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44347B -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44347B
CN104044347B CN201410089099.7A CN201410089099A CN104044347B CN 104044347 B CN104044347 B CN 104044347B CN 201410089099 A CN201410089099 A CN 201410089099A CN 104044347 B CN104044347 B CN 1040443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ink
liquid
jet head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90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44347A (zh
Inventor
堂前美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I Prin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I Prin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I Printek Inc filed Critical SII Prin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044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4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44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43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19Manif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0Finger type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2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with ink circulating through the whole print head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提供一种能够获得充分的压力缓冲效果并且通用性高的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头具备:喷嘴板(51),具有多个喷嘴孔(81)沿Y方向排列设置的喷嘴列(83);促动器板(52),层叠于喷嘴板(51),并且具有沿Y方向隔开间隔而排列设置多个与喷嘴孔(81)连通的第一通道(61)的通道组(63);入口墨室(110)及出口墨室(111),在第一通道(61)的延伸方向两端部与多个第一通道(61)分别连通,其特征在于,在入口墨室(110)及出口墨室(111)的内表面的一部分,配置有能够伴随入口墨室(110)及出口墨室(111)内的压力变动而挠曲变形的膜部件(101)。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向记录纸(被记录介质)喷出液滴状的墨而在记录纸上记录图像或文字的装置,存在具备喷墨头(液体喷射头)的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
一般,喷墨头具备:喷嘴板,具有由多个喷嘴孔构成的喷嘴列;促动器板,具有与喷嘴孔连通的多个通道;以及盖板,具有与各通道分别连通的共通墨室。根据该构成,使通道内收缩而使通道内的压力上升,由此使通道内的墨从喷嘴孔喷出,从而使墨相对于记录纸而附着。
然而,在上述的喷墨头中存在如下问题:例如墨喷出时等产生的通道内的压力变动成为压力波而向共通墨室或经由共通墨室而向其他的通道等传播,对喷出性能(印字稳定性)造成影响。具体而言,驱动1个以上的通道时产生的压力波向共通墨室传播,作为在其他的通道内因喷出而产生的压力波的共振频率以外的频率分量,产生对喷出的影响,存在速度下降或上升等的影响。与此同时,墨滴的量也下降或上升,因此造成对记录纸的画质的影响。并且,上述的压力变动随着每单位时间的喷出量变多或液滴尺寸变大而变大。
因此,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构成:在通道的延伸方向一端部配置有喷嘴孔并且从在延伸方向另一端部配置的共通墨室向通道内供给墨的所谓边缘射式的头端中,为了缓冲共通墨室内的压力变动而在共通墨室形成厚度薄的压力变动缓冲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46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在上述的喷墨头中的使通道的延伸方向中间部连通喷嘴孔的所谓侧射式的喷墨头中,在通道的延伸方向两端部与共通墨室分别连通。
在该情况下,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仅在通道的另一端部配置有压力变动缓冲部分,因此在采用上述的侧射式的喷墨头时,难以有效地抑制在通道内产生的压力变动。
另外,在上述的侧射式的喷墨头中的例如循环式的喷墨头中,将一侧的共通墨室设定为入口侧的共通墨室,将另一侧的共通墨室设定为出口侧的共通墨室,使墨在墨罐与喷墨头之间循环。而且,在循环式的喷墨头中,将两个共通墨室中的哪个墨室设定在入口侧(或出口侧)是根据打印机的墨系统的规格来决定的,因此最好在任一情况下都能对应。
本发明是考虑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因此其目的为提供能够获得充分的压力缓冲效果并且通用性高的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供以下的手段。
(1)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的特征在于,具备:喷射孔板,具有喷射液体的多个喷射孔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的喷射孔列;促动器板,层叠于所述喷射孔板,并且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隔开间隔而排列设置多个与所述喷射孔连通的通道的通道组;第一共通液体室及第二共通液体室,在所述通道的延伸方向两端部与所述多个通道分别连通,在所述液体喷射头中,在所述第一共通液体室及所述第二共通液体室的内表面的一部分,配置有能够伴随所述第一共通液体室内及所述第二共通液体室内的压力变动而挠曲变形的压力缓冲部。
