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8093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8093A
CN104718093A CN201380053631.3A CN201380053631A CN104718093A CN 104718093 A CN104718093 A CN 104718093A CN 201380053631 A CN201380053631 A CN 201380053631A CN 104718093 A CN104718093 A CN 104718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uberance
air
tire
inflation tyre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36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18093B (zh
Inventor
儿玉勇司
小石正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18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8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18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80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2Arrangement of grooves or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2Arrangement of grooves or ribs
    • B60C2013/026Arrangement of grooves or ribs provided at the interior side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维持车辆的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并且降低车内噪音。一种充气轮胎(1),其中至少在一个胎侧部(S)在轮胎周向上设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遍及轮胎径向内外地延伸为长形的凸部(9),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例如凸部(9)配置成该凸部(9)间的角度θ在轮胎周向上变化。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更详细地而言涉及改善轮胎周围的气流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充气轮胎:在装配于车辆时位于车辆的宽度方向内侧的胎侧部(轮胎侧面),在轮胎周向上互相设有预定间隔而设置有在轮胎径向上延伸的多个凸部(突部),在装配于车辆时位于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的胎侧部,遍及轮胎周向以及轮胎径向设置有多个凹部。在装配于车辆状态下,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空气向后方均匀地流动,但车辆的宽度方向内侧配置于轮胎房内、并且车桥等其他零件配置于周围,所以气流容易变得紊乱。因此,根据该充气轮胎,通过在位于气流容易紊乱的车辆的宽度方向内侧的胎侧部所设置的凸部得到空气的流通促进效果以及整流效果,降低空气阻力,进一步通过在位于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的胎侧部所设置的凹部使紊流产生在车辆行驶时的轮胎的周围,减小要由行驶时在轮胎的后方产生的低压部向后方拉回的反作用力,谋求燃料经济性的提高。
另外,以往,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示出了构成为由槽部与凸部构成的凹凸部在胎侧部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充气轮胎(缺气保用轮胎)。该专利文献2的凸部,在将其高度设为h、将其间距设为p并将宽度设为w时,满足1.0≤p/h50.0、且1.0≤(p-w)/w≤100.0的关系。该充气轮胎,通过增加轮胎的表面积而促进散热,谋求在缺气保用轮胎特别容易产生劣化的胎侧部的温度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03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8182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充气轮胎那样,通过在胎侧部设置凸部能够谋求燃料经济性的提高,但如果将凸部在轮胎周向以及轮胎径向上均匀地配置,则可以预料到在特定频率下由风声(風切り音)等引起的噪音会增加,车内噪音恐会增加。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将凹凸部沿着轮胎周向间歇地配置,但如果具有凹凸部的部分的凸部的间隔均匀且间歇的间隔均匀,则可以预料到在特定频率下由风声等引起的噪音会增加,车内噪音恐会增加。
该发明是鉴于上述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维持车辆的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并且降低车内噪音的充气轮胎。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成目的,第1发明的充气轮胎,是至少在一个胎侧部在轮胎周向上设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遍及轮胎径向内外地延伸成长型的凸部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
根据该充气轮胎,通过在胎侧部包含轮胎最大宽度位置而设置的凸部,得到作为使车辆的空气阻力升高的主要原因的轮胎最大宽度位置处的空气的流通促进效果以及整流效果,由此能够维持装配有该充气轮胎的车辆的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提高车辆的燃料经济性。而且,根据该充气轮胎,凸部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由此能够可能因空气碰撞或者越过凸部而产生的噪音分散到较宽的频率,降低车内噪音。
另外,第2发明的充气轮胎,在第1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配置成该凸部间的角度在轮胎周向上变化。
根据该充气轮胎,能够实现凸部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即凸部的轮胎周向的间距不均匀地配置的方式,能够维持车辆的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并且得到降低车内噪音的效果。
另外,第3发明的充气轮胎,在第2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间的角度的变化,其相互的角度比为0.95以下或者1.05以上。
根据该充气轮胎,通过使凸部间的角度在上述范围内变化,能够显著地得到降低车内噪音的效果。
另外,第4发明的充气轮胎,在第1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配置成长度方向的长度在轮胎周向上变化。
根据该充气轮胎,能够实现凸部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的方式,能够维持车辆的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并且得到降低车内噪音的效果。
另外,第5发明的充气轮胎,在第4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长度的变动范围相对于所述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尺寸为10[%]以上且90[%]以下的范围。
根据该充气轮胎,通过使凸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在上述范围内变化,能够显著地得到降低车内噪音的效果。
另外,第6发明的充气轮胎,在第1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配置成从所述胎侧部突出的高度在轮胎周向上变化。
根据该充气轮胎,能够实现凸部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的方式,能够维持车辆的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并且得到降低车内噪音的效果。
另外,第7发明的充气轮胎,在第6发明中,其特征在于:高度变化而配置的所述凸部,其高度的变动范围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
根据该充气轮胎,通过使凸部的高度在上述范围内变化,能够显著地得到降低车内噪音的效果。
另外,第8发明的充气轮胎,在第1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配置成宽度方向的宽度在轮胎周向上变化。
根据该充气轮胎,能够实现凸部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的方式,能够维持车辆的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并且得到降低车内噪音的效果。
另外,第9发明的充气轮胎,在第8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宽度变化而配置的所述凸部,其宽度的变动范围为0.5[mm]以上且5[mm]以下。
根据该充气轮胎,通过使凸部的宽度在上述范围内变化,能够显著地得到降低车内噪音的效果。
另外,第10发明的充气轮胎,在第1~第9中任一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配置于一个胎侧部,在另一胎侧部配置有多个凹部。
例如,在装配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外侧的胎侧部具备凸部、且在位于车辆内侧的胎侧部具备凹部的情况下,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的气流,在充气轮胎的车辆内侧,因凹部而使在充气轮胎与车辆之间通过的空气紊流化。另外,在充气轮胎的车辆外侧,也因凸部而使在车辆外侧通过的空气紊流化。因此,在充气轮胎的周围产生紊流边界层,在车辆内侧抑制在车辆后方向车辆外侧逸出的空气膨胀,并且在车辆外侧抑制在充气轮胎的车辆外侧通过的空气膨胀。其结果,抑制了通过的空气的扩展,降低了车辆的空气阻力,能够谋求燃料经济性的进一步提高。
另外,第11发明的充气轮胎,在第1~第10中任一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指定了装配于车辆时的车辆内外的朝向,所述凸部被配置在位于车辆内侧的胎侧部。
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的气流,在充气轮胎的车辆内侧,因凸部而被促进并且被整流。因此,抑制了在充气轮胎的车辆内侧通过的气流的紊乱。另一方面,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的气流,在充气轮胎的车辆外侧,因凹部而紊流化,在充气轮胎的周围产生紊流边界层,抑制了其从充气轮胎剥离。因此,抑制了在充气轮胎的车辆外侧通过的空气的膨胀。其结果,抑制了通过的空气的扩展,所以车辆的空气阻力进一步降低,能够谋求燃料经济性的进一步提高。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充气轮胎,能够维持车辆的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并且降低车内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子午剖视图。
