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3585B - 双孢菇高产生态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孢菇高产生态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3585B
CN103843585B CN201410095201.4A CN201410095201A CN103843585B CN 103843585 B CN103843585 B CN 103843585B CN 201410095201 A CN201410095201 A CN 201410095201A CN 103843585 B CN103843585 B CN 1038435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shroom
water
soil
mycelia
caul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952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43585A (zh
Inventor
周桃英
王梓林
陈全胜
杨辉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09520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435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43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35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435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35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孢菇高产生态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原料的准备;酵;培养;前期管理;后期管理;出菇管理;采收。本发明的方法与国内同类先进术的比较处于领先阶段,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Description

双孢菇高产生态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培养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孢菇高产生态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双孢菇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约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37.89%。其中我国总产量占世界第二位。数据显示,2001~2011年,我国双孢菇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139%,年均增长率达到177%,其中2011年的总产量达到2600万吨;2001~2011年,双孢菇出口量占食用菌出口总量的40.68%,出口额占食用菌出口总额的24.46%,2011年出口创汇28.39亿美元以上。发展双孢菇产业,对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和增加出口创汇,都有重要现实意义,是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
我国双孢菇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因素,制约着双孢菇产业的发展。与双孢菇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双孢菇优良品种较少、目前市场所使用的一些菌株表现出对温度敏感、对轮枝病侵染敏感,子实体丛生等现象,导致产、质量下降等退化表现。此外,在我国,占总产量90%以上的双孢菇由小规模农户生产,双孢菇一般生长在简易的塑料大棚或砖砌菇房内,生产绝大多数处于原始生产状态。而目前国外基本是采用全机械化模式进行。对比国外生产模式,我国双孢菇生产很大部分落后,单产不高、成本优势不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双孢菇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双孢菇作为典型的草腐类食用菌,其栽培离不开草类(稻草杆,麦秸、玉米杆等)栽培基质作为碳素的主要提供者,而畜禽粪便则作为其生长所需的氮素提供者。近年来,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养殖场呈急剧上升势头,由于环境法规不健全和资金短缺,在建场之初往往未考虑粪便处理问题。据测定,一个饲养10万只鸡的工厂化养鸡场,每天产鸡粪可达10吨,年产鸡粪达3600多吨。大多数畜禽养殖场对粪便没有进行处理,这样畜禽粪便的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生态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然而,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成为困扰养殖业持续发展的难题。
湖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气候也适合双孢菇的生长。湖北省秸秆利用方式主要有粉碎还田、直接覆盖还田、堆沤还田、青贮饲料、生活燃料、生产沼气、就地焚烧、出售给企业等。其中秸秆还田是主要方式,而秸秆生产食用菌等秸秆的高效能利用所占的比例还比较低。目前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及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客观上要求农业必须减少种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确保种养农产品质量安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这样就为发明双孢菇生态农业栽培技术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目前,双孢菇在湖北省只有部分地区零散栽培,而且栽培的品种混乱、大部分是由外地盲目引进,由于引种前没有做引种适应性试验,所引进的菌株不一定适合湖北省栽培,给很多栽培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造成栽培户栽培风险加大,经济效益下滑;此外,栽培方式多种多样,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不标准,致使产量不稳定,如目前多采用固体菌种发菌,而固体菌种的菌丝生长较弱,制备时间长,接种后发菌慢和生产周期长,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栽培管理的难度大,生物学转化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孢菇高产生态栽培方法。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1.双孢菇高产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栽培季节
