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2710A - 粗糙面化片材與其製造方法、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方法、柔版印刷版的製造方法、以及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粗糙面化片材與其製造方法、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方法、柔版印刷版的製造方法、以及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2710A
TW201722710A TW105142475A TW105142475A TW201722710A TW 201722710 A TW201722710 A TW 201722710A TW 105142475 A TW105142475 A TW 105142475A TW 105142475 A TW105142475 A TW 105142475A TW 201722710 A TW201722710 A TW 2017227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ughened
layer
manufacturing
roughened sheet
she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2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Kentaro Matsuyama
Satoshi Fukuda
Tadashi Abe
Nobuhiko Tadokoro
Takefumi Nakashita
Katsushi Yamamoto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
Publication of TW201722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271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4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ureth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012Mechanical treatment, e.g. roughening, deforming, stret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1/00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therefor
    • B41N1/12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therefor non-metallic other than stone, e.g. 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s in an organic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inting Plates And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Form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粗糙面化輥的模型面的粗糙面形狀以高轉印率轉印於模面並且所述粗糙面形狀在同一模面內或不同的模面間不產生偏差地始終維持為大致一定的粗糙面化片材與其製造方法及其應用。關於粗糙面化片材,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製的基材膜上隔著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製的中間層而設置具有對於矽酮橡膠的親和性的熱塑性彈性體製的表層,並將表層的表面設為模面。製造方法是將所述三層插入於粗糙面化輥與對輥之間而加以層壓,且形成模面。

Description

粗糙面化片材與其製造方法、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方法、柔版印刷版的製造方法、以及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用於成為柔版印刷版的原材料的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中的粗糙面化片材與其製造方法、使用該粗糙面化片材的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方法、由該印刷用樹脂原版製造柔版印刷版的柔版印刷版的製造方法、以及使用所述柔版印刷版的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
為了在構成液晶顯示元件的基板的電極形成面上形成要求盡可能厚度均一且無針孔等並且薄的高塗膜品質的液晶配向膜,而利用具有良好的印刷特性的柔版印刷法。
柔版印刷法中可使用柔版印刷版,所述柔版印刷版包含柔軟的樹脂片材,且其表面在承載有成為液晶配向膜等的原材料的墨水的狀態下接觸於所述電極形成面等被印刷面,而成為使所述墨水轉印於所述被印刷面的面,即版表面。
為了提高對於墨水的潤濕性而良好地保持該墨水,並且可將所保持的墨水良好地轉印於所述被印刷面,所述柔版印刷版的版表面通常形成為具有既定的表面粗糙度的粗糙面。
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如下的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方法:在將成為所述樹脂的片材(印刷用樹脂原版)的原材料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在表面形成為經粗糙面化的模面的粗糙面化片材上塗布擴展為層狀的狀態下,利用紫外線等光化射線的照射來進行硬化反應後,將粗糙面化片材從藉由硬化反應所形成的片材剝離,由此將粗糙面形狀轉印於該片材的與所述模面接觸的面,而將所述面形成為經粗糙面化的版表面。
根據所述製造方法,可生產性良好且成本廉價地製造版表面的整個面經粗糙面化的印刷用樹脂原版。
作為所述粗糙面化片材,例如如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般,由於與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親和性或潤濕性高,故而可使用如下者等:包含可將模面的粗糙面形狀良好地轉印於印刷用樹脂原版的版表面的胺基甲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的片材,且在與該模面側為相反的面層壓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膜等作為增強膜。
所述粗糙面化片材例如可通過如下方式來製造:將TPU擠出成型為片材狀,而與增強膜一起連續地插入於粗糙面化輥與對輥之間,所述粗糙面化輥的外周面形成為與粗糙面化片材的模面的粗糙面形狀對應的粗糙面形狀的模型面。
