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89740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89740A
CN103889740A CN201280050205.XA CN201280050205A CN103889740A CN 103889740 A CN103889740 A CN 103889740A CN 201280050205 A CN201280050205 A CN 201280050205A CN 103889740 A CN103889740 A CN 103889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r
lamella
tire
carcass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02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89740B (zh
Inventor
足立幸繁
一柳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89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97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897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97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5/00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 B60C5/12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 B60C5/14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with impervious liner or coating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y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38Textile inserts, e.g. cord or canvas layers, for tyres; Treatment of inserts prior to building the ty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38Textile inserts, e.g. cord or canvas layers, for tyres; Treatment of inserts prior to building the tyre
    • B29D30/44Stretching or treating the layers before application on the dr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r the physical arrangement or mixture of the composition
    • B60C1/0008Compositions of the inner l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5/00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 B60C5/12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 B60C5/14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with impervious liner or coating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yre
    • B60C5/142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with impervious liner or coating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yre provided partially, i.e. not covering the whole inner wa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having four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L23/2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having four or more carbon atoms having four to nine carbon atoms
    • C08L23/22Copolymers of isobutene; Butyl rubber ; Homo- or copolymers of other iso-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5/00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 B60C5/12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 B60C5/14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with impervious liner or coating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yre
    • B60C2005/145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with impervious liner or coating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yre made of laminated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5/00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 B60C5/12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 B60C5/14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with impervious liner or coating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yre