栽培季节是7月下旬至翌年4月;
二、栽培设施
单座塑料大棚为360~450平方米,长11~20米,宽6~8米,高4米;每床架宽1.5~1.6米,层距高0.6米,走道0.6~0.7米;大棚覆盖采用“两膜两苫”室内吊挂一层遮阳网,栽培设施要有良好的通风窗及拔气管;
三、原料的准备
取新鲜稻草、牛粪、鸡粪、晒干,贮存;
四、发酵
4.1预湿
先把稻草或麦秸用水浇湿或大水浸泡捞出,预湿1~2天,干牛粪扎碎后同时浇水拌湿,预湿1~2天,预湿时把石灰加入料中,牛粪或鸡粪越细越好,建堆前把辅料全部拿出拌匀;
4.2建堆
先将预湿的稻草或麦秸铺在底层20~25cm,加一层牛粪(鸡粪),然后再铺20cm厚的稻草或麦秸,把拌匀的辅料均匀的撒上,再加一层牛粪(鸡粪),再加稻草或麦秸加辅料,这样循环建堆,一直堆到高1.5m,宽2~3m,顶部成弓形,这样建好堆后,上面浇水直到底部有水渗出为止;
4.3二次发酵
发酵成熟标志为颜色呈深咖啡色,腐熟均匀,无粪臭味,水分适中,富有弹性,手捏培养料能捏拢、松手后能自然伸展,pH值7.5左右,并且培养料内有较多有益微生物的白色小菌落,有浓厚的草香味,料疏松;
五、培养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装筐,压实,每筐装料4.86kg;将液体菌种均匀覆盖上培养料上方,接种量为2%;待菌丝发满后覆土,在取土时,应取15~20cm以下的半活性半生的土.再用筛子筛上层白灰把土起拍碎,适至均匀地覆在料面上,厚度3cm,一般百平米用土量为3m3,土块不要过大,最大块不超过3cm也不用过筛,块面都有层薄均匀厚度在3cm,过薄则影响产量;
六、前期管理
覆土后开始喷水,3天之内使土层上下都要潮湿,原则是湿而不漏,没有白芯;喷水时要通风,诱导菌丝向土层内生长。部分菌丝开始在覆土层表面露出时,要补土压菌。喷水在早、晚进行,阴雨天不喷或少喷;
七、后期管理
菌丝长到细土缝隙,线状菌丝开始变粗时,适时适量重喷“结菇水”。以土层吸足水分而又不漏料为准,连续喷2天,而后停喷水2-3天,同时增加通风,促使子实体形成。约7天后已有菇蕾长至黄豆大小,此时喷“出菇水”,少量多次,满足菇蕾生长的水分要求;
八、出菇管理
温度保持在20℃以下,应在中午气温高时通风换气,早晚及夜间关闭风口,注意保温。依天气和菇房保湿情况来决定喷水次数,使空气湿度保持85%~90%。早晚注意通风换气,保持温室内空气清新;
九、采收
菇盖直径3-5厘米,菇形圆整,色泽洁白,无空根白心,无虫蛀,无破损,无开伞等。采收前床面不能喷水。要轻采轻放,少翻动,确保鲜菇商品价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建堆时采用的原料配方为:稻草43.6%,牛粪35.7%,鸡粪15.9%,饼肥1.2%,尿素0.2%,石膏1.2%,过磷酸钙1.2%,石灰1.0%。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接种的菌种为液体菌种,液体种子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7℃,初始pH6.5,接种量13%,装液量100mL。
本发明的方法与国内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处于领先阶段,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说明书附图
图1不同菌株菌丝体生物量;
图2双孢菇不同菌株菌丝在培养料上吃料情况;
图3双孢菇不同菌株的子实体日增长量;
图4双孢菇不同菌株生育期比较;
图5双孢菇不同菌株前三潮菇的产量及生物学效率比较;
图6温度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
图7初始pH值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
图8接种量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
图9装液量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
图10二级液体种子培养条件正交试验因素指标分析;
图11不同配方培养料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图12不同配方培养料对菌丝满袋时间的影响;
图13不同配方培养料对双孢菇产量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适于湖北省本地的双孢菇品种引进与选育
我国目前经全国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的主要双孢菇品种如下:
(1)As4607菌种该菌种是由福建省蘑菇菌种发明推广站选育,1997年福建省蘑菇菌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菌种播种后萌发力强,菌丝吃料速度和爬土速度中等偏快,纽结能力强,纽结发育成菇蕾或膨大为商品菇的时间较长。
(2)As2796菌种该菌种是由福建省蘑菇菌种发明推广站选育,1993年通过福建省蘑菇菌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菌种播种后萌发力强,菌丝吃料速度中等偏快。菌丝爬土速度中等偏快,纽结能力强,纽结发育成菇蕾或膨大为合格菇的时间较长,因此开采时间比一般菌株迟3天左右。
(3)英秀一号该菌种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发明所选育。该菌种发菌适温22℃~26℃,原基形成不需温差刺激,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范围4℃~23℃;低温结实能力强。菇潮间隔期7天~10天。
(4)棕秀一号该菌种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发明所选育。该菌种子实体菌盖棕褐色、内部菌肉白色,肉质紧密,表面光洁。环境干燥时菇盖表面有鳞片产生。原基形成不需要温差刺激,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3℃,发菌期适宜温度为22~26℃;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4℃~23℃,低温结实能力强。
