部1050。
索引頁供給部1030係將具有突耳之索引頁P2供給至索引標題印刷部1040。索引標題印刷部1040係在索引頁P2的突耳印出索引標題,並將之供給至裝訂成冊部1050。
裝訂成冊部1050係如第4圖所示,將索引頁P2插入至複數張紙頁P1之間然後進行裝訂成冊而得到冊子1070。此處之裝訂有膠帶裝訂、訂書針裝訂、活頁裝訂、精裝、膠裝、單純鑽孔之裝訂等。
個人電腦1012的顯示器裝置所顯示的文書作成軟體係具有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控制手段1060係根據文書作成軟體的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或利用設定操作部1080所做的索引標題格式的設定,來控制索引標題印刷部104,以在索引頁P2的突耳印出索引標題。
文書作成軟體的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係如第5圖所示,在文書作成軟體所要印出的文章附加例如索引標題格式而記載(1)至(4)之自動連續編號,依照自動連 續編號而在要裝訂成冊的紙頁設定目錄之印刷,並且在每張索引頁的突耳設定索引標題格式的印刷。本實施形態中紙頁的目錄與索引標題格式係相同,但亦可設定為不同。
印表機1011係根據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在要裝訂成冊之紙頁P1上印出目錄(第5圖(a)),且依照目錄依序下標題而印出文章(第5圖(b))。索引標題印刷部140係如第6圖所示,按照附加於文書之索引標題格式資訊而在索引頁P2的突耳印出索引標題。
如上所述,根據文書作成軟體所具有之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按照附加於文書之索引標題格式資訊而在索引頁P2的突耳印出索引標題,使用者就不需要以手動作業進行插入頁碼的設定、索引突耳位置的設定、及索引標題文字的輸入,可自動地對應於索引頁P2的突耳而印出索引標題然後裝訂成冊。
設定操作部1080係具有鍵盤及滑鼠,可藉由選擇而優先於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而設定索引標題格式。索引標題格式之設定,係插入頁碼設定、索引突耳位置設定、及索引標題文字的輸入等。使用者係以手動作業從設定操作部1080進行索引標題格式之設定,索引標題印刷部1040係根據此設定而在索引頁P2的突耳印出索引標題。
(索引頁供給部的形態)
索引頁供給部1030亦可如第7圖所示,構成為預先收納突耳形成於不同位置之市售的索引頁P2,然後供給市售 的索引頁P2。索引頁供給部1030係根據文書作成軟體所具有的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按照附加於文書之索引標題格式資訊而選擇並供給索引頁P2,以在突耳印出索引標題。
索引頁供給部1030亦可如第8至13圖所示,構成為:具備有反折突耳作成部90,且供給由反折突耳作成部90所作成的索引頁P2。反折突耳作成部90係在紙頁的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而將之設於前述紙頁的端部而作成具有突耳之索引頁。
[反折突耳作成部的實施形態1]
根據第8至11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1之反折突耳作成部。第8圖係反折突耳作成部的概略圖。第9圖係顯示反折突耳作成部的內部構造之圖。第10圖係顯示線狀之作為反折基準之折線的實施例1之圖。第11圖係顯示點線狀之作為反折基準之折線的實施例2之圖。
第8圖(a)係從右側觀看蓋上外蓋的狀態之立體圖,第8圖(b)係在從右側觀看拆下外蓋的狀態之側視圖,第8圖(c)係從右側觀看拆下外蓋的狀態之立體圖。本實施形態之反折突耳作成部90係在裝置本體910具備有:決定要形成反折突耳之紙頁的設定位置之定位桿920;供紙頁端部插入之插入口930;以及在紙頁的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而使之固著於紙頁端部之反折突耳作成手段 940。
裝置本體910係構成為:具有底板911及本體外蓋912,將反折突耳作成手段940設置於底板911,且利用本體外蓋912加以覆蓋。定位桿920係可移動地設於本體外蓋912,且可依據紙頁的尺寸及要形成反折突耳的位置而移動。要形成反折突耳之紙頁係插入至插入口930,且使紙頁的端部抵接於定位桿920的定位部920a而裝設。
第9圖(a)係內部構造的右側視圖,第9圖(b)係內部構造的左側視圖,第9圖(c)係內部構造的概略剖視圖。第10圖(a)係顯示實施例1之機構的立體圖,第10圖(b)係機構的放大圖,第10圖(c)係顯示反折突耳之圖,第11圖(a)係顯示實施例2之機構的立體圖,第11圖(b)係機構的放大圖,第11圖(c)係顯示反折突耳之圖。
反折突耳作成手段940係具有:在紙頁端部Pa形成將作為形成反折突耳時的反折基準之折線X之折線形成手段946;在紙頁端部Pa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之衝切刃941;以及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之反折手段942。反折手段942係以折線X為基準而將因折線形成手段946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
折線形成手段946係具有:具有用來形成折線X之公模具946a1的凸臂946a;母模具946e;驅動凸臂946a之驅動手段946b;控制驅動手段946b之控制手段946c;以及用來檢知紙頁是否裝設在預定位置之檢知手 段946d。折線形成手段946係構成為:使紙頁端部Pa位於母模具946e,然後將凸臂946a之公模具946a1按壓下去,以在紙頁端部Pa形成折線X。
檢知手段946d係當檢知到紙頁已裝設在預定位置時就將檢知資訊傳送至控制手段946c,控制手段946c係根據檢知資訊而控制驅動手段946b,透過驅動手段946b驅動凸臂946a,凸臂946a的公模具946a1會在紙頁端部Pa形成將作為形成反折突耳時的反折基準之折線X。
折線的實施例1係如第10圖所示,因為用來形成折線之公模具946a1係形成為線形,所以為線形之作為反折基準之折線X。折線的實施例2係如第11圖所示,因為用來形成折線之公模具946a1係形成為點線狀,所以為點線狀之作為反折基準之折線X。
衝切刃941係支持在驅動軸241a上,且對應於台部244而配置,於台部244與衝切刃941之間形成有插入口930。驅動軸241a的兩端係穿過紙頁保持器241b的導引孔241b1而設成可移動,驅動軸241a的兩側端部係分別連結至配置於兩側之驅動連桿241c。在驅動連桿241c形成有凸輪溝槽241c1,凸輪銷241d會卡入凸輪溝槽241c1,且凸輪銷241d係固定於驅動齒輪241e。驅動齒輪241e係透過驅動齒輪241f而與包含手動轉桿947之驅動源連結。當驅動手動轉桿947時,驅動力會透過驅動齒輪241f而傳遞至驅動齒輪241e,而使驅動齒輪241e轉動。藉由驅動齒輪241e之轉動,使凸輪銷241d沿著凸輪溝槽 241c1移動,驅動連桿241c因而以支持軸241h為支點而擺動。藉由驅動連桿241c之作動,使驅動軸241a在導引孔241b1的導引下移動,而使衝切刃941作動,以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
反折手段942係具有彎曲槓桿242a及作動槓桿242b。彎曲槓桿242a係可轉動地設於支持軸242a1(此支持軸242a1係設在衝切刃941),作動槓桿242b係可轉動地設於驅動軸241a。反折手段942係構成為:與衝切刃941連動而移動,在衝切刃941在紙頁端部切出切開線時,作動槓桿242b會抵接於母模具946e而轉動,彎曲槓桿242a會將因切開線而形成之反折突耳反折。
本實施形態係在紙頁端部Pa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並將之設於紙頁端部Pa,因此可不用使用複雜的裝置或特別的用紙就達成作業之容易化。尤其,在紙頁端部Pa形成將作為形成反折突耳時的基準之折線X,以折線X為基準將反折突耳反折,因此不會有反折突耳的位置偏移、或浮起等不良情形,而可正確地形成反折突耳。
又,本實施形態中,反折突耳作成手段940係構成為由包含手動轉桿947之驅動源所驅動,但亦可構成為由包含馬達之驅動源所驅動。
[反折突耳作成部的形態2]
根據第12及13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2之反折突耳作成部。第12圖係反折突耳作成部的概略圖,第13圖係用 來說明反折突耳的作成之圖。本實施形態2係與實施形態1同樣地構成,具備有在紙頁端部Pa形成將作為形成反折突耳時的基準之折線X之折線形成手段946。
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反折突耳作成手段940係具有:卡扣開口形成手段948a、衝切刃941、以及反折手段948b。卡扣開口形成手段948a係具有刃948aA,利用刃948aA在紙頁端部Pa切出用來供反折突耳的局部反折部穿過而卡扣住之卡扣開口Y。衝切刃941係具有刃941A及刃941B,利用刃941A及刃941B在紙頁端部Pa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以及局部反折部的外緣。反折手段948b係具有凸臂948bA及凸臂948bB,利用凸臂948bA將因切開線而形成之反折突耳反折,利用凸臂948bB使局部反折部卡扣於卡扣開口Y。
本實施形態係先利用凸臂946a的公模具946a1在紙頁端部Pa形成將作為形成反折突耳時的反折基準之折線X(第13圖(a)),利用刃948aA在紙頁端部Pa切出用來供反折突耳的局部反折部穿過而卡住之卡扣開口Y,並且利用刃941A及刃941B在紙頁端部Pa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以及局部反折部的外緣Z1,Z2(第13圖(b))。然後,利用凸臂948bA將因切開線而形成之反折突耳反折(第13圖(c)),利用凸臂948bB使局部反折部卡扣於卡扣開口Y(第13圖(d))。
[反折突耳作成部的形態3]
根據第14至20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3之反折突耳作 成部。第14圖係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概略圖,第15圖係顯示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內部構造之圖,第16及17圖係顯示內部構造的機構之圖,第18至20圖係顯示反折突耳的成形動作之圖。
第14圖(a)係從右側觀看蓋上外蓋的狀態之立體圖,第14圖(b)係從右側觀看拆下外蓋的狀態之立體圖,第14圖(c)係從左側觀看拆下外蓋的狀態之立體圖。本實施形態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係在裝置本體10具備有:決定要形成反折突耳之紙頁的裝設位置之定位桿20;供紙頁端部插入之插入口30;以及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且使之固著於紙頁端部之反折突耳作成手段40。
裝置本體10係構成為:具有底板11及本體外蓋12,將反折突耳作成手段40設置於底板11,且利用本體外蓋12加以覆蓋。定位桿20係可移動地設於本體外蓋12,且可依據紙頁的尺寸及要形成反折突耳的位置而移動。將要形成反折突耳之紙頁插入至插入口30,且使紙頁的端部抵接於定位桿20的定位部20a而裝設。
第15圖(a)係內部構造的右側面圖,第15圖(b)係內部構造的左側面圖,第15圖(c)係內部構造的概略剖視圖。第16圖(a)係機構的右側視圖,第16圖(b)係機構的立體圖,第16圖(c)係從右側觀看機構的組合體之斜視圖。第17圖(a)係機構的左側視圖,第17圖(b)係從左側觀看機構的組合體之斜視圖。
反折突耳作成手段40係具有: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之衝切刃41;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之反折手段42;以及在反折突耳與紙頁端部重疊之狀態下進行壓紋(emboss)加工使反折突耳固著之壓著手段43。
