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52125A - 固体摄像装置、照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固体摄像装置、照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52125A
CN105052125A CN201480013728.6A CN201480013728A CN105052125A CN 105052125 A CN105052125 A CN 105052125A CN 201480013728 A CN201480013728 A CN 201480013728A CN 105052125 A CN105052125 A CN 105052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flank
imageing sensor
frame section
docking lo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372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52125B (zh
Inventor
土桥英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052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521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52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521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18Con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技术涉及固体摄像装置、照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所述固体摄像装置能够具有增加的强度以使得:即使在适合于使照相机模块小型化的薄型基板中也能够抑制图像传感器的弯折。在与安装有图像传感器和无源元件的基板相接合的框架部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无源元件之间或所述无源元件与所述图像传感器之间的肋部,所述肋部在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外围部旁边对接于所述基板上。而且,通过利用粘合剂将所述框架部的所述肋部与所述基板上的对接位置粘合起来,由此将所述框架部粘贴到所述基板上。本发明能够被应用于照相机模块。

Description

固体摄像装置、照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固体摄像装置、照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特别地,涉及都具有提高了刚度的减薄化基板从而使得能够减小壳体高度的固体摄像装置、照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最近的趋势已经朝着更小且更薄的照相机模块发展,而且,为了使照相机模块变得更薄,一直追求着更薄的基板。近来,考虑到主体的强度或翘曲,主流基板的厚度大约是0.3mm。
例如,已经提议了用于提供配备有框架部的照相机模块的技术,该照相机模块包括电路基板和罩构件,该罩构件被固定到所述电路基板上以罩住被设置于所述电路基板上的图像传感器(参见专利文献1)。
引用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JP2004-304605A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框架部只在基板的最外围处被接合至该基板。因此,当使基板变薄至例如0.3mm(这是主流基板的厚度)以下时,在跌落冲击的情况下或在各向异性导电膜(ACF:anisotropicconductivefilm)被压力接合至该基板的情况下,该基板在诸如中心区域等区域会变得弯曲。这引起了被设置于该基板上的图像传感器的弯曲。结果,图像传感器有时候就会断裂或翘曲,这导致了用于使基板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电气连接的连接部的短路或导致了基板与无源元件之间的短路。这些风险已经成为当使基板变薄(使所述模块变薄)时的障碍。
本技术是鉴于上面的情形而被做出的,且本技术特别地通过以如下方式加强基板来提高所述基板的刚度,该方式是:将包括肋部(rib)的框架部粘合至所述基板,该肋部被设置成在位于图像传感器的外围部旁边的位置处对接在所述基板上。于是,本技术使得例如使用薄型基板的照相机模块能够减小高度但是具有足够的刚度,因此,本技术使得能够防止由于图像传感器的断裂、翘曲、偏移(位移)或弯曲而引起的光学性能的劣化,且因此能够防止伴随而来的短路的发生。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固体摄像装置,在基板上安装有图像传感器,肋部被布置于要被接合至所述基板的框架部上,所述肋部在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外围部旁边的对接位置处对接在所述基板上
所述肋部可以在比所述框架部的外围部靠内的位置处被设置于所述框架部上。
所述框架部还可以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在位于所述框架部的所述外围部处的对接位置处对接在所述基板上。用于让所述支撑部对接的所述对接位置和用于让所述肋部对接的所述对接位置中的至少一者可以是利用粘合剂而被粘合到所述基板上的。
所述肋部可以是与所述支撑部一体化形成的。
