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4193A - 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84193A
CN105584193A CN201510760733.XA CN201510760733A CN105584193A CN 105584193 A CN105584193 A CN 105584193A CN 201510760733 A CN201510760733 A CN 201510760733A CN 105584193 A CN105584193 A CN 1055841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panel
holding unit
holding
push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6073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84193B (zh
Inventor
中川优志
德永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a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r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ata Corp filed Critical Hir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84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4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84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4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 B32B38/1825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evices for tensioning, stretching or registration
    • B32B38/1833Positioning, e.g. registration or centering
    • B32B38/1841Positioning, e.g. registration or centering during laying up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一种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其一边更可靠地保持面板一边防止气泡的混入。制造装置是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粘合制造层叠体的制造装置,其中具备:保持前述第一面板的第一保持单元;在前述第一面板的下方保持前述第二面板的多个第二保持单元;从被保持在前述第二保持单元上的前述第二面板的下方将前述第二面板朝向前述第一面板的一方推压的推压辊;与前述推压辊连接地设置,使前述推压辊沿前述第一面板移动的辊移动机构;和使前述多个第二保持单元相对于前述第一保持单元上下地移动的升降机构,前述多个第二保持单元分别可绕与被保持在前述第一保持单元上的前述第一面板的面板面平行的轴转动地被支承。

Description

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板的粘合技术。
背景技术
在将液晶面板和罩玻璃的那样的面板彼此粘合来制造层叠体的装置中,若气泡混入粘合面,则存在给层叠体的品质带来影响的情况。为了降低气泡的混入,提出了通过一面由辊将一方的面板向另一方的面板推压一面将辊移动来进行两者的粘合的装置(专利文献1~3)。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将一方的面板从水平地保持的状态倾斜地进行姿势变化而向另一方的面板粘贴的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700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311527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WO2012/172603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若如专利文献2的那样使一方的面板倾斜地进行姿势变化而向另一方的面板粘贴,则面板之间的空气由辊的移动向开放侧挤出。这对防止气泡的混入具有效果。但是,在使面板进行姿势变化时,在面板的保持部分周边产生弯曲。存在面板由此弯曲的弹性恢复力从保持机构脱落的可能性。另外,面板的保持部分周边成为水平,相对于另一方的面板容易成为面接触,存在气泡混入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边更可靠地保持面板一边防止气泡的混入。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装置,其是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粘合制造层叠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持前述第一面板的第一保持单元;在前述第一面板的下方保持前述第二面板的多个第二保持单元;从被保持在前述第二保持单元上的前述第二面板的下方将前述第二面板朝向前述第一面板的一方推压的推压辊;与前述推压辊连接地设置,使前述推压辊沿前述第一面板移动的辊移动机构;和使前述多个第二保持单元相对于前述第一保持单元上下地移动的升降机构,前述多个第二保持单元分别可绕与被保持在前述第一保持单元上的前述第一面板的面板面平行的轴转动地被支承。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方法,其是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粘合制造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持工序、抵接工序和粘合工序,所述保持工序在使粘贴面向下被保持的前述第一面板的下方,使粘贴面向上地由多个保持单元保持前述第二面板,所述抵接工序使推压辊与被保持的前述第二面板的下面抵接,并且朝向前述第一面板推压前述第二面板,使前述第二面板的前述粘贴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前述第一面板的前述粘贴面抵接,所述粘合工序使前述推压辊沿前述第一面板移动,将前述第一面板和前述第二面板粘合,前述粘合工序为了追随前述推压辊的移动地使前述第二面板的相对于前述第一面板的抵接区域增大,使前述多个保持单元中的至少一部分保持单元的姿势变化。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一边更可靠地保持面板一边防止气泡的混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制造装置的图1中的箭头D1方向向视图。
图3是图1的制造装置的图1中的箭头D2方向向视图。
图4(A)是表示保持机构的结构的图2中的箭头D3方向向视图,(B)是保持机构的侧视图,(C)是图4(A)的I-I线剖视图,(D)是图4(A)的II-II线剖视图。
图5(A)是图4(B)的III-III线剖视图,(B)以及(C)是抵接部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6(A)~(E)是保持单元以及限制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7(A)是表示保持机构的其它的结构例的图,(B)是保持机构的侧视图,(C)是图7(A)的V-V线剖视图,(D)是抵接部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8(A)是图7(B)的VI-VI线剖视图,(B)是保持单元以及限制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9(A)表示保持机构的结构的图2中的箭头D4方向向视图,(B)是保持机构的侧视图,(C)是图9(A)的VII-VII线剖视图,(D)是图9(A)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10(A)~(E)是保持单元以及限制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1是推压辊的说明图。
