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38102B -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38102B
CN103838102B CN201310404461.0A CN201310404461A CN103838102B CN 103838102 B CN103838102 B CN 103838102B CN 201310404461 A CN201310404461 A CN 201310404461A CN 103838102 B CN103838102 B CN 1038381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light shield
shield layer
toner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044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38102A (zh
Inventor
木内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38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8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38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81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influence of heat loss, e.g. due to the contact with the copy material or other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8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py material, e.g. postcards, large copies, multi-layered materials, coloured sheet material
    • G03G15/6591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py material, e.g. postcards, large copies, multi-layered materials, coloured sheet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plastic material, OHP, ceramics, tiles, texti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443Copy medium
    • G03G2215/00493Plastic
    • G03G2215/00502Transparent fil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03G2215/2032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the belt further entrained around additional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s

Abstract

公开了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选择性地使用第一定影能量和第二定影能量来执行定影处理。针对其上具有图像和叠加在图像上的遮光层的透明记录介质使用第一定影能量,该遮光层基本上不透光。针对其上具有图像但其上不具有遮光层的透明记录介质使用第二定影能量。第一定影能量低于第二定影能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一些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者具有这些设备的功能的图像形成设备采用了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技术。
根据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技术,执行以下处理。通过用激光束照射光导鼓的表面来在光导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将调色剂从显影装置供给到静电潜像上以形成调色剂图像。将光导鼓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然后,通过定影装置将所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
关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技术,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第2006-220694号和第2009-134060号公开了一种用于在透明膜上形成图像的技术。此外,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第2003-98717号公开了一种将透明粘附片材粘附于在作为高射投影仪(OHP)的打印材料的透明基板上所形成的透明调色剂图像的结构。另外,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第2010-107540号公开了一种用于在图像支持体的图像形成表面上形成透明保护层的技术。此外,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第2008-97041号公开了一种用于获得(具有低光泽度)的低光泽图像的图像形成技术。另外,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第6-51669号公开了一种能够在复印模式与褪色模式之间切换复印机模式的复印机。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改进遮光层的遮光特性的技术,该遮光层基本上不透光并且被形成为叠加在透明记录介质上的图像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选择性地使用第一定影能量和第二定影能量来执行定影处理。针对其上具有图像和叠加在图像上的遮光层的透明记录介质使用第一定影能量,该遮光层基本上不透光。针对其上具有图像但其上不具有遮光层的透明记录介质使用第二定影能量。第一定影能量低于第二定影能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选择性地在第一定影能量与第二定影能量之间进行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透明记录介质上具有透明调色剂层。在透明调色剂层形成遮光层的情况下,透明调色剂层具有约10μm以上且约30μ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在透明调色剂层没有形成遮光层的情况下,透明调色剂层具有约3μm以上且约10μ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遮光层包括白色调色剂、金色调色剂或银色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包括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设备经由通信线路连接至图像形成设备并经由通信线路将图像数据输出至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设备根据通过对从图像处理设备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执行反转处理而获得的数据来执行图像形成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选择性地使用第三定影能量和第四定影能量来执行定影处理。第三定影能量用于将基本上不透光并被形成为叠加在图像上的遮光层定影在透明记录介质上。第四定影能量用于定影图像。第三定影能量低于第四定影能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第六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选择性地在第三定影能量与第四定影能量之间进行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透明记录介质上具有透明调色剂层。