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0869A - 手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手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0869A
CN104870869A CN201480003557.9A CN201480003557A CN104870869A CN 104870869 A CN104870869 A CN 104870869A CN 201480003557 A CN201480003557 A CN 201480003557A CN 104870869 A CN104870869 A CN 1048708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reverse
lever
reverse gear
reg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35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70869B (zh
Inventor
池本孝之
浦林教秀
弘中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70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0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70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08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08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H63/20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with preselection and subsequent movement of each final output mechanism by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in two different ways, e.g. guided by a shift gate
    • F16H63/22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with preselection and subsequent movement of each final output mechanism by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in two different ways, e.g. guided by a shift gate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simultaneously moved by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for rever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69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or mor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5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six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306/00Shif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16H3/089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all of the meshing gears being supported by a pair of parallel shafts, one being the input shaft and the other the output shaft, there being no countershaft involv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251Control mechanis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预停止杆(180)在进行倒档选择操作时与控制杆(100)的转动连动而转动到转动位置,预停止杆(180)的扣合部(190)和预停止销(162)的前端部在转动位置扣合,当倒档杆(136)在扣合状态下摆动时,换挡杆(113)朝着让同步装置(60)起作用的方向移动。将引导面部(192)设置在扣合部(190),当预停止杆(180)朝着转动位置转动时,该引导面部(192)朝着扣合位置引导预停止销(162)的前端部。

Description

手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辆上的手动变速器,属于车辆用动力传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汽车手动变速器具有主动轴和从动轴。主动轴经离合器与发动机的输出轴连结;从动轴平行于该主动轴布置,经差动装置与驱动轮连结。在上述两根轴之间对每一个变速档都设置有齿轮组,通过驾驶员操作变速杆(change lever),只有与所希望的变速档相对应的一个齿轮组变成动力传递状态。
通常情况下,在这种手动变速器中,前进变速档齿轮组采用常啮合式齿轮组。在常啮合式齿轮组中,固定在主动轴或从动轴中之一轴上的固定齿轮和与另一轴松配合的惰性齿轮常啮合。当在车辆行驶中向规定的变速档变速时,该变速档的齿轮组中的所述惰性齿轮与另一轴的旋转在同步装置的作用下同步,由此就能够顺利地实现该齿轮组的动力传递状态。
另一方面,手动变速器的倒档齿轮组一般采用选择滑动式齿轮组。选择滑动式倒档齿轮组由固定在主动轴上的倒档主动齿轮、固定在从动轴上的倒档从动齿轮以及受支承而能够在倒档轴上沿轴向滑动的倒档惰性齿轮构成。当利用变速杆进行换向倒档的换挡操作(shift operation)时,倒档惰性齿轮就会沿轴向滑动而与倒档主动齿轮和倒档从动齿轮啮合,由此即实现倒档下的动力传递状态。因为通常情况下换向倒档的换挡操作在停车状态下进行,所以即使不使用在前进变速档所使用的同步装置,也能够实现倒档齿轮组的上述啮合。而且,在采用该选择滑动式的情况下,可以省去同步装置不用,故能够降低成本。
但是,如果在倒档齿轮组采用选择滑动式齿轮组的情况下在从前进行驶状态刚刚停车后不久就进行换向倒档的换挡操作,有时候就会产生被称为齿轮敲击的噪声。原因如下:在切断离合器而停车时,在离合器刚刚切断后不久主动轴会靠惯性而继续旋转。当要让倒档惰性齿轮和与主动轴一起旋转的倒档主动齿轮啮合时,两齿轮上的齿就会发生干涉。此外,因为从动轴以能够驱动驱动轮的状态与驱动轮常连接,所以在停车状态下从动轴与驱动轮一起停下来。
为解决该问题,有时候采用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所谓的预停止机构。