图12是控制单元的框图。
图13(A)以及(B)是图1的制造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4(A)~(C)是图1的制造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5(A)以及(B)是图1的制造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6(A)以及(B)是图1的制造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7(A)~(D)是图1的制造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18(A)~(C)是其它例的说明图。
图19(A)以及(B)是其它例的说明图。
图20(A)~(C)是其它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箭头X以及Y表示相互正交的水平方向,箭头Z表示上下方向。
<第一实施方式>
<装置的概要>
图1是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A的俯视图,图2是制造装置A的图1中的箭头D1方向向视图,图3是制造装置A的图1中的箭头D2方向向视图。
制造装置A是将2张面板粘合来制造层叠体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制造将方形的面板P1和方形的面板P2粘合了的层叠体。面板P1例如是图像显示面板,面板P2例如是罩面板,其层叠体构成图像显示装置。作为图像显示面板,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例如LCD),在其显示面侧(在粘合过程中成为下面)粘贴罩面板(例如罩玻璃)。罩面板是具有透光性的面板,例如,是玻璃板、树脂板。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假想了面板P2在其上面上形成未硬化状态的粘接层而被投入制造装置A的形态。粘接层能够由粘接剂、粘接片材、粘接薄膜等形成。
制造装置A具备输入台1、输送机构2、移载机构3、保持机构4和推压机构5。
<输入台>
输入台1是用于向制造装置A投入面板P1的单元。面板P1以粘合面为下面,由外部的装置或作业者载置在输入台1上。输入台1例如是以非接触方式支承面板P1的气浮工作台、与面板P1接触进行支承的放置台。在输入台1的周围也可以设置进行面板P1的姿势调整、定位的装置。能够由此装置提高面板P1和面板P2的粘合位置的精度。此装置例如也可以是通过与面板P1的周缘抵接来进行其姿势调整、定位的装置。
<移载机构>
移载机构3是将被输入到输入台1的面板P1向进行与面板P2粘合的作业的区域(下面称为作业区域。)输送的单元。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作业区域被设定在输送机构2的上方。移载机构3具备保持单元31和移动机构32。
保持单元31,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是吸附保持面板P1的单元,但也可以是机械性地保持(例如挟持)面板P1的单元。保持单元31的下面构成了水平的吸附面。在此吸附面上形成了空气孔,经保持单元31内部的通路与未图示的空气吸引装置连接。空气吸引装置例如是泵。通过从空气孔吸引空气,保持单元31对面板P1的上面进行负压吸引而吸附。
移动机构32是进行保持单元31的升降(Z方向的移动)和X方向的移动的单元。移动机构32具备升降轴321、驱动单元322、轨道323和一对支柱324。
升降轴321是在Z方向延伸的轴,在其下端固定了保持单元31。驱动单元322具备对升降轴321进行升降的机构。此机构例如可采用滚珠丝杆机构、皮带传动机构等。轨道323在X方向水平地延伸设置,其两端部由一对支柱324支承。
驱动单元322可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通过轨道323的引导在X方向往复移动。驱动机构例如可采用滚珠丝杆机构、皮带传动机构等。保持单元31可通过驱动单元322的X方向的移动和升降轴321的升降在X-Z平面上移动。
<输送机构>
输送机构2是进行被投入到制造装置A的面板P2的向作业区域的输送和层叠体的输出的单元。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输送机构2在水平的输送面2a上在Y方向输送面板P2或层叠体。面板P2由外部的装置或作业者投入输送机构2的Y方向的一端(在图1中为左端),层叠体被输出到输送机构2的Y方向的另一端(在图1中为右端)。
输送机构2例如是使用了以接触方式支承面板P2的气浮工作台的输送机构、与面板P2接触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例如,皮带式输送机、辊式输送机)。
在输送面2a上形成了在Y方向离开的一对凹陷部21。一对凹陷部21是在X方向延伸的槽,位于作业区域的Y方向的两端部。凹陷部21是为了避免后述的第二保持单元41L、41R等和输送机构2的干涉而设置。
在输送机构2的周围也可以设置进行面板P2的姿势调整、定位的装置。能够由此装置提高面板P1和面板P2的粘合位置的精度。此装置例如也可以是通过与面板P2的周缘抵接来进行其姿势调整、定位的装置。此装置也能够配置在作业区域或与作业区域相比为上游侧的区域。上游侧是指面板P2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同样,下游侧是指面板P2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保持机构>
接着,对保持机构4进行说明。保持机构4进行由输送机构2输送的面板P2的向作业区域的输送和粘合作业中的面板P2的保持。
保持机构4具备保持单元41L以及41R、转动支承单元42L以及42R、限制机构43L以及43R、升降机构44L以及44R、水平移动机构45L以及45R。在图1~图3的基础上,参照图4~图10,对它们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A)是表示保持机构4的结构的图2中的箭头D3方向向视图,图4(B)是保持机构4的侧视图,图4(C)是图4(A)的I-I线剖视图,图4(D)是图4(A)的II-II线剖视图。图5(A)是图4(B)的III-III线剖视图。图5(B)以及图5(C)是抵接部件413的动作说明图,是图4(C)的IV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6(A)~图6(E)是保持单元41L以及限制机构43L的动作说明图。
图7(A)~图7(D)以及图8(A)及图8(B)是保持单元41L等的其它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9(A)是表示保持机构4的结构的图2中的箭头D4方向向视图,图9(B)是保持机构4的侧视图,图9(C)是图9(A)的VII-VII线剖视图,图9(D)是图9(A)的VIII-VIII线剖视图。图10(A)~图10(E)是保持单元41R以及限制机构43R的动作说明图。
保持单元41L以及41R是在保持单元31的面板P1的下方保持面板P2的单元。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保持单元41L以及41R是对面板P2进行吸附保持的单元,但也可以是机械性地保持(例如夹持)面板P2的单元。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保持单元41L以及41R相互在Y方向离开,保持单元41L保持面板P2的一边,保持单元41R保持面板P2的与该一边相向的另一边。换言之,保持单元41L保持面板P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保持单元41R保持面板P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保持单元41L设置了2个,在X方向离开地配置。同样,保持单元41R也设置了2个,在X方向离开地配置。保持单元41L以及41R的数量也可以是1个,还可以是3个以上。保持单元41L的数量与保持单元41R的数量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主要参照图4~图6,对保持单元41L、转动支承单元42L、限制机构43L以及升降机构44L进行说明。
保持单元41L具备在Y方向突出的一对爪状的载置部411。载置部411在X方向离开地设置。另外,载置部411既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
在载置部411的上面411a上形成了吸附部412。吸附部412是在载置部411的上面411a上进行了开口的孔。形成在载置部411内的空气通路411b与此孔连通,空气通路411b被连接在未图示的空气吸引装置上。空气吸引装置例如是泵。保持单元41L通过从吸附部412吸引空气对面板P2的下面进行负压吸引而吸附。上面411a平坦、平滑地形成,由此,形成了由紧密接触面板P2的面板保持面。