    • B60C2005/147Inflatable pneumatic tyres or inner tubes without separate inflatable inserts, e.g. tubeless tyres with transverse section open to the rim with impervious liner or coating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yre characterised by the joint or spl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1835Rubber strips or cushions at the belt e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为了提供一种在不损害保持内压能力的情况下实现重量减小的充气轮胎(34)。一种轮胎(34)具有设置在胎体(42)内侧的衬层(46)。衬层(46)包括:第一内衬(66),该第一内衬(66)沿着胎体(42)的内侧伸延,使得一个胎圈与另一胎圈连接;以及一对第二内衬(68),该对第二内衬(68)沿着第一内衬(66)从端部(62a)近乎径向地向内延伸。第二内衬(68)设置在第一内衬(66)与胎体(42)之间。第一内衬(66)通过交联第一橡胶组成物而形成。第一橡胶组成物的底胶包括丁基橡胶。第二内衬(68)通过第二橡胶组成物的交联而形成。第二橡胶组成物的底胶包括二烯橡胶。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图6是示出了常规充气轮胎2的一部分的截面图。轮胎2包括胎面4、胎侧6、胎体8、带束层10和衬层12。
衬层12位于胎体8的内侧。衬层12接合至胎体8的内周面。衬层12包括第一内衬14和第二内衬16。第一内衬14形成衬层12的内部部分。第二内衬16位于第一内衬14与胎体8之间。
第一内衬14通过交联第一橡胶组成物来获得。第一橡胶组成物的底胶的主要成分大体上是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第一内衬14在空气阻挡属性方面是优异的。第一内衬14用来维持轮胎2的内压。
第二内衬16通过交联第二橡胶组成物来获得。第二橡胶组成物的底胶的主要成分大体上是天然橡胶。第二内衬16用来将第一内衬14接合至胎体8的内周面。此外,第二内衬16防止第一内衬14与包括在胎体8中的帘线直接接触。因而,防止出现帘线变松。
鉴于轮胎2的重量的减小,衬层12的构型已经在多方面进行了检验。在JP2002-178714和JP2008-30575中公开了这种检验的示例。
图7示出了与图6中示出的轮胎2不同的常规轮胎18。轮胎18包括胎面20、胎侧22、胎体24、带束层26和衬层28。轮胎18具有与图6中示出的轮胎2的构型相同的构型,不同之处在于衬层28。
在轮胎18中,衬层28包括:一对第一内衬30,该对第一内衬30布置成沿着轴向方向彼此间隔开;以及第二内衬32,该第二内衬32接合至胎体24的内周面。与图6中示出的轮胎18相似,第一内衬30用来维持轮胎18的内压。第二内衬32用来将第一内衬30接合至胎体24的内周面。
在轮胎18中,在轮胎18的赤道部分处没有设置第一内衬30。轮胎18比图6中示出的轮胎2轻。其中移除了中间部分的第一内衬30有助于轮胎18的重量减小。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02-178714
专利文献2:JP2008-03057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图7中示出的轮胎18中,第一内衬30没有覆盖轮胎18的整个内表面。如上所述,第一内衬30用来维持轮胎18的内压。轮胎18具有下述问题:注入轮胎18内侧的空气通过胎面20的没有设置第一内衬30的部分逐渐地泄露。轮胎18在内压维持性能方面是糟糕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在该充气轮胎中,能够在不劣化内压维持性能的情况下实现重量减小。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充气轮胎包括:胎面,该胎面具有形成胎面表面的外表面;一对胎侧,该对胎侧分别从胎面的端部大致沿径向方向向内延伸;一对胎圈,该对胎圈沿径向方向分别位于胎侧的大致内侧;胎体,该胎体在胎圈中的一个胎圈上和胎圈中的另一个胎圈上并在胎圈中的一个胎圈与胎圈中的另一个胎圈之间延伸,并且沿着胎面和胎侧并在胎面和胎侧的内侧延伸;带束层,该带束层在胎面的径向方向上的内侧层叠在胎体上;以及衬层,该衬层位于胎体的内侧。胎侧的外端部沿轴向方向位于带束层的端部的内侧。衬层包括:第一内衬,该第一内衬在胎圈中的一个胎圈上和胎圈中的另一个胎圈上并在胎圈中的一个胎圈与胎圈中的另一个胎圈之间延伸,并且沿着胎体并在胎体的内侧延伸;以及一对第二内衬,该对第二内衬沿着第一内衬分别从带束层的端部大致沿径向方向向内延伸。第二内衬位于第一内衬与胎体之间。第二内衬的外端部沿轴向方向位于带束层的端部的内侧。第一内衬由交联的第一片层形成,该第一片层由第一橡胶组成物形成。每个第二内衬由交联的第二片层形成,该第二片层由第二橡胶组成物形成。每个第二片层具有与第二内衬的外端部相对应的参照端部。在形成衬层的过程中,每个第二片层附接至第一片层,使得第二片层的参照端部抵靠第一片层的外表面。每个第二片层具有从参照端部延伸以相对于第一片层的外表面倾斜的倾斜表面。每个第二片层的倾斜表面的倾斜角度大于等于10°,但小于等于45°。第一橡胶组成物的底胶包括丁基橡胶。第二橡胶组成物的底胶包括二烯橡胶。
优选地,在充气轮胎中,第二内衬的外端部沿轴向方向位于胎侧的外端部的内侧。
优选地,在充气轮胎中,从每个第二内衬的外端部至每个胎侧的外端部的距离大于等于5mm,但小于等于30mm。
优选地,在充气轮胎中,每个第二片层的厚度大于等于0.3mm,但小于等于1.5mm。
优选地,在充气轮胎中,胎体包括胎体帘布层。在形成胎体时,刺扎胎体帘布层,从而在胎体帘布层中形成孔。
优选地,在充气轮胎中,刺扎胎体帘布层的间隔大于等于20mm但小于等于1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在根据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第一内衬由交联的第一片层形成。第一片层由第一橡胶组成物形成。第一橡胶组成物包括丁基橡胶。第一内衬在空气阻挡属性方面是优异的。在轮胎中,胎体的整个内周面被第一内衬覆盖。轮胎在内压保持性能方面是优异的。
在轮胎中,一对第二内衬中的每个第二内衬由交联的第二片层形成。每个第二片层由第二橡胶组成物形成。第二橡胶组成物包括二烯橡胶。第二内衬位于第一内衬与胎体之间。第二内衬能够将第一内衬接合至胎体的内周面。在轮胎中,在轮胎的赤道部分处没有设置第二内衬。轮胎的衬层能够有助于重量减小。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下述轮胎:在该轮胎中,在不劣化内压维持性能的情况下实现了重量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了图1中的轮胎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3是示出了设置在图1的轮胎中的衬层的形成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图3中的衬层的一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设置在图1的轮胎中的胎体的形成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常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7是示出了与图6中的常规充气轮胎不同的常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适当参照附图基于优选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中示出的充气轮胎34包括胎面36、胎侧38、胎圈40、胎体42、带束层44、衬层46和胎圈包布48。轮胎34为无内胎型的。轮胎34安装在客车上。