在该预停止机构中,在换向倒档的换挡操作的前期,利用规定的前进变速档同步装置来对主动轴的惯性旋转进行制动。具体而言,通过让所述同步装置的衬套与换向倒档的换挡操作连动而在主动轴上沿轴向移动,来让主动轴与已停止旋转的主动齿轮同步,由此让制动力作用于主动轴上。
接着,在换向倒档的换挡操作的后期且在主动轴的惯性旋转由于所述同步装置的作用而停止的时刻,让所述同步装置的衬套返回中立位置,解除该同步装置的作用。由此来解除在前进变速档下的动力传递状态。之后,让倒档惰性齿轮与倒档主动齿轮和倒档从动齿轮啮合。此时,因为倒档主动齿轮和倒档从动齿轮都停止了旋转,所以倒档惰性齿轮能够顺利地与两齿轮啮合,从而能够防止齿轮敲击。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2011-0020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参照图10-图12说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与手动变速器的预停止机构相关的具体结构。
如图10所示,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手动变速器中,多个换挡杆205、206平行布置,且沿着与这些换挡杆205、206垂直的方向设置有控制杆202。此外,图10中,仅示出了一个前进档换挡杆205,而实际上设置有多个。
如图10、图11所示,各换挡杆205、206上固定有换挡端部213、214、215、216,且在这些换挡端部213-216的顶端部分别设置有扣合凹部213a、214a、215a、216a。这些扣合凹部213a-216a沿控制杆202的轴向排列且分别被设置成凹口朝着控制杆202开放。
当用变速杆进行了选择操作时,控制杆202就会沿轴向移动,设置在该控制杆202上的换挡手指状部分212就会选择性地与任一个换挡端部213-216的扣合凹部213a-216a扣合。如果在该扣合状态下用变速杆进行换挡操作,换挡手指状部分212就会与控制杆202一起绕轴转动,已与该换挡手指状部分212扣合的换挡端部213-216就会与设置有该换挡端部213-216的换挡杆205、206一起沿轴向移动。
在倒档用换挡端部216上还设置有扣合凹部216b,该扣合凹部216b和与换挡手指状部分212扣合的扣合凹部216a不同。如图11所示,倒档杆220的一端部与该扣合凹部216b扣合,该倒档杆220的另一端部与倒档惰性齿轮230扣合。
根据该结构,如果在倒档选择状态下进行倒档换挡操作,则如图10所示,换挡手指状部分212会与控制杆202一起绕轴朝着箭头A所指的方向转动,已与该换挡手指状部分212扣合的倒档用换挡端部216会沿轴向且朝着箭头B所指的方向移动。这样一来,如图11所示,与倒档用换挡端部216扣合的倒档杆220就朝着箭头C所指的方向摆动,与该倒档杆220扣合的倒档惰性齿轮230在倒档轴232上沿轴向滑动,依次与倒档主动齿轮(未图示)和倒档从动齿轮(未图示)啮合。这样便实现了倒档齿轮组的动力传递状态。
如图12所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手动变速器中采用的预停止机构包括预停止销(pin)240和扣合凹部215b。该预停止销240在与换挡手指状部分212不同的轴向位置处设置在控制杆202上。该扣合凹部215b设置在规定的前进档用换挡端部215上以便在倒档选择状态下与该预停止销240扣合。这样一来,在进行倒档换挡操作,预停止销240与控制杆202一起朝着箭头A所指的方向转动时,与该预停止销240扣合的前进档用换挡端部215和固定有该换挡端部215的前进档换挡杆205就会沿轴向且朝着沿箭头D所指的方向移动。此时,与该换挡拨叉250扣合的同步装置260的衬套(sleeve)262也会与固定在该换挡杆205上的换挡拨叉250一起沿轴向且朝着箭头D所指的方向移动,这样一来,该同步装置260就开始起作用,制动力便会对主动轴的惯性旋转起作用。
在倒档杆220的摆动期间的中期该同步装置260的作用被解除。具体而言,在该摆动期间的中期,预停止销240从前进档用换挡端部215的扣合凹部215b上脱离下来,同时倒档杆220的突出部222被推在图11所示的该换挡端部215的凸轮面215c上。在该状态下,借助倒档杆220摆动,换挡端部215和换挡杆205被推而沿轴向且朝着箭头E所指的方向移动而返回中立位置。这样一来,同步装置260的作用被解除,之后即实现倒档齿轮组的动力传递状态。
但是,像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那样,在将预停止销240设置在构成为利用变速杆的选择操作沿轴向移动的控制杆202上,将规定的前进档用换挡端部215设置在供该预停止销240扣合的扣合凹部215b的情况下,为了做到在倒档选择操作时与控制杆202一起沿轴向移动的预停止销240不与所述前进档用换挡端部215发生干涉就能够可靠地嵌入扣合凹部215b,需要考虑产品误差、安装误差而在处于扣合状态的预停止销240和扣合凹部215b的内侧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S。
于是,由于从预停止销240与变速杆的倒档换挡操作连动而开始与控制杆202一起转动到该预停止销240顶在扣合凹部215b的内侧面上为止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设置有该扣合凹部215b的前进档用换挡端部215就会相应地推迟沿轴向移动,更有甚者,同步装置260也会相应地推迟开始起作用。
因此,由于该同步装置260推迟起作用,因此会出现在主动轴的旋转被制止以前,倒档惰性齿轮230的滑动位置到达与倒档主动齿轮的啮合位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就会发生齿轮敲击的问题。为做到即使同步装置260的作用这样推迟也能够可靠地防止齿轮敲击,也可以考虑延长倒档惰性齿轮230的滑动行程,但是在该情况下,倒档惰性齿轮230及其周围的构造就不紧凑了。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使用了选择滑动式倒档齿轮组的手动变速器中,既谋求倒档惰性齿轮及其周围构造的紧凑化,又防止在进行换向倒档的换挡操作时发生齿轮敲击。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手动变速器结构如下。
首先,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手动变速器,其包括:主动轴,其经断接装置与车辆行驶驱动源相连结,从动轴,其平行于该主动轴而设,前进档齿轮组,其设置在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之间且有多个,倒档齿轮组,其由倒档主动齿轮、倒档从动齿轮以及倒档惰性齿轮构成,该倒档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主动轴上,该倒档从动齿轮固定在所述从动轴上,该倒档惰性齿轮被设置成能够在与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平行的倒档轴上滑动,该倒档惰性齿轮构成为通过从该倒档轴上的中立位置朝着与所述倒档主动齿轮和所述倒档从动齿轮的啮合位置滑动来是实现倒档下的动力传递状态,换挡杆,其与变速杆的换挡操作连动而沿轴向移动,经同步装置选择性地使所述前进档齿轮组成为动力传递状态,控制杆,其平行于所述换挡杆而设,与换挡杆的选择操作连动而转动,倒档杆,其在用变速杆进行了倒档选择操作的状态下与该变速杆的倒档换挡操作连动而摆动,由此让所述倒档惰性齿轮从所述中立位置朝着所述啮合位置滑动,以及预停止机构,其在该倒档杆的摆动期间的早期让使任一个所述前进档齿轮组成为动力传递状态的规定同步装置起作用,在所述摆动期间的中期解除所述规定同步装置的作用;所述预停止机构包括预停止销和预停止杆,该预停止销与变速杆的倒档换挡操作连动而与所述倒档杆一起摆动,该预停止杆被设置在让所述规定同步装置起作用的规定换挡杆上,轴向移动受到限制但能够绕轴转动,当利用变速杆进行了倒档选择操作以后,该预停止杆便与所述控制杆的转动连动而转动到规定的转动位置;该预停止杆包括在所述规定的转动位置与所述预停止销的前端部扣合的扣合部,该扣合部被设置成:当所述倒档杆在该扣合部与所述预停止销扣合的扣合状态下与所述倒档换挡操作连动而摆动时,所述规定换挡杆经所述预停止销和所述预停止杆朝着让所述规定同步装置起作用的方向移动;在所述扣合部设置有引导面部,当所述预停止杆借助变速杆的倒档选择操作朝着所述规定的转动位置转动以后,该引导面部朝着相对于所述扣合部的规定扣合位置引导所述预停止销的前端部。
