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79901A - 一种香菇菌株及其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香菇菌株及其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79901A
CN106479901A CN201610887201.7A CN201610887201A CN106479901A CN 106479901 A CN106479901 A CN 106479901A CN 201610887201 A CN201610887201 A CN 201610887201A CN 106479901 A CN106479901 A CN 1064799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shroom
temperature
strain
days
bacter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872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79901B (zh
Inventor
李东起
孙明军
白相永
邓士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uiminchunsheng Edible Fungu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uiminchunsheng Edible Fungu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uiminchunsheng Edible Fungu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uiminchunsheng Edible Fungu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8720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799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79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799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79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799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645Fungi ; Processes using fungi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5Fungal isol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yc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菌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香菇菌株及其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一种香菇菌株,其生物保藏号为:CGMCC No:12501;香菇菌株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1)养料的配制;(2)装袋灭菌;(3)接种;(4)菌袋培养;(5)出菇管理。菌柄白色,中生、菌柄长2~4.5厘米,菌柄直径1.4~1.9厘米;菌褶细白,孢子印淡白色。产量高,出菇可达5~6潮。生物学效率为93.2%,比对照香菇SD‑1提高9.6%。

Description

一种香菇菌株及其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菌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香菇菌株及其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食用菌2012年产值达到1772亿元,间接产值达7000亿元,食用菌产业发展成为第五大农作物,占种植业总产值5%,从业人员约2000万。香菇(Lentinula edodes)人工栽培起源于我国,它是古老的,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产业又是新兴的,80年代初才起步,90年代开始迅猛发展,目前正处于上升阶段。产量超过150万吨,约占总产的13.1%以上。
香菇菌种是香菇生产中最重要的基础生产资料,在香菇产量及质量构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在以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农艺方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香菇产业中,优良菌种对产业发展所占的技术份额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香菇菌种的选育是与香菇生产同步发展的,它大致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即起步阶段、引种阶段、单孢杂交育种阶段、应用原生质体技术选育菌种阶段。
我国菌种生产总体上仍是小作坊生产,分散栽培决定的菌种小生产,导致菌种总体质量低下,杂菌、长速、不均匀,易出现错种、批量污染、大幅度减产等不良事故。同时香菇大量使用品种为939、武香1、135、庆科20、L808,品种较少。
惠民县香菇种植面积700万平方米,年产香菇12.6万吨,享有“山东香菇生产第一县”的美誉。近几年来,我县香菇主栽品种“申香4号”退化严重,导致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下滑。品种更新已成为我县香菇生产的当务之急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香菇菌株及其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香菇菌株,其生物保藏号为:CGMCC No:12501。
