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44458B - 印刷用树脂原版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用树脂原版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44458B
CN103144458B CN201210226438.2A CN201210226438A CN103144458B CN 103144458 B CN103144458 B CN 103144458B CN 201210226438 A CN201210226438 A CN 201210226438A CN 103144458 B CN103144458 B CN 1031444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ghened
supporting substrate
original plate
mentioned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264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44458A (zh
Inventor
田所信彦
洼田匠志
森康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Nakan Techn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Nakan Techn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Nakan Techn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44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4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44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44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rinting Plates And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For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印刷用树脂原版及其制造方法,提供能不产生利用以往方法引起的各种问题而生产率良好且成本低廉地制造印刷面的整面被均匀粗面化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方法和利用所述制造方法制造的印刷用树脂原版。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使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的层(8)与作为粗面化片(4)的赋形面的模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利用活性光线对该层进行曝光而使其固化后从所述模表面剥离,由此将所述层的与所述模表面接触的面作为粗面化了的印刷面;所述粗面化片(4)可装卸地固定在支撑基板(1)的表面(2)上,与该支撑基板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作为粗面化了的所述赋形面(3)。印刷用树脂原版的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制造方法来制造。

Description

印刷用树脂原版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为印刷版的基础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方法和利用所述制造方法制造的印刷用树脂原版,该印刷用树脂原版能够很好地用于例如在液晶显示元件基板的电极形成面上通过印刷形成具有规定的图案的液晶取向膜等。
背景技术
为了在液晶显示元件基板的电极形成面上形成液晶取向膜,研究了利用印刷法,特别是柔性版印刷法的方法。
对于上述液晶取向膜要求尽量厚度均匀而无气孔、且薄。
因此,上述柔性版印刷法中使用的印刷版的印刷面(印刷时保持油墨的面)必须对作为液晶取向膜的基础的油墨具有高保持性。即,对上述印刷面要求即便是与上述液晶取向膜的厚度对应的少量的油墨,也能够不产生凹陷或歪斜(カスレ)等,遍及其整面地尽可能保持均匀厚度的良好的保持性。
为了提高印刷面油墨的保持性,可以将上述印刷面粗面化。因此研究了各种用于将成为上述印刷版的基础的图案形成前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印刷面粗面化的方法。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用成为上述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基础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和掩膜的方法;所述掩膜由形成有成为粗糙面的基础的微细的图案(点图案等)的负片或正片构成。
上述方法中,首先使上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为层状,在使上述掩膜密合在该层的成为上述印刷面的一侧的面上的状态下,从与密合有掩膜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利用能够使上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发生固化反应的活性光线(紫外线等)对上述层进行曝光而使其固化。另外还可以从密合有上述掩膜的一侧,介由该掩膜,利用活性光线对上述层进行曝光,对应上述掩膜的图案使其选择性固化之后,显影除去未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这样在上述层的密合有掩膜的一侧的面即印刷面上形成与上述图案对应的微细的凹凸,该印刷面被粗面化。
但是该方法中,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将未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显影而除去的工序,需要对除去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除去中使用的溶剂等进行处理的工序。
另外,特别是为了在近年来需求不断扩大的大画面的液晶显示元件所对应的大面积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印刷面的几乎整面上形成大致均匀且极微细的凹凸,必须准备在其几乎整面上大量、无缺陷且均匀地形成有微细且高精度的图案的掩膜。但是,无法成品率良好且成本低廉地制造上述掩膜。
