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17129A - 一种小香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香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17129A CN113317129A CN202110583133.6A CN202110583133A CN113317129A CN 113317129 A CN113317129 A CN 113317129A CN 202110583133 A CN202110583133 A CN 202110583133A CN 113317129 A CN113317129 A CN 1133171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ain
- mushroom
- lentinus edodes
- strains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40—Cultivation of spaw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Vir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香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属于大型真菌育种技术领域,其为Lentinulaedodes F1,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365。上述小香菇菌株的栽培方法,将香菇菌株的保藏菌种转接到木屑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出菇管理。木屑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杂木屑70‑80%、麦麸20‑30%、糖0.2‑2%、石膏粉0.5‑1.5%,木屑培养基的含水量55‑75%。本发明菌株为广温型的小型短菌龄小香菇菌株,可以周年生产全天候出菇,产量高、质量好,生物转化率达90%以上;填补了目前在人工香菇培育中缺乏广温性品种和小型香菇菌株的空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型真菌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香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香菇(Lentinula edodes),又名香蕈、香信、冬菇,隶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香菇的种源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菲律宾、新西兰、尼泊尔等国。香菇产品是全球第二大食用菌消费品种。香菇培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香菇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大国,生产量占全球的90%,香菇栽培已成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脱贫的主导产业。香菇人工培育在我国已经十分成熟,研究培育的品种也非常多,从品种温性上区分主要为高温型、低温型和中温型,其中季节性品种居多,偶有广温性品种出现,也是生长周期长、产量低、品质差,得不到市场认可。随着近年来香菇生产和市场倾向鲜品消费转变,香菇鲜品全天候供应成为阻碍我国香菇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因此,研究开发广温性香菇品种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香菇人工培育品种约有6大类30余个菌株,但均属大个体品种,随着现代饮食生活对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大个体的香菇由于组织纤维化太高,在做粥或稀饭时,不仅口感差又不方便烹饪,所以,从大个体中选出的小个体香菇,一直供不应求,价格是传统普通香菇的3-5倍。但是小型香菇目前均来自于野生或常规栽培品种中的末潮菇,产量极少。产品全天候供应成为阻碍香菇消费市场发展的难题,多年来,研究开发小型香菇品种成为食用菌工作者长期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菇温度广、产量高、质量好、生物转化率高的小型短菌龄小香菇菌株。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小香菇菌株,其为Lentinula edodes F1,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365。
本发明菌株为广温型的小型香菇菌株,出菇温度为4-28℃,无最适温度要求,成熟菌龄为40-50天(正常条件下从接种到菌丝达到生理成熟至开始出菇最多只需55天);菌丝成熟后瘤状突起物相对较少,转色快;菌丝粗壮浓白,抗逆性强,不会因高温发生烂棒,适用于代料栽培方式;菇形小,菌盖褐色,朵型圆整;菌褶整齐、较致密,呈辐射状排列,菇体单生,菌柄短,耐储存,产品适宜鲜销。可以周年生产全天候出菇,产量高、质量好,生物转化率达90%以上;填补了目前在人工香菇培育中缺乏广温性品种和小型香菇菌株的空白。
优选地,小香菇菌株为广温型。
优选地,小香菇菌株的出菇温度为4-28℃。
优选地,小香菇菌株的成熟菌龄为40-50天。