即,通過所述插入時的壓力而TPU的片材與增強膜彼此層壓,並且所述模型面的粗糙面形狀轉印於所述片材的表面,而所述表面形成為經粗糙面化的模面。 然而,所述製造方法中,有時粗糙面化輥的模型面的粗糙面形狀無法充分良好地轉印並再現於模面。
具體而言,例如存在如下問題:由模型面與模面的比表面積換算的轉印率表示,在粗糙面化片材的模面只再現粗糙面化輥的模型面的粗糙面形狀的大致未滿90%左右、或者所述轉印率容易在一個粗糙面化片材的同一模面內或另一個粗糙面化片材的不同模面間產生偏差。
根據發明者的研究,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為了提高與TPU的脫模性,利用與該TPU的親和性低的矽酮橡膠來形成粗糙面化輥的至少模型面(外周面)。
而且,若使用如上所述般粗糙面形狀產生了偏差的粗糙面化片材,則有可能在包含利用所述製造方法所製造的印刷用樹脂原版的柔版印刷版的版表面的粗糙面形狀中也產生偏差,例如在每個版中印刷特性發生微妙變化。
因此,在製造粗糙面化片材時,需要對所形成的模面的粗糙面形狀例如以其比表面積等盡可能嚴密地進行檢查,因此有可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與時間而粗糙面化片材的生產性降低。
另外,在製造液晶顯示元件時,為了維持既定的印刷精加工而使液晶顯示元件的性能穩定,需要頻繁調整印刷條件,因此仍然也有可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與時間而液晶顯示元件的生產性降低。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42722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包含矽酮橡膠的粗糙面化輥的模型面的粗糙面形狀以高於現狀的轉印率轉印於模面,並且所述粗糙面形狀在同一模面內或不同的模面間不產生偏差地始終維持為大致一定的粗糙面化片材與其製造方法。
另外,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以通過使用所述粗糙面化片材來製造版表面的粗糙面形狀維持為大致一定的印刷用樹脂原版、以及印刷特性大致一定的柔版印刷版的製造方法。 進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以使用所述柔版印刷版而較現狀進一步生產性良好且成本廉價地製造性能穩定的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為用於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中的粗糙面化片材,且所述粗糙面化片材的特徵在於包括: 增強膜;中間層,設置於所述增強膜的單面;及表層,設置於所述中間層上,表面形成為經粗糙面化的模面, 所述表層包含具有對於矽酮橡膠及成為所述印刷用樹脂原版的原材料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親和性的熱塑性彈性體,所述中間層包含胺基甲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並且所述增強膜為PET膜。
另外,本發明為所述本發明的粗糙面化片材的製造方法,且所述粗糙面化片材的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將成為所述表層的原材料的所述熱塑性彈性體、及成為所述中間層的原材料的所述胺基甲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以片材狀且以層疊狀態擠出成型後,與所述增強膜一起以成為所述表層的原材料的片材的表面和粗糙面化輥的模型面相接的方式連續插入於所述粗糙面化輥與對輥之間,由此將所述表層、中間層、及增強膜一體地層壓,並且將所述模型面的粗糙面形狀轉印於所述表層的表面,而將所述表面形成為經粗糙面化的模面,所述粗糙面化輥的外周面形成為與形成於所述表層的表面的粗糙面對應的粗糙面形狀的所述模型面,且至少所述外周面包含矽酮橡膠。
另外,本發明為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方法,所述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使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層接觸於所述本發明的粗糙面化片材的所述模面的狀態下,藉由將所述層從利用光化射線的照射來進行硬化反應後的所述模面剝離,而將所述模面的粗糙面形狀轉印於所述層的與所述模面接觸的面,從而將所述面形成為經粗糙面化的版表面。
進而,本發明為柔版印刷版的製造方法,所述柔版印刷版的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利用所述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所製造的印刷用樹脂原版的相應部位熱切除,而形成用以安裝於印刷機的咬入部、及夾頭孔。 而且,本發明為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所述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使用利用所述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所製造的柔版印刷版,藉由柔版印刷而形成液晶配向膜。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包含矽酮橡膠的粗糙面化輥的模型面的粗糙面形狀以高於現狀的轉印率轉印於模面,並且所述粗糙面形狀在同一模面內或不同的模面間不產生偏差地始終維持為大致一定的粗糙面化片材與其製造方法。
另外,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用以藉由使用所述粗糙面化片材來製造版表面的粗糙面形狀維持為大致一定的印刷用樹脂原版、以及印刷特性大致一定的柔版印刷版的製造方法。 進而,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用以使用所述柔版印刷版而較現狀進一步生產性良好且成本廉價地製造性能穩定的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
<粗糙面化片材與其製造方法> 圖1是將本發明的粗糙面化片材的實施方式的一例的層構成放大表示的剖面圖。另外,圖2是對利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來製造圖1例的粗糙面化片材的步驟的一例進行說明的圖。
參照圖1,該例的粗糙面化片材1是在作為增強膜2的PET膜的單面(圖中為上表面)依序層壓包含TPU的中間層3、及表層4而成,且所述表層4的所露出的表面形成為經粗糙面化的模面5。
參照圖2,該例的粗糙面化片材1的製造方法中,首先,使成為中間層3與表層4的原材料的兩種熔融樹脂藉由連接於未圖示的兩台擠出機的兩層擠出用的模6而分別以片狀且以彼此層疊的狀態連續地擠出成型。
繼而,將冷卻固化前的所述中間層3與表層4的層疊體和以長條連續供給的增強膜2一起分別如圖中雙點劃線的箭頭所示般連續地插入於粗糙面化輥7與對輥8之間。此時,表層4的所露出的表面(在圖中為右側的面)與粗糙面化輥7相接。