在保持单元41L的上面上具备一对抵接部件413和使一对抵接部件413在Y方向进退的动作执行器414。抵接部件413和动作执行器414构成机械性地保持面板P2的夹紧机构。动作执行器414例如是空气缸或电动缸,在其杆部的端部连接了抵接部件413。动作执行器414在退避位置和保持位置之间使抵接部件413在载置部411的上面411a上进退。图5(B)表示抵接部件413处于退避位置的情况,图5(C)表示抵接部件413处于保持位置的情况。
抵接部件413的端部成上面侧与下面侧相比顶出的屋檐状,其端面形成了向下的倾斜部413a。通过倾斜部413a如图5(C)所示与面板P2的端缘抵接,面板P2的端缘位于倾斜部413a和载置部411的上面411a之间,成为被夹持的状态,换言之,成为从上面侧被推入的状态。
面板P2的保持可仅由吸附部412进行的负压吸引来进行,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加强保持力,可以做成由抵接部件413也机械性地保持面板P2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做成了由动作执行器414使抵接部件413进退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将抵接部件413固定地配置在保持单元41L上的结构。在此情况下,例如,只要通过由后述的水平移动机构45L移动保持单元41L整体,面板P2的端缘位于抵接部件413和上面411a之间即可。
转动支承单元42L是可转动地支承保持单元41L的倒U字型的单元。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相对于一个保持单元41L设置了一个转动支承单元42L,但也可以是由一个转动支承单元42L支承多个保持单元41L的结构。
转动支承单元42L具备一对侧壁421和将一对侧壁421的上部连接的上壁422。一对侧壁421在X方向相互离开地配置,其面方向与Y-Z平面平行。
在一对侧壁421之间可旋转地支承轴423。轴423是与X方向平行的轴,换言之,是与保持在保持单元31上的面板P1的面板面平行的轴。轴423贯通保持单元41L,且被固定在保持单元41L上。因此,保持单元41L可绕轴423转动地被支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做成了将轴423和保持单元41L相互固定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保持单元41L相对于轴423转动自由的结构。
在转动支承单元42L的一方侧部设置了限制轴423的转动范围的机构。此机构具备臂424和2个挡块425。通过限制轴423的转动范围,限制保持单元41L的转动范围。
臂424被固定在转动支承单元42L的一方侧部中的轴423的端部。2个挡块425被固定在转动支承单元42L的一方侧部中的侧壁421的外面上,臂424位于2个挡块425之间。轴423可在从臂424与一方的挡块425抵接的位置到臂424与另一方的挡块425抵接的位置为止的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
限制机构43L是对保持单元41L的转动进行限制或进行限制解除的单元。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相对于一个保持单元41L设置了一个限制机构43L。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限制机构43L是空气缸、电动缸或电磁螺线管等伸缩型的动作执行器,具备主体部431和从主体部431进退的杆部432。主体部431被固定在转动支承单元42L的上壁422上,以便杆部432的进退方向成为Z方向。杆部432可在限制保持单元41L的转动的限制位置和将保持单元41L的转动限制解除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在处于限制位置的情况下,杆部432的前端(下端)与保持单元41L的上面抵接。抵接的位置,与轴423相比在输送方向下游侧,是一对载置部411之间的位置。在处于退避位置的情况下,杆部432的前端(下端)从保持单元41L的上面离开。
参照图6,对限制机构43L的动作以及保持单元41L的转动样态进行说明。图6(A)以及图6(B)表示限制机构43L的杆部432处于限制位置,保持单元41L的转动被限制的状态。图6(A)是在图6(B)中省略了侧壁421等的图示的图。因为杆部432的前端与保持单元41L的上面抵接,所以在该图中在逆时针转动方向的保持单元41L的转动被限制。臂424在该图中与右侧的挡块425抵接,在该图中在顺时针转动方向的保持单元41L的转动也被限制。在此状态下,载置部411的上面411a是水平,被保持的面板P2的端部以水平姿势被保持。
图6(C)表示限制机构43L的杆部432上升到解除位置,保持单元41L的转动限制被解除了的状态。保持单元41L处于在由一对挡块425规定的规定角度范围内可自由转动的浮动状态。图6(D)以及图6(E)表示限制机构43L的杆部432处于解除位置,保持单元41L在该图中向逆时针转动方向最大限度地转动了的状态。图6(D)是在图6(E)中省略了侧壁421等的图示的图。臂424在该图中与左侧的挡块425抵接,在该图中,在逆时针转动方向的保持单元41L的转动被限制。在此状态下,载置部411的上面411a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被保持的面板P2的端部以倾斜的姿势被保持。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保持单元41L可转动,所以如后所述,可与被保持的面板P2的姿势相应地进行保持单元41L的姿势变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保持单元41L的转动为自由转动,但也可以设置强制性地使保持单元41L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例如能够做成以马达为驱动源的机构。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可控制保持单元41L的姿势。但是,在与面板P2的姿势相应地使保持单元41L的姿势变化的情况下,如本实施方式的那样,使保持单元41L成为可自由转动的浮动状态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外力作用于面板P2,更合适。
接着,主要参照图2、图4,对升降机构44L进行说明。升降机构44L是使保持单元41L相对于保持单元31上下地移动的单元。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相对于一组保持单元41L以及转动支承单元42L设置了一个升降机构44L。
升降机构44L具备升降轴441和驱动单元442。升降轴441是在Z方向延伸的轴,在其下端固定了转动支承单元42L的上壁422。驱动单元442具备使升降轴441升降的机构。此机构例如可采用滚珠丝杆机构、皮带传动机构等。
接着,主要参照图1、图2,对水平移动机构45L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水平移动机构45L是使保持单元41L在Y方向以及X方向移动的机构,但也可以是使保持单元41L仅在Y方向移动的机构。
水平移动机构45L具备可动轨道451、一对滑块452和一对轨道453。可动轨道451是以横穿输送机构2的方式在X方向延伸设置的梁部件。2个驱动单元442在X方向移动自由地与可动轨道451卡合且被支承。
驱动单元442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通过可动轨道451的引导可在X方向往复移动。此驱动机构被设置在每个驱动单元442上,2个驱动单元442可相互独立地在X方向移动。通过变更2个驱动单元442的X方向的距离来变更2个保持单元41L的X方向的距离。由此,能够保持尺寸不同的面板P2。驱动机构例如可采用滚珠丝杆机构、皮带传动机构等。
在可动轨道451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了滑块452。滑块452在Y方向移动自由地与轨道453卡合。一对轨道453相互在X方向离开地平行地配置。各轨道453在Y方向延伸设置。滑块452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通过轨道453的引导可在Y方向往复移动。此驱动机构能够设置在一对滑块452中的至少一方,使可动轨道451在Y方向平行移动。驱动机构例如可采用滚珠丝杆机构、皮带传动机构等。
通过可动轨道451在Y方向平行移动,能够使2个保持单元41L相对于保持单元41R接近或离开。