并且上述方法中,在使那样的掩膜直接接触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的模表面的状态下进行曝光后,必须重复进行从固化后的层上剥离的操作,无法避免所述操作中点图案脱落、或掩膜被划伤等。
因此制造印刷用树脂原版时,准备多个上述掩膜,每次上述脱落或划伤发生时必须更换,这成为印刷用树脂原版的、甚至是经过使用了由该印刷用树脂原版形成的印刷版的液晶取向膜的印刷工序而制造的液晶显示元件等的生产率降低、制造成本上升的原因。
而且,上述方法中形成的印刷面,如果换种看法,由于具有在平坦面上设置有多个微细的凹槽的、换言之作为吸附面发挥功能的构造,所以对作为印刷对象物的液晶显示元件基板的电极形成面、或用于向上述印刷面供给油墨的辊的外周面等容易显现吸附性。即,由于这些面被压接而凹槽内被减压,所以印刷面作为吸附面发挥功能而显现吸附性。
因此,还存在特别是连续印刷时无法进行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基板或辊的良好的脱模,容易产生印刷不良等问题。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配合无机多孔质体,从而提高该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对利用激光雕刻形成图案的适应性,所述无机多孔质体具有吸收在激光加工印刷用树脂原版来形成规定的印刷图案的激光雕刻时产生的分解气体的功能。
并且专利文献2中,作为通过配合上述无机多孔质体引起的次要效果,记载了利用活性光线对由上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层进行曝光而使其固化后,通过在等离子体等高能量气氛下处理而对上述层的印刷面进行蚀刻处理,从而在该印刷面上形成由上述无机多孔质体引起的微细的凹凸,能够将上述印刷面粗面化(专利文献2的第16页第24行~该页第28行等)。
但是该方法中,存在以下问题:为了像上述那样在等离子体等高能量气氛下处理而对印刷面进行蚀刻处理,必须使用大规模的处理装置。
特别是为了像上述那样对与大画面的液晶显示元件对应的大面积的印刷用树脂原版进行蚀刻处理,必须使用极大规模的处理装置。
另外,使用了由上述印刷用树脂原版形成的印刷版的印刷时,如果无机多孔质体从印刷面脱落,则脱落的无机多孔质体混入油墨中、或者印刷面的无机多孔质体脱落部分对油墨的保持性大幅变动,由此产生液晶取向膜的膜厚或膜质不均匀化、或者作为液晶取向膜的功能降低或不均匀化之类的问题。
已知有研磨印刷面进行粗面化的方法等。
但是该方法中,研磨粉容易残留于印刷面,残留的研磨粉混入油墨中,或者印刷面被所述研磨粉过分研磨导致部分失去凹凸而对油墨的保持性大幅变动,由此产生液晶取向膜的膜厚或膜质不均匀化、或者作为液晶取向膜的功能降低或不均匀化之类的问题。
专利文献3、4中记载了在使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直接接触粗面化的模表面的状态下,利用活性光线对该层进行曝光而使其固化后,从所述模表面上剥离,从而将所述层的与所述模表面接触的面粗面化的方法。
根据上述方法,能够在不需要如上所述制造困难的掩膜、大规模的用于蚀刻处理的处理装置,或将未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显影并除去的工序,对除去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除去中使用的溶剂等进行处理的工序等的情况下,制造印刷面的几乎整面被粗面化的印刷用树脂原版。
另外,通过调整模表面的形状,也能够使上述印刷面成为对油墨的保持性优异但对作为印刷对象物的液晶显示元件基板的电极形成面、用于向上述印刷面供给油墨的辊的外周面不显现吸附性的凹凸面。
上述的方法中,利用喷砂、研磨(ラツピング研磨)等对由例如玻璃或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等硬质树脂构成的平板状的支撑基板的表面直接进行粗面化而形成上述模表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930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80159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3491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1571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如上所述对平板状的支撑基板的表面直接进行粗面化形成模表面时,特别是将利用活性光线曝光而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从上述模表面剥离时,存在构成上述支撑基板的粗糙面的特别是凸部容易脱落的问题。特别是,使用1个支撑基板反复进行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时,容易发生上述脱落。
这是由于以下原因:在通过使支撑基板的表面成为粗糙面而与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亲和性提高的状态下,使所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固化,由此,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和支撑基板牢固结合,剥离时,对粗糙面特别是凸部施加较大的应力;所述凸部直接形成在硬质的支撑基板的表面,其自身硬且脆,所以因所述应力而容易脱落等。
并且,如果从粗糙面脱落的凸部以附着在印刷用树脂原版、进而附着在印刷版的印刷面的状态被用于印刷而混入油墨中,则产生液晶取向膜等的膜厚、膜质不均匀化,或者作为液晶取向膜的功能降低或不均匀化之类的问题。
另外,使用凸部脱落的支撑基板进一步继续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时,制造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印刷面的上述凸部与脱落部分对应的部分对油墨的保持性大幅变动,仍然产生液晶取向膜等的膜厚、膜质不均匀化,或者作为液晶取向膜的功能降低或不均匀化之类的问题。
因此,凸部脱落的支撑基板为了不产生这些问题必须立即更换。但是,如上所述由硬质材料构成且其整面几乎被均匀地粗面化了的支撑基板虽不像之前的掩膜那样但也还是不容易制造,无法成品率良好且成本低廉地制造上述支撑基板。特别是不容易制造与大画面的液晶显示元件对应的大面积的支撑基板。
因此,如上所述必须在短时间内更换支撑基板,这导致印刷用树脂原版、甚至是经过使用了由该印刷用树脂原版形成的印刷版的液晶取向膜的印刷工序而制造的液晶显示元件等的生产率降低、制造成本上升,所以不优选。