在图1中,上下方向是径向方向,左右方向是轴向方向,而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是周向方向。轮胎34具有围绕图1中交替的长短虚线CL大致双侧对称的形状。该交替的长短虚线CL表示轮胎34的赤道面。
胎面36由在耐磨损方面优异的交联橡胶形成。胎面36具有沿径向方向向外突出的形状。胎面36的外表面形成胎面表面50。换言之,胎面36具有胎面表面50。胎面表面50与路面接触。在胎面表面50上形成有花纹沟52。由花纹沟52形成胎面花纹。花纹沟52可以不形成在胎面36上。
胎侧38从胎面36的端部沿径向方向大致向内延伸。胎侧38由交联橡胶形成。胎侧38弯曲。胎侧38吸收来自路面的震动。此外,胎侧38防止对胎体42造成损伤。
胎圈40沿径向方向位于胎侧38的大致内侧。每个胎圈40包括芯54和沿径向方向从芯54向外延伸的三角胶56。芯54具有环形形状。芯54由卷绕的不可伸缩的金属丝形成。通常,钢丝用于芯54。三角胶56沿径向方向向外渐缩。三角胶56由高硬度的交联橡胶形成。
胎体42由胎体帘布层58形成。胎体帘布层58在两侧的胎圈40上和两侧的胎圈40之间延伸。胎体帘布层58沿着胎面36和胎侧38并在胎面36和胎侧38的内侧延伸。胎体帘布层58沿轴向方向围绕每个芯54从内侧反包至外侧。
胎体帘布层58包括彼此对准的大量帘线和顶覆橡胶——未示出。每个帘线相对于赤道面的角度的绝对值大体上为70°至90°。换言之,胎体42具有辐射状结构。帘线大体上由有机纤维形成。优选的有机纤维的示例包括聚酯纤维、尼龙纤维、人造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和芳纶纤维。可以使用具有斜纹结构的胎体42。
带束层44沿径向方向位于胎体42外部。带束层44在胎面36的径向方向上的内侧层叠在胎体42上。带束层44加强胎体42。轮胎34的带束层44包括内层60a和外层60b。如所示,内层60a比外层60b宽。在带束层44中,内层60a的端部62a沿轴向方向位于外层60b的端部62b的外部。在轮胎34中,内层60a的端部62a是带束层44的端部。当外层60b比内层60a宽时,外层60b的端部62b是带束层44的端部。
内层60a和外层60b中的每一者均包括彼此对准的大量帘线和顶覆橡胶——未示出。每个帘线相对于赤道面倾斜。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大于等于10°,但小于等于35°。内层60a的每个帘线倾斜的方向与外层60b的每个帘线倾斜的方向相反。优选地,帘线的材料是钢。有机纤维可以用于帘线。
在图1中,附图标记PS指示胎侧38的外端部。如所示。在轮胎34中,胎侧38的外端部PS沿轴向方向位于带束层44的端部62a的内侧。
在图1中,双头箭头WS指示在轴向方向上从赤道面至胎侧38的外端部PS的距离。该距离WS是在轴向方向上从胎侧38中的一个胎侧38的外端部PS至胎侧38中的另一胎侧38的外端部PS的距离的一半。双头箭头WB指示在轴向方向上从赤道面至带束层44的端部62a的距离。该距离WB是带束层44的在轴向方向上的宽度的一半。
在轮胎34中,距离WS与距离WB的比率大于等于70%,但小于等于90%。该比率的范围与常规轮胎2和常规轮胎18中的每一者的比率范围相同。
衬层46位于胎体42内侧。衬层46接合至胎体42的内周面64a。衬层46在胎圈40中的一个胎圈上和胎圈40中的另一胎圈上并在胎圈40中的一个胎圈与胎圈40中的另一胎圈之间延伸并且沿着胎体42并在胎体42内侧延伸。衬层46覆盖胎体42的整个内周面64a。
图2示出了图1中示出的轮胎34的胎面36的一部分。如所示,衬层46包括第一内衬66和第二内衬68。
第一内衬66形成衬层46的内部部分。第一内衬66在胎圈40中的一个胎圈上和胎圈40中的另一胎圈上并在胎圈40中的一个胎圈与胎圈40中的另一胎圈之间延伸并且沿着胎体42并在胎体42内侧延伸。
在轮胎34中,第一内衬66由交联的第一橡胶组成物形成。换言之,第一内衬66由交联橡胶形成。
在轮胎34中,第一橡胶组成物的底胶包括丁基橡胶。与其他橡胶相比,丁基橡胶具有低的透气系数。包括丁基橡胶的第一内衬66在空气阻挡属性方面是优异的。
丁基橡胶的示例包括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和卤代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卤代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的示例包括氯代丁基橡胶和溴代丁基橡胶。鉴于空气阻挡属性,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优选地作为丁基橡胶。可以组合使用两种或多种类型的丁基橡胶。
在轮胎34中,鉴于加工性,底胶中可以包括除了丁基橡胶之外的另一橡胶。在该情况下,鉴于空气阻挡属性,优选的是,丁基橡胶被包括作为主要组分。具体地,丁基橡胶与整个底胶的比例优选地按重量计算等于或大于60%,并且特别优选地按重量计算等于或大于80%。应当注意,另一橡胶的示例包括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和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
第一橡胶组成物包括加强材料。加强材料通常是炭黑。可以使用比如FEF、GPF、HAF、ISAF、SAF等的炭黑。鉴于第一内衬66的强度,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底胶,炭黑的量优选地等于或大于5重量份,并且特别优选地等于或大于10重量份。鉴于第一内衬66的挠性,炭黑的量优选地等于或小于50重量份,并且特别优选地等于或小于40重量份。硅胶可以与炭黑一起使用,或者替代炭黑使用。可以使用潮湿的硅胶和干燥的硅胶。
第一橡胶组成物能够包括填充物。填充物的示例包括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镁、铝土、粘土、云母和氧化镁。在第一橡胶组成物中可以组合使用两种或更多种填充物。除了填充物之外,第一橡胶组成物还能够包括化学物质,比如软化剂和增粘剂、交联剂——比如硫磺等、硫化促进剂、交联活化剂、抗氧化剂等。考虑到轮胎34的加工性和性能,最优的化学物质以最优的量被搅拌至第一橡胶组成物中。
在轮胎34中,衬层46包括一对第二内衬68。每个第二内衬68位于第一内衬66与胎体42之间。每个第二内衬68沿着第一内衬66从带束层44的端部62a沿径向方向大致向内延伸。每个第二内衬68沿轴向方向位于胎侧38内侧。
在轮胎34中,每个第二内衬68由交联的第二橡胶组成物形成。换言之,每个第二内衬68由交联橡胶形成。