接着,主要参照图7以及图8,对作为上述的保持单元41L、转动支承单元42L以及限制机构43L的其它的结构例的保持单元41L’、转动支承单元42L’以及限制机构43L’进行说明。保持单元41L’,与保持单元41L相比在使粉尘相对于面板P1以及P2的附着降低的方面等成为更好的结构。
图7(A)是表示使用了保持单元41L’等的情况下的保持机构4的结构的图,是与图2中的箭头D3方向向视图相当的图。图7(B)是图7(A)的保持机构4的侧视图,图7(C)是图7(A)的V-V线剖视图,图7(D)是保持单元41L’的动作说明图。图8(A)是图7(B)的VI-VI线剖视图,图8(B)是保持单元41L’的动作说明图。
对保持单元41L’、转动支承单元42L’以及限制机构43L’的各结构中的与上述的保持单元41L、转动支承单元42L以及限制机构43L的各结构相同的结构或对应的结构附加相同的符号。下面,以不同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保持单元41L’具备在Y方向突出的一对爪状的载置部411以及形成在载置部411的上面411a上的吸附部412。本结构例中,保持单元41L’在其底部具有凹部而被轻量化,在图7(A)所示的视图中,轴423的中央部露出。
在保持单元41L’的上面上设置了抵接部件413。在本结构例中,抵接部件413做成了具有跨在一对载置部411之间的大小的一张板状的部件。
使抵接部件413在Y方向进退的动作执行器414经支承部件416连接并支承在保持单元41L’上。支承部件416延伸设置在保持单元41L’的下方,动作执行器414被配置在保持单元41L’的下侧。抵接部件413和动作执行器414构成机械性地保持面板P2的夹紧机构。
在动作执行器414的杆部的端部经托架415连接了抵接部件413。动作执行器414在退避位置和保持位置之间使抵接部件413在载置部411的上面411a上进退。图7(C)表示抵接部件413处于退避位置的情况,图7(D)表示抵接部件413处于保持位置的情况。
在本结构例中,由于动作执行器414与载置部411的上面411a相比位于下方,所以在由动作执行器414的驱动产生了粉尘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粉尘向被保持在上面411a上的面板P2的附着。
转动支承单元42L’的结构是基本上与转动支承单元42L同样的结构,是侧壁421以及上壁422的形状或大小不同的程度。在本结构例中,也是轴423贯通保持单元41L’,且被固定在保持单元41L’上,但也可以是保持单元41L’相对于轴423转动自由的结构。另外,在转动支承单元42L’的一方侧部,设置了限制轴423的转动范围的机构(臂424以及2个挡块425)。
限制机构43L’的结构也基本上与限制机构43L相同,具备主体部431和从主体部431进退的杆部432,但相对于保持单元41L’的抵接部位不同。在本结构例中,在保持单元41L’的上面上固定了被配置成跨过抵接部件413的倒U字型的框体415。在限制保持单元41L’的转动的情况下,杆部432的前端(下端)与框体415的上面抵接。图7(C)以及图7(D)表示杆部432处于限制位置的情况。载置部411的上面411a是水平,被保持的面板P2的端部以水平姿势被保持。
图8(B)表示杆部432处于退避位置的情况。在处于退避位置的情况下,杆部432的前端(下端)从框体415的上面离开。保持单元41L’成为可自由转动的浮动状态,如该图所示,可采取保持单元41L’倾斜的姿势。在此情况下,被保持的面板P2的端部以倾斜的姿势被保持。
接着,主要参照图9以及图10,对保持单元41R、转动支承单元42R、限制机构43R以及升降机构44R进行说明。保持单元41R、转动支承单元42R、限制机构43R以及升降机构44R的结构基本上与上述的保持单元41L、转动支承单元42L、限制机构43L以及升降机构44L同样,对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的符号。
保持单元41R具备在Y方向突出的一对爪状的载置部411。载置部411在X方向离开地设置。另外,载置部411既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
在载置部411的上面411a上形成了吸附部412。吸附部412是在载置部411的上面411a上进行了开口的孔。形成在载置部411内的空气通路411b与此孔连通,空气通路411b与未图示的空气吸引装置连接。空气吸引装置例如是泵。保持单元41R通过从吸附部412吸引空气,对面板P2的下面进行负压吸引而吸附。上面411a被平坦、平滑地形成,由此,形成了紧密接触面板P2的面板保持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单元41R与保持单元41L不同,作为例子,列举了没有具备抵接部件413以及动作执行器414的结构的保持单元。但是,作为保持单元41R,当然也可以采用与保持单元41L相同的结构的保持单元。
转动支承单元42R是可转动地支承保持单元41R的倒U字型的单元。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相对于一个保持单元41R设置了一个转动支承单元42R,但也可以是由一个转动支承单元42R支承多个保持单元41R的结构。
转动支承单元42R具备一对侧壁421和将一对侧壁421的上部连接的上壁422。一对侧壁421在X方向相互离开地配置,其面方向与Y-Z平面平行。
在一对侧壁421之间可旋转地支承轴423。轴423是与X方向平行的轴,换言之,是与被保持在保持单元31上的面板P1的面板面平行的轴。轴423贯通保持单元41R,且被固定在保持单元41R上。因此,保持单元41R可绕轴423转动地被支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做成了将轴423和保持单元41R相互固定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保持单元41R相对于轴423转动自由的结构。
在转动支承单元42R的一方侧部设置了限制轴423的转动范围的机构。此机构具备臂424和2个挡块425。通过限制轴423的转动范围来限制保持单元41R的转动范围。
臂424被固定在转动支承单元42R的一方侧部中的轴423的端部。2个挡块425被固定在转动支承单元42R的另一方侧部中的侧壁421的外面上,臂424位于2个挡块425之间。轴423可在从臂424与一方的挡块425抵接的位置到臂424与另一方的挡块425抵接的位置为止的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
限制机构43R是对保持单元41R的转动进行限制或进行限制解除的单元。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相对于一个保持单元41R设置了一个限制机构43R。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限制机构43R是空气缸、电动缸或电磁螺线管等伸缩型的动作执行器,具备主体部431和从主体部431进退的杆部432。主体部431被固定在转动支承单元42R的上壁422上,以便杆部432的进退方向成为Z方向。杆部432可在限制保持单元41R的转动的限制位置和将保持单元41L的转动限制解除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在处于限制位置的情况下,杆部432的前端(下端)与保持单元41L的上面抵接。抵接的位置是与轴423相比为下游侧的位置。在处于退避位置的情况下,杆部432的前端(下端)从保持单元41L的上面离开。
参照图10,对限制机构43R的动作以及保持单元41R的转动样态进行说明。图10(A)以及图10(B)表示限制机构43R的杆部432处于限制位置,保持单元41R的转动被限制的状态。图10(A)是在图10(B)中省略了侧壁421等的图示的图。因为杆部432的前端与保持单元41R的上面抵接,所以在该图中,在逆时针转动方向的保持单元41R的转动被限制。臂424在该图中与右侧的挡块425抵接,在该图中,在顺时针转动方向的保持单元41R的转动也被限制。在此状态下,载置部411的上面411a是水平,被保持的面板P2的端部以水平姿势被保持。
图10(C)表示限制机构43R的杆部432上升到解除位置,保持单元41R的转动限制被解除了的状态。保持单元41R处于在由一对挡块425规定的规定角度范围内可自由转动的浮动状态。图10(D)以及图10(E)表示限制机构43R的杆部432处于解除位置,保持单元41R在该图中向逆时针转动方向最大限度转动了的状态。图10(D)是在图10(E)中省略了侧壁421等的图示的图。臂424在该图中与左侧的挡块425抵接,在该图中在逆时针转动方向的保持单元41R的转动被限制。在此状态下,载置部411的上面411a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被保持的面板P2的端部以倾斜的姿势被保持。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保持单元41R可转动,所以如后所述,可与被保持的面板P2的姿势相应地进行保持单元41R的姿势变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保持单元41R的转动为自由转动,但也可以设置使保持单元41R强制性地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例如可做成以马达为驱动源的机构。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可控制保持单元41R的姿势。但是,在与面板P2的姿势相应地使保持单元41R的姿势变化的情况下,如本实施方式的那样,使保持单元41R成为可自由转动的浮动状态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外力作用于面板P2,更合适。
