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82818B - 柔性版印刷版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柔性版印刷版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82818B
CN105082818B CN201510191180.0A CN201510191180A CN105082818B CN 105082818 B CN105082818 B CN 105082818B CN 201510191180 A CN201510191180 A CN 201510191180A CN 105082818 B CN105082818 B CN 1050828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layer
layer
liquid crystal
printing plates
bul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911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82818A (zh
Inventor
田所信彦
中下武文
洼田匠志
森康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kan Techn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ese Trader Na Kang Tektronix Co Ltd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ese Trader Na Kang Tektronix Co Ltd,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ese Trader Na Kang Tektroni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82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2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82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28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Formes (AREA)
  • Printing Plates And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otosensitive Polymer And Photoresist Processing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版印刷版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柔性版印刷版具备平板状的柔性版树脂层(17),该柔性版树脂层(17)包含本体树脂层(16)及表层树脂层(15),所述表层树脂层(15)是积层在所述本体树脂层(16)的单面上且将所露出的表面设定为印刷面(20),并且较本体树脂层(16)更柔软。所述柔性版印刷版可良好地追随于液晶面板用基板的表面的凹凸,可在该表面上形成厚度均匀且无针孔的液晶取向膜。

Description

柔性版印刷版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适宜地用于通过柔性版印刷而形成例如液晶面板用基板的液晶取向膜等的柔性版印刷版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使用所述柔性版印刷版而形成液晶面板用的液晶取向膜的工序。
背景技术
为了在构成液晶显示元件的液晶面板用基板的电极形成面上形成要求高的涂膜品质(尽可能厚度均匀,并无针孔等,而且薄)的液晶取向膜,而利用具有良好的印刷特性的柔性版印刷法。
柔性版印刷法中所用的柔性版印刷版通常具备单层的柔软树脂层(柔性版树脂层),该单层的柔软树脂层(柔性版树脂层)将单面设定为在印刷时保持墨水的印刷面。另外,有时也在该柔性版树脂层的相反面上积层包含各种塑料等的增强片材。
所述印刷面必须对成为液晶取向膜的基质的墨水具有高保持性。即,对印刷面要求如下的良好保持性:即便是与液晶取向膜的厚度相对应的少量的墨水,也不产生排斥或泛白等,可遍及其整个面而尽可能地保持为均匀的厚度。
为了提高保持性,只要将印刷面设定为凹凸形状而使比表面积增加,提高对墨水的濡湿性即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记载:在印刷面上设置多个具有圆形等几何学平面形状的微小凸起,通过该多个微小凸起及其间的槽部而将印刷面设定为凹凸形状,提高对墨水的濡湿性。
微小凸起例如是通过光刻法而形成。即,准备成为柔性版树脂层的基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在其上方重叠掩模,该掩模包含形成有与微小凸起的平面形状相对应的微细图案(点图案等)的负型或正型膜,在该状态下进行曝光,与掩模的图案相对应而使感光性树脂组合物选择性地硬化后,进行显影而除去未硬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由此于包含该感光性树脂的柔性版树脂层的印刷面上形成多个微小凸起。
另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利用例如蚀刻(etching)或喷砂(sand blast)等任意的粗面化法将印刷面加以粗面化,加工成具有其形状或大小像微小凸起那样不规则的无规凹凸的例如梨皮斑点面等凹凸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2930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293379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9-349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在作为印刷对象的液晶面板用基板的表面上,通常形成有各种电路或黑色矩阵(Black Matrix,BM)分块等的微细凹凸。
因此,在利用柔性版印刷来形成液晶取向膜时,通常相对于液晶面板用基板在厚度方向上设定0.10mm~0.25mm左右的夹持量而使柔性版印刷版压接,使印刷面追随于所述凹凸,由此将该印刷面上承载的成为液晶取向膜的基质的墨水转印到液晶面板用基板的大致整个面上。
然而,应对近年来的液晶显示元件的高精细化、每英寸(inch)的像素数的增加,形成在液晶面板用基板的表面上的凹凸也有形成间隔变窄、而且成为更复杂地组入的形状的倾向。
因此现状为,即便设定所述既定的夹持量而使现有的柔性版印刷版压接于液晶面板用基板,也难以使印刷面良好地追随于微细凹凸而形成厚度均匀的液晶取向膜。
其中,像上文所说明那样通过形成微小凸起或设定为梨皮斑点面而在印刷面上形成有凹凸的柔性版印刷版对液晶面板用基板的表面的凹凸的追随性低,因此特别存在以下问题:在该液晶面板用基板的表面的凹凸及其角部分,液晶取向膜的厚度变得极小或产生针孔(pin hole)。