在透明调色剂层形成遮光层的情况下,透明调色剂层具有约10μm以上且约30μ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在透明调色剂层没有形成遮光层的情况下,透明调色剂层具有约3μm以上且约10μ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遮光层包括白色调色剂、金色调色剂或银色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包括根据第六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并包括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设备经由通信线路连接至图像形成设备,并经由通信线路将图像数据输出至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设备根据通过对从图像处理设备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执行反转处理而获得的数据来执行图像形成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将第一定影能量设置为低于第二定影能量,其中针对其上具有图像和叠加在图像上的遮光层的透明记录介质使用所述第一定影能量,而针对其上具有图像但不具有遮光层的透明记录介质使用所述第二定影能量,所述遮光层基本上不透光。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面,与没有使用上述配置的情况相比,可以改进形成在透明记录介质上的遮光层的遮光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改进用作遮光层的透明调色剂层的遮光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没有使用上述配置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改进形成在透明记录介质上的遮光层的遮光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可以以与最初接受的图像相同的方式通过透明记录介质查看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或第七方面,与没有使用上述配置的情况相比,可以改进形成在透明记录介质上的遮光层的遮光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可以改进用作遮光层的透明调色剂层的遮光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与没有使用上述配置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改进形成在透明记录介质上的遮光层的遮光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可以以与最初接受的图像相同的方式通过透明记录介质查看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与没有使用上述配置的情况相比,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改进形成在透明记录介质上的遮光层的遮光特性的图像形成方法。
附图说明
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示例;
图2在功能方面示出了图1的图像形成系统;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例;
图4是已经历一般图像形成处理的透明膜的截面图;
图5是图4所示的透明膜的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6是图4所示的透明膜的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7是已经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处理的透明膜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8是图7所示的透明膜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9是示出在对于其上已转印有遮光层的透明膜以及对于其上尚未转印遮光层的透明膜的定影处理中所使用的定影能量与颜色再现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0A是具有遮光层的透明膜的一部分的截面图,该透明膜已经历使用定影能量E1的定影处理,而图10B是具有遮光层的透明膜的一部分的截面图,该透明膜已经历使用定影能量E2的定影处理;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在为了获得图7所示的透明膜而执行的图像形成处理期间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中间转印带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13接着图12是在图像形成处理期间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中间转印带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14接着图13是在图像形成处理期间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中间转印带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15接着图14是在图像形成处理期间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中间转印带的一部分以及透明膜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16接着图15是在图像形成处理期间透明膜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8示意性地示出了对接受的图像所执行的反转处理的示例;
图19是已将基于由图18的反转处理得到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转印并定影在了透明膜上的透明膜的示意图;
图20是已经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处理的透明膜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21是图20所示的透明膜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22是在为了获得图20所示的透明膜而执行的图像形成处理期间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中间转印带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23接着图22是在图像形成处理期间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中间转印带的一部分和透明膜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24接着图23是在图像形成处理期间透明膜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25接着图24是在图像形成处理期间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中间转印带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26接着图25是在图像形成处理期间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中间转印带的一部分和透明膜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27接着图26是在图像形成处理期间透明膜的一部分的截面图;以及
图28是已经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处理的透明膜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作为示例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在用于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的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部分通常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省略对其的重复描述。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示例。
图像形成系统1包括图像形成设备2和计算机3。
图像形成设备2包括图像处理装置2A和图像输出装置2B。图像形成设备2基于从计算机3接受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处理过程和图像形成处理。
图像形成设备2的图像处理装置2A对从计算机3接受的图像数据执行预定图像处理,例如,模数(A/D)转换、颜色浓度校正以及阴影校正。
图像形成设备2的图像输出装置2B包括控制器2BC和图像形成单元2BM。
图像输出装置2B的控制器2BC将从图像处理装置2A提供的图像数据和用以开始图像形成处理的指令输出至图像形成单元2BM。
