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3644B - 一种大朵红灵芝的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朵红灵芝的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3644B
CN103563644B CN201210269377.8A CN201210269377A CN103563644B CN 103563644 B CN103563644 B CN 103563644B CN 201210269377 A CN201210269377 A CN 201210269377A CN 103563644 B CN103563644 B CN 1035636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terium
cylinder
bacterium cylinder
glossy ganoderma
culti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693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63644A (zh
Inventor
黄艳芳
何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he County heavy letter Biologic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黄艳芳
何寒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黄艳芳, 何寒 filed Critical 黄艳芳
Priority to CN20121026937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636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63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3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63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36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大朵红灵芝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安排在每年的10~11月份选择直径是6~30cm的阔叶类木材作为原料,并锯成短节段木及劈成规格不规则的木块(片)状,然后装袋、接种,并培养出菌筒;于翌年的3月份在可营造七分阴、三分阳的光照环境大棚内将菌筒进行覆土栽培;栽培时,将15菌筒摆放组成一组,由这15个菌筒集中所有菌丝及养份共同培育出一朵菌盖直径达到80~120cm的大朵灵芝;第一朵灵芝摘掉后,按照第一朵灵芝的管理方法接着再培育出第二朵菌盖直径达到40~60cm的灵芝。通过实施本发明,所培育的灵芝子实体既大朵又壮观,而且品质优质上乘,产生的效益异常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大朵红灵芝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大朵红灵芝的栽培方法。
技术背景
灵芝,是祖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素有″仙草″之美誉。古今药理与临床研究均证明,灵芝确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对灵芝的功效有详细并极为肯定的记载。现代药理学与临床实践也进一步证实了灵芝的药理作用,并证实灵芝多糖是灵芝扶正固本、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主要成分。现在,灵芝作为药物已正式被国家药典收载,同时它又是国家批准的新资源食品,无毒副作用,可以药食两用。
随着灵芝的药用价值被人们广泛认识,昔日遍布在深山老林中的野生灵芝不断地被人们挖掘采收,野生灵芝资源由此日益减少。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灵芝越来越被更多的人喜爱,所以其用量在逐年递增。由于野生灵芝产量有限,为了解决野生灵芝的不足,目前只能通过人工栽培灵芝来满足市场需求。
