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3873B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3873B
CN105093873B CN201510266594.5A CN201510266594A CN105093873B CN 105093873 B CN105093873 B CN 105093873B CN 201510266594 A CN201510266594 A CN 201510266594A CN 105093873 B CN105093873 B CN 1050938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sl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roller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665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93873A (zh
Inventor
出野恒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093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3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93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38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9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e.g. weight, thicknes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1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7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deskewing or alig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2Roller pairs arranged on movabl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2Roller pairs arranged on movable frame
    • B65H2404/1422Roller pairs arranged on movable frame reciproc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2Roller pairs arranged on movable frame
    • B65H2404/1424Roller pairs arranged on movable frame moving in parallel to their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5Roller assembly, particular roller arrangement
    • B65H2404/152Arrangement of roller on a movabl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06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 B65H7/1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responsive to incorrect side regist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05Registration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56Control of copy medium feeding
    • G03G2215/00561Aligning or deskew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21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pos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根据本发明,该图像形成设备用于使针对第一张及其之后的薄片的定位辊的移位量最小。该图像形成设备在输送路径上所输送的薄片上形成图像。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曝光装置。此外,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定位辊对(110),用于以该定位辊对夹持薄片的状态沿输送方向输送薄片;以及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输送的薄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侧端位置。该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单元(200)确定针对第一张薄片的图像写入位置,并且基于CIS(141)针对第一张薄片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曝光装置的图像写入。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薄片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上,在薄片上形成图像的一些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用于使薄片的位置与要写入在薄片上的图像对准的机构。在该机构中,例如,使薄片在与薄片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薄片的宽度方向)上发生移位,由此校正薄片位置。因而,存在包括具有用于校正要输送至图像形成单元的薄片的姿势(歪斜)和位置的机构的薄片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此外,伴随着近年来提高图像形成设备的生产率的趋势,针对薄片位置校正所用的定位辊所进行的移位动作所允许的时间段和针对移位之后的返回操作等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段变短。因此,在向着图像形成单元所输送的薄片的位置偏移大的情况下,用于校正该位置偏移的移位动作的量也变大。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无法在预定时间段内完成返回操作。
此外,期望使校正位置偏移时的移位量最小。例如,随着定位辊的移位量变大,在薄片中可能产生“扭曲(twist)”。结果,薄片的输送方向可能倾斜,或者移位精度可能劣化。从这个观点也期望使薄片的移位量最小。另外,随着设备的小型化,存在缩短具有移位机构的定位辊和位于该定位辊的上游侧(即,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输送辊之间的距离的趋势。并且,在利用定位辊进行移位动作时,对于除定位辊以外的所有输送辊,均需解除这些输送辊对薄片的夹持。因此,这可能会妨碍设备的小型化,并且可能由于设备的复杂结构而导致成本增加。
在这些情形下,US2009/0154975(A1)描述了采用如下控制方法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该控制方法中,基于某个薄片在宽度方向上的检测结果,来确定在预定页之后所输送的薄片的图像形成位置以减小移位量。具体地,该设备中所设置的结构通过移动预定位辊所输送的薄片的前端以与定位辊的上游侧所设置的定位控制器的辊隙部相接触从而使该薄片卷曲,来校正该薄片的倾斜前端部。此外,该设备包括用于校正与薄片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即,薄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的宽度方向校正机构。该宽度方向校正机构包括:宽度方向检测单元,其设置在定位辊的下游侧,并且用于检测薄片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以及移位单元,用于使定位辊以夹持薄片的状态在薄片宽度方向上移位。