图像输出装置2B的图像形成单元2BM具有图像形成功能。根据用以开始图像形成处理的指令,图像形成单元2BM基于所接受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形成处理,并且作为该图像形成处理的结果,输出其上已形成有图像的透明膜等。
图2在功能方面示出了图1的图像形成系统1。
图像形成系统1包括经由通信线路4彼此连接的图像形成设备2和计算机3。
计算机3起到处理设备(客户机设备)的作用。计算机3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3C、诸如硬盘驱动器的存储装置3M1、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的存储器3M2以及通信接口(下文中,称为通信IF)3IF。
存储装置3M1存储用于生成文档以及用于发布图像形成请求的应用程序软件、打印机驱动程序以及各种类型的图像数据(诸如页面描述语言(PDL)数据)。
存储器3M2存储从存储装置3M1读取的程序和数据。
通信IF3IF是经由通信线路4与图像形成设备2交换数据的接口。
CPU3C控制计算机3。例如,CPU3C将打印机驱动程序从存储装置3M1加载到存储器3M2中,并且执行打印机驱动程序。结果,图像数据(诸如PDL数据)被发送到图像形成设备2。
图像形成设备2的图像处理装置2A包括CPU2AC、诸如硬盘驱动器的存储装置2AM1、RAM2AM2、只读存储器(ROM)2AM3以及通信IF2AIF。
存储装置2AM1存储各种数据和执行图像形成处理所需的各种程序,诸如作为软件的图像处理程序(图像处理程序的示例)PD。
图像处理程序PD包括用于实现图像处理装置2A的PDL解释单元(未示出)、绘制单元(未示出)、图像数据分析单元(未示出)以及图像处理单元(未示出,具体为颜色转换单元(未示出)、灰度校正单元(未示出)和半色调点生成单元(未示出))的各种功能的程序(软件)。
ROM2AM3存储进行图像处理所需的数据,诸如颜色范围信息和颜色参数、灰度参数及半色调点参数的默认值。
RAM2AM2存储从存储装置2AM1读取的图像处理程序PD和经由通信IF2AIF接收到的图像数据。
此外,在RAM2AM2中,除了用于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区和用于存储绘制数据的存储区外,还至少分配了存储区(a)和存储区(b)。
存储区(a)是起到颜色转换单元的颜色参数存储单元(未示出)、灰度校正单元的灰度参数存储单元(未示出)以及半色调点生成单元的半色调点参数存储单元(未示出)的作用的存储区(用于存储各个参数的默认值的存储区)。即,存储区(a)是用于将从ROM2AM3加载的参数存储为默认值的存储区。
存储区(b)是用于存储颜色转换处理、灰度校正处理和画面处理的各个处理步骤和处理结果的存储区。
CPU2AC控制图像形成设备2。例如,CPU2AC将图像处理程序PD从存储装置2AM1加载到RAM2AM2并执行图像处理程序PD,从而生成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输出至图像输出装置2B。
通信IF2AIF是经由通信线路4与计算机3交换数据的接口。例如,通信IF2AIF接收从计算机3发送的图像数据。
通信线路4的示例包括诸如局域网(LAN)或电话线路的有线通信线路、诸如无线LAN的无线通信线路以及这些通信线路的组合。
这里描述了如下情况:包括实现图像处理装置2A的各种功能并表示图像处理的处理流程的程序的图像处理程序PD被记录在诸如用作记录介质的硬盘驱动器之类的存储装置2AM1中。然而,可以以如下方式提供图像处理程序PD。
具体地,图像处理程序PD可以存储在ROM2AM3中,并且CPU2AC可以将图像处理程序PD从该ROM2AM3加载到存储装置2AM1或RAM2AM2中并执行图像处理程序PD。
替选地,图像处理程序PD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诸如,数字通用盘ROM(DVD-ROM)、致密盘ROM(CD-ROM)、磁光盘(MO)或软盘)上并能够被发布。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处理装置2A将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处理程序PD安装到其中,并且CPU2AC接着执行图像处理程序PD。图像处理程序PD可以被安装到诸如RAM2AM2这样的内存或者诸如硬盘驱动器之类的存储装置2AM1中。图像处理装置2A将存储在这样的存储装置中的图像处理程序PD加载到存储装置2AM1,并且按照需要执行图像处理程序PD。
替选地,图像处理装置2A可以经由通信线路(例如,互联网)连接至服务器设备或诸如主机的计算机。图像处理装置2A可以从服务器设备或计算机下载图像处理程序PD,并接着执行图像处理程序PD。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图像处理程序PD下载到诸如RAM2AM2这样的内存或者诸如硬盘驱动器之类的存储装置2AM1。图像处理装置2A可以将存储在这样的存储装置中的图像处理程序PD加载到存储装置2AM1中并按照需要执行图像处理程序PD。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图像形成设备2的示例。图3是出了图像形成设备2的机械系统并且省略了图像处理装置2A和控制器2BC的图示。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2例如是串列式彩色打印机。图像形成设备2包括多个图像形成单元20、中间转印带30、成对的支撑辊41和第二转印辊42、供纸单元50a和50b、送纸系统60、定影装置(定影单元的示例)70、冷却装置80和出纸托盘90。
图像形成单元20包括:四种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20Y、20M、20C和20K,白色的图像形成单元20W,以及透明色的图像形成单元20CL。图像形成单元20Y、20M、20C和20K分别使用例如黄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和黑色调色剂(显影剂的示例)来形成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20W转印例如白色的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20CL转印透明色的调色剂图像。根据各种颜色的图像数据所形成的图像经受第一次转印并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替代白色调色剂,可以使用例如金色或银色调色剂。
六个图像形成单元20CL、20W、20Y、20M、20C和20K沿着中间转印带30旋转的方向按照透明色、白色、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顺序布置。
图像形成单元2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光导鼓21、充电装置22、曝光装置23、显影装置24、第一转印辊25和鼓清洁器26。充电装置22将对应光导鼓21的表面充电至特定电位。曝光装置23用激光束LB照射充电后的对应光导鼓21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4使静电潜像显影在对应光导鼓21上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第一转印辊25将对应光导鼓21上所携带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第一转印部处的中间转印带30上。鼓清洁器26在调色剂图像已被转印之后从对应光导鼓21的表面去除剩余的调色剂或纸粉。在图像形成单元20中的每一个之上,设置有将对应颜色的调色剂提供至对应显影装置24的调色剂盒27。
对应图像形成单元20的第一转印辊25被设置为使得中间转印带30由第一转印辊25和对应光导鼓21保持。向各个第一转印辊25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的充电极性相反的转印偏置电压实现了在各光导鼓21与对应第一转印辊25之间产生电场。结果,通过库伦力将对应光导鼓21上的充电后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在第一次转印期间,光导鼓21顺时针方向旋转。
中间转印带30是保持由对应图像形成单元20形成的各颜色成分的调色剂图像的构件,且各颜色成分的调色剂图像在第一次转印期间接连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中间转印带30是围绕多个支承辊31a至31f和支撑辊41张紧的无端带。中间转印带30在沿圆周方向逆时针旋转的同时对由对应图像形成单元20CL、20W、20Y、20M、20C和20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第一次转印。
成对的支撑辊41和第二转印辊42实现了通过将已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而彼此叠加的调色剂图像统一地转印到透明膜等(执行第二次转印)来形成全彩色图像的机构。支撑辊41和第二转印辊42被设置成彼此相对同时中间转印带30插入其间。支撑辊41和第二转印辊42彼此相对的部分是第二转印部。
支撑辊41可旋转地设置在中间转印带30的背面。第二转印辊42可旋转地设置成与中间转印带30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表面相对。支撑辊41和第二转印辊42被设置成使得其旋转轴(即,垂直于图3的平面的方向)彼此一致。