图2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外观图。
图3是凸部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凸部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凸部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凸部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凸部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凸部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凸部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其他例子的局部外观图。
图11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其他例子的局部外观图。
图12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其他例子的局部外观图。
图13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其他例子的局部外观图。
图14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其他例子的局部外观图。
图15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其他例子的外观图。
图16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其他例子的外观图。
图17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其他例子的外观图。
图18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其他例子的外观图。
图19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其他例子的外观图。
图20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其他例子的外观图。
图21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其他例子的外观图。
图22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其他例子的局部外观图。
图23是表示一般的充气轮胎附近的气流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充气轮胎附近的气流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性能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置换且容易置换的构成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要素。另外,本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多个变形例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范围内能够任意组合。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子午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轮胎径向指的是与充气轮胎1的旋转轴(未图示)垂直的方向,所谓轮胎径向内侧指的是在轮胎径向上朝向旋转轴的一侧,所谓轮胎径向外侧指的是在轮胎径向上从旋转轴离开的一侧。另外,所谓轮胎周向指的是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轴的环绕方向。另外,所谓轮胎宽度方向指的是与所述旋转轴平行的方向,所谓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指的是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朝向轮胎赤道面(轮胎赤道线)CL的一侧,所谓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指的是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从轮胎赤道面CL离开的一侧。所谓轮胎赤道面CL是与充气轮胎1的旋转轴垂直并且通过充气轮胎1的轮胎宽度的中心的平面。轮胎宽度是位于轮胎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部分彼此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也就是,在轮胎宽度方向离轮胎赤道面CL最远的部分间的距离。所谓轮胎赤道线指的是在轮胎赤道面CL上且沿着充气轮胎1的轮胎周向的线。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轮胎赤道线标注与轮胎赤道面相同的附图标记“CL”。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具有胎面部2、胎面部2两侧的胎肩部3、从各胎肩部3依次连续的胎侧部4以及胎圈部5。另外,该充气轮胎1具备胎体层6、带束层7和带束加强层8。
胎面部2由橡胶材料(胎面橡胶)制成,在充气轮胎1的轮胎径向的最外侧露出,其表面成为充气轮胎1的轮廓。在胎面部2的外周表面、也就是在行驶时与路面接触的踏面,形成有胎面表面21。在胎面表面21设置有多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条)的主槽22即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且与轮胎赤道线CL平行的直线主槽。而且,在胎面表面21,通过该多个主槽22而形成有多个沿着轮胎周向延伸且与轮胎赤道线CL平行的肋状的陆部23。另外,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胎面表面21在各陆部23设置有与主槽22交叉的花纹槽。陆部23由花纹槽在轮胎周向分割为多个。另外,花纹槽形成为在胎面部2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开口。另外,花纹槽也可以是与主槽22连通的方式或者不与主槽22连通的方式的任意方式。
胎肩部3是胎面部2的轮胎宽度方向两外侧的部位。另外,胎侧部4是充气轮胎1中在轮胎宽度方向的最外侧露出的部分。另外,胎圈部5具有胎圈芯51和填充胶条52。胎圈芯51是通过将钢线即胎圈线卷绕成环状而形成的。填充胶条52是配置于通过将胎体层6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在胎圈芯51的位置折返而形成的空间的橡胶材料。
胎体层6,其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在一对胎圈芯51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折返、且在轮胎周向上围绕成环状而构成轮胎的骨架。该胎体层6是用涂敷橡胶被覆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具有沿着轮胎子午线方向同时位于轮胎周向的角度而并列设置的多根的胎体帘线(未图示)而成的。胎体帘线由有机纤维(聚酯、人造丝和尼龙等)构成。该胎体层6设置有至少1层。
带束层7呈至少层叠有2层带束71、72的多层构造,在胎面部2配置于胎体层6的外周即轮胎径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覆盖胎体层6。带束71、72是用涂敷橡胶被覆相对于轮胎周向按预定角度(例如20度~30度)并排设置多根帘线(未图示)而成的。帘线由钢或者有机纤维(聚酯、人造丝和尼龙等)构成。另外,重合的带束71、72配置成彼此的帘线相交叉。
带束加强层8配置于带束层7的外周即轮胎径向外侧,沿轮胎周向覆盖带束层7。带束加强层8是用涂敷橡胶被覆与轮胎周向大致平行(±5度)地沿轮胎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多根帘线(未图示)而成的。帘线由钢或者有机纤维(聚酯、人造丝和尼龙等)构成。图1所示的带束加强层8配置成覆盖带束层7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带束加强层8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在图中未明示,但也可以是如下结构:配置成覆盖整个带束层7;或者,具有例如2层加强层,轮胎径向内侧的加强层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形成得比带束层7大并配置成覆盖整个带束层7,轮胎径向外侧的加强层配置成仅覆盖带束层7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或者,具有例如2层加强层,各加强层配置成仅覆盖带束层7的轮胎宽度方向端部。即,带束加强层8与带束层7的至少轮胎宽度方向端部重叠。另外,带束加强层8设置成沿轮胎周向卷绕有带状(例如宽度10[mm])的条带材料。
[实施方式1]
图2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外观图,图3~图9是凸部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图10~图15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其他例子。
如图1所示那样构成的充气轮胎1,如图2所示,在胎侧部S设置有多个比该胎侧部S的表面向轮胎的外侧突出的凸部9。
在此,所谓胎侧部S,指的是在图1中在从胎面部2的接地端T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且从轮辋核查线L向轮胎径向外侧的范围内均匀地连续的面。另外,所谓接地端T指的是:在将充气轮胎1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正规内压并且施加正规载荷的70%时,在该充气轮胎1的胎面部2的胎面表面21与路面接地的区域中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个最外端,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另外,所谓轮辋核查线L为用于确认轮胎对轮辋的组装是否正常进行的线,通常而言,在胎圈部5的表侧面示为沿着比轮辋凸缘靠轮胎径向外侧且为轮辋凸缘附近的部分在轮胎周向上连续的环状的凸线。
此外,所谓正规轮辋为JSTMA规定的“标准轮辋”、TRA规定的“Design Rim:设计轮辋”、或者ETRTO规定的“Measuring Rim:测量轮辋”。另外,所谓正规内压为JSTMA规定的“最高气压”、TRA规定的“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PRESSURES:各种冷膨胀压力下的轮胎负载极限”所记载的最大值、或者ETRTO规定的“INFLATION PRESSURES:膨胀压力”。另外,所谓正规载荷为JSTMA规定的“最大负载能力”、TRA规定的“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或者ETRTO规定的“LOAD CAPACITY负载能力”。
如图2所示,凸部9在胎侧部S的范围内形成为突条,且在轮胎周向上设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该突条由遍及轮胎径向内外而长条状延伸所形成的橡胶材料(可以是构成胎侧部S的橡胶材料,也可以是与该橡胶材料不同的橡胶材料)构成。