衝切刃41係支持在驅動軸241a上,且對應於台部244而配置,插入口30係形成於台部244與衝切刃41之間。驅動軸241a的兩端係穿過紙頁保持器241b的導引孔241b1而設成可移動,驅動軸241a的兩側端部係分別連結至配置於兩側之驅動連桿241c。在驅動連桿241c形成有凸輪溝槽241c1,凸輪銷241d會卡入凸輪溝槽241c1,且凸輪銷241d係固定於驅動齒輪241e。驅動齒輪241e係透過驅動齒輪241f而與第一驅動馬達243h1連結。當使第一驅動馬達243h1轉動時,驅動力即透過驅動齒輪241f而傳遞至驅動齒輪241e,而使驅動齒輪241e轉動。藉由驅動齒輪241e之轉動而使凸輪銷241d沿著凸輪溝槽241c1移動,驅動連桿241c因而以支持軸241h為支點而擺動。藉由驅動連桿241c之作動而使驅動軸241a在導引孔241b1的導引下移動,且使衝切刃41作動,以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
反折手段42係具有彎曲槓桿242a及作動槓桿242b。彎曲槓桿242a係可轉動地設於有衝切刃41設於其上之支持軸242a1,作動槓桿242b係可轉動地設於驅動軸241a。反折手段42係構成為:與衝切刃41連動而移動, 在衝切刃41在紙頁端部切出切開線時,作動槓桿242b會抵接於壓著手段43而轉動,彎曲槓桿242a會將因切開線而形成之反折突耳反折。
壓著手段43係具有壓著上齒243a及壓著下齒243b,壓著上齒243a及壓著下齒243b係可轉動地設於支持軸250。壓著上齒243a係具有壓著部243a1,壓著下齒243b係具有壓著部243b1。壓著上齒243a具有擋止部243a2,當反折手段42的作動槓桿242b抵接到擋止部243a2時,作動槓桿242b會轉動而推壓彎曲槓桿242a並使之轉動,彎曲槓桿242a於是將因切開線而形成之反折突耳反折,使反折突耳與紙頁端部在壓著部243a1與壓著部243b1之間重疊。
壓著上齒243a係藉由彈簧243d的彈力作用恆常地抵接於上凸輪243e而賦予勢能,上凸輪243e係可轉動地設於支持軸241h。在上凸輪243e設有驅動齒輪243f,驅動齒輪243f係透過驅動齒輪241f而與第一驅動馬達243h1連結。當使第一驅動馬達243h1驅動時,即透過驅動齒輪241f而使驅動齒輪243f轉動,於是上凸輪243e與之連動而轉動,使壓著上齒243a進行開閉動作。
在壓著下齒243b形成有凸輪孔243b2,驅動軸251會插穿過此凸輪孔243b2。驅動軸251係設於驅動連桿243i,驅動連桿243i係可藉由下凸輪243k及凸臂243l而以支持軸243i1為支點擺動。驅動連桿243i係藉由彈簧243j的彈力作用恆常地抵接於壓著下齒243b而賦予 勢能。設於凸臂243l之支持軸243l1係支持著驅動連桿243i,凸臂243l係藉由彈簧243m的彈力作用而恆常地在初始位置賦予勢能,且由下凸輪243k所驅動而能以支持軸252為支點擺動,且由下凸輪243k所驅動,而使壓著下齒243b進行開閉動作。
下凸輪243k係固定於驅動軸243n,在驅動軸243n設有驅動齒輪243o,驅動齒輪243o係透過驅動齒輪243p而與第二驅動馬達243h2連結。當驅動第二驅動馬達243h2時,就透過驅動齒輪243p而使驅動齒輪243o、驅動軸243n轉動,於是下凸輪243k與之連動而轉動,使凸臂243l作動而利用驅動連桿243i使壓著下齒243b進行開閉動作。
反折突耳作成手段40係為了使衝切刃41作動而具備有旋轉編碼器X1、以及衝切刃起始位感測器(home sensor)X2,並且為了使壓著手段43作動而具備有旋轉編碼器Y1、以及壓著起始位感測器Y2。旋轉編碼器X1及旋轉編碼器Y1係將第一驅動馬達243h1及第二驅動馬達243h2之旋轉所產生的機械的變位量轉換為電氣訊號,並處理此訊號而檢測出位置、速度等,並將之傳送至控制手段Z,衝切刃起始位感測器X2及壓著起始位感測器Y2係檢測出起始位置並將之傳送至控制手段Z。控制手段Z係根據檢出資訊而控制第一驅動馬達243h1,使衝切刃41作動而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且使反折手段42轉動而將因切開線而形成之反 折突耳反折,並且控制第二驅動馬達243h2,使壓著手段43作動而將反折突耳固著於紙頁端部,因此可不用使用複雜的裝置或特別的用紙就達成作業之容易化。
接著,根據第18至20圖來說明反折突耳的成形動作。第18圖係顯示在紙頁端部切出切開線然後將形成的突耳反折之動作,第19及20圖係顯示將反折突耳壓著於紙頁端部之動作。
使要形成反折突耳之紙頁P抵接於定位桿20,且將紙頁端部裝設於插入口30(第18圖(a))。
當驅動第一驅動馬達243h1時,紙頁保持器241b會下降而壓住紙頁P。然後,衝切刃41會下降而切割紙頁P,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第18圖(b))。
反折手段42會與衝切刃41連動而下降,作動槓桿242b抵接於壓著上齒243a而轉動,彎曲槓桿242a將因切開線而形成之反折突耳反折(第18圖(c))。
使第一驅動馬達243h1驅動預定時間後,驅動第二驅動馬達243h2,於是壓著下齒243b從起始位置開始動作(第19圖(a)),第一驅動馬達243h1係在衝切刃41到達最下位置時暫時停止。第二驅動馬達243h2係使下凸輪243k轉動預定時間後暫時停止。第二驅動馬達243h2之驅動使下凸輪243k逆時針轉動,下凸輪243k使凸臂243l向箭號方向倒(第19圖(b)),驅動連桿243i係在彈簧243j的彈力作用下被往上拉而立起,使與驅動連桿243i連結之 壓著下齒243b成為打開狀態,使彎曲槓桿242a進行將由於切開線而形成之反折突耳反折之動作(第19圖(c))。
在預定時間後,使第二驅動馬達243h2轉動預定時間然後停止。藉由第二驅動馬達243h2之驅動而使下凸輪243k朝逆時針轉動(第20圖(a)),則凸臂243l會在彈簧243m的彈力作用下朝箭號方向回位(第20圖(b))。
在預定的時間後驅動第二驅動馬達243h2,使下凸輪243k朝順時針轉動而使壓著下齒243b回到起始位置(第20圖(c)),在預定時間後使第二驅動馬達243h2暫時停止,使下凸輪243k朝順時針轉動而使壓著下齒243b成為壓著狀態(第20圖(d))。在預定時間後,驅動第二驅動馬達243h2然後暫時停止,壓著後係使下凸輪243k朝逆時針轉動而回到起始位置(第20圖(e))。並驅動第一驅動馬達243h1而使衝切刃41回到起始位置,以準備進行下一次的反折突耳之作成。
[反折突耳作成部的形態4]
根據第21至25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4之反折突耳作成部。第21圖係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概略圖,第22圖係顯示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內部構造之圖,第23及24圖係顯示內部構造的機構之圖,第25圖係顯示反折突耳的成形工序圖。
第21圖(a)係在從右側觀看蓋上外蓋的狀態之立體圖,第21圖(b)係從右側觀看拆下外蓋的狀態之立體圖,第21圖(c)係從左側觀看拆下外蓋的狀態之立體圖。 本實施形態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係在裝置本體10具備有:決定要形成反折突耳之紙頁的設定位置之定位桿20;供紙頁端部插入之插入口30;以及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而使之固著於紙頁端部之反折突耳作成手段40。
裝置本體10係構成為:具有底板11及本體外蓋12,將反折突耳作成手段40設置於底板11,且利用本體外蓋12加以覆蓋。定位桿20係可移動地設於本體外蓋12,且可依據紙頁的尺寸及要形成反折突耳的位置而移動。要形成反折突耳之紙頁係插入插入口30,且使紙頁的端部抵接於定位桿20的定位部20a而裝設。
第22圖(a)係內部構造的右側視圖,第22圖(b)係內部構造的左側視圖,第22圖(c)係內部構造的概略剖視圖。第23圖(a)係機構的右側視圖,第23圖(b)係機構的立體圖,第23圖(c)係從右側觀看機構的組合體之斜視圖。第24圖(a)係機構的左側視圖,第24圖(b)係從左側觀看機構的組合體之斜視圖。
反折突耳作成手段40係具有: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之衝切刃41;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之反折手段42;以及在反折突耳與紙頁端部重疊之狀態下將兩者固著之壓著手段43。衝切刃41係支持在驅動軸41a,且對應於台部44而配置,插入口30係形成於台部44與衝切刃41之間。驅動軸41a的兩端係穿過紙頁保持器41b的導引孔41b1而設成 可移動,驅動軸41a的兩側端部係分別連結至配置於兩側之驅動連桿41c。在驅動連桿41c形成有凸輪溝槽41c1,凸輪銷41d會卡入凸輪溝槽41c1,且凸輪銷41d係固定於驅動齒輪41e。驅動齒輪41e係透過驅動齒輪41f而與驅動馬達43h連結。當使驅動馬達43h驅動時,驅動力就透過驅動齒輪41f而傳遞至驅動齒輪41e,使驅動齒輪41e轉動。藉由驅動齒輪41e之作動而使凸輪銷41d沿著凸輪溝槽41c1移動,驅動連桿41c因而以支持軸41h為支點擺動。藉由驅動連桿41c之作動而使驅動軸41a在導引孔41b1的導引下移動,而使衝切刃41作動,以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反折手段42係具有彎曲部42a及作動槓桿部42b,且可轉動地設於驅動軸41a。在紙頁保持器41b與反折手段42之間設有彈簧42c,藉由彈簧42c而使反折手段42恆常地在初始位置賦予勢能。反折手段42係構成為:與衝切刃41連動而移動,在衝切刃41在紙頁端部切出切開線時,作動槓桿部42b會抵接於壓著手段43而轉動,彎曲部42a會將因切開線而形成之反折突耳反折。
壓著手段43係具有壓著上齒43a及壓著下齒43b,壓著上齒43a係可轉動地設於支持軸50,壓著下齒43b係可轉動地設於支持軸51。壓著上齒43a係具有壓著部43a1,壓著下齒43b係具有壓著部43b1。壓著上齒43a具有擋止部43a2,當反折手段42的作動槓桿部42b抵接到擋止部43a2,反折手段42會轉動,彎曲部42a於 是將因切開線而形成之反折突耳反折,使反折突耳與紙頁端部在壓著部43a1與壓著部43b1之間重疊。
壓著上齒43a係藉由彈簧43d的彈力作用而恆常地抵接於上凸輪43e而賦予勢能,上凸輪43e係可轉動地設於支持軸41h。在上凸輪43e的凸輪軸43e1設有驅動齒輪43f,驅動齒輪43f係透過驅動齒輪43g而與驅動馬達43h連結。當使驅動馬達43h驅動時,就透過驅動齒輪43g而使驅動齒輪43f轉動,於是上凸輪43e與之連動而轉動,使壓著上齒43a進行開閉動作。
壓著下齒43b係插穿過形成於驅動連桿43i之凸輪孔43i1,驅動連桿43i係支持於支持軸52。驅動連桿43i係藉由彈簧43j的彈力作用恆常地有抵接於壓著下齒43b而賦予勢能,在下凸輪43k的驅動下,壓著下齒43b進行開閉動作。下凸輪43k係固定於驅動軸43l,驅動軸43l係透過驅動齒輪43m、驅動齒輪43n而與驅動馬達43h連結。當使驅動馬達43h驅動時,就透過驅動齒輪43n使驅動齒輪43m、驅動軸43l轉動,於是下凸輪43l與之連動而轉動,利用驅動連桿43i而使壓著下齒43b進行開閉動作。
反折突耳作成手段40係具備有旋轉編碼器43p、以及衝切刃起始位感測器43r,旋轉編碼器43p係將驅動軸43l之旋轉的機械的變位量轉換為電氣訊號,並處理此訊號而檢測出位置、速度等將之傳送至控制手段43q,衝切刃起始位感測器43r係檢測出衝切刃41的起始 位置將之傳送至控制手段43q。控制手段43q係根據來自衝切刃起始位感測器43r之檢測資訊、及來自旋轉編碼器43p之檢測資訊而控制驅動馬達43h,使衝切刃41作動而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且使反折手段42轉動而將因切開線而形成之反折突耳反折,且利用壓著手段43的壓著上齒43a及壓著下齒43b將反折突耳固著於紙頁端部,因此可不用使用複雜的裝置或特別的用紙就達成作業之容易化。
接著,根據第25圖來說明反折突耳的成形工序。首先,使要形成反折突耳之紙頁P抵接於定位桿20,且將紙頁端部裝設於插入口30(第25圖(a))。