人工栽培灵芝,其方法缘于野生灵芝是生长在树木上,所以才有了最初是采用生料段木作为基质进行栽培灵芝子实体的方法。生料段木栽培灵芝方法大致是:培育好菌种→选择好栽培段木→在段木上修洞→将菌种接入洞内→培养菌丝→出芝管理→成品芝。生料段木栽培灵芝方法简单易行,但在栽培过程中污染率高、成品率低,芝朵小、产量低。后来又进一步发展了代料栽培,也叫袋栽法,同样是用原木作为原料,但是要把原木通过粉碎后才装在特制的塑料袋中,然后经过高压或常压灭菌,再接种上灵芝菌种,当灵芝菌种在培养基中萌发出菌丝,并长满培养基时,将培养基放置在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培育出灵芝子实体。袋栽灵芝生长周期短,但菌丝转化快、生物转化率低,同时灵芝子实体普遍出现柄长、菌盖小、营养成分低等生理缺陷。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现在发展到用熟料原(段)木栽培灵芝,栽培方法大致是:原(段)木处理装袋→原(段)木通过灭菌成为无菌培养基质及一种熟料→将灵芝菌种接种到灭过菌以及是熟料的原(段)木中→培养至灵芝菌丝体长满原(段)木中→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继续培养至长出灵芝子实体→成品灵芝。原(段)木灵芝栽培法灵芝的生长时间要比袋栽灵芝生长时间长,所积累的养分足,其营养成分更接近天然的灵芝;菌丝转化时间长、生物转化率高,所获得的灵芝子实体较大,比重较重,形状好看,其外观、质量较袋栽灵芝成品。
目前,人工栽培的灵芝,不论是通过哪种方法、方式,所产的灵芝产品其产量也只维持在1000-1500公斤左右/667cm2。另外,人工栽培的灵芝成品其菌盖直径平均也是14~16cm,很少能超过30cm。
当前的灵芝市场,对于灵芝的品质及收购价格主要是按照菌盖的直径大小来定,10cm以上的为一级品,10cm以下的为二级品,而其价格也相差近一倍。很显然,灵芝成品的菌盖直径越大,其卖价越高,则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越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种大朵红灵芝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安排在每年的10~11月份选择直径是6~30cm的阔叶类木材作为原料,并锯成短节段木及劈成规格不规则的木块(片)状,然后装袋、接种,并培养出菌筒;于翌年的3月份在可营造七分阴、三分阳的光照环境大棚内将菌筒进行覆土栽培;栽培时,将15菌筒摆放组成一组,由这15个菌筒集中所有菌丝及养份共同培育出一朵菌盖直径达到80~120cm的大朵灵芝;一年只收一次大朵灵芝,第二年按照第一朵灵芝的管理方法接着再培育出第二朵菌盖直径达到40~60cm的灵芝。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1、一种大朵灵芝的栽培方法,技术方案中包括:适宜菌筒生产及菌筒栽培季节安排;栽培场地的构建方法;生产用原料选择、处理及辅料的制备方法;生产用菌筒的制备及培养方法;菌筒的栽培方法;出芝管理方法;成品灵芝的适时采收及方法;二次出芝的管理方法。
2、技术方案中的适宜菌筒生产及菌筒栽培季节安排是:在每年的10~11月份开始下料、接种,接种后至翌年的2月份培养出菌筒,并于翌年的3月份将菌筒进行覆土栽培。
3、技术方案中的栽培场地构建方法如下:
(1)栽培场地的选择:选择背风向阳、朝东南、座西北、土质疏松肥沃、水源方便及排水良好的疏林地或田地里搭建栽培棚;
(2)搭建栽培棚:结合栽培场地的大小用木桩、竹子搭建成2~2.5米高的平顶简易栽培大棚,大棚搭建时在大棚内部及四周通过布局增设加固柱桩,使大棚牢固,棚顶用竹片纵横交叉封顶,顶部盖上一层遮阳网后再盖一层茅草,给大棚内营造七分阴、三分阳的光照环境,大棚的四周用茅草围好、围实。
4、技术方案中生产用原料选择、处理及辅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1)原料选择:选择直径是6~30cm的阔叶类木材作为原料,原料木在落叶后至翌年萌芽前砍伐,最适宜为每年的10~12月份;
(2)原料木处理:原料木安排在下料、装袋前的12~15天进行砍伐,原料木水分含量掌握在60~65%,然后将原料木锯成规格是20~21cm的短节段木;接着把每节段木劈成2~10块规格不规则的木块,同时把一部分的木块原料将其边沿及表面突起物修理好,以免在装袋时划破袋子,导致接种后的培菌过程造成污染;
(3)辅料的制备:辅料是由45~48%的杂木屑、30~33%的玉米粉、20%的麦麸、1%的石膏、1%的白糖组成,根据重量比例把上述杂木屑、玉米粉、麦麸、石膏、白糖混合并搅拌均匀成为混合物料,接着拌入适量的水份将混合物料的含水量调节至55~60%,而成为生产用辅料。
5、技术方案中生产用菌筒的制备及培养方法如下:
(1)菌袋选择:生产用菌袋分别选择规格是35×60cm及40×65cm的两种单边开口聚乙烯袋作为生产栽培用菌袋;
(2)原料装袋:将原料装入以上两种规格的菌袋时,都是先在栽培菌袋底部均匀地施一层1~2cm厚的辅料,然后装入原料木块(片),装料时把经过修理好、光滑平整的木块(片)安排排放于袋边,中间塞进没有修理过的其他木块(片)或小规格段木,直至将菌袋装稳装实,接着再用1~2cm厚的辅料封盖过已装实的木块(片)表面,最后用尼龙绳通过打活结将袋口扎紧;
(3)灭菌:把装好原料的菌袋放置于常压灶内实行常压消毒灭菌,在灭菌过程中,当灶内温上升到100℃时开始计时,使温度一直保持在100℃并持续6~8个小时;
(4)接种:灭菌结束后,将冷却至常温的菌袋移至接种室,在无菌环境下接入按常规培养好、菌丝长势旺盛、无污染的灵芝菌种;接种时,将菌种破碎成玉米粒大小,然后均匀撒在袋中的料面上,同时在有空位的袋壁及缝隙间也要塞入菌种,使菌袋内增多菌种萌发点,最后用塑料绳将袋口进行打活结扎紧;
