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17767B - 粉体收纳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粉体收纳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17767B
CN105717767B CN201610280479.8A CN201610280479A CN105717767B CN 105717767 B CN105717767 B CN 105717767B CN 201610280479 A CN201610280479 A CN 201610280479A CN 105717767 B CN105717767 B CN 1057177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direction
shutter
toner
toner cartridge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804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17767A (zh
Inventor
野寺健太郎
北惠美
高山明大
立山晋
腰塚慎之介
久保达哉
菊地彻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17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7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17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7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68Toner cartridges fulfilling a continuous function within the electrographic apparatus during the use of the supplied developer material, e.g. toner discharge on demand, storing residual toner, acting as an active closure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79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for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not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Silver Salt Photography Or Processing Solution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粉体收纳容器及图像形成装置。粉体收纳容器(50)包括:粉体收纳部(51),收纳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剂(G);粉体排出口(55),设在粉体收纳部,以便排出收纳在粉体收纳部的显影剂(G);及闸门机构(60),开闭粉体排出口。闸门机构包括:第一闸门(62),能在堵塞粉体排出口的密封位置和开放粉体排出口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设有通过推压以便解除在密封位置的固定的固定解除部(73);及第二闸门(63),包括能与固定解除部干涉的解除操作突起(79),能在不使得解除操作突起(79)与固定解除部干涉地包覆固定解除部的包覆位置,及用解除操作突起(79)推压固定解除部的解除操作位置之间移动。提供能抑制误操作而开放粉体排出口的粉体收纳容器。

Description

粉体收纳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3月14日,申请号为201310080838.1,发明名称为“粉体收纳容器,粉体补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纳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其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补给的显影剂的粉体收纳容器,从该粉体收纳容器补给显影剂的粉体补给装置,以及搭载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将形成在潜像载置体的静电潜像在使用调色剂作为显影剂的显影装置可视像化,形成图像,这为人们所公知。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伴随形成图像,显影装置内的调色剂被消耗。因此,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向显影装置补给调色剂,考虑使用作为收纳调色剂的粉体收纳容器的调色剂容器。
在这种调色剂容器中,设有用于补给调色剂的调色剂排出口(粉体排出口),用可相对其滑动移动的闸门部件堵塞该调色剂排出口,这样的构成为人们所公知(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粉体收纳容器中,若闸门部件成为堵塞调色剂排出口的位置,则通过将设在该闸门部件的制动件挂在调色剂容器,防止闸门部件移动,同时,通过推压制动件解除部,能解除制动件挂在调色剂容器的状态。因此,在该粉体收纳容器中,能抑制闸门部件从调色剂排出口移动。由此,能抑制当用户处理粉体收纳容器时误使得闸门部件移动而开放调色剂排出口,能防止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飞散。
但是,在上述调色剂容器中,通过推压制动件解除部,解除制动件挂在调色剂容器的状态,因此,在不使得闸门部件从堵塞调色剂排出口的位置移动角度,存在改进的余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760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误操作开放粉体排出口的粉体收纳容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粉体收纳容器包括:
粉体收纳部,收纳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剂;
粉体排出口,设在所述粉体收纳部,以便排出收纳在该粉体收纳部的所述显影剂;以及
闸门机构,开闭该粉体排出口;
该闸门机构包括:
第一闸门,能在堵塞上述粉体排出口的密封位置和开放上述粉体排出口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设有通过推压以便解除在上述密封位置的固定的固定解除部;以及
第二闸门,包括能与上述固定解除部干涉的解除操作突起,能在不使得该解除操作突起与上述固定解除部干涉地包覆上述固定解除部的包覆位置, 以及用上述解除操作突起推压上述固定解除部的解除操作位置之间移动。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涉及的粉体收纳容器中,能抑制误操作而开放粉体排出口。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全体构成图。
图2是用于说明处理卡盒20以及调色剂卡盒50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安装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状态的调色剂卡盒50及其周边构成的概略构成图。
图4是从底面侧看调色剂卡盒50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用沿图4的I-I线所得到的截面表示收纳部51(调色剂卡盒50)的底面构成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说明闸门机构60的第一闸门62构成的说明图,其中,图6A用正面图表示从上面侧(Y轴方向正侧)看的状态,图6B用立体图表示从上面侧、安装方向后侧(Z轴方向负侧)看的状态,图6C用立体图表示从上面侧、安装方向前侧看的状态。
图7是用于说明闸门机构60的第二闸门63构成的说明图,其中,图7A用正面图表示从上面侧看的状态,图7B用立体图表示从上面侧、安装方向后侧(Z 轴方向负侧)看的状态,图7C用立体图表示从上面侧、安装方向前侧看的状态。
图8是用沿图4的I-I线所得到的截面表示第一闸门62及第二闸门63组装在收纳部51(调色剂卡盒50)底面构成的闸门机构6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用沿图8的Ⅱ-Ⅱ线所得到的截面表示的说明图。
图10是从上侧(Y轴方向正侧)看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调色剂容器固定部 90状态的正面图。
图11是用沿图10的Ⅲ-Ⅲ线所得到的截面表示的说明图。
图12是模式表示伴随调色剂卡盒50的移动的闸门机构60和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动作的说明图,其中,图12A表示调色剂卡盒50和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在安装方向对向的状态,图12B表示第二闸门63与第二段部98相碰状态, 图12C表示第一闸门62与第一段部99相碰状态,图12D表示排出口55和调色剂补给口96a连接状态。
图13是模式表示伴随调色剂卡盒50的移动的闸门机构60的动作的说明图,其中,图13A表示第一闸门62在密封位置、第二闸门63在包覆位置的状态,13B表示第一闸门62在密封位置、第二闸门63在解除操作位置的状态,图 13C表示第一闸门62在开放位置、第二闸门63在开放位置的状态。
图14用于说明将调色剂卡盒50安装到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状态,用与图8相同的截面图表示调色剂卡盒50,同时,用与图10相同的正面图表示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说明图,表示调色剂卡盒50的第二闸门63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第二段部98相碰状态。
图15用于说明将调色剂卡盒50安装到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状态,是用沿图14的Ⅳ-Ⅳ线所得到的截面表示的说明图。
图16是与图14同样的说明图,表示调色剂卡盒50的第一闸门62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第一段部99相碰的状态。
图17是与图15同样的说明图,表示与图16同样的状态。
图18是从Y轴方向负侧看的在调色剂卡盒50(闸门机构60)带有两固定爪部95及两固定解除爪部97的说明图,表示与图16及图17同样的状态。
图19是与图14同样的说明图,表示调色剂卡盒50的固定解除片68将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两固定解除爪部97(固定解除爪97a)推入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内的状态。
图20是与图14同样的说明图,表示调色剂卡盒50的排出口55和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调色剂补给口96a连接状态。
图21是与图15同样的说明图,表示与图20同样的状态。
图22是与图18同样的说明图,表示与图20及图21同样的状态。
图23用于说明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取出调色剂卡盒50的状态,用与图 8同样的截面图表示调色剂卡盒50,同时,用与图10同样的正面图表示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表示调色剂卡盒50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开始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两固定解除爪部97解除调色剂卡盒50的固定的状态。
图24是与图23同样的说明图,表示使得调色剂卡盒50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两固定爪部95对第一闸门62的固定得到解除的状态。
图25是与图23同样的说明图,表示使得调色剂卡盒50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各挂片部分81b和各固定槽部93对第二闸门63的固定得到解除的状态。
图26是表示从上面侧且前面(Z轴方向正的面)侧看实施例2的调色剂卡盒502状态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从上面侧且前面、在左右方向与图26不同侧看调色剂卡盒 502状态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从底面侧、且前面(Z轴方向正的面)侧看调色剂卡盒502状态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从前面侧看调色剂卡盒502状态的正面图。
图30是沿着图29所示Ⅴ-Ⅴ线(包含Ⅴ-Ⅴ线以及Z轴方向的面)局部剖切从上面侧且前面看到的调色剂卡盒502的立体图。
图31是用于说明搅拌部件52的连接处522a的构成的说明图,其中,图31A 从前面(Z轴方向正侧的面)侧用立体图表示,图31B从侧方(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侧用侧面图表示,图31C用沿着图31A的Ⅵ-Ⅵ线所得到的截面表示。
图32是用于说明搅拌部件52的连接处522a和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搅拌驱动联轴器301的构成及其作用的说明图,其中,图32A模式地表示从与Z轴正交方向看搅拌驱动联轴器301和连接处522a的状态,图32B模式地表示从图 32A所示箭头A9看搅拌驱动联轴器301的钩挂突起部301a和连接处522a的钩挂突起部522b的状态,图32C表示通过钩挂突起部301a的倾斜面301c和钩挂突起部522b的倾斜面522d的导向作用相对移动的状态,图32D表示搅拌驱动联轴器301和连接处522a连接的状态,图32E表示在一对钩挂突起部5220b的突出端部522c设有倾斜面522f,同时,在一对钩挂突起部3010a的突出端部 301b设有倾斜面301d,与图32C同样相对移动的状态。
图33是表示从上面侧、且背面(Z轴方向负侧的面)侧看调色剂卡盒502 状态的立体图。
图34是表示从上面侧且背面、在左右方向与图33不同侧看调色剂卡盒 502状态的立体图。
图35是局部放大调色剂卡盒502的底面表示的立体图。
图36是用于说明调色剂卡盒502的闸门机构602的第一闸门622构成的说明图。
图37是用于说明闸门机构602的第二闸门632构成的说明图,其中,图37A 用正面图表示从上面侧看的状态,图37B用立体图表示从上面侧、安装方向后侧(Z轴方向负侧)看的状态,图37C用立体图表示从上面侧、安装方向前侧看的状态。
图38是表示第一闸门622及第二闸门632组装在收纳部51(调色剂卡盒 502)底面构成的闸门机构602的状态的与图8同样的说明图。
图39是用沿图38的Ⅶ-Ⅶ线所得到的(沿包含Ⅶ-Ⅶ线的Y-Z平面)截面表示的说明图。
图40是表示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立体图。
图41是表示从上侧(Y轴方向正侧)看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状态的正面图。
图42是模式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2的构成的说明图。
图43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2的容器收纳部220和调色剂卡盒502的关系性的说明图,其中,图43A表示调色剂卡盒502向图像形成装置102的容器收纳部220插入状态,图43B表示调色剂卡盒502安装到容器收纳部220的状态。
图44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2的容器收纳部220(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 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45是用于说明调色剂卡盒502的侧壁部50c的抑制导轨209和容器收纳部220的抑制导轨221的作用的说明图,其中,图45A表示抑制导轨209和抑制导轨221在Z轴方向对向的状态,图45B表示抑制导轨209与抑制导轨221接触的状态,图45C表示抑制导轨209和抑制导轨221在Y轴方向重叠的状态。
图46A和图46B说明将调色剂卡盒502向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安装状态, 用与图38同样的截面图表示调色剂卡盒502,用与图41同样的正面图表示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表示两开放突起压接部212的压接本体部212b(其突出端212c(压接倾斜面212d))与调色剂卡盒502的第二闸门632的设为初始弯曲状态的两臂部812的开放突起部分812d(其开放倾斜面812e)相碰的状态。
图47A和图47B是与图46同样的说明图,表示调色剂卡盒502的第二闸门 632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第二段部98相碰的状态。
图48A和图48B是与图46同样的说明图,表示调色剂卡盒502的排出口55 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调色剂补给口96a连接状态。
图49A和图49B是用于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取出调色剂卡盒502的状态的与图46同样的说明图,表示调色剂卡盒502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开始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两固定解除爪部97解除调色剂卡盒502固定的状态。
图50A和图50B是与图46同样的说明图,表示使得调色剂卡盒502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各挂片部分812b和各固定槽部93对第二闸门632的固定得到解除的状态。
图51是用于说明通过设有第一基准孔201和第二基准孔202的位置得到的效果的说明图,其中,图51A模式地表示调色剂卡盒502内部,图51B模式地表示作为比较例的调色剂卡盒502’的内部。
图52是表示从上面侧且前面(Z轴方向正侧的面)侧看与各实施例的调色剂卡盒50及调色剂卡盒502不同构成的调色剂卡盒503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粉体收纳容器、粉体补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各实施例。在以下实施例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位置,形状,数量,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在各图中,相同或相当部件用相同符号表示,重复说明适当简化或省略。
[实施例1]
说明作为本发明涉及的粉体收纳容器的一实施例的实施例1的调色剂卡盒50Y、50C、50M、50BK,以及可安装其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成。首先说明该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成及其动作。
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10是彩色打印机,收纳在箱状的框体(装置本体11)构成。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0中,设有写入部12A-12D,根据图像信息将静电潜像写入到充电工序后的感光体鼓21(像载置体)。该写入部 12A-12D包括多面镜13A-13D及光学元件14A-14D等,作为使用上述元件的光扫描装置构成。作为写入部,也可以使用LED阵列,代替光扫描装置。通过写入部12A-12D写入的静电潜像转印在存储在供纸部31的被转印材P上。
该被转印材P是记录纸,OHP等,多张重叠存储在供纸部31。该供纸部31 在形成图像时通过驱动供纸辊32的回转,将收纳的最上面的被转印材P向着转印带30供给。该转印带30是环状带(不区别开始端部和结束端部,在同一路径上周转移动),用于将被转印材P静电吸附在其表面输送,将形成在感光体鼓2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被转印材P上。在转印带30的外周面上设有吸附辊 34和带清洁器35。
通过该转印带30,转印辊24与各感光体鼓21对向。所述各转印辊24包括金属芯及包覆金属芯的导电性弹性层(图示省略)。转印辊24的导电性弹性层是将碳黑、氧化锌、氧化锡等导电性赋予剂配合分散到聚氨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的弹性材料,将电阻值(体积电阻率)调整到中电阻。定影部36设置在周转移动的转印带30的上方。该定影部36包括加压辊37 以及加热辊38,通过压力和热使得被转印材P上的调色剂像定影在被转印材P上。
沿着转印带30在纵向设有四个处理卡盒20Y、20C、20M、20BK,分别用于形成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的调色剂像。在各处理卡盒20Y、20C、20M、 20BK上,设置作为粉体收纳容器的调色剂卡盒50Y、50C、50M、50BK,收纳载体及调色剂,作为向显影装置23供给载体(磁性载体)以及各色(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调色剂(调色剂粒子)的供给手段。
处理卡盒20Y、20C、20M、20BK以及调色剂卡盒50Y、50C、50M、50BK 通过以回转支轴(没有图示)为中心,开放转印带30,能相对装置本体11装卸。
在实施例1中,图像形成装置10设为具有复印机及打印机功能的复合型图像形成装置。当作为复印机功能场合,对于由扫描器读入的图像信息施以 A/D变换、MTF补正、灰度处理等各种图像处理,变换为写入数据。当作为打印机功能场合,对于由计算机等送信来的页描述语言或位图像等形式的图像信息施以图像处理,变换为写入数据。
在形成图像时,从写入部12A-12D对处理卡盒20Y、20C、20M、20BK分别照射基于黑色、品红色、青色、黄色的图像信息的曝光光。即,从写入部 12A-12D的各光源发出的曝光光(激光)经多面镜13A-13D以及光学元件 14A-14D等,照射在各感光体鼓21上。由此,在各处理卡盒20Y、20C、20M、20BK 的感光体鼓21(像载置体)上,形成基于曝光光的调色剂像。接着,该调色剂像转印到被转印材P上。
从供纸部31供给的被转印材P在定位辊33位置一时停止对合时间,运送到转印带30位置。即,与在上述感光体鼓21(像载置体)上的形成调色剂像处通过对合时间,驱动定位辊33回转。设在转印带30的送入位置的吸附辊34通过施加电压将送入的被转印材P吸附到转印带30。由此,被转印材P随着转印带30沿箭头方向移动而移动。该被转印材P顺序通过各处理卡盒20Y、20C、 20M、20BK的位置,各色调色剂像叠合转印。
转印有彩色调色剂像的被转印材P从转印带30分离到达定影部36。被转印材P上的调色剂像被夹持在加压辊37和加热辊38,加热定影在被转印材P 上。另一方面,在转印带30中,被转印材P分离处的表面此后到达带清洁器35 位置,清除附着在表面的调色剂等污脏。
下面,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处理卡盒和调色剂卡盒。各处理卡盒20Y、 20C、20M、20BK大致为相同结构,同时,各调色剂卡盒50Y、50C、50M、50BK 也大致为相同结构,因此,在以下说明及图2中,省略表示处理卡盒及调色剂卡盒的各彩色的符号(Y、C、M、BK)。又,关于写入部12A-12D,也同样省略用于表示个别的符号A-D。
如图2所示,处理卡盒20构成为使得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21、充电部 22、显影装置23(显影部)、清洁部25一体化,采用预混合显影方式。所谓预混合显影方式系合适地进行载体的补给及排出的显影方式。
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21是带负电的有机感光体,由没有图示的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朝着逆时钟方向(与顺时钟方向相反)回转。充电部22是在金属芯上辊状形成配合作为导电性粒子的碳黑、硫化剂、发泡剂等的中电阻的泡沫聚氨酯层,是具有弹性的辊。作为充电部22的中电阻层的材质,也可以使用为了调整电阻将碳黑或金属氧化物等导电性物质分散到聚氨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EPDM)、腈基丁二烯胶(NBR,nitrile-butadiene rubber)、硅酮橡胶、异戊二烯橡胶等的橡胶材料,或使它们发泡者。清洁部25设置清洁刷或清洁刮板,与感光体鼓21表面滑接,机械清除感光体鼓21上未转印调色剂回收。
在显影装置23中,作为显影剂载置体的二个显影辊23a1,23a2靠近感光体鼓21配置。在显影辊23a1,23a2的对向部分形成感光体鼓21和磁刷接触的显影区域。在该显影装置23内,收纳由调色剂T和载体C构成的显影剂G(双组分显影剂)。并且,显影装置23对形成在感光体鼓2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形成调色剂像)。显影装置23的构成及动作在后文说明。
在此,实施例1的显影装置23是预混合显影方式,从调色剂卡盒50向显影装置23内合适地供给新的载体C(显影剂G),同时,将劣化的显影剂G向着设置在显影装置23外部的显影剂储存容器41排出。该调色剂卡盒50收纳显影剂 G(调色剂T及载体C),用于在其内部供给到显影装置23内。调色剂卡盒50起着作为将新的调色剂T供给显影装置23的供给手段的功能,同时,起着作为将新的载体C供给显影装置23的供给手段的功能。在实施例1中,调色剂卡盒50 的显影剂G中的调色剂T相对载体C的混合率(调色剂浓度)设定为比较高。
下面,说明在感光体鼓21上进行的成像处理。
若驱动感光体鼓21朝着逆时钟方向回转,则首先,感光体鼓21表面在充电部22位置均一带电。此后,感光体鼓21表面的带电处到达曝光光L的照射位置,由写入部12实行曝光工序。即,通过照射曝光光L,根据图像信息选择性地对感光体鼓21进行消电(使得电位变化),与没有照射的非图像部产生电位差, 形成静电潜像。在该曝光工序中,在感光体鼓21的感光层中,电荷发生物质接受光产生电荷,其中,孔穴与感光体鼓21表面的带电电荷互相抵消。
此后,感光体鼓21表面的形成潜像处到达与显影装置23对向位置处。感光体鼓21上的静电潜像与显影辊23a1,23a2上的磁刷接触,附着磁刷中的带负电的调色剂T,成为可视化。详细地说,由上方的显影辊23a1的磁极引起的磁力汲取的显影剂G由刮板23c适量化后,被运送到与感光体鼓21对向部的显影区域(二个显影辊23a1,23a2和感光体鼓21的对向区域)。在显影区域中穗立的载体C滑擦感光体鼓21表面。这时,与载体C混合的调色剂T通过与载体C 的摩擦带负电。与此相反,载体C带正电。又,从电源部(图示省略)对显影辊 23a1,23a2是施加一定的显影偏压。由此,在显影辊23a1,23a2和感光体鼓21 之间形成电场,带负电的调色剂T因电场仅选择附着在感光体鼓21上的图像部(静电潜像),形成调色剂像。
此后,感光体鼓21表面的形成调色剂像处到达转印带30和转印辊24的对向位置。并且,感光体鼓2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对合时间运送到该对向位置的被转印材P上。这时,一定的电压施加到转印辊24上。
此后,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被转印材P通过定影部36,从排出辊39排出到装置外部(参照图1)。另一方面,转印工序时没有转印到被转印材P而残留在感光体鼓21上的调色剂T(未转印调色剂)附着在感光体鼓21上,到达与清洁部 25的对向部。并且,感光体鼓21上的未转印调色剂在清洁部25除去回收。此后,感光体鼓21的表面通过没有图示的消电部除去残留电位,结束感光体鼓 21的一连串的成像处理。