所述菌株为:广温型,菌丝白色,浓密、绒毛状。子实体单生,菌盖半圆球形,菌盖直径为5~7厘米,菌盖厚度为1.2~2.2厘米,菌盖色泽浅黄褐色,含水量高时颜色有所加深,附有少量鳞片,菌肉组织致密,菌盖内卷,不易开伞。菌柄白色,中生、菌柄长2~4.5厘米,菌柄直径1.4~1.9厘米;菌褶细白,孢子印淡白色。产量高,出菇可达5~6潮。
所述的香菇菌株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具体步骤为:(1)养料的配制;(2)装袋灭菌;(3)接种;(4)菌袋培养;(5)出菇管理。
所述的步骤(1)具体为:按配方阔叶树木屑80%,麦麸18%,石膏2%准备原料,要求使用优质阔叶树种粉碎而成,细度在1.5-5mm,PH值在5-5.5,总氮含量在0.3%-0.8%,先把锯末、麦麸、石膏拌匀,再加入水搅拌,含水量58—60%,PH值5.5-6,然后装袋。
所述的步骤(2)将步骤(1)准备好的原料,进行装袋后得到料筒,每袋装料量不少于2.5㎏,菌棒高度不低于42㎝,采用常压灭菌,当底层料袋中心温度达到100℃时保持12小时,停火闷锅2小时。出锅送入消毒处理过的接种室冷却降温,袋温降至30℃以下即可接种。
所述的步骤(3)在无菌条件下,采用侧面打孔、多点接菌方式,均与分布。把健壮菌种掰成块状,塞入培养料。接完种后,立即套上一次性防污染外套带,转入培养室养菌。
所述的步骤(4)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3—25℃,菌丝布满料面后,温度控制到22-23℃;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遮光培养;菌丝长满后进入转色期;培养约60天,菌丝长满料袋,培养料收缩并与塑料袋之间形成空隙,袋壁四周菌丝体膨胀、皱褶、隆起肿瘤状物占整个袋面2/3;手握菌袋的瘤状菌丝体,有弹性松软感;在接种穴四周,菌丝体出现棕褐色。
所述的步骤(5),1)菌棒脱袋后,保持室温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85~90%。约经5~6天,菌丝表面长满浓白色气生菌丝;以后,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以增加氧气和光照,拉大菌棒表面干湿差。一般7~8天菌丝体局部开始转色。此时要结合通风一小时,连续喷水两天,每天l~2次,加快菌棒转色。2)变温催蕾:菌棒转色后,每天白天覆盖薄膜,夜间半夜以后揭开薄膜。3~4天后,菌丝体由于变温的刺激而互相交织。菌棒表层也出现不规则的白色裂纹。不久便形成菇蕾,此时,棚内湿度保持90%左右,温度15~18℃。3)进入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此时,棚内温度应保持l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左右。因香菇代料栽培技术是一次接种,冬春两季出菇。应根据各季节气候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满足香菇生长的需要。每潮菇采收完毕,必须揭膜通风3~4小时,降低菇床湿度,使菌筒干燥,菌丝体充分休息复壮7天左右;当菌筒采菇后留下的凹陷处发白时,说明菌丝已经复壮。此时白天可进一步盖紧薄膜,提高温度,晚上揭膜通风,使菇床有较大温差。3~4天后,第二批菇迅速形成。第二批菇采收后,按照上述方法,增加通风次数,让菌丝复壮;然后连续喷水2~3天,拉大温差和干湿差,促进第三批菇蕾形成。
上述接种菌种为:日本香菇品种5K16变异菌株选育而成。
选育方法
选育方法为自然育种,即利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有益变异,选出符合生产需要的新菌株,选育程序为:变异菌株分离—拮抗试验——出菇试验——品比试验——稳定性试验——生物学特性、栽培特性研究——小规模试种——中试——示范推广。
(1)实验室筛选
2011年将新发现的变异菌株,通过组织分离,在PDA培养基培养母种40支,分别取20支接入菌袋进行发菌和出菇试验,出菇试验主要观测第二潮菇子实体外观、形状、产量、色泽等形状是否符合选种要求;其余20支进行菌丝拮抗试验和菌丝对温度适应性试验。
(2)菌株筛选
1、筛选
对取得新菌株接种后进行棚中出菇试验,观察菌丝长势和形态、发菌时间、出菇时间、出菇整齐度、菌盖色泽、菌盖厚度、菇柄长度等,筛选出综合形状优良的菌株。实验数据如下:
表一、试验结果
注:鲜菇产量为10棒总计。
表2各参试品种试验产量比较
表3子实体形态试验调查
2、品比试验
2012年引进适合山东省种植,具有代表性的5个香菇品种与“惠香一号”菌株作对比实验并进行综合评定,培养基配方:母种采用PDA培养基,原种和栽培种为杂木屑培养基,栽培试验的培养料配方为:杂木屑78%、麦麸20%、石膏1%、白糖1%;栽培袋培养基配方:柞木木屑78%、麦麸20%、石膏1%、白糖1%。试验方法:8月上旬制袋,10月中旬出菇。栽培袋制作按常规方法,采用聚乙烯菌袋,每个菌株接种300袋左右,菌丝发满袋后,选发菌正常的成品菌包210袋,分成三个批次,每个批次又平均分成三个小组,置于出菇棚中,床畦式架式出菇。
(3)结果分析
“惠香一号”新菌株的选育研究,该菌株在温度适应性、产量、生物转化率、商品性等方面都变现出了优良特性,表现如下:(1)菌丝长势健壮:该菌株的菌丝粗壮,生长速度较快,分解木质素的能力较强。菌丝体在6—30℃均可生长,最适温度22—26℃.菌丝体耐高温能力较强,气温超过35℃,仍健壮生长,菌棒污染率不超过1%。
(2)子实体肥大,商品性良好:子实体单生,个大,菇盖半圆球形,圆整,菌盖直径为5—7㎝,菌盖厚度为1.2—2.2㎝,菌盖色泽浅黄褐色,菌柄白色,中生、菌柄长2—3㎝,菌柄平均粗1㎝,伞柄比4—5:1,菌褶细白;单菇重平均为32.4克,含水量为75%,制干率为25%。
(3)产量高:该菌株在600平方米试验大棚内,投料7200公斤,“惠香一号”产量达到7094公斤,生物转化率平均为94.25%。
(4)温度适应广:该菌株为广温性菌株,子实体原基生长温度5—33℃,最适出菇温度15—28℃,子实体生长温度8-33℃,最适温度10—30℃。
二、“惠香一号”菌株参与山东省区试试验最终结果