(5)菌筒培养:将已接好灵芝菌种的菌筒搬进培养室内进行培菌管理;在菌种培养室内,把菌筒席地及分排隔离堆放,每排码堆5~6层;培菌过程要保持培养室内温度是25~28℃,环境空气相对湿度65~70%;当菌丝在菌袋内长满料表面乃至吃进料内5~8cm时,用消过毒的衣车针在菌丝所长到之处的菌袋外围扎18~20个透气孔,促使菌丝长势迅猛;然后再把经过透气处理的各菌筒又进行分排码堆为8~10层的菌墙,接着按常规方法将培养室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再接着继续培养菌丝生长,直至菌袋内表面都长满白色菌丝。
6、技术方案中菌筒的栽培方法如下:
(1)栽培时间:当菌筒内的菌丝转色为褐色后就可安排覆土栽培,栽培时选择在3月份内天气晴朗的时段进行;
(2)场地处理:将栽培场地里的各种杂物清理干净,并按常规做好消毒及白蚁的防治工作;
(3)栽培方法:根据大棚的结构通过布局将菌筒席地平摆成为长与大棚相匹配、宽是由3个菌筒摆放组成的菌筒畦行,菌筒摆放时以15个菌筒组成一组,由这15个菌筒共同培育一朵灵芝;而15个菌筒又分成3排来摆放,每排摆5筒,其中左右两排各是5个规格为35×20~21cm的菌筒,摆放方式是横着摆,中间一排的前后各是2个规格亦是35×20~21cm的菌筒,摆放方式则是顺着摆,正中间的是1个规格是40×20~21cm的菌筒,正中间的菌筒摆放时是竖立起来并是作为出芝的菌筒;所摆放的15个菌筒之中,把在左右两边摆放的10个菌筒分别将其朝内的那一面菌袋割除掉,使菌筒的菌丝部分裸露3~5cm,而将中间一排中紧挨着出芝菌筒的2个菌筒的菌袋全脱掉,分别摆放在中间一排最外面的2个菌筒将其向外的一面保留3~5cm的菌袋,其余割除掉,再把正中间竖立起来的菌筒从其底部沿上15cm的菌袋割除掉,通过这样的处理措施,使15个菌筒紧凑的摆放在一起时各袋的菌丝能相互连接,由此集中了15个菌筒的菌丝及养份共同供应给中间出芝菌筒所培养的一朵灵芝;按照上述方法,将菌筒摆放成为若干组,而若干个组的菌筒则连接成为一条菌筒畦行,每条菌筒畦行中每个组之间要间隔2~3cm,而两条菌筒畦行之间所间隔的距离为50~60cm;菌筒按部就班摆好后,利用从各个菌筒割除出来的菌袋膜分别铺盖于每组中有菌丝裸露的菌筒表面上即可覆土,所覆盖用的土壤是通过采自两条畦行之间的空闲地,通过采自后将两条畦行之间的空闲地开挖成为沟宽是45~50cm、沟深是40~45cm的畦沟,如此通过覆土后的菌筒畦行形成了一个栽培畦床;给菌筒所覆盖的土层为2~3cm,中间的出芝菌筒是露出土面的,然后将出芝菌筒的袋口割出一个出芝口;菌筒覆土后,要保持土壤湿度在55~60%直到出芝蕾,并沿着栽培畦床建立拱高是50~60cm的小拱棚,然后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来实现保温、保湿的效果。
7、技术方案中的出芝管理方法如下:
(1)湿度管理:菌筒覆土栽培过后10~15天陆续出芝蕾,出芝蕾后头一个星期要往沟中里灌水,一直灌至沟中水位达到15~20cm;在每天的上午11~12点将膜揭开以利通风透气,并通过淋水来调整栽培环境的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到下午5~6点时再淋一次水后盖回膜进行保温保湿;当芝蕾长到4~5cm时可将膜完全掀开后并不再盖膜,但沟中要保持水位在15~20cm,以此来保持土壤表面一直呈湿润状态,整个生长周期都要保持栽培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
(2)温度管理:促使灵芝子实体的形成,正常的生长温度为18~34℃,最适范围为25~28℃,温度过高时会导致芝盖外缘的白边脱水变黄以致不能恢复生长,所以要在大棚内布局增设若干个温、湿度仪表来随时了解大棚内的温、湿度情况;气温较高时,主要是通过在大棚空间内间歇喷水以及打开大棚的门、窗口进行通风来实现降温;
(3)光照管理:灵芝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要一直保持棚内七分阴、三分阳的光照环境;
(4)通气管理:高温高湿环境容易滋生很多有害杂菌,栽培大棚要经常打开门窗来加强通风透气,可为减少杂菌危害;同时,灵芝属好气性真菌,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菌盖不分化,而在良好的通气条件下,可形成正常菌盖并长势良好;
(5)整形及护理:随着气温的上升,出芝的菌筒会有大量的原基出现,此时选择只留一个形状好、生长健壮的芝蕾,其余的全部割掉,保留的芝蕾通过进行2~3次的整形,把它变为朵形优美、圆正的芝形;随着芝朵的不断长大,其菌盖也不断的变大变宽、变重,单靠茎柄很难支撑整朵菌盖,要通过布局在菌盖下面设立若干个支撑柱架来帮助茎柄支撑整朵菌盖;
(6)病虫害防治:按常规方法有针对性的对所发生的病害及虫害并及时进行防治。
8、技术方案中成品灵芝的适时采收及方法如下:
(1)适时采收:芝朵经过5~6个月左右的时间培养,灵芝的菌盖直径达到80~120cm时,而且菌盖边缘的白色消失并变红褐色、菌盖开始木质化,同时菌盖不再增大而转为增厚、菌盖下方色泽鲜黄一致时,应立即采收;灵芝过老采收,不但会降低药效,而且徒劳消耗培养基质的养分并影响芝朵的第二次生长;
(2)采收及处理方法:采收时,需要三个人相互协助,两人把住菌盖边沿,另一人将柄蒂全部摘下,采收后的芝朵应及时通过烘、晒干并包装储存起来。
9、技术方案中培育第二朵灵芝的管理方法是:每一组的第一朵灵芝摘掉后,将周围的各种杂物除去,并对大棚内的整个栽培环境按常规方法进行全面消毒及防虫处理;到翌年的3月份左右,随着温度的提高,菌丝开始恢复生长,并促进新芝蕾形成,按照前阶段的管理方法,使每一组培育出第二朵灵芝,然后亦按上述管理方法进行管理至第二朵灵芝的菌盖直径达到40~60cm、成熟度与第一朵一致时,即可进行采收加工。