另外,如上所述,支撑基板随着大面积化重量也变重。例如,最普通的G6尺寸的液晶显示元件所对应的玻璃制的支撑基板,由于为了防止其自身的翘曲需要一定程度的厚度,所以其重量达到约300kg。因此,还存在其操作不容易的问题。
即,利用活性光线曝光使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固化后,将上述支撑基板从例如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装置中取出,在该装置外,必须进行将固化了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从支撑基板的表面剥离的操作。
但是,如上所述,每次照射活性光线使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固化后都要将大且重的支撑基板从装置中取出,将固化了的层剥离之后再返回到装置中,这样的操作为了不破损支撑基板必须慎重操作,相应地,操作性降低,操作需要长时间和大量能量。
另外,如上所述,构成支撑基板的粗糙面的凸部发生脱落等破损时的支撑基板的更换、或与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的粗面化图案不同的支撑基板的更换等也不容易。
因此,这些都会导致印刷用树脂原版,甚至是经过使用了由该印刷用树脂原版形成的印刷版的液晶取向膜的印刷工序而制造的液晶显示元件等的生产率降低、制造成本上升,所以不优选。
并且,存在将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从支撑基板的表面剥离的操作也需要大量能量的问题。
即,如上所述,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与支撑基板牢固接合,为了剥离需要较大的应力。例如G6尺寸的液晶显示元件的情况下,为了从玻璃制、其表面直接粗面化了的支撑基板剥离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所需要的应力为每版宽0.15N/mm。
而且,与上述G6尺寸的液晶显示元件对应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其重量达到约10kg左右,所以加上上述剥离所需的应力,则剥离操作需要大量能量。
这也导致印刷用树脂原版,甚至是经过使用了由该印刷用树脂原版形成的印刷版的液晶取向膜的印刷工序而制造的液晶显示元件等的生产率降低、制造成本上升,所以不优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方法和利用所述制造方法制造的印刷用树脂原版,该制造方法能够在不产生利用以往方法引起的各种问题的情况下,生产率良好且成本低廉地制造印刷面的整面被均匀地粗面化的印刷用树脂原版。
本发明是一种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包括如下工序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方法:在使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与粗面化的模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利用能够使所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发生固化反应的活性光线对该层进行曝光而使其固化后,从所述模表面剥离,由此将所述层的与所述模表面接触的面作为粗面化了的印刷面,其中,由粗面化片的赋形面构成所述模表面,所述粗面化片可装卸地固定在平板状的支撑基板的表面,与该支撑基板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作为粗面化了的赋形面。
根据本发明,由可装卸地固定于由玻璃、硬质树脂等硬质材料构成的支撑基板的模表面的粗面化片的赋形面构成用于将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印刷面进行粗面化的模表面,通过用比上述支撑基板柔软且强韧的树脂等形成上述粗面化片,能够确实防止剥离时构成上述粗糙面的凸部脱落、或由此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并且对于上述粗面化片,利用使用了压花辊的加压片成型对例如热塑性树脂的片的表面进行粗面化等,无论其大小,都能够成品率良好且成本低廉地制造。
另外粗面化片与支撑基板相比显著轻量,操作也容易。
因此,上述凸部的脱落发生时能够简单地更换。或者每次进行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就进行更换等,所以也能够进一步确实防止构成上述粗糙面的凸部脱落、或由此产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另外,凸部脱落等破损发生时的粗面化片的更换、或用于制造多品种小批量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粗面化图案不同的粗面化片的更换等也极其容易。
而且,上述频繁的更换也不会导致印刷用树脂原版的生产率降低、或其制造成本大幅度被压迫等情况。
另外,使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固化后,能够进行如下的操作:解除粗面化片对支撑基板的表面的固定,大且重的支撑基板直接留在装置中,将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与粗面化片的层叠体从装置中取出,从上述层上剥离上述粗面化片。因此,能够提高上述操作的操作性,能够大幅度减少操作所需的时间和能量。
另外,从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剥离粗面化片时所需的应力也小。例如,如果与上述G6尺寸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相比较,如之前说明的那样,从玻璃制、其表面直接粗面化了的支撑基板剥离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所需要的应力为每版宽0.15N/mm,与此相对,从固化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壳剥离上述粗面化片所需的应力为每版宽0.10N/mm,能够将上述应力降低至2/3。
而且,如上所述,上述粗面化片与支撑基板相比显著轻量。例如,与上述G6尺寸的液晶显示元件相对的粗面化片的重量仅约1kg左右。
因此,剥离的操作所需要的能量减少。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不产生利用以往方法引起的各种问题的情况下,比以往生产率更好且成本更低廉地制造印刷面的整面被均匀地粗面化的印刷用树脂原版。