(5)蘑加1号该菌种是由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选育。该菌种子实体前期多丛生,后期多单生;菌丝半气生,菌盖洁白半球形,空气干燥时,易产生同心圆状的较规则的鳞片,菌肉白色,致密,菌柄白色近柱状,基部稍膨大,菌褶离生,少有菌环。子实体个体较大、圆整,菇形好,色白、肉质口感好;出菇期相对集中,菇潮较明显,适合工厂化栽培;抗病虫害能力较弱,易受菇蚊、蛞蝓等侵害,易发生真菌、细菌病害。
(6)未经品种认定,但目前也广泛使用的双孢菇品种如下:
①浙农一号该菌种是浙江农业大学寿诚学教授从176菌株中选育出来的一个高产菌株。菌丝在斜面培养基上属于中间类型,菇型圆正,色泽洁白,菇顶圆凸,菇柄粗而短,菇型大。该菌株耐湿、喜肥、耐高温,出菇早,转潮快,适应性强,
②浙农2号该菌种系国内首次采用辐射育种手段选育成的适合罐藏的气生型蘑菇优良菌种,其母种菌丝体生长旺盛,气生趋势强,子实体外型圆整,洁白,致密,含水量低,不需开伞,菇盖厚,菇柄粗壮,播种后,菌丝吃料能力较强。
③176菌株该菌种是香港中文大学张树庭教授1979年应轻工部邀请来华技术讲座时赠送我国的,统一编号为“S-176”。该菌种出菇早、耐高温,但质量较差,制罐后色泽灰淡,不宜做蘑菇罐头,所以只局限在盐水蘑菇生产地区推广。与其他菌株比较,有较强的抗病和抗杂菌感染能力。
④苏锡1号该菌种是无锡轻工业学院章克昌同志从英国引进,分离而得的一个蘑菇新菌株。苏锡一号与气生型蘑菇外型上无差别。菇盖圆正,色白,柄粗短,肉质奶白色,菌褶浅棕色。出菇早,转潮快,耐肥、耐湿,具高产性能。当水分不能满足要求时,菌盖会产生鳞片。
⑤111菌株该菌种是法国somyeel公司育成,高产菌株,单产与176菌株接近,由上农科院食用菌发明所自波兰引进,菇盖圆正,柄粗短,顶略平,菌褶浅棕色,菇体组织较疏松,适于盐渍工与鲜食。
⑥102-1菌株该菌种母种菌丝系气生型,出菇早、快,大小匀称。品质好,转潮快,产量高,抗病力强,鲜销制罐均可,系湖南省栽培的当家品种之一。
⑦101-1菌株该菌种是从102-1中选育出来的。菌株耐肥、耐湿,出菇时用水要足,否则将严重影响产量。耐高温和低温,耐高温的能力较其他菌株强,抗病能力强,无锈斑菇,品质较佳。
⑧川农蘑菇1号该菌种是四川农业大学以浙农1号和Ag56为亲株,利用不育同核体交选育而成。子实体洁白、圆整,光滑,紧实,菌柄中生,短且粗壮。四川各地只能满足该菌株生长发育条件的场所都可种植。
⑨玉林1号、玉林2号该菌种为半气生型菌株,系广西玉林地区农业科学发明所选育。主要特点是菌丝吃料块,爬土能力强,单生菇多,前、中、后各期出菇均匀,抗逆性强,较耐高温,在21~22℃条件下子实体仍不易开伞。菌褶肉色,质量好,符合制罐标准,是广西玉林地区推广的优良菌株
引进筛选品种与湖北主栽品种生物学特性比较
本实施例通过对国内优良品种在引进地的调查,认为江苏17号、As2796、英秀一号、蘑加1号、浙农2号等5个品种可适应湖北省的栽培条件,并且目前湖北省内的主栽品种是As2796,所以选择江苏17号、英秀一号、蘑加1号、浙农2号为引进筛选品种,与As2796对比,开展不同菌株生物学特性比较实验,从中筛选出适宜于湖北省栽培条件的优良菌株。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设备
1.1.1供试菌株
江苏17号引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发明所;
英秀一号引自浙江省农科院园艺发明所;
蘑加1号引自华中农业大学菌种实验中心;
浙农2号引自浙江农业大学食用菌发明所;;
As2796引自湖南农业大学食用菌发明所。
1.1.2培养基
(1)母种培养基配方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
(2)原种培养基配方麦粒98%,石膏1.5%,碳酸钙0.5%,含水量50~55%,pH(灭菌后)6.5~7.0;
(3)培养料配方(%)稻草47.6,牛粪47.6,饼肥1.2,尿素0.2,石膏1.2,过磷酸钙1.2,石灰1.0(需进行二次发酵)。
1.1.3主要设备
LRH-70生化培养箱(苏州江东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GT7C卧式灭菌锅(温州市盛田机械有限公司);
NRY-200培养摇床(福州精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食用菌无菌接种箱(苏州奇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2试验方法
1.1不同菌株菌丝生长测定
将供试菌株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当斜面菌丝表现出良好的生长势时,每天观察菌丝密度、菌丝颜色、气生菌丝量、萌发时间、满管时间。每株菌株接15支试管,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指标的观测均为15支试管中的平均值。
菌丝生长速度测定采用PDA培养基,为了提高准确性,利用打孔器在无菌操作下打孔,再将菌种接种在直径d=6cm的小培养皿中,置于24℃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培养两天后开始测定。试验中每个样品设3次重复,每次测定重复3次,最终求平均值。
1.2不同菌株菌丝体生物量比较
每瓶接入约0.5cm2的斜面菌种2块于一级摇瓶(250mL三角瓶装液量100mL中,120r/min、26℃培养10d后,分别定量取10mL菌种转接于二级摇瓶(250mL三角瓶装液量90mL)中,120r/min、24℃培养7d。将发酵液离心(3000r/min)20min,所得沉淀即菌丝体置于预先烘干并称重的滤纸上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数次,然后置干燥箱中60℃烘干,称至恒重,计算菌丝体平均干重。每个处理重复3次。
1.3不同菌株生育期比较
将稻草预处理后按培养料配方配制,培养料经二次发酵处理后,倒入高20cm,长40cm,宽40cm的塑料筐中,每筐装量折合干料约4.86kg,每个菌株30筐,24℃恒温培养,待菌丝长至2/3时覆土,土层厚约4cm。覆土后,要经常喷水保持土面湿润,并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90%,温度控制在20℃左右,每天注意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并进行记录。待土缝中见到菌丝,土层中菌丝开始纽结成绒毛状、球状大小的白点时重喷结菇水,并加大通气。出现菇蕾后,温度控制在15~18℃,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每天开窗通风约30min,见菇蕾长到黄豆大小时喷出菇水,总水量为5kg/m2左右,分2天喷水。观察各菌株在培养料上的长势,待菌丝封面即可覆土,并记录不同菌株由播种到菌丝封面覆土时间、原基形成期及子实体采收期所需时间,菌丝在培养料中的生长时间与相对吃料深度,及在整个采收期内子实体的累积产量,不同菌株的观测均为30个筐中的平均值。