与所述支撑部一体化形成的所述肋部可以以如下方式被布置于所述框架部上:所述肋部对接在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外围部旁边且位于无源元件之间的对接位置处。
所述肋部可以被布置于要被接合至安装有所述图像传感器和无源元件的基板的所述框架部上,且所述肋部对接在如下的对接位置处:该对接位置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外围部旁边且位于所述无源元件之间,或该对接位置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外围部旁边且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无源元件之间。
所述基板可以具有小于0.3mm的厚度。
所述基板可以具有被内置在所述基板中的无源元件。
所述基板可以由阻燃型FR4基板、阻燃型FR5基板或陶瓷形成。
所述框架部可以由环氧树脂、尼龙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或液晶聚合物(LCP:liquidcrystalpolymer)树脂形成。
根据本技术的照相机模块可以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以及光接收透镜部,所述光接收透镜部被布置于所述部上。
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子设备,在基板上安装有图像传感器,肋部被布置于要被接合至所述基板的框架部上,所述肋部在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外围部旁边的对接位置处对接在所述基板上。
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所述肋部被布置于要与安装有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基板相接合的所述框架部上,且所述肋部能够在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外围部旁边的对接位置处对接在所述基板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使得照相机模块在由于使用了更薄的基板因而减小了高度的同时,还能够具有足够的刚度,因此,本技术使得能够防止图像传感器的断裂或翘曲,且因此能够防止伴随而来的短路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采用了本技术的固体图像传感器的照相机模块的实施例的示例性构造的侧面断面图。
图2示出了被设置给框架的支撑部和肋部的配置示例。
图3示出了肋部和支撑部的构造的变型例、以及被用来把肋部和支撑部结合到基板上的粘合剂的有无的变型例。
图4是用来说明现有技术的图像传感器中的有效像素的配置区域的图。
图5示出了被设置给框架的支撑部和肋部的配置示例。
图6图示了与支撑部一体化形成的肋部的示例性构造。
图7图示了在外围部的一部分处只设置有肋部但没有支撑部的示例性构造。
图8图示了支撑部和肋部的另一示例性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适用的照相机模块
图1是示出了采用了本技术的固体图像传感器的照相机模块的实施例的示例性构造的侧面断面图。该照相机模块包括:包含透镜12的透镜部11-1和11-2;红外截止滤波器(IRCF:infraredcut-offfilter)13;框架部14-1和14-2;基板15;图像传感器16;布线17;以及无源元件18-1和18-2。需要注意的是,透镜部11-1和11-2被显示为好像是被分开在图1中的左右两侧,不过却是被一体化为单个元件。同样地,框架部14-1和14-2被显示为好像是被分开在图1中的左右两侧,不过也是被一体化为单个元件。与此相反,无源元件18-1和18-2是分开的但是两者是相同的。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当没有必要在透镜部的11-1与11-2之间、框架部的14-1与14-2之间、以及无源元件18-1与无源元件18-2之间进行特别地区分时,它们将会被简称为透镜部11、框架部14和无源元件18,且其他元件也将会被类似地简称。
图1中所示的照相机模块被设置于例如手机等中。从图1中的透镜部11的透镜12上方入射的光通过IRCF13从而在图像传感器16上形成图像,且图像传感器16基于所形成的图像而生成图像数据,且输出所述图像数据。
透镜部11是圆筒形的,且在其内部容纳有透镜12,透镜12是圆筒形的或棱柱形的。通过让透镜12沿图1中的上下方向移动,透镜部11调节要被成像的图像的焦点位置、缩放因子等。IRCF13阻挡通过透镜12而入射过来的光中的红外线,从而让经过过滤的光透射到图像传感器16上。需要注意的是,图1示出了其中透镜12被构造成沿图1中的上下方向移动的透镜部11的例子,但是透镜12也可以被固定成在透镜部11中不移动。
图像传感器16被设置于基板15上,在该基板15上印刷有布线等,且图像传感器16在图像传感器16上的除了有效像素16a以外的区域中通过布线17-1和17-2而与印刷在基板15上的布线电连接。在被设置于图像传感器16上的像素之中,有效像素16a是被用来生成作为摄像图像的图像数据的有效像素。图像传感器16除了设置有有效像素16a以外,还设置有未图示的元件,例如光学黑(OPB:opticalblack)像素以及用来输入/输出信号的连接端子和用来接收供电的连接端子。
无源元件18-1和18-2各者都由诸如电容器、电阻器和集成电路(IC)之类的电路元件等形成,且无源元件18-1和18-2被设置于基板15上的预定位置处且被电连接至基板15。需要注意的是,图1示出了无源元件18-1和18-2等位于基板15上的情况,但是无源元件18-1和18-2等并非必须位于基板上。