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期间,向支撑辊41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的充电极性相同的电压或者向第二转印辊42施加极性与调色剂的充电极性相反的电压。这在支撑辊41与第二转印辊42之间产生了转印电场,结果,保持在中间转印带30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透明膜等上。
供纸单元50a和50b均包含透明膜。供纸单元50a和50b中所包含的每个透明膜被送纸系统60的拾取辊(未示出)拾取,并接着沿送纸系统60的输送路径61a输送到达送纸系统60的配准辊62。在配准辊62调整送纸定时之后,透明膜被馈送至用来执行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透明纸张上的第二转印部。
通过送纸系统60的输送带63和64将其上具有调色剂图像的透明膜等输送至定影装置70。定影装置70是使用热和压力来定影已在第二转印部中被转印到透明膜等上的未定影图像的装置。本文中,定影装置70例如使用带来施加热。定影装置70包括加热辊71、被设置为与加热辊71相对的加压辊72以及被设置为穿过加热辊71与加压辊72之间的定影咬合部N的加热带73。
已经历第二次转印的透明膜等被输送到定影咬合部N,其中,透明膜等被加热辊71和加热带73加热并被加压辊72加压。以此方式,透明膜等上的未定影图像被定影。应注意,定影装置70不限于上述定影装置,并且可以是例如包括彼此相对的加热辊和加压辊的定影装置。
通过送纸系统60的输送带65将已经历定影处理的透明膜等输送至冷却装置80。冷却装置80是对已经历定影处理的透明膜等进行冷却的装置。本文中,冷却装置80包括例如散热片。
冷却后的透明膜等沿着送纸系统60的输送路径61b被排出至图像形成设备2外部的出纸托盘90。输送路径开关66a和66b从输送上游侧到输送下游侧被设置在输送路径61b的输送下游侧和出纸托盘90的输送上游侧。
位于输送上游侧的输送路径开关66a改变路径以使得在图像形成在透明膜等的两面上的情况下将该透明膜等从输送路径61b输送到反转路径61c。具体地,透明膜等通过输送路径开关66a而被从输送路径61b输送到反转路径61c,返回至输送路径61a,并且再次输送到第二转印部。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转印部处,将图像转印到透明膜等的其上已定影有图像的表面的背面上。
在输送下游侧的输送路径开关66b改变该路径以使得在已定影在透明膜等的一面上的图像上再叠加图像的情况下将该透明膜等从输送路径61b输送到反转路径61c。具体地,透明膜等除了尾部以外的其他部分沿着输送路径61b被排出到出纸托盘90,通过输送路径开关66b而沿着反转路径61c输送,返回到输送路径61a,并再次被输送至第二转印部。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转印部处,将图像转印到透明膜等的一面上以叠加在已定影在该面上的图像上。
图4是已经历一般图像形成处理的透明膜100的一部分的截面图,而图5和图6是图4所示的透明膜100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4至图6所示的透明膜(透明记录介质的示例)100具有第一表面和作为第一表面的背面的第二表面。在第二表面上,使用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形成图像101(子图像101y、101m和101c)。在图4和图5中,阴影线图案根据图像101的颜色而改变。例如,分别利用黄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和青色调色剂来形成子图像101y、子图像101m和子图像101c。
如图5所示,入射到透明膜100的第一表面上的光线L1透过透明膜100并击中形成在第二表面上的图像101。结果,光线L1被图像101(规则地以及不规则地)反射作为光线L2。通过光线L2,识别图像101。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已击中图像101的部分光线L1透过图像101或者透过调色剂密度低的对应颜色的相邻子图像101c、101y和101m之间的边界部分。在任一种情况下,图像101都变得不清晰。
此外,如图6所示,在图像101以一般方式形成在透明膜100上的情况下,入射到透明膜100的第二表面上的光线L3有时透过图像101,从而使得图像101显现为透明的(给出了图像101透明的印象)。结果,降低了图像101的彩色形成特性。
相应地,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以如下方式配置透明膜100。图7是已经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处理的透明膜100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8是图7所示的透明膜100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7和图8所示的透明膜(透明记录介质)100被用作例如收缩标签或模内标签。透明膜100由透明衬底制成,例如聚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烯烃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透明膜100具有作为可在视觉上识别图像的一侧的第一表面以及作为第一表面的背面的第二表面。
在透明膜100的第二表面上,使用上述调色剂来形成图像101(子图像101y、101m和101c)。在图7和图8中,阴影线图案根据图像101的颜色而改变。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遮光层102A形成在透明膜100的第二表面上以叠加在图像101上。遮光层102A基本不透光并使用亮度和反射系数大于黑色和其他吸光颜色的亮度和反射系数的颜色(诸如白色、金色或银色)的调色剂来形成。采用该配置,与使用其他颜色的调色剂的情况相比,改进了遮光层102A的遮光特性。
此外,遮光层102A被形成为具有比一般调色剂图像(例如,图像101)粗糙的表面。一般调色剂图像(例如,图像101)具有例如3μm以上且10μm以下或者约3μm以上且约10μ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例如可以具有5μm的表面粗糙度。相反,遮光层102A具有例如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或者约10μm以上且约30μ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并且可以具有例如20μm的表面粗糙度。采用该配置,改进了遮光层102A的遮光特性。应注意,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表面粗糙度”是指由日本工业标准(JIS)定义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如果已从透明膜100的第一表面侧通过透明膜100并击中了第二表面上的图像101的部分光线L1透过了图像101,则部分光线L1击中遮光层102A并被遮光层102A部分地(规则地和/或非规则地)反射。此外,如果入射到透明膜100的第一表面上的光线L1部分地透过颜色浓度低的对应颜色的相邻子图像101c、101y和101m之间的边界部分,则光线L1击中遮光层102A并且被遮光层102A部分地(规则地和/或非规则地)反射。此外,入射到透明膜100的第二表面上的光线L3也被遮光层102A反射。这些抑制了在通过透明膜100看图像101时该图像101看起来透明。因此,与没有形成遮光层102A的情况相比,改进了图像101的总体颜色形成特性。
用于形成遮光层102A的调色剂通常被图像形成设备2所使用。因此,遮光层102A的形成不会使图像形成设备2的配置复杂。
此外,图像101由遮光层102A和透明膜100保护。因此,至少抑制了图像101的损坏或脱落。
图9是示出在对于其上转印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以及对于其上尚未转印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的定影处理中所使用的定影能量与颜色再现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实线A表示关于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的结果,而虚线B表示关于不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的结果。图9表明使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实现高颜色再现性值的定影能量E1低于使不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实现高颜色再现性值的定影能量E2。
图10A是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的一部分的截面图,该透明膜100已经历使用定影能量E1的定影处理。图10B是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的截面图,该透明膜100已经历使用定影能量E2的定影处理。
