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09327B - 车辆的前围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前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9327B
CN105209327B CN201580000743.1A CN201580000743A CN105209327B CN 105209327 B CN105209327 B CN 105209327B CN 201580000743 A CN201580000743 A CN 201580000743A CN 105209327 B CN105209327 B CN 1052093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all
traveling wind
wall box
vehicl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07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09327A (zh
Inventor
仲田琉璃
小长井信寿
高桥晴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093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93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093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93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1Cow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4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 B60H1/26Ventilating openings in vehicle exterior; Ducts for conveying ventilating air
    • B60H1/28Ventilating openings in vehicle exterior; Ducts for conveying ventilating air the openings being situated directly in front of vehicle front wind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的前围结构,其能够抑制泥土和泥浆在前围盒内部的堆积,能够防止在前围盒内部发生恶臭或腐蚀。在车辆的该前围结构,通过设置于前围上装饰板(4)的空气导入口(6)将空气导入前围盒(5)并将空气引入车室(8),该前围结构构造为:用于将车辆的行进风导入前围盒(5)的行进风入口(11)与空气导入口(6)分离地设置于前围上装饰板(4)或前围上板(2);并且通过行进风入口(11)导入的行进风的吹出口(12b)形成为具有比行进风入口的截面积小的截面积。

Description

车辆的前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前围结构(cowl structure),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如 下车辆的前围结构:其中,通过设置于前围上装饰板的空气导入口将空气导 入前围盒。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经提出了各种类型的车辆的前围结构,其中,通过设置于前 围上装饰板的空气导入口将空气导入前围盒并引入车室。作为现有技术的示 例,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前 围结构,其中,具有空气排出孔的鼓出部设置于前前围的两端部。在该前围 结构中,通过设置在鼓出部内侧的空气流入口将行进风(traveling air)引入 前围盒,然后在带出发动机室中的热的同时通过空气排出孔将该行进风排 出,由此防止了热从发动机室内部进入驾驶席,从而能够有效地排出发动机 室中的热。这里,前围盒(cowl box)为由前围板、前围上板、前围前板、 前围上装饰板和前围侧板所形成的空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884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的车辆的前围结构具有如下问题。
即,在现有技术的车辆中,由车辆自身或其它车辆在行驶期间卷起的泥 土、灰尘、枯叶等(以下称作泥土等)会通过前围上装饰板的空气导入口而 堆积在前围盒内部。因而,如果在前围盒内部堆积有泥土等的状态下下雨或 者洗车时,水会通过前围上装饰板的空气导入口进入前围盒并且会浸入堆积 在前围盒内部的泥土等。前围盒内部堆积有泥土等的地方通常为前围盒的远 离前围上装饰板的空气导入口的底部。因而,通常难以通过设置于前围上装 饰板的空气导入口所引入的缓慢的行进风来防止泥土等的堆积或使位于前围盒内部的含有水分的泥土等完全干燥。因此,如果雨水等进入前围盒,则 除了等水分自然蒸发以外而别无他法,结果,存在水分会长时间地保持在前 围盒内的问题。
另外,在现有技术的前围结构中,为了防止热从发动机室内部进入驾驶 席,通过使用经由前围上装饰板的空气流入口引入前围盒内部的风将前围盒 内部的热有效地排出至外部。然而,由于通过空气流入口引入的风流动缓慢 且风量不足,所以能够排出的热量是有限的,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来自发动 机的热可能会保留在前围盒内部。因此,如果堆积在前围盒内部的泥土中保 持有水分,则当前围盒内部保留有来自发动机的热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 产生恶臭。该恶臭会通过前围板的开口部(外部空气导入口)与前围盒内的 湿空气一起流入车室,这成为在车室内闻到恶臭的因素。