1.4不同菌株子实体生物学性状观测
原基形成后计数原基数量;子实体七八分成熟时,观测不同菌株的生物学性状,包括菌盖颜色、菌盖直径、菌柄长度、菌柄直径、单个子实体重、子实体韧性及产量。不同菌株的观测均为30个筐中的平均值。
1.5不同菌株产量及生物学效率
生物学效率则按常规方法计算,记录30个筐的料重,产菇量,计算生物学效率的平均值。
生物学效率=子实体的鲜重/培养料的干重×100%
1.6不同菌株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分别测定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总糖、粗灰分。粗蛋白的测定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粗脂肪的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粗纤维的测定采用采用王玉万等食用木腐菌生理生化发明方法;总糖的测定采用3,5一二硝基水杨酸法;粗灰分的测定采用干灰化法。
2结果与分析
1不同菌株菌丝生长情况
不同菌株在斜面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在同种斜面培养基上,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密度有一定差异。就菌丝颜色、菌丝密度方面来说,As2796与蘑加1号则表现较为优越;但浙农2号菌株从菌丝萌发时间、生长速度等方面来看则优于其它品种,菌丝呈白色。
表1不同菌株在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情况
注:++++浓白、粗壮;+++浓白、细密;++浓白带淡黄,细密有菌索;+灰白、菌索多,菌丝生长势弱
2不同菌株菌丝体生物量
通过液体培养,获得的双孢菇不同菌株菌丝体生物量见图1。由图1看出,菌株江苏17号菌丝体生物量最高,其次是As2796、浙农2号、蘑加1号,英秀1号最低。与菌株英秀1号相比,江苏17号、As2796、浙农2号的菌丝体生物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蘑加1号差异不显著(p>0.05)
3不同菌株菌丝在培养料上吃料情况
双孢菇不同菌株菌丝在培养料上吃料情况见图2。从图2可见,菌丝生长总趋势是最初生长慢,6-8d后生长迅速,20d左右后又趋缓慢,这符合一般的生物生长规律。通过5个不同菌株菌丝生长曲线的比较,可以看出,菌株浙农2号的菌丝生长速度一直比较快,其次是蘑加1号、As2796、江苏17号;英秀1号的菌丝在起始生长阶段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长速变缓。
4不同菌株子实体日增长量
不同菌株的子实体日增长量见图3。由图3可以看出,菌株江苏17号、英秀1号、蘑加1号、浙农2号达到峰值的速度均较快,说明这四个菌株产菇期比较集中;英秀1号、蘑加1号后期下降较快,说明这两个菌株后期,产量较低;As2796达到峰值的速度最慢,且下降趋势较缓,这说明As2796的整个出菇期时间持续较长。
5不同菌株子实体生物学性状
不同菌株子实体生物学性状见表2。由表2可知,几个生物学性状综合,表现良好的为As2796和浙农2号两个菌株,其中As2796子实体较大,菌肉较厚,浙农2号子实体大小适中,江苏17号、英秀1号、蘑加1号子实体偏小;As2796和浙农2号两个菌株子实体韧性好,盐渍、烘干和鲜销均可;江苏17号、英秀1号、蘑加1号子实体韧性较一般、易破碎,比较适合于盐渍和烘干后销售。
表2双孢菇不同菌株子实体生物学性状
6不同菌株生育期比较
不同菌株生育期比较见图4。由图4可以看出,浙农2号菌株由播种到菌丝封面的时间最短,其次为江苏17号与英秀1号、As2796与蘑加1号时间最长,为16d。;覆土后浙农2号最早开始形成原基,覆土后经11d便形成原基,再经7d便可开始采收,As2796菌株原基形成和采收时间均比其他菌株晚,与浙农2号相比,其播种至采菇时间相差5d。
7不同菌株前三潮菇的产量及生物学效率比较
不同菌株前三潮菇的平均产量及生物学效率见图5。由图5可以看出,浙农2号菌株的平均产量最大,生物学效率最高,达到43.95%:其次为As2796、江苏17号、英秀1号分别为40.87%、39.6%、36.41%,蘑加1号生物学效率最低为31.62%;
8不同菌株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粗蛋白含量以As2796最高,其次依次是浙农2号、英秀1号、江苏17号、蘑加1号;粗脂肪含量以浙农2号最高,其次依次是英秀1号、As2796、蘑加1号、江苏17号;粗纤维含量以浙农2号最高,其次依次是As2796、英秀1号、江苏17号、蘑加1号;总糖含量以浙农2号最高,其次依次是As2796、江苏17号、英秀1号、蘑加1号;粗灰分含量以蘑加1号最高,其次依次是英秀1号浙农2号、江苏17号、As2796。
9结论
湖北省内的主栽品种As2796子实体形大、单菇重等性状,产量与生物学效率较高,但出菇较晚。浙农2号子实体大小适中,产量高、子实体韧性好,产量与生物学效率高,出菇期集中,且浙农2号子实体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表明其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总糖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衡。综合考虑不同品种菌株的性状,可以认为浙农2号为较优的引进品种。
实施例2:双孢菇液体菌种生产工艺发明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设备
1.1.1供试菌株
浙农2号引自浙江农业大学食用菌发明所。
1.1.2培养基
1.1.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用于菌种斜面培养。
1.1.2一级液体种子培养基
马铃薯80g、红糖12g、葡萄糖9.0g、蛋白胨2g、酵母膏1g、KH2PO42g、MgSO4·7H2O1g、VB10.01g、水1000mL,pH自然;
1.1.3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基
玉米淀粉31.7g、豆饼粉11.3g、MgSO4·7H2O3.5g、KH2PO45g、CaCl27.5g、NaCl6.5g、水1000mL。
1.1.3主要设备
LRH-70生化培养箱(苏州江东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GT7C卧式灭菌锅(温州市盛田机械有限公司);