本发明既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所提出的灵芝栽培方法措施独特,而且在实施过程中方法工艺简单、易行。
2、通过实施本发明,将原料木劈成若干块(片),而且组成的培养基质中既有养分长效的原木又有营养全面的辅料,培养基质的原料搭配科学合理,接入菌种时菌丝吃料快,上下菌龄一致;而在培育灵芝子实体时,菌丝转化较全面,后续养分充足,生物转化率高。
3、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是将15个菌筒摆放在一起组成一组,而这15个菌筒又通过布局使其所组成一个新的整体并实现了集中了15个菌筒的菌丝及养份共同并培育出一朵大灵芝。
4、通过实施本发明,因为是由15个菌棒的菌丝共同转化为一朵灵芝,再加上营养的集中供应,使所培育的灵芝子实体长势迅猛、朵大而壮观。
5、通过实施本发明,构建的大棚结构虽然简易,但其结构布局确十分合理,首先光照条件可控制为灵芝子实体生长时最佳需求的七分阴、三分阳,同时用茅草来围栏大棚四周围,大棚内空气流通好,有利于子实体茁壮生长。
6、通过实施本发明,所培育的灵芝子实体个体是少而精,而平时的灵芝栽培在同一面积上通常是高密度的进行培育,现在锐减至250朵/667cm2,在生产管理上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
7、通过实施本发明,所建立的灵芝栽培畦床其结构亦是科学合理,两条栽培畦床之间的畦沟可实现长期贮水,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将水位固定在15~20cm,不但实现了水分供给保持长久,而且又可以使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在55~60%之间,十分有利于菌丝生长转化。
8、通过实施本发明,所培育出来的灵芝子实体其菌盖直径普遍达到80~90cm,灵芝子实体既大朵又壮,观赏性极佳;同时,灵芝子实体培养周期长,所积累的养分足,其营养成分接近天然的灵芝。
9、通过实施本发明,所培育出来的灵芝子实体个体重量平均达到9~10公斤/朵,产量高达2250~2500公斤/亩,而且品质优质上乘,产生的效益异常显著。
10、通过实施本发明,每一组在当年摘掉了第一朵灵芝后,于第二年按照第一朵灵芝的管理方法,再培育出同等数量、菌盖直径普遍达到40~50cm的第二朵灵芝子实体。
11、通过实施本发明,十分适合高端灵芝产品的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培养好的菌筒。
图2是由15个菌筒组成一组及摆放方法。
图3是摆好的菌筒畦行。
图4是培育出的一朵大灵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说明。
一种大朵灵芝的栽培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制定菌筒生产及菌筒栽培季节的方案。
(1)安排在每年的10~11月份开始下料、接种,接种后至翌年的2月份培养出菌筒;
(2)安排于翌年的3月份将菌筒进行覆土栽培。
2、构建栽培场地。
(1)栽培场地的选择:选择背风向阳、朝东南、座西北、土质疏松肥沃、水源方便及排水良好的疏林地或田地里搭建栽培棚;
(2)搭建栽培棚:用柱高是2.5米的木桩,埋入土中0.5米,搭建成2米高的平顶简易栽培大棚,大棚搭建时在大棚内部及四周通过布局增设加固柱桩,使大棚牢固,棚顶用竹片纵横交叉封顶,顶部盖上一层遮阳网后再盖一层茅草,给大棚内营造七分阴、三分阳的光照环境,大棚的四周用茅草围好、围实。
3、生产用原料选择及处理。
(1)原料选择:在每年的10~12月份选择砍伐直径是6~30cm的阔叶类木材作为原料;
(2)原料木处理:原料木安排在下料、装袋前的12~15天进行砍伐,原料木水分含量掌握在60~65%,然后将原料木锯成规格是21cm的短节段木;接着把每节段木劈成2~10块规格不规则的木块,同时把一部分的木块原料将其边沿及表面突起物修理好,以免在装袋时划破袋子,导致接种后的培菌过程造成污染;
4、制备辅料。
(1)组织原料:选择48%的杂木屑、30%的玉米粉、20%的麦麸、1%的石膏、1%的白糖作为原料;
(2)制备方法:将上述杂木屑、玉米粉、麦麸、石膏、白糖混合并搅拌均匀成为混合物料,接着拌入适量的水份将混合物料的含水量调节至55~60%,而成为生产用辅料。
5、制备生产用菌筒。
(1)栽培菌袋:分别选择规格是35×60cm及40×65cm的两种单边开口聚乙烯袋作为生产栽培用菌袋;
(2)原料装袋:将原料装入以上两种规格的菌袋时,都是先在栽培菌袋底部均匀地施一层2cm厚的辅料,然后装入原料木块(片),装料时把经过修理好、光滑平整的木块(片)安排排放于袋边,中间塞进没有修理过的其他木块(片)或小规格段木,直至将菌袋装稳装实,接着再用2cm厚的辅料封盖过已装实的木块(片)表面,最后用尼龙绳通过打活结将袋口扎紧;
(3)灭菌:把装好原料的菌袋放置于常压灶内实行常压消毒灭菌,在灭菌过程中,当灶内温上升到100℃时开始计时,使温度一直保持在100℃并持续8个小时;
(4)接种:灭菌结束后,将冷却至常温的菌袋移至接种室,在无菌环境下接入按常规培养好、菌丝长势旺盛、无污染的灵芝菌种;接种时,将菌种破碎成玉米粒大小,然后均匀撒在袋中的的料面上,同时在有空位的袋壁及缝隙间也要塞入菌种,使菌袋内增多菌种萌发点,最后用塑料绳将袋口进行打活结扎紧;
6、菌筒培养。