本发明的目的例如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版印刷版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柔性版印刷版可应对液晶面板用基板的表面凹凸的微细化而良好地追随于该凹凸,可在所述液晶面板用基板的表面上形成厚度均匀且无针孔的液晶取向膜,所述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使用所述柔性版印刷版来形成液晶面板用的液晶取向膜的工序。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版印刷版,其具备平板状的柔性版树脂层,所述柔性版树脂层包含本体树脂层及表层树脂层,所述表层树脂层是积层在所述本体树脂层的单面上且将所露出的表面设定为印刷面,并且较所述本体树脂层更柔软。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柔性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在模材的下述赋形面上涂布成为所述表层树脂层的基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第一前驱层的工序,其中所述模材包含对光化射线具有透射性的材料,且将单面设定为与所述印刷面的形状相对应的赋形面,所述光化射线是用来使成为所述本体树脂层及表层树脂层的基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进行硬化反应;
在所述第一前驱层上涂布成为所述本体树脂层的基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积层第二前驱层的工序;以及
透过所述模材通过所述光化射线的照射而使所述第一前驱层及第二前驱层进行硬化反应,形成所述表层树脂层与本体树脂层的积层体后,将所述积层体从所述赋形面上剥离的工序。
进而,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用本发明的柔性版印刷版,通过柔性版印刷来形成液晶面板用的液晶取向膜的工序。
[发明的效果]
为了提高印刷面对凹凸的追随性,可想到使现有的柔性版印刷版的单层的柔性版树脂层总体较现状更柔软。
但是该情况下,该柔性版树脂层容易在印刷时在剪切方向上大幅度地变形,容易产生印刷的位置偏移或歪斜、渗出等,柔性版印刷版的印刷精度降低。
另外,反复印刷时柔性版树脂层容易在短期间内产生所谓疲劳,柔性版印刷版的耐久性降低。另外,若产生疲劳,则产生无法维持既定的印刷压力而印刷的厚度减小等问题。
相对于此,根据本发明,将以前为单层的柔性版树脂层设定为本体树脂层与表层树脂层的两层积层结构,其中将本体树脂层设定为与现有相同程度的硬度,从而防止柔性版树脂层总体在印刷时在剪切方向上大幅度地变形而印刷精度降低、或在短期间内产生疲劳而耐久性降低的情况,并且使表层树脂层较本体树脂层更柔软,由此可提高该表层树脂层的露出表面、即印刷面对凹凸的追随性。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柔性版印刷版,例如可应对液晶面板用基板的表面凹凸的微细化而使印刷面良好地追随于该凹凸,可在该液晶面板用基板的表面上形成厚度均匀且无针孔的液晶取向膜。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柔性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能以良好的生产性成本低廉地制造具有该积层结构的本发明的柔性版印刷版。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可根据所述积层结构来制造具备厚度均匀且无针孔的液晶取向膜的液晶显示元件。
附图说明
图1(a)~图1(d)为分别对本发明的柔性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的实施形态的一例的各工序加以说明的截面图。
图2(a)~图2(c)为分别对图1(a)~图1(d)的例子的制造方法的后续工序加以说明的截面图。
图3(a)、图3(b)为对图1(a)~图1(d)、图2(a)~图2(c)的例子的制造方法中将粗面化片材拆装自如地固定在平板状的支撑基板的表面上的方法的一例加以说明的截面图。
[符号的说明]
1:支撑基板
2:表面
3:赋形面
4:粗面化片材
5:相反面(相反侧的面)
6: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7:刮刀
8:第一前驱层
9: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10:刮刀
11:第二前驱层
12:增强片材
13:对向基板
14:对向面
15:表层树脂层
16:本体树脂层
17:柔性版树脂层
18:积层体
19:操作台
20:印刷面
21:激光头
22:二氧化碳激光
23:柔性版印刷版
C:夹具
L1:长度
L2: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柔性版印刷版》
本发明的柔性版印刷版具备平板状的柔性版树脂层,且该柔性版树脂层包含本体树脂层及表层树脂层,该表层树脂层是积层在所述本体树脂层的单面上且将所露出的表面设定为印刷面,并且较所述本体树脂层更柔软。
<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构成所述柔性版树脂层的本体树脂层及表层树脂层均优选的是使用感光性树脂组合物通过后述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例如可以举出:含有具有1,2-丁二烯结构并且在末端具有乙烯性双键的预聚物、至少一种以上的具有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单体、及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
另外,光聚合引发剂优选安息香烷基醚,特别适合使用因来自荧光灯等的可见光发生反应而导致柔性版印刷版变黄的安息香的比例为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总量的500ppm以下的安息香烷基醚。由此,可获得在短期间内不变黄而耐候性优异的柔性版印刷版。
为了使本体树脂层及表层树脂层的硬度不一致,例如只要调整构成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预聚物或单体的种类或调配比例、光聚合引发剂的调配比例等即可。
<本体树脂层>
像上文所述那样,本体树脂层可设定为具有与现有的单层结构的柔性版树脂层相同程度的硬度的层。即,本体树脂层的硬度以肖氏A硬度表示而优选40度以上,且优选50度以下。
若本体树脂层的肖氏A硬度小于该范围,则该本体树脂层过于柔软,因此可能柔性版树脂层总体容易在印刷时在剪切方向上大幅度地变形而印刷精度降低。另外,也可能在反复印刷时,柔性版树脂层总体容易产生疲劳而耐久性降低。
另一方面,在本体树脂层的肖氏A硬度超出所述范围的情况下,例如有将柔性版印刷版卷绕安装在柔性版印刷机的版本体上时的操作性等柔性版印刷版的处理性降低的可能性。
相对于此,通过将本体树脂层的肖氏A硬度设定为所述范围,可将柔性版印刷版的处理性维持于与现有的单层结构的柔性版印刷版同等的程度,并且确保高的印刷精度及耐久性。
此外本发明中,以如下硬度值来表示本体树脂层及表层树脂层的肖氏A硬度:依照日本工业标准JISK6253-3:2012“硫化橡胶及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求出方法-第3部:硬度计硬度”所记载的测定方法在常温(5℃~35℃)下测定的压入15秒后的A型硬度计硬度值。
本体树脂层的厚度可根据积层的表层树脂层的厚度、或柔性版树脂层的厚度、即本体树脂层与表层树脂层的合计厚度等而任意设定。
其中,从柔性版印刷版的处理性等方面来看,两层的合计厚度优选的是设定为与现有的单层结构的柔性版树脂层的厚度同等的程度。
即,两树脂层的合计厚度优选1.5mm以上、特别是2mm以上,且优选3.5mm以下、特别是3mm以下。
另外,本体树脂层的厚度优选的是设定为由所述合计厚度减去表层树脂层的厚度所得的值。即,只要根据表层树脂层的厚度,以合计厚度成为所述范围的方式来设定本体树脂层的厚度即可。
<表层树脂层>
像上文所述那样,表层树脂层必须为较本体树脂层更柔软的层。
关于使表层树脂层以何种程度较本体树脂层更柔软,可任意设定,优选的是以与本体树脂层的肖氏A硬度之差表示而使该表层树脂层以3度以上的范围更柔软,且优选的是以21度以下的范围更柔软。