1、特征特性:属广温型品种。菌丝白色,浓密、绒毛状。子实体单生,菌盖半圆球形,菌盖直径为5~7厘米,菌盖厚度为1.2~2.2厘米,菌盖色泽浅黄褐色,含水量高时颜色有所加深,附有少量鳞片,菌肉组织致密,菌盖内卷,不易开伞。菌柄白色,中生、菌柄长2~4.5厘米,菌柄直径1.4~1.9厘米;菌褶细白,孢子印淡白色。产量高,出菇可达5~6潮。生物学效率为93.2%,比对照香菇SD-1提高9.6%。
2、产量表现:在2013年全省香菇品种秋季区域试验中,单产865.5克/袋(每袋干料930克),比对照香菇SD-1增产11.4%;2014年全省香菇品种秋季生产试验中,单产870.2克/袋(每袋干料930克),比对照香菇SD-1增产11.6%。
3、栽培技术要点:采用常规熟料栽培。菌丝最适温度18~26℃;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8~28℃,适宜温度15~25℃。子实体生长期的空气相对湿度85%~90%,散射光。发菌料温控制在22~26℃,避光培养,适度通风,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转色期温度控制在18~25℃,空气相对湿度85%,散射光照;转色后加大温差刺激催蕾;出菇期温度控制在8~30℃,空气相对湿度90%。第一茬菇采收后,补水至原重,准备第二茬菇生长。
“惠香一号”菌株由于表现优良,通过了山东省农业厅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15077新菌株的选育研究,该菌株在温度适应性、产量、生物转化率、商品性等方面都变现出了优良特性,表现如下:
(1)菌丝长势健壮:该菌株的菌丝粗壮,生长速度较快,分解木质素的能力较强。菌丝体在6—30℃均可生长,最适温度22—26℃.菌丝体耐高温能力较强,气温超过35℃,仍健壮生长,菌棒污染率不超过1%。
(2)子实体肥大,商品性良好:子实体单生,个大,菇盖半圆球形,圆整,菌盖直径为5—7㎝,菌盖厚度为1.2—2.2㎝,菌盖色泽浅黄褐色,菌柄白色,中生、菌柄长2—3㎝,菌柄平均粗1㎝,伞柄比4—5:1,菌褶细白;单菇重平均为32.4克,含水量为75%,制干率为25%,比香菇868提高7%。同时由于该品种子实体肥大、形状周正,肉质瓷实,每斤售价比对照品种高出1元。
(3)产量高:该菌株在600平方米试验大棚内,投料7200公斤,“惠香一号”产量达到7094公斤,产量比对照高出744.2公斤,生物转化率平均为94.25%,比对照香菇868高10.49%;提高了10.49%。
(4)温度适应广:该菌株为广温性菌株,子实体原基生长温度5—33℃,最适出菇温度15—28℃,子实体生长温度8-33℃,最适温度10—30℃。
(5)生育期短:该菌株90天左右出菇,比对照香菇868出菇时间提前30天;
该菌株主要优点:夏季高温季节也可以顺利出菇;秋季栽培香菇出菇早,菌肉紧实,便于储运;子实体单生,菇型好,产量高。
生育期研究
“惠香一号”在秋冬袋料香菇生产上,从接种到出菇约90天。一般在7—8月份装袋接菌,8—9月培养菌丝,10月以前转色结束,11月—来年6月初为出菇期。
“惠香一号”在作为发季节夏季香菇品种使用时,从接种到出菇约90天。一般在12月—1月份装袋接菌,2月—3月为培养菌丝,4月份管理转色,5—10月中旬为出菇期。
表1惠香一号香菇菌株发菌期管理技术措施表
1-6 污染率0.5 7-10 污染率1
栽培技术要点:采用常规熟料栽培。菌丝最适温度18~26℃;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8~28℃,适宜温度15~25℃。子实体生长期的空气相对湿度85%~90%,散射光。发菌料温控制在22~26℃,避光培养,适度通风,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转色期温度控制在18~25℃,空气相对湿度85%,散射光照;转色后加大温差刺激催蕾;出菇期温度控制在8~30℃,空气相对湿度90%。第一茬菇采收后,补水至原重,准备第二茬菇生长。香菇子实体生长至七八成熟时就应采收。当菌伞尚未完全展开、菌盖边缘稍内卷、菌褶已伸直时,为采收的最适宜时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品种来源:日本香菇品种5K16变异菌株选育而成。特征特性:属广温型品种。菌丝白色,浓密、绒毛状。子实体单生,菌盖半圆球形,菌盖直径为5~7厘米,菌盖厚度为1.2~2.2厘米,菌盖色泽浅黄褐色,含水量高时颜色有所加深,附有少量鳞片,菌肉组织致密,菌盖内卷,不易开伞。菌柄白色,中生、菌柄长2~4.5厘米,菌柄直径1.4~1.9厘米;菌褶细白,孢子印淡白色。产量高,出菇可达5~6潮。生物学效率为93.2%,比对照香菇SD-1提高9.6%。
产量表现:在2013年全省香菇品种秋季区域试验中,单产865.5克/袋(每袋干料930克),比对照香菇SD-1增产11.4%;2014年全省香菇品种秋季生产试验中,单产870.2克/袋(每袋干料930克),比对照香菇SD-1增产11.6%。
(一)该品种继承了日本香菇品种5K16亲本优良特性,菌丝粗壮,生长速度快;子实体单生,个大,圆整,菌肉密实,不易破碎,出菇早,出菇整齐,畸形菇少,潮次明显;生物转化率高,优良性状稳定。
(二)该品种为广温性代料香菇用种,春秋低温季节可以出菇,夏季高温季节也可以出菇。
(三)该菌种在滨州市及周边县市的推广应用,得到了广大菇农的认可。惠民县栽培数量已达到200万平方米,年产值超过4600万元。随着该品种在生产上的辐射推广,将会带来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惠香一号”菌株的选育成功和示范推广,是滨州市食用菌科研的突破。同时由于该菌种性状优良,2013年参加了山东省农作物(食用菌)新品种审定区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香菇菌株,其生物保藏号为:CGMCC No:12501。
所述菌株为:广温型,菌丝白色,浓密、绒毛状。子实体单生,菌盖半圆球形,菌盖直径为5~7厘米,菌盖厚度为1.2~2.2厘米,菌盖色泽浅黄褐色,含水量高时颜色有所加深,附有少量鳞片,菌肉组织致密,菌盖内卷,不易开伞。菌柄白色,中生、菌柄长2~4.5厘米,菌柄直径1.4~1.9厘米;菌褶细白,孢子印淡白色,产量高,出菇可达5~6潮。
所述的香菇菌株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具体步骤为:(1)养料的配制;(2)装袋灭菌;(3)接种;(4)菌袋培养;(5)出菇管理。