關於粗糙面化輥7,包括其外周面的最外層9包含矽酮橡膠,且所述外周面形成為與形成於表層4的表面的粗糙面(模面5)對應的粗糙面形狀的模型面10。 關於粗糙面化輥7,如圖中白箭頭所示般朝對輥8的方向施加既定的壓軋壓力,而壓接於表層4的圖中的右側的表面。
另外,對輥8除了作為對於所述壓接的支承輥發揮功能以外,也作為雖未圖示但包括冷卻機構的冷卻輥發揮功能,所述冷卻輥用以冷卻中間層3、表層4而使其固化。
因此,藉由插入於所述兩輥7、輥8間,而將表層4、中間層3、及增強膜2一體地層壓,並且在所述表層4的表面連續地轉印粗糙面化輥7的模型面10的粗糙面形狀,從而連續地製造該表面形成為經粗糙面化的模面5的、具有圖1所示的層構成的粗糙面化片材1。 所製造的粗糙面化片材1進而視需要切成既定長度等,從而用於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中。
所述粗糙面化片材1中的表層4可由多種熱塑性彈性體來形成,所述熱塑性彈性體具有對於形成所述粗糙面化輥7的模型面10的矽酮橡膠及成為印刷用樹脂原版的原材料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這兩者的親和性。 因此,與表層由TPU來形成的現有的粗糙面化片材相比,可將所述模型面10的粗糙面形狀良好地轉印並再現於表層4的表面(模面5)。
即,由模型面10與模面5的比表面積換算的轉印率表示,可以粗糙面化輥7的模型面10的粗糙面形狀的大致90%以上、尤其95%以上的比例將所述粗糙面形狀再現於所述模面5,且可在一個粗糙面化片材1的同一模面5內或另一個粗糙面化片材1的不同的模面5間將所述轉印率始終維持為大致一定。
另外,也可與表層由TPU所形成的現有的粗糙面化片材同樣地將所述模面5的粗糙面形狀良好地轉印於印刷用樹脂原版的版表面。 作為形成所述表層4的熱塑性彈性體,可使用具有所述特性的多種熱塑性彈性體。
特優選為由聚丙烯、及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的質量比P(聚丙烯)/O(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表示而以4/6以上、9/1以下的比例包含聚丙烯、及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的摻合物。
所述摻合物的所述功能優異,且熔融黏度低而容易進行擠出成型等,即便減小厚度也可不產生偏差等地形成厚度均一的表層4。 另外,所述摻合物基本上具有紫外線等光化射線的透過性,因此藉由與同樣地可透過光化射線的中間層3、及增強膜2組合,可對粗糙面化片材1賦予所述光化射線的良好的透過性。
因此,在用於後述的本發明的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方法中時,可從粗糙面化片材1側藉由該粗糙面化片材1照射光化射線而使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層效率良好地進行硬化反應。
再者,在所述摻合物中,若質量比P/O未滿所述範圍,則有可能形成表層4的熱塑性彈性體的對於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親和性變得過強,而難以將粗糙面化片材從硬化反應後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層的表面剝離。
另一方面,在質量比P/O超過所述範圍的情況下,有可能形成表層4的熱塑性彈性體與包含矽酮橡膠的粗糙面化輥7的模型面10的親和性降低而導致粗糙面形狀的轉印率降低。另外,也有可能在擠出成型時,形成表層4的熱塑性彈性體與形成中間層3的TPU的收縮率的差變大,而在粗糙面化片材中產生大的翹曲。
作為構成所述摻合物的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例如可列舉: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等。其中,優選為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特優選為選自除了乙烯、及丙烯以外的α-烯烴中的一種以上的單體與丙烯的無規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
作為除了乙烯、及丙烯以外的α-烯烴,例如可列舉丁烯、戊烯、己烯、庚烯、辛烯、癸烯、十二烯等的至少一種。 作為所述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的具體例,例如可列舉分子中的結晶部分與非結晶部分以納米級進行結構控制而耐熱性、柔軟性、光化射線的透過性等得到改善的三井化學(股)製造的塔夫瑪(TAFMER)(註冊商標)PN系列的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
另外,作為與所述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一起形成成為表層4的原材料的摻合物的聚丙烯的具體例,例如優選為選擇使用住友化學(股)製造的住友諾布蘭(NOBRENE)(註冊商標)系列的聚丙烯中的尤其具有光化射線的透過性者。 中間層3為了將包含所述摻合物等的表層4與作為增強膜2的PET膜良好地一體化而發揮功能。
即,所述摻合物等的形成表層4的熱塑性彈性體對於PET膜的親和性或密接性低,因此即便將所述表層4不隔著中間層3而直接地與作為增強膜2的PET膜層壓,也無法獲得良好的密接性,例如,在製造途中的卷取剪切前的長條粗糙面化片材、或將進行剪切而製造的粗糙面化片材用於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中、或者為了進行收納等而捲繞為輥狀的處理等時,容易在層間產生剝離。
與此相對,形成中間層3的TPU對於形成所述表層4的熱塑性彈性體、及PET膜這兩者而具有良好的親和性、密接性,因此藉由介隔存在該中間層3,而可將增強膜2、中間層3、及表層4牢固地一體化,從而構成不易產生各層間的剝離等的粗糙面化片材1。
作為TPU,可使用具有所述功能的多種TPU。 作為所述TPU,可列舉酯型或醚型的TPU,其中,優選為酯型的TPU。
作為酯型的TPU,例如優選為選擇使用迪愛生科思創聚合物(DIC Covestro Polymer)(股)製造的潘德克斯(PANDEX)(註冊商標)T系列的TPU中的尤其具有光化射線的透過性者。 增強膜2除了具有作為提高粗糙面化片材1的整體的拉伸強度等的如字面般的增強的功能以外,也可為了矯正所述粗糙面化片材1的翹曲而發揮功能。
即,若省略增強膜2,而僅將成為中間層3的原材料的TPU與成為表層4的原材料的熱塑性彈性體同時擠出成型並彼此層壓,則有可能基於兩彈性體的收縮率的差,在粗糙面化片材,尤其收縮率大的表層4側產生凹陷的翹曲(谷翹曲),從而使用該粗糙面化片材所製造的印刷用樹脂原版的版表面的平面性降低。
與此相對,若在所述中間層3的相反面層壓拉伸強度大且不易伸長的增強膜2,則可抑制所述翹曲產生。 作為增強膜2,可如上所述般使用PET膜。
PET膜的作為增強的功能或矯正翹曲的功能等優異,且與TPU的親和性也優異。特優選為具有光化射線的透過性的PET膜。 所述各層中,表層4的厚度優選為超過形成為粗糙面形狀的模面5的最大高度Ry且為粗糙面化片材1的總厚度的15%以下。
若表層4的厚度未滿該範圍,則在粗糙面化時,形成作為下層的中間層3的TPU局部露出而妨礙在與包含矽酮橡膠的模型面10之間的粗糙面形狀的轉印,結果有可能粗糙面形狀的轉印率降低。