下面,说明显影装置23的构成及动作。显影装置23如上所述,由显影辊 23a1,23a2,运送螺旋23b1~23b3(螺旋进料器),刮板23c等构成。该二个显影辊23a1,23a2构成为,将铝,铜,不锈钢,导电性树脂等的非磁性体形成为圆筒形套,通过回转驱动机构(没有图示)朝着顺时钟方向驱动所述套回转。在显影辊23a1,23a2的套内,固定设置形成磁场的磁铁,以便在套的周面产生显影剂G的穗立。沿着从磁铁发出的法线方向磁力线那样,显影剂G中的载体C在套上形成链状穗立。带电的调色剂T附着在该形成链状穗立的载体C上,形成磁刷。磁刷因套的回转朝着与套同方向(顺时钟方向)移送。
刮板23c设置在显影区域的上游侧,将载置在显影辊23a1上的(用磁力汲取的)显影剂限制为适量。刮板23c在实施例1中是用SUS316或XM7等的非磁性金属材料形成的板厚2mm左右的板状部件。也可以在刮板23c的对向面侧设置由SUS430等磁性金属材料形成的板厚0.3mm左右的薄板。
三个运送螺旋23b1~23b3在轴部上螺旋状地形成螺旋部,一边使得收纳在显影装置23内的显影剂G沿着长度方向(图2的纸面垂直方向)循环一边搅拌混合。第一运送螺旋23b1设在与显影辊23a1对向的位置,将显影剂G朝水平方向运送(图2的纸面垂直方向),同时,将显影剂G供给到显影辊23a1上。换言之,第一运送螺旋23b1与显影辊23a1对向,同时,一边将显影剂G朝长度方向 (图2的纸面垂直方向)运送一边供给到显影辊23a1上。
第一运送螺旋23b2设在第一运送螺旋23b1的下方,与显影辊23a2对向的位置。并且,将从显影辊23a2脱离的显影剂G(显影工序后因显影剂离开极从显影辊23a2强制脱离的显影剂G)朝水平方向运送。换言之,第二运送螺旋 23b2设置在与显影辊23a2对向的位置,同时,将从显影辊23a2脱离的显影剂G 朝长度方向运送。所谓显影剂离开极是位于显影辊23a2的套内部的磁铁设定为局部没有磁极的状态,或通过使用形成相斥磁场那样的磁极配置的磁铁形成。该第一运送螺旋23b1及第二运送螺旋23b2与显影辊23a1,23a2及感光体鼓21同样,回转轴设为大致水平。
第三运送螺旋23b3明确图示省略,直线连接第二运送螺旋23b2的运送路径232的下游侧和第一运送螺旋23b1的运送路径231的上游侧,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该第三运送螺旋23b3将第二运送螺旋23b2运送的显影剂G运送到第一运送螺旋23b1的运送路径231的上游侧,同时,将从第一运送螺旋23b1的运送路径231的下游侧通过落下路径循环的显影剂G运送到第一运送螺旋 23b1的运送路径的上游侧。
第一运送螺旋23b1的运送路径231,第二运送螺旋23b2的运送路径232, 以及第三运送螺旋23b3的运送路径233通过壁部隔断。又,图示省略,第二运送螺旋23b2的运送路径的下游侧和第三运送螺旋23b3的运送路径的上游侧, 通过第一中继部连通。又,第三运送螺旋23b3的运送路径的下游侧和第一运送螺旋23b1的运送路径的上游侧通过第二中继部连通。又,第一运送螺旋 23b1的运送路径的下游侧和第三运送螺旋23b3的运送路径的上游侧通过落下路径连通。通过这样的构成,由三个运送螺旋23b1~23b3在显影装置23中形成使得显影剂G朝长度方向循环的循环路径。
又,在第一运送螺旋23b1的运送路径的壁部,设有用于将收纳在显影装置23内的显影剂G的一部分排出到外部(显影剂储存容器41)的排出孔23d(排出手段)。详细地说,当从调色剂卡盒50向显影装置23内供给显影剂G,装置内的显影剂量增加,运送到该位置的显影剂G的剂面(上面)超过所定高度时, 排出孔23d用于将其剩余部分的显影剂G向着显影剂储存容器41排出。即,剩余部分的显影剂G超过排出孔23d的下部高度,从排出孔23d排出,经由排出路径42向着显影剂储存容器41重力落下。这样,调色剂T的母体树脂或因外添加剂污染而劣化的载体自动排出到显影部的外部,因此,即使经时也能抑制图像品质的劣化。在图2中,图示省略,在排出路径中,设置用于将从排出孔23d 排出的显影剂朝水平方向运送的排出螺旋。
下面,说明从调色剂卡盒50向显影装置23供给新的载体C的调色剂补给装置(粉体补给装置)43的构成。图3是表示安装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状态的调色剂卡盒50及其周边构成的概略构成图。
如图3所示,在调色剂卡盒50,在收纳调色剂T的收纳部51(粉体收纳部), 设有搅拌部件52,锥部53,排出通道54,排出口(粉体排出口)55,运送螺旋56, 以及闸门机构(滑动闸门机构)60。搅拌部件52设为在收纳部51内方能回转, 图示省略,通过适当回转,搅拌收纳在收纳部51的显影剂G(参照图2),使得该显影剂G因重力向锥部53移动。锥部53设在收纳部51的底面侧(Y轴方向负侧), 从收纳部51内方向着外方尺寸渐减。排出通道54形成在锥部53的前端(正面看图3为下端)侧,与锥部53连续,使得收纳部51的底面开放。排出口55形成在排出通道54一端,形成用于排出收纳在收纳部51即调色剂卡盒50的显影剂G 的开口。运送螺旋56明确图示省略,可回转地设在排出通道54的内方,图示省略,通过适当回转,将向排出通道54移动的显影剂G向排出口55侧运送。
闸门机构60可滑动移动地设在收纳部51(调色剂卡盒50)的底部外壁,在初始状态存在于与排出口55对向的位置,堵塞排出口55(参照图4等)。又,闸门机构60通过相对收纳部51(调色剂卡盒50)的底部外壁滑动移动,能开放排出口55(参照图3等)。该闸门机构60通过安装到调色剂卡盒50的调色剂补给装置43,滑动移动以便开放排出口55。该闸门机构60的构成及动作在后文详细说明。
调色剂卡盒50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前侧向着里侧滑动移动,安装到调色剂补给装置43(参照箭头A1)。于是,闸门机构60相对收纳部51滑动移动,开放排出口55。这时,图示省略,搅拌部件52以及运送螺旋56分别与设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搅拌驱动联轴器(参照后文的图32的符号301)以及运送驱动联轴器连接。于是,在收纳部51,通过搅拌部件52搅拌收纳的显影剂G(没有图示),该显影剂G因重力向底面侧的锥部53移动。该显影剂G因重力沿锥部53 移动,集聚到与锥部53连续的排出通道54,通过合适地驱动设在该排出通道的运送螺旋56,向排出口55运送。接着,显影剂G通过排出口55排出到外部, 到达调色剂补给装置43。
调色剂临时储存部44设在该调色剂补给装置43。在该调色剂临时储存部 44,从收纳部51(调色剂卡盒50)的排出口55排出的显影剂G因自重落下。在调色剂临时储存部44设有调色剂检测传感器45和回转清扫部件46。该调色剂检测传感器45由压电式传感器等构成,检测调色剂临时储存部44内有无显影剂 G。回转清扫部件46没有明确图示,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构成的可挠性的清扫部件设在回转轴部件上构成。该回转清扫部件46由设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驱动源驱动回转轴部件回转,通过刮取附着在调色剂检测传感器45的检测部表面(没有图示)的显影剂G进行清扫。
在该调色剂临时储存部44的底面,连接调色剂运送管47。送到调色剂临时储存部44的显影剂G因自重送入到调色剂运送管47内。该调色剂运送管47 的前端部与安装在打印机本体的处理单元的显影装置23连接。调色剂运送管 47内的显影剂G图示省略,伴随驱动设在管内的螺旋部件或螺旋送料器等回转运送部件的回转,向着显影装置23输送。由此,从调色剂卡盒50排出的显影剂G供给到显影装置23内。
当尽管驱动调色剂卡盒50的搅拌部件52以及运送螺旋56回转,但没有从调色剂检测传感器45送来调色剂检测信号场合,图像形成装置10的图示省略的控制部判断收纳部51(调色剂卡盒50)内的调色剂用尽(收纳的显影剂G几乎都被消耗尽)。在此,即使检测到调色剂用尽,显影剂G还残留在调色剂运送管47内,因此,暂时即使不更换调色剂卡盒50也能补给显影剂G。这样,根据在调色剂临时储存部44内有无显影剂G,检测收纳部51(调色剂卡盒50)内的调色剂用尽,即使在调色剂卡盒50不设置调色剂检测传感器,也能合适地检测调色剂用尽时期。
下面,参照图4至图11说明本发明的特征部分。在以下说明中,将用于调色剂补给装置43向后述的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参照图10等)安装的调色剂卡盒50的插入方向设为Z轴方向(插入时的前侧设为正侧(前面)),在实施例1 中也称为安装方向。又,在调色剂卡盒50合适地安装在后述的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状态中,与Z轴方向垂直方向,将铅垂方向设为Y轴方向(铅垂方向上侧为正侧),在实施例1中也称为上下方向(高度方向)。再有,将与Y轴方向及Z 轴方向正交方向设为X轴方向(正面看图4,前侧为正侧),在实施例1中也称为左右方向。又,在以下说明中,当个别说明第一闸门62以及第二闸门63时,也使用调色剂卡盒50安装状态的上述各方向(X轴,Y轴,Z轴)。
图4是从底面侧看调色剂卡盒50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用沿图4的I-I线所得到的X-Z平面的截面表示收纳部51(调色剂卡盒50)的底面构成的说明图。图6是用于说明闸门机构60的第一闸门62构成的说明图,其中,(a)用正面图表示从上面侧(Y轴方向正侧)看的状态,(b)用立体图表示从上面侧、安装方向后侧(Z轴方向负侧)看的状态,(c)用立体图表示从上面侧、安装方向前侧看的状态。图7是用于说明闸门机构60的第二闸门63构成的说明图,其中,(a) 用正面图表示从上面侧看的状态,(b)用立体图表示从上面侧、安装方向后侧(Z轴方向负侧)看的状态,(c)用立体图表示从上面侧、安装方向前侧看的状态。图8是用沿图4的I-I线所得到的截面表示第一闸门62及第二闸门63组装在收纳部51(调色剂卡盒50)底面构成的闸门机构60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 是用沿图8的Ⅱ-Ⅱ线所得到的截面表示的说明图。图10是从上侧(Y轴方向正侧)看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状态的正面图。图11是用沿图10的Ⅲ-Ⅲ线所得到的截面表示的说明图。在图6中,为了便于理解,省略闸门密封件77。又,在图9中,为了便于理解,省略运送螺旋56图示。
调色剂卡盒50如图4所示,整体呈箱状,在其内方设有收纳部51。该收纳部51如上所述,是收纳显影剂G(没有图示)处,在其前面设有电子基板57和连接开口部58。该电子基板57是RFID(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基板等,通过设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天线基板(没有图示),与图像形成装置10的控制部(没有图示)之间,能通过通信进行信息发送 /接收。作为在它们之间通信的信息,有例如调色剂卡盒的制造号,再利用次数等信息,或批次号,色等信息,或图像形成装置10的使用履历等的信息。又, 根据调色剂卡盒内的调色剂消耗量,关于调色剂卡盒内的残留调色剂量等的信息可以通过天线基板(没有图示)合适地写入电子基板57。该电子基板57 的受信面沿着收纳部51(调色剂卡盒50)的前面设置,因此,能防止显影剂G落下到该受信面上,能防止因显影剂G介入引起通信灵敏度降低。
连接开口部58使得设在收纳部51内方的搅拌部件52的连接处52a从收纳部51前面(Z轴方向正侧的面)露出。该连接处52a成为向设在调色剂补给装置 43的搅拌驱动联轴器的连接处(没有图示)。
在该收纳部51的底部设有锥部53,排出通道54,以及排出口55(参照图3 及图9),与该排出通道54连续,设有遮蔽开口部59(参照图9等)。该遮蔽开口部59使得收纳部51沿着Z轴方向贯通形成(参照图9等),开放收纳部51的前端面(Z轴方向正侧的面,调色剂卡盒50的前端面50a),同时,通向排出通道 54(排出口55)(参照图9等)。遮蔽开口部59设为比运送螺旋56大的内径尺寸, 同时,在开放收纳部51的前端面(调色剂卡盒50的前端面50a)处的上侧(Y轴方向正侧)设置檐处59a。由此,遮蔽开口部59能使得可回转地配设在排出通道54内的运送螺旋56的连接处56a从收纳部51的前面(Z轴方向正侧的面)露出,能用檐处59a遮蔽该连接处56a的上方。该连接处56a构成向设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运送驱动联轴器的连接处(没有图示)。该运送螺旋56如上所述将集聚在排出通道54的显影剂G向排出口55(参照图9等)运送。该排出口55沿着 Y轴方向贯通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后文的安装突出部61,参照图5等) 形成(参照图2及图9等)。又,在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在排出口55周边, 局部朝Y轴方向负侧突出,设有呈长方体形状的安装突出部61(参照图5等)。换言之,排出口55使得下壁部50b的安装突出部61沿着Y轴方向贯通形成。因此,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成为设有排出口55的一侧面。为了堵塞该排出口55,设有闸门机构60。
该闸门机构60构成为在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安装突出部61)设有第一闸门62及第二闸门63,能沿着Z轴方向滑动移动。在闸门机构60中,能使得第一闸门62存在于与排出口55在Y轴方向对向的密封位置(参照图9等),使其从该位置朝Z轴方向负侧滑动移动到开放位置(参照图20及图21等)。又, 在闸门机构60中,能使得第二闸门63存在于与密封位置的第一闸门62在Y轴方向并列的包覆位置(参照图4及图8等),使其从该位置朝Z轴方向负侧滑动移动到解除操作位置(参照图16,图17及图21等)。
在闸门机构60中,为了使得第一闸门62和第二闸门63朝Z轴方向移动以及对其限制,在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如图5所示,设有一对导向槽64, 一对固定突起65,一对支承突起66,以及一对开放突起67。安装突出部61设在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在安装突出部61的X轴方向看,一对导向槽64的两侧端面在X轴方向凹下,且朝Z轴方向延伸形成。
固定突起65在下壁部50b中,在安装突出部61的Z轴方向负侧位置,在X轴方向成对设置。两固定突起65包括从下壁部50b向Y轴方向负侧突出的基端部 65a,以及从该突出端朝着互相接近方向沿X轴方向延伸的被压接部65b。因此, 固定突起65在Y轴方向看,在下壁部50b和被压接部65b之间规定通道空间 65c(参照图9等)。
支承突起66在下壁部50b中,在固定突起65的X轴方向看的外侧位置,在X 轴方向成对设置。两支承突起66包括从下壁部50b向Y轴方向负侧突出的基端部66a,以及在该突出端沿着X-Y平面延伸的平板状的平板部66b。该一对基端部66a的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设为倾斜壁面66c,随着向Z轴方向负侧,朝X轴方向的外侧倾斜。
一对开放突起67设在下壁部50b的安装突出部61的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 向着Z轴方向正侧突出。该两开放突起67的Z轴方向正侧的前端面67a设为存在于同一X-Y平面上的平坦面。一对开放突起67的在X轴方向看的外侧的侧面构成与安装突出部61的在X轴方向看的两侧端面相等的平面。
又,在调色剂卡盒50中,如图4及图5所示,在安装突出部61的在X轴方向看的外侧设有一对侧壁部50c,在各自内方设有固定解除片68(在图4中仅表示一方)。该一对固定解除片68呈向着在X轴方向看的内侧从各侧壁部50c突出的薄板状,若从Y轴方向看,设为三角形状。该两固定解除片68在Z轴方向正侧形成前侧倾斜边部68a,同时,在Z轴方向负侧形成后侧倾斜边部68b(参照图5)。
再有,在调色剂卡盒50中,如图4及图5所示,在一对侧壁部50c的在X轴方向看的内侧,在闸门机构60(第一闸门62及第二闸门63)的外侧,设有一对导向壁部50d。该两导向壁部50d呈与Y-Z平面平行的平板状,在X轴方向看的闸门机构60的两侧排列。第一闸门62安装在设有上述部件的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
该第一闸门62如图6所示,整体呈平板状,包括一对侧壁部71,固定片部 72,解除突起73,设置部74,一对固定壁部75,以及一对导向壁部76。侧壁部71 呈朝Z轴方向延伸的杆状,在X轴方向看的两端位置成对设置。在该侧壁部71, 与X-Y平面平行的截面,在X轴方向看的外侧,设为Y轴方向负侧开放的L字状, 形成切口处71a(参照图6B及图6C)。设有固定片部72,将该两侧壁部71沿着X 轴方向架设固定。
该固定片部72包括成为向两侧壁部71安装处的基端部72a,以及从该基端部72a延伸的本体部72b。基端部72a设为将在Z轴方向看的两侧壁部71的中间位置沿X轴方向架设设置。本体部72b呈从基端部72a向着Z轴方向负侧延伸的板状,以基端部72a为基点向Y轴方向负侧倾斜,换言之,随着向Z轴方向负侧,朝Y轴方向负侧变位地倾斜(参照图9等)。本体部72b在实施例1中,在Y轴方向看,设为呈H字形状的平板状,与基端部72a相反侧的突出端设为在X轴方向成对突出的压接脚部分72c。若第一闸门62设为后文的密封位置,则该各压接脚部分72c能与设在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的各固定突起65的被压接部65b在Z轴方向相碰(参照图8及图9等)。将其设为本体部72b的固定姿势。
该本体部72b能发挥弹性力,若施加朝Y轴方向的力,则该本体部72b朝着该力方向挠曲变形,同时,若解除该力,则回复到原位置(固定姿势)。即,本体部72b设为弹性处,相对基端部72a(第一闸门62),能发挥对抗朝着Y轴方向正侧变位的动作的弹性力。又,本体部72b设为能通过设在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的固定突起65的通道空间65c(参照图9等)的大小尺寸(参照图21 等)。因此,若本体部72b朝着Y轴方向正侧变位,则解消各压接脚部分72c与各固定突起65的被压接部65b相碰状态,成为能通向通道空间65c的状态。将其设为本体部72b的解除姿势。
在该本体部72b设有解除突起73。本体部72b设为与X-Z平面平行的状态, 解除突起73从该本体部72b的大致中央位置向着Y轴方向负侧突出形成(参照图9等)。该解除突起73在实施例1中,呈H字形状的本体部72b的沿X轴方向延伸处的中间处局部突出形成(参照图6A),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设为随着向Y轴方向负侧,朝Z轴方向负侧变位的倾斜面73a(参照图9等)。因此,通过对解除突起73施加向着Y轴方向正侧的力,使得固定姿势的本体部72b朝Y轴方向正侧变位,能设为解除姿势(参照图16,图17及图21等)。这样,解除突起73通过朝Y轴方向正侧被推压,起着解除第一闸门62在密封位置的固定的固定解除部的功能。
设有设置部74,其被固定片部72(其基端部72a)以及一对侧壁部71围住。该设置部74构成用于设置闸门密封件77(导轨部件)(参照图9等)处,整体呈薄板长方体形状,在Y轴方向看,为矩形。该设置部74的Z轴方向正侧的前端面 74a与X-Y平面平行,设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平坦面。设置在其上的闸门密封件 77如嵌入到设置部74那样设在该设置部74固定,在设在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的排出口55的周边与安装突出部61压接,密封该排出口55(密封排出口 55,制止显影剂G出入)(参照图16及图17等)。
一对固定壁部75从一对侧壁部71的前端部(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向Y轴方向正侧突出设置。两固定壁部75呈薄板长方体形状,在Z轴方向负侧,形成与X-Y平面平行的被钩挂面75a。
一对导向壁部76与一对固定壁部75连续设置,从一对侧壁部71的X轴方向看的内侧向着Y轴方向正侧突出设置。两导向壁部76呈薄板长方体形状, 形成与Y-Z平面平行的导向面76a。在该各导向面76a,设有导向突起76b。该导向突起76b能可移动地嵌入到设在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的安装突出部61的导向槽64(参照图5等)。导向突起76b若插入导向槽64(参照图8等), 则在Y轴方向看,在与设在设置部74的闸门密封件77(参照图9等)之间,能夹入规定该导向槽64的片部(参照图35的符号64a)。设有第二闸门63以便覆盖该第一闸门62(参照图4等)。
该第二闸门63如图7所示,整体呈平板状,包括平板部78,解除操作突起 79,一对侧壁部80,一对臂部81,以及一对限制部82。平板部78呈与X-Z平面平行的薄板状,在实施例1中,在Y轴方向(X-Z平面上)看,设为比第一闸门62大的尺寸(参照图8等)。该平板部78的Z轴方向正侧的前端面78a与X-Y平面平行, 设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平坦面。
在平板部78,设有解除操作突起79。解除操作突起79在平板部78的中央附近,向着Y轴方向正侧突出形成。该解除操作突起79在与Y-Z平面平行的截面看,设为将Y轴方向正侧设为上底的梯形形状(参照图9等)。因此,在解除操作突起79中,Z轴方向负侧的端部设为随着向Z轴方向负侧向Y轴方向负侧变位的倾斜面79a。又,解除操作突起79设为如下高度尺寸:如后所述,在第二闸门63和第一闸门62一起都设在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的状态(参照图9等) 中,若第二闸门63移动,成为与第一闸门62的固定片部72的解除突起73在Y轴方向对向的位置,则将该解除突起73朝Y轴方向正侧推压,使得固定片部72的本体部72b变位直到解除姿势(参照图16,图17,以及图21等)的高度尺寸(在Y 轴方向看到的大小尺寸)。即,解除操作突起79的在Y轴方向看的大小尺寸(高度尺寸)设定为通过与第一闸门62的固定片部72的解除突起73的协同作用, 能使得固定片部72的本体部72b朝解除姿势变位。
一对侧壁部80从平板部78的在X轴方向看的两端位置向着Y轴方向正侧突出形成。在两侧壁部80,在X轴方向看的内侧,设有接受凹处80a和倾斜面 80b。接受凹处80a切去侧壁部80的从平板部78的突出基部形成,在X轴方向看侧壁部80(其突出基部),向外侧凹下,且沿Z轴方向延伸。该接受凹处80a设为能可移动地接受设在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的支承突起66的平板部 66b(参照图5等)的高度尺寸(在Y轴方向看的大小尺寸)。倾斜面80b切去侧壁部80的Y轴方向正侧的端部形成,设为随着向Y轴方向正侧朝在X轴方向看的外侧变位的倾斜面。
一对臂部81从成对的侧壁部80的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向Z轴方向正侧突出设置。该两臂部81呈与平板部78隔开间隔且朝Z轴方向正侧延伸的杆状, 弯曲使得随着向Z轴方向正侧互相间隔变狭。两臂部81和在Y轴方向看的平板部78的间隔设为与两接受凹处80a的高度尺寸相等,与平板部78之间能可移动地接受设在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的支承突起66的平板部66b(参照图 5等)。因此,在该两臂部81和平板部78之间,以及与其在Z轴方向邻接的一对接受凹处80a,接受一对支承突起66的平板部66b,能将第二闸门63相对调色剂卡盒50(其下壁部50b)在Z轴方向可移动地安装。
两臂部81设为平板部78在Y轴方向(X-Z平面上)看比第一闸门62大的尺寸,因此,在双方之间能存在第一闸门62。在此,两臂部81如后所述,在第一闸门62和第二闸门63合适地安装在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的状态下(参照图8等),在Y轴方向看的位置设为与第一闸门62的两侧壁部71相等。因此,各臂部81在上述安装状态下,若第一闸门62相对第二闸门63沿着Z轴方向正侧移动,则成为与该第一闸门62的各侧壁部71相碰(干涉)(参照图16等)。
该两臂部81的Z轴方向正侧的突出端81a在Y轴方向看设为尖端状,同时, 在X轴方向对向,其间隔设定为比第一闸门62的宽度尺寸(在X轴方向看的两侧壁部71的两侧面的间隔)小。在两臂部81中,在突出端81a的附近设有挂片部分81b。两挂片部分81b从臂部81(突出端81a的附近)向着X轴方向外侧突出, 其突出端(X轴方向外侧的端部)设为存在于与侧壁部80(其X轴方向外侧的壁面(在X轴方向看的位置与其相等的两臂部81))相等的面上。将该状态设为两臂部81的初始弯曲状态。
该两臂部81能发挥弹性力,若施加朝X轴方向的力,则该两臂部81朝着该力方向挠曲变形,同时,若解除该力,则回复到原位置(初始弯曲状态)。即, 两臂部81设为弹性处,相对各侧壁部80(第二闸门63),能发挥对抗朝着X轴方向外侧变位的动作的弹性力。因此,两臂部81在上述安装状态(参照图8等) 中,若第一闸门62相对第二闸门63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则各突出端81a与第一闸门62的各侧壁部71相碰,各突出端81a一边朝X轴方向外侧变位一边沿着 Z轴方向延伸变形(参照图16等)。于是,各臂部81的挂片部分81b(其突出端(X 轴方向外侧的端部))在X轴方向看,变位(突出)到侧壁部80(其X轴方向外侧的壁面(在X轴方向看的位置与其相等的两臂部81))的外侧(参照图16等)。
一对限制部82在平板部78的Z轴方向负侧的端部,在X轴方向看的两外侧, 朝Y轴方向突出设置。两限制部82存在于设在一对侧壁部80的接受凹处80a 的Z轴方向负侧,能与接受的设在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的支承突起66的平板部66b(参照图5等)相碰。
在该闸门机构60中,第一闸门62和第二闸门63如下那样安装在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首先,如图8所示,将一对导向壁部76的导向突起76b插入到设在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的安装突出部61的一对导向槽64,在设置部74将设有闸门密封件77(参照图9等)的第一闸门62安装在安装突出部61。于是,第一闸门62通过一对导向槽64以及插入其中的各导向突起76b的导向, 能相对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朝着Z轴方向滑动移动。
接着,在第一闸门62中,若闸门密封件77设为与设在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的排出口55在Z轴方向对向的位置,则固定片部72的本体部72b的两压接脚部分72c与设在下壁部50b的固定突起65的两被压接部65b在Z轴方向相碰。这是由于第一闸门62的固定片部72的本体部72b相对基端部72a(第一闸门62)随着向Z轴方向负侧朝Y轴方向负侧变位的缘故。因此,防止第一闸门 62从使得闸门密封件77与排出口55在Z轴方向对向状态,相对下壁部50b(其安装突出部61(排出口55))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这时,闸门密封件77在排出口55的周边与安装突出部61压接,通过覆盖排出口55,进行密封(参照图9 等)。将其设为第一闸门62的密封位置。
又,在第一闸门62中,通过将设在固定片部72的解除突起73朝Y轴方向正侧推压,能使得固定片部72的本体部72b朝着Y轴方向正侧(接近下壁部50b的侧)变位(参照图17等)。由此,能解除本体部72b的两压接脚部分72c与设在下壁部50b的固定突起65的两被压接部65b在Z轴方向相碰的状态(参照图17 等)。在此,本体部72b设为能通过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和固定突起65 的两被压接部65b之间的通道空间65c(参照图9等)的尺寸,因此,能使得第一闸门62从密封位置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参照图21等)。这样,使得固定片部72 的本体部72b朝Y轴方向正侧(接近下壁部50b侧)变位,直到解除本体部72b的两压接脚部分72c与固定突起65的两被压接部65b在Z轴方向相接状态的位置 (解除姿势),成为解除第一闸门62的固定。因此,通过使得第一闸门62朝着Z 轴方向负侧移动,直到闸门密封件77不覆盖排出口55的位置,能开放排出口 55(参照图21等)。将其设为第一闸门62的开放位置。
接着,通过使得两侧壁部80的倾斜面80b从Y轴方向负侧提供到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的一对支承突起66的平板部66b,进而,朝Y轴方向正侧(接近下壁部50b的侧)推压,将第二闸门63安装在下壁部50b(其一对支承突起 66)。于是,在第二闸门63中,成为在两侧壁部80的接受凹处80a接受一对支承突起66的平板部66b的状态。因此,第二闸门63通过两接受凹处80a以及在那里接受的一对支承突起66的平板部66b的导向,能相对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朝着Z轴方向滑动移动。在此,第二闸门63通过其大小尺寸设定(尤其平板部78),能将密封位置的第一闸门62接受在一对侧壁部80之间,且用一对臂部81夹入,在平板部78覆盖该第一闸门62(参照图4等)。因此,第二闸门63 能使得平板部78存在于设在固定片部72的解除突起73的Y轴方向负侧,能防止解除突起73暴露到调色剂卡盒50(其下壁部50b)的外方(参照图4及图9 等)。将其设为第二闸门63的包覆位置。