优选地,小香菇菌株的生物转化率为90%以上。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小香菇菌株产生的原生质体和/或孢子和/或菌丝体和/或子实体和/或菌棒。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小香菇菌株在香菇育种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小香菇菌株的栽培方法,将香菇菌株的保藏菌种转接到木屑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出菇管理。
优选地,培养温度为4-28℃。
优选地,木屑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杂木屑70-80%、麦麸20-30%、糖0.2-2%、石膏粉0.5-1.5%,含水量55-75%。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小香菇菌株的出菇温度广,菌龄短;本发明小香菇菌株的菌丝成熟后瘤状突起物相对较少,转色快,菌丝粗壮浓白,抗逆性强,不会因高温发生烂棒,适用于代料栽培方式;本发明小香菇菌株的菇形小,菌盖褐色,朵型圆整,菌褶整齐、较致密,呈辐射状排列,菇体单生,菌柄短,耐储存,产品适宜鲜销;本发明小香菇菌株可以周年生产全天候出菇,产量高、质量好、生物转化率高,填补了目前在人工香菇培育中缺乏广温性品种和小型香菇菌株的空白。
附图说明
图1为小香菇的生物转化率;
图2为小香菇的粗多糖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小香菇菌株,其为Lentinula edodes F1,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365。
本公开菌株为广温型的小型香菇菌株,出菇温度为4-28℃,无最适温度要求,成熟菌龄为40-50天(正常条件下从接种到菌丝达到生理成熟至开始出菇最多只需55天);菌丝成熟后瘤状突起物相对较少,转色快;菌丝粗壮浓白,抗逆性强,不会因高温发生烂棒,适用于代料栽培方式;菇形小,菌盖褐色,朵型圆整;菌褶整齐、较致密,呈辐射状排列,菇体单生,菌柄短,耐储存,产品适宜鲜销。可以周年生产全天候出菇,产量高、质量好,生物转化率达90%以上;填补了目前在人工香菇培育中缺乏广温性品种和小型香菇菌株的空白。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小香菇菌株为广温型。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小香菇菌株的出菇温度为4-28℃。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小香菇菌株的成熟菌龄为40-50天。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小香菇菌株的生物转化率为90%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上述小香菇菌株的产生的原生质体和/或孢子和/或菌丝体和/或子实体和/或菌棒。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无化学污染、安全性高、成本低、突变率高的诱变方法,效率高且能提高正向突变率的筛选方法,选育出上述小香菇菌株。具体地,一种野生小型香菇菌株的驯化及其选育方法,具体步骤:
1)野生香菇的采集:采集来自3个不同生态区域发育健壮、无病虫害、即将开伞的野生香菇;
2)培养基配制:将配制好的PDA装入三角瓶培养瓶内,然后经常规灭菌、冷却后备用;
3)菌株分离:采用孢子分离法,将野生香菇悬挂在离三角瓶底部3-5cm高处,封上瓶口,常温下静置培养12小时,拿掉悬挂的野生香菇,并向瓶内注入3-5mL的无菌水,再把瓶口封好,然后轻轻搅动使孢子悬浮于无菌水上;
4)担孢子收集:在无菌条件下,用注射器吸取饱满孢子,注1-2滴悬液于含有培养皿中,并使其均匀地分布于培养基表面,制备成担孢子悬液。
5)等离子诱变:将担孢子悬液利用ARTP(等离子)第一次基因组重排(Csy)诱变,等离子处理时间为200s,诱变处理后,转入常温培养2-3天,利用琼脂块法初筛,挑取萌发旺盛的单个菌株转接到新的培育皿上,继续培养,再转接复筛,测其效价,得到诱变菌株;
6)第一轮原生质体融合:将获取的诱变菌株分别在菌种活化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收集菌丝体,加入溶菌酶得到的原生质体,将其作为亲本进行交叉原生质体融合,然后转接的PDA培养基的抗性平皿上进行初筛,再转接发菌复筛,测其效价,得到融合株,在再生培养基中经再生培养,低温试管保存;
7)第一次菌株筛选:对步骤6)得融合株首先进行结实性检测,淘汰没有索状联合的菌株,余下菌株继续在室内按菌丝体的标准要求,通过培养特性,观察菌丝生长速度和综合评价,优选出菌丝粗壮、浓白、生长匀称、边缘整齐、抗杂能力强、表现良好、适应温度范围广的菌株;将入选的菌株转接进行出菇实验,选择出相对具有优良商品性状的菌株;
8)第二次基因组重排(Csy)诱变:对第一次融合的效价最高的菌种再次进行Csy诱变,再利用琼脂块法初筛,再转接发菌复筛,再在诱导发酵培养基中进行液体发酵诱导培养,通过测定每株菌株产生对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吸收量来对所获菌株进行再次筛选,得到正向诱变菌株;
9)第二轮原生质体融合:将步骤7)得菌株与步骤8)得菌株再次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得到融合菌株,测其效价后,选择出遗传稳定性高、产量高、具有优良商品性状的菌株F1,即小香菇菌株。将小香菇菌株(融合株Lentinula edodes F1)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1365。