在轮胎34中,第二橡胶组成物的底胶包括二烯橡胶。二烯橡胶能够促进粘合性。包括二烯橡胶的每个第二内衬68在粘合性方面是优异的。如上所述,每个第二内衬68位于第一内衬66与胎体42之间。每个第二内衬68用来将第一内衬66接合至胎体42的内周面64a。
二烯橡胶的示例包括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和丙烯晴丁二烯橡胶。鉴于粘合性,天然橡胶优选地作为二烯橡胶。可以组合使用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二烯橡胶。
在轮胎34中,鉴于加工性,在底胶中可以包括除了二烯橡胶之外的另一橡胶。在该情况下,鉴于粘合性,优选的是,二烯橡胶被包括作为主要组分。具体地,二烯橡胶与整个底胶的比例优选地按重量计算等于或大于60%,并且特别优选地按重量计算等于或大于80%。应当注意,另一橡胶的示例包括乙烯-丙烯橡胶、聚氨酯橡胶和丙烯酸橡胶。
第二橡胶组合物包括加强材料。加强材料通常是炭黑。可以使用比如FEF、GPF、HAF、ISAF、SAF等的炭黑。鉴于每个第二内衬68的强度,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底胶,炭黑的量优选地等于或大于5重量份,并且特别优选地等于或大于10重量份。鉴于每个第二内衬68的挠性,炭黑的量优选地等于或小于50重量份,并且特别优选地等于或小于40重量份。硅胶可以与炭黑一起使用,或者替代炭黑使用。能够使用潮湿的硅胶和干燥的硅胶。
第二橡胶组成物能够包括填充物。填充物的示例包括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镁、铝土、粘土、云母和氧化镁。在第二橡胶组成物中可以组合使用两种或更多种填充物。除了填充物之外,第二橡胶组成物还能够包括化学物质,比如软化剂、增粘剂、交联剂——比如硫磺等、硫化促进剂、交联活化剂、抗氧化剂等。考虑到轮胎34的加工性和性能,最优的化学物质以最优的量被搅拌至第二橡胶组成物中。
在轮胎34中,形成衬层46的一部分的第一内衬66覆盖胎体42的整个内周面64a。第一内衬66的内表面70形成轮胎34的内表面。如上所述,第一内衬66在空气阻挡属性方面是优异的。第一内衬66用来维持轮胎34的内压。轮胎34的衬层46能够防止注入轮胎34内的空气的泄露。轮胎34在内压维持性能方面是优异的。
在轮胎34中,形成衬层46的另一部分的成对的第二内衬68布置成沿轴向方向彼此间隔开。在轮胎34中,胎体42的内周面64a的一部分没有被第二内衬68覆盖。换言之,在轮胎34的赤道部分处没有设置第二内衬68。衬层46能够促进轮胎34的重量减小。包括衬层46的轮胎34是轻质的。如上所述,在轮胎34中,通过覆盖胎体42的整个内周面64a的第一内衬66来抑制注入轮胎34内的空气的泄露。在轮胎34中,能够在不劣化内压维持性能的情况下实现重量减小。
在轮胎34中,每个第二内衬68的在径向方向上位于外侧的端部72(下文中称为外端部)沿轴向方向位于带束层44的端部62a的内侧。换言之,每个第二内衬68的一部分和带束层44的一部分在径向方向上彼此交叠。该交叠能够促进空气阻挡属性。轮胎34在内压维持性能方面是优异的。
在轮胎34中,每个第二内衬68的外端部72优选地沿轴向方向位于胎侧38的外端部PS的内侧。因而,能够防止因第二内衬68的外端部72所造成的阶梯部的形成。轮胎34具备高品质。
在图2中,双头箭头WR指示在轴向方向上从赤道面至第二内衬68的外端部72的距离。距离WR是在轴向方向上从第二内衬68中的一个第二内衬68的外端部72至第二内衬68中的另一个第二内衬68的外端部72的距离的一半。距离WR也是没有设置第二内衬68的部分的轴向方向上的宽度。双头箭头WD表示在轴向方向上从胎侧38的外端部PS至第二内衬68的外端部72的距离。当第二内衬68的外端部72沿轴向方向位于胎侧38的外端部PS的内侧时,距离WD指示为正值。当第二内衬68的外端部72沿轴向方向位于胎侧38的外端部PS的外部时,距离WD指示为负值。
如上所述,在轮胎34中,每个第二内衬68的外端部72沿轴向方向位于带束层44的端部62a的内侧。因此,距离WR相对于距离WB的比率小于100%。因而,在轮胎34中,能够保持优异的内压维持性能。在该方面,该比率优选地等于或小于98%并且更优选地等于或小于90%。此外,从能够防止因第二内衬68的外端部72所造成的阶梯部的形成的角度来看,该比率进一步优选地等于或小于70%并且特别优选地等于或小于67%。鉴于轮胎34的重量减小,该比率优选地等于或大于50%并且更优选地等于或大于58%。
在轮胎34中,距离WD优选地等于或大于5mm。因而,能够有效防止因第二内衬68的外端部72所造成的阶梯部的形成。鉴于轮胎34的重量减小,距离WD优选地等于或小于15mm并且更优选地等于或小于10mm。
轮胎34如下地制造通过使用砑光辊来将。第一橡胶组成物形成为片层。因而,获得了由第一橡胶组成物形成的第一片层。
如图3中所示,第一片层74围绕成型机76的滚筒78卷绕。因而,第一片层74形成为管状形状。胎圈包布48分别卷绕在第一片层74的两侧。
在制造方法中,通过使用砑光辊来将第二橡胶组成物形成为片层。因而,获得了预制片层。在制造方法中,预制片层的中央部分通过使用两个切割刀具——未示出——来切除。因而获得了一对第二片层80。
如图3中所示,在制造方法中,两个第二片层80卷绕在第一片层74上。这些第二片层80层叠在第一片层74上以使这些第二片层80沿轴向方向彼此间隔开。在层叠时,这些第二片层80中的每个第二片层80的在轴向方向上位于内侧的端部82(下文中称为参照端部)沿轴向方向位于与带束层44的端部62a对应的位置(未示出)的内侧。第二片层80的参照端部82对应于轮胎34中的第二内衬68的外端部72。
在制造方向中,胎体帘布层58卷绕在第二片层80的外侧上。此外,组装部件,比如带束层44、胎面36、胎侧38、胎圈40等,以获得生胎(也称作未交联的轮胎)。
在制造方法中,生胎被放入模子——未示出——中。生胎的外表面抵靠模子的空腔表面。生胎的内表面抵靠囊状物或芯。生胎在模子中被加压和加热。生胎中的橡胶组成物因加压和加热而流动。因加热而在橡胶中引起交联反应。在制造方法中,第一片层74交联以形成第一内衬66。第二片层80交联以形成第二内衬68。在制造方法中,以此方式获得轮胎34。
图4以放大的方式示出了围绕图3中的第二片层80的参照端部82的一部分。如所示,第二片层80具有倾斜表面84。倾斜表面84从第二片层80的参照端部82延伸以相对于第一片层74的外表面86倾斜。在制造方法中,在从预制片层切除中央部分时通过调节切割刀具的刀片的角度而形成第二片层80的倾斜表面84。
在制造方法中,在形成衬层46时,第二片层80附接至第一片层74,使得第二片层80的参照端部82抵靠第一片层74的外表面86。如所示,附接至第一片层74的每个第二片层80的倾斜表面84从参照端部82沿轴向方向向外延伸以沿径向方向向外倾斜。在制造方法中,衬层46形成为使得在轴向方向上从第二片层80中的一个第二片层80的倾斜表面84至第二片层80中的另一第二片层80的倾斜表面84的距离沿径向方向从内侧朝外侧增加。
在制造方法中,生胎具有由第一片层74、左和右第二片层80和胎体42围成的空间。在该空间中,存在气体。在制造方法的硫化步骤中,芯或囊状物能够沿径向方向从第一片层74侧向外推动生胎。因而,空间中存在的气体消散在位于衬层46的外侧处的一部分中。