另外,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例如为图3~图9所示那样。图3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图4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图5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此外,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四边形的顶部为三角形、四边形的顶部为锯齿状的各种形状。另外,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以曲线为基础的外形。图6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此外,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例如半椭圆形或半长圆形的各种形状。另外,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组合直线以及曲线而成的外形。图7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使四边形的角成为曲线。图8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使三角形的角成为曲线。此外,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也可以是四边形的顶部为波形的各种形状。另外,如图7~图9所示,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从胎侧部S突出的根源部分为曲线的形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9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长度N以及截面形状(从胎侧部S突起的突出高度H和/或宽度方向的宽度W)均匀。
另外,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该凸部9间的角度θ变化。
如图2所示,所谓凸部9间的角度θ的变化例如为:在轮胎周向上相对于相邻的凸部9间的角度θ而言,其他凸部9间的角度θ是不同的,且该不同角度θ的配置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且不一定。
另外,如图10所示,凸部9间的角度θ的变化也可以例如为: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多个凸部9间的角度相同组θA和与该组θA相邻的多个凸部9间的角度θ不同的相同角度的组θB的配置,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且不一定。
另外,关于凸部9间的角度θ,如图2以及图11所示,在凸部9配置成沿着轮胎径向直线状地延伸的情况下,凸部9的延伸方向本身表现出角度θ。相对于此,在如图11所示凸部9配置成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的情况下、在如图12所示凸部9弯折而配置的情况下、在如图13所示凸部9弯曲而配置的情况下、在如图14所示凸部9蜿蜒而配置的情况下、或者在图中未明示的在凸部9锯齿状配置的情况下,以将凸部9的轮胎径向的两端部相连结的基准线K的中央K0的位置为角度θ的基准。
另外,凸部9也可以形成为在轮胎径向上分割开。在该情况下,如图15所示,例如,分割出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各凸部9A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凸部9间的角度θ均匀,分割出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凸部9B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凸部9间的角度θ变化。另外,在图中未明示,但是也可以:分割出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各凸部9A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凸部9间的角度θ变化,分割出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各凸部9B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凸部9间的角度θ均匀。进一步,在图中未明示,但是分割出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各凸部9A以及轮胎径向外侧的各凸部9B也可以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凸部9间的角度θ变化。另外,分割方式的凸部9,除如图15所示以外,也可以在轮胎径向上分割为3个。另外,分割方式的凸部9也可以形成为在轮胎周向上重叠。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是在至少一方的胎侧部S在轮胎周向上设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遍及轮胎径向内外而长条状延伸的凸部9的充气轮胎1,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
根据该充气轮胎1,通过在胎侧部S所设置的凸部9得到胎侧部S处的空气的流通促进效果以及整流效果,由此,能够维持装配有该充气轮胎1的车辆的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提高车辆的燃料经济性。而且,根据该充气轮胎1,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由此能够使可能因空气碰撞或者越过凸部9而产生的噪音分散到较宽的频率,降低车内噪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凸部9间的角度θ变化。
根据该充气轮胎1,能够实现凸部9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即凸部9的轮胎周向的间距配置得不均匀的方式,能够维持车辆的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并且得到降低车内噪音的效果。此外,也可以将凸部9在轮胎径向上分割开并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凸部9间的角度θ变化,能够实现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的方式,能够维持车辆的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并且得到降低车内噪音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凸部9间的角度θ的变化优选处于彼此角度比为0.95以下或者1.05以上的范围。
根据该充气轮胎1,通过使凸部9间的角度θ在上述范围内变化,能够显著地得到降低车内噪音的效果。
[实施方式2]
图16以及图17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其他例子的外观图。
如图16所示,如图1所示那样构成的充气轮胎1,在胎侧部S设置有多个比该胎侧部S的表面向轮胎的外侧突出的凸部9。
如图16所示,凸部9在胎侧部S的范围内形成为突条,且在轮胎周向上设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该突条由遍及轮胎径向内外而长条状地延伸所形成的橡胶材料(可以是构成胎侧部S的橡胶材料,也可以是与该橡胶材料不同的橡胶材料)构成。
另外,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例如为图3~图9所示那样。图3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图4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图5所示的凸部9设为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此外,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四边形的顶部为三角形、四边形的顶部为锯齿状的各种形状。另外,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以曲线为基础的外形。图6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此外,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例如是半椭圆形或半长圆形的各种形状。另外,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组合直线以及曲线所成的外形。图7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使四边形的角成为曲线。图8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使三角形的角成为曲线。此外,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也可以是四边形的顶部为波形的各种形状。另外,如图7~图9所示,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从胎侧部S突出的根源部分为曲线的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9形成为截面形状在长度方向上均匀(从胎侧部S突起的突出高度H和/或宽度方向的宽度W),且在轮胎周向上等间隔(在轮胎周向上凸部9间的角度θ均匀)地配置。
另外,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长度方向的长度N变化。
如图16所示,所谓凸部9的长度N的变化例如为:在轮胎周向上相对于相邻的凸部9的长度方向的长度N,其他凸部9的长度方向的长度N不同,且该不同长度N的配置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且不一定。
另外,凸部9的长度N的变化,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也可以例如为: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多个凸部9的长度N相同的组和凸部9的长度N与该组不同的相同长度N的组的配置,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且不一定。
另外,关于凸部9的长度N,如图16所示,在凸部9配置成沿着轮胎径向直线状地延伸的情况下,凸部9的延伸方向显现长度N。相对于此,在如图11所示凸部9配置成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的情况下,在如图12所示凸部9配置成弯折的情况下,在如图13所示凸部9配置成弯曲的情况下,在如图14所示凸部9配置成蛇行的情况下,或者在虽然图中未明示但是凸部9配置成锯齿状的情况下,将凸部9向轮胎周向投影后的两端部间的距离设为凸部9的长度N。
另外,凸部9也可以形成为在轮胎径向上分割开。在该情况下,如图17所示,例如,分割出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各凸部9A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长度方向的长度N均匀,分割出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凸部9B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长度方向的长度N变化。另外,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也可以:分割出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各凸部9A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长度方向的长度N变化,分割出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各凸部9B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长度方向的长度N均匀。进一步,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也可以:分割出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各凸部9A以及轮胎径向外侧的各凸部9B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长度方向的长度N变化。另外,分割方式的凸部9,除如图17所示以外,也可以在轮胎径向上分割为3个。另外,分割方式的凸部9,也可以形成为在轮胎周向上重叠。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是在至少一方的胎侧部S在轮胎周向上设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遍及轮胎径向内外而长条状地延伸的凸部9的充气轮胎1,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