上述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所述粗面化片和支撑基板均由具有对所述活性光线的透射性的材料形成,通过将上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夹持在上述支撑基板与对置基板之间,将所述对置基板向所述支撑基板的方向挤压,从而在上述层压接在粗面化片的赋形面的状态下,将上述层利用活性光线通过上述支撑基板和粗面化片进行曝光,由此使该层固化,其中,所述支撑基板在其表面可装卸地固定上述粗面化片,所述对置基板具备与该支撑基板的固定上述粗面化片的表面对置的对置面,与上述表面之间隔开一定的间隔而平行地配设上述对置面。
如上所述,通过将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夹持在支撑基板和对置基板之间而进行挤压,能够结实地压接在可装卸地固定在上述支撑基板上的粗面化片的赋形面上,能够将上述赋形面的形状更加确实地转印在感光性树脂的层的印刷面上。
另外,为了能够在如上所述将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夹持在支撑基板和对置基板之间而进行挤压的状态下利用活性光线进行曝光使其固化,通过尽量恒定地保持上述两基板间的间隔,从而能够使上述层的厚度遍及整面地更均匀化。
上述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将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夹在所述粗面化片与成为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增强层的增强膜之间,并且在所述粗面化片的赋形面上涂开来形成所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
由此,能够用1个工序来制造上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和由增强膜构成的增强层成一体化的印刷用树脂原版,能够进一步提高该印刷用树脂原版的生产率。
认为上述粗面化片可以用各种方法可装卸地固定在支撑基板的表面,但如果特别考虑到尽可能简单且容易地进行对上述表面的装卸,则优选使用如下的方法:
(i)介由由具有对活性光线的透射性的材料构成的弱粘接层,可装卸地粘接固定在所述支撑基板的表面,
(ii)通过在所述支撑基板的表面形成吸引槽,介由该吸引槽进行真空吸引,从而可装卸地吸附固定在所述表面,或者
(iii)在一对卡盘夹具间展开的状态下,可装卸地压接固定在所述支撑基板的表面,所述一对卡盘夹具隔开的间隔与所述支撑基板的面方向的尺寸相比更大。
由于本发明的印刷用树脂原版能够利用上述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生产率良好且成本低廉地制造,所以能够提高经过使用了由该印刷用树脂原版形成的印刷版的液晶取向膜的印刷工序而制造的液晶显示元件等的生产率,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方法和利用所述制造方法制造的印刷用树脂原版,该制造方法能够在不产生利用以往方法引起的各种问题的情况下,生产率良好且成本低廉地制造印刷面的整面被均匀地粗面化的印刷用树脂原版。
附图说明
图1中的图(a)~(c)是分别说明本发明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各工序的剖面图。
图2中的图(a)(b)是分别说明上述例子的制造方法的后续工序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经过上述例子的制造方法的各工序制造的印刷用树脂原版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4中的图(a)(b)是说明上述例子的制造方法中,在平板状的支撑基板的表面可装卸地固定粗面化片的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支撑基板
2表面
3赋形面
4粗面化片
5卡盘夹具
6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7增强膜
8层
9对置基板
10对置面
11层叠体
12操作台
13印刷面
14印刷用树脂原版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c)、图2(a)(b)是分别说明本发明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各工序的剖面图。
首先参照图1(a),在该例子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准备支撑基板1,该支撑基板1由玻璃或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等硬质树脂等硬质材料构成,并且对能够使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发生固化反应的紫外线等活性光线具有透射性。
然后在上述支撑基板1的图中上侧的表面2上将粗面化片4例如按图1(a)中一点划线的箭头所示,从其一端向另一端依次重叠等,从而可装卸地固定。所述粗面化片4具备与该支撑基板1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即图中上侧的面被粗面化而成的赋形面3。
应予说明,为了容易理解,在图中将构成上述赋形面3的凹凸扩大地强调绘图,但实际的凹凸为了不影响印刷的液晶取向膜的形状等,与图中所示的粗面化片4的大小比较是无法判别的程度的微小的凹凸。
作为所述粗面化片4,优选使用由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等热塑性树脂构成的、且将具有对活性光线的透射性的片的表面通过利用压花辊的加压片成型进行粗面化而形成的粗面化片。
根据上述的加压片成型,具有例如即便是大画面的液晶显示元件所对应的大面积的粗糙面片4也容易连续且大量地生产的优点。
应予说明,即使在上述中,由PE、PP、TPU等较软质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且较薄(例如150μm以下左右)的粗面化片4其自身没有韧性(コシ),有时难以在平的支撑基板1的表面2上无折皱均匀地密合。
此时,可以在上述粗面化片4的与赋形面3相反的面,贴合由例如PET等构成且具有对活性光线的透射性的增强片等。
对粗面化片4而言,为了防止在该粗面化片4上涂开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时的剪切力或所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固化时的收缩力等导致上述粗面化片4相对于支撑基板1发生位置偏离,并且使使用后的粗面化片4的更换变得容易,优选利用例如下述(i)~(iii)中的任一方法,可装卸地固定在上述支撑基板1的表面2。
(i)介由由具有对活性光线的透射性的材料构成的弱粘接层,可装卸地粘接固定在上述支撑基板的表面。
(ii)通过在上述支撑基板的表面形成吸引槽,介由该吸引槽进行真空吸引,从而可装卸地吸附固定在上述表面。