如图10A所示,在以定影能量E1对透明膜100执行定影处理的情况下,图像101和遮光层102A在定影处理之后被保持为分离的层。相反,如图10B所示,在以定影能量E2对透明膜100执行定影处理的情况下,图像101的调色剂和遮光层102A的调色剂混合在一起,从而使图像101不清晰。
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针对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所使用的定影能量被设置为小于针对不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所使用的定影能量。这将参照关于图11所示的图像形成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来描述。
首先,将图像101转印并形成在透明膜100上(步骤500)。遮光层102A可选地形成在透明膜100上。
然后,确定是否存在遮光层102A(步骤501)。基于以上述方式发送至图像处理装置2A的图像数据来确定是否存在遮光层102A。
如果形成了遮光层102A,则以定影能量E1对透明膜100执行定影处理(步骤502A)。该定影能量E1被设置为小于在对不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所执行的定影处理中所使用的定影能量E2。该定影能量E1是通过使定影温度或定影压力低于对于不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所使用的定影温度或定影压力、或者使定影周期短于对于不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所使用的定影周期来实现的。替选地,可以组合地改变两个以上的上述因数。例如,可以通过使温度、压力和时间周期中的至少一个减小同时使其余的因数增大来控制定影能量最终减少,诸如使定影周期更短同时保持温度和压力,从而降低定影能量。
如上所述,通过以比定影能量E2低的定影能量E1对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执行定影处理,至少抑制了遮光层102A与图像101的混合。因此,与以较高定影能量E2执行定影处理的情况相比,改进了形成在连同遮光层102A一起的透明膜100上的图像101的颜色再现性。
此外,通过以比定影能量E2低的定影能量E1对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执行定影处理,将遮光层102A保持为分离层,并且遮光层102A的表面变得比以更高定影能量E2执行了定影处理的遮光层102A的表面更粗糙。较粗糙的表面导致遮光层102A的表面光泽度减小以及透明度减小(即,改进了遮光特性)。为此,当从透明膜100的第一表面侧透过透明膜100看图像101时,考虑对从透明膜100的第一表面侧透过透明膜100看图像101时该图像101看起来透明的现象加以抑制,遮光层102A遮光的程度在该方面变为更优选状态。因此,与没有形成遮光层102A相比,改进了图像101的整体颜色形成特性。
返回参照图11,如果在步骤501中不存在遮光层102A,则以定影能量E2对透明膜100执行定影处理(步骤502B)。
如上所述,与以较低定影能量E1执行定影处理的情况相比,通过以比定影能量E1高的定影能量E2对不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执行定影处理,图像101的调色剂更好地熔化,从而使得图像101的表面更平滑并因此提高了图像101的表面的光泽度。相应地,改进了形成在透明膜100上的图像101的图像质量和颜色再现性。
此后,针对透明膜100的图像形成处理结束。以上描述了图像形成设备2在已形成有图像的透明膜100上形成遮光层102A的情况以及图像形成设备2在图像形成处理期间没有形成遮光层102A的情况;然而,上述流程图不限应用于这样的情况。
具体地,上述流程图还应用于图像形成设备2仅针对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执行图像形成处理的情况(即,没有输送不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以较低的定影能量E1(其低于通常应用于将图像定影在不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上的定影能量E2)来对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执行定影处理。采用该配置,为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提供了上述优点。
现在参照图3、图12至图16等,将描述用于在透明膜100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101和遮光层102A的方法的示例。
首先,如图12所示,例如,通过图像形成单元20W将白色的遮光层102A转印到图像形成设备2的中间转印带30的转印区域上(例如,参见图3)。随后,移动中间转印带30以使得转印区域位于图像形成单元20Y下方。然后,如图13所示,例如,通过图像形成单元20Y将黄色调色剂的子图像101y转印到遮光层102A上。然后,移动中间转印带30以使得转印区域顺序地位于图像形成单元20M和20C下方。如图14所示,例如,通过图像形成单元20M和20C分别将品红色调色剂的子图像101m和青色调色剂的子图像101c顺序地转印到遮光层102A上。
随后,如图15所示,将中间转印带30的转印区域移动至第二转印部。除此之外,通过配准辊62输送透明膜100以使得透明膜100基本上与转印区域同时到达第二转印部。然后,如图16所示,在中间转印带30上的遮光层102A和图像101被转印到透明膜100的第二表面上。
此后,其上形成了遮光层102A和图像101的透明膜100被输送到定影装置70,透明膜100在定影装置70中经历定影处理。此时,使用比针对仅具有图像101而不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所使用的定影能量E2低的定影能量E1。
例如,将针对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所使用的定影温度设置为比针对仅具有图像101但不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所使用的温度(例如,190℃至210℃)低的温度(例如,160℃至180℃)。
替选地,将针对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的定影周期设置为比针对仅具有图像101但不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的周期(例如,50毫秒至60毫秒)短的周期(例如,30毫秒或40毫秒)。这样的定影周期是通过改变透明膜100经过定影装置70的定影咬合部N的速度或者通过改变定影咬合部N的宽度来设置的。应注意,定影能量E1可以通过如上所述那样组合地改变定影温度、定影压力和定影周期中的两个以上的要素来设置。
此后,对透明膜100的图像形成处理结束。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图17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2A等确定是否将已接受的原始接受图像反转以作为要转印到透明膜100上的图像等(步骤600)。如果确定要反转接受图像,则对接受图像执行反转处理(步骤601)。然后,对以反转处理所得到的反转后图像的数据为基础的图像进行转印(步骤602)。
如果在图17的步骤600中确定将不反转接受图像,则将以原始接受图像的数据为基础的图像转印到透明膜100上(步骤602)而不对接受图像执行反转处理。
图18示意性地示出对接受图像执行的反转处理的示例。具体地,图18的上部示意性地示出基于已接受为将由图1所示的图像处理装置2A形成的图像的原始数据的接受图像101D1的示例。此外,图18的下部示意性地示出基于通过对接受图像101D1的数据执行反转处理而获得的数据的图像101D2的示例。
图19是其上已转印并定影了以图18的反转处理所得到的图像101D2的数据为基础的图像101的透明膜100的示意图。作为对接受图像101D1的数据执行反转处理的结果,以与图18所示的接受图像101D1的原始数据所示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可视地识别通过透明膜100看到的图像(从透明膜100的第一表面侧看到的图像101)。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图20是已经历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处理的透明膜100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21是图20所示的透明膜100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例如透明色调色剂来将遮光层102B形成为叠加在透明膜100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101上。
在透明膜100被用作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图像101有时涂覆有用于保护作用的透明调色剂层,这是因为定影于透明膜100的图像101的接合强度低。因此,透明调色剂层在某些情况下被用作遮光层或者在其他情况下未被用作遮光层(即,透明调色剂层被用作使光透过的保护层)。