根据该充气轮胎1,通过在胎侧部S所设置的凸部9,得到胎侧部S处的空气的流通促进效果以及整流效果,由此能够维持装配有该充气轮胎1的车辆的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提高车辆的燃料经济性。而且,根据该充气轮胎1,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由此能够使可能因空气碰撞或者越过凸部9而产生的噪音分散到较宽的频率,降低车内噪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长度方向的长度N变化。
根据该充气轮胎1,能够实现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的方式,能够维持车辆的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并且得到降低车内噪音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将凸部9在轮胎径向上分割开并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长度方向的长度变化,能够实现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的方式,能够维持车辆的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并且得到降低车内噪音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凸部9的长度N的变动范围相对于胎侧部S的轮胎径向尺寸h(图1参照)为10[%]以上且90[%]以下的范围。
根据该充气轮胎1,通过使凸部9的长度方向的长度N在上述范围内变化,能够显著地得到降低车内噪音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图18以及图19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其他例子的外观图。
如图18所示,如图1所示那样构成的充气轮胎1,在胎侧部S设置有多个比该胎侧部S的表面向轮胎的外侧突出的凸部9。
如图18所示,凸部9在胎侧部S的范围内形成为突条,且在轮胎周向上设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该突条由遍及轮胎径向内外而长条状地延伸所形成的橡胶材料(可以是构成胎侧部S的橡胶材料,也可以是与该橡胶材料不同的橡胶材料)构成。
另外,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例如为图3~图9所示那样。图3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图4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图5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此外,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四边形的顶部为三角形、四边形的顶部为锯齿状的各种形状。另外,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以曲线为基础的外形。图6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此外,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例如半椭圆形或半长圆形的各种形状。另外,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组合直线以及曲线而成的外形。图7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使四边形的角成为曲线。图8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使三角形的角成为曲线。此外,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也可以是四边形的顶部为波形的各种形状。另外,如图7~图9所示,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从胎侧部S突出的根源部分为曲线的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9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长度N以及宽度方向的宽度W均匀,且在轮胎周向上等间隔(在轮胎周向上凸部9间的角度θ均匀)地配置。
另外,凸部9在轮胎周向上配置成不均匀。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凸部9配置成从胎侧部S突出的高度H(参照图3~图9)变化。
所谓凸部9的高度H的变化例如为: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凸部9的高度H分别不同,且高度H不同的凸部9的配置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且不为一定。
另外,凸部9的高度H的变化也可以例如为: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多个凸部9的高度H相同的组和凸部9的高度H与该组不同的相同高度H的组的配置,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且不为一定。
另外,凸部9也可以形成为在轮胎径向上分割开。在该情况下,如图19所示,例如,分割出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各凸部9A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高度H均匀,分割出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凸部9B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高度H变化。另外,也可以:分割出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各凸部9A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高度H变化,分割出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各凸部9B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高度H均匀。进一步,也可以:分割出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各凸部9A以及轮胎径向外侧的各凸部9B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高度H变化。另外,分割方式的凸部9,除如图19所示以外,也可以在轮胎径向上分割为3个。另外,分割方式的凸部9,也可以形成为在轮胎周向上重叠。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是在至少一方的胎侧部S在轮胎周向上设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遍及轮胎径向内外而长条状地延伸的凸部9的充气轮胎1,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
根据该充气轮胎1,通过在胎侧部S所设置的凸部9得到胎侧部S处的空气的流通促进效果以及整流效果,由此能够维持装配有该充气轮胎1的车辆的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提高车辆的燃料经济性。而且,根据该充气轮胎1,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由此能够使可能因空气碰撞或者越过凸部9而产生的噪音分散到较宽的频率,降低车内噪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从胎侧部S突出的高度H变化。
根据该充气轮胎1,能够实现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的方式,能够维持车辆的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并且得到降低车内噪音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将凸部9在轮胎径向上分割开并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高度H变化,能够实现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的方式,能够维持车辆的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并且得到降低车内噪音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高度H变化地配置的凸部9,其高度H的变动范围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
根据该充气轮胎1,通过使凸部9的高度H变化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显著地得到降低车内噪音的效果。另外,为了更显著地得到空气的流通促进效果以及整流效果,凸部9的从胎侧部S突出的高度H优选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的范围。
[实施方式4]
图20以及图21是从轮胎宽度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其他例子的外观图。
如图20所示,如图1所示那样构成的充气轮胎1,在胎侧部S设置有多个比该胎侧部S的表面向轮胎的外侧突出的凸部9。
如图20所示,凸部9在胎侧部S的范围内形成为突条,且在轮胎周向上设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该突条由遍及轮胎径向内外而长条状地延伸所形成的橡胶材料(可以是构成胎侧部S的橡胶材料,也可以是与该橡胶材料不同的橡胶材料)构成。
另外,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形成例如为图3~图9所示那样。图3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四边形。图4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图5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此外,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四边形的顶部为三角形、四边形的顶部为锯齿状的各种形状。另外,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以曲线为基础的外形。图6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此外,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例如半椭圆形或半长圆形的各种形状。另外,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组合直线以及曲线而成的外形。图7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使四边形的角为曲线。图8所示的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使三角形的角为曲线。此外,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也可以是四边形的顶部为波形的各种形状。另外,如图7~图9所示,凸部9的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从胎侧部S突出的根源部分为曲线的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9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长度N以及突出高度H均匀,且在轮胎周向上等间隔(在轮胎周向上凸部9间的角度θ均匀)地配置。