所述的步骤(1)具体为:按配方阔叶树木屑80%,麦麸18%,石膏2%准备原料,要求使用优质阔叶树种粉碎而成,细度在1.5-5mm,PH值在5-5.5,总氮含量在0.3%-0.8%,先把锯末、麦麸、石膏拌匀,再加入水搅拌,含水量58—60%,PH值5.5-6,然后装袋。
所述的步骤(2)将步骤(1)准备好的原料,进行装袋后得到料筒,每袋装料量不少于2.5㎏,菌棒高度不低于42㎝,采用常压灭菌,当底层料袋中心温度达到100℃时保持12小时,停火闷锅2小时。出锅送入消毒处理过的接种室冷却降温,袋温降至30℃以下即可接种。
所述的步骤(3)在无菌条件下,采用侧面打孔、多点接菌方式,均与分布。把健壮菌种掰成块状,塞入培养料。接完种后,立即套上一次性防污染外套带,转入培养室养菌。
所述的步骤(4)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3℃,菌丝布满料面后,温度控制到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遮光培养;菌丝长满后进入转色期;培养约60天,菌丝长满料袋,培养料收缩并与塑料袋之间形成空隙,袋壁四周菌丝体膨胀、皱褶、隆起肿瘤状物占整个袋面2/3;手握菌袋的瘤状菌丝体,有弹性松软感;在接种穴四周,菌丝体出现棕褐色。
所述的步骤(5),1)菌棒脱袋后,保持室温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85%。约经5~6天,菌丝表面长满浓白色气生菌丝;以后,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以增加氧气和光照,拉大菌棒表面干湿差。一般7~8天菌丝体局部开始转色。此时要结合通风一小时,连续喷水两天,每天l~2次,加快菌棒转色。2)变温催蕾:菌棒转色后,每天白天覆盖薄膜,夜间半夜以后揭开薄膜。3~4天后,菌丝体由于变温的刺激而互相交织。菌棒表层也出现不规则的白色裂纹。不久便形成菇蕾,此时,棚内湿度保持90%左右,温度15℃。3)进入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此时,棚内温度应保持l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左右。因香菇代料栽培技术是一次接种,冬春两季出菇。应根据各季节气候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满足香菇生长的需要。每潮菇采收完毕,必须揭膜通风3~4小时,降低菇床湿度,使菌筒干燥,菌丝体充分休息复壮7天左右;当菌筒采菇后留下的凹陷处发白时,说明菌丝已经复壮。此时白天可进一步盖紧薄膜,提高温度,晚上揭膜通风,使菇床有较大温差。3~4天后,第二批菇迅速形成。第二批菇采收后,按照上述方法,增加通风次数,让菌丝复壮;然后连续喷水2~3天,拉大温差和干湿差,促进第三批菇蕾形成。
实施例2:
一种香菇菌株,其生物保藏号为:CGMCC No:12501。
所述菌株为:广温型,菌丝白色,浓密、绒毛状。子实体单生,菌盖半圆球形,菌盖直径为5~7厘米,菌盖厚度为1.2~2.2厘米,菌盖色泽浅黄褐色,含水量高时颜色有所加深,附有少量鳞片,菌肉组织致密,菌盖内卷,不易开伞。菌柄白色,中生、菌柄长2~4.5厘米,菌柄直径1.4~1.9厘米;菌褶细白,孢子印淡白色。产量高,出菇可达5~6潮。
所述的香菇菌株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具体步骤为:(1)养料的配制;(2)装袋灭菌;(3)接种;(4)菌袋培养;(5)出菇管理。
所述的步骤(1)具体为:按配方阔叶树木屑80%,麦麸18%,石膏2%准备原料,要求使用优质阔叶树种粉碎而成,细度在1.5-5mm,PH值在5-5.5,总氮含量在0.3%-0.8%,先把锯末、麦麸、石膏拌匀,再加入水搅拌,含水量58—60%,PH值5.5-6,然后装袋。
所述的步骤(2)将步骤(1)准备好的原料,进行装袋后得到料筒,每袋装料量不少于2.5㎏,菌棒高度不低于42㎝,采用常压灭菌,当底层料袋中心温度达到100℃时保持12小时,停火闷锅2小时。出锅送入消毒处理过的接种室冷却降温,袋温降至30℃以下即可接种。
所述的步骤(3)在无菌条件下,采用侧面打孔、多点接菌方式,均与分布。把健壮菌种掰成块状,塞入培养料。接完种后,立即套上一次性防污染外套带,转入培养室养菌。
所述的步骤(4)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5℃,菌丝布满料面后,温度控制到23℃;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遮光培养;菌丝长满后进入转色期;培养约60天,菌丝长满料袋,培养料收缩并与塑料袋之间形成空隙,袋壁四周菌丝体膨胀、皱褶、隆起肿瘤状物占整个袋面2/3;手握菌袋的瘤状菌丝体,有弹性松软感;在接种穴四周,菌丝体出现棕褐色。
所述的步骤(5),1)菌棒脱袋后,保持室温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90%。约经5~6天,菌丝表面长满浓白色气生菌丝;以后,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以增加氧气和光照,拉大菌棒表面干湿差。一般7~8天菌丝体局部开始转色。此时要结合通风一小时,连续喷水两天,每天l~2次,加快菌棒转色。2)变温催蕾:菌棒转色后,每天白天覆盖薄膜,夜间半夜以后揭开薄膜。3~4天后,菌丝体由于变温的刺激而互相交织。菌棒表层也出现不规则的白色裂纹。不久便形成菇蕾,此时,棚内湿度保持90%左右,温度18℃。3)进入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此时,棚内温度应保持l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左右。因香菇代料栽培技术是一次接种,冬春两季出菇。应根据各季节气候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满足香菇生长的需要。每潮菇采收完毕,必须揭膜通风3~4小时,降低菇床湿度,使菌筒干燥,菌丝体充分休息复壮7天左右;当菌筒采菇后留下的凹陷处发白时,说明菌丝已经复壮。此时白天可进一步盖紧薄膜,提高温度,晚上揭膜通风,使菇床有较大温差。3~4天后,第二批菇迅速形成。第二批菇采收后,按照上述方法,增加通风次数,让菌丝复壮;然后连续喷水2~3天,拉大温差和干湿差,促进第三批菇蕾形成。
实施例3:
一种香菇菌株,其生物保藏号为:CGMCC No:12501。
所述菌株为:广温型,菌丝白色,浓密、绒毛状。子实体单生,菌盖半圆球形,菌盖直径为5~7厘米,菌盖厚度为1.2~2.2厘米,菌盖色泽浅黄褐色,含水量高时颜色有所加深,附有少量鳞片,菌肉组织致密,菌盖内卷,不易开伞。菌柄白色,中生、菌柄长2~4.5厘米,菌柄直径1.4~1.9厘米;菌褶细白,孢子印淡白色。产量高,出菇可达5~6潮。
所述的香菇菌株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具体步骤为:(1)养料的配制;(2)装袋灭菌;(3)接种;(4)菌袋培养;(5)出菇管理。
所述的步骤(1)具体为:按配方阔叶树木屑80%,麦麸18%,石膏2%准备原料,要求使用优质阔叶树种粉碎而成,细度在1.5-5mm,PH值在5-5.5,总氮含量在0.3%-0.8%,先把锯末、麦麸、石膏拌匀,再加入水搅拌,含水量58—60%,PH值5.5-6,然后装袋。
所述的步骤(2)将步骤(1)准备好的原料,进行装袋后得到料筒,每袋装料量不少于2.5㎏,菌棒高度不低于42㎝,采用常压灭菌,当底层料袋中心温度达到100℃时保持12小时,停火闷锅2小时。出锅送入消毒处理过的接种室冷却降温,袋温降至30℃以下即可接种。
所述的步骤(3)在无菌条件下,采用侧面打孔、多点接菌方式,均与分布。把健壮菌种掰成块状,塞入培养料。接完种后,立即套上一次性防污染外套带,转入培养室养菌。
所述的步骤(4)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4℃,菌丝布满料面后,温度控制到2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遮光培养;菌丝长满后进入转色期;培养约60天,菌丝长满料袋,培养料收缩并与塑料袋之间形成空隙,袋壁四周菌丝体膨胀、皱褶、隆起肿瘤状物占整个袋面2/3;手握菌袋的瘤状菌丝体,有弹性松软感;在接种穴四周,菌丝体出现棕褐色。
所述的步骤(5),1)菌棒脱袋后,保持室温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87%。约经5~6天,菌丝表面长满浓白色气生菌丝;以后,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以增加氧气和光照,拉大菌棒表面干湿差。一般7~8天菌丝体局部开始转色。此时要结合通风一小时,连续喷水两天,每天l~2次,加快菌棒转色。2)变温催蕾:菌棒转色后,每天白天覆盖薄膜,夜间半夜以后揭开薄膜。3~4天后,菌丝体由于变温的刺激而互相交织。菌棒表层也出现不规则的白色裂纹。不久便形成菇蕾,此时,棚内湿度保持90%左右,温度16.5℃。3)进入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此时,棚内温度应保持l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左右。因香菇代料栽培技术是一次接种,冬春两季出菇。应根据各季节气候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满足香菇生长的需要。每潮菇采收完毕,必须揭膜通风3~4小时,降低菇床湿度,使菌筒干燥,菌丝体充分休息复壮7天左右;当菌筒采菇后留下的凹陷处发白时,说明菌丝已经复壮。此时白天可进一步盖紧薄膜,提高温度,晚上揭膜通风,使菇床有较大温差。3~4天后,第二批菇迅速形成。第二批菇采收后,按照上述方法,增加通风次数,让菌丝复壮;然后连续喷水2~3天,拉大温差和干湿差,促进第三批菇蕾形成。

Claims (8)

1.一种香菇菌株,其生物保藏号为:CGMCC No:125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菇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为:广温型,菌丝白色,浓密、绒毛状。子实体单生,菌盖半圆球形,菌盖直径为5~7厘米,菌盖厚度为1.2~2.2厘米,菌盖色泽浅黄褐色,含水量高时颜色有所加深,附有少量鳞片,菌肉组织致密,菌盖内卷,不易开伞。菌柄白色,中生、菌柄长2~4.5厘米,菌柄直径1.4~1.9厘米;菌褶细白,孢子印淡白色。产量高,出菇可达5~6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菇菌株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1)养料的配制;(2)装袋灭菌;(3)接种;(4)菌袋培养;(5)出菇管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菇菌株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具体为:按配方阔叶树木屑78%,麦麸20%,石膏1%,糖1%准备原料,要求使用优质阔叶树种粉碎而成,细度在1.5-5mm,PH值在5-5.5,总氮含量在0.3%-0.8%,先把锯末、麦麸、石膏拌匀,再加入水搅拌,含水量58—60%,PH值5.5-6,然后装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菇菌株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将步骤(1)准备好的原料,进行装袋后得到料筒,每袋装料量不少于2.5㎏,菌棒高度不低于42㎝,采用常压灭菌,当底层料袋中心温度达到100℃时保持12小时,停火闷锅2小时。出锅送入消毒处理过的接种室冷却降温,袋温降至30℃以下即可接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菇菌株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在无菌条件下,采用侧面打孔、多点接菌方式,均与分布。把健壮菌种掰成块状,塞入培养料,接完种后,立即套上一次性防污染外套带,转入培养室养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菇菌株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3—25℃,菌丝布满料面后,温度控制到22-23℃;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遮光培养;菌丝长满后进入转色期;培养约60天,菌丝长满料袋,培养料收缩并与塑料袋之间形成空隙,袋壁四周菌丝体膨胀、皱褶、隆起肿瘤状物占整个袋面2/3;手握菌袋的瘤状菌丝体,有弹性松软感;在接种穴四周,菌丝体出现棕褐色。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香菇菌株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