即,若两树脂层的肖氏A硬度之差小于该范围,则虽也取决于该两树脂层的具体的肖氏A硬度的范围,但无法使表层树脂层足够柔软,因此可能无法充分获得提高该表层树脂层的露出表面、即印刷面对凹凸的追随性的效果。
因此,有时无法使所述印刷面良好地追随于例如液晶面板用基板的表面的凹凸,无法在该液晶面板用基板的表面上形成厚度均匀且无针孔的液晶取向膜。
另一方面,在两树脂层的肖氏A硬度之差超出所述范围的情况下,表层树脂层过于柔软,因此可能在反复印刷时该表层树脂层容易在短期间内产生疲劳,柔性版印刷版的耐久性降低。
相对于此,通过将两树脂层的肖氏A硬度之差设定为3度以上、21度以下,不易产生表层树脂层的疲劳而维持柔性版印刷版的高的耐久性,并且可提高该表层树脂层的露出表面、即印刷面的追随性。
此外,若考虑到进一步提高该效果,则优选的是以与本体树脂层的肖氏A硬度之差表示而使表层树脂层以5度以上的范围更柔软,且优选的是以12度以下的范围更柔软。
另外,表层树脂层的厚度优选0.1mm以上,且优选0.8mm以下。
若表层树脂层的厚度小于所述范围,则即便表层树脂层足够柔软,该表层树脂层的厚度方向的变形量也受到限制,因此可能该表层树脂层的露出表面、即印刷面对凹凸的追随性降低。
因此,有时无法使所述印刷面良好地追随于例如液晶面板用基板的表面凹凸,无法在该液晶面板用基板的表面上形成厚度均匀且无针孔的液晶取向膜。
另一方面,在厚度超出所述范围的情况下,可能表层树脂层容易在印刷时在剪切方向上大幅度地变形,柔性版印刷版的印刷精度降低。另外,可能在反复印刷时表层树脂层容易在短期间内产生疲劳,柔性版印刷版的耐久性降低。
相对于此,通过将表层树脂层的厚度设定为0.1mm以上、0.8mm以下,可抑制该表层树脂层在剪切方向上的变形而维持高的印刷精度,并且不易产生表层树脂层的疲劳而维持高的耐久性,可提高该表层树脂层的露出表面、即印刷面的追随性。
此外,若考虑到进一步提高该效果,则表层树脂层的厚度在所述范围内也优选0.2mm以上,且优选0.6mm以下。
此外,表层树脂层的具体的肖氏A硬度只要设定为由上文所述的本体树脂层的肖氏A硬度的优选范围减去所述差所得的值即可。
其中,若考虑到进一步提高以上所说明的通过使表层树脂层柔软而得的效果,则其中表层树脂层的肖氏A硬度优选19度以上、特别是30度以上,且优选38度以下、特别是36度以下。
<增强片材>
本发明的柔性版印刷版也可与以前同样地,在本体树脂层的积层有表层树脂层的一侧的相反面具备增强片材。由此可提高柔性版印刷版总体的面方向的拉伸强度,例如可进一步提高将柔性版印刷版卷绕安装在柔性版印刷机上时的操作性等柔性版印刷版的处理性。
增强片材例如可使用:包含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Tetrafluoroethylene-hexafluoropropylene copolymer,FEP)等热塑性树脂的片材或金属片材、两者的层叠片材等。
增强片材的厚度可任意设定。
《柔性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
图1(a)~图1(d)、图2(a)~图2(c)为分别对本发明的柔性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的实施形态的一例的各工序加以说明的截面图。
此外图例中,以制造本发明的柔性版印刷版中的如下柔性版印刷版的情形为例加以说明,所述柔性版印刷版是将表层树脂层的露出表面、即印刷面制成粗面,而且在本体树脂层的相反面上积层有所述增强片材,但本发明的柔性版印刷版及其制造方法不限定于该例。
参照图1(a),在该例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准备支撑基板1,该支撑基板1包含玻璃或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等硬质树脂等硬质材料,而且对可使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进行硬化反应的紫外线等光化射线具有透射性。
然后,在支撑基板1的图中,使将单面设定为赋形面3(具有与印刷面的形状相对应的凹凸形状而经粗面化)的粗面化片材4以该赋形面3朝上、相反侧的面(相反面)5朝下而使相反面5与表面2接触,并且例如像图1(a)中一点链线的箭头所示那样,从其一端起向另一端依次重叠等而拆装自如地固定在上侧的表面2上。
此外,图中为了容易理解而夸大强调地描述了构成赋形面3的凹凸,但实际的凹凸不对印刷的液晶取向膜的形状等造成影响,因此为若与图中所示的粗面化片材4的大小相比较则无法判别的程度的微小凹凸。
粗面化片材4例如优选的是使用以下片材:包含PE、PP、TPU、PET、FEP等热塑性树脂,而且通过使用例如压花辊的加压片材成形等将对光化射线具有透射性的片材的表面进行粗面化而形成的片材。
根据该加压片材成形,例如具有以下优点:即便是与大画面的液晶显示元件相对应的大面积的粗面化片材4,也容易连续且大量地生产。
此外,所述片材中,包含PE、PP、TPU等相对较软质的热塑性树脂且相对较薄(例如150μm以下左右)的粗面化片材4,其自身的粘度弱,有时难以无皱褶地均匀密接在平坦的支撑基板1的表面2上。
该情况下,只要在粗面化片材4的相反面5上贴合例如包含PET等且对光化射线具有透射性的增强片材等即可。
为了防止因将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在该粗面化片材4上涂开时的剪切力、或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硬化时的收缩力等导致相对于支撑基板1发生位置偏移,并且容易更换使用后的粗面化片材4,例如优选的是预先通过下述(i)~(iii)的任一方法而将粗面化片材4拆装自如地固定在支撑基板1的表面2上。
(i)经由包含对光化射线具有透射性的材料的弱粘着层而拆装自如地粘着固定在支撑基板1的表面2上。
(ii)在支撑基板1的表面2上形成未图示的抽吸槽,通过经由该抽吸槽进行真空抽吸而拆装自如地吸附固定在所述表面2上。
(iii)在距支撑基板1的面方向的尺寸而空开间隔的一对夹具间铺展的状态下拆装自如地压接固定在该支撑基板1的表面上。
其中,(i)的粘着固定时所用的弱粘着层可任意采用:包含对支撑基板1及粗面化片材4的形成材料具有弱粘着性、且对光化射线具有透射性的各种粘着剂的层。弱粘着层是通过以下方式而形成:通过例如喷雾涂布等各种涂布方法,将粘着剂涂布在支撑基板1的表面2、及粗面化片材4的相反面5中的至少一面上。
在支撑基板1的表面2和/或粗面化片材4的相反面5上形成弱粘着层后,像图1(a)中一点链线的箭头所示那样,以相反面5与表面2之间不混入空气的方式,从支撑基板1的表面2的一端向另一端小心地依次重叠粗面化片材4,通过弱粘着层的粘着力可将粗面化片材4固定在表面2上。
另外,将经固定的粗面化片材4从表面2上取下时,只要与例如图1(a)的箭头相反地,从支撑基板1的另一端向一端一面抗拒弱粘着层的粘着力一面依次剥下该粗面化片材4等即可。
进行(ii)的吸附固定时,将支撑基板1的表面2加工成平滑,并且在该表面2的大致整个面上形成抽吸槽。抽吸槽连接于含有真空泵等的真空体系。
然后,在将粗面化片材4以相反面5朝下而重叠在支撑基板1的表面2上的状态下使真空体系工作,或者将预先工作的真空体系与抽吸槽连接等并经由该抽吸槽进行真空抽吸,由此可将粗面化片材4固定在表面2上。
为了将经固定的粗面化片材4从表面2上取下,只要使真空体系停止,或阻断真空体系与抽吸槽的连接即可。
图3(a)、图3(b)为对上文的(iii)的压接固定的方法加以说明的截面图。
参照图3(a)、图3(b),在该压接固定法中,例如准备一对夹具C,所述一对夹具C将与液晶显示元件的画面的形状相对应而形成为矩形状的粗面化片材4的彼此平行的2边遍及其全长而加以保持。
粗面化片材4是准备所述2边间的长度L1较同样地形成为矩形状的支撑基板1的对应2边间的尺寸L2更长的片材,且利用夹具C将该2边遍及其全长而加以保持。粗面化片材4以在图中朝向上侧的状态而保持未图示的赋形面3。
而且,以隔开相较于支撑基板1的尺寸L2的间隔来配置夹具C,而设定为使粗面化片材4在两夹具C间无松弛而铺展的状态(图3(a))。
然后,在该状态下使夹具C在图中向下方移动,由此像该图3(a)中以中空箭头所示那样,使在夹具C间铺展的粗面化片材4朝支撑基板1的表面2的方向下降,若像图3(b)所示那样无间隙地压接在表面2上,则可将粗面化片材4固定在表面2上。