框架部14-1和14-2由环氧树脂、尼龙树脂、液晶聚合物(LCP:liquidcrystalpolymer)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等形成。如图1所示,框架部14-1和14-2具有位于基板15上的图像传感器16上方的开口且覆盖着基板15的除了基板15上的图像传感器16以外的区域,基板15由阻燃型(flameretardanttype)FR4基板、阻燃型FR5基板、或陶瓷等形成。框架部14-1和14-2具有支撑部14b-1和14b-2,支撑部14b-1和14b-2被设置于框架部14-1和14-2的最外围位置处并且面对着基板15而对接在基板15上。此外,框架部14-1和14-2还具有肋部14a-1和14a-2,肋部14a-1和14a-2被设置成面对着基板15而对接在基板15上。具体地,肋部14a-1和14a-2被设置成在除了被布置于基板15上的图像传感器16以及无源元件18-1和18-2的设置位置以外的位置处对接在基板15上。粘合剂B2-1、B2-2、B3-1和B3-2分别在肋部14a-1和14a-2以及支撑部14b-1和14b-2对接于基板15上的位置处被涂抹到肋部14a-1和14a-2以及支撑部14b-1和14b-2上,且基板15被接合至框架部14-1和14-2。IRCF13在与框架部14的开口面对着的位置处被设置于基板15的上方。此外,如图1所示,透镜部11被安装在框架部14上。具体地,利用被涂抹到框架部14-1和14-2的外围部上的粘合剂B1-1和B1-2,透镜部11被安装得粘合到框架部14-1和14-2上。如上所装配起来的这些元件构成了整个照相机模块。
如图2所示,例如,框架部14的肋部14a在对接位置IR处对接在基板15上,且框架部14的支撑部14b在对接位置OR处对接在基板15上。具体地,图2作为透过基板15所看到的框架部14的仰视图而示出了基板15上的四个配置示例,且沿着这些配置示例中的直线L而被截取的各断面图对应于图1。图2示出了当透过未图示的基板15从框架部14的底面观察时的框架部14,且矩形的阴影区域代表图像传感器16。如图2所示,在任一种情况下,肋部14a都被放置成在被布置于图像传感器16旁边的对接位置IR处对接在基板15上。同样地,如图2所示,在任一种情况下,支撑部14b都被放置成在被布置于基板15的外围部上的对接位置OR处对接在基板15上。因为对接位置OR循着基板15的外围部而被设置着,所以对接位置IR实际上是在比对接位置OR靠内的位置处被设置于基板15上。同样地,因为支撑部14b循着框架部14的外围部而被安置着,所以肋部14a是在比支撑部14b靠内的位置处被安置着。这里所使用的对接位置IR和OR是图2中没有示出的基板15上的位置。因此,图2示出了框架部14的肋部14a和支撑部14b在未图示的基板15上的对接位置IR和OR处对接于该基板15上的状态。
当设置有如上所述而被构造的肋部14a的框架部14被粘合到基板15上时,框架部14的刚度增加了基板15的强度从而足以防止基板15的弯折或弯曲。具体地,以在被设置于图像传感器16旁边(即,被设置于设置有图像传感器16的区域附近)的对接位置IR处的对接接触的方式,肋部14a利用粘合剂B3而被粘合到基板15上,藉此,框架部14的刚度使基板15的强度增加到足以防止基板15的弯折或弯曲。这意味着基板15的强度被提高到特别是在设置有图像传感器16的区域中足以防止该基板15的弯折或弯曲。这样,就能够防止图像传感器16弯曲、弯折或移位,且因此,还能够防止因图像传感器16的弯曲、弯折或位移而引起的电连接部件的短路。于是,这使得基板15能够变得甚至比0.3mm(这是目前可用的主流基板的厚度)薄,且因此使得能够减小固体摄像装置的高度。因此,通过在这个具有已被减小的高度的固体摄像装置上安装透镜部,能够从整体上减小照相机模块的高度。
图1中的照相机模块能够被认为包括了透镜部11以及被IRCF13、框架部14和基板15包围住的固体摄像装置封装件。换言之,依赖于透镜部与固体摄像装置封装件的组合,该照相机模块能够具有与透镜部11中所包括的透镜12的种类对应的各种各样的光学性能。
肋部和支撑部的变型例
如上所述,如图3中的左上部分所示,被布置于框架部14上且对接于基板15上的图像传感器16旁边的肋部14a是利用粘合剂B3而在对接位置IR处被结合到基板15上,这些对接位置IR被布置在基板15上的面对着肋部14a的位置处。这增加了基板15的设置有图像传感器16的区域的强度,且因此抑制了基板15的弯曲。结果,还防止了诸如图像传感器16的弯折以及图像传感器16与无源元件18之间的短路等问题。
因此,只要框架部14的肋部14a被设置成对接在基板15上的图像传感器16旁边,就能够提供相似的效果。于是,肋部14a和支撑部14b的下列变型例也是可以想到的。
例如,为了提供相似的效果,框架部14的支撑部14b并非必须利用被涂抹到对接位置OR上的粘合剂而在对接位置OR处被接合到基板15上。如图3中的右上部分所示,只要粘合剂B3被涂抹到肋部14a对接于基板15上的对接位置IR处,就能够提供这些效果。
可供替代地,如图3中的左下部分所示,可以采用省略了支撑部14b的框架部14’来代替框架部14,且只有肋部14a可以利用粘合剂B3以在对接位置IR处对接接触的方式被粘合到基板15上。即使在这种构造中,框架部14’的肋部14a是利用被涂抹到对接位置IR上的粘合剂B3而在对接位置IR处被固定到基板15上的,且肋部14a是对接在图像传感器16的外围部旁边的。因此,即使这种构造也能够防止基板15在设置有图像传感器16的区域中发生弯曲或弯折,且因此,能够防止图像传感器16的弯折或短路的发生。
如图3中的右下部分所示,可以采用如下的又一个可供替代的构造:在该构造中,只有框架部14的支撑部14b利用被涂抹到对接位置OR上的粘合剂B2而在对接位置OR处被粘合到基板15上,且在该构造中,没有粘合剂被涂抹到肋部14a与基板15的对接位置IR之间。即使在这种构造中,框架部14的支撑部14b是利用被涂抹到对接位置OR上的粘合剂B2而在对接位置OR处被固定到基板15上的,且肋部14a是对接在位于图像传感器16的外围部旁边的对接位置IR处的。因此,即使这种构造也能够防止基板15在设置有图像传感器16的区域中发生弯曲或弯折,且因此,能够防止图像传感器16的弯折或短路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阐明粘合剂的有无,在图3中,粘合剂B2或B3没有被涂抹到肋部14a或支撑部14b对接于基板15上的对接位置IR或OR处的状态被图示为似乎肋部14a或支撑部14b没有对接在基板15上。然而,实际上,不管粘合剂B2或B3的有无,肋部14a和支撑部14b都在对接位置IR和OR处完全对接在基板15上。