(1)菌棒脱袋后,保持室温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85~90%。约经5~6天,菌丝表面长满浓白色气生菌丝;以后,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以增加氧气和光照,拉大菌棒表面干湿差。一般7~8天菌丝体局部开始转色。此时要结合通风一小时,连续喷水两天,每天l~2次,加快菌棒转色。
(2)变温催蕾:菌棒转色后,每天白天覆盖薄膜,夜间半夜以后揭开薄膜。3~4天后,菌丝体由于变温的刺激而互相交织。菌棒表层也出现不规则的白色裂纹。不久便形成菇蕾,此时,棚内湿度保持90%左右,温度15~18℃。
(3)进入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此时,棚内温度应保持l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左右。因香菇代料栽培技术是一次接种,冬春两季出菇。应根据各季节气候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满足香菇生长的需要。每潮菇采收完毕,必须揭膜通风3~4小时,降低菇床湿度,使菌筒干燥,菌丝体充分休息复壮7天左右;当菌筒采菇后留下的凹陷处发白时,说明菌丝已经复壮。此时白天可进一步盖紧薄膜,提高温度,晚上揭膜通风,使菇床有较大温差。3~4天后,第二批菇迅速形成。第二批菇采收后,按照上述方法,增加通风次数,让菌丝复壮;然后连续喷水2~3天,拉大温差和干湿差,促进第三批菇蕾形成。
CN201610887201.7A 2016-10-11 2016-10-11 一种香菇菌株及其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 Active CN1064799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7201.7A CN106479901B (zh) 2016-10-11 2016-10-11 一种香菇菌株及其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87201.7A CN106479901B (zh) 2016-10-11 2016-10-11 一种香菇菌株及其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79901A true CN106479901A (zh) 2017-03-08
CN106479901B CN106479901B (zh) 2019-09-27

Family

ID=58269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87201.7A Active CN106479901B (zh) 2016-10-11 2016-10-11 一种香菇菌株及其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79901B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6845A (zh) * 2017-12-14 2018-05-04 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 利用银耳段木废料栽培香菇的培养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75554A (zh) * 2018-04-11 2018-09-28 肖添发 一种架子菇培育方法
CN108633622A (zh) * 2018-03-06 2018-10-12 山东冠铭菌业有限公司 一种巨菌草为培养基质生产香菇的方法
CN108739046A (zh) * 2018-04-26 2018-11-06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香菇短棒直立式筐式栽培方法
CN108770593A (zh) * 2018-05-16 2018-11-09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紫丁香蘑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CN108934763A (zh) * 2018-08-07 2018-12-07 定边县科美农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面花菇的生产方法
CN109452089A (zh) * 2018-09-28 2019-03-12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白玉菇h7及其栽培方法
CN109452088A (zh) * 2018-09-28 2019-03-12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金针菇x18及其栽培方法
CN109757307A (zh) * 2019-03-11 2019-05-17 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株及其工厂化栽培方法
CN110283731A (zh) * 2019-07-30 2019-09-27 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 香菇菌种以及利用其简易制备香菇菌丝体的方法
CN110894470A (zh) * 2019-12-10 2020-03-20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适合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种农香5号及其分子鉴定方法