另外,凸部9在轮胎周向上配置成不均匀。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凸部9配置成宽度方向的宽度W(参照图3~图9)变化。
所谓凸部9的宽度W的变化例如为: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凸部9的宽度W分别不同,且宽度W不同的凸部9的配置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且不为一定。
另外,凸部9的宽度W的变化也可以例如为: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多个凸部9的宽度W相同的组和凸部9的宽度W与该组不同的相同宽度W的组的配置,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且不为一定。
另外,凸部9也可以形成为在轮胎径向上分割开。在该情况下,如图21所示,例如,分割出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各凸部9A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宽度W均匀,分割出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凸部9B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宽度W变化。另外,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也可以:分割出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各凸部9A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宽度W变化,分割出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各凸部9B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将宽度W均匀。进一步,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也可以:分割出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各凸部9A以及轮胎径向外侧的各凸部9B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宽度W变化。另外,分割方式的凸部9,除如图21所示以外,也可以在轮胎径向上分割为3个。另外,分割方式的凸部9,也可以形成为在轮胎周向上重叠。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是在至少一方的胎侧部S在轮胎周向上设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遍及轮胎径向内外而长条状地延伸的凸部9的充气轮胎1,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
根据该充气轮胎1,通过在胎侧部S所设置的凸部9得到胎侧部S处的空气的流通促进效果以及整流效果,由此能够维持装配有该充气轮胎1的车辆的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提高车辆的燃料经济性。而且,根据该充气轮胎1,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由此能够使可能因空气碰撞或者越过凸部9而产生的噪音分散到较宽的频率,降低车内噪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宽度方向的宽度W变化。
根据该充气轮胎1,能够实现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的方式,能够维持车辆的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并且得到降低车内噪音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将凸部9在轮胎径向上分割开并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宽度W变化,能够实现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的方式,能够维持车辆的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并且得到降低车内噪音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宽度W变化地配置的凸部9,其宽度W的变动范围为0.5[mm]以上且5[mm]以下。
根据该充气轮胎1,通过使凸部9的宽度W在上述范围内变化,能够显著地得到降低车内噪音的效果。另外,为了更显著地得到空气的流通促进效果以及整流效果,凸部9的宽度W优选为0.5[mm]以上且5[mm]以下的范围。
[实施方式5]
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凸部9配置于一方的胎侧部S,如图22的从车辆外侧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局部外观图所示,优选,在另一胎侧部S配置有多个凹部10。
例如图22所示,凹部10在胎侧部S的范围内,在轮胎径向以及轮胎周向上设有预定间隔而配置。
关于凹部10,向胎侧部S的表面开口的开口形状形成为圆形、椭圆形、长圆形、多边形等。另外,凹部10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半圆形、半椭圆形、半长圆形、研钵形状或者矩形等。另外,在图22中凹部10在轮胎径向以及轮胎周向上交错配置,但也可以在轮胎径向上并排配置,或者在轮胎周向上并排配置。
例如,指定了装配于车辆时的车辆内外的朝向,在位于车辆外侧的胎侧部S具备上述凸部9,在位于车辆内侧的胎侧部S具备上述凹部10。
对于车辆内侧以及车辆外侧的朝向的指定,虽然在图中未明示,但是例如由在胎侧部4所设置的指标来表示。另外,车辆内侧以及车辆外侧的指定,并不限定于装配于车辆的情况。例如,在组装于轮辋的情况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确定相对于车辆的内侧以及外侧的轮辋的朝向。因此,充气轮胎1,在组装于轮辋的情况下,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指定了对于车辆内侧以及车辆外侧的朝向。
在该情况下,如表示一般的充气轮胎附近的气流的图23所示,不具有凸部9和凹部10的充气轮胎101,由于车辆100的行驶而在图中箭头A方向上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产生气流。该气流A,在充气轮胎101的车辆内侧,以在充气轮胎101与车辆100之间通过而向车辆外侧膨胀的方式逸出。另外,在充气轮胎101的车辆外侧,气流以向车辆外侧膨胀的方式通过。这些气流成为车辆阻力。
相对于此,如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附近的气流的图24所示,根据在车辆外侧具备上述的凸部9、在车辆内侧具备上述的凹部10的充气轮胎1,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的气流A,在充气轮胎1的车辆内侧,通过凹部10使在充气轮胎1与车辆100之间通过的空气紊流化。另外,在充气轮胎1的车辆外侧,也通过凸部9使在车辆外侧通过的空气紊流化。因此,在充气轮胎1的周围产生紊流边界层,在车辆内侧抑制在车辆后方向车辆外侧逸出的空气的膨胀,并且在车辆外侧抑制在充气轮胎1的车辆外侧通过的空气的膨胀。其结果,能够抑制通过的空气的扩展,降低车辆的空气阻力以谋求燃料经济性的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优选,指定了装配于车辆时的车辆内外的朝向,在位于车辆内侧的胎侧部S配置有凸部9。
在车辆内侧具备上述凸部9的充气轮胎1中,从车辆100的前侧向后侧的气流A(参照图24),在充气轮胎1的车辆内侧,因凸部9而被促进并且被整流。因此,抑制了在充气轮胎1的车辆内侧通过的气流的紊乱。其结果,能够抑制通过的空气的扩展,降低车辆的空气阻力以谋求燃料经济性的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指定了装配于车辆时的车辆内外的朝向且在位于车辆内侧的胎侧部S配置有凸部9的情况下,优选,在位于车辆外侧的胎侧部S配置有凹部10。
在该情况下,从车辆100的前侧向后侧的气流A(参照图24),在充气轮胎1的车辆内侧,因凸部9而被促进并且被整流。因此,抑制了在充气轮胎1的车辆内侧通过的气流的紊乱。另一方面,从车辆100的前侧向后侧的气流A(参照图24),在充气轮胎1的车辆外侧,因凹部10而紊流化,在充气轮胎1的周围产生紊流边界层,抑制其从充气轮胎1剥离。因此,抑制了在充气轮胎1的车辆外侧通过的空气的膨胀。其结果,因为抑制了通过的空气的扩展,所以车辆100的空气阻力进一步降低,能够谋求燃料经济性的进一步提高。
另外,上述凹部10优选:开口部的直径尺寸满足0.5[mm]以上且10[mm]以下的范围,且深度满足0.3[mm]以上且2[mm]以下的范围。
如果凹部10的开口部的直径尺寸为0.5[mm]以上且深度为0.3[mm]以上,则能够充分得到紊流产生效果。另一方面,如果凹部10的开口部的直径尺寸为10[mm]以下且深度为2[mm]以下,则能够不增大空气阻力地得到紊流产生效果。
但是,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的方式,分别对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凸部9间的角度θ变化的方式、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长度方向的长度N变化的方式、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从胎侧部S突出的高度H变化地的方式、或者凸部9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宽度方向的宽度W变化的方式进行了说明。这些各方式可以分别单独应用,或者也可以组合应用至少2个。
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对条件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充气轮胎,进行了与燃料经济性改善率和噪音等级改善率有关的性能试验(参照图25~图28)。
在燃料经济性改善率的性能试验中,将轮胎大小195/65R15的充气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并填充正规内压,在装配于排气量1500[cc]+电机辅助驱动的小型前轮驱动车。而且,燃料经济性改善率的评价方法中,计测上述试验车辆在全周2[km]的试验道路上以时速100[km/h]行驶50周的情况下的燃料经济性。而且,基于该计测结果,将以往例的充气轮胎设为基准(100)而对燃料经济性改善率进行指数评价。该指数评价表明:数值越大燃料经济性改善率越提高。
在噪音等级改善率的性能试验中,将轮胎大小195/65R15的充气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并填充正规内压,在装配于排气量1500[cc]+电机辅助驱动的小型前轮驱动车。而且,噪音登记改善率的评价方法中,计测上述试验车辆在试验道路上以时速100[km/h]行驶时的500[Hz]以上且2000[Hz]以下的频带的车内噪音并对其进行求和计算。基于该计测结果,将以往例的充气轮胎设为基准(100)而对噪音等级改善率进行指数评价。该指数评价表明:数值越大噪音等级改善率越提高。