将已接好灵芝菌种的菌筒搬进培养室内进行培菌管理;在菌种培养室内,把菌筒席地及分排隔离堆放,每排码堆6层;培菌过程要保持培养室内温度是25~28℃,环境空气相对湿度65~70%;当菌丝在菌袋内长满料表面乃至吃进料内5~8cm时,用消过毒的衣车针在菌丝所长到之处的菌袋外围扎18~20个透气孔,促使菌丝长势迅猛;然后再把经过透气处理的各菌筒又进行分排码堆为8~10层的菌墙(如图1),然后按常规方法将培养室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接着继续培养菌丝生长,直至菌袋内表面都长满白色菌丝。
7、栽培菌筒。
(1)栽培时间:当菌筒内的菌丝转色为褐色后就可安排覆土栽培,栽培时选择在3月份内天气晴朗的时段进行;
(2)场地处理:将栽培场地里的各种杂物清理干净,并按常规做好消毒及白蚁的防治工作;
(3)栽培方法:根据大棚的结构通过布局将菌筒席地平摆成为长与大棚相匹配、宽是由3个菌筒摆放组成的菌筒畦行,菌筒摆放时以15个菌筒组成一组,由这15个菌筒共同培育一朵灵芝;而15个菌筒又分成3排来摆放,每排摆5筒,其中左右两排各是5个规格为35×21cm的菌筒,摆放方式是横着摆,中间一排的前后各是2个规格亦是35×21cm的菌筒,摆放方式则是顺着摆,正中间的是1个规格是40×21cm的菌筒,正中间的菌筒摆放时是竖立起来并是作为出芝的菌筒(如图2);所摆放的15个菌筒之中,把在左右两边摆放的10个菌筒分别将其朝内的那一面菌袋割除掉,使菌筒的菌丝部分裸露3~5cm,而将中间一排中紧挨着出芝菌筒的2个筒菌的菌袋全脱掉,分别摆放在中间一排最外面的2个菌筒将其向外的一面保留3~5cm的菌袋,其余割除掉,再把正中间竖立起来的菌筒从其底部沿上15cm的菌袋割除掉,通过这样的处理措施,使15个菌筒紧凑的摆放在一起时各袋的菌丝能相互连接,由此集中了15个菌筒的菌丝及养份共同供应给中间出芝菌筒所培养的一朵灵芝;按照上述方法,将菌筒摆放成为若干组,而若干个组的菌筒则连接成为一条菌筒畦行,每条菌筒畦行中每个组之间要间隔2~3cm,而两条菌筒畦行之间所间隔的距离为50~60cm(如图3);菌筒按部就班摆好后,利用从各个菌筒割除出来的菌袋膜分别铺盖于每组中有菌丝裸露的菌筒表面上即可覆土,所覆盖用的土壤是通过采自两条畦行之间的空闲地,通过采自后将两条畦行之间的空闲地开挖成为沟宽是40~45cm、沟深是45~50cm的畦沟,如此通过覆土后的菌筒畦行形成了一个栽培畦床;给菌筒所覆盖的土层为2~3cm,中间的出芝菌筒是露出土面的,然后将出芝菌筒的袋口割出一个出芝口;菌筒覆土后,要保持土壤湿度在55~60%直到出芝蕾,并沿着栽培畦床建立拱高是50~60cm的小拱棚,然后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来实现保温、保湿的效果。
8、出芝管理。
(1)湿度管理:菌筒覆土栽培过后10~15天陆续出芝蕾,出芝蕾后头一个星期要往沟中里灌水,一直灌至沟中水位达到15~20cm;在每天的上午11~12点将膜揭开以利通风透气,并通过淋水来调整栽培环境的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到下午5~6点时再淋一次水后盖回膜进行保温保湿;当芝蕾长到4~5cm时可将膜完全掀开后并不再盖膜,但沟中要保持水位在15~20cm,以此来保持土壤表面一直呈湿润状态以及土壤内层湿度维持在55~60%;而整个生长周期都要保持栽培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
(2)温度管理:促使灵芝子实体的形成,正常的生长温度为18~34℃,最适范围为25~28℃,温度过高时会导致芝盖外缘的白边脱水变黄以致不能恢复生长,所以要在大棚内布局增设若干个温、湿度仪表来随时了解大棚内的温、湿度情况;气温较高时,主要是通过在大棚空间内间歇喷水以及打开大棚的门、窗口进行通风来实现降温;
(3)光照管理:灵芝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要一直保持棚内七分阴、三分阳的光照环境;
(4)通气管理:高温高湿环境容易滋生很多有害杂菌,栽培大棚要经常打开门窗来加强通风透气,可为减少杂菌危害;同时,灵芝属好气性真菌,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菌盖不分化,而在良好的通气条件下,可形成正常菌盖并长势良好;
(5)整形及护理:随着气温的上升,出芝的菌筒会有大量的原基出现,此时选择只留一个形状好、生长健壮的芝蕾,其余的全部割掉,通过进行2~3次的整形,即可把多余的芝蕾全部摘除;随着芝朵的不断长大,其菌盖也不断的变大变宽、变重,单靠茎柄很难支撑整朵菌盖,要通过布局在菌盖下面设立若干个支撑柱架来帮助茎柄支撑整朵菌盖;
(6)白蚁防治:在芝场四围,每隔数米挖深0.8米、宽0.5米的坑,然后将枯枝叶外加灭蚁药粉埋于坑中,然后再覆盖薄土,该方法可多次采用,以便将周围白蚁群杀灭;
(7)害虫防治:目前所发生虫害的主要是蜗牛,可通过人工捕杀,同时用用菊脂类或石硫合剂对芝场四周围进行多次喷施来预防其他虫害;
(8)杂菌防治:菌筒埋土后如有发现裂褶菌、桦褶菌、树舌、炭团等类杂菌危害,立即用利器将污染处刮去,并涂上波尔多液。
9、成品灵芝的适时采收及加工方法。
(1)适时采收:芝朵经过5~6个月左右的时间培养,灵芝的菌盖直径达到80~120cm时(如图4),而且菌盖边缘的白色消失并变红、菌盖开始木质化,同时菌盖不再增大而转为增厚、菌盖下方色泽鲜黄一致时,应立即采收;灵芝过老采收,不但会降低药效,而且徒劳消耗培养基质的养分并影响芝朵的第二次生长;