藉由驅動馬達43h之驅動,紙頁保持器41b會下降而壓住紙頁P。然後,衝切刃41下降而切割紙頁P,以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第25圖(b))。
反折手段42與衝切刃41連動而下降,作動槓桿部42b抵接於壓著上齒43a而轉動,彎曲部42a將因切開線而形成之反折突耳反折。上凸輪43e轉動,使壓著下齒43e下降到壓著位置(第25圖(c))。
由於下凸輪43k之轉動而使驅動連桿43i作動且使壓著下齒43b轉動而朝上方轉動,在使反折突耳在壓著部43a1與壓著部43b1之間重疊之狀態下將兩者壓合,將反折突耳壓著於紙頁端部(第25圖(d))。
[反折突耳作成部的形態5]
根據第26至28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5之反折突耳作成部。第26圖係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外形圖,第27圖係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構成圖,第28圖係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作動圖。
本實施形態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係如第26圖所示,具有裝置台部1110及作成部1120。將紙頁P放置在裝置台部1110,且使該紙頁的端部Pa與作成部1120對應,然後手動或電動將作成部1120往下壓,藉此在紙頁端部Pa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並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然後利用接著劑將反折的突耳接著於紙頁端部Pa而作成反折突耳TB。
第27圖係顯示構成為以電動驅動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之實施形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係具備有:供紙頁端部Pa插入之插入口1111;使將反折突耳接著在紙頁端部Pa所需的接著劑附著之附著手段1121;以及在紙頁端部Pa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且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且利用接著劑使之接著於紙頁端部Pa之反折突耳作成手段1122。
附著手段1121係具有:轉動桿1121a;設於轉動桿1121a的前端部之接著劑1121b;以及使轉動桿1121a轉動之驅動馬達M1,並利用驅動馬達M1之驅動而使轉動桿1121a轉動,使轉動桿1121a所設置的接著劑1121b附著於紙頁端部Pa。接著劑1121b係含浸於多孔質材料之構成,此多孔質材料可採用例如海綿。若接著劑 1121b用完可補充或更換。
反折突耳作成手段1122係具有:在紙頁端部Pa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之衝切刃1122a;以及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並使之接著於紙頁端部Pa之反折手段1122b。衝切刃1122a係在驅動馬達M1的驅動下做往復運動而在紙頁端部Pa切出切開線。反折手段1122b係具有反折槓桿1122b1、以及使反折槓桿1121b1轉動之螺線管1122c,藉由螺線管1122c而使反折槓桿1122b1轉動而將反折突耳TB反折且使之接著於紙頁端部Pa。
接著,根據第28圖來說明反折部製作裝置的動作。首先,將紙頁P的端部Pa插入至插入口1111,然後驅動衝切刃1122a使之在紙頁端部切出而將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第28圖(a))。然後,利用反折槓桿1122b1按壓紙頁P的端部Pa,在此狀態下使轉動桿1121a轉動而使接著劑1121b附著於紙頁端部Pa(第28圖(b))。接著,使轉動桿1121a回到原來位置,再使反折槓桿1122b1轉動而將反折突耳TB反折且利用接著劑1121b使之接著於紙頁端部Pa(第28圖(c))。
[反折突耳作成部的形態6]
根據第29至31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6之反折突耳作成部。第29圖係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外形圖,第30圖係接著匣之構成圖,第31圖係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作動圖。
本實施形態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係如第29 圖所示,具備有:供紙頁端部Pa插入之插入口1111;使將反折突耳接著在紙頁端部Pa所需的接著劑附著之附著手段1121;以及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並且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且利用接著劑使之接著於紙頁端部Pa之反折突耳作成手段1122。插入口1111及反折突耳作成手段1122因與實施形態3同樣地構成,故將其說明予以省略。
附著手段1121係如第30圖所示,由接著匣A所構成,接著匣A係可相對於裝置本體而裝拆。接著匣A係設有放出軸1125及捲收軸1126,捲收軸1126係由設於裝置本體之驅動馬達M3所驅動,將原先捲在放出軸1125之接著帶1127捲到捲收軸1126。在該接著帶1127附著有接著劑1127a。另外,接著匣A具有將接著帶1127按壓在紙頁端部之按壓構件1128。接著匣A係構成為可在驅動馬達M4的驅動下在接著位置與待機位置之間變化姿勢,且在接著位置使按壓構件1128按壓在接著帶1127與紙頁端部,而使接著帶1127的接著劑1127a附著到紙頁端部。
接著,根據第31圖來說明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動作。首先,將紙頁P的端部Pa插入至插入口1111,然後驅動衝切刃1122a使之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第31圖(a))。然後,利用反折槓桿1122b1按壓紙頁P的端部Pa,在此狀態下使接著匣A的姿勢在驅動馬達M4的驅動下變換到接著位置,並利用按 壓構件1128使接著劑1127a附著在紙頁端部Pa(第31圖(b))。接著,使接著匣A在驅動馬達M4的驅動下回到待機位置,再使反折槓桿1122b1轉動而將反折突耳TB反折且利用接著劑1127a使之接著於紙頁端部Pa。然後,利用驅動馬達M3驅動捲收軸1126,將原先捲在放出軸1125之接著帶1127捲繞在捲收軸1126(第31圖(c))。
[反折突耳作成部的形態7]
根據第32至39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7之反折突耳作成部。第32圖係顯示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外觀之立體圖,第33圖係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剖視圖,第34至38圖係顯示反折突耳作成的動作之圖,第39圖係顯示反折突耳作成之立體圖。
本實施形態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係具備有: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且使之固著於紙頁端部之反折突耳作成手段40;以及紙粉屑收納部440。
該反折突耳作成手段40係具有:在紙頁端部Pa切出用來供反折突耳插穿過之I字形的切開孔之切入手段;用來在紙頁端部Pa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之衝切刃;以及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並將之插入前述I字形的切開孔而設置反折突耳之插入手段。本實施形態中具備有上模具411、下模具412、以及壓板414,上模具411係由支持軸413支持成可相對於下模具412而轉動自如。壓板414係配置於上模具411與下模具412之間,由支持軸413支持成轉動自如。在上模具411 與壓板414之間配置有壓縮螺旋彈簧415,且在壓板414與上模具411之間配置有板簧416。
在裝置本體具備有使上模具411轉動之驅動裝置430,此驅動裝置430係由例如電磁螺線管所構成,電源ON柱塞431會推壓上模具411使之抵抗壓縮螺旋彈簧415而轉動,電源OFF則上模具411會在壓縮螺旋彈簧415的恢復彈力作用下回到原來的位置。
在上模具411安裝有切刃417、刀418、及凸輪419。凸輪419係配置於切刃417與刀418的中間。凸輪419係藉由固定在上模具411上之切刃417而支持成可轉動自如。板簧420係與凸輪419的背面卡合。切刃417的刃面係形成為U字形,刀418的剖面係形成為1字形,此兩者組合就可形成如第39圖所示之反折突耳491及I字形的切開孔492。在刀418的中央部開設有大致長方形之窗418a。與切刃417與刀418相對向,在壓板414開設有大致長方形之孔414a,414b,在下模具412開設有大致為長方形之孔412a。
接著,根據第34至39圖來說明反折突耳作成手段40的動作。首先,將紙頁P放置於下模具412與壓板414之間(第34圖)。接著,使驅動裝置430的電源ON,並藉由柱塞431將上模具411向下推壓到預定位置時,切刃417及刀418就分別貫通壓板414的孔414a,414b,再穿透紙頁P而進入設於下模具412之孔412a。此時,在切刃417在紙頁P形成U字形的反折突耳491,並 且藉由刀418在紙頁P形成I字形的切開孔492,而且凸輪419的爪419a會扣住該切出的U字形的反折突耳491而將U字形的反折突耳491往上壓(第35圖)。
然後,繼續將上模具411往下壓時,凸輪419係以位於壓板414的孔414a,414b之間的中間部分414c為支點逆時針轉動。此時,凸輪419的爪419a係將U字形的反折突耳491壓彎曲,且使其前端穿入刀418的窗418a(第36圖)。
藉由使驅動裝置430的電源OFF,上模具411就在壓縮螺旋彈簧415的作用下回到原來的位置。如此一來,凸輪419會在板簧420的作用下順時針轉動而回到原來的位置(第37圖)。此時,切刃47及刀418亦同時上升,切刃47係直接從紙頁P拔出,但刀418卻是在使紙頁P的U字形的反折突耳491的前端先卡住於於窗418a然後將U字形的反折突耳491的前端插入至由刀418所切出的I字形的切開孔492之後才從紙頁P拔出(第38圖)。
藉此,反折突耳作成手段40的動作就結束,而如第39圖所示,使U字形的反折突耳491的前端插入至I字形的切開孔492,而在紙頁P作成反折突耳。
紙粉屑收納部440係配置於裝置本體的下方位置,收納在進行切入而形成U字形的反折突耳491及I字形的切開孔492之際產生的紙粉屑。此紙粉屑收納部440係具有導引紙粉屑之粉塵滑槽(dust chute)441、儲存紙粉屑之收納箱442、以及構成使紙粉屑匯集中到收納箱 442的集塵手段之風扇443。本實施形態中雖利用風扇443來構成集塵手段,但亦可採用減壓裝置。
粉塵滑槽441係連通至收納箱442,且在此粉塵滑槽441配置有風扇443,在粉塵滑槽441的上方位置形成有排氣口441a。在排氣口441a配置有防止紙粉屑飛出之過濾器441b。藉由驅動風扇443,而使紙粉屑經由粉塵滑槽441而確實地積存於收納箱442。收納箱442係可裝拆,在預定時間將其拆下更換,或將紙粉屑排出。
此紙粉屑收納部440並不限於實施形態7,在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中也可同樣地具有。
[反折突耳作成部的形態8]