在透明调色剂层被用作遮光层102B的情况下,优选地使得遮光层102B的遮光特性高于图像101或者未被用作遮光层的透明调色剂层的遮光特性。这可以例如通过使遮光层102B的表面比一般调色剂图像(例如,图像101)或未被用作遮光层的透明调色剂层的表面粗糙以降低遮光层102B的表面的光泽度来实现;或者通过使遮光层102B比图像101或未被用作遮光层的透明调色剂层更厚以使得遮光层102B的遮光特性更高来实现;或者通过组合地使用上述方法来实现。
如上所述,一般调色剂图像(例如,图像101)或未被用作遮光层的透明调色剂层具有例如3μm以上且10μm以下或者约3μm以上且约10μ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并且可以具有例如5μm的表面粗糙度。相反,遮光层102B具有例如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或者约10μm以上且约30μ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并且可以具有例如20μm的表面粗糙度。采用该配置,改进了遮光层102B的遮光特性。
可以通过在定影处理期间执行控制来改变透明调色剂层的表面粗糙度。具体地,在将透明调色剂层用作遮光层的情况与未将透明调色剂层用作遮光层的情况之间改变定影能量。例如,在将透明调色剂层用作遮光层102B的情况下,将针对该层所使用的定影能量设置为低于针对未被用作遮光层的透明调色剂层所使用的定影能量。这提供了透明调色剂层的不同用途:作为使光通过的保护层以及作为几乎不让光通过的遮光层。
图20和图21示出被形成为具有粗糙表面的遮光层102B。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8中所述,如果从透明膜100的第一表面侧透过了透明膜100并击中了第二表面上的图像101的部分光线L1透过图像101,则部分光线L1击中遮光层102B并部分地(规则地和/或非规则地)被遮光层102B反射。此外,如果入射到透明膜100的第一表面上的光线L1部分地透过颜色浓度低的对应颜色的相邻子图像101c、101y和101m之间的边界部分,则光线L1击中遮光层102B并部分地(规则地和/或非规则地)被遮光层102B反射。此外,如图21所示,入射到透明膜100的第二表面上的光线L3如光线L4所示那样被遮光层102B散射。这些方式都抑制了透过透明膜100从透明膜100的第一表面侧看图像101时图像101看起来是透明的现象发生。因此,与没有形成遮光层102B的情况相比,改进了图像101的整体颜色形成特性。
用于形成遮光层102B的调色剂通常被图像形成设备2所使用。因此,遮光层102B的形成没有使图像形成设备2的配置变复杂。
此外,遮光层102B和透明膜100保护了图像101。因此,至少抑制了图像101的损耗或脱落。
在将透明保护层形成在图像支持体上所形成的彩色图像上的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第2010-107540号中,通过透明保护层在视觉上识别彩色图像。为此,透明保护层的表面非常平坦以抑制光散射,并且确保了透明保护层的透明度。相应地,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第2010-107540号的透明保护层仅用作保护层,因而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遮光层102B不同。
现在参照图3、图22至图27,将描述用于在透明膜100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101和遮光层102B的方法的示例。
首先,如图22所示,例如,将黄色调色剂的子图像101y、品红色调色剂的子图像101m以及青色调色剂的子图像101c顺序地转印到图像形成设备2的中间转印带30的转印区域上(参见图3)。
随后,如图23所示,将中间转印带30的转印区域移动到第二转印部。除此之外,还通过配准辊62输送透明膜100以使得透明膜100与转印区域基本上同时到达第二转印部。然后,如图24所示,中间转印带30上的图像101被转印到透明膜100的第二表面上。
此后,其上转印了图像101的透明膜100被输送到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2的定影装置70,并且定影装置70对透明膜100执行定影处理。在该定影处理中,针对不具有遮光层的透明膜所使用的定影能量E2(定影温度、定影压力和定影周期)用于将图像101定影在透明膜100上。与以较低定影能量E1执行定影处理的情况相比,在这种情况下,图像101的调色剂更好地熔化并因而使图像101的表面更光滑,从而提高了图像101的表面的光泽度。相应地,与以较低定影能量E1执行定影处理的情况相比,改进了形成在透明膜100上的图像101的图像质量和颜色再现性。
随后,已经历定影处理的透明膜100沿着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2的输送路径61b输送,通过冷却装置80,由输送路径开关66b从输送路径61b输送到反转路径61c,并馈送回输送路径61a。
此时,如图25所示,通过图像形成单元20CL将透明调色剂的遮光层102B转印到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2的中间转印带30的转印区域上。随后,如图26所示,中间转印带30的转印区域被移动到第二转印部。除此之后,通过配准辊62输送其上形成了图像101并返回到输送路径61a的透明膜100,以使得透明膜100基本上与转印区域同时到达第二转印部。然后,如图27所示,中间转印带30上的遮光层102B被转印以叠加到透明膜100的第二表面上所定影的图像101上。
随后,其上转印了遮光层102B的透明膜100被输送到图3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2的定影装置70,并且定影装置70执行定影处理。如上所述,对图像101和遮光层102B单独执行定影处理。这至少抑制了遮光层102B与图像101的混合。相应地,与以较高定影能量E2同时对遮光层102B和图像101进行定影的情况相比,改进了在透明膜100上所形成的图像101以及遮光层102B的颜色再现性。
此外,对于遮光层102B的定影处理使用与针对图像101的定影处理中所使用的定影能量不同的定影能量。这使得图像101和遮光层10B的表面状态(诸如表面粗糙度)彼此不同,并且使得散射、不规则反射等在各个表面上彼此不同。
即,图像101与遮光层102B之间在表面光泽度上不同。具体地,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以比定影能量E2低的定影能量E1对遮光层102B执行定影处理。这使得已经历定影处理的遮光层102B的表面比图像101的表面或未被用作使用较高定影能量E2执行了定影处理的遮光层的透明调色剂层的表面更粗糙。相应地,遮光层102B的表面的光泽度变得低于图像101的表面或未被用作遮光层的透明调色剂层的表面的光泽度,并且遮光层102B的透明度变得低于图像101或未被用作遮光层的透明调色剂层的透明度(遮光特性变得更高)。因此,与没有形成遮光层102B的情况相比,当从透明膜100的第一表面侧通过透明膜100看到图像101时,遮光层102B遮光的程度在对图像101显现为透明的现象进行抑制方面变为优选状态,并因而改进了图像101的颜色形成特性。
此外,由于图像101与遮光层102B的接触表面变得更平滑并因而如上所述那样具有增大的光泽度,因此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遮光层102A的透明膜100相比,改进了图像101的图像质量和颜色再现性。
此后,对透明膜100执行的图像形成处理结束。应注意,可以以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的方式形成遮光层102B。此外,可以以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的方式来形成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的遮光层102A。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图28是已经历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处理的透明膜100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透明膜100的第二表面上所形成的图像101的表面比预定图像的表面粗糙。结果,图像101的表面的光泽度低于预定图像的表面的光泽度。
为了使图像101的表面更粗糙,将在对已转印到透明膜100上的图像101所执行的定影处理中所使用的定影能量设置为低于定影能量E2。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与针对不具有遮光层的透明膜100所执行的处理相比,为了使定影能量更低,例如,降低定影温度,减小定影压力,或者缩短定影处理的周期。替选地,可以组合地使用两种以上的上述方法。例如,可以通过使温度、压力和时间周期中的至少一个减小同时使其余因数增大来控制定影能量最终减小,诸如使定影周期更短同时保持温度和压力,从而降低定影能量。
替选地,可以通过使图像101比预定厚度更厚,或者通过同时使图像101比预定厚度更厚并且使图像101的表面比预定图像的表面更粗糙来使图像101的遮光特性高于预定值。