在图25~图28中,以往例的充气轮胎,在装配于车辆时的车辆外侧的胎侧部,在轮胎周向上设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遍及轮胎径向内外而长条状地延伸的凸部。具体地说,凸部在胎侧部的中央沿着轮胎径向延伸,轮胎周向的数量为24个、长度为50[mm]、高度为6[mm]、宽度为3[mm]。
另一方面,在图25中,实施例1~实施例10的充气轮胎,配置成凸部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并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凸部间的角度变化。具体地说,凸部在胎侧部的中央沿着轮胎径向延伸,长度为50[mm]、轮胎周向的数量为24个、高度为6[mm]、宽度为3[mm]。而且,实施例3~实施例10的充气轮胎的角度变化的角度比为规定值。另外,实施例7以及实施例10的充气轮胎,在一个胎侧部配置有凸部并在另一胎侧部配置有凹部。实施例8以及实施例10的充气轮胎,在车辆内侧配置有凸部。实施例9的充气轮胎,在车辆两侧配置有凸部。
另外,在图26中,实施例11~实施例19的充气轮胎,配置成凸部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凸部的长度变化。具体地说,凸部在胎侧部的中央沿着轮胎径向延伸,轮胎周向的数量为24个、高度为6[mm]、宽度为3[mm]。而且,实施例13~实施例19的充气轮胎,长度变化相对于胎侧部的范围为规定值。另外,实施例16以及实施例19的充气轮胎,在一个胎侧部配置有凸部而在另一胎侧部配置有凹部。实施例17以及实施例19的充气轮胎,在车辆内侧配置有凸部。实施例18的充气轮胎,在车辆两侧配置有凸部。
另外,在图27中,实施例20~实施例28的充气轮胎,配置成凸部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凸部的高度变化。具体地说,凸部在胎侧部的中央沿着轮胎径向延伸,长度为50[mm]、轮胎周向的数量为24个、宽度为3[mm]。而且,实施例22~实施例28的充气轮胎,高度变化的变动范围为规定值。另外,实施例25以及实施例28的充气轮胎,在一个胎侧部配置有凸部而在另一胎侧部配置有凹部。实施例26以及实施例28的充气轮胎,在车辆内侧配置有凸部。实施例27的充气轮胎,在车辆两侧配置有凸部。
另外,在图28中,实施例29~实施例37的充气轮胎,配置成凸部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凸部的宽度变化。具体地说,凸部在胎侧部的中央沿着轮胎径向延伸,长度为50[mm]、轮胎周向的数量为24个、高度为6[mm]。而且,实施例31~实施例37的充气轮胎,宽度变化的变动范围为规定值。另外,实施例34以及实施例37的充气轮胎,在一个胎侧部配置有凸部而在另一胎侧部配置有凹部。实施例35以及实施例37的充气轮胎,在车辆内侧配置有凸部。实施例36的充气轮胎,在车辆两侧配置有凸部。
而且,如图25~图28的试验结果所示,可知:实施例1~实施例37的充气轮胎维持了空气阻力的降低效果而维持燃料经济性改善率,并且改善了车内噪音。
附图标记说明
1:充气轮胎
9(9A、9B):凸部
10:凹部
h:轮胎径向尺寸
S:胎侧部
N:长度
H:高度
W:宽度
θ:角度

Claims (11)

1.一种充气轮胎,至少在一个胎侧部在轮胎周向上设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遍及轮胎径向内外地延伸为长形的凸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配置成在轮胎周向上不均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配置成该凸部间的角度在轮胎周向上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间的角度的变化,其相互的角度比为0.95以下或者1.05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配置成长度方向的长度在轮胎周向上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长度的变动范围相对于所述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尺寸为10%以上且90%以下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配置成从所述胎侧部突出的高度在轮胎周向上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高度变化而配置的所述凸部,其高度的变动范围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配置成宽度方向的宽度在轮胎周向上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宽度变化而配置的所述凸部,其宽度的变动范围为0.5mm以上且5mm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配置于一个胎侧部,在另一胎侧部配置有多个凹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指定了装配于车辆时的车辆内外的朝向,所述凸部被配置在位于车辆内侧的胎侧部。
CN201380053631.3A 2012-10-16 2013-06-21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47180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29035 2012-10-16
JP2012229035A JP5868303B2 (ja) 2012-10-16 2012-10-16 空気入りタイヤ
PCT/JP2013/067139 WO2014061311A1 (ja) 2012-10-16 2013-06-21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8093A true CN104718093A (zh) 2015-06-17
CN104718093B CN104718093B (zh) 2018-05-22

Family

ID=50487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3631.3A Active CN104718093B (zh) 2012-10-16 2013-06-21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18591B2 (zh)
JP (1) JP5868303B2 (zh)
KR (1) KR101656721B1 (zh)
CN (1) CN104718093B (zh)
DE (1) DE112013005879B4 (zh)
WO (1) WO201406131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4178A (zh) * 2018-06-29 2020-01-07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2313092A (zh) * 2018-07-02 2021-02-02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68303B2 (ja) * 2012-10-16 2016-02-2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TWM463205U (zh) * 2013-03-18 2013-10-11 Shuang Qi Entpr Co Ltd 輪胎結構
JP2015212117A (ja) * 2014-05-02 2015-11-2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34284B2 (ja) * 2014-11-19 2018-12-0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81293B2 (ja) * 2015-02-20 2021-06-0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車両
CN107428209B (zh) * 2015-04-09 2019-06-07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6593438B2 (ja) * 2015-04-09 2019-10-2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6163523A1 (ja) * 2015-04-09 2016-10-1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90642B2 (ja) * 2015-05-14 2020-04-2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12016002172T5 (de) * 2015-05-14 2018-03-01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Luftreifen
JP2017144789A (ja) * 2016-02-15 2017-08-24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730041B2 (ja) * 2016-02-15 2020-07-29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12017003420T5 (de) * 2016-07-06 2019-03-14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Luftreifen
JP6720044B2 (ja) 2016-10-06 2020-07-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US11225112B2 (en) 2017-07-24 2022-01-18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Sidewall treatment for cooling and aerodynamics
KR102127667B1 (ko) * 2018-10-31 2020-06-29 한국타이어앤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림 피팅성이 향상된 타이어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6024A (ja) * 2000-01-24 2001-07-31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09029380A (ja) * 2007-07-30 2009-02-1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279954A (ja) * 2008-05-19 2009-12-03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772430A (zh) * 2007-07-30 2010-07-0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US20100193101A1 (en) * 2007-07-30 2010-08-05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CN101890883A (zh) * 2009-05-18 2010-11-24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1909908A (zh) * 2007-12-28 2010-12-0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2026830A (zh) * 2008-05-20 2011-04-20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JP2011168218A (ja) * 2010-02-19 2011-09-01 Bridgestone Corp 新交通車両用タイヤ