根據第40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8之反折突耳作成部。第40圖係顯示用黏著膠帶黏貼住的狀態之圖。本實施形態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中,反折突耳作成手段40係具備有:用來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之衝切刃41;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之反折手段42;以及在使反折突耳TB與紙頁端部重疊之狀態下利用黏著膠帶900a將反折突耳黏貼住之膠帶黏貼手段900。本實施形態之膠帶黏貼手段900係在使反折突耳TB重疊在紙頁端部的背側之狀態下利用黏著膠帶900a將之黏貼住。
[反折突耳作成部的形態9]
根據第41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9之反折突耳作成部。第41圖係顯示用釘書針固定的狀態之圖。本實施形態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中,反折突耳作成手段40係具備有:用來 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之衝切刃41;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之反折手段42;以及在使反折突耳與紙頁端部重疊之狀態利用訂書針將反折突耳固定之固定手段910。本實施形態之固定手段910係在使反折突耳TB重疊在紙頁端部的背側之狀態下利用釘書針910a將之固定。
[反折突耳作成部的形態10]
根據第42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10之反折突耳作成部。第42圖係顯示壓著的狀態之圖。本實施形態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中,反折突耳作成手段40係具備有:用來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之衝切刃41;將由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之反折手段42;以及在使反折突耳與紙頁端部重疊之狀態下將兩者壓著之壓著手段920。本實施形態之壓著手段920係在使反折突耳TB重疊在紙頁端部的背側之狀態下將反折突耳TB的兩側壓著。
[反折突耳作成部的形態11]
根據第43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11之反折突耳作成部。第43圖係顯示從兩側挾持住的狀態之圖。本實施形態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中,反折突耳作成手段40係具備有:用來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之衝切刃41;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之反折手段42;以及在使反折突耳與紙頁端部重疊之狀態下進行按壓,以形成腰部之腰部形成手段930。本實施形態之腰部 形成手段930係在使反折突耳TB重疊在紙頁端部的背側之狀態下於反折突耳TB之兩側形成腰部。腰部之形成係在使反折突耳TB與紙頁端部之背側重疊之狀態下進行按壓,以在紙頁端部形成腰部。
[反折突耳作成部的形態12]
根據第44至48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12之反折突耳作成部。第44圖係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立體圖,第45圖係顯示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內部構造之立體圖,第46圖係顯示構成切入手段之受衝板及衝頭之立體圖。第47圖係顯示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內部構造之圖,第48圖係顯示反折突耳的成形動作之圖。
本實施形態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係在裝置本體610具備有:決定要形成反折突耳之紙頁的設定位置之定位桿620;供紙頁端部插入之插入部630;在所插入的紙頁端部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入手段640;將所形成的反折突耳的外緣導引到反折位置之導引手段650;以及在將所插入的紙頁端部從插入部630拉出之際,將所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而將之設於紙頁端部之突耳反折手段660。
裝置本體610係具有下蓋611、上蓋612、及形成部外蓋613,下蓋611及上蓋612係覆蓋住驅動機構70,且在上蓋612與形成部外蓋613之間形成有插入部630。
切入手段640係如第46圖所示,由受衝板 641及衝頭642所構成。受衝板641係在中央部形成有方形的衝頭承接孔641a。衝頭642係固定於底座643,且構成為在初始位置與反折突耳的外緣形成位置之間做往復運動。衝頭642係形成為錐形,相對的兩個斜邊642a,642b及連結兩個斜邊642a,642b之高邊642c係與衝頭承接孔641a相接,在所插入的紙頁端部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700,且連結兩個斜邊642a,642b之低邊642d並不會與衝頭承接孔641a相接而有間隙,藉此形成不會被切斷之折線701。
導引手段650係由在導引桿初始位置與導引位置之間做往復運動之導引桿651所構成。導引桿651係可轉動地設於支持軸652,且透過連桿653而與轉臂654連結。轉臂654係可轉動地設於支持軸655,且設於轉臂654之槓桿656係抵接於操作構件657。操作構件657係固定於衝頭642的底部643。
衝頭642在初始位置係為在第47圖中以實線所示之狀態,導引桿651係為初始位置。衝頭642從初始位置移動到反折突耳的外緣形成位置時,操作構件657就按壓槓桿656使轉臂654向左轉動,此轉動係經由連桿653的傳動使導引桿651向左轉動,於是導引桿651移動到如第47圖中以兩點鏈線表示的導引位置。
突耳反折手段660係由使紙頁端部插入至插入口630之滾輪對661所構成。此滾輪對661係以橡膠、樹脂等成形,在將所插入的紙頁端部從插入部630拉出之 際,滾輪對661會將所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並予以按壓,而在紙頁端部設置反折突耳702。
驅動機構670係包含:作為驅動源之驅動馬達671、使衝頭642升降之升降手段672、以及使滾輪對661轉動之驅動手段673。升降手段672雖係由例如升降導件、皮帶等所構成,但在圖中並未顯示。驅動手段673係包含驅動齒輪673a、正時皮帶(timing belt)673b、中間齒輪673c,673d、正時皮帶673e、以及滾輪驅動齒輪673f。當使驅動馬達671驅動時,就經由驅動手段673使滾輪對661轉動而將紙頁端部插入至插入部630,或使滾輪對661朝相反方向轉動而從插入部630將紙頁端部拉出而將反折突耳反折並予以按壓,以在紙頁端部設置反折突耳C。
接著,根據第47及48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動作。
本實施形態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1,係使要形成反折突耳之紙頁的端部抵接於定位桿620,且將紙頁端部裝設於定位,然後使驅動馬達671驅動,透過驅動手段673而使滾輪對661轉動,並使紙頁端部插入至插入部630。
在將紙頁端部插入至插入部630之狀態下,如第47圖中以實線所示,衝頭642及導引桿651係處於初始狀態。在此初始狀態下,驅動升降手段672而使衝頭642處於上升,利用受衝板641及衝頭642在所插入的紙頁端部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700(第47圖(a)),再使衝頭 642上升以形成不會切斷之折線701(第47圖(b)),如此使衝頭642從初始位置移動到反折突耳的外緣形成位置。
衝頭642從初始位置移動到反折突耳的外緣形成位置,操作構件657就按壓槓桿656而使轉臂654朝左方向轉動,利用此轉動經由連桿653使導引桿651朝左方向轉動,導引桿651會移動到如第47圖中以兩點鏈線所示的導引位置。
在此導引桿651位於導引位置之狀態下,透過驅動手段673使滾輪對661往反方向轉動,將所插入的紙頁端部從插入部630拉出,就在拉出之際,滾輪對661會將所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並予以按壓,而在紙頁端部設置反折突耳702(第48圖(c))。而且,設置成即使在拉出之際受到定位桿620的按壓,設於紙頁端部之反折突耳702也不會立起。
如上所述,將紙頁端部插入至插入部630,在插入的紙頁端部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且將所形成的反折突耳的外緣導引到反折位置,然後在將所插入的紙頁端部從插入部630拉出之際,將所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而將之設於紙頁端部,因此可不用使用複雜的裝置或特別的用紙就達成作業之容易化。
此實施形態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係具備有決定要形成反折突耳之紙頁的裝設位置之定位桿620,且以手動方式移動定位桿620來決定要形成反折突耳之紙頁的裝設位置,但亦可如第49圖所示以自動方式使定位桿 620移動。
第49圖所示之實施形態的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係具備有:檢測出紙頁之紙頁檢測手段940;使定位桿620移動之桿移動手段941;以及根據紙頁的檢測資訊控制桿移動手段941而使定位桿620移動,以使形成反折突耳之位置變化之控制手段942。
桿移動手段941係由設於定位桿620之齒條620a、及藉由驅動馬達943而轉動之小齒輪944所構成,藉由小齒輪944之轉動而使形成有齒條620a之定位桿620移動,而可自動地決定要形成反折突耳之紙頁的裝設位置。
[反折突耳作成部的形態13]
根據第50至53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13之反折突耳作成部。第50圖係顯示反折突耳作成部的內部構成之圖,第51圖係顯示開啟的狀態之圖,第52圖係顯示刃單元的更換之圖,第53圖係顯示突耳的形狀之圖。
本實施形態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係具備有:具有使刃單元2020的突耳形成刃作動之操作部2030之裝置本體2010。裝置本體2020係由下本體2010A及上本體2010B所構成,藉由下本體2010A及上本體2010B而形成供紙頁端部插入之插入部2050,且下本體2010A與上本體2010B係構成為可開啟。在下本體2010A以可裝拆之方式保持有刃單元2020。下本體2010A具備有形成突耳之突耳作成手段2060,至上本體2010B具備有使刃單元2020 的突耳形成刃作動之操作部2030,藉由操作部2030使突耳作成手段2060作動。
在上本體2010B的上端部設有支持軸2011,上本體2010B係可轉動地支持於支持軸2011,上本體2010B係構成為可相對於下本體2010A開閉。使上本體2010B相對於下本體2010A而開啟,就可更換刃單元2020。插入部2050係形成於下本體2010A與上本體2010B之間,且可從插入部2050將紙頁端部插入或拉出。
突耳作成手段2060係構成為:將具有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突耳形成刃2024之刃單元2020設成可裝拆,而可按照要形成的反折突耳的形狀而更換刃單元2020。