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从透明膜100的第一表面侧已透过透明膜100并击中了第二表面上的图像101的部分光线L1被部分地(规则地和/或非规则地)反射为光线L2。此外,入射到透明膜100的第二表面上的光线L3如光线L4表示的那样通过图像101散射。结果,图像101遮光的程度在对图像101在从透明膜100的第一表面侧通过透明膜100看图像101时显现为透明的现象进行抑制方面变为优选状态。因此与未执行用于改进图像101的遮光特性的处理的情况相比,改进了图像101的整体颜色形成特性。
此外,由于不需要遮光层102A或102B,因此针对透明膜100的图像形成处理速度增加。此外,由于不需要用于转印白色、金色、银色或透明调色剂图像以形成遮光层102A或102B的图像形成单元,因此图像形成设备2具有更简化的配置并且变得成本较低。
尽管使用示例性实施例具体描述了发明人作出的本发明,但是本文中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仅在每个方面是说明性的,并且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技术。即,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能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而有限地解释,而是要根据权利要求来解释。与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技术等同的技术以及不背离权利要求的要旨的所有变型都包括在本发明范围内。
例如,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采用将已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图像转印到纸张上的中间转印系统的图像形成设备。然而,图像形成设备不限于这样的设备,并且可以采用将光导鼓上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透明膜等上的直接转印系统的图像形成设备。
此外,图像形成设备2可以配备有将透明膜100的正面和背面反转的出纸机构,使得透明膜100始终以其第一面设置为正面的方式输出至出纸托盘90。
已给出了对于本发明应用于彩色打印机的情况的以上描述。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其他图像形成设备,例如,彩色复印机、传真机或具有这些设备的功能的图像形成设备。
为了图示和描述的目的而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其不旨在穷尽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而易见,许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明显的。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而选择并描述了实施例,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各个实施例以及利用适合于预期的特殊用途的各种修改来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限定。

Claims (19)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定影单元,选择性地使用第一定影能量和第二定影能量来执行定影处理,针对其上具有图像和叠加在所述图像上的遮光层的透明记录介质使用所述第一定影能量,所述遮光层实质上不透光,针对其上具有所述图像但不具有所述遮光层的透明记录介质使用所述第二定影能量,
其中,所述第一定影能量低于所述第二定影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控制器,选择性地在所述第一定影能量与所述第二定影能量之间进行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透明记录介质上具有透明调色剂层,
其中,在所述透明调色剂层形成所述遮光层的情况下,所述透明调色剂层具有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以及
其中,在所述透明调色剂层没有形成所述遮光层的情况下,所述透明调色剂层具有3μm以上且10μ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透明记录介质上具有透明调色剂层,
其中,在所述透明调色剂层形成所述遮光层的情况下,所述透明调色剂层具有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以及
其中,在所述透明调色剂层没有形成所述遮光层的情况下,所述透明调色剂层具有3μm以上且10μ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遮光层包括白色调色剂、金色调色剂或银色调色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遮光层包括白色调色剂、金色调色剂或银色调色剂。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遮光层包括白色调色剂、金色调色剂或银色调色剂。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遮光层包括白色调色剂、金色调色剂或银色调色剂。
9.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以及
图像处理设备,经由通信线路连接至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并经由所述通信线路将图像数据输出至所述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根据通过对从所述图像处理设备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执行反转处理而获得的数据来执行图像形成处理。
10.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定影单元,选择性地使用第三定影能量和第四定影能量来执行定影处理,所述第三定影能量用于将实质上不透光并被形成为叠加在图像上的遮光层定影在透明记录介质上,所述第四定影能量用于定影所述图像,
其中所述第三定影能量低于所述第四定影能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
控制器,选择性地在所述第三定影能量与所述第四定影能量之间进行切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透明记录介质上具有透明调色剂层,
其中,在所述透明调色剂层形成所述遮光层的情况下,所述透明调色剂层具有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以及
其中,在所述透明调色剂层没有形成所述遮光层的情况下,所述透明调色剂层具有3μm以上且10μ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透明记录介质上具有透明调色剂层,
其中,在所述透明调色剂层形成所述遮光层的情况下,所述透明调色剂层具有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以及
其中,在所述透明调色剂层没有形成所述遮光层的情况下,所述透明调色剂层具有3μm以上且10μm以下的表面粗糙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遮光层包括白色调色剂、金色调色剂或银色调色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遮光层包括白色调色剂、金色调色剂或银色调色剂。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遮光层包括白色调色剂、金色调色剂或银色调色剂。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遮光层包括白色调色剂、金色调色剂或银色调色剂。
18.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以及
图像处理设备,其经由通信线路连接至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并经由所述通信线路将图像数据输出至所述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根据通过对从所述图像处理设备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执行反转处理而获得的数据来执行图像形成处理。
19.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将第一定影能量设置为低于第二定影能量,其中,针对其上具有图像和叠加在所述图像的遮光层的透明记录介质使用所述第一定影能量,而针对其上具有所述图像但不具有所述遮光层的透明记录介质使用所述第二定影能量,所述遮光层实质上不透光。
CN201310404461.0A 2012-11-27 2013-09-06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Active CN1038381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8673 2012-11-27