近年来,由于各自与四个颜色其中之一相对应的图像形成单元配置在中间转印带上的中间转印串联型在针对各种薄片的适应性以及打印生产率方面有利,因此主要使用该中间转印串联型。然而,特别是在彩色图像形成中,中间转印带的周长相对较长,因此从第一个颜色的图像的形成完成起直到该图像到达二次转印部为止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
另一方面,US2009/0154975(A1)描述了薄片宽度方向检测单元配置在定位辊的下游侧的图像形成设备。因此,从检测到薄片端部起直到将薄片输送至二次转印部为止的时间小于上述的图像到达二次转印部所用的时间。
因而,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关于第一张薄片和第二张薄片各自,在使用薄片端部本身的位置的偏移量作为定位辊要移位的量的同时,将图像形成位置的校正量确定为零。如上所述,例如仍存在在第一张薄片中定位辊的移位量变大的问题。
本发明致力于解决现有技术的这些问题,并且主要涉及可以使得针对第一张薄片及其之后的薄片的定位辊的移位量最小的图像形成设备。特别地,本发明提供用于即使在例如中间转印串联型的图像处理中的薄片的输送距离变得相对较长的结构中也使移位量最小的图像形成设备。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用于在输送路径上所输送的薄片上形成图像,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曝光部件,用于对图像载体进行曝光以将所述图像写入在所述图像载体上;辊对,用于以所述辊对夹持薄片的状态输送薄片,并且使所输送的薄片向与薄片的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移位;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输送的薄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侧端位置;以及控制部件,其中,所述控制部件用于进行以下操作:基于所述检测部件针对第一薄片的检测结果,来检测所述曝光部件针对所述第一薄片的在与所述图像载体的移动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图像写入位置,基于针对所述第一薄片所确定的图像写入位置和所述检测部件针对所述第一薄片之后的第二薄片的检测结果,来确定针对所述第二薄片的所述辊对的移位量,以及控制所述辊对的移位操作。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纵向截面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单元的框图。
图3是示出薄片输送装置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移位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处理过程的时序图。
图6A、6B、6C和6D是用于说明薄片输送装置100中的针对薄片P的歪斜校正操作和宽度方向上的位置校正操作的图。
图7是分别标绘了在图像形成设备中连续进给100张薄片的情况下的CIS检测位置Ln、图像写入位置gn和定位移位量的曲线图。
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移位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用于指定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模式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0A和10B是与图像形成设备的状态(模式1、模式2)相对应的时序图。
图11A是在发生薄片储存部的安装和拆卸的情况下的时序图,并且图11B是在没有发生薄片储存部的安装和拆卸的情况下的时序图。
图12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时序图。
图13是分别标绘了在图像形成设备中连续进给100张薄片的情况下的CIS检测位置Ln、图像写入位置gn和定位移位量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来说明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纵向截面图。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是使用电子照相方法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近年来,由于各自与四个颜色其中之一相对应的图像形成单元配置在中间转印带上的中间转印串联型在针对各种薄片的适应性和打印生产率方面有利,因此主要使用该中间转印串联型。因此,在以下说明中,说明具有中间转印串联型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图像形成单元、二次转印单元和薄片输送装置(薄片输送单元)。图像形成设备1的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分别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相对应的光感受体(图像载体)11Y、11M、11C和11K、充电装置12、用作图像写入单元的曝光装置13、以及显影装置14。此外,图像形成单元包括中间转印带31、二次转印内辊32、驱动辊33、张力辊34和一次转印装置35。在图像形成单元中,预先利用充电装置12使用作图像载体的光感受体11的表面均匀带电,并且基于图像信息的信号来驱动曝光装置13。由此,在转动中的光感受体1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14所进行的调色剂显影处理来将图像载体上(光感受体11的表面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之后,利用一次转印装置35向该调色剂图像施加预定的加压力和静电偏载,然后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
接着说明中间转印带31。中间转印带31经由驱动辊33、张力辊34和二次转印内辊32而拉伸,并且沿图1中的箭头B的方向被驱动。按各颜色与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的上游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的时刻进行并列处理的各颜色Y、M、C和Bk的图像形成处理。结果,最终在中间转印带31上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然后,将这些调色剂图像输送至二次转印单元。
例如,将作为要转印材料的薄片P装载到并储存在薄片储存部61~63的薄片进给盒或者手动薄片进给部64中。例如从进给单元61a进给薄片P,并且该薄片P经由输送辊130和预定位辊对120被输送至定位辊对110。定位辊对110和预定位辊对120校正薄片P的倾斜方向。具体地,使要输送的薄片P的前端与保持静止的定位辊对110的辊隙部相接触。由此定位辊对110和预定位辊对120通过使薄片P卷曲以形成用于使薄片P的前端对准的拱形部,来校正薄片P的歪斜。然后,定位辊对110与将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P的时刻同步地将薄片P输送至二次转印单元。二次转印单元包括由二次转印内辊32和二次转印外辊41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辊隙部。此外,通过施加预定的加压力和静电偏载,二次转印单元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P。
转印之后的薄片P由空气吸附输送机构42输送至定影装置50,在加压和加热效果之后,调色剂图像熔融并贴附至薄片P,并且将该薄片P输送至排出单元80。在以下说明中,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例如采用与薄片输送路径中的薄片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央和薄片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彼此一致的中央基准型薄片输送方法。
在薄片储存部61、62和63中,分别设置用于检测内部所储存的薄片P的大小的大小检测机构61d~63d。大小检测机构61d(62d、63d)具有用于调节薄片P的宽度方向的位置的侧调节板(未示出)和与该侧调节板滑动接触的可转动大小检测杆(未示出)。该可转动大小检测杆根据侧调节板而移动。注意,侧调节板被配置成该侧调节板连同薄片P的侧端部一起移动。此外,大小检测杆被配置成在侧调节板连同薄片P的侧端部一起移动的情况下,该大小检测杆根据侧调节板而转动。