NRY-200培养摇床(福州精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食用菌无菌接种箱(苏州奇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2试验方法
1.1培养方法
1.1.1菌种活化
从选育出的斜面试管菌种中切出1cm2大小的菌种块接种于PDA斜面的中部,25℃恒温培养25d。
1.1.2一级液体种子培养
将活化的母种分割成约2cm2大小的菌块,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一个250mL三角瓶接2块菌种,先在25℃静置48h,然后振荡培养7d左右,获得一级液体种子(摇瓶菌种)
1.1.3二级液体种子培养
将摇瓶菌种在25℃静置48h后,用均浆器将其均浆。250mL三角瓶装入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基100mL,接入10%一级液体种子,在25℃,150r/min的摇床上振荡培养14d左右
1.2二级液体种子培养条件的确定
1.1单因素试验确定较适合的培养条件
对液体培养条件温度、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进行单因素筛选试验,考察各因素对双孢菇液体菌种培养的影响,以确定较适单因素条件。
1.2正交试验优化培养条件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从每个影响因素中选出对液体菌种繁育影响最大的3个水平,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采取正交实验优化培养条件。
结果与分析
1温度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
温度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见图6。由图6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菌丝体生物量先增加后下降。26℃时菌丝体生物量最大,超过25℃,菌丝体的生物量逐渐下降,所以选择26℃左右培养温度较适合。
2初始pH值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
初始pH值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见图7。由图7看出,初始pH值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呈现上升后下降趋势,当初始pH值为6.5时,菌丝体生物量最大,所以选择pH值为6.5左右培养温度较适合。
3接种量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
接种量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见图8。由图8看出,当接种量为6%~12%时,菌丝体生物量随着接种量的增大而增多;接种量为12%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当接种量大于12%后,菌丝体生物量反而随接种量的增大而减小。这是由于在固定容积,同一营养水平下,随着接种量的增大,菌体之间的营养竞争也相应地增大,生长周期减短,提前进入衰亡期,以致菌丝体生物量减少,所以选择接种量12%左右培养温度较适合。
4装液量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
装液量对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见图9。由图9看出,随着装液量的增加,菌丝体生物量先增加后下降。装液量100mL时菌丝体生物量最大,超过100mL,菌丝体的生物量逐渐下降,所以选择100mL左右装液量较适合。
5正交试验优化二级液体种子培养条件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用温度、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为考察因素,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得出二级液体种子最佳培养条件,试验设计见表3,结果见表4,因素指标分析见图10。图10结果表明,影响液体种子培养的因素依次为温度>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由表2可以看出,液体种子最佳培养条件A3B2C3D2,即温度27℃,初始pH6.5,接种量13%,装液量100mL,但正交表中没有此项组合,故按此组合重新进行试验,获得菌丝体生物量为1.692%,高于表中出现的最高值。故此组合可认为是二级液体种子最佳培养条件。
表3二级液体种子培养条件正交试验设计表
表4二级液体种子培养条件正交试验结果表
3.结论
双孢菇二级液体种子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7℃,初始pH6.5,接种量13%,装液量100mL,此时菌丝体生物量最高。
实施例3:双孢菇培养料配方发明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设备
1.1.1供试菌株
浙农2号引自浙江农业大学食用菌发明所。
1.1.2培养基
1.1.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用于菌种斜面培养。
1.1.2一级液体种子培养基
马铃薯80g、红糖12g、葡萄糖9.0g、蛋白胨2g、酵母膏1g、KH2PO42g、MgSO4·7H2O1g、VB10.01g、水1000mL,pH自然;
1.1.3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基
玉米淀粉31.7g、豆饼粉11.3g、MgSO4·7H2O3.5g、KH2PO45g、CaCl27.5g、NaCl6.5g、水1000mL。
1.1.3培养料
培养料原材料有稻草、麦秸、牛粪、鸡粪、饼肥、尿素、石膏、过磷酸钙、石灰。
1.1.4主要设备
LRH-70生化培养箱(苏州江东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GT7C卧式灭菌锅(温州市盛田机械有限公司);
NRY-200培养摇床(福州精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食用菌无菌接种箱(苏州奇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2试验方法
1.1培养料配方设计
双孢菇培养料配方设计为4个,具体见表5。每个配方30塑料筐,10筐为1组,重复3次。
表5培养料配方设计
1.2发酵
1.1预湿
先把稻草或麦秸用水浇湿或大水浸泡捞出,预湿1~2天,干牛粪扎碎后同时浇水拌湿,预湿1~2天,预湿时把石灰加入料中,牛粪或鸡粪越细越好,建堆前把辅料全部拿出拌匀.
