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89527B - 野生裂盖马鞍菌人工大田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野生裂盖马鞍菌人工大田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89527B
CN106489527B CN201610983019.1A CN201610983019A CN106489527B CN 106489527 B CN106489527 B CN 106489527B CN 201610983019 A CN201610983019 A CN 201610983019A CN 106489527 B CN106489527 B CN 1064895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lit
saddle fungus
lid saddle
ridge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830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89527A (zh
Inventor
张玉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98301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895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89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9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89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95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yc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otan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生裂盖马鞍菌人工大田栽培方法,该方法是从采集的野生裂盖马鞍菌株,用常规的组织培养法分离纯菌种,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栽培种,然后在大田秋收后,利用耕作的土地、自然条件和温度,将栽培种进行播种,通过控制光照,控制温度,控制湿度,增加养份的方法得到裂盖马鞍菌,本发明所述方法与传统的食用菌栽培方法有着根本的不同,一是改变了在大棚或温室中用菌袋种植的方法,减少了设施投入,二是利用裂盖马鞍菌在冬季生长的特点,直接在秋收后的大田中种植,解决了裂盖马鞍菌无法人工栽培,以及在大田进行规模化栽培的问题。三是本方法栽培的裂盖马鞍菌品质与野生的一致,是一种成本相对较低,原料来源丰富,产量比较稳定,品质好,产量高的栽培方法。

Description

野生裂盖马鞍菌人工大田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该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野生裂盖马鞍菌人工大田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裂盖马鞍菌拉丁学名:Helvella leucopus Pers,中文别名:白柄马鞍菌,同物异名Helvella albipes Peck。裂盖马鞍菌属子囊菌纲(Ase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马鞍菌科(tqelvellaceae)马鞍菌属(Helvella)。
裂盖马鞍菌是新疆南疆地区荒漠胡杨林地特有的一种野生食用菌,主要分布于新疆塔里术盆地北缘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形成的冲积平原上,在新疆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多个县均有分布,其中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中部、西南部以及周边的新疆喀什地区的麦盖提县、岳普湖县较多。因主产在巴楚县,又称之为巴楚蘑菇、胡杨蘑菇、木耳蘑菇,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野生美昧食用菌。
裂盖马鞍菌在新疆的库尔勒、奎屯地区以及河北、甘肃省也有零星生长,但产量极低。
裂盖马鞍菌生长于新疆南疆的胡杨林中,极端干热的气候、特有的植被和偏碱性土壤等构成的特殊生态环境中,每年4-5月份只生长一次。这种特殊的生态条件、营养方式和子实体分化发育的条件,形成了裂盖马鞍菌特殊的香味和鲜味。该菌质地柔软细腻,口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市场需求和价格急剧增加,目前市场售价1500元/公斤以上。
裂盖马鞍菌的主要作用:
裂盖马鞍菌是世界名贵野生食用菌之一,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裂盖马鞍菌属于高级营养滋补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20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裂盖马鞍菌的主要营养成份:
裂盖马鞍菌中菌盖、菌柄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9.06g/100g、15.76g/100g,高于平菇、香菇和黑木耳。其菌盖蛋白质含量分别为平菇、香菇和黑木耳的2.4、1.5和1.8倍,略低于粗辆裂盖马鞍菌。