另外,大小检测机构61d(62d和63d)包括两个以上的传感器或开关,其中在薄片储存部配备有薄片进给盒的状态下,这些传感器或开关各自配置在与大小检测杆相对应的位置。在薄片储存部配备有薄片进给盒的情况下,大小检测杆选择性地接通/断开开关的检测元件或传感器。由此,图像形成设备1根据薄片进给盒中所储存的薄片P来接收从传感器或开关输出的不同模式的信号。因而,图像形成设备1可以基于所接收到的信号来识别薄片进给盒中所储存的薄片P的大小等。
大小检测机构61d~63d检测薄片储存部61~63中的安装和拆卸动作、例如薄片进给盒的插入/移除。例如,在移除了薄片储存部的薄片进给盒的情况下,利用大小检测杆断开所有的传感器或检测元件。注意,手动薄片进给部64可以包括大小检测机构64d,并且包括相同的机构作为安装和拆卸检测机构。
设置侧调节板,以防止在进给薄片P时所产生的薄片P的歪斜,并且防止在进给辊的下游侧设置的各个输送辊中所产生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然而,实际上,在侧调节板和薄片P之间仍可能存在小的间隙。该残留的间隙可能导致在进给和输送薄片P时薄片P发生歪斜,并且可能导致发生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
因而,在将薄片P放置在薄片储存部中时,由于侧调节板的宽度和薄片P的宽度之间的游隙所引起的或者因薄片进给盒的插入和移除而产生的振动等所引起的影响,因而薄片P的中央位置可能向前侧或后侧发生偏移。还可能存在薄片P的大小略不同于标称大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薄片的中央位置以某恒定值保持处于偏移位置。在一般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使用偏移量本身作为移位量,因此定位辊的移位量相应地增大。此外,在从薄片储存部输送薄片P期间薄片P可能倾斜,并且此外,薄片P可能在宽度方向上偏移并且以倾斜状态输送。为了防止以上情形,利用图像形成设备1中所设置的薄片输送装置100来进行歪斜校正等。以下将说明上述详情。
在薄片输送装置100中,使所输送的薄片P的前端向定位辊对110的辊隙部移动以与该辊隙部相接触。因而,薄片P发生卷曲以使薄片P的前端沿着辊隙部对准,由此对歪斜进行校正。注意,设置薄片P的移动量以通过使薄片P卷曲来获得适当量的拱形部。该移动量是在薄片P的前端通过了定位传感器140之后预定位辊对120所引起的薄片P的移动量。
注意,在输送路径上的预定位辊对120与定位辊对110之间,设置用于检测宽度方向上的侧端位置(即,薄片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位置)的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图像传感器)141。基于CIS 141所检测到的检测结果,利用后面所述的控制单元200来计算标称位置(设计上的目标位置)和检测结果之间的偏差量。薄片输送装置100基于所计算出的偏差量来进行用于使定位辊对110向宽度方向移位的移位动作。因而,薄片输送装置100进行用于使薄片P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与图像形成单元所转印的图像的位置一致的校正。以下说明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的功能和结构的控制单元。
图2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设备1的控制单元的框图。控制单元200包括包含以下部件的各功能单元:CPU(中央处理器单元)201、存储器202、操作单元203、图像形成控制单元205、薄片输送控制单元206、传感器控制单元207和定位移位控制单元208等。CPU 201通过执行预定的控制程序等来执行图像形成设备1要进行的各种处理。存储器202例如包括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等,并且将各种程序和各种数据存储在预定的存储区域中。操作单元203接收来自用户的诸如打印和打印的中断等的各种操作、以及与打印所使用的薄片有关的各种信息(大小信息、基重信息、表面性质信息等)。
图像形成控制单元205向包括曝光装置13的图像形成单元发出指示并且控制图像形成。薄片输送控制单元206向薄片进给马达65、后面所述的预定位驱动马达121、定位驱动马达111等提供指示以控制薄片P的输送。传感器控制单元207控制大小检测机构61d~64d和定位传感器140等的检测的开始或停止。此外,传感器控制单元207接收这些传感器中所获得的检测结果。定位移位控制单元208接收CIS 141的检测结果,提供用于启动或停止后面所述的移位马达151的指示等,并且控制薄片输送装置100中的用于使定位辊对110在宽度方向上移位的移位动作。此外,可以提供例如能够通过经由网络所连接的计算机(例如,图2所示的计算机204)来接收与打印所使用的薄片有关的各种信息的结构。以下将说明薄片输送装置100的具体结构。
图3是示出薄片输送装置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注意,薄片输送装置100配置在图像形成单元与进给单元61a~64a之间的输送路径内。图3所示的薄片输送装置100被配置为包括定位辊对110(上辊110a、下辊110b和定位辊转动轴110S)、定位驱动马达111和定位辊输入齿轮112。薄片输送装置100还包括定位辊空转齿轮113和预定位辊对120。薄片输送装置100还包括定位驱动马达121、定位传感器140、CIS 141、移位马达151、小齿轮152和齿条153。
预定位驱动马达121对薄片输送路径中所设置的预定位辊对20进行转动驱动。定位驱动马达111经由定位辊输入齿轮112和定位辊空转齿轮113对定位辊对110进行转动驱动。注意,定位辊对110包括上辊110a和固定至定位辊转动轴的下辊110b,并且定位辊转动轴110S安装至设备主体以能够在薄片的宽度方向上移动。此外,上辊110a被配置成该上辊110a根据定位辊转动轴110S在薄片P的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而与下辊110b一体地移动。
齿条153被配置成该齿条153能够沿转动方向进行转动,并且关于宽度方向,该齿条153由定位辊转动轴110S固定并支撑。也就是说,由于利用从移位马达151传递来的驱动力进行转动的小齿轮152的转动,因而齿条153沿薄片P的宽度方向移动。因此,可以使定位辊对110所夹持的薄片P沿宽度方向移动。因而,经由小齿轮152和齿条153实现了定位辊对110的移位动作。
注意,与定位辊输入齿轮112相比,定位辊空转齿轮113的轮齿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该结构使得即使在定位辊对110和定位辊输入齿轮112已沿宽度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也维持齿轮的啮合以使得定位辊对110能够转动。
在定位辊对110的上游侧设置用于检测薄片P的侧端位置的CIS 141。注意,CIS141设置在相对于薄片P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发生偏移的位置,并且利用图3的箭头A示出输送方向。这是因为,在薄片P的位置校正中检测薄片P的仅一侧的侧端位置就足够了。
此外,CIS 141被配置成该CIS 141可以在允许图像形成设备使用的薄片大小中,检测宽度最小的薄片P和宽度最大的薄片P各自的侧端位置。注意,为了不使CIS 141的检测精度下降,使CIS 141的配置位置尽可能接近定位辊对110。此外,期望均匀地形成CIS 141的输送引导间隙(未示出),以使得在CIS 141和预定位辊对之间设置用于容纳因薄片的卷曲而产生的拱形部的空间。这是因为,在预定位辊对120和定位辊对110之间在薄片P中产生拱形部,从而进行如上所述的歪斜校正。
图4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1中的薄片P的移位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此外,图5是进行该处理过程的时序图。图6A~6D是用于说明薄片输送装置100中的针对薄片P的歪斜校正操作和宽度方向上的位置校正操作的图。使用这些图各自来说明针对薄片P的移位处理。控制单元200响应于经由操作单元203或计算机204从用户接收到打印执行指示来开始打印作业(S101)。注意,用户可以指定打印所使用的薄片的类型等以及指定打印份数等。控制单元200经由大小检测机构61d~64d获得各个储存部中所储存的薄片的信息。