接着,主要参照图2、图4,对升降机构44R进行说明。升降机构44R是使保持单元41R相对于保持单元31上下地移动的单元。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相对于一组保持单元41R以及转动支承单元42R设置了一个升降机构44R。
升降机构44R具备升降轴441和驱动单元442。升降轴441是在Z方向延伸的轴,在其下端固定了转动支承单元42R的上壁422。驱动单元442具备使升降轴441升降的机构。此机构例如可采用滚珠丝杆机构、皮带传动机构等。升降机构44L和升降机构44R被独立地驱动。因此,保持单元41L以及转动支承单元42L和保持单元41R以及转动支承单元42R可相互独立地升降。
接着,主要参照图1、图2,对水平移动机构45R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水平移动机构45R是使保持单元41R在Y方向以及X方向移动的机构,但也可以是使保持单元41R仅在Y方向移动的机构。
水平移动机构45R具备可动轨道451、一对滑块452和一对轨道453。可动轨道451是以横穿输送机构2的方式在X方向延伸设置的梁部件。2个驱动单元442在X方向移动自由地与可动轨道451卡合且被支承。
驱动单元442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通过可动轨道451的引导可在X方向往复移动。此驱动机构被设置在每个驱动单元442上,2个驱动单元442可相互独立地在X方向移动。通过变更2个驱动单元442的X方向的距离来变更2个保持单元41R的X方向的距离。由此,能够保持尺寸不同的面板P2。驱动机构例如可采用滚珠丝杆机构、皮带传动机构等。
在可动轨道451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了滑块452。滑块452在Y方向移动自由地与轨道453卡合。一对轨道453相互在X方向离开地平行地配置。各轨道453在Y方向延伸设置。滑块452可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通过轨道453的引导在Y方向往复移动。此驱动机构能够设置在一对滑块452中的至少一方,使可动轨道451在Y方向平行移动。驱动机构例如可采用滚珠丝杆机构、皮带传动机构等。
通过可动轨道451在Y方向平行移动,可使2个保持单元41R相对于保持单元41L接近或离开。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保持单元41L设置了水平移动机构45L,相对于保持单元41R设置了水平移动机构45R。由此,保持单元41L和保持单元41R分别可独立地在相互接近或离开的方向移动。但是,也可以仅设置水平移动机构45L和水平移动机构45R中的一方。在此情况下,成为仅保持单元41L和保持单元41R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接近或离开的结构。
<推压机构>
推压机构5是相对于被保持在保持单元31上的面板P1将由保持单元41L以及41R保持的面板P2在其厚度方向(这里为Z方向)推压的机构。
推压单元5具备推压辊51和辊移动机构52。推压辊51以跨过输送机构2的方式在X方向水平地延伸设置,由辊移动机构52在Z方向和Y方向移动。推压辊51例如由金属制的轴和包覆此轴的周围的橡胶制或树脂制的圆筒体(辊部件)构成。图11是推压辊51的俯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推压辊51的周面上形成了多个槽51a和多个槽51b。
槽51a是以避免保持单元41L以及41R和推压辊51的干涉为目的的槽。槽51a在推压辊51的周面中被配置在与保持单元41L以及41R相向的部分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形成在与载置部411相向的部分上,具有比载置部411的宽度以及厚度宽的宽度以及深度。通过设置这样的槽51a,即使在面板P2是与面板P1相同的尺寸的情况下或比面板P1小的尺寸,也可以不会与载置部411干涉地推压面板P2的端缘周边。
在设想使用单一尺寸的面板P2的情况下,槽51a的数量可以与载置部411的数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使用多个尺寸的面板P2,使槽51a的数量比载置部411的数量多。
槽51b是以提高面板P1和面板P2的紧贴性为目的的槽,宽度以及深度分别比槽51a小,且遍及推压辊51的周面整个区域地形成。槽51b的间距是等间距和不等间距均可,但这里做成了等间距。
在面板P1的粘合面上,存在具有微小的起伏的情况。通过设置槽51b,由槽51b之间的突起形成推压辊51的周面,此突起具有挠性而进行弹性变形,因此,可相对于起伏发挥更均匀的推压力。作为使推压辊51的周面容易进行弹性变形的其它的方法,可以考虑由硬度更低的材料形成推压辊51的圆筒体。但是,在此方法中,面板P2和推压辊51的周面的接触面积变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变大。因此,存在面板P2由推压辊51的移动相对于面板P1错开的情况。通过如本实施方式的那样设置槽5lb,面板P2和推压辊51的周面的接触面积变小,也能够防止面板P2的错开。
辊移动机构52具备多个支承部521、多个升降机构522、多个滑块523和多个轨道524。支承部521、升降机构522、滑块523和轨道524设置了2组。升降机构522被搭载在滑块523上,支承部521被搭载在升降机构522上。
推压辊51,其两端部被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支承部521,可自由旋转。轨道524夹着输送机构2地在其两侧各配置了1个,在Y方向水平地延伸设置。滑块523与轨道524卡合,通过轨道524的引导可在Y方向移动。滑块523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在Y方向往复移动。通过使2个滑块523同步地移动,能够使推压辊51在Y方向平行移动。
升降机构522作为其驱动源例如包括空气缸、电动缸、电磁螺线管等动作执行器,使支承部521升降。通过使2个支承部521同步地升降移动,能够使推压辊51在Z方向平行移动(升降)。
<控制单元>
图12是进行制造装置A的控制的控制单元6的框图。控制单元6包括CPU等处理部61、RAM、ROM等存储部62、连接外部设备和处理部61的接口部63。作为接口部63,也包括进行与主计算机的通信的通信接口。主计算机例如是对配置了制造装置A的制造设备整体进行控制的计算机。
处理部61执行被存储在存储部62的程序,基于各种传感器65的检测结果、上位计算机等的指示,控制各种动作执行器64。作为各种传感器65,例如包括检测由输送机构2输送的面板P2的位置的传感器、检测保持单元41L以及41R的位置的传感器、检测支承部521的位置的传感器和检测保持单元31的位置的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作为各种动作执行器64,例如包括吸附部411a用的空气装置、保持单元31用的空气装置、各种机构的驱动源(例如马达)等。
<控制例>
参照图13~图17,对处理部61的控制例进行说明。这里,对面板P1和面板P2的粘合进行说明。另外,在粘合作业中,保持机构4中的各动作执行器414、各限制机构43L、各升降机构44L被同步地控制。同样,各限制机构43R、各升降机构44R被同步地控制。另外,作为初期状态,限制机构43L、43R限制保持单元41L、41R的转动,抵接部件413位于退避位置。
被输入到输送机构2的面板P2如图13(A)所示,向作业区域输送。此时,保持单元41L位于面板P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保持单元41R位于面板P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
如图13(B)所示,保持单元41L、41R分别由升降机构44L、44R向凹陷部21降下。进而,保持单元41L、41R由水平移动机构45L、45R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使保持单元41L的载置部411位于面板P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的下方,使保持单元41R的载置部411位于面板P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的下方。