而且,有可能所述模型面10的粗糙面形狀容易無法充分地再現於模面5、或者所述轉印率容易在一個粗糙面化片材1的同一模面5內或另一個粗糙面化片材1的不同的模面5間產生偏差。
另一方面,在表層4的厚度超過所述範圍的情況下,有可能雖然藉由增強膜2來進行矯正,但是由所述熱收縮引起的粗糙面化片材1的翹曲變大,而使用該粗糙面化片材1所製造的印刷用樹脂原版的版表面的平面性降低。
與此相對,藉由將表層4的厚度設為所述範圍,可盡可能抑制在粗糙面化片材1產生翹曲,同時提高粗糙面形狀的轉印率而將模型面10的粗糙面形狀充分地再現於模面5,並且在一個粗糙面化片材1的同一模面5內或另一個粗糙面化片材1的不同的模面5間將所述轉印率始終維持為大致一定。
再者,若考慮到更進一步提高抑制粗糙面化片材1的翹曲的效果,則表層4的厚度在所述範圍中優選為粗糙面化片材1的總厚度的14%以下、尤其為10%以下。
最大高度Ry由在日本工業標準(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B0601:2013“製品的幾何特性規格(GPS)-表面性狀:輪廓曲線方式-用語、定義及表面性狀參數”中所規定的值表示。
關於表層4與中間層3的合計厚度,若考慮到將模型面10的粗糙面形狀切實地再現於模面5,則雖也取決於粗糙面形狀的最大高度Ry,但優選為0.08 mm以上,特優選為0.10 mm以上。
另外,關於粗糙面化片材1的總厚度,若考慮到提高卷取剪切前的長條粗糙面化片材1、或將所製造的粗糙面化片材1用於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中、或者為了進行收納等而進行捲繞的處理時的處理性等的情況等,則優選為0.45 mm以下。
另外,因此,表層4與中間層3的合計厚度的上限優選為設定為由所述總厚度的上限減去增強膜2的厚度而得的厚度以下。 增強膜2的厚度優選為0.05 mm以上,優選為0.19 mm以下。
若厚度未滿該範圍,則在所述處理等時,增強膜2變得容易彎折,若在該增強膜2中產生彎折,則有可能在模面5、進而柔版印刷版的版表面的粗糙面形狀中產生缺陷(彎折缺陷),從而產生例如無法形成厚度均一且連續的液晶配向膜的問題。
另外,因設置增強膜2而導致矯正所述翹曲的效果變得不充分,從而也有可能使用粗糙面化片材1所製造的印刷用樹脂原版的版表面的平面性降低。 另一方面,在增強膜2的厚度超過所述範圍的情況下,粗糙面化片材1的重量增加,且變得難以將該粗糙面化片材1彎曲或捲曲,因此有可能所述處理性等降低。
與此相對,藉由將增強膜2的厚度設為所述範圍,而可盡可能抑制彎折的產生,同時提高粗糙面化片材的處理性等。 再者,若考慮到更進一步良好地抑制彎折的產生,則增強膜2的厚度在所述範圍中優選為0.10 mm以上。
<印刷用樹脂原版及柔版印刷版的製造方法> 圖3(a)~圖3(c)是表示使用圖1例的粗糙面化片材,利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來製造印刷用樹脂原版的步驟的一例的剖面圖。另外,圖4(a)~圖4(c)是表示圖3(a)~圖3(c)的後續步驟的一例的剖面圖。
參照圖3(a),在該例的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方法中,首先,準備玻璃或包含丙烯酸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酯樹脂等硬質樹脂等硬質加之具有紫外線等光化射線的透過性的材料的支撐基板11。
然後,在支撐基板11的圖中上側的表面12上,以作為表層4的表面的模面5為上、作為增強膜2的表面的相反面13為下的方式,一邊使該相反面13接觸於支撐基板11的表面12,一邊例如如圖中一點劃線的箭頭所示般將包含增強膜2、中間層3、及表層4這三層的本發明的粗糙面化片材1從所述表面12的一端到另一端依序重疊等並裝卸自由地固定。
關於粗糙面化片材1,為了藉由在該粗糙面化片材1上塗布擴展液狀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時的切斷力、或者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硬化時的收縮力等而防止相對於支撐基板11而位置偏移,並且使使用後的粗糙面化片材1的交換變得容易,優選為例如藉由下述(i)~(iii)的任一方法來裝卸自如地固定於支撐基板11的表面12。
(i) 經由包含具有對於光化射線的透過性的材料的弱黏著層而裝卸自如地黏著固定。 (ii) 藉由在支撐基板11的表面12形成吸引槽並經由該吸引槽進行真空吸引而裝卸自如地吸附固定。 (iii) 以在隔開較支撐基板11的面方向的尺寸更大間隔的一對夾頭夾具間加以延展的狀態裝卸自如地壓接固定。
其中,作為用於(i)的黏著固定中的弱黏著層,包含多種黏著劑的層的任一者均可採用,所述黏著劑對於支撐基板11、及作為增強膜2的PET膜而具有弱黏著性,且具有對於光化射線的透過性。弱黏著層可藉由以下方式來形成:藉由例如噴霧塗布等多種塗布方法來將所述黏著劑塗布於支撐基板11的表面12及粗糙面化片材1的相反面13中的至少一者。
形成所述弱黏著層後,一邊注意不使空氣進入至粗糙面化片材與支撐基板11的表面12之間,一邊以相反面13為下而如圖3(a)中一點劃線的箭頭所示般將粗糙面化片材1從支撐基板11的表面12的一端到另一端依序重疊後,粗糙面化片材1藉由弱黏著層的黏著力而固定於表面12上。
另外,為了將所固定的粗糙面化片材1從表面12卸下,只要一邊抵抗弱黏著層的黏著力,一邊例如與圖3(a)的箭頭相反地從支撐基板11的另一端到一端依序剝掉該粗糙面化片材1即可。 為了進行(ii)的吸附固定,將支撐基板11的表面12精加工為平滑,並且在所述表面12的大致整個面形成吸引槽。吸引槽連接於包含真空泵等的真空系統。
然後,在以相反面13為下而將粗糙面化片材1重疊於支撐基板11的表面12的狀態下使真空系統運作、或者將預先運作的真空系統與吸引槽連接等而經由該吸引槽進行真空吸引後,粗糙面化片材1固定於表面12上。 為了將所固定的粗糙面化片材1從表面12卸下,只要使真空系統停止、或者阻斷真空系統與吸引槽的連接即可。
參照圖3(b),其次,在該例的製造方法中,將成為印刷用樹脂原版的原材料的既定量的液狀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14供給至固定於支撐基板11的表面12上的粗糙面化片材1的模面5上。
然後,將所供給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14夾在與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14一起構成印刷用樹脂原版的增強片材15和所述粗糙面化片材1之間,一邊注意不使空氣進入至感光性樹脂組成物14與粗糙面化片材1的模面5之間,一邊如圖3(b)中一點劃線的箭頭所示般從支撐基板11的表面12的一端到另一端依序塗布擴展於粗糙面化片材1的模面5上,從而形成所述感光性樹脂組成物14的層16,並且在其上層疊增強片材15。
繼而,參照圖3(c),使對向基板17的對向面18接觸於增強片材15上。 然後,一邊與支撐基板11的表面12之間隔開一定的間隔而平行地維持所述對象面18,一邊如圖3(c)中黑箭頭所示般將對向基板17朝支撐基板11的方向按壓,由此使層16壓接於粗糙面化片材1的模面5。
然後,在該狀態下,針對層16,如圖3(c)中實線的箭頭所示般藉由支撐基板11及粗糙面化片材1而照射光化射線,從而使形成該層16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14進行硬化反應。 此時,支撐基板11的表面12與對向基板17的對向面18之間的間隔是以維持在所製造的印刷用樹脂原版的厚度上增加粗糙面化片材1的厚度而得的尺寸的方式設定。