控制单元200判断是否是打印作业中的第一张薄片(S102)。如果判断为是第一张薄片(S102中为“是”),则控制单元200开始薄片P的进给,并且将薄片P输送至预定位辊对120(S103)。这里,假定如图6A所示,所输送的薄片P处于薄片P相对于输送方向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倾斜状态。注意,图6A所示的虚线矩形示意性示出在无歪斜的情况下所输送的前端与定位辊对110相接触的薄片P的状态。
控制单元200基于定位传感器140(参考图3)的检测结果(S104)来继续薄片P的输送,直到该薄片P到达紧挨在所输送的薄片P与定位辊对110的辊隙部相接触的位置之前的位置为止,然后停止该输送(S105、图6B)。注意,例如,将定位传感器140的检测结果存储在存储器202中。控制单元200利用CIS 141执行预检测(S106)。用于执行预检测的控制是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的特征性控制其中之一。注意,例如,将CIS 141所进行的预检测的检测结果存储在存储器202中。
这里,如上所述,CIS 141设置在定位辊对110的上游侧。因此,可以在薄片P的输送停止的情况下紧挨在定位辊对110的辊隙部之前检测薄片P的侧端位置。另一方面,在开始图像的写入之前,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各种预调整。因此,需要这些预调整所需的时间段。此时,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在开始打印作业之后开始薄片P的进给。此外,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薄片P到达CIS 141的检测位置所需的时间段(时间段t1:图5)和从进行预调整的操作起直到开始图像的写入为止的时间段(时间段t2:图5)具有关系“时间段t1<时间段t2”。因此,由CIS 141的预检测所引起的用以开始写入图像的时刻将不会延迟。
注意,在图6B所示的状态下,没有进行薄片P的歪斜校正。与在歪斜校正之前进行CIS 141的预检测的情况相比,在歪斜校正之后进行CIS 141的预检测的情况下,可以以更高的精度检测到CIS 141的预检测。然而,即使在如图像形成设备1那样在歪斜校正之前进行预检测的情况下,对检测精度的影响也不太大。例如,假定输送路径中从CIS 141起直到定位辊对110为止的距离为25[mm],并且薄片P的歪斜量为3.5[mm]。这里,将该歪斜量定义为在前端边处,输送方向上两个侧端在位置上的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薄片的前端边附近的位置中进行侧端的检测,因此预检测中所产生的误差约为0.2[mm],该误差如此小而不会对检测的精度产生实质影响。
返回至图4的说明,控制单元200基于步骤S106的处理的检测结果(Lp1)来确定在与光感受体11的移动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图像曝光位置(图像写入位置)(g1)(S107)。这种情况下的图像写入位置如下所述:g1=Lp1。注意,例如,将在各处理中所确定的各个内容存储在存储器202中。控制单元200控制针对光感受体11的曝光以将图像写入所确定的图像写入位置(g1=Lp1)(S108)。然后,预定位辊对120使薄片移动所指定的移动量。使薄片P的前端向定位辊对110的辊隙部移动以与该辊隙部相接触,由此使薄片P卷曲以形成预定高度的拱形部。因而,进行薄片P的歪斜校正并且薄片P将处于图6C所示的状态。控制单元200开始定位辊对110的转动,并且重新开始薄片P的输送(S109)。
控制单元200利用CIS 141针对进行了歪斜校正的薄片P执行主检测(S110)。基于该检测结果(L1)来确定薄片位置校正量(薄片宽度方向上的校正量)。从CIS 141所进行的主检测的检测结果(L1)中减去图像写入位置(g1),由此基于该相减结果(L1-g1)来确定这种情况下的薄片位置校正量。注意,例如,将CIS 141所进行的主检测的检测结果存储在存储器202中。
控制单元200经由定位移位控制单元208和移位马达151使正输送薄片P的定位辊对110移位了薄片位置校正量(L1-g1)(S111)。图6D示出定位辊对110移位了所确定的薄片位置校正量的状态。之后,控制单元200在二次转印单元中将图像(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P,并且经由定影装置50对该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S112)。然后,将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薄片P排出至排出单元80(S113)。因而,确定了与所确定的图像写入位置相对应的定位辊对110的移位量。因此,可以减少定位辊对110的移位量。
控制单元20判断是否存在后续薄片(S114)。如果判断为不存在后续薄片(S114中为“否”),则结束打印作业(S114)。否则(S114中为“是”),使定位辊对110返回至起始位置(中央位置)(S122)。之后,处理返回至步骤S102。
在判断为是打印作业中的第二张及其之后的薄片的情况下(S102中为“否”),控制单元200确定光感受体11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图像写入位置(gn)(S116)。通过gn=Lp1来表示这种情况下的图像写入位置gn。对于第二次及其之后的打印,图像写入位置gn是固定值。这里,参考图5来说明将图像写入位置gn固定为gn=Lp1的原因。在图5所示的时序图中,示出输送来自储存部的5张薄片的打印作业。在图5所示的时序图中,针对第二张薄片~第n张薄片的控制与针对第一张薄片的控制的不同点在于:由于时间约束,图像写入的开始相比进给的开始提早了时间t3。因此,针对第n张薄片不能在歪斜校正之前进行CIS 141的预检测。在这种情况下,将针对第一张薄片的预检测结果(Lp1)应用于第n张及其之后的薄片的图像写入位置。
返回至图4的说明,控制单元200将图像写入所确定的图像写入位置(gn=Lp1)(S117)。控制单元200开始薄片P的进给,并且将薄片P输送至预定位辊对120(S118)。控制单元200基于定位传感器140的检测结果(S119)来继续薄片P的输送,直到该薄片P到达紧挨所输送的薄片P被定位辊对110的辊隙部夹持的位置之前的位置为止,然后停止该输送(S120)。由于后续处理与第一张薄片的打印中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了针对该处理的说明。
图7是分别标绘了在图像形成设备中连续进给100张薄片的情况下的CIS检测位置Ln、图像写入位置gn和移位量的曲线图。在图7所示的曲线图中,由于在第一张薄片的预检测中Lp1=1.0[mm]并且在主检测中L1=1.2[mm],因此根据该曲线图,得出移位量为0.2[mm]。此外,如下得出针对第二张及其之后的薄片的图像写入位置gn:gn=Lp1=1.0[mm]。因此,对于Ln,得出移位量最大达到3.0[mm]。然而,即使在最大的情况下,也将定位移位量抑制为2.0[mm]。
因而,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薄片P的输送停止在紧挨所输送的薄片P被定位辊对110夹持的位置之前,然后CIS 141进行针对薄片在宽度方向上的侧端位置的预检测。然后,根据该预检测的结果来确定图像写入位置。此外,根据CIS 141所进行的预检测的检测结果即图像写入位置来确定定位辊对110的移位量。因此,可以减少定位辊对110的移位量。也就是说,针对包括打印作业的第一张薄片的所有薄片,缩短了定位辊对110的移位动作所需的时间和在该移位动作之后返回所需的时间这两者。结果,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防止了由于大的移位量所引起的歪斜校正的劣化和移位校正精度的劣化。
在上述说明中,CIS 141设置在紧挨定位辊对110之前的上游侧,并且对停止在紧挨定位辊110的辊隙之前的位置的薄片P进行预定位。然而,不限于上述,并且可以将CIS141设置在定位辊对110的下游侧。也就是说,可以对图像形成设备1进行控制,以使得作业中的第一张薄片的薄片前端超过CIS 141,在薄片停止在转印单元的上游侧的情况下进行预检测,然后开始图像写入,并且在二次转印单元中将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薄片P。由于以上所述的控制,期待在上述结构中获得相同的效果、即使移位量最小。
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对针对每预定张数的薄片执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各种调整控制的图像形成设备进行说明。具体地,在连续输送的薄片之间的间隔即在前薄片和在后薄片之间的输送间隔(薄片之间的间隔)由于各种调整控制等因而与正常操作相比增加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设备可以有效地使用增加后的时间。注意,针对与第一实施例中已经说明的功能组件相同的功能组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针对这些附图标记的说明。