根据该构成,响应于液体喷射头内的压力变动,构成各共通液体室的内表面的压力缓冲部挠曲变形,由此,能够缓冲压力变动。例如,因通道的容积的减少而从喷射孔喷射液体时,通道内的压力瞬间地减少。于是,通道内的压力变动成为压力波而向各共通液体室内传播,压力缓冲部挠曲变形。即,压力缓冲部分别以使共通液体室内的容积缩小的方式挠曲变形。由此,能够在共通液体室内缓冲在通道内产生的压力变动,能够提供液体喷射性能(印字稳定性)优异的液体喷射头。
在该情况下,在各共通液体室分别配置有压力缓冲部,因此能够有效地缓冲液体喷射头内的压力变动。
而且,在各共通液体室中的任何液体室都配置压力缓冲部,由此例如在采用上述的循环式的液体喷射头的情况下,各共通液体室的任一共通液体室都可设定为入口侧的共通液体室(或出口侧的共通液体室)。因此,不会因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系统的规格而限制液体的循环方向,因此能够使液体系统构成具有自由度。
尤其,在采用循环式的液体喷射头的情况下,各共通液体室中的向通道的入口侧的共通液体室相对于通道内的压力为正压,伴随于此,压力缓冲部处于相对于共通液体室鼓出的状态。因此,在入口侧的共通液体室侧设置压力缓冲部,由此能够确保伴随压力变动的压力缓冲部的挠曲量,能够实现缓冲作用的提高。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构成,在任何共通液体室都设置了压力缓冲部,由此与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系统的规格无关地在入口侧的共通液体室一定设置有压力缓冲部。因此,能够可靠地获得基于压力缓冲部的高的压力缓冲效果。
(2)在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中,可以的是,所述压力缓冲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共通液体室及所述第二共通液体室的内表面中与所述通道相对的部分。
根据该构成,在各共通液体室的内表面中与各通道相对的部分配置有压力缓冲部,因此从通道传播的压力波容易向压力缓冲部传播,能够更有效地缓冲压力变动。
(3)在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中,可以的是,在所述喷射孔板及所述促动器板分别每多列地形成所述喷射孔列及所述通道组,所述第一共通液体室分别连通至一个所述通道组中的所述通道的延伸方向一端部和与所述一个通道组邻接的另一所述通道组中的所述通道的延伸方向另一端部。
根据该构成,在喷射孔板及促动器板每多列地形成喷射孔列及通道组,因此能够使印刷时的点的间距变窄,能够提高印刷的析像度。
并且,第一共通液体室与一个通道组中的通道的延伸方向一端部和与一个通道组邻接的另一通道组中的通道的延伸方向另一端部分别连通,因此在邻接的通道组之间第一共通液体室变得共通。在该情况下,通过如上述那样在第一共通液体室的内表面中与通道相对的部分配置压力缓冲部,从而容易确保压力缓冲部的面积,能够确保压力缓冲部的挠曲量,能够进一步提高压力缓冲效果。
(4)在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中,可以的是,在所述压力缓冲部的外表面侧构成有允许所述压力缓冲部的挠曲变形的摇动空间,所述摇动空间通过大气开放孔而与外部连通。
根据该构成,摇动空间通过大气开放孔而与外部连通,因此能够抑制由温度等引起的摇动空间内的压力变动,使基于压力缓冲部的压力缓冲效果始终保持一定。
(5)在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中,可以的是,所述第一共通液体室及所述第二共通液体室由与所述多个通道分别连通的第一缝隙及第二缝隙和闭塞所述第一缝隙及所述第二缝隙的所述压力缓冲部构成,所述压力缓冲部是能够挠曲变形的可挠性膜。
根据该构成,利用闭塞第一缝隙及第二缝隙的另外的可挠性膜形成压力缓冲部,由此能够与第一缝隙及第二缝隙的形成材料无关地简单地获得充分的压力缓冲效果。在该情况下,例如也能够通过可挠性膜的材料和厚度等的选择来调整期望的压力缓冲效果。
(6)在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中,可以的是,所述可挠性膜遍及所述第一缝隙及所述第二缝隙地形成。
根据该构成,遍及所述第一缝隙及所述第二缝隙地形成可挠性膜,因此与用单独的可挠性膜分别覆盖各缝隙的构成相比,能够实现元件数量的削减和制造效率的提高。
(7)上述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本发明的液体喷射头;使所述液体喷射头和被记录介质相对地移动的搬运单元;储存所述液体的液体罐;以及使所述液体在所述液体喷射头与所述液体罐之间循环的循环单元。
根据该构成,具备上述本发明的液体喷射头,因此能够提供长期维持稳定的液体喷射性能(印字稳定性)并且通用性高的液体喷射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获得充分的压力缓冲效果并且通用性高的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喷墨打印机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喷墨头及墨循环单元的概略构成图。
图3是喷墨头的立体图。
图4是喷墨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喷墨头的仰视图。
图6是图5的沿A-A线的截面图。
图7是图6的沿B-B线的截面图。
图8是图6的沿C-C线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卸下支承板后的状态的喷墨头的立体图。
图10是流路板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具备本发明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举例说明利用墨(液体)而在记录纸进行记录的喷墨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
[打印机]
图1是打印机1的概略构成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具备:搬运纸等记录纸(被记录介质)P的一对搬运单元2、3;收容墨的墨罐(液体罐)4;向记录纸P喷出液滴状的墨的喷墨头(液体喷射头)5;使墨在墨罐4与喷墨头5之间循环的墨循环单元(循环单元)6;以及使喷墨头5沿与记录纸P的搬运方向(以下为Y方向(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以下为X方向)扫描的扫描单元(搬运单元)7。此外,图中Z方向表示与X方向及Y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
搬运单元2具备:沿X方向延伸设置的格栅辊(grid roller)11;与格栅辊11平行地延伸设置的夹送辊(pinch roller)12;以及使格栅辊11轴向旋转的电动机等驱动机构(未图示)。同样,搬运单元3具备:沿X方向延伸设置的格栅辊13;与格栅辊13平行地延伸设置的夹送辊14;以及使格栅辊13轴向旋转的驱动机构(未图示)。
墨罐4中,例如黄色、品红、青色、黑色这四种颜色的墨的墨罐4Y、4M、4C、4B沿Y方向排列设置。
图2是喷墨头5及墨循环单元6的概略构成图。