(2)采收及处理方法:采收时,需要三个人相互协助,两人把住菌盖边沿,另一人将柄蒂全部摘下,采收后的芝朵应及时通过烘、晒干并包装储存起来。
10、培育第二朵灵芝的管理方法。
每一组的第一朵灵芝摘掉后,将周围的各种杂物除去,并对大棚内的整个栽培环境按常规方法进行全面消毒及防虫处理;到翌年的3月份左右,随着温度的提高,菌丝开始恢复生长,并促进新芝蕾形成,按照前阶段的管理方法,使每一组培育出第二朵灵芝,然后亦按上述管理方法进行管理至第二朵灵芝的菌盖直径达到40~60cm、成熟度与第一朵一致时,即可进行采收加工。

Claims (1)

1.一种大朵红灵芝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适宜菌筒生产及菌筒栽培的季节安排:在每年的秋天开始制备菌筒,并于翌年的春天将菌筒进行覆土栽培;
(2)构建栽培场地: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水源方便及排水良好之地搭建可营造七分阴、三分阳光照环境的栽培棚;
(3)生产用原料选择及处理:选择阔叶类木材作为原料,然后将原料木锯成规格是20~21cm的短节段木,并把每节段木劈成2~10块不规则的木块;
(4)制备辅料:辅料是由45~48%的杂木屑、30~33%的玉米粉、20%的麦麸、1%的石膏、1%的白糖组成,将上述杂木屑、玉米粉、麦麸、石膏、白糖混合后再拌入适量的水份将混合物料的含水量调节至55~60%而成为生产用辅料;
(5)制备生产用菌筒:生产用菌筒分别选择规格是35×60cm及40×65cm的两种单边开口聚乙烯袋作为生产栽培用菌袋;将原料装入以上两种规格的菌袋时,都是先在栽培菌袋底部均匀地施一层1~5cm厚的辅料,然后装入原料木块,直至将菌袋装稳装实,接着再用1~5cm厚的辅料封盖过木块表面,最后将袋口扎紧;把装好原料的菌袋实行常压灭菌,使温度一直保持在100℃并持续6~8个小时;灭菌结束后,菌袋在无菌环境下接入红灵芝菌种;
(6)培养生产用菌筒:将已接好红灵芝菌种的菌筒移到可保持室内温度是25~28℃、环境空气相对湿度65~70%的培养室内进行培菌,直至菌袋内表面都长满白色菌丝;在培菌期间,当菌丝在菌袋内长满料表面乃至吃进料内5~8cm时,用消过毒的衣车针在菌丝所长到之处的菌袋外围扎若干个透气孔,促使菌丝长势迅猛;
(7)菌筒栽培:菌筒栽培时选择在春天内天气晴朗的时段进行;栽培前先将栽培场地里的各种杂物清理干净,并按常规做好消毒及白蚁的防治工作;然后将菌筒以15个菌筒组成一组,由这15个菌筒共同培育一朵红灵芝;而15个菌筒又分成3排来摆放,每排摆5筒,其中左右两排各是5个规格为35×20~21cm的菌筒,摆放方式是横着摆,中间一排的前后各是2个规格亦是35×20~21cm的菌筒,摆放方式则是顺着摆,正中间的是1个规格是40×20~21cm的菌筒,正中间的菌筒摆放时是竖立起来并是作为出芝的菌筒;所摆放的15个菌筒之中,把在左右两边摆放的10个菌筒分别将其朝内的那一面菌袋割除掉,使菌筒的菌丝部分裸露3~5cm,而将中间一排中紧挨着出芝菌筒的2个菌筒的菌袋全脱掉,分别摆放在中间一排最外面的2个菌筒将其向外的一面保留3~5cm的菌袋,其余割除掉,再把正中间竖立起来的菌筒从其底部沿上15cm的菌袋割除掉,通过这样的处理措施,使15个菌筒紧凑的摆放在一起时各袋的菌丝能相互连接,由此集中了15个菌筒的菌丝及养份共同供应给中间出芝菌筒所培养的一朵红灵芝;按照上述方法,将菌筒摆放成为若干组,并连接成为一条菌筒畦行,而两条菌筒畦行之间所间隔的距离为50~60cm;菌筒按部就班摆好后即可覆土,所覆盖用的土壤采挖自两条畦行之间的空闲地,通过采挖后将两条畦行之间的空闲地开挖成为沟宽是40~45cm、沟深是45~50cm的畦沟,如此通过覆土后的菌筒畦行形成了一个栽培畦床;给菌筒所覆盖的土层为2~3cm,中间的出芝菌筒是露出土面的,然后将出芝菌筒的袋口割出一个出芝口;菌筒覆土后,要保持土壤湿度在55~60%直到出芝蕾,并沿着栽培畦床建立拱高是50~60cm的小拱棚,然后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来实现保温、保湿的效果;
(8)出芝管理:菌筒出芝蕾后要保持土壤表面一直呈湿润状态以及栽培场地的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0~90%;促使红灵芝子实体形成及正常生长的温度是18~34℃,所以当栽培场地温度过高时要通过在大棚空间内间歇喷水以及打开大棚的门、窗口进行通风来实现降温;红灵芝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要一直保持棚内七分阴、三分阳的光照环境;出芝的菌筒有大量的原基出现时,选择只留一个形状好、生长健壮的芝蕾,保留的芝蕾通过进行2~3次的整形,把它变为朵形优美、圆正的芝形;随着芝朵的不断长大,在菌盖下面设立若干个支撑柱架来帮助茎柄支撑整朵菌盖;
(9)成品红灵芝的适时采收:当红灵芝菌盖边缘的白色消失并变红褐色、菌盖开始木质化,同时菌盖不再增大而转为增厚、菌盖下方色泽鲜黄一致时,应及时采收;
(10)采收及处理方法:采收时,需要三个人相互协助,两人把住菌盖边沿,另一人将柄蒂全部摘下,采收后的芝朵应及时通过烘、晒干并包装储存起来;
(11)培育第二朵红灵芝的管理方法:每一组的第一朵红灵芝摘掉后,按照前阶段的管理方法,使每一组培育出第二朵红灵芝,然后亦按上述管理方法进行管理至第二朵红灵芝的成熟度与第一朵一致时,即可进行采收加工。