再者,對向基板17可由金屬、玻璃、硬質樹脂等任意材料來形成。 尤其,由與支撐基板11同樣的具有對於光化射線的透過性的材料來形成對向基板17,並且增強片材15也由具有對於光化射線的透過性的材料來形成,從而也可也從該對向基板17側對層16照射光化射線而使感光性樹脂組成物14進行硬化反應。
另外,例如在形成粗糙面化片材1的各層2~4的至少一層包含不具有對於光化射線的透過性的材料,且粗糙面化片材1不具有對於光化射線的透過性的情況下,也可僅從對向基板17側對層16照射光化射線而使形成該層16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14進行硬化反應。
繼而,參照圖4(a)、圖4(b),將增強片材15、利用感光性樹脂組成物14的硬化反應所形成的層19、及粗糙面化片材1的層疊體20從支撐基板11與對向基板17之間取出,並上下反轉而以增強片材15為下來載置於作業台21上。
而且,如圖4(b)中一點劃線的箭頭所示般,將粗糙面化片材1從層疊體20的一端到另一端依序剝掉後,在層19的圖中上面側轉印有粗糙面化片材1的模面5的凹凸形狀而形成為經粗糙面化的版表面22,從而完成圖4(c)所示的印刷用樹脂原版23。
作為所述感光性樹脂組成物14,如下多種樹脂組成物的任一者均可使用,所述樹脂組成物可利用紫外線等光化射線的照射來進行硬化反應,而且在硬化後具有適宜用於例如柔版印刷等中的適度柔軟性或橡膠彈性,並且可形成對於印刷中所使用的墨水中所含的、用於印刷版的清掃的溶劑的耐溶劑性優異的硬化物。
作為所述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可列舉包含具有1,2-丁二烯結構且在末端具有乙烯性雙鍵的預聚物、乙烯性不飽和單量體、及光聚合起始劑者等。作為光聚合起始劑,優選為安息香烷基醚。
另外,作為增強片材15,例如可使用包含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丙烯(polypropylene,PP)、TPU、PET、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等熱塑性樹脂,且優選為如上所述的具有對於光化射線的透過性的片材。
此後,雖未圖示,但將印刷用樹脂原版23的四邊剪切而將整體的平面形狀整理為矩形後,藉由例如雷射加工等而將彼此平行的兩邊附近的層19熱切除,而形成未圖示的用以利用印刷機的臺鉗(vise)咬入並把持的咬入部24或用以插入銷的夾頭孔25等,進而視需要在版表面22形成既定的印刷圖案,由此完成圖5所示的柔版印刷版26。
再者,圖例中,關於所述咬入部24,遍及柔版印刷版26的所述兩邊的總寬度,在與所述版表面22之間隔著具有一定寬的槽部27而形成為一定寬度。 另外,夾頭孔25在所述咬入部24的長度方向的多個部位(圖中為五處部位)等間隔地形成。
<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為包含如下步驟的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使用利用所述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所製造的柔版印刷版,藉由柔版印刷而形成液晶配向膜。
根據本發明,由於採用使用所述本發明的粗糙面化片材所製造的、版表面的粗糙面形狀始終大致一定且無偏差的柔版印刷版,故而可極力減小每個版的印刷特性的變化,不需要頻繁調整印刷條件,從而提高液晶顯示元件的生產性。而且,可製造具備厚度均一且無針孔的液晶配向膜的液晶顯示元件。
本發明的製造方法的其他步驟可與以前同樣地實施。 即,在玻璃基板等透明基板的表面形成與既定的矩陣圖案等對應的透明電極層後,藉由使用所述柔版印刷版的柔版印刷而形成液晶配向膜,進而視需要藉由摩擦等而對液晶配向膜的表面進行配向處理來製作基板。
繼而,準備兩塊該基板,在將各透明電極層定位的狀態下,之間夾入液晶材料而彼此固定來形成層疊體,並且進而視需要藉由在該層疊體的兩外側配設偏光板來製造液晶顯示元件。 本發明的構成並不限定於以上所說明的圖例。
例如,在柔版印刷版的製造方法中,也可藉由粗糙面化片材的輥等而進行塗布擴展來代替藉由對向基板來將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層朝支撐基板的方向按壓,從而將厚度設為一定,並且將其表面粗糙面化。 此外,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實施多種變更。 [實施例]
<實施例1> (粗糙面化片材) 作為增強膜2,使用厚度T2為0.075 mm的PET膜,作為中間層3用的TPU,使用作為酯型的TPU的迪愛生科思創聚合物(DIC Covestro Polymer)(股)製造的潘德克斯(PANDEX)T-1280N。
另外,作為表層4用的熱塑性彈性體,準備以質量比P/O=5/5包含聚丙烯[住友化學(股)製造的住友諾布蘭(NOBRENE)FS2011 DG3]與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三井化學(股)製造的塔夫瑪(TAFMER)PN-2060]的摻合物。
分別將所述TPU與熱塑性彈性體供給至連接於圖2的製造裝置的兩台擠出機(未圖示),藉由兩層擠出用的模6而分別以片狀且以彼此層疊的狀態連續地擠出成型。
然後,在將所擠出成型的中間層3與表層4的層疊體冷卻固化之前,和以長條連續供給的所述PET膜(增強膜2)一起連續地插入於粗糙面化輥7與對輥8之間,而將表層4、中間層3、及增強膜2一體地層壓,並且在所述表層4的表面連續地轉印粗糙面化輥7的模型面10的粗糙面形狀,從而連續地製造該表面形成為經粗糙面化的模面5的、具有圖1所示的層構成的三層結構的粗糙面化片材1。
作為粗糙面化輥7,使用如下者:其最外層9包含矽酮橡膠,且作為該最外層9的外周面的模型面10的、根據使用基恩士(KEYENCE)(股)製造的形狀測定雷射顯微鏡VK-9510來測定而得的結果求出的比表面積為3.9,最大高度Ry為0.011 mm。
再者,中間層3的厚度T3設為0.067 mm,表層4的厚度T4設為0.013 mm。 粗糙面化片材1的總厚度T1為0.155 mm,表層的厚度T4為所述總厚度T1的8.39%,中間層3與表層4的合計厚度T3+T4為0.080 mm。 使用所述形狀測定雷射顯微鏡來測定所述粗糙面化片材1的模面5的比表面積,結果為3.8,從模型面10的轉印率為97.4%。
(柔版印刷版) 使用所述粗糙面化片材1,經由圖3(a)~圖3(c)、圖4(a)~圖4(c)的步驟來製造印刷用樹脂原版23。
作為成為該印刷用樹脂原版23的原材料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使用住友橡膠工業(股)製造的NK樹脂。另外,作為增強片材15,使用住友橡膠工業(股)製造的BF/CF貼合膜。
繼而,將所製造的印刷用樹脂原版23的四邊剪切而將整體的平面形狀整理為矩形後,藉由雷射加工而將彼此平行的兩邊附近的層19熱切除,而形成咬入部24、夾頭孔25、及槽部27,從而製造圖5所示的柔版印刷版26。
雷射加工的條件設為:二氧化碳雷射器的輸出:400 W×2束、束徑:20 μm、傳送間距:60 μm、傳送速度:140 cm/sec。 使用所述形狀測定雷射顯微鏡來測定所述柔版印刷版26的版表面22的比表面積,結果為3.8,從模面5的轉印率為100%。