如图1、图2所示,墨循环单元6具备:具有向喷墨头5供给墨的墨供给管21及从喷墨头5排出墨的墨排出管22的循环流路23;与墨供给管21连接的加压泵24;以及与墨排出管22连接的吸引泵25。此外,墨供给管21及墨排出管22由能够应对支承喷墨头5的扫描单元7的动作的具有可挠性的柔性软管构成。
加压泵24对墨供给管21内进行加压,经由墨供给管21而向喷墨头5的后述的入口墨室110(参照图7)送出墨。由此,相对于喷墨头5,墨供给管21侧为正压。
吸引泵25对墨排出管22内进行减压,从喷墨头5的后述的出口墨室111(参照图7)吸引墨。由此,相对于喷墨头5,墨排出管22侧为负压。而且,墨通过加压泵24及吸引泵25的驱动而能够在喷墨头5与墨罐4之间经由循环流路23而循环。
如图1所示,扫描单元7具备:沿X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导轨31、32;能够沿一对导轨31、32滑动的滑架33;以及使滑架33沿X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34。驱动机构34具备:在一对导轨31、32之间配置的一对滑轮35、36;卷绕于一对滑轮35、36之间的无端带37;以及使一侧的滑轮35旋转驱动的驱动电动机38。
一对滑轮35、36分别配置在一对导轨31、32的两端部之间。无端带37配置在一对导轨31、32之间,滑架33连结于该无端带37。在滑架33上沿X方向排列搭载有黄色、品红、青色、黑色这四种颜色的墨的喷墨头5Y、5M、5C、5B作为多个喷墨头5。此外,由上述的搬运单元2、3及扫描单元7构成使喷墨头5和记录纸P相对地移动的搬运单元。
<喷墨头>
接着,详细叙述上述的喷墨头5。此外,喷墨头5Y、5M、5C、5B除供给的墨的颜色以外都由相同的构成形成,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概括作为喷墨头5进行说明。
图3是喷墨头5的立体图,图4是分解立体图,图5是仰视图。
如图3~图5所示,各喷墨头5是从后述的通道61、62的延伸方向(X方向)中央喷出墨的所谓侧射式中使墨在与墨罐4之间循环的循环式的喷墨头5。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5是由多个喷嘴孔(喷射孔)81、82构成的喷嘴列(喷射孔列)83、84遍及两列而形成的两列式的喷墨头5。
喷墨头5主要具备喷嘴板(喷射孔板)51、促动器板52、盖板53、流路板54及支承板55。而且,喷墨头5为所述喷嘴板51、促动器板52、盖板53、流路板54及支承板55(参照图3)以该顺序利用粘接剂等沿Z方向层叠的构成。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述的Z方向中,以支承板55侧为上方、以喷嘴板51侧为下方而说明。
<促动器板>
图6是图5的沿A-A线的截面图,图7是图6的沿B-B线的截面图,图8是图6的沿C-C线的截面图。
如图4~图8所示,促动器板52是由PZT(锆钛酸铅)等压电材料形成的板,其极化方向沿厚度方向(Z方向)设定为一方向。在该促动器板52的上表面配置有两列由沿Y方向隔开间隔而排列设置的多个通道(第一通道61及第二通道62)构成的通道组(第一通道组63及第二通道组64)。此外,第一通道组63及第二通道组64以沿Z方向的对称轴(未图示)为中心而线对称。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第一通道组63(第一通道61)进行说明,对于第二通道组64中的与第一通道组63对应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第一通道组63具有沿X方向(延伸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通道61,这些第一通道61沿Y方向隔开间隔而相互平行地排列构成。即,各第一通道61是由侧壁65分别构成的截面呈凹状的槽,该侧壁65由压电体(促动器板52)构成。
各第一通道61从促动器板52的上表面侧通过基于切割刃等的切削而形成为直线状且等间隔。具体而言,各第一通道61具有:圆弧部66,其位于X方向两端部,具有仿照上述的切割刃的外周形状的曲率半径;以及矩形部67,其位于各圆弧部66之间。此外,在促动器板52中,位于矩形部67的部分沿厚度方向(Z方向)贯通。
并且,第一通道组63由各第一通道61中使墨喷出的喷出通道71和不使墨喷出的虚设通道72在Y方向上交替地排列而构成。并且,如图8所示,在促动器板52中与虚设通道72对应的部分形成有与虚设通道72的X方向的外侧端部连通的浅槽部73。
在促动器板52的侧壁65中相对的内侧面分别形成有遍及X方向地延伸的驱动电极74。这些驱动电极74在Z方向上从侧壁65的上表面侧遍及至中央部而形成在侧壁65的一半左右的区域。
具体而言,驱动电极74具有在侧壁65的内侧面中面对喷出通道71的内侧面形成的公共电极74a和在面对虚设通道72的内侧面形成的活性电极74b。
在同一喷出通道71内形成的一对公共电极74a经由公共端子74c(参照图4)而在喷出通道71的X方向的外侧相互电连接。
并且,在同一虚设通道72内相对的活性电极74b彼此相互电隔离,另一方面,经由喷出通道71而相对的活性电极74b彼此经由活性端子74d(参照图4)而电连接。第一通道组63及第二通道组64的各驱动电极74分别经由柔性基板75、76(参照图7、8)而与控制单元单独连接。
第二通道组64相对于第一通道组63而沿X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具体而言,第二通道组64具有以与上述的第一通道61相同的间距沿Y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的多个第二通道62,这些第二通道62的排列方向与第一通道61的排列方向平行地排列。
第二通道62的喷出通道71及虚设通道72相对于第一通道61的喷出通道71及虚设通道72而相互错开地排列。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5中,第一通道61的喷出通道71和第二通道62的喷出通道71配置成交错状。
<喷嘴板>
喷嘴板51形成为厚度50μm左右的由聚酰亚胺等膜材料构成的片状,粘接于促动器板52的下表面。在喷嘴板51配置有两列由沿Y方向隔开间隔而排列设置的多个喷嘴孔(第一喷嘴孔81及第二喷嘴孔82)构成的喷嘴列(第一喷嘴列83及第二喷嘴列84)。
第一喷嘴列83具有沿Z方向贯通喷嘴板51的多个第一喷嘴孔81,这些喷嘴孔81沿Y方向隔开间隔而在一直线上排列构成。这些第一喷嘴孔81与上述的第一通道61的喷出通道71内连通。具体而言,第一喷嘴孔81以在第一通道61的喷出通道71中位于X方向的中央部的方式形成,以与喷出通道71相同的间距形成。
第二喷嘴列84具有沿Z方向贯通喷嘴板51的多个第二喷嘴孔82,与上述的第一喷嘴列83平行地配置。各第二喷嘴孔82与上述的第二通道62的喷出通道71内连通。具体而言,第二喷嘴孔82以在第二通道62的喷出通道71中位于X方向的中央部的方式形成,以与喷出通道71相同的间距形成。因此,各虚设通道72没有与喷嘴孔81、82连通,由喷嘴板51从下方覆盖。此外,各喷嘴孔81、82形成为随着朝向下方而径逐渐缩小的锥状。
<盖板>