在过去,如图4中的左侧部分所示,有效像素16a’占据了图像传感器16’的整个表面中的一部分,且因此,在某些构造中,框架部的支撑部在除了设置有有效像素16a’的区域以外的位置(例如利用虚线圆圈的表示的位置)处对接在图像传感器16’上。在这样的构造中,图像传感器16被夹持且固定在基板15与框架部14之间,以便框架部14能够使基板15的整个区域的强度增加到足以防止该基板15的弯曲,且因此,能够使图像传感器16的整个区域的强度增加到足以防止该图像传感器16的弯折。同时,图1中所示的从透镜12到图像传感器16的高度H必须是预定的高度,该高度大到足以满足光学要求。因此,为了减小包括透镜部11在内的到基板15的总厚度(高度),即,为了实现高度的减小,已经将基板15减小了厚度(减薄化)。然而,随着使基板15减薄化,用来防止基板15发生弯折或弯曲的基板15的强度也是被减小了。
此外,在近年的图像传感器16中,如图4中的右侧部分所示,设置有有效像素16a’的区域已经被增大到基本上覆盖了图像传感器16的整个表面。因此,与过去不同的是,将对接位置(支撑部在该对接位置处对接在图像传感器16上)设置于图像传感器16上变得更加困难。然而,如果为了应对该困难而从框架部14上省略支撑部,则可能会引起图像传感器16的断裂和/或翘曲、和/或无源元件的短路,这是因为基板15在图像传感器16周围的强度已经随着基板15的减薄化而被减小了。
与此相反,如参照图1到图3已经说明的,当肋部14a被提供给框架部14且在位于图像传感器16的外围部旁边的对接位置IR处对接在基板15上时,设置有该图像传感器16的基板15能够在该图像传感器16的外围部旁边的位置处被固定至框架部14。因此,虽然图像传感器16没有被直接地固定至支撑部,但是上面的构造能够实现与当支撑部直接地对接在图像传感器16上时所实现的状况相接近的状况。因而,即使当使用因减薄化而具有减小了的强度的基板15时,也能够抑制基板15的弯曲和/或弯折,这是因为框架部14的肋部14a增加了基板15的强度。因此,这就防止了被设置于基板15上的图像传感器16的弯折、位移或弯曲,且由此就防止了伴随而来的图像传感器16与被设置于基板15上的电极之间的电气连接的短路,且防止了光学性能的劣化。
在图2中所示的实例的说明中,在框架部14的角落附近一体化地形成了对接位置IR和OR(框架部14的肋部14a和支撑部14b在对接位置IR和OR处对接在图2中没有示出的基板15上)。然而,例如,如图5中的左侧部分所示,肋部14a对接的对接位置IR和支撑部14b对接的对接位置OR可以彻底地相互分开。换言之,在图2的框架部14的各实例中,肋部14a和支撑部14b是被一体化地形成在框架部14的角落附近。然而,在图5的框架部14中,肋部14a与支撑部14b是完全分开的。
可供替代地,如图5中的中间部分和右侧部分所示,肋部14a的对接位置和支撑部14b的对接位置可以被一体化为对接位置IOR,该对接位置IOR位于框架部14的两侧之间的中心附近。在这种情况下,沿图5中的直线L’截取的各个侧面断面图对应于图6。各肋部14a是与支撑部14b一体化形成的,且与支撑部14b一体化形成的肋部14a的整个表面利用被涂抹到对接位置IOR(一体化形成的肋部14a在该对接位置IOR处对接在基板15上)的整个区域上的粘合剂B3’而被粘合到基板15上。需要注意的是,在图5的各实例中,当肋部14a和支撑部14b对接在基板15上时,可以利用被涂抹到对接位置IR、OR和IOR上的粘合剂将肋部14a和支撑部14b粘合在这些对接位置IR、OR和IOR上,或可替代地,可以利用被涂抹到对接位置IR和IOR或者被涂抹到对接位置OR和IOR上的粘合剂而将肋部14a和支撑部14b只粘合在对接位置IR和IOR处或者只粘合在对接位置OR和IOR处。图5中的中间部分和右侧部分每一者都示出了无源元件18和图像传感器16被设置于共用化区域中的实例。在该实例中,如图6所示的与支撑部14b一体化形成的肋部14a被设置成基本上横跨设置有无源元件18和图像传感器16的共用化区域而延伸,且对接位置IOR面对着肋部14a而被设置于基板15上。
以上,已经给出了如图2和图5所示的实例的说明,在这些实例中的每一者中,原则上,肋部14a和支撑部14b各者的对接位置IR和OR(和IOR)被设置于基板15上。然而,例如,可以只提供如图7所示的用于让肋部14a对接的对接位置IR。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框架部14必须被构造成使得例如沿直线L”截取的侧面断面图能够对应于图3中的左下部分。
以上,已经给出了其中无源元件18都被安装在基板15上的各个实例的说明,但是如下的基板可以被用来替代基板15:该基板具有被内置在其内的无源元件。
可供替代地,如图8的左侧部分所示,可以采用如下的另一种构造:该构造包括具有像锁和钥匙一样彼此配合的形状的对接位置IR和OR,且该构造包括具有与这些形状对应的形状的肋部14a和支撑部14b。可供替代地,如图8的中间部分所示,可以采用如下的另一种构造:该构造包括具有延伸至基板15的外围部处的形状的对接位置IR,且该构造包括具有与该形状对应的形状的肋部14a。另外可供替代地,如图8的右侧部分所示,可以采用如下的另一种构造:该构造包括被布置于无源元件之间的对接位置IOR,且该构造包括具有与对接位置IOR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的肋部14a。图8的左侧部分所示的实例具有如下的沿着直线L”的横断面:该横断面在图8的上侧部分中类似于图3中的左下部分所示的横断面,但是该横断面在图8的下侧部分中只包括支撑部14b而不包括肋部14a。图8的中间部分所示的实例具有如下的沿着直线L”的横断面:该横断面在图8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中都类似于图3中的左下部分所示的横断面。图8的右侧部分中所示的实例具有如下的沿着直线L”的横断面:该横断面在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中都类似于图6所示的横断面。
