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9401B - 一种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49401B
CN115349401B CN202211130863.1A CN202211130863A CN115349401B CN 115349401 B CN115349401 B CN 115349401B CN 202211130863 A CN202211130863 A CN 202211130863A CN 115349401 B CN115349401 B CN 1153494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shroom
culture medium
wild
seeds
pingwu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308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49401A (zh
Inventor
钟钼芝
黎倩
陈小敏
张跃非
侍守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ANYANG ACE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MIANYANG ACE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NYANG ACE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MIANYANG ACE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21113086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494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49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9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49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94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50Inoculation of spaw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涉及食用菌驯化栽培技术领域。其包括对野生平武香菇进行组织分离,得到原始菌株分离种;将分离的分离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母种培养基中,直至菌丝长满,获得母种;将母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原种培养基的菌袋中,直至菌丝长满,获得原种;将原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栽培种培养基中,直至菌丝长满,获得栽培种;待栽培种成熟后,进行接种发菌,当菌丝长满,继续培育10~15天后,上架培育,经过转色,催蕾形成原基,菇蕾成型,最终得到人工驯化的栽培香菇子实体。此方法能够将野生平武香菇人工驯化成可大规模繁育的栽培香菇。

Description

一种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食用菌驯化栽培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已经报道的,全世界约有2000多种食用菌,其中人工栽种的菌种不过100余种,人工栽培并大量推向市场的也就二三十种,常见的如平菇、香菇、木耳等,这里面,香菇是世界上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的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香菇不但位列草菇、平菇、白蘑菇之上,而且素有“真菌皇后”之誉。但是想要让野生菌种变为人工菌种,还需要经过多次试错最后找见正确的驯化方法,期间对相关参数多次调整才能筛选出适合野生香菇生长的最佳“配方”。夏天一直是香菇生产的空档,这也是由于香菇普遍不耐高温,生长受到限制所造成的,要想提高香菇的经济价值就需要克服以上问题。平武林木众多,气候适宜野生香菇生长,平武香菇普遍是种在椴木上的,因此味道更加鲜美,香气宜人,对其进行驯化,将会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此方法能够将野生平武香菇人工驯化成可大规模繁育的栽培香菇,结合现代设备,成活率高,杂菌少,效率高,经济实用。
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野生平武香菇进行组织分离,得到原始菌株分离种;
S2将分离的分离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母种培养基中,直至菌丝长满,获得母种;
S3将母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原种培养基的菌袋中,直至菌丝长满,获得原种;
S4将原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栽培种培养基中,直至菌丝长满,获得栽培种;
S5待栽培种成熟后,进行接种发菌,当菌丝长满,继续培育10~15天后,上架培育,经过转色,催蕾形成原基,菇蕾成型,最终得到人工驯化的栽培香菇子实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将此野生资源通过人工驯化手段进行培育后,可以避免菌种资源在未来生态变化等情况下遗传资源流失,还能够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