又,在第二闸门63中,通过从包覆位置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能使得设在平板部78的解除操作突起79与第一闸门62的固定片部72的解除突起73在Y轴方向对向(参照图16及图17等)。于是,通过解除操作突起79和解除突起73的相对设定,能将该解除突起73朝Y轴方向正侧推压,使得固定片部72的本体部 72b变位到解除姿势(参照图17)。由此,将第二闸门63的解除操作突起79与密封位置的第一闸门62的解除突起73在Y轴方向对向的位置设为第二闸门63对于第一闸门62的解除操作位置。该第二闸门63能维持对于第一闸门62的解除操作位置状态,与第一闸门62一起朝着Z轴方向负侧移动(参照图21等)。因此, 相对设为开放位置的第一闸门62,将维持解除操作位置的位置设为第二闸门 63的开放位置(参照图16及图17等)。
通过这样处理,闸门机构60设在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在该闸门机构60中,如图9所示,在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的下方,存在安装突出部61 以及从那里朝Z轴方向正侧突出的一对开放突起67,在其下方(Y轴方向负侧) 存在第一闸门62,在其下方(Y轴方向负侧)存在第二闸门63。并且,在闸门机构60中,在调色剂卡盒50的前端面50a(收纳部51的前端面)的下部,在设有运送螺旋56(参照图4)的遮蔽开口部59的下方,存在两开放突起67的前端面67a, 在其下方存在第一闸门62的设置部74的前端面74a,在其下方存在第二闸门 63的平板部78的前端面78a。
在安装设有该闸门机构60的调色剂卡盒50的调色剂补给装置43中,设有适合闸门机构60结构的调色剂容器固定部(容器固定部)90。下面对此进行说明。
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如图10及图11所示,包括导向槽部91,第二接受凹部92,固定槽部93,第一接受凹部94,固定爪部95,补给口部(粉体补给口部)96,以及固定解除爪部97。导向槽部91在X轴方向成对设置,朝Y轴方向凹下,且朝Z轴方向延伸形成。该一对导向槽部91设为与安装的调色剂卡盒50 的一对导向壁部50d对应的位置关系,能接受各自对应的导向壁部50d(参照图14等)。两导向槽部91与图示省略的其他导向机构一起,规定调色剂卡盒50 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安装方向。
第二接受凹部92设在一对导向槽部91之间,能接受调色剂卡盒50的闸门机构60的第二闸门63(参照图14及图15等)。即,当调色剂卡盒50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调色剂补给装置43)朝着Z轴方向移动时,第二接受凹部92允许包含第二闸门63的闸门机构60与调色剂卡盒50一体朝Z轴方向移动。该第二接受凹部92在X轴方向看的尺寸大小设为与第二闸门63大致相等,能朝Z轴方向移动,且使其嵌入,接受第二闸门63(参照图14等)。
固定槽部93在第二接受凹部92的Z轴方向正侧端部,在X轴方向看的两侧, 成对设置。该各固定槽部93从第二接受凹部92朝着在X轴方向看的外侧,凹下形成,在Z轴方向负侧规定与X-Y平面平行的固定壁面93a。各固定槽部93设为能接受第二闸门63的一对臂部81的挂片部分81b(参照图7等)的大小尺寸。
第一接受凹部94在Z轴方向看与第二接受凹部92邻接,同时,在Y轴方向看设在第二接受凹部92正侧(参照图11),能接受调色剂卡盒50的闸门机构60 的第一闸门62(参照图16及图17等)。即,当调色剂卡盒50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调色剂补给装置43)朝着Z轴方向移动时,第一接受凹部94允许第一闸门62与调色剂卡盒50一体朝Z轴方向移动。该第一接受凹部94与在Y轴方向看的第二接受凹部92的变位量(高度尺寸差异)设为与闸门机构60的第二闸门63的高度尺寸大致相等,与第二接受凹部92之间形成第二段部98。该第二段部98成为与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调色剂补给装置43)朝着Z轴方向移动的调色剂卡盒50的第二闸门63(其平板部78的前端面78a)在Z轴方向相碰 (干涉),阻止该第二闸门63与调色剂卡盒50(包含闸门机构60的第一闸门62) 一体朝Z轴方向移动(参照图16及图17等)。第一接受凹部94在X轴方向看的尺寸大小设为与第一闸门62大致相等,能朝Z轴方向移动,且使其嵌入,接受第一闸门62(参照图16等)。
固定爪部95在第一接受凹部94的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附近,成对设置,在 X轴方向夹持该第一接受凹部94。两固定爪部95在Y轴方向看整体呈U字形状, 具有一端突起95a和另一端突起95b。一端突起95a和另一端突起95b在各固定爪部95中朝着互相相同方向延伸,其突出端面互相平行,设为一端突起95a大的突出量。该一端突起95a和另一端突起95b的突出量的差异与在X轴方向看的调色剂卡盒50的安装突出部61的侧面(与X轴方向正交的面)和第一闸门62 的两侧壁部71的固定壁部75的背侧(其被挂面75a的Z轴方向负侧)的位置差异相等(参照图8及图16等)。又,在合适安装调色剂卡盒50的状态下,各固定爪部95设为以下位置:使得一端突起95a以面与调色剂卡盒50的安装突出部 61的两侧面相接,同时,使得另一端突起95b在设在调色剂卡盒50的第一闸门 62的两侧壁部71,进入固定壁部75的背侧(其被钩挂面75a的Z轴方向负侧)使其存在(参照图16等)。再有,当后述的初始回转姿势(参照图10)时,若合适安装调色剂卡盒50,则各固定爪部95的各一端突起95a能在Z轴方向与调色剂卡盒50的安装突出部61的两开放突起67的前端面67a相接。
该两固定爪部95设为能以回转轴部95c为中心回转,同时,通过图示省略的限制部限制朝着箭头A2方向的回转范围直到图10所示状态(初始回转姿势)。两固定爪部95通过图示省略的弹性部件赋予朝着箭头A2方向的回转力。因此,两固定爪部95在没有施加任何力的状态下,设为图10所示初始回转姿势。又,两固定爪部95能反抗图示省略的弹性部件,推压朝着与箭头A2相反侧方向回转(参照图16等)。
补给口部96在Z轴方向看与第一接受凹部94邻接,同时,在Y轴方向看,与第一接受凹部94相比设在正侧(参照图11),其中心开口,设有调色剂补给口 (粉体补给口)96a。该调色剂补给口96a(补给口部96)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 中,形成用于将从调色剂卡盒50(其排出口55)排出的显影剂G导向内方的入口,通向调色剂暂时储存部44(参照图3)。该补给口部96与在Y轴方向看的第一接受凹部94的变位量(高度尺寸差异)设为与闸门机构60的第一闸门62的高度尺寸大致相等,与第一接受凹部94之间形成第一段部99。该第一段部99 成为与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调色剂补给装置43)朝着Z轴方向移动的调色剂卡盒50的第一闸门62(其设置部74的前端面74a)在Z轴方向相碰(干涉), 阻止该第一闸门62与调色剂卡盒50一体朝Z轴方向移动。因此,在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中,在安装方向(从Z轴方向负侧向正侧)看,将第二段部98设在前, 从其隔开间隔设置第一段部99。在合适地安装调色剂卡盒50的状态下,补给口部96的上端面(Y轴方向正侧的面,通过调色剂补给口96a而开口的面)设为与其安装突出部61的下端面(Y轴方向负侧的面,通过排出口开口的面)以面相接的位置关系(参照图21等)。这时,排出口55和调色剂补给口96a在Y轴方向对向连接。
固定解除爪部97在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在X轴方向看的外侧的各端部, 成对设置,分别包括固定解除爪97a和推压弹性部件97b。各固定解除爪97a 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能朝着X轴方向移动,同时,通过图示省略的限制部, 限制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向外侧的移动范围直到图10所示状态(初始跳出位置)。各推压弹性部件97b将向X轴方向外侧的力赋予对应的固定解除爪97a。因此,各固定解除爪97a在没有施加任何力的状态下,设为图10所示的初始跳出位置,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使得前端部突出。又,各固定解除爪97a 通过反抗各推压弹性部件97b朝X轴方向内侧推压,能将前端部压入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内。
该固定解除爪97a的前端部从Y轴方向看为三角形状,在Z轴方向正侧形成前侧倾斜边部97c,同时,在Z轴方向负侧形成后侧倾斜边部97d(参照图 10)。当调色剂卡盒50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调色剂补给装置43)朝Z轴方向移动时,该固定解除爪97a的前端部(前侧倾斜边部97c及后侧倾斜边部97d) 能与设在各侧壁部50c的固定解除片68(其前侧倾斜边部68a和后侧倾斜边部 68d(参照图5等)在Z轴方向互相干涉(参照图19及图20等)。
下面参照图12至图22说明调色剂卡盒50向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调色剂补给装置43)安装操作时的闸门机构60以及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动作。图 12是模式表示伴随调色剂卡盒50的移动的闸门机构60和调色剂容器固定部 90的动作的说明图,其中,图12A表示调色剂卡盒50和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在安装方向对向的状态,图12B表示第二闸门63与第二段部98相碰状态,图12C 表示第一闸门62与第一段部99相碰状态,图12D表示排出口55和调色剂补给口96a连接状态。图13是模式表示伴随调色剂卡盒50的移动的闸门机构60的动作的说明图,其中,图13A表示第一闸门62在密封位置、第二闸门63在包覆位置的状态,图13B表示第一闸门62在密封位置、第二闸门63在解除操作位置的状态,图13C表示第一闸门62在开放位置、第二闸门63在开放位置的状态。图14用于说明将调色剂卡盒50安装到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状态,用与图8 相同的截面图表示调色剂卡盒50,同时,用与图10相同的正面图表示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说明图,表示调色剂卡盒50的第二闸门63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第二段部98相碰状态。
图15用于说明将调色剂卡盒50安装到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状态,是用沿图14的Ⅳ-Ⅳ线所得到的截面表示的说明图。图16是与图14同样的说明图, 表示调色剂卡盒50的第一闸门62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第一段部99相碰的状态。图17是与图15同样的说明图,表示与图16同样的状态。图18是从Y 轴方向负侧看的在调色剂卡盒50(闸门机构60)带有两固定爪部95及两固定解除爪部97的说明图,表示与图16及图17同样的状态。图19是与图14同样的说明图,表示调色剂卡盒50的固定解除片68将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两固定解除爪部97(固定解除爪97a)推入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内的状态。图20是与图14同样的说明图,表示调色剂卡盒50的排出口55和调色剂容器固定部 90(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调色剂补给口96a连接状态。图21是与图15同样的说明图,表示与图20同样的状态。图22是与图18同样的说明图,表示与图20 及图21同样的状态。
在图12中,为了便于理解,用第一闸门62,第二闸门63,以及排出口55表示闸门机构60,同时,用第二段部98,第一段部99,以及调色剂补给口96a表示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又,在图13中,为了便于理解,与图12相同,用第一闸门 62,第二闸门63,以及排出口55表示闸门机构60。
首先,如图12A中用箭头A3所示,使得调色剂卡盒50向着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朝安装方向(Z轴方向正侧)移动。这时,一边将调色剂卡盒50的一对导向壁部50d(参照图5等)插入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一对导向槽部91(参照图 10等)内,一边通过使得图示省略的其它导向机构互相对合,调色剂卡盒50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移动方向被限定为安装方向(Z轴方向正侧)(参照图14)。在该状态下,在闸门机构60中,第一闸门62为密封位置,因此,在排出口55周边,闸门密封件77与安装突出部61压接,密封该排出口55(参照图12A, 图13A,图14以及图15)。又,在闸门机构60中,第二闸门63为包覆位置,因此, 包含解除突起73的第一闸门62被第二闸门63遮蔽(参照图4,图14,以及图15 等)。再有,在第一闸门62中,固定片部72的本体部72b的两压接脚部分72c与设在下壁部50b的固定突起65的两被压接部65b在Z轴方向相碰(参照图8,图9 以及图14),因此,防止相对安装突出部61(调色剂卡盒50)的朝Z轴方向负侧的移动。接着,在第二闸门63中,两臂部81(各自的突出端81a)存在于第一闸门62的各侧壁部71的前端部(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的Z轴方向正侧,通过该两臂部81与各侧壁部71的前端部相接,抑制相对安装突出部61(调色剂卡盒50) 的朝Z轴方向负侧的移动(参照图14等)。
此后,如图12A中用箭头A4所示,若使得调色剂卡盒50向Z轴方向正侧移动,则闸门机构60的第二闸门63进入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第二接受凹部92 内,不久,第二闸门63(其平板部78的前端面78a)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第二段部98碰接(参照图12B,图14以及图15)。因此,限制第二闸门63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
此后,若使得调色剂卡盒50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则闸门机构60的第一闸门62进入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第一接受凹部94内,该第一闸门62与调色剂卡盒50一起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第二闸门63停留在第二段部98的限制位置 (参照图12C,图13B,图16以及图17)。即,在调色剂卡盒50中,第一闸门62设为密封位置状态,第二闸门63从包覆位置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参照图13B 等)。于是,第二闸门63的两臂部81的各自的突出端81a与第一闸门62的各侧壁部71相碰,该各突出端81a一边朝X轴方向外侧变位,一边沿Z轴方向延伸变形(参照图16等)。因此,各臂部81的挂片部分81b(其突出端(X轴方向外侧段部))与侧壁部80(其X轴方向外侧的壁面)相比朝X轴方向外侧变位(突出),进入与第二接受凹部92相通的一对固定槽部93(参照图16等)。
此后,如图12C中箭头A5所示,若使得调色剂卡盒50向Z轴方向正侧移动, 则闸门机构60的第一闸门62(其设置部74的前端面74a)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 90的第一段部99碰接(参照图12C,图16以及图17)。因此,限制第一闸门62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
在该状态下,通过第一闸门62和第二闸门63朝Z轴方向相对移动,第一闸门62的解除突起73和第二闸门63的解除操作突起79成为在Y轴方向对向的解除操作位置(参照图16以及图17)。因此,通过解除操作突起79朝Y轴方向正侧推压解除突起73,固定片部72的本体部72b变位直到解除姿势(参照图17)。在此,解除突起73和解除操作突起79在第一闸门62和第二闸门63朝Z轴方向相对移动的过程中,在Z轴方向碰接,解除突起73的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设为倾斜面79a,因此,防止互相挂住。由此,在第一闸门62中,固定片部72的本体部 72b的两压接脚部分72c与设在下壁部50b的固定突起65的两被压接部65b在Z 轴方向碰接的状态(参照图14及图15)被解消,该本体部72b(两压接脚部分 72c)与通道空间65c在Z轴方向对向,成为能相对安装突出部61(调色剂卡盒 50)朝Z轴方向负侧的移动。
又,在该状态下,通过调色剂卡盒50的安装突出部61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朝Z轴方向正侧的相对移动,该安装突出部61的两开放突起67(其前端面67a)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各固定爪部95的一端突起95a在Z轴方向碰接,通过将该一端突起95a朝Z轴方向正侧推压,两固定爪部95以回转轴部95c 为中心从初始回转姿势(参照图10)回转(参照图16及图18)。因此,各固定爪部95将一端突起95a以面靠在调色剂卡盒50的安装突出部61的两侧面,同时, 使得各自的另一端突起95b在设在调色剂卡盒50的第一闸门62的两侧壁部71进入(使其存在)固定壁部75的背侧(其被钩挂面75a的Z轴方向负侧)(参照图 16)。
此后,如图12C中箭头A5所示,若使得调色剂卡盒50向Z轴方向正侧移动, 则调色剂卡盒50(其安装突出部61)向补给口部96上前进,第一闸门62停留在第一段部99的限制位置,同时,第二闸门63停留在第二段部98的限制位置(参照图12D,图13C,以及图19)。即,在调色剂卡盒50中,第一闸门62和第二闸门 63维持解除操作位置状态,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参照图13C等)。这时,调色剂卡盒50的各侧壁部50c的固定解除片68的前侧倾斜边部68a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固定解除爪部97的各固定解除爪97a的后侧倾斜边部97d在Z轴方向碰接,在该状态下进一步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将各固定解除爪97a(其前端部 (前侧倾斜边部97c及后侧倾斜边部97d))压入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内(参照图19)。
此后,若使得调色剂卡盒50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则解除在排出口55周边第一闸门62的闸门密封件77与安装突出部61压接的状态(参照图17等),同时, 安装突出部61的下端面(Y轴方向负侧的面)和补给口部96的上端面(Y轴方向正侧的面)以面相接,且安装突出部61的排出口55与补给口部96的调色剂补给口96a在Y轴方向对向连接(参照图13C及图20至图22)。因此,在调色剂卡盒 50中,第一闸门62设为开放排出口55的开放位置,同时,第二闸门63成为相对第一闸门62维持解除操作位置的开放位置(参照图13C及图20至图22)。这时,在各臂部81,突出端81a附近的在X轴方向看的内侧的面靠在设于支承突起66 的基端部66a的倾斜壁面66c(参照图20等)。又,调色剂卡盒50的各侧壁部 50c的固定解除片68的前端处(前侧倾斜边部68a及后侧倾斜边部68b的棱线) 超过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各固定解除爪部97的固定解除爪97a的前端处 (前侧倾斜边部97c及后侧倾斜边部97d的棱线)后,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直到与该各固定解除爪97a(各固定解除爪部97)不干涉的位置(参照图20及图 22)。因此,各固定解除片68使得其后侧倾斜边部68b与各固定解除爪部97的固定解除爪97a的前侧倾斜边部97c在Z轴方向对向,将调色剂卡盒50能解除地固定在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参照图20及图22)。
这样,在排出口55和调色剂补给口96a连接状态(参照图21等)下,各固定爪部95的另一端突起95b进入在第一段部99的限制位置中设为开放位置的第一闸门62的两侧壁部71的固定壁部75的背侧(其被钩挂面75a的Z轴方向负侧)。又,在该排出口55和调色剂补给口96a连接状态(参照图21等)下,在第二段部98的限制位置中设为开放位置的第二闸门63的两臂部81的各挂片部分81b进入各固定槽部93(参照图20等)。
由此,成为调色剂卡盒50合适地安装在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结束调色剂卡盒50的安装动作。这样,若合适地安装调色剂卡盒50,则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中,能将从调色剂卡盒50的排出口55向外部排出的显影剂G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调色剂补给口96a导向内方(调色剂暂时储存部44)(参照图 3)。由此,从调色剂卡盒50排出的显影剂G供给到显影装置23内(参照图3)。
下面参照图23至图25,再加上图12和图13说明调色剂卡盒50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调色剂补给装置43)取出操作时的闸门机构60以及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动作。图23用于说明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取出调色剂卡盒50 的状态,用与图8同样的截面图表示调色剂卡盒50,同时,用与图10同样的正面图表示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表示调色剂卡盒50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 开始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两固定解除爪部97解除调色剂卡盒50的固定的状态。图24是与图23同样的说明图,表示使得调色剂卡盒50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两固定爪部95对第一闸门62的固定得到解除的状态。图25是与图23同样的说明图,表示使得调色剂卡盒50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各挂片部分81b和各固定槽部93对第二闸门63 的固定得到解除的状态。
在该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中,为了取出调色剂卡盒50,使得该调色剂卡盒50朝着与安装方向相反侧,即Z轴方向负侧移动,Z轴方向负侧成为取出方向。
首先,如图12D中用箭头A6所示,使得调色剂卡盒50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 90朝取出方向(Z轴方向负侧)移动。于是,调色剂卡盒50的各侧壁部50c的固定解除片68的后侧倾斜边部68b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各固定解除爪部97 的固定解除爪97a的前侧倾斜边部97c在Z轴方向碰接,在该状态下通过进一步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将各固定解除爪97a(其前端部(前侧倾斜边部97c及后侧倾斜边部97d))压入到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内(参照图23)。此后,通过使得调色剂卡盒50进一步朝取出方向(Z轴方向负侧)移动,各侧壁部50c的固定解除片68的前端处(前侧倾斜边部68a及后侧倾斜边部68b的棱线)超过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各固定解除爪部97的固定解除爪97a的前端处(前侧倾斜边部97c及后侧倾斜边部97d的棱线),移动到Z轴方向负侧直到与该各固定解除爪97a(各固定解除爪部97)不干涉的位置,能解除各固定解除片68和各固定解除爪部97的固定状态(参照图24等)。
又,若使得调色剂卡盒50在取出方向(Z轴方向负侧)移动,则安装突出部 61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解除排出口55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调色剂补给口96a在Y轴方向对向的状态(参照图23)。这时,在闸门机构60中,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各固定爪部95的另一端突起95b进入在第一闸门62的两侧壁部 71中固定壁部75的背侧(其被钩挂面75a的Z轴方向负侧),因此,该另一端突起95b与固定壁部75的被钩挂面75a在Z轴方向碰接,限制第一闸门62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又,在闸门机构60中,第二闸门63的两臂部81的各挂片部分81b进入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各固定槽部93,因此, 各挂片部分81b与各固定槽部93的固定壁面93a在Z轴方向碰接(干涉),限制第二闸门63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因此,在调色剂卡盒50中,第一闸门62在第一段部99的限制位置固定,且第二闸门63在第二段部98的限制位置固定,因此,防止与安装突出部61(调色剂卡盒50)一起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参照图12C以及图12D)。即,在调色剂卡盒50中,第一闸门62和第二闸门63维持解除操作位置状态,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参照图13B及图 13C)。
此后,若使得调色剂卡盒50向取出方向(Z轴方向负侧)移动,成为第一闸门62的闸门密封件77与调色剂卡盒50的安装突出部61的排出口55周边压接的状态,则第一闸门62设为密封位置,通过该闸门密封件77(参照图17等)密封排出口55(参照图12C,图13B及图24)。于是,在闸门机构60中,通过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各固定爪部95及第一段部99相对安装突出部61的位置设定, 调色剂卡盒50的安装突出部61的两开放突起67(其前端面67a)移动直到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各固定爪部95的一端突起95a的Z轴方向负侧(参照图24)。因此,解除安装突出部61(两开放突出部67)朝Z轴方向正侧推压一端突起95a 的状态,因此,两固定爪部95以回转轴部95c为中心回转成为初始回转姿势 (参照图24)。由此,解除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各固定爪部95的另一端突起 95b进入在第一闸门62的两侧壁部71中固定壁部75的背侧(其被钩挂面75a的 Z轴方向负侧)的状态,因此,第一闸门62能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这时,限制第二闸门63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保持在第二段部98的限制位置固定(参照图24)。
在此,所述两固定爪部95如上所述,通过使得一端突起以面靠在调色剂卡盒50的安装突出部61的两侧面,使得另一端突起95b进入(使其存在)到在设在调色剂卡盒50的第一闸门62的两侧壁部71中,固定壁部75的背侧(其被钩挂面75a的Z轴方向负侧)。又,该安装突出部61如上所述,通过调色剂卡盒 50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直到在第一段部99的限制位置固定的第一闸门62成为密封位置,使得两开放突起67(其前端面67a)移动到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各固定爪部95的一端突起95a的Z轴方向负侧。由此, 在第一闸门62成为密封位置之前,安装突出部61使得两侧面以面靠在各固定爪部95的一端突起95a,防止该两固定爪部95朝初始回转姿势回转。因此,在闸门机构60中,在第一闸门62成为调色剂卡盒50的密封位置之前,用两固定爪部95将第一闸门62固定在第一段部99的限制位置。换言之,在闸门机构60 中,在第一闸门62成为密封位置之前,防止解除该第一闸门62的在第一段部 99的限制位置的固定。由此,在调色剂卡盒50中,当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 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时,第一闸门62可靠地设在密封位置,通过闸门密封件77 可靠地密封安装突出部61的排出口55。