另外,为了将经固定的粗面化片材4从表面2上取下,只要与图3(a)的箭头相反地,使该粗面化片材4连同一对夹具C一起从表面2朝上方移动即可。
参照图1(b),然后在该例的制造方法中,利用所述任一方法,在支撑基板1的表面2上固定的粗面化片材4的赋形面3上,供给成为表层树脂层的基质的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例如使用刮刀7像图中一点链线的箭头所示那样,从支撑基板1的表面2的一端向另一端以成为既定厚度的方式涂开,由此形成包含该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且成为表层树脂层的基质的第一前驱层8。
然后,参照图1(c),在所述第一前驱层8上供给成为本体树脂层的基质的液状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例如使用刮刀10像图中一点链线的箭头所示那样,从支撑基板1的表面2的一端向另一端以成为既定厚度的方式涂开,由此形成包含该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且成为本体树脂层的基质的第二前驱层11,并且在大致同时,以与该第二前驱层11之间不混入空气的方式,小心地像所述一点链线的箭头所示那样,从支撑基板1的表面2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重叠增强片材12。
此外,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的涂布方法不限定于使用刮刀7、刮刀10的涂开,可任意采用现有众所周知的各种涂布方法。
然后,参照图1(d),在增强片材12上使对向基板13的对向面14接触。
然后,使对向基板13的对向面14与表面2之间空开一定间隔并维持平行,并且像图1(d)中黑箭头所示那样将该对向基板13朝支撑基板1的方向按压,由此使第一前驱层8压接于粗面化片材4的赋形面3,并且使该第一前驱层8、第二前驱层11及增强片材12彼此压接。
接着,在该状态下像图1(d)中实线箭头所示那样,透过支撑基板1及粗面化片材4通过光化射线对第一前驱层8、第二前驱层11进行曝光,使形成该第一前驱层8、第二前驱层11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进行硬化反应,形成表层树脂层15及本体树脂层16,并且使表层树脂层15、本体树脂层16一体化而形成二层结构的柔性版树脂层17,而且使该柔性版树脂层17的本体树脂层16侧的面与增强片材12一体化(参照图1(d)、图2(a))。
此时,使支撑基板1的表面2与对向基板13的对向面14之间的间隔维持以下尺寸:对所制造的柔性版印刷版的柔性版树脂层17的厚度、即本体树脂层16与表层树脂层15的合计厚度加上粗面化片材4的厚度及增强片材12的厚度所得的尺寸。
此外,对向基板13可由金属、玻璃、硬质树脂等任意材料所形成。
尤其也可由与支撑基板1相同的对光化射线具有透射性的材料来形成对向基板13,另外也由与粗面化片材4相同的对光化射线具有透射性的材料来形成增强片材12,从该对向基板13之侧也通过光化射线来对形成第一前驱层8及第二前驱层11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进行曝光而进行硬化反应。
然后,参照图2(a)、图2(b),将增强片材12、本体树脂层16、表层树脂层15及粗面化片材4的积层体18从支撑基板1与对向基板13之间取出,上下颠倒,以增强片材12朝下而载置在操作台19的上方。
接着,像图2(b)中一点链线的箭头所示那样,若将粗面化片材4从所述积层体18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剥下,则表层树脂层15的图中上面侧转印有粗面化片材4的赋形面3的凹凸形状而被制成经粗面化的印刷面20。
接着,像图2(c)所示那样,对于印刷面20的与印刷图案相对应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例如连同表层树脂层15一起而自激光头21一面扫描一面照射二氧化碳激光22等而加以热除去,或进行机械除去(未图示),由此制造使该印刷面20与既定的印刷图案相对应而经图案化的柔性版印刷版23。
此外,图1(b)的工序中形成的第一前驱层8也可预先在图1(c)的工序中在其上方积层第二前驱层11之前,短时间照射光化射线而调整为半硬化的状态。由此,可提高使第一前驱层8进行硬化反应而形成的表层树脂层15的厚度均匀性。
而且,由于第一前驱层8为半硬化的状态,因此可将表层树脂层15与本体树脂层16的积层体、即柔性版树脂层17的一体性提高到与不预先使第一前驱层8半硬化的情况同等的程度,可在使用柔性版印刷版23时可靠地防止于两树脂层间发生层间剥离,所述表层树脂层15与本体树脂层16是在第一前驱层8的上方涂布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而形成第二前驱层11后,对其整体照射光化射线使第一前驱层8、第二前驱层11进行硬化反应而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柔性版印刷版23有时也能在不使印刷面20图案化的状态下制成完成形态。另外,图案化的情况下,可不仅将表层树脂层15而且将本体树脂层16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除去,反之也可将表层树脂层15的仅含有印刷面20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除去。
《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使用所述本发明的柔性版印刷版,通过柔性版印刷来形成液晶面板用基板的液晶取向膜。
根据本发明,可应对液晶面板用基板的表面凹凸的微细化而使柔性版印刷版的印刷面良好地追随于该凹凸,因此可制造具备厚度均匀且并无针孔的液晶取向膜的液晶显示元件。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其他工序可与以前同样地实施。
即,在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的表面上形成与既定的矩阵图案等相对应的透明电极层后,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柔性版印刷版的柔性版印刷来形成液晶取向膜,进而视需要通过摩擦等对液晶取向膜的表面进行取向处理,制作液晶面板用基板。
然后,准备该液晶面板用基板2片,在将各自的透明电极层对位的状态下,在2片液晶面板用基板之间夹持液晶材料而形成彼此固定的积层体,并且进而视需要在该积层体的两外侧配设偏光板而制造液晶显示元件。
[实施例]
<实施例1>
(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准备硬化后的肖氏A硬度达到20度的紫外线硬化型的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作为表层树脂层15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
另外,准备硬化后的肖氏A硬度达到41度的紫外线硬化型的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住友橡胶工业(股)制造的NK树脂]作为本体树脂层16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
(增强片材12)
增强片材12是准备PET片材[住友橡胶工业(股)制造的BF/CF]。
(粗面化片材4)
粗面化片材4是准备以下片材:对在单面上贴合有厚度100μm的PET片材作为增强片材的TPU片材[大仓工业(股)制造的西克隆(Silklon)(注册商标)SNESS 80μm-150μm]所露出的TPU表面进行粗面化而设定为赋形面3的片材。
(柔性版印刷版23的制造)