2、此野生资源在提取到纯菌丝后,经过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培育建立,为今后香菇人工驯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3、本申请采用人工气候室,利用现代设施设备对人工驯化培养得到的香菇进行得到的栽培技术,避免了在自然环境,尤其是夏季高温高湿情况下,菌菇发生烧菌烂棒的现象,填补了夏季市场香菇缺失的空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野生平武香菇的采集时的图片;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人工驯化的平武香菇子实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野生平武香菇进行组织分离,得到原始菌株分离种;
S2将分离的分离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母种培养基中,直至菌丝长满,获得母种;
S3将母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原种培养基的菌袋中,直至菌丝长满,获得原种;
S4将原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栽培种培养基中,直至菌丝长满,获得栽培种;
S5待栽培种成熟后,进行接种发菌,当菌丝长满,继续培育10~15天后,上架培育,经过转色,催蕾形成原基,菇蕾成型,最终得到人工驯化的栽培香菇子实体。
以上步骤简单易操作,对于人工驯化野生平武香菇具有重大意义。将此野生资源通过人工驯化手段进行培育后,可以避免菌种资源在未来生态变化等情况下遗传资源流失,还能够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此野生资源在提取到纯菌丝后,经过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培育建立,为今后香菇人工驯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2中母种培养基由以下组分制备得到:去皮马铃薯150~200g/L、葡萄糖15~20g/L、磷酸二氢钾1.5~2g/L、硫酸镁0.3~1g/L、蛋白胨1~1.5g/L、VB10.05~0.1mg/L和琼脂15~20g/L。
PDA培养基是人们对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简称,即Potato DextroseAgar(Medium),依次对应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的英文。在本申请制备母种培养基时还添加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蛋白胨和VB1,形成加富培养基,以这种比例配制的培养基使得菌丝生长速度更快,菌丝浓白,爬壁能力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2中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块,加水煮沸至马铃薯软烂,过滤除去马铃薯;加入琼脂粉,继续熬制至沸腾,然后依次加入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蛋白胨和VB1,搅拌均匀,熬制至沸腾,关火冷却后,加入葡萄糖,再补足水分至1L后分装,115℃灭菌20~30min后,取出冷却后即得到母种培养基。
通过以上方式制备得到加富培养基,马铃薯中富含大量的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有助于菌种的生长借助热水将其中营养溶出,并且起到消菌杀毒的效果;琼脂在此培养基中主要作为凝固剂,加入其中起到凝固作用,随后添加的磷酸二氢钾缓冲剂和硫酸镁作为调节剂,能够有效促进细胞代谢;蛋白胨和维生素b1(盐酸硫胺素)能够起到补氮和维生素的作用,由于氮是菌类生长时许多基本结构物质的组分,对生命活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补充蛋白胨和VB1具有重要的意义;葡萄糖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单糖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是生物生长的主要供能物质;其中葡萄糖在关火冷却后再加入,是为了防止高温情况下导致葡萄糖碳化。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3和S4中原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方均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得到:杂木屑77%~78%、麸皮19%~20%、白糖1%~2%和石膏1%~2%。
香菇是腐生菌,要给它配料,从基质中吸收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矿物质和生长素进行生长,其中杂木屑、麸皮、白糖和石膏能够满足以上培养条件,因此作为原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按以上比例进行配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S3和S4中原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将杂木屑、麸皮、白糖和石膏混合均匀,加水搅拌,静置40~60min,120℃高温高压灭菌2~3h取出,冷却后即得到原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
加水混合静置使其中组分充分吸水,在120°条件下充分灭菌,得到的培养基,营养充分,且无杂菌感染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5中上架标准是:菌筒表面有瘤状突起的原基,接种穴处有微棕褐色菌膜出现。