随着原生质体的逐渐融合,筛选菌株在淘汰亲本的同时减轻了初筛的工作量;将融合株F1经五次传代性能稳定,其正突变率成明显上升趋势;基因组重排技术,是将分子进化的对象定向为整个基因组而非单个基因,从而可以更为广泛的对菌株的目的性状进行优化组合。此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不必了解菌株的遗传背景而只是从细胞水平上进行定向优化。使用基因组重排技术,能够快速实现野生小香菇基因的突变和筛选,得到了融合菌株F1的新小型广温性香菇新菌种。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菌种活化培养基的成份及其重量为:葡萄糖15-24份、麸皮45-60份、琼脂15-25份、硫酸镁0.1-0.3份、磷酸二氢钾0.05-0.5份、蛋白胨2-8份,水1000份,pH为6-7。上述活化培养基能使处于休眠状态的野生小香菇菌种迅速活化,恢复生长活力并且进行生长繁殖,菌丝量扩增,得到足够下一步操作的数量。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再生培养基的成份及其重量为:按重量份计,包括,纤维素10-15份、葡萄糖1-2份、蛋白胨0.01-0.03份、乌索酸0.00002-0.00004份、KH2P4 0.025-0.05份、微量元素溶液0.4-0.8份、TES 3-5份、海藻酸钠0.0001-0.0003份和琼脂4-8份,pH为6-7。上述培养基不仅能稳定渗透压,保护原生质体不会因吸水过多涨破或因失水而失去活性,又能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乌索酸和海藻酸钠促进细胞壁的合成,相比于现有技术,上述再生培养基能使细胞壁合成的速度加快,菌株活性强。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活化培养基为上述活化培养基中加入1-3份甘氨酸。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诱导发酵培养基成份及其重量份为:可溶性淀粉30-40份、豆粉30-40份、D-木糖7.5-8.2份、L缬氨酸2.4-2.5份、大豆蛋白胨5.6-6.3份、MgSO40.52-0.61份、MnCl2 0.52-0.61份、CaCO3 0.52-0.61份,pH为6-7。
与现有技术相比,ARP(等离子诱变)使用的是一种等离子体源,其能够在大气压下产生一股温度在25-40℃之间、并具有高活性离子浓度的等离子体射流。等离子体中的活性粒子可改变微生物的细胞壁及膜的通透性,引起相应基因损伤,从而使微生物的基因簇及代谢发生显著变化,最终致使基因发生突变ARTP具有成本低、无化学污染、高安全性以及高突变率的优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不仅能够打破有性杂交重组基因以创造新种的界限,更重要的是能够扩大遗传物质的重组范围,能够将多种正向突变融合,得到集多种正向突变于一体的融合菌株;随着原生质体的逐融合,筛选菌株的利福平抗性压力增大,在淘汰亲本的同时减轻了初筛的工作量;融合株F1三次传代性能稳定,其正突变率成明显上升趋势;基因组重排技术是将分子进化的对象定向为整个基因组而非单个基因,从而可以更为广泛的对菌株的目的性状进行优化组合。此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不必了解菌株的遗传背景而只是从细胞水平上进行定向优化。使用基因组重排技术,能够快速实现香菇基因的突变和筛选,得到的融合株F1的高产菌种;再生培养基不仅能稳定渗透压,保护原生质体不会因吸水过多涨破或因失水而失去活性,又能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加快细胞壁的合成,相比于现有技术,上述再生培养基能使细胞壁合成的速度加快,菌株活性更强;本实施例选育方法简单高效,相对于传统选育方法工作量大大减少,最后得到高产的小型广温性香菇新菌种。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上述小香菇菌株在香菇育种中的应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上述小香菇菌株的栽培方法,将香菇菌株的保藏菌种转接到木屑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出菇管理。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培养温度为4-28℃。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木屑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杂木屑70-80%、麦麸20-30%、糖0.2-2%、石膏粉0.5-1.5%,含水量55-75%。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木屑培养基中还包括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5-1.5%的侧柏叶提取物和0.2-2%松针提取物,含有侧柏叶提取物和松针提取物的木屑培养基能够进一步提高小香菇的生物转化率以及小香菇中粗多糖含量,从而提高小香菇的推广价值。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侧柏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按固液比为1g:8-15mL将松针粉加入提取溶剂中浸提24-48h,提取溶剂为体积比为1:0.5-2.0的丙酮和60-80%乙醇,过滤取滤液,滤渣重复上述浸提步骤1-3次,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即得松针提取物。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松针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按固液比为1g:5-10mL将松针粉加入提取溶剂中浸提24-48h,提取溶剂为体积比为1:3-10的乙酸乙酯和40-50%乙醇,过滤取滤液,滤渣重复上述浸提步骤1-3次,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即得松针提取物。