另外,如果形成前围盒的组成部件为铁板等,如果前围盒内部的泥土等 中保持有水分,则铁板会长时间地暴露于湿气和水,而且会长时间地暴露于 来自发动机室的热,因而存在会使铁板腐蚀的问题。
此外,如果泥土等如上所述地长时间地堆积在前围盒内部,则即使泥土 等的量小,也会增加车辆的重量,结果,担心这会成为燃油效率低下的因素。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前围盒仅发挥其固有的作用、即发挥诸如 通过位于前围盒内部的开口部(外部空气导入口)将新鲜的外部空气导入车 室或者防止雨水进入空气滤清器或车室的固有功能,而根本没有考虑堆积在 前围盒内部的泥土等,如果堆积在前围盒内部的泥土中保持有由于下雨或洗 车而已经进入的水,则不能解决发生在前围盒内部的诸如生锈等的腐蚀的问 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实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 围结构,该前围结构能够抑制泥土等在前围盒内部的堆积,还能够防止在前 围盒内部发生恶臭或发生腐蚀。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车辆的前围结构构造成通过设置于前 围上装饰板的空气导入口将空气导入前围盒并将空气引入车室,所述前围结 构构造为:在所述前围上装饰板或前围上板除所述空气导入口之外还形成有 行进风入口,所述行进风入口用于将车辆的行进风导入所述前围盒内;并且 所述行进风入口的截面积大于将该行进风入口导入的行进风吹出的吹出口 的截面积。
根据该前围结构的方面,所述前围结构优选地构造成:所述行进风入口 和所述吹出口由筒状的导风构件形成;并且所述导风构件形成为其截面积从 所述行进风入口朝向所述吹出口减小。
根据该前围结构的方面,所述前围结构能够构造成:所述导风构件的吹 出口朝向位于所述前围盒内部的底部,使得通过所述行进风入口导入的行进 风直接吹向堆积在所述前围盒内部的底部的堆积物。
根据该前围结构的方面,所述前围结构能够构造成:所述前围上板设置 有行进风出口,所述行进风出口用于将通过所述行进风入口导入所述前围盒 的行进风排放至外部,在所述行进风入口和所述行进风出口之间形成有行进 风通路;并且在前围前板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设置有直立壁,通过经过该直 立壁的上端的行进风将位于所述前围盒内部的底部的空气吸出。
根据该前围结构的方面,一种车辆的前围结构,其中,构成前围盒左右 的前围侧板与前翼子板之间设置有用于车辆行进风通过的行进风通路,所述 前围结构可以构造为:所述行进风通路中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分隔 壁;所述分隔壁与所述前围侧板之间设置有越朝向车辆后方变的越窄的侧通 路;并且所述前围侧板中形成有使所述侧通路与所述前围盒彼此连通的侧面 开口,当车辆的行进风流入所述侧通路时,通过所述侧面开口将所述前围盒 内部的空气吸出至所述侧通路侧。
根据该前围结构的方面,所述前围结构可以构造为:前围盒内布置有风 扇,通过该风扇在所述前围盒内产生气流。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车辆的前围结构中,通过设置于前围上装饰板的空气导 入口将空气导入前围盒并将空气引入车室,所述前围结构构造为在所述前围 上装饰板或前围上板除所述空气导入口之外还形成有行进风入口,所述行进 风入口用于将车辆的行进风导入所述前围盒内;并且所述行进风入口的截面 积大于将该行进风入口导入的行进风吹出的而吹出口的截面积,因而,能够 使行进风持续地碰撞前围盒的泥土能够容易地堆积的底部,由此能够将浮动 的泥土在被堆积在前围盒内之前顺利地排出至前围盒外部,并且能够使泥土 或泥浆难以堆积在前围盒内。另外,由于能够通过行进风对前围盒内含有水 分的泥土或泥浆进行干燥,所以能够随着行进风排出干燥的泥土,从而能够 防止该部分生锈。
另外,根据前围结构的方面,由于所述前围结构构造成所述前围上板设 置有行进风出口,所述行进风出口用于将通过所述行进风入口导入所述前围 盒的行进风排放至外部,在所述行进风入口和所述行进风出口之间形成有行 进风通路;并且在前围前板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设置有直立壁,通过经过该 直立壁的上端的行进风将位于所述前围盒内部的底部的空气吸出,所以在形 成于直立壁与前围通风板或前围板之间的空间中持续地产生气流。因而,能 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诸如如下的效果:能够抑制泥土或泥浆在前围盒内的、 特别是在形成于直立壁与前围通风板或前围板之间的空间中的堆积,能够促 进前围盒内部的干燥,能够防止前围盒内的生锈等。
此外,根据前围结构的方面,在车辆的所述前围结构中,构成前围盒左 右的前围侧板与前翼子板之间设置有用于车辆行进风通过的行进风通路,由 于所述前围结构构造为所述行进风通路中设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分 隔壁;所述分隔壁与所述前围侧板之间设置有越朝向车辆后方变的越窄的侧 通路;并且所述前围侧板中形成有使所述侧通路与所述前围盒彼此连通的侧 面开口,当车辆的行进风流入所述侧通路时,通过所述侧面开口将所述前围 盒内部的空气吸出至所述侧通路侧,所以能够在前围盒内持续地产生气流。
因此,能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诸如如下的效果:能够抑制泥土或泥浆在 前围盒内的堆积,能够促进前围盒内部的干燥,能够防止前围盒内的生锈等。