本申请第二方面所记载的手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手动变速器包括返回机构,该返回机构将所述规定换挡杆的轴向位置从让所述规定同步装置起作用的位置返回解除该起作用的位置,
该返回机构包括弹簧,该弹簧沿轴向朝着解除所述规定同步装置的作用的一侧对所述预停止杆施力。
本申请第三方面所记载的手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被设置成:只有在处于倒档选择状态时,该弹簧对所述预停止杆的施力才起作用。
本申请第四方面所记载的手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停止销被设置成:当所述倒档杆朝着与变速杆的倒档换挡操作时相反的方向摆动时,该预停止销能够相对于该倒档杆相对转动。
-发明的效果-
首先,根据第一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当用变速杆进行了倒档选择操作时,通过设置在规定的换挡杆上的预停止杆与控制杆的转动连动而转动到规定的转动位置,与倒档杆一起摆动的预停止销的顶端部便与该预停止杆的扣合部扣合。因为在预停止杆的扣合部设置有将预停止销的顶端部朝着相对于该扣合部的规定的扣合位置引导的引导面部,所以如上所述,即使万一在预停止杆朝着规定的转动位置转动的途中出现了预停止销的顶端部与所述扣合部的引导面部接触的情况,也能够一边利用所述引导面部朝着规定的扣合位置引导预停止销的顶端部,预停止杆一边继续转动到规定的转动位置。
因此,根据该发明,即使将扣合状态下的预停止杆的扣合部和预停止销的顶端部之间的间隙设定得极小,也能够避免由于两者干涉而妨碍预停止杆转动。这样一来,就能够可靠地实现两者的扣合。因此,能够使扣合状态下的所述隙间极小,这样一来,在用变速杆进行的倒档换挡操作导致预停止销开始摆动的大致同时,能够让预停止杆和设置有该预停止杆的换挡杆开始沿轴向移动。因此,就能够加快倒档换挡操作时的规定同步装置起作用,从而能够迅速地对惯性引起的主动轴的旋转进行制动。因此,在主动轴被制止的状态下倒档惰性齿轮与倒档主动齿轮啮合,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两齿轮干涉而发生齿轮敲击。
如上所述,因为能够加快对主动轴的旋转进行制动,所以能够缩短倒档惰性齿轮的滑动行程,从而能够谋求倒档惰性齿轮周围构造的紧凑化。
根据第二方面所记载的发明,作为让规定换挡杆的轴向位置从规定同步装置的作用位置返回作用解除位置的返回机构,使用了沿轴向朝着解除规定同步装置的作用的一侧对预停止杆施力的弹簧。因此,因为能够省略例如作为返回机构采用锁定机构时所进行的对换挡杆本身的加工,因此与该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换挡杆,甚至能够谋求手动变速器的紧凑化。
如果将第三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应用到第二方面所记载的发明中,返回机构的所述弹簧的施力就仅正在处于倒档选择状态时起作用,在处于中立或前进档的选择状态时返回机构的所述弹簧的施力不起作用,因此能够防止换向前进档的换挡操作的操作性由于所述弹簧施力而不良。
根据第四方面所记载的发明,当倒档杆朝着与变速杆的倒档换挡操作时相反的方向摆动时,预停止销能够相对于该倒档杆相对转动。因此,通过预停止销与变速杆的倒档换挡操作连动而与倒档杆一起摆动,在该预停止销从预停止杆的扣合部脱离下来的情况下,在该脱离状态下用变速杆进行从倒档位置返回中立位置的换挡操作,倒档杆与该换挡操作连动而朝着与倒档换挡操作时相反的方向摆动时,即使变成了预停止销朝着该方向的摆动由于与预停止杆发生干涉而受到限制的状态,倒档杆也能够通过与预停止销独立地继续摆动,而可靠地返回中立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动变速器的要点图。
图2是从轴向与发动机相反的一侧看到的该手动变速器中的变速操作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顺着图2中的箭头线A-A看到的视图。
图4是表示处于倒档选择状态下的变速操作机构的与图2一样的图。
图5顺着图4中的箭头线B-B看到的视图。
图6是表示因倒档换挡操作而处于倒档杆的摆动期间早期的变速操作机构的与图5一样的图。
图7是表示处于倒档换挡状态的变速操作机构的与图6一样的图。
图8是表示预停止杆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在进行了从倒档位置返回中立位置的换挡操作的状态下的变速操作机构的与图7一样的图。
图10是表示现有技术所涉及的手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机构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该变速操作机构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该变速操作机构的预停止机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示例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并不限于此,对于进行了适当的变更、置换、追加、省略等实施方式也都适用;还能够对以下说明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组合来形成新的实施方式;附图和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构成要素中,不仅包括解决技术问题所必需的构成要素,还可能包括为示例上述技术但并不是解决技术问题所必需的构成要素。因此,不应该以将这些非必需的构成要素记载在附图或者详细说明中,就马上认定这些非必需的构成要素是必需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动变速器1是一种具有六个前进档和一个倒退档的变速器,具有经离合器4与发动机2的输出轴3连结的主动轴10和平行于该主动轴10设置的从动轴20。
从动轴20经差动装置70与驱动轮(未图示)相连结。具体而言,输出齿轮28设置在从动轴20的靠发动机一侧的端部,该输出齿轮28与差动装置70的输入齿轮71啮合。这样一来,从动轴20的旋转就会经差动装置70传递给左、右的车轴72、73,进而传递给与各车轴72、73连结的所述驱动轮。
在主动轴10和从动轴20之间,从发动机一侧开始依次布置有1档齿轮组G1、倒档齿轮组GR、2档齿轮组G2、5档齿轮组G5、6档齿轮组G6、3档齿轮组G3以及4档齿轮组G4。