(iii)在一对卡盘夹具间展开的状态下,可装卸地压接固定在上述支撑基板的表面,所述一对卡盘夹具隔开的间隔与上述支撑基板的面方向的尺寸相比更大。
作为上述中(i)的粘接固定中使用的弱粘接层,由对上述支撑基板1和粗面化片4的形成材料具有弱粘接性的、且具有对活性光线的透射性的各种粘接剂构成的层均可采用。上述层是在支撑基板1的表面2和粗面化片4的与赋形面3相反的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利用例如喷涂等各种涂布方法涂布上述粘接剂而形成的。
在上述支撑基板1的表面2和/或上述粗面化片4的与赋形面3相反的面上形成上述粘接层之后,如果按图1(a)中一点划线的箭头所示,将上述粗面化片4从支撑基板1的表面2的一端向另一端,边注意之间不进入空气边依次重叠,则能够利用上述粘接层的粘接力,将上述粗面化片4固定在表面2上。
另外,将固定的粗面化片4从表面2取下时,可以将该粗面化片4按照例如与图1(a)的箭头相反的方向,从支撑基板1的一端向另一端,边抵抗上述粘接层的粘接力边按顺序剥离等。
为了进行(ii)的吸附固定,将支撑基板1的表面2平滑地精加工,并且在该表面2的几乎整面上形成吸引槽。吸引槽与包括真空泵等的真空系统连接。
然后,在将粗面化片4重叠于支撑基板1的表面2上的状态下使真空系统工作或者将预先工作的真空系统与吸引槽连接等,介由该吸引槽进行真空吸引,由此能够将上述粗面化片4固定在表面2上。
将固定的粗面化片4从表面2取下时,使真空系统停止或遮断真空系统与吸引槽的连接即可。
图4(a)(b)是说明上述(iii)的压接固定方法的剖面图。
参照两图,该压接固定法中,准备一对卡盘夹具5、5,其将例如与液晶显示元件的画面的形状对应地形成矩形的粗面化片4的互相平行的2边覆遍及全长地进行保持。
作为粗面化片4,准备上述2边间的长度L1比同样形成为矩形的支撑基板1的对应的2边长的尺寸L2长的粗面化片,利用卡盘夹具5、5遍及全长地保持上述2边。虽未图示,但粗面化片4的赋形面3以朝向图中上侧的状态来保持。
然后通过以隔开的间隔与支撑基板1的上述尺寸L2相比更大的方式配置卡盘夹具5、5,从而在两卡盘夹具5、5间,使粗面化片4成为无松弛地展开的状态(图4(a))。
接着以该状态,使卡盘夹具5、5向图中下方移动,由此使在上述卡盘夹具5、5间展开的粗面化片4按图4(a)中白色空心箭头所示向支撑基板1的表面2的方向下降,如图4(b)所示,如果无间隙地压接在上述表面2上,则能够将上述粗面化片4固定在上述表面2上。
另外,将固定的粗面化片4从表面2取下时,可以使该粗面化片4连同一对卡盘夹具5、5一起按与图4(a)的箭头相反方向从上述表面2向上方移动。
参照图1(b),接下来在该例子的制造方法中,向用上述任一方法固定于支撑基板1的表面2的粗面化片4的赋形面3上供给规定量的液状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
然后将上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夹在上述粗面化片4和成为增强层的增强膜7间,并且按图1(b)中一点划线的箭头所示,从支撑基板1的表面2的一端向另一端,边注意之间不进入空气,边依次在上述粗面化片4的赋形面3上涂开,形成上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8,并且在其上层叠增强膜7。
接着参照图1(c),使对置基板9的对置面10接触上述增强膜7上。
然后边与上述2之间隔开一定间隔地平行维持上述对置基板9的对置面10,边按图1(c)中黑色箭头所示将上述对置基板9向上述支撑基板1的方向挤压,由此使上述层8压接在粗面化片4的赋形面3上。
然后以该状态,按图1(c)中实线的箭头所示,利用活性光线经由上述支撑基板1和粗面化片4对上述层8进行曝光,使形成上述层8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发生固化反应。
此时,支撑基板1的表面2与对置基板9的对置面10之间的间隔维持制造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厚度加上粗面化片4的厚度的尺寸。
应予说明,对置基板9可以由金属、玻璃、硬质树脂等任意的材料形成。
特别是,对置基板9可以利用与支撑基板1同样的具有对活性光线的透射性的材料形成,另外增强膜7也可以利用与粗面化片4同样的具有对活性光线的透射性的材料形成,也可以从该对置基板9侧利用活性光线使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8曝光而发生交联反应。
接着参照图2(a)(b)、图3,将增强膜7、交联的层8、以及粗面化片4的层叠体11从上述支撑基板1与对置基板9之间取出,上下反转,将增强膜7向下载置于操作台12上。
然后按图2(b)中一点划线所示,将粗面化片4从上述层叠体11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剥离,如图3所示,完成形成有印刷面13的印刷用树脂原版14,该印刷面13在层8的图中下面侧被由增强膜7构成的增强层增强,并且在上面侧转印了粗面化片4的赋形面3的凹凸形状而粗面化。
上述印刷用树脂原版14可以利用与以往相同的激光雕刻等形成规定的印刷图案,作为印刷版使用。
作为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具有如下特性的各种树脂组合物均可使用,可以利用紫外线等活性光线发生固化,而且固化后可形成具有适合在例如柔性版印刷等中使用的适当的橡胶弹性的,同时对印刷中使用的油墨中含有的、或印刷版的清扫中使用的溶剂的耐溶剂性优异的固化物。
作为上述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不限于此,例如,可举出含有具有1,2-丁二烯结构且在末端具有乙烯性双键的预聚物、乙烯性不饱和单体、以及光聚合引发剂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等。
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优选苯偶姻烷基醚,特别优选使用苯偶姻的含有比例为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总量的500ppm以下的光聚合引发剂,所述苯偶姻是因来自荧光灯等的可见光而发生反应使印刷用树脂原版黄变的原因。由此,能够得到短期间不黄变的耐光性优异的印刷用树脂原版。
作为增强膜7,如上所述与粗面化片4同样,可以使用由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等热塑性树脂构成的、且具有对活性光线的透射性的片。
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图的例子。例如可以省略增强膜7。另外,对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也可以利用粗面化片的辊等涂开形成一定的厚度来代替利用对置基板向支撑基板的方向挤压,。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可以实施各种变更。