US20120085473A1 (en) * 2009-04-30 2012-04-1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CN102673319A (zh) * 2011-02-10 2012-09-19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和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12928A (en) * 1950-06-28 1952-10-07 Armstrong Rubber Co Tire casing with noiseless tread
US2808867A (en) * 1953-10-26 1957-10-08 Armstrong Rubber Co Noiseless tire tread construction
US2800098A (en) * 1954-02-01 1957-07-23 Jr Edward L Crosby Pneumatic vehicle tire incorporating a low air pressure alarm
US2878852A (en) * 1955-11-15 1959-03-24 Us Rubber Co Pneumatic tire having noiseless tread
US3023798A (en) * 1958-08-01 1962-03-06 Gates Rubber Co Noiseless tread portion for tire casing
US3245452A (en) * 1962-07-11 1966-04-12 Goodyear Tire & Rubber Quiet and soft ride pneumatic tire
US3421566A (en) * 1966-08-08 1969-01-14 Goodrich Co B F Foldable sidewall pneumatic tire with canted sidewall support ribs
JPS4818272B1 (zh) 1968-07-12 1973-06-05
US3926238A (en) * 1971-08-31 1975-12-16 Gates Rubber Co Modulating noise produced by rotating bodies
US3961657A (en) * 1974-05-03 1976-06-08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High speed radial ply tire
US4155393A (en) * 1977-06-30 1979-05-22 Caterpillar Tractor Co. Pneumatic tire carcass
US4327792A (en) * 1978-02-14 1982-05-04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Spreading noise generated by load supporting elements
US4235270A (en) * 1978-06-30 1980-11-2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with supporting and cushioning walls
JPS5539802A (en) * 1978-08-24 1980-03-21 Bridgestone Corp Skid-resisting air tire for high load and high speed
US4662830A (en) * 1985-09-06 1987-05-05 Magnetic Peripherals Inc. Quiet centrifugal fan
US4936364A (en) * 1986-03-07 1990-06-26 Sumitomo Rubbert Industries, Ltd. Low-noise tire
US4784201A (en) * 1986-05-13 1988-11-15 The Uniroyal Goodrich Tire Company Non-pneumatic tire with vibration reducing features
US5240054A (en) * 1988-05-11 1993-08-31 The Yokohama Rubber Company, Ltd. Pneumatic tire having tread designed for reduced noise
JP3168432B2 (ja) * 1991-12-26 2001-05-2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5303758A (en) * 1992-06-15 1994-04-19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sidewall design patterns
US5421387A (en) * 1992-07-10 1995-06-06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Asymmetrical tire tread
JP3901743B2 (ja) * 1993-12-22 2007-04-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840017A (ja) * 1994-06-21 1996-02-13 Michelin Rech & Technique Sa タイヤ、トレッドバンドのピッチ変化方法、及び金型セグメント
DE4435160A1 (de) * 1994-09-30 1996-04-04 Continental Ag Einrichtung zur Ermittlung der Umfangskraft eines Fahrzeugrades
US5645660A (en) * 1995-06-28 1997-07-08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Design patterns for a tire sidewall
EP0760298B1 (en) * 1995-08-24 2001-10-24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Heavy duty tire with improved tire noise
JPH09180211A (ja) * 1995-12-27 1997-07-11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光ヘッドアクチュエータ
US5865921A (en) * 1996-02-26 1999-02-02 Bridgestone/Firestone, Inc. Tire noise treatment
CA2180770A1 (en) * 1996-03-11 1997-09-12 Bill Joe Ratliff, Jr. Tire sidewall mosaic design patterns
US5681145A (en) * 1996-10-30 1997-10-28 Itt Automotive Electrical Systems, Inc. Low-noise, high-efficiency fan assembly combining unequal blade spacing angles and unequal blade setting angles
US6112167A (en) * 1998-01-08 2000-08-29 Bridgestone/Firestone Inc. Tire tread noise treatment
US6651712B1 (en) * 1999-06-10 2003-11-2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Variable pitched tread for ATV tire
US6955782B1 (en) * 1999-11-24 2005-10-18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Method of molding a tire and mold therefor
JP3566939B2 (ja) * 2001-03-28 2004-09-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単位模様配列方法
US20020174928A1 (en) * 2001-05-25 2002-11-28 Ratliff Billy Joe Tire sidewall
US6601624B2 (en) * 2001-07-11 2003-08-0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read groove noise diffusers
US7497240B2 (en) * 2001-12-19 2009-03-03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including projections having sides of unequal length and an undercut extending beneath the apex
JP4318639B2 (ja) * 2002-06-05 2009-08-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とリムとの組立体、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制音体
JP4017457B2 (ja) * 2002-07-04 2007-12-0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281875B2 (ja) * 2003-08-04 2009-06-1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低騒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39047B2 (ja) * 2003-08-22 2009-10-0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及び騒音低減装置
JP3787343B2 (ja) * 2003-11-07 2006-06-2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とリムとの組立体
JP4679073B2 (ja) * 2004-05-18 2011-04-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凹凸図形の検査方法、および、タイヤ凹凸図形検査装置
US7341082B2 (en) * 2004-12-28 2008-03-11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Shoulder ribs for pneumatic tires
JP4689281B2 (ja) * 2005-01-19 2011-05-25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7409975B2 (en) * 2005-05-13 2008-08-12 Bridgestone Firestone North American Tire, Llc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light reflective properties of tire sidewalls
JP4716799B2 (ja) * 2005-06-10 2011-07-06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ES2389586T3 (es) * 2005-09-13 2012-10-29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Neumático