如图4、图7、图8所示,盖板53形成为以闭塞各通道组63、64的方式粘接于促动器板52的上表面的板状。盖板53相对于上述的促动器板52而X方向的宽度较窄地形成。在该情况下,如图7、图8所示,在促动器板52中位于盖板53的X方向的外侧的部分,露出了上述的公共端子74c及活性端子74d,在公共端子74c及活性端子74d,连接有上述的柔性基板75、76。
如图4、图7、图8所示,在盖板53,与上述的通道组63、64对应地每多个形成墨供给室(第一墨供给室77a、第二墨供给室78a)及墨排出室(第一墨排出室77b及第二墨排出室78b)。此外,第一墨供给室77a及排出室77b与第二墨供给室78a及排出室78b以沿Z方向的对称轴(未图示)为中心而线对称。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第一墨供给室77a及排出室77b进行说明,对于第二墨供给室78a及排出室78b中的与第一墨供给室77a及排出室77b对应的部位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第一墨供给室77a形成为在盖板53中与各第一通道61的X方向的内侧端部相对的部分沿Y方向延伸设置的凹槽状。在第一墨供给室77a中与喷出通道71对应的位置(在Z方向相对的位置)分别形成有沿Z方向贯通第一墨供给室77a的供给缝隙79a。
第一墨排出室77b形成为在盖板53中与各第一通道61的X方向的外侧端部相对的部分沿Y方向延伸设置的凹槽状。在第一墨排出室77b中与喷出通道71对应的位置(在Z方向相对的位置)分别形成有沿Z方向贯通第一墨排出室77b的排出缝隙79b。
因此,第一墨供给室77a及第一墨排出室77b分别通过供给缝隙79a及排出缝隙79b而与各喷出通道71连通,另一方面,不与虚设通道72连通。即,各虚设通道72由第一墨供给室77a及第一墨排出室77b的底部闭塞。
第二墨供给室78a形成为在与各第二通道62的X方向的内侧端部相对的部分沿Y方向延伸设置的凹槽状,第二墨排出室78b形成为在与各第二通道62的X方向的外侧端部相对的部分沿Y方向延伸设置的凹槽状。
在第二墨供给室78a及排出室78b中与喷出通道71对应的位置(在Z方向相对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供给缝隙79a及排出缝隙79b。即,第二墨供给室78a及排出室78b的供给缝隙79a及排出缝隙79b相对于第一墨供给室77a及排出室77b的供给缝隙79a及排出缝隙79b而相互错开排列。
<流路板>
图9是表示卸下支承板55后的状态的喷墨头5的立体图,图10是流路板54的仰视图。
如图7~图10所示,流路板54形成为以闭塞上述的各墨供给室77a、78a及排出室77b、78b的方式粘接于盖板53的上表面的板状。在流路板54的角部朝向Z方向的上方竖立有墨导入管91(参照图9)及墨导出管92(参照图9)。墨导入管91与上述的墨供给管21(参照图1、2)的下游端连接,从墨罐4供给墨。另一方面,墨导出管92与墨排出管22(参照图1、2)的上游端连接,排出在喷墨头5流通的墨。并且,墨导入管91及墨导出管92分别在流路板54的下表面开口。
在流路板54形成有沿Z方向贯通的大缝隙(第一缝隙)93及宽度比大缝隙93更窄的一对小缝隙(第二缝隙)94。
大缝隙93在X方向中央部沿Y方向延伸,与第一墨供给室77a及第二墨供给室78a分别连通。具体而言,大缝隙93以跨越第一墨供给室77a及第二墨供给室78a之间的方式配置,经由第一墨供给室77a及第二墨供给室78a各自的供给缝隙79a而与各第一通道61及各第二通道62连通。
各小缝隙94在大缝隙93的两侧分别沿Y方向延伸。而且,各小缝隙94中一侧的小缝隙94a与第一墨排出室77b在Z方向相对,经由排出缝隙79b而与各第一通道61(喷出通道71)连通。并且,另一侧的小缝隙94b与第二墨排出室78b在Z方向相对,经由排出缝隙79b而与各第二通道62(喷出通道71)连通。此外,位于大缝隙93及各小缝隙94的上表面侧的开口缘形成为与其他部分相比径扩大的径扩大部95、96。
并且,如图10所示,在流路板54形成有分别使墨导入管91与大缝隙93彼此及墨导出管92与各小缝隙94彼此连通的导入槽97及导出槽98。导入槽97及导出槽98分别在流路板54的下表面开口。具体而言,导入槽97的上游端与墨导入管91连通,下游端与大缝隙93的Y方向的一端部连通。
另一方面,导出槽98的上游端与墨导出管92连通,下游端分成两股而分别与小缝隙94的Y方向的另一端部连通。此外,导入槽97及导出槽98分别在促动器板52中相对于各通道组63、64而与Y方向的外侧区域相对。因此,导入槽97及导出槽98由促动器板52闭塞,不与各通道组63、64直接连通。
(膜部件)
在此,如图7~图10所示,在流路板54的上表面以覆盖上述的各缝隙93、94的方式粘接有膜部件(压力缓冲部)101。膜部件101形成为具有可挠性的片状(可挠性膜),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聚酰胺等树脂材料构成,厚度为例如15μm左右。本实施方式的膜部件101遍及流路板54的上表面整体而配置,用一片膜部件101将各缝隙93、94一起覆盖。
而且,由上述的大缝隙93和膜部件101构成的空间储存从墨罐4供给的墨,并且构成经由各墨供给室77a、78a而与各通道61、62(喷出通道71)分别连通的入口墨室(第一共通液体室)110。在该情况下,膜部件101沿各通道61、62的开口方向(Z方向)与各通道61、62相对。即,膜部件101构成入口墨室110的内表面中与第一通道61及第二通道62的相对面,伴随入口墨室110内的压力变动而挠曲变形。
另一方面,由上述的各小缝隙94和膜部件101构成的空间经由各墨排出室77b、78b而与各通道61、62单独连通,并且构成储存从各通道61、62(喷出通道71)分别排出的墨的一对出口墨室(第二共通液体室)111。在该情况下,膜部件101构成各出口墨室111的内表面中与第一通道61及第二通道62的相对面,伴随出口墨室111内的压力变动而挠曲变形。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5中,在各通道组63、64之间,入口墨室110是共通的,出口墨室111单独设置。因此,入口墨室110中的膜部件101的面积大于出口墨室111中的膜部件101的面积。
<支承板>
如图3所示,支承板55形成为以重叠于流路板54的上表面的方式粘接的板状,在Z方向上与上述的墨导入管91及墨导出管92分别相对的部分形成有供所述墨导入管91及墨导出管92通过的贯通孔112、113。
并且,如图7、图8所示,在支承板55中Z方向上与上述的入口墨室110及出口墨室111相对的部分分别形成有朝向下方开口的凹部114、115。由此,在膜部件101中入口墨室110及出口墨室111的上方形成有由凹部114、115构成的膜摇动区域(摇动空间)116、117。
如图3所示,在支承板55形成有沿Z方向贯通支承板55而与各凹部114、115(膜摇动区域116、117)内分别连通的多个大气开放孔120。各大气开放孔120分别形成于支承板55的Y方向的一端部附近,经由这些大气开放孔120而构成各墨室110、111的膜部件101向外部露出。
[打印机的动作方法]
接着,以下说明利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打印机1而在记录纸P上记录文字或图形等的情况。
此外,作为初始状态,在图1所示的4个墨罐4中分别充分地装入有不同颜色的墨。并且,墨罐4内的墨处于经由墨循环单元6而填充在喷墨头5内(墨室110、111及各通道组63、64内)的状态。