刃單元2020係具備有外殼2021及推動體2022,在外殼2021的內部配置有受衝板2023及突耳形成刃2024。受衝板2023係在中央部形成有方形的承接孔2023a。突耳形成刃2024係構成為可利用推動體2022而在初始位置與反折突耳的外緣形成位置之間做往復運動。突耳形成刃2024係形成為錐形,高邊2024a會與承接孔2023a相接,藉此在插入的紙頁端部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低邊2024b並不會與承接孔2023a相接而有間隙,藉此形成不會切斷之反折突耳的折線。
操作部2030係具有操作槓桿2031及支持槓桿2032,操作槓桿2031係以能夠以支持軸2033為支點而轉動的方式支持在上本體2010B,支持槓桿2032係由保 持連桿2034所保持。保持連桿2034係以能夠以支持軸2035為支點轉動的方式支持在上本體2010B。操作槓桿2031與支持槓桿2032係以將設於支持槓桿2032之導引銷2032a卡合至形成於操作槓桿2031之導引溝槽2031a之形態相連結,操作槓桿2031具有推動推動體2022之突起2031b。
操作槓桿2031係在第50圖中以實線所示的位置,操作槓桿2031的突起2031b並未推動推動體2022之狀態。對此操作槓桿2031進行從上往下推之操作,操作槓桿2031就會將支持槓桿2032往下推,使之一邊由保持連桿2034所保持,一邊收納於裝置本體2010內,最後到達第50圖中以兩點鏈線所示的位置,而且操作槓桿2031的突起2031b會推動推動體2022,使突耳形成刃2024受到推動體2022的下壓而從初始位置移動到反折突耳的外緣形成位置,以在插入的紙頁端部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
突耳作成手段2060係具備有;將所形成的反折突耳的外緣導引到反折位置之導引手段2070;以及在將所插入的紙頁端部從插入部2050拉出之際,將所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而將之設於紙頁端部之突耳反折手段2080。
導引手段2070係具有在導引桿初始位置與導引位置之間做往復運動之導引桿2071。導引桿2071係可轉動地設於支持軸2072,且透過連桿2073而與轉臂2074連結。轉臂2074係可轉動地設於支持軸2075,且設於轉臂2074之槓桿2076係抵接於操作構件2077。操作構件 2077係固定於突耳形成刃2024。
突耳形成刃2024在初始位置係為在第50圖中以實線所示之狀態,導引桿2071係為初始狀態。當突耳形成刃2024從初始位置移動到反折突耳的外緣形成位置時,操作構件2077就按壓槓桿2076而使轉臂2074朝右方向轉動,利用此轉動經由連桿2073的傳動使導引桿2071朝右方向轉動,於是導引桿2071係移動到如第50圖中以兩點鏈線所示的導引位置。
突耳反折手段2080係包含可使紙頁端部插入至插入部2050之滾輪對2081,且由驅動機構2090所驅動。此滾輪對2081係以橡膠、樹脂等成形,在將插入的紙頁端部從插入部2050拉出之際,滾輪對2081會將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並予以按壓,而在紙頁端部設置反折突耳。
驅動機構2090係包含:作為驅動源之驅動馬達2091、驅動齒輪2092、正時皮帶2093、及從動齒輪2094,且用來使滾輪對2081轉動。藉由此滾輪對2081之轉動而將紙頁端部插入至插入部2050,或藉由此滾輪對2081之相反方向的轉動從而插入部2050將紙頁端部拉出而將反折突耳反折並予以按壓,以在紙頁端部設置反折突耳。
(突耳作成裝置的動作)
接著,根據第50及53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突耳作成裝置的動作。
本實施形態之突耳作成裝置,係使要形成 反折突耳之紙頁的端部抵接於例如未圖示的定位桿,且將紙頁定位於裝設位置,然後利用驅動機構2090使滾輪對2081轉動,將紙頁端部插入至插入部2050。
在將紙頁端部插入至插入部2050之狀態下,如第50圖中以實線所示,突耳形成刃2024及導引桿2071係處於初始狀態。在此初始狀態下,操作槓桿2031係在第50圖中以實線所示之位置,操作槓桿2031的突起2031b並未推動推動體2022。對此操作槓桿2031進行從上往下推之操作,操作槓桿2031就將支持槓桿2032往下推,使之一邊由保持連桿2034所保持,一邊收納於裝置本體2010內,最後到達第50圖中以兩點鏈線所示的位置,而且操作槓桿2031的突起2031b推動推動體2022,使突耳形成刃2024受到推動體2022的下壓而從初始位置移動到反折突耳的外緣形成位置,在插入的紙頁端部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A(第53圖(a)),再使突耳形成刃2024下降以形成不會切斷之折線B(第53圖(b)),如此使突耳形成刃2024從初始位置移動到反折突耳的外緣形成位置。
突耳形成刃2024會從初始位置移動到反折突耳的外緣形成位置,操作構件2077就按壓槓桿2076而使轉臂2074朝右方向轉動,利用此轉動經由連桿2073使導引桿2071朝右方向轉動,導引桿2071係移動到如第50圖中以兩點鏈線所示的導引位置。
在此導引桿2071位於導引位置之狀態下,利用驅動機構2090使滾輪對2081朝反方向轉動,將所插 入的紙頁端部從插入部2050拉出,就在此拉出之際,滾輪對2081會將所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並予以按壓,以在紙頁端部設置反折突耳C(第53圖(c))。
在例如要形成依文書檔案而定、或依使用者的愛好而定的形狀之突耳的情況時,可將上本體2010B相對於下本體2010A而開啟,然後更換刃單元2020,而如第53圖(c)所示在紙頁端部設置特定圖案的反折突耳C。突耳作成手段2060係藉由裝設並更換刃單元2020,使刃單元2020的操作構件2077可抵接於設在轉臂2074的槓桿2076而動作。特定的圖案係以例如角色圖案較佳,角色係指出現在例如小說、漫畫、電影、動畫、電腦遊戲等中之虛構的人物或動物等、或者該等人物性格或性質,亦可根據其特徵賦予一定的形象。
如上所述,突耳作成手段2060係使具有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突耳形成刃2024之刃單元2020可裝拆,且可依據所要形成的突耳的形狀而更換刃單元2020,因而可用簡單的構成且依需要形成各種形狀的突耳。
[反折突耳作成部的形態14]
根據第54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14之反折突耳作成部。第54圖係顯示刃單元的更換構成之圖。
本實施形態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構成雖然與實施形態13相同,但在裝置本體2010係具有可插入部2010C。本實施形態係構成為:對於裝置本體2010的可插入部2010C裝設及更換刃單元2020,突耳作成手段2060 係可藉由裝設及更換刃單元2020而動作。
在實施形態13及實施形態14中,更換刃單元而可形成的反折突耳的實施例係如第55圖(a)至(o)所示,但亦可如第55圖(p)至(r)所示並不是形成反折突耳,而是在既有突耳衝切出各種形狀。
[反折突耳作成部的形態15]
根據第56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15之反折突耳作成部。第56圖係顯示將刃單元固定於裝置本體的狀態之圖。
本實施形態之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係具備有在紙頁端部設置突耳之突耳作成手段2060,突耳作成手段2060係為將具有用來形成突耳的突耳形成刃之刃單元2020固定於裝置本體2010之構成。刃單元2020係具有用來形成突耳之突耳形成刃,此突耳形成刃的實施例可為能夠形成如第55圖(a)至(o)所示的反折突耳,亦可為能夠形成如第55圖(p)至(r)所示之並非形成反折突耳而是衝切形成各種形狀者。
(後處理裝置)
根據第57至62圖來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後處理裝置。第57圖係紙頁後處理裝置的構成圖,第58至62圖係用來說明紙頁後處理裝置的動作之圖。本實施形態之紙頁後處理裝置150係如第57圖所示,設置成可相對於影印機、印表機、複合機等之圖像形成裝置200而裝拆,藉由該圖像形成裝置200而形成圖像之紙頁係送入後處理裝置150。
本後處理裝置150係具備有搬送部160、處 理部170、以及裝載部180。搬送部160係藉由搬送滾輪對161而形成有搬送路徑162,從圖像形成裝置200送過來之紙頁P係藉由搬送滾輪對161的驅動而經由搬送路徑162輸送至處理部170。
處理部170具備有裝載形成有圖像的紙頁P之底托盤171、以及將疊載於底托盤171上之一疊紙頁裝訂起來之裝訂成冊部,裝訂成冊部係由將一疊紙頁釘起來之釘書機172所構成。該釘書機172係可利用移動手段173使其釘書的位置改變。裝載部180具備有排出托盤181,在處理部107中接受過釘書處理之各疊紙頁係疊載於排出托盤181上。
在將形成有圖像之紙頁P搬送至底托盤171之搬送路徑162,係配備有反折突耳作成裝置1,此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係構成為如同前述的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5,在從圖像形成裝置200搬送來的紙頁P作出反折突耳。另外,後處理裝置150亦可構成為具備有專用紙頁供給裝置190,且在從此專用紙頁供給裝置190搬送來的紙頁作出反折突耳。
該後處理裝置150還具備有使反折突耳作成裝置在進行突耳的作成之作成位置與不進行突耳的作成之待機位置之間移動之移動手段192。此移動手段192具有驅動馬達M10、動力傳遞機構192a、以及驅動皮帶192b,在驅動皮帶192b固定有反折突耳作成裝置1。
該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係在待機位置待機, 要進行突耳作成時才藉由驅動馬達M10之驅動經由動力傳遞機構192a、驅動皮帶192b而使反折突耳作成裝置1移動到作成位置,在該作成位置,反折突耳作成裝置1係在搬送來的紙頁P作出反折突耳。
移動手段192係由控制裝置193所控制,控制裝置193係根據從圖像形成裝置200搬送來的要作為索引頁的紙頁P、或從專用紙頁供給裝置190搬送來的紙頁P的資訊而控制搬送手段192,使反折突耳作成裝置從待機位置移動到作成位置。
另外,控制裝置193係根據要作成的反折突耳的位置資訊而控制搬送手段192,使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作成位置改變。例如,在一疊紙頁為20張紙頁之情況時,依每5頁區分,對於所對應的紙頁P改變位置然後作出反折突耳。要作出反折突耳的位置資訊亦可預先對應於要裝訂的一疊紙頁而設定,亦可根據要作為索引頁的紙頁之檢測資訊而設定,在根據要作為索引頁的紙頁之檢測資訊而設定的情況時,係例如從第一次檢測到第三次檢測的每一次都依據檢測而依序改變要作出反折突耳的位置。
接著,根據第58至62圖來說明後處理裝置的動作。搬送部160的搬送滾輪對161進行驅動,使形成有圖像之紙頁P經由搬送路徑162而裝載在處理部170的底托盤171上。此時,反折突耳作成裝置1係在待機位置待機(第58圖)。當有預定張數的紙頁P疊載在底托盤171上時,就搬送要作為索引頁之紙頁P。控制裝置193 係根據作成位置資訊而控制移動手段192,藉由驅動馬達M10之驅動而經由動力傳遞機構192a、驅動皮帶192b使反折突耳作成裝置1移動到作成位置(第59圖)。
在作成位置上,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係在紙頁P作出反折突耳,然後將該作出有反折突耳之紙頁P搬送到處理部170並使之堆疊在底托盤171上(第60圖)。然後,控制裝置193係根據作成位置資訊而控制移動手段192,藉由驅動馬達M10之驅動而經由動力傳遞機構192a、驅動皮帶192b而使反折突耳作成裝置1移動到待機位置,反折突耳作成裝置1係成為在待機位置待機的狀態,然後進行第58、59圖之動作,例如,在一疊紙頁為20張紙頁P之情況時,依每5頁區分,對於所對應的紙頁P改變位置然後作出反折突耳。
將疊載於底托盤171上之一疊紙頁用釘書機172加以釘起來,然後從處理部將接受過釘書處理之各疊紙頁送出到裝載部(第61圖)。如上述方式,紙頁後處理裝置150係重複進行第58至61圖之動作,在裝載部180堆積經釘起來之紙頁(第62圖)。