JP2012258673A JP5975287B2 (ja) 2012-11-27 2012-11-27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8102A CN103838102A (zh) 2014-06-04
CN103838102B true CN103838102B (zh) 2017-12-01

Family

ID=50773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04461.0A Active CN103838102B (zh) 2012-11-27 2013-09-06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08529B2 (zh)
JP (1) JP5975287B2 (zh)
CN (1) CN1038381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1723B2 (ja) * 2013-12-18 2017-09-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63945A (ja) * 2014-01-31 2015-09-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US9400461B1 (en) 2015-01-28 2016-07-26 Fuji Xerox Co.,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07728B1 (ja) * 2015-02-25 2015-11-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96977B2 (ja) * 2015-06-26 2019-10-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222253B2 (ja) * 2016-02-25 2017-11-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72903B2 (ja) * 2016-03-07 2020-03-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86148A (ja) * 2018-11-27 2020-06-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3879A (zh) * 2004-03-26 2005-09-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透明调色剂、包括该调色剂的显影剂、上光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828451A (zh) * 2005-03-02 2006-09-0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1669A (ja) 1992-07-31 1994-02-25 Ricoh Co Ltd 消色機能を持つ複写装置
JP2902245B2 (ja) * 1992-12-18 1999-06-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JPH10177285A (ja) * 1996-12-17 1998-06-30 Fuji Xerox Co Ltd カラープリント、その形成方法および形成装置
JP2003098717A (ja) 2001-09-25 2003-04-04 Seiko Epson Corp Ohp用印刷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20694A (ja) * 2005-02-08 2006-08-24 Kyocera Mita Corp 光沢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31511A (ja) * 2007-07-26 2009-02-1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392450B2 (ja) * 2007-11-30 2014-0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白色トナー、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9145376A (ja) * 2007-12-11 2009-07-02 Canon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8097041A (ja) 2007-12-21 2008-04-24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方法
JP2010107540A (ja) 2008-10-28 2010-05-1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JP5509758B2 (ja) * 2009-09-17 2014-06-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3879A (zh) * 2004-03-26 2005-09-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透明调色剂、包括该调色剂的显影剂、上光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828451A (zh) * 2005-03-02 2006-09-0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75287B2 (ja) 2016-08-23
CN103838102A (zh) 2014-06-04
US20140147148A1 (en) 2014-05-29
JP2014106340A (ja) 2014-06-09
US9008529B2 (en) 2015-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38102B (zh)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JP4842969B2 (ja) タンデム方式カラー静電式プリンタを用いた印刷
JP582495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49022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4534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9976120B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JP631881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68318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CN10895798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32003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42372A (ja) イメージの品質と光沢を選択できる複写装置
JPH0756409A (ja) 擬似写真プリント作成方法
US20080025774A1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8022701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image-printed medium
JP402640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490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442265B2 (ja) 光沢付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227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07174A (ja) 多色画像印字装置
JPH09159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8765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32551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58357A (ja) 電子写真式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922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16314A (ja) メタリック紙、印刷物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