1档齿轮组G1和2档齿轮组G2分别由固定在主动轴10上的主动齿轮11、12和与从动轴20松配合的从动齿轮21、22构成;3-6档用各齿轮组G3-G6由与主动轴10松配合的主动齿轮13-16和固定在从动轴20上的从动齿轮23-26构成。
从动轴20上的1档从动齿轮21和2档从动齿轮22之间设置有1-2档同步装置40。在主动轴10上的3档主动齿轮13和4档主动齿轮14之间设置有3-4档同步装置50。同样,在主动轴10上的5档主动齿轮15和6档主动齿轮16之间设置有5-6档同步装置60。
如果利用变速杆(未图示)进行前进档下的换挡操作,那么就只有上述同步装置40、50、60中的与换挡操作后的变速档相对应的一个同步装置起作用。这样一来,就只有上述前进档齿轮组G1-G6中换挡操作后的变速档的齿轮组会选择性地在主动轴10和从动轴20之间成为动力传递状态。例如,利用变速杆进行了换向1档或2档的换挡操作以后,1-2档同步装置40的衬套41就会与此连动在从动轴20上朝着发动机一侧或者与发动机相反的一侧滑动,被滑动一侧的松配合齿轮(21或22)就被固定在从动轴20上,换挡操作后的变速档的齿轮组(G1或G2)就变成动力传递状态。还有,当利用变速杆进行了换向3-6档中的任一档的换挡操作以后,3-4档同步装置50的衬套51或者5-6档同步装置60的衬套61就会与此连动在主动轴10上朝着发动机一侧或者与发动机相反的一侧滑动,被滑动一侧的松配合齿轮(13、14、15或16)就会被固定在主动轴10上,换挡操作后的变速档的齿轮组(G3、G4、G5或G6)变成动力传递状态。
另一方面,倒档齿轮组GR是选择滑动式齿轮组,由固定在主动轴10上的倒档主动齿轮17、固定在从动轴20上的倒档从动齿轮27以及嵌合在与主动轴10和从动轴20平行的倒档轴30上能够沿轴向滑动的倒档惰性齿轮37构成。
此外,倒档从动齿轮27不是直接固定在从动轴20上,而是设置在1-2档同步装置40的衬套41上。该衬套41在同步装置40中与固定在从动轴20上的轮毂42花键配合。因此,更严格地讲,设置在衬套41上的倒档从动齿轮27相对于从动轴20在旋转方向上是固定的,却能够沿轴向移动。
当利用变速杆进行了到达倒档位置的换挡操作以后,倒档惰性齿轮37就会与此连动而朝着轴向与发动机相反的一侧滑动,倒档惰性齿轮37与倒档主动齿轮17和倒档从动齿轮27就会啮合。这样一来,倒档齿轮组GR就处于动力传递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2-图5说明手动变速器1中的变速操作机构90。图2和图4是从轴向与发动机相反的一侧看到的变速操作机构90的主要部分的图,图3是顺着图2中的箭头线A-A看到的视图,图5是顺着图4中的箭头线B-B看到的视图。
如图2、图3所示,变速操作机构90具有平行于主动轴10的控制杆100。控制杆100以能够绕轴转动且轴向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由变速器壳80支承着。通过这样限制控制杆100的轴向移动,在收放该控制杆100的部分就能够让变速器壳80在轴向上紧凑化。
换挡手指状部分102能够轴向移动和转动地嵌合在控制杆100上,在该换挡手指状部分102上设置有从其周向的一部分朝着径向外侧延伸的手指部103。
互锁衬套104固定在控制杆100上。该互锁衬套104上设置有互锁限制部(未图示),通过该限制部与控制杆100一体旋转,所述换挡手指状部分102就会经该限制部与控制杆100的转动连动而转动。而且,选择板105被固定在互锁衬套104上,且构成后述的预停止机构的一部分的推杆部106在该选择板105的周缘部朝着径向外侧突出。
在控制杆100的上方布置有选择杆轴110,该选择杆轴110与换挡杆的选择操作连动而转动。选择杆轴110被设置成贯穿变速器壳80且沿着与控制杆100大致垂直的方向例如上下方向延伸。在选择杆轴110的下端部固定有与所述选择板105扣合的选择杆108。
在控制杆100的下方,固定有1-2档用换挡端部121的1-2档换挡杆(未图示)、固定有3-4档用换挡端部122的3-4档换挡杆112以及固定有5-6档用换挡端部123的5-6档换挡杆113分别平行于控制杆100而设。各换挡杆能够沿轴向滑动地由变速器壳80支承。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倒档用换挡端部120与3-4档换挡杆112花键配合,因此3-4档换挡杆112兼作倒档换挡杆用。
各换挡端部120、121、122、123的顶端部在换挡手指状部分102的周围沿周向排列而选择性地与换挡手指状部分102的手指部103扣合。
当用变速杆进行了选择操作以后,选择杆轴108就会与此连动而与选择杆轴110一起绕轴转动。此时,如图2、图4所示,与选择杆轴108扣合的选择板105与控制杆100一起绕轴转动。这样一来,换挡手指状部分102就与控制杆100的转动连动地转动,换挡手指状部分102的手指部103就和与变速杆的选择位置相对应的换挡端部120-123扣合。
当用变速档杆进行了换挡操作以后,换挡手指状部分102就会与此连动而在控制杆100上沿轴向移动。
当在任一个前进档的选择位置进行换挡操作的情况下,设置有换挡端部121-123的换挡杆会经该换挡端部121-123沿轴向移动,其中该换挡端部121-123上扣合有换挡手指状部分102的手指部103。此时,通过同步装置40、50、60的衬套41、51、61与该换挡杆的轴向移动连动而沿轴向移动,来实现换挡操作后的前进档齿轮组G1-G6的动力传递状态。
例如,当进行了换向5档的换挡操作以后,固定在换挡杆113上的5-6档换拨叉128和与该换挡拨叉128扣合的同步装置60的衬套61就会与该5-6档换挡杆113一起沿轴向朝着发动机一侧滑动,同步器闭锁环63借助该衬套61的滑动被推到设置在5档主动齿轮15一侧的锥面64上(参照图6)。这样一来,该主动齿轮15的旋转经同步器闭锁环63、衬套61以及轮毂62而与主动轴10的旋转同步。当衬套61进一步朝着主动齿轮15一侧滑动而与轮毂62和固定在主动齿轮15上的同步齿轮65都啮合时,主动齿轮15便与主动轴10结合。
在进行了换向5档以外的前进档的换挡操作的情况下,也是利用同样的动作来实现该前进档齿轮组的动力传递状态。
另一方面,当在图4、图5所示的倒档选择状态下进行换挡操作的情况下,倒档换挡杆(3-4档换挡杆)112不沿轴向移动,倒档用换挡端部120在该杆112上沿轴向移动。在该倒档用换挡端部120上固定有倒档臂130,倒档杆136与该倒档臂130的顶端部扣合。当倒档臂130与倒档用换挡端部120一起沿轴向移动以后,倒档杆136就会与此连动而摆动。这样一来,与倒档杆136的摆动端部140扣合的倒档惰性齿轮37便从倒档轴30上的中立位置(图5所示的滑动位置)朝着倒档主动齿轮17和倒档从动齿轮27的啮合位置(图7所示的滑动位置)滑动,而实现倒档下的动力传递状态。
如图3所示,倒档惰性齿轮37包括齿轮部32、凸缘部34以及凹槽部36。该齿轮部32被设置在轴向一端部,能够与倒档主动齿轮17和倒档从动齿轮27啮合;该凸缘部34设置在轴向另一端且呈凸缘状;该凹槽部36在轴向上形成在齿轮部32和该凸缘部34之间,以便倒档杆136的摆动端部140与该凹槽部36扣合。
如图2、图3所示,倒档杆136由沿着与倒档轴30大致垂直的大致水平方向布置的支轴134支承,能够旋转。该支轴134经支架135由变速器壳80支承。此外,在支架135和倒档杆136之间安装有螺旋弹簧(未图示),该螺旋弹簧对该倒档杆136绕支轴134朝着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施力。