如上述在後處理裝置配備反折突耳作成裝置,藉由該反折突耳作成裝置的作動而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並將因切開線而形成之反折突耳反折且利用接著劑將之接著在紙頁端部,因此可不用使用複雜的裝置或特別的用紙就達成作業之容易化。
[突耳印字之作成]
根據第62至65圖來說明突耳印字之作成的形態。
第63圖之形態係在圖像形成裝置300具備有突耳印字印表機301。突耳印字印表機301係在紙頁P之要作出突耳的位置印字。反折突耳作成裝置1000係根據來自圖像形成裝置300之突耳印字資訊,例如每10張就在印有字的紙頁P作出反折突耳TB。在圖像形成裝置300中準備在例如紙頁P之要作出突耳的位置印字之應用軟體,並利用此應用軟體使突耳印字印表機301起動而進行突耳印字。
在第64圖之形態中,係在後處理裝置150具備有在反折突耳印字之突耳印字印表機310,在利用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作出反折突耳TB後,印字在反折突耳TB。突耳印字印表機310係構成為例如依需求(on demand)而印字,印字內容之設定係可利用配備的鍵盤、觸控面板等進行輸入,然後從個人電腦311轉送過來,或從智慧型手機等之可攜式終端機312轉送過來再印出。突耳印字印表機310係可採用例如使用色帶之點陣印表機、熱轉印印表機、雷射印表機等周知的印表機。
第65圖之形態係在後處理裝置150具備有在反折突耳貼上印字貼紙之印字貼紙黏貼裝置320,在利用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作出反折突耳TB後,在反折突耳TB黏貼印字貼紙ST。
本實施形態之後處理裝置150係可具備有存檔(filing)裝置400。存檔裝置400可例如配備有衝切頭 以在紙頁P切出2孔,然後例如每10頁就將作成有反折突耳TB之紙頁P插入而可直接自動地進行存檔。另外,反折突耳作成裝置係可在從圖像形成裝置搬送來的紙頁、或從專用紙頁供給裝置搬送來的紙頁作出反折突耳。可構成為在從專用紙頁供給裝置搬送來的紙頁加上編號、加上使用者名、或加上檔案名稱等之構成。又,紙頁後處理裝置可構成為可根據來自圖像形成裝置300之突耳印字資訊,使反折突耳TB的位置或大小、數目變化之構成。
(第一實施形態之後處理系統之構成)
第66圖顯示在線(in-line)的後處理系統,後處理系統100係構成為:在線時,係利用文書及其他資料來作成索引頁,然後作成包含印有文書的紙頁及形成有突耳的索引頁之一疊紙頁。本實施形態中係將索引頁插入然後裝訂成紙頁的冊子。
個人電腦110係具有文書檔案111、索引頁用印刷文書檔案112、索引標題資訊資料113、以及索引頁插入位置資料114,文書檔案111係在電腦作成、記錄的冊子其構成的紙頁所印刷的文書檔案。索引頁用印刷文書檔案112係在電腦作成、記錄的索引頁所印刷的文書檔案。索引標題資訊資料113係設定要印在索引頁上的索引標題、及印刷的位置之資料。索引頁插入位置資料114係設定要插入紙頁的冊子之索引頁、及索引頁的插入位置之資料。
印表機120係進行索引標題印刷121、及文 書印刷122。索引標題印刷121係根據索引頁用印刷文書檔案112而在索引頁在設定的位置印出所設定的索引標題。文書印刷122係根據文書檔案111而在複數張紙頁印出文書。索引標題印刷121係在文書印刷122之前先進行,而且將印刷後的索引頁送到索引頁作成裝置130,且將印刷後的紙頁送到後處理裝置140。
索引頁作成裝置130係在從印表機120送來的索引頁形成突耳。此索引頁作成裝置130係例如在設定的位置印上設定在索引頁的索引標題,在該位置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然後將因切開線而形成之反折突耳反折而將反折突耳設於紙頁端部。
後處理裝置140係具有托盤141、插入處理部142、以及裝訂成冊部143。托盤141係收集從索引頁作成裝置130送來的形成有索引標題之索引頁,插入處理部142係將索引頁插入至從印表機120送來的印有文書的紙頁中的設定的位置。裝訂成冊部143係接收經插入處理部142處理過之插入有索引頁的複數張紙頁將之裝訂成冊。例如,此處之裝訂成冊可採用在一疊紙頁穿孔然後加以裝釘起來的、或用針穿線裝訂起來的、或在一疊用紙的背部塗佈接著劑之以所謂的膠裝方式裝訂起來的、或以裝釘膠帶將之裝釘起來的等裝訂方式。
(第二實施形態之後處理系統之構成)
第67圖顯示離線(off-line)的後處理系統,後處理系統100係構成為:在離線狀態,在索引頁作成裝置130作出 索引頁,然後作成包含印有文書的紙頁及形成有突耳的索引頁之一疊紙頁。本實施形態中係將索引頁插入然後裝訂成冊。
在離線狀態,索引頁作成裝置130係內建有小型印表機,根據索引標題資訊資料113而在索引頁印出索引標題,且例如在所印刷的位置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然後將因切開線所形成之反折突耳反折而將之設於紙頁端部。
後處理裝置140係在托盤141收集從索引頁作成裝置130送來的形成有索引標題之索引頁,在插入處理部142中,將索引頁插入從印表機120送來的印有文書的紙頁中的設定的位置,再將經插入處理部142處理過之插入有索引頁的複數張紙頁裝訂成冊。
(第三實施形態之後處理系統之構成)
第68圖顯示離線的後處理系統,後處理系統100係構成為:在離線狀態,利用別的印表機150在索引頁印出索引標題,且將此印刷後的索引頁送到索引頁作成裝置130,在索引頁作成裝置130作出索引頁,然後在後處理裝置140作成包含印有文書的紙頁及形成有突耳的索引頁之一疊紙頁,本實施形態中係將索引頁插入然後裝訂成冊。
(裝訂成冊部)
本實施形態之後處理裝置及後處理系統,係具備有將含有索引頁之一疊紙頁裝訂成冊之裝訂成冊部50,143。此裝訂成冊部50,143可如第69圖(a)所示,構成為:在紙頁 的一側作出突耳而作成索引頁,將索引頁P2插入至複數張紙頁P1之間然後裝訂起來,而得到紙頁的冊子70。此裝訂係在紙頁的一側作出突耳,然後以一側有突耳突出的形態裝訂起來者,有膠帶黏背、訂書針裝訂、活頁裝訂、精裝、膠裝、單純鑽孔之裝訂等。
此裝訂成冊部50,143亦可如第69圖(b)所示,構成為:在例如A3大小的紙頁的兩側作出突耳而作成索引頁P2,將索引頁P2插入至複數張A3大小的紙頁P1之間然後將中間裝訂起來,再對折而得到A4大小的紙頁P1的冊子70。該中間裝訂係例如利用釘書針等而裝訂者。
根據第70至74圖來說明此中間裝訂方式。第70圖係用來說明裝訂的各頁的分配之圖,第71圖係用來說明索引頁的作成之圖,第72圖係顯示索引頁的作成裝置之圖,第73圖係用來說明索引頁的突耳位置修正之圖,第74圖係顯示裝訂成的冊子之圖。
本實施形態係根據文書檔案111,在利用例如A3大小的紙頁P1來進行有1到16頁的冊子的裝訂之情況時,進行各頁的分配然後印刷在各頁。分配在第1張紙頁P1的是對折之後位在裡面之第1及16頁,分配在第2張紙頁P1的是對折之後位在外面之第15及2頁,分配在第3張紙頁P1的是對折之後位在裡面之第3及14頁,...分配在第8張紙頁P1的是對折之後位在外面之第9及8頁,將如此分配的各紙頁依序疊在一起然後裝訂起來。
索引標題資訊資料113係設定要在紙頁印刷的索引標題、以及印刷的位置,在例如A3大小的紙頁,根據索引頁用印刷文書檔案112而在紙頁印出索引標題而作成索引頁P2,然後將索引頁P2插入至根據索引標題資訊資料113而印有文書之紙頁P1中的設定位置再將中間裝訂起來,將中間裝訂起來之後對折而得到A4大小的紙頁P1的冊子70。
索引頁P2係如第71圖所示般作成。第71圖(a)之形態係在例如A3大小的紙頁的右側印出索引標題,在此位置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然後將因切開線而形成之反折突耳反折而將突耳設於紙頁端部。將此索引頁P2插入至紙頁P1中的設定位置,再將中間裝訂起來後對折而得到A4大小的紙頁P1的冊子70。索引標題係印刷於紙頁的表側而在裝訂成冊子70之情況可看得到。
第71圖(b)之形態係與第71圖(a)之形態同樣地,將突耳設於紙頁端部,但本實施形態係將突耳設於紙頁的左側。將此索引頁P2插入至紙頁P1中的設定位置,再將中間裝訂起來後對折而得到A4大小的紙頁P1的冊子70,所以索引標題係印刷於紙頁的背側而在裝訂成冊子70之情況可看得到。
第71圖(c)之形態係與第71圖(a)及第71圖(b)之形態同樣地,將突耳設於紙頁端部,但本實施形態係將突耳設於紙頁的右側及左側。將此索引頁P2插入至 紙頁P1中的設定位置,再將中間裝訂起來後對折而得到A4大小的紙頁P1的冊子70,所以索引標題係印刷於紙頁的表側及背側而在裝訂成冊子70之情況可看得到。
索引頁之作成,係將因於切開線而形成之反折突耳往例如紙頁的下側反折而將突耳設於紙頁端部,若將彎曲反折的方向(向紙頁下側)都統一,則如第71圖(c)之形態所示,在裝訂對折後會變得不統一。第72圖(a)之實施形態係在處理裝置搭載紙頁翻面機構800,利用突耳作成機構801在紙頁的一側形成突耳,然後將該紙頁翻面而在另一側形成突耳,即可在裝訂對折後統一。
第72圖(b)之實施形態係在處理裝置搭載上下方向相反之複數個突耳作成機構810、突耳作成機構811,並將突耳設於紙頁端部,藉此可在裝訂對折後統一。
如上所述,具備有將包含有索引頁之一疊紙頁裝訂起來之裝訂成冊部,裝訂成冊部係構成為進行將一疊紙頁的一側裝訂起來之裝訂、或將一疊紙頁的中間裝訂起來之裝訂,且搭載有突耳作成機構。例如,在使用另行作成的索引頁之情況時,在索引頁於系統內之狀態若系統因夾紙等而停止,則為了回復到停止之前的狀態,必須再度準備與用掉的索引頁有相同突耳位置、相同顏色的索引頁,但如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搭載突耳作成機構,就可從普通紙之紙頁重新作成相同突耳位置、相同顏色的索引頁,而不會有傳統那樣的工夫及用紙之耗費。
根據第73及74圖來說明索引頁的突耳位 置修正。索引頁作成裝置130係在從印表機120送來的紙頁形成突耳,然後將索引頁P2插入至根據索引標題資訊資料113而印有文書之紙頁P1中的設定的位置再將中間裝訂起來,將中間裝訂起來後對折而得到A4大小的紙頁P1的冊子70。冊子70由於係在將中間裝訂起來後對折而得到,所以與外側的紙頁相比較,中側的紙頁會往前偏移彎折部分的厚度份的量而較為突出。
例如,從A3尺寸對折而進行A4尺寸的騎馬釘式裝訂之情況時,如第74圖(a)所示,位於冊子70的外側之索引頁P2與位於冊子70的內側之索引頁P2的突耳之位置會不同,位於內側之索引頁P2的突耳會較突出而不整齊。
本實施形態係依據索引頁插入位置資料114,且根據索引頁用印刷文書檔案112來修正印表機120所進行索引標題印刷的位置,而且索引頁作成裝置130也修正反折突耳的位置來做成索引頁P21,P22。
使用此索引頁P21,P22來製冊,就會如第74圖(b)所示,位於冊子70的外側之索引頁P與位於內側之索引頁P2之突耳的位置會一致,而消除位於內側之索引頁P2的突耳較突出而不整齊之不良情形。
本實施形態雖然是依據索引頁插入位置資料114,且根據索引頁用印刷文書檔案112來修正印表機120所進行索引標題印刷的位置以使突耳的位置一致,但亦可在騎馬釘裝訂後對折而得到A4大小的紙頁P1的冊子 70之後,突耳突出而不整齊之情況時,將突出的部分切掉而使突耳的位置一致。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應用於作成包含印有文書的紙頁及形成有突耳的索引頁之一疊紙頁之後處理裝置及後處理系統,可根據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而作成索引頁,並可作成包含印有文書的紙頁及形成有突耳的索引頁之一疊紙頁。

Claims (45)

  1. 一種後處理裝置,係具備有在紙頁上印出索引標題之印刷部,前述印刷部係可根據文書作成軟體所具有的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按照要附加於文書的索引標題格式資訊而在紙頁上印出索引標題,以作成索引頁。