虽然已经假定各肋部对接在基板上而给出了说明,但是肋部可以具有如下的高度以致于只有当被涂抹了粘合剂时才发挥肋部的作用,因而使得肋部能够取决于粘合剂的有无而发挥或不发挥肋部的作用。这使得能够调节由框架部14带来的加强程度和粘合所需要的作业工时。具体地,为了增大框架部14的加强效果,可以在将粘合剂涂抹到所有的可充当肋部的部分之后将框架部14粘合到基板上。如果稍微降低由框架部14带来的加强程度没有实质上的影响,那么可以在将粘合剂涂抹到最小必需数量的可充当肋部的部分之后将框架部14粘合到基板上。
如上所述,在各实例中,甚至当基板15被减薄化因而具有降低的强度时,本技术也能够抑制基板15在图像传感器16周围的弯曲和/或弯折,这是因为框架部14的肋部14a(其在被设置于图像传感器16的外围部旁边的对接位置IR处对接在基板15上)增加了基板15在图像传感器16周围的区域中的强度。于是,这防止了被设置于基板15上的图像传感器16的弯折、位移或弯曲,从而防止了图像传感器16与被设置给基板15的电极之间的电气连接的短路,且防止了光学性能的劣化。因此,这就使得固体摄像装置能够减小高度,但是即使当使用减薄型的基板15时在图像传感器16周围也具有足够的刚度。此外,固体摄像装置的高度减小的实现使得能够减小包括被安装在高度已减小的固体摄像装置(或它的封装件)上的透镜部在内的照相机模块的高度。
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不局限于上面的那些,且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和修改。
另外,本技术还可以被构造如下。
(1)一种固体摄像装置,
其中,肋部被布置于要被接合至基板的框架部上,所述基板上安装有图像传感器,所述肋部在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外围部旁边的对接位置处对接在所述基板上。
(2)根据(1)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
其中,所述肋部在比所述框架部的外围部靠内的位置处被设置于所述框架部上。
(3)根据(2)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
其中,所述框架部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在位于所述框架部的所述外围部处的对接位置处对接在所述基板上,并且
其中,用于让所述支撑部对接的所述对接位置和用于让所述肋部对接的所述对接位置中的至少一者是利用粘合剂而被粘合到所述基板上的。
(4)根据(3)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
其中,所述肋部是与所述支撑部一体化形成的。
(5)根据(4)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
其中,与所述支撑部一体化形成的所述肋部以如下方式被布置于所述框架部上:所述肋部在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外围部旁边且位于无源元件之间的对接位置处对接。
(6)根据(1)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
其中,所述肋部被布置于要被接合至安装有所述图像传感器和无源元件的基板的所述框架部上,且所述肋部在如下的对接位置处对接:该对接位置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外围部旁边且位于所述无源元件之间,或该对接位置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外围部旁边且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无源元件之间。
(7)根据(1)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
其中,所述基板具有小于0.3mm的厚度。
(8)根据(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
其中,所述基板具有被内置在所述基板中的无源元件。
(9)根据(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
其中,所述基板是由阻燃型FR4基板、阻燃型FR5基板或陶瓷形成的。
(10)根据(1)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
其中,所述框架部是由环氧树脂、尼龙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或液晶聚合物(LCP)树脂形成的。
(11)一种照相机模块,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固体摄像装置;以及
光接收透镜部,所述光接收透镜部被布置于所述框架部上。
(12)一种电子设备,
其中,肋部被布置于要被接合至安装有图像传感器和无源元件的基板的框架部上,所述肋部在位于所述无源元件之间或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无源元件之间的对接位置处对接。
附图标记列表
11、11-1、11-2:透镜部
12:透镜
13:IRCF(红外截止滤波器)
14、14-1、14-2:框架部
15:基板
16:图像传感器
16a:有效像素
17、17-1、17-2:布线
18、18-1、18-2:无源元件

Claims (12)

1.一种固体摄像装置,其中,
在基板上安装有图像传感器且在要被接合至所述基板的框架部上布置有肋部,所述肋部在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外围部旁边的对接位置处对接在所述基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肋部在比所述框架部的外围部靠内的位置处被设置于所述框架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框架部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在位于所述框架部的所述外围部处的对接位置处对接在所述基板上,并且