实施例
<粗面化片>
作为粗面化片,使用形成有如下赋形面的片:将在单面贴合厚度为100μm的PET片作为增强片的TPU的片(大仓工业(株)制的SILKLON(注册商标)SNESS80-100μm)的与贴合增强片的面相反的一侧露出的TPU表面通过使用了压花辊的加压片成型进行粗面化而形成赋形面。该粗面化片具有对作为活性光线的紫外线的透射性。
从使用(株)KEYENCE制的形状测定激光显微镜VK-9510测定的结果求出上述赋形面的粗糙度,日本工业标准JISB0601-1994中规定的粗糙度曲线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1.4μm,最大高度Ry=9.4μm,十点平均粗糙度Rz=6.1μm。
参照图1(a)~(c),在具备作为支撑基板1的具有紫外线透射性的平滑透明玻璃板和对置基板9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装置中的上述支撑基板1的表面2上,以使其赋形面3向上的方式介由喷雾粘接剂的层可装卸地固定上述粗面化片4。
接着,向上述赋形面3上供给规定量的紫外线固化型的液状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住友橡胶工业(株)制)6,夹在上述粗面化片4和成为增强层的增强膜(PET膜)7之间,同时按图1(b)中一点划线的箭头所示,从支撑基板1的表面2的一端向另一端,边注意之间不进入空气,边依次在上述粗面化片4的赋形面3上涂开,形成上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8,并在其上层叠增强膜7。
接着使对置基板9的对置面10接触上述增强膜7上。
然后边与上述表面2之隔开一定间隔地平行维持上述对置面10,边按图1(c)中黑色箭头所示将上述对置基板9向上述支撑基板1的方向挤压,由此使上述层8压接在粗面化片4的赋形面3上。
然后以该状态,按图1(c)中实线的箭头所示,利用紫外线经由上述支撑基板1和粗面化基板4对上述层8进行曝光,使形成上述层8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6发生固化反应。
接着参照图2(a)(b)、图3,将增强膜7、交联的层8、以及粗面化片4的层叠体11从上述支撑基板1与对置基板9之间取出,上下反转,将增强膜7向下载置于操作台12上。
然后按图2(b)中一点划线所示,将粗面化片4从上述层叠体11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剥离,如图3所示,制造出形成有印刷面13的印刷用树脂原版14,该印刷面13在层8的图中下面侧被由增强膜7构成的增强层增强,并且在上面侧粗面化片4的赋形面3的凹凸形状被转印而粗面化。
从使用前面出现过的(株)KEYENCE制的形状测定激光显微镜VK-9510测定的结果求出上述印刷用树脂原版14的印刷面13的粗糙度,粗糙度曲线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1.4μm,最大高度Ry=9.2μm,十点平均粗糙度Rz=6.0μm,确认了是几乎忠实地复制了粗面化片4的赋形面3的表面粗糙度的粗糙面。

Claims (10)

1.一种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包括如下工序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方法:在使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与粗面化的模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利用能够使所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发生固化反应的活性光线对该层进行曝光而使其固化后,从所述模表面剥离,由此将所述层的与所述模表面接触的面作为粗面化了的印刷面,其中,由粗面化片的赋形面构成所述模表面,所述粗面化片可装卸地固定在平板状的支撑基板的表面,与该支撑基板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作为粗面化了的所述赋形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粗面化片和支撑基板均由具有对所述活性光线的透射性的材料形成,通过将所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夹持在所述支撑基板与对置基板之间,将所述对置基板向所述支撑基板的方向挤压,从而在所述层压接在粗面化片的赋形面的状态下,将所述层利用活性光线通过所述支撑基板和粗面化片进行曝光,由此使该层固化;所述支撑基板在其表面可装卸地固定所述粗面化片;所述对置基板具备与该支撑基板的固定所述粗面化片的表面对置的对置面,与所述表面之间隔开一定的间隔而平行地配设所述对置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方法,其中,将液状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夹在所述粗面化片与成为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增强层的增强膜之间,并且在所述粗面化片的赋形面上涂开来形成所述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方法,其中,作为所述粗面化片,使用将热塑性树脂的片的表面通过使用了压花辊的加压片成型进行粗面化而形成的粗面化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方法,其中,作为所述粗面化片,使用将热塑性树脂的片的表面通过使用了压花辊的加压片成型进行粗面化而形成的粗面化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如下状态下使用所述粗面化片,
(i)介由由具有对所述活性光线的透射性的材料构成的弱粘接层,可装卸地粘接固定在所述支撑基板的表面,
(ii)通过在所述支撑基板的表面形成吸引槽,介由该吸引槽进行真空吸引,从而可装卸地吸附固定在所述表面,或者
(iii)在一对卡盘夹具间展开的状态下,可装卸地压接固定在所述支撑基板的表面,所述一对卡盘夹具隔开的间隔与所述支撑基板的面方向的尺寸相比更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如下状态下使用所述粗面化片,
(i)介由由具有对所述活性光线的透射性的材料构成的弱粘接层,可装卸地粘接固定在所述支撑基板的表面,
(ii)通过在所述支撑基板的表面形成吸引槽,介由该吸引槽进行真空吸引,从而可装卸地吸附固定在所述表面,或者
(iii)在一对卡盘夹具间展开的状态下,可装卸地压接固定在所述支撑基板的表面,所述一对卡盘夹具隔开的间隔与所述支撑基板的面方向的尺寸相比更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如下状态下使用所述粗面化片,