与这些动作并行地将输入台1上的面板P1向作业区域输送。如图14(A)所示,保持单元31向输入台1的上方移动。接着,保持单元31降下,由保持单元31吸附保持面板P1。面板P1的与被粘合在面板P2上的一侧的面(这里为下面)相反侧的面(这里为上面)被吸附。
如图14(B)所示,使保持单元31从输入台1上升,向作业区域移动而使之停止。
如图14(C)所示,保持单元41L、41R分别由升降机构44L、44R从凹陷部21上升,将面板P2从输送面2a抬起。此时,由保持单元41L、41R的各吸附部412吸附保持面板P2。面板P2在面板P1的下方,成为使粘贴面向上而以水平姿势被保持的状态。
如图15(A)所示,抵接部件413从退避位置向保持位置移动。由此,面板P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缘的一部分在抵接部件413和载置部411的上面411a之间在上下方向被夹入。这样,面板P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在由吸附部412进行的吸附保持的基础上,还在抵接部件413和载置部411的上面411a之间被机械性地保持。
接着,使被保持的面板P2的姿势变化。在本例中,将面板P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作为粘合始端部,将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作为粘合终端部。因此,使面板P2的姿势倾斜地变化,以便在Z方向面板P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离面板P1近,面板P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离面板P1远。
首先,如图15(B)所示,将由限制机构43L、43R进行的对保持单元41L、41R的转动限制解除。保持单元41L、41R可绕轴423自由转动。
对升降机构44L或升降机构44R的至少任意一方进行驱动,如图16(A)所示,使之移动,以便成为保持单元41L与保持单元41R相比离开了面板P1的状态。这里,使保持单元41L仅降下距离L2。此时,由水平移动机构45L使保持单元41L在Y方向仅移动距离L1,以便保持单元41L的轴423和保持单元41R的轴423的轴间距离不变。保持单元41L的移动轨迹成为弧状的轨迹T1。
伴随着保持单元41L的移动,面板P2的姿势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地变化。此时,因为保持单元41L、41R处于浮动状态,所以保持单元41L、41R的姿势与面板P2的姿势变化相应地变化。在图16(A)的例中,保持单元41L、41R向逆时针转动方向转动。
这样,通过保持单元41L、41R的姿势变化,能够维持面板P2大致笔直的(大致平坦的)状态,更可靠地保持面板P2。即,若保持单元41L、41R的姿势不变化,载置部411是水平的状态,则面板P2的端部也以水平姿势被保持,从端部朝向中央部急剧地弯曲。由于此弯曲的弹性恢复力,存在面板P2从载置部411脱落的可能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载置部411与面板P2的倾斜相应地倾斜,所以在面板P2中几乎不产生弯曲,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保持面板P2。
接着,由辊移动机构52使推压辊51向粘合始端部的下方位置移动。
如图17(A)所示,由辊移动机构52使推压辊51上升,开始面板P1和面板P2的粘合。推压辊51朝向面板P1推压面板P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推压力由保持单元31承受住。面板P2的粘贴面(上面)的一部分与面板P1的粘贴面(下面)抵接。面板P2和面板P1的抵接区域成为在X方向长的带状的区域。
由推压辊51将面板P2的端部向面板P1推压,该端部的姿势逐渐水平地变化。与此相伴,保持单元41R也向顺时针转动方向转动,载置部411的姿势返回水平姿势。由于保持单元41R的载置部411位于推压辊51的槽51a内,所以不存在载置部411和推压辊51干涉的情况,另外,能够防止面板P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中的气泡混入。
在粘合中,由于保持单元41R的载置部411的姿势从防止面板P1和面板P2剥离的观点看最好为水平姿势的状态,所以如图17(B)所示,驱动限制机构43R,限制保持单元41R的转动。由辊移动机构52使推压辊51朝向成为粘合终端部的面板P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水平地移动。由于面板P1由保持单元31以水平姿势保持,所以推压辊51沿面板P1移动。
面板P1和面板P2的抵接区域追随推压辊51的移动而增大,面板P2从其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依次向面板P1粘贴。面板P1和面板P2之间的空气向输送方向上游侧被依次挤出,能够防止气泡向面板之间的混入。
伴随着推压辊51的移动,使保持单元41L由升降机构44L上升,并且使之由水平移动机构45L向离开保持单元41R的方向移动。在图17(B)的例中,保持单元41L向上方仅上升距离L4,在Y方向仅移动距离L3,其移动轨迹成为弧状的轨迹T2。保持单元41L的转动限制是继续被解除了的状态。因此,与伴随着推压辊51的移动的面板P2的姿势变化相应地处于浮动状态的保持单元41L转动,其姿势变化。面板P2从由推压辊51进行的推压部位朝向粘合终端部弯曲,但由于在由保持单元41L的吸附部412进行的吸附保持的基础上,还由抵接部件413机械性地保持面板P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所以更可靠地保持面板P2。
若推压辊51接近面板P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则如图17(C)所示,抵接部件413由动作执行器414的驱动向退避位置移动,避免抵接部件413和面板P1的干涉。与推压辊51的移动伴随着的保持单元41L的上升和Y方向的水平移动继续,在图17(C)的例中,保持单元41L向上方仅上升距离L6,在Y方向仅移动距离L5,其移动轨迹成为弧状的轨迹T3。保持单元41L的转动限制是继续被解除了的状态,其载置部411逐渐接近水平姿势。
若推压辊51到达作为粘合终端部的面板P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则面板P1和面板P2的粘合作业结束。在图17中,线M表示在粘合开始时的保持单元41L的轴423的位置。可以知道伴随着粘合进行,保持单元41L的轴423的位置向从保持单元41R离开的方向移动。通过使保持单元41L一面上升一面向上游侧移动,可减小面板P2的挠曲,使面板P2相对于面板P1紧紧地粘贴。线N表示在粘合开始时的保持单元41R的轴423的位置。可以知道即使粘合进行,保持单元41R也不移动。
此后,由限制机构43L限制保持单元41L的转动,其载置部411被做成水平姿势。推压辊51由辊移动机构52向初期位置退避,保持解除由单元31进行的面板P1的保持。进而,使保持单元41L以及41R降下,面板P1和面板P2的层叠体被载置在输送机构2的输送面2a上。此后,层叠体由输送机构2输送,一个单位的处理结束。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粘合时,使推压辊51从面板P2的一方端部向另一方端部移动,但也可以采用其它的移动样态。图18(A)~图18(C)是其说明图。
在该图的例中,将面板P2的中央部作为粘合始端部,如图18(A)的那样,将推压辊51的初期位置作为面板P2的中央部。在保持单元41L、41R的转动限制一起解除了的状态下进行粘合作业。如图18(B)所示,使推压辊51向Y方向的一方向移动。在该图的例中,向输送方向下游侧(保持单元41R侧)移动。面板P1和面板P2之间的空气依次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被挤出。若推压辊51到达面板P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则面板P2的一半的粘合结束。
接着,如图18(C)所示,使推压辊51向Y方向的另一方向移动。在该图的例中,向输送方向上游侧(保持单元41L侧)移动。面板P1和面板P2之间的空气依次向输送方向上游侧被挤出。若推压辊51到达面板P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则面板P2的粘合结束。
即使在使推压辊51以这样的移动样态移动了的情况下,由于处于浮动状态的保持单元41L以及41R的姿势也与面板P2的姿势变化相应地变化,所以能够一边更可靠地保持面板P2一边防止气泡的混入。