用于让所述支撑部对接的所述对接位置和用于让所述肋部对接的所述对接位置中的至少一者是利用粘合剂而被粘合到所述基板上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肋部是与所述支撑部一体化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其中,
与所述支撑部一体化形成的所述肋部以如下方式被布置于所述框架部上:所述肋部对接在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外围部旁边且位于无源元件之间的对接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其中,
在所述基板上安装有所述图像传感器和无源元件且所述肋部被布置于要被接合至所述基板的所述框架部上,所述肋部对接在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外围部旁边且位于所述无源元件之间的对接位置处,或者所述肋部对接在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外围部旁边且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与所述无源元件之间的对接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基板的厚度小于0.3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基板具有被内置于所述基板中的无源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基板是由阻燃型FR4基板、阻燃型FR5基板或陶瓷形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其中,
所述框架部是由环氧树脂、尼龙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或液晶聚合物(LCP)树脂形成的。
11.一种照相机模块,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以及
光接收透镜部,所述光接收透镜部被布置于所述部上。
12.一种电子设备,其中,
在基板上安装有图像传感器且在要被接合至所述基板的框架部上布置有肋部,所述肋部在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外围部旁边的对接位置处对接在所述基板上。
CN201480013728.6A 2013-03-25 2014-03-12 固体摄像装置、照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050521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2021 2013-03-25
JP2013-062021 2013-03-25
PCT/JP2014/056523 WO2014156658A1 (ja) 2013-03-25 2014-03-12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並びに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52125A true CN105052125A (zh) 2015-11-11
CN105052125B CN105052125B (zh) 2019-10-22

Family

ID=51623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3728.6A Active CN105052125B (zh) 2013-03-25 2014-03-12 固体摄像装置、照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270946B2 (zh)
JP (1) JP6465360B2 (zh)
KR (1) KR102154884B1 (zh)
CN (1) CN105052125B (zh)
TW (1) TWI659648B (zh)
WO (1) WO20141566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313740A1 (en) * 2016-04-28 2017-11-02 C S Bio Co. Methods of preparing peptides
TWI746620B (zh) * 2016-09-23 2021-11-21 日商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相機模組、製造方法及電子機器
CN111835943A (zh) * 2019-04-23 2020-10-27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感测器封装结构、镜头模组及电子装置