图8是示出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移位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注意,图8所示的流程图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图4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02的处理。以下主要说明该不同的处理,并且省略了针对其它处理的说明。
控制单元200响应于经由操作单元203或计算机204从用户接收到打印执行指示来开始打印作业(S201)。控制单元200判断是否是打印作业中薄片之间的间隔增加得超过预定值之后的第一张薄片(S202)。如果判断为是薄片之间的间隔增加得超过预定值之后的第一张薄片(S202中为“是”),则处理进入步骤S203。在这种情况下,步骤S203和后续步骤的处理与在判断为是作业中的第一张薄片的情况下(S102中为“是”、图4)的步骤相同。也就是说,在薄片之间的间隔由于各种调整控制等因而与正常操作相比增加的情况下,使用该增加后的时间来进行CIS 141的预检测。
否则(S202中为“否”),控制单元200进入步骤S216。在这种情况下,步骤S216及其之后的步骤的处理与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判断为是第二张及其之后的薄片的情况下(S102中为“否”、图4)的步骤相同。注意,关于薄片之间的间隔与正常操作相比是否增加、即该间隔是否增加得超过预定值的判断,控制单元200基于定位传感器140针对所输送的薄片P所进行的检测结果来进行判断。此外,例如,将这种情况下的预定值设置为时间段或距离。
因而,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可以使用在连续输送的薄片的间隔增加的情况下发生的附加时间段作为CIS 141的预检测所用的时间段。因此,例如在打印第二张及其之后的薄片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定位辊对110的移位量最小。
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在执行打印作业或进行下一作业的情况下使用进给薄片的不同储存部的控制。具体地,说明用于控制针对在切换要使用的储存部之后的第一张薄片的图像写入位置的操作。因而,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针对切换薄片储存部之后的第一张薄片的图像写入位置的控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各个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主要说明该不同之处,针对与如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已经说明的功能组件相同的功能组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针对这些附图标记的说明。
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具有三个不同的控制模式,并且参考图9来说明这些模式。例如,在对从储存部A所进给的薄片进行打印之后,在将要使用的储存部从储存部A改变为储存部B的情况下,需要响应于关于是否是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移除和安装储存部B之后的第一次打印的判断的结果来进行不同的控制。这是因为,存在储存部的移除和安装可能使储存部中的薄片的宽度方向位置改变的可能性。然而,在针对从储存部B所进给的薄片的打印之前进行了针对从储存部B所进给的薄片的打印、并且之后没有进行储存部B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的移除和安装(薄片的供给或薄片的更换)的情况下,储存部中的薄片的位置没有改变。因此,即使在将储存部A切换为储存部B的打印中,也可以使用以前在从储存部B所进给的薄片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所确定的图像写入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不必进行预检测。另一方面,在切换为储存部B之前进行了储存部B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的移除和安装、并且在该储存部的移除和安装之后没有进行针对从储存部B所进给的薄片的打印的情况下,期望对切换为储存部B之后的第一张薄片进行预检测。然而,通过进行预检测,生产率下降。另外,在切换要使用的储存部的情况下,通过优先图像写入位置的精度,一些用户要求进行预检测,而与是否进行了储存部的移除和安装无关。因此,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初始设置模式,可设置三个模式。第一模式(高吞吐量模式)是始终禁止针对切换储存部之后的第一张薄片进行预检测、而与是否进行了储存部的移除和安装无关的模式。第二模式(高精度模式)是始终进行针对切换储存部之后的第一张薄片的预检测、而与是否进行了储存部的移除和安装无关的模式。第三模式(自动模式)是基于是否进行了储存部的移除和安装来判断是否应进行针对切换储存部之后的第一张薄片的预检测的模式。这些初始设置是通过使用操作单元203来设置的。图9是示出用于指定控制模式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控制单元200判断在切换要使用的薄片储存部的情况下将针对第一薄片的控制模式设置为哪个模式(S301)。
在将控制模式设置为第一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00不进行预检测,而与薄片储存部的移除和安装无关,并且将使用同一储存部的上一打印作业所确定的图像写入位置确定为针对切换储存部之后的第一张薄片的图像写入位置(S304)。注意,针对各个储存部,将上一作业中的图像写入位置的数据存储在存储器202中。在将控制模式设置为第二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00针对切换储存部之后的第一张薄片进行预检测,而与该储存部的移除和安装无关。然后,基于该检测结果来确定图像写入位置(S305)。在第二模式中,通过进行预检测,与第一模式相比,图像写入开始时刻延迟,因此生产率略有下降。以下参考图10A和图10B来详细说明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图10A是在以第一模式控制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的时序图。图10B是在以第二模式控制图像形成的情况下的时序图。在各个时序图中,在从储存部A进给3张薄片的作业1之后,将储存部A切换为储存部B并且连续进行从储存部B进给3张薄片的作业2。因而,各时序图表示在连续的图像形成期间切换要使用的储存器的操作。
在图10A所示的时序图中,针对从储存部A所进给的第一张薄片的控制与参考图5已经说明的针对第一张薄片的控制相同。注意,CIS 141的预检测的检测结果(LAP1)表示第一张薄片在光感受体11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图像写入位置,并且针对第二张薄片和第三张薄片各自,在与第一张薄片的图像写入时刻相比更早的时刻在LAP1的位置中写入图像。这里,从第二张薄片的图像写入时刻起直到第三张薄片的图像写入时刻为止的时间t4会影响图像形成设备的生产率。此外,在第一模式中,从来自储存部A的第三张薄片的图像写入时刻起直到储存部B的第一张薄片的图像写入时刻为止的时间t5与t4相同、即t4=t5。因此,即使切换要使用的储存部,也不会影响生产率。也就是说,第一模式是生产率高的模式。尽管在图10A中没有示出,但在将作为在作业1之前从储存部B所进给的最后一张薄片的薄片P的图像写入位置设置为“LBL”的情况下,将作业2中的第一张薄片的图像写入位置设置为“LBL”。注意,例如,从各个薄片储存部所进给的薄片P的各个最近图像写入位置与薄片储存部有关并且存储在存储器202中。另外,这种情况下的图像写入位置在每次切换进给所用的薄片储存部时均改变为与该薄片储存部有关的图像写入位置。
接着,图10B与图10A的不同点在于:针对来自储存部B的第一张薄片的图像写入时刻与针对来自储存部A的第三张薄片的图像写入时刻相比延迟了预定时间、即t6(>t5)。也就是说,CIS 141进行针对来自储存部B的第一张薄片的预检测,然后基于该检测的结果来将图像写入位置确定为LBP1,并且开始图像写入。由此将定位辊对110的移位量设置为“LB1-LBP1”。