(i)介由由具有对所述活性光线的透射性的材料构成的弱粘接层,可装卸地粘接固定在所述支撑基板的表面,
(ii)通过在所述支撑基板的表面形成吸引槽,介由该吸引槽进行真空吸引,从而可装卸地吸附固定在所述表面,或者
(iii)在一对卡盘夹具间展开的状态下,可装卸地压接固定在所述支撑基板的表面,所述一对卡盘夹具隔开的间隔与所述支撑基板的面方向的尺寸相比更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用树脂原版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如下状态下使用所述粗面化片,
(i)介由由具有对所述活性光线的透射性的材料构成的弱粘接层,可装卸地粘接固定在所述支撑基板的表面,
(ii)通过在所述支撑基板的表面形成吸引槽,介由该吸引槽进行真空吸引,从而可装卸地吸附固定在所述表面,或者
(iii)在一对卡盘夹具间展开的状态下,可装卸地压接固定在所述支撑基板的表面,所述一对卡盘夹具隔开的间隔与所述支撑基板的面方向的尺寸相比更大。
10.一种用于液晶取向膜印刷的印刷用树脂原版,其特征在于,是利用所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CN201210226438.2A 2011-12-06 2012-06-29 印刷用树脂原版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1444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7121A JP5427225B2 (ja) 2011-12-06 2011-12-06 印刷用樹脂原版の製造方法
JP2011-267121 2011-1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4458A CN103144458A (zh) 2013-06-12
CN103144458B true CN103144458B (zh) 2016-06-15

Family

ID=48542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26438.2A Active CN103144458B (zh) 2011-12-06 2012-06-29 印刷用树脂原版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427225B2 (zh)
KR (1) KR101811456B1 (zh)
CN (1) CN103144458B (zh)
TW (1) TWI5613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2006B1 (ja) * 2014-02-17 2015-04-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フレキソ印刷版と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322871B2 (ja) * 2014-05-16 2018-05-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フレキソ印刷版と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KR20170040118A (ko) * 2014-08-11 2017-04-12 스미토모 고무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플렉소 인쇄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액정 표시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CN104406520B (zh) * 2014-11-26 2017-11-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部件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JP2016126240A (ja) 2015-01-07 2016-07-1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用樹脂原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レキソ印刷版
JP6802973B2 (ja) * 2016-09-27 2020-12-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用樹脂原版の製造方法、フレキソ印刷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8454254B (zh) * 2017-02-20 2021-06-2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粗糙面化片材与其用途
JP6660568B2 (ja) 2017-02-20 2020-03-1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粗面化シートとそれを用いた印刷用樹脂原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フレキソ印刷版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09789A (ja) * 1992-08-07 1995-10-26 イー・アイ・デュポン・ドゥ・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赤外線感受性層を使用するレリーフ画像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要素
CN1378917A (zh) * 2001-03-29 2002-11-13 株式会社小村技术 薄膜形成用树脂凸版
CN101500817A (zh) * 2006-08-09 2009-08-05 旭化成电子材料株式会社 圆筒状印刷基材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CN102211442A (zh) * 2010-03-23 2011-10-12 株式会社小村技术 大型树脂凸版的制作方法及用此方法得到的大型树脂凸版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33790B2 (ja) * 1993-02-03 1999-08-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DE60034606T2 (de) 1999-01-14 2007-12-27 MacDermid, Inc., Waterbury Lichtempfindliche Harzzusammensetzung für Flexodruckplatten