另外,根据前围结构的方面,由于所述前围结构构造为前围盒内布置有 风扇,以便通过该风扇在所述前围盒内产生气流,所以能够在泥土能容易地 堆积的前围盒内部产生湍流,进而能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诸如如下的效果: 能够进一步有效率地抑制泥土或泥浆在前围盒内的堆积,能够促进前围盒内 部的干燥,能够防止前围盒内的生锈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前围结构的前围盒内部的立体 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前围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前围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前围结构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前围结构中所采用的导风构件的实施方 式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前围结构的第四实施方式并且特别示出 当前围盒设置有前围通风板时的示例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前围结构的第四实施方式并且特别示出 当前围盒未设置有前围通风板时的示例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前围结构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前围结构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前围结构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参照图1至图10来详细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前围结构 的实施方式。
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围结构包括由前围板1、前围前板2、前围上板 3和前围上装饰板4限定的前围盒5(参见图1至图4)。前围上装饰板4具有用 于将外部空气导入前围盒5的空气导入口6,并且与前围上板3一起覆盖前围 盒5的上部,空气导入口6布置在未图示出的前挡风玻璃的下端部与前发动机 罩的后端部之间。前围上板3布置成比前围上装饰板4靠车辆后侧,以将外部 空气与前围盒5隔开。前围前板2布置成比前围上装饰板4靠车辆后下侧,以 将发动机室7与前围盒5隔开。前围板1用于将发动机室7与车室8的内部隔开,前围板1配置成比前围上板3和前围前板2靠车辆后侧并且具有用于将前围盒 5内的空气导入车室8的外部空气导入口9。前围盒5防止热的空气从发动机室 7进入车室8、防止通过前围上装饰板4的空气导入口6进入的雨水进入车室8, 而且还通过前围板1的外部空气导入口9将通过前围上装饰板4的空气导入口 6导入的新鲜外部空气引入车室8。外部空气导入口9由位于其前围盒5侧的开 口周边的仅向上开口的弯曲状的前围通风板10覆盖,使得进入前围盒5的雨 水不会直接进入车室8。在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前围结构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至图10所示,用于将车辆的行进风导入前围盒5的行进风入口11与前围上 装饰板4的空气导入口6分离地设置。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前围结构的第一实施方式,并且示出了 行进风入口11及其周边。在该实施方式中,前围上装饰板4的下方设置有至 少一个行进风入口11,行进风入口的后方布置有如图5所示的导风构件12。 例如,导风构件12具有横向并置成列的多个矩形的导风口12a,并且具有用 于将通过这些导风口12a导入的行进风吹出的横向并置成列的多个矩形的吹 出口12b。导风构件12具有从导风口12a至吹出口12b的筒状地形成的深度部 分12c,并且形成为截面积朝向吹出口12b减小。结果,导风构件12的吹出口 12b具有比入口的导风口12a小的截面积。导风构件12的多个导风口12a与行 进风入口11匹配,吹出口12b朝向前围盒5内部的能够容易地收集泥土等的地 方、即例如朝向底部5a。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车辆行驶期间,进入发动机室7的行进风进入行进 风入口11并且朝向前围盒5的底部5a从导风构件12的吹出口12b吹出。因而, 在车辆行驶期间,行进风会持续地直接碰撞堆积在前围盒5内的诸如泥土等 的堆积物13。此时,由于导风构件12的吹出口12b的截面积比导风口12a的截 面积小,所以会使行进风的风速增加,因而促进了收集在前围盒5的底部5a 的堆积物13的干燥。同时,当风速已经增加了的该行进风碰撞前围通风板10 等的壁面时,沿着壁面在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产生向上的流动(吹起),并且还产生了风压。结果,泥土等和空气主要向车辆上侧扩散,从而将干燥 了的堆积物13吹走并且排出至外部。另外,此时,通过从吹出口12b吹出行 进风而在前围盒5内部产生了湍流,使前围盒5内持续地产生气流,由此能够 在浮动的泥土等堆积在前围盒5内之前将其顺利地排出至前围盒外部,这使 泥土等难以堆积在前围盒5内,从而能够抑制泥土等在前围盒5内的堆积。结 果,不再发生如下情况:水进入位于前围盒5内的堆积物13中并随后使堆积 物13中保持有水分,或者前围盒5内长时间地维持高湿度的状态。另外,通 过将行进风引入前围盒5,能够强制地排出来自发动机的热,由此能够使前 围盒5的内部保持在相对低的温度。因而,能够抑制作为促进前围盒5内部腐 蚀或腐败的因素的湿度和温度。因此,即使形成前围盒5的组成部件为铁板, 也不会使铁板长时间地暴露于湿气和水以及由热所导致的高温,这消除了腐 蚀的因素以及促进腐蚀的因素,从而不再发生构成前围盒5的壁的铁板的腐 蚀或者前围盒内的恶臭。