倒档杆136的摆动端部140从被支轴134支承的部分朝着下方延伸。在倒档杆136的上端部设置有扣合突部138,该扣合突部138与形成在所述倒档臂130顶端的、俯视时呈开口朝左的U字形的凹部扣合。在倒档杆136上设置有开关接触臂部142,该开关接触臂部142被设置成能够与固定在变速器壳80上的倒档开关158接触。该开关接触臂部142在倒档惰性齿轮37由于倒档杆136摆动而滑动到啮合位置时与倒档开关158接触(参照图7),由此将处于倒档换挡状态这一情况检测出来。在倒档杆136上,限制后述预停止销162转动的限制部144朝着所述支轴134的轴向一侧突出。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预停止机构做说明。该预停止机构是这样的一种机构。即,为了让倒档惰性齿轮37顺利地与在开始换向倒档的换挡操作时由于惯性而与主动轴10一起旋转的倒档主动齿轮17啮合,在换向倒档的换挡操作的前期,也就是说,由该换挡操作产生的倒档杆136的摆动期间的前期,利用该倒档杆136的摆动让5-6档同步装置60朝着使5档齿轮组G5处于动力传递状态的方向起作用,由此对主动轴10的惯性旋转进行制动。
如图2、图3所示,为实现该功能,所述预停止机构包括被设置成能够绕支轴134转动的预停止销162、安装在5-6档换挡杆113上的预停止杆180以及设置在互锁衬套104上的所述推杆部106。
预停止销162以由安装在预停止销162和倒档杆136之间的螺旋弹簧(未图示)朝着绕支轴134且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施力的状态安装在支轴134上,能够转动。
预停止销162顺着支轴134的轴向看去呈近似三角形,预停止销162的顶端角部166呈带圆角的形状(参照图8)。
在该预停止销162上设置有被推臂部164,当倒档杆136绕支轴134朝着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时,被推臂部164就会被推到该倒档杆136的所述限制部144上。预停止销162通过该限制部144和被推臂部164的扣合而能够与变速杆的倒档换挡操作连动,和倒档杆136一起绕支轴134朝着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另一方面,当进行让变速杆从倒档位置返回中立位置的换挡操作,倒档杆136与此连动朝着与倒档换挡操作时相反的方向(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摆动时,预停止销162的被推臂部164就不与倒档杆136的限制部144扣合,预停止销162就能够相对于倒档杆136做相对转动。因此,如后所述,即使变成了预停止销162因与预停止杆180发生干涉而不能朝着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的状态,倒档杆136也能够朝着相同的方向摆动(参照图9)。
如图8所示,预停止杆180包括:供5-6档换挡杆113贯穿的圆筒部181、从该圆筒部181朝着径向外侧延伸的杆本体部182以及设置在该杆本体部182顶端的爪部183。
如图2所示,预停止杆180以在换挡杆113周围朝着图中顺时针方向施力的状态可转动地安装在该换挡杆113上,以便在未施加负荷的状态下杆本体部182维持着从基端一侧朝着顶端一侧相对于水平方向稍微向上侧倾斜的状态。而且,预停止杆180以相对于换挡杆113的轴向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被安装好。
返回图8,爪部183从杆本体部182的顶端朝着上侧沿周向延伸。在杆本体部182的顶端和爪部183的基端的角部形成有从轴向看去近似圆弧状的缺口184。在该缺口184的轴向的发动机一侧设置有与该爪部183相连且沿周向延伸的突出部186,该突出部186从爪部183的下端部朝着下侧突出。
该突出部186的与发动机相反一侧的侧面190包括上侧面部191和下侧面部192。该上侧面部191大致垂直于轴向而设;该下侧面部192沿着从该上侧面部191的下端朝着下侧沿轴向朝着发动机一侧倾斜的面而设。在这些上侧面部191和下侧面部192之间形成的角部呈钝角。
如图3所示,在预停止机构上设置有返回机构170,该返回机构170将5-6档换挡杆113的轴向位置从让同步装置60起作用的位置返回到解除该作用的位置。该返回机构170包括推杆171和螺旋弹簧172。该推杆171从变速器壳80的内表面沿轴向朝着与发动机相反的一侧突出,能够进退;该螺旋弹簧172设置在变速器壳80的壁内。如图5所示,在倒档选择状态下,推杆171的顶端被推到预停止杆180的轴向发动机一侧的面198上,在该状态下,螺旋弹簧172经推杆171朝着解除同步装置60的作用的一侧,也就是说,沿轴向与发动机相反的一侧对预停止杆180施力。
在假定采用锁定机构作为返回机构170的情况下,就需要延长换挡杆113且在该延长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周向槽。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采用所述螺旋弹簧172作为返回机构170,所以不需要对换挡杆113进行任何加工。因此,与采用锁定机构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换挡杆113,因此而能够谋求手动变速器1的紧凑化。
下面,说明预停止机构是如何工作的。
首先,如图2、图3所示,当选择位置为中立状态时,布置预停止杆180使其不与预停止销162和互锁衬套104的所述推杆部106中之任一个扣合。而且,此时返回机构170的推杆171不与预停止杆180接触。
当用变速杆从该中立状态进行了倒档选择操作以后,如图4、图5所示,换挡手指状部分102就与控制杆100的转动连动而绕轴朝着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到倒档选择位置,与换挡手指状部分102一起转动的互锁衬套104的推杆部106会顶在预停止杆180的爪部183的上表面上而将该爪部183往下推。这样一来,预停止杆180便朝着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一直转动到规定的转动位置。如图5所示,预停止杆180的所述突出部186朝着下方移动,预停止销162的顶端部与该突出部186的与发动机相反一侧的侧面190扣合。这样一来,突出部186的侧面190就作为在倒档选择状态下与预停止销162的顶端部扣合的扣合部起作用。
在预停止销162的顶端部在规定的扣合位置与该预停止杆180的扣合部190扣合的状态下会在扣合部190和预停止销162的顶端部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而且,布置预停止杆180的扣合部190,使得该预停止杆180的扣合部190在该扣合状态下在下侧面部192的上端附近部离预停止销162的顶端部最近。
当预停止杆180这样与倒档选择操作连动而朝着规定的转动位置转动时,该预停止销162的顶端部基本上不与预停止杆180接触。但是,万一出现了预停止销162的顶端部由于产品误差、安装误差等而与预停止杆180的突出部186的下侧面部192接触这样的情况,也会利用该下侧面部192的倾斜朝着扣合部190的上述规定的扣合位置引导预停止销162的顶端部。
因此,下侧面部192起到了引导面部的作用,当预停止杆180由于变速杆的倒档选择操作而朝着所述规定的转动位置转动时,该引导面部就会朝着相对于扣合部190的规定的扣合位置引导预停止销162的顶端部。有了该引导面部192的作用以后,万一出现了上述那样的预停止杆180和预停止销162接触的情况,预停止杆180也能够一边利用引导面部192朝着规定的扣合位置引导预停止销162的顶端部,一边继续转动到规定的转动位置。
因此,能够将扣合状态下的预停止杆180上的扣合部190和预停止销162的顶端部之间的间隙设定得极小。即使这样将间隙设定得极小,也能够避免预停止销162和预停止杆180发生干涉而阻碍预停止杆180转动,从而能够可靠地实现二者的扣合。