1.2建堆
先将预湿的稻草或麦秸铺在底层20~25cm,加一层牛粪(鸡粪),然后再铺20cm厚的稻草或麦秸,把拌匀的辅料均匀的撒上,再加一层牛粪(鸡粪),再加稻草或麦秸加辅料,这样循环建堆,一直堆到高1.5m,宽2~3m,顶部成弓形,这样建好堆后,上面浇水直到底部有水渗出为止。
1.3二次发酵。
发酵成熟标志为颜色呈深咖啡色,腐熟均匀,无粪臭味,水分适中,富有弹性,手捏培养料能捏拢、松手后能自然伸展,pH值7.5左右,并且培养料内有较多有益微生物的白色小菌落,有浓厚的草香味,料疏松。
1.3培养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装筐,压实,每筐装料4.86kg。将液体菌种均匀覆盖上培养料上方,接种量为2%。在一定的时期进行翻动,观察菌丝生长及吃料情况。待菌丝发满后覆土,在取土时,应取15~20cm以下的半活性半生的土.再用筛子筛上层白灰把土起拍碎,适至均匀地覆在料面上,厚度3cm,一般百平米用土量为3m3,土块不要过大,最大块不超过3cm也不用过筛,块面都有层薄均匀厚度在3cm,过薄则影响产量。,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包括喷水技术、通风管理、采收等,每摘完一批菇用0.3%的多菌灵水喷一次,提高产量。
结果与分析
1不同配方培养料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菌丝生长的影响见图11。由图11看出,在4个不同配方培养料中,双孢菇均能生长,菌丝生长的整体趋势是前5d菌丝生长较慢,5~6d后生长迅速,20d菌丝后生长速度缓慢。但菌丝在不同配方培养料中生长情况不同。其生长速度依次为B配方>D配方>A配方>C配方,说明稻草、麦秸均能适合双孢菇的生长,其中,牛粪与鸡粪混合处理效果较佳。
2不同配方培养料对菌丝满袋时间的影响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菌丝满袋时间的影响见图12。由图12看出,不同配方培养料上,双孢菇的满袋时间存在差异。其满袋时间依次为B配方>D配方>A配方>C配方C,B配方与D配方无明显差异,说明B与D配方均适宜双孢菇菌丝生长。
3不同配方培养料对双孢菇产量的影响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双孢菇产量的影响见图13。由图13看出,不同配方培养料上双孢菇产量存在差异。其产量大小依次为B配方>D配方>A配方>C配方C,说明B配方最均适宜双孢菇子实体生长。
3.结论
双孢菇菌株A浙农2号在以稻草/麦秸、牛粪/鸡粪为原料的4种配方的培养料上均能生长,并且均能产生子实体。但是不同配方培养料的菌丝生长速率、菌丝满袋时间以及前三潮菇产量等性状存在差异,其中,B配方效果最好,菌丝生长速度快,满袋时间短,产量最高。即最佳配方为稻草47.6%,牛粪35.7%,鸡粪15.9%,饼肥1.2%,尿素0.2%,石膏1.2%,过磷酸钙1.2%,石灰1.0
实施例4:双孢菇标准化栽培技术发明
1.试验方案与地点
本发明采用浙农2号菌株,培养料配方组成为稻草47.6%,牛粪35.7%,鸡粪15.9%,饼肥1.2%,尿素0.2%,石膏1.2%,过磷酸钙1.2%,石灰1.0%,接种液体菌种,分别在2010、2011、2012年连续三年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基地进行栽培。
标准化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
栽培最佳季节是7月下旬、8月上旬至翌年4月。
2栽培设施
一般建造1座塑料大棚以360~450平方米为宜,即长11~20米,宽6~8米,高4米。每床架宽1.5~1.6米,层距高0.6米,走道0.6~0.7米。大棚覆盖采用“两膜两苫”室内吊挂一层遮阳网,栽培设施要有良好的通风窗及拔气管。
当第一年双孢菇采收结束后,就要把废菌料清理出大棚。当第二年大棚再利用时,先提前清理大棚垃圾,开好大棚四周排水沟,然后围盖塑料布和遮阳草料、安装通风窗;当蘑菇培养料进大棚前1个星期消毒菇房大棚一次,即在大棚内和外1~2米处喷雾多菌灵等杀菌剂并撒上石灰粉;当蘑菇培养料进棚前2天再消毒菇房大棚。
3原料的准备
稻草、、牛粪、鸡粪、饼肥、尿素、石膏、过磷酸钙、石灰等。稻草、、牛粪、鸡粪要新鲜、晒干,贮存好,碳、氮比要适中。
4发酵
4.1预湿
先把稻草或麦秸用水浇湿或大水浸泡捞出,预湿1~2天,干牛粪扎碎后同时浇水拌湿,预湿1~2天,预湿时把石灰加入料中,牛粪或鸡粪越细越好,建堆前把辅料全部拿出拌匀.