<實施例2> 將作為增強膜2的PET膜的厚度T2設為0.050 mm,另外調整模6的狹縫寬而將中間層3的厚度T3設為0.093 mm,將表層4的厚度T4設為0.025 mm,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三層結構的粗糙面化片材1,除了使用該粗糙面化片材1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印刷用樹脂原版23、及柔版印刷版26。
所述粗糙面化片材1的總厚度T1為0.168 mm,表層的厚度T4為所述總厚度T1的14.88%,中間層3與表層4的合計厚度T3+T4為0.118 mm。 另外,模面5的比表面積為3.9,從模型面10的轉印率為100%。 進而柔版印刷版26的版表面22的比表面積為3.9,從模面5的轉印率為100%。
<實施例3> 將作為增強膜2的PET膜的厚度T2設為0.100 mm,另外調整模6的狹縫寬而將中間層3的厚度T3設為0.130 mm,將表層4的厚度T4設為0.020 mm,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三層結構的粗糙面化片材1,除了使用該粗糙面化片材1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印刷用樹脂原版23、及柔版印刷版26。
所述粗糙面化片材1的總厚度T1為0.250 mm,表層的厚度T4為所述總厚度T1的8.00%,中間層3與表層4的合計厚度T3+T4為0.150 mm。 另外,模面5的比表面積為3.9,從模型面10的轉印率為100%。 進而柔版印刷版26的版表面22的比表面積為3.9,從模面5的轉印率為100%。
<實施例4> 將作為增強膜2的PET膜的厚度T2設為0.125 mm,另外調整模6的狹縫寬而將中間層3的厚度T3設為0.070 mm,將表層4的厚度T4設為0.030 mm,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三層結構的粗糙面化片材1,除了使用該粗糙面化片材1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印刷用樹脂原版23、及柔版印刷版26。
所述粗糙面化片材1的總厚度T1為0.225 mm,表層的厚度T4為所述總厚度T1的13.33%,中間層3與表層4的合計厚度T3+T4為0.100 mm。 另外,模面5的比表面積為3.9,從模型面10的轉印率為100%。 進而柔版印刷版26的版表面22的比表面積為3.9,從模面5的轉印率為100%。
<實施例5> 將作為增強膜2的PET膜的厚度T2設為0.125 mm,另外調整模6的狹縫寬而將中間層3的厚度T3設為0.200 mm,將表層4的厚度T4設為0.030 mm,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三層結構的粗糙面化片材1,除了使用該粗糙面化片材1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印刷用樹脂原版23、及柔版印刷版26。
所述粗糙面化片材1的總厚度T1為0.355 mm,表層的厚度T4為所述總厚度T1的8.45%,中間層3與表層4的合計厚度T3+T4為0.230 mm。 另外,模面5的比表面積為3.9,從模型面10的轉印率為100%。 進而柔版印刷版26的版表面22的比表面積為3.9,從模面5的轉印率為100%。
<實施例6> 將作為增強膜2的PET膜的厚度T2設為0.190 mm,另外調整模6的狹縫寬而將中間層3的厚度T3設為0.195 mm,將表層4的厚度T4設為0.065 mm,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三層結構的粗糙面化片材1,除了使用該粗糙面化片材1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印刷用樹脂原版23、及柔版印刷版26。
所述粗糙面化片材1的總厚度T1為0.450 mm,表層的厚度T4為所述總厚度T1的14.44%,中間層3與表層4的合計厚度T3+T4為0.260 mm。 另外,模面5的比表面積為3.9,從模型面10的轉印率為100%。 進而柔版印刷版26的版表面22的比表面積為3.9,從模面5的轉印率為100%。
<實施例7> 將作為增強膜2的PET膜的厚度T2設為0.040 mm,另外調整模6的狹縫寬而將中間層3的厚度T3設為0.160 mm,將表層4的厚度T4設為0.040 mm,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三層結構的粗糙面化片材1,除了使用該粗糙面化片材1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印刷用樹脂原版23、及柔版印刷版26。
所述粗糙面化片材1的總厚度T1為0.240 mm,表層的厚度T4為所述總厚度T1的16.67%,中間層3與表層4的合計厚度T3+T4為0.200 mm。 另外,模面5的比表面積為3.9,從模型面10的轉印率為100%。 進而柔版印刷版26的版表面22的比表面積為3.9,從模面5的轉印率為100%。
<比較例1> 僅將中間層3用的TPU以單層擠出成型,不層疊PET膜地插入於粗糙面化輥7與對輥8之間,從而製造單面經粗糙面化的單層結構的粗糙面化片材,除了使用該粗糙面化片材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印刷用樹脂原版23、及柔版印刷版26。
所述粗糙面化片材的總厚度為0.250 mm。 另外,模面5的比表面積為3.4,從模型面10的轉印率為87.2%。 進而柔版印刷版26的版表面22的比表面積為3.4,從模面5的轉印率為100%。
<比較例2> 僅將表層4用的熱塑性彈性體以單層的形式擠出成型,不層疊PET膜地插入於粗糙面化輥7與對輥8之間,從而製造單面經粗糙面化的單層結構的粗糙面化片材,除了使用該粗糙面化片材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印刷用樹脂原版23、及柔版印刷版26。
所述粗糙面化片材的總厚度為0.150 mm。 另外,模面5的比表面積為3.9,從模型面10的轉印率為100%。 進而柔版印刷版26的版表面22的比表面積為3.9,從模面5的轉印率為100%。
<比較例3> 省略PET膜,另外調整模6的狹縫寬而將中間層3的厚度T3設為0.200 mm,將表層4的厚度T4設為0.035 mm,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所述中間層3與表層4的兩層結構的粗糙面化片材,除了使用該粗糙面化片材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印刷用樹脂原版23、及柔版印刷版26。
所述粗糙面化片材的總厚度為0.235 mm。 另外,模面5的比表面積為3.9,從模型面10的轉印率為100%。 進而柔版印刷版26的版表面22的比表面積為3.9,從模面5的轉印率為100%。
<比較例4> 將作為增強膜2的PET膜的厚度T2設為0.188 mm,另外省略中間層3而與表層4直接層疊,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所述增強膜2與表層4的兩層結構的粗糙面化片材,除了使用該粗糙面化片材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印刷用樹脂原版23、及柔版印刷版26。表層4的厚度設為0.033 mm。