在倒档选择状态下,如上所述,返回机构170的推杆171会顶在预停止杆180的靠发动机一侧的侧面198上,螺旋弹簧172对预停止杆180的施力就起作用。该螺旋弹簧172的施力仅在处于倒档选择状态时起作用;当选择位置为中立或前进档时该螺旋弹簧172的施力就不起作用。因此,当用变速杆进行换向5档的换挡操作时,能够避免螺旋弹簧172的弹簧力经预停止杆180作用在5-6档换挡杆上,也就不会出现换向5档的换挡操作性恶化的情况。
接下来,在该倒档选择状态下用变速杆进行了倒档换挡操作以后,如图6所示,倒档臂130就会与倒档用换挡端部120一起沿轴向朝着发动机一侧移动,已与倒档臂130的顶端扣合的倒档杆136会绕支轴134朝着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
这里,因为预停止销162的顶端部在被布置在以预停止杆180的扣合部190为基准的轴向与发动机相反的一侧的状态下与该扣合部190扣合,所以当如上所述倒档杆136摆动时,预停止杆180就会被与该倒档杆136一起摆动的预停止销162沿轴向推到发动机一侧。这样一来,5-6档换挡杆113就会与预停止杆180一起朝着发动机一侧,也就是说,朝着让5-6档同步装置60起作用的方向沿轴向移动。具体而言,换挡杆113经换挡拨叉128让5-6档同步装置60的衬套61沿轴向朝着发动机一侧移动而与同步器闭锁环63嵌合。这样一来,同步器闭锁环63就被推到设置在5档主动齿轮15一侧的锥面64上,主动齿轮15的旋转和主动轴10的旋转就同步。当在停车状态下进行倒档换挡操作时,因为主动齿轮15停止了旋转,所以借助该主动轴10与该停止了旋转的主动齿轮15同步,制动力就会作用在该靠惯性旋转的主动轴10上。
如上所述,倒档选择状态下的预停止销162的顶端部和预停止杆180的扣合部190之间的间隙非常小。因此,当预停止销162与变速杆的倒档换挡操作连动而开始摆动时,该预停止销162的顶端部马上就会沿轴向朝着发动机一侧推预停止杆180。也就是说,大致在预停止销162开始摆动的同时,预停止杆180和换挡杆113开始沿轴向移动。
当预停止杆180与倒档换挡操作连动而沿轴向朝着发动机一侧移动时,如图6所示,预停止杆180就会经推杆171将螺旋弹簧172推向发动机一侧,螺旋弹簧172即被压缩。
接下来,如图7所示,倒档杆136的所述摆动进一步深入,等到了该摆动期间的中期,与倒档杆136一起转动的预停止销162的顶端部便会朝下方移动,而与预停止杆180的扣合部190脱离。当这样解除了预停止销162和预停止杆180的扣合以后,被压缩的螺旋弹簧172就会伸长,该螺旋弹簧172就会经推杆171沿轴向朝着与发动机相反的一侧推预停止杆180。这样一来,5-6档换挡杆113就会与预停止杆180一起沿轴向朝着与发动机相反的一侧移动而返回中立位置。同步装置60的衬套61也与此连动沿轴向朝着与发动机相反的一侧移动而返回中立位置,同步装置60的作用被解除。
5档下的动力传递状态由于该同步装置60的作用被解除而被可靠地解除以后,倒档惰性齿轮37的滑动位置就会到达啮合位置。此时,因为倒档主动齿轮17和倒档从动齿轮27都停止了旋转,所以倒档惰性齿轮37会顺利地与两齿轮17、27啮合,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发生齿轮敲击。
如上所述,当进行了倒档换挡操作以后,与此连动的预停止杆180和换挡杆113会马上开始沿轴向移动,因此同步装置60也会迅速开始起作用。因此也就能够迅速地对惯性导致的主动轴10的旋转进行制动。这样一来,就能够进一步提高齿轮敲击的防止效果。而且,通过这样快速对主动轴10的旋转进行制动,便能够缩短倒档惰性齿轮37的滑动行程,从而能够谋求倒档惰性齿轮37及其周围构造的紧凑化。
最后,参照图9,说明让变速杆从倒档换挡位置返回中立位置的换挡操作(以下也称作“返回换挡操作”)和选择操作(以下也称作“返回选择操作”)时是如何工作的。
当利用变速杆进行了返回换挡操作以后,倒档杆136就会在设在它和所述支架135之间的所述螺旋弹簧(未图示)的弹簧力的作用下朝着与倒档换挡操作时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说,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预停止销162就会与此连动而在被设在它和倒档杆136之间的所述螺旋弹簧(未图示)的弹簧力的作用下,在与返回换挡操作连动的倒档杆136的摆动期间的早期与该倒档杆136朝着相同的方向转动。但是,在该摆动期间的途中,预停止销162的顶端部会与预停止杆180的突出部186的下表面196发生干涉,而会限制预停止销162进一步转动。
即使在这样预停止销162的摆动因为与预停止杆180发生干涉而受到限制的状态下,也能够如上所述当倒档杆136朝着与倒档换挡操作时相反的方向摆动时,预停止销162能够相对于该倒档杆136相对地转动,因此倒档杆136能够让朝着图中的顺时针方向的摆动继续下去,从而能够可靠地返回到中立位置。
而且,当用变速杆进行返回选择操作时,所述推杆部106就会与控制杆100的转动连动而朝着上方移动,解除图4所示的推杆部106和预停止杆180的扣合状态。预停止杆180伴随着该扣合的解除在上述弹簧力的作用下转动以便返回中立位置,该预停止杆180的突出部186朝着上方移动。其结果是,突出部186和预停止销162的顶端部的干涉被解除,该预停止销162重新开始朝着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返回到中立位置,从而可靠地恢复到图2、图3所示的中立选择状态。
以上,参照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预停止机构构成为:与倒档杆136的摆动连动,5-6档同步装置60在让5档齿轮组G5处于动力传递状态的方向上起作用。但是,在本发明中,预停止机构还可以构成为:同步装置60在让6档齿轮组G6处于动力传递状态的方向上起作用,或者让不同的同步装置在使不同的前进档齿轮组处于动力传递状态的方向上起作用。
-产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使用了选择滑动式倒档齿轮组的手动变速器中,既能够谋求倒档惰性齿轮周围构造的紧凑化,又能够防止在换向倒档的换挡操作时产生齿轮敲击。因此,具有将本发明良好地应用在这种手动变速器的制造产业领域中的可能性。
-符号说明-
1   手动变速器
2   发动机(车辆行驶驱动源)
4   离合器(断接装置)
10  主动轴
17  倒档主动齿轮
20  从动轴
27  倒档从动齿轮
30  倒档轴
37  倒档惰性齿轮
40  1-2档同步装置
50  3-4档同步装置
60  5-6档同步装置(规定同步装置)
70  差动装置
100 控制杆
112 倒档换挡杆(3-4档换挡杆)
113 5-6档换挡杆(规定换挡杆)
136 倒档杆
162 预停止销
170 返回机构
172 螺旋弹簧
180 预停止杆
186 突出部
190 扣合部(突出部的侧面)
192 引导面部(下侧面部)
G1  1档齿轮组
G2  2档齿轮组
G3  3档齿轮组
G4  4档齿轮组
G5  5档齿轮组
G6  6档齿轮组
GR  倒档齿轮组

Claims (4)

1.一种手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
主动轴,其经断接装置与车辆行驶驱动源相连结,
从动轴,其平行于该主动轴而设,
前进档齿轮组,其设置在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之间且有多个,