参照图1(a)~图1(d),在具备作为支撑基板1的具有紫外线透射性的平滑透明玻璃板、及对向基板13的柔性版印刷版的制造装置的所述支撑基板1的表面2上,将上文的粗面化片材4以赋形面3朝上、相反面5朝下、且以该相反面5与表面2接触的方式经由喷雾粘着剂的层而拆装自如地固定于所述表面2上。
然后,在赋形面3上供给表层树脂层15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使用刮刀7涂开而形成第一前驱层8。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的涂布厚度是以经过以下工序所形成的表层树脂层15的厚度成为0.10mm的方式设定。
然后,在该第一前驱层8上供给本体树脂层16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使用刮刀10涂开而形成第二前驱层11,并且在其上方积层上文的增强片材12。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的涂布厚度是以经过以下工序所形成的本体树脂层16的厚度成为2.26mm的方式设定。
然后,在所积层的增强片材12上,使对向基板13的对向面14接触。
接着,使该对向面14与支撑基板1的表面2之间空开一定间隔并维持平行,并且像图1(d)中黑箭头所示那样将对向基板13朝支撑基板1的方向按压,由此使第一前驱层8压接于粗面化片材4的赋形面3,并且使该第一前驱层8、第二前驱层11及增强片材12彼此压接。
然后,在该状态下,像图1(d)中实线箭头所示那样,透过支撑基板1及粗面化片材4通过光化射线对第一前驱层8、第二前驱层11进行曝光,使形成该第一前驱层8、第二前驱层11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进行硬化反应,形成表层树脂层15及本体树脂层16,并且使表层树脂层15、本体树脂层16一体化而形成二层结构的柔性版树脂层17,而且使该柔性版树脂层17的本体树脂层16侧的面与增强片材12一体化(参照图1(d)、图2(a))。光源是使用飞利浦(Philips)公司制造的紫外线(Ultraviolet,UV)光源。
此时,使支撑基板1的表面2与对向基板13的对向面14之间的间隔维持以下尺寸:对所制造的柔性版印刷版23的柔性版树脂层17的厚度、即本体树脂层16与表层树脂层15的合计厚度加上粗面化片材4的厚度及增强片材12的厚度所得的尺寸。
然后,参照图2(a)、图2(b),将增强片材12、本体树脂层16、表层树脂层15及粗面化片材4的积层体18从支撑基板1与对向基板13之间取出,上下颠倒,以增强片材12朝下而载置在操作台19的上方。
接着,如图2(b)中一点链线的箭头所示,将粗面化片材4从所述积层体18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剥下,制造表层树脂层15的图中上面侧转印有粗面化片材4的赋形面3的凹凸形状而被制成经粗面化的印刷面20的柔性版印刷版23。
然后,像图2(c)所示那样,对于印刷面20的与印刷图案相对应的区域以外的区域,连同表层树脂层15一起而自激光头21一面扫描一面照射二氧化碳激光22而加以热除去,由此使该印刷面20与既定的印刷图案相对应而图案化。
图案化的条件是设定为:二氧化碳激光的输出为400W×双射束,射束径为20μm,进给间距为60μm,进给速度为140cm/sec。
图案化后,使用太阳化学(股)制造的商品名KS-HG稀释剂(KS-HG Thinner)将熔除飞沫树脂的污垢清洗后,加以充分干燥。
所制造的柔性版印刷版23中的表层树脂层15的厚度为0.1mm,本体树脂层16的厚度为2.26mm,表层树脂层15与本体树脂层16的肖氏A硬度之差为21度。
<实施例2>
使用硬化后的肖氏A硬度达到27度的紫外线硬化型的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作为表层树脂层15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并且调整两树脂层15、树脂层16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的涂布厚度等,将表层树脂层15的厚度设定为0.15mm、本体树脂层16的厚度设定为2.21m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操作,制造柔性版印刷版23,将印刷面20图案化。
所制造的柔性版印刷版23中的表层树脂层15与本体树脂层16的肖氏A硬度之差为14度。
<实施例3>
使用硬化后的肖氏A硬度达到32度的紫外线硬化型的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作为表层树脂层15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并且调整表层树脂层15、本体树脂层16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的涂布厚度等,将表层树脂层15的厚度设定为0.25mm、本体树脂层16的厚度设定为2.11m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操作,制造柔性版印刷版23,将印刷面20图案化。
所制造的柔性版印刷版23中的表层树脂层15与本体树脂层16的肖氏A硬度之差为9度。
<实施例4>
使用硬化后的肖氏A硬度达到34度的紫外线硬化型的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作为表层树脂层15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并且调整表层树脂层15、本体树脂层16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的涂布厚度等,将表层树脂层15的厚度设定为0.45mm、本体树脂层16的厚度设定为1.91m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柔性版印刷版23,将印刷面20图案化。
所制造的柔性版印刷版23中的表层树脂层15与本体树脂层16的肖氏A硬度之差为7度。
<实施例5>
使用硬化后的肖氏A硬度达到36度的紫外线硬化型的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作为表层树脂层15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并且调整表层树脂层15、本体树脂层16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的涂布厚度等,将表层树脂层15的厚度设定为0.35mm、本体树脂层16的厚度设定为2.01m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操作,制造柔性版印刷版23,将印刷面20图案化。
所制造的柔性版印刷版23中的表层树脂层15与本体树脂层16的肖氏A硬度之差为5度。
<实施例6>
使用硬化后的肖氏A硬度达到38度的紫外线硬化型的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作为表层树脂层15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并且调整表层树脂层15、本体树脂层16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的涂布厚度等,将表层树脂层15的厚度设定为0.45mm、本体树脂层16的厚度设定为1.91m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操作,制造柔性版印刷版23,将印刷面20图案化。
所制造的柔性版印刷版23中的表层树脂层15与本体树脂层16的肖氏A硬度之差为3度。
<实施例7>