US7300244B2 (en) * 2005-09-30 2007-11-27 Intel Corporation Cooling fan noise reduction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07136091A1 (ja) * 2006-05-24 2007-11-29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080110539A1 (en) * 2006-11-10 2008-05-15 Samual Patrick Landers Reduced noise pneumatic tire
JP5007173B2 (ja) * 2007-07-30 2012-08-2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183995B2 (ja) * 2007-07-30 2013-04-1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748810B2 (ja) * 2007-09-05 2011-08-17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8397777B2 (en) * 2007-11-14 2013-03-19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Run-flat tire
EP2233322B1 (en) * 2007-12-28 2012-08-0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JP5030769B2 (ja) * 2007-12-28 2012-09-1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254126B2 (ja) * 2008-05-16 2013-08-0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0047074A (ja) * 2008-08-20 2010-03-04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低騒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0089607A (ja) * 2008-10-07 2010-04-22 Bridgestone Corp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4687811B2 (ja) * 2009-04-10 2011-05-2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251709B2 (ja) * 2009-04-30 2013-07-3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45092B2 (ja) * 2009-12-11 2014-03-1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1129444A1 (ja) * 2010-04-15 2011-10-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10016469A1 (de) * 2010-04-16 2011-10-20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für Nutzfahrzeuge
EP2602101B1 (en) * 2010-08-06 2018-04-1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production method and tire
US8381786B2 (en) * 2010-11-17 2013-02-26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JP5494518B2 (ja) * 2011-02-07 2014-05-1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02994B2 (ja) * 2011-06-15 2014-01-2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947225B1 (ja) * 2011-06-28 2012-06-0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582121B2 (ja) * 2011-09-28 2014-09-0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
JP5482759B2 (ja) * 2011-09-28 2014-05-0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87222B2 (ja) * 2012-01-27 2015-03-1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5775007B2 (ja) * 2012-01-27 2015-09-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5576908B2 (ja) * 2012-08-06 2014-08-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5588482B2 (ja) * 2012-08-10 2014-09-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09611B2 (ja) * 2012-08-20 2015-11-1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5868303B2 (ja) * 2012-10-16 2016-02-2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56942B2 (ja) * 2013-02-22 2016-07-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FR3007694B1 (fr) * 2013-06-28 2016-10-28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a carcasse radiale ou croisee
JP2015034004A (ja) * 2013-08-08 2015-02-19 クムホ タイヤ カンパニー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冷却ピンのピッチ決定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13229B2 (ja) * 2013-08-09 2016-04-2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0207548B2 (en) * 2014-04-13 2019-02-19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Sidewall cooling fins
FR3022830B1 (fr) * 2014-06-30 2017-05-19 Michelin & Cie Element de moule pour pneumatique comportant une texture a fort contraste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6024A (ja) * 2000-01-24 2001-07-31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09029380A (ja) * 2007-07-30 2009-02-1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772430A (zh) * 2007-07-30 2010-07-0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US20100193101A1 (en) * 2007-07-30 2010-08-05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CN101909908A (zh) * 2007-12-28 2010-12-0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JP2009279954A (ja) * 2008-05-19 2009-12-03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026830A (zh) * 2008-05-20 2011-04-20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US20120085473A1 (en) * 2009-04-30 2012-04-12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CN101890883A (zh) * 2009-05-18 2010-11-24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1168218A (ja) * 2010-02-19 2011-09-01 Bridgestone Corp 新交通車両用タイヤ
CN102673319A (zh) * 2011-02-10 2012-09-19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和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4178A (zh) * 2018-06-29 2020-01-07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2313092A (zh) * 2018-07-02 2021-02-02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66347A1 (en) 2015-09-24
DE112013005879B4 (de) 2019-03-21
JP2014080099A (ja) 2014-05-08
KR20150046146A (ko) 2015-04-29
WO2014061311A1 (ja) 2014-04-24
CN104718093B (zh) 2018-05-22
KR101656721B1 (ko) 2016-09-22
DE112013005879T5 (de) 2015-08-27
US10518591B2 (en) 2019-12-31
JP5868303B2 (ja) 2016-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18093A (zh) 充气轮胎
CN104364093B (zh) 充气轮胎
CN104364092A (zh) 充气轮胎
JP561785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029530B (zh) 充气轮胎
JP201521211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029532A (zh) 充气轮胎组
CN103029529A (zh) 充气轮胎
CN107531105B (zh) 充气轮胎
WO2018008726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663154B2 (en) Resistance reduction structure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N104428147A (zh) 充气轮胎
JP589168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531108A (zh) 充气轮胎
CN109328146B (zh) 充气轮胎
CN107428209B (zh) 充气轮胎
CN107428210B (zh) 充气轮胎
CN107531107B (zh) 充气轮胎
CN107405967B (zh) 充气轮胎
CN111918778B (zh) 充气轮胎
JP2015212116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