此后,如图12C中箭头A7所示,若使得调色剂卡盒50向取出方向(Z轴方向负侧)移动,则闸门机构60的第一闸门62和调色剂卡盒50一起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第二闸门63停留在第二段部98的限制位置(参照图12B及图12C)。即, 在调色剂卡盒50中,第一闸门62保持设为密封位置状态,第二闸门63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参照图13A及图13B)。于是,通过第一闸门62和第二闸门63的Z 轴方向的相对移动,解除第一闸门62的解除突起73和第二闸门63的解除操作突起79在Y轴方向对向的解除操作位置(参照图24等),固定片部72的本体部72b因弹性力回复到原位置,即,固定姿势(参照图15等),成为固定片部72的本体部72b的两压接脚部分72c与设在下壁部50b的固定突起65的两被压接部 65b在Z轴方向碰接的状态(参照图8,图9,图14及图24等)。因此,第一闸门62 是用闸门密封件77密封排出口55的密封位置,使得固定片部72的本体部72b 的两压接脚部分72c与下壁部50b的固定突起65的两被压接部65b在Z轴方向碰接,设为防止相对调色剂卡盒50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的状态。
此后,若使得调色剂卡盒50向取出方向(Z轴方向负侧)移动,则闸门机构 60的第一闸门62进入第二闸门63的两臂部81之间,解除该两臂部81的各自突出端81a与第一闸门62的各侧壁部71碰接的状态(参照图25)。因此,第二闸门 63的两臂部81的各自突出端81a能朝X轴方向内侧移动,因此,成为初始弯曲状态,解除挂片部分81b进入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各固定槽部93的状态,因此,第二闸门63能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参照图 25)。这时,第二闸门63使得平板部78存在于设在固定片部72的解除突起73 的Y轴方向负侧,成为防止解除突起73暴露到调色剂卡盒50(其下壁部50b)的外方的包覆位置(参照图12B,图13A及图25)。
此后,如图12B中箭头A8所示,使得调色剂卡盒50向取出方向(Z轴方向负侧)移动,能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取出(参照图12A)。这时,在闸门机构60 中,第一闸门62为密封位置,因此,在排出口55周边将闸门密封件77压接在安装突出部61,密封该排出口55(参照图12A,图13A,图15及图25)。又,在闸门机构60中,第二闸门63为包覆位置,因此,用第二闸门63遮蔽包含解除突起73的第一闸门62(参照图4,图15,及图25等)。因此,调色剂卡盒50成为与安装到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调色剂补给装置43)前相同的通过闸门机构60密封排出口55的状态(参照图4等)。通过上述动作,结束调色剂卡盒50的取出动作。
在作为本发明涉及的粉体收纳容器的调色剂卡盒50Y、50C、50M、50BK 中,用包覆位置的第二闸门63遮蔽密封排出口55的密封位置的第一闸门62的解除突起73,能防止误操作而接触接触突起73,能防止误操作推压接触突起 73。因此,能防止第一闸门62从密封位置向开放位置移动,能防止排出口55 因误操作而开放。
又,在调色剂卡盒50Y、50C、50M、50BK中,通过使得第二闸门63从包覆位置向解除操作位置移动,能用该第二闸门63的解除操作突起79推压第一闸门62的解除突起73,解除第一闸门62在密封位置的固定,因此,不会损害作为闸门机构60的对排出口55的开闭功能。
再有,在调色剂卡盒50Y、50C、50M、50BK中,第二闸门63遮蔽包含解除突起73的密封位置的第一闸门62整体,因此,当第一闸门62从开放位置向密封位置移动密封排出口55时,即使显影剂G附着在该第一闸门62场合,也能防止与显影剂G接触,能提高使用便利性。
在调色剂卡盒50Y、50C、50M、50BK中,第二闸门63呈平板状,因此,不容易使得该第二闸门63从包覆位置移动到解除操作位置,因此,能更有效地防止因误操作而开放排出口55。
在调色剂卡盒50Y、50C、50M、50BK中,两臂部81(各自的突出端部81a) 存在于第一闸门62的各侧壁部71的前端部(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的Z轴方向正侧,通过该两臂部81与各侧壁部71的前端部碰接,抑制第二闸门63相对安装突出部61(调色剂卡盒50)的朝Z轴方向负侧的移动,因此,不容易使得该第二闸门63从包覆位置移动到解除操作位置,因此,能更有效地防止因误操作而开放排出口55。
在调色剂卡盒50Y、50C、50M、50BK中,通过第一闸门62相对第二闸门63 的朝Z轴方向正侧的移动,突出端81a与第一闸门62的各侧壁部71碰接,两臂部81变形,使得设在该两臂部81的挂片部分81b变位(突出)到在X轴方向看的侧壁部80(在X轴方向看的位置与其相等的两臂部81)的外侧,因此,通过第二闸门63从包覆位置向解除操作位置移动,能防止第二闸门63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朝Z轴方向负侧的移动。
在调色剂卡盒50Y、50C、50M、50BK中,利用第一闸门62(其各侧壁部71) 实行第二闸门63的两臂部81的变形及其解除,因此,能更简单地构成闸门机构60。
在调色剂卡盒50Y、50C、50M、50BK中,将第一闸门62的可移动的方向以及第二闸门63的可移动的方向设为与安装方向一致(互相平行),因此,伴随朝安装方向移动,能容易地使得第一闸门62和第二闸门63移动。
在调色剂卡盒50Y、50C、50M、50BK中,在安装方向的前方侧的前端面50a 的下部,使得两开放突起67的前端面67a存在于设有运送螺旋56的遮蔽开口部59的下方,在其下方存在第一闸门62的设置部74的前端面74a,在其下方存在第二闸门63的平板部78的前端面78a,因此,仅仅在不同的高度位置设置与安装方向正交的面(第一段部99以及第二段部98),伴随朝安装方向的移动, 使得第一闸门62和第二闸门63移动。
在调色剂卡盒50Y、50C、50M、50BK中,第一闸门62的解除突起73的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设为倾斜面73a,同时,第二闸门63的解除操作突起79的Z轴方向负侧的端部设为倾斜面79a,因此,当第二闸门63从包覆位置向解除操作位置移动时,能防止解除突起73和解除操作突起79互相挂住。
在调色剂卡盒50Y、50C、50M、50BK中,第二闸门63的两侧壁部80的Y 轴方向正侧的端部设为倾斜面80b,因此,使得该倾斜面80b从Y轴方向负侧靠在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的一对支承突起66的平板部66b,通过将第二闸门63朝Y轴方向正侧推压,能安装在下壁部50b(其一对支承突起66)。
在调色剂卡盒50Y、50C、50M、50BK中,若成为闸门机构60开放排出口55 的状态,则在第二闸门63的两臂部81中,突出端81a附近的在X轴方向看的内侧的面,靠在设在支承突起66的基端部66a的倾斜壁面66c,因此,一边维持使得各挂片部分81b进入各固定槽部93的状态,一边防止两臂部81惯于伸长状态(不从伸长状态回到初始状态)。
在调色剂卡盒50Y、50C、50M、50BK中,若成为闸门机构60开放排出口55 的状态,则在第二闸门63的两臂部81中,突出端81a附近的在X轴方向看的内侧的面,靠在设在支承突起66的基端部66a的倾斜壁面66c,因此,能使得两臂部81稳定,维持使得各挂片部分81b进入各固定槽部93的状态。
在调色剂卡盒50Y、50C、50M、50BK中,具备抑制第二闸门63的两臂部81 从第二闸门63的包覆位置向解除操作位置移动的功能,以及防止第二闸门63 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朝Z轴方向负侧的移动,因此,能将第二闸门63设为简单的构成。
在调色剂卡盒50Y、50C、50M、50BK中,整体设为呈箱状,设想搬运时从下侧支承下壁部50b,因此,能使得设有闸门机构60更有效。
在作为本发明涉及的粉体补给装置的调色剂补给装置43中,在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中,第二接受凹部92接受第二闸门63,第一接受凹部94接受第一闸门62,使得在第二接受凹部92和第一接受凹部94形成的第二段部98在调色剂卡盒50的安装方向与第二闸门63(其平板部78的前端面78a)碰接,因此,仅仅使得调色剂卡盒50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调色剂补给装置43)朝着安装方向移动,能使得第二闸门63从包覆位置向解除操作位置移动。
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中,若第一闸门62进入第一接受凹部94,则能使得第一闸门62相对由第二段部98设定限制位置的第二闸门63朝着Z轴方向正侧移动,因此,在第一闸门62(其各侧壁部71)使得第二闸门63的两臂部81变形, 能使得设在该两臂部81的挂片部分81b变位(突出)到在X轴方向看的侧壁部 80(在X轴方向看的位置与其相等的两臂部81)的外侧,能使得该各挂片部分 81b进入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各固定槽部93。因此,能防止在第二段部98 的限制位置的第二闸门63朝Z轴方向负侧的移动。
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中,在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中,第一接受凹部94接受第一闸门62,补给口部96设有调色剂补给口96a,使得在第一接受凹部94和补给口部96形成的第一段部99在调色剂卡盒50的安装方向与第一闸门62(其设置部74的前端面74a)碰接,因此,仅仅使得调色剂卡盒50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调色剂补给装置43)朝着安装方向移动,能使得第一闸门62从密封位置向开放位置移动。
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中,若第一闸门62(其设置部74的前端面74a)前进直到与第一段部99碰接的位置,则由第二段部98设定限制位置的第二闸门63 相对第一闸门62从包覆位置向解除操作位置移动,因此,能使得第一闸门62 相对调色剂卡盒50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因此,当调色剂卡盒50朝着安装方向移动时,第一闸门62能停留在第一段部99的限制位置。
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中,若第一闸门62(其设置部74的前端面74a)前进直到与第一段部99碰接的位置,则调色剂卡盒50的安装突出部61的两开放突起67(其前端面67a)朝Z轴方向正侧推压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各固定爪部 95的一端突起95a,使得各固定爪部95回转,能使得各自的另一端突起95b进入设在调色剂卡盒50的第一闸门62的两侧壁部71的固定壁部75的背侧(其被钩挂面75a的Z轴方向负侧)。因此,能防止在第一段部99的限制位置的第一闸门62朝Z轴方向负侧的移动。
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中,用调色剂卡盒50的安装突出部61的两开放突起 67(其前端面67a)和各固定爪部95防止第一闸门62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因此, 通过设在安装突出部61的排出口55相对在第一段部99的限制位置的第一闸门62,成为安装前的位置(密封位置),能使得该第一闸门62从第一段部99的限制位置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因此,仅仅使得调色剂卡盒50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朝着取出方向移动,能将第一闸门62设为安装前的位置(密封位置)。
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中,用两臂部81的挂片部分81b和各固定槽部93(其固定壁面93a)防止第二闸门63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因此,通过第一闸门62进入第二闸门63内,能使得该第二闸门63从第二段部98的限制位置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因此,仅仅使得调色剂卡盒50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朝着取出方向移动,能将第二闸门63设为安装前的位置(包覆位置)。
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中,在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中,在安装方向(从Z轴方向负侧向正侧)看,第二段部98设在前,同时,从其隔开间隔设置第一段部 99,因此,仅仅使得调色剂卡盒50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调色剂补给装置 43)朝着安装方向移动,能使得第二闸门63从包覆位置向解除操作位置移动, 能使得第一闸门62相对调色剂卡盒50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后,使得第一闸门 62从密封位置移动到开放位置,能开放排出口55。
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中,在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中,在安装方向(从Z轴方向负侧向正侧)看,第二段部98设在前,同时,从其隔开间隔设置第一段部 99,因此,仅仅使得调色剂卡盒50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调色剂补给装置43)朝着取出方向(从Z轴方向正侧向负侧)移动,能使得第一闸门62从开放位置向密封位置移动,密封排出口55后,使得第二闸门63从解除操作位置移动到包覆位置,用该第二闸门63遮覆包含解除突起73的第一闸门62。
因此,在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1的作为粉体收纳容器的调色剂卡盒50Y、 50C、50M、50BK中,能抑制误操作而开放作为粉体排出口的排出口55。
[实施例2]
下面,参照图26至图45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涉及的调色剂卡盒502(502Y、 502C、502M、502BK),以及可安装其的图像形成装置102(其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该实施例2的调色剂卡盒502、可安装其的图像形成装置102、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02的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调色剂卡盒50、图像形成装置10、以及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构成不同。该实施例2的调色剂卡盒502、图像形成装置102、以及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的调色剂卡盒50、图像形成装置10、以及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相同,因此,在相同构成处标以相同符号,详细说明省略。
图26是表示从上面侧且前面(Z轴方向正的面)侧看实施例2的调色剂卡盒502状态的立体图。图27是表示从上面侧且前面、在左右方向与图26不同侧看调色剂卡盒502状态的立体图。图28是表示从底面侧、且前面(Z轴方向正的面)侧看调色剂卡盒502状态的立体图。图29是表示从前面侧看调色剂卡盒502状态的正面图。图30是沿着图29所示Ⅴ-Ⅴ线(包含Ⅴ-Ⅴ线以及Z轴方向的面)局部剖切从上面侧且前面看到的调色剂卡盒502的立体图。图31是用于说明搅拌部件52的连接处522a的构成的说明图,其中,图31A系从前面(Z轴方向正侧的面)侧用立体图表示,图31B系从侧方(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侧用侧面图表示,图31C用沿着图31A的Ⅵ-Ⅵ线所得到的截面表示。
图32是用于说明搅拌部件52的连接处522a和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搅拌驱动联轴器301的构成及其作用的说明图,其中,图32A模式地表示从与Z轴正交方向看搅拌驱动联轴器301和连接处522a的状态,图32B模式地表示从图 32A所示箭头A9看搅拌驱动联轴器301的钩挂突起部301a和连接处522a的钩挂突起部522b的状态,图32C表示通过钩挂突起部301a的倾斜面301c和钩挂突起部522b的倾斜面522d的导向作用相对移动的状态,图32D表示搅拌驱动联轴器301和连接处522a连接的状态,图32E表示在一对钩挂突起部522b的突出端部522c设有倾斜面522f,同时,在一对钩挂突起部301a的突出端部301b 设有倾斜面301d,与图32C同样相对移动的状态。图33是表示从上面侧、且背面(Z轴方向负侧的面)侧看调色剂卡盒502状态的立体图。图34是表示从上面侧且背面、在左右方向与图33不同侧看调色剂卡盒502状态的立体图。图35 是局部放大调色剂卡盒502的底面表示的立体图。图36是用于说明调色剂卡盒502的闸门机构602的第一闸门622构成的说明图。图37是用于说明闸门机构602的第二闸门632构成的说明图,其中,图37A用正面图表示从上面侧看的状态,图37B用立体图表示从上面侧、安装方向后侧(Z轴方向负侧)看的状态, 图37C用立体图表示从上面侧、安装方向前侧看的状态。
图38是表示第一闸门622及第二闸门632组装在收纳部51(调色剂卡盒 502)底面构成的闸门机构602的状态的与图8同样的说明图。图39是用沿图38 的Ⅶ-Ⅶ线所得到的(沿包含Ⅶ-Ⅶ线的Y-Z平面)截面表示的说明图。图40是表示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立体图。图41是表示从上侧(Y轴方向正侧)看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状态的正面图。图42是模式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2的构成的说明图。图43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2的容器收纳部220和调色剂卡盒502的关系性的说明图,其中,图43A表示调色剂卡盒502向图像形成装置102的容器收纳部220插入状态,图43B表示调色剂卡盒 502安装到容器收纳部220的状态。图44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2的容器收纳部220(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构成的立体图。图45是用于说明调色剂卡盒 502的侧壁部50c的抑制导轨209和容器收纳部220的抑制导轨221的作用的说明图,其中,图45A表示抑制导轨209和抑制导轨221在Z轴方向对向的状态,图 45B表示抑制导轨209与抑制导轨221接触的状态,图45C表示抑制导轨209和抑制导轨221在Y轴方向重叠的状态。
在图30中,省略收纳部51(调色剂卡盒502)的内方构成以及搅拌部件52 的连接处522a以外处。又,在图42中,简单化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2中的显影装置23、调色剂补给装置43、容器收纳部220、以及收纳在其中的各调色剂卡盒502(502Y、502C、502M、502BK)的构成,同时省略除此以外的构成。再有,在图43中,为了便于理解,强调容器收纳部220的各部分以及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各部分,并不一定与实施构成及其它附图一致。
调色剂卡盒502如图26至图29所示,整体呈箱状。在该调色剂卡盒502中, 与实施例1的调色剂卡盒50相同,设有收纳部51(参照图30等)。在调色剂卡盒 502(其收纳部51)中,在其前端面50a(前端面(Z轴方向正侧的面))设有电子基板572和连接开口部582,除此之外,还设有第一基准孔201,第二基准孔 202,以及供气/排气部203。
电子基板572基本上与实施例1的电子基板57相同,外方由基板罩572a覆盖。该电子基板572在基板罩572a的内方,设为能沿X-Y平面移动。在电子基板572,在中央设有定位孔572b。该定位孔572b能使得设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 的后述容器收纳部220(参照图44等)的定位突起朝Z轴方向插入,其设为若该定位突起插入则在沿X-Y平面的方向互相嵌合的大小尺寸。在电子基板572, 若该定位突起嵌合到定位孔572b,则相对设在后述的容器收纳部220(参照图 44)(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通信基板的位置合适。所谓合适位置是指设在该通信基板的接触端子与电子基板572(其接触端子)合适接触的状态。所谓合适接触是指通过双方的接触端子,在通信基板和电子基板572之间的通信即信息(数据)的交换或存取能合适地进行的状态。因此,在电子基板572,通过该定位突起嵌合到定位孔572b,通过设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通信基板,与图像形成装置102(参照图42等)(其控制部)之间,能通过通信发送/接收信息。该定位突起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中,将与第一基准孔201对应设置的后述第一基准定位突起作为基准,设定位置关系,若调色剂卡盒502合适地安装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则能将电子基板572设为合适的位置。因此,电子基板 572(其定位孔572b)以第一基准孔201为基准设定调色剂卡盒502(其前端面 50a(前端面(Z轴方向正侧的面)))的位置关系。该电子基板572和通信基板的结构(基板罩572a和定位孔572b)在实施例1的调色剂卡盒50及图像形成装置 10的调色剂补给装置43中,可以代替其电子基板57和天线基板设置。同样, 也可以将实施例1的电子基板57和天线基板,在实施例2的调色剂卡盒502和图像形成装置102的调色剂补给装置43(容器收纳部220)中,代替其电子基板 572和通信基板设置。
连接开口部582与实施例1的连接开口部58相同,使得设在收纳部51内方的搅拌部件52的连接处522a从收纳部51前面(Z轴方向正侧的面)露出。关于该连接处522a的构成将在后文说明。在该连接开口部582,设有保护壁部582a, 围住使得该连接处522a能露出的开口处。该保护壁部582a从调色剂卡盒 502(其收纳部51)的前面朝Z轴方向正侧突出形成,在与Z轴正交的方向,围住从连接开口部582露出的连接处522a。因此,在连接开口部582,通过保护壁部 582a能防止从与Z轴正交的方向与搅拌部件52的连接处522a接触,能保护该连接处522a。该连接开口部582(设在那里的搅拌部件52的连接处522a)以第一基准孔201为基准设定调色剂卡盒502(其前端面50a(前端面(Z轴方向正侧的面)))的位置关系。该连接开口部582的保护壁部582a的构成及效果从图4 等也可知,即使实施例1的连接开口部58也相同。
第一基准孔201在调色剂卡盒502(其收纳部51)的前面,形成朝Z轴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状的第一基准壁部201a的内方。该第一基准壁部201a如图30 所示,从形成调色剂卡盒502(其收纳部51)前面的前壁部朝Z轴方向正侧突出, 同时,从该前壁部朝Z轴方向负侧(收纳部51的内方)突出。并且,在第一基准壁部201a,朝Z轴方向延伸的内方空间,若在与Z轴正交的截面看呈圆形状(参照图29等)。因此,第一基准孔201若在与Z轴正交的截面看设为圆形状,朝Z 轴方向延伸。
又,第一基准壁部201a在收纳部51的内方,与收纳部51即调色剂卡盒502 的内侧面连续。并且,在第一基准壁部201a中,存在于收纳部51内方的地方, 涉及在Z轴方向看的全域,与调色剂卡盒502(收纳部51)的内侧面连续。并且, 在第一基准壁部201a,在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设有倾斜面部分201b。该倾斜面部分201b设为倾斜,随着向着Z轴方向正侧,内方的空间即第一基准孔201的内径尺寸变大。
该第一基准孔201设为能使得设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后述容器收纳部 220(参照图44)的第一基准定位突起朝Z轴方向插入。该第一基准定位突起呈朝Z轴方向延伸的长圆柱状,设为若插入第一基准孔201则在沿X-Y平面的方向互相嵌合的大小尺寸。因此,在调色剂卡盒502,通过第一基准定位突起嵌合到朝Z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基准孔201,能使得自身设定的Z轴方向与调色剂补给装置43(后述容器收纳部220(参照图44))的Z轴方向一致。在该第一基准孔201,在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设有倾斜面部分201b,因此,当调色剂卡盒502 向后述的容器收纳部220(调色剂补给装置43)安装时,容易接受第一基准定位突起。
第二基准孔202如图26至图30所示,在调色剂卡盒502(其收纳部51)的前面,形成朝Z轴方向延伸的圆筒形状的第二基准壁部202a的内方。该第二基准壁部202a设在在左右方向看与第一基准孔201的第一基准壁部201a的相反侧。第二基准壁部202a如图30所示,从调色剂卡盒502(其收纳部51)的前壁部朝Z轴方向正侧突出,同时,从该前壁部朝Z轴方向负侧(收纳部51的内方)突出。并且,在第二基准壁部202a,设为长孔,在与Z轴正交的截面看朝Z轴方向延伸的的内方空间,直线Ls连接其中心位置和第一基准孔201的第一基准壁部201a的中心位置(参照图29),直线Ls方向设为长孔长径方向,直线Ls方向的长孔两端设为半圆形状。因此,第二基准孔202若在与Z轴正交的截面看, 设为直线Ls方向为长径的长孔。
又,第二基准壁部202a在收纳部51的内方,在左右方向看,为第一基准壁部201a的相反侧,与收纳部51即调色剂卡盒502的内侧面连续。并且,在第二基准壁部202a中,存在于收纳部51内方的地方,涉及在Z轴方向看的全域, 与调色剂卡盒502(收纳部51)的内侧面连续。并且,在第二基准壁部202a,在Z 轴方向正侧的端部设有倾斜面部分202b。该倾斜面部分202b设为倾斜,随着向着Z轴方向正侧,内方的空间即第二基准孔202的内径尺寸变大。
该第二基准孔202设为能使得设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后述容器收纳部 220(参照图44)的第二基准定位突起朝Z轴方向插入。该第二基准定位突起呈朝Z轴方向延伸的长圆柱状,设为若插入第二基准孔202则在一边沿X-Y平面一边与直线Ls(参照图29)正交的方向互相嵌合的大小尺寸。换言之,第二基准定位突起在插入第二基准孔202的状态下,在该第二基准孔202内能朝直线 Ls(参照图29)移动。因此,在第二基准孔202,能吸收第一基准孔201和第二基准孔202的间隔相对后述的容器收纳部220(参照图44)的第一基准定位突起和第二基准定位突起的间隔差异,接受该第二基准定位突起。因此,在调色剂卡盒502,通过第一基准定位突起嵌合到第一基准孔201,且第二基准定位突起嵌合到第二基准孔202,能相对调色剂补给装置43(后述容器收纳部220(参照图44))取一定的姿势。在该第二基准孔202,在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设有倾斜面部分202b,因此,当调色剂卡盒502向后述的容器收纳部220(调色剂补给装置43)安装时,容易接受第二基准定位突起。
该第一基准孔201及第二基准孔202的构成能适用于实施例1的调色剂卡盒50。第一基准孔201及第二基准孔202的构成如果能使得调色剂卡盒502相对后述的容器收纳部220(调色剂补给装置43)设为一定的姿势,即使互相位置不同者(例如互相设为逆位置)也行,即使第二基准孔202不设为长孔也行, 并不局限于实施例2。