倒档齿轮组,其由倒档主动齿轮、倒档从动齿轮以及倒档惰性齿轮构成,该倒档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主动轴上,该倒档从动齿轮固定在所述从动轴上,该倒档惰性齿轮被设置成能够在与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平行的倒档轴上滑动,该倒档惰性齿轮构成为通过从该倒档轴上的中立位置朝着与所述倒档主动齿轮和所述倒档从动齿轮啮合的啮合位置滑动来实现倒档下的动力传递状态,
换挡杆,其与变速杆的换挡操作连动而沿轴向移动,经同步装置选择性地使所述前进档齿轮组成为动力传递状态,
控制杆,其平行于所述换挡杆而设,与换挡杆的选择操作连动而转动,
倒档杆,其在用变速杆进行了倒档选择操作的状态下与该变速杆的倒档换挡操作连动而摆动,由此让所述倒档惰性齿轮从所述中立位置朝着所述啮合位置滑动,以及
预停止机构,其在该倒档杆的摆动期间的早期让使任一个所述前进档齿轮组成为动力传递状态的规定同步装置起作用,在所述摆动期间的中期解除所述规定同步装置的作用;
所述预停止机构包括预停止销和预停止杆,
该预停止销与变速杆的倒档换挡操作连动而与所述倒档杆一起摆动,
该预停止杆被设置在让所述规定同步装置起作用的规定换挡杆上,轴向移动受到限制但能够绕轴转动,当利用变速杆进行了倒档选择操作以后,该预停止杆便与所述控制杆的转动连动而转动到规定的转动位置;
该预停止杆包括在所述规定的转动位置与所述预停止销的前端部扣合的扣合部,该扣合部被设置成:当所述倒档杆在该扣合部与所述预停止销扣合的扣合状态下与所述倒档换挡操作连动而摆动时,所述规定换挡杆经所述预停止销和所述预停止杆朝着让所述规定同步装置起作用的方向移动;
在所述扣合部设置有引导面部,当所述预停止杆借助变速杆的倒档选择操作朝着所述规定的转动位置转动以后,该引导面部朝着相对于所述扣合部的规定扣合位置引导所述预停止销的前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该手动变速器包括返回机构,该返回机构使所述规定换挡杆的轴向位置从让所述规定同步装置起作用的位置返回解除该起作用的位置,
该返回机构包括弹簧,该弹簧沿轴向朝着解除所述规定同步装置的作用的一侧对所述预停止杆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被设置成:只有在处于倒档选择状态时,该弹簧对所述预停止杆的施力才起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手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停止销被设置成:当所述倒档杆朝着与变速杆的倒档换挡操作时相反的方向摆动时,该预停止销能够相对于该倒档杆相对转动。
CN201480003557.9A 2013-01-16 2014-01-14 手动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708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5456 2013-01-16
JP2013005456A JP5874651B2 (ja) 2013-01-16 2013-01-16 手動変速機
PCT/JP2014/000126 WO2014112356A1 (ja) 2013-01-16 2014-01-14 手動変速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0869A true CN104870869A (zh) 2015-08-26
CN104870869B CN104870869B (zh) 2017-05-31

Family

ID=51209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355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70869B (zh) 2013-01-16 2014-01-14 手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09131B2 (zh)
JP (1) JP5874651B2 (zh)
CN (1) CN104870869B (zh)
DE (1) DE112014000456T5 (zh)
WO (1) WO201411235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6974A (zh) * 2018-10-29 2019-02-19 长兴佰菲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v型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齿轮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74651B2 (ja) * 2013-01-16 2016-03-02 マツダ株式会社 手動変速機
JP6372482B2 (ja) * 2015-12-18 2018-08-15 マツダ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変速操作機構
JP6380458B2 (ja) * 2016-05-26 2018-08-29 マツダ株式会社 手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機構
KR20200060910A (ko) * 2018-11-23 2020-06-0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기 자동차의 다단 변속기용 기어 시프팅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8693A (en) * 1978-12-11 1980-10-21 Borg-Warner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shift control apparatus
US4745824A (en) * 1985-01-25 1988-05-24 Nissan Motor Co., Ltd. Manual transmission with mechanism for preventing reverse gear shift noise
JP2001116141A (ja) * 1999-10-18 2001-04-27 Honda Motor Co Ltd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変速装置
CN101418855A (zh) * 2007-10-25 2009-04-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手动变速器的齿轮噪声防止系统
JP2011002078A (ja) * 2009-06-22 2011-01-06 Mazda Motor Corp 手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37750A (en) * 1981-02-20 1982-08-25 Nissan Motor Co Ltd Operator for change gear
JPS61171961A (ja) * 1985-01-25 1986-08-02 Nissan Motor Co Ltd 変速機のギア鳴り防止機構
JPH0451251Y2 (zh) * 1985-02-01 1992-12-02