4.2建堆
先将预湿的稻草或麦秸铺在底层20~25cm,加一层牛粪(鸡粪),然后再铺20cm厚的稻草或麦秸,把拌匀的辅料均匀的撒上,再加一层牛粪(鸡粪),再加稻草或麦秸加辅料,这样循环建堆,一直堆到高1.5m,宽2~3m,顶部成弓形,这样建好堆后,上面浇水直到底部有水渗出为止。
4.3二次发酵。
发酵成熟标志为颜色呈深咖啡色,腐熟均匀,无粪臭味,水分适中,富有弹性,手捏培养料能捏拢、松手后能自然伸展,pH值7.5左右,并且培养料内有较多有益微生物的白色小菌落,有浓厚的草香味,料疏松。
5培养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装筐,压实,每筐装料4.86kg。将液体菌种均匀覆盖上培养料上方,接种量为2%。待菌丝发满后覆土,在取土时,应取15~20cm以下的半活性半生的土.再用筛子筛上层白灰把土起拍碎,适至均匀地覆在料面上,厚度3cm,一般百平米用土量为3m3,土块不要过大,最大块不超过3cm也不用过筛,块面都有层薄均匀厚度在3cm,过薄则影响产量。
6前期管理
覆土后开始喷水,3天之内使土层上下都要潮湿,原则是湿而不漏,没有白芯。喷水时要通风,诱导菌丝向土层内生长。部分菌丝开始在覆土层表面露出时,要补土压菌。喷水在早、晚进行,阴雨天不喷或少喷。
7后期管理
菌丝长到细土缝隙,线状菌丝开始变粗时,适时适量重喷“结菇水”。以土层吸足水分而又不漏料为准,连续喷2天,而后停喷水2-3天,同时增加通风,促使子实体形成。约7天后已有菇蕾长至黄豆大小,此时喷“出菇水”,少量多次,满足菇蕾生长的水分要求。
8出菇管理
温度保持在20℃以下,应在中午气温高时通风换气,早晚及夜间关闭风口,注意保温。依天气和菇房保湿情况来决定喷水次数,使空气湿度保持85%~90%。早晚注意通风换气,保持温室内空气清新。
9采收
菇盖直径4厘米左右,菇形圆整,色泽洁白,无空根白心,无虫蛀,无破损,无开伞等。采收前床面不能喷水。要轻采轻放,少翻动,确保鲜菇商品价值。采收过程中使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
3.结论
本发明选育的浙农2号菌株按照标准化生态栽培技术规程实施生产,其产量可以较目前农户广泛应用的生产技术提高20%左右。同时可使城乡和农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污染源减少30%以上,使双孢菇的生物转化率提高10%以上,下一步有必要进行推广与转化。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为以浙农2号为湖北省引进品种;其二级液体种子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7℃,初始pH6.5,接种量13%,装液量100mL;最佳配方培养料组成为稻草47.6%,牛粪35.7%,鸡粪15.9%,饼肥1。2%,尿素0.2%,石膏1.2%,过磷酸钙1.2%,石灰1.0%。在2010、2011、2012年连续三年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食用菌基地进行栽培后确定出湖北省双孢菇标准化栽培技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

1.双孢菇高产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栽培季节
栽培季节是7月下旬至翌年4月;
二、栽培设施
单座塑料大棚为360~450立方米,长11~20米,宽6~8米,高4米;每床架宽1.5~1.6米,层距高0.6米,走道宽0.6~0.7米;大棚覆盖采用“两膜两苫”室内吊挂一层遮阳网,栽培设施要有良好的通风窗及拔气管;
三、原料的准备
取新鲜稻草、牛粪、鸡粪,晒干,贮存;
四、发酵
4.1预湿
先把稻草用水浇湿或大水浸泡捞出,预湿1~2天,干牛粪扎碎后同时浇水拌湿,预湿1~2天,预湿时把石灰加入料中,牛粪或鸡粪越细越好,建堆前把辅料全部拿出拌匀;
4.2建堆
先将预湿的稻草铺在底层20~25cm,加一层牛粪或鸡粪,然后再铺20cm厚的稻草,把拌匀的辅料均匀的撒上,再加一层牛粪或鸡粪,然后再铺20cm厚的稻草,再把拌匀的辅料均匀的撒上,这样循环建堆,一直堆到高1.5m,宽2~3m,顶部成弓形,这样建好堆后,上面浇水直到底部有水渗出为止;
4.3二次发酵
发酵成熟标志为颜色呈深咖啡色,腐熟均匀,无粪臭味,水分适中,富有弹性,手捏培养料能捏拢、松手后能自然伸展,pH值7.5左右,并且培养料内有较多有益微生物的白色小菌落,有浓厚的草香味,料疏松;
五、培养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装筐,压实,每筐装料4.86kg;将液体菌种均匀覆盖在培养料上方,接种量为2%;待菌丝发满后覆土,在取土时,应取15~20cm以下的半活性半生的土;再用筛子筛上层白灰,把土块拍碎,适当均匀地覆在料面上,厚度3cm,一般每平米用土量为3m3,土块不要过大,最大块不超过3cm也不用过筛,料面都有层薄厚均匀,厚度在3cm的土,过薄则影响产量;
六、前期管理
覆土后开始喷水,3天之内使土层上下都要潮湿,原则是湿而不漏,没有白芯;喷水时要通风,诱导菌丝向土层内生长;部分菌丝开始在覆土层表面露出时,要补土压菌;喷水在早、晚进行,阴雨天不喷或少喷;
七、后期管理
菌丝长到细土缝隙,线状菌丝开始变粗时,适时适量重喷“结菇水”;以土层吸足水分而又不漏料为准,连续喷2天,而后停喷水2-3天,同时增加通风,促使子实体形成;约7天后已有菇蕾长至黄豆大小,此时喷“出菇水”,少量多次,满足菇蕾生长的水分要求;
八、出菇管理
温度保持在20℃以下,应在中午气温高时通风换气,早晚及夜间关闭风口,注意保温;
依天气和菇房保湿情况来决定喷水次数,使空气湿度保持85%~90%;早晚注意通风换气,保持温室内空气清新;
九、采收
菇盖直径3~5厘米,菇形圆整,色泽洁白,无空根白心,无虫蛀,无破损,无开伞;采收前床面不能喷水;要轻采轻放,少翻动,确保鲜菇商品价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堆时采用的原料配方为:稻草43.6%,牛粪35.7%,鸡粪15.9%,饼肥1.2%,尿素0.2%,石膏1.2%,过磷酸钙1.2%,石灰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的菌种为液体菌种,液体种子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7℃,初始pH6.5,接种量13%,装液量100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孢菇的菌种为浙农2号。
CN201410095201.4A 2014-03-17 2014-03-17 双孢菇高产生态栽培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435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95201.4A CN103843585B (zh) 2014-03-17 2014-03-17 双孢菇高产生态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95201.4A CN103843585B (zh) 2014-03-17 2014-03-17 双孢菇高产生态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3585A CN103843585A (zh) 2014-06-11
CN103843585B true CN103843585B (zh) 2016-06-29

Family

ID=50852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9520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43585B (zh) 2014-03-17 2014-03-17 双孢菇高产生态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435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1289B (zh) * 2014-10-10 2018-09-18 山东恒发食用菌有限公司 双孢菇栽培料及其堆制方法及双孢菇的栽培方法