供气/排气部203如图26至图29所示,在调色剂卡盒502(其收纳部51)的前面,设在上端(Y轴方向正侧的端部)附近。该供气/排气部203包括贯通调色剂卡盒502(其收纳部51)前壁部的供气/排气孔203a,以及设在其Z轴方向正侧端部的过滤器203b。该供气/排气孔203a在显影剂G充分收纳(充填)在调色剂卡盒502的收纳部51的状态(例如产品出厂时),设在不因该显影剂G而堵塞的位置,换言之,设在不被收纳(充填)的显影剂G埋没的位置。作为该不堵塞的位置,将调色剂卡盒502的Y轴方向正侧朝着铅垂方向上侧作为前提。过滤器203b一方面阻止收纳在收纳部51的显影剂G通过,一方面允许空气通过。因此,在供气/排气部203中,一方面防止显影剂G泄漏,一方面能向收纳部51供给空气,以及排出收纳部51空气。供气/排气孔203a(供气/排气部203)只要设在不因充分收纳(充填)的显影剂G而堵塞的位置,既可以设在调色剂卡盒502 的上面,也可以设在其它处,并不局限于实施例2。
在该收纳部51的底部,与实施例1的收纳部51相同,设有与排出通道 54(参照图3和图9)连续的遮蔽开口部592。该遮蔽开口部592与实施例1的遮蔽开口部59相同,能使得可回转地配设在排出通道54内的运送螺旋56的连接处562a从收纳部51的前面(Z轴方向正侧的面)露出。又,遮蔽开口部592与实施例1的遮蔽开口部59相同,能用檐处592a遮蔽该连接处562a的上方。该檐处 592a在左右方向看,一方的端部(正面看图28为左侧)被切去。因此,在遮蔽开口部592,能通过檐处592a,防止与Z轴正交方向上方以及在左右方向看,从另一方与运送螺旋56的连接处562a接触,能保护该连接处562a。该遮蔽开口部 592(设在那里的运送螺旋56的连接处562a)以第一基准孔201为基准,设定调色剂卡盒502(其前端面50a(前端面(Z轴方向正侧的面)))的位置关系。又, 在遮蔽开口部592,切去檐处592a的一方的端部,因此,当调色剂卡盒502向后述的容器收纳部220(调色剂补给装置43,参照图44)安装时,能使得设在该容器收纳部220的驱动源(后述的搅拌驱动联轴器301等,参照图32)的齿轮列存在(配设)于运送螺旋56的连接处562a的附近位置。换言之,在檐处592a,通过切去一方的端部,能提高容器收纳部220(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驱动源的齿轮列的配置自由度。
该连接处562a在实施例2中,与搅拌部件52的连接处522a构成相同。因此, 在以下说明中,说明连接处522a的构成及作用,关于连接处562a的构成及作用省略。该连接处522a(连接处562a)如图31及图32所示,包括一对钩挂突起部522b。该两钩挂突起部522b以搅拌部件52的轴线为中心成对设置,Z轴方向正侧的突出端部522c随着互相靠近,朝Z轴方向负侧倾斜变位。在该各突出端部522c,设有以搅拌部件52的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看成对的倾斜面522d。该两倾斜面522d在上述周向看,设为随着对应的突出端部522c朝外侧,朝Z轴方向负侧变位的倾斜面。
该连接处522a与设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后述容器收纳部220(参照图 22)的搅拌驱动联轴器301连接(参照图32D)。该搅拌驱动联轴器301设在后述的容器收纳部220(调色剂补给装置43),与运送螺旋56的连接处562a连接的运送驱动联轴器构成相同。该搅拌驱动联轴器301如图32A所示,与连接处 522a相同,包括以搅拌驱动联轴器301的中心轴线Ca(相当于搅拌部件52的轴线)为中心成对设置的钩挂突起部301a。搅拌驱动联轴器301在后述的容器收纳部220(调色剂补给装置43)中,以中心轴线Ca作为回转中心被驱动回转,即,通过从回转驱动机构传递驱动力,能使得两钩挂突起部301a绕中心轴线Ca回转移动。又,搅拌驱动联轴器301在容器收纳部220(调色剂补给装置43)中, 当不被驱动回转场合,设为以中心轴线Ca为回转中心的朝回转方向的空转, 因此,在搅拌驱动联轴器301,通过作用来自外方的力,即使稍稍也能回转(两钩挂突起部301a的回转移动)。
该两钩挂突起部301a随着Z轴方向正侧的突出端部301b互相靠近,朝Z轴方向负侧倾斜变位。因此,若搅拌部件52的轴线与中心轴线Ca一致,搅拌驱动联轴器301与连接处522a对向,则两钩挂突起部301a的突出端部301b与该一对钩挂突起部522b的突出端部522c在中心轴线Ca方向平行排列。若从该状态,搅拌驱动联轴器301和连接处522a接近,突出端部301b和突出端部522c 接触,则通过一对突出端部301b和一对突出端部522c的导向作用,作用将两钩挂突起部301a导向两钩挂突起部522b内侧的力。因此,即使两钩挂突起部 301a(其突出端部301b)和两钩挂突起部522b(其突出端部522c)如上那样接触场合,也能防止在搅拌驱动联轴器301和连接处522a之间,作用使得中心轴线Ca和搅拌部件52的轴线错开的力。
在该各突出端部301b如图32B所示,设有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在周向 (回转方向)看成对的倾斜面301c。该两倾斜面301c设为倾斜面,在上述周向看,随着对应的突出端部301b朝外侧,朝Z轴方向正侧变位,在实施例2中,与两钩挂突起部522b的突出端部522c的两倾斜面522d设为相等倾斜。因此,如上所述,若中心轴线Ca和搅拌部件52的轴线一致,搅拌驱动联轴器301的突出端部301b和连接处522a的突出端部522c接触(参照图32C),则突出端部 301b的在周向(回转方向)看的一方的倾斜面301c和突出端部522c的在周向 (回转方向)看的另一方的倾斜面522d接触。在此,在搅拌驱动联轴器301中, 当如上所述不被驱动回转场合,能以中心轴线Ca作为回转中心回转。因此, 若搅拌驱动联轴器301和连接处522a进一步接近,则通过倾斜面301c和倾斜面522d的导向作用,搅拌驱动联轴器301相对连接处522a一边回转一边接近 (参照箭头A10),能防止搅拌驱动联轴器301的突出端部301b和连接处522a的突出端部522c相碰状态。由此,搅拌驱动联轴器301和连接处522a如图32D 所示,在以中心轴线Ca为中心的周向(回转方向)看,能设为一对钩挂突起部 301a和一对钩挂突起部522b互相交替存在的位置关系。在该状态下,若在容器收纳部220(调色剂补给装置43)驱动搅拌驱动联轴器301回转,则各钩挂突起部301a朝回转方向推压对应的钩挂突起部522b,驱动调色剂卡盒502的搅拌部件52回转。因此,若一对钩挂突起部301a和一对钩挂突起部522b设为如上所述在周向看互相交替存在的位置关系,则搅拌驱动联轴器301和连接处 522a被连接。
在该调色剂卡盒502的上面(Y轴方向正侧的面)如图26,图27,图33,以及图34所示,设有充填部204以及压片部205。该充填部204构成为在贯通规定调色剂卡盒502上面的上壁部通向收纳部51的充填口设有盖204a。在充填部204 中,从充填口向收纳部51充电(收纳)显影剂G。并且,在充填部204中,通过用盖204a密封充填口,防止显影剂G泄漏。
压片部205在调色剂卡盒502的上面,背面(Z轴方向负侧的面)侧的附近, 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看的外侧的附近位置,成对设置。该两压片部205从调色剂卡盒502的上面向Y轴方向正侧突出设置,随着朝Z轴方向负侧,朝Y轴方向正侧的突出量逐渐增加。
又,在调色剂卡盒502的背面(Z轴方向负侧的面),如图33及图34所示,设有握持部206。该握持部206包括握持凹部206a以及覆盖该握持凹部206a上方的握持壁部206b,背面壁部规定调色剂卡盒502的背面(后端部),所述握持凹部206a使得背面壁部中央局部朝Z轴方向正侧凹下形成。该握持壁部206b设有格子状的肋部206c,确保刚性。在该握持部206通过插入握持凹部206a的手握持所述握持壁部206b,能容易地拿起调色剂卡盒502。
在调色剂卡盒502的下壁部50b,如图35所示,在排出口55周边,局部朝Y 轴方向负侧突出,设有呈长方体形状的安装突出部61。在该安装突出部61与实施例1相同,构成设有能沿着Z轴方向滑动移动的第一闸门622及第二闸门 632的闸门机构602(参照图38等)。在该安装突出部61,形成使得在X轴方向看的两侧端面一边朝X轴方向凹下,一边朝Z轴方向延伸的一对导向槽64。因此, 在安装突出部61,通过设有一对导向槽64,形成从该导向槽64朝X轴方向相对突出的一对片部64a。换言之,该一对片部64a在安装突出部61规定一对导向槽64。
在设有该安装突出部61的下壁部50b,与实施例1相同,设有一对固定突起65,一对支承突起66,以及一对开放突起67。此外,在下壁部50b,设有接触板状部207和非互换突起208(参照图29等)。该两固定突起65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包括基端部65a以及被压接部65b,在下壁部50b和被压接部65b之间规定通道空间65c。又,两支承突起66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包括基端部66a以及平板部66b,该一对基端部66a的端部设为倾斜壁面66c。在该两支承突起66, 设有平板部66b的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局部朝Y轴方向正侧突出的防脱突起 66d。两开放突起67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设在安装突出部61的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向着Z轴方向正侧突出,该Z轴方向正侧的前端面67a设为存在于同一 X-Y平面上的平坦面。该两开放突起67在安装突出部61设在一对导向槽64的上方(Y轴方向正侧)。
接触板状部207如图28及图29所示,从下壁部50b朝与该下壁部50b规定的曲面正交方向突出形成,呈朝Z轴方向延伸的长板状。该接触板状部207能在后述的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容器收纳部220的设置面部224(参照图44)上滑动。又,接触板状部207设为以下高度尺寸(突出量)及位置:在与该设置面部224接触状态(滑动状态)中,能防止调色剂卡盒502的下壁部50b与该设置面部224接触。
非互换突起208呈从下壁部50b朝下方(Y轴方向负侧)突出形成的板状。该非互换突起208在后述的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容器收纳部220(参照图44) 中,防止调色剂卡盒502向与自身收纳(充填)的显影剂G(调色剂T)不同色对应的容器收纳部220(其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安装。非互换突起208根据自身设有的收纳(充填)在调色剂卡盒502的显影剂G(调色剂T)的色,设为位置及个数不同,在图示例(参照图29等)中,左右各二个合计四个。该非互换突起 208的位置及个数与在后述的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各容器收纳部220根据对应色设置的非互换槽225(参照图44)的位置及个数一致。因此,在调色剂卡盒 502(502Y、502C、502M、502BK)中,通过非互换突起208和非互换槽225(参照图44)的协同,能安装到与自身收纳(充填)的显影剂G(调色剂T)一致色对应的容器收纳部220(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同时,防止安装到与不同色对应的各容器收纳部220(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即所谓误安装。
该非互换突起208在左右方向看夹着安装突出部61的两侧,设在由后述的侧壁部50c,导向壁部50d,以及底壁部50f围住的位置。换言之,在非互换突起208,若沿着X-Y平面方向看,下壁部50b存在于上方,侧壁部50c存在于左右方向的外方,导向壁部50d存在于左右方向的内方,且底壁部50f存在于下方。并且,在调色剂卡盒502,在下壁部50b的后端侧(Z轴方向负侧的端部侧),设有规定背面(后端部)的背面壁部。因此,非互换突起208防止从Z轴方向正侧以外方向接触,更可靠地进行保护。由此,在调色剂卡盒502(502Y、502C、 502M、502BK)中,能更可靠地得到防止误安装、且能朝对应的容器收纳部 220(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安装的非互换突起208的效果。
又,在调色剂卡盒502中,如图26及图27等所示,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在设有固定解除片68的一对侧壁部50c,设有推压导轨209。该推压导轨209以从各自对应的侧壁部50c向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看的外侧突出的板状部构成, 包括导轨本体部209a和接纳倾斜部209b。该导轨本体部209a一边沿着侧壁部 50c一边朝Z轴方向延伸,接纳倾斜部209b与导轨本体部209a的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连接,随着朝着Z轴方向正侧,朝着Y轴方向负侧倾斜。
再有,在调色剂卡盒502中,在一对侧壁部50c的后端部(Z轴方向负侧的端部)设有突出后壁部210。该突出后壁部210包括突出后壁210a,垂直肋部 210b,以及多条水平肋部210c。相对随着朝下方(从内方向外方)尺寸渐减的收纳部51,调色剂卡盒502的后端部大致为正方形状,该突出后壁210a呈向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看的外侧突出的板状(参照图33及图34等)。突出后壁 210a设为以下大小尺寸:通过与调色剂卡盒502的后端部的协同,能相对后述的容器收纳部220的开口部220a(参照图43及图44),大致不设置间隔地向内方嵌入(参照图43B)。垂直肋部210b在突出后壁210a的前方(Z轴方向正侧), 与该突出后壁210a并列设置,呈从两侧壁部c向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看的外侧突出的板状。多条水平肋部210c设为在Z轴方向架设突出后壁210a和垂直肋部210b。因此,在突出后壁部210,一边通过垂直肋部210b以及多条水平肋部210c确保突出后壁210a的刚性,一边使得轻量化可能,且防止材料增加。
接着,在调色剂卡盒502中,设有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的一对导向壁部 50d。在该两导向壁部50d中,在正面看图35的右侧的导向壁部50d的前端(Z 轴方向正侧的端部),设有闸门保护部50e。该闸门保护部50e系导向壁部50d 的前端局部朝Z轴方向正侧突出形成。闸门保护部50e在安装突出部61(调色剂卡盒502的下壁部50b),如后所述,在第一闸门622和第二闸门632(闸门机构602)能朝Z轴方向滑动移动的状态下,与该第一闸门622和第二闸门632相比,设为朝Z轴方向正侧突出(参照图39)。当调色剂卡盒502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时,当任何意外物体在Z轴方向正侧存在场合,与第一闸门622和第二闸门 632相比,该闸门保护部50e先与该物体接触,防止第一闸门622和第二闸门 632相对朝Z轴方向负侧推压。因此,在调色剂卡盒502中,通过闸门保护部50e, 能防止第一闸门622和第二闸门632因意外物体等从Z轴方向正侧向Z轴方向负侧推压,能保护第一闸门622和第二闸门632。该闸门保护部50e的构成及效果由图4等也可知,即使实施例1的导向壁部50d(调色剂卡盒50)也同样。
在调色剂卡盒502中,如图28,图29,以及图35所示,在左右方向看,在夹着安装突出部61的两侧的下端部(Y轴方向负侧的端部),设有底壁部50f。该各底壁部50f在侧壁部50c和导向壁部50d的Z轴方向负侧,在X轴方向架设其侧壁部50c和导向壁部50d。在各底壁部50f设有下支承片部214。该各下支承片部214在背面(Z轴方向负侧的面)侧的附近,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看的外侧的附近位置成对,设在各自对应的底壁部50f。该两下支承片部214从底壁部50f向Z轴方向负侧突出设置,随着向Z轴方向负侧,向Y轴方向负侧的突出量逐渐增加。在设有上述各部件的调色剂卡盒502的下壁部50b,安装第一闸门622。
该第一闸门622如图36所示,基本上与实施例1的第一闸门62构成相同, 整体呈平板状,包括一对侧壁部71,固定片部72,解除突起73,设置部74,一对固定壁部75,以及一对导向壁部76。该两侧壁部71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形成切口处71a。该两切口处71a设为开放侧壁部71的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同时不开放Z轴方向负侧的端部的长度尺寸。因此,在两侧壁部71,在Z轴方向负侧端部,设有相对切口处71a朝Y轴方向负侧突出的防脱突起71b。该两防脱突起 71b的构成由图6等也可知,即使实施例1的第一闸门62(其两侧壁部71)也同样。
固定片部72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包括基端部72a以及本体部72b,本体部 72b的突出端设为压接脚部分72c。在该本体部72b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设有起着作为固定解除部功能的解除突起73,通过朝Y轴方向正侧被推压,解除第一闸门622在密封位置的固定。
设置部74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其被固定片部72(其基端部72a)以及一对侧壁部71围住,设置作为密封部件的闸门密封件772。该闸门密封件772与实施例1的闸门密封件77相同,如嵌入到设置部74那样设在该设置部74固定,在设在调色剂卡盒502的下壁部50b的排出口55的周边与安装突出部61压接,密封该排出口55(密封排出口55,制止显影剂G出入)(参照图39等)。闸门密封件 772的Z轴方向正侧的前端部772a与设置部74的前端面74a相比,朝Z轴方向正侧突出。该闸门密封件772在实施例2中用海绵等弹性部件形成,若在排出口 55周边与安装突出部61压接,则通过弹性变形与排出口55周边密接,发挥上述密封功能(参照图39)。
一对固定壁部75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在Z轴方向负侧,形成与X-Y平面平行的被钩挂面75a。又,两固定壁部75在X轴方向正侧形成与X-Y平面平行的压接面75b。该压接面75b的构成从图6等也可知,即使实施例1的第一闸门62(其两侧壁部71)也同样。
一对导向壁部76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形成与Y-Z平面平行的导向面76a, 在该各导向面76a,设有导向突起76b。该导向突起76b能可移动地嵌入到设在调色剂卡盒502的下壁部50b的安装突出部61的导向槽64(参照图35等)。导向突起76b若插入导向槽64(参照图35等),则在Y轴方向看,在与设在设置部74 的闸门密封件772(参照图36等)之间,能夹入规定该导向槽64的片部64a(参照图35)。
第二闸门632覆盖该第一闸门632,该第二闸门632如图37所示,基本上与实施例1的第二闸门63构成相同,整体呈平板状,包括平板部782,解除操作突起79,一对侧壁部80,一对臂部812,以及一对限制部82。此外,第二闸门632 还设有辅助突起211。该平板部782呈与X-Z平面平行的薄板状,在Y轴方向 (X-Z平面上)看,整体设为矩形状。该平板部782的Z轴方向正侧的前端面782a 与X-Y平面平行,设为沿X轴方向延伸的平坦面。
在该平板部782,设有解除操作突起79。该解除操作突起79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Z轴方向负侧的端部设为倾斜面79a。又,在平板部782设有一对侧壁部80。该一对侧壁部80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设有接受凹处80a和倾斜面80b。
一对臂部812基本上与实施例1的臂部81构成相同,从成对的侧壁部80的 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向Z轴方向正侧突出设置。该两臂部812呈与平板部782 隔开间隔且朝Z轴方向正侧延伸的杆状,弯曲使得随着向Z轴方向正侧互相间隔变狭。两臂部812与平板部782之间能可移动地接受设在调色剂卡盒502的下壁部50b的支承突起66的平板部66b(参照图35等)。因此,在该两臂部812 和平板部782之间,以及与其在Z轴方向邻接的一对接受凹处80a,接受一对支承突起66的平板部66b,能将第二闸门632相对调色剂卡盒502(其下壁部50b) 在Z轴方向可移动地安装。两臂部812能使得第一闸门622存在于双方之间, 如后所述,在第一闸门622和第二闸门632合适地安装在调色剂卡盒502的下壁部50b的状态(参照图38等)下,若第一闸门622相对第二闸门632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则与该第一闸门622的各侧壁部71相碰(干涉)(参照图47等)。
该两臂部812的Z轴方向正侧的突出端812a在Y轴方向看设为尖端状,同时,在X轴方向对向,其间隔设定为比第一闸门622的宽度尺寸(在X轴方向看的两侧壁部71的两侧面的间隔)小。在两臂部812中,在突出端81a的附近设有挂片部分812b。两挂片部分812b从臂部812(突出端812a的附近)向着X轴方向外侧突出,其突出端(X轴方向外侧的端部)设为存在于与侧壁部80(其X轴方向外侧的壁面(在X轴方向看的位置与其相等的两臂部812))相等的面上。将该状态设为两臂部812的初始弯曲状态。该两臂部812与实施例1的臂部81相同,能发挥弹性力,若施加朝X轴方向的力,则该两臂部81朝着该力方向挠曲变形,同时,若解除该力,则回复到原位置(初始弯曲状态)。
在该两臂部812中,在初始弯曲状态中,突出端812a附近的Z轴方向负侧的面设为与X-Y平面平行的平坦面812c。因此,两臂部812在上述安装状态 (参照图38等)中,若第一闸门622欲相对第二闸门632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则各突出端812a附近的与X-Y平面平行的平坦面812c在Z轴方向与第一闸门622 的各侧壁部71的前端部即各固定壁部75的与X-Y平面平行的压接面75b碰接。
在该第二闸门632的两臂部812,在挂片部分812b的Z轴方向正侧,设有开放突起部分812d。该两开放突起部分812d从两臂部812的突出端812a的附近向X轴方向外侧、Z轴方向正侧突出,在Z轴方向正侧形成开放倾斜面812e。该两开放倾斜面812e设为随着向X轴方向外侧,朝Z轴方向正侧变位的倾斜面。在设有该两臂部812的平板部782,设有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的一对限制部82。
辅助突起211在平板部782的中央附近,位于解除操作突起79的Z轴方向负侧位置,从该平板部782向着Y轴方向正侧突出形成。在该辅助突起211,Z 轴方向正侧的面设为与X-Y平面平行的平坦面211a。又,辅助突起211如后所述,在第二闸门632与第一闸门622一起设在调色剂卡盒502的下壁部50b的状态(参照图38等)下,设为以下大小尺寸:能在Z轴方向使得平坦面211a与第一闸门622的固定片部72的呈H形状的本体部72b的沿X轴方向架设处(参照图36 的符号72d)接触。
在该闸门机构602中,如图38及图39所示,与实施例1的闸门机构60相同, 能将第一闸门622和第二闸门632安装在调色剂卡盒502的下壁部50b。即,在第一闸门622,一对导向壁部76的导向突起76b插入到设在调色剂卡盒502的下壁部50b的安装突出部61的一对导向槽64,安装在该安装突出部61。于是, 第一闸门622与实施例1的第一闸门62相同,通过一对导向槽64以及插入其中的各导向突起76b的导向,能相对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在密封位置和开放位置之间,能朝着Z轴方向滑动移动。在该状态下,在第一闸门622的两侧壁部71的切口处71a,接受下壁部50b的一对支承突起66的平板部66b(在其X轴方向看的内侧处66e,参照图35)。因此,第一闸门622的切口处71a的设在Z轴方向负侧的端部的防脱突起71b(参照图36)与平板部66b的设在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的防脱突起66d(参照图35)在Z轴方向干涉,防止因相对下壁部50b的朝Z轴方向正侧的移动,从该下壁部50b(安装突出部61)脱落。该防脱突起71b 及防脱突起66d的结构能适用于实施例1的两侧壁部71和两支承突起66。
接着,第二闸门632与实施例1的第二闸门63相同,在两侧壁部80的接受凹处80a接受调色剂卡盒50的下壁部50b的一对支承突起66的平板部66b,进行安装。该第二闸门632通过两接受凹处80a以及在那里接受的一对支承突起 66的平板部66b的导向,能在经对于第一闸门622的解除操作位置的包覆位置和开放位置之间朝着Z轴方向滑动移动。在第二闸门632,如上所述,设有辅助突起211,因此,若使得第二闸门632相对第一闸门622朝着Z轴方向正侧移动, 则能使得辅助突起211(其平坦面211a)靠在固定片部72的本体部72b(沿着其 X轴方向架设处72d)。因此,第二闸门632通过从该状态进一步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能使得开放位置的第一闸门622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设为密封位置。由此,在调色剂卡盒502中,通过使得第二闸门632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能将第一闸门622设为密封位置,通过设在那里的闸门密封件772密封排出口55。
在安装设有该闸门机构602的调色剂卡盒502的调色剂补给装置43中,设有适合闸门机构602结构的调色剂容器固定部(容器固定部)902。该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如图40及图41所示,基本上与实施例1的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构成相同,包括导向槽部91,第二接受凹部92,固定槽部93,第一接受凹部94,固定爪部95,补给口部(粉体补给口部)96,以及固定解除爪部97。除此之外,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包括开放突起压接部212和导向辅助部213。
导向槽部91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在X轴方向成对设置,能接受安装的调色剂卡盒502一对导向壁部50d(参照图46等)。第二接受凹部92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能接受调色剂卡盒502的闸门机构602的第二闸门632,能使其一边朝 Z轴方向移动一边嵌入(参照图46等)。固定槽部93基本上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 在Z轴方向负侧规定与X-Y平面平行的固定壁面93a,设为能接受第二闸门632 的一对臂部812的挂片部分812b(参照图37等)的大小尺寸。第一接受凹部94 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在Z轴方向与第二接受凹部92邻接,能接受调色剂卡盒 502的闸门机构602的第一闸门622,能使其一边朝Z轴方向移动,一边嵌入(参照图48)。该第一接受凹部94与实施例1相同,与第二接受凹部92之间,形成第二段部98。
固定爪部95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包括一端突起95a和另一端突起95b,使得一端突起95a以面靠在调色剂卡盒502的安装突出部61的两侧面,同时,使得另一端突起95b在设在调色剂卡盒502的第一闸门622的两侧壁部71,能进入固定壁部75的背侧(其被钩挂面75a的Z轴方向负侧)使其存在(参照图48 等)。该固定爪部95与实施例1相同,设为能以回转轴部95c为中心回转,向着如图40及图41所示初始回转姿势赋与回转力(参照图41的箭头A2)。再有,当各固定爪部95为初始回转姿势时,若合适地安装调色剂卡盒502,则各自的一端突起95a能在Z轴方向与调色剂卡盒502的安装突出部61的两开放突起67的前端面67a碰接。
补给口部96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在Z轴方向看与第一接受凹部94邻接, 其中心开口,设有通向调色剂暂时储存部44(参照图3)的调色剂补给口(粉体补给口)96a。该补给口部96与实施例1相同,与第一接受凹部94之间形成第一段部99。补给口部96的上端面(Y轴方向正侧的面,通过调色剂补给口96a而开口的面)与实施例1相同,在调色剂卡盒502合适安装的状态下,设为与其安装突出部61的下端面(Y轴方向负侧的面,通过排出口开口的面)以面相接的位置关系。在该状态下,排出口55和调色剂补给口96a与实施例1相同,在Y轴方向对向连接。
固定解除爪部97与实施例1构成相同,推压弹性部件97b对形成前侧倾斜边部97c和后侧倾斜边部97d的固定解除爪97a赋与向着图40及图41所示的初始跳出位置的力。该固定解除爪部97在没有施加任何力的状态下,固定解除爪97a设为初始跳出位置,反抗推压弹性部件97b,能将固定解除爪97a的前端部压入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内。