JPS61171962A (ja) * 1985-01-25 1986-08-02 Nissan Motor Co Ltd 変速機のギア鳴り防止機構
JP3313327B2 (ja) * 1998-07-30 2002-08-12 アイシン・エーアイ株式会社 シンクロメッシュ式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シフト制御装置
JP3715209B2 (ja) * 2001-02-13 2005-11-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DE10137068A1 (de) * 2001-07-28 2003-02-13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Schalteinrichtung für ein mehrstufiges Schaltgetriebe
DE10229320A1 (de) * 2002-06-29 2004-01-15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alteinrichtung
JP4235502B2 (ja) * 2003-07-09 2009-03-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手動変速機のシフトチェンジ装置
JP2005155800A (ja) * 2003-11-26 2005-06-16 Honda Motor Co Ltd リバースシフトのギヤ鳴き防止機構
JP4836664B2 (ja) * 2006-05-23 2011-12-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駆動力伝達装置
JP5348103B2 (ja) * 2010-10-04 2013-11-2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手動変速機のギヤ鳴り防止装置
JP5330470B2 (ja) * 2011-08-31 2013-10-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JP5874651B2 (ja) * 2013-01-16 2016-03-02 マツダ株式会社 手動変速機
US9347549B2 (en) * 2013-03-20 2016-05-2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Gear engagement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8693A (en) * 1978-12-11 1980-10-21 Borg-Warner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shift control apparatus
US4745824A (en) * 1985-01-25 1988-05-24 Nissan Motor Co., Ltd. Manual transmission with mechanism for preventing reverse gear shift noise
JP2001116141A (ja) * 1999-10-18 2001-04-27 Honda Motor Co Ltd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変速装置
CN101418855A (zh) * 2007-10-25 2009-04-2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手动变速器的齿轮噪声防止系统
JP2011002078A (ja) * 2009-06-22 2011-01-06 Mazda Motor Corp 手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6974A (zh) * 2018-10-29 2019-02-19 长兴佰菲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v型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齿轮箱
CN109356974B (zh) * 2018-10-29 2020-05-22 长兴佰菲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v型多缸空气动力发动机的齿轮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74651B2 (ja) 2016-03-02
WO2014112356A1 (ja) 2014-07-24
US20150204419A1 (en) 2015-07-23
JP2014137091A (ja) 2014-07-28
DE112014000456T5 (de) 2015-09-24
US9709131B2 (en) 2017-07-18
CN104870869B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91596B2 (ja)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JP2008304025A (ja) 変速装置
CN104870869A (zh) 手动变速器
JP4333800B2 (ja)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JP4285580B1 (ja)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JP5630578B2 (ja) 車両用手動変速機の操作機構
JP2008045663A (ja) 変速装置
JP2012007659A (ja) 変速操作装置、ダブルクラッチ変速装置
JP2010230111A (ja)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変速機
JP5240091B2 (ja) 手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US10507717B2 (en) Gear operating mechanism in transmission
JP2009185981A (ja) シンクロメッシュ機構及び同期噛合式変速機
JP2008045664A (ja) 変速装置
JP2005155800A (ja) リバースシフトのギヤ鳴き防止機構
KR101645709B1 (ko) 듀얼클러치 변속장치
JP5092993B2 (ja) 手動変速機
JP2021038824A (ja) 手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機構
JP6068866B2 (ja) 変速機
JP2009036217A (ja) 変速機の同期装置
JP2015155735A5 (zh)
JP5880406B2 (ja) 手動変速機の組立方法
JP5987655B2 (ja) 手動変速機
JP6445852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6098927A (ja) 自動車用変速機
JP6549968B2 (ja) 変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