在这样的初始状态下,使打印机1工作时,搬运单元2、3的格栅辊11、13旋转,由此,在这些格栅辊11、13及夹送辊12、14之间将记录纸P朝向搬运方向(Y方向)搬运。并且,与此同时,驱动电动机38使滑轮35、36旋转而移动无端带37。由此,滑架33由导轨31、32引导,同时沿X方向往复移动。
而且,在此期间,由各喷墨头5使4种颜色的墨向记录纸P适当地喷出,由此能够进行文字或图像等的记录。
在此,以下详细地说明各喷墨头5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那样的侧射式中的循环式的喷墨头5中,首先使图2所示的加压泵24及吸引泵25工作,从而使墨在循环流路23内流通。在该情况下,在墨供给管21流通的墨通过图7~图9所示的墨导入管91、入口墨室110及各墨供给室77a、78a,并经由供给缝隙79a而向各通道组63、64的喷出通道71内供给。并且,各喷出通道71内的墨经由排出缝隙79b而向各墨排出室77b、78b内流入,然后经由出口墨室111及墨导出管92而向墨排出管22排出。排出到墨排出管22的墨返回至墨罐4后,重新向墨供给管21供给。由此,使墨在喷墨头5与墨罐4之间循环。
而且,通过滑架33(参照图1)开始往复移动时,控制单元经由柔性基板75、76而对驱动电极74(公共电极74a及活性电极74b)施加驱动电压。具体而言,对驱动电极74中在构成喷出墨的喷出通道71的两个侧壁65形成的驱动电极74施加驱动电压,使所述两个侧壁65以向与喷出通道71邻接的虚设通道72侧突出的方式变形。即,本实施方式的促动器板52的极化方向为一方向,驱动电极74仅形成到侧壁65的侧面的Z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为止,因此通过施加驱动电压而以侧壁65的Z方向中间位置为中心弯曲变形成V字状。由此,喷出通道71如膨出的那样变形。
如此,通过由两个侧壁65的压电厚度滑移效果引起的变形,喷出通道71的容积增大。而且,喷出通道71的容积增大,使得储存于入口墨室110内的墨向喷出通道71内引导。而且,向喷出通道71的内部引导的墨成为压力波而向喷出通道71的内部传播,在该压力波到达喷嘴孔81、82的时刻,使施加于驱动电极74的驱动电压为零。由此,侧壁65的变形恢复成原状,暂时增大的喷出通道71的容积恢复成原来的容积。通过该动作,喷出通道71的内部的压力增加,墨被加压。其结果是,液滴状的墨通过喷嘴孔81、82向外部喷出,从而能够如上述那样在记录纸P上记录文字或图像等。
尤其,本实施方式的喷嘴孔81、82形成为锥状,因此能够将墨以快的速度笔直地直线度良好地喷出。因此,能够以高画质进行记录。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喷墨头5内的压力变动,构成各墨室110、111的膜部件101挠曲变形,从而缓冲压力变动。首先,在本实施方式那样的循环式的喷墨头5中,以在喷嘴孔81、82内部形成弯液面的方式控制加压泵24及吸引泵25的驱动,以使喷嘴孔81、82附近的压力(喷嘴压)始终为负压(例如-1kPa左右)。具体而言,吸引泵25的吸引力设定为比加压泵24的加压力高。
在该情况下,相对于通道组63、64,上游侧(入口墨室110侧)为正压,下游侧(出口墨室111侧)为负压。因此,入口墨室110的膜部件101以使入口墨室110的容积扩大的方式朝向膜摇动区域116侧挠曲变形,出口墨室111侧的膜部件101以使出口墨室111的容积缩小的方式朝向出口墨室111内挠曲变形。
在该状态下,如上述那样通过喷出通道71的容积的减少(复原)而从喷嘴孔81、82喷出墨时,喷出通道71内的压力瞬间性地减少。于是,喷出通道71内的压力变动成为压力波而向各墨室110、111内传播,膜部件101挠曲变形。即,膜部件101分别以使墨室110、111内的容积缩小的方式朝向墨室110、111内挠曲变形。由此,能够缓冲在喷出通道71内产生的压力变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通道61、62分别连通的各墨室110、111配置有膜部件101,因此也能够抑制在任一喷出通道71的压力变动经由墨室110、111向其他喷出通道71传播的所谓串扰。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对墨喷出时引起的压力变动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滑架33的移动时或墨供给排出时等,对于因循环流路23的摇动而在通道61、62内或墨室110、111内产生的压力变动,也能够通过膜部件101发生挠曲变形而缓冲压力变动。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在入口墨室110及出口墨室111的内表面的一部分设有能够伴随各墨室110、111内的压力变动而挠曲变形的膜部件101的构成。
根据该构成,能够在墨室110、111内缓冲例如墨喷出时各通道61、62内产生的压力变动。在该情况下,在各墨室110、111分别设有膜部件101,因此能够有效地缓冲在通道61、62内产生的压力变动,能够提供喷出性能(印字稳定性)高的喷墨头5。
并且,通过在各墨室110、111中的任何墨室110、111都设置膜部件101,在采用例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的循环式的喷墨头5的情况下,各墨室110、111的任一墨室110、111都可设定为入口墨室110(或出口墨室111)。因此,不会因打印机1的墨系统的规格而限制墨的循环方向,因此能够使墨系统构成具有自由度。
尤其,在循环式的喷墨头5中,如上述那样入口墨室110为正压,伴随于此,膜部件101处于鼓出的状态,因此在入口墨室110侧设置膜部件101,由此能够确保伴随压力变动的膜部件101的挠曲量,能够实现缓冲作用的提高。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任何墨室110、111都设置膜部件101,由此与打印机1的墨系统的规格无关地在入口墨室110一定设置有膜部件101。因此,能够可靠地获得基于膜部件101的高的压力缓冲效果。
并且,在各墨室110、111的内表面中与各通道61、62相对的部分设有膜部件101,因此从通道61、62传播的压力波容易向膜部件101传播,能够更有效地缓冲压力变动。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喷嘴列83、84在一片喷嘴板51上形成有两列的两列式的喷墨头5,由此能够使印刷时的点的间距变窄,能够提高印刷的析像度。
尤其,在两列式的喷墨头5中,使各通道组63、64的入口墨室110共通,由此在入口墨室110中,容易确保膜部件101的面积,能够确保膜部件101的挠曲量,能够进一步提高压力缓冲效果。并且,在各墨室110、111的开口缘形成有径扩大部95、96,因而由此能够抑制墨室110、111内的容积增加,并且增加膜部件101的面积,提高压力缓冲效果。
并且,利用闭塞流路板54的大缝隙93及小缝隙94的另外的膜部件101形成压力缓冲部,由此能够与大缝隙93及小缝隙94的形成材料无关地简单地获得充分的压力缓冲效果。在该情况下,例如也能够通过膜部件101的材料或厚度等的选择来调整期望的压力缓冲效果。
并且,上述的膜部件101遍及大缝隙93及小缝隙94地形成,因此与用单独的膜部件101分别覆盖各缝隙93、94的构成相比,能够实现元件数量的削减和制造效率的提高。