如上所述,在制造方法中,附接至第一片层74的每个第二片层80的倾斜表面84沿轴向方向从参照端部82向外延伸,以沿径向方向向外倾斜。因此,空间具有沿径向方向从内侧朝外侧扩展的形状。因而,在硫化步骤中,当芯或囊状物沿径向方向向外推动生胎时,促进了空间中的气体向位于衬层46的外侧处的部分的转移。在制造方法中,每个第二片层80的倾斜表面84能够促进气体的转移。在制造方法中,抑制了因气体的残留所造成的缺陷外观的出现。在制造方法中,能够稳定地制造高品质的轮胎34。
图4中,角度α表示设置在第二片层80中的倾斜表面84的倾斜角度。倾斜角度α指示为第一片层74的外表面86与倾斜表面84之间的角度。
在制造方法中,倾斜角度α大于等于10°,但小于等于45°。当倾斜角度α设定成等于或大于10°时,倾斜表面84能够容易地形成在每个第二片层80中。在该意义上,倾斜角度α优选地等于或大于25°。当倾斜角度α设定成等于或小于45°时,能够促进气体的上述转移。在制造方法中,能够有效防止因气体的残留所造成的品质的下降。在该意义上,倾斜角度α优选地等于或小于30°。
在图4中,双头箭头TA表示第二片层80的厚度。在制造方法中,厚度TA优选地大于等于0.3mm并且优选地小于等于1.5mm。当厚度TA设定成等于或大于0.3mm时,由第二片层80获得的第二内衬68能够将第一内衬66充分地接合至胎体42。在该意义上,厚度TA更优选地等于或大于0.5mm。当厚度TA设定成等于或小于1.5mm时,防止因第二片层80的厚度所造成的阶梯部的形成。由于减小了由第一片层74、左和右第二片层80和胎体42所围成的空间,因此有效地抑制了气体的残留。在制造方法中,能够制造高品质的轮胎34。在该意义上,厚度TA更优选地等于或小于1.0mm。
在制造方法中,从能够促进气体从空间排出和能够有效防止因气体的残留所造成的品质的下降的角度来看,在形成胎体42时,优选地刺扎形成胎体42的胎体帘布层58,从而在胎体帘布层58中形成孔。
图5示出了正刺扎胎体帘布层58的状态。在刺扎时,使用了穿孔设备(未示出)。穿孔设备包括钻头88。钻头88朝向胎体帘布层58前进。在图5(a)中示出了该状态。在附图中,通过箭头A指示的方向是钻头88的前进方向。因该前进,钻头88刺破胎体帘布层58。在图5(b)中示出了该状态。
在制造方法中,通过从胎体帘布层58收回钻头88而从胎体帘布层58拉出钻头88,这未示出。因该拉出,在胎体帘布层58中形成孔90。在拉出之后,胎体帘布层58沿通过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移动。在移动之后,钻头88前进以在胎体帘布层58中产生另一孔90。在刺扎时,钻头88的该移动重复进行。在制造方法中,胎体帘布层58通过与大量帘线一起被挤出的橡胶组成物形成。通过箭头B所指示的上述方向与胎体帘布层58的挤出方向相一致。因此,刺扎沿着胎体帘布层58的挤出方向进行。
在制造方法中,穿孔设备包括多个钻头88——未示出。这些钻头88沿着胎体帘布层58的宽度方向以相等的间隔对准。该间隔大体上为50mm至200mm。
在制造方法中,从获得了能够促进气体的排出的孔90的角度来看,每个钻头88的外径优选地大于等于1mm并且优选地小于等于4mm。
在图5(b)中,双头箭头d指示进行刺扎的间隔。该间隔d也称为通过刺扎所产生的孔90之间的节距。该间隔d表示为一个孔90的中心与在胎体帘布层58的移动方向上邻近该一个孔90定位的另一个孔9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在制造方法中,进行刺扎的间隔d优选地大于等于20mm并且优选地小于等于100mm。当该间隔d设定成等于或小于100mm时,能够有效防止因气体的残留所造成的品质的下降。在制造方法中,能够稳定地制造高品质的轮胎34。当间隔d设定成等于或大于20mm时,能够防止因刺扎的进行所造成的生产率的下降。
在制造方法中,在形成胎体42时,可以在形成胎体42的胎体帘布层58的外表面92a或内表面92b上层叠多个对准的排泄帘线。这些排泄帘线中的每个排泄帘线通过搓捻大量长丝来形成。在每个排泄帘线中,存在大量微小间隙。该排泄帘线能够吸收气体。该排泄帘线能够有助于防止因气体的残留所造成的缺陷外观的出现。鉴于气体的有效吸收,排泄帘线优选地层叠在胎体帘布层58的内表面92b上。在层叠时,排泄帘线中的一个排泄帘线与排泄帘线中的另一个排泄帘线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大于等于50mm并且更优选地小于等于150mm。
在制造方法中,构成排泄帘线的元件的长丝由有机纤维形成。优选的有机纤维的示例包括聚酯纤维、聚乙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乙烯萘纤维和芳纶纤维。
在本发明中,在轮胎34安装在正常轮辋上且充气至正常内压的状态下测量轮胎34的每个部件的尺寸和角度。在测量期间,没有负荷施加至轮胎34。在本说明书中,正常轮辋意指轮胎34所根据的标准中规定的轮辋。在JATMA标准中的“标准轮辋”、在TRA标准中的“设计轮辋”和在ETRTO标准中的“测量轮辋”都是正常轮辋。在本说明书中,正常内压意指轮胎34所根据的标准中规定的内压。在JATMA标准中的“最高空气压力”、在TRA标准中的“在各种冷充气压下的轮胎负荷极限”中叙述的“最大值”和在ETRTO标准中的“充气压力”都是正常内压。应当注意,在用于客车的轮胎34的情况下,在内压是180kpa的状态下测量尺寸和角度。
示例
下面将通过示例示出本发明的效果,但是本发明不应当基于这些示例的描述以局限的方式来解释。
【示例1】
获得了用于具有图1和图2中示出的基本结构且具有下面的表1中示出的规格的示例1的客车的充气轮胎。该轮胎的尺寸是175/65R14。在轮胎中,在轴向方向上从赤道面至每个胎侧的外端部PS的距离WS相对于带束层的轴向方向上的宽度的一半WB的比率设定为75%。在轴向方向上从赤道面至每个第二内衬的外端部的距离WR相对于宽度WB的比率(WR/WB)设定为67%。在轴向方向上从每个外端部PS至每个第二内衬的外端部的距离WD设定为5mm。在形成衬层时,每个第二片层的倾斜表面的倾斜角度α设定为45°(度数)。每个第二片层的厚度TA设定为0.5mm。排泄帘线层叠在胎体帘布层的内周面上。这在表中指示为“A”。作为排泄帘线,使用了由聚乙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在下文中称为PET纤维)形成的帘线。排泄帘线中的每个排泄帘线以1400dtex/2构造。刺扎胎体帘布层。进行刺扎的间隔d设定为60mm。
【示例2至示例8和比较示例2】
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了示例2至示例8和比较示例2的轮胎,不同之处在于比率(WR/WB)和距离WD如下面的表1和表2中所示。
【示例9和比较示例3】
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了示例9和比较示例3的轮胎,不同之处在于倾斜角度α如下面的表3中所示。
【示例10和示例11】
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了示例10和示例11的轮胎,不同之处在于厚度TA如下面的表3中所示。
【示例12】
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了示例12的轮胎,不同之处在于排泄帘线层叠在胎体帘线层的外周面上,这在表中指示为“B”。
【示例13】
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了示例13的轮胎,不同之处在于没有设置排泄帘线。
【示例14至示例19】
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了示例14至示例19的轮胎,不同之处在于距离d如下面的表4中所示。应当注意,没有刺扎示例14的胎体帘线层。