CN201210269377.8A 2012-07-31 2012-07-31 一种大朵红灵芝的栽培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636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69377.8A CN103563644B (zh) 2012-07-31 2012-07-31 一种大朵红灵芝的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69377.8A CN103563644B (zh) 2012-07-31 2012-07-31 一种大朵红灵芝的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3644A CN103563644A (zh) 2014-02-12
CN103563644B true CN103563644B (zh) 2015-11-25

Family

ID=50037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6937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63644B (zh) 2012-07-31 2012-07-31 一种大朵红灵芝的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636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81021A (zh) * 2014-11-07 2015-03-04 湖南百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灵芝栽培方法
CN104521557A (zh) * 2014-12-16 2015-04-22 融水苗族自治县怀宝镇人民政府 珊瑚状灵芝培育方法
CN105265178B (zh) * 2015-11-20 2018-11-16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 灵芝室内连作段木栽培方法
CN105409596A (zh) * 2015-12-21 2016-03-23 广东中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灵芝代料栽培方法
CN108401786B (zh) * 2018-05-07 2019-12-31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 红托竹荪的栽培原料及红托竹荪的栽培方法
CN109729915A (zh) * 2018-12-12 2019-05-10 靖宇县旺农园灵芝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孢灵芝高产增效种植方法
CN109548559B (zh) * 2018-12-21 2021-04-27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仅产子实体的灵芝栽培方法
CN110583358A (zh) * 2019-08-30 2019-12-20 江阴市田晟灵芝种植专业合作社 灵芝有机栽培方法
CN110547143A (zh) * 2019-10-08 2019-12-10 宋金山 一种异形菌包制备方法
CN111296172A (zh) * 2020-03-26 2020-06-19 安徽省森湶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袋连体垛排栽培桑黄的方法
CN112997804B (zh) * 2021-03-25 2023-08-01 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灵芝粘包一体化仿段木栽培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7538A (zh) * 2008-07-18 2008-12-10 武传锋 一种巨型灵芝培育方法
JP2009055792A (ja) * 2007-08-29 2009-03-19 Yoshiaki Kinoshita 含ゲルマニウムきのこの栽培方法
CN101953270A (zh) * 2010-09-17 2011-01-26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大田覆土袋料栽培灵芝孢子粉生产及收集的方法
CN102550298A (zh) * 2012-02-22 2012-07-1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一种人工培养的云南白灵芝子实体及其培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55792A (ja) * 2007-08-29 2009-03-19 Yoshiaki Kinoshita 含ゲルマニウムきのこの栽培方法
CN101317538A (zh) * 2008-07-18 2008-12-10 武传锋 一种巨型灵芝培育方法
CN101953270A (zh) * 2010-09-17 2011-01-26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大田覆土袋料栽培灵芝孢子粉生产及收集的方法