开放突起压接部212设为伴随第二闸门632进入第二接受凹部92,用于使得该第二闸门632的两臂部812朝X轴方向外侧变位。该开放突起压接部212 在X轴方向成对设置,以便个别与两臂部812对应。各开放突起压接部212包括基部212a和压接本体部212b,所述基部212a从各固定槽部93的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向左右方向(X轴方向)看的内侧突出,所述压接本体部212b从该基部 212a的突出端向Z轴方向负侧突出。该基部212a如后所述设为不阻害臂部812 的挂片部分812b进入各固定槽部93的大小尺寸及位置(参照图46至图48等)。压接本体部212b的Z轴方向负侧的前端(以下,设为突出端212c)设为朝第二接受凹部92伸出,与该突出端212c连续,设有压接倾斜面212d。该压接倾斜面 212d设为随着朝X轴方向外侧、朝Z轴方向正侧变位的倾斜面。
在该两开放突起压接部212中,压接本体部212b(其突出端212c以及压接倾斜面212d)设为与进入第二接受凹部92的第二闸门632的对应的臂部 812(其开放突起部分812d以及开放倾斜面812e)高度位置(在Y轴方向看的位置)相等。又,在两开放突起压接部212中,压接本体部212b的突出端212c以及压接倾斜面212d设为在Z轴方向与在第二闸门632设为初始弯曲状态的两臂部812的开放突起部分812d的开放倾斜面812e对向的位置关系(参照图46 等)。并且,在两开放突起压接部212中,压接本体部212b的突出端212c以及压接倾斜面212d在第二闸门632成为第二段部98的限制位置前,设为在Z轴方向与该两臂部812的开放倾斜面812e(开放突起部分812d)接触的位置关系(参照图46等)。
因此,在两开放突起压接部212中,若第二闸门632进入第二接受凹部92, 则使得压接本体部212b与设为初始弯曲状态的两臂部812的开放突起部分 812d接触(参照图46等)。若第二闸门632进一步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则通过压接本体部212b的突出端212c以及压接倾斜面212d,和开放突起部分812d的开放倾斜面812e的导向作用,在X轴方向看各臂部812的挂片部分812b(其突出端,即X轴方向的外侧端部),使其变位(突出)到侧壁部80(其X轴方向外侧的壁面(在X轴方向看的位置与其相同的两臂部812))的外侧,使得该挂片部分812b进入对应的固定槽部93(参照图47等)。
导向辅助部213设在导向槽部91和第二接受凹部92之间的壁部的Z轴方向负侧的端部。该导向辅助部213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看的外侧形成外侧倾斜面213a,同时,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看的内侧形成内侧倾斜面213b。该外侧倾斜面213a将调色剂卡盒502的一对导向壁部50d朝导向槽部91引导,使得各导向壁部50d容易插入导向槽部91。内侧倾斜面213b将调色剂卡盒502的第二闸门632朝第二接受凹部92引导,使得各导向壁部50d容易进入第二接受凹部92。
该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设在图像形成装置102(参照图42等)设有的容器收纳部220的内方(参照图44)。该图像形成装置102基本上与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10(参照图1)构成相同。在图像形成装置102中,如图42所示,显影装置23沿着水平方向即沿X-Z平面的方向并列设置,与其一致,感光体鼓21, 转印带30,以及调色剂补给装置43等(在图42中仅仅表示调色剂补给装置43) 沿着水平方向并列设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02中,为了收纳调色剂卡盒502, 与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对应,设有四个容器收纳部220,各自与某一色对应。该各容器收纳部220与水平方向并列设置的显影装置23(调色剂补给装置 43)对应,沿着水平方向并列,能分别安装对应一色的调色剂卡盒502(502Y、 502C、502M、502BK)。该各容器收纳部220除了后述非互换槽225设定不同之外,与调色剂卡盒502或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等相同,大致为同一结构,因此, 本说明以及在图43,图44中,仅仅说明一个容器收纳部220的构成,其他容器收纳部220的说明省略。
该容器收纳部220如图43,图44所示,在开口部220a使得图像形成装置 102的外壁面开口,设为能接纳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长方体形状的空间, 该开口部220a大致呈正方形,设为能大致不隔开间隙地接纳同样大致呈正方形的调色剂卡盒502的后端部的尺寸(参照图43B等)。
在该容器收纳部220中,设有推压导轨221。该推压导轨221分别设在容器收纳部220的左右方向(X轴方向)存在的两内侧面220b。两推压导轨221用从对应的内侧面220b向着左右方向(X轴方向)内侧突出的板状部构成。若如后所述调色剂卡盒502插入容器收纳部220的内方,则该两推压导轨221如图45B 所示,与设在该调色剂卡盒502的侧壁部50c的推压导轨209的接纳倾斜部 209b的上面(Y轴方向正侧的面)接触。接着,若调色剂卡盒502进一步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则两推压导轨221如图45B,图45C所示,通过该接纳倾斜部209b的导向作用,向推压导轨209的导轨本体部209a的上方(Y轴方向正侧)相对移动,从上方与该导轨本体部209a接触。因此,两推压导轨221在容器收纳部220 中,一边防止调色剂卡盒502朝上方(Y轴方向正侧)移动,一边规定该调色剂卡盒502的姿势。
又,在容器收纳部220的两内侧面220b,如图43及图44所示,在推压导轨 221的上方(Y轴方向正侧)设有推压片部222。该推压片部222设为从对应的内侧面220b朝左右方向(X轴方向)的内侧突出,随着向Z轴方向正侧,朝左右方向的突出量逐渐增加。两推压片部222设为至少在突出量为最大的位置,能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夹入调色剂卡盒502(其两侧面)的大小尺寸。
在容器收纳部220中,如图44所示,设有一对收纳台部223,覆盖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左右方向(X轴方向)的两侧部。该两收纳台部223的上面(Y轴方向正侧的面)形成设置面部224,其沿着下壁部50b规定的曲面弯曲,以便防止妨害调色剂卡盒502的下壁部50b(参照图28等)的插入。该两设置面部224 设为,当调色剂卡盒502相对容器收纳部220朝Z轴方向移动时,能在设在调色剂卡盒502的下壁部50b的接触板状部207(参照图28等)接触的状态下滑动。又,若接触板状部207接触,则该接触板状部207如上那样设定,因此,能防止两设置面部224与调色剂卡盒502的下壁部50b接触。该两设置面部224和接触板状部207的构成能适用于实施例1的调色剂卡盒502及调色剂容器固定部 90(调色剂补给装置43)。
在该收纳台部223设有非互换槽225和接纳槽226。该非互换槽225防止安装收纳(充填)与自身设有的容器收纳部220(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对应的色(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不同色的显影剂G(调色剂T)的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非互换槽225使得两设置面部224一边朝Y轴方向负侧凹下,一边朝Z 轴方向延伸形成,设为能接纳设在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非互换突起 208(参照图28等)的大小尺寸。该非互换槽225根据自身对应的显影剂G(调色剂T)的色,设为位置及个数不同,在图示例中,左右各二个合计四个。因此, 非互换槽225仅仅能安装收纳(充填)与自身设有的容器收纳部220(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对应的色一致的色的显影剂G(调色剂T)的调色剂卡盒 502(502Y、502C、502M、502BK)。
接纳槽226在收纳台部223的左右方向(X轴方向)的外侧,下部(成为Y轴方向负侧的部分)一边朝左右方向(X轴方向)的内侧凹下,一边朝Z轴方向延伸形成。该接纳槽226能接纳设在调色剂卡盒502的固定解除片68(参照图38 等),同时,能朝Z轴方向移动,以便该固定解除片68到达调色剂容器固定部 902的两固定解除爪部97(固定解除爪97a,参照图40等)。
下面,参照图46至图48,说明调色剂卡盒502向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容器收纳部220(调色剂补给装置43))进行安装操作时的闸门机构602以及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动作。该闸门机构602以及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动作基本上与实施例1的闸门机构60以及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动作相同,因此, 同样动作说明省略。
图46用于说明将调色剂卡盒502向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安装的状态,用与图38同样的截面图表示调色剂卡盒502,同时,用与图41同样的正面图表示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表示两开放突起压接部212的压接本体部212b(其突出端212c(压接倾斜面212d))与调色剂卡盒502的第二闸门632的设为初始弯曲状态的两臂部812的开放突起部分812d(其开放倾斜面812e)相碰的状态。图47是与图46同样的说明图,表示调色剂卡盒502的第二闸门632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第二段部98相碰的状态。图48是与图46同样的说明图,表示调色剂卡盒502的排出口55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调色剂补给口96a连接的状态。
首先,利用握持部206(参照图43等),拿着调色剂卡盒502,如图43A箭头 A11所示,使得调色剂卡盒502向着容器收纳部220(其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 将调色剂卡盒502朝安装方向(Z轴方向正侧)移动。这时,一边将调色剂卡盒 502的一对导向壁部50d(参照图38等)插入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一对导向槽部91(参照图40及图41等)内,一边将设在调色剂卡盒502的下壁部50b的接触板状部207(参照图28等)载置在设在容器收纳部220的两设置面部224(参照图44)上。于是,设在调色剂卡盒502的一对侧壁部50c的推压导轨209从下方与容器收纳部220的各自对应的推压导轨221接触(参照图45A至图45C)。又, 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由两推压片部222夹入调色剂卡盒502(其两侧面)。由此,调色剂卡盒502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移动方向被规定为安装方向 (Z轴方向正侧)。
在该状态下,如图38以及图39所示,在闸门机构602中,第一闸门622为密封位置,因此,在排出口55周边,闸门密封件772与安装突出部61压接,密封该排出口55。又,在闸门机构602中,第二闸门63为包覆位置,因此,包含解除突起73的第一闸门622被第二闸门632遮蔽。再有,在第一闸门622中,固定片部 72的本体部72b的两压接脚部分72c与设在下壁部50b的固定突起65的两被压接部65b在Z轴方向相碰,因此,防止从该相碰位置相对安装突出部61的朝Z轴方向负侧的移动。接着,在第二闸门632中,两臂部812的突出端812a附近的与X-Y平面平行的平坦面812c在Z轴方向与第一闸门622的各侧壁部71的前端部即各固定壁部75的与X-Y平面平行的压接面75b相碰,抑制相对安装突出部 61(调色剂卡盒502)的朝Z轴方向负侧的移动(参照图38)。
此后,若使得调色剂卡盒502向Z轴方向正侧移动,则闸门机构602的第二闸门632进入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第二接受凹部92内,不久,第二闸门632 的设为初始弯曲状态的两臂部812的开放突起部分812d(其开放倾斜面812e) 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两开放突起压接部212的压接本体部212b(其突出端212c(压接倾斜面212d))碰接(参照图46)。接着,若使得调色剂卡盒502进一步向Z轴方向正侧移动,则通过压接本体部212b的突出端212c以及压接倾斜面212d和开放突起部分812d的开放倾斜面812e的导向作用,各臂部812在X 轴方向看变位(突出)到外侧,该各挂片部分812b(其突出端即X轴方向的外侧端部)在X轴方向看变位(突出)到外侧,该各挂片部分812b进入通向第二接受凹部92的一对固定槽部93内(参照图47等)。并且,若挂片部分812b进入固定槽部93,则第二闸门632(其平板部782的前端面782a)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 902的第二段部98碰接(参照图47)。因此,限制第二闸门632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
此后的伴随调色剂卡盒502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的各动作与实施例1相同, 详细说明省略。并且,通过调色剂卡盒502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如图48所示, 安装突出部61的下端面(Y轴方向负侧的面)和补给口部96的上端面(Y轴方向正侧的面)以面相接,且安装突出部61的排出口55与补给口部96的调色剂补给口96a在Y轴方向对向连接。在该排出口55与调色剂补给口96a连接状态下, 各固定爪部95的另一端突起95b进入在第一段部99的限制位置中设为开放位置的第一闸门622的两侧壁部71的固定壁部75的背侧(其被钩挂面75a的Z轴方向负侧)。又,第一闸门622设为设置部74的前端面74a(闸门密封件772的前端部772a)与第一段部碰接的该第一段部的限制位置。
这时,在实施例2的第一闸门622中,与设置部74的前端面74a相比,闸门密封件772的前端部772a朝Z轴方向正侧突出(参照图36等),因此,包含该前端部772a的闸门密封件772的突出处与第一段部99之间被压缩。因此,在该排出口55与调色剂补给口96a连接状态下,能在闸门密封件772的压缩处堵塞第一段部99即补给口部96和第一闸门622之间。又,在该排出口55与调色剂补给口96a连接状态下,在第二段部98的限制位置设为开放位置的第二闸门632的两臂部812的各挂片部分812b进入各固定槽部93。这时,第二闸门632的两臂部812的各自的开放突起部分812d与各开放突起压接部212的压接本体部 212b碰接,或各自的突出端812a与第一闸门622的各侧壁部71碰接,维持该各突出端812a一边朝X轴方向外侧变位一边沿Z轴方向延伸的变形状态。又,调色剂卡盒502的各侧壁部50c的固定解除片68使得其后侧倾斜边部68b在Z轴方向与各固定解除爪部97的固定解除爪97a的前侧倾斜边部97c对向,可解除地将调色剂卡盒502固定在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
又,若设为排出口55与调色剂补给口96a连接状态,则通过使得设在容器收纳部220的第一基准定位突起嵌合到第一基准孔201(参照图26等),且设在容器收纳部220的第二基准定位突起插入到第二基准孔202(参照图26等), 调色剂卡盒502相对容器收纳部220设为一定姿势。这时,设在容器收纳部220 的定位突起插入电子基板572的定位孔572b(参照图26等),电子基板572设为合适的位置。
当向着排出口55与调色剂补给口96a连接状态,调色剂卡盒502进一步朝 Z轴方向正侧移动时,设在调色剂卡盒502上面的推压片部205(参照图26等) 与容器收纳部220的上壁部220c(参照图44)接触,防止调色剂卡盒502的后端部侧朝上方移动(参照图43B)。在此状态下,向着排出口55与调色剂补给口 96a连接状态,调色剂卡盒502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时,设在调色剂卡盒502的各底壁部50f的下支承片部214(参照图28等)与容器收纳部220的下壁部 220d(参照图44)接触,防止调色剂卡盒502的后端部侧朝下方移动。接着,若设为排出口55与调色剂补给口96a连接状态,则如图43B所示,成为容器收纳部220的开口部220a由调色剂卡盒502的后端部堵塞的状态。于是,设在容器收纳部220的搅拌驱动联轴器301与搅拌部件52的连接处522a连接(参照图 32D),同时,设在容器收纳部220的运送驱动联轴器与运送螺旋56的连接处 562a(参照图26等)连接。
由此,调色剂卡盒502合适地安装到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结束调色剂卡盒502向容器收纳部220的安装动作。这样,若合适地安装调色剂卡盒502, 则在调色剂补给装置43(容器收纳部220)中,通过驱动搅拌驱动联轴器301回转,合适地驱动搅拌部件52回转,且通过驱动搅拌驱动联轴器301回转,合适地驱动运送螺旋56回转,能从调色剂卡盒502的排出口55将排出到外部的显影剂G,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调色剂补给口96a导向内方(调色剂暂时储存部44,参照图3)。由此,从调色剂卡盒502排出的显影剂G供给到显影装置23 内(参照图3)。
下面,参照图49至图50,说明调色剂卡盒502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容器收纳部220(调色剂补给装置43))进行取出操作时的闸门机构602以及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动作。该闸门机构602以及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动作基本上与实施例1的闸门机构60以及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的动作相同,因此, 同样动作说明省略。图49是用于说明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取出调色剂卡盒502的状态的与图46同样的说明图,表示调色剂卡盒502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开始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两固定解除爪部97解除调色剂卡盒502的固定的状态。图50是与图46同样的说明图,表示使得调色剂卡盒502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各挂片部分812b和各固定槽部93对第二闸门632的固定得到解除的状态。
在该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中,为了取出调色剂卡盒502,使得该调色剂卡盒502朝着与安装方向相反侧,即Z轴方向负侧移动,Z轴方向负侧成为取出方向。首先,利用握持部206(参照图43B等),握持调色剂卡盒502,从容器收纳部220即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使得调色剂卡盒502朝取出方向(Z轴方向负侧)移动。于是,调色剂卡盒502的各侧壁部50c的固定解除片68与各固定解除爪部97的固定状态得到解除(参照图49)。在图49中,表示向着解除,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两固定解除爪部97(固定解除爪97a)开始压入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内的状态。接着,调色剂卡盒502的安装突出部61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 解除排出口55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调色剂补给口96a在Y轴方向对向的状态。这时,在闸门机构602中,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各固定爪部95的另一端突起95b进入在第一闸门622的两侧壁部71中固定壁部75的背侧(其被钩挂面75a的Z轴方向负侧),因此,该另一端突起95b与固定壁部75的被钩挂面75a 在Z轴方向碰接,限制第一闸门622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又,在闸门机构602中,第二闸门632的两臂部812的各突出端812a与第一闸门622的各侧壁部71碰接,各挂片部分812b进入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各固定槽部93,因此,各挂片部分812b与各固定槽部93的固定壁面93a在Z轴方向碰接(干涉),限制第二闸门632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这时,第二闸门632从第二段部98的限制位置稍稍向Z轴方向负侧移动,但维持解除操作位置。在该第二闸门632中,通过从第二段部98的限制位置稍稍向Z轴方向负侧移动,防止各挂片部分812b进入各固定槽部93的两臂部812回复到初始弯曲状态场合,该开放突起部分812d(其开放倾斜面812e) 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两开放突起压接部212的压接本体部212b(其突出端212c(压接倾斜面212d))的干涉(参照图50等)。因此,在调色剂卡盒502中, 防止第一闸门622和第二闸门632与安装部突起61(调色剂卡盒502)一起朝Z 轴方向负侧移动。即,在调色剂卡盒502中,在第一闸门622和第二闸门632维持解除操作位置状态,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
此后的伴随调色剂卡盒502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的各动作与实施例1相同, 作简单说明。并且,若使得调色剂卡盒502朝取出方向(Z轴方向负侧)移动, 则在第一闸门622成为用闸门密封件772(参照图39等)密封排出口55的位置之前,即,在第一闸门622成为调色剂卡盒502的密封位置之前,该第一闸门 622由两固定爪部95固定在第一段部99的限制位置。此后,若使得调色剂卡盒 502向取出方向(Z轴方向负侧)移动,成为第一闸门622的闸门密封件772与调色剂卡盒502的安装突出部61的排出口55周边压接的状态,则第一闸门622设为密封位置,通过该闸门密封件772密封排出口55。于是,在闸门机构602中, 通过调色剂卡盒502的安装突出部61的两开放突起67(其前端面67a)移动直到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各固定爪部95的一端突起95a的Z轴方向负侧,解除安装突出部61(两开放突出部67)朝Z轴方向正侧推压一端突起95a的状态。因此,两固定爪部95以回转轴部95c为中心回转成为初始回转姿势,解除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各固定爪部95的另一端突起95b进入在第一闸门622的两侧壁部71中固定壁部75的背侧(其被钩挂面75a的Z轴方向负侧)的状态,第一闸门622能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因此,在调色剂卡盒502中,当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时,第一闸门622 可靠地设在密封位置,通过该闸门密封件772可靠地密封安装突出部61的排出口55。
此后,若进一步使得调色剂卡盒502朝取出方向(Z轴方向负侧)移动,则闸门机构602的第一闸门622与调色剂卡盒502一起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第二闸门632在第二段部98的限制位置停止。即,在调色剂卡盒502中,第一闸门 622保持设为密封位置状态,第二闸门632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接着,通过该第一闸门622和第二闸门632朝Z轴方向的相对移动,解除第一闸门622的解除突起73和第二闸门632的解除操作突起79在Y轴方向对向的解除操作位置,第一闸门622设为在闸门密封件772密封排出口55的密封位置防止相对调色剂卡盒502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的状态。
此后,若使得调色剂卡盒502朝取出方向(Z轴方向负侧)移动,则解除闸门机构602的第一闸门622进入第二闸门632的两臂部812之间,其两臂部812 的各突出端812a与第一闸门622的各侧壁部71碰接的状态(参照图50)。因此, 第二闸门632的两臂部812成为初始弯曲状态,解除挂片部分812b进入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各固定槽部93的状态,因此,第二闸门632能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参照图50)。在此,在第二闸门632中,如上所述,防止开放突起部分812d(其开放倾斜面812e)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 的两开放突起压接部212的压接本体部212b(其突出端212c(压接倾斜面 212d))干涉,因此,能使得各挂片部分812b进入各固定槽部93的两臂部812可靠地回复到初始弯曲状态。这时,第二闸门632成为防止第一闸门622地解除突起73露出到调色剂卡盒502(其下壁部50b)的外方的包覆位置(参照图50)。
此后,若使得调色剂卡盒502朝取出方向(Z轴方向负侧)移动,则能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容器收纳部220)取出。这时,如图38,图39,以及图50所示,在闸门机构602中,第一闸门622为密封位置,因此,在排出口55周边使得闸门密封件772与安装突出部61压接,密封该排出口55。又,在闸门机构602 中,第二闸门632为包覆位置,因此,用第二闸门632遮覆包含解除突起73的第一闸门622。因此,调色剂卡盒502成为与安装到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容器收纳部220(调色剂补给装置43))前相同的通过闸门机构602密封排出口55的状态。通过上述动作,结束调色剂卡盒502的取出动作。
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2的调色剂卡盒502(502Y、502C、502M、502BK)基本上与实施例1的调色剂卡盒50(50Y、50C、50M、50BK)构成相同,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加之,在实施例2的调色剂卡盒502(502Y、502C、502M、502BK)中,在两臂部812设有初始弯曲状态为与X-Y平面平行的平坦面812c,因此,若第一闸门622欲相对第二闸门632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则能使得与X-Y平面平行的平坦面812c在Z轴方向与第一闸门622的各侧壁部71的前端部即各固定壁部75 的与X-Y平面平行的压接面75b碰接。因此,与实施例1的第二闸门632相比, 能提高抑制第二闸门632相对第一闸门622的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的力。
又,在调色剂卡盒502(502Y、502C、502M、502BK)中,提高抑制第二闸门 632相对第一闸门622的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的力,因此,能有效地防止误操作而开放排出口55。
再有,在调色剂卡盒502(502Y、502C、502M、502BK)中,在第二闸门632 的两臂部812,设有开放突起部分812d(其开放倾斜面812e),因此,通过对该开放倾斜面812e作用从Z轴方向正侧向Z轴方向负侧的力,能使得两臂部812 朝着左右方向(X轴方向)看的外方变形,使得该各挂片部分812b进入通向第二接受凹部92的一对固定槽部93。因此,即使提高抑制第二闸门632相对第一闸门622的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的力,也能可靠地使得两臂部812变形,能可靠地防止第二闸门632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