裂盖马鞍菌中菌盖、菌柄粗脂肪含量分别为8.73g/100g、1.16g/100g,苗盖脂肪含量分别为粗柄羊肚苗、平菇、香菇及黑木耳的2.3、3.8、4.8和43.7倍。
在脂肪组成中,裂盖马鞍菌菌盖、菌柄脂肪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3种不饱和脂肪酸相对总含量均为86.56,高于粗柄裂盖马鞍菌,比香菇、黑木耳分别高出10.7%和13.5%。
裂盖马鞍菌子实体中含有l7种氨基酸,菌盖、菌柄中的氨基酸总量(gt100g)分别为19.46和13.14,7种必须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含量为9.26和6.41,必需氨基酸分别占各自氨基酸总量的47.58和48.78。
裂盖马鞍菌中各种必需氨基酸及所有必需氨基酸在全部氨基酸中所占比率高于平菇、香菇、双孢蘑菇与黑木耳,与粗柄裂盖马鞍菌基本相同。其中亮氨酸在菌盖与菌柄中所占比率分别为10.7与13.2,与粗柄裂盖马鞍菌所占比率基本一致。裂盖马鞍菌菌盖中缬氨酸所占比率分别为12.3和10.6,高于粗柄裂盖马鞍菌(4.6)、平菇(5.9)、香菇(5.2)、双孢蘑菇(5.3)及黑木耳(7.3)。
裂盖马鞍菌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菌盖和菌柄中所含对人体有益的大量元素K、Na、Ca、Mg、P总量分别为15.1g/kg和18.0g/kg,对人体生理生化代谢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Fe、Mn、Zn总黄酮分别为1 139.8mg/kg和l085.1mg/kg,有害重金属元素CrCd、Pb总量分别为9.33rag/kg和10.5mg/kg矿质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
K、Na、Mg元素在食物中并不缺乏,Ca、P元素,特别是Fe、Mn、Zn元素含量对食物的营养价值及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微量元素Cu对维持人体正常代谢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食物中Ca、P含量丰富及其比例平衡对促进人体骨胳钙化、防止伺偻病发生有重要作用。磷还是细胞质膜和高能物质ATP及其它多种重要化合物的成分,Fe、Mn、Zn、Ca是细胞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催化人体内一系列生化反应。注:西北农业学报8卷)裂盖马鞍菌研究I.营养成份。
经检索:新疆大学CN201410856733.5[P].2015-4-22.提供了一种裂盖马鞍菌人工菌种的分离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裂盖马鞍菌子实体和基质的原产地采集和收集、子实体的辐照处理和组织分离、菌丝体的平板培养和种瓶培养等步骤。优选地,在裂盖马鞍菌人工菌种分离培养的步骤中还包括对裂盖马鞍菌子实体组织分离前进行就地的一次无菌处理和运返实验室的二次无菌处理的步骤,经过上述处理可获得裂盖马鞍菌人工纯菌种。
由于对它的研究与驯化难度很大,当前市场供应全依赖于采集野生菌,市场紧缺,导致过度采挖,自然资源破坏严重,产量逐渐减少,有限的野生资源因过量采摘也遭到严重破坏。野生产量已从上世纪60年代年产量20吨以上,减少到近年来整个适宜生长的主产区每年仅能采挖到2吨以下,并且逐年在减少。但直到现在仍未能实现人工种植,更没有实现大田规模化种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生裂盖马鞍菌人工大田栽培方法,该方法是从采集的野生裂盖马鞍菌株,用常规的组织培养法分离成纯菌种,将分离出的纯菌种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从而制成栽培种,然后在大田秋收后,利用耕作的土地、自然条件和温度,将野生裂盖马鞍菌纯菌种的栽培种进行播种,通过控制光照,控制温度,控制湿度,增加养份的方法得到裂盖马鞍菌,本发明所述方法与传统的食用菌栽培方法有着根本的不同,一是改变了在大棚或温室中用菌袋种植的方法,减少了设施投入,二是利用裂盖马鞍菌在冬季生长的特点,直接在秋收后的大田中种植,解决了裂盖马鞍菌无法人工栽培,以及在大田进行规模化栽培的问题。三是本方法栽培的裂盖马鞍菌品质与野生的一致,是一种成本相对较低,原料来源丰富,产量比较稳定,品质好,产量高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野生裂盖马鞍菌人工大田栽培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裂盖马鞍菌分离:
a、选择用组织分离法:选取幼嫩、肥壮、无病害、品象优良的裂盖马鞍菌子实体,在无菌条件下将裂盖马鞍菌子实体表面用无菌水冲洗3次,并用无菌滤纸吸干,再用浓度为0.1%的升汞水浸3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再用无菌滤纸吸干,选取裂盖马鞍菌子实体白色菌柄的中下部位,切取一小块组织作为接种材料,移植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中,在温度18-25℃下培养7-10天,选择无污染、生长旺盛、粗壮、菌丝洁白的为纯种,其中试管斜面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O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水1000ml,pH值6.5-7.5;
栽培种的制备:
b、按重量比1∶1.3将培养基与水混合搅拌,含水量控制在60-65%,按食用菌常规灭菌后,将步骤a中分离出的裂盖马鞍菌纯种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培养基中,在温度15-25℃微弱光的室内,培养时间为50-60天,袋内菌丝无污染、洁白、长满整个培养袋,即得到栽培种;
播种基料的制备:
c、按重量比将粉碎后的50%的木屑、20%玉米芯和30%农作物秸秆加水拌匀,含水量控制在60-75%,堆积后表面用熟料膜或草泥覆盖,发酵30天,得到播种基料;
营养袋的制备:
d、按重量比将棉籽壳35%、木屑25%、麸皮15%和稻壳20%,充分浸泡吸水后,滤去水份,添加玉米粉5%,拌匀后装袋,再按食用菌常规方法进行灭菌;
栽培方法:
e、场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潮湿透气的当年耕作的玉米地、小麦地、水稻地或高粱地,对所选择的土地要提前清除秸秆、杂草及各种杂物,用旋耕机等将耕地翻耕,深度控制在25-30cm,拉线打埂,埂底宽30cm,埂上宽20cm,埂高20cm,两埂中间距离1米为种植区,沿埂的方向,在两埂中间的种植地上开两条播种沟,沟深15-20cm,沟底宽20-25cm,两条播种沟间距20-25cm,两条种植地的两埂间为宽50cm的通道,埂长度因种植区域土地形状而定;
f、播种时间:根据当地常年气温情况,在秋后9-10月份,温度稳定在10-25℃期间开始播种,播种前一周浇一次透水;
g、播种:按重量比1:1:1将步骤b培养好的裂盖马鞍菌栽培菌种倒入容器中,用手松散,与步骤c发酵好的播种基料和水搅拌均匀混合,撒入步骤e中埂内开的两条播种沟中,撒入高度不超过播种沟底的种植面,用沟边疏松的细土进行覆盖,覆盖厚度为1-2cm;
h、放营养袋:在覆盖土后的播种沟上面摆放营养袋,营养袋用量为3-4个/平方米,营养袋摆放前要先在袋的一面打3个孔,将打孔的位置紧贴地面摆放,放好营养袋后,在播种后的两条播种沟中间铺设1条滴灌带,滴灌带与两边播种沟距离为10-15cm;
i覆盖秸草:沿种植沟的方向覆盖秸草为稻草或麦草,按透光率小于80%的要求,将秸草为稻草或麦草均匀地覆盖在种植沟面上,厚度1-2cm,在盖好的秸草的种植沟面上覆盖一层地膜,膜上加盖20%以下透光率的遮阳网,膜与遮阳网同宽,沿种植沟的方向扯直拉紧,在播种沟两边的埂外的面通道中用土压紧压实;
j、在次年开春后地表温度达到10-15℃时,撤去营养袋,将营养袋在地头集中码放,待裂盖马鞍菌采收期过后,进行脱袋晾晒,作为底肥均匀撒与土壤中,按常规方法进行田间管理。
步骤b中的培养基为:培养基(1)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和腐殖土3%;或培养基(2)棉籽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和腐殖土3%;或培养基(3)玉米芯55%、木屑20%、麸皮20%、石膏1%和腐殖土4%;或培养基(4)农作物秸秆粉75%、麸皮20%、石膏1%、腐殖土4%中任意一种。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野生裂盖马鞍菌人工大田栽培方法,该方法中:
生长环境控制:
温度:裂盖马鞍菌属低温型真菌,生产期间还需要有较大温差,以刺激菌丝体分化。菌丝生长温度为15-25℃,菌核形成温度在5-15℃,子实体形成与发育温度为18-25℃。
湿度:裂盖马鞍菌属高湿型真菌,每年的3-5月雨后多发生,8-9月也偶有发生。人工种植要求湿度控制在80-95%之间,以足够的生长湿度保证在播种后的次年4-5月份发生。
日照:微弱的散射光有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透光率保持在20%以下即可,忌强烈的直射光。
土壤:裂盖马鞍菌适应在含有腐殖质的沙壤土中生长,在腐殖土、黑或黄色壤土、沙质混合土中均能生长。
pH值:pH值宜为6.5-7.5,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裂盖马鞍菌生长。
空气:在过厚的落叶层中裂盖马鞍菌不易生长,裂盖马鞍菌的生长发育需要足够的空气。
本发明所述方法中,分离裂盖马鞍菌纯种采用的是组织分离法,即在裂盖马鞍菌组织上分离,获得纯菌丝的方法。裂盖马鞍菌的子实体实际上就是菌丝体的纽结物,它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因此,只要切取绿豆大的一小块子实体组织,把它移植到培养基上,就能获取纯粹的裂盖马鞍菌的菌丝体。
分离的方法:先在裂盖马鞍菌野生产地收获期选取幼嫩、肥壮、无病害、品象优良的裂盖马鞍菌子实体,在无菌条件下将裂盖马鞍菌子实体表面用无菌水冲洗3次,并用无菌滤纸吸干,再用0.1%的升汞水浸3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再用无菌滤纸吸干,选取裂盖马鞍菌子实体白色菌柄的中下部位,切取一小块组织作为接种材料,移植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中,在18-25摄氏度下培养7-10天,选择无污染、生长旺盛、粗壮、菌丝洁白的为纯种。
试管斜面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O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水1000ml,PH值6.5-7.5。
试管斜面培养基制备方法:选择未发芽、无病害、不发青的新鲜马铃薯洗净去皮,称取200g,切成小块,装入烧杯(量杯)中,倒入清水1000ml,加热煮沸维持20-30分钟,至马铃薯酥而不烂为度,加热过程中稍加搅拌,然后用3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补水至1000毫升,在马铃薯汁液中加入琼脂,继续加热搅拌至琼脂完全溶化,最后加入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加水补至1000ml,用PH试纸测定并调节PH值。在正常操作的情况下"PH"值常在要求范围内,常可忽略测定。分装在试管中,高度为试管高度的1/4~1/5,加棉塞,包扎,放在高压锅内灭菌,加热升压到0.105MpA维持30分钟,自然降温到60℃左右出锅,摆成斜面,冷却到常温后即成试管斜面培养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2014年秋后,在新疆喀什市城郊农村的杨树防风林种植了1亩,杨树防风林种植的裂盖马鞍菌亩产鲜品为70公斤,具体操作按下列步骤进行:
裂盖马鞍菌分离:
a、选择用组织分离法:选取幼嫩、肥壮、无病害、品象优良的裂盖马鞍菌子实体,在无菌条件下将裂盖马鞍菌子实体表面用无菌水冲洗3次,并用无菌滤纸吸干,再用浓度为0.1%的升汞水浸3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再用无菌滤纸吸干,选取裂盖马鞍菌子实体白色菌柄的中下部位,切取一小块组织作为接种材料,移植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中,在温度18-25℃下培养10天,选择无污染、生长旺盛、粗壮、菌丝洁白的为纯种,其中试管斜面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O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水1000ml,pH值6.5-7.5;
栽培种的制备:
b、按重量比1∶1.3将培养基为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和腐殖土3%与水混合搅拌,含水量控制在60-65%,按食用菌常规灭菌后,将步骤a中分离出的裂盖马鞍菌纯种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培养基中,在温度15℃微弱光的室内,培养时间为50天,得到栽培种;
播种基料的制备:
c、按重量比将粉碎后的50%的木屑、20%玉米芯和30%农作物秸秆加水拌匀,含水量控制在60%,堆积后表面用熟料膜或草泥覆盖,发酵30天,得到播种基料;
营养袋的制备:
d、按重量比将棉籽壳35%、木屑25%、麸皮15%和稻壳20%,充分浸泡吸水后,滤去水份,添加玉米粉5%,拌匀后装袋,营养袋规格为12cm×24cm,再按食用菌常规方法进行灭菌;
栽培方法:
e、场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潮湿透气的当年耕作的玉米地,对所选择的土地要提前清除秸秆、杂草及各种杂物,用旋耕机等将耕地翻耕,深度控制在25cm,拉线打埂,埂底宽30cm,埂上宽20cm,埂高20cm,两埂中间距离1米为种植区,沿埂的方向,在两埂中间的种植地上开两条播种沟,沟深15cm,沟底宽20cm,两条播种沟间距20cm,两条种植地的两埂间为宽50cm的通道,埂长度因种植区域土地形状而定;
f、播种时间:根据当地常年气温情况,在秋后10月中旬,温度稳定在10-15℃期间开始播种,播种前一周浇一次透水;
g、播种:按重量比1:1:1将步骤b培养好的裂盖马鞍菌栽培菌种倒入容器中,用手松散,与步骤c发酵好的播种基料和水搅拌均匀混合,撒入步骤e中埂内开的两条播种沟中,撒入高度不超过播种沟底的种植面,用沟边疏松的细土进行覆盖,覆盖厚度为2cm;
h、放营养袋:在覆盖土后的播种沟上面摆放营养袋,营养袋用量为3个/平方米,营养袋摆放前要先在袋的一面打3个孔,将打孔的位置紧贴地面摆放,以促进子实体形成,放好营养袋后,在播种后的两条播种沟中间铺设1条滴灌带,滴灌带与两边播种沟距离为10cm;
i、覆盖秸草:沿种植沟的方向覆盖秸草为稻草,按透光率小于80%的要求,将秸草为稻草均匀地覆盖在种植沟面上,厚度1cm,在盖好的稻草的种植沟面上覆盖一层地膜,膜上加盖20%以下透光率的遮阳网,膜与遮阳网同宽,沿种植沟的方向扯直拉紧,在播种沟两边的埂外的面通道中用土压紧压实;
j、在次年开春后地表温度达到10℃时,撤去营养袋,将营养袋在地头集中码放,待裂盖马鞍菌采收期过后,进行脱袋晾晒,作为底肥均匀撒与土壤中,按常规方法进行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
场地管理:裂盖马鞍菌有种独特的香味,也是牛羊喜好的食物,种植地应用严防牲畜践踏,最好建围篱,尤其是在出菇时,应严格管护。
温度管理:在播种后5-7周之后因将进入冬季,会有4-16℃的温度,能刺激裂盖马鞍菌子实体的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低于4℃或超出20℃的温度,都会影响子实体的形成及发育,故在这时要创造菌核形成子实体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是十分必要的。在温度突然过低时,应减少浇水次数,控制湿度,以利于保温。
湿度管理:因裂盖马鞍菌是一类喜湿的真菌,在大田栽培,如水分、温度适宜时,菌丝体、子实体生长发育良好,必须适时进行湿度管理。栽培时的浇水是栽培成功的关键,必须浇透水,在栽培的当天应浇一次透水,此后每天观察湿度情况,湿度低于80%要及时用滴灌补水,保持湿度在80-95%之间。滴灌补水不可过量,以防温度下降过快。
裂盖马鞍菌生长发育过程中控制好温度、湿度、光照、补充营养是获得栽培成功的关键。
病虫害防治:菌丝与子实体生长都会发生病虫害,以预防为主,保持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播种前进行场地杀菌杀虫处理,后期如发生虫害,可在子实体长出前喷除虫菊或10%石灰水予以杀灭。
采摘、加工及保藏
子实体出土后7~10天成熟,菌裙颜色由白色、浅灰色变成深灰色或褐色,菌株高度大于5cm、菌裙表面充分伸展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应清理泥土,及时晒干或烘干,装于塑料袋密封保藏;采收的新鲜裂盖马鞍菌干燥前严禁水洗,干燥加工时勿弄破菌裙,勿用柴火烟熏,以免影响质量;按质量分等级后盛装在塑料袋内,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
实施例2
2014年秋后,在新疆喀什市城郊农村的苹果园林带中种植了2亩,苹果园林带中的裂盖马鞍菌亩产鲜品为135公斤,具体操作按下列步骤进行:
裂盖马鞍菌分离:
a、选择用组织分离法:选取幼嫩、肥壮、无病害、品象优良的裂盖马鞍菌子实体,在无菌条件下将裂盖马鞍菌子实体表面用无菌水冲洗3次,并用无菌滤纸吸干,再用浓度为0.1%的升汞水浸3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再用无菌滤纸吸干,选取裂盖马鞍菌子实体白色菌柄的中下部位,切取一小块组织作为接种材料,移植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中,在温度20℃下培养10天,选择无污染、生长旺盛、粗壮、菌丝洁白的为纯种,其中试管斜面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O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水1000ml,pH值6.5-7.5;
栽培种的制备:
b、按重量比1∶1.3将培养基为棉籽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和腐殖土3%与水混合搅拌,含水量控制在65%,按食用菌常规灭菌后,将步骤a中分离出的裂盖马鞍菌纯种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培养基中,在温度20℃微弱光的室内,培养时间为55天,得到栽培种;
播种基料的制备:
c、按重量比将粉碎后的50%的木屑、20%玉米芯和30%农作物秸秆加水拌匀,含水量控制在65%,堆积后表面用熟料膜或草泥覆盖,发酵30天,得到播种基料;
营养袋的制备:
d、按重量比将棉籽壳35%、木屑25%、麸皮15%和稻壳20%,充分浸泡吸水后,滤去水份,添加玉米粉5%,拌匀后装袋,营养袋规格为12cm×24cm,再按食用菌常规方法进行灭菌;
栽培方法:
e、场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潮湿透气的当年耕作的小麦地,对所选择的土地要提前清除秸秆、杂草及各种杂物,用旋耕机等将耕地翻耕,深度控制在30cm,拉线打埂,埂底宽30cm,埂上宽20cm,埂高20cm,两埂中间距离1米为种植区,沿埂的方向,在两埂中间的种植地上开两条播种沟,沟深20cm,沟底宽25cm,两条播种沟间距25cm,两条种植地的两埂间为宽50cm的通道,埂长度因种植区域土地形状而定;
f、播种时间:根据当地常年气温情况,在秋后10月上旬,温度稳定在15-20℃期间开始播种,播种前一周浇一次透水;
g、播种:按重量比1:1:1将步骤b培养好的裂盖马鞍菌栽培菌种倒入容器中,用手松散,与步骤c发酵好的播种基料和水搅拌均匀混合,撒入步骤e中埂内开的两条播种沟中,撒入高度不超过播种沟底的种植面,用沟边疏松的细土进行覆盖,覆盖厚度为1-2cm;
h、放营养袋:在覆盖土后的播种沟上面摆放营养袋,营养袋用量为3个/平方米,营养袋摆放前要先在袋的一面打3个孔,将打孔的位置紧贴地面摆放,以促进子实体形成,放好营养袋后,在播种后的两条播种沟中间铺设1条滴灌带,滴灌带与两边播种沟距离为15cm;
i、覆盖秸草:沿种植沟的方向覆盖秸草为麦草,按透光率小于80%的要求,将秸草为麦草均匀地覆盖在种植沟面上,厚度1cm,在盖好的麦草的种植沟面上覆盖一层地膜,膜上加盖20%以下透光率的遮阳网,膜与遮阳网同宽,沿种植沟的方向扯直拉紧,在播种沟两边的埂外的面通道中用土压紧压实;
j、在次年开春后地表温度达到10℃时,撤去营养袋,将营养袋在地头集中码放,待裂盖马鞍菌采收期过后,进行脱袋晾晒,作为底肥均匀撒与土壤中,按常规方法进行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步骤依据实施例1进行。
实施例3
2015年秋后,在2014年种植成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提高产量的试验,在新疆喀什市城郊农村收割后的大田玉米地2亩,大田玉米地亩产鲜裂盖马鞍菌为160公斤,具体操作按下列步骤进行:
裂盖马鞍菌分离:
a、选择用组织分离法:选取幼嫩、肥壮、无病害、品象优良的裂盖马鞍菌子实体,在无菌条件下将裂盖马鞍菌子实体表面用无菌水冲洗3次,并用无菌滤纸吸干,再用浓度为0.1%的升汞水浸3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再用无菌滤纸吸干,选取裂盖马鞍菌子实体白色菌柄的中下部位,切取一小块组织作为接种材料,移植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中,在温度25℃下培养10天,选择无污染、生长旺盛、粗壮、菌丝洁白的为纯种,其中试管斜面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O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水1000ml,pH值6.5-7.5;
栽培种的制备:
b、按重量比1∶1.3将培养基为玉米芯55%、木屑20%、麸皮20%、石膏1%和腐殖土4%与水混合搅拌,含水量控制在62%,按食用菌常规灭菌后,将步骤a中分离出的裂盖马鞍菌纯种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培养基中,在温度25℃微弱光的室内,培养时间为60天,得到栽培种;
播种基料的制备:
c、按重量比将粉碎后的50%的木屑、20%玉米芯和30%农作物秸秆加水拌匀,含水量控制在70%,堆积后表面用熟料膜或草泥覆盖,发酵30天,得到播种基料;
营养袋的制备:
d、按重量比将棉籽壳35%、木屑25%、麸皮15%和稻壳20%,充分浸泡吸水后,滤去水份,添加玉米粉5%,拌匀后装袋,营养袋规格为12cm×24cm,再按食用菌常规方法进行灭菌;
栽培方法:
e、场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潮湿透气的当年耕作的水稻地,对所选择的土地要提前清除秸秆、杂草及各种杂物,用旋耕机等将耕地翻耕,深度控制在28cm,拉线打埂,埂底宽30cm,埂上宽20cm,埂高20cm,两埂中间距离1米为种植区,沿埂的方向,在两埂中间的种植地上开两条播种沟,沟深18cm,沟底宽22cm,两条播种沟间距22cm,两条种植地的两埂间为宽50cm的通道,埂长度因种植区域土地形状而定;
f、播种时间:根据当地常年气温情况,在秋后9月底,温度稳定在15-20℃期间开始播种,播种前一周浇一次透水;
g、播种:按重量比1:1:1将步骤b培养好的裂盖马鞍菌栽培菌种倒入容器中,用手松散,与步骤c发酵好的播种基料和水搅拌均匀混合,撒入步骤e中埂内开的两条播种沟中,撒入高度不超过播种沟底的种植面,用沟边疏松的细土进行覆盖,覆盖厚度为1cm;