并且,膜部件101通过大气开放孔120而向外部露出,因此能够抑制由温度等引起的膜摇动区域116、117内的压力变动,使基于膜部件101的压力缓冲效果始终保持一定。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具备上述的喷墨头5,因此能够提供在长期维持稳定的喷出性能并且通用性高的打印机。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施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举例说明了喷墨打印机1,但并不限定于打印机。例如,也可以是传真机或请求式印刷机等。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喷嘴列83、84分别沿第一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喷嘴列83、84也可以沿第一方向倾斜地延伸。
并且,关于喷嘴孔81、82的形状,也并不限定为圆形。例如,也可以是三角形等多边形形状、椭圆形状或星形形状。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喷嘴列83、84两列排列的两列式的喷墨头5,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具有一列或三列以上的多列的喷嘴列的喷墨头5。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入口墨室110形成为在各通道组63、64之间共通的第一共通液体室,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出口墨室111作为在各通道组63、64之间共通的第一共通液体室。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侧射式中将第一共通液体室设定为入口墨室110且将第二共通液体室设定为出口墨室111且墨在喷墨头5与墨罐4之间循环的循环式,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使第一共通液体室及第二共通液体室分别作为入口墨室发挥作用而从所述两个入口墨室向喷出通道71内供给墨的非循环式。
在该情况下,也在各共通液体室分别配置压力缓冲部,因此能够有效地缓冲喷墨头内的压力变动。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各墨室110、111中与通道61、62的相对面配置膜部件101的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在墨室110、111的内表面的一部分配置膜部件101即可。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采用膜部件101作为具有可挠性的压力缓冲部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采用各种构成。例如,也可以将构成墨室110、111的内表面的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更薄壁地形成等。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墨室110、111形成径扩大部95、96而确保能够挠曲变形的膜部件101的面积的构成,但也可以形成为通过调整膜部件101中的与流路板54的粘接区域来确保能够挠曲变形的膜部件101的面积的构成。
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替换为周知的构成要素,并且,也可以将上述的各变形例适当组合。
标号说明
1…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 2、3…搬运单元 4、4Y、4M、4C、4B…墨罐(液体罐) 5、5Y、5M、5C、5B…喷墨头(液体喷射头) 6…墨循环单元(循环单元) 7…扫描单元(搬运单元) 51…喷嘴板(喷射孔板) 52…促动器板 61…第一通道(通道) 62…第二通道(通道) 63…第一通道组 64…第二通道组 81…第一喷嘴孔(喷射孔) 82…第二喷嘴孔(喷射孔) 83…第一喷嘴列(喷射孔列) 84…第二喷嘴列(喷射孔列) 93…大缝隙(第一缝隙) 94…小缝隙(第二缝隙) 101…膜部件(压力缓冲部) 110…入口墨室(第一共通液体室) 111…出口墨室(第二共有液体室) 116、117…膜摇动区域(摇动空间)120…大气开放孔 P…记录纸(被记录介质)。

Claims (7)

1.一种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具备:
喷射孔板,具有喷射液体的多个喷射孔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的喷射孔列;
促动器板,层叠于所述喷射孔板,并且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隔开间隔而排列设置多个与所述喷射孔连通的通道的通道组;以及
入口液体室及出口液体室,在所述通道的延伸方向两端部与所述多个通道分别连通,
在所述液体喷射头中,
在所述入口液体室及所述出口液体室的内表面的一部分,配置有能够伴随所述入口液体室内及所述出口液体室内的压力变动而挠曲变形的压力缓冲部,
在所述入口液体室及所述出口液体室的开口缘,形成有由所述压力缓冲部覆盖的径扩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缓冲部配置于所述入口液体室及所述出口液体室的内表面中与所述通道相对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喷射孔板及所述促动器板,分别每多列地形成所述喷射孔列及所述通道组,
所述入口液体室分别连通至一个所述通道组中的所述通道的延伸方向一端部和与所述一个通道组邻接的另一所述通道组中的所述通道的延伸方向另一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力缓冲部的外表面侧,构成有允许所述压力缓冲部的挠曲变形的摇动空间,所述摇动空间通过大气开放孔而与外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口液体室及所述出口液体室由与所述多个通道分别连通的第一缝隙及第二缝隙和闭塞所述第一缝隙及所述第二缝隙的所述压力缓冲部构成,
所述压力缓冲部是能够挠曲变形的可挠性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挠性膜遍及所述第一缝隙及所述第二缝隙地形成。
7.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
使所述液体喷射头和被记录介质相对地移动的搬运单元;
储存所述液体的液体罐;以及
使所述液体在所述液体喷射头与所述液体罐之间循环的循环单元。