在调色剂卡盒502(502Y、502C、502M、502BK)中,利用第一闸门622(其各侧壁部71)解除第二闸门632的两臂部812的变形,因此,能更简单地构成闸门机构602。
在调色剂卡盒502(502Y、502C、502M、502BK)中,在调色剂卡盒502的下壁部50b,设有一对接触板状部207,因此,能将相对容器收纳部220的两设置面部224的接触面积仅仅设为两接触板状部207,因此,能使得调色剂卡盒502 相对容器收纳部220即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朝Z轴方向移动容易。又,接触板状部207设为左右方向(X轴方向)成对,因此,即使接触面积仅仅设为两接触板状部207,也能使得调色剂卡盒502相对容器收纳部220即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朝Z轴方向移动稳定。
在调色剂卡盒502(502Y、502C、502M、502BK)中,在一对侧壁部50c设有推压导轨209,因此,通过从上方接触与各容器收纳部220对应的推压导轨221, 能防止在容器收纳部220内朝上方(Y轴方向正侧)移动,同时,能规定在容器收纳部220内的姿势。
在调色剂卡盒502(502Y、502C、502M、502BK)中,在上面设有推压片部 205,因此,通过朝容器收纳部220的上壁部220c(参照图44)的接触,能防止后端部侧朝上方移动。因此,能合适地使得容器收纳部220的第一基准定位突起嵌合到第一基准孔201(参照图26等),容器收纳部220的第二基准定位突起合适地插入到第二基准孔202(参照图26等),容器收纳部220的定位突起合适地插入电子基板572的定位孔572b(参照图26等),搅拌驱动联轴器301(参照图 32)合适地与搅拌部件52的连接处522a连接,运送驱动联轴器合适地与运送螺旋56的连接处562a(参照图26等)连接。这样,通过从握持凹部206a插入手, 握住握持壁部206b,能容易地握持调色剂卡盒502,将上述握持部206设在背面(Z轴方向负侧的面),因此,特别有效。
在调色剂卡盒502(502Y、502C、502M、502BK)中,在各底壁部50f设有下支承片部214,因此,通过朝容器收纳部220的下壁部220d(参照图44)接触,能防止后端部侧朝下方移动。因此,能对上述各部分进行合适的嵌合,插入及连接,同时,能防止在安装状态下因后端部侧朝下方移动发生倾斜为起因而引起的电子基板572和设在容器收纳部220(调色剂补给装置43)的通信基板之间通信困难。这由于在调色剂卡盒502中,(502Y、502C、502M、502BK)中, 因自重(主要是收纳在收纳部51的显影剂G的重量)存在后端部侧朝下方移动发生倾斜的危险,因此,特别有效。
在调色剂卡盒502(502Y、502C、502M、502BK)中,通过使得上面的推压片部205与上壁部220c接触,同时,使得各底壁部50f的下支承片部214与下壁部220d接触,能将后端部的在上下方向看的位置设为合适,因此,能对上述各部分进行更合适的嵌合,插入及连接。又,两推压片部205及两下支承片部214 设为随着向Z轴方向负侧,在Y轴方向的突出量逐渐增加,因此,一方面具有上述效果,一方面能使得调色剂卡盒502向容器收纳部220(调色剂补给装置43) 安装平滑。
在调色剂卡盒502(502Y、502C、502M、502BK)中,设有突出后壁部210(其突出后壁210a),设为能将后端部相对容器收纳部220的开口部220a,大致不设置间隔地向内方嵌入的大小尺寸,因此,在向容器收纳部220安装的状态下, 能塞住开口部220a(参照图43B)。因此,即使因发生意外事态,在容器收纳部 220内方,显影剂G向调色剂卡盒502外方漏出场合,也能防止该显影剂G从开口部220a向容器收纳部220的外方漏出。又,由于塞住开口部220a,因此,即使使得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看的调色剂卡盒502的上部(收纳部51)的大小尺寸比调色剂卡盒502的下部大,也能提高安装时的外观。因此,能一边增大能收纳(充填)在收纳部51的显影剂G的量即容量,一边防止显影剂G从开口部 220a向容器收纳部220的外方漏出,能提高安装时的外观。
在调色剂卡盒502(502Y、502C、502M、502BK)中,在不会因充分收纳(充填)的显影剂G而堵塞的位置,设有供气/排气部203,因此,能向收纳部51供给空气,因此,能防止因从排出口55向外部排出显影剂G为起因,收纳部51内成为负压(成为比周围压力低的压力)。因此,能将显影剂G从排出口55向外部平滑地排出,能将显影剂G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调色剂补给口96a平滑地导向内方(调色剂暂时储存部44)。
在调色剂卡盒502(502Y、502C、502M、502BK)中,在不会因充分收纳(充填)的显影剂G而堵塞的位置,设有供气/排气部203,因此,即使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调色剂补给口96a流入空气场合,也能从收纳部51排出空气,能防止收纳部51内的气压升高。
在调色剂卡盒502(502Y、502C、502M、502BK)中,在导向壁部50d的前端, 设有闸门保护部50e,与第一闸门622和第二闸门632(闸门机构602)相比,朝Z 轴方向正侧突出(参照图39),因此,即使意外物体等从Z轴方向正侧相对接近场合,与第一闸门622和第二闸门632相比,该闸门保护部50e先与该物体接触, 防止第一闸门622和第二闸门632朝Z轴方向负侧被相对推压。因此,能防止第一闸门622和第二闸门632因意外物体等从Z轴方向正侧向Z轴方向负侧被推压,能保护第一闸门622和第二闸门632。由此,在调色剂卡盒502中,当相对容器收纳部220(其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安装时,即使误操作使得闸门机构602的周边与容器收纳部220或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相碰场合,通过闸门保护部50e与容器收纳部220或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相碰,能防止第一闸门622和第二闸门632从Z轴方向正侧向Z轴方向负侧被推压而开放排出口55。
在调色剂卡盒502(502Y、502C、502M、502BK)中,在搅拌部件52的一对钩挂突起部522b的突出端部522c设有倾斜面522d,同样,在搅拌驱动联轴器 301的一对钩挂突起部301a的突出端部301b设有倾斜面301c,通过搅拌部件 52和搅拌驱动联轴器301的协同,能防止搅拌驱动联轴器301的突出端部301b 和连接处522a的突出端部522c成为相碰状态。加之,一对钩挂突起部522b的突出端部522c与一对钩挂突起部301a的突出端部301b在中心轴线方向Ca方向平行排列,能通过倾斜面522d和倾斜面301c的导向作用,促进搅拌驱动联轴器301相对连接处522a的回转,因此,能使得防止倾斜面522d和倾斜面301c 成为相碰状态的作用更有效。
在调色剂卡盒502(502Y、502C、502M、502BK)中,在搅拌部件52,在一对钩挂突起部522b的突出端部522c设有周向看成对的倾斜面522d,同样,在搅拌驱动联轴器301的一对钩挂突起部301a的突出端部301b设有回转方向(周向)看成对的倾斜面301c,通过搅拌部件52和搅拌驱动联轴器301的协同,能减小搅拌驱动联轴器301相对连接处522a的回转量(参照图32C的箭头A10), 即,能减小为了避免相碰状态的相对退出量,以便防止搅拌驱动联轴器301的突出端部301b和连接处522a的突出端部522c成为相碰状态。其理由如下。如图32C所示,将突出端部522c的与设有一倾斜面522d处相当的周向(回转方向) 看的大小设为尺寸α,突出端部301b的与设有一倾斜面301c处相当的周向 (回转方向)看的大小设为尺寸β。于是,突出端部522c和突出端部301b通过倾斜面522d和倾斜面301c的导向作用,只要最大相对回转尺寸(α+β),就能避免相碰状态。与此相反,例如图32E所示,在一对钩挂突起部522b的突出端部522c设有周向看同样的倾斜面522f,同时,在一对钩挂突起部301a的突出端部301b设有回转方向(周向)看同样的倾斜面301d。于是,钩挂突起部 522b和突出端部301b为了通过倾斜面522f和倾斜面301d的导向作用避免相碰状态(参照箭头A12),需要最大相对回转尺寸(2α+2β)。因此,在突出端部522c设有周向成对的倾斜面522d,在突出端部301b设有回转方向(周向)成对的倾斜面301c,通过突出端部522c和突出端部301b的协同,能减小用于防止成为相碰状态的相对回转量(退出量)(在实施例2中,不管回转方向,大致一半)。搅拌部件52的连接处522a的一对倾斜面522d,只要能得到上述效果, 互相倾斜角度可以设为不同,以搅拌部件52的轴线为中心在周向看的互相大小尺寸可以设为不同,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2。这在搅拌驱动联轴器301的一对倾斜面301c也同样。
在调色剂卡盒502(502Y、502C、502M、502BK)中,搅拌部件52的一对钩挂突起部522b的突出端部522c随着互相接近朝Z轴方向负侧变位倾斜,且与一对钩挂突起部301a的突出端部301b在中心轴线Ca方向平行排列,因此,若一对突出端部522c与一对突出端部301b接触,则由于它们的导向作用能作用将两钩挂突起部301a朝两钩挂突起部522b内侧导向那样的力。因此,即使两钩挂突起部522b(其突出端部522c)和两钩挂突起部301a(其突出端部301b) 上述那样接触场合,也能防止在连接处522a和搅拌驱动联轴器301之间作用使得中心轴线Ca(参照图32A)和搅拌部件52的轴线错开那样的力。关于上述搅拌部件52的连接处522a(与其连接的搅拌驱动联轴器301)的效果以及设计变更,即使与上述同样构成的运送螺旋56的连接处562a(与其连接的运送驱动联轴器)也同样。
在调色剂卡盒502(502Y、502C、502M、502BK)中,第一基准孔201的第一基准壁部201a和第二基准孔202的第二基准壁部202a与收纳部51即调色剂卡盒502的内侧面连续,因此,能提高搅拌部件52的搅拌叶片部52b(参照图51A) 的对收纳在收纳部51的显影剂G的搅拌效果。其理由如下。例如图51B所示调色剂卡盒502X那样,设为使得第一基准孔201X和第二基准孔202X与收纳部 51X即调色剂卡盒502X的内侧面不连续。该第一基准孔201X和第二基准孔 202X若从搅拌部件52的轴线看,在与收纳部51X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死角Bs。在此,在搅拌部件52中,设有从其轴线朝放射方向延伸的搅拌叶片部52b。因此, 若形成上述那样的死角Bs,则即使驱动搅拌部件52回转,也难以用搅拌叶片部52b搅拌在死角Bs存在的显影剂G。与此相反,在实施例2的调色剂卡盒502 中,如图51A所示,第一基准壁部201a和第二基准壁部202b与内侧面连续,因此,不会形成上述那样的死角Bs,能用搅拌叶片部52b无遗漏地搅拌收纳部51 内的显影剂G。因此,能提高搅拌部件52的通过搅拌叶片部52b的对收纳在收纳部51的显影剂G的搅拌效果。在图51中,为了便于理解,使得收纳部51的内方以及搅拌部件52的搅拌叶片部52b简单化,且强调表示搅拌叶片部52b的变化,不一定与实际构成以及其他附图一致。
在调色剂卡盒502(502Y、502C、502M、502BK)中,在第一闸门622中,闸门密封件772的前端部772a与设置部74的前端面74a相比,朝Z轴方向正侧突出,因此,若第一闸门622(其设置部74的前端面74a)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 的第一段部99碰接,则能使得包含该前端部772a的闸门密封件772的突出处在与第一段部99之间被压缩。因此,在第一闸门622成为第一段部99的限制位置,排出口55和补给口部96的调色剂补给口96a连接状态下,能在闸门密封件 772的被压缩处堵塞第一段部99即补给口部96和第一闸门622之间。这样,即使因发生意外事态,从排出口55向调色剂补给口96a排出的显影剂G从排出口 55和调色剂补给口96a之间漏出场合,也能防止显影剂G从补给口部96和第一闸门622之间向容器收纳部220的内方漏出。
同样,在作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2的粉体补给装置的调色剂补给装置 43中,基本上与实施例1的调色剂补给装置43构成相同,能得到同样效果。
加之,在实施例2的调色剂补给装置43中,设有一对开放突起压接部212, 因此,若第二闸门632进入第二接受凹部92,则使得压接本体部212b(其突出端212c以及压接倾斜面212d)在Z轴方向与其各臂部812的开放突起部分 812d(其开放倾斜面812e)碰接,通过开放倾斜面812e和突出端212c及压接倾斜面212d的导向作用,能使得各臂部812朝X轴方向外侧变位,能使得其挂片部分812b朝X轴方向看的侧壁部80(两臂部812)的外侧变位(突出)。因此,能使得挂片部分812b进入对应的固定槽部93,能防止在第二段部的限制位置附近,第二闸门632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
因此,在作为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2的粉体收纳容器的调色剂卡盒 502(502Y、502C、502M、502BK)中,能抑制误操作而开放作为粉体排出口的排出口55。
在上述实施例2中,构成为两开放突起压接部212使得各臂部812变形,使得其挂片部分812b进入固定槽部93,但是,两开放突起压接部212只要通过压接本体部212b的突出端212c及压接倾斜面212d,和第二闸门632的各臂部812 的开放突起部分812d的开放倾斜面812e的导向作用,使得各臂部812(其挂片部分812b)朝X轴方向外侧移动,则也可以通过朝X轴方向外侧移动的各臂部 812的突出端812a与第一闸门622的各侧壁部71碰接,该各突出端812a一边朝 X轴方向外侧变位一边沿Z轴方向延伸变形,其各挂片部分812b进入固定槽部 93,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2。
又,在上述实施例2中(实施例1也同样),正面看图35,在右侧的导向壁部 50d的前端(Z轴方向正侧的端部)设有闸门保护部50e,但是,当调色剂卡盒 502朝Z轴方向正侧移动时,在Z轴方向正侧存在意外物体场合,只要与第一闸门622和第二闸门632相比,能先与该物体接触,则也可以设在两导向壁部50d, 也可以设在正面看图35位于左侧的导向壁部50d,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2。
又,在上述实施例2中,第一基准孔201的第一基准壁部201a和第二基准孔202的第二基准壁部202a与收纳部51即调色剂卡盒502的内侧面连续,但是, 也可以设在调色剂卡盒502的侧面的内方(将侧壁设为能使得第一基准孔201 或第二基准孔202形成在内方的壁厚尺寸)。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2。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作为本发明涉及的粉体收纳容器的调色剂卡盒, 但是,只要粉体收纳容器包括收纳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剂的粉体收纳部,用于排出收纳在该粉体收纳部的上述显影剂、设在上述粉体收纳部的粉体排出口,开闭该粉体排出口的闸门机构,该闸门机构包括第一闸门以及第二闸门, 所述第一闸门能在堵塞上述粉体排出口的密封位置和开放上述粉体排出口的开放位置之间移动,设有通过推压以便解除在上述密封位置的固定的固定解除部,所述第二闸门包括能与上述固定解除部干涉的解除操作突起,能在不使得该解除操作突起与上述固定解除部干涉地包覆上述固定解除部的包覆位置,以及用上述解除操作突起推压上述固定解除部的解除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只要上述这样的粉体收纳容器就行,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通过第二闸门63(第二闸门632)的两臂部81的挂片部分81b(两臂部812的挂片部分812b)和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的各固定槽部93(其固定壁面93a),防止第二闸门63(第二闸门632) 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从第二段部98的限制位置 (其附近)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但是,也可以当将调色剂卡盒50(调色剂卡盒 502)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朝取出方向(Z轴方向负侧)移动时,使得第二闸门63(第二闸门632)停留在第二段部98的限制位置(其附近),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
再有,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通过各固定爪95和第一闸门62(第一闸门622) 的两侧壁部71的固定壁部75(其被钩挂面75a),防止第一闸门62(第一闸门 622)相对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从第一段部99的限制位置朝Z轴方向负侧移动,但是,也可以当将调色剂卡盒50(调色剂卡盒502) 从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朝取出方向(Z轴方向负侧) 移动时,使得第一闸门62(第一闸门622)停留在第一段部99的限制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调色剂补给装置43(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902) 适用于作为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10,102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形成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使用由载体及调色剂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也可以使用由调色剂构成的单组分显影剂,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即,粉体收纳容器只要收纳调色剂,或静电附着调色剂的载体, 或调色剂及载体以一定比例混合(所谓预混合调色剂),作为用于形成图像的粉体就行。不管哪种场合,都能得到与上述本发明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表示设有单一搅拌部件52的调色剂卡盒50,502,但是,如图52所示,也可以是设有二个搅拌部件52的调色剂卡盒503,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在该调色剂卡盒503中,伴随设置二个搅拌部件52,为了使得各搅拌部件52的连接处522a从收纳部51的前面(Z轴方向正侧的面)露出, 设有二个连接开口部583。该两连接开口部583与连接开口部58或连接开口部 582构成相同。调色剂卡盒503除了设有二个搅拌部件52(连接开口部583), 其他与实施例2的调色剂卡盒502构成相同。在该调色剂卡盒503中,由于设有二个搅拌部件52,因此,能提高搅拌收纳在收纳部51的显影剂G的力即搅拌力。
在上述实施例1中,表示使用调色剂卡盒50,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0的例子,在实施例2中,表示使用调色剂卡盒502,调色剂容器固定部902(容器收纳部220),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02的例子,但是,可以将上述构成适用于其他实施例,可以适当组合各构成,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的构成。
上述根据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粉体收纳容器以及粉体补给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但具体构成并不局限于各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粉体收纳容器,其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中,并且具有:
粉体收纳部,收纳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剂;
粉体排出口,设在所述粉体收纳部,以便排出收纳在所述粉体收纳部的所述显影剂;以及
搅拌部件,通过旋转对所述粉体收纳部内的粉体进行搅拌,其特征在于,
在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插入的插入方向的下游侧的面上,具有:
第一孔部,将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突起插入;
第二孔部,将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二突起插入;
所述第一孔部形成在第一壁部的内侧,所述第二孔部形成在第二壁部的内侧,并且
所述搅拌部件在旋转中能够与所述第一、第二壁部接触,
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与所述粉体收纳部的内侧面连续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部是圆孔,所述第二孔部是长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部的长径朝向所述圆孔方向倾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壁部向所述插入方向下游侧突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壁部在所述插入方向下游侧设置有倾斜面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壁部向所述插入方向下游侧突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壁部在所述插入方向下游侧设置有倾斜面部分。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收纳容器。
CN201610280479.8A 2012-03-15 2013-03-14 粉体收纳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57177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9279 2012-03-15
JP2012-059279 2012-03-15
JP2012275672A JP5435116B2 (ja) 2012-03-15 2012-12-18 粉体収納容器、その粉体収納容器から現像剤を補給する粉体補給装置、およびそれが搭載され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75672 2012-12-18
CN201310080838.1A CN103309206B (zh) 2012-03-15 2013-03-14 粉体收纳容器,粉体补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0838.1A Division CN103309206B (zh) 2012-03-15 2013-03-14 粉体收纳容器,粉体补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7767A CN105717767A (zh) 2016-06-29
CN105717767B true CN105717767B (zh) 2020-04-24

Family

ID=4775051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80479.8A Active CN105717767B (zh) 2012-03-15 2013-03-14 粉体收纳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1310080838.1A Active CN103309206B (zh) 2012-03-15 2013-03-14 粉体收纳容器,粉体补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0838.1A Active CN103309206B (zh) 2012-03-15 2013-03-14 粉体收纳容器,粉体补给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8) US9146497B2 (zh)
EP (2) EP2639648B1 (zh)
JP (1) JP5435116B2 (zh)
CN (2) CN105717767B (zh)
ES (1) ES2800025T3 (zh)
TW (7) TWI6042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35116B2 (ja) 2012-03-15 2014-03-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その粉体収納容器から現像剤を補給する粉体補給装置、およびそれが搭載され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086319B2 (ja) 2012-06-03 2017-03-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19339B2 (ja) * 2012-11-22 2015-05-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容器
JP6095376B2 (ja) * 2013-01-18 2017-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188904B2 (en) * 2013-01-30 2015-11-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oner supply regulation
JP6318604B2 (ja) 2013-04-25 2018-05-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219436A (ja) 2013-04-30 2014-1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読み出し装置及び同装置を供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070392B2 (ja) 2013-04-30 2017-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納容器支持構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19960B2 (ja) * 2013-07-10 2018-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6143101B2 (ja) * 2013-09-27 2017-06-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50168870A1 (en) 2013-12-12 2015-06-1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Having an Alignment Member for Aligning with a Developer Unit in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15187693A (ja) 2014-03-11 2015-10-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GB2558320A (en) * 2014-08-01 2018-07-11 Canon Kk Toner cartridge, toner supply mechanism, and shutter
US9477177B2 (en) * 2014-09-02 2016-10-25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 having a shutter lock mechanism
US9581936B2 (en) 2015-01-30 2017-02-28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contact member which is elastically deformed