CN102550298A (zh) * 2012-02-22 2012-07-1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一种人工培养的云南白灵芝子实体及其培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仿野生灵芝栽培技术;夏子贤;《农家科技》;20110228(第2期);全文 *
无公害短段木熟料灵芝高效栽培技术;班新河等;《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031(第10期);全文 *
段木灵芝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张海娟等;《浙江农业科学》;20040331(第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3644A (zh) 2014-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3644B (zh) 一种大朵红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5993590B (zh) 一种羊肚菌子实体的培养方法
CN105993613B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羊肚菌多季种植方法
CN104041330B (zh) 松杉灵芝仿野生木段栽培方法
CN102939834B (zh) 一种桑树套种桑枝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CN103843585B (zh) 双孢菇高产生态栽培方法
CN106258485A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羊肚菌高效种植方法
CN105165513B (zh) 一种果园套种香菇的生产方法
CN106613324A (zh) 灵芝林下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2934586B (zh) 一种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
CN106258483A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羊肚菌多层基料种植方法
CN103782802A (zh) 羊肚菌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02613001A (zh) 利用修剪的芒果枝叶为主要原料在芒果树低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6305131A (zh) 一种羊肚菌日光温室仿生境高产栽培方法
CN107396751B (zh) 草原黑蘑人工栽培方法
CN107371814A (zh) 一种吊瓜园里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5493894A (zh) 一种桑树套种草菇的栽培方法
CN106258484A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松乳菇高效种植方法
CN105284398A (zh) 一种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CN104012381A (zh) 一种移植寄生至老果树上的铁皮石斛栽培方法
CN103444444A (zh) 大朵红灵芝高效栽培方法
CN106489527B (zh) 野生裂盖马鞍菌人工大田栽培方法
CN105638236A (zh) 一种桑枝种植长根菇及其与桑树套种的栽培方法
CN106941928A (zh) 一种桑黄的种植方法
CN104686198A (zh) 一种桑枝栽培木耳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ou Rui

Inventor before: Huang Yanfang

Inventor before: He H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01

Address after: 516700 Guangdong Luhe County Shanwei City Water Lip Zhen Zhang Tang Kou

Patentee after: Luhe County heavy letter Biological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533300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Baise Tianlin County Agricultural Bureau

Patentee before: Huang Yanfang

Patentee before: He H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707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