JP4623452B2 (ja) * 2000-02-09 2011-02-02 旭化成イー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赤外線感受性層を形成する為の塗工液
JP2003025749A (ja) 2001-07-12 2003-01-29 Asahi Kasei Corp シームレススリーブ印刷版構成体
JP4623455B2 (ja) 2001-08-03 2011-02-02 旭化成イー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印刷品質が改良されたフレキソ印刷版
JP4627001B2 (ja) 2005-04-18 2011-02-09 旭化成イー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フレキソ印刷用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JP2006341468A (ja) 2005-06-08 2006-12-21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 改良されたフレキソ印刷用シームレススリーブ構成体
JP2009034913A (ja) * 2007-08-02 2009-02-19 Nakan Corp フレキソ印刷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薄膜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9157122A (ja) * 2007-12-27 2009-07-16 Nakan Corp 感光性樹脂版シート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09789A (ja) * 1992-08-07 1995-10-26 イー・アイ・デュポン・ドゥ・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赤外線感受性層を使用するレリーフ画像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要素
CN1378917A (zh) * 2001-03-29 2002-11-13 株式会社小村技术 薄膜形成用树脂凸版
CN101500817A (zh) * 2006-08-09 2009-08-05 旭化成电子材料株式会社 圆筒状印刷基材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CN102211442A (zh) * 2010-03-23 2011-10-12 株式会社小村技术 大型树脂凸版的制作方法及用此方法得到的大型树脂凸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19179A (ja) 2013-06-17
TW201323227A (zh) 2013-06-16
TWI561394B (en) 2016-12-11
CN103144458A (zh) 2013-06-12
KR101811456B1 (ko) 2017-12-26
KR20130063448A (ko) 2013-06-14
JP5427225B2 (ja) 2014-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4458B (zh) 印刷用树脂原版及其制造方法
KR102008531B1 (ko) 플렉소 인쇄판과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액정 패널용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KR101690643B1 (ko) 패턴 재료 제조 방법
TWI510354B (zh)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article having a fine concavo-convex structure on its surfa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wire-grid polarizing plate
TWI645985B (zh) 柔性版印刷版及其製造方法、以及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
US20140093692A1 (en) Resin Mol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for and Uses Thereof
JP2017019142A (ja) フレキソ印刷版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KR101897721B1 (ko) 회로 기판 구조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KR100899310B1 (ko) 광학 시트 제조 장치, 광학 시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이용하여 제조된 광학 시트
JP6395301B2 (ja) テスト用フレキソ印刷版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10843373B (zh) 柔版印刷版与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
JP6306715B2 (ja) フレキソ印刷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8454254B (zh) 粗糙面化片材与其用途
JP6802973B2 (ja) 印刷用樹脂原版の製造方法、フレキソ印刷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5152821A (ja) フレキソ印刷版と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3802280B2 (ja) 光伝送体アレイ原板の製造方法
TW201722710A (zh) 粗糙面化片材與其製造方法、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方法、柔版印刷版的製造方法、以及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
JPH11254549A (ja) 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02555217A (zh) 结构制造方法和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