【示例20至示例23以及比较示例4和比较示例5】
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了示例20至示例23以及比较示例4和比较示例5的轮胎,不同之处在于倾斜角度α如下面的表5中所示,没有进行刺扎,并且没有设置排泄帘线。
【示例24至示例27】
以与示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示例24至示例27的轮胎,不同之处在于厚度TA如下面的表6中所示,没有进行刺扎,并且没有设置排泄帘线。
【比较示例1】
比较示例1是常规轮胎。该轮胎具有图6中所示的结构。在轮胎中,在轴向方向上从赤道面至每个胎侧的外端部的距离相对于带束层的轴向方向上的宽度的一半的比率(指示为比率(WS/WB)设定为75%。第一内衬的橡胶组成物与示例1的橡胶组成物相同。第二内衬的橡胶组成物与示例1的橡胶组成物相同。用于形成第二内衬的片层的厚度(指示为厚度TA)设定为0.5mm。排泄帘线层叠在胎体帘布层的外周面上。这在表中指示为“B”。作为排泄帘线,使用了由PET纤维形成的帘线。排泄帘线中的每个排泄帘线以1400dtex/2构造。胎体帘布层被刺扎。进行刺扎的间隔d设定为60mm。
【次品率的评估】
观察每个制造的轮胎的外观,并且对已经出现缺陷外观比如磨损等的轮胎的数量进行计数。计数值与制造的轮胎的总数的比率指示为下面的表1至表6中的次品率。较低比率的出现指示较好的结果。
【轮胎的重量评估】
测量每个轮胎的重量。测量结果在下面的表1至表6中指示为指数值,对于指数值,比较示例1的结果限定为100。较低的值指示较好的结果。
【空气损耗评估】
在空气注入每个轮胎之后,允许该轮胎站立100小时。获得刚注入后的压力与站立后的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并且基于该压力差评估抗空气泄露性能。在下面的表1和表6中指示了根据比较示例1的轮胎的压力差获得的限定为100的指数。较低的值指示较好的结果。
【表1】
表1  评估结果
比较示例1 示例2 示例3 示例4 示例1
比率(WR/WB)【%】 - 50 58 63 67
距离WD【mm】 - 15 10 7 5
倾斜角α【°】 - 45 45 45 45
厚度TA【mm】 0.5 0.5 0.5 0.5 0.5
排泄帘线 B A A A A
节距d【mm】 60 60 60 60 60
次品率【%】 0 2 1 1 0
轮胎重量 100 98 97 96 96
空气损耗 100 100 100 100 100
【表2】
表2  评估结果
示例5 示例6 示例7 示例8 比较示例2
比率(WR/WB)【%】 70 75 90 98 103
距离WD【mm】 3 0 -8.5 -13 -16
倾斜角α【°】 45 45 45 45 45
厚度TA【mm】 0.5 0.5 0.5 0.5 0.5
排泄帘线 A A A A A
节距d【mm】 60 60 60 60 60
次品率【%】 2 2 3 3 3
轮胎重量 96 96 94 95 95
空气损耗 100 100 101 101 103
【表3】
表3  评估结果
【表4】
表4  评估结果
Figure BDA0000489919210000172
【表5】
表5  评估结果
【表6】
表6  评估结果
示例24 示例25 示例26 示例27
比率(WR/WB)【%】 67 67 67 67
距离WD【mm】 5 5 5 5
倾斜角α【°】 45 45 45 45
厚度TA【mm】 0.3 1.0 1.5 2.0
排泄帘线 - - - -
节距d【mm】 - - - -
次品率【%】 1 2 2 3
轮胎重量 96 96 96 96
空气损耗 100 100 100 100
如表1至表6中所示,示例的轮胎中的评估相比于比较示例的轮胎中的评估高。根据评估结果,本发明的优点是明显的。
工业应用性
以上描述的轮胎的衬层也可以应用于各种轮胎。
附图标记的说明
2,18,34……轮胎
4,20,36……胎面
6,22,38……胎侧
8,24,42……胎体
10,26,44……带束层
12,28,46……衬层
14,30,66……第一内衬
16,32,68……第二内衬
40……胎圈
74……第一片层
80……第二片层
84……倾斜表面
86……外表面

Claims (6)

1.一种充气子午线轮胎,包括:
胎面,所述胎面具有形成胎面表面的外表面;
一对胎侧,所述一对胎侧分别从所述胎面的端部大致沿径向方向向内延伸;
一对胎圈,所述一对胎圈沿所述径向方向分别位于所述胎侧的大致内侧;
胎体,所述胎体在其中一个胎圈上和另一个胎圈上并在所述其中一个胎圈与所述另一个胎圈之间延伸,并且沿着所述胎面和所述胎侧并在所述胎面和所述胎侧的内侧延伸;
带束层,所述带束层在所述胎面的所述径向方向上的内侧处层叠在所述胎体上;以及
衬层,所述衬层位于所述胎体的内侧,其中,
所述胎侧的外端部沿轴向方向位于所述带束层的端部的内侧,
所述衬层包括:第一内衬,所述第一内衬在其中一个胎圈上和另一个胎圈上并在所述其中一个胎圈与所述另一个胎圈之间延伸,并且沿着所述胎体并在所述胎体的内侧延伸;以及一对第二内衬,所述一对第二内衬沿着所述第一内衬分别从所述带束层的所述端部大致沿所述径向方向向内延伸,
所述第二内衬位于所述第一内衬与所述胎体之间,
所述第二内衬的外端部沿所述轴向方向位于所述带束层的所述端部的内侧,
所述第一内衬由交联的第一片层形成,所述第一片层由第一橡胶组成物形成,
每个第二内衬由交联的第二片层形成,所述第二片层由第二橡胶组成物形成,
每个第二片层具有与所述第二内衬的所述外端部相对应的参照端部,
在形成所述衬层时,每个第二片层附接至所述第一片层,使得所述第二片层的所述参照端部抵靠所述第一片层的外表面,
每个第二片层具有从所述参照端部延伸以相对于所述第一片层的所述外表面倾斜的倾斜表面,
每个第二片层的所述倾斜表面的倾斜角度大于等于10°但小于等于45°,
所述第一橡胶组成物的底胶包括丁基橡胶,并且
所述第二橡胶组成物的底胶包括二烯橡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所述第二内衬的所述外端部沿所述轴向方向位于所述胎侧的所述外端部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从每个第二内衬的所述外端部至每个胎侧的所述外端部的距离大于等于5mm但小于等于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每个第二片层的厚度大于等于0.3mm但小于等于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
所述胎体包括胎体帘布层,并且
在形成所述胎体时,所述胎体帘布层被刺扎,从而在所述胎体帘布层中形成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其中,刺扎所述胎体帘布层的间隔大于等于20mm但小于等于100mm。
CN201280050205.XA 2011-10-12 2012-10-02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38897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5051A JP5570487B2 (ja) 2011-10-12 2011-10-12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1-225051 2011-10-12