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小香菇中粗多糖含量为0.5g/100g以上。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以下提供的实施例可作为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进行进一步改进的指南,并不以任何方式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下述实施例中的庆科20由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实施例1:
1、一种野生小香菇菌株的驯化及其选育方法,具体步骤:
1)野生香菇的采集:分别采集于日间最高气温达35℃时,仍出菇的野生香菇,日间最低气温达5℃时,仍出菇的野生香菇,日间平均气温达18-25℃时,仍出菇的野生香菇;来自3个不同生态区域发育健壮、无病虫害、即将开伞的野生香菇;
2)培养基配制:采用PDA培养基,按照采集到的野生香菇数量准备三角培育瓶,并对应做好编号,再将配制好的PDA培养液装入三角瓶培养瓶内,然后经常规灭菌、冷却后备用;
3)菌株分离:采用孢子分离法,首先在无菌超净上切去每个野生香菇菌柄的基部,再用75%的酒精将野生香菇表面消毒2分钟,然后采用无菌水进行冲洗1分钟,冲洗后用无菌脱脂棉吸干表面水分,然后将野生香菇固定在一个不锈钢的挂钩上,同时打开三角瓶封口,将野生香菇悬挂在离三角瓶底部4cm高处,封上瓶口,做好对应编号,最后将三角瓶放置到培养室,常温下静置培养12小时,待三角瓶内培养基上,出现白色粉末状孢子时,将三角培育瓶拿到无菌超净工作台上,打开封口,拿掉悬挂的野生香菇,并向瓶内注入5mL的无菌水,再把瓶口封好,然后轻轻搅动使孢子悬浮于无菌水上;
4)担孢子收集:在无菌条件下,用注射器吸取三角培养瓶中沉于底部的饱满孢子,注1-2滴悬液于已经备好的培养皿中,并使其均匀地分布于培养基表面;收集担孢子菌株;其中,每个三角瓶使用不同的注射器并注于不同对应的培养皿,制备成担孢子悬液;
5)等离子诱变:将收集编号后的野生香菇担孢子悬液,利用ARTP(等离子)进行第一次基因组重排(Csy)诱变,等离子处理时间为200s,通过较高的致死率有利于淘汰亲本和筛选突变株,同时等离子诱变时间不能过长,诱变处理后,转入常温培养2天,利用琼脂块法初筛,挑取萌发旺盛的单个菌株转接到新的培育皿上,继续培养,再转接复筛,测其效价,得到不同正向诱变菌株X-1、X-2、X-3、X-4、X-5、X-6,试管低温保存;
6)第一轮原生质体融合:将获取的X-1、X-2、X-3、X-4、X-5、X-6诱变菌株,分别在菌种活化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收集菌丝体,加入溶菌酶,得到的6种原生质体,将其作为亲本进行交叉原生质体融合,然后转接的PDA培养基的抗性平皿上进行初筛,再转接发菌复筛,测其效价,得到融合株Z-1、Z-2、Z-3、Z-4,在再生培养基中经再生培养,低温试管保存;
7)第一次菌株筛选:对步骤6)得融合菌株首先进行结实性检测,淘汰没有索状联合的菌株,余下菌株继续在室内按菌丝体的标准要求,通过培养特性,观察菌丝生长速度和综合评价,优选出菌丝粗壮、浓白、生长匀称、边缘整齐、抗杂能力强、表现良好、适应温度范围广的菌株;将入选的菌株转接进行出菇实验,在材积量、点种量以及栽培环境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出菇比较试验,选择出相对具有优良商品性状的菌株E-1、E-2、E-3;
8)第二次基因组重排(Csy)诱变:对第一次融合的效价最高的菌种E-1、E-2、E-3,再次进行Csy诱变,方法同步骤5),再利用琼脂块法初筛,再转接发菌复筛,再诱导发酵培养基中进行液体发酵诱导培养,使其产生对纤维素、木质素的营养依赖,通过测定每株菌株产生对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吸收量来对所获菌株进行再次筛选,提高菌株对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能力,测其效价,得到正向诱变菌株D-1、D-2,试管低温保存;
9)第二轮原生质体融合:将效价提高的诱变株E-1、E-2、E-3与第二次Csy诱变菌株D-1、D-2,再次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得到融合菌株F0、F1、F2,测其效价后,选择出遗传稳定性高、产量高、具有优良商品性状的菌株F1。将融合株Lentinula edodes F1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365。
菌种活化培养基的成份及其重量为:葡萄糖20克、麸皮50克、琼脂20克、硫酸镁0.2克、磷酸二氢钾0.2克、蛋白胨5克,水1000毫升,pH为6-7。
再生培养基的配制为:在四个锥形瓶中分别都装有纤维素12份、葡萄糖1.6份、蛋白胨0.02份、乌索酸0.00003份、KH2P4 0.04份、微量元素溶液0.5份、TES 4份、海藻酸钠0.0002份和琼脂6份,pH为6.5。活化培养基为上述活化培养基中加入2份甘氨酸。
诱导发酵培养基成份及其重量份为:可溶性淀粉35份、豆粉35份、D-木糖8.0份、L缬氨酸2.5份、大豆蛋白胨6.0份、MgSO4 0.58份、MnCl2 0.55份、CaCO3 0.56份,pH为6.5。
2、菌种培养观察
①新菌种F0、F1、F2的培养观察。
②形态特征:3个品种在PDA培养上无均生长,其中:F0发菌走丝不整齐,且不均匀;F1发菌走丝洁白粗壮、整齐;F2发菌慢,走丝整齐、均匀。