注意,尽管在第一模式中获得了高生产率,但作业2中的定位辊对110的移位量可能增大。另一方面,在第二模式中,不同于第一模式,可以使作业2中的定位辊对110的移位量最小,但生产率的提高相比第一模式的情况变小。因此,后面所述的第三模式是用于尽可能获得生产率的提高和移位量的减少这两者的控制模式。
返回至图9,在将控制模式设置为第三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200判断是否发生了所切换的薄片储存部的移除和安装以及是否是发生移除和安装之后的第一次进给(S303)。在判断为发生了所切换的薄片储存部的移除和安装并且是发生移除和安装之后的第一次进给的情况下(S303中为“是”),控制单元200利用CIS 141来进行针对来自储存部B的第一张薄片的预检测,然后基于该检测的结果来确定图像写入位置(S306)。此外,在不是发生移除和安装之后的第一次进给的情况下(S303中为“否”),控制单元200不进行针对切换储存部之后的第一张薄片的预检测,并且将使用同一储存部的上一打印作业所确定的图像写入位置确定为切换储存部之后的第一张薄片的图像写入位置(S307)。以下参考图11A和11B来详细说明第三模式。
图11A是在发生薄片储存部的移除和安装之后进行该薄片储存部的切换、并且在切换储存部之后的第一张薄片是发生移除和安装之后的第一次进给的情况下的时序图。图11B是在没有发生薄片储存部的移除和安装、或者切换储存部之后的第一张薄片不是发生移除和安装之后的第一次进给情况下的时序图。在各个时序图中,在从储存部A进给3张薄片的作业1之后,连续进行从储存部B进给3张薄片的作业2。
例如,在打开薄片储存部的情况下,所储存的薄片P的位置可能在宽度方向上发生偏移。具体地,在用户所供给或更换的一些薄片中,打印中要使用的薄片P的大小自身可能略不同于在供给/更换薄片之前的薄片。另外,薄片位置可能因利用储存部内的位置调节板的定位或者薄片储存部的移除和安装而改变。即使在这些情况下,在图11A中,针对来自储存部B的第一张薄片的图像写入时刻与针对来自储存部A的第三张薄片的图像写入时刻相比延迟了时间t7。此外,如上述第二模式(图10B)那样,CIS 141进行预检测(LBP1),并且开始图像的写入。由此将定位辊对110的移位量设置为“LB1-LBP1”。
另一方面,在图11B中,如上述的第一模式(图10A)那样,将作为在作业1之前从储存部B所进给的最后一张薄片的薄片P的图像写入位置LBL设置为切换储存部之后的第一张薄片的图像写入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作业1的第三张薄片的图像写入时刻和作业2的第一张薄片的图像写入时刻之间的时间t8小于时间t7,由此生产率没有下降。因而,即使在发生了薄片储存部的移除和安装、因而薄片P可能在宽度方向上发生偏移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控制,以通过降低第一张薄片的生产率来使薄片宽度方向上的移位量最小。此外,在不存在薄片储存器的移除和安装的情况下,薄片宽度方向的偏移量相对于从储存部所进给的最后一张薄片的薄片宽度方向的偏移量几乎没有改变。因此,可以进行控制以优先生产率。
第四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采用用于确定与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的图像写入位置不同的图像写入位置gn的方法的图像形成设备。具体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将第一张薄片之后的图像写入位置gn设置为固定值。该固定值是基于对在因针对从作业开始起的第一张薄片的调整或维护等而导致进给间隔断开之后的第一张薄片进行预检测的结果所设置的。因而,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基于在第n张薄片之前所进给的薄片的侧端位置的主检测的检测结果值(Ln)来确定第n张薄片的图像写入位置。以下参考图12和13来进行说明,针对与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中已经说明的功能组件相同的功能组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针对这些附图标记的说明。
这里,如以上所述,用于开始针对第n(n≥2)张薄片的图像写入的时刻早于CIS141检测到第n张薄片的时刻。在本说明书中,假定如果薄片是第(n-p)张薄片,则CIS 141检测到第(n-p)张薄片的时刻早于用于开始针对第n张薄片的图像写入的时刻。另外,假定使用CIS 141进行的m张薄片的检测结果来进行图像写入位置的确定。此外,将CIS 141进行的从第(n-p-m+1)张薄片起直到第(n-p)张薄片为止的这些检测结果的移动平均值设置到图像写入位置gn。通过以下所示的公式1来计算图像写入位置gn。
gn=(Ln-p-m+1+Ln-p-m+2+--+Ln-p)/m (1)
图12是在针对六张薄片的图像写入位置设置p=2和m=3的情况下的时序图的示例。例如,关于第六张薄片,从第(6-p-m+1)张薄片(即,由于p=2且m=3因此为第二张薄片)起直到第(6-p)张薄片(即,由于p=2因此为第四张薄片)为止,对CIS 141进行的m张薄片(即,由于m=3因此为3张薄片)的主检测的检测结果进行平均,以计算图像写入位置。具体地,通过如下所示的公式2来计算图像写入位置g6。
g6=(L2+L3+L4)/3 (2)
结果,将薄片宽度方向上的移位量设置为L6-gn=L6-g6=(L2+L3+L4)/3。
然而,例如,关于第4张薄片,由于n-p-m+1=4-2-3+1=0,因此不进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将从第1张薄片起直到第(n-p)张薄片(即,由于(n-p)=(4-2)=2因此为第二张薄片)为止的CIS 141进行的这些检测结果(L1和L2)的平均值设置到图像写入位置g4。通过以下所示的公式3来计算图像写入位置g4。
g4=(L1+L2)/2 (3)
在以上所述的平均化处理中,例如,在一张薄片的偏移量由于不期望变化而变得明显大于其它薄片的偏移量的情况下,在使用从CIS 141所获得的检测结果来确定后续薄片的图像写入位置时,可以减少不期望变化的影响。
图13是分别标绘了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连续进给100张薄片的情况下的CIS检测位置Ln、图像写入位置gn和移位量的曲线图。注意,该曲线图示出p=3并且m=5的示例。图13所示的曲线图示出CIS 141的检测结果从第一张薄片的L1=1.2[mm]开始,在第26张薄片的L26=3.0[mm]处取全局极大值,并且具有逐渐减小直到约第50张薄片为止的趋势。另一方面,通过上述移动平均处理,使第26张薄片的不期望变化对第29张~第33张薄片的图像写入位置的影响最小,此外还消除了逐渐减小直到约第50张薄片为止的趋势。结果,将移位量抑制为相对较小的约-0.7[mm]~约+0.7[mm]。
注意,针对通过简单的移动平均来确定图像写入位置的示例进行了以上说明。然而,图像写入位置的确定不限于该方法。所需的仅是基于CIS 141针对先前薄片所获得的检测结果来确定针对特定第n个图像的图像写入位置。例如,在针对第n张薄片进行m张薄片的平均化处理的情况下,薄片张数越接近“n”,可以应用的加权系数越大。此外,在进行平均化处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得在平均化处理中可以忽略大于预定值的不期望偏移。尽管利用诸如p=3、m=5等的特定值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特定值。
可以根据装置的结构来任意设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CIS 141的检测位置。实际上,图像形成单元和CIS 141等是在存在机械变化的情况下配置的。因此,通过考虑到设备之间的相对空间关系并且进行图像形成,可以以更高的精度确定图像写入位置。例如,在制造时的调整中,还可以针对配置位置的这些偏差的变化来按恒定值进行移位。在这种情况下,将制造时的调整中的恒定值与上述的图像写入位置相加,并且将该总和设置到实际的图像写入位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在使所进给的第一张薄片停止在紧挨定位辊之前的情况下进行针对薄片在宽度方向上的侧端位置的预检测,然后基于该检测的结果来确定图像写入位置。此外,基于针对第一张薄片所确定的图像写入位置和针对该第一张薄片之后的第二张薄片的预检测的检测结果,来确定针对第二张薄片的辊对(例如,定位辊对)的移位量。由此,可以控制使薄片在宽度方向上移位时的移位量。
已经利用上述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4年5月2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07515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包含其全部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用于在输送路径上所输送的薄片上形成图像,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曝光部件,用于对图像载体进行曝光以将所述图像写入在所述图像载体上;