所述粗糙面化片材的總厚度為0.221 mm。 另外,模面5的比表面積為3.1,從模型面10的轉印率為79.5%。 進而柔版印刷版26的版表面22的比表面積為3.1,從模面5的轉印率為100%。
<成型性評價> 在製造各實施例、比較例的粗糙面化片材1的步驟中,利用目視觀察將成為中間層3與表層4的原材料的兩種熔融樹脂藉由兩層擠出用的模6而以片材狀且以彼此層疊的狀態連續地擠出成型時的狀態、另外在為單層的情況下將該單層的片材擠出成型時的狀態,並以下述基準評價成型性。
◎:兩層均不產生厚度不均或樹脂斷裂等地連續且均一地擠出成型。 ○:雖看到稍微厚度不均,但連續且大致均一地擠出成型。 △:雖看到厚度不均大的部位,但連續地擠出成型。 ×:產生樹脂斷裂而未能連續地擠出成型。
<翹曲評價> 在製造各實施例、比較例的粗糙面化片材後,利用目視觀察載置於平盤上時的翹曲的有無,並以下述基準評價翹曲。
◎:完全未看到翹曲。 ○:雖在剛剛載置於平盤上後看到稍微翹曲,但加以靜置後會消除。 △:看到翹曲,在載置於平盤上而加以靜置後,雖未完全消除,但翹曲量變少。 ×:看到大的翹曲,即便載置於平盤上而加以靜置,也完全未消除。
<密接性評價> 觀察將各實施例、比較例的粗糙面化片材捲繞為輥狀後回繞時的狀態,並以下述基準評價密接性。
×:在增強膜、與直接和該增強膜相接設置的中間層3或表層4之間的層間看到剝離。 ○:完全未看到在所述層間的剝離。 -:由於無增強膜,故而未評價。
<彎折缺陷數量評價> 對在將各實施例、比較例的粗糙面化片材捲繞為輥狀而回繞後所產生的彎折缺陷的、每單位面積的數量(個/m2 )進行計數。然後,以下述基準評價彎折缺陷。
◎:彎折缺陷數量為0.05個/m2 以下。 ○:彎折缺陷數量超過0.05個/m2 且為0.15個/m2 以下。 △:彎折缺陷數量超過0.20個/m2 且為0.30個/m2 以下。 ×:彎折缺陷數量超過0.30個/m2
<轉印性評價> 根據所述從模型面10到模面5的轉印率,以下述基準評價粗糙面形狀的轉印性。
○:轉印率為98%以上。 △:轉印率為90%以上、未滿98%。 ×:轉印率未滿90%。
<綜合評價> 將所有評價僅為◎與○者評價為◎,將僅一個△且其他為◎或○者評價為○,將兩個△且其他為◎或○者評價為△,將除此以外者評價為×。 將以上的結果示於表1、表2中。
[表1]
[表2]
根據表1、表2的實施例1~實施例7、比較例1~比較例4的結果,判明:為了獲得以高轉印率將包含矽酮橡膠的粗糙面化輥的模型面的粗糙面形狀轉印於模面,並且成型性或各層間的密接性優異,加之不易產生翹曲或彎折缺陷的粗糙面化片材,需要將該粗糙面化片材形成為包含PET膜的增強膜、包含TPU的中間層、及包含具有對於矽酮橡膠或成為印刷用樹脂原版的原材料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親和性的熱塑性彈性體的表層這三層結構。
另外,根據實施例1~實施例7的結果,判明:若考慮到更進一步提高所述效果,則表層的厚度T4優選為超過模面的最大高度Ry且為粗糙面化片材的總厚度的15%以下,表層與所述中間層的合計厚度T3+T4優選為0.08 mm以上,而且,優選為粗糙面化片材的總厚度T1為0.45 mm以下,且增強膜的厚度T2為0.05 mm以上、0.19 mm以下。
1‧‧‧粗糙面化片材
2‧‧‧增強膜
3‧‧‧中間層
4‧‧‧表層
5‧‧‧模面
6‧‧‧模
7‧‧‧粗糙面化輥
8‧‧‧對輥
9‧‧‧最外層
10‧‧‧模型面
11‧‧‧支撐基板
12‧‧‧表面
13‧‧‧相反面
14‧‧‧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15‧‧‧增強片材
16‧‧‧層
17‧‧‧對向基板
18‧‧‧對向面
19‧‧‧層
20‧‧‧層疊體
21‧‧‧作業台
22‧‧‧版表面
23‧‧‧印刷用樹脂原版
24‧‧‧咬入部
25‧‧‧夾頭孔
26‧‧‧柔版印刷版
27‧‧‧槽部
圖1是將本發明的粗糙面化片材的實施方式的一例的層構成放大表示的剖面圖。 圖2是對利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來製造圖1例的粗糙面化片材的步驟的一例進行說明的圖。 圖3(a)~圖3(c)是表示使用圖1例的粗糙面化片材,利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來製造印刷用樹脂原版的步驟的一例的剖面圖。 圖4(a)~圖4(c)是表示圖3(a)~圖3(c)的後續步驟的一例的剖面圖。 圖5是表示使用利用所述製造方法所製造的印刷用樹脂原版,利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所製造的柔版印刷版的一例的立體圖。
1‧‧‧粗糙面化片材
2‧‧‧增強膜
3‧‧‧中間層
4‧‧‧表層
5‧‧‧模面

Claims (9)

  1. 一種粗糙面化片材,其為用於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中的粗糙面化片材,且包括: 增強膜;中間層,設置於所述增強膜的單面;及表層,設置於所述中間層上,表面形成為經粗糙面化的模面, 所述表層包含具有對於矽酮橡膠及成為所述印刷用樹脂原版的原材料的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親和性的熱塑性彈性體,所述中間層包含胺基甲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並且所述增強膜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粗糙面化片材,其中成為所述表層的原材料的所述熱塑性彈性體為由聚丙烯、及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兩者的質量比P(聚丙烯)/O(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表示而以4/6以上、9/1以下的比例包含聚丙烯、及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的摻合物。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粗糙面化片材,其中所述表層的厚度超過所述模面的最大高度Ry且為所述粗糙面化片材的總厚度的15%以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粗糙面化片材,其中所述表層與所述中間層的合計厚度為0.08 mm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粗糙面化片材,其中所述粗糙面化片材的總厚度為0.45 mm以下,且所述增強膜的厚度為0.05 mm以上、0.19 mm以下。
  6. 一種粗糙面化片材的製造方法,其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粗糙面化片材的製造方法,且包括如下步驟:將成為所述表層的原材料的所述熱塑性彈性體、及成為所述中間層的原材料的所述胺基甲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以片材狀且以層疊狀態擠出成型後,與所述增強膜一起以成為所述表層的原材料的片材的表面和粗糙面化輥的模型面相接的方式連續插入於所述粗糙面化輥與對輥之間,由此將所述表層、中間層、及增強膜一體地層壓,並且將所述模型面的粗糙面形狀轉印於所述表層的表面,從而將所述表面形成為經粗糙面化的模面,所述粗糙面化輥的外周面形成為與形成於所述表層的表面的粗糙面對應的粗糙面形狀的所述模型面,且至少所述外周面包含矽酮橡膠。