PCT/JP2012/075442 WO2013054685A1 (ja) 2011-10-12 2012-10-02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9740A true CN103889740A (zh) 2014-06-25
CN103889740B CN103889740B (zh) 2016-08-17

Family

ID=48081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0205.XA Active CN103889740B (zh) 2011-10-12 2012-10-02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796214B2 (zh)
EP (1) EP2749434B1 (zh)
JP (1) JP5570487B2 (zh)
KR (1) KR101575994B1 (zh)
CN (1) CN103889740B (zh)
RU (1) RU2560939C1 (zh)
WO (1) WO2013054685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3495A (zh) * 2014-08-22 2017-04-1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CN108463361A (zh) * 2016-01-13 2018-08-2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8473008A (zh) * 2016-01-13 2018-08-3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12976943A (zh) * 2019-12-13 2021-06-18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3302065A (zh) * 2018-12-24 2021-08-24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轮胎的组件、轮胎及相关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5400B2 (ja) * 2013-12-24 2017-06-1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イのジョイント構造およ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164268B2 (ja) * 2015-09-30 2017-07-1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163516B1 (ko) * 2018-12-07 2020-10-07 넥센타이어 주식회사 이중 이너라이너가 구비된 타이어
KR102291034B1 (ko) * 2019-12-04 2021-08-20 넥센타이어 주식회사 타이어
FR3137329A1 (fr) 2022-06-30 2024-01-05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Pneumatique conducteu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9120A (ja) * 1997-08-12 1999-03-0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274680A (ja) * 2008-05-16 2009-11-26 Bridgestone Corp 重荷重用タイヤ
JP2010036669A (ja) * 2008-08-01 2010-02-18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0173501A (ja) * 2009-01-30 2010-08-1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二輪自動車用タイヤ
JP2011126400A (ja) * 2009-12-17 2011-06-3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75438B2 (ja) * 1991-02-05 1999-11-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288792B2 (ja) * 1993-03-30 2002-06-0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3436409B2 (ja) * 1994-03-31 2003-08-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620928B2 (ja) * 1996-07-04 2005-02-1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568334B2 (ja) * 1996-10-31 2004-09-22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GB9801224D0 (en) * 1998-01-21 1998-03-18 Sumitomo Rubber Ind Improvements to tyres
JP4223616B2 (ja) * 1999-02-05 2009-02-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02178714A (ja) 2000-12-08 2002-06-2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20030093624A (ko) 2002-06-04 2003-12-11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2층 구조의 인너라이너를 갖는 타이어
WO2005007423A1 (ja) * 2003-07-17 2005-01-27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耐久性の改良され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6256557A (ja) * 2005-03-18 2006-09-28 Bridgestone Corp 重荷重用タイヤ
JP4419971B2 (ja) * 2006-02-27 2010-02-2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08030575A (ja) 2006-07-27 2008-02-14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23509B2 (ja) * 2006-12-01 2009-09-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製造方法