KR20220040538A (ko) 2020-09-23 2022-03-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 센서 모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23851B2 (ja) 2003-03-31 2009-02-1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小型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04363380A (ja) * 2003-06-05 2004-12-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328364A (ja) * 2004-05-14 2005-11-24 Alps Electric Co Ltd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21332A (ja) * 2006-02-15 2007-08-30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2007300488A (ja) * 2006-05-01 2007-11-15 Alps Electric Co Ltd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20080173792A1 (en) * 2007-01-23 2008-07-24 Advanced Chip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c. Image sensor module and the method of the same
JP4310348B2 (ja) * 2007-04-04 2009-08-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5535570B2 (ja) * 2009-10-13 2014-07-02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356264B2 (ja) * 2010-01-18 2013-12-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情報機器
TWM403670U (en) * 2010-10-12 2011-05-11 Creative Sensor Inc Image sensing device
JP4913240B2 (ja) * 2010-12-06 2012-04-11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小型カメ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65360B2 (ja) 2019-02-06
TWI659648B (zh) 2019-05-11
US20160028928A1 (en) 2016-01-28
WO2014156658A1 (ja) 2014-10-02
US10270946B2 (en) 2019-04-23
JPWO2014156658A1 (ja) 2017-02-16
CN105052125B (zh) 2019-10-22
TW201438466A (zh) 2014-10-01
KR102154884B1 (ko) 2020-09-10
KR20150133696A (ko) 2015-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03143B2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EP3832993B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8355075B2 (en) Camer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unit
JP2020025106A (ja)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US20140168510A1 (en) Imaging element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2217969A (zh) 具有补强线路板的感光装置和阵列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KR20220080057A (ko) 카메라 모듈
EP3832797A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7243550A (ja) 電子機器
CN105052125A (zh) 固体摄像装置、照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
EP3177003B1 (en) Camera module
CN109729237B (zh) 摄像头模组及终端
KR20080031570A (ko) 이미지 센서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US8049809B2 (en)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and electronic instruments
KR100795181B1 (ko) 카메라 모듈 패키지 및 그 조립방법
KR101070004B1 (ko) 카메라 모듈
KR20130038630A (ko) 카메라모듈
KR101007334B1 (ko) 카메라 모듈
KR101032228B1 (ko) 다층 회로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JP4360997B2 (ja)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110076183A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231433B1 (ko) 카메라 모듈
KR100865756B1 (ko) 인쇄회로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미지센서 모듈
JP2011199511A (ja) 固体撮像装置
KR20100119376A (ko) 카메라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