接着,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1个推压辊51进行了面板P1和面板P2的粘合,但也可以由多个推压辊51进行面板P1和面板P2的粘合。图19(A)表示其一例。该图的例与图18的例同样,将面板P2的中央部作为粘合始端部,且使推压辊51为2个。2个推压辊51在Y方向并列设置,向相互离开的方向移动。在该图的例中,一方的推压辊51a向Y方向的一方向(例如,保持单元41R侧)移动,另一方的推压辊51b向Y方向的另一方向(例如,保持单元41L侧)移动。
在图19(A)的例的情况下,若多个推压辊51在粘合始端部同时推压面板P2,则存在气泡混入推压辊51之间的可能性。因此,也可以是最初由一个推压辊51推压面板P2,其它的推压辊51事先推压最初推压的区域。图20(A)~图20(C)表示其一例。
首先,如图20(A)所示,仅推压辊51A上升,使面板P2的粘贴面(上面)的一部分与面板P1的粘贴面(下面)抵接。接着,如图20(B)所示,暂时使推压辊51A向保持单元41R侧移动,将推压辊51B最初推压的区域粘合。此时,推压辊51A的向保持单元41R的移动量是直到推压辊51B上升而开始推压面板P2的位置为止的距离量。此后,如图20(C)所示,使推压辊51A的移动折返,移动到保持单元41L侧的粘合终端部。另外,推压辊51B在推压辊51A开始向保持单元41L侧移动后上升,推压面板P2,移动到保持单元41R侧的粘合终端部。面板P2和面板P1的抵接区域成为在X方向长的带状的区域。这样,通过使用多个推压辊51A、51B,能够缩短粘合时间,且能够防止气泡的混入。
接着,推压辊51的移动方向也可以是从面板P2的一边到相向的一边的方向以外的方向。图19(B)表示其一例。该图的例表示使推压辊51的移动方向成为对角线方向的例,将面板P2的中央部作为粘合始端部,且使推压辊51为2个。2个推压辊51在面板P2的对角线上向相互离开的方向移动。保持单元41L、41R保持面板P2的相向的角落部。
此外,也可以采用将多个推压辊呈放射状地配置在面板P2的中央部的周围,使各推压辊呈放射状地移动的结构等。由此,能够将面板P1和面板P2之间的空气依次朝向面板P2的端缘部挤出。此时,从面板P2的中央部到各端缘部的距离分别不同。因此,最好调整各推压辊的移动速度,以便使全部推压辊同时到达面板P2的端缘部。另外,各推压辊也可以与放射状的配置部位相应地调整其辊宽度。例如,也可以使得从面板P2的中央部向各角部移动的推压辊与从面板P2的中央部向各端缘部移动的推压辊相比,辊宽度长。
<其它的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做成了如下的结构:由保持单元41L保持面板P2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由保持单元41R保持面板P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保持面板P2的相向的端部。这可稳定地保持面板P2。
但是,也可以采用仅保持面板P2的一方端部的结构(例如,做成保持单元41L或41R的任意一方的结构)。反之,也可以采用增设保持单元而保持面板P2的4边全部、3边的结构。此面板P2的4边保持或3边保持,相对于将面板P2的中央部作为粘合始端部的粘合方法特别合适。
符号的说明
A:制造装置;P1:面板;P2:面板;31:保持单元;41L:保持单元;41R:保持单元;44L:升降机构;44R:升降机构;51:推压辊;52:辊移动机构。

Claims (19)

1.一种制造装置,是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粘合制造层叠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保持前述第一面板的第一保持单元;
在前述第一面板的下方保持前述第二面板的多个第二保持单元;
从被保持在前述第二保持单元上的前述第二面板的下方将前述第二面板朝向前述第一面板的一方推压的推压辊;
与前述推压辊连接地设置,使前述推压辊沿前述第一面板移动的辊移动机构;和
使前述多个第二保持单元相对于前述第一保持单元上下地移动的升降机构,
前述多个第二保持单元分别可绕与被保持在前述第一保持单元上的前述第一面板的面板面平行的轴转动地被支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个第二保持单元包括:
保持前述第二面板的一边的至少一个一边侧保持单元;和
对前述第二面板的与前述一边相向的另一边进行保持的至少一个另一边侧保持单元,
前述升降机构可独立地上下地移动前述一边侧保持单元和前述另一边侧保持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个第二保持单元分别具有吸附保持前述第二面板的下面的吸附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个第二保持单元包括具备抵接部件的至少一个保持单元,
前述抵接部件具有与前述第二面板的端缘抵接的向下的倾斜部,
前述第二面板的端缘位于前述倾斜部和具备前述吸附部的面板保持面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多个转动支承单元,
前述多个转动支承单元分别可绕与被保持在前述第一保持单元上的前述第一面板的面板面平行的轴转动地支承前述多个第二保持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保持单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前述多个第二保持单元的转动进行限制或进行限制解除的多个限制机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推压辊在其周面中的与前述多个第二保持单元相向的部分上具有槽。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使前述一边侧保持单元和前述另一边侧保持单元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向与另一方接近、离开的方向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前述一边侧保持单元,
具备多个前述另一边侧保持单元,
还具备:
使多个前述一边侧保持单元向相互接近、离开的方向移动的第一水平移动机构;和
使多个前述另一边侧保持单元向相互接近、离开的方向移动的第二水平移动机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进行使前述推压辊从粘合始端部侧向粘合终端部侧移动的控制,并且进行使前述多个第二保持单元中的在前述粘合终端部侧的保持单元上升的控制。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进行使前述推压辊从前述第二面板中的前述一边的一侧向前述另一边的一侧的方向移动的控制,并且进行使前述另一边侧保持单元一面上升一面向从前述一边侧保持单元离开的方向移动的控制。
12.一种制造方法,是将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粘合制造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保持工序、抵接工序和粘合工序,
所述保持工序在使粘贴面向下被保持的前述第一面板的下方,使粘贴面向上地由多个保持单元保持前述第二面板,
所述抵接工序使推压辊与被保持的前述第二面板的下面抵接,并且朝向前述第一面板推压前述第二面板,使前述第二面板的前述粘贴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前述第一面板的前述粘贴面抵接,
所述粘合工序使前述推压辊沿前述第一面板移动,将前述第一面板和前述第二面板粘合,
前述粘合工序为了追随前述推压辊的移动地使前述第二面板的相对于前述第一面板的抵接区域增大,使前述多个保持单元中的至少一部分保持单元的姿势变化。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前述保持工序包括在上下方向将前述第二面板的端缘的一部分夹入的工序。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保持工序中,使前述第二面板的粘合终端部侧与前述第二面板的粘合始端部相比从前述第一面板离开,保持前述第二面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粘合工序中,追随前述推压辊的移动地使前述第二面板的前述粘合终端部向与前述第一面板接近的方向移动。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粘合工序中,追随前述推压辊的移动地使前述第二面板的前述粘合终端部一面向与前述第一面板接近的方向移动一面从前述第二面板的前述粘合始端部在水平方向离开。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前述推压辊在前述多个保持单元保持了前述第二面板的状态下,将前述第二面板朝向前述第一面板推压。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抵接工序中,前述第二面板的前述粘贴面和前述第一面板的前述粘贴面的抵接区域是带状的区域,