辊对,用于以所述辊对夹持薄片的状态输送薄片,并且使所输送的薄片向与薄片的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移位;
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输送的薄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侧端位置;以及
歪斜校正部件,用于校正所述输送路径上所输送的薄片的歪斜,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部件,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用于进行以下操作:
基于所述检测部件在所述歪斜校正部件对第一薄片进行歪斜校正之前检测到的针对所述第一薄片的第一检测结果,来确定所述曝光部件针对所述第一薄片的在与所述图像载体的移动方向垂直的主扫描方向上的第一图像写入位置,
基于针对所述第一薄片所确定的所述第一图像写入位置和所述检测部件在所述歪斜校正部件对所述第一薄片进行所述歪斜校正之后检测到的针对所述第一薄片的第二检测结果,确定针对所述第一薄片的所述辊对的第一移位量,
控制所述辊对的移位操作,以使得所述第一薄片被移位所述第一移位量,
控制所述曝光部件,以在针对所述第一薄片所确定的所述第一图像写入位置向所述第一薄片之后的第二薄片写入图像,
基于针对所述第一薄片所确定的所述第一图像写入位置和所述检测部件在所述歪斜校正部件对所述第二薄片进行所述歪斜校正之后针对所述第二薄片的第三检测结果,来确定针对所述第二薄片的所述辊对的第二移位量,以及
控制所述辊对的移位操作,以使得所述第二薄片被移位所述第二移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即使在所述第三检测结果不同于所述第二检测结果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也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图像载体上的针对所述第二薄片的图像写入位置与所述图像载体上的针对所述第一薄片的所述第一图像写入位置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件还进行以下操作:
在所述第二薄片和所述第二薄片之后的第三薄片之间的间隔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使所述检测部件在所述歪斜校正部件对所述第一薄片进行所述歪斜校正之前检测所述第二薄片的宽度方向上的侧端位置;
基于在所述间隔超过所述预定值的情况下的检测结果,来确定针对所述第三薄片的第二图像写入位置;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图像写入位置和所述检测部件在所述歪斜校正部件对所述第三薄片进行所述歪斜校正之后检测到的针对所述第三薄片的检测结果,来确定针对所述第三薄片的所述辊对的第三移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检测部件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的相对于所述辊对的上游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还包括各自储存薄片的两个以上的薄片储存部件,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还使每次切换作业中所使用的薄片储存部件之后的图像写入的开始时刻与该切换之前的图像写入的开始时刻相比延迟了预定时间,并且控制所述检测部件以进行所述侧端位置的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还包括:
用于储存薄片的两个以上的薄片储存部件;以及
存储器部件,用于将针对从所述薄片储存部件各自所进给的薄片的最近图像写入位置分别与进给该薄片的薄片储存部件相关联地进行存储,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还在没有发生所述薄片储存部件的移除和安装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存储器部件中所存储的图像写入位置来进行控制,以使图像写入位置改变为与每次切换进给薄片的薄片储存部件之后的切换后薄片储存部件相对应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件还在存在进给薄片的薄片储存部件的移除和安装的情况下,使图像写入的开始时刻延迟了预定时间,并且控制所述检测部件以进行所述侧端位置的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辊对是定位辊对,并且所述歪斜校正部件是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的相对于所述定位辊对的上游侧的第二辊对,所述第二辊对用于通过输送薄片以使薄片的前端与所述定位辊对的辊隙部相接触,来校正薄片的歪斜。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检测部件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的相对于所述辊对的下游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件还根据所述检测部件针对预定数量的薄片的检测结果的平均值,来确定所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写入位置。
CN201510266594.5A 2014-05-23 2015-05-22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50938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7515 2014-05-23
JP2014107515A JP6444060B2 (ja) 2014-05-23 2014-05-23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3873A CN105093873A (zh) 2015-11-25
CN105093873B true CN105093873B (zh) 2018-08-03

Family

ID=53181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66594.5A Active CN105093873B (zh) 2014-05-23 2015-05-22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81928B2 (zh)
EP (1) EP2947515B1 (zh)
JP (1) JP6444060B2 (zh)
CN (1) CN1050938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59152B2 (ja) 2016-02-16 2020-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55234B2 (ja) * 2016-02-16 2021-04-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197961B2 (en) 2016-02-16 2019-02-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742747B2 (ja) * 2016-02-16 2020-08-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05273B2 (ja) * 2016-04-21 2020-06-0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03121B1 (ja) * 2016-08-10 2017-03-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搬送監視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95392A (ja) * 2016-12-12 2018-06-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15755A (ja) * 2017-07-03 2019-01-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2019028329A (ja) * 2017-08-01 2019-02-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7296693B2 (ja) * 2017-07-31 2023-06-2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JP6938287B2 (ja) 2017-09-06 2021-09-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34707B2 (ja) * 2017-12-27 2022-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287192B2 (ja) * 2019-08-30 2023-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媒体搬送装置における媒体検知方法