CN104692942A (zh) * 2015-03-04 2015-06-10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缓解地黄连作障碍的微生态制剂及其应用
CN104920070B (zh) * 2015-06-17 2017-12-0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一种双孢蘑菇增产的方法
CN104973950A (zh) * 2015-06-19 2015-10-14 桂林健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罗汉果果渣在栽培双孢蘑菇中的应用
CN105340573A (zh) * 2015-11-19 2016-02-24 苏州市经纬农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双孢菇的床式栽培方法
CN105439691A (zh) * 2015-11-19 2016-03-30 苏州市经纬农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双孢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0580B (zh) * 2015-12-01 2018-01-19 上海珈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菌种培养双孢蘑菇的方法
CN105567572B (zh) * 2016-01-04 2019-07-12 山东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双孢菇菌种的制备工艺
CN105850504A (zh) * 2016-04-29 2016-08-17 桂林洁宇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双孢蘑菇无公害高产栽培方法
CN105900684A (zh) * 2016-04-29 2016-08-31 丽江中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白蘑菇的种植方法
CN105850512A (zh) * 2016-06-03 2016-08-17 开县代祥食用菌种植厂 白蘑菇的种植方法
CN106212043A (zh) * 2016-07-11 2016-12-14 李鸿亮 一种双孢菇箱式栽培方法
CN107251758A (zh) * 2017-06-13 2017-10-17 合肥市川丘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大棚食用菌养殖方法
CN107258317A (zh) * 2017-06-15 2017-10-20 柳城新天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鸡腿菇的出菇方法
CN107896818A (zh) * 2017-11-13 2018-04-13 常州莱尚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双孢蘑菇的培养方法
CN108094050A (zh) * 2018-01-23 2018-06-01 合肥仙之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孢蘑菇栽培用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41875A (zh) * 2019-10-16 2020-02-04 凤台县香玉园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双孢菇高效种植方法
CN111492893A (zh) * 2020-03-30 2020-08-07 成安县乾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含有机硒、锌、钙、镁微量元素的双孢菇栽培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86C (zh) * 1994-06-07 2002-02-20 张湖泽 双孢蘑菇栽培方法
CN102452853B (zh) * 2010-10-27 2013-08-07 徐州龙兴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双孢菇培养料制备工艺
CN102783354A (zh) * 2012-02-14 2012-11-21 东营瑞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棉材高效双孢菇栽培技术
CN103360160B (zh) * 2013-07-17 2015-12-23 承德润隆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双孢菇覆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3585A (zh) 201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3585B (zh) 双孢菇高产生态栽培方法
CN101933441B (zh) 一种草菇增产的方法
CN103947460B (zh) 一种大球盖菇的大田栽培方法
CN103314785B (zh) 一种苎麻秸秆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5993804B (zh) 一种利用蚯蚓粪制作营养土培育柑橘容器菌根苗的方法
CN105993613A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羊肚菌多季种植方法
CN103733874A (zh) 一种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3563644B (zh) 一种大朵红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2972209A (zh) 葡萄园内套种球盖菇的方法
CN102939834A (zh) 一种桑树套种桑枝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CN102845364A (zh) 一种土鸡蚯蚓有机蔬菜循环生产方法
CN105165513B (zh) 一种果园套种香菇的生产方法
CN102613001A (zh) 利用修剪的芒果枝叶为主要原料在芒果树低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3503696B (zh) 以整棒玉米芯生料为基质栽培草菇的方法
CN101293796A (zh) 利用花椒籽栽培经济真菌的方法
CN105613024A (zh) 一种春夏茬西瓜、水稻、荸荠有机栽培轮作方法
CN107646616A (zh) 一种花卉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
CN103583225A (zh) 一种利用木薯杆栽培优质高产秀珍菇的方法
CN105493894A (zh) 一种桑树套种草菇的栽培方法
CN102613002A (zh) 以香蕉茎秆、叶作为主要原料在香蕉树底立体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CN106258484A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松乳菇高效种植方法
CN104126413A (zh) 利用木薯渣、桑杆和甘蔗叶生产草菇的方法
CN103875452B (zh) 西藏浅棕色双孢蘑菇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CN112715272A (zh) 一种大球盖菇的林下反季节栽培方法
CN102948328A (zh) 一种果园套种竹荪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Termination date: 201703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