在前述粘合工序中,使前述推压辊从前述带状的区域沿前述第一面板向一方向移动。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抵接工序中,前述第二面板的前述粘贴面和前述第一面板的前述粘贴面的抵接区域是带状的区域,
在前述粘合工序中,使两个前述推压辊分别从前述带状的区域沿前述第一面板向相互离开的方向移动。
CN201510760733.XA 2014-11-11 2015-11-10 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Active CN1055841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9098A JP6121384B2 (ja) 2014-11-11 2014-11-11 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2014-229098 2014-11-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4193A true CN105584193A (zh) 2016-05-18
CN105584193B CN105584193B (zh) 2017-12-29

Family

ID=55924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60733.XA Active CN105584193B (zh) 2014-11-11 2015-11-10 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21384B2 (zh)
KR (1) KR101760113B1 (zh)
CN (1) CN105584193B (zh)
TW (1) TWI60495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8056A (zh) * 2018-12-13 2021-07-23 文敬原 面板粘合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72858A1 (ja) * 2015-10-27 2017-05-04 平田機工株式会社 移送ユニット、移載装置及び移載方法
JP2018082539A (ja) * 2016-11-15 2018-05-24 株式会社三井ハイテック 積層鉄心の製造装置及び積層鉄心の製造方法
JP6930734B2 (ja) * 2018-01-25 2021-09-01 株式会社ブイ・テクノロジー 基板保持装置及び基板検査装置
CN108357182B (zh) * 2018-04-08 2023-09-08 东莞市沃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阻尼片全自动贴装机
JP6995691B2 (ja) * 2018-05-17 2022-01-17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繊維強化材料片の製造装置
KR102253811B1 (ko) * 2019-11-27 2021-05-21 이엘케이 주식회사 터치 디스플레이 모듈 제조를 위한 터치스크린 패널의 다이렉트 본딩방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40617A (ja) * 2007-08-06 2009-02-26 Kuraimu Prod Kk 板ガラスの貼合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11053503A (ja) * 2009-09-03 2011-03-17 Fuk:Kk 板状部材貼り合せ装置
US20140299276A1 (en) * 2013-04-04 2014-10-09 Fuk Co., Ltd. Bon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63734A (ja) * 1999-03-19 2000-09-26 Casio Comput Co Ltd フィルム基板の接合装置
JP4573444B2 (ja) * 2001-01-24 2010-11-04 株式会社スリーボンド 貼合装置及び貼合方法
JP4920209B2 (ja) * 2005-07-15 2012-04-18 シーケーディ株式会社 板状ワークの移載装置
JP2010064159A (ja) * 2008-09-09 2010-03-25 Seiko Epson Corp 吸引保持ハンド
JP6172997B2 (ja) * 2013-03-28 2017-08-02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板状物の搬送装置
JP5339393B1 (ja) * 2013-05-07 2013-11-13 株式会社Fuk 貼付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40617A (ja) * 2007-08-06 2009-02-26 Kuraimu Prod Kk 板ガラスの貼合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11053503A (ja) * 2009-09-03 2011-03-17 Fuk:Kk 板状部材貼り合せ装置
US20140299276A1 (en) * 2013-04-04 2014-10-09 Fuk Co., Ltd. Bonding apparatu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8056A (zh) * 2018-12-13 2021-07-23 文敬原 面板粘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21384B2 (ja) 2017-04-26
TWI604953B (zh) 2017-11-11
TW201628863A (zh) 2016-08-16
CN105584193B (zh) 2017-12-29
JP2016092361A (ja) 2016-05-23
KR101760113B1 (ko) 2017-07-20
KR20160056274A (ko) 2016-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4193A (zh) 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TWI571419B (zh) Vertical transport of the substrate
CN100583391C (zh) 搬运装置
CN107482133A (zh) 由载体基板与树脂层构成的工件的分离方法以及分离装置
CN104776395B (zh) 一种led灯条安装设备
CN102152414A (zh) 基板分断装置
CN204624634U (zh) 一种摇摆式振动排列机
TWI725257B (zh) 板玻璃的製造方法及板玻璃的折斷裝置
CN104803594A (zh) 切断装置
CN1713811A (zh)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及电子部件安装方法
TW201938468A (zh) 基板翻轉裝置
JP6685586B2 (ja) 箱詰め装置
KR101991267B1 (ko) 기판 절단 장치
CN201837216U (zh) 空气刀装置
TW201501949A (zh) 用於印刷平面基板特別是太陽電池之網板印刷裝置與基板印刷方法
JPWO2009037754A1 (ja) 基板搬送システム
CN104961360B (zh) 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CN101504492A (zh) 玻璃基板支撑吸附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机台
CN107322687A (zh) 一种inlay卡中料自动切边检测一体机设备
KR20180059337A (ko) 기판 분단시스템
TWI739869B (zh) 基板分斷系統
CN107185896B (zh) 板边清洗系统
CN203855517U (zh) 玻璃板叠合设备
JP6788880B2 (ja) ガラス基板分割装置
KR101724844B1 (ko) 제품부착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