JP7497615B2 (ja) 2020-05-20 2024-06-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23036329A (ja) * 2021-09-02 2023-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85714B2 (ja) * 2003-10-07 2009-12-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31973B2 (ja) * 2005-04-19 2011-07-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934366B2 (ja) * 2006-07-27 2012-05-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315988B2 (ja) 2006-08-29 2009-08-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41669B2 (ja) * 2007-12-12 2012-05-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23173B2 (ja) * 2010-07-30 2014-1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5191528B2 (ja) 2010-12-03 2013-05-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95366B2 (ja) 2010-12-15 2014-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斜行補正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73725B2 (ja) * 2011-04-22 2015-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05072B2 (ja) 2011-09-07 2015-04-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49583B2 (ja) * 2011-10-04 2016-01-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26535B2 (ja) 2011-11-04 2014-11-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80403B2 (ja) * 2012-07-12 2015-09-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65302B2 (ja) 2012-08-17 2015-08-1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25621B2 (ja) * 2013-10-07 2017-11-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用紙供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81928B2 (en) 2017-02-28
US20150338813A1 (en) 2015-11-26
JP2015221718A (ja) 2015-12-10
EP2947515A1 (en) 2015-11-25
EP2947515B1 (en) 2019-12-11
JP6444060B2 (ja) 2018-12-26
CN105093873A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3873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784869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223394B2 (e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image-form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47993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22327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100247115A1 (e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length of recording material,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gram
CN111650822A (zh) 供纸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磨损检测方法及存储介质
JP594268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26729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veying recording material
JP539775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340540B2 (en) Dual registration and process control toned patches
US801923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ifying feed timing for image receiving media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545346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24441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13112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寿命判断方法
JP47748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重連印刷装置、並びに連続紙搬送制御方法
JP20110277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1965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0276827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729285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50370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90377B2 (ja) 1次転写ニップ部の圧接力検知方法
JP20081743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3460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215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