使用硬化后的肖氏A硬度达到38度的紫外线硬化型的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作为表层树脂层15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并且调整两树脂层15、树脂层16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的涂布厚度等,将表层树脂层15的厚度设定为0.80mm、本体树脂层16的厚度设定为1.56m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操作,制造柔性版印刷版23,将印刷面20图案化。
所制造的柔性版印刷版23中的表层树脂层15与本体树脂层16的肖氏A硬度之差为3度。
<实施例8>
使用硬化后的肖氏A硬度达到36度的紫外线硬化型的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作为表层树脂层15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且使用硬化后的肖氏A硬度达到48度的紫外线硬化型的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作为本体树脂层16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并且调整表层树脂层15、本体树脂层16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的涂布厚度等,将表层树脂层15的厚度设定为0.55mm、本体树脂层16的厚度设定为1.81m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操作,制造柔性版印刷版23,将印刷面20图案化。
所制造的柔性版印刷版23中的表层树脂层15与本体树脂层16的肖氏A硬度之差为12度。
<实施例9>
使用硬化后的肖氏A硬度成为39度的紫外线硬化型的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作为表层树脂层15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并且调整表层树脂层15、本体树脂层16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的涂布厚度等,将表层树脂层15的厚度设定为0.80mm、本体树脂层16的厚度设定为1.56m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操作,制造柔性版印刷版23,将印刷面20图案化。
所制造的柔性版印刷版23中的表层树脂层15与本体树脂层16的肖氏A硬度之差为1度。
<实施例10>
使用硬化后的肖氏A硬度成为18度的紫外线硬化型的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作为表层树脂层15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并且调整表层树脂层15、本体树脂层16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的涂布厚度等,将表层树脂层15的厚度设定为0.15mm、本体树脂层16的厚度设定为2.21m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操作,制造柔性版印刷版23,将印刷面20图案化。
所制造的柔性版印刷版23中的表层树脂层15与本体树脂层16的肖氏A硬度之差为23度。
<实施例11>
使用硬化后的肖氏A硬度达到20度的紫外线硬化型的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作为表层树脂层15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并且调整表层树脂层15、本体树脂层16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的涂布厚度等,将表层树脂层15的厚度设定为0.05mm、本体树脂层16的厚度设定为2.31m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操作,制造柔性版印刷版23,将印刷面20图案化。
所制造的柔性版印刷版23中的表层树脂层15与本体树脂层16的肖氏A硬度之差为21度。
<实施例12>
使用硬化后的肖氏A硬度达到34度的紫外线硬化型的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作为表层树脂层15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并且调整表层树脂层15、本体树脂层16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感光性树脂组合物9的涂布厚度等,将表层树脂层15的厚度设定为1.00mm、本体树脂层16的厚度设定为1.36m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操作,制造柔性版印刷版23,将印刷面20图案化。
所制造的柔性版印刷版23中的表层树脂层15与本体树脂层16的肖氏A硬度之差为7度。
<比较例1>
使用硬化后的肖氏A硬度成为41度的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形成单层且厚度为2.36mm的柔性版树脂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操作,制造柔性版印刷版,将印刷面图案化。
<比较例2>
使用硬化后的肖氏A硬度成为20度的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形成单层且厚度为2.36mm的柔性版树脂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操作,制造柔性版印刷版,将印刷面图案化。
<真机试验>
(柔性版印刷)
在液晶取向膜印刷用的柔性版印刷机[纳康泰克(Nakan-Techno)(股)制造的A45]中,组入实施例、比较例中制造的柔性版印刷版及网纹辊(anilox roll)#220[网穴(cell)容量为6.5cc/m2]。
然后,使用所述柔性版印刷机将液晶取向膜用的墨水[JSR(股)制造的奥图码(Optomer)(注册商标)AL17901]印刷在液晶面板用的模拟基板的表面上后,在120℃下预干燥30分钟而形成液晶取向膜。将液晶取向膜的预干燥后的设定厚度设定为
所述模拟基板是使用在5英寸见方的区域中以像素数为420ppi的密度构筑点而成的模拟基板。凹凸的间距为3μm~15μm,高度为0.3μm~μm。
(厚度的均匀性评价)
测定预干燥后的液晶取向膜的厚度,按下述基准来评价厚度的均匀性。
○○○:厚度的范围为以内。优秀。
○○:厚度的范围为以内。优。
○:厚度的范围为以内。良。
△:厚度的范围为以内。可。
×:厚度的范围超过不可。
(印刷精度的评价)
连续实施2000片的所述柔性版印刷,测定印刷第1片与第2000片的印刷开始位置的偏移量,按下述基准来评价印刷精度的良否。
○○○:偏移量为±200μm以内。优秀。
○○:偏移量为±400μm以内。优。
○:偏移量为±600μm以内。良。
△:偏移量为±800μm以内。可。
×:偏移量超过±800μm。不可。
(耐久性评价)
一面继续测定所印刷的液晶取向膜的厚度,一面连续实施所述柔性版印刷。然后,求出伴随着由柔性版树脂层的疲劳所致的印刷压力降低的液晶取向膜的厚度的减小量、与印刷片数的关系,按下述基准来评价柔性版印刷版的耐久性的良否。
○○○:即便印刷2万片以上,液晶取向膜的厚度的减小量也为以内。优秀。
○○:印刷1.5万片以上、小于2万片时,液晶取向膜的厚度的减小量为以内。优。
○:印刷1.5万片时,液晶取向膜的厚度的减小量为以内。良。
△:印刷小于0.5万片时,液晶取向膜的厚度的减小量为以内。可。
×:印刷小于0.5万片时,液晶取向膜的厚度的减小量超过不可。将以上的结果示于表1、表2中。
[表1]
[表2]
由表2的比较例1的结果得知,对于单层的通常硬度的柔性版树脂层来说,印刷面对凹凸的追随性不充分,无法在液晶面板用基板的表面上形成厚度均匀且无针孔的液晶取向膜。