CN201410089099.7A 2013-03-12 2014-03-12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1040443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9547A JP6029497B2 (ja) 2013-03-12 2013-03-12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3-049547 2013-03-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4347A CN104044347A (zh) 2014-09-17
CN104044347B true CN104044347B (zh) 2017-05-17

Family

ID=50554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9099.7A Active CN104044347B (zh) 2013-03-12 2014-03-12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44567B2 (zh)
JP (1) JP6029497B2 (zh)
CN (1) CN104044347B (zh)
GB (1) GB251346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33385B2 (ja) * 2014-12-24 2019-06-19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記録装置のホース継手、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CN107107617B (zh) * 2015-03-23 2019-11-29 京瓷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JP6915670B2 (ja) * 2015-09-18 2021-08-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6622540B2 (ja) * 2015-09-30 2019-12-18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8075795A (ja) * 2016-11-10 2018-05-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937129B2 (ja) * 2017-02-03 2021-09-22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897195B2 (ja) * 2017-03-21 2021-06-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6926610B2 (ja) * 2017-04-07 2021-08-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可撓膜機構、流路部材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962013B2 (ja) * 2017-06-09 2021-11-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0457042B2 (en) * 2017-09-11 2019-10-2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nkjet head and inkjet device using same
CN107742761A (zh) * 2017-10-10 2018-02-27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热管理系统及供电装置
JP2019084702A (ja) * 2017-11-02 2019-06-06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JP2019089221A (ja) * 2017-11-13 2019-06-13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ヘッドチップ、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CN109968816B (zh) * 2017-12-27 2021-01-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流道结构体、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JP7110067B2 (ja) * 2018-11-09 2022-08-01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ヘッドチップ、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記録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85535A2 (en) * 1998-08-21 2000-03-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head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0366430C (zh) * 2003-12-25 2008-02-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头
CN102092192A (zh) * 2009-10-29 2011-06-15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头的制造方法
CN102848730A (zh) * 2011-06-28 2013-01-02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30836B2 (ja) 1997-01-22 2002-09-30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積層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3386108B2 (ja) * 1997-01-24 2003-03-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
JP3494219B2 (ja) * 1999-11-15 2004-02-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
JP3888420B2 (ja) * 2001-03-08 2007-03-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3801057B2 (ja) * 2002-01-30 2006-07-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圧電トランスデュー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滴噴射装置