  2. 一種後處理裝置,係具備有:在紙頁上印出索引標題之印刷部;以及在印有索引標題之紙頁作出突耳之突耳作成部,前述印刷部係根據文書作成軟體所具有的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按照要附加於文書的索引標題格式資訊而在紙頁上印出索引標題,前述突耳作成部係在印有索引標題之紙頁作出突耳。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印刷部係印出包圍前述索引標題且作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之切入印之導引線,前述突耳作成部係沿著導引線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將因切開線而形成之反折突耳反折而將之設於紙頁端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係具備有:用來設定索引標題格式之設定操作部,前述設定操作部係藉由選擇而優先於前述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而設定索引標題格式, 前述印刷部係根據前述設定操作部的索引標題格式的設定,在前述紙頁的突耳印出索引標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係在要裝訂成冊的紙頁設定目錄的印刷,並且在每張前述紙頁的突耳設定目錄的印刷。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設定操作部係在要裝訂成冊的紙頁設定目錄的印刷,並且在每張前述紙頁的突耳設定目錄的印刷。
  7. 一種後處理裝置,係具備有:搬送依據文書作成軟體而印刷有圖像之紙頁之紙頁搬送部;在索引頁的突耳印出索引標題之印刷部;以及在複數張之紙頁之間插入前述索引頁之處理部;前述印刷部係根據前述文書作成軟體所具有的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按照要附加於文書的索引標題格式資訊而在前述索引頁的突耳印出索引標題。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係具備有:用來設定索引標題格式之設定操作部,前述設定操作部係藉由選擇而優先於前述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而設定索引標題格式,前述印刷部係根據前述設定操作部的索引標題格式的設定,在前述索引頁的突耳印出索引標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索引標題格式設定功能係在要裝訂成冊的紙頁設定目錄的印刷,並且在每張前述索引頁的突耳設定目錄的印刷。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設定操作部係在要裝訂成冊的紙頁設定目錄的印刷,並且在每張前述索引頁的突耳設定目錄的印刷。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係具備有:供給前述索引頁之索引頁供給部,前述索引頁供給部係供給預先形成有突耳之前述索引頁。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係具備有反折突耳作成部,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在紙頁的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將因前述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而將之設於前述紙頁的端部而作成具有突耳之索引頁,前述索引頁供給部係供給由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所作成之前述索引頁。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具有:在紙頁端部形成折線以作為要形成反折突耳時的反折基準之折線形成手段; 用來在前述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之衝切刃;以及以前述折線作為基準而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之反折手段。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具有:用來在前述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之衝切刃;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之反折手段;以及在使反折突耳與紙頁端部重疊之狀態下將兩者壓著之壓著手段。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具備有:使將反折突耳接著於前述紙頁端部之接著劑附著之附著手段,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具有:用來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之衝切刃;以及將反折突耳反折且利用接著劑使之固著於紙頁端部之固著手段。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具有: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來供反折突耳插穿過之I字形 的切開孔之切入手段;用來在前述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之衝切刃;以及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並將之插入前述I字形的切開孔而設置反折突耳之插入手段。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具有:在紙頁端部切出用來供反折突耳的局部反折部插穿過並卡扣住之卡扣開口之卡扣開口形成手段;用來在前述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以及局部反折部的外緣之衝切刃;以及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並使前述局部反折部卡扣於前述卡扣開口之反折手段。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具有:用來在前述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之衝切刃;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之反折手段;以及在使反折突耳與紙頁端部重疊之狀態下利用黏著膠帶將反折突耳黏貼住之膠帶黏貼手段。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具有:用來在前述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 緣之切開線之衝切刃;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之反折手段;以及在使反折突耳與紙頁端部重疊之狀態下利用釘書針將反折突耳固定之膠帶固定手段。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具有:用來在前述紙頁端部切出用以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開線之衝切刃;將因切開線而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之反折手段;以及在使反折突耳與紙頁端部重疊之狀態下進行按壓以形成腰部之腰部形成手段。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具備有:在所插入的紙頁端部形成反折突耳的外緣之切入手段;將所形成的反折突耳的外緣導引到反折位置之導引手段;以及在將所插入的紙頁端部從前述插入部拉出之際,將所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而將之設於前述紙頁端部之突耳反折手段。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切入手段係由在初始位置與反折突耳的外緣 形成位置之間做往復運動之衝頭所構成,前述導引手段係由在初始位置與導引位置之間做往復運動之導引桿所構成,前述衝頭在初始位置時前述導引桿也在初始位置,當前述衝頭移動到反折突耳的外緣形成位置時,前述導引桿會連動而移動到導引位置。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突耳反折手段係由將紙頁端部插入至插入部之滾輪對所構成,在將所插入的紙頁端部從前述插入部拉出之際,前述滾輪對將形成的反折突耳反折並加以按壓,而將反折突耳設於前述紙頁端部。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至2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係具備有決定要形成反折突耳之紙頁的設定位置之定位桿。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係具備有:檢測紙頁之紙頁檢測手段;使定位桿移動之桿移動手段;以及根據紙頁的檢測資訊控制前述桿移動手段而使定位桿移動,以使形成前述反折突耳之位置變化之控制手段。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至2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由包含馬達之驅動源、或 包含手動轉桿之驅動源所驅動。
  27. 一種後處理裝置,係具備有:裝載形成有圖像的紙頁之底托盤;以及將裝載於前述底托盤上之一疊紙頁裝訂起來之裝訂部;其中,在將形成有前述圖像之紙頁搬送至前述底托盤之搬送路徑中配備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至2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反折突耳作成部。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係具備有:使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移動到作成突耳之作成位置及不作成突耳之待機位置之移動手段。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移動手段係根據要作成反折突耳之位置資訊來使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的作成位置變化。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至2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在從圖像形成裝置搬送來的紙頁、或從專用紙頁供給裝置搬送來的紙頁作出反折突耳。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至3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在圖像形成裝置中在紙頁之要作成反折突耳之位置進行突耳印字,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根據來自前述圖像形成裝 置之突耳印字資訊,在做過突耳印字之紙頁作出反折突耳。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至3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係具備有在反折突耳印字之突耳印字印表機。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至3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係具備有在反折突耳貼上印字貼紙之印字貼紙黏貼裝置。