在这样的形态出现时,说明菌丝基本达到了生理成熟,此时上架正式其快速发育的最佳时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5中发菌是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层架式发菌,其中的气候条件参数具体为:温度带宽:1~2℃;湿度:10%~15%;高温保护:25~26℃;收氟时间:5~6s;断电延时:5~6min;换新风时间:50~60min;时区温度:24~25℃;时区湿度:80%~85%;上下架保持温差:0.1~0.2℃。
本申请采用人工气候室,利用现代设施设备对人工驯化培养得到的香菇进行得到的栽培技术,避免了在自然环境,尤其是夏季高温高湿情况下,菌菇发生烧菌烂棒的现象,填补了夏季市场香菇缺失的空白。其中设置的气候条件参数,能够很好满足出菇条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5中出菇管理的具体条件为:温度22~27℃,空气相对湿度70%~80%。
以上为本品种的香菇适宜出菇温度和湿度条件,其中最理想温度是在25℃,湿度控制在75%最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5中出菇采用喷水和注水结合的方式培育:第一潮菇出菇前,注水使菌棒达到2.25~2.5kg,后期采用向香菇喷水或将水喷在菇床上,空气相对湿度达70%~75%。
其中在第一潮菇出菇前,注水使其达到4.7公斤左右,可以保证第一潮菇的出菇率,空气相对湿度保证在70%~75%可以在保证出菇率的前提下,防止高温高湿天气造成杂菌感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5中催蕾促使原基形成的方式为:将菌棒朝上部分始终保持14~17个原基。
采用定向出菇技术,让其保证在14~17个原基,能够使得到的香菇子实体健硕,外形美观,畸形菇率降低,同时防止“爆发性”出菇造成菌棒营养供应不上,出菇茬数减少,从而导致减产降质。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1、野生香菇基本信息
其中野生香菇在采集时的图片如图1所示,野生香菇子实体于2019年6月27日采自于平武县轿子坪村,东经104°38'55",北纬31°51'29",海拔1375.16m的森林中。
2、野生香菇纯菌丝体提取
菌丝提取采用组织分离方法,首先用干净湿巾擦拭子实体表面的污物,然后用75%消毒用酒精轻轻擦拭子实体表面以及双手,接着用手将子实体掰开,取菌盖与菌柄相结合处一小块组织于不同配方试管培养基中培养。
3、母种制作
母种培养基配方筛选:
PD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L。
制备方法: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再称取200g去皮的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min,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用八层纱布过滤,加热,再根据实验需要加20g琼脂,继续加热搅拌混匀,待琼脂溶解完后,加入葡萄糖,搅拌均匀,稍冷却后再补足水分至1000毫升,分装试管或者锥形瓶,加塞、包扎,(115℃)灭菌20min左右后取出试管摆斜面或者摇匀,冷却后贮存备用。
加富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1g+蛋白胨1.5g+VB10.1mg琼脂20g+水1L
制备方法: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再称取200g去皮的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min,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过滤;加入20g琼脂粉,继续熬制至沸腾,然后依次加入1.5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1.5g蛋白胨和0.1mg的VB1,搅拌均匀,熬制至沸腾,关火待稍冷却后,加入20g葡萄糖,防止高温导致葡萄糖碳化,稍冷却后再补足水分至1000毫升,分装试管或者锥形瓶,加塞、包扎,(115℃)灭菌20min左右后取出试管摆斜面或者摇匀,冷却后贮存备用。
最终结果:据观察,菌丝于加富培养基中生长速度较快,菌丝浓白,爬壁力强。因此,此野生香菇菌株母种制作应采用加富培养基。
4、原种、栽培种制作
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方(按重量百分比):杂木屑78%+麸皮20%+白糖1%+石膏1%。
培养基制备:按重量百分比称取杂木屑78%,麸皮20%,白糖1%,石膏1%,混合均匀,加水搅拌,使其充分吸水,静置40min,120℃高温高压灭菌2小时取出,随后使用长58cm,宽18cm,厚4.5-5.0丝厚型聚丙烯塑料袋,采用专用装袋机装料并用扎口,备用。
5、接种
(1)季节安排
野生香菇采集于2019年6月,其中在采集之后,经实验室反复分离、提纯、复壮得到纯菌丝体,随后在2020年2月进行了母种、原种、栽培种的扩繁,最终在5月中旬播种。
(2)接种方法
接种前,用气雾消毒剂对接种室作消毒处理,其中气雾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二氯异氰尿酸钠,有效氯含量为330g/kg~400g/kg。
超净工作台接种:用消过毒的直径1.5cm,顶端为锥形的打孔棒在料袋腹面一边打三个孔,其中洞深4cm,并将扳成近三角形的菌种放入打好的洞中,随后,迅速将57cm长,17cm宽,1.5丝厚的薄型聚丙烯外套膜直接、迅速地套在接种后的料袋上,并扎上口,即双层料袋。一个人独立进行,能明显地减少杂菌侵入,制袋成功率显著提高。
6、发菌管理
于人工气候室进行层架式发菌,人工气候室参数设置如下:
温度带宽:2℃;湿度:10%;高温保护:25℃;收氟时间:5s;断电延时:5min;换新风时间:60min;时区温度:24℃;时区湿度:85%;上下架保持温差:0.2℃。
当香菇菌种块直径长至5~8cm大小时,已在接种孔处封口,这时要将外套袋一头解开,以增加新鲜空气的进入,促进菌丝快速健壮生长。菌丝量增长至菌袋近一半时,将外套袋脱去大半,菌丝长满袋时脱掉外套袋并刺孔排大气一次。
7、上架、转色与脱袋
(1)上架
当菌袋中的菌丝长满栽培料后,在较强的漫射光(500lux)下,再继续培养10~15天,这时,袋内的菌丝基本上达到生理成熟(标准是:菌筒表面有瘤状突起的原基,接种穴处略有微棕褐色菌膜出现),这时上架正是时机。