结果,车室内的恶臭不再发生,或者泥土不再收集在前围盒5内部,由 此能够减轻车辆的重量,从而能够改善燃油效率。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并且示出了如下示例:该示例中, 在前围上装饰板4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行进风入口11。在该实施方式中, 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由于用与图2中相同的附图 标记所表示的元件执行相同的作用,所以对这些元件的说明将参照图2中的 说明,并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组合了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实施方 式。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前围上装饰板4的周边,或者更具体地,在其 下方和上方,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行进风入口11。在该实施方式中,特别通 过在前围上装饰板4的下方和上方分别设置行进风入口11而在前围盒5内产 生湍流,从而能够使更多的行进风持续地碰撞前围盒5的底部5a,因而,使 泥土等更难以堆积,从而能够更容易地干燥含有水分的堆积物13,并且能够 抑制泥土等的堆积,而且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前围盒5内部的干燥。
由于用与图2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所表示的元件执行相同的作用,所以对 这些元件的说明将参照图2中的说明,并将省略其详细说明。在该实施方式 中,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由于用与图2中相同的 附图标记所表示的元件执行相同的作用,所以对这些元件的说明将参照图2 中的说明,并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6和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前围上装饰 板4的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行进风入口11,但是未使用如前述实施方式中的 导风构件12,而是在前围上板3中设置有与行进风入口11对应的行进风出口 14,在前围盒5内设置有行进风通路15,通过行进风入口11导入的行进风经 由行进风通路15通过行进风出口14排放至外部。另外,在前围前板2上沿着 车辆的左右方向设置有直立壁16,使得流过行进风通路15的行进风由于文丘 里效应(ventrui effect)而将前围盒5内的底部5a中的空气吸出。如上所述,通过利用行进风的排放产生源自底部5a(在底部5a处能够容易地收集堆积物 13)的吸出气流,能够在形成于直立壁16与前围通风板10之间的空间中产生 持续的气流,因而能够抑制泥土等的堆积,而且还能够促进前围盒5内部的 干燥,并且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由于用与图2中相 同的附图标记所表示的元件执行相同的作用,所以对这些元件的说明将参照 图2中的说明,并将省略其详细说明。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根据该实施方式的 作用和效果,可以通过直立壁16的上端16a使行进风通路15的中部变窄,形 成于直立壁16与前围通风板10之间的空间可以形成为向上变窄,或者,还可 以压缩直立壁16的上端16a与前围通风板10的上端10a之间的间隔。另外,如 图7所示,如果没有前围通风板10,则优选略微地改变图6中直立壁16的形状, 使得直立壁16由向前围板1侧倾斜的下部16b以及从该下部向上延伸的上部 16c构成。在该示例中,优选使形成于直立壁16与前围板1或前围上板3之间 的空间形成为向上变窄,并且优选使直立壁16的上端16a与前围板1或前围上板3的下端部3a之间的间隔变窄。由于用与图2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所表示的元 件执行相同的作用,所以对这些元件的说明将参照图2中的说明,并将省略 其详细说明。在图7的示例中,在车辆行驶期间,通过行进风入口11将行进 风引入前围盒5,并且通过行进风出口14将引入的行进风排出至车辆外侧。 另外,由于直立壁16设置在堆积于前围盒5的底部5a的泥土和泥浆附近,所 以由于文丘里效应产生了通过将下部中的空气吸至上部的气流(吸出气流) 并且该气流容易吹起,因而,能够有效地促进抑制泥土的堆积并且能够有效 地促进前围盒5内部的干燥。结果,能够抑制前围盒5内的生锈。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并且具有如下构造:在该构造中,在 前围前板2和前围板1的车辆左右方向上设置有构成前围盒5左右的前围侧板 17,该前围侧板的车辆外侧设置有前翼子板18,前围侧板17与前翼子板18之 间设置有用于车辆行进风通过的行进风通路19,另外,该行进风通路中设置 有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分隔壁20,该分隔壁与前围侧板之间设置有越朝 向车辆后方变的越窄的侧通路21,前围侧板17中形成有使该侧通路与前围盒 5彼此连通的侧面开口22。在该实施方式中,当车辆的行进风流过侧通路21 时,前围盒5中的空气通过侧面开口22吸出至侧通路21侧。在该实施方式中, 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诸如抑制泥土在前围盒5内的堆积、前围 盒5内的干燥等的作用和效果。