CN111727809A (zh) * 2020-07-27 2020-10-02 平泉市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香菇菌株及其培育方法和应用
CN112538435A (zh) * 2020-11-30 2021-03-23 济宁忠诚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株高产香菇sdm-15及其栽培方法
CN113163721A (zh) * 2018-10-18 2021-07-23 麦克沃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菌丝体生长床
CN113317129A (zh) * 2021-05-27 2021-08-31 西南林业大学 一种小香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CN115074259A (zh) * 2022-07-21 2022-09-20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耐碱香菇菌株金香194及其应用
CN115349401A (zh) * 2022-09-16 2022-11-18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
CN116058230A (zh) * 2022-11-07 2023-05-05 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一种香菇菌株L808-Ndt及其应用
CN116267624A (zh) * 2022-11-07 2023-06-23 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一种香菇菌株l135-1及其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1927A (zh) * 2013-11-24 2015-05-27 岑熙 一种香菇开放式及以菌柱式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1927A (zh) * 2013-11-24 2015-05-27 岑熙 一种香菇开放式及以菌柱式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不详: "惠香一号香菇栽培出菇的管里,有知道的帮帮忙,谢谢了",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938931294201372412.HTML》 *

Cited B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6845A (zh) * 2017-12-14 2018-05-04 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 利用银耳段木废料栽培香菇的培养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86845B (zh) * 2017-12-14 2020-11-10 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 利用银耳段木废料栽培香菇的培养基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33622A (zh) * 2018-03-06 2018-10-12 山东冠铭菌业有限公司 一种巨菌草为培养基质生产香菇的方法
CN108575554A (zh) * 2018-04-11 2018-09-28 肖添发 一种架子菇培育方法
CN108739046A (zh) * 2018-04-26 2018-11-06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香菇短棒直立式筐式栽培方法
CN108770593B (zh) * 2018-05-16 2020-04-10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紫丁香蘑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CN108770593A (zh) * 2018-05-16 2018-11-09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紫丁香蘑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CN108934763A (zh) * 2018-08-07 2018-12-07 定边县科美农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面花菇的生产方法
CN108934763B (zh) * 2018-08-07 2021-07-09 定边县科美农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黑面花菇的生产方法
CN109452089B (zh) * 2018-09-28 2020-11-24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白玉菇h7及其栽培方法
CN109452088A (zh) * 2018-09-28 2019-03-12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金针菇x18及其栽培方法
CN109452089A (zh) * 2018-09-28 2019-03-12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白玉菇h7及其栽培方法
CN109452088B (zh) * 2018-09-28 2021-05-25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金针菇x18及其栽培方法
CN113163721A (zh) * 2018-10-18 2021-07-23 麦克沃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菌丝体生长床
US11564362B2 (en) 2018-10-18 2023-01-31 Mycoworks, Inc. Mycelium growth bed