③培育观察:将以上F1、F2菌种转接到木屑培养基上,进行培育观察。培养料配方为:杂木屑73%、麦麸25%、糖1%、石膏粉1%,含水量65%。2个菌种表现为:F1菌丝洁白粗壮、整齐绒毛状,菌丝长到半袋形成溜状物,40天菌丝走满培养袋;F2菌丝白色,绒毛状但稀疏,菌丝长到半袋形成溜状物,50天菌丝走满培养袋。菌袋规格均为17×35㎝,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同常规,自然温度下培养。其中:F1接种671袋,感染18袋,感染率为2.7%,菌龄45天结实,转色好,有零星菇蕾出现。F2接种287袋,感染13袋,感染率为4.5%,菌龄45天,转色一般,且有烂棒迹象,有零星菇蕾。具体测试结果如表1。
表1 F1、F2菌种的染菌率、菌龄和转色
品种 | 接种袋数 | 感染袋数 | 感染率 | 菌龄(天) | 烂棒 | 转色 |
F1 | 671 | 18 | 2.7% | 45-50 | 无 | 好 |
F2 | 287 | 13 | 4.5% | 45-50 | 迹象 | 一般 |
3、出菇实验
将F1、F2二个新菌种与现有常用高产菌种“庆科20”进行出菇对照,分别在最高温度27℃、中温18℃、最低温度5℃环境下,进棚脱袋冲水,盖膜出菇。其性状表现如下:
F1菌种,在高温度27℃下转色好,可正常出菇,菇体结实、感染少,菇蕾密集,菇体长少处稍大,成熟后外形圆整厚脚粗大,呈深茶褐色。
F2菌种,在高温度27℃下转色好、感染少,可正常出菇,但菇体松软,菇蕾密集,菇体长少处稍大,成熟后外形圆整,菇脚粗大,呈浅茶褐色。
“庆科20”菌种,在高温度27℃下,转色一般,感染较多,可正常出菇,但出菇较少,菇体稍大,成熟后外形圆整厚脚粗大,呈浅茶褐色。
F1菌种,在中温18℃下转色好,可正常出菇,菇体结实、感染少,菇蕾密集,菇体长少处稍大,成熟后外形圆整厚脚粗大,呈深茶褐色。
F2菌种,在中温18℃下转色好、感染少,正常出菇,但菇体结实,菇蕾密集,菇体长少处稍大,成熟后外形圆整,菇脚粗大,呈深茶褐色。
“庆科20”菌种,在中温18℃下,转色好,感染少,正常出菇,但菇体稍大,成熟后外形圆整厚脚粗大,呈浅茶褐色。
F1菌种,在低温5℃下转色好,无感染,可正常出菇,菇蕾密集,菇体结实,成熟后外形圆整厚脚粗大,呈深茶褐色。
F2菌种,在低温5℃下转色好、无感染,可正常出菇,菇蕾密集,菇体长少处稍大,成熟后外形圆整,菇脚粗大,呈深茶褐色。
“庆科20”菌种,在低温5℃下,转色一般,无感染,可正常出菇,但出菇较少,菇体稍大,成熟后外形圆整厚脚粗大,呈深茶褐色。
F1、F2二个品种与“庆科20”对照进行脱袋出菇。首先用水喷打一次pH值为12的石灰水,12小时后,喷打一次重水,开始焖棚催菇,空气相对湿度90%。各菌株生育期性状表如表2,单位:斤。
表2各菌株生育期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新菌株F1、F2与对照“庆科20”的实验结果。对于平均每棒产鲜菇,F1明显高于对照“庆科20”,每棒高出0.13斤;F2鲜菇产量平均每棒略高于对照,每棒高出0.083斤。对于抽样干鲜比,对照“庆科20”的干鲜比高于F1、F2 3个新菌种。对于平均每袋干菇产量,F2接近对照“庆科20”,分别为0.109和0.115,F1最高,平均每袋比对照“庆科20”高0.01斤干品;对于菇质,F1和对照“庆科20”最好,F2次之。
从栽培试验结果来看,首先F1、F2二个菌种均属小型菇体品种,菌龄都在50天左右,在45天左右便可形成菇蕾,由此可得出它们都是短菌龄,小体型品种;F2鲜菇高于“庆科20”对照,F2干菇接近对照,F1鲜品干品均高于对照。第一潮菇采取疏蕾补水措施,有可能推迟烂棒而提高产量。F1、F2二个品种如运用到实际生产,可抢战市场,是很有价值的香菇新菌种。
效价为:F1菌株属广温型小体香菇品种,出菇温度为4-28℃,以15-25℃为最适,菌龄为45-55天;正常45天左右便可形成菇蕾。菌袋瘤状突起物相对较少,转色快;菌丝粗壮浓白,抗逆性强,高温烂棒发生少,适用于代料栽培;菇形小,常规下菌盖褐色,暗光下呈白色,菇体朵型圆整;菌褶整齐、较致密,呈辐射状排列,菇体单生,正常通风下菌柄较短,否则偏长,含水量适中;不会形成花菇,产量高,每百公斤干料产量可达12.4公斤(干菇),超过目前国内产量最高的“庆科20”(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提供)。从栽培试验结果来看,F1菌株如运用到商业化生产,不仅可填补小型香菇的市场需求,抢战市场,也是很有价值的香菇新菌株。
实施例2:
小香菇菌株的栽培方法,将香菇菌株的保藏菌种转接到木屑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出菇管理。控制培养温度为18℃,木屑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杂木屑73%、麦麸25%、糖1%、石膏粉1%,木屑培养基的含水量65%。进行脱袋出菇时,首先用水喷打一次pH值为12的石灰水,12小时后,喷打一次重水,开始焖棚催菇,空气相对湿度90%。
实施例3:
小香菇菌株的栽培方法,将香菇菌株的保藏菌种转接到木屑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出菇管理。培养温度为27℃,木屑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杂木屑70%、麦麸30%、糖0.5%、石膏粉1.2%,木屑培养基的含水量58%。进行脱袋出菇时,首先用水喷打一次pH值为12的石灰水,12小时后,喷打一次重水,开始焖棚催菇,空气相对湿度90%。
实施例4:
小香菇菌株的栽培方法,将香菇菌株的保藏菌种转接到木屑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出菇管理。控制培养温度为18℃,木屑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杂木屑73%、麦麸25%、糖1%、石膏粉1%、1.2%的侧柏叶提取物和0.8%松针提取物,木屑培养基的含水量65%。进行脱袋出菇时,首先用水喷打一次pH值为12的石灰水,12小时后,喷打一次重水,开始焖棚催菇,空气相对湿度90%。