图9和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和第七实施方式,其中,在不 导入行进风的情况下产生持续的气流,并且如图9所示,前围上装饰板4的下 方可以一体地设置有风扇23,或者如图10所示,可以在通过螺栓固定于前围 上板3的棒状夹具24的末端处固定有风扇23,不特别限制风扇23的安装方法。 例如,显然可以将风扇23安装于前围前板2或前围板1。简言之,安装方法可 以是任意的,只要能够通过风扇23在前围盒5内产生气流即可。风扇23的其 它安装方法包括固定于前围上装饰板4的空气导入口6的后方、固定于前述实 施方式中的行进风入口11的吹出口12b的后方以及固定于通过螺栓固定在前 围前板2的棒状夹具(未图示出)的末端。作为风扇23的驱动方法,可以通 过使用直接来自外部的行进风或来自导风构件12的吹出口12b的行进风来驱 动,或者通过马达或通过单独设置的带动力源(belt power source)来直接驱 动。通过风扇23的运行,会在前围盒5内产生如图9和图10所示的湍流并且搅 拌前围盒内部的空气,因而,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或更优的诸如 抑制泥土等在前围盒5内的堆积、促进前围盒5内部的干燥等的作用和效果。 由于用与图2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所表示的元件执行相同的作用,所以对这些 元件的说明将参照图2中的说明,并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中,必要时可以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设置行进风入口、行进风 出口和多个散热片(fin),在这种情况下,行进风能够均匀地吹向堆积在前 围盒5内的诸如泥土等的所有堆积物13。
另外,在任一实施方式中,为便于画图,将行进风入口11和前围通风板 10描绘在同一截面上,但是它们并非必须配置在同一截面,而是可以通过考 虑前围盒5等的结构而配置在各自适当的位置。在本发明中,图2至图4中示 出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图6和图7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组合。例如,如果图4和图7 中的实施方式彼此组合,则图4中的实施方式可以适用于前围通风板10所处 的范围A(参见图1),而图7中的直立壁16可以设置在其它范围中。
另外,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行进风入口11和导风构件12的截面形状形成 为矩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该形状可以为包括圆形、多边形或不规 则形状的任意形状。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而是 能够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作出各种变型和改变。
附图标记说明
1 前围板
2 前围前板
3 前围上板
4 前围上装饰板
5 前围盒
5a 底部
6 空气导入口
7 发动机室
8 车室
9 外部空气导入口
10 前围通风板
11 行进风入口
12 导风构件
12a 导风口
12b 吹出口
12c 深度部分
13 堆积物
14 行进风出口
15 行进风通路
16 直立壁
16a 上端
16b 下部
16c 上部
17 前围侧板
18 前翼子板
19 行进风通路
20 分隔壁
21 侧通路
22 侧面开口
23 风扇
24 棒状夹具

Claims (2)

1.一种车辆的前围结构,其中,通过设置于前围上装饰板的空气导入口将空气导入前围盒并将空气引入车室,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围上装饰板或前围上板形成有与所述空气导入口不同的行进风入口,并且设置有将通过该行进风入口导入的行进风吹出的吹出口,所述行进风入口用于将车辆的行进风导入所述前围盒内;
所述行进风入口和所述吹出口由筒状的导风构件形成;
所述导风构件形成为其截面积从所述行进风入口朝向所述吹出口减小;并且
所述导风构件的吹出口朝向位于所述前围盒内部的底部,使得通过所述行进风入口导入的行进风直接吹向堆积在所述前围盒内部的底部的堆积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围上板设置有行进风出口,所述行进风出口用于将通过所述行进风入口导入所述前围盒的行进风排放至外部,在所述行进风入口和所述行进风出口之间形成有行进风通路;并且
在前围前板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设置有直立壁,通过经过该直立壁的上端的行进风将位于所述前围盒内部的底部的空气吸出。
CN201580000743.1A 2014-04-11 2015-04-06 车辆的前围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093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1942A JP2015202728A (ja) 2014-04-11 2014-04-11 車両のカウル構造
JP2014-081942 2014-04-11
PCT/JP2015/060705 WO2015156239A1 (ja) 2014-04-11 2015-04-06 車両のカウル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9327A CN105209327A (zh) 2015-12-30
CN105209327B true CN105209327B (zh) 2018-09-04

Family

ID=54287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074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09327B (zh) 2014-04-11 2015-04-06 车辆的前围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202728A (zh)
CN (1) CN105209327B (zh)