h、放营养袋:在覆盖土后的播种沟上面摆放营养袋,营养袋用量为4个/平方米,营养袋摆放前要先在袋的一面打3个孔,将打孔的位置紧贴地面摆放,以促进子实体形成,放好营养袋后,在播种后的两条播种沟中间铺设1条滴灌带,滴灌带与两边播种沟距离为10-15cm;
i覆盖秸草:沿种植沟的方向覆盖秸草为稻草,按透光率小于80%的要求,将秸草为稻草均匀地覆盖在种植沟面上,厚度1cm,在盖好的稻草的种植沟面上覆盖一层地膜,膜上加盖20%以下透光率的遮阳网,膜与遮阳网同宽,沿种植沟的方向扯直拉紧,在播种沟两边的埂外的面通道中用土压紧压实;
j、在次年开春后地表温度达到15℃时,撤去营养袋,将营养袋在地头集中码放,待裂盖马鞍菌采收期过后,进行脱袋晾晒,作为底肥均匀撒与土壤中,按常规方法进行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步骤依据实施例1进行。
实施例4
2015年秋后,在2014年种植成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提高产量的试验,在新疆喀什市城郊农村大田水稻地中种植了5亩,大田水稻地中的亩产鲜裂盖马鞍菌为210公斤,具体操作按下列步骤进行:
裂盖马鞍菌分离:
a、选择用组织分离法:选取幼嫩、肥壮、无病害、品象优良的裂盖马鞍菌子实体,在无菌条件下将裂盖马鞍菌子实体表面用无菌水冲洗3次,并用无菌滤纸吸干,再用浓度为0.1%的升汞水浸3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再用无菌滤纸吸干,选取裂盖马鞍菌子实体白色菌柄的中下部位,切取一小块组织作为接种材料,移植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中,在温度25℃下培养10天,选择无污染、生长旺盛、粗壮、菌丝洁白的为纯种,其中试管斜面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O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水1000ml,pH值6.5-7.5;
栽培种的制备:
b、按重量比1∶1.3将培养基为农作物秸秆粉75%、麸皮20%、石膏1%、腐殖土4%与水混合搅拌,含水量控制在65%,按食用菌常规灭菌后,将步骤a中分离出的裂盖马鞍菌纯种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培养基中,在温度25℃微弱光的室内,培养时间为60天,得到栽培种;
播种基料的制备:
c、按重量比将粉碎后的50%的木屑、20%玉米芯和30%农作物秸秆加水拌匀,含水量控制在75%,堆积后表面用熟料膜或草泥覆盖,发酵30天,得到播种基料;
营养袋的制备:
d、按重量比将棉籽壳35%、木屑25%、麸皮15%和稻壳20%,充分浸泡吸水后,滤去水份,添加玉米粉5%,拌匀后装袋,营养袋规格为15cm×33cm,再按食用菌常规方法进行灭菌;
栽培方法:
e、场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潮湿透气的当年耕作的高粱地,对所选择的土地要提前清除秸秆、杂草及各种杂物,用旋耕机等将耕地翻耕,深度控制在30cm,拉线打埂,埂底宽30cm,埂上宽20cm,埂高20cm,两埂中间距离1米为种植区,沿埂的方向,在两埂中间的种植地上开两条播种沟,沟深20cm,沟底宽25cm,两条播种沟间距25cm,两条种植地的两埂间为宽50cm的通道,埂长度因种植区域土地形状而定;
f、播种时间:根据当地常年气温情况,在秋后9月中旬,温度稳定在20-25℃期间开始播种,播种前一周浇一次透水;
g、播种:按重量比1:1:1将步骤b培养好的裂盖马鞍菌栽培菌种倒入容器中,用手松散,与步骤c发酵好的播种基料和水搅拌均匀混合,撒入步骤e中埂内开的两条播种沟中,撒入高度不超过播种沟底的种植面,用沟边疏松的细土进行覆盖,覆盖厚度为1cm;
h、放营养袋:在覆盖土后的播种沟上面摆放营养袋,营养袋用量为4个/平方米,营养袋摆放前要先在袋的一面打3个孔,将打孔的位置紧贴地面摆放,以促进子实体形成,放好营养袋后,在播种后的两条播种沟中间铺设1条滴灌带,滴灌带与两边播种沟距离为10-15cm;
i覆盖秸草:沿种植沟的方向覆盖秸草为麦草,按透光率小于80%的要求,将秸草为麦草均匀地覆盖在种植沟面上,厚度1cm,在盖好的麦草的种植沟面上覆盖一层地膜,膜上加盖20%以下透光率的遮阳网,膜与遮阳网同宽,沿种植沟的方向扯直拉紧,在播种沟两边的埂外的面通道中用土压紧压实;
j、在次年开春后地表温度达到15℃时,撤去营养袋,将营养袋在地头集中码放,待裂盖马鞍菌采收期过后,进行脱袋晾晒,作为底肥均匀撒与土壤中,按常规方法进行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步骤依据实施例1进行。
本发明所述的野生裂盖马鞍菌人工大田栽培方法,该方法采用野生菌种,经纯化分离后,进行人工栽培种培养,然后进行大田种植。该种植种方法一是种新模式的食用菌种植方法,不需要传统栽培中的温室以及其他设施,不影响大田传统农作物的种植,直接在耕作收割后的大田地中错茬进行人工种植,而且品质与野生的一致,是一种成本相对较低,原料来源丰富,产量比较稳定,品质与野生完全一致。种植时间在当年秋中和秋末,生长在初冬和初春季节,采用简易的控制光照、温度、温度、水份、营养等方式进行栽培,在次年的4月中旬至5月初采收,不影响传统农作物的种植。栽培中为了保证充足的营养,在生长中期以人工添加营养的方式促进生长,以提高产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该方法在大田栽培2年试验,均获得成功,试验产量鲜品与干品比例为8:1(重量比)。该方法除了在野外大田中栽培,还可以在经济林、防风林、人工荫棚中栽培。

Claims (2)

1.一种野生裂盖马鞍菌人工大田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裂盖马鞍菌分离:
a、选择用组织分离法:选取幼嫩、肥壮、无病害、品相优良的裂盖马鞍菌子实体,在无菌条件下将裂盖马鞍菌子实体表面用无菌水冲洗3次,并用无菌滤纸吸干,再用浓度为0.1%的升汞水浸3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再用无菌滤纸吸干,选取裂盖马鞍菌子实体白色菌柄的中下部位,切取一小块组织作为接种材料,移植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中,在温度18-25℃下培养7-10天,选择无污染、生长旺盛、粗壮、菌丝洁白的为纯种,其中试管斜面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 ,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水1000ml, pH值6.5-7.5;
栽培种的制备:
b、按重量比1∶1.3将培养基与水混合搅拌,含水量控制在60-65%,按食用菌常规灭菌后,将步骤a中分离出的裂盖马鞍菌纯种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培养基中,在温度15-25℃微弱光的室内,培养时间为50-60天,袋内菌丝无污染、洁白、长满整个培养袋,即得到栽培种;
播种基料的制备:
c、按重量比将粉碎后的50%的木屑、20%玉米芯和30%农作物秸秆加水拌匀,含水量控制在60-75%,堆积后表面用熟料膜或草泥覆盖,发酵30天,得到播种基料;
营养袋的制备:
d、按重量比将棉籽壳35%、木屑25%、麸皮15%和稻壳20%,充分浸泡吸水后,滤去水份,添加玉米粉5%,拌匀后装袋,再按食用菌常规方法进行灭菌;
栽培方法:
e、场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潮湿透气的当年耕作的玉米地、小麦地、水稻地或高粱地,对所选择的土地要提前清除秸秆、杂草,用旋耕机将耕地翻耕,深度控制在25-30cm,拉线打埂,埂底宽30cm,埂上宽20cm,埂高20cm,两埂中间距离1米为种植区,沿埂的方向,在两埂中间的种植地上开两条播种沟,沟深15-20cm,沟底宽20-25cm,两条播种沟间距20-25cm,两条种植地的两埂间为宽50cm的通道,埂长度因种植区域土地形状而定;
f、播种时间:根据当地常年气温情况,在秋后9-10月份,温度稳定在10-25℃期间开始播种,播种前一周浇一次透水;
g、播种:按重量比1:1:1将步骤b培养好的裂盖马鞍菌栽培菌种倒入容器中,用手松散,与步骤c发酵好的播种基料和水搅拌均匀混合,撒入步骤e中埂内开的两条播种沟中,撒入高度不超过播种沟底的种植面,用沟边疏松的细土进行覆盖,覆盖厚度为1-2cm;
h、放营养袋:在覆盖土后的播种沟上面摆放营养袋,营养袋用量为3-4个/平方米,营养袋摆放前要先在袋的一面打3个孔,将打孔的位置紧贴地面摆放,放好营养袋后,在播种后的两条播种沟中间铺设1条滴灌带,滴灌带与两边播种沟距离为10-15cm;
i覆盖秸草:沿种植沟的方向覆盖秸草为稻草或麦草,按透光率小于80%的要求,将秸草为稻草或麦草均匀地覆盖在种植沟面上,厚度1-2cm,在盖好的秸草的种植沟面上覆盖一层地膜,膜上加盖20%以下透光率的遮阳网,膜与遮阳网同宽,沿种植沟的方向扯直拉紧,在播种沟两边的埂外的面通道中用土压紧压实;
j、在次年开春后地表温度达到10-15℃时,撤去营养袋,将营养袋在地头集中码放,待裂盖马鞍菌采收期过后,进行脱袋晾晒,作为底肥均匀撒与土壤中,按常规方法进行田间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裂盖马鞍菌人工大田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的培养基为:培养基(1)木屑75%、麸皮20%、磷肥1%、石膏1%和腐殖土3%;或培养基(2)棉籽壳75%、麸皮20%、石膏1%、石灰1%和腐殖土3%;或培养基(3)玉米芯55%、木屑20%、麸皮20%、石膏1%和腐殖土4%;或培养基(4)农作物秸秆粉75%、麸皮20%、石膏1%、腐殖土4%中任意一种。
CN201610983019.1A 2016-11-09 2016-11-09 野生裂盖马鞍菌人工大田栽培方法 Active CN1064895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83019.1A CN106489527B (zh) 2016-11-09 2016-11-09 野生裂盖马鞍菌人工大田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83019.1A CN106489527B (zh) 2016-11-09 2016-11-09 野生裂盖马鞍菌人工大田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9527A CN106489527A (zh) 2017-03-15
CN106489527B true CN106489527B (zh) 2019-04-16

Family

ID=58324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83019.1A Active CN106489527B (zh) 2016-11-09 2016-11-09 野生裂盖马鞍菌人工大田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895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6681A (zh) * 2018-11-28 2019-03-22 湖南金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天鹅菌的人工培育方法
CN111084052B (zh) * 2020-01-16 2022-05-24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 野生棱柄马鞍菌的人工栽培方法
CN112400606A (zh) * 2020-11-26 2021-02-26 岫岩满族自治县禾谷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滑子蘑地栽结构及种植方法