JP6512864B2 (ja) * 2015-02-27 2019-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JP6447271B2 (ja) * 2015-03-13 2019-01-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39156B2 (ja) * 2015-08-31 2020-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剤補給容器
JP6634762B2 (ja) 2015-09-28 2020-01-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着脱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817335B2 (en) 2015-10-21 2017-11-14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amount detector, powd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6667134B2 (ja) 2015-12-10 2020-03-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06130B2 (ja) * 2016-04-15 2020-06-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粉体検知装置及び現像装置
JP6558303B2 (ja) * 2016-05-26 2019-08-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7479353A (zh) * 2016-06-08 2017-12-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调色剂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JP6583149B2 (ja) * 2016-06-08 2019-10-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画像形成装置
US11036295B2 (en) 2016-11-23 2021-06-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Electrostatic slide clutch
JP2018106081A (ja) * 2016-12-27 2018-07-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コンテナの装着検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082768B2 (en) 2016-12-27 2018-09-25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I634021B (zh) 2017-01-25 2018-09-01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形成設備
JP6932955B2 (ja) 2017-03-16 2021-09-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99093B2 (ja) 2017-05-22 2021-07-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剤補給装置
JP6864871B2 (ja) 2017-05-30 2021-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647134B2 (en) * 2018-02-23 2020-05-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ransfer belt platens
US10866537B2 (en) 2018-03-13 2020-12-15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container having contact portion to contact a restriction member
JP7070054B2 (ja) * 2018-05-01 2022-05-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023047B2 (en) 2018-05-01 2021-06-0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Electrostatic slide clutch with bidirectional drive circuit
CN108803283B (zh) * 2018-06-29 2020-10-30 贵州省仁怀市西科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环保型硒鼓
US10514651B1 (en) 2018-07-26 2019-12-24 Ricoh Company, Ltd. Cleaning blade, clean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20200029635A1 (en) * 2018-07-26 2020-01-3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otion-restricting wearable safety device
US10649367B2 (en) 2018-07-30 2020-05-12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7135595B2 (ja) * 2018-08-28 2022-09-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852825B2 (en) 2018-09-06 2020-12-0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elective restriction of skeletal joint motion
JP7151417B2 (ja) 2018-11-26 2022-10-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容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22907A (ja) * 2019-01-31 2020-08-13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剤収容体、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42002B2 (ja) 2019-03-18 2023-03-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860102B2 (en) 2019-05-08 2020-12-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Guide for supporting flexible articulating structure
US11054905B2 (en) 2019-05-24 2021-07-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otion-restricting apparatus with common base electrode
US11061476B2 (en) 2019-05-24 2021-07-1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aptic feedback apparatus
JP7371372B2 (ja) 2019-07-16 2023-10-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7284936B2 (ja) 2019-07-31 2023-06-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53146B2 (ja) 2019-07-31 2023-04-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量検知装置、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27040B2 (ja) * 2019-09-25 2023-08-16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粉体容器の装着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と粉体容器
TWI788636B (zh) * 2020-03-06 2023-01-01 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碳粉匣
JP7484306B2 (ja) * 2020-03-26 2024-05-16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回収容器及び粉体塗装装置
JP2022080195A (ja) * 2020-11-17 2022-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36710A (ja) 2021-03-08 2022-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残量検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230056419A (ko) * 2021-10-20 2023-04-27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토너 배출구를 차단하는 복수의 차단 위치를 가지는 셔터 구조물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2646A (zh) * 2003-02-14 2004-09-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盒容器、显影剂盒及它们的回收方法以及成像单元
JP2004302020A (ja) * 2003-03-31 2004-10-28 Seiko Epson Corp カートリッジのトナー撹拌装置及び該トナー撹拌装置を備えるカートリッジ
CN101251737A (zh) * 2007-02-21 2008-08-27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剂供应容器及成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2103A (en) * 1873-08-26 Improvement in lamps
US4611899A (en) * 1983-01-08 1986-09-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JP2565575B2 (ja) * 1989-12-08 1996-12-18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H03267965A (ja) * 1990-03-19 1991-11-28 Konica Corp 現像剤補給装置
US5294963A (en) * 1991-04-19 1994-03-15 Mita Industrial Co., Ltd. Toner cartridge having opening for discharging toner sealed with sealing member and method of stripping sealing member
JPH08287905A (ja) 1995-04-14 1996-11-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鉛蓄電池用極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3267879B2 (ja) * 1996-11-13 2002-03-25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装置およ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3284334B2 (ja) * 1996-11-18 2002-05-20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部材及びこれを使用するトナー補給装置
JP3604919B2 (ja) * 1998-08-31 2004-1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3978920B2 (ja) * 1999-02-04 2007-09-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DE60142671D1 (de) * 2000-09-01 2010-09-09 Canon Kk Einheit mit Entwicklerzufuhröffnung und damit versehenes Bilderzeugungsgerät
WO2003065999A2 (en) 2002-02-08 2003-08-14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Proliferated cell lines and uses thereof
US7133629B2 (en) * 2002-04-12 2006-11-0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as easy-to-handle large capacity toner container
AU2003274922A1 (en) 2002-08-23 2004-03-11 Amberwave Systems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s having reduced dislocation pile-ups and related methods
JP2004226524A (ja) 2003-01-21 2004-08-12 Ricoh Co Ltd トナー移送装置及びトナー補給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2091A (ja) * 2003-09-19 2005-04-07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トナー収納容器
JP4456957B2 (ja) 2004-08-06 2010-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184691B2 (en) 2004-11-09 2007-02-27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container, ton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WI332606B (en) * 2005-06-07 2010-11-01 Ricoh Co Ltd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629508B2 (ja) * 2005-06-09 2011-02-0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その着脱機構
KR100694128B1 (ko) * 2005-06-20 2007-03-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토너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JP2007155841A (ja) 2005-11-30 2007-06-21 Ricoh Co Ltd 粉体容器、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30780B2 (ja) * 2006-04-18 2011-07-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200744371A (en) 2006-05-19 2007-12-01 Pentax Corp Anti-shake apparatus
JP4215784B2 (ja) * 2006-07-13 2009-0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トナー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DE202006011218U1 (de) 2006-07-20 2007-11-22 Marantec Antriebs- Und Steuerungstechnik Gmbh & Co. Kg Notfallentriegelung
JP2008179383A (ja) 2007-01-23 2008-08-07 Ricoh Co Ltd 粉体充填方法、粉体収納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現像剤補給方法、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粉体充填済み粉体収納容器の製造方法。
JP4810449B2 (ja) 2007-01-30 2011-1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充填方法、充填済み現像剤収納容器、現像剤補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現像剤補給方法、並びに現像剤充填済み現像剤収納容器の製造方法。
JP5039416B2 (ja) 2007-04-03 2012-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990691B1 (en) 2007-05-08 2009-09-0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developing agent and storage device therefor
KR101448005B1 (ko) 2007-05-17 2014-10-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090016777A1 (en) 2007-07-13 2009-01-15 Satoru Miyamoto Developer container filled with developer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developer container filled with developer
JP5234393B2 (ja) 2007-09-14 2013-07-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補給方法
US8126373B2 (en) * 2007-09-28 2012-02-28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prevents toner from being scattered from the device
JP5472774B2 (ja) 2007-09-28 2014-04-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補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8200126B2 (en) * 2007-11-30 2012-06-1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cartridges for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9419286B2 (en) 2011-01-13 2016-08-1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Wet lamination process for reducing mud cracking in fuel cell components
JP2009258445A (ja) 2008-04-17 2009-11-05 Ricoh Co Ltd 現像剤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1020106A1 (en) 2009-08-14 2011-02-17 Tha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polating digitally-controlled amplifier gain
KR101608062B1 (ko) * 2009-08-28 2016-03-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착탈가능한 토너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KR101160309B1 (ko) 2009-08-31 2012-06-26 손지영 아날로그 표시 장치
JP4958325B2 (ja) 2009-09-04 2012-06-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83101B2 (ja) * 2009-09-04 2014-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MX2012002508A (es) 2009-09-04 2012-04-10 Ricoh Co Ltd Contenedor de toner y dispositivo formador de imagen.
JP2011078064A (ja) 2009-10-02 2011-04-14 Nikon Corp 撮像装置
US8106146B2 (en) 2009-10-06 2012-01-31 Medtronic, Inc. Therapeutic polymers and methods of generation
JP5515673B2 (ja) * 2009-11-20 2014-06-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収容容器
EP2378374B1 (en) 2010-04-01 2019-09-25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container, powder supply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947186B2 (ja) * 2010-05-17 2012-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61113B2 (ja) * 2010-11-10 2014-07-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剤の収容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1532B2 (ja) * 2010-11-15 2014-11-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粉体収容装置、清掃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14765B2 (ja) 2010-11-16 2014-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35116B2 (ja) 2012-03-15 2014-03-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納容器、その粉体収納容器から現像剤を補給する粉体補給装置、およびそれが搭載される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2646A (zh) * 2003-02-14 2004-09-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盒容器、显影剂盒及它们的回收方法以及成像单元
JP2004302020A (ja) * 2003-03-31 2004-10-28 Seiko Epson Corp カートリッジのトナー撹拌装置及び該トナー撹拌装置を備えるカートリッジ
CN101251737A (zh) * 2007-02-21 2008-08-27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剂供应容器及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3511A (zh) 2021-04-01
US9459556B2 (en) 2016-10-04
JP5435116B2 (ja) 2014-03-05
EP3696612A1 (en) 2020-08-19
US20200183302A1 (en) 2020-06-11
ES2800025T3 (es) 2020-12-23
TWI616734B (zh) 2018-03-01
TWI767418B (zh) 2022-06-11
TWI640845B (zh) 2018-11-11
TW202028895A (zh) 2020-08-01
US20190064699A1 (en) 2019-02-28
US20150346635A1 (en) 2015-12-03
US11422483B2 (en) 2022-08-23
CN105717767A (zh) 2016-06-29
US20160363887A1 (en) 2016-12-15
US10146154B2 (en) 2018-12-04
US20210080864A1 (en) 2021-03-18
EP2639648A3 (en) 2017-05-10
US11953843B2 (en) 2024-04-09
TWI691818B (zh) 2020-04-21
TW201818165A (zh) 2018-05-16
TW201616249A (zh) 2016-05-01
TWI604284B (zh) 2017-11-01
US9835977B2 (en) 2017-12-05
EP2639648B1 (en) 2020-05-06
TWI714482B (zh) 2020-12-21
TWI529504B (zh) 2016-04-11
EP2639648A2 (en) 2013-09-18
TW201346463A (zh) 2013-11-16
TW201809926A (zh) 2018-03-16
US20220342347A1 (en) 2022-10-27
US10871729B2 (en) 2020-12-22
TW201905609A (zh) 2019-02-01
US10606187B2 (en) 2020-03-31
CN103309206A (zh) 2013-09-18
US20170363987A1 (en) 2017-12-21
US9146497B2 (en) 2015-09-29
US20130243491A1 (en) 2013-09-19
CN103309206B (zh) 2016-05-25
JP2013218276A (ja) 201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7767B (zh) 粉体收纳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070392B2 (ja) トナー収納容器支持構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045668B1 (en)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unit
JP5103895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並びに現像剤収容容器の組立て方法及び再生方法
KR20150020088A (ko) 현상제 공급 장치
JP4591474B2 (ja) 現像剤収容容器の再生方法
CN113050399A (zh) 盒单元
KR101099498B1 (ko) 현상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2014215417A (ja) 粉体補給装置及びこの粉体補給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