(2)边转色边脱袋
菌袋转色是香菇出菇管理技术的关键。脱袋不可太早,也不能太迟,否则不利于转色。
红褐色菌棒转色最好,出菇集中、稀密均匀,产量较好,朵形中等。
黑褐色菌棒转色较好,出菇推迟,菇形较大,质量较好,产量中等。
黄褐色菌棒转色一般,出菇偏早、较密,朵形中偏小,产量中上。
灰褐色菌棒转色较差,出菇提早,菇密,朵形小,质量较差,产量中等。
8、催蕾
转好色的香菇菌筒,就可促使其原基形成,即所谓的催蕾。
(1)原基形成
香菇菌筒转好色后,菌丝已储藏了丰富的养分,达到了生理成熟3~6天后就发育呈幼小菇蕾,将来发育呈完整的子实体。
(2)方法
将菌棒朝上部分始终保持15个原基,这样才能保证香菇子实体大小均匀,肉质厚实,优质菇比列大。
9、出菇管理
菇蕾形成后,应将温度控制下所栽培品种的适宜出菇温度范围,如温度25℃。空气湿度应控制在75%左右;同时,要给以新鲜空气和荫蔽率达65%~80%以及适当的光照。
喷水注水结合:第一潮菇出菇前,注水必须使菌棒达到4.7斤(2.35kg)左右,保证第一潮菇出菇率。后期视具体情况,可直接向香菇菌棒喷水或将水喷在香菇菌棒上,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70%,利于幼菇正常生长发育。
按照以上方法,成功获得人工驯化栽培香菇子实体,其形状结构如图2所示,其子实体菌盖深褐色、呈圆形,质地厚实,厚度为24.19mm;菌盖直径为75.45mm;菌柄短长为:26.48mm;单菇重:38.12g,其伞盖表面有放射状排布的暗灰色鳞片,商品性状达到优质菇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培养基、人工气候室条件和出菇管理。
加富培养基:马铃薯去皮150g+葡萄糖15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0.3g+蛋白胨1g+VB10.05mg琼脂15g+水1L
制备方法: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再称取150g去皮的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min,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过滤;加入20g琼脂粉,继续熬制至沸腾,然后依次加入2g磷酸二氢钾、0.3g硫酸镁、1g蛋白胨和0.05mg的VB1,搅拌均匀,熬制至沸腾,关火待稍冷却后,加入20g葡萄糖,防止高温导致葡萄糖碳化,稍冷却后再补足水分至1000毫升,分装试管或者锥形瓶,加塞、包扎,(115℃)灭菌30min左右后取出试管摆斜面或者摇匀,冷却后贮存备用。
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方(按重量百分比):杂木屑77%+麸皮19%+白糖2%+石膏2%。
培养基制备:按重量百分比称取杂木屑77%,麸皮19%,白糖2%,石膏2%,混合均匀,加水搅拌,使其充分吸水,静置60min,120℃高温高压灭菌3小时取出,随后使用长58cm,宽18cm,厚4.5-5.0丝厚型聚丙烯塑料袋,采用专用装袋机装料并用扎口,备用。
发菌管理:于人工气候室进行层架式发菌,人工气候室参数设置如下:
温度带宽:1℃;湿度:15%;高温保护:26℃;收氟时间:6s;断电延时:6min;换新风时间:50min;时区温度:25℃;时区湿度:80%;上下架保持温差:0.1℃。
菇蕾形成后,应将温度控制下所栽培品种的适宜出菇温度范围,如温度22℃。空气湿度应控制在70%左右;将菌棒朝上部分始终保持17个原基,
喷水注水结合:第一潮菇出菇前,注水必须使菌棒达到4.5斤(2.25kg)左右,保证第一潮菇出菇率。后期视具体情况,可直接向香菇喷水或将水喷在菇床上,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75%。
按照以上方法,成功获得人工驯化栽培香菇子实体,其最终的到的香菇子实体菌盖呈深褐色、呈圆形,质地厚实,厚度为20.22mm;菌盖直径为70.32mm;菌柄短长为:22.56mm;单菇重:36.22g,其伞盖表面有放射状排布的暗灰色鳞片,商品性状达到优质菇级。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野生平武香菇进行组织分离,得到原始菌株分离种;
S2将分离的分离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母种培养基中,直至菌丝长满,获得母种;
S3将母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原种培养基的菌袋中,直至菌丝长满,获得原种;
S4将原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栽培种培养基中,直至菌丝长满,获得栽培种;
S5待栽培种成熟后,进行接种发菌,当菌丝长满,继续培育10~15天后,上架培育,经过转色,催蕾形成原基,菇蕾成型,最终得到人工驯化的栽培香菇子实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将此野生资源通过人工驯化手段进行培育后,可以避免菌种资源在未来生态变化等情况下遗传资源流失,还能够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
2、此野生资源在提取到纯菌丝后,经过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培育建立,为今后香菇人工驯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3、本申请采用人工气候室,利用现代设施设备对人工驯化培养得到的香菇进行得到的栽培技术,避免了在自然环境,尤其是夏季高温高湿情况下,菌菇发生烧菌烂棒的现象,填补了夏季市场香菇缺失的空白。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野生平武香菇进行组织分离,得到原始菌株分离种;
S2将分离的分离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母种培养基中,直至菌丝长满,获得母种;
S3将母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原种培养基的菌袋中,直至菌丝长满,获得原种;
S4将原种按无菌操作接种于栽培种培养基中,直至菌丝长满,获得栽培种;