CN114806886A (zh) * 2022-03-09 2022-07-29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野生裂盖马鞍菌液体培养基孢子分离培养提纯菌丝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5809A (zh) * 2009-07-20 2009-12-09 巫溪县万统野生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大球盖菇的大田高产栽培方法
CN101595808A (zh) * 2009-07-20 2009-12-09 巫溪县万统野生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大球盖菇栽培种的大田培养方法
CN101953270A (zh) * 2010-09-17 2011-01-26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大田覆土袋料栽培灵芝孢子粉生产及收集的方法
CN104521567A (zh) * 2014-12-25 2015-04-22 新疆大学 一种裂盖马鞍菌人工菌种的分离培养方法
CN105123259A (zh) * 2015-07-21 2015-12-09 石文刚 一种羊肚菌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5684734A (zh) * 2016-02-03 2016-06-22 抚州市临川金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虎奶菇的大田化种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5809A (zh) * 2009-07-20 2009-12-09 巫溪县万统野生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大球盖菇的大田高产栽培方法
CN101595808A (zh) * 2009-07-20 2009-12-09 巫溪县万统野生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大球盖菇栽培种的大田培养方法
CN101953270A (zh) * 2010-09-17 2011-01-26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大田覆土袋料栽培灵芝孢子粉生产及收集的方法
CN104521567A (zh) * 2014-12-25 2015-04-22 新疆大学 一种裂盖马鞍菌人工菌种的分离培养方法
CN105123259A (zh) * 2015-07-21 2015-12-09 石文刚 一种羊肚菌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5684734A (zh) * 2016-02-03 2016-06-22 抚州市临川金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虎奶菇的大田化种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新疆珍稀食用菌—裂盖马鞍菌;郭楚燕等;《新疆农业科技》;20081231(第6期);第48页
林下羊肚菌栽培技术;南新文;《农民致富之友》;20160331(第3期);第147、218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9527A (zh) 201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3590B (zh) 一种羊肚菌子实体的培养方法
CN105557427B (zh) 富硒百香果的种植方法
CN105993613B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羊肚菌多季种植方法
CN102283013B (zh) 利用杏鲍菇废菌渣栽培高品质秀珍菇的方法
CN103907471B (zh) 一种麦冬无遮盖套种羊肚菌的方法
CN103283465A (zh) 一种黄瓜高效栽培方法
CN107396751B (zh) 草原黑蘑人工栽培方法
CN107148880A (zh) 一种高钙有机大米的种植方法
CN103960060A (zh) 一种大球盖菇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06489527B (zh) 野生裂盖马鞍菌人工大田栽培方法
CN105613024A (zh) 一种春夏茬西瓜、水稻、荸荠有机栽培轮作方法
CN105265167A (zh) 一种以稻草为原料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5493805A (zh) 一种大姜高产栽培方法
CN108781968A (zh) 一种套种茶树和黑木耳的方法
CN107371814A (zh) 一种吊瓜园里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4285664A (zh) 一种鸡腿菇高效栽培方法
CN106171792A (zh) 一种猕猴桃园套种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6258484A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松乳菇高效种植方法
CN101755583A (zh) 有机西瓜的反季节栽培技术与方法
CN106561455A (zh) 一种魔芋的套种方法
CN107211816A (zh) 一种适于大面积种植的油茶种植方法
CN106305426A (zh) 一种台湾长果桑组培体系的建立方法
CN106718496A (zh) 一种低产老品种油茶林山地改造提高产量的方法
CN106234007A (zh) 一种芋艿双膜覆盖种植方法
CN109328921A (zh) 一种一年三收的甜玉米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