KR100810393B1 (ko) * 2006-12-06 2008-03-04 한국타이어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기입 타이어
JP5251320B2 (ja) * 2008-07-11 2013-07-3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FR2950564B1 (fr) * 2009-09-30 2014-11-07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comportant un reservoir d'antioxydant
JP2011178318A (ja) * 2010-03-02 2011-09-15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59120A (ja) * 1997-08-12 1999-03-0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274680A (ja) * 2008-05-16 2009-11-26 Bridgestone Corp 重荷重用タイヤ
JP2010036669A (ja) * 2008-08-01 2010-02-18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0173501A (ja) * 2009-01-30 2010-08-1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二輪自動車用タイヤ
JP2011126400A (ja) * 2009-12-17 2011-06-3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73495A (zh) * 2014-08-22 2017-04-1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CN108463361A (zh) * 2016-01-13 2018-08-2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8473008A (zh) * 2016-01-13 2018-08-3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8463361B (zh) * 2016-01-13 2020-09-0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13302065A (zh) * 2018-12-24 2021-08-24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轮胎的组件、轮胎及相关制造方法
CN113302065B (zh) * 2018-12-24 2023-05-05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轮胎的组件、轮胎及相关制造方法
CN112976943A (zh) * 2019-12-13 2021-06-18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2976943B (zh) * 2019-12-13 2022-10-28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49434A1 (en) 2014-07-02
JP5570487B2 (ja) 2014-08-13
KR20140073578A (ko) 2014-06-16
EP2749434B1 (en) 2017-03-15
JP2013082397A (ja) 2013-05-09
WO2013054685A1 (ja) 2013-04-18
EP2749434A4 (en) 2015-06-17
RU2560939C1 (ru) 2015-08-20
CN103889740B (zh) 2016-08-17
US20140230986A1 (en) 2014-08-21
US9796214B2 (en) 2017-10-24
KR101575994B1 (ko) 2015-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9740A (zh) 充气轮胎
US20220266631A1 (en) Pneumatic Tire
WO2015155992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30298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GB2374326A (en) Lyocell carcass cord for a radial tyre
JP605942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4156283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0981417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carcass ply comprising plurality of partly overlapping strip-shaped ply pieces
JP201610772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786881B1 (en) Run flat tire
JP683511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33548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240042802A1 (en)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Passenger Vehicles
US20240042804A1 (en)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Passenger Vehicles
JP5084255B2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653620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668286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0888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1306735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101377847B1 (ko) 보강구조의 인너라이너를 포함하는 공기입 타이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