S5待栽培种成熟后,进行接种发菌,当菌丝长满,继续培育10~15天后,上架培育,经过转色,催蕾形成原基,菇蕾成型,最终得到人工驯化的栽培香菇子实体;
S5中发菌是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层架式发菌,其中的气候条件参数具体为:温度带宽:1~2℃;湿度:10%~15%;高温保护:25~26℃;收氟时间:5~6s;断电延时:5~6min;换新风时间:50~60min;时区温度:24~25℃;时区湿度:80%~85%;上下架保持温差:0.1~0.2℃;
S5中出菇管理的具体条件为:温度22~27℃,空气相对湿度70%~80%;
S5中出菇采用喷水和注水结合的方式培育:第一潮菇出菇前,注水使菌棒达到2.25~2.5kg,后期采用向香菇菌棒注水或喷水的方式,空气相对湿度达70%~75%;
S5中催蕾促使原基形成的方式为:将菌棒朝上部分始终保持14~17个原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母种培养基由以下组分制备得到:去皮马铃薯150~200g/L、葡萄糖15~20g/L、磷酸二氢钾1.5~2g/L、硫酸镁0.3~1g/L、蛋白胨1~1.5g/L、VB1 0.05~0.1mg/L和琼脂15~20g/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块,加水煮沸至马铃薯软烂,过滤除去马铃薯;加入琼脂粉,继续熬制至沸腾,然后依次加入磷酸二氢钾、硫酸镁、蛋白胨和VB1,搅拌均匀,熬制至沸腾,关火冷却后,加入葡萄糖,再补足水分至1L后分装,115℃灭菌20~30min后,取出冷却后即得到母种培养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3和S4中原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的配方均采用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得到:杂木屑77%~78%、麸皮19%~20%、白糖1%~2%和石膏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3和S4中原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将杂木屑、麸皮、白糖和石膏混合均匀,加水搅拌,静置40~60min,120℃高温高压灭菌2~3h取出,冷却后即得到原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上架标准是:菌筒表面有瘤状突起的原基,接种穴处有微棕褐色菌膜出现。
CN202211130863.1A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 Active CN1153494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0863.1A CN115349401B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0863.1A CN115349401B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9401A CN115349401A (zh) 2022-11-18
CN115349401B true CN115349401B (zh) 2023-10-20

Family

ID=84006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30863.1A Active CN115349401B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494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56481A (zh) * 2023-02-10 2023-04-14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快速复水真姬菇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67368A (ko) * 2001-02-16 2002-08-22 대한민국(관리부서:농촌진흥청) 망태버섯의 인공재배 방법
CN1799316A (zh) * 2005-02-17 2006-07-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农校 天山野生蘑菇人工栽培菌种及其栽培方法
CN101053302A (zh) * 2006-04-12 2007-10-17 朱斗锡 羊肚菌室内栽培方法
CN101735952A (zh) * 2008-11-04 2010-06-16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黄伞新菌株
CN102084782A (zh) * 2010-11-30 2011-06-08 忻州市汇恒农林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香菇的原生态栽培方法
CN103299912A (zh) * 2013-03-25 2013-09-18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荷叶离褶伞新菌株
CN105993600A (zh) * 2016-05-27 2016-10-12 镇远县黔康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栽培松树菌的方法
CN106479901A (zh) * 2016-10-11 2017-03-08 山东惠民春生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香菇菌株及其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
CN108739046A (zh) * 2018-04-26 2018-11-06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香菇短棒直立式筐式栽培方法