WO (1) WO20151562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08180B2 (ja) * 2016-12-07 2019-05-0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CN107806383A (zh) * 2017-10-10 2018-03-16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进气道总成
CN107806382A (zh) * 2017-10-10 2018-03-16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进气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9550A (en) * 1987-07-28 1989-04-1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ir intake structure of an automobile
CN202987290U (zh) * 2012-12-17 2013-06-1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室板、前围总成及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41112U (zh) * 1985-02-22 1986-09-01
JPH0719628B2 (ja) * 1985-07-12 1995-03-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S62157871A (ja) * 1985-12-28 1987-07-13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エアボツクス構造
JPS6430888A (en) * 1987-07-28 1989-02-01 Mazda Motor Air intake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JP2514799Y2 (ja) * 1990-01-12 1996-10-2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アボックスの排水構造
JP2552024B2 (ja) * 1990-07-25 1996-11-0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エアボックスサイド部構造
JP3184506B2 (ja) * 1999-07-02 2001-07-09 株式会社ナカジマモ−タ−ス フロントカウル
JP5820485B2 (ja) * 2012-01-11 2015-1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9550A (en) * 1987-07-28 1989-04-1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ir intake structure of an automobile
CN202987290U (zh) * 2012-12-17 2013-06-1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室板、前围总成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9327A (zh) 2015-12-30
JP2015202728A (ja) 2015-11-16
WO2015156239A1 (ja) 2015-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9327B (zh) 车辆的前围结构
RU2010115840A (ru) Автомобиль и крышка задней части автомобиля
JP6428809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TWI245720B (en) A wind guide structure for a motorcycle
JP2009535249A (ja) 自動車後部及びテールランプ
JP3543711B2 (ja) 自動車のフェンダーライナ
JP2010047231A (ja) 車両用フェンダライナ
JPH06107245A (ja) 自動車
JP2015151073A (ja) 車両のカウル構造
JPH035188Y2 (zh)
CN106123189A (zh) 具有双风道结构的雾化风扇
JP6308269B2 (ja) 車両のカウル構造
CN206218036U (zh) 一种同时降低升力、降低阻力并增程的电动汽车
KR20100028739A (ko) 버스 에어컨 장치의 공조케이스의 주행풍 유입구조
JP2002284042A (ja) 車両の底部構造
JP6142786B2 (ja) 穀物乾燥機の穀粒貯蔵構成
JPS60203521A (ja) 自動車の外気導入装置
JP2003112663A (ja) 車両のエンジンアンダカバー
JP6308272B2 (ja) 車両のカウル構造
CN104066603B (zh) 包括改进的排水系统的机动车辆进气系统
JP6242672B2 (ja) カウルルーバー
KR100726729B1 (ko) 언더커버를 이용한 리어 범퍼의 환기구조
KR0129196Y1 (ko) 자동차용 카울 가니시 빗물제거구조
JP2007145042A (ja) インテークダクトの吸気構造
RU2085409C1 (ru) Разделительная перегородка между салоном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и моторным отсеко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