JP3972932B2 (ja) 2004-10-18 2007-09-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JP4258668B2 (ja) * 2006-05-08 2009-04-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KR101257840B1 (ko) * 2006-07-19 2013-04-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리스트릭터용 압전 액츄에이터를 구비한 잉크젯 헤드
US8104858B2 (en) * 2007-12-28 2012-01-3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head
JP2010089402A (ja) * 2008-10-09 2010-04-2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707806B2 (ja) * 2010-09-16 2015-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22529B2 (ja) * 2010-09-16 2014-02-19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2012206281A (ja) * 2011-03-29 2012-10-2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85535A2 (en) * 1998-08-21 2000-03-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head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0366430C (zh) * 2003-12-25 2008-02-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头
CN102092192A (zh) * 2009-10-29 2011-06-15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头的制造方法
CN102848730A (zh) * 2011-06-28 2013-01-02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72364A (ja) 2014-09-22
GB201403959D0 (en) 2014-04-23
CN104044347A (zh) 2014-09-17
GB2513466A (en) 2014-10-29
US20140267500A1 (en) 2014-09-18
US8944567B2 (en) 2015-02-03
JP6029497B2 (ja) 2016-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4347B (zh)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549581B (zh) 液滴喷射设备
US8449094B2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unit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8939553B2 (en) Head chip that circulates liqui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while supplying the liquid to liquid jet channels, liquid jet head, and liquid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4877213B2 (ja) 液滴噴射装置
JP6349649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US20170197424A1 (en) Liquid Ejection Device
JP2015171802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4177076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4872894B2 (ja) 液滴噴射装置
US20090185010A1 (en) Inkjet head chip, driving method for inkjet head chip, inkjet head,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6016638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569776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0332671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429675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2017100356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US10081200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support section with a discarding section
JP6341653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製造方法、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11230104B2 (en) Liquid discharging head
JP355424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026437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JP6098532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3116566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9111793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2016055626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