侧柏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按固液比为1g:10mL将松针粉加入提取溶剂中浸提24h,提取溶剂为体积比为1:1的丙酮和70%乙醇,过滤取滤液,滤渣重复上述浸提步骤2次,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即得松针提取物。
松针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按固液比为1g:6mL将松针粉加入提取溶剂中浸提24h,提取溶剂为体积比为1:5的乙酸乙酯和50%乙醇,过滤取滤液,滤渣重复上述浸提步骤2次,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即得松针提取物。
实施例5:
小香菇菌株的栽培方法,将香菇菌株的保藏菌种转接到木屑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出菇管理。培养温度为27℃,木屑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杂木屑70%、麦麸30%、糖0.5%、石膏粉1.2%、0.7%的侧柏叶提取物和1.5%松针提取物,木屑培养基的含水量58%。进行脱袋出菇时,首先用水喷打一次pH值为12的石灰水,12小时后,喷打一次重水,开始焖棚催菇,空气相对湿度90%。
侧柏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按固液比为1g:15mL将松针粉加入提取溶剂中浸提36h,提取溶剂为体积比为1:2.0的丙酮和60%乙醇,过滤取滤液,滤渣重复上述浸提步骤1次,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即得松针提取物。
松针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按固液比为1g:8mL将松针粉加入提取溶剂中浸提36h,提取溶剂为体积比为1:8的乙酸乙酯和40%乙醇,过滤取滤液,滤渣重复上述浸提步骤1次,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即得松针提取物。
实施例6:
1、小香菇的生物转化率
小香菇的生物转化率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生物转化率(%)=鲜菇重/培养料干重×100%。
小香菇的生物转化率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实施例2-5小香菇的生物转化率均为90%以上,同时实施例4小香菇的生物转化率大于实施例2,实施例5小香菇的生物转化率大于实施例3,这说明含有侧柏叶提取物和松针提取物的木屑培养基能够进一步提高小香菇的生物转化率。
2、小香菇的粗多糖含量
小香菇的粗多糖含量测定方法如下:参照农业部标准NY/T 1676-2008测定。
小香菇的粗多糖含量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实施例2-5小香菇的粗多糖含量均为0.5g/100g以上,同时实施例4小香菇的粗多糖含量高于实施例2,实施例5小香菇的粗多糖含量高于实施例3,这说明含有侧柏叶提取物和松针提取物的木屑培养基能够进一步提高小香菇中粗多糖含量。
本发明的操作步骤中的常规操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或类似方式替代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小香菇菌株,其为Lentinula edodes F1,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3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香菇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香菇菌株为广温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香菇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香菇菌株的出菇温度为4-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香菇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香菇菌株的成熟菌龄为40-50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香菇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香菇菌株的生物转化率为90%以上。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香菇菌株的产生原生质体和/或孢子和/或菌丝体和/或子实体和/或菌棒。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香菇菌株在香菇育种中的应用。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香菇菌株的栽培方法,将香菇菌株的保藏菌种转接到木屑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出菇管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香菇菌株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温度为4-28℃。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香菇菌株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屑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含量的组分:杂木屑70-80%、麦麸20-30%、糖0.2-2%、石膏粉0.5-1.5%,所述木屑培养基的含水量55-7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83133.6A CN113317129B (zh) | 2021-05-27 | 2021-05-27 | 一种小香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83133.6A CN113317129B (zh) | 2021-05-27 | 2021-05-27 | 一种小香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17129A true CN113317129A (zh) | 2021-08-31 |