另外,由比较例2的结果得知,若为了提高所述印刷面的追随性而使单层的柔性版树脂层总体变柔软,则该柔性版树脂层在印刷时在剪切方向上大幅度地变形而柔性版印刷版的印刷精度降低,或反复印刷时柔性版树脂层在短期间内产生疲劳而柔性版印刷版的耐久性降低。
相对于此,由表1、表2的实施例1~实施例12的结果得知,通过将柔性版树脂层17设定为表层树脂层15与本体树脂层16的二层结构,而且使表层树脂层15较本体树脂层16更为柔软,可抑制柔性版树脂层17总体在剪切方向上的变形而维持高的印刷精度,并且不易产生疲劳而维持高的耐久性,且提高印刷面20对凹凸的追随性,可在液晶面板用基板的表面上形成厚度均匀且无针孔的液晶取向膜。
另外,由实施例1~实施例12的结果得知,若考虑到进一步提高所述效果,则优选的是以肖氏A硬度之差表示而使表层树脂层15以3度以上、特别是5度以上的范围较本体树脂层16更柔软,且优选的是以21度以下、特别是12度以下的范围更柔软。
另外得知,若考虑到进一步提高所述效果,则优选的是将表层树脂层15的厚度设定为0.1mm以上、特别是0.2mm以上,且优选的是0.8mm以下、特别是0.6mm以下。
进而,由实施例1~实施例7与实施例8的结果得知,即便是本体树脂层16的肖氏A硬度不同的体系,只要使表层树脂层15较本体树脂层16更柔软,则可获得相同的效果。

Claims (7)

1.一种柔性版印刷版,其特征在于包括:具备平板状的柔性版树脂层,所述柔性版树脂层包含本体树脂层及表层树脂层,所述本体树脂层的肖氏A硬度为40度以上且50度以下,所述表层树脂层是积层于所述本体树脂层的单面上且将所露出的表面设定为印刷面,并且较所述本体树脂层更柔软,并且在所述本体树脂层的相反面上积层有增强片材而一体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版印刷版,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树脂层以肖氏A硬度表示而以3度以上且21度以下的范围较所述本体树脂层更柔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性版印刷版,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树脂层的厚度为0.1mm以上且0.8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版印刷版,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树脂层及表层树脂层分别包含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5.一种柔性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其是用来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版印刷版的方法,并且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在模材的赋形面上涂布成为所述表层树脂层的基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第一前驱层的工序,其中所述模材包含对光化射线具有透射性的材料,且将单面设定为与所述印刷面的形状相对应的所述赋形面,所述光化射线是用来使成为所述本体树脂层及所述表层树脂层的基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进行硬化反应;
在所述第一前驱层上涂布成为所述本体树脂层的基质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积层第二前驱层的工序;
在所述第二前驱层上积层所述增强片材的工序;以及
透过所述模材通过所述光化射线的照射使所述第一前驱层及所述第二前驱层进行硬化反应,形成所述表层树脂层、所述本体树脂层与所述增强片材的积层体后,将所述积层体从所述赋形面上剥离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使所述印刷面与既定的印刷图案相对应而图案化的工序。
7.一种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所述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版印刷版,通过柔性版印刷来形成液晶面板用的液晶取向膜的工序。
CN201510191180.0A 2014-05-16 2015-04-21 柔性版印刷版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50828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2687A JP6322871B2 (ja) 2014-05-16 2014-05-16 フレキソ印刷版と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4-102687 2014-05-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82818A CN105082818A (zh) 2015-11-25
CN105082818B true CN105082818B (zh) 2018-11-30

Family

ID=54564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91180.0A Active CN105082818B (zh) 2014-05-16 2015-04-21 柔性版印刷版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322871B2 (zh)
KR (1) KR20150131950A (zh)
CN (1) CN105082818B (zh)
TW (1) TWI6459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85737A (ja) * 2016-04-07 2017-10-1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フレキソ印刷版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802973B2 (ja) * 2016-09-27 2020-12-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用樹脂原版の製造方法、フレキソ印刷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8932074B (zh) * 2017-05-27 2021-05-25 和鑫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JP7257100B2 (ja) * 2017-09-11 2023-04-13 東洋製罐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透明基板、薄膜支持基板
CN107571658B (zh) * 2017-09-19 2019-09-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版及其制作方法
CN109188783B (zh) * 2018-10-09 2022-02-01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转印装置及转印液转印方法