  7. 一種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在使感光性樹脂組成物的層接觸於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粗糙面化片材的所述模面的狀態下,藉由將所述層從利用光化射線的照射來進行硬化反應後的所述模面剝離,而將所述模面的粗糙面形狀轉印於所述層的與所述模面接觸的面,從而將所述面形成為經粗糙面化的版表面。
  8. 一種柔版印刷版的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利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方法所製造的印刷用樹脂原版的相應部位熱切除,而形成用以安裝於印刷機的咬入部、及夾頭孔。
  9. 一種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使用利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柔版印刷版的製造方法所製造的柔版印刷版,藉由柔版印刷而形成液晶配向膜。
TW105142475A 2015-12-25 2016-12-21 粗糙面化片材與其製造方法、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方法、柔版印刷版的製造方法、以及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 TW2017227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54530A JP2017114073A (ja) 2015-12-25 2015-12-25 粗面化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印刷用樹脂原版の製造方法、フレキソ印刷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2710A true TW201722710A (zh) 2017-07-01

Family

ID=59232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2475A TW201722710A (zh) 2015-12-25 2016-12-21 粗糙面化片材與其製造方法、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方法、柔版印刷版的製造方法、以及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114073A (zh)
CN (1) CN107053804A (zh)
TW (1) TW201722710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14073A (ja) 2017-06-29
CN107053804A (zh) 2017-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22871B2 (ja) フレキソ印刷版と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727526B2 (ja) フレキソ印刷版と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液晶パネル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JP5427225B2 (ja) 印刷用樹脂原版の製造方法
KR102502784B1 (ko) 요철 패턴 형성체의 제조 방법, 그 제조 장치, 및 시일
WO2014010516A1 (ja) インプリント方法、及びインプリント装置
TW201302464A (zh) 附保護膜之導光板之製造方法
WO2014010517A1 (ja) インプリント方法、及びインプリント装置
JP2017019142A (ja) フレキソ印刷版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KR20110112593A (ko) 프리즘 시트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JP6395301B2 (ja) テスト用フレキソ印刷版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TW201722710A (zh) 粗糙面化片材與其製造方法、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方法、柔版印刷版的製造方法、以及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
TW201800255A (zh) 粗糙面化片材與使用其的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方法、柔版印刷版的製造方法、以及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
TWI613092B (zh) 柔性印刷版和使用其的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
TWI729465B (zh) 柔版印刷版與使用其的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
JP5888031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ロール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TWI717518B (zh) 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方法、柔性印刷版的製造方法及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
JP2009277764A (ja) カバーレイフィルム熱圧着用シート
TWI729262B (zh) 粗糙面化片材與使用其的印刷用樹脂原版的製造方法、及柔版印刷版的製造方法
JP2018051835A (ja) 粗面化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454254B (zh) 粗糙面化片材与其用途
JP2021091138A (ja) 鏡面加工シートおよび鏡面加工シートの製造装置並びに鏡面加工方法
JP2018086807A (ja) 印刷用樹脂原版の製造方法、フレキソ印刷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4249655A (ja) 微細凹凸形状を有するシ−トの製造方法
JP2007163601A (ja) 樹脂板の製造方法、背面投射型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KR20150001920A (ko) 무기재 광학시트의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