CN109757307A (zh) * 2019-03-11 2019-05-17 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株及其工厂化栽培方法
CN110283731A (zh) * 2019-07-30 2019-09-27 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 香菇菌种以及利用其简易制备香菇菌丝体的方法
CN110894470A (zh) * 2019-12-10 2020-03-20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适合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种农香5号及其分子鉴定方法
CN111727809A (zh) * 2020-07-27 2020-10-02 平泉市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香菇菌株及其培育方法和应用
CN112538435A (zh) * 2020-11-30 2021-03-23 济宁忠诚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株高产香菇sdm-15及其栽培方法
CN113317129A (zh) * 2021-05-27 2021-08-31 西南林业大学 一种小香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CN113317129B (zh) * 2021-05-27 2023-10-03 西南林业大学 一种小香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CN115074259A (zh) * 2022-07-21 2022-09-20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耐碱香菇菌株金香194及其应用
CN115074259B (zh) * 2022-07-21 2023-06-02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耐碱香菇菌株金香194及其应用
CN115349401A (zh) * 2022-09-16 2022-11-18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
CN115349401B (zh) * 2022-09-16 2023-10-20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
CN116058230A (zh) * 2022-11-07 2023-05-05 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一种香菇菌株L808-Ndt及其应用
CN116267624A (zh) * 2022-11-07 2023-06-23 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一种香菇菌株l135-1及其应用
CN116267624B (zh) * 2022-11-07 2024-03-29 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一种香菇菌株l135-1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79901B (zh) 2019-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79901B (zh) 一种香菇菌株及其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
CN105993590B (zh) 一种羊肚菌子实体的培养方法
CN102812853B (zh) 灵芝及其孢子粉的仿野生培植收集方法
CN103843585B (zh) 双孢菇高产生态栽培方法
CN104541668B (zh) 一种提高烟草漂浮育苗种子发芽率和壮苗的方法
CN103109727B (zh) 长白山仿野生天麻高产优质栽培方法
CN103563644B (zh) 一种大朵红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1455161B (zh) 北方半熟料开放式香菇生产方法
CN105940960B (zh) 一种茶园套种灵芝的覆土栽培方法
CN103392501A (zh) 一种桑枝栽培秀珍菇及调控出菇时间的方法
CN101524035A (zh) 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
CN101293796A (zh) 利用花椒籽栽培经济真菌的方法
CN103875452B (zh) 西藏浅棕色双孢蘑菇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CN102742452A (zh) 玉米芯蜜环菌生产种的制作方法
CN105165389A (zh) 一种野生干巴菌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07646649A (zh) 有机绿豆苗及其温控生产工艺
CN106856984A (zh) 一种珊瑚状猴头菌树花及其栽培方法
CN103875453B (zh) 西藏淡褐色双孢蘑菇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CN104012303A (zh) 秀珍菇食用菌的培育方法
CN106748231A (zh) 一种含辣木屑的富硒秀珍菇培养基及使用方法
CN104478547B (zh)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黄伞的方法
CN107779406B (zh) 灰树花设施化栽培新品种及其液体发酵菌种制作方法
CN109661972B (zh) 一种耐高温香菇的选育方法
KR20100041605A (ko) 접 붙이기 수단을 이용한 관상용 영지버섯 제조방법
CN105165392B (zh) 雷丸的人工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