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將具有用來形成突耳的突耳形成刃之刃單元固定於裝置本體。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使具有用來形成突耳的突耳形成刃之刃單元可相對於裝置本體而裝拆,而可依據突耳的形狀來更換前述刃單元。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係具備裝置本體,前述裝置本體係具有使前述刃單元的突耳形成刃作動之操作部,且前述裝置本體係構成為可開啟,在使前述裝置本體開啟之狀態下,設置及更換前述刃單元。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係具備裝置本體,前述裝置本體係具有使前述刃單元的突耳形成刃作動之操作部,且前述裝置本體係構成為具有可插入部,在前述裝置本體的可插入部,設置及更換前述刃單元。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至3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反折突耳作成部係構成為可藉由設置及更換前述刃單元而動作。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8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係具備有:將包含有索引頁之一疊紙頁裝訂起來之裝訂成冊部,前述裝訂成冊部係構成為將前述一疊紙頁的單側裝訂起來而裝訂成冊、或將一疊紙頁的中間裝訂起來而裝訂成冊。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述之後處理裝置,其中,前述將一疊紙頁的中間裝訂起來之裝訂成冊,係構成為使包含於一疊紙頁中之複數張索引頁之印有索引標題之突耳的前端位置一致而相對齊。
  41. 一種後處理系統,係具備有:在所設定的位置印出根據從含有索引標題資訊之文書檔案抽出之索引頁用印刷文書檔案而設定於紙頁之索引標題,且根據前述文書檔案而在紙頁印出文書之印表機;從在前述印表機印有索引標題之紙頁形成突耳之索引頁作成裝置;以及作成包含印有前述文書的紙頁及形成有前述突耳的索引頁之一疊紙頁之後處理裝置。
  42. 一種後處理系統,係具備有: 在所設定的位置印出根據從含有索引標題資訊之文書檔案抽出之索引頁用印刷文書檔案而設定於紙頁之索引標題,且從印有索引標題之紙頁形成突耳之索引頁作成裝置;根據前述文書檔案而在紙頁印出文書之印表機;以及作成包含印有前述文書的紙頁及形成有前述突耳的索引頁之一疊紙頁之後處理裝置。
  43. 一種後處理系統,係具備有:在所設定的位置印出根據從含有索引標題資訊之文書檔案抽出之索引頁用印刷文書檔案而設定於紙頁之索引標題之印表機;從在前述印表機印有索引標題之紙頁形成突耳之索引頁作成裝置;根據前述文書檔案而將文書印於複數張紙頁之印表機;以及作成包含印有前述文書的紙頁及形成有前述突耳的索引頁之一疊紙頁之後處理裝置。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至4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後處理系統,係具備有將包含有索引頁之一疊紙頁裝訂起來之裝訂成冊部,前述裝訂成冊部係構成為將前述一疊紙頁的單側裝訂起來而裝訂成冊、或將一疊紙頁的中間裝訂起來而裝訂成冊。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之後處理系統,其中,前述將一疊紙頁的中間裝訂起來之裝訂成冊,係構成為使包含於一疊紙頁中之複數張索引頁之印有索引標題之突耳的前端位置一致而相對齊。
TW107100642A 2017-01-30 2018-01-08 反折突耳作成裝置 TWI7455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4929 2017-01-30
JP2017-061539 2017-03-27
JP2017061539 2017-03-27
JP2017-127258 2017-06-29
JP2017127258A JP6854408B2 (ja) 2017-06-29 2017-06-29 折り返しタブ作成装置及び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2017-128351 2017-06-30
JP2017128351 2017-06-30
JP2017-131693 2017-07-05
JP2017131693 2017-07-05
JP2017-014929 2017-07-11
JP2017146869A JP2019010722A (ja) 2017-06-30 2017-07-28 タブ作成装置
JP2017-146869 2017-07-28
JP2017-194590 2017-10-04
JP2017194590A JP7008322B2 (ja) 2017-07-05 2017-10-04 後処理装置及び後処理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1335A true TW201831335A (zh) 2018-09-01
TWI745523B TWI745523B (zh) 2021-11-11

Family

ID=62978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0642A TWI745523B (zh) 2017-01-30 2018-01-08 反折突耳作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I745523B (zh)
WO (1) WO20181390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69557A (ja) * 2018-10-30 2020-05-07 グラドコ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タブ作成装置
JP2023084634A (ja) * 2021-12-07 2023-06-19 グラドコ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後処理装置及び冊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9071U (zh) * 1989-03-28 1991-02-25
JP3285219B2 (ja) * 1992-04-30 2002-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286931A (ja) * 1993-02-07 1994-10-11 Canon Inc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75725A (ja) * 1995-12-27 1997-07-08 Fuji Xerox Co Ltd タブシート作成装置
JP2001273558A (ja) * 2000-01-21 2001-10-05 Toshihiko Okabe 商品販売に於ける付帯情報出力方法、装置、記録媒体及びソフトウェア
JP2005022035A (ja) * 2003-07-02 2005-01-27 Canon Finetech Inc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20107A (ja) * 2004-10-25 2006-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情報とその印刷情報を記録する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装置
JP2008272994A (ja) * 2007-04-27 2008-11-13 Brother Ind Ltd 補強用テープ及び印刷装置
JP5473632B2 (ja) * 2010-01-25 2014-04-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5523B (zh) 2021-11-11
WO2018139078A1 (ja) 2018-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82011A (en)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a folder/stapler device
JP4300984B2 (ja) 綴じ処理装置
US10000355B2 (en)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JP5168474B2 (ja) 製本装置
TWI745523B (zh) 反折突耳作成裝置
WO2009119675A1 (ja) 電動ステープラ及び電動ステープラにおけるステープル脚の長さ調整方法
JP3372573B2 (ja) 記録装置
JP6349216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05323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854408B2 (ja) 折り返しタブ作成装置及び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7022405B2 (ja) 折り返しタブ作成装置及び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6227349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308873B2 (ja) シート穿孔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シート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7008322B2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後処理システム
WO2017175655A1 (ja) 折り返しタブ作成装置及び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2009292036A (ja) 製本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706550B2 (ja) 製本機
JP3919561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05241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05240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15039B2 (ja) 接着剤塗布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シート処理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227350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438188B2 (ja) 紙製ステープル、紙製ステープル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2004099196A (ja) 製本装置
JP2015120565A (ja) 接着剤塗布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シート処理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