CN109709725B (zh) * 2019-02-13 2021-06-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1180862A (zh) * 2020-01-16 2020-05-19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盖板组件的制备方法、盖板组件及智能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38722B2 (ja) * 1998-12-25 2003-08-18 旭化成株式会社 フレキソ印刷版及びフレキソ印刷版用原版
DE10258668A1 (de) * 2002-12-13 2004-06-24 Basf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Flexodruckformen mittels Lasergravur unter Verwendung von fotopolymeren Flexodruckelementen und fotopolymerisierbares Flexodruckelementen
JP2005178135A (ja) * 2003-12-18 2005-07-07 Noritsu Koki Co Ltd ラミネートシート、及びラミネート方法
CN100572088C (zh) * 2004-01-27 2009-12-23 旭化成电子材料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能够激光蚀刻的印刷基底的方法
US8252514B2 (en) * 2006-03-14 2012-08-28 Day International, Inc. Flexographic printing plate assembly
DE102006028640A1 (de) * 2006-06-22 2008-01-03 Flint Group Germany Gmbh Fotopolymerisierbarer Schichtenverbund zur Herstellung von Flexodruckelementen
JP5427225B2 (ja) * 2011-12-06 2014-02-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用樹脂原版の製造方法
CN104093571A (zh) * 2012-01-30 2014-10-08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激光雕刻用树脂组合物、激光雕刻型柔性印刷版原版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柔性印刷版及其制版方法
JP6012098B2 (ja) * 2012-08-06 2016-10-25 株式会社光金属工業所 樹脂製品、および樹脂製品の製造方法
JP5727526B2 (ja) * 2013-01-09 2015-06-0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フレキソ印刷版と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液晶パネル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82818A (zh) 2015-11-25
JP2015217595A (ja) 2015-12-07
TW201544358A (zh) 2015-12-01
JP6322871B2 (ja) 2018-05-16
TWI645985B (zh) 2019-01-01
KR20150131950A (ko)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82818B (zh) 柔性版印刷版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KR102008531B1 (ko) 플렉소 인쇄판과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액정 패널용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CN103144458B (zh) 印刷用树脂原版及其制造方法
US20170157836A1 (en) Mold for step-and-repeat imprinting,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06964062B (zh) 片材的制造方法
JP2017019142A (ja) フレキソ印刷版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4133336A (ja) フレキソ印刷版と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液晶パネル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3415381A (zh) 模具、模具的制造方法、以及纳米压印膜的制造方法
US20140302190A1 (en) Molding roll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10843373B (zh) 柔版印刷版与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JP6395301B2 (ja) テスト用フレキソ印刷版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306715B2 (ja) フレキソ印刷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702006B1 (ja) フレキソ印刷版と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KR102289836B1 (ko) 광학 부품의 만곡 표면 상에 (서브)마이크로 구조를 생성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광학 부품
TWI729262B (zh) 粗糙面化片材與使用其的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方法、及柔版印刷版的製造方法
CN107031152A (zh) 粗糙面化片材以及其用途
JP2019014133A (ja) フレキソ印刷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7867101B (zh) 树脂原版的制法、印刷版的制法及液晶显示元件的制法
CN108454254B (zh) 粗糙面化片材与其用途
JP2017154353A (ja) フレキソ印刷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13134967A (zh) 用于光固化3d打印的薄膜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JP4523056B2 (ja) 転写体の製造法
TWM446697U (zh) 導光板製造系統
CN107053804A (zh) 粗糙面化片材与其制造方法以及其用途
JP2018051835A (ja) 粗面化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13

Address after: Taitian 2071, sasakura, Chiba, Japan

Patentee after: NAKAN TECHNO Co.,Ltd.

Address before: No.9, 6-6, 3-D, wahamamachi, Central District, Kobe, Hyogo,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NAKAN TECHNO Co.,Ltd.

Patentee befor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