CN113317129B CN113317129B (zh) | 2023-10-03 |
Family
ID=77421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83133.6A Active CN113317129B (zh) | 2021-05-27 | 2021-05-27 | 一种小香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17129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10480A (zh) * | 2021-12-27 | 2022-04-29 | 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孢香菇菌株QH340及其Indel标记指纹图谱鉴定方法 |
CN114431072A (zh) * | 2022-02-17 | 2022-05-06 | 河北国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artp等离子诱变进行香菇育种的方法 |
CN116058230A (zh) * | 2022-11-07 | 2023-05-05 | 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 一种香菇菌株L808-Ndt及其应用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315328A (ja) * | 1993-03-31 | 1994-11-15 | Snow Brand Milk Prod Co Ltd | シイタケに属する新規な菌株およびその菌株を用いた菌床 |
JPH07264947A (ja) * | 1994-03-31 | 1995-10-17 | Snow Brand Milk Prod Co Ltd | レンチナス・エドダスに属する新規な菌株、それを用いた菌床およびそれを栽培して得られる子実体 |
JP2004024087A (ja) * | 2002-06-25 | 2004-01-29 | Mori Sangyo Kk | シイタケの栽培方法及びシイタケ子実体 |
CN102523929A (zh) * | 2012-01-18 | 2012-07-04 | 远安科力生菌业有限公司 | 香菇新菌株k48及其选育方法 |
CN103327805A (zh) * | 2010-12-16 | 2013-09-25 | 金永燦 | 新型香菇菌株gna01 |
CN103430855A (zh) * | 2013-06-20 | 2013-12-11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耐低温草菇菌株及其选育方法 |
CN106479901A (zh) * | 2016-10-11 | 2017-03-08 | 山东惠民春生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香菇菌株及其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 |
CN110894470A (zh) * | 2019-12-10 | 2020-03-20 | 福建农林大学 | 一种适合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种农香5号及其分子鉴定方法 |
CN111727809A (zh) * | 2020-07-27 | 2020-10-02 | 平泉市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香菇菌株及其培育方法和应用 |
CN111727808A (zh) * | 2020-07-27 | 2020-10-02 | 平泉市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香菇菌株及其培育方法和应用 |
-
2021
- 2021-05-27 CN CN202110583133.6A patent/CN11331712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315328A (ja) * | 1993-03-31 | 1994-11-15 | Snow Brand Milk Prod Co Ltd | シイタケに属する新規な菌株およびその菌株を用いた菌床 |
JPH07264947A (ja) * | 1994-03-31 | 1995-10-17 | Snow Brand Milk Prod Co Ltd | レンチナス・エドダスに属する新規な菌株、それを用いた菌床およびそれを栽培して得られる子実体 |
JP2004024087A (ja) * | 2002-06-25 | 2004-01-29 | Mori Sangyo Kk | シイタケの栽培方法及びシイタケ子実体 |
CN103327805A (zh) * | 2010-12-16 | 2013-09-25 | 金永燦 | 新型香菇菌株gna01 |