CN110810122A (zh) * 2019-12-02 2020-02-21 贵州好菇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香菇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67368A (ko) * 2001-02-16 2002-08-22 대한민국(관리부서:농촌진흥청) 망태버섯의 인공재배 방법
CN1799316A (zh) * 2005-02-17 2006-07-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农校 天山野生蘑菇人工栽培菌种及其栽培方法
CN101053302A (zh) * 2006-04-12 2007-10-17 朱斗锡 羊肚菌室内栽培方法
CN101735952A (zh) * 2008-11-04 2010-06-16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黄伞新菌株
CN102084782A (zh) * 2010-11-30 2011-06-08 忻州市汇恒农林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香菇的原生态栽培方法
CN103299912A (zh) * 2013-03-25 2013-09-18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荷叶离褶伞新菌株
CN105993600A (zh) * 2016-05-27 2016-10-12 镇远县黔康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栽培松树菌的方法
CN106479901A (zh) * 2016-10-11 2017-03-08 山东惠民春生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香菇菌株及其在香菇栽培方法中的应用
CN108739046A (zh) * 2018-04-26 2018-11-06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香菇短棒直立式筐式栽培方法
CN110810122A (zh) * 2019-12-02 2020-02-21 贵州好菇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香菇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吕和平,武艳霞,杭树群,周宗俊.金针菇F8505新菌种的生长特性和商品性状.中国蔬菜.1996,(06),23-26. *
张红伟.白灵菇栽培新技术.中国食用菌.2002,(第02期),22-24. *
裂褶菌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研究现状;岳诚;食药用菌;第117-121页 *
陈凤波 ; 石宝福 ; .香菇高产栽培枝术.农民致富之友.2009,(第06期),13-16. *
香菇的栽培技术;邹兼金;江西农业科技;第24-2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9401A (zh) 2022-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8475B (zh) 秀珍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及用于栽培秀珍菇的培养基
CN101185396B (zh) 一种天麻仿野生有性繁殖育种技术
CN106258483B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羊肚菌多层基料种植方法
CN103598010A (zh) 桑黄原生态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4041330A (zh) 松杉灵芝仿野生木段栽培方法
JP5854169B2 (ja) ブクリョウの栽培方法
CN102668959A (zh) 一种蓝莓组培苗的快速瓶外生根方法及生根培养基质
CN105165389B (zh) 一种野生干巴菌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04429965A (zh) 峨眉金线莲种子无激素快速组培繁殖的方法
CN103004469A (zh) 天麻培养方法、天麻酒及小口径容器培养天麻生产工艺
CN104557244A (zh) 一种猴头菇的栽培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5000966A (zh) 一种香菇的栽培基质及香菇的栽培方法
CN103907477A (zh) 蘑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及用于栽培蘑菇的培养基
CN105724010A (zh) 一种富硒油用牡丹的种植方法
CN104987151A (zh)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基质及杏鲍菇的栽培方法
CN110367047A (zh) 一种红托竹荪试管母种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15349401B (zh) 一种野生平武香菇的驯化栽培方法
CN102893805A (zh) 一种使白灵菇高产的栽培方法
CN108157155A (zh) 一种富硒秋葵的种植方法
CN107873392A (zh) 一种秀珍菇盆栽立体产业培育集成体系及应用
CN105309301A (zh) 鼓槌石斛种苗商品化生产方法
KR101018145B1 (ko) 느타리버섯 재배용 배지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느타리버섯 재배용 배지
US20080083160A1 (en) Compositions of enriched seaweeds in land-based sea water ponds
CN105746358A (zh) 栓翅卫矛组培配方和培养方法
CN109566221A (zh) 一种富硒茶叶的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