CN102523929A (zh) * | 2012-01-18 | 2012-07-04 | 远安科力生菌业有限公司 | 香菇新菌株k48及其选育方法 |
CN103430855A (zh) * | 2013-06-20 | 2013-12-11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一种耐低温草菇菌株及其选育方法 |
CN106479901A (zh) * | 2016-10-11 | 2017-03-08 | 山东惠民春生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香菇菌株及其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 |
CN110894470A (zh) * | 2019-12-10 | 2020-03-20 | 福建农林大学 | 一种适合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种农香5号及其分子鉴定方法 |
CN111727809A (zh) * | 2020-07-27 | 2020-10-02 | 平泉市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香菇菌株及其培育方法和应用 |
CN111727808A (zh) * | 2020-07-27 | 2020-10-02 | 平泉市希才应用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香菇菌株及其培育方法和应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谭琦等: "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在香菇育种中的应用", 园艺学报, no. 04, pages 271 - 272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10480A (zh) * | 2021-12-27 | 2022-04-29 | 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孢香菇菌株QH340及其Indel标记指纹图谱鉴定方法 |
CN114410480B (zh) * | 2021-12-27 | 2023-11-03 | 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孢香菇菌株QH340及其Indel标记指纹图谱鉴定方法 |
CN114431072A (zh) * | 2022-02-17 | 2022-05-06 | 河北国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artp等离子诱变进行香菇育种的方法 |
CN116058230A (zh) * | 2022-11-07 | 2023-05-05 | 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 一种香菇菌株L808-Ndt及其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17129B (zh) | 2023-10-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317129B (zh) | 一种小香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 |
CN102037849B (zh) | 一种银耳菌种培育方法 | |
CN107950288B (zh) | 一种草菇的栽培工艺 | |
CN111937680B (zh) | 一种卵孢小奥德蘑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 | |
CN105724049A (zh) | 一种桑树寄生的桑黄菌种返野生环境复壮培养方法 | |
KR101056952B1 (ko) | 단목재배를 이용한 검은비늘버섯의 대량생산방법 | |
CN109906877B (zh) | 一种翘鳞香菇新菌种及其驯化栽培方法与应用 | |
CN112538432B (zh) | 一种金针菇菌株及其栽培方法 | |
CN111149618B (zh) | 一种乌芝新菌种及人工栽培方法 | |
CN112514734A (zh) | 一种桑黄菌室内栽培方法 | |
CN103004465A (zh) | 一种鸡腿菇菌株及制备方法 | |
CN107641600A (zh) | 适于低温出菇的平菇jk02菌株及其栽培方法和应用 | |
CN107779406A (zh) | 灰树花设施化栽培新品种及其液体发酵菌种制作方法 | |
CN106635822B (zh) | 一种榆黄蘑菌株及其杂交育种方法 | |
CN106258999B (zh) | 一种厚褶奥德蘑菌种、栽培方法及其用途 | |
CN85101971A (zh) | 中国冬虫夏草真菌及其人工培养方法 | |
CN109810908B (zh) | 一种梭伦剥管孔菌新菌种和基于菌糠基质的栽培方法及其用途 | |
CN111713334A (zh) | 一种生态食用菌种培育方法 | |
CN108575560B (zh) | 一种魔玉蕈的栽培方法 | |
CN112673900A (zh) | 一种皱盖假芝菌种及其栽培、采摘、保存方法 | |
CN110892847A (zh) | 一种漏斗大孔菌的人工栽培方法 | |
CN109258306A (zh) | 一种快速高效的秀珍菇菌种繁育方法 | |
JP2998815B2 (ja) | はたけしめじの人工栽培用種菌及び人工栽培方法 | |
CN115918438B (zh) | 黑木耳新品种的栽培方法 | |
CN115380764B (zh) | 一株脆木耳菌及其脆木耳的驯化栽培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